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专业模板(10篇)

时间:2023-01-01 09:58:3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物流工程专业,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物流工程专业

篇1

我的大学生中大概有几方面值得评价:

思想上,我光荣的成为一名党员,感觉就象在自己的生命上添上了神圣的一笔,转化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鼓励我,在督促我,在时时刻刻的检查我,让我在思想行为方面能够作风优良、待人诚恳,能较好处理人际关际,处事冷静稳健,能合理地统筹安排生活中的事务。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回顾这几年,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同样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在学习上,我没有让自己失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年都获得奖学金.由于所学的是物流工程专业,因此非常注重实际操作能力,除了理论学习之外,我的实践能力也得到非常大的提高。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止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专业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

生活上,我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时间在外面找兼职、做家教,也锻炼了我的社会交往能力。

我自信今后的生活我能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

篇2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5-0153-02

物流工程是一门将控制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我国对物流工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我国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的院校较少,招生规模也较小。与物流管理专业比较,物流工程专业发展时间较短,培养模式也不尽完善。因此,对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

1我国物流工程专业培养现状

我国自2002年开始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由于各院校开设的物流工程专业大多是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机械、信息工程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大部分院校专业定位以机电、运输和规划为基础,部分学校以系统仿真和信息技术为特色。

2物流工程专业培养方向的制定和分析

陕西科技大学从2002年招收物流工程方向的本科生,我们基于“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的观点,在总结国内外物流工程业界和学术界的最新成果,结合我校的学科特色的基础上,制定我校物流工程专业未来的培养方向为:

2.1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

因为物流工程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

(1)物流节点的规划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流系统规划;物流中心建设项目的评价体系;物流项目的运作与管理模式等。

(2)企业物流系统设计与分析。将企业物流与生产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

2.2物流装备技术设计与应用

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因此对物流系统硬件设备的设计、管理和应用对于物流系统的顺利实施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1)现代仓储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大型的配送中心一般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需要物流工程人员进行分析和设计,以及运行过程中的维护和管理;所以物流工程专业需要学习现代仓储系统的设计、控制系统、设备设计与分析计算等知识。

(2)制造业现代物流设施设备系统设计和分析。制造业中现代物流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现代物流设备和现代物流信息系统。例如:工位器具、输送设备、无人搬运车、分拣机和分拣系统等都是物流系统中的重要设备。

2.3物流信息技术及集成

从根本上讲,现代制造企业的物流建设是信息系统的建设。物流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和集成化是提高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核心内容。

(1)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研究

信息技术为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提供了众多可供选择的工具。面对日益更新的技术手段,企业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

(2)物流信息系统的集成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包括基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在内的计算机系统,并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物流信息系统的集成化表现在以下两个主要方面:一是物流信息系统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二是物流自动化系统与信息系统的高度集成,共同构筑现代物流系统。

3培养方案的实施

以上培养方向的实现,必须在课程体系的制定、实践环节的培养、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尤其是课程体系的制定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为此我们围绕以上培养方向,按照课程群的思路制定物流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如下:①机械装备类课程群: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机械控制工程、物流装备技术等。②信息类课程群:计算机原理与接口、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物流信息技术等。③规划类课程群:物流配送中心设计、系统仿真、运输规划与配送、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等。④物流管理类课程群:供应链管理、仓储与库存管理、物流成本管理、国际物流学等。

该课程体系的制定兼顾了物流设施设备、信息、规划和管理等物流的核心内容,并且充分体现了物流工程专业的工程背景和工程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明会,唐四元.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7(11):123-124.

篇3

作者简介:谢逢洁(1974-),女,重庆人,西安邮电大学管理工程学院,讲师。(陕西 西安 710061)崔文田(1966-),男,陕西米脂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陕西 西安 710049)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改课题(课题编号:JZW201101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110-02

随着电子商务近十年的迅速发展,我国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摊开一张中国物流地图,密密麻麻的干线、支线一团乱麻似的交织在一起。然而,中国物流每年30%左右的增长速度仍然难以满足每年100%速度增长的淘宝货运需求。那么,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成为物流企业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这无疑给物流专业的“运筹学”教学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运筹学”是各高校物流工程专业必需开设的学科基础课程,建议课程学分为3分左右,其他学科基础课具体课程及学分由各高校自定。这充分说明了“运筹学”课程在物流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那么,根据我国物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结合物流工程专业“运筹学”教学需求,探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这也是摆在每个物流工程专业“运筹学”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我国物流业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涌现出大量种类多、批量小、批次多、目的地分散的随机零散的物流需要,这与传统的粮食、燃料、建材等大宗物资运输需求有着明显的差别。大量的零散物流需求为我国物流业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也暴露出其存在的问题。

首先,物流成本高是我国物流业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随着电子商务环境下零散物流需求的激增,成本问题愈发显得严重。据国家发改委2011年12月1日披露的数据,2011年1月至10月,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6.4万亿元,同比增长18.7%。目前,中国的物流成本占GDP总量比重约为18%,而日本是11%,美国是8%,欧盟只有7%。究其原因,除了油价上涨以及物流运输中的各种乱收费现象外,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发展起来的物流企业资质参差不齐,配送中心的选址、库存控制、车辆路径规划等有利于物流企业降低成本的优化途径在一些新建物流企业中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应用。这是我国物流成本高的主观因素,也是物流专业“运筹学”教学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此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对产品可得性的心理预期增强,进而使得其对交货时间的要求远远高于传统物流货运的要求。而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尚未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物流系统,配送中心和运输系统缺乏协调,库存控制和车辆路径规划存在矛盾,长途运输和短途配送缺乏衔接等问题普遍存在。这无疑会导致物流企业货运时间的拖延,使得客户对交货时间的需求时常难以得到满足。因此,物流系统的协调优化也是“运筹学”教学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物流工程专业“运筹学”教学的主要内容

“运筹学”教材种类繁多,本文以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运筹学》章节划分为例进行相关内容的阐述。目前,我国各高校管理类本科层次的运筹学教学内容通常由线性规划与目标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图与网络、排队论等几部分构成,略有差异。非线性规划、存储论、对策论、决策论、启发式方法等则通常作为研究生阶段的教学内容。物流工程专业具有管理学科的一般属性,同时还具有本专业的一些特性。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国快速发展的物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物流工程专业“运筹学”教学应在保持管理类运筹学教学内容广度的基础上,突出物流工程专业“运筹学”教学需要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包括配送中心选址、库存控制、车辆路径规划以及物流配送系统协调优化等问题。

