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27 10:41:2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追星调查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学生的理财问题中学生的素质问题
在社会中广告标语的语法错误或错别
中学生偶像剧热现象调查
中学生追星现象调查
中学生偶像崇拜现象调查
中学生对名牌效应的反应调查
中学生校内外购物就餐情况调查
中学生课外时间分配调查
中学校园手机现象调查
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想提高应用文写作的效果,首先要了解应用文写作的现状,只有针对现状,才能总结经验、改善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所以我院在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中随机抽取了200名学生,做了一次关于“2012年《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问卷”的调查,以匿名填表问卷形式进行了调查和结果的统计,喜忧参半。
一、应用文写作的现状
(一)应用文写作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学生中认为应用文写作“非常重要”的有19%,“重要”的有60.5%,“一般”的有20%,“不重要”的有0.5%。其中认为“非常重要”、“重要”的学生合计达79.5%,此结果显示,应用文的重要性已被将近80%的学生认同,认为“不重要”的仅仅0.5%,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应用文写作课程本身的认可,说明了应用文写作在学生中有很好的正确认知基础,肯定了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成果差强人意。
(二)应用文写作在学生中受欢迎的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中“非常喜欢”《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占19%,“喜欢”的占48%,“一般”的占29.5%,“不喜欢”的占3.5%。原来因为应用文写作的枯燥,在我们心目中一直认为应用文写作不受学生喜欢,但调查显示,我们大错特错,应用文受欢迎的程度超过了我们的预期,“非常喜欢”和“喜欢”的已经占到了被调查学生的67%,不喜欢的才3.5%。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结果令人振奋,只要学生们喜欢,那么应用文写作就会变得好教易学,教学效果就会越来越好。
(三)应用文写作课时量(20课时)安排是否合适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应用文写作课程20个课时量“多”的有6.5%,“适中”的有59.5%,认为“少”的有“21.5%,认为“太少了”的有12.5%。总体来讲,20个课时量,近60%的学生认为是合适的,说明我们以前的课时量设置是合理的,是被大部分学生所认可的。
(四)应用文写作给学生的印象
调查结果显示:应用文写作给学生的印象中是“枯燥”的占67.5%,“文章难理解”的占12.5%,“繁杂”的占17.5%,“没感觉”的占2.5%。总体来讲,学生认为应用文写作课程的主要特点就是枯燥;其次就是内容太多,令人感觉无所适从;再次就是因为没有接触过,“飞毛腿”对“爱国者”,空对空,难以理解。
二、针对应用文写作的现状,如何提高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效果
(一)继续强化学生对应用文写作重要性的认知
根据这次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凡是认为应用文习作“非常重要”的,90%都对应用文写作“非常喜欢”,剩下10%的都选择了“喜欢”,而且还认为课时量不够;认为应用文写作“重要”的,10%选择了“非常喜欢”,80%以上的选择了“喜欢”。“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好学”不如“乐学”,要想提高应用文写作的效果,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应用文写作,享受应用文写作带来的快乐,而喜欢的前提条件就是要让学生意识到应用文的重要性,让认为应用文写作“重要”的变成“非常重要”;让认为应用文写作重要程度“一般”的学生转变观念变为“重要”,乃至“非常重要”;让认为应用文写作“不重要”的学生认识到应用文写作的“重要”、“非常重要”,进一步让学生对应用文的“喜欢”变成“非常喜欢”,“一般”的变为“喜欢”、“非常喜欢”,“不喜欢”的变为“喜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苦学”为“乐学”,水到渠成,教学效果自然提高。根据目前现状,结合现在条件,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三方面措施来提高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兴趣。
1.名人效应
根据青年人喜欢追星、追名人的特点,通过古今中外的名人利用应用文写作成名成事的故事来宣传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感染、影响学生对应用文的重视程度。比如骆宾王的《讨武檄》,这篇檄文将武则天置于被告席上,尽数其罪,宣告天下,共同起兵,行正义之师,讨伐武则天,引起天下轰动。据《新唐书》所载,武则天初观此文时,还嬉笑自若,当读到“一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句时,惊问是谁写的,叹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可见这篇檄文煽动力之强、功效之大。再有诸葛亮的《出师表》,美国平民总统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1944年追悼张思德会上的《为人民服务》演讲,更是脍炙人口,应用文也可以写成美文,传颂千古。还有现代不少通过别具一格的自荐书而迈入自己事业成功第一步的名人名家企业家,以及一个调查报告救活一个企业、一个经济分析报告成就一个亿万富豪的励志故事等等举不胜举,可以以报告讲座的形式或者板报的形式进行宣传,“润物细无声”,让学生感受到应用文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的影响力,充分认识到应用文的重要性,同时享受到应用文带来的美感,从而喜欢上应用文写作课程。
2.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练
