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30 01:49:0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青年教师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师范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指向
教育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师资力量的强弱,师范院校青年教师要想成为高水平的教师,就必须提升以下几方面的教学能力。
1、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各个环节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后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青年教师必须提升其教学设计能力,这样才能为搞好自己的教学提供前提。首先,青年教师要提升教案设计能力。青年教师设计的教案不仅要有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意见,还要有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的设想以及课外的延伸等,从而使设计出的教案具有多方面性、综合性、立体性。其次,青年教师要提升板书设计能力。虽然大部分青年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但课件并不是万能的。青年教师要根据教学着眼点与教学要求的不同,设计出各具特色的、形式多样的板书,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说,青年教师形成良好的板书设计能力,能够对学生起到引领和点化作用。
2、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能力
师范院校青年教师应具备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师素质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青年教师应提高指导学生收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最终使学生可以独立形成自己的观点。其次,青年教师应提高组织与学生交流、探究的能力。通过与师范生之间的交流和与学生之间的探究,可以将一些指导意见或者好书推荐给学生,也可以了解为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地给予评价反馈。
3、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青年教师由于学历层次较高,因而其学术研究能力一般较强,但其教学研究能力却不一定强,因为他们一般都不太注重对教学问题的研究。而青年教师要想提升教学能力,就必须提升对教学的研究能力。首先,青年教师需要具备发现教学问题的能力,这是研究者敏锐的洞察力和对形势判断力的综合反映。其次,青年教师要具有突破原有理论的框架,从新的角度分析研究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思索和解决实际问题。最后,青年教师要有教学研究的协作能力。“优势互补、群体攻关,这是现代教育教学研究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师范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
1、以训练促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教学是师范院校青年教师的第一要务。教学能力也是教师能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探寻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有效途径和措施,以训练促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师范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最主要的任务之一。
(1)通过教学案例分析来训练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在教学结束后,从收集、分析、到撰写案例,都要使自己的教学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青年教师不仅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性研究,更应该阅读吸收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在成功的典型教学案例中认识反映教学实践过程的规律,在失败的教学案例中找出认识的偏差,从中获得真理性的认识,这对自身的教学能力提升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通过试讲来训练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试讲是青年教师在没有学生在场的情况下,完全按照正常上课的样子,模拟真实教学情境来进行教学。青年教师通过试讲可以了解自身在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以促进青年教师更深入地思考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试讲后,教学方向会更加清晰,教学方法会适当调整,正式授课时自信心会大增。可见,青年教师经过对授课过程进行训练,其教学能力自然而然就可以得到提升。
2、以培训促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1)通过岗前培训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岗前培训是青年教师走上教师岗位前需要进行的一个必要环节。首先,师范院校可以邀请高水平的专业教师担任专职的岗前培训指导教师,为青年教师示范授课、做专题讲座、传授教学经验等,以此为培训平台来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其次,青年教师应在规定时间内做出一份完整教案,并进行现场的授课展示,专家就其教案与教学展示进行细致点评,并与之深入交流,给予建设性意见,以此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2)通过跟踪培训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青年教师入职后,在教学中避免不了会出现困惑,所以,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只局限于岗前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师范院校要根据青年教师所教专业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为其安排资历深厚的导师,在教学上能够帮助青年教师答疑解惑,这种指导是长期的、有组织的、有计划的。通过跟踪培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不断提升,使其由初任教师转变为熟练教师。
