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4 04:37:5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生本教育,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知识经济的发展呼唤知识经济人才,人才的培养教育,教育的不断创新,培养出更多科技人才。因此,教育改革要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改革观念,进行以生为本进行教育,是当代教育的必由之路。生本教育主要在以下教育理念变革下产生的新事物:
(一)一切为了学生。每个学生在考试压力下争取高分不断努力学习,最后成为一个高分低能的学生。由于这种严谨的的教学模式体制,学习的需要受到严重的阻碍。学生进入学校更多是为老师,为名誉努力学习,学校教育没有关注到学生真正的需要。相反,生本教育从学生这一主体出发,终极目标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生本教育理念影响下,教育体现的是学生这一主体,教育更多是学生的自我掌控、批评,这样的结果是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尊重学生。新时代的教育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学生的成长增添更多的色彩。坚持尊重学生的原则,要坚持正确的学生观,坚持以学生主体需要为教育的出发点,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方案,为学生不断成长做出应有的努力。现代教育就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一切按学生的规律进行教育,以发挥教育的最大作用;还要为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能动性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充分尊重教育主体的能动性有利于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总而言之,要实实在在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三)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但是,现在教育却出现一个误区,教育只是一个人成长、建立事业的一个途径,读书就是为进入高等学府而获得更高的个人成绩。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追求是更高的成绩,教育的指挥棒就是分数。为取得更高成绩,教育围绕考试大纲进行,老师是教育的主导者。这样的教育结果是学生的主体性的丧失,学生成为教育的奴隶,教育失去其真正教书育人的作用。要改变这样的教育状况就要实行生本教育,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知道卢梭很早之前就提倡尊重儿童的天性,这就是生本教育的最好典范。当今基础教育改革就要践行这样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高的发展空间,生本教育势在必行。
二、如何贯彻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从教育目的上说。在教育目的上说,就是要不断改变传统的教育目的论,使教育在不断追求个人的身心发展和和谐发展完整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并彰显教育本义,教育的关注的重点不在于学生的分数提高,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从而实现课程的价值取向由学生学科科目到以人文本的重要转变。
教育目标的转变直接从学生的“学”的角度提出,直接指向学习活动本身,关注的焦点的是学什么,如何学,学的如何,以学论教,使教育素质目的真正落实到实处。“过程与教育”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探究,勤于动手,感受体验等为突出特点的新型学习方式。无论教育目的如何,关键关于如何落实教育目的,生本教育以生为本,首先在教育目标中有充分体现,不断实现其有效转换。
(二)从教育评价方法上说。新课程强调在教师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动手参与体验,亲身体验,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要求老师不要以简单的讲解去取代学生的亲身体验、思考、发现和创造体验,实现从过程性评价到发展性评价的转变,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评价是贯穿于日常的教育中,成为课堂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师生调控课堂提供发展性评价的标准。
2、要淡化评比意识,尊重主体评价的多样化。
3、从长远上对评价主体进行多角度进行全方位评价。
4、不要以书面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学生和老师的手段,注重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
(三)从教育资源的利用说。生本教育实现教育从“老师中心论”向“学生中心论”转变,教育资源不再局限于教师和教材,而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当今信息化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更广的发展空间。学生亲自参与社会,在实践中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当下教育改革下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最好教学资源。校本教材以其实践真实性和课程的认可度不断吸引学生不断进行学习,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程教育的有效性。校本课程充分体现学校的特色,是根据本校学生的需要进行开发的,从而为生本教育提供更好的出路,当下,很多学校都进行生本教育的实践,并取得很大的成绩。例如,广州天河华阳小学就把生本教育进行到底,学校以“一切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办学理念,以“以生为本,张扬学生个性”为培养目标。学校于1999年参加广东省教科所主持的“生本教育”实验,时至今日,已发展为六个实验班,尤为重要的是,该校以实验班为龙头,将生本教育理念辐射到了全校各学科、各层面。因此,借鉴成功的实践经验,在教育领域发扬生本教育的理念。
一种教育理念的提出并不难,关键是如何在教育实践中有效落实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在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下,生本教育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向传统的教育理论提出挑战,实践生本教育的道路必定是非常艰难的。只要不断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生本教育必定可以不断前进,生本教育也必定是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的里程碑。生本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一定要继续走下去。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
学校如此煞费苦心“为学生着想”,其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客气地说,这肯定是违背生本教育的理念的。学生应该有统一的作息时间,但是,这种统一,可不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落实?除了上下课的时间,其他的作息可不可以有适当的弹性,以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不论通过什么途径上网,都有接触不良信息的可能,但是否就该因此而斩断他们上网的途径?这种做法是否能适应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需求?应该怎样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接触网络垃圾?就以生本课堂而论,学生在进行前置性学习时往往要查阅一定量的资料,学校斩断了学生上网的途径,基本上就断绝了他们查阅资料的途径,教师只好把自己准备的资料统一发给学生。但是,学生自己搜集资料与阅读教师提供的现成资料,能达到相同的学习效果吗?这些问题,都应该作为专门课题进行研究。遗憾的是,不少学校都没有这样做,而是采取了简单的、表面有效但实则有害的措施。为什么呢?因为“方便管理”。“方便管理”,就是把“方便”留给了管理者而不是受教育者,就是以管理者为本,而不是以学生为本。
