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教学模板(10篇)

时间:2022-04-23 16:50:3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三年级教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三年级教学

篇1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370-01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使学生在课堂后能够有更多的收益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一起探讨。

1.造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明显落差的原因

1.1从学校领导方面来看。过去强调抓两头带中间,认为低年级是"基础"要加强,高年级是"关键"应把好质量关,三年级则无所谓,可以"慢慢来",因而对三年级的教学工作抓得不够。

1.2从教师力量配备来看。由于领导上存在上述思想,有经验的教师被安排到基础班、毕业班去了,三年级教师则新手多,教学有困难的多,力量相对薄弱。

1.3从学生心理特征来看。三年级处于儿童期向少年期的发展时期,学生心理特征有明显变化。他们不象低年级儿童那样听话,专心学习,表现得比较好动贪玩,注意力易分散,但他们的求知欲在增强,抽象思维逐步发展。而教师往往不注意三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不仅思想教育跟不上,教学方法也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要么照套低年级的老教法,学生感到厌烦,要么硬搬高年级那一套,学生感到玄乎,教学效果不好。

2.改进的措施

2.1以理服人。教材选编的课文,特别是三年级的课文中很多是揭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客观事实。客观存在的东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些客观存在的东西为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更方便、更直接的资料。如何运用教材揭示的客观事实教育学生?俗话说:"眼见为实!"让事实说话,学生更愿意接受。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由于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行为所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在教学中,可让学生先观看课件演示用眼目睹这个村庄怎样消失。再让学生认真读课文用心感受这个村庄怎样消失。最后让学生说说现实生活熟悉的镜头用口说说这个村庄怎样消失。学生在学习了课文后,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他们能自然地认识到课文所要揭示的道理:"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让学生自觉地思考环境和生存的联系,分析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激发学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的意识,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2.2发挥榜样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材中刻画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如,《她是我的朋友》《掌声》等文章中的主人公均为学生树立了榜样。针对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教师要能借助教材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为学生树立楷模,充分发挥教材中的人物形象的榜样作用。如《灰雀》中,当列宁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列宁问一只不会说话的鸟是有他的用意的。可以设计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列宁为什么不直接问小男孩?"引导学生思考"没有直接问"的各种原因,学生设想了多种可能。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列宁关心他人的高尚品质。在这一过程中,列宁爱护少年儿童的伟大形象,逐渐树立在学生的心中,使学生更加敬仰列宁,产生一种向列宁学习,得到别人的敬爱与尊重的愿望。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人也令自己敬佩。这样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更有真实感。通过典型事例影响学生,激励他们向这样的人物看齐,在他们的心中树立了健康的偶像。

3.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必须制定了详细的让学生自主预习的预习要求,让学生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能够在初读的时候学生字,组词,读顺课文,摘抄课文当中的好词好句,做到课前的自主学习。小语修订版大纲认定,"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而,"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己的学习。

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互动性的教学环节。再者多问一些有创建性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老师本身也在提问方面下苦功夫去研究,哪些问题是可以问的,如何问?学生会有哪些答案,是否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都要充分的考虑。

4.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

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鼓励他们多读多看,同时开设小小读书交流会或是让他们写读书笔记。一能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的能力,让他们向同伴介绍自己看过的书;二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学好三年级的新增内容作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的论断。言尽之意就是说"名师出高徒"。当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学生素质的提高对老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的内容更是从古到今,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在学生眼里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无事无物不晓。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平时应该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更要重视新教材中参考资料的学习,因为这与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联系。渊博的知识,是每一位老师教好书的关键所在。

5.注重朗诵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跃"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有规定的需要学生背诵的课文,这些文章都是些经典片段,是有美好的语境描写,语言的运用也是极妙,期思维表达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语感的提升有几大帮助的,让学生在课堂上行朗诵这些课文时培养孩子语文功底的最佳方式之一。为了使这些出色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但是,因为课堂教学时光的有限,在短短几十分钟内教师无法将课文中的出色之处各个让学生感悟。因此,我们在教学生阅读时应该抓重点,引导学生在对文字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能够尽快悟出语言的抽象内涵,意义内涵,感情内涵等。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高高在上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弥补空缺。如我们在进行《李时珍》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最好这样引导学生这样点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挑选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学生就能充分表述他们的实在感触感染,有的说:"文中第一和终尾自然段中的'有名'、'药'、'立志学医''一边行医、一边采药''编写本草目纲'这几个词就把李时珍的情形特色及优良质量都引见给我们听了,她不愧是我邦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我为他深感自豪。"这样引导学生挑选自己阅读感悟的精髓,进行详细表述,进一步升华认识。