3、以评价促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1)通过科学的考评制度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师范院校应制定科学的考评制度,来督促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首先,各院领导应对青年教师上交的教学文件和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考评,分出等级,奖优罚怠,以此来激励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其次,师范院校教学委员会教师要了解和掌握青年教师的授课过程,对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方法进行考评,并提出修改意见,以帮助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最后,学生对青年教师的评价尤为重要。学生对青年教师的评价更能真实地反映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水平高低的实际情况,高水平的青年教师必然会受到师范生的喜爱。
二、影响技师学院青年教师教育幸福感的因素
在分析职业院校教师幸福感影响因素时,不得不提出三方面主体概念,即个人、社会和学校。以下逐一分析三者各自对于技师学院青年教师教育幸福感产生的影响。
1.影响技师学院青年教师教育幸福感的个人因素
首先,技师学院当前不乏进取型的青年教师,他们虽付出大量心血却仍难让学生的厌学面貌有所改观。这样,青年教师就难以找到教书育人的幸福感,进而提不起工作热情甚至出现厌教心理。其次,青年教师尚处于事业与家庭起步阶段,不得不肩负起结婚、生子和赡养父母等生活负担,因而他们都有很强的物质需求,但又处于工资待遇偏低的状态,这无疑会使青年教师的教师幸福感大打折扣。最后,压力无处不在,青年教师的压力应对方式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教育幸福感。倘若青年教师面对压力而采取悲观逃避、自责等消极的应对方式,其教育幸福感将受到消极影响。而乐观面对、合理宣泄、解决问题等积极的应对方式则给青年教师的教育幸福感带来积极影响。
2.影响技师学院青年教师教育幸福感的社会因素
首先,技师学院教师的收入虽已有所提高,但与其他行业相比,其收入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再加上社会中各种诱惑涌现,这种收入与地位的差距容易导致技师学院青年教师心理上的失衡。其次,技师学院由于生源的特殊性,很难培养出品学都非常优秀的学生,一旦社会再给予教师过高的期待与压力,教师就有可能缺失教育成就感。最后,技师学院乃至社会还缺乏适合青年教师发展的成长平台,比如,专业课青年教师大多毕业于非师范院校,因而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但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却常常未安排他们进行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的必要岗前培训,这就影响了青年教师教学业务的发展。
3.影响技师学院青年教师教育幸福感的学校因素
首先,技师学院给青年教师安排的教学任务比较重,如浙江交通技师学院青年教师的周课时大多在18-24节,此外,青年教师往往还需兼任班主任工作。这种沉重的工作负担是造成青年教师教育幸福感缺失的重要原因。其次,大多数技师学院建校时间短,尚未形成科学、合理、公正、民主的教师评价机制,从而无法促进青年教师热爱自身职业,也使得青年教师幸福指数难以提高。最后,技师学院主要系自主招生来获取生源。在“招生难”的形势下,技师学院迫不得已将招生完成指标与教师个人评优直接挂钩,这往往会让不少青年教师倍感压力。
三、提升技师学院青年教师教育幸福感的对策
通过上述对影响技师学院青年教师教育幸福感的因素进行分析,青年教师能否经常体验到教育幸福感,既与教师个人的心理调节等内部因素有关,也与社会支持、学校环境等外部因素相关。为此,要提高技师学院青年教师的教育幸福感,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青年教师个人需完善自我管理
(1)青年教师应转变认识,辩证看待技师学院当前的发展现状技师学院正面临并将长期面临招生难、教学难、管理难与认同感低等诸多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极易造成青年教师因社会比较而产生的不平衡感。就青年教师而言,他们应转变观念,辩证地认清技工教育的发展形势,更要充分相信当前的这些问题必将在今后我国技工教育体制改革中逐一得以解决,从而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
(2)青年教师应注重自身业务水平与心理素质的发展为适应社会的经济发展,技师学院纷纷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而教师既具有较高的知识能力水平,又具备较强的专业动手能力和现代职业指导能力,这是其成为“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条件。青年教师应不断扩充自身知识储备,强化技能训练,增强职教理念更新意识,进而更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此外,青年教师需积极参加学校乃至政府组织的各项心理健康活动,重视自身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2.社会需要对青年教师加大支持力度
