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感言模板(10篇)

时间:2022-03-13 03:06:4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研究生毕业感言,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研究生毕业感言

篇1

三年中,我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当然,这都离不开社会学系所有老师的培养和教育。三年中,他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系主任老师思维敏捷、视野开阔、学术渊博;屈老师侃侃而谈、见解独到;朱老师塌塌实实、与人和善这一切,都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年里,我还学会了如何做人,学会了和老师、同学、朋友和谐相处,学会了勇敢面对困难,敢于承担责任。如果说,三年前,大学毕业的我已经长大了。那么,三年后的我,开始慢慢成熟了。不经意的三年时间,我经历许多,忘不了第一次发放问卷时的战战兢兢;忘不了第一次发表文章时的万分欣喜;忘不了外出调研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忘不了同学友情的万分宝贵这所有的一切,都将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在此,感谢生活,使我成熟;感谢挫折,使我坚强。

篇2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广州、深圳、东莞、珠海等珠三角地区的大学毕业生,年龄为18~25岁。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实际回收182份,有效问卷173份。其中,男性75人,女性98人。

二、不同性别大学毕业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

为了探讨不同性别珠三角地区大学毕业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研究不同性别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珠三角地区男、女大学毕业生的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显著性的性别差异。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主观幸福感与性别的关系研究结论并不统一。在研究初期,学者在研究主观幸福感时得出以下结论:不同的性别对个体自认的、公开的幸福感没有影响,个体的快乐是不分性别的。近来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也有所不同。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在积极新的平均水平上,男性与女性非常接近。一些研究认为,女性倾向于体验比男性更高水准的不愉快情感。有的学者认为,造成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是因为情境的特殊性。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对珠三角大学毕业生的主观幸福感影响不显著,可能因为对于珠三角地区大学毕业生而言,面对的是比较开放、社会经济发达、就业机会比较多的环境,从而导致珠三角地区大学毕业生在评价主观幸福感水平时,并没有显示出显著的性别差异。

三、珠三角地区大学毕业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信任的积差相关分析

由表2的统计分析结果可知,4个P值都小于0.001,所以珠三角地区大学毕业生的主观幸福感与预测性、信任度、依靠性、信赖存在比较高的显著性正相关关系。

四、多元回归结果

以珠三角地区大学毕业生主观幸福感的得分为因变量,以依靠性、预测性、信赖的得分为自变量,对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见表3。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信赖自变量进入了回归方程。

从表3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可以建立以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主观幸福感总分的估计值=57.658+0.749×信赖

五、因子分析

为了探讨影响珠三角地区大学毕业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由表4的分析结果可知,KMO值=0.821,因此,可以认为,因子分析的结果可以接受。Bartlett’S值=329.681,且P=0.000

由表5的分析结果可知,若提取3个因子,则能解释全部信息的78.957% ,接近80%,能反映影响珠三角地区大学毕业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根据表6分析结果,可以建立以下因子模型:

生活满足=0.895F1-0.158F2-0.162F3;控制感=-0.016F1-0.036F2+1.OO3F3

忧郁愉快=0.786F1-0.011F2+0.114F3;就业担忧=-0.056F1+0.984F2-0.036F3

松弛紧张=0.549F1+0.325F2+4.387E-02F3;精力=0.806F1+8.785E-03+5.814E-02F3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表5)可知,影响珠三角地区大学毕业生的3个因素为:

第1个主因子在生活满意度、忧郁愉快,松弛紧张、精力4个变量上的负荷较大,可理解为积极情绪。

第2个主因子是就业担忧,是指大学毕业生对毕业后就业情况的担忧程度。

第3个主因子是控制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行为、思想的控制。

六、讨论

由表2可知,尽管大学毕业生主观幸福感与预测性、信任度、依靠性、信赖存在比较显著正相关关系,验证了研究的假设。但从分析结果同时也可以看出,相关系数不高,这主要是由于调查的样本较大,所以仍然存在比较高的显著正相关关系。

由表6可知,珠三角地区大学毕业生主观幸福感的第一个主因子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包括心情忧郁愉快、生活满意度、精力、松弛紧张,换而言之,是对生活的积极情绪,主要包括对生活感到满足,感到愉快,精力充沛。其次,是个体处于较放松的状态。第二个主因子是就业担忧,主要是担忧毕业以后的就业情况,尽管就业担忧是暂时的,但也会影响大学毕业生的主观幸福感;第三个主因子是控制感。

七、结论

从以上的调查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不同性别的珠三角地区大学毕业生的主观幸福感没有差异;

2.珠三角地区大学毕业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信任度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

篇3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对就业形势的正确认知是学生对其自身就业心理进行调整的前提,学生就业心理状况通过对就业形势的判断就可反映出来。对于目前就业形势总体的看法,持“积极乐观”态度的有96 人,占总数的26%;有228人表示“比较担心”,占总数的61.7%;有22人选择了“消极悲观”,占总数的5.9%;还有23人表示“无所谓”,占总数的6.2%。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对就业充满信心的学生只有五分之一左右,而对就业形势比较悲观的学生有近三分之二。总体来看,高职学生对就业前景持悲观心理。