事实胜于雄辩。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的形式,让社会告诉学生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可以针对不同专业安排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比如文秘专业直接去办公室、市场营销直接去做企业营销方面的工作、工程直接去工地、广告设计直接去企划传媒公司等。这样企划案、促销方案、营销策划、公文、信函、合同、通知、会议记录、市场调查报告、预测报告、国际国内形式分析等等一个个生动实用的应用文充斥着工作,工作中大量接触、使用、撰写,他们就会意识到无论是政府部门的公务员,还是企业的员工,甚至个体工商户的老板,都离不开应用文,不但要写,还要写好,写好了应用文可以带来成功和鲜花,否则就会栽跟头,甚至丢饭碗。应用文写作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怎能不重视?既然无法躲避,就应该坦然接受,享受应用文带来的方便,喜欢应用文的写作。
3.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挑选学生中应用文写作较好的学生,进行表彰,给予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奖励,另外可以针对学生的宣传广告、网站维护等让学生参与献计献策于应用文写作,进行有奖或有酬征文活动,集思广益,现身说法,以行动告诉学生学校对应用文写作的重视,让学生看到榜样的力量,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的重视程度,并喜欢上应用文写作课程。
(二)改善应用文写作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
大部分学生们都认识到了应用文的重要性,并且也喜欢上应用文写作了,如何使兴趣能够持久呢?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应用文“枯燥”的占67.5%、“难以理解”的占12.5%、“繁杂”的占17.5%,了解了现状,就可以针对这三类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1.“枯燥”
这是应用文的特点之一,因为为了大部分普通人都能够“应用”,同时为了提高效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格式化、实用性强的特点明显,“僵化”、“呆板”随之而来,“应用”加强了,“文”的特点几乎被忽略了,为了学好应用文的写作,集“应用”和“文”于一身,我们建议对应用文的教和学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行适当改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内容上可以更加丰富。应用文格式“死板”,但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让内容丰富起来,结合学生生活,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或者社会热点问题中的应用文现象,增加它的现实感和趣味性。比如微博上的倡议文、发起捐款的微博、求助的微博、寻人的微博等等就是短小的“微应用文”,写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传播的速度和效果。
(2)形式上,可以采取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等形式,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通过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实际,布置任务,让学生课下完成、课上分小组分析讨论完善,变“无趣”为“有意义”,让“话剧”、“辩论会”走进应用文写作的课堂。
(3)学而致用。组织校园应用文大赛,让应用文写作较好的同学赢得荣誉;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者社会上的应用文写作“有奖征文”、“有酬征文”活动,让学生切实了解到应用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而不仅仅是写个“通知”、“请假条”,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水平的鉴赏能力,从而督促学生有压力地写好应用文。
2.“难以理解”
针对难以理解的原因,调查显示主要原因是没有接触过,所以一头雾水。我们建议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安排他们符合自己相关专业的实习,同时将应用文写作课程放在高年级阶段,这样随着学校创造的条件以及学生自己的成长,不断见多识广,自然就会由没接触变为有所触及了解,变难以理解为可以理解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3.“繁杂”
这也是应用文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分类繁多,而且因为教材缺乏学科内绝对权威性,教材版本很多,文种分类、定义、格式也是不尽相同,更是使人感觉繁杂、眼花缭乱,而且因为学生专业课任务繁重,造成应用文写作等基础课的课时量一减再减,根本就不够学习应用文写作的所有内容,我们只有“删繁就精”,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学精学透。格式化“表格类”的固定格式,学生可以比葫芦画瓢的一律不讲,只选择紧扣本专业、写作弹性较大、需要较高技巧的应用文写作来详讲。比如营销专业,合同的写作很重要,但每个公司合同经过律师把关后,基本都形成了格式化合同,就没必浪费时间去学去记忆,而市场调查报告、市场经济预测就需要详讲、精讲。这样既学了应用文写作的技巧,提高了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又减少了学习内容,同时保留了应用文写作教程的“工具书”作用,以便学生需要哪个应用文文种的时候随时可以从教材上查阅,从而让学生不再感到“繁杂头晕”,既学会了基本必备的简历、自荐信、工作总结以及和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应用文文种的撰写,又学会了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以便将来学习工作中接触到学校却没学到的应用文的写作方法,达到我们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
总之,只要我们让所有学生都认识到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都喜欢上应用文写作课程,对应用文写作产生极大的兴趣;同时我们教师上课认真筛选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并且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授课方式;再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意识到应用文写作的重要并尝到写好应用文的好处或者品尝到没写好应用文的苦果,那么应用文课程必定会成为大学校园里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参考文献