1.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相关教学内容

配送中心选址问题是给定某一地区所有需求点的集合,要求从中选出一定数目的需求点建立配送中心,实现对所有需求点的配送,并使得总配送路径或配送费用最小。整数规划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也是最主要的定量选址技术,其求解方法包括分支定界法、割平面法和隐枚举法,其优点是能获得精确的最优解。但是对一些模型太复杂的情况,如对整个物流网络进行规划时的大型复杂选址问题,由于变量和约束条件众多、形式复杂,往往只能用启发式算法获得最优解。此外,多目标决策方法可以和启发式算法相结合进行配送中心的合理选址。

2.库存控制问题相关教学内容

库存控制问题是在保证生产或销售对物资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资金占用,降低物资的库存成本。目前,库存控制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库存控制理论——存储论,主要包括定常需求的库存控制、时变需求的库存控制、随机需求的库存控制、依赖于库存水平需求的库存控制以及多种物品的库存控制等。库存控制模型的求解主要利用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原理给出最优解的性质,并结合启发式算法给出最优值。

3.车辆路径规划问题相关教学内容

车辆路径规划问题是针对一系列发货、收货点,设计适当的行车路线,使车辆有序地通过它们,在满足规定的约束条件(如货物需求量、交发货时间、车辆容量、时间限制等)下,实现一定的目标(如路程最短、费用最低、时间尽量短、车辆尽量少等)。根据研究重点的不同,车辆路径规划问题的模型构造及算法有很大差别。但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和图论是车辆路径规划问题最常用的建模方法,启发式算法在车辆调度问题的求解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4.物流系统协调优化相关教学内容

配送中心选址、库存控制、车辆路径规划问题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中一个问题的决策往往影响到其他问题的决策,如果某一问题决策失败就无法获得整个物流系统的最优。因此,物流系统的协调优化越来越受到重视,配送中心选址与运输路线安排问题的集成建模、库存控制与车辆路径的集成建模、以及配送中心选址与库存控制的集成建模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主要涉及的运筹学方法有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和启发式算法等。

由以上分析可知,物流系统优化涉及的“运筹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图论、存储论、多目标决策、启发式算法等,这分别对应于清华大学出版社《运筹学》教材中的第5章、第6~7章、第8~9章、第10章、第13章、第16章、第17章。其中,以整数规划和启发式算法的应用最为广泛。以此为依据,笔者建议对物流工程专业的“运筹学”教学内容作适当调整,打破以教材章节为依据划分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内容的模式,在本科阶段教学中增加非线性规划、存储论、决策论、启发式算法的内容,在研究生阶段教学中进一步深化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图论的内容,保证本科和研究生阶段课程的可延续性,并在教学深度上形成一定的梯度。本科阶段侧重于物流系统基本问题的建模和基本求解方法的掌握,研究生阶段则侧重于综合问题的建模和多种求解方法的结合应用以及优化理论的创新。

三、物流工程专业“运筹学”教学的实施手段

“运筹学”是一门以数学方法为基础寻求实际问题最优方案的应用科学,特别强调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应用运筹学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针对实际问题的优化要求及面临的客观条件作必要的假设,抽象为数学模型,然后利用恰当的数学方法加以解决。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物流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该专业的教学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和谐统一。因此,对于物流工程专业的“运筹学”教学,强调对物流系统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则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运筹学”本身所具有的明显的数学学科特征,加上“运筹学”教材的通用性特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很容易产生偏重数理演算、忽略实践应用的倾向,在基本原理和手工演算的讲授上花费大量的课时,而对于如何从物流系统的实际问题出发,抽象出合理的数学模型以及如何应用先进的计算软件实现模型的求解则重视不够,甚至忽略。鉴于此,笔者建议对物流工程专业“运筹学”教学的实施手段做以下改革尝试。

1.讲述教学法和问题解决教学法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式

由于“运筹学”既要求对基本理论和优化方法的理解,又强调应用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笔者建议采用讲述教学法和问题解决教学法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式。

讲述教学法是指教师运用叙述的方式传递教材知识的教学方法,也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筹学”的基本理论和优化方法以数学为基础,对于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相对抽象和晦涩。如果在课堂讲述时利用高深的数学理论来推导一个定理,或者花费大量的时间手工求解一个问题,则违背了物流工程专业“运筹学”教学的应用目的,学生不仅难以接受讲述的内容,而且其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在课堂讲述中弱化“运筹学”中定理的推导以及手工演算过程,通过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讲述方式,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穿插一些动画、声音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理解“运筹学”的基本理论和优化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问题解决教学法培养学生应用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教学法是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一种,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可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选择典型的物流系统优化案例,可以从简单的配送中心选址、库存控制以及车辆路径规划问题入手,协助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合理假设、抽象和建模,使学生逐步掌握运用“运筹学”解决物流系统优化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2.课堂教学、计算实验和课外活动紧密配合

由于课堂教学中弱化了定理的推导和手工演算的过程,加上启发式算法在物流系统优化问题中的广泛应用,物流工程专业的“运筹学”教学应开设专门的实验课程,将课堂教学内容和上机实验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掌握WINQSB、LINDO、LINGO、MATHEMATICA、MATLAB 等优化软件,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演算实现模型的求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不拘泥于课本上的算法与思维,努力尝试新方法,开拓新思路,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逐步引导学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建模和求解思路的设计上来。此外,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物流大赛,实现“运筹学”教学与物流优化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应用运筹学解决物流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3.改革考核体系,突出教学重点