6.器重丰盛少彩的语文理论运动

如:学习《春天》后,组织学生来郊外一行,寻觅大自然的脚印,发详大自然的风度,摸索大自然的奥秘。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自不同角度,采取没有同的道路取得学问才能。 道集中识字后的三年级阅读教学语文论文要念充足施展集中识字的劣势,为四、五、六年级读写教授教养奠定良好的基本,抓佳集中识字为根基的三年 级浏览学学是非常主要的。

参考文献:

篇2

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习作,既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创作,而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只要求小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贯彻这种精神,我教育学生从现实取材,说真话,写实事,做一个诚实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与自信心,这是教师指导学生起步作文第一个要关注的目标。

为什么在二年级让学生写一段话他们人人都能写出来,而到了三年级大多数学生却有畏难心理呢?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作文的要求太多,既要求过程具体、语言生动,又要求结构完整,这些要求使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从而变得不敢写,也不知道怎么写了。怎样让学生由被动做转变为“我要写,我想写”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排难激趣 通过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急于表达的情感,让学生有感而发,觉得习作是自己的需要,而不是被动而写。注意引导学生理清习作含义,排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告诉学生写作就像我们平时朗读课文、学习生字那样平常,取材于实实在在的生活,写身边的人和事。在创设情境时,可以根据写作内容,让学生说说、演演、看看,猜谜语、讲故事等,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再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比如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大胆地将一些新奇有趣的小实验、好玩的贴鼻子、成语接力赛等游戏引入作文教学中,学生玩得开心,印象颇为深刻,写的时候也会有话可写。

2.破除作文教学中的“清规戒律” 在作文教学中要顺应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写他们喜欢写的文章,而不是不断地规范他们的写作行为,用一种标准去统一孩子无比丰富的感受和想象,用分数去惩罚孩子的幼稚和天真,其结果往往是不自觉抹杀了他们的写作个性。孩子为了让自己的文章“立意正确”,他们学会了编故事;为了使自己的文章显得有文采,学会了做裁缝,东拼西凑。作文课上,孩子要揣摩的不是自己想写什么,而是写什么才能得到好评,获高分。因此,我们要想让孩子敢于吐露真言,就要淡化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清规戒律”,给学生一个自由书写的空间。告诉孩子:作文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就是写你想说的、想告诉别人的话。日子久了,学生就会变成一个关注生活的人,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喜欢抒怀的人。

3.循序渐进地进行习作指导 二年级还是写话训练,到了三年级突然提出过高要求,就会让学生感到为难,对习作失去信心与兴趣。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与二年级说话、写话教学相衔接,由口头语言转向书面语言,由写几句话到写几段话,在学生想写、乐写并敢写的情况下,慢慢提高习作要求,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不断提高习作水平。

4.注重习作评价 批改学生的习作,作文评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应把鼓励当作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催化剂。要坚持鼓励原则,应尽量用鼓励式、商量式、谈心式、启发式语气,使学生读后,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从老师对一个词、一个句的肯定与表扬,激发兴趣。对学生写得较好的文章加以赞赏,并介绍给同学们,贴在作文栏展览,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较广的传播,这也会成为学生写作的动力。

二、做有心人,注重知识积累

学生的生活都比较丰富,可他们总认为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实在没什么好写的,缺乏写作素材,这是积累欠缺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做有心人,注意积累和丰富自己的习作素材。一要靠平时的观察,二是坚持课外阅读积累。鼓励学生多观察,记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要求学生注意留心各种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材料,自己做的,看到的,听到的;现实生活中的,电视上的,书报上的;家里的,学校的,社会上的;正面的,反面的……都可以。用一个小本子,记下该事情的梗概,每人每周至少记下一个材料,多的更好。这样学生就收集了许多真实的材料,并利用少量的时间展示他们记下的观察日记。有了丰厚的生活积累,学生习作将如溪水般自然流畅。

