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6 08:49: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干部考察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并召开了4次座谈会,就学习考察体会、启示进行认真讨论和交流,对如何借鉴先进地区老干部工作的经验和成果以及如何做好移民安置工作进行认真分析思考,开展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收获
与体会
(一)异地扶贫开发决策正确,工作成效明显。
1、人口转移取得重大突破。截至今年6月底,我县累计转迁到思茅市和江城县的贫困群众共2771户,11218人。其中思茅市营盘山开发区1650户6548人;江城县和平开发区260户,1140人;江城县两棵树开发区86l户,3530人。今年3—4月江城县两棵树新转移安置297户,1097人。
2、移民开发区稳步发展,群众生活稳中有进,思想和生活观念有较大转变。思茅市的营盘山移民开发区实行了人均2亩的茶地承包,今年茶叶市场价略有上涨,平均每亩茶叶毛收入为1000元以上,移民茶叶收入比去年有所增长。粮食种植、养殖业等都有所发展,人均纯收入达625元,与原居住地相比,群众生活有了明显改善。转移群众,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100%的人家吃大米,90%的人家有油肉,40左右的人家有了电视机,部分农户已有了自行车,移民群众温饱问题得解决,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有较大转变。
3、移民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有力,群众思想更加稳定。驻思移民办近年来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认真做好了与思茅当地党委、政府的接洽与协调工作;
二是加强了与永善县委、政府的请示汇报工作,不折不扣地执行了上级有关异地扶贫开发工作的政策和我县对异地扶贫开发工作的指示精神;三是全力以赴,狠抓了转移群众的安置工作,切实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今年春节前夕,我县驻思办及时把县委、政府所拨春节慰问费96360元发到了贫困群众手中。并通过多方面的争取与协调后,思茅市委、政府又拨了专款,对思茅移民群众每户发给了50元慰问金
(二)溪洛渡水电站施工区移民孟连县安置点情况
孟连县安置点的自然环境优势突出,水、土资源丰厚,生产生活条件较好,村民勤劳、纯朴、善良,生活富裕,精神面貌好。通过实地考察,考察团一致认为,移民安置点和移民工作情况主要有四个特点:
1、区位优势突出,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孟连县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与邻国缅甸山水相连。总面积1893、42平方公里。全县辖7个乡(镇),39个村民委员会,三个居民委员会,5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2740人。全县有耕地面积38、6万亩,其中旱地占85、6%,水田占14、4%;县内最低海拔500米,海拔2603米。孟连县的西南部与缅甸隔江相望,国境线长133.399公里,全县7个乡(镇)中有4个乡(镇)与缅甸相连,具有显著的沿边口岸优势。这里有勐啊和芒信两个主要通道通往缅甸及东南亚各国,还有几个小通道与缅甸相连,是边地历的“茶盐古道”之一。
移民安置点的勐马镇:位于孟连县西南部,东接芒信镇,北同公信乡接壤,东北与娜允镇和南雅乡相连,西北与缅甸交界,是全县比较繁荣的边陲重镇。土地总面积515、05平方公里,国境线长73、88公里,全镇地形东南高、西北低,镇内海拨2603米,最低海拨500米,属典型南亚热带气侯,高温多湿,雨量充沛,适宜经济作物、经济林果的发展。全镇辖8个村民委员会,10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262人,粮食作物耕地面积50270亩,其中,水田21314亩,旱地28956亩。安置区(即勐马村)为勐马镇政府所在地,全村幅员面积46平方公里,耕地15376亩,其中水田9704亩,是全镇人均占有耕地最多的一个村,森林覆盖率达50%。
移民安置区的娜允镇:是孟连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东北与景信乡接壤,西北和南雅乡相连,西南同勐马镇相接,南与芒信镇接壤。土地面积为171、49平方公里,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全镇平均海拔960米,水源丰富,土地肥沃。气候属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集中,干湿分明,适宜种植多种作物。全镇辖5个村民委员会,3个居民委员会,6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315人,其中农业人口14665人。粮食作物耕地面积41088亩,其中水田16387亩旱地24701亩。安置区总户数为1020户,总人口为4106人,劳动力资源为2706人,占总数的65、9%。安置区耕地面积13861亩,其中水田9188亩,旱地4673亩,人均占有耕地3、4亩。
2、与我县相比,孟连县具有四大优势,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增加群众收入和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这次外出学习考察,是在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力冲刺“双过半”目标的关键时刻而进行的一项重大活动,是区委、区政府为了进一步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加快自身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整个学习考察目的明确、安排紧凑,收获很大,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谋求发展的眼界。长三角地区由江浙沪三省市的15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以占全国1.14%的土地、6.32%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8.57%的GDP,是全国经济最发达,人口、产业、城市、财富最密集的地区。在学习考察中,长三角地区思想解放程度之高、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城市环境建设之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进理念和干部群众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奋力赶超的精神,让我们震动很大。在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的逼人形势下,我们应以更加开放、更加积极的姿态,大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努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看到了差距,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近年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各项重点经济指标连续保持了积极的“两位数”增长。但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我们的经济总量和发达地区的县(区)相比,差距悬殊,个别经济指标甚至赶不上有的乡(镇)、村(社区),我们在思想观念、发展思路、发展环境、政策运用、机制创新和工作作风等诸多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而这种差距还有不断拉大之势。面对这种现状,如果我们不加快发展,不奋起直追,就会使发展的差距越拉越大。