成绩考核是整个教学周期的最后环节,是评估教学质量和学习水平的关键。为了与物流工程专业“运筹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调整保持一致,其成绩考核方式也应做相应的调整。首先,突出物流工程专业的“运筹学”教学目的,考核内容应围绕物流系统优化问题展开,比如配送中心选址、库存控制、车辆路径规划等都是重点考核内容,相应地弱化对其他专业的相关问题考核。其次,改变目前“运筹学”课程考核采取的形式单一的笔试方式,将平时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讨论和实验课程中的上机练习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比如,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定期地进行物流系统案例优化小测验,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问题分析和模型构建,将评价结果记入课程考核,还可以在实验课程中设置一定的考核环节,检查学生利用计算机求解运筹学模型的能力,将评价结果记入课程考核。最后,在试卷考核中要注重检验学生掌握运筹学思维方式和方法的程度,即检验学生针对一个具体的物流系统优化问题展开分析,进行适当的假设和理论抽象,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的能力,避免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到简单记忆和繁杂计算中。

四、结语

本文从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确定物流工程专业“运筹学”教学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配送中心选址、库存控制、车辆路径规划以及物流系统协调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这些重要问题的分析给出了物流工程专业“运筹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和章节,并对教学实施手段提出了改革建议。这些有针对性改革措施不仅有利于物流工程学生掌握运筹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运筹学解决物流系统优化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艳,王克近.配送中心选址方法研究综述[J].物流技术,2011,

(23):148-152.

[2]周永务.物流系统的库存控制模型与方法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2.

[3]刘云忠,宣慧玉.车辆路径问题的模型及算法研究综述[J].管理工程学报,2005,19(1):124-130.

[4]林岩,胡祥培,王旭茵.物流系统优化中的定位——运输路线安排问题(LRP)研究评述[J].管理工程学报,2004,18(4):45-49.

[5]李文锋,毕娅.物流系统优化与仿真[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0.

[6]王旭.管理运筹学的课程定位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

篇4

一、非常注意的向周围的老同事学习,在工作中处处留意,多看,多思考,多学习,以较快的速度熟悉着公司的情况,较好的融入到了本人们的这个团队中。

二、帮助采购核对前期的应付账款余额,并对账袋进行了分类整理,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便利;并协助采购带新员工,虽然本人自己还是一个来公司不久的尚在试用期的新员工,还是积极主动的协助采购带新人,将自己知道的和在工作中应该着重注意的问题都教给xxx,教会她如何记账袋,如何查错,如何发传真等。

三、根据核对后的应付账款余额重新建产新账,并及时的填制应付凭证、登记应付账款明细账,除外协厂供应商的期初余额尚需核对外,大部分的应付账数据已经准确。

四、建立库存明细账。在七八月份,因为原来的成本会计突然离职,在没有任何交接的情况下,变压力为动力,要求自己尽快的熟悉公司情况,不断的对工作进行改进,以期更适合公司的现状。将库存明细账分为青岛库、公司流动库、公司原材料库、沈阳库、济南库、北京库、上海库和生产车间库,并对成品库进行了汇总,形成公司总的库存明细账。在建账的同时,将当期该处理的单据进行相应的处理,但因期初数据不准确,影响了报表的可信度,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做的更好。

五、在工作中,善于思考,发现有的单据在处理上存在问题,便首先同同事进行沟通,与同事分享自己的解决思路,能解决的就解决掉,不能解决的就提交上级经理,同时提出自己的意见提供参考。

六、接手公司及分公司的手工库存明细账(外部)。

七、接手运费的登记工作。由于开始时未交待明白,,所以前段时间一直延用前期的做法,对运费进行流水登记。运费管理修正后,根据应付报表及运费管理的要求,重新设计了一套运费统计的表格,本人想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7)05-0094-02

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成为企业用人的趋势。传统的大学教育通常存在教育与产业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使教育过程不能很好地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导致了人才培养过程与人才需求不相适应Ⅲ。物流工程专业相对其它传统专业来说是个比较新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于快速发展的物流行业来说更显滞后。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校内学习与企业现场实践相结合,这就需要实践教学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之上。

一、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场地和设备不足

物流企业使用的设备有很多,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场地,目前高校实验室中很难得到满足。在相关专业课程涉及到的设备包括了物流运输设备、搬运装卸设备、仓储保管设备等,要让学生在实验课程中接触到与物流企业使用一致的物流O备,学校能够提供的实验场地和经费都明显不足。若仅限于在校内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则会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实践时间分散,连续实训的时间较短

本科院校相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更加注重理论教学,但是对于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般地方性本科院校,应该增加连续的实训实践时间。如我校物流工程专业现有的培养方案中,专业实习实践通常有认识实习、物流工程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除了认识实习的1周以外,其它每个实习课程有2~3周的时间,实践时间分散、连续实训的时间较短,不同的实习时间课程具有一定的交叉性。由于实习时间次数多,完成所有的实践教学需要多次联系实习单位,而由于每次实习延续的时间较短,实习单位不好安排,也不太愿意接收。

3.毕业设计环节偏重理论

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基本上是由专业教师结合课题拟定题目或者自拟设计题目,多为理论性、研究性的题目,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具有较强实践性的题目偏少,企业参与毕业设计的仍为少数。

二、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要改变普通本科院校物流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的不足,就要在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加强校企合作。

1.实习实训

(1)改进培养方案

将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中比较分散的几个实习实训进行整合,如我校的物流工程专业的实习中,可以讲生产实习与专业实习合并成―个专业实习,总周数定位4周,安排在第七学期期末,利用假期刚好与第八学期期初的毕业实习有一定的连贯性,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学生的就业意向,则在实习安排的时候就可以连续进行,以便实习实训更深入地进行。

(2)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建立实习基地

选定有实力并且有联合培养学生意愿的物流企业,协商建立实习基地,并签订合作协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责任。根据双方协议,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资金赞助,共建实习基地;或者由企业提供场地和大环境,学校根据经费大小购置部分实验设备,基地平时归企业管理和使用,学校有学生的实习需求就安排学生进场实训,企业派出相关人员进行指导,同时学校指定教师进行监管,共同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评定考核。

(3)依托行业培养物流人才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迅猛,柳州市已经成为国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和全国七大汽车产业示范基地之一,也是全国唯一拥有四大汽车集团整车生产企业的城市。2015年全市汽车产量近230万辆,汽车工业总产值超过2200亿元。我校物流工程专业定位坚持地方性办学特色,依托柳州西南汽车城的工业背景,依托学院汽车专业重点学科,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坚持“校市相融、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这一点与柳州五菱物流公司的需求高度一致,并签订了校企合作的相关协议。物流业飞速发展,依托汽车产业的物流人才需求旺盛,为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环境和就业舞台。

