时间:2022-05-21 19:59:3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文艺女青年,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用料:
洋葱半个 培根100克 鸡蛋1个面粉100克盐、橄榄油适量
做法:
1.洋葱去皮洗净后,与培根分别切成丁状。将面粉倒入腕中,把鸡蛋打入面粉里,再加盐、适量清水调成面糊后放入洋葱丁和培根丁拌匀。
2.平底锅内抹少许橄榄油,用小勺将面糊摊成小饼,微黄时翻面再煎,待两而都呈黄色即成。
蔬菜海蜇卷
用料:
卷心菜3片 海蜇(盐腌)150克 酱油4汤匙 醋2茶匙 白砂糖1茶匙 芝麻油2茶匙 胡萝卜20克 黄瓜40克
黄芥末1/4茶匙
做法:
1.海蜇洗净切丝,焯水后浸泡一晚,待盐分泡出后沥干。酱油、醋、白砂糖、芝麻油各取一半混合,放入海蜇腌制。
2.黄瓜与胡萝卜洗净、切丝。卷心菜入锅汆过之后沥干水,将海蜇和蔬菜均匀包入其中,切成小段装盘。
3.把用料中的另一半酱油、醋、白砂糖、芝麻油和黄芥末拌匀后,以海蜇卷蘸取食用。
京酱菠菜
用料:
菠菜200克 里脊肉300克 胡萝卜1根 鸡蛋3只 料酒1茶匙 甜面酱、鸡情、盐、葱姜、食用油、淀粉少许做法:
1.里脊肉切丝,加料酒、鸡蛋清(1只)、少许盐和淀粉抓匀,腌5分钟。
2.胡萝卜、葱、姜切丝。油锅烧至三成热,下胡萝卜丝翻炒,用盐调味后盛出。另起油锅,下葱姜丝爆香,倒入肉丝炒至变白色,捞出。
3.炒锅烧热,加少许油,倒入甜面酱略炒转中火,继续下肉丝翻炒,用鸡精调味,使肉丝均匀裹一层酱。菠菜用加了少许盐和油的沸水烫熟,过冷水,沥干,切段。
4.剩余的鸡蛋打散,摊成厚薄均匀的蛋皮,切成方形。蛋皮一侧依次摆上菠菜、肉丝、胡萝卜,卷成卷就可以了。
双色香甜蒸
用料:
芋头1个 南瓜150克 蜂蜜2茶匙温水少许
做法:
这种容貌风姿,得益于她所受到的文艺熏陶。
她天生丽质,如果说美女无才便是德,她是个例外。除了工作,她带小孩,做家务,读小说,写文章,作诗填词,听音乐,从不与人口舌,不打麻将,不说三道四。与同事友好相处,与婆婆和平共处。我那哥们性格豪爽,粗心大意,整日里与三五好友喝酒打牌,吃饭玩耍,很少见他携妻带子同出同进。
她懂得生活情调,每逢丈夫生日、结婚纪念日、情人节都会有礼物送上。我那哥们平时在我们面前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总会说起他老婆又买什么东西送他。与他对酌,做了什么文章,拿了多少稿费,获得什么荣誉,言谈之间一副得意骄傲的神情。别看他在外面吆五喝六,潇洒自由,对老婆不理不睬,一旦看见有人对他老婆侧目,他必是横眉怒目。
文艺女青年不是吹的,她看书只看有意义的,看完之后必定评论一翻,指手划脚,倒颇有些见地。当然,自恋是有的,比如看起来很清高的样子,但这比那些见人就套近乎、在市场上口沫乱飞讨价还价、整日里骂老公骂孩子骂婆婆骂公公,和别的女人比吃比喝比穿、旁若无人地大声说笑不顾及场合的女人们清静多了。
谁说文艺女青年矫情?谁说文艺女青年懒惰?谁说文艺女青年无知?我哥们这老婆,这些毛病全没有。她自自然然,安静得如一泓小溪,清澈得如一轮圆月;她里里外外一个人操持,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老公体面,孩子聪明:她知书达理,绣花描画,样样都会;她虚心,不甚了解的地方只要我们愿意指教,她都会用心聆听;她聪颖大方,兰心慧质,领悟很快,使我们暗地汗颜。
沈白白的打扮太过甜美,一点也不符合文艺女青年在人们心中神秘的形象,她甚至不会抽烟喝酒。
文艺女青年不可貌相。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沈白自在人群里总是疏离的表情也挺文艺,她的小说充满了忧伤的小智慧。
由于沈白白太过规矩的人生轨迹以及深受偶像剧荼毒的恋爱观,朋友们称她为文艺少女,离女青年的境界差了一层。她竟然在文艺片之外还热爱着恶俗的韩剧,在独立音乐之外还会唱口水歌,就连恋爱也喜欢徒有其表的花瓶。
那天,沈白白照例只喝了一小杯花睢,却觉得木质的地板在眼前吱吱呀呀地摇晃。晚上回家,她照例先打开电脑,一个“快闪族”的帖子吸引了她,她快速加入了活动群。
活动在3天后举行。热闹的街头,起初还在聊天笑闹的人们突然以各类惊悚造型定格,比如蹲马步、挖鼻孔、装奥特曼。
人群里,沈白白并不显眼,她站在最角落的位置抬头望着天。在一群天雷派里,她绝对属于文艺类。那天,沈白白整整看了3分钟的天空。夏末的骄阳缓缓沉下,染红了半边天空。
