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幼儿园教师实习模板(10篇)

时间:2022-06-29 05:38:2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在编幼儿园教师实习,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在编幼儿园教师实习

篇1

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25.33万名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有15.53万人,占总数的61.31%,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只有38.69%。相比之下,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层次更低,专业性更差。乡镇中心幼儿园师资力量差已经日益成为制约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有众多现实的原因。

1.乡镇中心幼儿园缺乏专任教师,师资薄弱。乡镇中心幼儿园大多设在小学,没有固定的办园场所,大部分幼儿园仍然是小学附属的幼儿班。幼儿园没有教师编制,所以教师多数是小学教师转岗或外聘教师,几乎每年都要交换教师或有教师转行。由于不是幼儿园正式在编教师,所以积极性较差,责任心不强,部分幼儿园也不愿在教师培训上进行投入,担心有了工作经验和教学水平之后教师就会跳槽。教师的频繁流动,经常换岗,也给乡镇幼儿园发展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影响了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持续发展。教师素质是制约教学质量的瓶颈,广大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幼儿接受不到优质的学前教育,甚至享受不到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和条件,这有悖于我国当前强调的教育均衡与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

2.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园不规范,难留人才。虽然现阶段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已经认识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现阶段条件限制,大部分乡镇幼儿园虽然是国办园,但办园极其不规范,幼儿园没有独立建制,大部分幼儿园仍然是小学附属的幼儿班。调查显示,有一部分受过专业学前教育的教师由于基层幼儿园条件差、幼儿多、教师少,所以工作繁重,难以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另一方面,乡镇中心幼儿园又很难招到新的专任教师。由于大城市幼儿园教师有巨大缺口,每年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专任教师大部分都流向了北京、天津等一线城市,其次选择二、三线城市,最差选择在县级幼儿园,乡镇幼儿园则是无人问津。由于招不到新任教师,得不到新鲜血液补充,也就不可能将最新的幼儿教育理念根植到乡镇幼儿园,同时也丧失了与外界接触、吸收新理念的机会。

3.教师没有提升渠道,缺乏工作热情。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学历层次低,专业化程度不高,而乡镇幼儿园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提升幼儿教师个人专业化的程度,对现有的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但是,对幼儿教师进行全员培训面临重重困难:首先是经费短缺。目前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只能保证部分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和办公经费,外聘教师及雇佣的勤杂人员需幼儿园自筹。很多地方根本没有继续教育的经费,能得到的财政专项经费支持则更少。资金问题已经成为限制乡镇中心幼儿园发展的短板。其次,没有专门机构负责培训工作。2008年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有一半以上的教育行政部门既没有幼教专门管理机构也没有幼教管理的专职人员,一些地区的学前教育处于无人管理的真空状态。教师培训处于无人管理,无人组织的无序局面。

二、幼师生顶岗实习支教模式内涵及培训思路

顶岗实习是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学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河北师范大学开创了顶岗实习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的主题是强化师范类学生的从教技能,同时为河北省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引入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以期促进河北省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幼儿师范学院毕业学生现在的实习模式大多采用基地式实习,由幼儿师范院校教师统一带队,在同一时间将学生分配到实习点实习。这种实习模式的优点是计划性强,便于组织和管理。但是随着扩招后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实习基地数量有限,出现了现有的实习岗位与不断增长的实习生数量不相符合,僧多粥少达不到实习目的情况。

十二五时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众多高校提出自己的发展思路,教育信息化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一)幼师生顶岗支教模式的基本内涵

幼儿师范院校毕业生顶岗支教模式是在大专学生完成两年半的在校学习,系统掌握了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专业课知识后,通过学生报名,学校组织相关教师对学生进行岗前业务知识及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派实习指导教师带队到乡镇中心幼儿园进行为期半年的支教活动。学生在实习期间要按照所在幼儿园对在岗教师的规定要求履行教育、教学工作。同时置换回部分乡镇幼儿园的教师进行为期3~4个月的培训。这种模式既有利于幼儿师范毕业生真实的参与到幼儿园一线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又为乡镇幼儿教育的发展培养、保留优秀师资,同时又有利于乡镇幼儿园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幼师生和一线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这种顶岗支教模式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实现双赢。离开了双方的参与,顶岗支教,置换培训工作犹如无米之炊,无本之木。对于双方而言,这一模式可以在短期内提升自己教学水平,进一步适应幼儿园教学工作,促进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发展。

(二)顶实习支教置换幼儿教师的培训思路

受到各地区经济条件、教学安排和实际情况的限制,顶岗支教置换教师培训模式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造出既有利于学生获取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又可以使广大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受益的新模式,才能不断促进基层幼儿园的发展。

1.分散实习改为集中实习,教师带队送教下乡。幼儿师范院校学生的实习工作不可能完全替代幼儿园的全部工作,实习生的实习工作应在幼儿园主班教师的引领下逐渐熟悉和摸索教学过程。因此,组织学生实习只可以将部分幼儿教师置换到高等院校进行培训、学习,剩下的部分教师一方面要完成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由带队的幼儿师范院校的教师将本园的教师集中起来进行现场指导。学生实习活动顶替了部分幼儿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但是他们也必须完成听课、评课、见习等实习任务,以及帮助幼儿园进行环境布置,制作教具,在规范化办园等方面进行见习。带队教师肩负双重使命:既要管理好、指导好所带学生,又要帮助所在乡镇幼儿园教师在业务水平、规范化教学方面进行指导提升,进而带动所在乡镇幼儿园的发展。

篇2

2.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与运行保障机制。对各类幼儿园办园成本科学核算,研制生均公用经费、生均经费标准,探索建立财政拨付生均公用经费动态调整机制,对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设立不低于小学的园舍维修财政拨款标准,设立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补贴政策,逐步提升政府成本分担比例和投入比例。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拓展经费收入渠道,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占比不低于5%;各辖市区在地方教育附加费中按一定比例安排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各辖市区每年按土地出让净收入的10%计提的教育资金按一定比例用于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对公办园(特别是农村集体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和社会保障给予适当补助,并逐步纳入财政预算。扬中市继续实施农村在园幼儿免除小班一年保教费政策,新区尝试实施免除小班一年保教费政策。

3.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普惠性民办园学位机制。制定《民办幼儿园设立、变更、终止的规定》,规范民办幼儿园财务管理、园舍管理、教职工管理。制定《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与管理办法》,对认定程序、成本核算、限价收费、质量监管和财务审计等做出具体规定;对提供优质普惠的民办园(包括未纳入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范围的企事业办园、集体园),实行与公办园统一的办园成本、办园质量考核与扶持政策挂钩,给予“人、财、物”等补助和奖励。

4.加快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核定配备。协同编制部门按师生比1:16的比例逐园核定全市公办幼儿园事业编制数,2014年全市计划集中公开招聘130名左右公办教师。为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有条件的地区可核增5%的调节编制,由当地机构编制部门统筹管理,用于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继续做好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工作,2014年全市招收免费男幼师40名,协调做好首届免费男幼师入园跟班实习工作。

5.推行幼儿园非在编教师人事制度。落实《关于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实行人事制度的实施意见》,规范其聘用、待遇及业务管理,对公办园中非在编教师探索建立以县域为单位统一的聘用、配置、管理及待遇保障等制度;全市非在编新教师实行人事600名左右。各辖市区根据教育督导部门对幼儿园年度评估结果发放社会保险、人事等奖补经费。鼓励有条件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实施教师人事。

篇3

(一 )学前教育师资需求明显 ,缺口大。

根据 2010 年学前教育普及情况的统计, 四川省幼儿的毛入园率达到了 62.47%。 但阿坝州、甘孜州和凉山州幼儿的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均低于 50%,尤其是甘孜州,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 26.3%, 甘孜州三类地区(指自然地理条件较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且在 2007 年后才“普九”的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 20.29%,全州现有幼儿园基本上都在县城,广大农村、牧区学前教育师资普遍欠缺。 根据 《四川省2011 年教育事业发展年鉴 》 统计 :阿坝、 凉山和甘孜三州幼儿园有594 所 (不含小学附属幼儿园和学前班),在园幼儿 10.17 万人,幼儿专任教师 3395 人,在编专任教师与在园幼儿之比为 1∶29.96,学前教育师资需求明显。

按照 《四川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任务,从 2010 年-2013 年新建 、改建 、扩建 1200 所公办幼儿园(其中新建 700 所,改扩建500 所), 发展 1500 所民办幼儿园。通过扩 大 全 省 在 园 幼 儿 规 模 ,到2013 年 , 全省幼儿在园人数达到209 万人 (其中公办 107 万人 ,民办102 万人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9%。 参照小学,按生师比(21∶1)测算,2013 年需幼儿教师 9.95 万人,需净增幼儿教师 4.76 万人,平均每年净增 1.58 万人。 而目前四川省培养中师及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的总量每年为 8000 人,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课题组在一所民族幼儿园调研时发现, 一间普通教室里满满当当地塞了 57 个孩子,从讲台挤到后墙,黑压压一片。 教师正在上课,讲解的内容涉及识字和算术, 跟小学课堂没有本质区别。实际上,四川省民族地区不少幼儿园的班额平均是每班 50 个孩子左右,并且只配置 1位教师,保育员常常只在小班配置,部分少数民族自治县还没有成建制的幼儿园,没有幼儿园园长编制。

