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霸学习计划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2 13:31:3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学霸学习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中学霸学习计划

篇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课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化学实验课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实践活动,认识、应用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对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检验,同时也让学生掌握化学专业的基本实验技术、实验研究的各类方法原理、规范的操作方法技巧,奠定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础和养成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1]。高质量完成实验课教学目标,需要理论与实践、教与学各方面的有机配合。本文从如何看待、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辩证关系入手,分析了化学实验课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方法。

1.台上与台下

对于实现教学目的来说,这是潜在的基础性辩证关系。教师既是实验内容的安排、引导者,又是实验活动的组织、管理者。教学的总体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角色的扮演。学生在实验台前的表现,往往与台后教师对专业知识扎实充分的积淀、对教学对象的准确分析,以及精心恰当的教学设计有着密切关系;台前的教学活动,也有助于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教学经验的丰富和积累,即教学相长。

可以细化为这几点处理这层关系。

(1)台下精心安排实验内容的选择和进度。把握好课程的内在特点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水平,实验内容可以和理论教学和谐地组合起来,实验课程框架要有一定的系统性,选择贴近社会生活的典型题材等。

(2)台上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针对技能培养型、问题解决型、体验型或探索型等不同的实验内容,安排采用层层递进或多角度对比、正向强化或反向刺激等方式,强调手段的多样性、有趣性、启发式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短短一堂课的效能。

(3)加强台上示范与台下个别指导的结合。面对学生实验操作中的个性特征和差异表现,加强针对性分析和指导,对于重要环节、关键问题或普遍性、经常性错误,突出示范性效应。

(4)注意台上与台下互动性和反馈性。从教学认识论角度来看,实验不仅是一种实践活动,还是一种重要的感性认识方法。化学实验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提高对课堂常见问题的预见和应对能力,控制课堂教学进程,同时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探索。

2.课前与课后

课前准备是为了实验的顺利开展,课后的总结反思是教学过程的完成,它们都是确保教学效果得以增强的必不可少的步骤,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哪一方面都不可失于偏颇,否则会影响其他工作的效果和意义。

这里不谈教师在课前课后的布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主要分析学生常见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1)实验前后的态度不认真。有些学生课前预习、准备不充分,课后整理、小结的态度不认真,认为能顺利做完实验就满足了,有些甚至消极对待实验课,觉得只要吃透理论就可以了。

(2)实验中盲目无序,或犯一些不应有的错误。出现不清楚实验内容和原理、实验中发生低级错误、反复失误或操作不流畅的情况。

(3)思考不深入,独立思维能力差。实验时简单模仿或人云亦云、漠视一些重要的化学现象、不探究出现错误的深层次原因、对化学原理的掌握浅尝辄止等问题比较普遍。如酸碱滴定实验,有些同学只注意颜色的突变,不思考观察时间与解离常数的关系;有些做完实验了还不知道pH值突变与是线性关系还是非线性关系;不懂酸碱性为什么常用C(H+)的负对数表示,与突变有何内在联系等。

教师除了在教学设计中应脉络清晰、突出内容的侧重点外,还应制订详细的分配布置、指导督促、检查评比等计划,确保每个环节的任务、目标明确清楚,同时要注重教学方法,多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其善于深入剖析、积极思考问题。

3.细节与全局

细节不只关系到全局是否完美,是否有瑕疵的问题。有时细节决定成败,不注意、不抠挖细节,反而会造成全局上的主次不分和舍本逐末。

实验中有些现象细节、操作细节直接关乎关键节点、本质原理或实验成败问题,教师应分别对待。

(1)安全方面,要反复提醒。实验室守则、危险性化学品的安全知识、危险性化学反应的注意事项往往规定很多很细,关系人身和仪器设备的安全,需要自始至终牢记,严格落实。

(2)原理方面,要突出强调。有些化学反应,从气味、颜色、温度等细节的细微变化就揭示了一定的理论原理,必须紧抓细节问题;有的随试剂的纯度浓度、环境条件、仪器设备、反应时间等因素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反应结果,只有搞懂原理才能成功。

(3)作风养成方面,要常抓不懈。化学实验要有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一丝不苟、准确细致的作风,这些都得从预习、操作、数据处理等环节上开始培养,特别要从细节抓起。

(4)行为习惯方面,要善于发现。有些不太规范的操作习惯,不太良好的协作精神、行为个性等,为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老师有义务帮助纠正。

4.单个与体系

对于实现实验课的教学目标来说,这是最终的根本性辩证关系。从课程的系统观点出发可以更好地把握单次实验的意义和要点,从单次实验又可多角度理解体系的思想和精髓,其意义在于让学生从“被动”转化为“觉悟”,可让学生逐步深入地考虑以下几点。

(1)要较圆满地完成本次实验,让学生掌握此次实验所用的技能和知识点。

(2)更重要的是要理清其在整个实验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如果在找到这个线索的基础上,还能逐层深入牵出和融通其上的知识原理或找到与之平行的线索进行对比分析,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思维能力就会很有帮助。这在综合性实验中的作用更为明显。

(3)随着课程的进度,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整个体系的精神思想,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目的性,提高专业素养。

教学安排上,按科学探究的模式,能更好地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和系统思维;采取多重联系的学习策略、多因素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2],则能强化学生类推、对比分析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按照课程思想自行设计实验,对于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则大有裨益。

上述各关系会体现在每次实验教学中,但重要性往往各异,且错综交织,例如在基础训练实验中,关系二、三较明显,关系一、四在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中作用更为突出,需要教师在教学时综合把握考虑。从这四个方面的辩证关系来入手探讨,能提纲挈领,抓住要点,在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的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上,发挥良好作用。

篇2

Efficacy of a New Combination of Idarubicin,Vincristin and L-asp in Treatment of Previously Untreated High Risk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SHEN Jie.//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3,10(20):015-017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VILD as an induction or intensive period chemo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previously untreated HR-ALL patients. Method: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previous untreated HR ALL patients treated with VILD or VDLD regimen, compare the EFS and 5-year survival rate. Result:Patients received VILD regimen during the intensive treatment period had a longer EFS of (80.98±5.36 )months and a better 5-year survival rate of (83.3±7.0)% in comparison of that of the patients treated with VDLD, which were (52.06±9.10) months and (52.5±13.1)% (P=0.029).Conclusion: VILD used as intensive period treatment instead of VDLD had superior efficacy in treating previously untreated HR-ALL cases.