3分钟后,整条街道又重新热闹了起来。沈白白转头发现有人站在她左边,带着一点犹豫。他们对视了3秒,然后像所有的快闪族一样,各自消失在人海。
当晚,快闪群有个男生加沈白白私聊,他热情地做着自我介绍:“我叫李诚坤,快闪的时候就站在你旁边。”
爱情让人变得文艺
沈白白和李诚坤的第一次约会是在黄昏,吃饭、喝咖啡、散步,一切都是老套路,整个过程她都心不在焉。
其实,李诚坤是个很好的恋爱对象,身为工程师,品貌端正,乐观向上。更重要的是,他很喜欢沈白白,也爱屋及乌地喜欢她那一脑子稀奇古怪的想法。
没办法,沈白白就是对他没感觉。沈白白并不愿意同他约会,她找了很多的理由,有时候是脸上长痘痘了不能见人,有时候是在赶稿。李诚坤很失望,却总是善解人意。
一次又一次对他说“下一次”,沈白白也觉得有些过意不去,总算答应和他见面。离上一次见面已经过去了半个月,天气转凉了。沈白白穿了白色的棉布衣服,衣服背后笼了一层纱,被风吹起来像插上了翅膀。李诚坤笑着说:“像要飞起来了。”
有一个预言是这样说的:当你在一个人面前跌倒,你们便会产生火花。当时沈白白一个踉跄,她轻轻地“啊”了一声时,李诚坤迅速、像是有预谋般地牵住了她的手。他们沉默了许久,只是手一直牵在一起。最后,李诚坤说:“以后不准因为赶稿或者长痘痘不见我。”沈白白埋下头,脸上是抑制不住的笑。
就这样,他们开始恋爱了。沈白白翻开日历,在9月17日那一页重重地画上一笔红色。突如其来的爱情仓促得让沈白白有些招架不住,当她还在思考这个决定是否正确时,李诚坤已经陷入了热恋,他甚至在大雨的夜里想要穿越这个城市,只为看她一眼。
沈白白当然不愿意,原因是懒得下楼。
沉稳的李诚坤便在电脑屏幕上的对话框里重复地接着:“我想要见你,你不肯见我。”满满一屏幕海蓝色的三号字体,触目惊心。
原来,爱情会让任何人变得文艺。如果你没有文艺过,那么,你只是还未曾爱过。
爱情到来时,原则也不要
文艺女青年大多喜欢“犯病”,喜欢不着边际地胡思乱想,把一些简单的事情异得特复杂。因为一些微小的细节,沈白白常常觉得李诚坤不爱她;比如过马路不牵她的手,比如对她的朋友不够热情,比如在她饿的时候不会提着蛋挞出现。
沈白白闹了好几次分手,每一次都轰轰烈烈。李诚坤包容她所有的胡闹,并毫无原则地认错,为她一点一点把粗心的自己磨砺得细致。
也许每一个文艺少女的身后,都得有这样一个坚定不移的男人。沈白白慢慢感动,她开始很认真地恋爱。她会一大早起床,只为忙活一顿午餐;会记得他说过的每一件小事情,然后帮他完成;在他通宵加班的夜晚,她在线上陪着他;她甚至会跑出一条街去帮他买早饭,送到公司楼下,想着他一定很惊喜吧。
可是,两个人的频率似乎总不能合拍,她送来早饭,刚睡下的李诚坤更多的是无奈和不耐烦:“我很累,你自己吃吧。”最后,他还是下楼了。沈白白看着他疲惫的脸颊,笑着把早餐递给他,然后飞快地转身:“我上班要迟到啦!”她跑得很快。他给她短信:“谢谢,亲爱的。”她只是委屈得想哭。
那天是圣诞节,下班后李诚坤一直打她的电话,打到第28个时她才接听。李诚坤小心翼翼地说:“还可以见你吗?”
他们去了第一次约会的地方吃饭,去了第一次牵手的地方重游。李诚坤说:“对不起,早上真的太累了,见到你的时候脑袋还是一片空白,想跟你讲话讲不出来。请不要总是怀疑我,相信我爱你好吗?”他的头发有一点油腻,满脸倦容,一点也不像沈白白的白马王子,可是沈白白忽然很想吻他。
她踮起脚,还是够不到他的脸颊,于是她用命令的语气说:“吻我。”李诚坤就听话地弯下腰,轻轻地吻了一下沈白白,然后他笑了,露出两颗虎牙。
你知道文艺女青年最大的弱点是什么吗?就像沈白白这样,有着一大堆的梦想和标准,可当爱情来了的时候,她们什么原则都不要了。
我变好了,也变老了
沈白白思考,她和李诚坤最大的问题出在哪里,答案很明显:步调不一致。沈白白太慢热了,李诚坤热恋时她还在预热;当她热起来时,对方已经平淡下来专心事业。自认为善解人意的沈白白,在热恋中也无法自控地成为一名怨妇。
她开始无休止地抱怨,抱怨李诚坤的电话少了,短信回复慢了,忙起来都不上线了。她还贪恋分手的感觉,只有那个时候她才感觉到,那个苦苦哀求她的李诚坤,还是像从前一样在意她。可她并未察觉,每一次和好后,爱情的温度只会更低一点。
寒冬来得这样快。沈白白病倒了,一整天躺在床上,不肯吃药。迷迷糊糊的睡梦里,她还在等李诚坤的电话,等着她的辛巴达来救她。
一直到天黑,沈白白浑身滚烫,电话依然寂静着。她忍不住打了电话,电话另一端传来李诚坤点击鼠标画图的声音。她还没开口,李诚坤匆忙挂掉:“等等啊。同事找我有事。”
脆弱的沈白白终于哭了起来,她拔掉了电话卡,删掉了李诚坤的QQ,决定从他的世界消失。晚上,李诚坤来找她,她把门关起来,大声吼:“我再也不要见到你了!”