1.缺乏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意识

本次问卷调查显示,有49.2%的学生表示自己“大学期间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有21.3%的学生表示“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很早就做了职业准备”;有29.5%的学生表示“有比较模糊的职业发展目标,但不知道怎么实施”。这些数据表明,多数高职学生漠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就业意识淡薄。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不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及就业压力,72.3%的学生表示自己“毕业前从没关注过相关用人单位的招聘启事,不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条件”。基于此,这部分高职学生很难将大学期间个人所要培养的能力、素质等一系列条件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匹配起来,导致他们撰写简历的时候往往会感到捉襟见肘,无从下笔。

2.忧虑恐慌心理

调查显示,41.2%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经常出现烦躁不安、无所适从的状态,并伴随有亢奋情绪,严重时出现失眠、做噩梦等生理变化。毕业生在此期间体验着理论与实践的相对脱离,承受着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巨大压力。

3.攀比心理

63.7%的学生在求职时会相互比较,产生了盲目攀比心理。部分高职生认识到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是优势,在求职过程中坚持提出等同于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工资待遇,导致求职受阻。还有一部分高职学生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出符合实际的选择,总想找到一份超越别人的工作,一定程度上错过了一些良好的就业机会。

4.丧失自信心理,效能感低下

长期在校园安逸、单纯的环境中生活,学生逐渐丧失了面对深不可测社会时的激情与勇气,常因偶尔一次的应聘失败或看到别人的成功,从此一蹶不振,自愧不如,开始引发心理上的动荡,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再加之并没有对求职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从而丧失了挑战的勇气,没有恒心和毅力去解决求职中所遭遇的困难。

除了以上几点外,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还表现在缺乏诚信、抑郁、盲目从众、追求完美、高期望值等方面。

二、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形成原因

1.学生自身认识与能力不足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为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单位性质和父母的决定。其次是自己的理想、是否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家庭的经济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单位软硬件环境、单位发展空间、个人升迁空间、总裁能力等。这样的结果意味着,大部分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存在认知偏差,难以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2.学生自身心理矛盾突出

高职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断乳期”,情绪波动大,对失败没有心理预期,心理生理发展不平衡,不同步,很容易受到挫折并产生心理困扰。一方面,高职学生满怀激情,追求理想;另一方面,自身在知识、经验与面试技能上都有所欠缺,对客观现实不能做恰当的预估,容易使理想与现实相脱节。高职毕业生思想意识开始独立,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总是想尽快摆脱家庭和学校的管制与束缚,但由于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支持。独立与依赖、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交织,容易使其产生心理问题。

3.学校的就业指导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要

许多高职院校都设置了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但是在资金投入和人员配备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很多负责就业指导的老师是由辅导员或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转岗而来的,在就业指导的专业技能上没有获得过任何资质,也缺乏相应的经验,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方法和形式都很单一,仅仅是为学生搜集与就业信息以及组织招聘会,职业指导与就业脱节,缺乏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择业观、职业精神的教育引导。

4.学校专业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相背离

有关学者的调查发现,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专业设置状况、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学生的综合素质、工学结合的紧密程度、就业指导服务的有效性等六方面是高职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高职院校发展时间不长,其扩张速度又比较快,在教学过程、课程内容设置上不尽合理,教学方法方式上较为陈旧,还不能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相匹配,并没有凸显学生的应用型和操作型技能,给毕业生就业造成一定困难。同时,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综合素质偏低,比如在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上有所欠缺,由此导致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强。

三、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干预对策思考

1.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发掘学生潜力

高职院校应当在学生入学开始就树立全程就业指导的观念,敦促学生从大一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作为职业生涯的一个目标。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般可将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依照连续性和动态性分为三个阶段:大一为试探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大学,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及职业理想;大二为拼搏期,拓宽学生素质,注重能力培养,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同时帮助其了解所学专业对应的行业群、岗位群,引导学生树立切实的职业理想;大三为冲刺期,动员学生广泛参与实习实践,实现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侧重择业就业、创业立业,让学生择己所愿,择世所需。同时注重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因材施教”,学校应当运用科学的测评系统和工具,对学生的气质、性格、职业倾向、事业发展的阻力及助力等一系列方面进行测评辅助学生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同时根据学生的性格、价值观、思维方式不同等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差异化的就业政策及技巧宣讲,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高职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增强就业心理韧性

由于生源特点,高职学生在择业时遇到的问题和产生的心理困惑要比本科生多,一定程度上导致心理问题的增多。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机制,可采用 16PF(16 种人格因素问卷)、SCL-90(症状自评量表)、UPI(大学生人格问卷)等测量工具对高职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并为每位学生建立其心理健康档案,确保后续服务;同时发挥朋辈互助效应,从学生党员、班委中选拔专业化的心理委员队伍,构建同伴支持系统。此方面的典型案例是北京师范大学的“雪绒花使者”,他们跨越了师生之间的“代沟”障碍,更好地与学生产生共鸣,在各学院发挥了“雪融化”的作用,以点带面地促进了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