[1] 唐丹,谢水璎,黄金花.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应用文写作的调查报告――对广西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学生的调查与分析[J].考试周刊,2010(12).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1、综合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某种程度的学科的学习作为基本条件,強调学科之间的联系”。
2、实践性。语文综合性学习強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直接体验。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由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宰者、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要敢于“放手”,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自主实践的过程。
3、个体主动性,整体互动性。
(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逐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并进行研究与实践,继而懂得合作的重要性,由此主动去学习,掌握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技巧。
3、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根据需要处理信息,恰当地利用信息,运用语文知识完成自己的课题。
综合性学习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的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它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注意课前准备
(二)注意分工合作,共同参与
(三)注意活动的反馈与评价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几种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领悟语文乐趣。 现根据近几年来,本人将实施过程中尝试过的几种有效途径归纳如下:
(一)开展知识竞赛
在教学《探索月球奥秘》这部分内容时,我指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己出题,分必答题、抢答题。学生分四个小组,按出题答题各半计分。出题按质量数量综合评比记分,答题计分方法:答对一题记十分。
(二)举办朗诵会
《黄河,母亲河》这部分内容很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针对这一点,这次活动的重心就放在爱国诗歌朗诵上。要求学生自己准备好一首爱国诗读熟,先组内预赛,再每组各选出两名同学参加班上决赛。
(三)制作手抄报
制作手抄报工作量大,我们要求学生按兴趣自由结组,并由学生自告奋勇担任各组的“总编辑”,全面负责分工。
(四)开展辩论赛
“追星”是青少年热衷的话题,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为了引导学生正确“追星”,并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就最近发生的“香港艳照事件”,我组织了一场辩论赛《我也“追星”》。通过这次活动,很多学生都对追星有了新的认识,不再盲目追星了,也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能力。
(五)适时进行校外实践
《戏剧大舞台》这部分内容中,为了探究生活中的语文,感受时时处处有语文,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感情,长大后建设家乡,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走进乡村认识 “曲艺之乡”文化,访问地方曲艺社,写《民间曲艺之乡—社戏、排灯、花儿》调查报告。
(六)公益广告标语比赛
公益广告语、标语的拟写,不仅训练学生语文表达能力,还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进行公益广告比赛,评选优秀或具创意的广告标语,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七)定期举办学习成果综合展示活动
围绕某个主题,学生搜集材料,形成研究成果(可以是文章、报告、课件、手抄报、图片等),最后进行成果展示,汇报交流,评选出优秀的作文报告、手抄报、文字图片等张贴展览。通过主题展览,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我以新课程专列的“综合性学习”为目标,拓宽了语文学习渠道,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文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当然学不好语文。
针对教材,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来组织单元,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悟课文,课前课后去积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事实证明,诸如《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山中访友》《羚羊木雕》等许多文字性强、贴近学生生活的课文,学生学起来就觉得比较亲切,有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容易调动起来;新教材安排的“感受自然”“我爱我家”“漫游语文世界”“我也追星”等综合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机会,为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评价检测时,有意识地出一些课外的内容,以引导学生自觉阅读课外书。从开学伊始,每星期就要求学生完成800字的摘抄,每周批改完之后进行认真讲评,因为教师赞赏、激励的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2. 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积极为学生创设合作性学习环境