其实,沈白白希冀着李诚坤依然会疯了一样满世界地找她。但是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力气歇斯底里地谈一场文艺形式的恋爱,也许不经意的一个失神就会被公司炒鱿鱼,让房贷车货失去保障。文艺这样的东西,尝一尝就够了,男人们总会很快地回到原本的世俗生活。
不淡定的是沈白白,她开始给李诚坤打很多电话,发很多短信。她还写邮件,一天一封,唯美至极。她甚至还去他家楼下,在寒冷的夜里冻得浑身发抖。她问他:“你还爱我吗?”李诚坤说:“我不知道,我只是觉得很累了。”沈白白一路哭着,走回了家。
那个冬天那样难熬,沈白白每一天都会哭着入睡。一直到2010年的新年,沈白自在一片烟花爆竹声里惊醒,她跳下床拉开窗帘,窗外是一大片灿烂到极致的烟火。沈白白抬起头,这一刻,她想起了自己和李诚坤最初定格的3分钟,那时的天空,是暖暖的橘色。
他们不该违规,贪恋3分钟之外的更多时间。
她想自己应该出一趟远门,去亲眼见见那黄了的青稞。是怎样的黄呢?黄有许多种,鹅黄,柠檬黄,橙黄,土黄,等等。每一种的黄,其实是大自然度在生命的不同的成熟度。
可是她有了孩子。一儿一女。儿子四岁,女儿不到两岁。他们尚小,倚赖父母。虽然在家时,她也经常出门写字,见朋友。可是每天他们总看得见她。
看见,哪怕只是看见,也意味着放心,安全感的建立。
可是作为一个母亲,她好像总没有办法说服自己要将自己的时间与整个生命投放在他们身上,就像小时候父母给她足够的松弛,她略加改善,又将这种松弛当成礼物送给孩子们。
哪怕她二十四小时围绕他们,她知道,有一天他们要挣脱她所布下的爱的网,要离开我她,离开家,去探寻和追寻自己的世界。
想起这点,她的心总是怅然。然后告诉自己要随时做好他们要长大要挣脱的准备。接着她顺其自然在自己的事业上,找到借口,同时也找到一个定点。
她深爱他的孩子们,但仍旧歉意,内疚。陪伴他们的时间,仍然不足够多。想给他们足够多,但知道有些事情无能为力。
她仍需自己的事业,仍需独自的时间读书、写作,会友,或者旅行。需要自我成长,而不能把自己融化掉,把内心的追求和探索化作世俗的作为,无我而殷切地寄存在他们的生命里。
她留给自己独自的空间成长,是因为这样的她才健康。
她对自己说:写好的文字,温度而有智慧,隽永而长远地在读者的心里翻腾。每个人都需要追求生命的深意。
好心的爷爷奶奶过来帮忙照顾。这是一件恩赐的事情。感动,感激之余,其实也有许多生出的烦恼,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挤在小小的房子里,习惯要被挤榨到同一,谁的气场强,那么谁的生活方式便成为标准,其他人必须舍弃自己的方式而一味去效仿。
不要挣扎,闭上眼睛,舍弃原来的自己,而被新的生活方式度成另外的一个自己。
这是一个崭新的自己――曾经两袖清风的娇小姐,如今变成果断利落事事做得井井有条的家庭主妇。从前的性子急躁,受不得一点点委屈,如今事事要通盘考虑,将个人荣辱尊严抛之脑后,只为一个美好的家庭氛围。
其实她有着相当敏锐的个人察觉,她相较他人,更容易捕捉情绪、悲与喜,善与恶。
她意识到,她的设身处地,与其说是保护一个家庭,还不如说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心境。这种不加干涉,宽厚包容的态度于她而言是一件幸事,因为她是一个写作者。一个温厚有力量的写作者,必须有一种本领――就是站在他人的鞋子里做那个人,换言之,叫设身处地。
当然也有时候“设身处地”救不了她。她自己陷入情绪低迷,自我否定,那么她跑出门去,她随便坐上一趟公交车,抱着胳膊伏在栏杆上,许多人下去,又有许多人上来,一车的灯,又开走了。街上静荡荡只剩下路旁的街灯。风吹着两片落叶蹋啦蹋啦仿佛没人穿的破鞋,自己走上一程子。就在这一程里她暗自消化,哭了一哭,用泪水洗去浮在心口的尘土,回去又是平日里最正常不过的表情。
第二天,生活重复,又是忙得像陀螺,不停打转,转啊转。就像舞池中,镁光灯射过来,她成为舞池中的焦点,她必须落拓,有力,干脆地跳舞。一场家庭女人的日常之舞。
她立在厨房时,一边做菜,一边构思着句子,念头。当做完那些菜端上桌,她会讲这是一道紫色艳遇的茄丁拉丁舞,因为做那道菜的时候,她确实想到了拉丁舞,她甚至偷偷转了几下,扬着那把锅铲,铲沿边湿漉漉的酱油沫,有一滴落在她的鼻尖,顺势流进了她的嘴里。比如她在做酱爆肉,她想的是夏日故乡河里的小鱼虾,上蹿下跳的样子,她便管那盘菜叫“肉与肉的邂逅”。
她拧干毛巾,跪在地板上拖地时,也想着句子与句子,她激动得起来,换了脚踩着毛巾,两只手腾出,节奏感地在空中舞动。
谁懂她那个时候的轻盈,像夏日的荷花,挣脱一片的水域,崭露头角,迎风而笑。那一种类似的轻盈之感。
轻盈,请记得轻盈。
轻盈是什么。
轻盈是你有一双眼,不论置身什么地方,永远能够感知那细微美妙的那一部分。即便没有,也能从心里将眼前的景物自动幻化。
她有磅礴的野心,偶尔与她的丈夫喋喋不休讲她的世界。他其实不太懂,但那双眼睛直看到她的心底,她觉得他是懂她的。他懂她的最珍贵的地方,就是支撑她的理想,告诉她:金钱和我才华我都有,你只要美貌地站在我身边就好。
他讲那句话的时候,她疑心自己做了个梦。之前从来没有一个人可以说这么美妙的话给她听,这之后也不会再有了。所谓恩爱夫妻,究竟是先有恩,还是先有爱,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恩得有,爱也得有。