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可以长期聘请心理咨询师,对高职生在情绪管理方面进行辅导。通过诸如团体辅导、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建立网上虚拟心灵空间、开设就业心理辅导课等丰富的形式使高职学生获得积极的正情感。

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好图书馆得天独厚的资源,开辟专门的心理阅览室,为学生提供就业的心理自助服务。将图书按照心理调适、创业立业、简历撰写、励志成才等方向分门别类,给学生充分开放的空间去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现阶段求职状态的读物,让学生学会在书中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探索心灵的解码。

3. 开展大学生面试求职心理技能训练,增强自我效能感

充足的事前准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现实的挫折带给高职学生的负面心理影响。就业心理训练通过模拟真实的就业情境,有意识地使用心理训练的原则和方法提高高职生的择业心理素质,引导他们缓解面试中的恐慌忧虑心理,树立自信心,不再低迷自卑,坦然面对求职中的挫折,勇敢担当自己应做的求职准备。以下几种方法是常用的就业心理训练方法。

(1)简历诊断法。一份优秀的简历是高职学生进入职场的敲门砖。学生将简历写出来后,可先自行修改几遍,然后找几名同学围绕这份简历进行斟酌讨论,再将其交给职业指导课老师进行专业的修改,最后汇总这些修改建议精心打磨出自己满意的一份简历,使这块“敲门砖”更有分量,真正做到“私人定制”。另外可以通过举办简历制作大赛,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功。

(2)模拟面试法。缺乏面试技巧和面试能力是大学生求职失败的重要原因。学校可以建立模拟面试工作坊,邀请用人单位人事负责人对学生进行诸如一对一、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电话面试等多种形式的模拟面试,并将全程录像。面试结束后根据回放录像和录音内容请专家进行点评指导,让学生及早的发现面试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弥补。

(3)社会实践法。组织学生在每学期末进行实习实训,到和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企方去实地实践,观摩、交流,切身感受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使学生形成一些社会型技能和社会型品质;举办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会,往届毕业生与在读学生一脉相承,有很多相似性,在师生关系和生活环境也都有内在倾向性,让其介绍职业历程、成长成功的经验体会、失败的教训会获得更多共鸣,让在读学生在替代学习中提升自我的职业效能感,提炼出具有共性的职业精神和素养。

4.凸显就业文化,营造就业氛围

将就业指导上升为一种文化,并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是提升高职院校品味,打造核心竞争力,树立学校形象的一把利剑。这有助于高职院校在激烈的竞争中稳扎稳打,并取得长远的发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就业文化是大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其重心应放在学生的择业观念树立和就业能力提升上。通过开展“就业文化节”“优秀学长进校园”“企业进校园”“就业文化宣传月”等品牌文化活动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就业氛围。发挥好社团的作用,成立专业技能型较强的协会组织,如五笔打字协会、电脑爱好者协会、点钞协会、艺术创意协会等。通过举办技能大赛把真实的企业背景引入高职院校,提前让学生感受到职场竞争。同时学生在组织和参与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对专业有了进一步了解并能更加热爱所学专业,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学用相长”。在学校设置富有感染力的校园景观及与就业相关的标语,寓情寓教,潜移默化地实现将学生观念从“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转变。要使就业工作成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学校一盘棋的整体布局下,合理规划就业文化方案,可首先从课程设置入手。在设置专业时广泛调研,邀请毕业生来介绍自己的工作岗位及工作范围,通过广泛评议、论证、审核,以工作岗位任务倒推课程设置,并切实围绕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来构建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在内容、结构方面的实用化与操作化。教师队伍要实现“双师型”,使教师在博学的基础上强化自身技能,营造技能立足的氛围,使在授课时具有权威性。

篇4

[作者简介]袁锦芳(1967-),女,河北任丘人,沧州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河北沧州061001)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088-02

择业效能感是指个体对于自己实施和坚持与择业相关行为的能力的信念。1981年Betz和Hackett将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职业心理学和职业咨询,形成了职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领域。择业自我效能感在职业选择行为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某种意义上,择业自我效能感比实际从事某一职业能力更为重要。择业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个体职业选择的范围和对职业的态度。低择业自我效能感会试图回避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从事职业,而高择业自我效能感更愿意努力探索,获取职业相关信息,职业选择范围更广。

2010年4月新浪网推出了“2010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问卷”调查,调查发现2010年的大学生就业压力表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可接受零月薪的人群比例较2009年有了大幅度的上升(从1.3%上升到1.8%);更多的人把就业压力归咎于外部因素(如社会、学校、家庭等),而淡化内部因素(个人)的影响;总体人群2010年的就业压力感受明显低于2009年,压力的大小可以用“适中”来描述。

专科院校排在高等教育行列的末端,专科生的入学分数比本科生低近200分,高考总分为750分,如果将其折合成通用的百分制,那么录取分数线每科平均五十分左右,没有达到及格水平。相对于本科、研究生来说,文化课水平越来越低的专科生就业压力如何?专科毕业生择业效能感如何?专科生择业效能感与就业压力存在怎样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试图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对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择业工作提供参考。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大学毕业班学生就业压力问卷》和自编《专科毕业生择业效能感调查问卷》对沧州师范学院2011届专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5份,其中,男生170人,女生295人;独生子女97人,非独生子女368人;来自农村的337人,来自城市的127人;师范生310人,非师范生155人。