新课标更加注重人的社会生存能力、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首次提出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传统的语文学习过于机械化地吸收,过多注重课文分析和知识掌握,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发展,尤其是语文学习与现实的联系。打破书本与生活中的界限,弱化学科边缘,在开放的、动态的、实践的土壤中学习语文。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办手抄报,就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长分工负责有关工作;要组织辩论赛,就让小组预先布置谁负责搜集材料,谁负责整理资料、谁担任辩手等;要表演课本剧,则让学生自由组合,由他们各自设计角色的台词、人物造型、动作表情等。作文教学则可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互推优秀作品。要进行知识能力的检测,主组织学生小组命题或进行小组交叉检测。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多以合作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必要时做一些引导,主要是为学生营造自主、合作学习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活动中受锻炼,养成习惯,从而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充分利用教材留白,大胆开展探究性学习
目前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着“偶像崇拜”现象,而且多数青少年把“偶像崇拜”现象视为普遍、正常的人生追求,并对此表示理解和相当的共鸣。一些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选择偶像的面比较宽,个人的“主体评价”占主要地位;青少年普遍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独立精神,大胆追求人格魅力、个性气质和个人才华。
一、偶像崇拜的原因
(一)自身主观原因
追星的青少年是“追寻自我”的一种表现。处在生理发育期的他们,有了走过童年后的困惑和无奈,而且没有建立起稳定的自我形象,即所谓“自我同一性”。此时,他们开始思索自我的意义,他们急需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形象作为自我的代表。
偶像也是青少年心目中父母的替代品。青少年在生理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心理上的发展却远远滞后。认为自己已经长大的他们急于摆脱父母的控制。然而,他们有限的生活经验又使他们不能没有父母的帮助,这种矛盾状况使他们感到很苦恼。因此,他们选择崇拜拥有能力、地位和独立的偶像,希望通过偶像崇拜来实现独立自主的目的。某种意义上,这不过是将偶像作为了父母的代替品,让偶像来行使父母对自己的控制。
偶像崇拜也是青少年融入自己团体的一种手段。有些追星族是为了保持与同伴的一致而被卷入追星的行列的,相形之下他们是二流的追星族。他们追求的是让自己有所归属,是为了让自己和别人知道他属于那个团体。
(二)家庭的原因
现在的很多家庭的家长,只知道一味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而忽略了精神世界的给予和沟通,导致青少年从“偶像”渠道找到精神的寄托,甚至误入迷途。而离婚率的增加导致家庭中感情越来越复杂,亲情关系越来越疏远,以至于青少年要寻求另外的解脱方式。
(三)学校和社会的压力
偶像崇拜是学习压力过重而产生的一种回避或释压的方式。社会、学校一味的以成绩论英雄导致学生寻找发泄的方式。“偶像崇拜”成为“开心一刻”来缓解学习压力和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困境,通过他人经验的“代替性经验”来释放心理能量和解放潜在欲望,并可能因此也开阔眼界、了解他人和探秘人生。
二、偶像崇拜的利弊
青少年偶像崇拜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从现实来看,它是人类的一种心理需要和精神支柱,表明了青少年的一种追求与理想,如果青少年选择了正确的崇拜对象,使之成为自己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就会促进青少年的成才与成长。
但是,由于青少年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处于不稳定、不成熟的状态,他们崇拜对象的选择往往片面、盲目、幼稚,经常表现为一种短视心理、猎奇心理和虚荣心理,比如明星崇拜就是上述心理的反映。再加上他们的偶像崇拜有那么多来自外界的复杂原因,更容易对中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引导教育
偶像崇拜有利有弊,随着心理的日益成熟,明星取代了父母等长辈的位置,成为他们空闲时的话题,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偶像崇拜实现了“情感自治”。所以针对偶像崇拜我们应该采取引导教育。
(一)家庭方面
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父母教养方式的恰当性直接会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从家庭方面来说,对于偶像崇拜,家长应该采取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学会尊重孩子,理解并接受孩子的偶像崇拜,给孩子一定的自,但同时也要给予积极正确的引导。
1、父母应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求。
站在孩子的角度而不是自身的经验角度思考问题:为何崇拜、崇拜什么、怎样崇拜。真诚地和孩子交换看法,充分肯定孩子的合理行为,然后再提出你的好建议。协助孩子认识自己,培养健全的自我概念,增进自我选择与自律的能力。根据他们的兴趣,如对武术或体育明星感兴趣,就发展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参加武术班或体育训练等。培养青少年的理性思维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使偶像崇拜成为青少年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段灿烂记忆,而不是极端行为的导火线。
2、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方面对孩子的影响都会很大。所以,家长应该时刻注意,做良好的榜样与典范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父母应该协助孩子寻求适宜的偶像,让孩子从英雄崇拜中产生正面的效益。
3、孩子容易因过于理想化的崇拜偶像,忘记自己的存在,一味的逃避现实。父母应尽速辅导孩子体认自身的责任,以健康的心态寻求合适的认同对象,才有助于成长与发展。
人生是一个不断模仿、学习与创新的历程。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心智尚未成熟、可塑性强,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而改变。面对复杂多变且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需要家长的引导与友伴的激励才能健康成长。偶像崇拜的正面引导,有助于良好行为的塑造,了解它、接受它并应用它,才是积极之道。
