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5 23:29:2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行动学习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10-108-01
一、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主体性和积极性的高低。如果你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垄断课堂,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心不在焉;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没劲,最终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湮没,学生的学习动机被窒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心理需要。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英语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对接英语,运用英语,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体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此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所学;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二、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技能就表现得越出色、越新,课堂气氛就越活跃,教学效果当然也就越显著。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运用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上,要善于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产生正迁移,同时也要善于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另外,还要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地评价学生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例如: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以让学生量出家中电视机的长和宽,然后求出它的面积;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学校沙池的面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
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
二、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强化学习兴趣和信心。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追求、渴望和满足。
1.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
2.正确评价学生。
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
美国电影《师生情》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利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还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进步。
例如有的学生用课余时间完成了书上带*的习题或思考题,就及时在课堂上表扬鼓励,称赞他们爱学习,能自觉学习。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动力,教师不要过多的指责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对他们既要晓之以理,更要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予以鼓励,如告诉他们“你并不笨,只要你能不断努力,一定会学得很出色。”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
3.成功是最好的激励。
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果子”,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如画出线段图帮助他们理解应用题、让他们换句话说说理解题意、举个例试试等,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1-0068-04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及生活方式,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的“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学习也正在为人们所重视。移动学习模式为学习者提供了开放的、不受时空限制的虚拟学习环境,使得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在以终身教育理念为主要特征的学习型社会中,人们的学习活动已经不止局限于学校学习,人们开始关注如何更好的利用自己工作、生活中的零碎时间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补充和提高。由于人与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种经历都各有不同,个性化的移动学习已逐渐被更多的人推崇。本文在从移动学习和移动学习中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移动学习系统模型的研究等方面对该学习方式进行了初探。
二、移动学习的概述
1.移动学习的内涵
关于移动学习的定义,还没有形成一个权威确切的共识,领域内的学者分别给出了各种不同的定义,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几种[1]:一是,Paul Harris认为,移动学习是移动计算技术和E-learning的交点,它能够为学习者带来一种随时随地学习的体验。二是,Alexzander Dye认为移动学习是在移动通信技术的支持下发生的随时随地的学习,这些设备必须能够呈现学习内容并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提供无线的双向通信功能。三是,Clark Quinn则指出移动学习是通过IA设备实现的数字化学习。四是,Desmond Keegan给出的定义为移动学习的发展将使学生在远程学习方式上更加自由,只要能够实现电话装置的无线通信连接的地方(无论在机场、在床上或在他们选择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学习。无疑,下一代的学习方式将是移动学习。
几位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移动学习给出了定义,可以看出,“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被认为是移动学习的核心特征,与此同时,Paul Harris和Clark Quinn 强调了移动学习与数字化学习的关系,Alexzander Dye强调了移动学习的实现技术,而Desmond Keegan则从一种学习方式的角度去定义移动学习,他认为移动学习是对远程学习方式的一种进一步发展。综合几位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移动学习是学习者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在移动通信技术的支持下,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的学习方式,是对数字化学习的一种扩展。
2.移动学习的特点与优势
基于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是数字化学习的一种扩展,它在具备数字化学习的某些特征的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特点如下:
(1)访问方便灵活,学习者在移动终端的支持下,打破了传统数字化学习对于时空的限制,使得学习者能够非常灵活、便捷的访问学习资源,完成学习。
(2)内容的碎片化[2],移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者往往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学习状态,进行移动学习的时间是生活中的零碎片段,学习者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中断学习。因此移动学习的内容往往是利于在短时间内吸收的零散的碎片化的知识。