(二 )幼儿教师面临生存焦虑 ,整体学历偏低。

1.幼儿园教师职称配备情况不尽如人意。职称问题的解决,客观上有利于幼儿教师职业心态的稳定,有利于其专业能力的提升, 有利于幼儿教师把幼教事业当作毕生的追求。在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比较起来, 高级职称的教师比重小,普遍存在“低职称、无职称”现象。 在走访调研时我们发现民办幼儿园教师存在生存焦虑。 一位民办园教师向笔者诉苦:“我在幼儿园工作已经 20 多年了, 现在每月工资1000 多元 , 没有职称 、 没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未来我该怎么办?”这部分幼儿园教师没有编制, 待遇差且没有外出学习提高的机会, 不少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一些专业的、 优秀的幼儿教师甚至改行从事其他工作。普遍面临的生存焦虑,会影响幼儿园教师的队伍稳定和专业发展。

2.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学历偏低。民族地区幼儿园,一部分幼儿教师的学历是中师, 专科学历都是通过在职进修拿到的, 有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来源于中职、职高幼师班, 有的幼儿园聘用的是初中生、 高中生或者从其他行业转岗而来的人员。 课题组通过对省内 6个不同层次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机构进行调查发现, 专科层次以上幼儿教师所占比例很小,中职、职高、高职及其以下的学前教育教师专业招生人数依然占据绝大部分, 这意味着学前教育师资供给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幼儿园教师队伍提升素质的需求。城乡教师队伍差异明显,不少乡镇幼儿园招聘的教师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 个别地方由于编制过紧, 还出现从未进过一个正式幼师编制的情况。 我们到有藏、羌、回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绵阳市平武县水晶大桥片区调研,结果显示,该片区共 有人口 3 万余人 ,11 个乡镇,仅有 3 所幼儿园。这 3 所幼儿园在园幼儿总数不足 300 人, 教师共9 人,其中 4 名是编外教师 ,均为平武县职中和绵阳技校毕业;5 名在编的幼儿教师, 其中 3 人以前是小学教师,因种种原因转岗到幼儿园。如果该片区的幼儿入园率提高到75%,按国家规定 ,应配备 80 名幼儿教师和保育人员。所以,仅这个片区今后 10 年就需要陆续补充教师大约 70 人。

(三)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亟待规范,增量提质任重道远。

我们对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学缘结构(指某个教育单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进行调查时发现,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等专业幼师院校培养的大多数毕业生, 将就业目标瞄准的都是发达地区或者省内省城等一些条件好的幼儿园, 农村或民族地区的幼儿园基本上无人问津。 城市幼儿教师的需求量在逐渐饱和, 农村和民族地区的幼儿教师数量却严重不足。 专业学校毕业生不愿到艰苦地区从教,使得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专业性、稳定性差, 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幼教人才。实践表明,加强幼师生专业思想教育、 热爱幼儿的高尚情操和幼教专业基本功教育依然是幼儿园师资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培养“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的幼儿教师, 依然是学前教师教育机构人才培养定位时需要首先思考的问题。

(四 )参照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民族地区的幼儿园教师主要由两类构成: 一是全托式幼儿教师,就是事无巨细,无所谓教育科学与否, 主要任务是守好幼儿不出安全事故;二是小学化幼儿教师,他们普遍缺乏学前教育理论, 教学内容随意,教学组织形式单一。而课题组调研的所有幼儿园, 没有一位保育员是学前教育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的,为此,我们走访了开设有幼教保育专业的高校, 发现该专业的学生及其家长由于传统观念和对专业的现实性理解,觉得该专业是“揩屎接尿的保姆,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教师”。 一位幼儿园园长也坦言:“目前 , 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师资。一般情况下,能将年龄较大的小学教师安排到幼儿园工作就不错了。保育员只要会做饭,能照顾幼儿饮食起居就行, 我们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保姆式’的,只有极少数专业的教师。 ”为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 教育部去年年底正式公布了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笔者认为,无论是幼教保育员, 还是幼儿园专业教师, 都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 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需要规范。

二、 破解四川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师资之困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意义。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发端,办好学前教育, 关系民族地区儿童的健康成长。 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中最基本、 最重要的力量, 长期以来, 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一直是民族教育的薄弱环节, 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和得到较好的发展。 四川作为一个多民族大省,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与全国发展水平相比仍然较低,教育总量和水平仍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及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巩固、提高、发展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学前教育是民族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而学前教育的振兴关键在幼儿教师。因此,依法落实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不仅仅是振兴和繁荣四川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需要, 而且是反渗透、 工作所要长期坚持的。在新的形势下,加强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突击式培养 ”不可取 ,要避免办学同质化倾向。

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要按照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统筹、整合各种资源, 合力推进不同区域和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招生总数所占比例的调查发现,中职幼师高达 98574 人,占整个人才培养总和的 89%, 很明显,整个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学历(学力)提升是个大问题。 因此,笔者认为,除少数部属、省属院校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学前教育研究、 管理人才之外, 以原来传统幼师升格的幼儿师专应尽快成为民族地区幼教师资培养的主战场。 各种教师教育培养培训机构加入到培养学前教育教师的行列中来, 缓解民族地区幼儿园师资的供需矛盾。但在增量的同时,更要注重质量的把握。 课题组在调查时,不少民族地区幼儿园园长说:“以前 ‘老幼师 ’学校毕业的学生更‘对味’一些,‘上路’快一些,专业思想稳固一些,一句话,更符合我们幼儿园用人的实际。 ”的确,不少学前教师教育机构的毕业生普遍存在“幼师特色 ”不明显 、幼教专业能力不强、 专业定位存在偏差和职业心理准备不足等问题。 通过对各类学前教师教育机构的横向比较, 我们发现不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存在定位过于宽泛、办学同质化现象。不少大专院校由于学校内部条块分割,学前专业教师配备不齐,出现课程设置方面教育理论类课程太多,符合幼儿园特色的课程太少, 导致“幼儿园特色 ”不明显 、学生幼教专业能力不强。另外,根据四川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现实状况, 单方面直接提高幼儿教师学历层次的 “突击式培养”既不可行,亦不可取。

近年来,中职、职高、早教培训机构等学前教师教育机构鱼龙混杂,使幼儿教师学缘结构日益复杂,导致不少新代课教师的产生。 为从源头解决这一问题, 四川省教育厅规定,从 2012 年起,非师范类中等职业学校不再新设置学前教育专业, 这一举措反映出四川省在注重学前教育师资增量的同时, 开始注重质量的提升。

( 三 ) 深度融合 , 积极打造 “ 园(幼儿园)校(大学)结对共同体”。

由于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供给与实际需求的错位, 导致供给与实际需求的脱节, 因此高校在完善教学设施、提高师资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 更应该积极开展和幼儿园的深度合作。 幼儿园教育见习、 实习本身是幼师院校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幼师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因此,作为培养幼儿园教师的高等学校, 应该以幼儿园见习、实习基地建设为契机,积极构建“园(幼儿园)校(大学)结对共同体”,加大对幼儿园师资需求的调研力度,根据市场需求,走园校深度合作之路。 通过建立“园校结对”共同体,实施园校联动,加大教育资源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品牌学校(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推动幼儿园和高校“反哺式”流动,探索高校教师下园流动、 考核评价等新机制。

共同体可不定期开展高校 (幼儿园) 专项研讨活动, 通过专题报告、座谈、参与管理、培训以及送教活动、观摩学习等形式,帮助幼儿园更新教育理念, 加强共同体内的教育交流, 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通过专题讲座、听课评课、课题研究、师徒结对等多种形式,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同时,建立园校合作长效机制, 建立合作共享的资源平台, 全面开放本校教育资源,通过网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使之成为相互交流的有效载体, 助推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办园质量和办园水平。

(四 )细化人才培养模式 ,拓宽专业口径,形成专业特色。

篇4

以上事实说明,如何有效解决师资短缺问题,培养大批合格的幼儿教师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幼儿园需要什么样的师资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理念、基本内容(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提出了实施建议,为幼儿园师资的专业培养和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

另一方面,结合幼儿园的现实,需要入职的幼儿园教师至少是富有爱心,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有效组织保教活动(包括游戏);具备幼儿的生活常识和一定的护理技能;善于总结和反思,并有进取心。作为家长,他们需要的是爱护幼儿,能和幼儿打成一片,能够及时发现幼儿的问题并及时和家长沟通解决;能够教会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礼仪);能够培养幼儿某方面的兴趣或特长,教会幼儿一些文体知识并形成一定的文体技能;教会幼儿一定的专业学科知识,以备小学之需。笔者认为,应将学前教育的专业需求、培养目标和幼儿园以及家长的需求有机结合,立足幼儿发展的客观规律,提高幼儿园师资力量。