(1)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期望和社会地位由于技工教育的特殊性,技师学院青年教师的职业声望相对较低。社会和政府部门应借助各大新闻媒体,宣扬广大技师学院教师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为整个技工教育的师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同时,还要对各类技能型人才进行更广泛的政策扶植和表彰,让技能型人才得到社会应有的认可和尊重,这也有助于技师学院招生工作的顺利开展,以缓解青年教师的招生压力。此外,学生家长应该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去理解、评价青年教师的工作,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和支持,让青年教师们多一份幸福感。
(2)提高青年教师的经济待遇,缓解他们的生活压力提高对教师的投入,理所当然的是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不仅仅是对日常生活的保障,在某种程度上更是对他们心理慰籍、辛勤工作的认可和另种形式的补偿。当前,技师学院办学仍属于中职教育层次,尽管各级政府明确指出加大对中职教育的资金扶植力度,要提高中职教师的工资待遇,但整个进程相对缓慢,广大中职教师与其他行业从业者进行经济待遇比较时,难免产生心理失衡。因此,政府需加快对中职教育投入大量资金的步伐,切实改善中职教师的工作待遇,减轻青年教师的生活经济压力。
3.学校管理应坚持以教师为本
二、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管理层重视不够。民办高校的成立时间相对较短,管理相对不完善,因此学校管理层对培训工作缺乏更多的关注。受限于学校规模和发展阶段,在学校资金的支持方面,还没有向教师培训过多倾斜。
2.培训制度建设不完善。在制度建设方面,民办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还缺乏有效的指导,制度发展落后于现实需要。
3.培训活动和形式单一化。针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主要集中在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阶段,上岗后依托院系进行管理。培训活动数量难以满足青年教师需求,以讲座为主的培训形式,难以吸引青年教师目光,培训内容和形式亟待转变。
4.教师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受限于民办高校的发展阶段,以教学为主体的大环境下,青年教师对培训的兴趣不够浓厚,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此外,青年教师生活压力非常明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职业的认同感。
三、青年教师培养培训的六大计划
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是民办高校发展的长久之计。安徽新华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尤其重视自有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培训,设立教师培养培训专项经费,大力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六大计划,取得了显著效果。
1.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修养是其最基本的素质,学校将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建立完善青年教师师德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引导教师自觉养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
2.教师培训进修计划。学校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实施“硕士化工程”和“博士团队工程”,改善教师队伍的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根据青年教师成长需要,每年对新进教师开展两轮岗前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教学业务、管理制度、教学技术与艺术等多方面培训。
3.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学校在实施教师培训进修基础上,着重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上下功夫,重点帮扶新进青年教师和评教排名靠后教师。积极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课件制作大赛、教案讲稿比赛,开展学生网络评教,教学督导、教师同行、管理人员听课评价,教学满意度调查等,通过评比,找出差距。
4.双能师资培养计划。企业是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平台,能够为教师提供宝贵的实践资源。学校鼓励和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考察参观、顶岗锻炼,鼓励教师参加行业资格证书考试,引导教师开展产学研合作。学校积极邀请企业的高级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定期来学校举办讲座,协助学校教师开展研究,培养双师型教师。
5.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学校设立专项津贴,加大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考核力度,在对外考察、交流学习、在职提升学历等方面提供资助,帮助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加快成长。
目前,个人或组织处于动态环境下,个人或组织能否动态地适应环境是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特别对处于当今动态复杂环境中的个人或组织尤其如此。个人或组织无时无刻不在与外部环境进行着信息、资金、人才、物质资源等方面的交流。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这些交流必然影响科研创新能力,进而促进个人或组织战略的变化。寻找新环境下的竞争优势已成为当前个人或组织的主要问题,而对环境的认识及其分析就显得异常重要了。如何识别环境、匹配环境成为动态复杂环境下个人或组织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首要问题。因此,环境识别是科研创新能力管理及各个过程必须具备的首要能力。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或组织的任何创新行为都离不开知识的运用,拥有丰富的知识是组织具有强竞争力的基础,知识管理成为个人或组织尤其是高技术、高科技含量组织的重要活动。它决定了个人或组织是否能对获得的成百上千、纷繁杂芜的各种知识去伪存真,通过对个人或组织知识的获取、识别、转化、创新和扩散的管理,实现质的飞跃而最终开发出核心能力,因此科研创新能力开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管理能力。