(3)学习的个性化,移动终端的私有性和学习者之间在个性上的差异,注定了移动学习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因此,移动学习不仅仅可以使学习者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及需求自定学习步调和进度。
(4)交互的及时性,移动学习可以充分发挥移动终端固有的特点,实现及时交流,使学习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获取信息得到帮助,或者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及时与他人分享彼此的收获和观点,同时教师也可以即时的对学生进行辅导并得到反馈。
基于以上移动学习的定义以及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出移动学习的主要优点如下:
(1)一旦将学习资源下载到客户端,即可实现无网络环境下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随时随地学习;
(2)能够充分利用日常零碎的时间,随时随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实现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互与合作学习。
3.移动学习中的学习模式
移动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学习的模式可以分为基于离线资源的学习模式、基于短信服务的学习模式和基于连接浏览的学习模式[3]。
(1)基于离线资源的学习模式
由于无线通信技术发展不够成熟,以及现阶段移动网络连接费用比较昂贵等原因的限制,在很多地方都不能完成流畅的在线学习,甚至在很多地方完全没有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作为移动学习的一种学习模式,离线学习在现阶段的移动学习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使得随时随地的学习在现阶段得以实现。学习者将学习资源下载到自己的移动终端,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
(2)基于短信服务的移动学习模式
基于短信服务的移动学习模式是指,学习者通过使用短信息的传送对各种教学要素进行学习,学习者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将短信息发送给其它学习者、教师及移动学习系统平台的服务器中,同时服务器可以对学习者发送的短信息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并发回给学习者,以完成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在该模式中,学习者可以使用具备短信收发功能的移动终端,有效的与其它学习者、教师和服务器之间的进行交流并完成学习,而且不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3)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模式
无线网络技术的逐步发展为基于连接浏览的学习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在这种模式下,学习者可以像使用PC机进行远程学习一样,与服务器进行连接,浏览课程网站的内容、下载多媒体学习资源,也可以通过论坛、博客与其它学习者和教师进行交流,进行简单的信息查询并获取信息。同时,又使得移动学习具备了传统远程学习所不具备的移动性和便携性。随着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更新,移动终端的功能及移动学习软件越来越丰富,学习者可以有更多不同的学习体验以及更加多样、逼真的交流方法,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移动学习中的个性化学习
1.个性化学习的意义
个性化学习是具有或体现学习者个性的学习如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风格、学习策略等方面充分体现个人的个性特征。个性化学习注重学习者之间的差异,以学习者的社会背景、态度价值、情感等方面为前提,使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以终身教育为特征的学习型社会要求每个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要不停的学习以提升自己,而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千差万别,人们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也各有不同,个性化的学习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考虑使得学习者更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并满足个人生存的需要。个性化学习可以使每一个学习者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获得成功体验和生存效能感[4]。
2.移动学习中个性化学习的关键要素
从移动学习的固有特点以及个性化学习的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到,移动学习是一种非常适合个性化学习的学习方式,同时个性化学习也为移动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和实践方法。
在移动学习中,个性化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如图1所示[5]。
其中:
(1)“人”是指使用学习者的个性特质,如生理特征、性格特征和情感、社会角色、智力、行为方式甚至家庭结构等。
(2)“产品”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与之产生关系的特定物体,包括学习者使用的移动终端、学习系统、学习资源等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密切相关的工具或者材料。
(3)“环境”是指学习者的学习情境和背景,包括自然的、社会的、文化的。如生活习惯、工作状态、经济结构、居住空间等。三种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个性化移动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四、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系统模型设计
1.系统整体设计
在移动学习环境下,个性化学习系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界面以及清晰的学习导航与导学,同时可以依据各个学习者之间的差异以及同一个学习者不同阶段的变化,提供更合适的学习环境。
本学习系统主要由学习者模块、教学策略模块、教学资源模块、课程模块、移动学习界面以及学习行为监控模块等6个模块组成。其系统体系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
系统中学习者学习流程以及系统功能模块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2.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分析
(1)学习者模块
学习者模块是整个个性化学习系统的基础和前提。学习者模块详细的描述了学习者的特征信息,学习者特征信息包括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静态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专业、学号等,这些信息在其生存周期内都不会变化,方便存储和管理。动态信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生变化的信息,是体现学生个性特征的关键,包括移动学习情境、学习时间、认知能力、知识结构、学习风格等。动态信息还可以依据信息变化周期长短分类保存。
学习者特征信息的获取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填写注册信息,学习者在使用个性化学习系统之前,在注册过程中按照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并提交给系统,主要适用于静态特征信息。二是填写问卷,包括调查问卷和测试问卷,学习者学习情境,以及原有的认知能力、知识结构、学习风格等动态信息可以通过填写问卷获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提取分析后获取。三是学习行为监控,通过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行为监控,并对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以及效果评估来获取学习者的新的特征信息以及原有特征信息的细微变化以完成对学习者模型进行更新。
(2)教学策略模块
教学策略模块中存放了具体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策略选择规则。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学科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学习活动等。该模块中包含丰富的教学策略,并对教学策略所适应的知识类型和难度以及适合什么样的认知结构的学生等信息做出详细描述[6]。教学策略选择规则结合学习者模块,依据学习者特征信息和学科内容特点在教学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完成学习活动过程中所需教学资源的调用,以形成最后的教学路径。