三、架设说写的桥梁,让学生学会表达

三年级学生作文时,有很多孩子会说,可是让他写那就是“茶壶里煮饺子”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架设说写的桥梁,让学生学会表达。

篇3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学写作文,会感到困难、吃力、束手无策,教师也感到很棘手。但只要教师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传授恰当的写作方法,充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激发兴趣,乐于写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可见有了兴趣就有写作的动力。浓厚的写作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写作主动性的发挥,当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投入到写作中去。比如,小学生比较喜爱、熟悉小动物,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可以安排学生一次习作,讲清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一种动物,有重点地观察这种动物外形特点及活动情况,到作文课时,大家一起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学生的兴趣瞬间就能提起来……老师对学生习作里用得好词好句、好段都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学生的一丁点儿进步,都要及时肯定,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从而产生对作文的莫大兴趣。

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学生作文的内容来自对生活的观察、感悟。作为语文教师,要有勇气打破传统的课堂作文教学的模式。可以带学生走向大自然;积极引导学生去认识、探索、思考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观察的指导途径很多,例如:课内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再者根据训练的需要指导课外系列观察活动,并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分析、思考,选取材料。

无论是看图学文还是阅读课文,都可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在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出作者观察的顺序:水面――海底――沙滩――海岛上,告诉学生这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再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侧重点:水面主要观察了颜色及变化来表现其美丽的特点,海底主要观察了海洋动物的样子及活动来说明西沙群岛的富饶,海岛上则是抓住树多、鸟蛋多、鸟粪多来表现起鸟多。在教学之后,及时让学生练习。再如上《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又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按时间顺序来观察和描写景物,以及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来表现特点的方法。教学后教师让学生按时间顺序来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景点,使他们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所熟悉的景物。提起植物,小学生脑海里会出现许许多多的花草树木的样子,但是如果要将平时所熟悉的植物写成作文,极多数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有的会觉得无话可说,有的三言两句就写完了。怎样才能写好植物呢?首先要细心观察缩写的植物,并做好观察记录。观察时,先看整体的特征;再看颜色、枝叶及生长环境。接着,安排好写作顺序。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让他们在想象中感受习作的快乐。

四、拓展阅读,教学生学会积累

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说要多读书,读好书。那教师怎样教学生读书积累呢?教师可以介绍相关书目给学生读,如《格林童话》、《中国成语故事》、《伊索语言》以及一些本年段的优秀作文等,引导学生认真地读,反复地读,直到把它读懂。学生阅读时需要在书中画出关键词语和精彩的语句。并把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句段都摘抄下来,丰富他们的词句库,胸中有积蓄,以便在习作中能随手拈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读了文章之后,有什么感受、想法,让他们想清楚,理清楚,再写下来,并且能够联系实际生活谈点体会。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只有书读多了,积累的多了,练笔多了,作文才能写得好。

篇4

在小学三年级这个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重要时期,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好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改善教学方法,在教学模式上传承与革新并重,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学生,是小学数学教师应特别关注并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此,我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结合新课程教学理论和要求,对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进行一些探讨和分析。

一、从学习兴趣入手

在三年级这个阶段,培养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的发展而得到很好的发展。如果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不会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并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现在小学一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的内容不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和认知能力。这种错误的学习模式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不适宜推广和广泛实施,也不利于建立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教学结合生活及学生的身心特点,启发学生思考时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教师教学的难度应把握在让学生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不但能学到知识,还建立了继续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

我在三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采取了趣味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具体做法:

一是给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的机会。在授课过程中,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设计出学生全体能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是让每一名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通过教學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学生,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感和成就感。数学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是可行的教学实践。

三是给予学生积极的表扬和真诚的鼓励。小学生争强好胜,荣誉感极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并及时加以表扬和鼓励。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真诚地给予鼓励,这样就会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的热度。

四是尽量将一些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入课堂。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穿插数学教学,配合多媒体等教育工具,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知识。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适当地减少家庭作业,题海战术并不是最好的巩固知识的方法。作业应追求以质量取胜,适量的家庭作业能够使学生对数学保持持久的正面重视。