二、幼儿园师资从哪里来

幼儿园的师资来源涉及师资的培养主体和培养层次两个层面。事实上,我国幼儿园师资的正规来源主要是幼师、幼专及师范大学(学院)所相应培养的中专、专科及本科层次的幼儿园师资。2012年以前,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师范生毕业即可拿到相应的资格证,2012年起,部分省区(浙江、湖北、上海、河北、广西、海南)开始了教师资格证制度的改革,需统一考试(笔试、面试)合格后才能获得资格证(非师范类毕业生也可报考)。

但是,教师教育体制的改革和近年来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幼儿园师资培养工作力不从心,具备幼儿园师资培养培训工作的学校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如今,按照各地教师资格考试的报考条件,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者“原则上具有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如广西)。河北则放宽到中等幼儿师范毕业学历,而对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则应具有专科及其以上学历。上海等发达地区的报考条件已经是专科及其以上学历。可以看出,在不久的将来,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要具有专科及其以上学历。然而现实是,一些相对欠发达地区的中职中专学校也承担了幼儿师资的培养任务,甚至一些从来没有教师培养经历,缺乏相应师资和学科基础的中职学校也以各种联合办学名义具体实施培养工作,难以保证培养质量,而且他们大多也不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笔者建议遵循质量优先、适度发展的原则。在发达地区,以本科师范院校为主,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幼儿园师资;在中等发达地区,严格控制中等师范学校的培养规模,鼓励采取“3+2”的模式(中师+专科),向以专科及其以上师范院校培养为主过渡;在欠发达地区,扩大原中(幼)师的办学规模,大力推进“3+2”培养模式,开展“3+4”模式探索(即在中师3年,择优进入本科4年)。同时,进一步提高非师范专业人员的准入条件。

篇5

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可以不必按照传统舞蹈教学模式来进行技能训练。应将舞蹈训练中的软开度和控制能力等训练适当地减少,难度也要适当降低,而应更加重视锻炼学生的动作和协调能力,从简单的单一动作到一整套的动作训练,以此来达到使学生肢体灵活和动作协调的目的。

(二)提高学生的素质

由于初中阶段的教学在舞蹈方面没有过多的要求,所以幼师专业的学生也普遍缺乏舞蹈功底。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才能更好地保证他们步入社会以后能有更好的发展,这也同样是市场竞争的需要。

二、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一)基本教学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注重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口语能力是教师必备的能力,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清楚地表达出自己对舞蹈语汇的理解,在练习舞蹈动作的同时也让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了锻炼。在舞蹈课上教师提问学生的内容可以是舞蹈的作用、动作要领等。此外,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由小组成员进行相互的讲解和指导,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对所学内容印象更加深刻。在找到难点的突破口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从教能力,让学生在组织管理上也得到一定的锻炼。

(二)舞蹈创作能力的培养

1.进行模仿训练。作为幼儿园教师,一定要有舞蹈编排的能力。幼儿师范专业的学生在编创能力培养过程中,首先应做的是模仿训练。从模仿开始,逐渐再向创作的方向发展。幼师专业学生中不乏一些舞蹈能力较差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可以采用留作业的形式,将固定的歌曲分配给学生,由学生自主查找相关视频,并进行模仿,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在教学中一定要循序渐进,开始时尽量降低舞蹈创作的难度,使学生能够萌发创造的意识,通过对舞蹈模仿的总结来产生联想,从而创造出新的舞蹈。

2.动作重组。动作重组指的是将原有的动作进行变化,做出其他的动作来。变化可以分为:节奏变化、改变部分动作、改变顺序等。教师可以用简单动作引导学生进行变换,可以从方向、顺序各个方面进行变换,然后再由教师进行动作的点评,最后选出一组合适的动作再由学生进行练习。

3.了解幼儿。作为幼儿园教师一定要了解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例如:可以在幼儿卫生学当中了解到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骨骼比较软,容易变形。通过对幼儿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为幼儿选择舞蹈,使他们能够在舞蹈练习中避免伤害。在动作的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身体发育规律及特点,且动作的设计可以具有一定的童话色彩。

篇6

顾荣芳:最近,媒体相继曝光的陕西、吉林、湖北、甘肃等地几所幼儿园擅自给幼儿喂药的事件,令我感到十分震惊和愤慨。幼儿园本应以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为己任,现在竟成了为谋私利不惜危害幼儿健康乃至生命的“药儿园”。这样的行为显然违反幼儿园教师基本的职业伦理,这不仅是对幼儿教育事业、对幼儿园教师称谓的亵渎,而且是对人类基本良知的背离!这之前全国多地连续曝光的幼儿园教师体罚乃至虐待儿童的事件已经让家长深感愤怒,而这次“喂药事件”的曝光,无疑加剧了社会公众对幼儿园的不信任感。我认为,“喂药事件”至少反映出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幼儿园管理层及教师基本专业常识的缺乏和专业伦理底线的失守。人人都知道“是药三分毒”的道理,让处在生长发育中的幼儿长期服用非必需的处方药,不仅是无知,更是。二是药品监管、使用制度的缺陷。陕西等多地幼儿园均能大量购得“病毒灵”“利巴韦林”等处方药,这种非个例的现象说明我国药品监管和使用制度存在缺陷。三是幼儿园组织管理工作存在“不完全制度缺失”和“实质性制度缺失”。前者指的是虽然有《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等与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但由于实际的组织管理中配套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这些法律法规在落实时打了折扣;后者指的是“非医(生)非教(师)”的尴尬身份使得幼儿园保健工作从业人员不仅缺乏专业性,而且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从而导致相关的规章制度因难以落实而处于实质上的缺失状态。

幼儿园当前要做的应该是坚决采取措施杜绝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拒绝不当行为需要依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的教育理念。对于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已经作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我认为当前的关键是教师如何真正把这些知识内化并切实践行,做一个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激浊扬清、坚守伦理底线的专业人。

记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似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近年来幼儿园仍频频发生虐童等伤害幼儿身心健康的事件以及食物中毒、火灾、校车事故、意外伤害等危及幼儿生命安全的事件,这一认识和实践之间的强烈反差给了我们什么警示?

顾荣芳:无论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还是陈鹤琴等老一辈学前教育家,都特别强调保护幼儿生命和健康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强调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而近年来各地幼儿园却屡次发生伤害幼儿身心健康和危及幼儿生命安全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往往与教师专业伦理道德等素养的缺失以及园所的组织管理不善有很大关联。对此,我们不仅要采取措施尽可能减轻事件对于幼儿及其家庭的伤害,更要痛定思痛,反思从这些事件中折射出的相关问题,以期减少直至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先说“虐童”事件,我认为有此类言行的教师就不该让他们进入或继续存在于教师队伍之中,对于此类教师,应该坚持“零容忍”,禁止其入职,已入职的要坚决清退。再说食物中毒、火灾、校车事故、意外伤害等事件,我认为这些事件的发生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其根源在于组织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以及相关教育的缺失。各幼儿园虽然都有安全防范、治安监管措施及应急预案,也在实施相关的安全教育活动,但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为什么呢?生命安全非儿戏,健康不仅仅靠意识,更要靠行动。我们必须以严肃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以及幼儿能接受的方式,认真地实施安全方面的教育。

记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保教并重”,这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您认为目前幼儿园的“保教结合”实行得怎样?如何做得更好?

顾荣芳:“保教并重”一直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许多幼儿园都坚守着这一原则。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保教工作的相对分离以及保育员的素质、地位和待遇相对较低,使得“保教结合”原则在幼儿园教育中落实得还不够到位,幼儿园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着“重教轻保”的现象。

为了真正将“保教结合”原则落到实处,一方面,在职前师资培养中应一如既往地强化儿童卫生保健、儿童心理发展等核心课程,重视准教师的教育见习、实习活动,让他们有机会系统地了解幼儿园保教工作,亲自体验和操作,融通理论和实践。在这方面,我国台湾地区的师资培养模式值得借鉴。在台湾,一个人要获得幼儿园教师资格,不仅要修学四年的职前教育课程,还需要完成另外半年的教育实习课程。4+0.5年的学习模式使其入职后能更快胜任工作,做到“保教结合”。另一方面,要努力提升保育员的地位和待遇,加强培训,提升保育员的专业素养。提升了地位和待遇,意味着可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强了培训,便可以让保育员增强专业底气,逐步走向专业化,以更好地实现“保教结合”。在这一点上,台湾的经验同样值得借鉴。台湾的师资培养机构中不仅有专门的高职、专科层次的幼保科、幼保系,而且当地自2012年开始实施的幼托整合政策规定,幼儿园保教人员都必须修习一定学分的“教保专业知能课程”才能获得教师资格,可见当地对保教师资素质的要求是比较高的。的确,只有高素质的师资才可能较好地践行“保教结合”原则。

记者: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幼儿园应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请问如何整合各领域教育内容?