3、启迪了思维,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长三角地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机制活、思想活、政策活,能够千方百计地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学习考察中,通过对比长三角地区在优化思路、加快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我们深深地感到:我们提出的建设甘肃和西部工贸旅游经济强区,做大做强三大经济,突显四大产业,全力推进五项工程,努力构建小康崆峒、和谐崆峒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是一个积极进取的目标,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符合崆峒区发展实际,只要我们按照这个思路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就一定能够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4、强化了沟通,扩大了对外宣传推介。在学习考察中,我们一方面认真学习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另一方面,抓住听取讲座、交流座谈、实地参观等机会,大力宣传我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发展潜力,积极推介我区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使他们全方位、多层次了解崆峒、关注崆峒,为崆峒区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推进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二、长三角地区的成功经验带给我们的主要启示
这次学习考察,总的印象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规模大、质量好、效益高、后劲足、潜力大,给我们感触最深的是长三角地区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中不甘落后、争创一流,高起点谋划,大手笔建设,赢得了发展先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他们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是多方面的,给我们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始终保持思想和行动上的与时俱进,发展理念新颖。他们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超越自我求发展,跳跃式前进快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大发展”的新观念,大到一个思路,小到一个景点,都能把自己纳入经济发展的大市场、大流通、大循环中,善于更新理念,敢试敢闯,不断超越自我。*、*始终把发展的目标紧紧瞄准上海,把自身的发展与上海的发展紧紧捆绑在一起,采取了“依托上海、错位发展、共同繁荣”的战略目标,实现了“借梯登高、借鸡下蛋”,创造了“新苏南模式”。杭州市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以杭州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为基点,融合世界歌舞、杂技艺术于一体,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营造如梦如幻的艺术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这场演出不花政府一分钱,完全由民营文化企业宋城集团投资,平均每年演出800多场,年创收达到1.82亿元,至今连续演出12年,累计观众达1000多万人次,有效提升了杭州旅游产业开发的层次和水平。五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他们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敢想敢干、敢试敢闯,勇于开拓进取的结果。
2、坚持高起点规划,发展定位准确。思路决定出路。我们考察过的地方,大到一个市、小到一个乡(镇)、村、企业,都有自己的中长期规划,其发展思路之清晰、定位之准确、规划之完善,让人叹服。*工业园区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为定位,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以及“适度超前、滚动开发”的原则,编制了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先后实施了300多项具有法律效力的专业规划,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上海金山现代农业园区把“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于一体,按照“经济国际化、产业科技化、环境生态化”的要求,将“一产”发展融于“三产”发展之中,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心五区”(园区管理中心、农业科技孵化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国际农业展示区、农业生态休闲区、现代农业加工区)建设稳步推进。杨浦区规划馆分为杨浦概况、领导关心、百年文明、三区融合、重点地区、专业规划和建设成果七个展区,并定期向社会开放,通过展版、展墙、模型、多媒体、影音投影等多种手段展示“知识杨浦”的总体规划。更重要的是,历届党委、政府都能严格按照规划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确保了规划的指导性、严肃性、权威性。
3、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壮大区域经济规模。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就是他们能够在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创新思维,把握机遇,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国3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长三角地区有22种产品产值占全国的25%以上,12种产品占到10%以上。浙江桐乡市充分发挥“长江金三角”中心的区位优势,建成了17万平方米的航母级专业市场----中国桐乡鞋业皮革城,通过商铺的销售、招商以及对经营的统一管理和操作,皮革城成为聚合政府、市场、厂家、投资者、经营户等各方面的力量平台,带动了桐乡皮革产业的迅速壮大,目前,桐乡皮革和辅料生产企业达到3000多家,成为全国四大鞋业生产基地之一。上海市杨浦区是上海高校最密集的区域,有复旦、同济、上海理工大等14所国内外知名大学,有国家“两院”院士4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747人,在校的全日制大学生近13万,博士、硕士研究生2.3万人。面对丰富的科教资源,杨浦区委、区政府提出由“工业杨浦”开始向“知识杨浦”奋进,实现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一批以大学强势学科为支撑的科技园区拔地而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实现借力发展。各地都把优化发展环境、吸引外商投资、借助外力发展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千方百计创造“服务优、效率高、发展快”的投资兴业环境,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氛围日益浓厚。*工业园区先后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00多亿元,高起点、高标准实施了“九通一平”工程和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燃气厂、供热厂等一批重点源厂,完成了湖滨大道、城市广场、文化水廊、李公堤等一批城市景观和娱乐休闲设施,建成绿地面积2000多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超过45%,区域环境保护指数位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之首。