【Key words】Children’s HR-ALL;High risk;Idarubicin

First-author’s address:Children’s Hospital Affiliated to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Hangzhou 310006,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20.007

随着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研究进展、化疗方案和支持治疗的不断改善,该病的预后不断得到改善。2004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修订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04方案),该方案治疗ALL中、低危型患者的疗效较好,但高危型患儿的预后仍有待改善[1-2]。

伊达比星(IDA)是第二代半合成的蒽环类药物,有更好的脂溶性和细胞内浓度,本科使用IDA代替04方案中的蒽环类药物治疗了一部分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高危型患者,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初选条件:2005年2月-2013年4月,按照2004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修订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的诊断分型标准,本科收住的新发、初诊ALL高危型患者,共66例,男41例,女25例,平均发病年龄7.16岁。66例患儿中,1例确诊后即放弃治疗,1例在VDLD诱导期间放弃治疗,1例转外院治疗,11例因经济原因或存在特殊免疫表型,未按照以上方案接受治疗,3例在完成诱导缓解和早期强化化疗后接受骨髓移植治疗, 1例在VDLD方案诱导化疗结束时死亡,2例资料不完整无法统计。

1.2方法以VILD方案部分或全部代替04方案表柔比星(Epi)的VDLD进行诱导或强化化疗。在诱导化疗中,IDA剂量为15 mg/m2,分3次在化疗开始的前3 d或前2周的第1~2天静脉输注。在早期强化及加强强化治疗中,IDA剂量为10 mg/m2,分2次在化疗开始的前2 d或每周第1天静脉输注。余化疗同04方案。

1.3统计学处理用SPSS 19.0软件统计53例VDLD或VILD方案诱导化疗的患者达骨髓缓解所需的时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48例接受VILD或VDLD方案强化化疗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及5年生存率,使用Log rank检验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2结果

2.1诱导化疗53例在本院接受VILD或VDLD诱导化疗。11例为VILD诱导,均达骨髓缓解,40例接受VDLD诱导化疗,其中1例患儿在诱导化疗结束前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另1例在诱导化疗期间死于感染引起的呼吸循环衰竭,无法评价骨髓缓解情况,其余患者均达到骨髓缓解。VILD组达骨髓缓解平均时间为(2.91±1.04)周,VDLD组为(2.31±0.67)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独立样本t检验,P=0.097)。

2.2强化化疗48例患儿在诱导缓解后接受VDLD或VILD化疗,33使用VILD方案,15例继续使用VDLD方案强化化疗。

篇3

除了某些课程,大部分大学专业课程一个学期顶多安排48个学时,在48节课时老师要把一门专业课程全部讲完讲到,这本来就是不现实的。所以老师更大的作用是重点导引,而不是全盘灌输。这和在高中阶段一门课反复讲,反复训练是完全不同的。

2、不一定完全依赖教材授课或学习。

有些老师讲课,特别是一些优秀老师授课,旁征博引,一堂课的信息量不完全受限于教材,如果只看教材,或者只读教材,很多大学生不适应。

3、信息量大,习题量少。

越是重要的课程,越是信息量大,但是往往老师布置的训练习题量并不大,这对于掌握课程知识点,是有难度的。

4、不同课程之间有体系上的联系。

高中的课程,语文学三年,数学学三年,学的是不同领域的知识点。比如语文,一个人可以说明文写得很好,议论文不行;一个人可以阅读理解很好,但是成语填空不行。数学也一样,数学就是一个数学体系的大杂烩,什么数学知识都教一点,但是这些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来龙去脉、发展,统统都没有涉及。但是大学阶段四年学习的课程之间是有设计、有衔接、有互补关系的,单独学一门课你可能看不出有什么用途,但是几个学期下来,这些专业课程组织起来就可以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了。这些,你在单一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会很难体会到这一点。

5、学完就考,缺少答疑复习时间。

大学一门课学完了,一般在1-3周内就安排考试,甚至一上完下周就安排考试。根本就没有什么复习时间,至于老师答疑,基本上也就是走了形式。这和高中学习又不一样。

6、缺少气氛,很难坚持自学。

在高中你不想上自习都不行,在大学你想上自习还得提防被别人叫学霸,一不留神还能被同学孤立了。

7、要考虑各种杂事对学习计划的冲击。

在大学除了学习,你还要自己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发展各种兴趣,参加社团班级活动,尝试各种勤工俭学,去企业实习,准备考研考证这和高中只有单一学习任务的情况完全不同,如果你不考虑这些事情对你学习计划的影响,你的学习计划可能就沦为一张废纸。

8、要考虑学习环境的影响。

大学不像高中,提供了固定的学习教室和固定的座位。大学上自习的地点弹性很大,特别到了某些考试期间,比如四六级考试、考试周,教学楼自习室可能都不能用。即便是平时,每个学期教学楼排课情况也不同,图书馆占座一向高度紧张,结果很多同学难得提起兴致上自习,却因为找不到好座位,而临时放弃。在寝室学习,说实话,寝室从来就不是学习的好选择。

了解了这八个特点,我们才能够针对性安排大学学习计划。

XX年清华大学精仪系81班本科生马冬晗被广泛报道,她于XX年获得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三年学分成绩班级第一,连续两年素质测评第一;任精仪系团委副书记,曾是精仪系学生会近些年来第一位女主席;获得多个奖学金和优秀个人,并历任精仪系乒乓球队、排球队、羽毛球队队长她的大学学习计划曾被网友爆料,被称为是“学霸姐”。

事实上,马冬晗的学习计划表恰恰是我想向各位同学推荐的学习计划表,她的学习计划有三个特点:

第一,围绕周学历统筹安排包括学习、生活、社团、爱好、锻炼等各种事情,不仅仅是关注学习目标;

第二,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绝不挪用,然后充分利用各种碎片化时间;

第三,学习计划保留了一点弹性,每天对照计划检查和调整,这一点很重要。我本人是大学老师,也一直是按照学校的周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行程,已经坚持了XX年。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65-1285/c.2015.03.03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长期以来学生被动的、依赖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对英语教学而言,“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优化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索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1]6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高中部在借鉴北京十一学校管理及育人模式的基础上,一年来做了大量的开创性实践,其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从深层次来说,更在于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自主、规划和选择”逐渐成了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服务学生、助其成长的基本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逐步坚定,也更加深入。

在认知学习理论中,学习通常是主动发现的过程,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会学习并主动学习,进而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然而,对刚刚迈开自主学习改革步伐的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高中部的全体师生来说,困惑与挑战并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从初中转入高中习惯于初中老师“手把手”的教学方式,对于课时减少而自主学习时间加大的新模式无所适从,学生缺乏一种自主选择、自主规划、自主学习、自主承担责任的意识和能力;同时,由于没有接触过相关自主学习方法或策略的培训,又缺乏有效的学习计划和管理,导致一种积极性高却无所适从的困境。鉴于此,探讨有效整合课程资源、科学进行教学规划、做好过程性评价、教师恰当引导“四位一体”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不断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积极构建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意义重大。

一、有效的课程资源整合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课程资源整合是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根据课程与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选择、优化不同的教学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有效的课程资源整合要能够促进知识互动、师生合作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利于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课程发展。

就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高中部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实际而言,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个体差异较大;同时,缺乏系统的词汇学习方法、阅读写作策略指导,对有效学习的方法体验不够,很难将知识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学习效率偏低;另外,改革之后,教学方式已不再是多课时、多讲解、多练习的旧传统,而是减少课时量、加大自主学习时间的新型教学模式。基于此,需要按照认知发展规律,结合学生语言学习和思维发展的特点,进行课程资源整合。