其次,就生本课堂而言,它“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它“提倡减少或最终取消学生成长期的频繁统一考试,不干扰学生成长期的成长,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科任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改为评研活动,削弱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为而不争’。到了学生学习的成熟期,鼓励学生用成长期的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和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引自《360百科》)。但在具体实践中,不少学校的考试次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增加,周考,月考,半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等等。小考周周有,大考三六九。而且,每次考试结束,教学管理部门往往以考试成绩的优劣来评价生本课堂的开展情况。有时给上级领导汇报工作,也会如此操作,以证明学校开展生本课堂所取得的成绩。
学校希望学生有好的成绩,这无可非议。但我要说的是,生本课堂不是应试教育的助推器。通过生本课堂,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学生在一个相对较长的学习周期内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滋养了积极主动的生命状态,在学习的终端取得了理想的成绩,这是一个由完整科学的过程到自然而然的结果的发展历程。通过短短几天、几周的生本课堂实践就取得了非同一般的效果,请问,你们自己相信吗?以应试教育的思维去推动生本课堂的实施,换汤不换药注定事倍功半。
再次,生本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具备一些最基本的条件。
现在大部分人都认为分数就是一切,而忽略了学习的过程。过去我们教学根本没有认识到学生学习的天性,每天只是靠老师往学生脑子里灌输知识,告诉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哪些知识必须回家背熟记住,哪些作业必须完成。我们可曾想过,我们越是生往学生脑子里灌,学生就越不愿意学,越不愿意学上课就越会“捣蛋”。有一本书上曾说有一个学生学习不好,上课总搞小动作,来上课的老师都希望他上课时能安安静静的睡上一觉。这个学生说了:“所有的老师都让我上课睡觉,我哪来那么多的觉睡呀。”从这个例子就体现出,要想让学生认真学习,不光是老师要讲的精彩,而是需要让学生能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现在我们教学的弊端就是把大量的可以依靠本能获得的东西变为必教之物,什么知识都是由老师去教而没有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导致让学生失去了自己获取知识的快乐,进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本来聪明的学生也变得笨了。而要想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很简单,就是让教转化为学,教也就是为了学。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生本教育。
对于生本教育我们在教学改革中,曾经注意到了方方面面,所有我们能想到的,新的,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做法,都摆到我们改革的目标里。我们也曾想要在教学中实行探究学习,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想要让学生走向生活世界,但很快就感到完不成教学任务,实现不了教学计划,于是不得不退回到原来的做法。甚至我们根本不信任学生,总认他们根本探究不到本节课该掌握的知识。我曾经也这样认为,但我做了一些简单的尝试,发现我的想法是错的。
去年我带的是初三毕业班,课业非常紧张,复习阶段每天都是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然后上课我再对部分习题进行讲解,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效果并不好,很多知识都讲过了,但是再出现时学生还不会,甚至遇到曾经讲过的原题也一点思路都没有。这时我就思考,光靠我讲是不够的,学生们自己不去动脑,我讲再多他们也消化不了。于是,我想到了“生本教育”这个词,我便做了大胆的尝试。我把课堂交给了学生,由学生上黑板讲题,下面的同学提出问题,我再补充不足之处。刚开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举手上黑板讲,即使有举手的也是成绩较好的那几个,而且在讲题时有些同学根本不参与课堂活动,甚至走神。回到办公室我进行了反思之后便改变了策略。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参与进来,我每天都会提前布置讲题任务,按照班级学生层次安排不同的题目让他们准备,然后第二天再由他们进行讲解。结果我发现课下讨论问题的同学多了,而且到办公室问我题的同学也增多了,原因就是我给他们安排的题目他们怕讲不好上黑板上丢面子。在这种压力下班级的学习氛围浓了,而且全班同学都被调动起来。虽然课堂交给学生后,不如我讲题讲的多,但是他们却都接受了还能能够牢牢记住,并且我能在他们成功讲完一道题后看见他们脸上灿烂的笑容。阶段考试班级还取得了好成绩,我非常高兴。因此我们要充分的相信学生,他们自己能完成的我们就不要代替。这不仅使我变轻松,更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感受着学习的快乐。
把课堂交给学生也是有一定的技巧,学生就像是一群羊,虽然应该放出去让他们自己去寻找新鲜的嫩草,但是也应该有牧羊人引领它们去长有嫩草的地方。今年我带的是初一学生,我也信心百倍的打算采用生本教育教学,可是我失败了。初一知识非常简单,与生活也联系紧密,每天上课时我都会从生活出发引出课题,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把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教学中我提出了很多问题由同学们讨论,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是学生迟迟没讨论出问题的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最后还没能完成教学任务。课后我反思了一下,不是学生笨不会讨论,而是我这个引路人没做好,没能给他们指引一个方向让他们去挖掘知识,也就是说我提出问题后,没能提出一些小问题做铺垫。因此,生本教育中学生为主是必须的,但是老师为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为生本教育我尝试了一堂新授课《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拿了学校一等奖,虽然只是校级,但我也很开心,这是我感觉最成功的一堂课。课堂内容虽然多,但是每一个环节我都设计让学生亲自动手去研究,拿两个硬币当圆、拿准备好的两个圆环(抽象为圆)上黑板上展示、用幻灯片展示等,两圆位置关系中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也是由学生小组讨论出来的结果。就连例题也是由小组讨论,然后再派代表讲解,思路清晰,答案准确。这一节课我讲的还不到10分钟,但最后小结时同学们却没落下任何一个知识点。这节课的成功不仅证实了生本教育的可行性,也证实了小组力量的伟大。从这之后我将我的班级分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由一个成绩好的学生作为组长。每天组长负责讲解作业中组员做错的题目和课堂上听不懂的问题,并定时检验组员的学习情况。这样不仅减少了我的负担,而且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帮助。光靠老师一人服务全班同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种“兵教兵”的方式效果却很好。
苹果里的星星的故事发生在美国人迪・恩・帕金斯身上。有一天,他的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兴奋地向他汇报学到的新东西。儿子郑重其事地拿来一把水果刀和一个苹果,说:“您知道苹果里面藏着什么吗?”做父亲的不以为然:“除了果核还有什么?”这时,儿子便把苹果切成两半。众所周知,通常的切法是从苹果颈部的凸处切到底部的凹处,而他的儿子却横着把苹果一分为二。他刚要批评儿子,儿子却举着切开的苹果说:“看哪,里面有颗星星。”果然,苹果的切面中显示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图案。这个美国人沉默了:他一生中吃过很多的苹果,然而就在举手之间却和再简单不过的发现失之交臂。
这个故事表明,孩子是天生的创造者,这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假如能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空间,他们会发现更多的精彩!