那又是一个不太一样的冬天。那年冬天,一个朋友找她写剧本。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足够的能力完成。“我可以吗?… 可以吗…”她反复问自己。可是她对那个邀请的朋友给予肯定的回答,“嗯,我尽最大的努力去写它。”
她与导演见面,安排在一家饭馆里。导演讲话轻柔,饭馆人声嘈杂,她听不清楚导演讲剧本,只是侧过去,再侧过去,希望听见一点点。她又不好意思对导演说她听不太清楚。她急得恨不得凑过去,又安于优雅的样子,微笑着点头。真是要命,依然微笑点头。
第一次见面,以为要得到指引,却还得自己重新创作。那封闭的一个月。她好像沉入一个海底的箱子里,隔绝世界,只有剧本。她不知什么叫剧本大纲,她一边翻麦基的《故事》,《你的剧本逊毙了》,剧本知识从书本上跑出来,钻进她的脑海,她腾挪跳跃,迅速变成她的知识,又转换到剧本上。
她觉得自己需要更用力,学习,写作,甚至生活。然后她的心里仿佛有个马鞭,始终扬起来,她稍微一停顿,啪的一声,血肉横飞,心里有一道深深的紫红色血痕。
她更加用力了。
倾诉人:肖雅芳
职业:广告策划
肖雅芳长得其实很秀气,有一股南方女子特有的灵气,给人一种娴静的感觉。可一落座,她深深的叹息声便让人觉得怜惜,或许这就是一个剩女掩饰不住的心思吧。她坦言自己“不是在相亲,就是正走在相亲的路上”。
我家世不错,刚毕业就进入国有企业工作,平时喜欢阅读,周末和假日听听音乐、看看电影,衣着以麻棉布为主,偶尔写写小文,了解我的朋友和同事都说我是“文艺女”。但他们还说,我这样的文艺女青年会很难嫁出去,因为,现在的男生都喜欢“白富美”。
但我却不服气,我一直认为,会有一个懂得欣赏我的白马王子出现。为了证明大家的想法是错的,我还找到一个和电视台很熟悉的同事帮忙,报名参加电视相亲。
开录前副导演告诉我们,如果感觉男嘉宾合适就举绿牌,表示可以交往;不合适可以直接举红牌,以示拒绝。
第一个男嘉宾上台,主持人按惯例询问了他的年龄和职业,他刚过23岁生日,显然不适合我,我想找一个至少比我大两岁的男子。第二个男嘉宾的年龄倒是合适,可怎么看都让我觉得别扭,个子矮,说话有点结巴。第三个男嘉宾很帅,谈吐幽默,职业和年龄都符合我的要求,主持人刚介绍完,我便举起绿牌,但男嘉宾却拒绝了我,理由是,他想找一个比自己小四岁以上的女孩子。
三号男嘉宾的理由,让我有些受挫,心里非常不服气,接下来的几个男嘉宾都无心再看,直到6号男嘉宾上台,我才抬眼关注。
就在抬头的工夫,我的眼睛一亮,他虽然不算帅气,但看起来让人有一种很想亲近的感觉。他叫李强,职业是律师,济南本市人。我禁不住举起绿牌,同时,还有一位女嘉宾也举了绿牌。
出现二选一局面,必须经过双方问答决定。在问答环节,李强问我和另一个女嘉宾:“你们想要的家庭生活是什么样的?”
另一位女嘉宾非常爽朗地说了很多,而我非常紧张,拼命想自己对家庭生活的期望,可是总想不出一个具体状况,最后只说:“两个人能一起过日子,其他的顺其自然。”我刚说完,李强便向主持人请求:“我一直看不清两位女嘉宾的脸,能走过去看清楚一些吗?”
得到主持人的同意,李强在众人的欢呼声中走到台前看了看我和另一位女嘉宾,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我。
说到这里,肖雅芳沉沉地叹起气来,想来,这场电视相亲并没有给她带来真正的幸福。
虽然被选中,可我并没感觉到多快乐,李强挑剔的眼神,实在让我觉得不舒服,感觉自己就像菜摊上的青菜,等待着人选购。本来我想拒绝的,但他都已经把我拉到主持人身边了,怕突然拒绝让他太没有面子,便只得半推半就地和他并肩走下台。
父母在电视前看到我成功配对,非常开心。而且,第二天李强就约我出来见面。
其实我们之间还是不太了解,为了彼此能多了解,我就主动向李强介绍我的大致状况:“年收入6万左右,可以自给自足,父母有退休金,日后负担少。休息日喜欢看电影和逛书店。”
李强看着,先笑笑,随后说:“女人赚钱多少都无所谓,我不在乎。”
说完,也不介绍自己的状况,便开始切牛排,由于他动作太大,弄得黑胡椒汁溅落到我的套裙上。
我有些尴尬,也有些微怒,但还是忍住,这时,餐厅响起理查德的钢琴曲,我便转移话题,问他:“你喜欢钢琴曲吗?”
李强先不出声,只拼命咀嚼牛排,等他吞咽下去,才说:“我对音乐没兴趣。”
刚刚他的吃相让我有些反感,一点都不优雅,现在又这样回答,更加让我失望。而且,他似乎没有兴趣和我聊天,除了录节目时知道他的职业和年龄,其他一无所知,这让我觉得两人之间的隔阂很深。
和李强相处不温不火,我的生活,却因为电视相亲“火爆”起来。
很多同事看了那天的相亲节目,知道我有男朋友,见了我就问我几时结婚;楼上的邻居也知道了我电视相亲成功,便时常来串门,和我父母嘀咕电视相亲的事儿;好多好朋友和同学看了节目后,也纷纷打来电话询问进展情况,还表示,如果我的恋情进展顺利,也介绍她们电视相亲去。
一时之间,所有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有男朋友了――名字叫李强,大律师!第一次,我意识到媒体的力量,不得不叹其传播速度。
我父母更是着急,天天催我说:“把小李带回来看看,给你们俩定下来!”