2.毕业设计

(1)合作企业选择

合作企业应该是签订了实习基地的企业或者与学生签订了就业协议,有意愿和能力与学校合作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企业。优先考虑与学校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大中型物流企业进行试点合作,积累经验,逐渐形成常态化的实践教学合作教学模式。确定选择的单位,要与学校签订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合作协议,规定双方的权责,形成有效的规章制度。

(2)合作培养模式

合作指导毕业设计要求至少指定两位指导老师,一位是企业指定的指导教师,一位是学校的指导教师。设计题目可以由企业结合实际项目拟定,也可以与学校的指导教师共同拟定。对于采用校企合作共同指导毕业设计模式的课题,学生主要在企业进行实习获取相应数据资料并从事毕业设计的一系列工作,毕业设计工作量的考核要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进行,确保符合学校本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大纲的要求,保证按质按量完成。

如本专业的一名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期间,在签约单位完成毕业设计,依托签约单位的工作内容,撰写了题为《集装箱海铁联运优化方案研究》的毕业论文。整个过程中,学生对所选的课题兴趣浓厚,平时与员工一起上下班,下班后还查阅很多的相关资料,所做的科研活动既与工作相关,又是毕业论文的内容,工作学习两不误。由于在企业获取了第一手相关资料,论文写作过程顺利,论证丰富可靠,并且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见解和方法,同时也提前积累了工作经验,用人单位和学生本人都感到满意。

(3)监管方式

在校企联合指导模式下学生毕业设计的监控难度较大,容易出现监管的“真空”,当学生外出,既不在学校也不在企业的时候,学校的指导教师以为学生在企业,而企业的指导教师则以为学生在学校,造成了对学生的管理和监控不到位的情况,导致教师无法实时了解学生的毕业设计进程,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对学生的监管非常必要。

对纪律和工作态度的监管,本专业设计了“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管理表”,含学生用表、校内指导教师用表和企业指导教师用表,学生每离开或到达学校和企业均同时记录在学生用表和教师用表上,实时记录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动态。通过以上跟踪管理表,掌握W生的行踪,保证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纪律及安全。在执行的过程中,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之间也要互通信息,当签字同意学生离开后,应及时通知另一位指导教师,若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未到另一位指导教师处签到,学生要主动跟教师联系并说明原因,否则教师须及时联系学生,了解情况,并对学生进行教育批评。毕业设计结束后,学生及两位指导教师的三张表要回收核实,确保考核内容的真实性。

对毕业设计质量的监控,要分成三个阶段进行检查:前期检查、中期检查和后期检查。检查工作由学生、指导教师填写相应的检查表,再由院系毕业设计领导小组汇总分析和监督,再由教务处检查小组进行检查备案。

(4)考核方式

联合指导的毕业设计,要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考核。企业指导教师负责考核学生在企业期间的科研活动成果和实践动手能力,并按照学校提供的考核表填写相关考核内容。

三、保障措施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ctual thinking of logistics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teaching, from four aspects of theoretical basis, teaching conditions, teaching approaches and teaching methods, put forward th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teaching mode of applied logistics talents,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logistics engineering master.

Key words: logistics engineering; graduate student; teaching reform

0 引 言

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近年来在我国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全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97.8万亿元(RMB),同比增长9.5%,增速明显高出同期GDP;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为3.9万亿元,同比增长8.5%,增幅也高于同期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8.3%的增速;占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到16%;2015年物流总费用超过10.2万亿元,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已连续三年下降。由此可见,在物流需求规模增长明显快于GDP增长的情况下,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逐年降低,表明我国物流业的运行质量正在逐步提高。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物流业整体运行质量将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趋势。

我国物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突出的问题,如物流发展中的体制性约束现象依然突出,物流业的网络化、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物流业的管理条块分割、市场相互封锁、自成体系的现象比较突出;物流企业的整体运作成本较高、经营困难;与现代物流发展相对应的综合协调运作机制尚未建立等。但如果说物流业的这些变革尚需时日的话,那么,物流人才的匮乏,特别是合格物流人才的相对滞后,是真正制约物流业发展最核心的因素。所谓的合格人才不仅包括中高级物流管理人员,而且也应包括受过良好培训的技术工人。而高等教育作为输送高级物流人才的重要渠道,对于物流人才的突破性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全面提升高等院校物流教育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1 研究现状分析

通过对我国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调查研究发现:第一,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中“重生产轻流通”观念的长期影响,我国的物流教育严重滞后于物流产业的发展需求,导致了我国物流企业一方面存在人员冗余,另一方面却又缺少合格的物流人才。第二,由于物流管理的复合型需要以及物流人才融管理、技术操作及研究于一体的特点,使得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很难马上就适应岗位需要,人才的成长过程比较缓慢。第三,现有物流企业中的很多从业人员都是从传统的物资储运企业转型而来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许多人的观念还停留在物流就是库存加运输的阶段,这种人才结构难以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第四,物流人员的待遇相对较低,激励力度不够,也是导致部分高级物流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五,物流企业往往把信息化建设放在首位,而对职工的培养投入不足,这种薄弱的或无保障的后续教育机制难以与现代物流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相适应。另外,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在我国的物流产业中,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数仅占物流产业职工总数的7.5%,虽然截止到2015年我国已经开设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的高校有两百余所,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物流产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人才需求。

我国高等院校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类专业的教学实践调查结果同样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各高等院校对物流专业的学历教育相对滞后,在物流作为“第三方利润源泉”出现在中国的几年内,各院校培养出的专业物流人才远不能满足物流市场的需要。这是因为,现阶段我国的物流教育基本上是从原来的物资管理、交通运输管理、商业储运管理等专业演变而来的,加之社会上对物流人才的真正重视还是近些年,这些情况导致了物流人才培养和物流教育的相对滞后。其次,师资力量薄弱是物流业人才培养中最突出的问题,“学院派”的教师往往实践经验不足,“实践派”教师又常常缺乏宏观、系统的思维,影响创新理论的发展,换句话说,理论联系实际、能文能武的师资缺乏普遍存在。最后,现有的教学模式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高等学校教师存在一种共同的倾向,那就是他们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学科和自己的科研项目,而对学生,他们往往只关心如何完整系统地传授自己学科的知识,对于社会在人才要求方面的变化往往不敏感,对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不过问,这就造成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上的适应能力和胜任能力相对较低。