人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只大手紧抓着一只试图挣脱的小手;饭桌前大人一遍又一遍拽回孩子伸向饭桌的小手;课堂上教师不厌其烦地讲了一遍又一遍,学生睁着迷蒙的眼睛机械地迎合着老师,大声地喊着对或不对。这就是几乎包揽了孩子一切的教师、家长。
听了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笔者非常震惊,同时更清醒地意识到应该放手,因为教师的爱忽视了学生的感受,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更让学生已经迷失了自我,丧失了自我。郭思乐的生本课堂要求教师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学生自然的本性,让他们做回自己,并且尊重、依赖他们,让他们自己去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他们才具有着无穷的创造力!
印度哲学家奥修有这样一句话:当鞋合脚时,脚就会被忘记了。脚被忘记了,也就是说脚在忘我地工作。那么教育如果适合学生,学生就会忘记自我,学习热情、学习效率就会空前提高。
在生本教育实验校的课堂中,笔者发现学生根本不用思考自己是否是被大家认可,是否会被人笑话以及教师想要什么答案,他们完全沉浸在所面对的学习之中,没有任何的牵绊,每个学生都是透明的、纯洁的。
在适宜的环境中,一朵玫瑰不用去思考自己如何生长就会美丽。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放手,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生长的乐土,让学生自然地生长,笔者相信学生也一样会成为绽放的花朵!
2 做激扬生命的牧者而不是纤夫
一顿丰美的午餐,教师在精心地挑选自己喜爱的食物端给学生,这就是当前的教育!郭思乐的生本教育把教师的角色定位在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是激励学生自己去寻找水草丰美牧场的牧者。教师如何做好一个牧者?
周日一大早,女儿突然从床上坐起来,瞪大眼睛问道:为什么叫B超而不是叫A超?笔者吓了一跳,还真没有想过,于是让她自己去寻找答案。后来她真的从电脑中找到答案,发现也确实有A超、C超。
由此笔者想到:孩子的想象力如此丰富,或许在课堂上有很多学生面对课堂时有很多的疑问,可教师从来没有给他们说出来的机会,也许真的扼杀了许多个牛顿!
邻居家的小孩上一年级,性格内向,他的妈妈和笔者说起这样一件乐事:这个孩子最近把用完的作业本上带有“甲下”的页都撕下来保存着,而带甲(没有得过甲上)的都扔掉了。为什么?后来大家才明白:这个孩子认为甲下是两个字而甲只是一个字,老师给写两个字不比只给写一个字好吗?
听完这件事笔者心里很不是滋味,教师的评价对一个学生是多么的重要,有时教师真的不要太吝惜和轻率,对学生一句鼓励、一个问候、一个微笑、一个简单的批语,他们都可能会珍藏于心底,也许会成为开启学生心扉向善向美的一把钥匙。
大家知道现在全国闻名的洋思中学(是江苏泰兴的一所农村中学)校长叫蔡林森,他有3个孩子,二子一女,在小学读书时成绩均不理想,大儿子上一年级时还不识数,二儿子上四年级数学考68分后自己改成88分,小女儿小学毕业全镇26个没有考上初中的她占了一位。一个小学教师问:你的孩子怎么一个不如一个?后来蔡林森把他们带到洋思中学,不定资料,也不给补课,让他们每天将内容讲一遍,书本知识日日清、周周清。后来3个孩子都考上大学,有2个还成为留美博士。这件事让笔者看到每个学生都具有的无限的潜力。
美国的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那么作为一个牧者,教师应该怎么做?笔者认为教师需要对学生多一分鼓励,多一分倾听,多一分关注,多一分信任,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多一分等待……教师需要做的很多很多!
3 一起飞翔
生本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处处绽放着教师的智慧。生本实验校的何建芬老师的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课的开头,何老师问:来到华阳大家有什么要说的?其中有一个学生说:老师,这屋里是什么空调呀?何老师回答:用你的眼睛观察!这句简单的回答笔者觉得太巧妙了,因为她不仅仅是告诉学生空调在哪里要自己去看,更重要的是她在向学生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要靠自己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
这节课结尾的一个环节是让学生为听课的教师留下些什么,先用笔画出来,再描述画的是什么,并说说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最后鼓励学生要善于表达自己。这时,何老师说了这样两句话:用语言表达自己,让爱你的人更爱你,让你爱的人更懂你!多么准确精美的语言,笔者一下就记住了这个老师――何建芬!