扩张科研创新能力所用到的过程不仅依赖于科研创新能力的性质,而且依赖于拥有科研创新能力所有权的集体或个人性质,一种个人形式化的显性科研创新能力可能通过正式的培训得到扩张,经由一段学徒或合作期得到检验,并且借助专业标准来监督。一种集体形式化的科研创新能力能够通过一套正式培训、非正式团队工作和团队整合传递,从而管理柔性能力成为科研创新能力扩张的主要影响因素。资源整合能够很好地反映科研创新能力的整合情况,它能够通过重置和整合,复制和淘汰等途径来整合和配置组织现有的科研创新能力,从不同途径来帮助个人或组织提高自身具有的科研创新能力,对现有资源的系列调整来提供新技术研发所需要的科研创新能力。能力整合是经个人或组织各项能力中适合需求的能力互相组合渗透并放大后的产物。将已经扩张得到的科研创新能力根据动态竞争环境的需求而重组和融合,它既包含对已经扩张得到的科研创新能力中优质资源的保护和劣质资源的扬弃,也包含在新的竞争环境中实现的一系列能力创新,涉及组织的文化、思想状态、个体和群体以及科研创新能力整合所带来的一系列动态变化。组织学习把个人或组织的能力应用到新的与之相关的科研创新活动中去,有助于该能力的发挥。效率学习通过体验发生,效能学习通过把任意“脚本”的全部节目丰富化而发生,这些脚本用于解决相关但不同的问题。效率学习对个人或组织现有业务领域已精通的能力进行发挥,效能学习通过发挥科研创新能力来探索业务领域的延伸。尽管效率学习遵循个人或组织能力和产品市场发展的自然规律而发生,但效能学习要求有一个积极的管理过程。该过程的难关是为科研创新能力发现新的发挥作用的时机。由于环境、资源和能力是在不断变化的,个人或组织只有通过运用其拥有的资源,不断的与外部环境进行博弈,评估、分析持续发展的资源能力缺口,然后在经营活动中通过资源发挥能力的学习、期权执行能力和博弈学习能力的数量柔性、功能柔性,有形资产的不断获取、创造、无形资产的不断增值,寻找最佳时机对已有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行发挥,从而为获取优势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当前,个人或组织处于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这就要求个人或组织的能力也要随着快速变化的环境不断更新、调整。科研创新能力更新的情况如何,可以显示该组织的管理水平、发展水平,了解能力更新的方向,以实现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而组织的变革创新能力成为科研创新能力更新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上述对科研创新能力管理过程的分析,设定科研创新能力的评价准则。运用以上的准则对科研创新能力进行测评,对于不同的个人或组织性质会有不同的侧重,因此在选取细化指标的时候会有所侧重和不同。
二、提升策略的提出
1.加强环境识别能力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识别环境能力,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调整科研创新理念。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可以分为多种类型,若要提升教学能力,须考虑许多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特征。
(1)识别不同的外部环境,有效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符合社会的需求是科研创新的最终目的,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与科研的配置和发展需要采取有计划的阶段性的调整,根据学校的目标和外界环境的匹配动态的进行配置和安排,同时在这种状况下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也是必要的。
(2)识别内部环境的特征,有效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不同规模的高校人员的素质、业务的复杂程度、提供的“服务”等是不同的,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科研水平也会因规模大小不同而有不同,研究学校的内部结构特征状况及重点学科,有利于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
2.加强学习机制管理
青年教师需要不断地探索外界所需要学习的方面,并能够在产学研合作背景下付诸于实践,而这种实践是科研创新活动中非常关键的学习机制。在实践中,青年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通过反复实践将科研成果加以推广,且青年教师处于学习机制中,将经验升华到技术并汇编到正式的程序中,可以使得到的经验易于应用并且加速了常规的进化。学习发现能力,在变化的环境中显得更为重要。善于发现学校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元素,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青年教师通过快速地学习积累新的科研创新经验,这些新的经验被复制,转化、反馈,又成为修改原有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青年教师不断增长的学习经验能够加速获取知识的速度,通过小的成本投入和快速反馈创造更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学习机制是青年教师的经验、技术和知识的积累的最直接途径。经验的积累离不开学习实践活动,特别是探索性学习,应该包括一些失败类的实践活动。人的素质和学习背景的不同,对于学习的发现能力和选择能力都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有可能导致失败的结果。对于有效的学习而言,小失败的作用既超过成功的作用,也超过重大失败的作用。成功不能够引起人们去总结经验,重大的失败会挫伤人的自信和勇气导致防卫而阻碍学习。经验性学习需要必要的量的积累,过少的经验导致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难以提高技能。以培训的方式扩充青年教师现有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从而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3.提升知识管理能力