优美的环境吸引了大量资金的流入,目前,全区累计引进合同外资288亿美元,投资上亿美元项目67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6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02个项目。在倾力改善硬环境的同时,不断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服务水平,着力优化和改善发展软环境。*工业园区管委会下设15个职能局(办),工作人员面向全国招聘,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服务,对常规性业务3天内办结,最长不得超过7天,形成了“精简、统一、效能”的服务型政府。在浙江省嘉善县姚庄镇,“有事您说话”已成为姚庄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企业、投资者不管有什么需求,只要一个电话,政府工作人员几分钟之内就会出现在现场。服务创造价值,姚庄镇党委、政府真心的服务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客商们纷至沓来,许多体会到姚庄镇优质服务的企业,也自愿当起了姚庄的“义务招商引资员”。2006年,全镇引进外资项目10家,合同利用外资8143.7万美元;引进内资项目8家,总投资3.56亿元。
5、坚持统筹发展,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长三角地区除把招商引资、GDP增长、财政收入水平等作为考核地方干部的重要指标外,还把环境保护、社会的和谐度、人民的满意度以及地方竞争力等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加大和谐社会的构建力度。*工业园区平均每年科技投入增长超过20%,科技进步贡献份额达到70%以上,投资30亿元建立了完善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网络,聚集了海外留学人员创办企业200余家,跨国公司和国家级研发设计机构60余家,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超过2万人;区内企业公积金参保率均达100%,90%农户迁入现代化居住小区,基本做到了“老有所养、贫有所济、病有所医、难有所助”。杭州市东冠村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为村民营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村里每年投资近80万元,用于卫生保洁队、绿化养护队、治安巡逻队支出。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了东冠小学和幼儿园,每年村民医疗费报销、老年人生活费、独生子女费、入学补贴费、困难家庭补助等各项福利经费达200多万元。*工业园区湖心社区针对区内人口“三多二高一强”(新*人多、年轻人多、境外人数多,文化层次高、经济收入高,参与意识强)的特点,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推行“早九晚八”工作制度,通过“阳光假日放心班”、“境外人士联谊会”等活动,加强社区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实现了社区和谐、邻里和谐。
三、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新的起点期待着新的突破。如何按照“当好排头兵,工作创一流”的总体要求,加快甘肃和西部工贸旅游经济强区建设步伐,通过学习考察,我们认为,学习长三角地区先进经验,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推动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1、解放思想,超越自我谋求大发展。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开放的深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我区与长三角地区的差距,表面上看是发展速度、经济规模、经济结构上的差距,实际上最大的差距仍然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这是束缚我们发展的根本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精髓,着力强化“三种”意识,把解放思想落实到行动上。一是强化“围绕中心,加快发展”的意识。加快发展始终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始终是富民强区的头等大事。一切工作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先于一切,发展重于一切,发展高于一切,以宽广的视野、超前的意识、超常规的措施,不断加快发展步伐。二是强化“抢抓机遇,敢为人先”的意识。学习借鉴上海、*、杭州等地的发展经验,就是要学习他们与时俱进的思维观念和敢试敢闯的魄力,大力倡导自加压力、敢于争先和率先发展、率先富民的精神,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在困境中找出路,在挑战中抓机遇,脚踏实地,艰苦创业。三是强化不发展就是后退的观念。克服“步子不大年年走,贡献不大年年有”,“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好”的陈规陋习,敢于想大事,谋大业,拿出超常规的发展举措,用经济发展的速度衡量思想解放的程度。
2、规划先行,优化资源配置。规划是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全面履行职能、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依据和手段之一。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正是由于他们有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行业等专业性规划,并持之以恒地抓好了规划的落实。就我区而言,要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规划工作,按照思路出规划、规划出项目的要求,加强中长期规划编制,切实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实用性。部门、行业性规划应围绕“三大经济”、“四大产业”,注重各规划之间的衔接,服务于全区的整体发展,具有超前性、长远性,为今后发展留足空间。把村庄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强化指导,加大投入,切实抓紧抓好。并且各项发展、各类建设都应按照规划进行,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
3、发挥优势,加快推进工业强区进程。我区经济发展之所以落后,除了自然因素的制约外,核心原因就是在建立独具特色的地方工业体系方面步子比较缓慢。加快发展,就是要千方百计大抓工业项目,一如既往地重视工业发展,充分发挥工业对于带动三产、反哺一产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区工业基础薄弱,发展工业经济,一方面要依托现有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壮大提升建材、制革、制药、食品酿造等传统产业,发挥商贸、肉牛、果菜等资源优势,大力兴办食品、农副产品加工以及商贸流通领域的各类企业,促进外延扩张;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中心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大量流入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积极发展煤化工、新型建材等新兴产业,扩张工业经济规模。同时,要把园区作为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牢固树立工业兴园的思想,明确工业园区的职能就是抓工业、抓招商引资,坚持走“依靠工业办园、引进企业扩园、发展实业兴园”的路子,建立起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真正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园区。
