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7 07:13:1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生态县建设,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很高兴参加*创建国家生态县攻坚动员大会,在此,我代表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建设生态县的目的和本质,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出发点,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基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全县区域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目前,包括安徽省在内,全国已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生态省建设;包括*县在内,全国有50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生态县建设工作。其中,有11个县(市、区)已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县(市、区),629个乡镇已被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许多开展生态省(市、县)建设的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城乡环境保护,提升公众环境意识,改善人居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部分地区已初步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践证明,生态省(市、县)建设是地方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是现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模式,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自古文风鼎盛,名人辈出。*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人杰地灵,可谓“白云深处仙境,桃花源里人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大力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富民”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生态创建工作,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安徽生态省建设首批综合示范基地等称号,为创建国家生态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2004年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同时,*县就瞄准了新的目标,及时编制了生态县建设规划,并与2005年全面启动实施,生态创建工作一直走在安徽省前列。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隆重的攻坚动员大会,书记、县长亲自作了很好的动员,明确提出要力争到2010年底将*建成国家生态县,这充分显示了县委、县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构建生态*、和谐*的信心和决心。
下面,我对*生态县建设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第一,生态县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这些都为生态县建设指明了方向。按照国家生态县创建的基本条件,生态县要有80%的乡镇达到环境优美乡镇的标准,而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的基础工作是生态村建设。因此,生态县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希望*能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通过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重点解决好农村生产和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切实改变农村环境面貌,不断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生态县建设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优化经济增长。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县建设的核心。当前,*在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实施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1152”工程过程中,要把严格环境准入作为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促进产业升级,防止污染严重企业向农村转移。要大力实施清洁生产,积极推进循环型企业和工业园区建设。国家要求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并作为约束性指标。希望*通过实现降低能耗和污染物减排的“硬约束”,优化县域经济的发展,并率先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为其他县做出表率。
第三,生态县建设要在突出当地特色上下功夫。各地情况不同,生态县建设的内涵、模式、特点也不相同。*在生态县建设中,应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创新体制、机制,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符合当地实际的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在发展中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第四,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组织保障。生态县建设涉及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大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创建工作要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总体推进。优先解决重大社会、经济、环境问题以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各部门、各乡镇的作用,将生态县建设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环境保护部门要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勇挑重担,主动协调,搞好服务。21写作秘书网
1 基本情况
目前,康平县有22个风沙口,风沙以每年3-7米速度向南推进,最近的风口距沈阳市区只有一百多公里,局部地区,沙地以每年150米以上的速度向南推移,形成了沙进人退之势。干旱等自然灾害一直困扰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制约了全县经济的振兴。
2 防风治沙现状及评价
由于康平县脆弱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康平森林草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依然十分严峻,其主要表现在:一是草地植被稀疏,功能退化,已失去防风固沙能力。二是天然森林基本消失,人工林覆盖率还不高,防风固沙功能薄弱。三是水生态失调,湿地逐渐缩小萎缩,旱灾发生趋势加重。四是土地沙漠化、盐渍化、土壤板结、贫瘠化趋势加重[1]。康平县虽然经过长期的生态保护与建设,但防风固沙效果未得到有效体现,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重,科尔沁沙地南侵速度加快,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森林草原生态特点基本消失,生物多样性下降,大量珍稀物种灭绝,严重地威胁着沈阳及辽宁中部城市群的生存,也严重地制约了康平县生态县的成功创建。
3 防风治沙区的划分
根据当前康平县的沙漠化情况,可以将其分为:
(1)防风固沙重点区,该区域面积470多平方公里,包括康平县与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接壤的7个乡镇和林场。其中有17处沙丘在500亩以上,平均高度3~7m,植被覆盖率95%,是治理难度最大的区域。因此,应结合三北防护林等工程,在该区域边缘建立防风阻沙林带,另外,在此基础上,还要固定流动沙丘,以防止其就地起沙。(2)河岸沙地治理区,该区域面积800多平方公里,包括辽河沿岸的7个乡镇和牧场。地形多为冲击沙地,并近年来呈现逐步蔓延的趋势。因此,应结合辽河防护林等工程,对区域内的山水田路进行综合治理。(3)潜在沙漠化防治区,该区域面积900多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上述两区域的中间地带,沙丘的平均高度15%,由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宜林地、盐渍地等组成[2]。若不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可加重其沙漠化程度,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应采取生态经济型的手段,采用宜草则草、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的发展原则,以缓解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
4 防风治沙主要内容及办法
4.1 科尔沁沙地南缘防风阻沙林带建设
康平县辽蒙、沈阜边界线总长114.4公里,系科尔沁沙地南侵的前沿。在该沿线内,有林地段长约67公里,无林地段长约50公里。有林地段中,过熟林长35公里,面积0.8万亩;幼林长32公里,面积0.7万亩。按照相关规划标准,在现有林基础上,沿该沿线营造防风阻沙林带,需造林8万亩,树种采用乔灌木相结合,行间混交为主,乔木树种主要是柳树、杨树、樟子松,灌木树种主要是紫穗槐、沙棘。
4.2 流动和半固定沙丘围封造林
康平县有1000亩以上的半固定和流动沙丘共14个,总面积约6000亩。围栏采用生物围栏与工程围栏相结合的方式,即先在沙丘周围用水泥刺线围上,进行封沙育林育草,在封育区域内进行人工造林,在围栏的四周栽植灌木树种,等灌木成林后,将工程围栏撤掉,开始使用生物围栏;在人工造林的方面,沙丘的迎风面进行沙障的设置,在沙障内进行人工造林;可也在沙湾地进行人工造林;人工造林也可以采取乔灌相结合的方式;在地下水位比较高的低缓沙丘在造林基础上可采用条状混交的手段,栽植防护林和速生林。
4.3 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
康平县需建农田林网的面积为86. 8万亩,营造农田防护林网6万亩。采取通风结构和疏透结构林带,建设窄带小网格护田林网,主带间距离250 m,副带间距离500 m,每块条田面积187亩,窄带小网格仅有3~5行乔木组成,无灌木。农田林网的布局结合条田、方田建设实行全面规划,水、土、林综合治理,条田、渠系、道路、林带四位一体。树种以新疆杨、速生杨、钻天杨、旱柳为主[3]。
4.4 速生林建设
重点在辽河、秀水河及境内中河流沿岸上的冲击沙地和沙化耕地实施推耕还林的耕地中以及沙荒地和闯田中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块进行速生林建设,发展10万亩,树种以杨树为主。
4.5 经济林开发
首先在康平县的西南部小流域,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以仁用杏为主发展水保生态经济林,以混农生态经济式和四位一体组合式两种方式进行建设。其次在康平县的西北部重沙化土地分布区、要求光照充足、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块栽种苹果梨,采取早期丰产栽培模式。经济林开发共15万亩,其中苹果梨5万亩,仁用杏10万亩。
4.6 水保林建设
水保林建设共1.5万亩,重点进行沟道防护工程,以流域内沟谷生物防护为目标,建设沟谷林、护岸林、护滩林、护堤林等。
4.7 绿色通道建设
在乡级以上公路进行绿色通道建设,县级以上公路两翼绿化宽度为10m,乡级公路两翼绿化宽度为20m。县级以上公路以香化、美化为目的,树种以倒垂类、常绿类、花果类为主,实行乔灌草相结合;乡级公路以绿化为主,树种以常规树种为主,其中立地条件好的地段要栽植杨树速生品种。绿色通道建设造林总面积3.5万亩。
4.8 环镇、环村林建设
到2010年全县重点完成15个农村乡镇所在地和180个村委会所在地的小城镇和村屯绿化任务。环村林的宽度为20m,株距2m、行距4m。树种以新疆杨、速生杨为主。
参考文献:
[1] 赵洪利,杨云飞,董立国.沈阳卧龙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现状与生态功能利用探讨[J].环境保护科学,2008(04):40-43.