在知识经济的社会大环境下,重视对知识资源的管理,即把知识的开发、收集、储存、分析、获取、传递、共享等组成一条知识价值链,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有效地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
(1)制定科研创新目标。高校青年教师应制定科研创新愿景和目标,当外部环境和信息发生变化时,目标也要随之改变。在复杂和不确定环境下,每位高校青年教师拥有的知识是不完全的,预期只能是合理的。所以由此建立的目标也存在不足之处的,需要在科研创新活动中不断改进。新知识的发现推动高校青年教师不端内省和自我修正,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带来持久的动力。
(2)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关注知识管理个人层面的软要素,它包括一些与科研创新相关的活动如对科研团队成员的选择、发展和支持以及相关联的责任、自我管理等。对于显性知识即储存的文本、档案等,可以方便地阅读并吸收;对于隐性知识,一般是在具有共享知识背景和环境的高校内部或学术交流中产生。
(3)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形式。青年教师要构建自己大脑里的知识库,包括对知识和文档进行细分的形式分类标准和内容分类标准。知识结构的确立既是青年教师所拥有的一般知识、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前提。
(4)确定科学的教学流程、任务。建立科学的科研计划,协调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重点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问题,目的是将科研成果纳入到具体产学研合作活动中去。
4.提升科研能力
二、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青年教师的教育背景对其从事高校教学工作有着较深远的影响。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多数为非师范类毕业生,他们没有参与系统的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教师职业训练,只是经过短暂的岗前培训后,直接担任一线教师。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青年教师没有建立良好的教学基础,又没有较好的渠道来培训教学方法和手段,这使得教学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青年教师们只有通过实际教学过程中慢慢摸索,而这种方式的代价就是不高的教学能力所产生的不良的教学效果,既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将导致整个学校的教学水平较低。
2.高校中普遍存在的轻教学、重科研现象也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社会氛围和竞争压力,科研和发表学术论文的分量远超过教学的观念深植于广大青年教师心中。导致青年教师对教学的投入较少,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流高校必须承担起科学研究的重任,自然也要求教师重视科学研究。但重视科研不等于忽视教学,科研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学的科研应与人才培养有效地结合,培养人才才是大学教育的根本。
3.教师自身发展的欲求影响青年教师对教学的投入力度。青年教师刚刚参加工作,对自己的事业都有一定的规划和期望,认为自身发展同样重要。因此,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有些教师会选择出国进修或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这些压力所在,使得他们投入教学的精力很有限,这些都将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4.学校的教学氛围也是影响青年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大学除了要求教师的基本学历外,缺少对进入大学教师行列的人员进行系统的教育教学专业培训,使得他们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领导能力与管理方式等方面不能够全方位地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教学、教育知识,距离成为合格的专业教师还有很大差距。此外,有些学校在老教师“传、帮、带”方面做得不够到位,不能有效地利用原有的优秀教学资源,将优良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代传承下去。
三、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机制
为系统地反映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水平,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机制,其评价指标有很多方面,主要包括:教学的认知能力、理念更新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管理能力、教学的监控能力、敏锐思维能力、反思教育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教学创新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等,并增加了“综合测评”这一关键指标。评价内容主要侧重于青年教师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能力,与受教者的沟通和交流能力,组织和协调教学过程的能力,更新教学理念以及学习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手段的能力,进行教学研究和总结分析的能力,自我提高和自我充实的能力等要素。影响当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如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学态度、职业志向等。