教学策略选择规则是创建个性化学习路径的主要依据,规则的创建不仅要以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基础,还要大量的实验和理论依据。同时本系统还结合了数据挖掘算法动态的进行规则生成,以完善教学策略模块。以关联规则为例,通过领域内专家或有丰富经验教师分析并确定了课程模块中各知识点之间的前驱后继关系,但这种关系可能还并不足以表示知识点之间的全部关联,关联规则则通过对学习者学习过程和结果中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可以挖掘出各数据项之间隐藏起来的关联关系,在原有关系的基础上动态的进行补充[7]。
(3)教学资源模块
教学资源模块是移动学习课程的核心模块,存储并描述了该课程与学习着相关的、丰富的各种媒体资源,包括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信息。为便于学习者学习,各个资源都是由相对独立的、简单直观的、短小而完整的知识点构成,易于学习与理解。系统中教学策略模块会依据学习者之间的不同以及具体的课程知识从该模块中选择适当教学资源。该模块对各个教学媒体资源都有相应的信息描述,包括资源类型、适合学习的时间长度、映射的知识点、相对应的学习者特征信息等。
(4)课程模块
课程模块针对具体的学科,包含了课程知识结构及具体的知识库。课程本身都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课程的知识框架,帮助学习者对课程的学习与理解。本模块中纪录了具体课程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前驱后继关系,标明了课程统一的学习流程。教学策略模块和学习者模块相结合分析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偏好,并在课程模块原有的知识组织基础上进行知识点抽取,生成最适合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路径。
(5)移动学习界面
学习者通过身份确认后,进入个性化移动学习环境,系统为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界面,这是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的入口,同时也是完成学习过程的出口。在移动学习界面中,为学习者安排好个性化的学习活动流程,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智能导航,根据学习者模型为学习者呈现与其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相适应的课程相关的资源连接。学习者也可以在学习界面中找到自己以往的学习纪录和学习成果,以帮助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进行评估和改进,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6)学习行为监控模块
学习行为监控模块是保证系统适应性的重要部分。该模块不仅要对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外在行为表现进行监控还要对学习者内在心理层面上进行监控。可以通过跟踪学习者在学习系统中的学习痕迹并进行纪录,以及移动学习终端的定位等方法来实现对学习者在移动学习过程中外在行为的监控,监控对象包括学习过的课程内容、学习的各个时间段(通过纪录开始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进入系统的次数和总时间量、课程学习的次数和顺序、在讨论区发表的文章和发言情况、学习者的作业和成绩情况和学习情境的变化等。通过对学习者的周期性调查,以收集学习者在移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心理层面上的变化,并在原有数据的基础上对调查结果分析获取学生新的特征信息。学习者心理层面的监控对象包括情感、兴趣、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学习风格等。
通过对监控行为模块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实时的获取学习者在移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上的变化,从中抽取出学习者特征信息对原有的学习者模块进行更新。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学习与建设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社会的新需求,而个性化的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不仅符合了这种需求,同时帮助每个人实现在社会生活中的个人价值。在新的教育理念与移动技术的发展的促进下,移动学习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并且得到了很大发展。固然,个性化移动学习相关理论与技术的成熟,以及对于移动学习的实践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瓶颈,但这一学习形式终将会对教育行业带来巨大影响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玉斌,刘家勋.一种新年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1).
[2]何明星.移动学习的特征与手机出版[J].现代教育技术,2010(9).
[3]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
[4]李广,姜英杰.个性化学习的理论建构与特征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5(3).
[5]罗士健,朱上上,应放天,张劲松.手机界面中基于情境的用户体验[J].计算机集成计算系统,2010(2).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的。那么,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本文从导入新课、设计问题、大胆质疑、重视实验、联系生活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一、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需要,更是教学的一种艺术。出色的新课导入犹如评书中的精彩开头、评弹中的开篇、演戏中的序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的确,有效的课堂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曲的序幕,能起到酝酿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我在上第一节化学课时就给学生播放原子弹、氢弹爆炸的录像片段,播放研制“两弹一星”的科学家的简介。壮观的景象,伟大的人物,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思想情操。
二、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化学课堂教学应从问题开始,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要适当,如果把教学内容、问题设置在学生的现实水平上,学生不必花费气力就可解决,学生会认为教学内容不过如此,无法体会到经过努力克服困难赢得成功的愉悦,甚至会不屑一顾。这样的设问对学生的学习绝无益处。相反,目标定得过高,难度太大,学生经过百思仍不得其解,久而久之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会丧失信心,甚至会自暴自弃。因此,应当把教学问题设计的出发点放在比现实水平略高的层次上,经常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就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学习热情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善于剖析教材,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讨论
针对教材内容、知识点,学生若有异议,教师应引导学生消除胆怯心理,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黑格尔曾经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独创性见解,不要被动地掌握现成的知识和结论。
如学完《原电池和电解池》后设问:根据两章的学习,原电池和电解池能否合并为同一装置?这一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合二为一,因为电能和化学能可以相互转化;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不能合二为一,因为电能和化学能的转化的条件不同,怎么可以合并为同一装置呢?俗话说:“灯不拨不亮,理不争不透。”通过争执、讨论、探究,学生加深了对这两个知识点的认识。