顾荣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说明”部分中已经强调,“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与实施中,应考虑本园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和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如果幼儿园实施领域课程,那么首先要明确包括健康领域在内的各领域教育自身的特点、规律和实施方法,注意在周、月、学期等不同时段的课程实施中考虑课程内容的均衡,以及领域内部与领域之间的有机整合,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如果幼儿园实施综合课程,那么同样要了解和熟练把握各领域的内容、目标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寻找适合本园实际的整合点,切忌内容、目标之间毫无关联的牵强整合,以及“为整合而整合”的低效整合。以主题课程为例,如果某个主题活动有四个子主题,教师不必强求在每个子主题活动中都包括五大领域的目标和内容,只要在整个主题活动中能使各领域内容保持相对均衡即可。而且整合不仅仅包括目标和内容的整合,还包括方法、手段以及环境创设上的整合。教师应该明确,同样的目标可以由不同的内容、方法来实现,而同样的内容使用了不同的方法就可能实现不同的目标。在整合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目标、内容、方法三者相匹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各领域间的有机整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记者:您曾经说过,“无论是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还是教育效果的衡量抑或是改进对策的选择,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反思‘儿童是什么’和‘儿童是怎样的’这类本质问题”。您能结合健康教育方面的实际问题谈谈吗?

顾荣芳:其实,“儿童是什么”和“儿童是怎样的”等问题是所有学前教育课程编制和实施者都要考虑的问题。多年前,张雪门先生就认为要编制幼儿园课程首先必须明确“儿童是什么”,为此他提出了五个问题:“儿童是不是和空的东西一样?儿童是不是和植物一样?儿童是不是和动物一样?儿童是不是从不完备到完备的一段里程?儿童究竟是什么?”在今天看来,这些问题依然是包括健康领域在内的所有课程在编制和实施中应考虑的首要问题。以健康领域为例,饮食营养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健康”的饮食行为,但是根据我对幼儿健康概念认知的研究,部分幼儿所认识的“健康行为”与成人大相径庭,如,有的孩子认为“吃得多就是健康,胖就是健康”。又如,安全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有的幼儿认为“如果勇敢的话(过马路时)看到汽车也可以往前走”。再如,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会让幼儿讨论如何让自己或帮助别人“高兴”起来,而下面这段幼儿与研究者的对话让我深思――研究者:“什么是高兴?”幼儿:“我犯错误的时候大家都笑话我。”研究者:“为什么会高兴?”幼儿:“我们班有个小朋友,我就笑话她。”研究者:“高兴了会怎么样?”幼儿:“高兴了不是好孩子。”研究者:“高兴对我们好不好?”幼儿:“不好,因为高兴了不是好孩子。”研究者:“小朋友如果不高兴了怎么办?”幼儿:“爸爸妈妈带我出去玩的时候,我看到有小朋友在马路上哭,我就笑话她。”……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些例子尽管让人非常意外,但如果我们了解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便会发现这其实是在情理之中的,这就是儿童的“理论”。所以说,课程编制和实施的前提是不断了解儿童,否则,无论活动目标多么“科学”,逻辑多么“合理”,方法手段如何多样,都未必能取得预期的活动效果。

记者:办出特色,形成品牌,似乎成了眼下一些幼儿园的重要工作目标,有幼儿园把健康教育作为特色创建内容,力争办“健康教育特色幼儿园”。对这些正在或准备开展这方面创建工作的幼儿园,您有什么建议?

顾荣芳:首先,对于办“健康教育特色幼儿园”的做法,我特别想强调一点,特色不是人为地想办就能办成的,而是植根于园所实际逐渐形成的,特色的形成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次,我认为园所要开展“健康教育特色幼儿园”的创建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对本园幼儿健康现状进行全方位的调查评估,不仅要了解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状况,还要了解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饮食行为表现、安全事故发生情况和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等;不仅要了解幼儿的健康认知状况,还要了解幼儿的健康行为养成情况;不仅要了解教师的健康教育知行,还要了解家长的健康教育知行。二是要对园所的日常生活、集体教育活动及主题活动、区域活动中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客观评估,思考如何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园所的课程理念、活动特色结合起来。三是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的相关教学研讨活动,可先以健康领域教学活动的开展为依托,逐步领会健康教育的要点,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健康领域教学如何与日常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贯通,如何将健康教育的理念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四是选择适合本园实际的健康教育课程,并以此为起点逐步开展教研活动,探索并积累自己的实践精华,逐步编制适合本园的课程。最后,再次强调,上述每一点都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急功近利是不可能真正构建幼儿园的任何特色的。

篇7

【中图分类号】G657.3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 。随着国国家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视及政策的A斜,各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进行扩招。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作为办学质量较高的独立学院之一,从2008年建校以来,学前教育招生人数从53人扩招到每届300多人的数量,到目前为止在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数达1264人。作为一所独立院校,学生的就业关系着学院的口碑,学前专业连续几年大数量学生的就业情况如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就业情况分析

(一)学前教育专业就业情况说明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自成立以来,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总计421人。其中2008级毕业生为53人,2009级毕业生为98人,2010级毕业生为129人,就这三届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做如下介绍。

1.2012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2012届学前教育毕业生总人数为53人,公立幼儿园(已经考取事业编)就业37人,占69.8%;特岗教师满三年转入事业编单位(以学校为主)5人,占9.4%;银行1人,占1.9%;民办幼儿园就业10人,占18.9%。

2.2013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2013届学前教育毕业生总人数为98人,至2014年9月份,已有73人在编,占74.5%(其中,幼儿园55人;社区民生6人;小学4人;职业高中4人;企事业单位4人。);民办幼儿园23人,占23.5%;考研1人,占1.0%;出国1人,占1.0%;

3.2014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2014届学前教育毕业生总人数为129人,至2014年9月份,已有86人在编,占66.7%(公立幼儿园就业82人,占63.6%;党政及事业单位就业4人,占3.1%);民办幼儿园就业43人,占33.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的考编率达80%以上,就业态势良好连续几年实现就业丰收。

(二)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之所以取得了优异的就业成效,与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有直接的关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后,将学前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普及学前教育是今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题。今后一个时期,学前教育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合格师资严重不足。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需求变化,培养符合社会所需的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认真调研,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对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改革推进课程创新,引入“实训”理念,增设实训课程,重视学生实践技能训练。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理念从2009年提出,教师进行了理论分析及大量资料收集后,选取了八门实践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核心课程,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幼儿故事教学实训》、《幼儿英文故事讲解》、《幼儿游戏指导》、《幼儿歌曲演唱》、《幼儿钢琴、手风琴演奏与伴奏》、《幼儿舞蹈表演》、《幼儿手工制作》,并将每门课程以三十个量化标准为考核要求,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简称为学前教育“八个三十”实训课程。此方案于2010年确定后,在2008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始初步的尝试。在实施过程中,为了配合实践的效果,教师们不断与多家幼儿园确立合作关系,建立实训基地。同时,学前教育专业建立幼儿游戏实验室,出资购买蒙台梭利课程模式教育供学生实践学习,建立幼儿教育活动实验室训练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运用这些方式巩固加强实训的效果。“八个三十”实训课程实施以来,教师边实践边改革,将几年的实训材料修改后编写了《学前教育实训教程》,并于2014年公开出版发行。学生优秀的就业率突显了课程改革的效果。据毕业学生反映,学生参加招聘考试时遇到了很多学校实训时的内容,为学生争取就业机会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这充分的说明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及时有效。

二、对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建议

学前教育专业良好的就业成绩和形势,既给学院带来了欣喜,同时也给本专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2015年教师资格证国考的开始,为学院的就业带来了压力,学前教育专业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国考挂钩。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师资格证考试过程中,无论是理论考试还是面试,都更加的强调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的考核。由过去单纯的考核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变为现在的综合素质考核和保教知识与能力,对进入学前教育行业的职业准入提高了门槛,更加强调个人的基本素养、综合能力。

为了在今后的就业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就业态势,学前教育专业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改革。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教学

过去的教师资格证考试主要是强调理论知识的考核,学生只要复习好书本上的知识点,强化记忆,就能顺利的通过考试。目前,从国考和招考的考试试题上可以看出,出题的形式多样灵活,考核的内容紧紧围绕幼儿园的实际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此现象,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应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实际应用能力训练和实战演练。实训课程需要学院教学在课时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建立更多符合专业要求的实验室,真正落实实训理论,取得实效。

(二)加强团队合力、助推专业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面临未来的国考和就业的压力,急待组建一支有团队合力的教师队伍,助推专业的发展。精干高效的高质量师资队伍是专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希望经过几年的努力,能够打造一支稳定优秀的骨干教师,既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又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继续为培养一批合格的幼儿教师,促进本专业良好就业奠定基础。