刘丽娟:我们五中班额比较大,我实施了6人一生本小组,有些还是7人一组,从而减少生本小组的个数。在小组成员的组成上与组长共同选人,考虑文理学科优势搭配等问题,小组成员的素质尽量做到均衡、互补。
薛艳芝:我们班级在生本小组成员安排上,重点考虑了学习成绩的梯次分布,好、中、差组合,这样便于形成合力,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侯江春:我教的班级比较多。我对各个班级的生本座位进行了考察,大多是组员面对面侧身对着黑板,说闲话的比较多,课堂纪律很是混乱,我感觉李怀宇老师的八年三班的座次与传统的一样,纪律好,前后4人组成一个生本小组,讨论交流时,组合速度快,特别是学生展示发言时又注意倾听。我认为,学习经验不能照搬照抄,应该与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宫琼:是这样的,我的班级在开始实施生本的时候,我安排学生也是面对面侧身对着黑板的,组织班级纪律不太容易。后来我们不限制学生的坐姿,学生可以以比较舒服的姿态听课,学生说闲话的少了很多,注意力集中了很多,课堂学习效果也好了许多。
主持人:科学建立生本小组,严格规范小组是生本教育很重要的一环,生本课堂的核心是,通过发挥小组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生本课堂小组长的核心作用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做好选拔和培训小组长的工作呢?
李怀宇:组长的选拔要慎重,既要考虑组织能力又要考虑学习能力,如果两者不能兼得,应重点考虑组织能力,这是生本小组发展的动力支撑点。不要轻易撤换组长,如果非撤换不可,应该考虑另给他一个事务去管理,否则,此学生一旦有受挫感,产生的负面影响会很大。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要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教师更不可意气用事,给生本小组的发展带来损失。
刘丽娟:小组长不一定是所有学科都负责。比如我们班小组成员比较多,我们就任用不同的学生担任不同的学科组长,这样不但能够减轻组长的负担,更重要的是使更多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朱爱春:我一般先对小组长进行单独辅导,然后他们再去辅导学生的时候,就会有的放矢,效果很好。在小组长的带动下,一些不愿意学习的同学也开始深入地学习了。
薛艳芝:小组长之间的交流也很重要,这样可以取长补短,更好地协调组外组内的学习,促进每一个生本小组的全面进步。
主持人:培养好优秀的小组长,就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在生本教育的初始阶段,我们还设计了生本学案,引导学生自己学习。下面我们就生本导学案问题进行一下交流。
侯江春:生本导学案重在“导学”,意在通过学案帮助学生更快掌握某些方法、技巧,由扶到放,最终形成自学能力。
李怀宇:我们学校的生本导学案设计简单实用,力求学生通过生本导学案能知道学什么,如何去学。可以说生本导学案是一堂课的路标,具有导向的作用。生本导学案的设计要遵循这样的几个原则:低入、简单、开放。
薛艳芝:生本导学案的设计要考虑教材的特点,更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刘丽娟:我们起初设计的生本导学案内容都很多,生怕学生课堂上没有事情可做,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调整了学案的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既抓住了重点,又突出了难点,便于学生学习。
宫琼:我们是在开学初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生本导学案,在教学前组内教师又进行商议修改,最终定稿,这样反复研讨使得生本学案的实用性大大增强。
朱爱春:生本导学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路线图,但在使用中,不能过于依赖生本学案,要注意课堂的生成部分,要灵活运用生本学案。生本导学案还重在当堂检测,以测促学,由测反馈,及时查漏补缺,调整教学思路。
主持人:在生本教育的初始阶段,我们都同意用生本学案来引导学生学习。但对于前置性作业如何设置,一般争论比较多。对此,大家又有哪些看法呢?
李怀宇:我认为前置作业是上好一节生本课的基础和开端,是学生自己探究学习,理解学习内容的重要过程,也是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筛选知识、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学生必须要掌握文本,了然于胸,预习阶段才能达到要求。所以前置性作业是必须要有的,而且要坚决做好。
侯江春:前置性作业不是一味设置,而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讲敢讲,取决于学生对前置作业的学习研究程度。在设计前置作业的时候,还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要从学科的角度,指导本学科的学习,要反复指导,要耐心,不要急于求成。
刘丽娟:前置性作业可以有,但不宜过多,要设计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的作业。前置作业的设计应由易到难,层级分布,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思维的发展,一般设计为3~5个问题,这是由课堂40分钟决定的,为了实现课堂效果,实现学生发展,一节课不宜布置过多的任务。
宫琼:前置作业必须有,一节课要以前置作业为中心设计教学,切忌把前置作业只作为一个导入点,后面就不用了。设计上可以加上简单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还可附上教师评价。
朱爱春:前置性作业不一定必须在课前完成,可以在课上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共同完成,这样便于学生的交流和反馈。
主持人:课堂展示是检阅学生学习效果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如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台上台下互动,高效学习、互相提高,就需要我们研究探索学习了。课堂展示阶段大家又是如何做的呢?
李怀宇:教师首先要当好导演,设计好生本课的实施程序,根据学情,确定本节课要重点关注几号学生,也就是让几号学生到讲台上展示,让几号学生补充发言,让几号学生做简要评价等都要心中有数。
刘丽娟:要为展示学生创设展示的氛围。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我采取了这样的方法:发言展示的学生加分,纠正错误的学生也加一样的分,这样就调动了更多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保证了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
薛艳芝:课堂展示包括两大环节,首先要检查前置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汇报评价,之后进入生本小组合作学习阶段,其次才是生本小组展示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进行精彩的学习成果展示,学生会互相质疑,互相纠错,生生互动,教师也会不失时机参与其中,进行必要的精彩的点拨,从而实现师生互动。
侯江春:我认为,在学生展示后教师的点拨非常重要。教师要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把学生展示的成果引向学生的深入思考。
朱爱春:为了让课堂展示的学生更大胆,我们一般采取让3个学生去讲台的做法。即一个学生利用投影负责问题的展示、订正,一个学生在屏幕前讲解,另外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写下相关的知识点,集体完成。
主持人:正如我们大家所期待的那样,生本教育的实施给我们课堂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春天,我们爱辉区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那么大家就目前取得的成效交流一下。
李怀宇:生本教育在我校实施了两年多,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学习知识,形成了师教兵、兵教兵的良好学习氛围。小组长的学习能力和帮扶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带动小组成员积极广泛地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与活动中。与上一年级(没实施生本教学)对比,语文优秀率提高了10%,及格率提高了12%。
薛艳芝:学生外语的会话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学生不再像以往那样羞于表达,或者总是这几个人表达,而是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常规的课堂对话和展示使得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学生的英语平均成绩有很大的提升。
侯江春: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大胆发言,乐于展示,老师真正成为了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成为了展示的见证者和激励者,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融洽。
刘丽娟:我校自实施生本教育以来,教师的角色彻底改变,由主讲者变为组织者,由主宰变为引导,照本宣科的教师没有了,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侃侃而谈的多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宫琼:通过生本教育,学生学会了主动学习,利用图书、网络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文字、图画或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
主持人: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在生本教育实践中,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能概括地谈一谈吗?