四、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离开实验就无从谈化学,离开实验就无法学化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学素质。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它具有目的性、探索性、现实性和易感知性。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各项能力皆得到发展。因此,要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在实验上下功夫。实验使学生对物质发展变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不仅培养了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激发了他们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精神。
在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不高和成绩不高的前提下,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在对其原因的分析基础上,从利用实验,激发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精心设计学案、创设问题;从教学手段上――计算机辅助教学;习题的处理;第二课堂开展五个方面,就如何激发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进行了论述。
一、分析学生兴趣下降的原因
在初中九年义务教务的基础上,初中化学只有50分,课本知识简单,内容涉及面广,但又缺乏体系。使得许多初中毕业的孩子上了高中后不适应。根据教学经验和调查分析:
1.长期以来,受教师观念的影响和中考的冲击,在毕业班的教学突出表现为应试味道太浓,探究实验的时间无法得到保障,实验教学开展面临许多困难,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结果可想而知,这种"无趣激发,无思维碰撞" 的课自然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长此下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又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初中化学知识简单,内容广博,但缺乏形成体系,分值也少,学生重视度不够,使得许多学生,基础不好。
3、高中课改的全面推行,面对新课改知识面广,教学进度快,部分学生跟不上进度。
4、高中作业量加大,难度也加大学生不适应。
二、结合本学科实际实施可行的调动兴趣的方案
1、利用实验,激发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我的具体做法是:
(1)创造条件把教材中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以增强学生动手机会。
(2)把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如胆矾受热分解的实验,先可提出“结晶水合物受热稳定吗?加热胆矾可观察到哪些现象?”的思考题,教师提供必要的仪器和药品,使学生在探索中会发现结晶水合物受热不稳定,蓝色胆矾晶体受热生成白色硫酸铜粉末;残余的白色粉末中有少量黑色和黄色杂质;试管口流出的液体显浅兰色等。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得出结论,就会收到比验证性实验好得多的效果。
(3)尽可能让学生参加演示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在讲台上演示。只有充分让学生自己动手,暴露问题,纠正和解决问题,才可使学生充分掌握知识。
(4)可以补充和创造实验,增加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善于观察自然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生动的实验教学,严密的逻辑系列,不断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学生的情绪就会步步高涨,兴趣就会充分激发。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精心设计学案、创设问题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就应备好学生,如本课所涉及的问题学生知道多少?学生的难点在哪里?讲课中学生可能遇到什么问题?哪些问题需学生自主学习?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可仔细分析学生的认识水平,结合学生的实际,按自己设想,进行教材结构的重组,精心设计一个适合自己学生的学案,可以补充一些材料,拟成一个个的问题链,使学生的认识与问题发生作用,并有针对的精选习题等,并将它印发给学生,上课时引导学生完成,这样会留给学生第一手资料,同时节约了学生上课记笔记的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在学案的设计方面,我们组的王芳、王佳老师做到也非常好,我从他们身上也学到很多。
3、从教学手段上――计算机辅助教学
(1).直观性好,变抽象为具体
化学教学中微观和抽象的内容较多,像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电子云的概念等都比较抽象,单凭教师在课堂上口头讲述,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思维加工过程才能获得知识。利用图形、动画、音效等各种媒体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生动地模拟和再现物质微观的结构、状态和变化过程。“百闻不如一见”,电教媒体的直观性使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避免了学生由于对知识难以理解而产生厌学情绪。
(2).模拟或再现化学实验
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模拟错误操作。例如,酒精灯、试管的错误使用方法;稀释浓硫酸的错误操作;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试管口向上倾斜以及结束实验时,先熄灭酒精灯再撤导管的错误操作,通过电脑动画模拟演示错误操作带来的后果,不但节约实验用品,而且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轻松地达到教学目的。二是严重污染环境,易使人中毒的实验。例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由于一氧化碳的毒性较大,很容易造成中毒事件。如果改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既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又可以避免对师生身体的损害。三是能够展示一些实验的本质。
(3)加大教学密度,开拓学生视野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比语言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动画又比图形更高级地输出信息,利用文字闪动,图像缩放与移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总之,电脑多媒体网络以其丰富的内容、生动的画面、巧妙的链接组合、多彩的演示效果等强大的功能,充分地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强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好这一现代教育技术,则能大幅度地提高化学课的教学效率,使化学教学更加有声色,让学生更加热爱化学,使教师能更好地展现自我。
4、习题的处理
(1)超前备题
学校的计划有时会有一定的变化性,比如:召开教大工会、党员会、教研组会、以及年级组会等。这时学生需要自习,在其他学科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我会抓住时机下发提前备好的习题让学生完成,这样可以说为该学科争的了练习时间。
(2)分散处理法;
我们化学教辅是世纪金榜,我会在讲每一单元前把该部分习题做完,并进行归类分散到每节课里,以备在讲该部分内容时穿去。这样我觉得教学很轻松,无形在习题训练为课余节约了时间,进而增大了练习量,是训练非常到位。
(3)上课严要求,下课勤检查
用我们校长常讲的一句话“守好自己的阵地”。为了守好自己的阵地,我上课决不容许学生干其它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一旦发现一定严格处理,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意识到化学课不能也不敢做别的。课后作业要勤检查,把作业落在实处。
(4)习题后记录
在每讲完一部分习题后,我会把学生做错多的和一些比较重要的习题抄于教案纸上,过一段时间印发给学生重新练习,检测学生是否对疑难点搞懂。
这样也是对教学的第一反馈资料,使我能对症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5、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结合本学科特点和学校的实际主要采用以下形式:
(1)化学模型的制作
制作模型,有的可以根据已学过的教材制作;有的可配合教学,在学习之前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材料进行制作。例如制作有机模型:甲烷、乙烯、乙炔、苯和碳60等模型;制作简易灭火器;制作简易滤水仪器;制作酒精检测仪器等。这样可弥补教学教具上的不足,让学生鼓舞也很大,如果教师用小组制作的仪器进行演示实验,学生回感到兴奋和自豪。