(二)学校方面
一、竞争激励模型建立所基于的“90后”心理特征
“90后”是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成果中的一代,他们生活在相对富裕的物质环境中并且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之中处于核心地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家庭因素的作用之下,“90后”具有与其他时代出生的人不同的心理特征。而这些心理特征也是竞争激励模型建立的前提条件。
1.充满自信,心态开放
武汉大学在2008年所做“90后”新生调查报告显示,有77.0%的“90后”新生对自己“充满自信”,还有64.8%的人认为自己“心态很开放”。“90后”的人们对于自己的未来充满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
2.具有更高的进取意识和竞争意识
根据邹强的调查,“90后”中认为“进取意识”和“竞争意识”应当是个人道德品质中的重要内容的人分别占据61.0%和70.6%,相比于“80后”分别提升了15.1和23.8个百分点。相比而言,对于进取意识和竞争意识在个人品质中的重要程度,“90后”更为看重。主观动机引发行为者的相关行为,由此推测“90后”会更有进取精神和竞争精神。
3.自由独立,反对束缚
“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有家长的呵护,家长对于他们的意见也大多是顺从,因而他们的生活环境有着较多的自由。同时也因为社会的影响,“90后”在思想上倡导自由,反对较多的束缚,对于他人的说教存在着逆反心理。
4.抗挫折能力差
优越的社会条件和家庭条件使得“90后”在物质和精神上相比于过去的人们而言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加之“90后”接触社会的时间也较为短暂,他们在心理上表现得不成熟,抗挫折能力也较差。武汉大学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偏弱,72.3%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之后心理会留下阴影,甚至有5.1%的人表示从此会一蹶不振,仅9.4%的人表示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
5.自我意识强烈
大多数“90后”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烈,在生活及其他方面甚至表现出较为“自私”的一面,因而在很多事情上他们大多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对于事物也多持批判态度,但是自我感觉却很良好。
二、竞争激励模型建立的原因和理论依据
“90后”独立自主,对于传统管理中填鸭式的“洗脑”有着很大的抵触。同时由于他们的抗挫折能力表现不足,对于上级的指责或许会处理不当。为了缓和这些情况,同时又能够让职工能够进入到工作状态之中,管理者可以考虑将管理模式从“领导管理”适当过渡到“自我管理”,充分利用员工的进取意识,让他们自主投入到职场的竞争之中,与此同时也可以给员工潜移默化地灌输企业的文化。
适时的鼓励对于“90后”的职场管理是至关重要。在竞争的氛围之下,难免会存在因竞争差距而产生的失落感,这时他人的认可是具有重要作用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可以培养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
模型所基于的理论依据是美国心理学家J. S. Adams的公平理论的延伸。公平理论认为,当对自己的报酬的知觉以及比较的认知失调时,就会致使当事人产生不公平感和心理紧张。作者推而广之,将公平理论中的“报酬”延伸为当事人所获得的金钱、尊重、地位等的综合利益。延伸后的公平理论表述为
。
职工会把自己所获得的综合利益进行社会横向比较,当公式等号不成立的时候(一般是指等号左边小于右边),当事人会以某些方式使心理趋向于平衡,比如改变自我认知水平。但是调查报告普遍认为“90后”以自我为中心,因而在改变自我认知水平时会更有可能夸大自己的贡献,那么式子的左边就会更加比右边小,心理就会更加不平衡。在心理失衡的情况下,好胜心理的驱使会使“90后”的竞争意识被激发。
Maslow的需求层次论将人的需求划分成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竞争激励模型基于的另一个依据是人们都有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90后”初入职场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而模型所创造的环境则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这种动机决定了他们的行为。竞争激励模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循环的因素之一就是当事人在自己的行为得到他人认可之后,为了获得更高层次的需要或者获得内心的愉悦感,他会重新确立一个工作目标并付诸实践。
三、竞争激励模型的建立
1.竞争环境的塑造
竞争激励模型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利用模范作用来强化进取心理,二是通过职工内部的排名机制刺激进取心理。
(1)模型中的“示范效应”
美国经济学家J. S. Duesenberry在相对消费理论中认为人的消费具有模仿的特征,并且存在着攀比心理。这即是消费行为的“示范效应”。在此引用这一名词用以说明存在着类似心理的职工行为。
“90后”在这个时间段是建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相比而言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观察他们追星的过程,可以得知偶像对于他们的行为和性格的导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他们看来,偶像的身上有着可以效仿而且值得效仿的地方。基于这样的情况,在职员之中培养出“模范”式的人物,促进其他职员和模范人物之间形成一种效仿和竞争的关系。模范人物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是,作为他人工作上的导向和参照。
竞争激励模型的示范效应强调的是通过选择职员中的优异人物,以此为模范来刺激员工的进取心理。
竞争激励模型示意图如上所示,它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在初始引入竞争的时候,人们更多会做出模仿的行为。上述所指的“模范人物”即是竞争激励模型中所说的“对象”。人们对于模范人物,会有一个认知判断的过程,他们会去关注模范人物身上的优点并给出自己的判断,例如他身上的什么优点是符合管理者的青睐的。当认知判断之后,对于模范人物有了自己的认同,作为当事人的“90后”就会以模范人物的优点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在实现效仿之后,当事人和模范人物具备了相当的水平,接下来的过程将会由“效仿”演变成“竞争”。在这里,作者把“效仿”认为是简单意义上的“模仿”,而“竞争”则是存在着更加理性的分析。竞争激励模型进入一个新的循环。在这个新循环中,当事人会以原来的模范人物或者其他的人作为对象,此时会充分考虑自身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两方的对比分析。这样的情况下,当事人会更好地认清自己并确立一个更为合理的目标。