一是课内资源整合。一方面,以教材中的单元话题为主线,根据学生学习发展的特点,将学习内容修改、添加、删减,形成“单元―模块”化的结构组织,并对每一个模块的内容细化,分别以识记、理解、应用为标准,设置三个等级目标来检验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另一方面,在高一第三、四学段编写难度、广度合适的《阅读分册》,将一些极富内涵的故事或作品引入其中,使语言整进整出,营造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语言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语言和心智上同时发展。

二是拓展资源整合。将内容新颖、题材丰富的《空中英语教室》杂志作为学生的课外泛读教材,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热爱;另外,将《高中英语3 500词汇》作为构建英语学科大厦的基石,帮助学生积累更多词汇。这些学习材料能帮助高一学生构建一个较为整体的英语知识体系。

三是分类课程资源整合。根据高一年级第三、四学段开设的英语分类课程,高一组和“四高一”①组全体教师新编了相关分类课程的教材,如《基础听力》《提高听力》《基础阅读》《写作入门及提高》和《高级原著阅读》等。分类课程的作用在于“补弱提高”,尤其对英语学习过程中某方面较薄弱的学生来说,选择基础的分类课程进行学习益处很大;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选择提高课程来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课内资源和拓展资源是学生日常学习和拓展构建的有效支撑,而分类课程资源则为优势和弱势群体搭建平台,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的学习内容,真正实现自主学习模式下的分层教学,让每位学生都能到达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二、科学的教学规划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规划是实现目标的蓝图,不管做什么事如果有好规划和执行力,往往可以取得好效果,防止被动和无目的学习。高一学部英语组的教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规划能力。在新课程开始不久,教师就布置学生要预习和进行自学的内容,例如自学学案、细目、语法等,并做好教师自己的规划、学段规划、单元规划和周规划。学生则根据这些规划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自己的规划,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及如何一步一步地实现这些目标,这也正是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努力研习的动力之源。学生若是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动力,那么学习道路上的一切困难都会被想方设法克服。

诚然,仅仅拥有前进的动力远远不够,还需要将行动落实在每一门科目、每一节课,甚至每一次作业上……规划的内容如果在课前完成不了,将会直接影响课堂的学习,因此,每位学生必须及时自我督促并如期完成。以高一第四学段教师版的学段部分规划为例(见表1,仅列举了两个单元来说明问题):全学段共有5个单元,其中,第5单元由学生提前自学,课业前期进行综合测试;其他4个单元依次按照5个课时进行,即词汇学习(第1课时)―课文阅读(第2课时)―语法知识(第3课时)―综合运用(第4课时)―单元检测(第5课时);并且,保证每个单元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识记的词汇、掌握的语法、阅读的技巧等一目了然。

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已对本学段、各单元以及每周的学习计划较为清楚,这样就可以在每个单元学习的具体过程中,根据教师的单元计划、周计划等安排设计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填写《单元学习过程自我规划及落实表》(见表2)。

这样的课程规划设计不仅符合“编制教学目标,必须在课程目标的指导下,确定更为具体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要把教学的一般目标分解成更为细致的操作目标,使其尽可能地作业化,以达到可观察、测量、评价的教学要求”,[2]9而且,将大块的任务分割细化,能够引导学生将目标落实到每一天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辅助、引导和监督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更加有效地自主学习。

在高一学部的英语学科教室里,经常能看到挂在侧墙上的一张张活页纸――每位学生的学习周计划,上面有早读、细目、活页、空中英语、百词和原著等内容,学生据此对本周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并对下周进行自我规划:目标是什么?本周做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哪些目标还没有完成?原因何在?下周如何改进?等等,都是学生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可以说,这是学生对学习负责任的一种表现,也是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一年来,学生的周计划、单元计划以及学段计划等从未间断,且都是在课余时间自主完成的。这些自我规划非常重要,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会慢慢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并逐渐内化为一种能力,一种自我规划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高效学习方式。

三、合理的评价激励是体验学有所获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表明,渴望实现自我是每个人都有的需求,这一点对高中学生来说也不例外。作为学生,同样期待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感受收获知识和学有所成的愉悦,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其心理和精神的需要也得到了满足,由此,自主学习英语的成功尝试就逐渐转变成了一种自觉、自愿、自主的行为习惯。

在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实践中,充分发挥了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作用。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每个学习细节记录、评价的过程,即授课教师依据学生的出勤、努力程度、规划与落实程度、团队合作精神、前诊后测成绩、单元测试,以及综合表现等赋予适当的分值,并分门别类地录入电子信息平台,这不仅对学生每个环节的学习情况给予了及时诊断,并且方便学生和家长可随时登录查看,进而做出及时调整。

在过程性诊断的同时,尝试建立各种评价激励机制。例如,重点表彰过程性评价成绩优秀和进步较大的学生;设立课堂金思维奖、单元测试优秀奖、过程性评价进步奖、限时阅读竞赛奖、每月一次的百词竞赛达人奖以及学段考试的学霸奖等,并加大对不同层次获奖者的奖励力度;还有从50分过程性评价的分值中,灵活设置5分作为额外加分,奖励那些既踏实完成了课内学习任务,又主动学习掌握拓展课知识的学生。这些做法既肯定了学生的自学行为及其价值,又让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成功有了切身体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在养成积极心态、体验学习乐趣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四、恰当的学习过程引导是自主学习的保障

自主学习从广义上讲,就是学生自觉、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但应该指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有的指导作用不能忽视,即不能“缺位”。对于刚刚迈入高中学习、初步接触自主学习模式的高一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大的转变,实现从“依赖管理”转向“独立自主”需要一定的过程。也就是说,为数较多的学生是带着依赖于老师和家长逼迫的学习方式进入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环境中,这就较难一下子适应现行高中阶段的学习模式。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科学、整体的教学目标,恰当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就比较重要了。

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一方面在课外通过与学生平等交流,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实情,施以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以营造宽松、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另一方面,在教师实施环节,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前规划、课堂讲解、课后答疑、测验考核等环节中,将自主学习的理念贯穿始终,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对此,可通过图1具体展示:

图1:学生单元自主学习流程图

观察图中的整个学习流程可以发现,自主学习模式在体现以学生自我监控为中心的同时,教师对整个过程的有效指导不可或缺,即从单元学习规划、课前自主预习、自学效果检测、课上查漏补缺和课后个性化答疑,到单元学习成果检测、疑难问题反馈,再到新一轮的单元学习规划,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自主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上的“能学”,是以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为前提的“想学”,是以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为保障的“会学”,以及以学生的意志控制为条件的“坚持学”。[3]311然而,这些目标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实现。改革初期,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教学改革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基础扎实的学生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基础好的学生则往往自主学习能力强,对自主学习模式能很快适应;反之,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则可能是跟着感觉走。这就致使学生成绩分化日益明显。另外,部分学生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自主学习和规划的能力不够,在学习过程中偷懒或延期完成学习任务,进而导致学习成绩上不去,就让学生参加各类课外辅导班,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更强的依赖性,自主学习能力也会随之退化。毫无疑问,这些因素成了英语自主学习模式推广的障碍。

因此,自主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的自主能力也不是天生的,必然是依靠各方的努力慢慢培养起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时间进行规划和管理,依靠过程性评价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可以说,在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英语教学的新模式下,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种自主、规划和选择的过程,如果课堂是冰山一角的话,那么课后的自主学习则是冰山庞大的支撑基础,这个厚实的基础需要师生细细打磨、共同构建。