中国科学院预测研究中心冯耕中等人在《中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2014年展望》的研究报告中精辟地概括了我国物流业的人才发展现状:中国物流教育与广大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部门的实际需要差距较大,我国物流业人才短缺现象依然存在。报告还明确指出,我目前物流业从业人员大多数素质较低,很多人观念更新、知识更新跟不上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求,寻找合格的物流人才仍然是个难题。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的推动下,物流业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增强,物流人才的缺口在这一大环境下将会越来越大。

种种事实表明,我国物流业教育的发展亟待提高,特别是在现有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物流业,就有必要对现有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以尽快适应新形势下的物流市场的发展需要。为此,本文以物流工程专业研究生的课程建设为题开展研究,旨在探索我国高校如何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方法,从而为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与高校物流专业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2 教学改革内容

本文就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教学体系建设从理论基础、教学前提、教学途径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的改革内容分以下四个方面阐述:

2.1 正确理解R敌退妒拷萄У牟愦涡浴⒄体性和有效性,这是开展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教学的理论基础

专业型硕士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开展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这样才能保证应用型教学任务的完成。在具体制定时,应以培养目标为依据,从分析学生不同阶段应获取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入手,根据教学规律和专业特点,围绕现代物流活动,以合理性、可行性原则编制应用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以增加应用型教学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分别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旨在突出应用型教学的层次性。同时,为了将应用型教学由间断性变为连续性,局部性变为整体性,可安排学生到实习工场或物流企业等进行就业实习,通过具体的物流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掌握物流业务流程的全过程,例如包装的技巧和方法,仓储规划与运输成本预算的程序和手段等,最终要求学生具有物流专业系统的知识技能,具有担任企事业单位中高级物流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应用型教学作为物流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贯穿于物流课程体系中,从而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具有整体性的物流实践活动。只有注重应用教学的整体性,通过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时间、进度等,才能有效防止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之间的冲突,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应用型教学质量如何,将影响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关系,它既是应用型教学能否继续进行的关键,也是检验实践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应用型教学必须注重有效性,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落实,使全体人员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树立学校和学生的良好形象。为此,应建立和健全应用型教学的考核标准,采取分层次、步步过关的方式,使学生在产生学习欲望的同时掌握专业技能。在考核中应注意总结,通过总结可以推动应用教学的深入进行。在具体制定中,要达到考核标准明确、具体,考核方法量化、可行,使制定的考核标准让师生实实在在地看到努力的目标,从而调动教和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同时,应用型教学的考核也应与社会系统认可的物流师职业技能接轨,使学生在就业时能持双证或多证上岗[2-3]。

2.2 加强实践型教学计划与教材建设,以保证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活动的有序进行

制定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实践型教学计划与大纲。实践型教学计划与大纲是在规定学时内对所有实践型教学的总体规划与要求,在具体制定时,应规定学生必须具有的实践技能与能力,明确规定实践型教学环节的目标、任务,并按实践项目分层次地规定出实践教学内容、形式、操作程序、要求及考核办法等,并将其落实到各实践教学环节中。同时,在处理其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时,应采用理论先行、实践验证、重点提高能力的策略,使理论教学中注重实践性,实践教学中融会理论性,使实践教学融于物流专业教育全过程。

编写实践型教材。在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的基础上,要编写与之相匹配的实践教材。在编写实践型教材时,要把其技术指导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放在首位,详细阐述学生该掌握的本专业的知识要点、实习目的、方法和作业,这样就使实践教学工作有依据,教学质量有标准。

2.3 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实践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这是提高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4]:

(1)加强实验教学。实验具有直观性、可操作性、模拟性等特点。它是整个实践型教学的开端。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动力,以参与为前提,以讨论为手段,以收获为目的。既使学生在实验中掌握书本理论知识,又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对以后实践性教学课程的顺利开展产生重大影响。

(2)抓好认识实习、教学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教学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它们在教学实施中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其连贯性和相关性。认识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物流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增加感性认识,可以采取参观企业,到企业参加劳动等形式进行;教学实习是在学习相关课程后做综合作业、进行实际操作和技能训练,它结合课程进度采用集中、分散或随堂等不同形式全面系统的安排;专业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实习的目的是全面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可采取组织学生到专业对口、业务较全面、工作量较大、基础工作较好、人员素质较高的企业进行实习。

(3)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爱好,活跃学术气氛,增加才干,开阔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课堂教学能继续和深入下去,可以开展融政治性、学术性、知识性、健身性、娱乐性于一体的第二课堂活动。如知识讲座、兴趣小组、举办文化活动等。为了保证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要求做到内容系列化、活动制度化。

(4)开展假期实践活动。为了使实践教学活动贯彻于教学全过程,应将实践型教学延伸到假期之中,通过假期打工、市场调查等,使学生熟悉专业、培养人品、体验生活、磨练意志,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在假期实践活动中,应加强过程控制和监督,由接受单位和学校进行双重评比考核,保证实践教学在假期中的顺利进行。

2.4 从实践基地、教师队伍和教学制度三个方面构建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

(1)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包括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基地要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专业设置,建立单项实验室、综合模拟实验室,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动手操作时间。同时,提高实践项目开出率,使实践课程教师能根据相应课程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不同项目的实习。由于校外基地使实践教学更接近于学生的就业实际,实现专业实践活动的经常化,避免专业技能训练的形式化,便于教师搜集第一手资料、充实实践型教材,同时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校要通过协议的形式达成双方互利的条件,与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践型教学质量,不仅要求有良好的基地,还需要有一支在理论上、实践上具有专长的实践教师队伍。特别要求实践型课程教师精通本专业的基本技能,起码要达到能为学生做规范熟练的演示操作水平。为此,一是要给教师压担子,让他们参加实验室的建设,编写实践型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开展实践型教学;二是鼓励教师参加物流从业资格考试,使他们成为“双师型”教师;三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对口岗位进行轮岗、顶岗;四是加强管理机制,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其业务素质;五是聘请企业职称高、业务水平好的物流师或高级物流管理人员等担任实践教学的辅导员或进行技能讲座等。

(3)加强实践教学的制度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还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和细则,用以规范实践教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以实现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职责和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全面负责培养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的制定,实践型计划的安排,大纲、教材的编写,实践教学的检查和效果评价、组织校内外实践教学的公开课等,并对执行信息及时反馈,建立一个完整的监督、制约机制,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三是加强实践课程成绩的评定工作。应明确实践课程的考核办法与标准,将其单独作为一门课程,予以考核。

3 结束语

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要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既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又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还要重视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正确处理好“教与学”、“W与用”、“用与新”的关系,最终使学生实现真正的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 李创. 基于就业理论的国内外大学生教学改革与就业问题研究综述[J]. 商业时代,2013(34):105-106.