(2)模型中的“赛马效应”
在赛马的过程中,当一匹马看到别的马就要超过或者已经超过自己的时候,它就会努力奔跑。“赛马效应”因此得名。
利用“赛马效应”的时候不需要像示范效应那样专门选择一个用于竞争的固定参考对象,即没有明显的“榜样”存在。它借助人们的攀比心理,通过给职员进行排名来刺激他们奋斗的心理。
在企业中通常会利用绩效排名的结果对职员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但如果绩效排名的作用仅是停留在这个层面上,那么排名就会越来越失去意义。绩效考核在满足人们低层次需要之后,要再达到激励的目的就需要从满足人们更高的层次出发。“赛马效应”能够让人们在竞争之中满足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日本松下公司每季度会召开一次部门经理的讨论会,在会议之前会根据各部门完成任务的情况依次被编号为A,B,C,D四组,从A组最先进行报告,D组最后。根据人们的好胜心理,谁都不希望自己是最后一组。在这样的竞争之下,势必会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
如上图所示,排名靠后的人会把排名靠前的人或单位作为比较对象,作为比较的对象是具有参考性的。当事人会以对象作为标准,分析出双方的差距,从而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以求排名的上升。在人们完成一个目标之后会寻求更高层次的目标,所以竞争激励的过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这种方式的竞争激励模型和引入模范人物的竞争激励模型各有优劣。引入模范人物的模型容易让职员之间出现矛盾,如果协调不好甚至可能引发更大的问题。而且如果管理者处理不当,可能会把模范人物打造得脱离实际,反而引起负面效应。这里的“赛马效应”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但是,引入模范人物的好处是其他职工有着明确的参照对象,从模范身上也可以预见自己努力之后的结果。同时也因为对模范的宣传,在一定程度上以不明显的方式对员工渗透了企业文化,帮助员工明确了发展目标。
2.激励环境的塑造
竞争激励模型强调的是竞争和激励。对“90后”而言仅充斥着竞争的职场环境会使他们产生厌倦心理,有可能造成一个不健康的竞争环境。因而企业创造竞争环境的同时也要积极营造一种激励的氛围。激励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竞争而自我激发的进取心理,二是由外界给予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在竞争的过程之中,“90后”会因为得到的成绩而感到自我满足,这是自我内部产生的激励。
与此同时,竞争环境也会让很多“90后”受挫。调查表明“90后”的抗挫折能力表现不足,在这样的心理前提之下,外界给予的激励显得尤为重要。作者所做的一份关于“90后”的调查问卷中有一个问题是“在你遇到困难之后,能够使你振作的是什么?”其中有80.37%的人选择了“来自家人、朋友和同学的关怀”。由此可见,他人的鼓励对“90后”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经历了挫折之后,管理者也应该认同“90后”在工作中的努力。“90后”在近些年受到各种媒体的诟病和误解,因而他人及时有效的认同和鼓励会对他们产生重要的正面影响,而且这对于培养员工的企业忠诚度也有着很大的作用。
竞争激励模型的设计不仅只是为了竞争而竞争,也是考虑到在竞争的背景之下管理者给予“90后”的激励对于他们所起的作用。在职场中有佼佼者,也有相比而言较优秀的职工。作为企业管理者,不能仅仅只给予佼佼者以奖励,因为这样很有可能会对员工的凝聚力产生不良效应。所以,在其他职员取得成果的时候,管理者应该要给予及时、充分、有效、实际的鼓励。
参考文献:
[1]李祖超、王夏露.基于榜样激励的“90后”励志教育模型的构建与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7):12~14
[2]武大公布全国首份“90后”大学生调查报告[N].楚天金报,2008-10-11(2)
[3]邹强.“80后”大学生与“90后”大学生价值观比较分析——基于同一份调查问卷的两次调查结果[J]. 咸宁学院教育学院,2011(3):71~75
作者简介:
理性分析杨丽娟的这种疯狂追星行为,我们发现,这正是迷过度行为的病态化。媒体在迷病态化发展的过程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迷及其形成过程中媒体的作用
迷存在的历史十分久远,可以说有媒体以来,迷(fans,音译为“粉丝”)就存在。影迷、书迷、电视迷、网迷等等,迷无所不在。简单来说,迷是一群因过度沉浸于媒体建构的虚拟世界而扭曲了时间概念,甚至于丧失了自我意识的主动的受众。迷最主要的,也是最本质的特征是其主动性和过度性;在迷形成过程中,媒体通过建构虚拟世界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用;区别一个人是不是迷的标志是他是否“沉浸”于媒体世界,并扭曲了时间概念。
时下,追星族正是这样一群迷,他们沉浸在媒体为明星们构建起的虚拟世界之中无法自拔。他们通过媒体对明星的报道来获知关于明星的一切,效仿明星的行为举止、追逐明星的行踪,并以收藏明星签名或物品为爱好,热切盼望与明星的亲密接触。
通常,迷的形成受到自我疏远、社会变迁、经济落差、文化旋涡、信仰危机和传媒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媒体的作用最为显著。媒体的很多行为,尤其是媒体炒作,造成了集体感的失落、不满和无意义感。而且,为了使受众对其产品着迷,传媒产品的生产者想方设法设计出强有力的、具有召唤性结构的、英雄主义神话叙事的传媒文本(比如充斥着明星名人参与的各种娱乐节目、公益慈善活动、记者会、颁奖典礼、演唱会,或是为名人明星度身定造的电视剧和电影等)。通过议题设置的方式,媒体生产出以明星为代表的偶像商品。这种偶像商品不但具有使用价值,还具有可以产生溢价的符号价值。偶像本人(包括其相貌、体形、穿戴风格等)及其作为歌手、演员或主持人的生存方式是偶像符号的能指,媒体在生产偶像产品的同时也赋予了他们相应的符号意义―――偶像符号的所指。这些符号意义蕴含了价值无穷的文化资本。①也因此,媒体总在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方式赋予明星们以符号意义。出现在媒体上的明星总是衣着光鲜,生活无忧。明星们俊美的外貌、时尚的形象、前卫的行为和奢侈的生活方式所蕴涵的商品符号意义与人们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生活的心理需要相契合。
从受众的角度来讲,通过对传媒文本高涉入度地参与、体验、互动、消费和生产,人们能产生一种马斯洛所谓的高峰体验(pe akexperience)②或克珍特米哈依所谓的沉浸体验(f lowe xperience)③。一旦人们完全地投入到传媒文本内在结构建构的情境当中,集中全部注意力,过滤所有不相关的知觉,就会处于一种沉浸于其中的体验状态。这种沉浸体验带来的正是人们为什么愿意继续进行传媒阅听活动的原因,因为人们在传媒体验过程中感受到极度的享受和愉悦。