二、结果分析

(一)择业效能感分析

1.盲目乐观的择业观。专科毕业生择业效能感调查问卷由自我认知、职业信息、职业行为、择业信心四个因子构成,通过调查发现专科毕业生择业效能感较高,尤其是自我认知和择业信心两个变量,说明专科毕业生有较高的自我认知,对择业充满信心与期待,此研究结果与刘晓燕的研究一致。这种结果的形成可能与专科毕业生的错误意识与观念、缺乏择业实践经验有关。尽管现在的大学教育已经完成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但大学作为精英教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上完大学后从事一份待遇优厚、较为稳定的工作被人们看做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有些大学生自身也确实认为自己不同于甚至是高于普通群体,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使他们形成一种过于自信和自负的心理,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确择业。班杜拉指出,自我效能感主要受以下四种因素的影响:直接经验、替代性经验、他人的言语劝说以及当时的生理心理。实践的成败经验是指个体对自己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水平的感知,是个体获得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专科毕业生择业前缺乏实践活动经验,大多数人还没有真正参加过应聘活动,没有求职受挫的经历,所以目前还存在盲目乐观的心理。

2.择业效能感的性别差异。专科毕业生择业效能感的自我认知、择业信心及择业效能感总分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的自我认知、择业信心及择业效能感总分高于女生。这与国内学者殷雷对择业效能感不同性别样本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符合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由于一些工作对身体状况的特殊要求、用人单位的偏见、社会历史等原因造成了女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负担,择业的自信心不足。在我国,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中已形成了男性更适合从事专业技术方面的工作,女性更适合从事服务行业的工作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一种涉及知觉者的关于某个人类群体的知识,观念与预期的认知结构”。)在对待职业的态度和评价上人们更尊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而相对轻视服务行业的人员。大学生在进行社会认知时受到刻板印象的影响,女生更为明显。她们对同性的成功常持怀疑、轻视甚至否定的态度,对异性的成功则抱积极、欣赏、尊重的态度。这种内隐刻板印象会直接影响到她们的职业定位、价值取向、职业生涯期望值等,她们会更习惯于将自己定位于弱者、追随者,不敢积极争取,不愿参与激烈的竞争。这可能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的主观因素。

3.择业效能感的地域差异。不同来源的毕业生择业效能感的职业信息变量存在差异,来自农村的毕业生更注意搜集就业的相关信息。在农村,教育投资对农民来说是沉重的负担,很多农村家庭为了使孩子能够通过高等教育来脱离社会底层,宁愿倾其所有供孩子读书,并把自己的养老都交给毕业后的孩子。因此,农村大学生期望从社会中求得一份比较好的职业来收回教育投资,偿还债务,赡养父母以及为自己将来打算。在就业竞争中,城市学生的父母利用自己在社会中所占有的优势资源为学生就业铺路,而农村大学生的家长却无能为力。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毕业生就业”课题组针对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问卷调查中发现,家庭背景越好,毕业后的工作落实率和起薪率就越高。北大教育经济与管理系副主任岳昌君博士也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父母学历高,职业越好,其子女在就业和教育上更有利。农村大学生的父母都是农民,属于社会分层中的最低层,资源占有量极少,在孩子就业方面帮不上忙,只有靠学生自己的努力了。所以,来自农村的毕业生求职心切,他们更注意搜集就业的相关信息。

(二)压力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专科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主观体验最明显,有近一半的学生已切实感到沉重的就业压力;35%的学生产生了烦躁、焦虑、抑郁、挫折感等负性情绪表现,不同程度地出现头疼、食欲下降、失眠等生理反应;19%的毕业生表示就业压力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较大,这与“2010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不一致。高校连年扩招,导致在校生规模逐年扩大,而社会就业岗位的增长远不及毕业生数量的增加,这一结构性矛盾造成就业环境日益严峻。高校的扩招,使越来越多的学子接受了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入普通劳动者行列,但在转轨过程中,部分学生的就业标准以及社会对人才的评价还没有实现真正的“大众化”转型。相当多的毕业生对形势认识不清,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合理定位,就业观念陈旧。另外,近年来出现的高校高收费,客观上抬高了大学生及其家长对就业的期望值。在农村,有种说法是“一个高中生拖累一个家庭,一个大学生拖垮一个家庭”,农家子弟上大学投资很大,几年大学读下来,有的家庭会陷入贫困状态,所以,大学毕业找个好工作,急于摆脱贫困,争取改变命运是农村大学生共同的期望。背负着全家人的希望,选择就业必定会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三)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择业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就业压力与择业效能感呈显著的负相关,择业效能感低的人就业压力大。回归结果表明,择业效能感对就业压力有预测作用,这表明可以通过调整专科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来缓解就业压力。