(三)完善实习基地建设、支持实践教学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已经有了许多的实习基地,但仅仅局限在实习环节,真正对教学的返哺作用不是很明显。为了应对今后的国考、招考,保持就业的持续优势,学院应当加强与实习基地的深系,遵循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希望幼儿园教师能够把一线的教学经验带到大学的课堂,支持实践教学。另外,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应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逐步的走进幼儿园,接地气。幼儿园可以为学院的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案例,学院教师的参与也会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动力支持,达到双赢的效果。

总之,为了促进学前教育有更好的发展,独立学院还有很多急需努力的方面。在面对大好就业形势的背景下,学院不仅要有就业的数量,还应注意提高就业的品质,加强实践教学,拓宽就业渠道,真正实现就业的持续丰收。

参考文献:

[1] 曹绍平,苏艳娥,谢秀媚.学前教育专业就业现状社会调查研究-以广东、广西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14)

[2] 赵南.学前教育专业未来发展路径探索[J].教育科学,2014,30(4)

[3] 刘文英,郁英,简云超,刘娟,朱玲.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及对策-以成都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29(6)

篇8

2021幼儿园教师个人工作总结一时间总是匆匆,让我来不及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如今静静地回忆这一年来工作中的点滴,心里总会涌起一种难以言表的感觉,三百多个日日夜夜走来,其中有快乐与烦恼,有失败与成功。但无论怎样我在失败中逐渐成长着,同时又在成长中体验着快乐。快乐是孩子的权利,让每一个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则是幼儿教师的职责。和托班孩子相处了半年,对孩子需要快乐的理解更深刻了。带着“让每一个孩子在快乐中成长”的信念,我继续向前走着,义无返顾地、坚定不移地向前走着。下面就这一学年的学习、工作进行总结:

一、参加各类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终身学习已是形势所向,作为一名教师,担负着神圣的使命,更应把更多的精力投入于学习。只有通过多种渠道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责任心,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本领。在平时工作中,我重视自我学习,经常翻阅一些幼教杂志及各种刊物,了解时事形势。在不断的学习中我也深深感受到,必须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专业素质,才能为幼儿园的发展添力。平时我也积极为幼儿园献计献策,尽心尽责地为幼儿园做好每一件事。贯纲的浪潮席卷着大地,只有不断的学习深刻领会新纲要的精神,才能更好地实践,使幼儿真正受益。本年度我园从新纲要的试行到真正的实施,幼儿园为我提供了许多学习的机会,我也牢牢地抓住这些机会,认真地翻阅查找相关的资料,细致地作好笔记,并经常地反思自己的工作,从中寻找差距。力求完美,精益求精。除此之外,还积极地参加自培活动,认真听取专家对贯纲的认识。并在教研活动中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及自己实践的做法,供大家探讨。

二、保教结合,深化教育改革

我努力了解每个孩子的不同兴趣,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通过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及行为习惯等一系列常规,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在教育活动中,能根据《规程》进行灵活多样的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变幼儿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他们去“发现”和“创造”。我接手的是托班新生,年龄均为两岁左右。为了让新生更快地适应幼儿园一日生活,使他们活泼愉快地进行集体活动,我们在开学前进行了新生入园调查,从中了解幼儿具体情况,增进与幼儿间感情,争取家长的信任与支持。我们还开展了家庭问卷,将教师的教育观念隐性地传递给家长,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机融合,充分利用了家长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实现了家园共育,产生了颇佳的教育效应和社会效应。刚开始时,孩子们哭的哭、闹的闹,跟本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我亲切地安抚每一位幼儿,午睡时轻轻地拍着他们睡觉,直到孩子们一个一个地进入梦乡,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充分的关注,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托班幼儿最重要的是护理工作,我随时注意为幼儿整理衣裤、为流汗幼儿隔毛巾、为生病幼儿喂药……我能耐心与家长交流,共同探讨针对不同孩子的教育方法。针对我班孩子刚刚走进幼儿园大家庭这一情况。我们耐心的安慰和真诚的相对才能让孩子意识到幼儿园是我们温暖的家。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上,我们采取循序渐进法,收效显著,一学期下来,每个孩子都有了可喜的进步。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已真正把我们当成他们的亲人,爱园如家。看到孩子们灿烂如花的笑脸,我庆幸这群“皇帝”、“公主”已走出了自己的宫殿,能够和同伴互帮互助,和睦相处。给予孩子一份耐心,撒播孩子一片爱心,你会赢取孩子一种信任和拥待。

三、认真做好家长工作,取得家长的信任

教师的职业是为社会服务、为家长服务、为孩子服务。“细微处见真情”是我对家长工作的感受。我和家长交流的方式通常采用、家园联系册、电话以及接送时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内容多为生活中孩子的具体表现、孩子的特点和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交流的方法根据家长不同的心理和个性特点,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方式,讲究沟通、交流的艺术。根据我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几个“要”与“不”:要微笑、要具体、要保持;不呆板、不说白、不间断。微笑可以使彼此有好感;具体的小事来概括孩子的特点,可以使家长佩服老师观察得细致,更加信任教师的工作;保持即定期有联系,特别是孩子表现不稳定时要及时沟通。面对形形的家长,我总是虚心地听取他们的合理化建议,耐心地为他们排忧解难,热心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将每项工作做到前面,照顾好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高高兴兴来,愉愉快快走,使每个家长都感到放心、安心。我们给予家长一份权利,得到了家长一份认可。只有家园联合,才能为幼儿创设和谐的成长氛围,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家长会”、“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亲子活动:如庆三.八爱妈妈联欢会、庆国庆迎中秋联欢会、游军山、游滨江公园、我与爷爷奶奶同欢乐”等是教师与家长交流的平台,也是我们老师干好本职工作的有利保证。另外我还发动家长为托儿制作飞盘、沙包,与家长一起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教玩具和开展助残活动。

四、工作实绩

本学期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凝聚力作用,坚持做到以身作则、勇于奉献、勤勤恳恳,无论是否当班,都要做好并检查班级的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其他老师充分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充分发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团队精神作用,团结一致地做好班级工作。在狠抓班级常规中,真正做到工作有目的、行动有组织、实施有计划,使班级的吃饭常规、收拾玩具、排队等常规初见成效。做为班主任,我深知自己在班中的位置。本年度中,积极参加园渗透课题研究,先后参加课题研究活动评比分获一、二等奖,经验论文《在生活中学习》获一等奖并送省参赛。在平时的工作中,除了搞好班级环境外,还放弃休息时间,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幼儿园的整体环境献技出力,为幼儿园的年度检查圆满顺利献出了绵薄之力。在上半年的教师创编故事比赛中获二等奖,在编排大班毕业典礼比赛中获一等奖。

五、及时反思,寻找工作中的不足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不能及时地教导能力差的幼儿,对户外活动的组织有时不够丰富,相对比较乏味,未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性及积极性。

即将翻开新的一页,迎来新学期。在迈向新学期的征途中,我更有一种迎接挑战的勃勃雄心,一种对更大成功的渴望。我将总结经验教训,对不足之处找到补足的途径,把握新时代的机遇,迎接新时代的挑战,让每一个孩子从我的手中学到更多,获得更多。

2021幼儿园教师个人工作总结二一学期很快就要结束,回顾一学期所做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教育教学工作:

1、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要投放活动材料,根据主题进展需要设计了一些与主题有关的区域活动材料,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投放,并及时增减活动材料。

引导幼儿积极认真参与区域活动,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针对幼儿个别差异,兴趣、能力投放了不同难度的活动材料。

2、在主题研习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我们设计了《我是中国人》和《民间艺术》两大主题,从孩子们积极参与程度可以看出,这是非常受孩子欢迎、适合孩子发展水平的主题活动。

《我是中国人》主题活动通过中秋节、国庆节引发出中国的名胜古迹,中国的邻国,中国的发展历史,中国的传统;中国的民族特色;中国之最等等。结合国庆节举办了“幼儿诗歌朗诵表演会”,主题结束开展了“我是中国人”知识竞赛活动,活动让孩子们变得更加大胆自信。家长也惊奇孩子们的巨大进步。在《民间艺术》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到了民俗村,变成了小记者,每人都采访到了不同知识点的内容,回到幼儿园,孩子们将采访内容编辑成了“民间艺术报”;大家都成了“小老师”,给大家讲解自己采访到的知识。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开展了学剪窗花、学京剧、画国画、了解书法、研究乐器等活动。最后,孩子们还和父母一起动手制作了乐器,举办了“自制乐器展”。获得大家一致好评。在这两个主题活动中,我们注重了根据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去探究研习,调动了孩子各种感官参与,强调孩子在现实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互动过程,从中满足了孩子好奇心,孩子们在愉快的探索活动中快乐地收获,经验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和运用。我们还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为主题顺利进行提供了更多的帮助。