那感觉,我好像必须只能嫁给李强一样。
肖雅芳讲到这里停下来,继续叹息。她说,开始只以为是一场征婚而已,没想到,最后结局是一场“被围观”的闹剧。
最后,我经不起父母一再要求,便主动邀请李强到我家做客。
让我没想到的是,李强坚决拒绝了,理由是:彼此不太了解,现在见家长太早。
听到他拒绝那一刻,我心里非常不舒服。但想了想,他说的也有道理,我们确实了解不多,而且相处时,总感觉彼此很遥远。时常,我安慰自己,感情是靠培养的,或许时间长了就会好了,毕竟,我自己是一个慢热的人。
但,随后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彻底明白李强为何和我保持距离了。
认识两个月后,李强过生日。那天,他宴请许多朋友,也邀请我参加。我以为,他是趁此机会把我介绍给他的朋友们,以便确认我们的恋爱关系,所以,赴约前,我便精心打扮,想给他的朋友留一个好印象,为他赚点面子。由于打扮花了一些时问,出门的时候稍晚,我告诉他们别等我,先吃饭。但,等我到达餐厅包厢,正要推门进去时,便听见李强的一位朋友问:“你怎么想到在电视上找女朋友呢?还找了一个文艺女青年。身边那么多漂亮能干的女孩你都不要,这不是舍近求远吗?”
李强毫不犹豫地回答:“像我们做律师的也需要名气,不是吗?电视征婚,多好的广告效应呀。不过,我真不会和一个文艺女青年结婚,选她,实在是当时亮牌的另一位女嘉宾满脸痘痘,我总不能选一张麻子脸吧?哈哈哈……”
我再也听不下去,原来这场电视相亲,只是李强的一次宣传广告,那一刻,我很想冲进去给他一个耳光。只是,我是淑女,我有修养,我不和这种“贱男”一般见识。所以,忍着气,我便悄悄离开了。
后来,李强虽然给我打过电话,但我都拒绝接听,只给他发一条信息,告诉他:我不是你的广告模特,结束吧。李强可能意识到了我听到他和朋友的谈话,也没再坚持。
我以为事情过去就过去了,但身边的相亲余波却把我的日常生活搅乱了。
知道我和李强结束了,周围所有朋友和同事都非常惋惜,说我太挑剔,眼光高,李强那么好条件的男人都不要,还能找个什么样的?父母更足认为我任性,还说,既然我自己不上心找男朋友,他们就帮我找,便四处打听谁家有适龄男生,托老同学老同事给我介绍。上周末,我爸妈生生给我安排四次相亲饭局,搞得我都有离家出走的心了。
更夸张的是,单位上个月有一台庆典晚会,让我做主持,我想拒绝,不料领导说:“怕啥呀,就是一个节目,还是咱们自己单位的,这比上电视征婚还难呀?”顿时让我哑口无言。
有好事的同事,中午吃饭时问我电视征婚什么感觉,她们还说:“不怕,这次没成功,下次再争取上电视。”
更有几位嘴损的,说:“看吧,都说文艺女青年很难嫁出去的了,这下相信了吧。”
这些余波,真让我哭笑不得。
新婚甜蜜,自然美满。可是,也总有腻烦的时候。薛平贵也会犯天下男人都犯的错――厌倦。怎么说呢?就是以事业为借口,闯天下去成就一番事业。
这是王宝钏的第一个特点。
她的第二个特点是:扭曲的美德。
老公出去干事业,一走十八年,她一个人怀揣着自己给自己设计出来的超级梦想。等在寒窑里,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还为薛平贵养育着两个孩子,丝毫没有怨言,认为这是一个女人应该做的。哪怕离家十八年的老公带回来一个花枝招展的小三儿,也没有表示过丝毫的抗议,欣然接受了。
薛平贵当了皇上,不是一般的有出息了。他只是回来忆苦思甜一下子。没想到,蓬头垢面的王宝钏还在等他。他寝食难安了,毕竟世俗道德在那儿摆着呢,天下人在看着呢,他不敢落个陈世美的名声。
那么,怎么样才能既保住自己的名声,不触犯道德,又能温香软玉在怀呢?他是这样做的:颁布一道圣旨,王宝钏寒窑等老公十八年,大大有功,封个皇后弥补。其实,谁心里不明白,就算封你个正宫娘娘摆在那儿,人家还不是夜夜到公主小三那流连啊。当了皇后又怎样,惹得起年轻美貌贵为公主的小三吗?
这王宝钏一听说当了皇后,可算扬眉吐气了,马上就忘记了十八年的辛苦和面对小三儿的委屈,大模大样戴上了凤冠,微笑着仪态万方地就上了金銮殿。
冲洗着斯巴达克斯的血迹
潮涌深处,是彻骨的自由
我愿一心一意投入海底
寻得葬身之地
我爱草,绛珠般痴颠
不娇不浓,不比弱水三千
那叶上的一滴,不是清露,是天尽头
甘愿枯萎,也驻守香丘
我爱诗,火焰的哭泣
麦浪或繁星,吻痕和幽灵
我不会歌功颂德,不问炊烟柴米
请在我窗前大声朗读
艾略特的荒原――一个死者的葬礼
我爱你,我有野草的生命力
又如浪潮般不羁
看看我
我曾为嫦娥伴舞,与狄奥尼索斯共饮
我是炙热的音符
我是一片云
跟我来吧,让我带你沉入海底
――叶一云《我如云海》
很多人都羡慕明星星光熠熠,但是明星真的没有那么好当,近日,演员叶一云就曝出一张拍雨戏的照片。她身穿戏服,倒在泥泞的地上。在这寒冷的冬天拍雨戏,想一想都觉得冷。叶一云还苦中作乐,风趣地配文写道:“已经八十五天了,一条鱼也没有打到。我好像已经老了,开始背运了,可我的胳膊还是有劲儿的!感冒已经十五天了,一天药也没有停过,我好像已经老了,抵抗力下降了,可我的内心还是有劲儿的!”