三、建议

(一)生涯规划,准确定位

学校要通过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就业指导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价值观。首先,加强正确的职业观教育,帮助广大毕业生做好择业前的心理准备、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提高就业竞争力。其次,加强职业生涯职业规划教育,帮助毕业生客观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行为风格、职业价值观、个性特征,准确进行职业定位。

(二)调整观念,重新认知

伴随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等教育的职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高等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教育,为将来的就业提供知识和技能的准备,而不是给了上大学的机会,就一定要同时配给一个就业岗位,“学历等于就业”的时代已不复存在了。大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个人的素质、学位都比较高了,但文凭只能代表自己之前的表现与学习能力,并不能代表自己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与工作能力。大学毕业生开始成为劳动者主体,他们不再是单位的白领或高层管理人员,而将成为一线工作的主导力量,他们(尤其是高职生、专科生)将最终占据一线岗位百分之几十的比例。

(三)降低期望,拓宽领域

大学生是社会阶层的普通成员,所以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选择工作。每一位毕业生都希望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每个人能得到什么样的工作要受到自身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制约。大学生择业时,首先,要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不仅要考虑“我想从事什么”,更要考虑“我适合干什么”,确定符合实际的期望值,放宽视野,把目光从竞争激烈的热门岗位移开,更多地从自身实际、发展空间考虑,会发现务实往往“海阔天空”。其次,面向基层就业。广大农村、边远地区、基层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最大空间,可供大学生施展才华的空间也很广阔。一些大学生不愿下基层,一是怕吃苦,二是认为没有前途。近年来,国家对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学生在基层能得到多方面的锻炼,积累实践经验,更有发展的潜力,对个人成长是极为有益的。

(四)放低姿态,从基层做起

大学毕业生可以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我们必须承认作为学生,其实践能力与企业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只是每年毕业的几百万大学生中的普通一员,理想化的工作是需要我们付出巨大努力才能实现的。因此,“心在远方,路在脚下”是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应有的心态。职场中是没有神话的,不可能一步登天,只有循序渐进地积累实力,从最平凡、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在简单、低微的工作中寻找成长的支点,才能最终实现职业梦想。所以,大学生不要一味地追求高职位、高薪水,而是要脚踏实地、放低姿态,一切从基层做起,树立从零开始的心态,不计较职务的高低,不计较工作的好坏,只要有工作机会,就不妨去试一试,也许,你看不上眼的工作,就是你将来腾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燕.当代大学生择业效能感与人格因素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四川心理科学,2004(4).

篇5

二、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以五年制高职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五年制高职毕业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现状的调查,了解和掌握他们对自身职业行为能力的信心是否充足,并以提高学生就业心理素质为宗旨,探讨更加新颖有效的策略,为优化学生的就业心理提供支持。

三、研究过程

1.摸底阶段。2011年5月,研究小组成员对我校07级报关专业(城五)三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此时的职业自我效能水平。使用的测量工具是郭本禹等修订的“职业自我效能量表”。收回问卷后,我们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

2.干预阶段。根据上一阶段的调查结果,我们分两个阶段对参加第一阶段问卷调查的07级报关专业(城五)三个班实施旨在提高学生职业信心的就业指导。第一阶段的就业指导为学生参加实习前的两个月。这一阶段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即将参加实习的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职业能力方面的合理定位,培养他们的自我接纳和自主意识,增强就业的自信心。第二阶段为学生实习期间,此阶段的就业指导课程利用教师随访和学生返校的机会进行。

3.验证阶段。为验证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检验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效。研究小组对我校07级报关专业(城五)三个班的学生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和访谈。目的是了解学生此时的职业自我效能水平,以检测干预手段的有效性。最后,我们对两次问卷调查的结论进行对比,得出如下结果:

我校07级报关专业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自我效能量表”得分情况表。

我校07级报关专业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自我效能量表”得分情况表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问卷调查结果对比

图1:女生教育要求得分情况对比条形图

通过以上图表可以得出结论:第二阶段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得分情况较之第一阶段的得分情况有显著地提高,由此可以推断我们对学生的干预手段起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水平有所提高,学生对自身的职业能力的信心增强了。

五、优化策略

1.优化就业指导课程。我们丰富了就业指导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具体做法是:鼓励学生把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向周围的同学介绍;请已经毕业的校友返校,介绍自己在择业和就业中的成功经验;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积累成功的工作经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展示和分析成功案例的形式代替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职业心理教育。

2.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客服自卑心理。(1)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当学生在实习工作中遇到成功和失败的情况时,引导学生正确判断情况,认识自身的有点和不足。(2)加强对心理效能训练: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诱导和修炼出来的。(3)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教师对学生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及时鼓励,对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助他们解决。

3.充分利家庭、社会、学校的各种有利资源帮助学生增强就业信心。(1)通过家访等手段,提醒家长注意对学生心理的关注。(2)通过学校教学课程设置的优化和调整,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在学校的心理辅导站开设专门的就业心理咨询。(3)请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到学校做讲座,为学生提供成功创业经验;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帮助学生了解即将投入的工作岗位,树立就业信心。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咖啡因;龙胆;龙胆苦苷;含量测定