2、创建优势不明显。比较突出的有三个方面:一是省级生态乡镇比例偏低。按照省级生态县考核指标要求,全县80%的乡镇必须达到省级或省级以上生态乡镇考核标准。目前,我县省级生态乡镇仅3个,占全县乡镇的21.4%,需再创建成9个以上省级生态乡镇才能符合考核要求,创建的乡镇压力较大。二是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由于规划缺陷,我县县城道路排水管网总长达38公里,而实行雨污分流的比例较少,污水处理厂虽已投入运行,但因多数管网尚未接入主排污管道,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距60%以上的硬性指标仍有一定差距。三是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繁重。据要求,我县今年必须完成“十一五”期间减排任务的60%,而且我县当前的减排空间非常狭小,可完成COD和SO2减排任务的企业少,减排任务完成难度较大。
3、环境污染整治困难重重。一是工业园区环境污染整改任务较重。省市环保局曾对我县工业园区进行联合执法检查,要求我县今年必须完成园区内环境污染问题的整改工作,并将此项工作纳入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的基本条件。就我县工业园区的实际情况而言,年内完成整改任务,达到省市环保局的要求,时间紧难度大。二是农村环境整治任务重。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农村环境状况的任务艰巨,特别是彻底根治城郊结合部和农村地区“脏、乱、差”现象,难度仍然较大。三是城市环境管理任务紧。全县医疗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工作尚未完成。城区乱占道、乱堆放、乱搭建等现象较为突出,污水横流、乱排放等现象时有发生,城市环境卫生保洁机制有待优化,河面漂浮物、卫生死角需尽快消除,部分街道、小区的绿化工程建设滞后,影响市容市貌,城市立面规划未能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缺乏品位。保持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机制和管理制度尚需完善,时常出现回潮和反弹现象。
4、支持力度有待加强。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内容多,牵涉领域广,标准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既要抓好县城和乡镇环保设施等硬件建设,又要做好省级生态乡镇的申报、验收准备,还要收集自2004年生态县创建后的各种资料,各项工作都需要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特别是经费保障需进一步加强。
5、其它较为突出的问题。重点生态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还不够强,没有形成规模效益;部分环保基础设施滞后,一些涉污企业的污染处理设施不够完善;生态环境支持保障和管理能力还较为薄弱,生态补偿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乡镇公共设施闲置现象严重等。
二、基本情况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分管副县长为主要成员的创建省级生态县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制定了《*县创建省级生态县实施方案》。5月30日,组织召开了全县创建省级生态县工作动员大会,全面部署了工作任务。目前,省级生态县申报材料和各种证明材料的收集和编制工作基本完成,9个乡镇完成了生态建设规划、“五整治一提高”中长期实施方案和生态村建设计划的编制工作,生态村申报工作已办结。截止7月底,全县已申报市级生态村20个,县级生态村19个,全县县级以上生态村累计达到53个。乡镇政府所在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50%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已投入试运行。大力开展工业园区环境污染专项整治,园内55家企业执行了环评审批手续、18家企业执行了环保“三同时”、40家企业进行了排污申报,征收排污费28万元。
三、对策建议
1、创新机制,扩大宣传,积极营造良好创建氛围。探索建立我县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搭建各类创建活动的组织、策划、宣传、实施、考核、测评基本框架,为今后的创建活动提供便利。宣传部门、新闻媒体和相关部门要切实抓好省级生态县创建宣传工作,电视、报刊要设立专门的新闻栏目,定期对外创建信息。丰富内容、搞活形式,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工厂、进乡村活动,正确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科学的生态理念和环保意识,主动参与省级生态县创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确保创建任务按时圆满完成。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担负起决策、指导、协调、监督等各项职能,各成员单位和乡镇、社区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进一步明确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全民创建的良好局面。
区人民法院院长提请任命为区人民法院副院长的***、***两位同志,是经过区人民法院严格的选拔、考核程序选的,整个程序合法、民主、公正。考察中,法院班子和机关干部对两位同志给予了客观的评价。考察组综合大家的评价和三位同志历来的表现,认为***、***同志,政治坚定,宗旨明确,思想觉悟较高,能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自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实地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注重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注重廉洁自律,作风正派,得到了院领导和全体机关干部的信任和好评;平时严格要求自己,不怕苦,不怕难,以身作则、亲历亲为,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通过两种形式的挂职锻炼,城、乡中小学校长普遍感到受益匪浅,他们在学习、交流和实践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农村中小学校长不仅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更增强了紧迫感和使命感。城市学校办学理念提升之快、学校管理之规范、办学模式之新颖令他们始料不及,他们在感叹农村学校硬件建设落后的同时,深刻意识到思想观念上存在的差距。“以人为本”的管理、“为发展而教育”以及“小班化教学”,这些原本抽象的新知识和新理念都变得生动、鲜活,具有可操作性,使农村校长深受启发。他们目睹了专家型、学者型校长的风采,掌握了科学管理的内涵,体验到了新课程改革的成效,领悟到了因地制宜办特色学校的“真谛”。他们还尝试由后台走向前台,亲自主持城市学校工作,参与一系列教学、教研活动,这些亲身经历使他们平添了勇气,增强了学、赶先进校长的信心。
这次学习培训分别赴深圳、香港、顺德、中山、珠海五个城市,对其
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和经验进行了初步了解和实地考察。了解深圳市经济发展的动力、深圳改革发展和自主创新的有关情况和经验、考察全国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南岭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听取村领导介绍经验。参观香港市政建设设施、太平山顶、金紫荆广场及香港标志性建筑——香港青马大桥等。