注释:

① 四高一:是指实行初中2年、高中4年的“二四”学制,为了把这样学制中的高一与“三三”学制的高一区别开,“二四制”高一就叫“四高一”。

参考文献:

篇5

姐姐徐安如比妹妹王安意早10分钟出生,相比之下,姐姐开朗爱笑,妹妹安静内敛。小姐妹在幼儿园咿呀学语,还不懂大学是啥概念时,老师们常逗她们,问以后想上什么大学。姐妹俩会异口同声地说“上北大”。而这个志向和小姐妹俩的舅舅有直接的关系。她们的舅舅是北大1995级本科生,现在美国工作。这期间,父母为孩子树立的精神榜样就是她们的舅舅,经常鼓励孩子向舅舅学习努力考上北大,让自己的人生出彩。可上幼儿园时老师对两个顽童最多的评语,则是批评她们调皮好动不听话。在一所小学任教的妈妈却认为,孩子童年时期,一定要让她们开心玩耍,度过一个无忧无虑、开心烂漫的金色童年。

进入小学后,以前一直对姐妹散养的爸妈开始对她们严格约束起来,有意识地培养她们独立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从一年级开始,特别是前两个月,姐妹俩必须无条件在学校做完当天作业再回家,而且一再申明写作业不是一件讨价还价的事情,老师规定的任务必须无条件完成。检查作业时,妈妈要求她们会做的题目绝不允许出错,容不得半点马虎。同类型的题目相同的错误最多只能犯3次,再犯就要伸出小手挨打。这样一丝不苟地坚持了两个月,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后面的高效能学习就水到渠成了,父母也会省很多心。从上小学二年级开始,妈妈基本再没为她们的学习操过心。晚上一家人围坐一起吃饭、看书、聊天、预习第二天功课。每天晚上,全家人都是9点准时上床休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自从两人上小学后就几乎没有让大人操心的地方,给她们安排好生活起居就够了。

小时候姐妹俩也经常为争零食和玩具吵架哭鼻子,开始时总是各自找爸爸妈妈告状。这种情势下夫妻俩从不和稀泥,更不随意当裁判,总是让姐妹俩自己解决,除非遇到重大矛盾或错误,他们才会出面引导解决。在这种无为而治的环境下,姐妹俩在学业上相互竞争、互相监督、互相促进,遇到困难相互解决,她们成了彼此最好的朋友和最佳的竞争对手。家里有两个孩子,好处很多:在性格培养、学习上都有帮助,他们很小就学会分享,互相心里装着对方。一开始,妈妈给两个孩子各准备了一个专门房间,没想到她们反而喜欢凑到一块儿学习讨论问题,彼此之间的感情也非常好。一路走来,这种奇妙的缘分成为学习中的一大制胜“法宝”,因为两个人的力量肯定比一个人强大,学习经验和效率可以乘以二。让家人很自豪的是,两个孩子的成绩始终一直不相上下,而且两人之间的互补,使她们一直名列年级前列。

父母定位好角色事半功倍

姐妹俩进入中学后,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繁重学业负担和青春期叛逆这两条拦路虎,姐妹俩也时常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宣泄无名火。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爸爸则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无声的“情绪垃圾桶”。具体功能是,每每姐妹俩在学校里受委屈或互相斗气了,老爸便成为一名忠实的聆听者;学习上遭遇强手难以跨越了,找老爸宣泄谋求良策。此时的老爸耐心倾听、细心安抚,再加以巧妙引导,往往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青春期的孩子都很敏感浮躁,如果父母不合理疏导,一味指责说教甚至打骂,对孩子可能造成重大伤害,甚至酿成无法挽回的恶果。苦心人天不负。2012年中考中,姐妹俩分别考取了762分和746分的高分,被合肥一重点高中的理科实验班录取,分在两个不同班级。

姐妹俩进入高中后,父母在女儿就读的学校旁租了房陪读。3年里,妈妈负责饮食起居,爸爸负责挣钱和回家“受气”。姐妹俩把平日里的互帮互助当成一种宝贵的资源和经验发挥到极致:每天放学,姐姐经常会拿自己总结的易错题、难点题给妹妹看,互相分享一些学习心得,互相拾遗补阙;而妹妹善于每周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整合,学习上掌控好自己的节奏。姐妹俩从来不愿选择上校外辅导班,因为上补习班容易打乱自己的学习计划。她们一致认为,抓住课堂45分钟是最重要的,认真记录好知识点笔记,课后再认真梳理,把老师课堂布置的学习任务认真消化吸收就行了。姐妹俩也从不熬夜苦读,高一高二时,学校10点多下自习,两人回家就睡觉,姐妹俩一直保证8小时的充足睡眠。

学习中,姐姐和妹妹有一个共性表现相当突出,那就是她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务必对难题钻得深一点,遇到难题在一起讨论,自己解决不了,就去找老师,绝不让问题留到第二天。除了做题,她们还学会总结规律,避免在同一类型的题目中“再翻船”。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平常姐妹俩成绩有时也会波动,但波动范围都很小。

紧张繁重的高中学业完成之余,两姐妹也经常看看电视,但她们都非常自觉,看电视时间都不会太长,而且是有选择地看,比如球赛、益智类节目、新闻等。很幸运的是,这个乐趣也被父母充分地给予尊重,成为她们调剂学习压力最好的“兴奋剂”。

和许许多多双胞胎一样,她们除了长得像、成绩比较接近外,平时也会心有灵犀地犯同样错误,这样的“心有灵犀”甚至出现在了今年高考中:今年的安徽高考语文作文题是关于“蝴蝶翅膀的颜色”,两人在写作时都写跑题了,而且选择的立意都差不多, 跑题跑的方向也是基本一样的。考试结束后,这让父母对她们“一损俱损”的语文得分担忧了好长一段时间。

夯实基础可拒辅导班

姐妹俩并非书呆子,爱好非常广泛。女孩子大多喜欢钢琴、舞蹈、音乐、诗词等,而徐安如、王安意却对二胡情有独钟,且都已考过了二胡十级。除此之外,阅读是姐妹俩最轻松快乐的享受,家中书橱中,满满当当的政经期刊和世界名著是她们的最爱,她们通过阅读大量课外读物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构成。对未来的人生规划,姐妹俩也都不约而同地锁定经济领域。徐安如计划大学毕业后去国外顶尖的商学院深造;王安意的专业并非经济,未来就业面比较窄,她打算辅修一门经济类的第二专业,希望将来依然能和姐姐一起在相同的领域共进退。

令姐妹俩自豪的高考已经成为历史,将永远定格在她们豆蔻年华的生命年轮里。作为过来人,姐妹俩刚刚经历过高别是高三一年的紧张学习生活,对于高三冲刺的经验和教训是深有体会,她们的感悟是:

1.效率优先,兼顾休息。高三一年时间紧、任务重,要注重学习的效率,在学习时间内精神高度集中,不分心,不打岔。而要保证高效的学习就必须确保充足的休息,不能盲目加班加点。