很多受众总会不自觉地想要拥有明星的生活,但是这与其现实生活却又有一定的差距。于是,他们只有通过不断追逐明星的足迹,模仿明星说话的腔调、穿戴明星代言的衣物,试图使自己与明星在物质消费方面找到相似之处,进而来肯定自己的生存状态,获得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让他们更加肯定自我,并促使他们继续追逐明星。
媒体通过不断刺激并满足受众对明星的追逐需求,进而为之提供一种传媒高峰体验。这种体验又使人不断努力,以继续求得这种特殊感受。
于是,受众经过以扭曲时间概念为标志的“传媒沉浸”阶段变成了迷。
迷的病态化与传媒伦理缺失
迷的行为和心理虽然是过度的,但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后果。相反,由于对媒体信息及其报道手法的极端了解,他们较高的“传媒技巧”可以有效地减少日新月异的传播新技术带来的信息冗余造成的“焦虑感”。所以,迷自愿经常性地(扭曲时间概念)、高技巧地阅听各种传媒报道,通过各种“传媒沉浸”体验来了解世界,并乐在其中。
但是,一部分自制力较弱的迷为了排除较高传媒技巧带来的“厌烦感”,继而投身于新、奇、怪、异的“传媒沉迷”体验。此时,他们丧失了自我意识,其行为发生了质变―――从以扭曲时间概念为标志的“传媒沉浸”阶段发展到以丧失自我意识为标志的“传媒沉迷”阶段,变成了传媒沉迷者,即笔者前文所说的病态的迷。
在迷的病态化过程中,媒体通过高新传播科技手段、大量信息的同质化,消除了符号与现实的区别,营造出一种“超真实”的虚拟环境。这种虚幻的镜像屏蔽了现实的真实性。在媒体的异口同声的重复报道下,明星似乎光芒万丈,而大多数迷的心理或生理还没有真正成熟,分不清真实和虚假,容易将一切理想化,以为明星无所不能,在“拟态环境”中迷失自我,陷入对明星的盲目崇拜之中。
同时,在传媒对明星连篇累牍的报道中,受众不可避免地接受和消费媒体提供的光环下的明星形象,对明星产生膜拜心理,并认同在明星身上体现出来的消费社会的竞争和成功的理念。此外,在消费这些明星、以及明星出演的电影电视时,人们还容易产生移情心理,或者将自己置换为剧情当中的男、女主角,从而潜移默化地被剧情蕴涵的文化意义和伦理规范所影响,而这些文化和伦理有时是极具危险性的。比如许多电视、电影中,将自杀渲染得十分唯美,描述为精神解脱和获得自由与重生,这样使得一些迷会受到错误的诱导和影响。
美国文化与媒体研究所(Th eCultureandMediaInst itute)在《全国文化价值调查报告》中指出,大部分美国人认为道德败坏的罪魁祸首是大众媒体。如果媒体继续提倡世俗价值观而损害正统的信仰和价值观,美国人的道德衰落将很难扭转。该报告还认为:关心国家道德状况的美国人应当坚持要求媒体努力更平等地代表所有观点,包括那些正统的观点。
中国的媒体又是如何塑造当代中国的主流道德伦理观呢?比如,杨丽娟13年疯狂追星,杨父为实现女儿愿望甘愿卖肾直至最终自杀,杨丽娟对刘德华提出无理要求等等,这些病态行为的出现和逐步加深,尽管有多方面的因素,不可否认的是,媒体在其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当杨父卖肾被媒体曝光后,媒体的做法不是从正面去引导,而是通过炒作、通过媒体的社会动员作用来“帮助”杨丽娟实现追星的愿望;不是理性地报道事实,而是更多的是激情四溢的渲染、制造“气氛”;在许多媒体的报道中,杨丽娟的行为甚至被描绘成一种英雄、浪漫的做法,是对个人梦想追逐的执着。不可否认,迷病态化发展过程中的传媒负有重要的责任。
对于迷,我们的媒体似乎应该少一点利用,多一些引导。迷是主动而过度的、热情而疯狂的受众。他们的一些心理和行为甚至于呈现出病态的特征,并对其本人的生理和心理、对社会舆论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迷作为一类特殊的社会人群,其心理和行为可能反映或造成各种社会问题。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在转型时期,一方面,大众传媒对人们伦理道德的塑造与规范相当重要,一方面适当的传媒道德伦理却没有形成,出现了真空。媒体在现代社会对社会文化、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和转变影响很大,媒体本身也肩负着一定的社会伦理培养功能。传媒伦理是区分好与坏、善与恶等“正常”与“异常”的识别标准,不但可以成为媒工作者“应该”或“不应该”的行事判准,更可以进一步维持与再造社会正常秩序与传统文化价值。
(作者分别为湖南商学院教师;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闻传媒发展与建构和谐社会关系研究”阶段性成果)
注释:
如同分布于全球的世界遗产一样,星空同样是重要的自然文化景观。
在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看到的是“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的景象,他们都有自己的群落和特性。5000年前,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苏美尔人放牧时,以崇拜和传说将相关的星星连接描绘为金牛、狮子、天蝎等星座。
夜空最为壮观的银河是由1000多亿颗恒星、数千个星团和星云组成的,侧看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圆盘,直径达到10万光年。银河之外,还存在着1000多亿个星系及遥远而神秘的类星。离我们最近的仙女座大星系和大、小麦哲伦星云(系),是肉眼就可以看得到的。
不断变化的星空是一幅全时全景的画卷:春季狮子星座的威严、夏季大三角与银河的灿烂、秋季四边形的寂寥、冬季猎户星座与六边形的壮丽,像一幕幕轮回演出的舞台,给人们留下无尽的遐想和美丽的传说。
人类共有一片星空,这是宇宙送给地球的礼物。
这里的星光不再灿烂
在城市,灿烂的星空只能出现在中老年人的回忆中,许多年轻人不仅没见过银河,更辨识不了基本的星座。
国外有研究报告将黑夜由暗到亮分为9个等级,第一级是完全黑暗的天空,天蝎座和人马座中间的银河可以在地面上投下淡淡的影子;第九级是城市中心的天空,整个天区被照的通亮,发出白色、灰色或橙色的光,银河和许多熟悉的星座早已无法看见。
光污染分为白亮污染、彩光污染、眩光污染、人工白昼等类型,其中人工白昼是由向上散射灯光形成的,在大气存在悬浮颗粒物的情况下尤为加剧,直接影响天文观测和拍摄。有测试表明,1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散射光的影响可达150公里;300-500万人口的大城市,散射光影响可达50-100公里;50-10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散射光影响也可达50公里左右。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一份调查报告说,现在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二的人生活在光污染里,夜晚华灯造成的光污染已使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看不到银河。几千年来与我们相伴的星空正在失却,变成了一种稀缺的资源。生活在当代的人们,将如何面对我们的祖先和子孙?