教学效果的优良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最有发言权,也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将学生评教纳入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是最关键的一项措施。为保证教学质量,一般高校都有听课、评课和学生评教制度。对评分结果进行评奖或与职称评定挂钩,对改善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很多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激励青年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工作。如哈尔滨工程大学采取了课堂授课评价的方式,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测评。包括学校和学院两级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对青年教师进行课堂听课测评,课程结束后,学生对每一位老师进行打分评教,最后将两项结果结合得出综合测评分,以确定奖励等级。该评价工作共设置了本科教学优秀主讲教师、研究生优秀授课教师、示范主讲教师、终身示范主讲教师、优秀青年主讲教师、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奖项。而且对研究生课任课教师和本科生课任课教师进行分别评价。截至目前,该校已连续三年对教师进行了教学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一举措对优秀青年教师给予了必要的肯定,充分调动了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从而鼓励青年教师更加认真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四、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对策
1.完善岗前培训。岗前培训是青年教师在上岗前进行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训,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教师在正式上岗前,需要给教学评价较好的教师当助教至少半年时间,以此来学习其优良的教学方法,吸取其优秀的教学经验。且青年教师在讲授一门课程之前,必须通过课程竞聘,以对所教课程进行充分的准备和研习,并通过专家的点评和指导,通过考核后,才能进入授课阶段。授课过程中,也要有相应的督导对其教学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价,以期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实行导师制。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为使青年教师顺利地通过教学关,学校要对青年教师实施一对一的帮扶计划。对即将任教的青年教师,要根据其所学专业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安排相应的高水平的指导教师,积极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3.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科研和教学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两方面,只有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才能达到以科研促教学的目的。高校教师要积极研究学科的内容、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优秀教学经验,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在鼓励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同时,还要采取相应措施对其教学研究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阶段总结,促使教学研究成果丰硕,对于具有较强推广价值的教学研究成果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使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思想贯彻到青年教师队伍中。
论文大赛设一、二、三等奖,2015年5月寄发获奖证书,一、二等奖获奖名单将在《中学语文教学》网站( www.zyzz.ywbks.com)公布。获奖论文将择优在《中学语文教学》杂志发表。
注意事项:
1.参赛论文每篇需交纳50元评审费。
2.参赛论文只接受纸制打印稿,请务必于首页注明姓名、学校、邮编和联系电话。恕不退稿。
3.论文严禁抄袭,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
4. 2014年9月开始收稿,2015年3月底截稿,日期以邮戳为准。
大赛组委会设于《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部。来稿来款请寄:北京紫竹院邮局投递部1分箱论文大赛组委会王彩慧收,邮编:100048。信封上务必注明“圣陶杯参赛论文”字样。
反思教学目标的生成和确立具体体现在:是否符合新课程目标的要求;是否按照学习者特征和学生需求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是否表述明确具体;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关注的问题能否作为教学目标;能否让学生参与制定教学目标,如何制定。具体体现在: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使每一个教学层次都伴有信息反馈的手段和矫正措施;保证师生信息交流的畅通无阻,善于捕捉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和思维的“受阻点”,及时引导点拨;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正确的学习行为得以肯定,错误的行为得以纠正,在反馈——矫正的过程中不断的接近目标,以至达成目标。