二、主要收获与启示
(一)对照科学发展观,感悟经济特区的发展
深圳是我国最早开放的特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可以说,深圳是我国发展最快的城市,是一种现象。“深圳速度”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的标志。从根本上讲,深圳的改革发展和自主创新则是深圳快速崛起的真正动力。
一是发展为纲、紧抓不松。深圳的开放开发一开始就建立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理念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的基础之上。大力引进香港的资金、技术、机器,充分发挥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优势,围绕发展是硬道理,紧抓硬指标、用硬手段、抓硬任务不放松,不断探寻适合深圳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是改革探路、带动发展。深圳人能够始终发扬“敢闯、敢冒、敢试”的“三敢”精神,在总结经验中不断深化改革,提出准、快、深、细、大、坚“六字”方针。探寻深圳的经济发展,结合理论实践,深圳的经济发展源泉主要来自于五大发展动力,即: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科技进步、教育和制度创新。
三是坚持开放、勇于实践。在坚持开放中,深圳人始终实践“433”发展模式。坚持开放,扩大开放,贯彻政策。
深圳作为一个经济特区城市,28年(1980年—2008年)的成功经验缔造了深圳独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现象,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深圳逐步从农业经济时代到工业经济时代,走向知识经济时代。
(二)对照现代市场经济,感悟“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首先,香港是一个特殊的地方。香港地区辖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个区,1997年7月1日,祖国。
其次,香港是一个特殊的经济模式。香港虽然只是一个弹丸之地,但极具特色和活力,是主要以转口贸易为主的自由港,被誉为“最自由的经济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高度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高效的市场运行机制。
再次,香港是一个成功地方。之所以说香港是一个成功的地方,有它其成功之道,即:经济自由、鼓励竞争、实行法治和廉洁政府。香港在经济发展上除了具有资本市场成熟、法制完善、税制简单,以及良好的管治文化等优势,同时,实行“低税率、简税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信息自由流通,这不仅使香港的企业所承担的税负降到相当低的水平,而且使企业拥有充分的活力,并吸引了大量投资者。香港政府是法治政府,比较而言,香港拥有诚信和法治两大社会资本,香港法治被评为亚洲第一,在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的评选,香港位列榜首。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发展的基础和现实比作为一个大城市的香港要复杂得多,难以简单类比。但香港完善的现代市场经济机制却是最值得我们借鉴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已成为当前内地改革的主要聚焦点和首要任务。正是在这一点上,香港经验为我们提供了范例。
(三)对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感悟壮大集体经济的对策与思路
在这次学习考察中,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我们参观考察了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南岭村社区和中山市长洲社区,并聆听了社区主要领导介绍如何加强社区建设及如何壮大集体经济的作法和经验。他们的主要做法是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同时,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是注重经济建设。通过外引内联,加大创办村办企业力度。二是注重精神文明建设。 作为东北地区的科右前旗及##镇,我们不可能完全复制发达地区发展的环境,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关键在于从我们的实际出发,学习如何运用现代市场经济机制解决发展中的
问题。对此,深圳、香港、珠江三角洲的成功经验给我们启示是:
一是要大力推进观念创新,跳出旧体制、旧工作方式方法惯性的束缚,切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努力用市场经济的观念研究解决自身的问题。
二是要大力推进机制创新,加快改革步伐,特别是要在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上狠下功夫,创造一个激励人们创新创业、有利于市场主体成长发展的体制环境。这是我们和发达地区最根本的差距,也是振兴和促进我旗乃至我镇经济发展最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1、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谋求发展的眼界。长三角地区由江浙沪三省市的15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以占全国1.14%的土地、6.32%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8.57%的GDP,是全国经济最发达,人口、产业、城市、财富最密集的地区。在学习考察中,长三角地区思想解放程度之高、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城市环境建设之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进理念和干部群众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奋力赶超的精神,让我们震动很大。在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的逼人形势下,我们应以更加开放、更加积极的姿态,大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努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启迪了思维,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长三角地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机制活、思想活、政策活,能够千方百计地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学习考察中,通过对比长三角地区在优化思路、加快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我们深深地感到:我们提出的建设甘肃和西部工贸旅游经济强区,做大做强三大经济,突显四大产业,全力推进五项工程,努力构建小康崆峒、和谐崆峒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是一个积极进取的目标,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符合崆峒区发展实际,只要我们按照这个思路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就一定能够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3、看到了差距,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近年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各项重点经济指标连续保持了积极的“两位数”增长。但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我们的经济总量和发达地区的县(区)相比,差距悬殊,个别经济指标甚至赶不上有的乡(镇)、村(社区),我们在思想观念、发展思路、发展环境、政策运用、机制创新和工作作风等诸多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而这种差距还有不断拉大之势。面对这种现状,如果我们不加快发展,不奋起直追,就会使发展的差距越拉越大。