李怀宇:有个别教师急功近利,追求课堂表面繁荣,忽视了课堂教学最本质的东西,使得一些课华而不实,学生没有真正掌握知识,也没有培养能力。
侯江春:一些教师囿于生本课堂形式,使得课堂教学有时候陷入被动僵硬的局面。
宫琼:个别学生一个学期下来,虽然也有了一些自我展示的机会,但总体进步不明显,还没有把学习内化为自己的积极行动。
刘丽娟:各个教师都进行生本实践,有时7个科目的前置作业过多,会造成在课下学生学习时间不够用,实践教师要协调行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我国学者庞维国曾这样阐述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作为一名从教十多年的教师来说,我清醒地认识到,要想作做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那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郭思乐的《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许多让我们困惑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想教师的观念、教育态度、教育境界,如果能很好的思考这些问题,那么再教育方面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一、生本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开始时小组合作交流的效率很低,组长调控不到位,学生发言的组织性比较差,存在困难生当旁听,没有参与的意识,依赖组长和优秀生的现象,即便老师极力推动,但是仍有学生不敢发言。学生之间互助、互帮、互教、互学、互补关系没有充分体现。
2.采用分组座位后,学生讨论方便了,但说闲话的机会也更多了。
3.作业如何安排,按照生本的设计,前置性作业是必须做的,在当前效率较低的情况下,安排作业的内容和时间显得困难重重。每一科都进行生本教育,学生如何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前置作业及课后作业?
4.关于前置作业,无论浅深易难,总是有部分学生不愿意去完成。
二、前置作业中的思考
通过前置作业布置的实验,我有了一些收获,但更多的是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详尽地掌握,几乎每堂课我都布置前置性作业,但一段时间下来,却发现学生的前置作业完成质量一次不如一次,学生对前置作业兴趣也没以前高,遇到探究性的问题或查找资料等问题更是难以完成,更可怕的是课堂上学生无精打采的汇报和不良听课习惯。对此,我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了以下问题:①是不是所有的学科都要设计前置作业?②就某一个学科内容而言是否每个课时都要设计前置作业?③过多的前置作业是增负还是减负?④前置作业是否一定在课外完成?⑤如何设计前置作业?
1.前置作业要有趣味性。在前置作业的设置上,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手脑兼动”的能力,把知识放在问题中,放在情境中,可以把课本上的脱离实际的例子转化为和我们联系密切的实际问题,还可以把学生们不感兴趣的问题通过特例甚至是影视作品或游戏形式转化为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内容。例如:学习了二次函数后,对于一定长度的材料,如何使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最大?学习应用题时,如何计算银行储蓄的利息,怎样存款好?在商品买卖中,怎样稳赚钱,怎样托运最省钱?等等。我们应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课外的充分研究可以使课内的学习更深入,使课内的交流内容更广泛。
2.前置作业要新颖。我们不一定非要把内容弄得面面俱到,应该是简单而精炼、“少而精”,留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的空间,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由“被动教”转化为“主动学”。就学生心理层面而言应该是“接受并喜欢”,千万不能成为学生的负担。
3.前置作业要有目的性。目标要明确,也就是我们教学过程中所谓的“教学目标”。我们应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结果。
4.前置作业要有针对性。前置作业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指南针,我们要通过前置作业把相关知识的话题转交给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去研究去探讨,要让学生有机会去体验除基本知识之外的更有深度和广度的知识,有机会把知识面提升并拓展。
5.前置作业还要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前置作业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研究探讨,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能够有所提升、有所拓宽,达到愉快吸收知识的境界。要想提升和拓宽,就要考虑到问题的多面性和复杂性;要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机会去体验学习的乐趣,就需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性。如数学老师应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把握住清晰、准确、合适的目标定位,在不改变现行教材编排的基础上一是要考虑如何精心设计前置性学习的内容;二是要思考哪些具有开放性且有价值的问题需要学生充分地探索与研究。学生对新知识的一种探究活动可以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进行,或上网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或做一些简单的实验探索,等等,为学习新知识作预备、作铺垫、作指引。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挖掘教材,结合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制定出能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做”的前置作业。
三年前,我开始进行生本课堂实验,以小组建设为突破口。
我任教的班级为四年级1班,共有46人。我分层次、分能力、分男女进行优化组合,4~5人为一组,建立了11个学习小组。每组中1号为优秀学生,成绩优秀或具有一定的带动能力,指定为组长。2至5号为成绩依次较差一点的学生。通过组名、组内口号拟定,激励孩子们力争上游的信心,树立团结奋进的目标。之后对全班进行了组间竞争、组内既互相学习又互相竞争,还要互相帮扶的指导培训,激励奋勇争先、互助共勉;特别开会对组长进行组内管理培训,激励榜样示范、组内互助、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再次进行组间比拼竞争的激励,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风。
日常学习中,经常性观察发现小组长的管理问题、组员的问题,适当地进行谈话了解情况,以便分析思考,寻找教育策略与办法,激励鞭策,改进小组管理。
以2、3号向1号挑战比拼为着力点,促进竞争氛围的形成。帮助2、3号学生分析差距,向1号学生学习,改进不足,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动力,同时对1号学生形成无形的压力,自主而不甘落后。对4、5号学生形成示范效应,激励内省,积极向自己的竞争对手学习,赶超同学,浓厚的学风蔚然形成。
树立班内各类型榜样,积极宣传正能量,塑造正能量,树立更加浓厚“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风。树立榜样,一般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是学习优秀榜样,一方面是学习进步的榜样。同时,又从转变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与效率着眼,利用榜样的力量宣传并树立正能量,用不断丰富、细化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的方法树立榜样。运用励志名言作为激励: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用发展阶段观点激励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量的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会有质的提升,用自己的坚韧不拔,用自己的勤奋刻苦,静待一个又一个上升期!