龙胆系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入药品种有4种,分别是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或坚龙胆。主要以根入药,属大宗常用中药材,主要有效成分为龙胆苦苷,有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的功能[2]。过去三十几年一直列入国家和省管理的统配品种,为长期供不应求和大量收购的品种。近年来,由于盲目采挖使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野生资源日趋枯竭,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因此开发人工种植前景十分广阔[3]。

本文采用2005版《中国药典》规定方法,以咖啡因为内标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对贵州几个地区龙胆野生品与人工种植品中的龙胆苦苷进行含量测定,为龙胆野生品转为人工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1 仪器、试剂与药材

1.1 仪器与试剂 LC-20AT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紫外检测器,柱温箱;AE-240双量程电子分析天平,量程:万分之一和十万分之一两档(梅特勒-托利多上海有限公司);甲醇为分析纯,水为娃哈哈纯净水;龙胆苦苷对照品和咖啡因对照品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分别为:110770-200510、171215-200406)。

1.2 药材 分别采自贵州省龙里县以及贵阳市郊乌当。经我院付智明讲师鉴定均为龙胆科(Gentianaceae)植物坚龙胆(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本实验均用其根作含量测定。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Agilent ZORBAX Extend-C18 4.6mm×250mm, 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7);柱温25℃;检测波长:270nm;分离结果见图1。(a)咖啡因 (b)龙胆苦苷 图1 龙胆药材供试液加咖啡因内标(A)、 龙胆苦苷对照品加咖啡因内标(B)色谱图

2.2 溶液的制备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龙胆苦苷对照品8.73mg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20ml,即得浓度为436.50μg/ml的对照品溶液。

2.2.2 内标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咖啡因对照品45.01mg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50ml,即得浓度为900.20μg/ml内标溶液。

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经60℃干燥至恒重的样品粉末约0.1g,置于50ml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10ml甲醇,密塞,时时振摇,置于暗处冷浸12h。过滤,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再用0.22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即得供试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1ml和浓度为900.20μg/ml内标溶液1ml于5ml容量瓶中,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可进行测定。

2.3 标准曲线的制作 分别精密吸取浓度为436.50μg/ml的对照品溶液1,1.5,2, 2.5,3,3.5,4ml于7个5ml的量瓶中,再分别精密加入浓度为900.20μg/ml的内标溶液1ml,甲醇定容至刻度并摇匀。用上述色谱条件对各浓度进行测定,以龙胆苦苷和内标物的峰面积比值A为纵坐标,龙胆苦苷浓度C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A = 4.6587 C + 0.0051,r = 0.99993 表明当内标物浓度为180.04μg/ml时,龙胆苦苷浓度在87.30~349.2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4 精密度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龙胆苦苷对照品溶液和内标液各1ml,用甲醇定容至5ml,按上述色谱条件连续测定6次,用龙胆苦苷对照品和内标物峰面积比值计算精密度,得RSD=1.40%。

2.5 稳定性考察 用2.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项”所制得的供试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分别于0,4,8,12,16,20h进行测定,用龙胆苦苷和内标物峰面积比值计算,得RSD为1.20%。结果表明龙胆苦苷溶液在20h内稳定。

2.6 重复性实验 精密称取2007年11月17日采收的乌当龙胆样品粉末6份,每份约0.1g,按2.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项下制备供试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测定,结果龙胆苦苷平均含量为4.71%,RSD为1.68%(n = 6)。

2.7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龙胆苦苷平均含量为4.71%的龙胆样品粉末6份,每份约0.05g,分别精密加入用甲醇配制成浓度为236μg/ml的龙胆苦苷对照品甲醇溶液10ml,按2.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项下进行提取,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分离测定,结果见表1。表1 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

2.8 样品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各样品粉末约0.1g,按2.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项下制备供试品溶液,并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测定,用龙胆苦苷和内标物的峰面积比值代入上述回归方程进行计算,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由大方和乌当两地人工种植品中龙胆苦苷含量测定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生长年限的增长,龙胆苦苷含量逐渐增加。野生龙胆通常不知道其生长年限,通过与大方、乌当两地人工种植的龙胆中龙胆苦苷含量进行比较,3年人工种植品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才基本接近野生龙胆的含量,因此我们所采的野生龙胆的生长年限应该在3年或3年以上。可以看出,对野生龙胆的滥采滥挖,不仅龙胆原料药材的质量难以保证,又对资源造成较大破坏,所以人工种植龙胆势在必行。表2 龙胆苦苷含量测定结果

3.2 由表2可以看出 龙胆苦苷的含量在11月会出现降低的现象,12月份又明显增高,这种现象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所以,根据分析结果,最佳采收时间选择9月份或12月份较好。

3.3 本实验所采用的以咖啡因为内标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是根据2005版《中国药典》对龙胆药材中龙胆苦苷含量测定的方法,该方法操作较为实用和简便。