(2)进行研究性学习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可给学生一些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学能力和进行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力,发展创新能力,在实践的体验中,更自觉地加深或拓宽与化学相关的知识学习,加深对化学的理解和热爱。
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的选择就是基于学生自身的兴趣,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然后在整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将运用到自己所学到的化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实验得出研究结果,他们将会体验到一种成功感,这就更加培养了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是以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查找资料,动手做实验,在实践中进行总结、创新设计,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自觉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教师的追随者,我在教学中只是个参谋,我让学生真正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过程养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了学生正确的学习化学的方法,学生学会了怎样学习化学这门学科。
高中化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推理性特征,这就致使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畏惧心理,试想,此种学习状态如何保持最终的良好学习效果呢?笔者认为,要想打破这一尴尬现状,教师应当想方设法调动并保持学生对于高中化学学习的兴趣。
一、高中化学教学课堂导入要新颖、有趣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首要环节,该环节中往往能对教师接下来教学活动的正常、有效开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当力求自身的课堂导入尽量做到新颖有趣、别开生面。如此,方能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保证他们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自觉融入相关化学内容的学习活动之中。
例如,在“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这节内容的具体知识点展开之前,我在上课一开始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假设,你家决定装修窗户,在木材、钢铁、铝合金等众多材料中,你认为哪种装修材料更符合实际情况?并同其他成员一起结合理由进行论证。”此问题使课堂导入环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及积极性,自然也为接下来详细知识点讲解活动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高中化学教学形式要丰富化与多样化
传统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形式多局限于教师教、学生学的死板学习模式,这种注入式的教育方式既严重降低了学生对化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学习效果的改善与提高。为此,新形势下,高中化学教师应力求自身化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与丰富化。
如,在学习“正确使用药物”这章内容之后,我为学生布置了一项实践任务: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首先各自认真观察家中的药物使用说明,将不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记录,随后同其他小组成员一起进行信息的汇合与整理,尝试总结、归纳类似药物的正确使用方式。此实践活动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另一方面更是促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夯实、巩固了之前在课堂上所学的药物使用正确方式的相关理论知识,确保了他们对于当节知识内容的更深刻认识与理解。
再如,针对某些难度较大、不易操作的化学实验,我通常采取多媒体演示实验的教学方式,这样一来既大大节约了课堂教学的时间资源,同时,学生借助多媒体设备还能对这类不易操作的化学实验形成更为直观、形象的认识,在保证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极大调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1-0057-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的增加,英语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经历了十年以上长时间的外语学习之后,大多数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仍是短板,不能令人满意。许多大学毕业生虽然拥有大学四、六级证书,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却相当低下,开不了口,成为“哑巴英语”。甚至一些通过雅思或托福考试到海外留学的学生,到了国外无法与外国人进行正常的交流,上述现象使社会各界对我国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产生了质疑。外语教育界经过多次反思,发现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功利性强是其英语应用能力薄弱的根本性原因。绝大多数学习者将英语学习看作是升学和就业的“敲门砖”,而不是综合能力的提升,这种功利性的学习外语动机从长远来看,对外语学习非常不利。如果能从根本上端正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动机,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将所学习的语言作为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不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还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和优势。
因此,学习动机一直是外语教学界探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学习者个体因素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学生学习的成功与否除了受到自身的智力因素的制约外,还受到非智力因素(如动机、性格、气质、意志、信念等)的制约。在非智力因素中,动机是最重要的因素和变量之一。如果学生无法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一切将无从谈起。动机是维持语言学习者学习热情,保证学习者时间精力投入,决定学习成败的重要情感因素。自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教育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开始意识到外语学习环境对促进学习者学习动机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研究外语动机的构成以及影响因素,尤其关注教师实施的动机激发策略及其效果。
一 学习者个性化因素的导向
自20世纪90年代起,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开始从 Gardner的社会心理模式转向课堂情景教学实践,这一转变标志着外语动机理论模式的构建将聚焦于课堂情景教学实践,强调学习者个性化因素的导向,突出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面的重要作用。21世纪是尊重个性、弘扬个性的世纪。学会自主学习,培养主动建构的兴趣与能力是人在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构件。让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发展和完善,是人的本性要求,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个性化学习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特征为基础,以学生的需求为核心,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主动参与、自主构建的学习过程,挖掘一般规律下具有特殊意义的学习主体的特征和品质,以促进学生主体的健康发展。