思路决定出路。有了清晰准确的发展思路才能指导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xx年,我县提出了以主攻工业为核心,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城镇化为契机,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武功山开发为着力点,突出农业抓基地,工业抓项目,城建抓改造,商贸抓市场,旅游抓开发的工作思路。20xx年明确了“四化联动、五抓并举”的发展思路,即以工业化为支撑,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以城镇化为载体,以旅游产业化为契机;农业抓基地,工业抓项目,城建抓改造,商贸抓市场,旅游抓开发。20xx年进一步提出了“四个坚持”(即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把××建设成富有江南特色的休闲旅游生态县的目标不动摇,坚持“四化联动、五抓并举”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坚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的比较观、正确的政绩观不动摇),把建设成为富有江南特色的旅游生态县作为××的发展定位。20xx年,把大力实施兴工强县、兴农富民、三产带动、项目拉动作为××的工作举措。20xx年至今,在发展的基础上,我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和“工业强县”战略,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升经济综合实力,高度关注民生,注重协调发展,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构建活力××、实力××、魅力××、繁荣××、和谐××,努力把××打造成为全国电瓷强县、全省旅游大县、赣西生态名县。这是××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由于发展思路不断完善,发展理念不断创新,近年来,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
二、“生态强农”初具规模:从“以粮为主”到粮经作物并重,农业产业化强势发展
××是农业大县,全县28万人有23.6万属农村户口。近年来,我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过去以粮为纲、产业遍地开花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化经营企业为龙头,特色产业基地为基础,粮经作物并重的特色发展道路。结合各乡镇区位特点和产业优势,突出政策引导,逐步形成了“一带四区”的发展格局,即以宣风镇为龙头的花卉苗木生产带,以银河镇为龙头的良种繁育区,以××镇为龙头的特色规模种植区,以银河、上埠、长丰为龙头的特色规模养殖区,以宣风、新泉为龙头的观光休闲农业区。大力发展优质稻、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中药材、畜禽养殖等农业“五大工程”,全县共建立各类产业基地245个,总面积达38万余亩。按照“大规模、创特色、增效益”的要求,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1—9月实现产值2.95亿元,共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3500余人,带动3.6万余户农户从事产业化生产和经营,拉动农民人均增收近200元,初步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并促成了宣风栗湾花卉苗木、银河墨溪奶牛养殖、乌石生猪养殖、源南章家陂榨菜、新泉颜家坊药材等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在扶持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引导企业积极树立产业品牌。目前,全县有经农业部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8个,有机食品3个;有8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国际管理体系认证、14家企业获得了qs食品安全许可;“大富康园”鲜奶被评为“中国名优品牌”;“鹤寿”杜仲获得国食健字批号;“武功山”牌榨菜、“鹤寿”牌杜仲茶、大富鲜奶获评“江西名牌产品”;“鹤寿”、“武功山”商标被评为“江西省著名商标”。
特色农业的加快发展,有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空前高涨,以生态文明家园为主题的“三清七改”大力推行,“走平坦路,喝干净水,用清洁能,上卫生厕,住洁净房”已成为广大农民的共同追求。目前,全县农村建成休闲场所58个,发动群众在村庄周围植树2.9万 余株,栽种花草绿化面积2.3万平方米,××镇更田村有90%的农户安装了太阳能。同时,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竹林低改、长江防护林、世行贷款造林等政策和工程,全县林地面积达97.58万亩,活立木蓄积183万立方米,竹林面积2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7.2%,为广大农村构筑了一道有力的生态屏障,营造了“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的优美环境。
三、工业产业素质提高:从“黑”“白”“灰”“红”高耗低效传统工业格局向全国电瓷强县迈进
工业是县域经济的命脉,是加快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的传统工业集中在煤炭、电瓷、水泥、烟花爆竹等领域,被称为“黑(煤炭)、白(电瓷)、灰(水泥)、红(爆竹)”四色经济,这些产业基本都是资源型产业,并存在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破坏生态等影响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此,我们在大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的同时,坚持把发展工业与保护生态、推动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努力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方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传统企业科学发展。一是打破原有“四色经济”的结构,突破资源型制约发展瓶颈。在原有电瓷、水泥、煤炭、烟花爆竹传统产业基础上,壮大发展化工、电子、纺织、小水电、食品加工业、机械制造等新兴产业,工业道路越走越宽。二是加快传统产业调整改造,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对电瓷产业重新洗牌,由“小而全”向“专而精”、“专而强”发展,由小打小闹,到集中优势资源做大主导企业,组建了强联、怡源等大型电瓷企业。水泥产业实行“关停并合”,由原来的近10家,到现在只有一家大企业、两家小企业,同时加大投入,提高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日江水泥”由原来的年生产能力不足30万吨发展到100万吨。三是推进传统企业治污改造,实现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以企业为主体,积极开展清洁生产。电瓷业,加速窑炉改造,拆除倒焰窑,同时积极帮助企业寻找替代能源,成功引进了质优价廉的天然气。对煤炭生产要求一律洞采,杜绝“揭盖”式破坏生态植被行为。烟花爆竹业,切实改善厂区和作业环境,建设了源凤花炮、武功花炮等一批花园式企业。引导江西日江水泥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将机立窑改成了日产2500吨熟料的干法旋窑,产品质量和环境质量均大幅提高。
另一方面,不断提高科技含量,走高效、集群、循环发展之路,深入推动可持续发展,做大做强品牌,着力打造全国电瓷强县。一是致力发展电瓷产业,做大做强品牌。电瓷产业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至今已有100余年的生产历史,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县电瓷产品就出口亚欧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曾占全国电瓷出口总量的35%,成为全国电瓷出口产品基地之一,“萍乡电瓷”成为世界享有盛名的畅销品牌。近几年来,抓住全国城农网改造机遇,我县电瓷产业乘势而上,得到进一步发展,20xx年,全县电瓷产业完成产值8亿元,上交税收5000万元。长期的积累与发展,使××具备了发展大型、强势电瓷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对此,我县提出打造全国电瓷强县的发展目标,致力做大做强电瓷主导产业,全面提升工业竞争优势,强化发展后劲。为构建电瓷特色支柱产业板块,规范行业行为,加强产业管理,20xx年3月,由我县发起组建了江西省电瓷行业商会,之后,又成立电瓷工业管理局。如今,我县电瓷行业初步形成了相互依存、分工明细、产业关联度高的集群发展模式,正朝“规模型、环保型、科技型、效能型、专业型、国际型”方向发展,并力争三年整体包装上市,朝“全国电瓷强县”坚实迈进。二是依托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优势。电瓷业的做大,进一步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产业链条的延长,同时加快了相关产业的配套和集聚,形成以产品生产为中心,原材料、燃料等相关产业集聚圈。为构建好产业链发展平台,我县相继在县工业园西区南部建设了总面积达1000亩的工业瓷城,在县城西北部规划了面积10000亩的工业瓷新城。三是大力推行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工业园路行工业小区,积极探索培育“生态工业链”,该小区华亚焦化产生的煤气供给周边20多家陶瓷企业,所产生的废渣供给砖厂生产环保砖。江西永泰化工投资1.1亿元,利用pta废料生产对苯二甲酸,成为全国首家该类型企业,并被列入国家火炬项目。日江水泥利用废渣做水泥掺料,还计划利用余热发电。
四、生态旅游乘势发展:武功山从名山隐名到摘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金字招牌”
旅游业目前是全球发展最快、提供就业机会最多、前景最为广阔的朝阳产业。我县具备发展大型旅游业的独特优势,位于县东南部的武功山,具有山景雄秀、瀑布独特、草甸奇观、生态优良、天象称奇、人文荟萃的独特资源类型与特色,自古与庐山、衡山并称为江南三大名山,历史上曾声名远播,文化底蕴深厚,远自汉、晋起,被道、佛、儒三家择为修炼福地,宋、明时香火最为鼎盛,前来朝拜的善男信女和登山游赏吟诗作赋的名家名人络绎不绝,徐霞客等众多名家留下了无数珍贵墨迹。但由于重视、挖掘、投入开发不够,使得这座江南名山一直待字闺中,鲜为人识。