且乐且学,为幸福人生奠基
“学会学习学会玩”,这是从三年级起,班主任带给全班的一句朴实而又特别适合班情的班训。
这句班训浅显易懂,三年级的孩子一看就懂: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玩,多惬意!多新鲜!从入学起,一天到晚老师讲的,父母说的,亲友问的,都是学习,哪有“玩”这个字啊?更何况,这句话,不只是在教室前的黑板上作为班训用硬卡纸剪来贴着,老师还手把手地带着孩子们学习玩!
且看:老师首先是鼓励孩子们玩。告诉孩子们,会玩的人才会学习,玩也是一种学习。要学会安排自己的业余生活,课间,回家,可以用来玩的时间都要大胆玩,学会玩。
接着是老师带着孩子们玩。许多孩子还不敢大胆地玩,因为他们还是觉得老师或父母对他们是不允许的。所以,老师要带着孩子们玩。下课时,带着孩子们跳绳、陪着孩子们下棋、与孩子们一起玩他们的玩具……在玩中,自然而然教会孩子们玩的规则。这个规则,不是某个游戏的规则,而是选择玩法的原则:健康、积极、益智的游戏均可以成为我们的玩法,可以培养我们兴趣特长爱好的游戏均可以成为我们的选项,要有动的兴趣,也要有静的爱好也是选择的标准。不影响学习并且能有助于学习的玩法则更是好选择。
最后当然是依照学生特点计划选择玩的内容:哪些能玩?哪些不能玩?下课可以玩什么?艺体课上应该玩什么?这学期玩什么?进入中年级玩什么?在和老师一起玩中明明白白地理解到:学习之后再来玩,学习之时绝不能玩,会玩的人才会学习,玩也是一种学习……
于是,三年级的时候,全班的孩子们都会玩泥巴了,教室一角经常会出现一些泥塑的摆件;四年级的时候,九连环风靡全班乃至全校;五年级的时候,棋类玩具进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六年级的时候,魔方几乎是人人都会玩,演唱会开得不亦乐乎!运动会即将召开,乒乓球台旁,老师和学生一起比赛了起来。老师还鼓励孩子们参加各种兴趣培训(学校少年宫举办的培训班),经常关心孩子们兴趣活动的情况。运动会上、艺术节上,孩子竭力展现玩中所学,几乎所有孩子都积极参与,所获奖项也是特别得多,即便是运动会上拔河的失败,在老师的适时引导下也成为孩子们成长中难得的挫折教育体验!因为老师这样引导:这些经历是生活的必需,将让你深切地体会什么叫痛并快乐着,从失败中汲取力量这也是玩出的收获!
谋变:源于教育走进了“死胡同”
2013年8月,融水镇初级中学的招生工作刚结束,该校校长汪政华便眉头紧锁。“看了报读人数,老师们心里都很不是滋味。本来当年预计招9个班,可最后只勉强招了4个班,很多学生都选择到外面去读了。”回想当时的情景,汪政华显得有些无奈,“那时的学校是什么情况?是‘课堂睡倒一大片,课间爬墙一条路’,学生不愿学,老师的工作状态也很差。如果再不改变,学校就要‘关门大吉’了。”
“为了扭转局面,我们也尝试过很多方法,比如参与式教学呀,制定惩罚措施呀,但都收效甚微,校风、学风差的问题积重难返。我们当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汪政华校长说。
“其实,不仅仅是融水镇初级中学出现问题,当时我县的很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教育发展进入了低迷期,必须改革了。”融水教育局局长赵彬说。
2013年10月,赵彬局长前往北京学习,接触到了生本教育理念,感觉这一模式“比较适合融水的实际情况”,于是决定进一步深入了解。
2013年11月,赵彬局长亲自带领全县56位中小学校长前往生本教育发源地――华南师范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生本教育学习。这次学习让包括汪政华在内的校长们看到了前进的方向。培训回来后,融水高级中学、融水民族高中、融水镇初级中学等9所学校主动申请成为第一批生本教育“基地学校”。随后,一大批乡镇中学、中心小学、村小和教学点,主动与“基地学校”集成“对子”,积极探索生本教育之道。
生本教育实施后,阻力随之而来。赵彬局长告诉记者:“观念陈旧是实施生本教育的最大阻碍。我们之前也做过多种教改试验,但成效都不大,始终没摆脱‘师本、本本、考本’的怪圈,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对于这次改革,不仅是校长们,老师和家长中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为此,融水教育局掀起了一股旨在转变教师观念的培训热潮:派出教师18批637人次“走出去”学习;把生本教育专家“请进来”,实地培训教师1030人次;开展县级培训77次,共培训教师7310人次。频繁密集的培训犹如阵阵清风,吹散了融水老师们心中的“雾霾”,越来越多老师愿意接纳生本教育并付诸实践。
融水民族中学英语教师周丽珍是当地的英语名师,曾深信“课堂上讲得越多,学生就学得越多,教学质量就越高”,认为没有必要进行生本教育改革。可在一次赛课中,她以传统教学方式参赛,结果出乎意料,得了“倒数第一”。这让她受到极大的刺激,开始反思过去的教学,并学习生本教育的相关理论,重新设计了那节参赛课:让各小组将学习内容编成英语小话剧,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去说、去体会。“重新设计后我发现,老师虽然不讲了,但学生会说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异常高涨。”她兴奋地说。
汪政华校长也感受到了学校的“华丽转身”:课堂上,学生“一片倒”的现象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积极展示、大胆发言、阳光自信;学生翻墙外出的情况少了,一到课余时间,学生就三五成群地“扎进”兴趣班、社团活动中,校园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教师的工作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消极倦怠的情绪一扫而空,积极研讨、乐于分享成了“新风尚”。