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化与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实践模式日益受到青睐,如何构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作为外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本,实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最大限度的自主。同时,教师自身也需要反思和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不断地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评价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点,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运用动机激发策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关注激发策略的有效性,促进个性化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 新课程标准对英语学习者的要求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确定了英语课程应使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素养的整体发展作为总目标,首次将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放在重要地位,并强调指出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应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其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至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及“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则意味着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实践模式同时,教师应不断地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评价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点,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运用各种动机激发策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关注激发策略的有效性,促进个性化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还首次确定了将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放在重要的地位,并强调指出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实际上,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情感态度因素最关键性的考量,是产生情感态度因素的深层次动因。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树立正确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是外语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三 基于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动机激发策略
同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往往忽略两端的高水平学生和低水平学生,教师们普遍关注的是“中间群体”。因此,教师在实施动机激发策略时,应考虑满足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群体的需求。不能对高水平学生“放手”,更不能对低水平学生“放弃”。实际上,这两类学生更需要教师的激励。低水平学生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失落感,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因此迫切需要得到教师的激励,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高水平学生通常对教师教学有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就可能造成学习积极性受挫。因此,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点,调动高、中、低水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取得最佳学习效果,是外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值得深思的课题。
要本着“以人为本,承认差异,发展个性,着眼未来”这一原则,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A、B、C组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学习者因为学习方法的不同、个性差异以及家庭环境的不同,造成了在英语等其他学科的学习水平上的差异。根据A、B、C层次学生的不同水平和特点,教师应选择不同的动机激发策略。A班以“启发―研究―讨论―自学”为主要方法,最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B班则以“启发―研究―讨论―讲解”为主要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B层次学生的主要目标为夯实英语基础,确证成绩逐步提升。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的同时,适当增加课外内容,教师讲授的重点应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C班则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反馈,段段清”的方法,使学生能学得进、跟得上。C层次学生着重于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教师在实施动机激发策略的同时,应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做到良好的引导与激励作用;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订不同的评价要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现在的学生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中,没有压力,依赖性强,做事无目标;社会环境复杂,各种因素的诱惑、影响很大,也使得学生不能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中让学生体会化学之美,化学之奇,化学之无处不在,化学知识应用于我们生活、生产、国防、科技等方方面面。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由于化学知识点的繁多,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量大,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选择方法不当,往往对很多知识理解、认识不充分,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许多职校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没有打开学习的大门,学习效率极差。久而久之他们逐渐对于这门课程缺乏了兴趣,怎样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呢?现在谈谈本人的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积极参与的动力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生发学习热情,并能激发学生积极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1.理论联系实际,诱发学习兴趣。
现代化学正在帮助人类更好地解决能源、农业、环保、医疗、交通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化学教学要挖掘教学内容与材料、能源、环保、生命、农业等科学的联系,最近温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就阐述了这些热点内容,以此为契机,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2.设计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趣味实验能以简单的操作,鲜明的现象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趣味实验的设计常两种途径:(1)简化或重组演示实验,如将CO与NOH的反应改为“变色喷泉”。(2)根据教学需要增加趣味实验,如介绍浓HSO的脱水性时增加“黑色面包”实验。