为使这一旅游胜境早日得到更好开发利用,实现后来居上,我县托管武功山管委会后,决定大打旅游牌,做到“大旅游、大开发、大发展”,带动县域经济更好发展壮大,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县和“长株潭”、“长珠闽”的后花园。按照“完善规划,做强基础;创新管理,严格保护;整合资源,增强引力;挖掘潜能,整体提升”的发展思路和“抓开发、重保护、强营销、创品牌”的工作要求,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及规划单位编制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各景区控制性详规,为景区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同时,切实做好景区资源保护工作,制定了景区分级保护实施办法,聘请中科院专家进行植物资源大调查,加强对重点景区、景点和巨型活体灵芝、中华小鲵、中华伯乐树等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对古树名木进行登记造册、挂牌保护。到目前为止,景区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5亿元,先后建成了金顶客运索道及配套设施、武功山文化园、武功大庙等设施,修建旅游公路50公里,游步道20公里,建成宾馆3家,并取得温泉勘探重大成果。在20xx年底摘取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三张“国家名片”。后陆续将武功山申报为中国青少年科学考察探险基地、江西省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等。
为提高景区知名度,做好宣传促销,我县先后举办了cctv走进萍乡武功山《军民同唱一首歌》大型文艺晚会、武功山登山全国邀请赛、20xx世界旅游小姐大赛中国赛区总决赛,产生较好社会效益。目前,我县正按照“规划为本、文化相融、道路先行、主攻景区、配套开发、快速推进”的指导方针,坚持两条腿走路,立足自主开发,举全县之力,争取早日将武功山建设成为休闲度假型4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
五、旅游生态新城展新貌:从功能单一、面积狭小的“灰姑娘”到功能日臻完备、居游俱佳、富有江南特色的宜居县城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载体,是一个地区文化、教育、社会、经济发展的窗口。城区面积小、设施落后、功能单一,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原因。据新修的《××县志》记载,至上世纪90年代初,××县城尚不足2平方公里。近年来,我县立足生态旅游开发,以宜居、宜游功能为立足点和发展目标,按照“科学定位、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主题鲜明、生态优良”的构想,策应武功山旅游开发和山口岩水库建设,重点围绕“生态山水、绿色家园”、“旅游休闲之地、度假宜居之城”,切实推动城市开发建设,着力把××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富有江南特色的宜居省级园林城市。
镇地处罗江县城东郊,属浅丘地势。距县城4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便利,有国道108线、县道罗吴公路及新建的成际铁路穿镇而过。全镇幅员面积23.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093亩,人均耕地1.3亩,非耕地:19634.14亩。其中:水域用地4145.1亩,有林山地1760.6亩,道路占地575亩。绿化覆盖面积558.4公顷。全镇辖6个行政村,64个社,总户数4164户,人口12519人。
本镇属工贸型城镇,镇域现有工业企业50余家,规模企业12家,企业总收入达5.5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5940元。村组硬化道路32.8公里,村实现三通一(电话、光纤、路通)64个社,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达90%,农户住户改造(砖木结构)达98%,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
二、指导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罗江县“中国幸福家”建设总体规划》为总纲,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文明生态县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以搞好整治脏、乱、差、绿化村庄,美化家园及农业水利基本建设为突破口,以农民生活城市化为目标,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镇风文明、村容整洁、风景优美的社会主义城镇。
三、工作目标
继续完成生态文明村、及生态家园创建目标任务。使本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本镇牢固树立,全面完成本镇各项目创建指标。以产业强镇、科技兴镇、生态建村、依法治镇为抓手,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立足实际,大胆创新,真抓实干,促进文明生态县建设。
四、工作重点
(一)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及各项社会事业,构建和谐村组
1、大力开展科技培训,针对本镇的产业经济特色,每年开展大规模科技培训3次,培训农民5000人次,加强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建设,通过召开信息会,产业化垦谈会的形式,及时为广大农户,企业提供农产品市场,科技兴村。
2、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进思想道德教育和科技文化教育,利用3次的科技培训大会,对评造出的文明社、产业带头人、形象好企业等进行表彰,提高全镇整体素质。
3、抓好文化设施建设,新建综合文化活动室1座,组织全镇老年群众经常开展文化活动。
4、建立红白理事会,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引导农民破除封建迷信,移民易俗,自觉养成科学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5、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达到100%。
6、创建平安村组,民事调解组织健全,做到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镇。民事调解率100%,杜绝刑事案件发生。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1、促进农村家庭卫生条件改造,认真发动群众积极参加改水、改厕活动,争取上级补助资金,通过红层找水等工程,改变全镇饮水条件。使全村100%群众能饮水卫生,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O%以上,加快农村卫生厕所改建和沼气池的修建利用,适宜农户沼气池普及率达85%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以上,畜、禽粪便处理率90%,秸杆综合利用率达75%以上,在居民集中区新建垃圾池10口,使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80%以上,残膜回收率100%。
2、加强农业生产环保意识,优化农村环境,全面完成沟渠道路和后院道路的绿化工作,实行谁种植、谁管护的原则,同时建设环保宣传栏,彻底改变农村环境状态,使农村环境状况满意率1O0%,加强农药、化肥的安全使用,做到环保、卫生、无公害,农药、化肥使用合格率100%。
3、加强本镇工业企业的新旧污染物治理。有老污染源的企业,要促使其完成污染治理及技术改良工作,严格杜绝新引进有污染的企业到本镇落户。
4积极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做到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O0%。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促使生态文明县建设工作顺利进行,为此镇党委政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陈俊、王小武,副组长为各分管副职领导,成员为相关单位及部门工作人员,把生态建设工作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重点位置,明确目标,精心安排,周密部署,长抓不懈,保证领导到位,责任到人,投放到位,全面推进生态县建设。
一是生态产业协调发展。在生态农业方面,我县具有山区特色的农村生态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先后被评为省级食用菌产业强县、茶树良种化先进县和中国优质雪梨基地重点县,全县农、水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比重达到41%。在生态工业方面,以木制玩具产业为支柱的生态型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初步形成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的集群优势。虽然玩具生产需要消耗大量木材,但全县玩具生产所需木材九成是从东北、俄罗斯、马来西亚等木材资源富集地组织供给,确保了我县森林资源长大于消的良好态势。我们还通过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和问责制,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00年的33.5%提高到2007年的37.6%。在第三产业方面,我们以“生态、休闲、养生”为主题,围绕山水资源、玩具产业优势,积极打造生态**特色旅游品牌,不断加大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力度,总投资达20亿元的**湖赤石景区等旅游开发项目进展顺利,生态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生态治理成效显著。通过全县上下多年来的积极努力,**各项生态指标持续向好。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0.8%(2004年为80.4%)、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48.34%(2004年为26.66%)、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62.12%(2004年为0)、行政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置率达70.6%(2006年开始统计,为51.7%)、行政村生态葬法覆盖率达90.6%(2004年为9.25%),城镇生活垃圾处置率、废弃矿山治理率、城区烟控区覆盖率、大中型建设项目环评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100%(2004年分别为100%、0%、100%、30%和10%)。境内主要水体水质均符合Ⅰ-Ⅱ类水标准要求,全县100%的断面水质符合Ⅲ类水标准。