二、从方法上寻突破

三年级学生自制力弱,易受环境影响,注意力易分散。而学习的专注程度是学生高效学习的必要前提,是学好数学的基础能力。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凡是学生完全不熟悉的东西,或完全熟悉的东西都不能引起兴趣和注意。因此,只有结合学生熟悉的知识经验并引出他们不熟悉的知识,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专注于学习。学生的知识经验一方面来自原有的知识,另一方面来自生活经验,对此,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于教学。

由于学生专注力持续时间有限,教师应抓紧时机在上半节课讲清重点、突破难点,而将后面的时间用于巩固,让学生对新知有一个完整、准确的把握。师生间可以形成一种较为轻松的氛围,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一张一弛,学生才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有效地学习数学。

教师在教学时要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发展。三年级是整数学习的最后一年,多位数运算能力的教学内容占了全年教学的近一半时间。有效地完成这部分教学任务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多位数运算能力强不强,学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低年级时各种运算方法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将一、二年级学过的内容作为训练题目,有计划地安排到课程中,使旧知识对学习起到迁移作用。

篇5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浪潮中,信息技术逐渐影响着社会大众的生活、工作。在进入信息时代后,如何高效处理一系列数据、信息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信息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日渐显现,需要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与质量,确保一系列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微课概述

微课属于精短视频,是指教师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疑点,以视频的核心形式准确记录某一知识点,详细讲解全过程。通常情况下,视频播放时间在5~10分钟。也就是说时间短是微课的显著特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特征等,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同时,微课内容单一,教师以某一知识点、技能目标等为基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这些视频,准确理解新的知识点,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微课资源容量并不大,师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观看,甚至可以下载观看,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逐渐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在微课作用下,课堂教学环节得以优化,能进一步延伸、补充课堂教学,确保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二、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应用实践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的好奇心、探索欲极强,对信息技术课程充满了好奇。该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教师不能一味地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否则将会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导致课堂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开展。在小学三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围绕章节内容,全方位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科学设计、制作并使用微课。以“认识键盘”为例,学生可以根据微课所提供的步骤自行操作,完成教师在微课中设置的作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要扮演好协作者、引导者等角色,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重点讲解教学重点、难点,适当点拨学生,有效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准确把握新的知识点,使其能够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理论知识,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在微课作用下,教师得以解放,而学生也置身在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中,有利于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平台,提供个性化学习手段

微课是一种针对性特别强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围绕信息技术课程特征,优化利用微课优势,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研究的重要平台,充分显现学生在整个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以“文件与文件夹操作”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资料包中的微课自主学习相关知识———都是一些关于“文件与文件夹操作”的方法。学生需要一一观看这些视频,还要亲自进行操作,如果存在问题,需要再次观看对应的视频,重新操作,直到准确掌握新知识点为止,完成学习单上的任务。这样可以增加师生、生生的互动,促使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为实现教学目标做好铺垫。对于发放任务单形式来说,体现了任务驱动理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探究学习中。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任务的时候,教师要坚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设置的任务要有坡度,要符合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特点,促使他们都能提高,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逐渐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还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手段。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优化利用多项功能,比如,快进、暂停,观看相关的视频片段,自主操作,自主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初识‘画图’软件”为例,在学习相关章节内容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掌握情况,边看边画,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总而言之,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在微课作用下,教师要全方位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各方面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形式,不断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以此促进他们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为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

作者:姜辉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同太乡和平中心小学

篇6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就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才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苹果),可以让学生观看关于苹果园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苹果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苹果花的色彩、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以使其加深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苹果有更深的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了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写作时,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写作就比较容易了。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例如习作七“用几种动物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动物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动物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和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激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就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就比较充实生动。

三、鼓励学生积累语言

篇7

课程标准对中年级作文教学提出的目标是:学生开始习作,要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乐于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对于这段话我是这样理解的:中年级作文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限制,重在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老师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而要消除他们在习作中的畏难情绪,提供和创造更多的习作机会,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一、三年级作文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

课标中的习作目标看似简单,真正操作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它表现在:

(一)忽视衔接。一二年级若忽视口语表达训练和写一句话或几句话的训练,忽视与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衔接,三年级一开始就正式启动作文教学,坡度太大。