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化、扩展青年教师必须谨慎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明确教学方式选择的依据,根据具体的教学情景对其作出合理分析与再认知,依据教学目的、特定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状况、教师的风格和教学方式本身的合理依存条件,选用及组合不同的教学方式,最大效度地呈现教学内容。例如,语言学科多选择讲读、对话、问答等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科学类学科多采用探究式、实验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参与研究,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对问题进行猜想,制订计划,然后做实验进行验证、解释,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评价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做出客观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反思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评价的全方位考量,既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反思,也是对评价本身的反思。教学活动由课前活动、课堂活动、课后活动三个环节构成,而反思则贯穿于各个环节之中,形成基于“教学问题”的预设性反思、基于“教学对话”的实践性反思、基于“教学事件”的总结性反思等策略。
1.课堂内容单一
据我亲临的调查和观摩,很多青年教师的上课模式还属于传统型,还没有具体实施新课改内容,究其原因则是自身的专业素质不足。大多数的青年教师在其大学期间着重专研的是自己的专项素质和运动技能,而忽视了师范类专业的本质则是授之于人,一个优秀的教师不光要自己的运动技能强也要有很强的教学能力。其次,众多的青年教师运动技能单一,没有达到一专多能也是导致其课堂教学单一的一大原因。
2.课堂常规,组织不规范
从走访的中学中能够看出,青年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还存在着课堂组织问题。首先,有很多的老师在上课中连最基本的课前队形组织也存在问题。其次,在课堂训练中,应预先强调分组的形式或练习方式,在很多青年教师的课堂中能够看出,很多的组织管理不足,课堂秩序混乱,分组不明确,训练目标不明确。
3.教学技能低
从观摩的体育课中能够反映出来现在的青年教师,尤其是刚刚处于实习阶段的大学生们的教学技能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课堂中对于专业技能的教学方面存在一些错误,在教学上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或者有些青年教师在课堂中不遵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颠倒训练强度,不考虑气候等外界因素盲目做体育训练。
对策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从青年教师的调查和听课中可以看出,存在的很多问题大多是由于理论知识的缺乏。青年教师们需要学习与自身课堂有关的以及在自身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关联的教育理论知识,要对准自己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体育心理学、创新教育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让自己在教学理念上有独到的认识。
2.采用“师徒结对”进行学习
教育在发展,青年教师们一定要担起后继有人的担子,为了提高教育质量,青年教师一定需要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们来作为指引者,我们把这种以旧带新称之为“师徒结对”。现在有很多的学校都在实行“师徒结对”制度,看课是师徒结对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青年教师向师傅学习的最直接方式。在看课中,一定要立足于“巧看”,不能只是看看了事,而应悟其“实质”,用心去领会。听课时要注意运用多种思路去收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不仅只满足于观察师父上课中的教学行动,也要了解其上课的教学思路及教学目标。要透过表象教学来进行分析:为什么要采取这种组织方式?这种教学行为是否能有效调动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观察其上课是怎样处理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遇到问题学生或者特殊情况该如何去处理。还要身临其境地思考一下,如果这堂课由我来上该如何去组织,假设我遇见课堂的突发问题我该如何去解决。只有这样听课才有可能在教学技能上大有收获。其次,更要处理好与师父之间的关系。常言道要做事前先学会做人,一定要学会尊重他人,用自己的一颗真诚的心来和师父相处,及时和师父做好沟通,尊重师父,但也要避免唯师是从、百依百顺,在意见上有不同见解时,要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3.强化教学技能
二、听课能再认识教态的重要性
教师的授课效果是与教学的方式方法、仪表教态、语言表达、组织教学、师生配合、控堂能力等方面息息相关的。记得一次听某位老师的课,尽管他在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而学生听课的状态却不佳,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有的低头玩手机,有的趴下睡觉,有的在抄作业等。再仔细观察这位老师存在的问题是:面部表情生硬,语言缺泛抑、扬、顿、挫,声量较小,眼睛不善于与学生交流,脸部习惯对着黑板讲授,身体经常挡住板书,也没有与学生互动。显然,他讲课再清楚也不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次听课对笔者启发很大,感受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仪容仪表与教态教姿是多么的重要。假如讲课语言失去了抑、扬、顿、挫,学生听起课来就会感到催眠,精神不振;假如教师的眼睛不善于关注学生,就不会察觉学生听课的状态,就不会发现学生究竟听懂了没有;假如课堂没有师生互动的环节,学生就会感到无趣,就不会产生活跃的课堂气氛。通过听课可见,教师的仪容教态是多么的重要,教学过程的点点滴滴都会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作为任课教师,要学会透过课堂现象反思自己,总结别人的经验改进自己,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三、听课要讲究方式方法