3.揭示化学之美,巩固学习兴趣。
以化学所固有的和谐美去感染学生,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使学生保持对化学的兴趣。如氨气急剧溶于含有酚酞的水中会变成红色的喷泉;铁丝燃烧的反应火星四射……这些神奇美妙的化学现象能唤起学生探索化学美的求知欲望,强化他们萌动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的兴趣沿着有趣、乐趣向志趣的方向发展。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1.指导学生阅读。指导学生的阅读:明确阅读的目的要求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帮助学生扫除障碍;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教给学生“非看书不可,看书非钻研不可”的学习方法。
2.启发学生思考。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甚至大胆地去猜想。并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如生石灰“煮”鸡蛋,自制指示剂等。教师还应结合生活事例,注重生活中的化学。学习灭火方法后,教师介绍火灾中的自救措施及氯气泄漏等紧急事故中的正确逃生方法等。
3.组织学生讨论。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之间争论,可使学生从中相互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并进行讨论,然后让他们在热烈的气氛中各抒己见,相互补充,得出结论。
4.引导学生总结。为了使学生掌握总结技能,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充分挖掘各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梳理和归纳。如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等分析比较,可得出部分相似的性质原理。
三、加强实验教学,提高演示实验的趣味性,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
化学实验本身就充满了一定的新奇性,可以充分挖掘实验本身的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让学生亲自实验就更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探究知识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注重实验设计 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直观、新鲜、神奇。例如,在讲酸碱指示剂变色的实验时,碱可使无色的酚酞变红色,学生看到这神奇的变色,一定会兴趣十足,补充:若再加一些酸,红色又消失了,再加碱又变红色。如此反复的实验内容,可使学生不拘泥于狭小的知识点,从而使其想的更多,思考得更多。
2.注重实验操作化学药品中有毒、易燃易爆、有腐蚀性的药品很多,因此化学实验的操作就其一定的规范性,否则影响实验的现象和结果,甚至发生实验事故。为了唤起学生的兴趣,在实验操作规范性的同时注重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不至于枯燥。如:让学生自己上讲台做演示实验,实验后老师总结学生操作的失误和错误之处。由学生来完成演示实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其真正进入探索学习的氛围之中去。
3.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把课本中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适当增加分组实验的次数。此外要重视实验习题的教学。实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设计方案到实施,最后形成结论等经历几个阶段,且学生对亲自设计方案并实施的实验操作更精确,观察更细致,参与的意识更强烈。让学生掌握与实验成功有关的条件和关键,在独立成功地完成实验时会对自己信心倍增,体会成功的喜悦。
四、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使教学充满趣味性,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从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入手,注重在课堂教学之中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学生都有一定的好奇心,要使其克服自身的学习惰性,完全可以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去抓住学生的学习好奇心,从而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焕发出学习的激情。
1.尊重学生的个性在实验探究中,学生得到了尊重,才能自由自主地思考、探究,这才可能有创新和超越。教师应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信任、尊重、爱护他们,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2.新课导入的趣味性导入的设计的目的是承上启下,连接旧知识,自然引出新知识。如果能够使导入具备一定的趣味性,还会更加深入地引发出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列举身边的现象,如衣服沾上油渍如何去除、足球运动员碰撞倒地后喷了一些雾状的物质就可以继续踢球,这是什么呢?通过简单的问题就可把学生带入到幻想的世界,发挥其思维的积极性,同时也唤起了深入学习的好奇心。
3.新颖的教学方法化学原理和计算显得枯燥乏味,教师根据教学的特点,可采取诸如对比论诉法、对抗赛法、化学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普遍感到棘手的问题,如:选择合适的仪器装置制备某种物质或除去杂质,可充分利用电脑技术,做成课件,不仅形象直观,活跃了课堂气氛,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一些危险的化学实验,可通过多媒体制作成动画,使学生在好奇地观看动画过程之中十分形象、直观地体会实验的过程,感觉实验的剧烈程度,感受实验的危险性。
5.化学史中的趣味性发现的介绍 一味接受的同时也会日益磨灭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如讲解酸碱指示剂时就可以介绍波义耳对石蕊的发现。通过故事,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激励学生大胆自主地去创造、去探索很有鼓励作用,使学生意识到,一些伟大的发现总是在平淡的学习探索之中造就,并不是十分遥不可及的事。
6.及时介绍一些生活中的趣味化学 学生来到学校目的是学以致用。在教授课本知识之外,及时地介绍一些生活中的有关化学知识,如介绍:粗盐和精盐的差别、铁生锈的条件及预防、各种化肥的正确使用等。通过利用生活、生产的知识学习的对象,联系到教学中,也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化学的本质。
7.注重知识回炉 走校企结合的道路,在实践的需求下再到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也可以分等级来决定理论知识应掌握的多少。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
总之,课堂教学的方法也是各式各样的,在教学之中我们可以去探索运用多种方法,积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和积极性。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参与探索,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课堂中来,感觉课堂学习的轻松和自由。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去验证课堂教学的结论,探索和发现其中的问题,独自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真正使学生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增进学习兴趣。因此要注意在课堂上时刻能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以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有兴趣的课堂就是一堂有趣的课。
参考文献:
[1] 邵 平.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年第22期
[2] 田家庆.《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1期