4、强化了沟通,扩大了对外宣传推介。在学习考察中,我们一方面认真学习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另一方面,抓住听取讲座、交流座谈、实地参观等机会,大力宣传我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发展潜力,积极推介我区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使他们全方位、多层次了解崆峒、关注崆峒,为崆峒区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推进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二、长三角地区的成功经验带给我们的主要启示
这次学习考察,总的印象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规模大、质量好、效益高、后劲足、潜力大,给我们感触最深的是长三角地区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中不甘落后、争创一流,高起点谋划,大手笔建设,赢得了发展先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他们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是多方面的,给我们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始终保持思想和行动上的与时俱进,发展理念新颖。他们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超越自我求发展,跳跃式前进快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大发展”的新观念,大到一个思路,小到一个景点,都能把自己纳入经济发展的大市场、大流通、大循环中,善于更新理念,敢试敢闯,不断超越自我。苏州、无锡始终把发展的目标紧紧瞄准上海,把自身的发展与上海的发展紧紧捆绑在一起,采取了“依托上海、错位发展、共同繁荣”的战略目标,实现了“借梯登高、借鸡下蛋”,创造了“新苏南模式”。杭州市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以杭州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为基点,融合世界歌舞、杂技艺术于一体,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营造如梦如幻的艺术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这场演出不花政府一分钱,完全由民营文化企业宋城集团投资,平均每年演出800多场,年创收达到1.82亿元,至今连续演出12年,累计观众达1000多万人次,有效提升了杭州旅游产业开发的层次和水平。五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他们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敢想敢干、敢试敢闯,勇于开拓进取的结果。
2、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壮大区域经济规模。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就是他们能够在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创新思维,把握机遇,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国3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长三角地区有22种产品产值占全国的25%以上,12种产品占到10%以上。浙江桐乡市充分发挥“长江金三角”中心的区位优势,建成了17万平方米的航母级专业市场----中国桐乡鞋业皮革城,通过商铺的销售、招商以及对经营的统一管理和操作,皮革城成为聚合政府、市场、厂家、投资者、经营户等各方面的力量平台,带动了桐乡皮革产业的迅速壮大,目前,桐乡皮革和辅料生产企业达到3000多家,成为全国四大鞋业生产基地之一。上海市杨浦区是上海高校最密集的区域,有复旦、同济、上海理工大等14所国内外知名大学,有国家“两院”院士4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747人,在校的全日制大学生近13万,博士、硕士研究生2.3万人。面对丰富的科教资源,杨浦区委、区政府提出由“工业杨浦”开始向“知识杨浦”奋进,实现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一批以大学强势学科为支撑的科技园区拔地而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坚持高起点规划,发展定位准确。思路决定出路。我们考察过的地方,大到一个市、小到一个乡(镇)、村、企业,都有自己的中长期规划,其发展思路之清晰、定位之准确、规划之完善,让人叹服。苏州工业园区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为定位,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以及“适度超前、滚动开发”的原则,编制了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先后实施了300多项具有法律效力的专业规划,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上海金山现代农业园区把“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于一体,按照“经济国际化、产业科技化、环境生态化”的要求,将“一产”发展融于“三产”发展之中,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心五区”(园区管理中心、农业科技孵化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国际农业展示区、农业生态休闲区、现代农业加工区)建设稳步推进。杨浦区规划馆分为杨浦概况、领导关心、百年文明、三区融合、重点地区、专业规划和建设成果七个展区,并定期向社会开放,通过展版、展墙、模型、多媒体、影音投影等多种手段展示“知识杨浦”的总体规划。更重要的是,历届党委、政府都能严格按照规划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确保了规划的指导性、严肃性、权威性。
4、坚持统筹发展,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长三角地区除把招商引资、GDP增长、财政收入水平等作为考核地方干部的重要指标外,还把环境保护、社会的和谐度、人民的满意度以及地方竞争力等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加大和谐社会的构建力度。苏州工业园区平均每年科技投入增长超过20%,科技进步贡献份额达到70%以上,投资30亿元建立了完善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网络,聚集了海外留学人员创办企业200余家,跨国公司和国家级研发设计机构60余家,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超过2万人;区内企业公积金参保率均达100%,90%农户迁入现代化居住小区,基本做到了“老有所养、贫有所济、病有所医、难有所助”。杭州市东冠村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为村民营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村里每年投资近80万元,用于卫生保洁队、绿化养护队、治安巡逻队支出。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了东冠小学和幼儿园,每年村民医疗费报销、老年人生活费、独生子女费、入学补贴费、困难家庭补助等各项福利经费达200多万元。苏州工业园区湖心社区针对区内人口“三多二高一强”(新苏州人多、年轻人多、境外人数多,文化层次高、经济收入高,参与意识强)的特点,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推行“早九晚八”工作制度,通过“阳光假日放心班”、“境外人士联谊会”等活动,加强社区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实现了社区和谐、邻里和谐。