翻看叶一云的微博,自黑逗比的文字和照片比比皆是。可以感觉得出来,她是一个随性洒脱的女孩,热爱生活,且风趣幽默。
她是导演系中最会演戏的
对待角色认真专业的叶一云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科班”出身,她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的导演系。2009年,她出演了首部电视剧《美丽的事》。2011年,因在文章、白百何领衔主演的爱情电影《失恋33天》饰演CICI而受到关注。2012年,她与张国立先后合作出演都市情感剧《你是我爱人》和都市商战剧《青瓷》。2015年,她主演刑侦剧《刑警队长》,又与陈建斌、马伊合作拍摄电视剧《中国式关系》。2016年,与张国立再度合作,主演暖冬贺岁电影《一切都好》。她笑言自己是导演系里最会演戏的,也是演员里比较擅长逻辑思考的,所以对演员这份职业有着更深的理解与想法。
Q:当初学的是导演系,怎么会变成演T呢?
A:刚毕业的时候,我是在导演组实习,当时也是想学一点幕后的工作,将来想当编剧、导演什么的。后来人家看我形象不错,组里缺个演员,就让我上去演。这么阴差阳错的,我就当上了演员。
Q:在演过的诸多角色中,你最喜欢哪个角色?或者说觉得哪个角色比较像你?
A:我比较喜欢《刑警队长》里的那个女警察邱冰。她是一个让人容易产生感情的角色,她外表柔弱,内心却很刚烈,是个独立自强的女汉子。我就是喜欢邱冰的较劲和拧巴劲。生活中的我也是这样的,挺倔强的,是个典型的金牛座姑娘,认准一件事,多少人都拉不回来。哪怕别人告诉我,不对,这条路走不通,我也一定要试试,撞到了墙才会意识到回头。我本人对刑警的生活也比较感兴趣,天生逻辑性比较强,最爱看悬疑剧、破案的剧。这也是缘分吧,我偏偏演了个女刑警。
Q:能和我们介绍下最近在拍的戏吗?
A:最近在拍的是抗日谍战剧《红线》,我在里面饰演女一号高慕青。这是一位南洋爱国华侨,临危受托将一笔巨资护送到上海,行动代号叫“红线”。因为都是在冬天拍摄,天很冷,而且又有很多的雨戏,拍得非常辛苦,我基本上一直都在感冒。
Q:你之前演过富家女、都市小女人、女刑警……对自己有没有什么角色定位,或者说希望能演什么角色?
A:我不太给自己定位,我喜欢相对强势一点的、有点动作戏、内心强大一些、人物层次丰富些的角色。我不喜欢片面的标签化的形象,像很多影视作品中都会出现一个搅局的前女友,我之前也演过类似的角色,所以希望导演们不要老找我演前女友啦。
她是会写诗的文艺女青年
叶一云拥有高挑性感的身材以及靓丽的外形,在镜头面前妩媚十足,充满女人味,而导演系毕业的她又带着点小文艺青年的气质。早在2003年的时候,她就凭借原创小说《灯火》,获得了胶东文学奖。现在,她也常常会在博客、微博里,发表一些原创的文字。网友们夸她有内涵、有文化,人美更有才。
Q::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特别难考,你那时怎么会想到考导演系呢?
A:我父亲是一名报社的记者,他热爱文学,喜欢诗歌,喜欢写作。我从小就在比较文艺的氛围里长大,这方面对我的熏陶和影响比较多,在学校的时候我也算是“学霸”。高考那会,我看的比较多的就是西方文学和戏剧剧本,所以那时一心想考的就是导演系,很想毕业了能当个编剧、导演什么的,自己写剧本。
Q:平时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
A:喜欢鲁迅的文章,喜欢西方文学。现在的话就是我比较关注什么,就会买相关的书来看。比方说拍《刑警队长》的时候,我买了许多犯罪心理学方面的书,一方面可以丰富这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对塑造角色也有帮助。我最近对灵异事件比较着迷,所以在看一些这方面的书。我是那种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不明白的事情都很想去探究一下。
Q:写诗的爱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购买方式:按揭付款,总价49万。
她的梦想居所:要有超大落地窗,从窗子看出去有远山绿草,周围环境好,有自己足够的空间。
“拿着家里的钱去交首付的时候,感觉就像小时候妈妈把家里的钥匙交到我手上一样,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要承担一些责任了。”说起买房子的经历,去交首付款的情形让黄丽记忆犹新,“毕竟从小到大第一次花那么多钱”。
买房对于黄丽来说,“压力挺大”。从刚刚毕业回到成都工作,家里人就一心想让她买房安定下来,但是她那颗“不安分”的心就是不愿意停下来,“我总想着生命有很多种可能,说不定哪天就要变道”,所以相对于家里迫切希望她买房子的态度来说,她自己十分抵触在成都买房。
游走是黄丽的一种普遍生活状态,如果她不在成都,可能就在去旅游的路上,无所谓是国内还是国外,只要一段时间内没有出去走走,对她来说是不能忍受的事情。这种游走的状态让她越来越抗拒买房,但是当飘然的生活状态和时间撞车的时候,她发现一个惨烈的现实――她到了一个所谓的应该安定的年龄。“也不是说我向时间低头屈服,有些事情是自然而然的,到了这个年龄该去做了也就很自然地做了,就像我买房子,以前我十分抗拒,但是当时就觉得应该买了”,所以才有了开头那一幕交首付款的画面。
在名下有了一套房子之后,黄丽发现自己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从不知道应该从哪里获得安全感,发现有一套房子竟然平添了许多让她觉得安全的感觉;从不还房贷反而是个月光族,变成了担负着房贷却月月有结余;从做一天算一天,变成了开始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有所规划……“变化很多,有脱胎换骨的感觉,没想到买一套房子会带来这么多影响。”
现在黄丽每天忙着跑装修,从一块砖到一匹布,都要亲自过手,经过装修的过程,黄丽还学会了精打细算、跟装修商讨价还价。
房子与爱情
Q=《成都女报》
A=黄丽
Q:你会将这个房子视作婚后自我保护的方式么?