(二)序列不明显。作文教学实际上是整体系统工程,但由于它被分散在各个不同的年段,不同单元,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够,固有的作文序列没有认识清楚,各年段衔接处理得不好。

(三)教不得法。教师如果对教学目标理解不够,不注意读写结合,不注意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作文指导课点拨不得要领,学生就会对作文感到无所适从。

(四)淡漠情感。在作文教学中忽视情感作用,造成学生记忆型障碍、趋同化心理障碍、挫折感心理障碍,再加上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语言积累有限,构段能力弱。

诸多因素导致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素材单一,作文语言不鲜活,层次紊乱。来自客体和主体的困难,最终导致三年级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的头疼现象。

二、如何做好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

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

(一)由低年级的口头作文向三年级书面起步作文的过渡。现实中,不少教师口口声声叮嘱学生:“三年级要写作文了,一定要认真学!”可这样无形中夸大了作文的难度。另外有些老师“心比天高”,开始就对学生要求过高,多挑剔,一味训斥,使学生对老师产生畏惧心理,更丧失对作文的兴趣。因此这个过度很重要,我们要积极创造保持作文兴趣的条件,它能为学生今后的作文学习打下基础。

(二)注意作文教学中趣味因素的渗透,减缓坡度,调动学生作文的学习积极性。导入方式要多样,例如:

1.故事式导入。针对三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一上作文课,我就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听到的大概内容写下来,接着由老师讲个小故事,学生听得专心,笑得开心,然后让几个学生复述,最后再分头写作,这样大家都感到较顺手。批改时,只要故事较完整,错别字不多就评“优”等,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2.活动式导入。根据三年级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的特点,老师先选大家都能做的小制作、小实验、游戏或课外活动,让大家参与,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讨论,最后有重点地写下来,这样学生不仅有兴趣而且有话可写,效果较好。

3.情境式导入。就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从而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在作文前运用录音、录像、投影等手段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形、声、色的感官和新颖的直观形象,如播放一些动画片、成语故事或活动开展的录像等,引导学生听、看、说、议、写、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讲评时,可以把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好文录音下来,这样不仅对学生作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充分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三)注意命题,选材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及认知能力,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在命题和选材上都要尽量贴近小学生熟悉的生活,写他们熟识的、易于理解的和他们感兴趣的真人真事,写他们观察到的实景实物,才能写得真实、具体、生动,才能达到“不说假话空话”的要求。另外,不能“老调重弹”,今天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明天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无形中降低作文的兴趣。

(四)注意讲评要以激励为主。教师在作文讲评时要利用一切机会激励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从而给予他们更多的成功体验。比如优秀作文展、推荐发表、向校园广播站投稿、范文宣读等。另外,我还借鉴了一位名师的一种新颖记分法――“二次记分法”,做法是:每生准备两本作文本,一本为习作练习用,老师批改提出修改意见后让学生修改,达到符合作文要求后,老师在原基础分上加分,然后让学生誊写在另一本作文本上(即个人优秀作文集),大多数学生都提高分数,不少学生还得满分。这样持之以恒,修改作文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调动学生修改的积极性,改变过去学生只看分数不看文的面貌,有效减少老师批改作文的无效劳动。

总之,教师要把培养和训练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放在首位,无论什么时候,教师都要以满腔热情关爱学生,以和蔼的态度亲近他们,和他们交谈,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都能在任何一个机会中得到锻炼,得到提高。

篇8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要求: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四、具体措施:

1、   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   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   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   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篇9

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确保线上教学质量,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探究、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

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如下“线上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

比较扎实,基础知识、概念、定义掌握较好;但一些学生粗心大

意,灵活性不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

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但也有部分学生

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线上教学”时,要在端正他们学习态度的同时,加强各

种数学能力的培养,尽快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二、教学内容

1.时、分、秒o

2.万以内的加减法(一)。3.测量。

4.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5.倍的认识。

6.多位数乘一位数

7.长方形和正方形8.分数的初步知识。9.数学广角。

三、教学目标

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

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复习重点

1.万以内的加减法

2.多位数乘一位数

3.长方形正方形

4.分数的初步认识

五、复习难点

1.万以内加减法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

2.长方形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分数的含义。

六、教学措施

1.为确保线上教学顺利开展,通过微信、钉钉群,及时下发

学生的作息时间表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教师通过自身

的言行以及自身的工作态度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做到恰当的组织

教学,兴致勃勃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2.认真备课,注重知识间的衔接。科学合理的做好线上指导,