“我们的教育正在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巨变!”赵彬局长兴奋地说道。
探索:基于县域学情的有效尝试
“虽然知道生本教育的理念是‘简单、根本、开放’,也知道构建生本课堂需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可具体该怎么做?课堂教学该如何开展?小组要怎样建设?学生不会说该怎么办?这些问题让我不敢放手去做。”这是融水怀宝镇中心小学教师卢云英的心里话。
事实上,融水的许多老师在刚接触生本教育时都存在这样的困惑。“生本教育实施一段时间之后,我们进行了实地调研,结果显示,老师们虽然认同生本教育理念,但对如何操作,不少老师还是云里雾里。师资专业化建设问题凸显出来了。”赵彬局长说。几经研讨后,融水教育局出台了《融水苗族自治县生本教育科研团队成员培养和管理办法》等文件,决定构建一个“名师引领,校际联动,整体提升”的本土培训模式。不久,由融水教育局教研室牵头,成立了10个按学段、学科分类的生本教育科研团队,每个团队分区域负责片区内教师的培训,每月至少深入片区学校一次,进行听课评课、现场指导、现场研讨,为当地教师现场解疑。
与此同时,融水“城乡联动,校际互动”的生本教育科研机制也逐渐成熟。学校内部的“抱团生本,研训共进”“小手拉大手”“生本开放周”“生本经验交流会”,校际间的青蓝结对子工程、名师引领工程、片区教研互动工程等,都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系统有效的本土培训体系,促进了县域教师团队的智慧交融与提升。
作为融水第一期生本教育青蓝结对子工程学员,融水杆洞乡初级中学教师韦芸芳在“师傅”的指导下,如今已经走出了迷茫期。她通过自己的尝试和总结,找到了“生本课堂的味道”,课堂操作开始得心应手。而她的“师傅”――融水民族中学的周丽珍老师,也在与“徒弟”的沟通交流中,对生本教育有了更深的领悟。周丽珍老师告诉记者,“青蓝工程”帮助的不仅是年轻教师,对老教师的专业提升同样有“反作用力”,“这是一种良性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的交融”。
形式多样的培训、精彩有效的教研活动,推进了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2014年,融水保桓初级中学毛金莲等几名教师参加柳州市青年教师汇报课比赛,包揽了一、二等奖;同年,融水选派教师参加2014年全国生本教育课堂大赛,有8人获特等奖、5人获一等奖。此外,廖凤紫、贾晓彬、马丽梅等一大批生本教育本土专家也成长起来了。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的积极性,融水还创新了评价机制,从2015年春季学期起,县内各学校成立了“过关认定初评小组”,逐月开展本校“生本教育教师”“生本教育班级”过关评定工作;每学期末,教育局研究室还会对初评合格的教师和班级进行复核,为符合条件的人员、班级颁发过关认定证书,鼓励他们积极投身生本教育改革。
随着师资水平的整体提升,融水生本教育课堂教学研究也逐步深入和完善,形成了“学生前置研究小组讨论学生展示点拨评价”的教学模式。“课前,老师会发一些前置研究题目,让我们几个组员上网、翻书,寻找答案。我们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一拿到题目就迫不及待地要去解决它们。”融水中学学生杨晓芳说,“生本课堂让我们有了更多时间和空间去独立思考,学习更加自主了,学得更加起劲了。”
显效:从“师本”到“生本”的蜕变
走进融水民族小学五(2)班的教室,记者看到一个“小老师”正在讲台上讲解复习测试卷。“小老师”一边使用投影仪,一边讲解本小组的讨论结果,思路清晰、自信大方,颇有老师风范。当他讲解快要完成时,坐在教室后排的一名学生(由该节课的执教老师扮演)突然举手问道:“你们组为什么会想到用这样的方法?你们还有别的方法吗?”面对提问,“小老师”没有慌张,而是将自己和组员们思考的过程作了阐述,还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像这样的课堂,我们早就屡见不鲜了。课堂上,老师不再是主讲人,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讨、自主展示,学生成了真正的主角。”融水民族小学副校长韦茹花不无自豪地对记者说。其实,融水许多学校都在经历这样的“蜕变”,课堂上,老师“隐身”了,学生自信展示,“师本”让位于“生本”。
不仅在课堂上,在平时的学习和管理中,学生们也争当“主角”。在融水杆洞乡中心小学教师韦丽群的眼里,“学生真正从生本教育中活起来了”。她与记者分享了一个故事:4月13日下午下班后,她如往常一样回到办公室备课,忽然,几个学生走进办公室,说要跟她一起备课。“老师,我觉得这样导入同学们最喜欢了。”“老师,这题我有不一样的解法。”“老师,这里我给你提个建议。”……从学生口中蹦出的“创意”,像一颗颗“炸弹”把韦丽群震住了。“你能想到学生会提出和老师一起备课吗?你会想到学生可以提出那么多有创意的点子吗?我对他们真是又爱又佩服呀!”她的言语中毫不掩饰对学生的赞美。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融水民族中学教师莫彦荣告诉记者,学校每年科技艺术节都要求各班做一本文学作品集参赛,过去她总是绞尽脑汁去构思、审稿,就算累得要散架,成绩还是不理想。实施生本教育后,她班的学生主动参与,从撰稿到审稿,从录入到编辑排版,最后装订成册,很快就完成了一本名为《风中少年》的集子。这本作品集以丰富的内容和精美的制作,获得了全校一等奖。捧着奖状,莫彦荣老师兴奋地说:“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做,我只是偶尔过问一下,没想到学生这么能干。这就是生本教育‘要相信、依靠、尊重学生’的真谛吧?”