那是在1935年春,沈从文到亲戚兼老乡熊希龄(民国第一任总理,湖南凤凰人,沈从文七姨父的哥哥)的北平西山别墅。在华贵的客厅里,邂逅了来接待他的高韵秀,沈从文眼睛一亮。两人不禁攀谈起来,姑娘是沈从文的粉丝,富有灵性的她喜爱其小说,熟悉其作品中的人物,两人聊得十分开心。
一个月后,沈从文又来到熊公馆。正值晚春,高韵秀优雅地袅娜而来,她穿的衣裳是仿照沈从文小说《第四》中女主角的服饰。沈从文傻傻地看着她苗条柔软的曲线,忘记了吃菜。看着呆愣的沈从文,高韵秀那小小的得意毫不掩饰地显露在脸上。沈从文一刹那间喜爱上了这个聪慧的姑娘,喜爱她兰心蕙质的细密心机,更喜爱其艺术直觉:《第四》中的“紫”,是沈从文的甜美与忧伤,也是高韵秀的深情与渴望。饭后,高韵秀拿出自己的作品《紫》,署名:高青子。奇异之光点亮了沈从文心头那隐秘的角落。他浏览完毕,点点头说:“很好,很美,我留用。”两人十分高兴。
沈从文把短篇小说《紫》推荐给萧乾,发表在《大公报・文艺》上,后来高韵秀又陆续发表了《黄》、《黑》、《灰》、《白》和《毕业与就业》等短篇小说,她用不同颜色叙说了不同女性的悲剧遭遇,心思非凡。颜色是心境的反映,高韵秀爱上才华横溢的作家沈从文,内心是痛苦的,因为他是有家室的人,且已有了儿子,她是个尴尬的“第三者”。从其小说看,只有高中学历的高韵秀是有才华的,《紫》写得尤其感情丰富、细腻,情节感人。
沈从文的《边城》、《主妇》其实就是他在现实中受到婚外感情的诱惑而又逃避的结果。沈从文和张兆和从浪漫的爱情走向实际的婚姻,在精神上逐渐生出审美疲劳,而且张兆和嫁给他多少是被动的(两人是师生恋,沈从文比她大八岁,追了她三年零九个月才嫁给他),张兆和非文艺青年,她对文学创作,颇感隔膜。《边城》中的翠翠,就有高韵秀(青子)的影子,“翠”即“青”。
1936年春节刚过,沈从文与高韵秀的婚外恋在平静的家里掀起令人不安的波澜,他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向张兆和坦白了,张兆和感到意外、震惊、痛苦和不解,一气之下从北京回到苏州娘家。沈从文每天给妻子写一封长信,坦白他对高韵秀的爱慕和关心,其中一些伤心的话也曾引起张兆和的嫉恨。痛苦、无助的沈从文找到林徽因倾诉,林徽因和梁思成、金岳霖多方劝慰。
抗战爆发后,沈从文、张兆和及其两个儿子,先后来到昆明,1938年11月一家人在昆明西南联大团聚了,沈从文在西南联大国文系任副教授,月薪280个大洋。1939年6月,高韵秀也到了昆明,在西南联大图书馆做管理员,刚好沈从文的妹妹沈岳萌也在图书馆供职。据说高韵秀这份职业是经沈从文帮忙得到的。高韵秀和徐芳(女诗人)、张敬、熊瑜(熊希龄侄女)共住昆明玉龙堆四号一套房子,四位女士共享一间客厅。
到昆明后,沈从文和高韵秀的交往更加密切,这期间,沈从文写了备受争议的作品《看虹录》(郭沫若甚至称他是桃色作家),含蓄隐晦地表达他和高韵秀之间的精神婚外恋。沈从文和高韵秀之间的频繁接触,引起许多流言蜚语,但沈从文依旧我行我素。
《青衣》是王亚彬自己的品牌项目“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第七季。在这部即将于今年10月4日至6日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舞剧中,王亚彬化身成为舞台上的“青衣”,和观众一起追问“生命该如何寄托”。
舞剧《青衣》是“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的第七季演出,却是王亚彬第一次亲自担任导演、编舞及主演。7年前王亚彬25岁,她想去尝试一些不同的、新鲜的创作。她叫上当时舞蹈学院的一些同学,一起做了“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第一季。叫“朋友们”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台前幕后和我合作的这些伙伴们,还有一个是进到剧场看演出的这些观众们。”王亚彬解释。如今6年过去了,演出从最初的朝阳9剧场演到了国家大剧院,王亚彬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吸收、慢慢成长,她渴望自己发声,去做自己真正想表达的艺术创作,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全新的创作。
2012年,王亚彬拍电视剧《推拿》,由毕飞宇的小说改编。拍摄期间她反复读了毕飞宇的书。大学刚毕业时,王亚彬也读过《青衣》,但当时的年纪让她还对小说和小说中的人物不甚理解。这一次,再把《青衣》读到一半时,王亚彬突然萌发了要把它改编成舞剧的想法。“我觉得毕飞宇老师的小说文字比较有温度,里面有很多描述性的文字情感性是非常强的,和舞蹈善于抒情的特点非常吻合,他的小说里面对于女性人物描写是非常专注和深入的。打个比喻, 他的描写就像中国的针灸,非常深,非常集中,点到穴位很透彻。”王亚彬说。在《推拿》中,王亚彬饰演的是金嫣,一个性情直率的女孩,而《青衣》中的筱艳秋也是非常极致的性格。《青衣》的小说结尾,在十字路口,灯光辉煌,飘着雪花,看到这里,舞蹈的画面一下就在王亚彬的脑海中迸发出来。她跑去跟毕飞宇说自己的想法,毕飞宇眼睛一亮。
即使有过多次反响不错的影视经历,王亚彬却仍选择坚守她的舞蹈梦想,每一年,她都有舞蹈作品问世。王亚彬把这种坚守总结为“太爱”:“我从小就跟舞蹈在一起,如果说让我突然中断这个我很舍不得。其他转型做演员的人,他们可能觉得在做演员方面比较有发挥的空间。但是对我来讲分不清是舞蹈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舞蹈。”
Q&A
Q:毕飞宇给你建议了吗?