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及时做好讲解,课后要根据教学内容,

适当补充相关练习题,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练习的安排,要由

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

对优生、学困生都要有不同程度的指导。

3.认真批改每个学生的作业,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疑惑,耐

心的通过微信群、钉钉群逐人进行讲解,直到学生弄懂。

4.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通过班级

群,积极主动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并指导家长切实管理好孩子

的学习。对于学习不够主动的孩子及其家长,要通过微信视频的

方式和孩子进行互动交流,做好正面引导和激励。

5.抓好线上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疫情防控知识的普及,

加强学生生命、心理健康、安全、爱国主义教育及感恩教育。

七、教学内容安排:

教学时间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数

备注

4.

7-4.

10

1.时、分、秒

2.万以内的加减法(一)

3.测量(-)

4.测量(二)

4

4.

13-4.

17

1.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2.倍的认识

3.多位数乘一位数

4.长方形正方形

5

.分数的初步认识

5

4.

20-4.

24

1

.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一)

2.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二)

3

.易错习题讲解(一)

篇10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营造学生乐于写作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通过亲身体会,才能写出好文章。在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介绍一次活动》教学时,笔者组织学生吹泡泡比赛,先分组进行初赛,评出选手再决赛。要求大家仔细观察比赛的场景,观看同学的神态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学生身临其境,乐在其中,写的习作非常生动,有的写泡泡形态、颜色变化万千,美丽无比,有的自己比赛时心情激动、紧张、扣人心弦,有的写热闹欢乐的比赛场面,学生自拟的题目更是精彩纷呈,有《吹泡泡》《一堂有趣的作文课》《我是魔术师》等。

第二曲:不拘一格,科学指导

笔者根据每一组课文的作文训练要点,布置作文,使学生明确写作目的,收集有关写作素材,有意淡化针对题目的具体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思维,不拘一格地选择角度去反映生活,表达见解,抒感。在《介绍家乡的景物》的作文教学中,笔者制作了课件,利用多媒体展示南部风光:美丽的桂博园,迷人的升钟湖,霓虹灯闪烁的嘉陵江大桥,笔者以桂博园为例,指导学生如何抓住景物特点写。学生有的写秋天桂花飘香的美景,有的写文化路夜晚璀璨的灯光,有的描述了春天一群孩子在池塘抓蝌蚪,有的写大人肆意践踏桂博园草坪、采摘桂花的一幕,作者在文中发出呼吁:请保护我们的家园。试想,如果针对这一题目作具体指导,学生的作文也许都成了南部风景优美,哪来如此鲜活的描写、深刻的思考?

第三曲:行笔成文,巧妙引导

淡化对具体文题的指导,并不是要放弃对写作知识和技巧的指导。那么怎样指导学生把头脑中的形象通过语言文字生动地表现出来呢?

1.丰富学生的词汇

词汇是作文中塑造形象、表达思想的基本语言材料。词汇丰富,表达时就得心应手,文章就生动感人。笔者在作文前要向学生提供可能运用到的优美词句,并提供练习运用的机会。

2.提供仿写的阶梯

起步作文教学仿写是有效指导学生写作的阶梯。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怎样模仿,模仿什么。比如,学生初写作文《家乡的景物》时,指导学生模仿《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初写后挑选优秀的习作在班级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结合具体的作文引导学生要把认为最美的风景点写具体。描写的时候用上比喻句、拟人句等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第四曲:指导讲评,交流展示

1.集体讲评

作文讲评时,笔者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选出有代表性的作文二三篇,进行集体讲评。评讲时,出示习作读一遍,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基本情况。然后针对文章实际,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作文的重点、难点就一一道出,在讨论的过程中把握重点,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2.作文展示台

设置多种多样的作文展台,譬如可以在教室的墙报开辟优秀习作展示栏,不仅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同时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更升华了成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