2.错题订正,总结规律。高三一年要做大量的习题,要从做习题中得到提高,就必须各科专门准备一个错题本,把每次做错的试题登记在册,经常回顾反思,直到完全透彻为止。这样就能通过一次次的训练把知识的盲点逐一补全,通过反思错题总结出规律,避免下次再做错。

篇6

一、对高三政治“学优生”的学情分析

(一)优势分析

基于浙江省推行的“选课”改革,2017届本校有一些对政治学科有浓厚兴趣且有学科优势的同学选择了政治学科,且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强势,比如:

(1)他们记忆力好,学习习惯优秀,能够勤奋苦读;

(2)他们有比较扎实的基础,具备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3)他热情上进,思维大多比较活跃,容易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

(4)他们想象力丰富,知识面广,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

(二)劣势挖掘

经过近两年的陪伴,也发现他们存在一些共有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由于政治学科在中考中的特殊性,他们对本学科不够重视,对本学科的学习方法认知不到位;

(2)在高一,他们依然以诵读记忆为主而缺乏分析问题的方法和理性认识;他们更多的重视学习对象本身,而忽视了学习主体――自我的剖析和发展。

(3)虽是“学霸”但对考试麻木不仁,消极应付而很少进行有价值的自主研究,对自己的学科优势和劣势、努力的方向还难以准确把握,缺乏清醒的认知,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不高,重复性劳动多,难以挖掘自我的潜力和优势。

(5)记忆方法尚未优化,尚不能顺利自主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知识的整理仍然要依靠老师,被动式学习色彩浓厚,这样做既不能很好地掌握识记的内容,不利于知识的巩固,同样也不利于

备考。

我认为,作为“学优生”,更应该了解自己,应该更有勇气寻找自我,同时也应该更虚心去接纳寻找出来的自我。当我们深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去探索,我们才可能变得更和谐;当我们对自身了解得越多,对以后的发展越有利。

二、推动高三政治“学优生”主动学习的策略与思考

(一)从我与人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人的一生都在认识自我,可以说,自我认识,几乎是人生的主要事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一个他人,都是我们可以参照比较的对象,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也可以明确自己的优势,让自己充满信心,一路长歌。在高中政治培优的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实验班的学生不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1.同桌和同伴评价的策略与反思

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评价活动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性”评价,整个评价过程体现更多的是教师的价值取向和认知判断。学生在这种模式下,虽然可以得到教师权威性的评价,但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在评价时利用同伴的力量,在与同伴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发扬互助合作与知识共享的精神,通过观察、模仿、评价同伴的表现(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卷面等),能够更好地实现我们的目的――激发学生潜力,不断超越自己。

从形式上讲,我采用了同桌同学互批试卷与点评、典型错误点评、优秀试卷展示、经典答卷模仿等方法,引导政治“学优生”不断改进。

(1)同桌互批试卷与点评

实践策略:(案例略)

①教师负责出题,以主观题为主,要求必须考查浙江省高考考点,题目典型且符合高考方向;②进行限时训练,以10分钟为限,做一道主观题;③限时结束,同桌互换试卷;④教师给出参考答案,并发动学生自评与互评;⑤整理归纳答题方法,并呈现共性问题。

反思:

(2)经典试卷模仿

本环节的实践策略如下:

①由本组教师在满分试卷的基础上,挑出经典试卷,经典试卷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几个要求:第一,理论精要和表达规范;第二,分析演绎到位但绝不累赘;第三,文字量必须要有一定的保证;第四,语言的表述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条理性;第五,文字工整、卷面整洁。

②复印不同的经典试卷,做到每2人一份;

③学习5分钟后交换试卷,做到20分钟内看完4份经典试卷;

④对照自己试卷,找出自己的不足;

⑤教师设置类似题目,限时10分钟完成新的试题;

反思:绝大部分学生的吸收能力很强,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借鉴经典试卷的优点,并有效地融合到自己的答题过程中,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学在模仿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惯性思维、固有的答题习惯、缺位的分析演绎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收效不是很明显。但是,该操作费时会比较多,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不可能经常使用,时间的限制让我们无法长时间继续这个研究,显然非常遗憾。

2.教师评价的策略与反思

在面向高考的大形势下,学生的学习依然要以教师为坚强的后盾,教师的评价方法一般是收集、整理和分析学习者的有关信息,用来证明教学的效果,并且以知识为核心,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本文采用的教师评价方法主要是课堂评价、作业面批和考后试卷点评,因是常规方法,在这里不再赘述。这种评价方法的问题是:

①课堂式的教学形式和集体评价机制,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而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肯定会影响对所灌输的知识的接受能力。

②学习者的个性、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都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

对策:加强一对一的交流和点评。教师的经验、技巧和方法、点题的方式方法、评价的启发性都是学生评价所不能达到的。实践的结果也很明显,基本上积极参与面批的学生,他们的成绩都有较大的提高。

总之,我们不能把自己置于未知的领域,只有普遍的学习才能知道得更多。在我与人的关系中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原则和态度,保持个人的真诚和谦虚才能实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把知识和自我的真诚合二为一。

(二)从我与事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从我与事的关系中认识自我,可以发现盲目的自我,挖掘未知的自我。我采用了典型试题整理、时政演讲、知识和命题竞赛、作业和笔记反馈等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梳理自己与试题、时政、知识之间的关系,达到自我发现与自我发展的目的。比如:从典型试题中挖掘自己、鞭策自己。高三上学期在复习到经济生活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个试题:

例:下图是我国对农村人口的扶贫标准以及对应的扶贫对象数量的柱形图。正确解读是( )

A.扶贫对象数量多少,标志着治理贫困的成效大小

B.扶贫对象数量的增加,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C.扶贫标准的提高,有利于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口

D.扶贫标准的提高,促成合理分配格局的形成

错误归因:正确答案选C。但是很多同学选了D。错误归因是他们对国家提高扶贫标准没有正确的认知,大部分同学认为提高扶贫标准是国家给扶贫对象的补助增加了,所以错误选择了D,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扶贫标准的提高是将更多的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由此可见,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和政府政策的理解不到位是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

教师对策:既然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我的对策是:帮助学生不断挖掘各种了解时事政治和新闻解读的渠道。

①最新的试题和我们征订的资料是时事素材的重要来源;

②教师上课的面,包括作业的简评和新闻的拓展是又一

来源;

③针对重大政策,我们专门整理了一些时政资料,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的专刊和整理,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公有制经济与非公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等重要表述;

④在实验班门口设置时政专栏,考虑到学生时间的有限,由我每天依据报纸和网络等进行时政的剪切与张贴,并鼓励学生每天花5~10分钟看时政。

反思:帮助学生了解时政的时候必须坚持有效性、时事性、与课本知识相关性的原则,而且,重要不在于时政本身,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解读时政,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时政的能力。

(三)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看似容易,实则艰难,但是,要获得对自己的清醒认知,这一步又是至关重要的。我从个人问卷调查、学习计划反馈、本学科共性问题调查、一周作业自评和笔记整理自评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究。