3、加强浸入式英语教学强度。

在一日活动中老师能很好地把握幼儿心理特点,能用正确的语音和恰当的方法组织活动,把英语教学渗透到每个主题活动中,带班能力不断提高。本期班级幼儿的英语会话水平有较大提高。

4、本学期加强了幼儿阅读、写字、讲故事、算算式等各方面的培养,提前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为幼儿准备了:田字格本、数学练习本,充分利用了餐前、离园前这段时间,组织幼儿早期阅读、识字游戏、练习写数字、做算术题等活动。开展了“故事大王”评比活动,每期评出一位获胜者,并把奖状张贴在“家园专栏”,幼儿的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富有感情;讲故事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二、家长工作:

本学期更加注重了和家长的沟通,及时全面地了解每位幼儿的思想变化,并给予及时的建议和意见,更多地组织了丰富多样的家园联谊活动,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如:国庆节“我是中国人”的诗歌表演;和“我是中国人”知识竞赛活动;家长开放日;“幼儿自制乐器展”;新年运动会等。家长对班级工作支持度高,能积极参与园里、班级的各项活动,主动要求多派任务,乐意为班级孩子多做贡献。本学期还发放了班级电话联系表,成立了班级家长委员会5名,家长委员会切实发挥了桥梁作用。有了家长的参与,我们本学期的教育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了家园共育。

三、卫生保健工作:

本学学期我班更加注重幼儿的身体健康,严格按照我园的卫生消毒制度作好常规工作,卫生程序规范化;加强幼儿体能活动,增强幼儿的体质,对于有的幼儿,有针对性进行辅导,幼儿在拥有健康体质的同时拥有健康的心理。幼儿能主动作好值日生工作;文明进餐,积极配合保健医生作好各项体检工作。加强消毒工作,杜绝流行病的发生;均本学期班级生病请假孩子少,幼儿的出勤率一直较高。在本次“迎新年、运动会”上,我班孩子在团体操表演以及单项运动比赛中均获得较好成绩。本学期还加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及安全卫生教育,避免了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重点帮助几个进餐慢的幼儿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本期孩子们身高体重增长迅速。

四、教师协作:

班级教师在工作中能以班级利益为重,高老师在发现自己怀孕了,身体不太好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工作;在高老师请假,陈老师进班的变更中,大家能及时调整,以致班级工作很快恢复正常。针对班级出现的问题大家都能及时沟通,定期开班会,教师间经常互相交流,做到了相互学习,及时反思,随时调整。班级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不足之处:

对幼儿的细致观察不够,班级教师在指导活动区时指导不过来,活动区材料制作需更多创意。我们将再接再厉,努力做得更好。

2021幼儿园教师个人工作总结三时间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幼儿园教师工作总结。回顾这学期,忙碌而愉快的工作在我班三位老师的团结协作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学期我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积极完成园里布置的各项任务。下面我把这学期的工作做一个总结。

一、思想品德

本人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爱集体,服从分配,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在工作中努力求真、求实、求新。以积极热情的心态去完成园里安排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园内各项活动及年级组教研活动,做好各项工作,积极要求进步。爱岗敬业,做到耐心、爱心、公平、尊重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二、本学期取得的成绩

(一)、教育工作

在教学中我深知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就是要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备好每一节课。自己动手制作教学用图和教学用具。了解幼儿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遇到的困难,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关注全体幼儿,注重个别教育,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幼儿的情感,使幼儿产生愉快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积极地参加公开课和各种竞赛活动。多看对业务有帮助的书籍,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的活力。

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机会与条件,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

根据班上幼儿的年龄特征,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使之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认知和掌握事物的特征与属性。在一日活动中,注意教给幼儿初浅的、简单的生活知识经验,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认真备课,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工作。

注意将理论贯穿于教学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每月撰写教育随笔,以提高自身能力与写作能力,3、在教学中要处理好幼儿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有兴趣地参与活动,并主动去学习,更好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认真领会了新《纲要》精神。

4、认真填写周、月计划及各种表格。

5、认真做好特殊儿童的个案记录,做到有分析、有目标、有记录、有反馈。

6、根据制定的活动目标、内容与要求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环节,保证好幼儿每天的游戏活动及户外活动时间,提供幼儿活动材料,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能力。

(二)、保育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了解自己与集体的关系,让幼儿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并乐于参加集体活动。教育幼儿关心集体,关心同伴,礼貌待人。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使幼儿养成有道德、有智慧、有礼貌的好孩子,并同家长密切联系,听取家长意见,根据幼儿在家时的表现,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同家长一起纠正幼儿不良的习惯。

1、加强了幼儿一日常规的养成教育,加强幼儿各种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使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发展。

2、做好了班级园舍的环境卫生工作,做到地上无灰尘、纸屑,窗明几净,被褥整洁舒适。

3、严格卫生保健制度,按制度要求给各种玩、用具认真地进行清洗消毒工作,保证了玩、用具的卫生、安全使用。

积极配合幼儿园保健医生做好疾病防治和预防接种工作。

4、强化幼儿健康意识,保证了幼儿进餐时心情愉快。

注重培养幼儿好的进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进餐时不打闹讲话,不掉饭粒。

5、勤为幼儿剪指甲,避免抓伤的安全事故发生。

注意观察幼儿不同的破坏性行为,教师给予及时的制止,并进行随机教育。

6、加强了幼儿午睡的管理及巡视,保证午睡时室内的空气质量。

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进入午睡室后,不吵闹,尽快入睡,会整理床铺,衣服折叠整齐放好。

7、经过班级教师的共同配合,幼儿的身体及健康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三)、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保障每一个幼儿的人身安全,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和职责,为了让家长放心,让幼儿能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生活、成长,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教给了幼儿一些安全知识,强化了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

不吞食异物,不玩火、水、电,不从高处往下跳,不乱爬高处,不吃生人的东西,不跟生人走,发生危险时,会大声呼救。

2、严格晨检制度,不让幼儿带不安全物品入园。

管理好病儿药品,避免幼儿吃错药。

3、加强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管理,加强幼儿日常生活的管理,做到了人到心到,谨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4、做好交接班工作,认真填写交班内容。

2021幼儿园教师个人工作总结四时间如流水,转眼间,一年的时间又过去了。现将本年度幼儿教师德育工作总结如下,敬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

经过一学年的德育渗透,我班的孩子已形成了初步的道德观,能判断日常事件的对与错,说话有礼貌,会使用礼貌用语,知道正确地处理问题的方法,懂得谦让和尊重劳动者等等。这一切,都归功于我们班安排的系列活动和我们平时的点点滴滴随机的品德行为的培养。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设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优良的品德行为

我们设计、组织的活动,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过程的化。

(1)节日活动

一年四季,有不少节日,我国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利用节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三·八”节进行爱妈妈教育;“五·一”节进行劳动教育;“十·一”节进行爱国教育等等。

(2)参观活动

组织幼儿参观小区风光,认识各种花草。让幼儿了解珍惜人们的劳动,激发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设施的情感。

(3)娱乐活动

幼儿喜欢看表演,也喜欢参加表演,因此,在娱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德育渗透,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4)体育活动

幼儿园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这就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在各类竞赛性游戏中,教育幼儿团结一致,激发上进心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品德;

(5)“大带小”活动

由大班哥哥姐姐为主角的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我们班的孩子最感兴趣了。看着大哥哥姐姐们精神地升旗、敬礼,让孩子感受到国旗的庄严和神圣。通过这种活动,培养了幼儿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团结友爱、和善交往、办事有责任感等优良品质。

二、把德育渗透到幼儿家庭教育中去

幼儿园和家庭,是两个背景极不相同的群体,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一方面受到幼儿园的教育,一方面继续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长的品德个性、习惯、爱好特长,为人处世的态度及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根据这些情况,我们努力做好幼儿家长工作,如家访、、电访、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接待家长来访等,及时了解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情况,向幼儿家长宣传和普及教育幼儿的知识和方法,帮助他们端正教育观点,促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协调一致。

通过教育的实践和思考,我们感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尽管,我们已初步尝到了收获的喜悦,但这仅仅是我们的教育实践和探索点滴,今后将更深层次地研究幼儿德育的问题,做好德育工作计划,继续寻求幼儿教育整体优化的途径。

2021幼儿园教师个人工作总结五来到我们的幼儿园做实习的工作,而今实习也是快要结束了,回顾在过去这段实习的日子,我也是有了蛮多的收获,自己也是得到了很多同事们的一个帮助,让我能在幼儿园把老师的这个工作是给做好,和孩子们的一个相处也是特别的开心,我也是对于实习这段期间的工作来做下个人的一个总结。