参考文献

篇7

放弃考研此心可鉴

2009年9月初,徐玮曼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辽宁大学,就读工商管理专业。在大学里,徐玮曼成绩优异,除了课堂上认真听讲、做笔记,课余时间全泡图书馆。每次考试,她的各科成绩都是班里第一名,每年都获得一等奖学金,且被评为学校“优秀团员”。而且还因长得漂亮,被同学们称为“校花”。

徐玮曼1990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父母都是生意人。也许是她太优秀了,班上男生们都不敢追她。2011年9月20日,09届工商管理专业有一堂运营管理课,要与08届国际贸易专业的同学共享。课题讨论时,徐玮曼与08届国际贸易专业的蒋思超分到了一组,徐玮曼的美貌和犀利的发言吸引了蒋思超。

蒋思超1990年出生于北京,父母都是公务员,2008年考入辽宁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每次小组活动之余,蒋思超就找徐玮曼聊天。聊着聊着,两人都觉得“三观”相同,更让他意外的是,两人都爱好旅游、看电影、打羽毛球。从此,课余时间蒋思超就邀徐玮曼看电影、打羽毛球。交往了一段时间,蒋思超觉得自己爱上了徐玮曼。

可因为徐玮曼是“学霸”和“校花”,蒋思超迟迟不敢表白。2012年元旦学校放三天假,蒋思超给徐玮曼发短信:“元旦怎么过?”徐玮曼说:“你是想打羽毛球还是看电影?”蒋思超鼓足勇气说:“我们去唱歌吧,我要为你唱首歌!”徐玮曼就忍不住笑:“好啊,让我见识见识你的歌喉!”两人相约来到学校旁的一家KTV,蒋思超声情并茂地给徐玮曼演唱了周杰伦的《简单爱》。唱完,蒋思超深情地对徐玮曼说:“曼曼,我是真的喜欢你,你能不能给我一个机会?”其实,徐玮曼早就猜出蒋思超的心思,通过这三个月的接触,她对这位身高一米八零的帅哥也颇有好感,便愉快地接受了蒋思超的求爱。

从此,两人学习上互相鼓励,生活上相互照顾。两人相约,恋爱不能耽误学业,本科毕业后考研究生、考博士,继续在大学里比翼双飞。两人恋爱一段时间后,有同学提醒蒋思超:“曼曼是个学霸,一般学霸只会读书,不会生活,你可要有思想准备啊!”还有同学对两人同考研究生、考博士提出质疑:“你们都读研究生,读博士,不结婚不生活吗?谁供你们读书,难道继续啃老吗?”蒋思超经过认真考虑,决定大学毕业后放弃考研,成全徐玮曼。

2012年6月5日,即将本科毕业的蒋思超对徐玮曼说:“我考虑了好久,还是决定不考研究生了!”“为什么?”徐玮曼很惊讶。蒋思超深情地说:“考上研究生后还要考博士,我们都读研读博,谁来供我们?总不能一直啃老吧?所以我决定出来工作,供你深造!”徐玮曼就问:“那你先考研,我可以大学毕业了出来工作!”蒋思超果断地说:“不行,你是学霸,你考研、考博都比我容易,而且我是男人,男人挣钱养家理所应当!”徐玮曼争不过蒋思超,只好依从了他。2012年7月初,蒋思超应聘到沈阳一家银行工作。

然而,当蒋思超将自己工作的消息告诉母亲时,母亲很吃惊:“你不是准备考研究生的吗?就是要工作也应该回北京呀!”蒋思超愧疚地对母亲说:“妈,对不起,我恋爱了,她还在沈阳读大学,我必须在这里陪她!”母亲这才破涕为笑,让他把女孩带回家玩,蒋思超愉快地答应了。然而,徐玮曼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蒋思超为她放弃考研,她觉得应该把两人的关系公开了。接下来,他俩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开始了甜蜜的同居生活。从此,徐玮曼在学校读书,蒋思超下班回家用心做“实习丈夫”,他学习做饭、做菜,洗衣做家务。2012年10月的一天,徐玮曼带蒋思超回家见父母,徐家父母对帅气而有担当的蒋思超十分满意,愉快地同意了这门亲事。

奉子读研

“硕士新娘”辽宁大学第一人

一星期后,徐玮曼去北京见蒋思超的父母。之前,蒋家父母只听说徐玮曼是个学霸,如今见她大方得体、端庄秀气,很愉快地接受了这位“实习儿媳”,并催促儿子早点结婚。蒋思超说:“我们商量好了,她毕业了要考研究生,将来还要考博士,结婚还远着呢!”母亲就提醒儿子:“万一未来有变,你不是白等了?”蒋思超拍拍胸脯说他心里有数。

可蒋家父母心里却在发虚。2013年元旦期间,蒋家父母突然“杀”到沈阳,蒋思超问:“你们来沈阳干嘛?”母亲说:“没什么,我们来玩几天!”随后,蒋家父母住在宾馆,买了一大打报纸,对着报纸上的房产广告研究了几天,一个星期后,他们竟然在沈阳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新房。新房开始装修时,蒋思超才知道父母的心思,只好将父母的想法告诉了女友。于是,徐玮曼就征求父母的意见,因担心二人结婚耽误女儿学业,徐家父母并不同意二人立即结婚。