例:个人问卷调查的实践研究与反思

1.操作策略和具体案例

为了激发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在政治“学优生”群体中进行初步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我特别设置了关于提问、时政、基础知识、解题方面的问卷调查,并进行了统计和反馈,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因篇幅有限,现举个例如下:

问卷三:关于“基础知识”的问卷调查和结果(实验1、2班共114人,单位:%)

例:课本中的例子和图文你觉得有必要去看吗?( )

A.非常有必要 B.有必要

C.一般 D.没有必要

E.有时间会看看

问卷四:关于“解题”的问卷调查和结果(实验1、2班共114人,单位:%)

例:我主观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有(可多选)( )

A.知识范围和设问的指向性出现错误

B.题型不落实,答题角度不全面

C.规范性方面失分较多

D.解读材料、分析演绎方面失分较多

E.其他

2.分析与整理

问卷调查法的最大优点就是它能突破时空限制,在较大范围内对众多调查对象同时进行调查,而且便于对调查结果进行定量研究,同时,因为该种方式所具有的匿名性,学生在答题的时候,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从调查反馈来讲,不仅对于学生有较强的启发性,对于教师的教也起到了很大的引导作用,有利于挖掘盲目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用最少的时间做更加正确的事情。

三、总结

人类不断成长,是因为能不断认识自我、磨炼自我、提升自我、善待自我,而认识自我则是人生“自觉”的起点、人生永恒的主题。因此,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如何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我、不断发展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不管是对于政治“学优生”的学习提高,还是对于教师教学技能和艺术的增强,都尤为重要。

篇7

在《教育大辞典》一书提到:“后进生”是指思想品德发展上距离教育目标的要求较远,在思想行为上存在较多的缺点,落后于一般同学的学生。后进生的表现不仅是学业成绩差,更主要的是品德不良。他有较大的影响力,通常是一班之“王”、一校之“霸”,是班主任顺利做好工作的对立面,可以说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另外,对不同性质的学校,其后进生的特点也有较大的不同。职业中学的后进生最大特点是年龄将近成年,有自己相对固定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如何帮助、转化这些后进生,是我们每一个班主任所面临的课题。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之一,也是班主任感到最棘手的问题。

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使我真切体会到对职中后进生的教育要循序渐进,即要遵循“感化—转化—优化”的系统强化管理程序,才能使后进生教育工作取得成效。

一、感化——舍得“感情投资”

在对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两种情况:如果学生对老师抱有好感,也就是持有欢迎的趋向和态度时,他就会非常乐意地听从老师的教诲,乐意去完成教师所交给的任务。哪怕遇到多大的困难,也不退缩。反之,就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效果。从心理机制的角度来分析,这是由于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所体验到的情感不一样。前者,学生体验到了欢乐、被人信任等肯定的情绪,而后者,则是抑郁、颓靡等否定性的情绪。由此可见,情感因素与后进生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教师在转化过程之中,要特别注意以心交心,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教育后进生的关键是理解、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这同时也是对教育者情感和态度的考验。后进生通常表现为精力旺盛而又无法专心学习,思想活跃而又任性好动,对班集体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有一定危害。由于他们是“双差”生,他们日常的行为表现往往与教师的要求、班级日常规范产生矛盾,导致过分的自尊心理和行为。班主任在教育转化后进生时,一定要避开这种尖锐的心理锋芒,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不侮辱他们的人格。了解后进生的内心世界,增加“感情投资”。要从真心实意建立和培养感情入手,亲近他、关心他、了解他,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好朋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现他自己的闪光点,而闪光点就是施教的支点,用自己火热的心去温暖后进生那冷却的心,使他们在班主任充分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把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我曾有一个高二班的学生伍佳威,他高一时是全校有名的差生,曾与门卫动过武,并和科任老师发生过多次顶撞。我刚接到班时就想办法去接近他,发现他较喜欢踢球,就多次去足球场上陪他踢球,累了就帮他买一瓶水,坐在球场上边饮水边聊天。先是聊一些足球方面的事,慢慢成为他球场上的“球友”,次数多了他就把我当作生活上的朋友,开始聊一些学习和生活的事。

小伍说,他打门卫和老师顶撞只是想出名和发泄一些不满,“我心里很烦时总要爆发出来吧?否则憋在心里会闷死的!。”

我先点点头,表示理解,然后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你足球踢得那么棒,为何不想成为学校的‘球王’呢?同样可以出名,而且还可受表扬呢!而打架出名却只能使自己臭名远扬。每人都有烦恼,有烦恼时就在球场上跑几圈或踢一场球,或者找找老师同学谈心,这样烦恼将会大为减少啊!我非常愿意做你的知心‘哥们’。好吗?”

我们这一番交谈,不仅指出了他的不对,而且教会他如何去赢得他人的尊重。这样的交谈后来又进行了多次。当他感觉到老师确实是真心的爱他,并且爱得真,爱得深时,他冰冷的心开始融化,变得主动接近我。这就是成功“感化”的结果。在感化后进生的实践中,我深切地体会到情感因素在感化后进生中的巨大魅力。

二、转化——点燃学生头脑希望的火把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的确,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只要我们“雨”下得及时,“润物细无声”,就能改变班风、学风,就能转变差生,使他们茁壮成长。

“感化”后进生只是为我们转化后进生打下基础,“转化”后进生才是我们教育后进生的目的。有了我们前一步的“感化”工作,这些后进生都已成为我们班主任的生活和学习上的好朋友,班主任就可以制定相应班规制度来约束这些有进步的后进生,才能使其脱掉“后进”的帽子,向“好学生”迈进。

所以说,转化后进生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首先应与全体科任教师形成共识,对差生应该采取“倾斜政策”,多关心、理解和帮助他们,促进他们尽快地转化。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是一般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立起一切美好的东西”。其次,班主任在关爱多一点的基础上,分析后进生的心理因素,有的放矢采取措施,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般说,后进生主要是遇事不够理智,感情容易冲动,在失掉约束时容易行为失当而造成恶果。因此要教育后进生认识约束的重要性,学会约束自己,遇事要冷静,行为要讲分寸,要求他们做一个遵守纪律的人。再次,要进行制度约束,在班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班上要加强考勤制度,杜绝后进生违反校规的机会。要求班内任课老师及一些优秀生协调配合,让他们多关心、指导后进生,帮助他们战胜自我、突破自我、重塑自我。最后,争取取得家长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做好坚强的后盾。这样,形成大、好、浓重的氛围,大大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同时,对后进生进行转化时,不但要看到他原来的“后”,更重要是看到他现在的“进”,培养起自我发展的信心,不断地获得自我发展的力量,“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早在3000年前就发现了这一教育的真理。对于差生来说,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超过或代替他们自身发展的力量,教育的真正内涵就在于发展并培养这种力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鼓励他不断进步。