2008年,COD、SO2排放分别比上年下降4.75%和3.62%,完成上级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14平方米,城镇大气环境质量多年来一直保持在二级标准以上,噪声环境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等级控制指标标准之内。全县已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0个、环境整治村81个,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三是生态设施日益完善。这几年来,我们不仅巩固和提高了污染治理成果,同时还新上了一大批生态保护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先后建成了城市生活无害化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治理工程、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等环保设施;投入1600多万元,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26个,设置垃圾箱2000个,配置垃圾运输车150余辆,在全县农村建立了近200人的专职保洁队伍;建成15座农村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及配套管网设施,在全市率先建成2座村级农村污水微动力处理设施;广泛开展农村户用沼气国债项目的建设试点工作,全县90多个行政村近1500家农户修建了户用沼气池;建成了龙泉-**地表水自动监测站和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县环境监控中心工程和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也已开通运行。
四是生态文明不断提升。通过持续的宣传引导和教育、培训,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素质,“参与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安全、杜绝人为破坏、建设美好家园”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进一步规范了图书、音像、网吧等文化市场管理,实现了文化建设与生态建设相和谐,促进了文化产业生态化。据调查,目前全县公众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认知率达99%,对环境现状的满意率达98%以上。特别是近年来我县开展的文明创建活动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示范文明县城等称号,全县传统的文化与现代生态文化高度结合,呈现“生态兴、产业兴、文明兴”的良好发展态势。
虽然说我县的生态县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生态建设缺乏强有力的经济支撑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县要加快生态县建设步伐,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生态经济体系尚未根本建立。**经济发展中的素质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经济仍属以量扩张为主的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现有的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产业间功能相对独立,关联性较差,未形成良好产业链。长此以往,必将导致资源消耗大、土地利用效率偏低、空气和水环境质量下降。二是社会生态意识仍较淡薄。虽然全社会的生态意识不断加强,但不少群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保护生态环境尚未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等理念,尚未完全深入人心。三是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环保工作体制不够健全,环保投入仍然不足,先进生态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不够,监测监控手段较落后,环保系统尤其是基层环保力量严重不足,市场化程度偏低,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和完善的落后产业退出机制,有利于环保的价格机制和排污权交易市场机制尚未形成。四是农村环境整治任务还比较繁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点在农村,而我县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起步较晚,还存在着经济基础薄弱,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等问题,农村环境保护任务繁重。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农村环境状况的任务还很艰巨,特别是要彻底根治城郊结合部和农村“脏、乱、差”现象,难度仍然较大。
二、进一步认识新形势下推进生态县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快生态县建设步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是贯彻落实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纪委二届四次会议和市委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一,建设生态县,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生活的和谐幸福。这就要求我们在县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必须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选择有利于全面发展的增长方式;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选择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增长方式;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选择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方式。建设生态县,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和谐发展的思想,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我县的环境状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利于集约和节约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利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二,建设生态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内在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生态指标、环境指标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志。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就没有人民生活质量的根本改善,也没有广大人民的全面小康。通过生态县建设,可以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优化,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更好地为生产力的发展增添后劲;进一步促进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转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建设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生产安
全可靠的绿色产品,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从而有效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三,建设生态县,是**提升区域竞争优势、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十一五”时期,是**加快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在这一时期,发展的任务很重,环境的压力更大,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以污染治理化解环境压力,以资源节约优化经济发展,以环境友好促进社会和谐,从而推动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工业化水平比较低,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增长方式较为粗放。要在“十一五”时期推进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既要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走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保护型、循环经济型的发展之路,又要进一步凸显**的生态优势,提升对外形象,增强区域对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外商到我县投资,为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撑。
三、推进**生态县建设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我国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省市党委政府相继提出要建设生态省、生态市的目标,围绕中央的精神和省市党委政府的部署,我们**要把建设生态县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抓住历史机遇,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把**建设成为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县。