[3] 雷敏.李巧玲.谈如何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第16期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为此,教师就要投入、倾注一定的情感,上课伊始就要展现、演绎教材内蕴含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启发学生善于探究,鼓励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动与静、冷与热、宽与严的关系,使课堂心理环境始终处于融洽和谐、稳定持久的状态。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因此,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形成和发展优良个性品质。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另外课堂上教师要有良好的情绪,以言激情、以景生情、以情动情,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情绪上的共鸣,引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积极运用各种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激发课堂的趣味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学的手段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尤其以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之中的运用表现最为突出。如果我们积极地去运用这些新颖的教学手段,必将会唤起学生的学习好奇心,进而激发化学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对于一些危险的化学实验,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成动画,使学生在好奇地观看动画过程之中十分形象、直观地体会实验的过程,感觉实验的剧烈程度,感受实验的危险性。
课堂教学的方法也是各式各样的,在教学之中我们可以去探索运用这些方法,积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化学课堂的趣味性。例如:讨论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参与探索,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见解,这样通过各同学之间的探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课堂中来,感觉课堂学习的轻松和自由。边讲边实验法,教师适当地讲解提示,然后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去验证课堂教学的结论,探索和发现其中的问题,独自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真正使学生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增进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有兴趣的课堂就是一堂有趣的课。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化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关键在于狠抓思维的启发、诱导、训练和发展,以达到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目的。因此,培养中学生化学思维能力,已成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深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为学生只有对于每一个问题知其方法,才能促进学生更加积极的去学习。如何在化学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有计划、有 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是美术教师的教学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有效的措施之一[1]。学生们只有在对所学的美术内容产生了浓郁的兴趣之后,才会具有更加敏锐的观察力、更加强烈的探求欲、更加丰富的想象力,才会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与运用。所以,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入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自身的教学质量。
一、识别学生的个性与爱好,因材施教
在美术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们会很自然地把各自的个性与爱好流露出来。而我们美术教师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关注学生们,并认真观察、识别出学生们的不同个性,同时,也要承认学生们不同个性的存在,而进行不同方式的引导与施教[2]。如,有的学生个性比较张扬,其绘画的风格也多豪放;有的个性比较内敛,其绘画多属温婉、淡缓;还有的学生玩世不恭,其绘画多夸张、讽刺,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紧紧抓住学生们的个性与爱好,因材、因个性、因喜好而施教。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们不同的个性与爱好,在不同的美术课中,布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学习到自己所喜爱或是擅长的美术内容,这样才可以更加容易地对其美术兴趣进行培养。
二、名作赏析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在学生们赏析过彼此绘画作品之后,及时引入著名画家的相关作品,让学生们进行赏析。这样的做法不但可以丰富学生们的美术知识,对历代名家、名画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名画赏析,还可以充分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们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引发学生们对绘画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视。另外,教师在赏析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相关绘画问题的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与激情,进而转化成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三、贴近社会生活、融入自然
美术的学习与绘画过程离不开社会生活与自然。所以,美术教师应该把美术课堂扩展到生活与大自然中去,让学生们自己去观察、发现、挖掘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找出自己有绘画“感觉”的事物。同时,教师还应抓住中职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在生活、大自然与社会中找出绘画的感觉与共鸣之处,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当美术教师带学生们进行写生时,只要求学生将所学习的美术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绘画中即可,可以让学生自由命题、自由想象与发挥,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的思维活跃程度,其想象力与创造力也必将发挥到极致。
四、组织校内的画展
当学生们的兴趣被逐渐培养起来之后,美术教师则可以着手组织全校或是全班的美术展活动。在此过程中,美术教师尽量只给学生们一个美术展活动的组织方向,而活动中的一切策划都让学生们来着手进行,这样也可以锻炼学生们的组织、策划能力。同时对美术展的作品内容与数量,则没有任何限制,可以让学生们把自己的内心世界与想法尽情地落在画笔之上,并让同学们自己进行赏评。通过学生们的赏析、评价,不但可以全面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提高其鉴赏水平,还可以充分让学生们一起交流,彼此影响,增进学生们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绘画知识、绘画内容与绘画技巧的彼此融合,达到绘画技能的全面提高,也最终达到了美术教师的教学目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中职美术教学活动中正应该抓住这个关键点,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始,逐渐让学生们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浓郁的兴趣,进而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与探索、创新的意识,这样才能够使中职生的美术学习成绩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