篇7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3094

1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高职培养的是动手能力强、专业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特别强调岗位的适应性。为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课程体系应把能力的提升过程和实际的工作岗位需求有机结合,即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以行动导向为基础。行动导向强调“为了行动学习”与“通过行动来学习”这种方式,来凸显现代职业教育的能力培养。

物流工程技术专业是适应现代物流快速发展孕育而生的新专业,属于多学科交叉的专业,适应面广,能力要求高,特别是综合职业素养要求高。而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就需要有与之对应的课程体系作支撑。

2“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特征

行动导向课程体系是以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为出发点,从工作结构中获得课程结构,根据工作任务特点组织课程教学实施的一种新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它的指导思想是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岗位需求为依据,职业生涯为背景,工作结构为框架,工作过程为基础,工作任务为载体,凸显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

3物流工程技术专业“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开发

31课程体系的开发思路

本课程体系的开发思路,如下图所示。

课程体系开发思路32“行动导向”的物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321明确物流工程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和能力要求

高职物流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物流企业以及各类生产企业与商贸企业的物流部门的相关岗位:配货与配载、设备管理、物流设备生产及租赁管理人员、仓储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等。职业岗位对应的主要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

高职物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能力结构如表2所示(见下页)。

322物流工程技术专业“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市场调研,按照物流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需要的能力、职业素质和知识,构建了“一个平台,两个方向”的物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一个平台”即该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需要的通用职业能力对应的课程平台,“两个方向”分别指物流自动化方向、冷链物流方向和物流设备管理方向。通用专业学习领域的主要课程有电工技术、机械制图、应用数学、AutoCAD、机械设计技术、仓储与配送实务、物流装卸搬运技术与设备、物流设备维护与管理等八门课程。专业方向学习领域(课程)如表3、表4所示。

表2能力结构要求一览能力领域支撑课程通用职业能力自我管理与发展能力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体育与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现代礼仪创新创业能力相关专业课程及实践实训课应用文写作能力应用写作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技术数学应用能力应用数学专业职业能 力物流业务流程的实操能力仓储与配送实务、运输实务、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物流设备操作、生产制造、租赁及维修应用能力机械设计、工程制图、钳工实训、物流设备维护管理物流软件操作应用能力系列软件操作设备维护管理物流设备维护管理电气产品调试和电气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能力单片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电气控制技术

表3工程设备管理专业方向学习领域(课程)一览序号学习领域(课程)名称总学时实践比例1机械制造技术6850%2使用手动工具的零件加工6870%3机电传动与控制6450%4液压与气动技术6450%5工程项目管理6450%6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3250%

表4物流自动化专业方向学习领域(课程)一览序号学习领域(课程)名称总学时实践比例1自动控制原理6450%2单片机技术6450%续表

序号学习领域(课程)名称总学时实践比例3液压与气动技术6450%4PLC技术应用6450%5电气控制技术3250%6传感器技术3250%

323 物流工程技术专业“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实施的环境要求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实施,需要必备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主要指教学组织的硬件条件,如实训条件、师资条件等,软件环境主要指保障教学组织的管理制度等系列保障措施。

4结论

通过研究并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物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并在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实践运行,将课程体系构建与物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及就业需求结合起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有利于学生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为学生迈向成功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为其他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谭耀华中、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构想[J]教育研究,2012,30(12):129-130

[2]赵志群关于行动导向的教学[J]职校论坛,2008,360(20):1

篇8

随着国家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贸易自由化将扩大货物自由流动的空间,促使越来越多的各国货物到自贸区进行集散周转,自贸区内企业的数量和种类将大幅增加,自贸区的货物自由贸易、金融自由流通,以及进出口服务贸易会更加活跃。而自由贸易活跃度提高,必将利好国际航运、国际货代、港口、保税物流等多个直接相关产业,开启一场物流“盛宴”。与此同时,上海自贸区对物流的影响也不会仅仅停留在自贸区内的物流企业,它将带动整个上海乃至华东地区的物流业的成长和发展。物流行业信息在不断地给我校(东华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带来利好消息的同时,对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等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我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目前在全国排名第7位,属于5星级专业,并且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直接依托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还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位点和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具备上述学科融合、专业领先的优势,更应大胆创新,提出具有创新性、可操作和可复制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思路,为培养高端物流人才进行有益的探索。

物流管理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及经营管理。它具有学科范围广、实践应用性强、系统性强的特点,要求在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中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物流管理能力的培养,还应注重学生的物流工程实践技能的培养。但是,目前在工程实践技能的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当前加强物流工程实践技能培养的手段之一是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大量的教学案

例、现场图片及视频录像等,但学生或是看了热闹,无法真正深人领会,或是由于教学材料设计得不合理,使得学生对物流工作有“低端、脏、乱、差”等印象,因而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正确择业。

(2)我校作为一所教学与研究并重的重点院校,在教学中还要强调专业的科学研究活动。如果仅是呈现实例、案例和操作性技能知识,片面地强调应用性、实践性,而没有仔细设计呈现的方式和过程,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从实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这就与研究型大学的要求不相符,也无法很好地实现研究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

因此,本文针对当前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形势,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设计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使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既保证有扎实的实践性,又能超越定位于一线物流作业的做法,将专业的实践性与专业的科学研究相联系,创新性地设计一些教学资源,引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与实现对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