5、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实现借力发展。各地都把优化发展环境、吸引外商投资、借助外力发展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千方百计创造“服务优、效率高、发展快”的投资兴业环境,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氛围日益浓厚。苏州工业园区先后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00多亿元,高起点、高标准实施了“九通一平”工程和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燃气厂、供热厂等一批重点源厂,完成了湖滨大道、城市广场、文化水廊、李公堤等一批城市景观和娱乐休闲设施,建成绿地面积2000多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超过45%,区域环境保护指数位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之首。优美的环境吸引了大量资金的流入,目前,全区累计引进合同外资288亿美元,投资上亿美元项目67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6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02个项目。在倾力改善硬环境的同时,不断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服务水平,着力优化和改善发展软环境。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下设15个职能局(办),工作人员面向全国招聘,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服务,对常规性业务3天内办结,最长不得超过7天,形成了“精简、统
一、效能”的服务型政府。在浙江省嘉善县姚庄镇,“有事您说话”已成为姚庄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企业、投资者不管有什么需求,只要一个电话,政府工作人员几分钟之内就会出现在现场。服务创造价值,姚庄镇党委、政府真心的服务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客商们纷至沓来,许多体会到姚庄镇优质服务的企业,也自愿当起了姚庄的“义务招商引资员”。2006年,全镇引进外资项目10家,合同利用外资8143.7万美元;引进内资项目8家,总投资3.56亿元。
三、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新的起点期待着新的突破。如何按照“当好排头兵,工作创一流”的总体要求,加快甘肃和西部工贸旅游经济强区建设步伐,通过学习考察,我们认为,学习长三角地区先进经验,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推动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1、解放思想,超越自我谋求大发展。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开放的深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我区与长三角地区的差距,表面上看是发展速度、经济规模、经济结构上的差距,实际上最大的差距仍然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这是束缚我们发展的根本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精髓,着力强化“三种”意识,把解放思想落实到行动上。一是强化“围绕中心,加快发展”的意识。加快发展始终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始终是富民强区的头等大事。一切工作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先于一切,发展重于一切,发展高于一切,以宽广的视野、超前的意识、超常规的措施,不断加快发展步伐。二是强化“抢抓机遇,敢为人先”的意识。学习借鉴上海、苏州、杭州等地的发展经验,就是要学习他们与时俱进的思维观念和敢试敢闯的魄力,大力倡导自加压力、敢于争先和率先发展、率先富民的精神,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在困境中找出路,在挑战中抓机遇,脚踏实地,艰苦创业。三是强化不发展就是后退的观念。克服“步子不大年年走,贡献不大年年有”,“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好”的陈规陋习,敢于想大事,谋大业,拿出超常规的发展举措,用经济发展的速度衡量思想解放的程度。
2、发挥优势,加快推进工业强区进程。我区经济发展之所以落后,除了自然因素的制约外,核心原因就是在建立独具特色的地方工业体系方面步子比较缓慢。加快发展,就是要千方百计大抓工业项目,一如既往地重视工业发展,充分发挥工业对于带动三产、反哺一产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区工业基础薄弱,发展工业经济,一方面要依托现有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壮大提升建材、制革、制药、食品酿造等传统产业,发挥商贸、肉牛、果菜等资源优势,大力兴办食品、农副产品加工以及商贸流通领域的各类企业,促进外延扩张;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中心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大量流入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积极发展煤化工、新型建材等新兴产业,扩张工业经济规模。同时,要把园区(本文摘:范文大全)作为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牢固树立工业兴园的思想,明确工业园区的职能就是抓工业、抓招商引资,坚持走“依靠工业办园、引进企业扩园、发展实业兴园”的路子,建立起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真正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园区。
3、规划先行,优化资源配置。规划是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全面履行职能、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依据和手段之一。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正是由于他们有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行业等专业性规划,并持之以恒地抓好了规划的落实。就我区而言,要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规划工作,按照思路出规划、规划出项目的要求,加强中长期规划编制,切实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实用性。部门、行业性规划应围绕“三大经济”、“四大产业”,注重各规划之间的衔接,服务于全区的整体发展,具有超前性、长远性,为今后发展留足空间。把村庄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强化指导,加大投入,切实抓紧抓好。并且各项发展、各类建设都应按照规划进行,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