A:我觉得毕老师对于我的表演还是挺放心的,2012年我们就聊过授权的问题,真正开始筹备是在2012到2013年期间。今年3月份我和我的执行制作人去了一次南京,一是看看这个戏在南京要演出的剧场,因为毕老师在南京生活,我就想去他那里演一场,再来我也见了见毕飞宇老师。因为之前怎样在舞台上呈现的大体构想都已经形成了,就在南京跟毕老师有过一个简单的交流,并没有聊很多细节。我觉得他也很尊重其他门类艺术家的创作,所以这次的创作对我来讲还是比较独立的。毕老师的小说被张艺谋、张元、娄烨这样的知名导演都改编过,现在改编成舞剧属于第一次,所以我觉得毕老师应该也蛮期待的。 摄影/董亮
Q:从第一次看《青衣》到现在10多年了,现在要做这部舞剧重新读小说,你对于主人公筱艳秋的理解变化了吗?
A:第一次读这个小说的时候就是普通阅读,那个时候年纪还小,不会想要分析它,只有大概的一个印象这个故事讲的是围绕一个从事戏剧行业的女性角色,挺悲的。当时小说里描述的氛围有点像小时候我跟父母呆在一起时候的感觉,挺家常的,有的段落还挺温暖的。2012年再读的时候我就觉得我和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很像,主人公对戏剧舞台的追求,艺术家所思考的孤独、寂寞、对艺术殿堂的向往等等很多方面和我有共同点。
我觉得毕老师的小说挺有温度的,包括《推拿》。文字的温度真的很感染人,小说里边有大量的对人物心理的描写,我觉得其实与舞蹈中大抒情的段落挺像的。当时看完《青衣》,我就想这个要是改编成舞剧会是什么样子呢?我就想试试吧!那会儿在南京,跟毕飞宇老师开会的时候提过一嘴,大家一起谈了谈对于人物的看法和理解,我表达了想做成舞剧的想法,他就说哇塞,这个主意很好啊!
Q:原著中有两个主要的男性角色,乔炳璋和面瓜,在舞剧里这两个男性角色怎么处理?
A:舞剧首先受时长的限制,再来在叙事上它没有话剧那么多台词,舞剧还是以抒情为主,当然它也有叙事上的一些功能。所以主线上还是以筱艳秋为主,我们选取了两个和筱艳秋关系最近的人 ,一个是面瓜,一个是春来。乔炳璋这个人物就几乎弱化到没有了,哈哈!因为我觉得舞剧要把一条线上的几件事说明白,让没看过小说的人也能大概理解这个剧,感受到人物情绪,其实是很重要的。
Q:没有选乔炳璋这条线,而是选面瓜这条线,是不是和自己内心更认可面瓜和筱艳秋的关系有关?
A:可以这么说吧。我是觉得一个好的剧还是倾向追求真善美的。一开始我也考虑过把乔炳璋放进来,但是后来我发现这条线缕的像麻花辫,有点乱,而且对于筱艳秋来讲也不够干净,所以我也就毅然决然的把乔炳璋这条线剔除了。(笑)青衣这个舞剧虽然一方面要符合原著,具有一定的悲剧意识,但是我觉得她也要有非常清淡、干净的感觉。
Q:裴艳玲老师做了什么指导?
A:裴艳玲老师给我们讲了她一路以来是如何学戏的,如何成为了一个演员、一个角儿,如何更好地去创作自己的作品。她真的是属于始终活跃在舞台上的大家,虽然她跟我们一起的时间比较短,但是她说的自己对艺术的感受和经验是很宝贵的。因为并不是每一个从艺者都能体验到这样高的一个境界。
裴艳玲老师也很喜欢我们这种具有创新意识的创作,她属于既能传承也能创新,她这个年龄的戏曲大家能有这样的意识也是很难得了。裴老师人也很好,平时也是非常素净的人,她还送过我一个对襟的汗衫,私下里聊天我们也说彼此挺像的,都是对艺术有一种追求和执著。有一次我去后台看裴老师,结束了之后她妆已经卸了,换上自己的背心,当时我们两个人在那里对望半天,我就觉得好像不需要说太多话,两个人四目相对眼神里就有很多交流。她有学过很多包括京剧、梆子、昆曲等等剧种,但是她没有说给自己一个教条框住自己,而且对于传统的东西她追求有一个新的表达,我觉得这跟我挺像的,虽然我的背景是中国古典舞,但是现代舞、当代舞我也会去学习,所以做出来的东西就比较有个人特点。
Q:这次是你自己编舞,而以前你都是请一些外国编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