可想到男友为了自己读书,连考研都放弃了,徐玮曼答应蒋思超,大学毕业后不管读不读研究生都跟他结婚。蒋思超担心地说:“这样不妥吧!”徐玮曼却说:“没什么不妥,不是也有大学生结婚的吗?”2013年6月,徐玮曼本科毕业,谁也没想到,因为她成绩太优秀,她不用考试直接被学校保送到本校攻读企业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接到通知书时,新房恰好也装修好了,蒋家父母开始为儿子张罗婚事。其实,徐玮曼父母不同意两人结婚,无非是担心婚姻影响女儿的学习。于是两人向父母保证,在徐玮曼研究生毕业前不生育。年轻人想结婚是好事,徐玮曼父母不再阻拦了。

2013年9月1日,徐玮曼高兴地前往学校报名,就读本校的研究生。因其成绩优异,学校免除了3年的学费,每月还给予她500元的生活补助。9月12日,徐玮曼与蒋思超在沈阳低调地举行了婚礼。为了不影响学习,结婚的第三天徐玮曼就上学了,蒋思超也上班了。得知徐玮曼结婚了,同学们都称她是“硕士新娘”。上学后,徐玮曼依然住在新房里,每天早出晚归。一次,蒋思超加班晚点回家,徐玮曼安慰他说:“你不用这么辛苦,我一定努力学习,多拿奖学金!”然而结婚才一个星期,徐玮曼意外地发现自己怀孕了。两人又一同到沈阳妇幼保健医院检查,检验结果还是怀孕了!

突然降临的小生命让两人十分紧张,他们商量如果要这个孩子,徐玮曼就必须休学;如果要读研究生,则必须流产。是要学历还是要孩子?两人来到徐玮曼家征询父母的意见。没想到徐母听说女儿怀孕了,十分高兴。她说:“曼曼,这是好事,休学吧,先把孩子生下来!”随后蒋思超又打电话征询父母的意见。蒋母乐坏了,笑呵呵地说:“太好了,我早就盼着抱孙子了!”但徐玮曼又为休学感到可惜,她说:“要是既能读研,又可以生孩子就好了!”蒋思超灵机一动,鼓励她说:“你不是学霸吗?别休学了,如果有困难还有我呢!”可辽宁大学还没有过在读的研究生妈妈呢!徐玮曼有些担心。

二人来到学校征询徐玮曼老师的意见,老师觉得这是新生事物,便召集有关师生特意为徐玮曼召开了一个主题会议。有老师说:“学校没规定读研不能生孩子,研究生的课不多,如果能协调好,我看不用休学!”同学候静静说:“别休学了,有什么困难,大家帮助你!”最后,会议同意徐玮曼带孕读研。徐玮曼怀孕5个月后,肚子有点大,上学有些吃力。蒋思超买了一辆轿车,当起了徐玮曼的司机,每天接送妻子上学回家。除了接送妻子,蒋思超还协助妻子做胎教,每天中午坚持回家做营养餐。生活上有丈夫照顾,学习上则有老师同学帮忙。怀孕七八个月,徐玮曼上楼下楼不方便,为了照顾她,老师都将教室安排在一二楼。每次上课前,室友侯静静早早地去教室,为徐玮曼占前排座位。

母霸威武

圆满毕业成为人生赢家

特别感人的是,每当徐玮曼去食堂买饭,不管买饭的队伍有多长,认识与不认识她的同学都主动让她插队。2014年1月10日中午,徐玮曼要把一张表格交给住在6楼的校团支书。团支书得知徐玮曼是个孕妇,便主动下楼拿表。因为有丈夫和全体师生的关照,徐玮曼在生产的前3天还在上课。2014年3月27日,徐玮曼在医院顺利产下一个8斤3两的男宝宝。

23岁在读研究生产子,一夜之间成为轰动学校的新闻。人们在为这个硕士妈妈庆幸的同时,也为她的勇气和毅力点赞。此时徐玮曼又做了一件惊人的决定――坚持给儿子喂母乳。母亲和婆婆担心喂母乳影响她学习,徐玮曼却说:“母乳是婴儿最好的粮食,我一定要抚养出一个健康的宝宝。学习的时间我可以安排好,只要儿子健康一切都是值得的!”月子一结束,徐玮曼就上学了。幸好研一课不多,徐玮曼上完课就回家带儿子了。儿子睡着了,徐玮曼就躺在儿子身边看书。凡是儿子的一切事务她都亲力亲为,只有实在忙不过来时,才让婆婆帮忙。徐玮曼自信只要坚持上课,就能完成研究生的学业。

儿子六个月后,徐玮曼除了继续给儿子喂母乳,还开始给儿子喂辅食。在徐玮曼的精心培育下,儿子健康成长,身高体重都处于年龄段的中上标准。可由于将大部分精力花在儿子身上,2015年6月底,在完成研二的研究课题时,徐玮曼交了四五次作业都被老师不满意地退了回来。当时儿子患上了急疹,每天高烧39度,徐玮曼既为儿子物体降温,全天候看护儿子,还要完成课题,急得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