高端物流管理人才是当前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的一个重要部分。国内外已经有一批教育研究者对这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些理念与方案。对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定义,体现在理论与实践兼具,具有全局观、整体观、创新能力这几个方面⑴。从实际来看,美国一项物流从业人员的教育程度和专业结构的调查结果显示,高端的物流管理人员具有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方面的专业知识。他们对物流管理概念,包括从简单的仓储、运输到综合物流、全球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有全面、深人的认识M。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州立大学等知名大学均提供以工程、管理科学和供应链管理策略为主的本科课程,其课程内容不但注重应用性和实用性,而且兼具理论和研究特性。

在培养方式上,针对各种教学对象,国内外也有一些有益的探索。在本科教育中,李庆明提出了“宽口径、重基础”的培养目标。在研究生教育中,孙卫等对美国的案例教学、计算机模拟、课程讲座等实践教学手段予以肯定[4]。刘峰涛等以东华大学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培养为例,采用项目管理理论中K作分解结构(WBS)方法,提出物流工程硕士培养管理思路[5]。刘丹提出了“产学研”教学理念与校企互动机制,从课程实验教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两方面完善教学计划&。王晓锋构建了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以物流实验室为平台,将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分为社会实践、物流案例教学、课程实践、物流模拟实验、认知实习和专业实习、物流设计大赛、毕业论文等,并进行系统化研究与实施,使之成为一种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全程实践教学模式[7]。针对案例教学,张剑芳提出适应多元化的物流教育需要,注重多种形式的案例教学方法w。刘彬斌将过程管理理念引入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出物流学教学与评价质量控制方法:95。

总体来说,无论是对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定位,还是人才培养的方式设计,都已经有了--些成功的探索。但是针对我校的实际,仍需要设计一整套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方案。本文在以下两方面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1)提出基于创新性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新方案,为探索创新性、应用型高端物流人才培养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2)提出基于创新性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群建设思路,包括基于创新性物流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理论体系建设、物流案例群的贯通式建设、物流实践环节的一体化建设、物流课程群的平台建设四个方面。这些建设方案不仅应具有创新性,而且应具有可操作性,为高校物流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和改革提供新的可借鉴的方法。

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

1.基于创新性物流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群建设框架

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该体系中,课程群体系的建立是实施课程群建设的基础,如何建立适应创新性物流T: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和基于能力体系的课程群

2.创新性物流工程实践能力的三阶段培养体系

通过广泛调研,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对以下两类人才有着广泛的需求:

(1)适应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国际物流服务人才,包括海运或航运管理、港口管理、报关报检、国际贸易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2)适应国际化都市经济与生活发展要求的城市物流设计规划和服务人才,包括物流园区、第三方物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急物流、逆向物流、港口物流、国际采购、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城市配送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针对以上两类物流专业人才均需具备创新性物流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技能与素质要求。笔者认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不仅是传授知识,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发挥主动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因此,提出了物流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三阶段培养体系,将教学定位由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

第一阶段:基础能力的培养。包括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管理素养的培养。这类能力在大一、大二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大类的培养中落实。

第二阶段: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物流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企业业务模拟、第三方物流模拟、国际物流模拟等一体化的专业系统综合性实验教学,强化学生理解物流业务,熟悉物流运作,逐步掌握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业务分析与运作优化方法,提高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能力、供应链建模能力。这类能力的培养在大三的教学中落实。

第三阶段:从业能力的培养。通过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供应链实践等专业综合性课程,以及社会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物流设计大赛等实践形式,让学生从实验认知到企业实践直至综合应用中提升物流系统规划能力、供应链设计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实践能力,缩短学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实现“供”与“需”的无缝对接。这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三阶段培养体系下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

以三阶段能力体系为框架,归纳分析各能力框架下的知识点,并进行知识点梳理与整合,确定物流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知识体系。研究物流管理理论的传授与物流实践能力培养的融合体系,最终确立以管理科学与工程大类基础能力培养为基础,展开物流管理基础、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电子商务物流四个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进一步理顺课程教学内容,保证群内课程知识点的连贯性与群间课程的协同性。课程群划分方案见图2。

三、基于核心课程群的建设方案

1.基于课程群的物流案例群贯通式建设

(1)建设群内的贯通式案例教学模式。物流管理专业教学需要大量的案例作支撑,但管理科学与工程大类基础能力培养课程:大学外语类、高等数学类、计算机类、管理学、会计学、应用统计学、运筹学、微观经济学等是传统的案例教学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简单应用层面,学生只能了解某个理论知识的应用,而不明白为什么应用,以及在什么业务环境下应用,造成了案例教学与物流实践的脱节。因此,以课程群的形式将多门相关课程绑定,建设群内各门课程的贯通式案例,让案例能够贯穿在课程理论教学中,并在多门课程中进行综合应用,真正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地将案例融人到物流专业教学中。

(2)通过企业实践、物流设计大赛等建设案例库。真正好的案例一定来源于企业实践,通过学生的企业实践收集企业案例素材、全国物流设计大赛等方式,师生真正参与的企业案例才更具有典型性,更能深人进行研究和进行企业实践应用。因此,应通过各种方式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案例的编写,以完善案例库。

2.基于课程群的物流实践一体化建设方案

基于课程群,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实施物流实践一体化方案,包括“一个目标、三个阶段”。即围绕培养创新性、工程实践应用型高端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分为三阶段实施的物流实践教学。包括第一阶段物流体验性实践环节,结合物流综合管理课程群理论教学开展实验,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第二阶段物流专业系统实践环节和第三阶段的物流综合应用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从业能力。二-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按照认知一实践一综合成用逐层递进,形成一种全程不间断的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系统架构如图3所示。

3.基于课程群的教学平台网络化建设

为保证课程群建设的效果,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将相关信息上网,才能实现及时有效的沟通,并将最新成果及时展示和分享?因此,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建设,我们根据四个课程群组织开发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群网站,实现课程群的教学资源共享,为师生交流搭建了良好的互动平台U

四、结语

篇9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高等教育部对“物流”和“物流工程”一直非常重视,至今全国已有172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3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今天,物流的系统性特点日趋明显,因此,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我国需要大力发展物流工程本科教育,针对物流工程专业设置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立适合我国经济状况的物流工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