一要创新观念,强化生态意识教育。推进生态县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关键是要通过教育的途径,唤起并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多形式、多途径深入开展环保法律法规教育,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增强全民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动员和引导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全县生态保护与建设。要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二要着眼长远,科学制定生态规划。生态县建设的目标是一个长远目标,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此,科学制定生态县建设规划尤为重要。搞好环保规划,关键是要遵循自然规律,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实行差别化的区域开发和环境管理政策,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还要创新体制机制,确保规划的落实。要抓紧拟订有利于生态县建设的价格、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经济政策体系,使鼓励发展的政策与鼓励环保的政策有机融合。在规划的具体执行过程中,要注重把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生态产业落实到具体项目中,任务落实到单位并责任到人,实现规划落实项目化;要按照整体目标的时间要求,分步骤实施好阶段目标,实现规划落实时间化;要对照目标责任,加大督查考核力度,严格兑现奖惩,实现规划落实制度化。尤其是要注重生态建设规划和“万名农民下山转移”规划的衔接,在生态县建设中,实施生态集聚,加快引导山区农民下山搬迁,促进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和山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此外,还要注重在实践中不断补充、修改和完善生态建设规划,使其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
三要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经济是生态县建设的核心,是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基本途径。虽然说近年来**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我们面临的资源环境、节能减排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压力愈来愈重,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省、市委的战略部署,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立足**自然条件,加快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要积极鼓励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名茶、食用菌、**雪梨、山地蔬菜、生态养殖等优势生态产业,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同时,重点抓好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农产品的标准化、基地化、规模化生产,全面提升农业产业的质量和效益。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其次,要立足**产业特色,加快发展生态工业。强化政策导向作用,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消耗、少污染、高科技、循环型的生态工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
GDP
的健康增长。通过治理电网谐波、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加强企业能耗监测等工作,加快构建工业技术创新体系和管理创新体系,带动产业升级。进一步完善工业项目环境评价、监测和考核体系,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污染整治和生态化改造。
我县生态环保工作既面临重大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省委计划在今年的全会上,作出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彰显,生态环保工作也必将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全力以赴打好生态县创建攻坚战。
(一)强化工作重点,合力破解创建难题。省级生态乡镇建设是生态县创建的硬任务,也是生态县验收的硬指标,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实现80%省级生态乡镇目标,重点从以下六方面入手:一要加快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建设。各乡镇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合适的污水处理模式和污水处理量,科学选址,合理规划,确保9月底前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投入正常运行。已建成的乡镇要做好配套管网建设,尽早投入使用。二要抓好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清扫、清运、收集、处置制度,制定并落实垃圾卫生治理长效管理机制。各乡镇要开展垃圾大清除行动,保持公路沿线、村庄道路、河沟干净整洁,垃圾焚烧炉、中转站必须正常运行。各平原乡镇要抓好6个以上,山区乡镇抓好3个以上村的垃圾综合整治,每个乡镇要建成农村垃圾整治示范点,确保乡镇所在地、公路沿线村庄没有垃圾乱堆、乱倒现象。三要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深入实施“五整治一提高”、“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旧村改造”、“清水河道”等工程,同时抓好乡镇所在地、公路沿线、景区附近、水源保护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村容村貌的整治,有效改善农村“脏、乱、差”现象;四要加快规模化养殖污染治理。完成全县200头以上规模化养猪场治理任务,建成绿谷牧业、*养殖场等5家治理示范点,确保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五要抓好生态示范点建设。因投入资金所限,我们重点要抓好生态县验收示范点建设。工程建设质量关系到创建的整体形象,各重点乡镇、责任单位必须抓紧抓好。*乡要加快生活污水处理主体工程建设进度,*乡要加快污水配套管网建设,确保8月底试运行。六要做好生态乡镇复查迎验工作。已命名的省级生态乡镇要对照标准做好自查整改工作,迎接省生态办组织的复查,重点是以前命名的*、*、*、*等4个乡。*乡污水处理还未建成,请务必抓紧施工,确保100%通过复查。
(二)强化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完成减排任务。经济快速发展对节能减排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我们必须落实责任、突出重点、严把关口,狠抓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围绕化学需氧量下降15.1%(在基础上累计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5%的约束性指标,强力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一要分解落实减排计划任务。及时编制并下达年度减排计划任务,将减排指标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和工程,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二要强化减排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建立减排考核奖励基金;加强污染减排统计、监测、考核等制度建设。三要加快重点减排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平原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工程。按照县委八届八次全会的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县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平原一体化建设纲要》精神。完成“*平原垃圾处理一体化”方案编制。抓好*平原污水集中处理一体化一期工程建设,合理改造城市污水管网,提高收集率和污水进厂浓度,确保县城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四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不锈钢等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坚决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工艺装置、生产能力和产品及“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实行建设项目行政许可与减排绩效挂钩制度。五要严格监督管理。把减排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强化日常督查,确保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监管减排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完善污染物“三量”管理台帐,为减排核算提供有力支撑。
(三)强化环境污染整治,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围绕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深入推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整治工作,以重点污染整治带动整体环境质量提升。一要大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坚决取缔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进一步健全饮用水源安全预警机制,切实保障饮用水源安全。继续深入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水系源头生态环境保护,确保松阴溪水质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县交界(与莲都交界)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二要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以园区生态化改造为抓手,切实提高环境污染防治水平。紧紧围绕不锈钢产业集聚发展的要求,突出重点,不断完善支撑产业发展的环境支撑体系。(今年重点要完成园区工业固废处置规范化、园区和孵化基地中水回用、园区环境应急体系、*工业区块不锈钢酸洗废水集中处理、不锈钢企业溶废气收集处理设施升级改造、9家不锈钢企业酸洗设施规范化改造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园区不锈钢废水处理中心扩容改造、园区集中供气、重点区域环境预警体系建设等工作。三要深入开展县城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城市大气和噪声污染防治,巩固和扩高“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成果,大力推进“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加大机动车尾气、噪声、餐饮业油烟治理。大力开展各主要入城口和城郊结合部的环境整治,杜绝乱堆乱倒现象,实现城市美化。