如我所带的班里有个名叫罗伟刚的后进生,在前面的感化阶段中,我动之以情,消除其戒备心理,尊重信任,唤起自尊心,晓之以理,增强其分辨是非的能力。在转化阶段,我主要创设情境,锻炼其意志,持之以恒,反复教育,巩固他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唤起他的集体归宿感,在多次的谈话中让他明白,他也是班里的一份子,也是班主任的一位学生,班里的规章制度也必须遵守。同时请各科任老师和家长一起配合和督促,不定期的向罗伟刚的家长反映罗伟刚近期的进步表现,争取得到家长的同步的鼓励和表扬,让罗伟刚在校和在家同样得到温暖。在前面的感化阶段我得知罗伟刚同学同样也喜欢一些体育运动,于是我在征得同学们的同意后,选举罗伟刚同学为我班的足球队队长。他带领班足球队向全校的班级发起挑战。我班的足球队由此成了学校的冠军。罗伟刚也被评上了学校“优秀运动员”,成了学校足球场上的名将。我趁热打铁,让足球场上的成功的喜悦感直接影响到他对学习和老师的态度,培养起他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从此罗伟刚变得专心学习起来,成绩也大有进步,期末还被评为学校的“优秀团员”。

当罗伟刚有稍有违纪的时候,我也决不姑息,将严格要求渗透在爱之中,对他批评和教育。因为罗伟刚同学已对我产生了真切的好感和信赖,对我的批评教育他就能比较诚恳地接受。因此浪子回头,摘掉“后进生”的帽子也就不奇怪了。

三、优化——适时固本调节

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而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牢记教师的态度对后进生来说是升温则水,降温则冰,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只有持之以恒,反复教育,才能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这个过程也就是对后进生进行“优化”的过程。

篇8

当“男神”遇见女博士,他们的故事,一定有着别样的精彩――

青梅竹马,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李健和孟小蓓的故事,很老套。

两家算是世交,初次见面时,李健10岁,孟小蓓5岁,还被妈妈抱在怀里。李健的父亲很喜欢这个小姑娘,夸她长得漂亮,“像俄罗斯姑娘”。父亲的这个评价给李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以后每次父母在家里说起孟家,李健总会在一旁问:“是那个长得像俄罗斯姑娘的女孩家吗?”

再次见面,是去参加父亲一个朋友的婚礼。当时李健已经读高中,在人群中他一眼就看见了孟小蓓,当初那个被妈妈抱在怀里的小女孩已经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正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有一种莫名的矜持,两人都没有说话,但心里都对对方留下了印象。那天婚礼散场时,李健和父母先离开。走到楼下的时候,他突然灵光一现,回头向楼上望去,看见小蓓正站在窗前看他。楼上楼下,俯仰之间,两人对视、凝望,这一眼,缘定一生。

后来,李健考上清华大学,成为亲朋好友间“好孩子”的典范。正在读中学的孟小蓓难免经常听父母说起“李叔叔家的儿子”,暗自佩服。那一年的暑假,两家人聚会,孟小蓓的父母说起女儿重文轻理,数理化成绩不好,李健听见,自告奋勇说可以帮助小蓓补课。

那个暑假在李健记忆里像是美味的冰淇淋,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是会泛起一股甜味儿”。每天下午,他背着那把红棉吉他,骑车穿越城市,以老师的身份出现在心爱的女孩面前,不苟言笑,悉心指导。小蓓说:“那时候还真的有点儿怕他。”惟一让她感觉到这个男孩对自己有一些别样情感的时刻,是每次补完课的黄昏,李健会去楼下的小卖部给她买一支她最爱吃的马迭尔冰棍,然后拿起吉他,问她:“想听啥?”于是她就开始点歌,从崔健到齐秦,从罗大佑到李宗盛,只有她点不到的没有他不会唱的。一首又一首的歌曲声中,学习压力一扫而空。

夏天过去,暑假结束了,李健要回北京。最后一次补课,他们彼此都感觉到了心里的那份不舍。那天的点歌时间,小蓓点了一首小虎队的《骊歌》,“南风又轻轻地吹送,相聚的光阴匆匆,亲爱的朋友请不要难过,离别以后要彼此珍重……”歌声里,小蓓的泪水再也止不住簌簌而落,而李健也红了眼圈……

1年之后,孟小蓓参加高考。高考的前一天晚上,李健给远在哈尔滨的孟小蓓打电话,只说了一句:“放轻松,我在北京等你。”他最终在北京等来了孟小蓓,这个比他小5岁的女孩考上了清华,成了他的校友和学妹。

大学毕业之后的李健,辞去了工作,和校友卢庚戌成立了“水木年华”演唱组,发行了第一张专辑《一生有你》,迅速走红,并顺利签约了唱片公司。伴随着名气和利益同时到来的,是他和卢庚戌以及唱片公司之间在音乐理念上的巨大分歧,《一生有你》红了,公司希望他能趁热打铁,之后的创作也沿袭同样的风格,而这样的创作在李健看来已经不是创作,根本就是工厂的流水线在制造产品。

那是李健最为苦闷的一段日子,在清华读书的小蓓经常过来陪他。有一次,在李健又唉声叹气抱怨音乐再也不能带给自己快乐的时候,小蓓问他:“你问问你自己当初是为了什么才做音乐的?肯定不是为了名利对不对?既然如此,还有什么是不能放下的呢?”小蓓这句话,让李健清醒:“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我们是为了什么而出发,其实我一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只是缺一个人在后面推我一把。”他最终选择了退出。而这也意味着,他放弃了几乎是唾手可得的名利,重新回到默默无闻、清贫漂泊的生活。他常常会漫无目的地走,在这个过程中想很多事情,激发灵感,而陪伴在他身边的,只有小蓓。

很少有人知道,后来那首让李健重新回到公众视野的《传奇》,就是写于这个时期。“……宁愿相信我们前世有约,今生的爱情故事不会再改变,宁愿用这一生等你发现,我一直在你身边,从未走远……”他说:“那年冬天,非常冷,我住的四合院里没有暖气,而小蓓也陪着我受冻。那么冷的天,因为有人陪伴,也不觉得有多冷了,我突然想写一首温暖又遥远的歌。”

也就是在这段时期,小蓓大学毕业,随后和李健结婚。这个从小在优越的家庭环境里长大的女孩,没穿婚纱,没有鲜花,心甘情愿又兴高采烈地把自己给嫁掉了。多年之后,小蓓回想起他和李健领证的那天,笑着说:“我们结婚,就是,一早醒来,看见天儿不错,心情大好,择日不如撞日,就领证去了。我们都是厌倦形式的人,现在想来也丝毫不觉得遗憾。”

才子佳人,将日子过成了诗

这些年来,李健一直将自己的私生活保护得很好,也从不在公开场合携妻子亮相,搞得大家都很好奇:李太太究竟长的是什么样子?目前至少有3个证据证明其是美女:一、李健曾经说过自己的妻子是美女;二、见过孟小蓓的高晓松曾经说过:“李健太太是我所见过的最好看的女人。”三、孟小蓓曾经好几次在大街上被星探拦住想请她去试戏。

最近有网友扒出了孟小蓓的微博,这个微博记录了两人之间的生活点滴,这才发现这位李太太不仅颜值高,而且琴棋书画诗酒花、写作摄影照顾家样样拿得起,堪称五星级全能妻子。在这个微博里,李健对妻子的昵称是“小贝壳”,而妻子对他的昵称则是随机的:“咖啡先生”、“出差先生”、“午睡先生”……

透过这些文笔优美的微博,两人之间的生活情趣自然流淌,令人艳羡――“我在小园浇水,昨晚回来的出差先生隔着纱窗说,和你在一起的日子才叫时光,否则只是无意义的留白。风儿吹过,小花草纷纷跳起舞来……”

“午睡先生说我梦见咱们在草地上野餐,还有兔子和狗都喝晕了,兔子打拳呢,可好玩啦!”