为进一步探索扶贫工作新机制、新方法,根据县委的安排,2006年4月25至26日,县委副书记、副县级组织员、县扶贫办主任等一行到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主要就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村中任职有关事宜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福建省的基本做法
(一)选派对象及任职时间。选派被省委组织部纳入后备提拔干部的副处长到贫困村中担任支部第一书记,任职时间为3年。
(二)主要工作职责。制定村级规划;落实扶贫资金;实施扶贫项目。
(三)管理方式。省委组织部确定选派对象,日常管理与原单位脱钩,省扶贫办对其工作进行日常管理,双方共同负责考核。
(四)选派对象与定点帮扶单位相结合,派人的定点单位不再提供帮扶资金,提供帮扶资金的定点单位不再派人。
二、效果与启示
(一)效果。在完善的激励和监督机制下,促使挂职人员充分发挥自身的政治、文化等优势,用较长的三年时间全身心投入扶贫工作,确保了省委扶贫意图的实现;高素质的干部人才教育和培养了一大批农村党员,使他们具有带领全村群众更好更快地脱贫致富的能力,逐步形成了“党建引领发展,发展提升党建”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全新的工作环境和艰苦的工作条件,对挂职干部自身也大有裨益,有利于其改变工作作风、锻炼意志品质、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
(二)启示。依托项目资金这一载体,选派优秀干部驻村指导谋求发展是搞好扶贫工作的必要手段;根据区位等因素将多名指导员进行再分配,形成一定数量的分小组并落实一名组长对组内成员加以管理是管理好指导员的有效途径;基础项目和产业项目有机结合、软件建设(基层党建等)与硬件建设(组建协会等)同步推进是取得扶贫实效的必然选择。
三、几点建议
(一)关于去年首批试点指导员的问题。建议兑现10名左右特别优秀的指导员的有关奖励,再选派21名比较优秀的到今年启动的试点村任职,剩余的每人包2个去年的村继续推进和完善各项工作。
(二)今年64个扶贫新村驻村指导员的选派问题。
1、选派对象。实行“三三”制,即:去年首批指导员、部分乡镇主要领导、部分县级部门副科级实职领导(只包括去年提拔的副科级实职领导和组织部门拟提拔为正科级实职领导的后备干部)基本各占1/3。
一、福建省的基本做法
(一)选派对象及任职时间。选派被省委组织部纳入后备提拔干部的副处长到贫困村中担任支部第一书记,任职时间为3年。
(二)主要工作职责。制定村级规划;落实扶贫资金;实施扶贫项目。
(三)管理方式。省委组织部确定选派对象,日常管理与原单位脱钩,省扶贫办对其工作进行日常管理,双方共同负责考核。
(四)选派对象与定点帮扶单位相结合,派人的定点单位不再提供帮扶资金,提供帮扶资金的定点单位不再派人。
二、效果与启示
(一)效果。在完善的激励和监督机制下,促使挂职人员充分发挥自身的政治、文化等优势,用较长的三年时间全身心投入扶贫工作,确保了省委扶贫意图的实现;高素质的干部人才教育和培养了一大批农村党员,使他们具有带领全村群众更好更快地脱贫致富的能力,逐步形成了“党建引领发展,发展提升党建”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全新的工作环境和艰苦的工作条件,对挂职干部自身也大有裨益,有利于其改变工作作风、锻炼意志品质、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
(二)启示。依托项目资金这一载体,选派优秀干部驻村指导谋求发展是搞好扶贫工作的必要手段;根据区位等因素将多名指导员进行再分配,形成一定数量的分小组并落实一名组长对组内成员加以管理是管理好指导员的有效途径;基础项目和产业项目有机结合、软件建设(基层党建等)与硬件建设(组建协会等)同步推进是取得扶贫实效的必然选择。
三、几点建议
(一)关于去年首批试点指导员的问题。建议兑现10名左右特别优秀的指导员的有关奖励,再选派21名比较优秀的到今年启动的试点村任职,剩余的每人包2个去年的村继续推进和完善各项工作。
(二)今年64个扶贫新村驻村指导员的选派问题。
1、选派对象。实行“三三”制,即:去年首批指导员、部分乡镇主要领导、部分县级部门副科级实职领导(只包括去年提拔的副科级实职领导和组织部门拟提拔为正科级实职领导的后备干部)基本各占1/3。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按照先进性和能力建设的要求,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才选拔到校级后备干部的队伍中来,为徐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干部保证。
二、推荐条件
1、年龄:一般男48周岁、女45周岁以下(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年龄)。
2、学历:大学学历以上。
3、职称:中学一级教师职称以上(40岁以上一般应当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
4、经历:有班主任经历,有教研组长或年级组长经历,并有本校中层等岗位经历或相关经历两年以上。
5、身心健康。
6、其它:政治素质好,且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区教育系统以上中青年骨干教师可以破格。
三、推荐名额
1、梅园中学可推荐校级后备干部1名。
四、工作步骤
1、准备工作
党支部召开支部委员会会议,学习领会推荐工作的意义,研究制定本单位实施计划,并在全体党员会议上征求意见后确定。同时,党支部梳理出本单位符合条件的全部人员。
2、推荐工作
(1)第一步推荐
①党支部召开教职工民主推荐会(教职工的参与率要高于90%),对本单位符合条件的全部人员进行民主推荐。
②确定建议人选名单:党支部在汇总推荐情况后填写《徐汇区教育系统民主推荐校(园)级后备干部原始排序汇总表》,并召开党支部委员会会议,对原始推荐情况综合分析后,按规定名额1:2的比例列出组织推荐建议人选名单。
在第二步推荐前,党支部要与相关人选进行一次谈话。
(2)第二步推荐
①推荐、测评。党支部负责将组织推荐建议人选名单(附个人基本情况和简历)在一定范围(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以上干部、全体党员和派代表)内进行第二步推荐,并进行测评。党支部负责汇总第二步推荐、测评情况。
②进行考察。党支部组织实施考察访谈,访谈不少于15人(要求:教职工数30人以下访谈不少于10人,30人以上访谈不少于15人),被访谈人员的构成要体现广泛性、代表性。
③撰写考察报告。考察报告要反映出被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同时注重被考察对象的管理能力、业务能力、性格特点,以及主要不足等。
④确定拟上报人选名单。召开党支部委员会会议,根据第二步推荐、测评结果、考察情况以及各单位推荐名额,确定拟上报人选名单。
3、党内公示拟上报人选名单。党支部可采用在党的组织生活会上通报或征求每位党员意见等形式,将拟上报人选名单在党内进行公示。
4、确定上报人选。党支部根据公示情况,确定上报人选名单,填写《*区教育系统民主推荐校(园)级后备干部组织意向排序表》,根据上报人选的人事档案填写《*区教育系统民主推荐校(园)级后备干部基本情况表》。
5、总结推荐工作。党支部认真总结民主推荐工作的情况并填写《20*年*区教育系统民主推荐校(园)级后备干部工作情况汇总表》。
五、上报工作
1、上报材料
上报材料包括《*区教育系统民主推荐校(园)级后备干部原始排序汇总表》、《*区教育系统民主推荐校(园)级后备干部组织意向排序表》、《*区教育系统民主推荐校(园)级后备干部基本情况表》(每人1份)、考察报告(每人1份)、《20*年*区教育系统民主推荐校(园)级后备干部工作情况汇总表》。上报时,须交书面稿和电子稿(交盘片,所有资料保存在一个以党支部名称命名的文件夹内。其中,一寸照片的电子版用被推荐者的姓名命名并以jpg格式保存)各一套。
党支部对破格推荐的人选要另附破格推荐报告。
上报的书面材料须由党支部书记签字并加盖党支部公章。所有原始材料由党支部保留备查,。
2、上报时间
于9月29日(星期五)前完成材料上报。所有上报材料均交至教育党工委组织干部科。
七、工作要求
1、明确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