显然,我们把听课作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就要克服应付式的听课,克服盲目性的听课,关键要掌握一定的听课方式和方法:
1、听课态度要端正。无论是听年轻教师的课还是听老教师的课,都要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通过认真听课去发现和捕捉每位被听教师的长处与特点,用于充实自己的不足,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
2、听课要有计划性。最好在开学前或开学初,给自己拟定一个听课计划,(比如去听绪论课、复习课、疑点难点较多的课、一体化教学或职业任务驱动教学等特色课程)。有计划、有目的的去听课,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计划”对自己起到一个监督学习的作用。
3、听课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要带着问题去选择特定的老师或特定的课程去听课。例如可以针对自己在以往教学上存在着某些薄弱环节来选择听课,或针对学生难以掌握的章节来选择听课,或选听授课效果很好的模范教师的课,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听课后要善于进行评教和总结。在每次听课后,教师之间要进行坦诚交流,切磋教艺,特别是在教学方式方法、处理疑点难点的技巧、控堂能力的经验、组织教学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等等,都要收集整理成文,并做好记录保留,便于今后随时翻阅,为教学交流和应用,为教材教法改革提供依据。
2.内化与外化在青年教师师德养成中紧密相连,又有一定的统一性内化与外化的基础相同。青年教师师德养成过程中的内化和外化,都是基于师德养成教育实践活动,对象都是青年教师。离开了这个共同的基础谈师德内化、外化,就失去了意义。内化与外化的目的相同。内化与外化虽然是处于教师师德养成的不同阶段,但两者的最终目标都是通过理论教育和具体教育教学实践,引导和促进青年教师养成良好的师德风范,形成高尚教师人格,进而提高育人水平。内化与外化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内化中有外化,认识离不开实践,青年教师是在育人实践的外化中逐步形成师德认识、情感、信念和意志;外化中也有内化,青年教师师德表现受其师德认识、情感、信念和意志等内化因素的支配和指导。因此,青年教师师德养成的过程,也就是其师德内化与外化综合作用的巩固、强化过程。
二、青年教师师德养成过程的内化与外化途径
1.注重知识传输,为师德内化、外化提供前提和基础内化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将外在的规范纳入并变成内在意识。如果将经内化与外化而养成的师德风范比作化学反应的产物的话,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规范就是反应的原料。因此,将师德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外在灌输和引导的方式传输给青年教师,是师德内化、外化的前提和基础。在推进教师师德内化、外化的过程中,高校需做好下列三方面工作。首先,要认真组织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青年教师大多刚刚毕业就走上教育教学工作一线,缺乏工作经验,对师德重要性认识不足。高校要通过岗前培训、专题培训等形式,系统加强师德教育,确保教育实效。其次要加强软环境的营造,在日常校园文化活动中加强对高尚师德的宣传,开展师生共同参加的科技活动、文化活动,促进青年教师与广大学生的交流沟通,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增进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第三,注重硬环境的建设,高校可以在校园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师德建设的内容,做好规划和布局,在建筑设计和景观布置上体现追求崇高师德的意蕴,使教师身在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教育,自然而然地体会到师德的高尚与伟大。高等学校在组织师德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加强理论宣传,又要从校园实际出发,利用身边事、身边人的鲜活事例,去引导和激励青年教师,努力构筑起追求高尚师德、拒绝触碰道德底线的良好舆论氛围,进而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践行,人人进步的现实氛围。同时,要形成长效机制,不能心血来潮,应一时之需。
2.强化理论研究,为师德内化、外化提供理性认同当教师不是因为外在原因,而是通过自我的认识、选择、体验、践行而养成师德习惯时,他们就会将外在的师德规范自觉自愿地内化为自身的行为需要,将自己的思想意识顺利外化为规范的言行举止之中,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循行为规则。因此,只有教师充分认同师德规范,才能在对师德规范的感受、分析、选择的过程中实现师德内化、外化的真正价值。在推进教师师德内化、外化的过程中,高校要引导青年教师加强师德理论的自主学习和深入研究。自主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知识的朴素感知,而是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青年教师静下心来,从理性层面去学习,去把握。只有学深学透,才能理解接受,入脑入心,才能触及青年教师灵魂深处,才能为师德养成提供理性支撑,而且自觉坚持下去。同时要加强师德理论的研究与研讨。青年教师现实中不同程度上存在以追求专业学术水平代替人才培养全部的误区,高校要通过课题立项等形式,鼓励各学科青年教师针对师德师风进行深入研讨,引导他们主动调查师德失范现象,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解析师德失范行为的危害性,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让青年教师像钻研专业学术问题一样研究师德建设,用自己的视角去阐释师德建设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促进他们深入、主动地思考,从而增强对师德规范的理性认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要我养成良好师德为我要养成良好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