一、 我国高校物流工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的物流类专业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放在管理学科中的物流管理专业,另一类则是工科类的物流工程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偏重对流程体系的管理整合,物流工程则注重具体的系统规划及技术应用。

从我国高校的情况看,部分院校通过引进国外物流学科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设置了一些物流工程本科专业课程,如物流装备、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企业物流、物流信息系统、系统仿真技术、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这些改革对我国物流工程专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与物流业的发展需要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二、 教学研究型大学物流工程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

教学研究型大学是介于研究型和教学型之间的高校,从人才培养的层次来看,以本科教育为主,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如何找准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使教学研究型大学形成各自不同的人才培养特色,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培育复合型、开放型、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关于物流工程学科与专业的关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专业以学科为基础,是对学科的选择与组织;二是专业的特色化发展促进学科知识的丰富与发展。大学的专业设置,从根本上说,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是作为大学的学科体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一种连接体而存在的。就教学研究型大学来看,教学是第一位的,教学所培养人才的社会适销对路性,是第一要考虑的因素。因此,专业往往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专业建设必须符合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 教学研究型大学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

1.国内外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发展现状

根据美国一项物流从业人员的教育程度和专业结构的调查结果显示,物流人才的专业背景以管理为主,高层的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方面的专收知识。他们必须对物流管理概念,包括从简单的仓储、运输以至综合物流、全球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有全面、深入的认识。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密芝根州立大学等几所知名大学均提供以工程、管理科学和供应链管理策略为主的本科课程。他们的课程不但着重应用性和实用性,而且兼具理论和研究。

为解决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矛盾,我国很多高校相继开办了物流工程专业,但是由于现代物流在国内还是一个新兴概念,办学也是处于摸索阶段,有的学校只是在相关专业上增加几门物流课程,并没有系统化的物流工程教育理念,不能培养真正高素质的物流工程人才。发展物流工程本科教育,建立完善的物流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已成为提高物流效率和效益的关键。

2.教学研究型大学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

“物流工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它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不能仅停留在规划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和规划软件等过程。因此,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应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工学学科作为理论基础,管理学科和工学学科相互渗透的复合型物流人才。

3.教学研究型大学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

(1) 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

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加强课程结构、内容与体系内在联系的改革,明确每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进行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主干课程,以及理论与实践、知识、能力与素质等多维度上的整合,体现课程相互之间的主次关系、层次关系以及内在联系和相互配合,进行系列课程的重组与整合,使课程体系设置体现在教学全过程的整体优化。

(2)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相互协调的原则

强化理论与实践相互协调,压缩课内总学时,增加课外学时,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赋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通过更新内容、优化体系、调整结构、精简学时等具体措施,构建与跨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3)课程体系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有机结合的原则

注重系统化,重点搞好课程内容的取舍及其编排顺序、教材建设和多媒体网络课件开发;每门课程按照模块化建设,改革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形成若干统一的模块,构建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等组成的课程体系,促进课程的综合化、前沿性、交叉性,努力打造现代高素质物流工程人才的培养平台。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物流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天亮.本科物流类专业设置体系与培养分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2):32-34.

[2]袁洪志.工程教育改革:构建面向 21世纪人才培养的新模式[J].江苏高教.2004,(5):66-68.

[3]樊耘,王颖.中外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2,(19):14-17.

[4]鞠颂东,徐杰.从学科重组的角度探析物流学科的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52-54.

篇10

供应链管理是进入21世纪后企业适应全球化竞争的一个有效途径,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2005年1月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正式更名为供应链管理专业委员会(CS CMP-counci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成为全球供应链管理时代来临标志,供应链管理思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专业人士所了解并应用。为了适应这一全新管理思想对社会人才的需求,国内高校包括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等相关专业纷纷开设了供应链管理及物流管理等方面的课程。然而,由于课程开设较晚,与课程建设相关的基础条件有限,还没有形成一套适合该课程特色的教学方法。本文结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的培养模式,阐述了在本专业开设供应链及物流管理课程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一、信管专业供应链及物流管理课程的任务及要求

“供应链及物流管理”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课程以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为研究对象,系统介绍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实现原理、功能构成、解决方案及应用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型、应用型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能够结合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研究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与运作,合理、有效地组织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活动,通过反馈的信息流、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物流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素质,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框架和基本理论,具备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新的理念、新的视点对供应链管理进行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组织及教学方法探析

1.课程内容的组织

课程内容的组织策略采用“认识运用评价构建”的技术路线,从了解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入手,逐步深化,最终达到灵活应用的水平。

(1)认识供应链及物流管理。了解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构成,理解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对企业经营及,国民经济的影响。充分认识到供应链管理思想对企业特别是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供应链管理的计划、组织与控制。理解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运输及配送管理、订单与客户关系管理、生产物流管理、销售管理等方面的组织方式与控制策略。进一步了解一体化战略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以及构建供应链管理的艰巨性。

(3)供应链管理评价。分析供应链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供应链环境下的多赢机制与价格策略,供应链绩效报告等。

(4)构建企业供应链系统。在Internet环境下,探讨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利用软件开发技术及其他信息技术构建企业信息化――供应链管理系统。

2.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案例分析、互动游戏、角色扮演、模拟实训、实地调查、企业供应链调研与策划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技能和社会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2)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充分运用交互式、讨论式、启发式、案例讨论、模拟仿真等教学手段,逐步建立及完善校内网络课程学习网站,包括课程资源、在线实训、在线交流和在线测试等栏目,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源。

三、信管专业的教学深化

该课程在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教学中,除了运用上述的教学方法外,还应该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特色,继续深化教学体系改革。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电子信息类高等工科院校,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过程中,一直把培养学生掌握企业信息化知识,掌握企业信息系统构建与开发作为计算机技术、数据优化与融合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交叉融合的方法之一。为此,2007年秋,在校教改基金的扶持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进行了“供应链及物流管理教学实践平台研发”的项目建设,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在教研室老师及信管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开发了基于B/S结构的供应链及物流管理教学实践平台,系统使用Microsoft公司的SQLserver 2000和Borland公司的JBuilder 2006 Enter-prise等开发工具,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进行系统的程序设计。系统实现了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订单管理、分销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仓储管理、运输及配送管理、实验教学管理等系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