(四)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切实维护环境安全。要围绕全面履行环境监管职责、维护区域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环境监管能力。一要加快环境预测预警体系建设,提升环境监管和应急能力。逐步建成重点区域地表水安全预警监测系统(地下水安全预警监测系统、土壤安全预警监测系统、大气安全预警监测系统和水污染源实时监控系统)等五大体系建设,完善环境应急指挥体系,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二要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从严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行政执法责任制。通过挂牌督办、责任追究等措施,加大环境执法监察力度。完善部门联合执法和重点环保案件移送督办机制,严厉惩处有关环境保护的违法行为,确保“飞行监测”达标率80%以上;三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素质,强化培训,建成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环保队伍。此外,还要加强环境污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高度重视可能因环境污染引发的,做到防患于未然、治患于萌芽。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进一步完善听证制度、公开评议制度、终结制度、案件移送制度和督查督办制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保权益。
二、加强督查指导,营造浓厚氛围,确保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圆满成功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要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县里专门成立创建省级生态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全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的日常工作。生态办要做好日常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督查。各乡镇、部门党政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切实加强对本单位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相应的创建机构,落实创建分管领导和专职人员,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创建工作方案,落实创建措施。要切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定期分析研究,认真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生态环保工作责任、措施、进度“三到位”。
(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创建省级生态县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要继续发扬全县一盘棋的优良传统,形成一种通力合作、主动配合创建工作的合力,讲大局、促重点,履行好各个部门在生态建设中的岗位职责。在具体工作中,既要坚持各负其责,又要提倡相互协调,齐抓共管,合力推动。全面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各乡镇、部门要根据2010年度*县省级生态县创建目标责任书的内容,认真履行责任,逐项分解落实,加大工作力度,及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切实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中图分类号:S891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庄浪县紧紧围绕生态文化名县建设目标,牢固树立环境就是资源、生态就是资本的理念,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建设为中心,以环保专项行动为载体,严格环境执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此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抓好生态文化名县建设,是该县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庄浪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取得的初步成效
1、环境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把污染减排和环境治理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主线,狠抓污染减排工作。一抓工程减排。集中实施了三大项目和两大工程,“三大项目”,分别是实施了在两家淀粉公司建成马铃薯淀粉生产工艺废水处理站、在天成肉牛等9户规模化畜禽养殖公司硬化干清粪场地和建成沉淀池、在金龙矿业公司实施了工业“三废”治理项目。“两大工程”,分别是建成了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和大北农等14户规模化养殖企业污染减排工程。二抓管理减排。编制了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报告,启动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对照工作要求,从环评措施落实、“三同时”制度执行、污染设施运行等方面,开展了专项检查,督促企业落实了各项措施。三抓结构减排。从严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三同时”执行率、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执行率和环境复议案件执行率均达到了100%。
二是环境执法水平进一步提升。将环境执法端口前移,由单纯的事后监管向事前、事中转移,由单纯的执法监管向搞好服务转移。一是重点对乡镇村庄、煤炭市场、废旧物资收购站等重点区域环境卫生进行了专项整治。二是严格落实环境监管“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加大环境违法责任追究力度,对环境违法问题做到“严执法、零容忍”。三是严格落实《庄浪县大气污染治理实施意见》,建立了工业污染治理、落后产能淘汰、燃煤锅炉整治等重点任务管理台账。四是加大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置工作检查力度,全面开展了辖区内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五是工业企业环保标准化建设工作完成了企业自查、自评和资料申报整理工作。
三是环保基础建设进一步夯实。县上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每年初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将工作任务分解到了具体部门、乡镇,靠实了工作责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环境排查、应急和协调机制,主动从源头上加强保护,切实防止和治理污染源,严格落实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服务在一线落实的“一线工作法”,进一步拓宽渠道,建立局长接待制、领导干部下访制、网民留言办理制、24小时接待制等制度,做到“事事有回复、件件有结果”。并对各类督办件,实行领导办案负责制,加强后督查。
四是全县绿化总量进一步扩大。坚持组织开展生态造林和行道树栽植,每个乡镇抓建了1处千亩以上造林示范点,全县完成“三荒”造林2.7万亩,完成退耕还林、“三北”、“天保”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补植补造1.8万亩。全面加快集体林权配套改革,促进了农村集体林权流转;从严落实封山禁牧措施,严厉打击毁坏林木植被和盗伐林木的行为,巩固了造林绿化成果,经森林资源二类清查统计,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7.29%。
五是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坚持把整治环境和提升管理水平作为建设美丽庄浪、宜居庄浪的第一要务,分类抓、有序抓、盯紧抓,大力开展“建筑工程治‘违’、环境卫生治‘脏’、容貌秩序治‘乱’、提升绿化亮化层次、提升管理水平”的“三治两提”攻坚行动,城乡环境管理趋于精细化、标准化和人性化,全县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六是水土保持工作进一步加强。持续推进以梯田建设、小流域治理和梯田产业道路建设为主的三大工程,山、水、田、林、路、村同步推进,组织实施中小河流、河堤治理项目,保护粮田1.23万亩;综合治理中小河流域面积51.2平方公里,集中实施朱店基本农田整理、杨河高标准农田整理、良邑土地复垦整理等项目,大力推进梯田产业道路建设,建成产业路1010公里,全部配套了过路涵洞和排水边沟,栽植了防护林带。
二、庄浪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是超前谋划抓落实。紧紧围绕建设梯田产业强县和生态文化名县这一目标,做到科学超前谋划,逐步完善规划,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生态文明”的灵魂。编写了《庄浪县国家级生态县建设规划》,制定了《庄浪县生态名县建设方案》,明确提出到2018年全面建成国家级生态县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全县要完成的生态产业、生态资源、生态保护、生态人居、生态文化、能力保障等“六大体系”的建设任务,分解了工作任务、靠实了工作责任,为全县生态建设工作制订了科学超前的规划保障。