实习,有老师带我,也是对于我的要求没有像其他的同事那么的高,但是我也是尽力的向优秀的同事去看齐,做好自己的工作,认真的去完成了领导交代的一些任务,既然是学,是工作,那么还是要去做好的,不能由于只是实习的,就觉得混过去就算了,那样对自己,对孩子们都是挺不负责任的。所以我也是积极的去学习,和孩子们的相处,刚来到幼儿园的时候,孩子们还不能很好的接受我,但是我也是抱着热情的态度,和他们玩,和他们一起生活,渐渐的熟悉了,他们也是对于我有了认可,然后我也是开始尝试教他们一些东西,慢慢的我也是知道如何和孩子们相处,又树立老师的威严,他们也是愿意听我的,上课的时候,也是和平时会有一些区别,会认真的来听,而不是只顾着玩闹。

篇9

一、背景综述

为鼓励优秀男生当幼儿园教师,解决幼儿园师资队伍性别结构失衡问题,江苏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工作将率先从招收培养幼儿园男教师开始。免费幼儿师范生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一体化,参加提前批次录取,入学前与录取学校和生源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幼儿园教学工作不少于五年。免费幼儿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毕业后回生源所在省辖市,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安排到公办幼儿园任教,确保有编有岗。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全省每所幼儿园拥有1名以上男教师。

二、政策解读

学前教育是关系一代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阶段,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被定义为“奠基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正日益受到广泛重视。但是不容回避的是,目前幼儿园中男教师的严重匮乏正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现象。男幼师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具有女幼师所不具备的优势,有利于幼儿形成健康、平等的两性观念,培养幼儿刚毅和勇敢的品质,对于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基于此,国家不惜花重金培养这批男生,期望能吸引到真正优秀的学生,五年后用其所学献身幼教事业,成就学前教育的一片新天地。

三、现状分析

我校接收的117位免费男生,大多来自苏南,学生整体素质较高,是职业学校从未有过的优秀生源。他们文化基础相对较好,反应敏捷,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习习惯。然而,他们也存在一些问题:(1)制度上的优越使得他们没有后顾之忧;(2)家长的宠爱使得他们的钱包总是鼓鼓的;(3)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得他们无所事事;(4)众多的女生使得他们眼花缭乱;5.数门专业技能课使得他们发挥不出学习的优势。所有这些,导致这批男生们在入学后不久就无心学习,精神涣散,一时间让老师、家长和学校失望至极。

面对现状,作为与这批学生直接接触的德育工作者,我陷入了沉思。也许我们不该一味地指责这批孩子,而是应该站在他们的角度体会他们的处境。

初中毕业,正值青春期,叛逆、敏感是必然的;在这个阶段,出现厌学、贪玩、早恋也都是正常的。对一般学生来说,经历这些没什么大不了,因为,有学校、家长的监督,有升学和就业的压力,逼迫他们不得不学。然而,对于这批免费男幼师生来说,这一切都不是问题。远离家长、文化课要求松、没有升学的压力,甚至国家连工作都已帮他们落实:公办在编。一个人需要有多么强的自控能力,才能在自己十五、六岁时就拥有一切“特权”后,还能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还能不为外界的诱惑动摇,还能积极进取、拼搏奋进?当然,在这一批男生中,也有部分学生一直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白自己肩上的重任,明白不能辜负国家的培养、家长的期盼。但毕竟只是少数,这些学生的责任感是值得我们钦佩的。

换位思考之后,我确立了自己的德育准则:引导这批免费男生树立责任心,发现自己优势的同时找出劣势,将目光放远,确立自己的各级目标。为此,我在班级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和学生一起解读江苏省《关于开展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让学生明白国家花重金培养他们的良苦用心。

2.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组织男女生畅谈彼此在学前教育工作中的优劣势,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也明确自己的劣势,从而引导他们不断地弥补不足、完善自身。

3.邀请我校已经毕业的男幼师生到班级做客,与学生交流他在工作上遇到的问题,激励他们利用在校期间的学习,夯实基本功,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利用学生到幼儿园见实习的机会,指导学生与小朋友接触,激发学生对幼教事业的喜爱,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幼儿园教育中的问题,并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篇10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3-0032-05

一、反思性实践概念的哲学解析

反思是近当代西方哲学中普遍使用的一个哲学概念,通常指“人对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心理感受等的思考”,〔1〕或“表示思考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心理感受,描述或理解自己体验过的东西,即自我意识”。〔2〕孙正聿认为,反思即“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3〕“反思”的突出特点在于,把日常生活乃至科学理论中人们习以为常的观念、行为、“世界图景”拿来加以拷问,尤其是对构成这些观念、行为、“世界图景”的前提和基础进行拷问。

实践作为一个哲学概念,通常是指“人类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从要素上来讲,至少包括目的和手段两个方面。无论是目的的确定还是手段的选择,都离不开思维的作用,因此可以说,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是不可分割的,实践是认识产生的根源和发展的动力。

人的思想存在两个基本维度,即“构成思想”的维度和“反思思想”的维度,〔4〕人们通常运用的是前者,即思维活动往往直接指向问题解决。问题是个体以自己的知识积累、能力基础、价值体系为参照,针对所面临的情境而生成的矛盾状态。个体年龄越大、经验越丰富,其实践中的思维活动越容易习惯化、模式化、经验化。这或许有益于快速解决问题,但同时也容易将问题单一化、简单化。

从对哲学意义上的“反思”和“实践”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两者的结合意味着“构成思想”和“反思思想”的合二为一。无论最终的旨趣在于理论建构还是实践变革,反思性实践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尤其是对于实践活动质量的改进而言,反思性实践比传统实践更具优越性,它不仅仅直指问题的解决,更对思维活动本身进行反思,使得实践活动的思想基础、逻辑前提、价值假设、情感基础等成为重新思考的对象,并最终导向对实践活动(尤其是实践所面临的“问题”)的重新界定和变革。

二、反思性实践对幼儿园教师成长的意义

(一)从“工具性”到“主体性”的超越

教师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一是工具属性,即教师受第三方(包括国家、家庭等)的委托,负责对特定的对象(儿童)施加影响,以促使其身心发展符合第三方的期待与要求。二是作为个体的属性。教师是人,具有人所特有的主体性特征,包括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等。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总是会寻求对自身所从事的教育活动本身的全面把握和掌控,这不仅需要教师把握如何教的策略,也要把握或者至少是参与到培养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等的决策中去。

近年来,有学者认为,“现实中教师主体性的缺失非常突出”(刘云艳,2001),“教师主体性被遮蔽,确切地说是教师教育主体性的缺失,即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自主性、独立性、创新性的缺失”。〔5〕事实上,教师的主体性并不是不言自明的,“教师主体是具有工具性的主体,并非真正意义上具有生命色彩的主体。教师只有本人成为主体,不再仅是计划实施者和知识传递者,才可能富有生气和色彩地创造‘人的教育’”。〔6〕

那么,教师何以沦为“工具性”的存在呢?概括地讲,当教师以外在于自己的“他律”为指引,被动地、顺应地、通过技能性和操作性的工作模式去追求可测量的物质性目标时,其“工具性”就展现出来了。如日本学者池田大作所指出的:“现代教育已陷入功利主义的泥潭,这是很可悲的事情。这种倾向带来两个害处,一是教育变成政治经济的工具,进而失去了它的天生性及尊严。二是由于只承认实用性知识和技术的价值,便使从事这类学科的人们沦为知识与技术的奴隶,随之产生的结果,便是尊严的丧失。”〔7〕就幼儿园教师而言,如果只是接受机械的训练“获得”各种“职业技能”,按部就班地完成上级所规定的任务,而不去思考自身职业的价值、问题、策略、变革,不去关注儿童和自身的生命质量,就只能变成“会说话的工具”。

如何实现从“工具性”到主体性的超越,或者说,实现教师主体性的回归呢?虽然从教初期的教师可能会更多地呈现“工具性”色彩,主体性可能会更多地体现在专家型教师身上,但时间并不是实现这一超越的决定性因素。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师的实践及其对于实践经验的反思和重构。只有当教师努力反思和追问自身事业和生命的意义,寻求有效和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以自身的理想、信念、学识、技术来参与制订自己专业领域的规则时,一个具有鲜活人性的、自主的、主动的、创造的、作为人的教师才可能显现。

(二)从“新手型”到“专家型”的转变

实际上,“专家型”教师成长的过程就是教师主体性得以回归和彰显的过程。每一位 “专家型”教师都会经历“新手型”教师这个阶段。在从“新手”到“专家”的转变过程中,反思性实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都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读。

第一,“专家型”教师不仅意味着其掌握了一套个性化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技巧,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拥有一套完整的个人教育哲学,对教育观、儿童观等根本性问题有着明晰的信念,且这些信念能够指导其教育教学策略和技巧的选择和运用。这一切的获得离不开教师的实践和对实践的反思。

第二,教育活动是灵动的、真实的、情境性的。教师在开展工作时,先要从诸多因素动态交互的情境中解读出问题,再基于问题和自己原有的知识技能储备实施下一步行动。因此,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运用技术解决既有问题,首先是要洞察问题。没有对实践的反思,尤其是对活动背景的反思,教师不可能成为“专家型”教师。