生本教育思想起源
生本教育思想建立在针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体系的深刻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过去我们也承认教育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都不是根本性的,几乎没有指向体系本身。如果我们对教育体系进行一番反思的话,就会发现我们原有的体系基本上是一种以教师为本的体系,也就是一切服务于教师的教而设计的教育体系。郭思乐教授称这种教育为“师本教育”。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是一种机械的、单向式的传输形态,整个教育是为了教师的教,更确切地说是为了教师的好教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学生的好学服务的。在这一教育体系内,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可以对学生发号施令,学生基本上是按照教师的指令来学习的,根本没有条件或机会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人们也时常认为,教师好教就是学生好学,但很多研究表明,两者并不能画上等号,有时候甚至是对立的。对此,我们必须突破传统思维,把过去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因为整个教学的目的是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不是教师的善于教。这样,就提出了与传统师本教育相区别的生本教育。生本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生为本”的教育,但是“生”绝不仅仅表述为学生,也有生命、生活等含义。
生本教育思想特点
为了进一步搞清楚生本教育与师本教育的不同,有必要简单概括一下生本教育思想的一些特点,这对于人们认识生本教育的精神内涵是有帮助的。我们认为,生本教育的特点主要有:
第一,以“学生”为主体
生本教育认为,在教与学这对矛盾关系之中,学是内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教是外因,必须通过学这个内因才能发挥作用。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了传统教育中老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二,以“学习”为基调
生本教育的基本过程是:(1)课前的学习准备;(2)上课时的小组讨论;(3)课后的刨根问底。其中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不仅重视学习的内容,更强调学习的方法。比如通过上网或其他途径查找相关资料,课堂上学会聆听老师、同学的讲话,上讲台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以及对别人的质疑提出反驳等。
第三,以“小组合作”为形式
生本教育非常强调学生的小组学习。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不等,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四,以“探究”为归旨
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进行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创造条件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与拓展。
生本教育思想主要观点
第一,学生观:起点非零
过去的教育一般认为学生是无知的,什么都不懂,从而导致人们在内心里总是不相信学生,总担心他们这也出错,那也出错,表现在教育上,就是教师代替学生完成本应由学生本人完成的学习任务,总是担心学生完成不了似的。生本教育认为,我们对学生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孩子,哪怕是数学才考了十几分,哪怕是还拖着鼻涕,哪怕是字写得歪歪扭扭,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作为人类的一代,他们都像长江一样,从远古走来,又向未来奔去。在他们后面的,是人类50万年进化发展的历史;在他们前面的,是正在展开的现代社会,他们将会居于今后所有事情的核心。儿童不可限量。如此,我们认为学生有学习的本能和天性,学生的起点绝不为零。遗憾的是,这种本能和天性被许多人包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所长期忽视,以至儿童所展露出的这种学习本能和天性有时被人们予以无情地扼杀。生本教育正努力改变这种现状,尽可能顺应儿童学习的天性,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还教育以本来面目。
第二,教师观:生命的牧者
生本教育教学中,学生当然也需要教师的帮助,但是这种帮助不是居于教学的核心地位,而是处于辅地位。整体来说,教师存在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像过去的观念那样是灌满一壶水。生本教育取代师本教育就是对教师生命活动的最大关注,把教师转变为生命的“牧者”,教师的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生本教育中,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像牧者一样,把学生带到水草丰富的地方,让他们吃饱;风暴来了,我们带他们找地方躲避;狼来了,我们要事先有所警惕等等。教师不再是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抛砖引玉的人。教师的作用是提出学习的主题与需要解决的问题,维持必要的教学秩序,给予学生支持与鼓励,做到恰到好处的引导。在这种体系下,教师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影响和感染学生,以一种符合人性的态度去解决学生自主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师生关系也从传统的从属关系转化为“教师与学生的互相创造与提升的关系”,转化为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的平等关系。总之,教师是学生的服务者、帮助者、保护者,唯独不是他们的代替者。教师在这样的教育教学生活中,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育生涯变得美好而有意义。
第三、教学观:教皈依学
简单而言,过去的教学可以归结为“我教你”三个字。我们为教师的教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帮助教师制定参考书、组织教师的教学竞赛等,这些工作不能说是无意义的,但过多地关注教师的教,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偏离甚至忽视学生的学。忽视学生的学,也就忽视学生本身。生本教育明确提出,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学习既是儿童的本能,也是儿童的需要。人们一直以来所追逐的教育的秘密实际上就隐藏在学生身上,而我们却视而不见。因此,教学要从“教”转变到促进学生的“学”,让学习成为儿童成长的自然过程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