二是标本兼治抓执法。采取定期检查和突击检查、集中检查和分散检查、部门联合检查和定向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环境执法监察力度和频次;对重点国控污染源坚持开展一周一查,着力抓好企业的监管工作,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扎实开展重金属行业、饮用水源、放射污染源专项整治等一系列执法行动,督促和引导各行业走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路子,落实环境隐患排查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持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噪声整治月”等执法活动,震慑了违法排污者。
三是典型带动抓全面。先后创建完成了万泉等4个国家级生态乡镇、良邑等4个省级生态乡镇、大庄等4个市级生态乡镇、杨河马寺村等6个省级生态村和省级绿色学校2所、绿色社区1个,有效带动了全县的生态文明建设。完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绩效评估监测和考核工作。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市饮用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地表水质达标率达到75%,实现了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促进了绿色可持续发展。
四是广泛宣传抓普及。以“4.22世界地球日”和“6.5世界环境日”为载体,采取向群众发放各类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手册和利用中国移动短信平台发送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展开宣传,先后举办了“保护绿色家园,建设美丽庄浪”环保主题演讲比赛和“争做环保卫士、共建生态文明”有奖征文等活动,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强化了群众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和文明意识,激发了广大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建设生态庄浪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做好今后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是着力落实污染减排措施。在结构减排上,严格把握“两高一资”、产能过剩项目的环评审批,牢牢把好环保准入关,从源头控制污染。在工程减排上,抓好现有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管理,规范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管理,全面建成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在监管减排上,对各重点污染企业及污染治理设施,定期组织人员进行专项检查,确保落实各项措施。
二是着力整治农村环境卫生。督促各乡镇抓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点,确定垃圾集中堆放点,有效治理环境脏、乱、差和垃圾乱丢滥倒现象。按照国家、省级和市级标准,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级生态乡镇和市级生态乡镇,并对历年来各级命名的生态乡镇、生态村加强后续管理,巩固创建成果,引导群众收集废旧地膜、塑料袋等污染物,逐步解决农村白色污染问题。
三是着力提高环境监管水平。从严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把好项目环评准入关,杜绝新污染源产生。从严落实环境现场监察制度,建立重点污染源月监察制度,对环境违法企业,加大经济处罚力度,并限期整改。及时受理和查处各类投诉案件,有效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
四是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以创建省级园林县城为目标,持之以恒抓好县城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大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等现代化建筑材料,积极推动建设工程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型方向发展;以“两线两点”及房屋坍塌受灾户为重点,大力实施以道路改造、排洪排污、垃圾处理和绿化亮化为一体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长效机制。
一、统一思想,振奋工作精神。动员大会后,我们将及时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县长的动员讲话和相关的文件政策,进一步深化对绿色生态县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明确具体的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统一思想,鼓足干劲,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投入到绿色生态县建设的具体工作中。
二、组织动员,狠抓任务落实。在抓好日常道路绿化工作的基础上,把完成__北线、__线两侧绿化带和__北线中间绿化带工程作为我局的重要工作,切实加强领导,集中优势力量。会后,我们将及时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和各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主要业务骨干参与的局绿色生态县建设工作班子,根据工作任务,明确分工,落实职责,任务到人。对今年确定的完成__北线中间绿化带7公里、18亩的工作任务,我们将集中精力,克服困难,全力以赴,确保完成。
三、加强学习,提升建设水平。绿色生态县建设内涵丰富、技术性强。今年又是实施绿色生态__建设的第一年。为此,动员大会后,我局将通过组织外出学习、邀请专家讲座“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有关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同时广泛收集国内外道路生态建设的最新动态、工作方案和建设模式进行交流,积极编制绿色生态建设项目特别生态道路建设的实施办法进行讨论等,切实提高我局干部参与绿色生态县建设的水平。
加强顶层设计,着力构建安全的生态空间
注重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为突出规划的龙头引领和指导作用,大邑县高标准遴选编制单位,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多批次组织人员到浙江安吉、桐庐等先进地区学习,借鉴其创建经验,编制完成了《成都市大邑县生态县建设规划(2008-2015)》(以下简称《规划》),并由县人大批准实施。《规划》做到了与大邑实际相结合,通过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为生态创建工作提供了路线图。
注重多方衔接,务求形成创建合力。《规划》从大邑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周边地区的发展特征,做到与《大邑县城市总体规划》、《大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大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都市生态市建设规划》以及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战略部署等相衔接并保持一致,坚持推进区域之间、流域之间、上下游之间生态建设保护工作的协调合作,实现横向与纵向相结合、总体与局部相衔接,通过凝聚各方共识形成合力,高效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步伐。
注重任务分解,各领域齐抓共建。大邑县在稳步实施《规划》的基础上,又陆续编制实施了《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规划》、《生态乡镇建设规划》、《生态家园环境建设规划》等一系列相配套规划,先后制定了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等“十二五”专项规划,全域乡镇也完成了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等相应规划,形成了“一综多专”的生态规划编制实施体系,为创建目标任务的落实提供坚实保障。
推进三大工程,着力培育发达的生态经济
推进生态工业工程。按照高端、高新、高效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着力提升产业质量。加快形成汽车零部件、重大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抓好经济开发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园区工作,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引导工业区(点)企业参与清洁生产认证,实施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节水改造。
推进生态农业工程。大邑县切实加强与农业科技院校合作,大力推广农用塑料薄膜回收、.节水灌溉等技术,加快优质粮油、果蔬、茶桑、畜牧、林竹药五大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种植和认证,提高“大邑产”品牌影响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结合安西走廊示范线建设,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目前,“安韩王新”农业园区被评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荣获“国家生态食品基地县”称号。
推进生态旅游工程。大邑县通过健全完善《生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有序推进“三山一泉两古镇”(西岭雪山、鹤鸣山、雾中山、花水湾温泉、安仁古镇、新场古镇)六大精品旅游景点建设,有效保障了生态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在全县建设了一批主题鲜明、特色明显、环境优美、服务设施相对完善的星级农家乐和乡村酒店。