“节食先生说胃太空有点难受,给他喂了一杯奶,又吃了一块糕点,他心满意足地说:总饿着不好,容易做‘饿’梦。”

“看到巧匠之作总会心动手痒,我说有点想去学陶艺,事茶先生抬眼看看我,说:‘你别淘气了……’”

而李健在难得谈到自己的婚姻生活时,也透露过一些细节:“我和妻子都很喜欢苏俄文化,所以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多多少少受到一些影响。比如我们都喜欢郊游,经常会在周末的时候,带着啤酒面包香肠去郊外,搭了帐篷,弹着吉他,吃吃喝喝,到晚上再回来。我们都喜欢布置家庭,桌子上一定要有桌布才行,喜欢粉刷和装饰房间……”

两人都喜欢阅读和音乐,所以家里最多的就是书,书房里四面都是书架,李健的书占了两面,小蓓的书占了另两面。李健说他有时候闲着没事干,也会去小蓓的书架上找些书看,“不过都看不太懂。”现在,李健在小蓓面前有些优势的也就是音乐了。他很信任小蓓在音乐上的审美,有时候写了歌词,他会先让小蓓看看是不是觉得OK,小蓓点头认可,他就放心地定稿了。给冯小刚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写主题歌时,冯导和制片方都提出了修改意见,足足改了七八稿还通不过。小蓓听了听,觉得挺好的啊,这下李健有了底气,对冯导说:“就这样,你们要是觉得能用就用,如果不能用就算了。”后来还是冯导做了妥协,笑着说:“李健,艺术家的脾气。”

小蓓唱歌也很好听,李健有首歌叫《紫罗兰》,里面那段清越、飘忽的和声,就出自小蓓。

如此神仙眷侣琴瑟相和,让人好奇:他们就没矛盾吗?就不吵架吗?对此李健说:“我不喜欢脾气火爆的女孩,不能容忍女孩子对我大喊大叫,但特别温柔对我百依百顺的那种也不行,我和太太相处必须平等。就是有些问题,不能因为我年龄比她大,就要照顾她迁就她,就默认一个我不能容忍的结果……我太太最终吸引我的不是容貌,而是她说话的方式和内容。”

那如果夫妻之间遇到矛盾会怎么处理呢?李健说:“我们不吵架,吵架是智慧不够的表现。她是学社会学的,会以社会学的观点来争论。我有时候说不过她,就去弹琴,弹了一会儿,心情好了,两个人也就和好了。”

看看,这就是男神和女博士的生活,真是令我们汗颜呐!

在婚姻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两人结婚后,孟小蓓一直都在读书,读完研究生,又去读博士,因为这,两人到现在还没要孩子。在如今这个“女博士”相当于一个贬义词的社会,也有不少人劝李健:“一个女人读那么多书干嘛?趁着年轻赶紧把孩子生了。”在这一点上,李健百分百站到妻子这一边,他说:“我不能因为她是我妻子,就可以自私地要求她这样那样。她有梦想,我能做的是站在她身后,做她的后盾。好的婚姻不应该是束缚,而应该是一个人的加油站。”

李健戏称妻子是“学霸”,佩服她的定力和毅力。比如她给自己定的学习计划,就一定要完成。有时候陪着李健去听音乐会,回来已经是深夜,她还会洗洗脸,坐到书桌旁,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在小蓓准备博士论文的那些日子里,李健经常在书房陪着她熬夜,他说:“反正我也是夜猫子,睡不着,还不如陪着她,她学习,我创作。”在那些夫妻灯下相对相伴的时刻,有很多次,李健一抬头,发现小蓓已经困得趴在桌上睡着了。这样的场景,被他写成了一首叫做《小鸟睡在我身旁》的歌,将对妻子的怜爱、欣赏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小鸟睡在我身旁,就像花儿吐芬芳,但愿这温柔的夜晚,赐予她甜蜜的梦乡。看着她小小的翅膀,还要为自己挡风霜,谁也不能伤害她,我要保护她飞翔……”

李健很为妻子是个博士感到骄傲,为她在学术上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而高兴。小蓓在学术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他会细心地整理、收藏,家里有客人来,他会把这些拿给别人看,说:“她这个含金量很高,要有真东西、下苦功夫才行,不像我们唱歌的,谁都能唱。”

同样,小蓓对李健的事业,对他的梦想,也是全力支持。

李健事业上的第二个春天,是因为王菲在春晚上演唱了他创作的那首《传奇》。他戏称自己像一个“出土文物”一样,又回到公众的视线中,生活也不可避免地一下子变得忙碌。比如他们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去郊游,也不能再在一起安安静静地享受下午茶。对此小蓓没有怨言,正如李健不愿意用婚姻来束缚她的学术理想一样,她也不愿意用婚姻来束缚李健的音乐理想,她说:“好的婚姻能让人变得更好,飞得更高。”

其实早在《我是歌手》第一季时,导演洪涛就邀请过李健,被他拒绝了,理由是:“那个舞台适合那些会飙高音会劲歌热舞的歌手,像我这样喜欢静静唱歌的歌手,会比较吃亏。”第二季时,他依然用同样的理由拒绝了洪涛的邀请。但是小蓓一直在鼓励他去尝试一下。她对李健说:“其实你就是怕输,怕结果很难看,你如果抱着去唱歌给更多人听的心态,就不会介意输赢了。”小蓓的一语中的让李健重新开始看待洪涛的邀请,并最终以补位歌手的身份参加了第三季的比赛。

让人意外的是,或许是听众听腻了飙高音,擅长浅吟低唱、号称“音乐诗人”的李健一出现,就得到了大众的空前关注。他沉静空灵的嗓音,宛如一阵清风,给《我是歌手》带来了一丝清新的色彩。在整个比赛的过程中,歌手之间的竞争已经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有人紧张失态,有人频出大招,而李健始终淡定,在后台甚至还时不时抛出一两个段子,给大家放松心情,调节气氛。能有这样的好心态,李健说:“我始终记得妻子说过的话,比赛是暂时的,歌唱才是永远的。”

参加《我是歌手》,惟一让李健头疼的就是选歌,选对了歌,往往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第八期,是一场淘汰赛,当时的李健为选哪首歌参赛伤透脑筋,身边的一帮朋友:王菲、卢庚戌、朴树、黄绮珊,纷纷给他推荐了自己认为比较适合他的歌曲,可他总觉得“还差那么一点意思”。有一天,小蓓对他说:“我觉得有一首歌特别适合你。你唱这个肯定行。”知夫莫若妻,李健一听,犹豫、纠结一扫而空,当即拍板:就是它了。这首歌,就是让李健在第八期获得冠军的《当你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