第三,“专家型”教师是指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主要指教育教学)有专长的教师。目前国内还有诸如“学者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说法,西方的提法则是“反思型教师”。这类教师是学者,是研究者,他们不仅具有教学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技巧,还具有对教育目的、教育行为后果、教育伦理背景以及教育方法、课程原理等更宽广的问题进行探索和处理的能力。〔8〕可见,对实践的反思是“专家型”教师的应有之义。否则,从业时间再长,经历再丰富,也只是“教书匠”。

三、如何做反思性实践者

要做反思性实践者,关键在于要不断投身到幼儿教育实践当中去,获得丰富的真实体验,更重要的是,要对这些经历和体验进行反思,以不断重构自己的信念、知识、技能体系。

(一)反思什么――科学和伦理双重视角

赫尔巴特在《教育学讲授纲要》中的第一句话就是,“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就是学生的可塑性”,〔9〕教育活动,包括学前教育活动,就是要完成对人的塑造。由此引发出两个基本问题:其一,把人塑造成什么样子,即教育目的;其二,如何把人塑造成期待的样子,即教育方法。对于这两个问题,赫尔巴特“主张以伦理学来说明其教育的目的”,〔10〕“明确提出以心理学作为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并把心理学的运用贯穿在整个教育学体系即目的、过程、内容与方法的论述中”。〔11〕本研究认为,幼儿园教师宜从科学和伦理两个视角进行专业反思。

1.科学视角的实践反思

对于学前教育领域的专业工作者而言,科学视角下的实践反思主要关注两个问题:其一,所采取的实践方式是否经得起科学原理和规律(主要是儿童发展方面的规律)的检视和批判;其二,教育实践中所传递的课程内容(知识、技能等)是否符合科学原理和客观事实。

对于第一个问题,一直以来,师范教育和教师职后培训都给予了较多关注。但是正如舍恩及其追随者所批判的那样,以往的教师教育模式似乎只关注到了“宣称的理论”这个层面。其导致的不良后果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能够熟练背诵各种“科学原理和理论”,但并不能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上;二是在日常工作中实际采用的行为方式要么与“宣称的理论”相违背,要么完全是基于常识经验做出的无意识行为。打破这种局面的方法就是基于实践进行反思。具体来说有两种路径:一是在学习理论和原理时,不仅仅满足于记忆内容,而是在学习时就联系实践加以思考:这个新学习的理论和原理如何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二是在实践过程中反思:之所以采用这样的行动方式,是基于什么样的科学原理?能够得到哪些理论的支持?自己如何为这样的行动方式辩护?

对于第二个问题,本研究认为尤其值得关注和反省。传递科学知识和原理本身并非幼儿园教育的重心,但幼儿园教育应当为儿童后续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及原理打下基础,这个基础包括实事求是的态度、质疑的精神、探究的愿望、对基本科学事实的尊重等。从这个角度对实践进行反思,就要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这个教育活动所传递的内容符合科学事实吗?如果我是在编造虚构的故事,儿童知道我是在讲故事吗?儿童在接受这些虚构故事的同时,有机会知道与此相关的基本科学事实吗?在这个方面,一些西方国家的实践方式值得借鉴,即在开展以幻想为主的艺术活动(故事、绘画、音乐等)之前,先让儿童接触与此专题相关的基本科学事实,例如,先让儿童观察、接触真实的鸟,了解其特征和习性,再开展相关的绘画、故事、表演等活动。

2.伦理视角的实践反思

“教育的本质主要是一项规范性活动,而不是一种技术或生产活动。这种规范性活动不断地期望教育者以一种正确的、良好的、或恰当的方式从事教育活动。”〔12〕可以说,教育本是一种伦理道德实践。基于此,幼儿园教师在实践反思时应纳入伦理的视角。具体说来,就是要反思教育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所蕴含着的伦理原则,并为此辩护。

伦理是对“善”的寻求,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道德规则。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群体中具体的伦理规则各不相同,我们要做的是,使教师通过反思,能在日常教育实践中有意识地觉察教育实践活动所涉及的伦理问题,并对这些实践活动的伦理问题进行论证或分析,以保持伦理问题上的自觉。

对于当前的幼儿园教育实践而言,尤其需要对教育实践中的正义和尊重两大主题进行反思。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正义是一个复数概念,涵盖自由、平等、权利、功利、博爱、和谐、稳定、效率、安全、繁荣、富强、幸福等含义。金生v提出,正义涉及道德上合宜地、正当地对待人;这种道德的合宜包括制度性地决定好事物公正分配的份额,从而使得每个人获得保证自己良好的生活前景和发展的根本条件;也包括通过制度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实现,从而使得每个人的人格尊严与精神完整不受损害。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要依据上述理论观点,对自身的实践行为,以及教育活动所传递的(往往是隐含着的)伦理倾向进行剖析和反思:这样的教育行为方式对每个儿童都公平吗?无论性别、年龄、能力、民族、家庭经济背景如何,儿童都受到了同样的对待了吗?教育活动的意图和所采取的行为方式都符合“善”的理念吗?《现代汉语词典》对“尊重”的解释有两点:一是“尊敬”或“敬重”,二是“重视并严肃地对待”。《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也给出了两个方面的解释:一是“尊敬,对某人或某物持有肯定性的评价”,二是“重视,给予考虑”。可以看出,尊重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前者突出了尊重的评价要素,源于客体具有某种值得肯定的价值和重要性;后者强调了尊重所包含的注意、关注要素,根据在于对象具有某种主体必须予以重视和承认的事实和特征。前者可称为评价性尊重,后者可称为承认性尊重。教师对儿童的尊重,本质上是尊重儿童的人性,尊重儿童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尊重儿童作为发展中的人的各种特点。从这个角度去反思教育实践,就要不断追问自己:这样的教育行为是以“把儿童当做平等的人”为前提的吗?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吗?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视角进行反思。将这两种视角结合起来,可以汇总成如下反思框架(见表1),其中,具体的反思问题还可结合实际情况予以扩展。

(二)谁来反思――个体与团体多元互动

基于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有学者提出,“一切高级心理机能都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而形成的。这个过程也就是社会文化发展过程”(邹晓燕、陈巍,2007)。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指出,个体的发展未必都是通过亲身经历来实现的,对榜样的观察学习也是个体获得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可以认为,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最佳的反思方式不是闭门自省,还要结合个体与团体间的多元互动。反思的对象既可以是自己的教育实践经历,也可以是别人的教育实践经历。可以概括为如下反思框架(见表2)。

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较常见的团体互动式实践反思是公开观摩活动的组织过程。团体成员差异化的专业背景能够带来多样化的反思视角。团队可开展周期性的研讨活动,在每次研讨中要保证每一位成员有充分参与的机会。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小组的方式开展团体互动,进行实践反思。

(三)如何反思――基于反思的模仿与创新

任何创新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取得的,教师也不例外。在建立自身完整的教育哲学体系和教育实践风格之前,模仿和借鉴他人尤其是优秀教师的实践方式,对于自身专业成长具有重要价值。但如果模仿的过程缺少了反思,就变成了生搬硬套、依样画葫芦,不能内化为自己的信念、知识、技能体系。

尤其是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而言,他们在课堂中已经接受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那么其模仿和创造的重点应放在教师的实践行为方式上,教育见习和实习提供了最佳机会。在教育见实习的过程中,师范生要对指导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仔细观察和反思,模仿其好的教育行为,并对模仿的效果进行反思,再尝试建立适合自己的个性化行为方式,最后逐步达到教育实践的创新。在这个模仿、创新过程中,反思扮演着重要角色。另外,反思通常不是师范生可以单独完成的,要和团队互动,寻求团队支持。基于反思的模仿和创新的过程可概括为以下流程(见表3)。

参考文献:

〔1〕孙云,孙镁耀.新编哲学大辞典〔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1:156.

〔2〕金炳华.哲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59.

〔3〕〔4〕孙正聿.反思:哲学的思维方式〔J〕.社会科学战线,2000,(1).

〔5〕钱家荣.中小学教师主体性的遮蔽与重建〔J〕.当代教育科学,2013,(8).

〔6〕桑元峰.教师主体性论〔J〕.理论导刊,2009,(12).

〔7〕池田大作.人生寄语〔M〕.程郁,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110.

〔8〕徐辉.专家型教师的内涵〔J〕.教育科学研究,2003,(4).

〔9〕李其龙,等.赫尔巴特文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87.

〔10〕周采.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与伦理学〔J〕.教育学报,2006,(5).

〔11〕贺国庆,刘向荣.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化的理性分析〔J〕.教育学报,2006,(5).

〔12〕范梅南・马克斯.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3.

Reflective Practice: The Path to Excellent Kindergarten Teachers

Li Min, Lu 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