加大三个力度,着力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加大生态资源安全保护力度。结合龙门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建设,将县城以北的1000平方公里山区、丘陵纳入区域生态功能保护范围,严禁进行煤矿、矿山开采等破坏生态的行为。划定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各类保护区505.8平方公里,占全域面积的39%。狠抓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四旁绿化等工程,在成都市率先实行公益林生态补偿,将大邑县336. 339平方公里林地纳入生态公益林保护,有效提高了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保障水平。
加大水环境安全保护力度。以两河(斜江河、出江河)源头保护和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为抓手,大力开展全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对沿河两岸大小煤矿、石材厂、火电厂等企业进行了全部关闭,有效降低了水质污染。在全县19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划定了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适度养殖区,对禁养区内697家养殖户(场)进行了全部关闭,对适度养殖区内的59个规模养殖场实施“养殖+沼气+种植”种养结合循环治理模式,实现养殖废水“零排放”。
加大大气环境安全保护力度。建设9个负氧离子自动检测站,对大邑县空气质量进行全域动态监控,建立预报预警、联席会议、目标考核、督查督办及公众监督五项制度和环境空气污染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完善了《大气环境整治和扬尘污染整治方案》、《大邑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等相关制度建设。2014年,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负氧离子浓度优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清新空气标准。
狠抓全域建设,着力营造适度的生态生活
提高绿化水平。实施生态绿地进城、生态景观绕城、生态廊道围城的空间优化行动,2014年大邑县共完成义务植树105万株,新增城镇绿地8.12公顷、森林面积1367.4公顷,获得“四川省绿化模范县”荣誉称号。结合旧城改造,完成大小南街一大邑大道城市改造、二环路绿化提升、斜江河两岸绿化建设等一批生态景观工程。2013年大邑县生态环境质量指数84.1(EI)达到“优”,在成都市各区县中排名第一。
美化村镇风貌。大邑县深入开展以“五改一化”(改路、改厕、改水、改房、改线和美化环境)为基本内容的村庄环境整治,农村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达75%。健全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5%,有效改善了全域村镇风貌。
地域的广阔性、地形的多样性、资源的丰富性,决定了正安县必须走绿色生态与特色经济强县的路子。据此要念好“六本经”:即“支柱经”,围绕构成我县财源的三大支柱产业烤烟、畜牧、城建,做足做深支柱产业文章;“水电经”,围绕水电能源的开发与配套,发展水电特色经济;“矿产经”,围绕丰富的各类矿产资源发展特色化工经济;“绿特经”,围绕名优特产的开发,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业经济和食品加工业;“劳务经”,围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一号工程”来抓;“旅游经”,围绕打造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步伐。
围绕“六本经”实施特色经济战略,着重树立四大理念
理念一:特色经济是以招商引资为载体的“开放带动型经济”。正安地处内陆腹地,与其他县市区所拥有的特殊机遇和区位优势相比,我们的开放形象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在经济这个广阔的舞台上,还只是自己搭台、自己唱戏为主。当前,加快发展来得最快的是招商引资,效果最好的也是招商引资,潜力最大的还是招商引资。只有抓好招商引资,才有源源不断的生机和动力。“开放带动型经济”,还应该包括对内搞活。城乡之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不设防,不筑墙,不扯皮,不制约,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及。让内外人士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开放,让所有来正安的人心想事成,都想来、愿来,留得住,形成人才流、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把正安建成商贸发达之域,旅游观光之地,文化丰富之城。
理念二:特色经济是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的“工业主导型经济”。工业化是提升农业县经济实力、迈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一是以工业化思维发展产业化农业,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制造业、采掘业,提高特色优势产业产品附加值,带动特色产业的合理延伸,提升工业化水平,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加快“三化”进程。二是能快则快,能上则上,举全县之力,引进大项目。
理念三:特色经济是以人才建设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型经济”。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引进和重用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和使用乡土人才,大力开展科技应用培训,加大对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的培训、建设力度,建立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和科技服务体系,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益。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会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位置。
理念四:特色经济是民营经济为前锋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民营经济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机制灵活,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要走出一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强强联合、政策扶持等措施,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促进民营中小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某一产品,某一环节上做优做强。
围绕“六本经”实施特色经济战略,坚持构筑四个支点
首先是坚持营造良好投资环境。要坚定不移加快交通、电力、通讯、水利、卫生、教育、城建、生态和农业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横贯全境的二级公路建设。软环境上,要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创建优惠透明的政策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和文明高效的服务环境。以建立政务服务中心为契机,实行“窗口式”办公和“一站式”服务。以铁的手腕、铁的纪律、铁的心肠,彻底铲除滋生“三乱”的土壤,严格执行行政不作为和过错责任追究制,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总之,要使环境建设成为正安改革开放中的第一亮点。
其次是坚持加强研究,抓准定位。所谓:“一招鲜吃遍天”。多年常抓不懈的优势产业如优质烤烟、畜牧产业、城镇开发、建材工业、劳务经济,名优特产加工业等,有了市场、声誉、效益,正逐步打响品牌。但是也要看到,我县的拳头产品和主导产业尚少。分析原因,不外乎:一是对特色经济重视不够,缺乏统一规划和部署,或者有了规划,执行不力;二是缺乏创新发展,产业结构雷同、产品老面孔,低水平重复建设还比较突出;三是在产业组合上,产业链不长,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分工协作体系;四是在扶持上“撒胡椒面”现象较为普遍,未能集聚成产业化群带。下一步,要组成研究小组,吸收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参加,对特色经济的发展目标进行统一规划、论证。
第三是坚持目标控制。工作目标一经确定,新兴产业和结构调整都要围绕这个目标务实推进,从横向上要搞好“大合唱”,地区部门密切配合,切忌各唱各的调;从纵向上要搞好“接力赛”,一任接着一任干。
第四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我们的发展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决定适合自身实际的产业、品种和规模。一是信息意识。善于利用各种信息,以赢得商机,赢得财富。二是竞争意识。重视新产品的开发、储备。三是质量意识。坚持质量第一,进行标准化生产。四是品牌意识。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创造自己的品牌,获取品牌效应。五是风险意识。六是诚信意识。七是法律意识。正当经营,自觉维护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兴旺,企业才能发展。八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意识。不仅要盯住国内市场,还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围绕“六本经”实施特色经济战略,重点抓好五个环节
一是加强生态建设。当前,绿色产品正成为市场趋之若鹜的产品,正安生态优良,少有污染,是生产绿色产品的天然基地。要以沼气池建设为重点,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切实保护好这片“绿色宝库”。
二是扶持龙头企业。要积极扶持长富牛肉干、顶箐方竹笋、天楼野木瓜、正安茶叶、长安水泥、正阳水泥、油脂化工、正黔电力等规模企业和龙头企业快速成长。
三是加强基地建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正安县调整农业结构,推进产业化进程,必须树立增加农民收入是目标,适应市场是前提,形成规模是关键,提高科技含量是核心,政府尽责是保证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