留出一片纯净的夜空
有着众多天文台的美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出台措施保护夜空,80年代成立了国际暗夜协会。目前美国已有19个州颁布了户外照明法令,暗夜保护逐步成为社会共识。
国际暗夜协会将星空作为一种需要保护的自然遗产,在具备条件的国家公园基础上发展暗夜公园,进行星光的储备。前不久,位于英吉利海峡、距英国129公里的英属萨克岛被国际暗夜协会英国分会评选为全球首个“暗夜之岛”。为了赢得这一称号,暗夜协会人员在萨克岛生活了一年多,与岛上600多名居民共同努力将灯光控制在极低的限度。萨克岛禁止行驶汽车,可使用的交通工具只有马车、脚踏车、电驱四轮车和拖拉机。入夜后,智能传感器会自动关闭无人的办公室、库房和餐厅里的电灯,调光器柔和了天花板上刺眼的白光。萨克岛已经成为以观星为主题的旅游热点,被著名的旅游指南《孤独星球》列入“世界十大最佳观星圣地”。
置身于寥廓璀璨的星空下,你可以感受到时空的深邃、心灵的震撼、精神的依偎。天文是一种高雅、浪漫的文化,有着启迪、升华人格的教益。人类几千年来没有停止过对星空的仰望,众多的追星人彻夜无眠而乐此不彼。
对话小华 T:《旅游世界》 x:小华
T:得知你的作品《长城上的夜空》被美国《国家地理》列入“2011最佳夜空摄影”,这幅照片的创作过程是怎样的?
X:我得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夜空下的世界”项目(TWAN)正在组织“第二届国际地球与夜空摄影大赛”,就在长城岭拍摄了一组齐长城星河照片并通过网上发去。2011年5月上旬,大赛公布了“美丽夜空”和“抵制光害”两个专题的10名获奖作品,我拍摄的“长城上的夜空”获“美丽夜空”专题第4名。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参赛和获奖。作为一名普通的业余天好者,我十分高兴。美国《国家地理》网站公布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反响,这对于提高光污染和星空保护的意识是很有意义的。
2500年前修建的齐长城是中国长城历史和文化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山后的齐长城沿海拔800米左右的长城岭呈东西走向,是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国的分界。这里有一个与天文有缘的名称――七星台,还有一个科普天文台,有条件发展为一个星光公园或保护区。
T: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迷恋星空的?
X:小时候就十分迷恋星空,大多数男孩都喜欢探索性的事物,我也不例外。几十年来,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在企业,对浩瀚的星空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人们在追求经济效益和物质利益的同时,相应地仰望星空,可以使心境得到陶冶和升华。总理曾经说过,一个民族如果不仰望星空,是没有希望的。
T:在星空拍摄的过程中有什么难忘的经历吗?
X:我接触星空摄影的时间并不长。2009国际天文年期间,TWAN推出了一批天文景观摄影作品,使我受到了震撼。我在七星台下开辟了一个“农家后院天文”,可以抓住晴好的天气拍摄一些星空作品,后来和景区的守门人都熟起来了。
今年春节期间,为了拍摄壮丽的冬季星空,我背着50多斤重的器材步行好几里路进山。当时零下十几度,山上还有积雪,我在北风中忙到12点。守门的大爷见我很久没出来,怕发生了意外特意给我打电话询问,像这样的小故事还有很多。追星族必然是“夜猫子”,夜间拍摄有比白天更多的麻烦,虽然会付出很多,但享受到了星空的美丽,值得。
T:关于星空保护,你想对普通大众说些什么?
半熟时代,人们享受着技术带来的交友便利,新浪微博的一位网友讲述了这样的经历,她给朋友发了手机短信问晚上聚餐的地点,结果对方看到她微博在线,给她回了个微博短信。手机短信拜年曾经流行,但在对方的博客、微博或者MSN网页上留一段言辞恳切的祝福同样让人感动,即使留言的是个陌生人。
半熟交友,或与功利无关,只是让我们更熟悉这个世界的人。无论他是名人、明星或者你曾经的同学、同事或者朋友。网络上,年轻人尤其是追星族大多会关注自己喜爱的明星,关注自己信奉的专家,进而得到一种基于信息获得带来的心灵满足。信息获得改变着每个人对世界的认知,网友们已不再迷信权威,不再迷信“地位”,他们对于名人不当言行往往群起而攻之。而对于弱者,即使是素不相识,他们也愿意献出温暖的抚慰。一档电视招聘栏目,因为主持人对应聘者相对不当的话语,相对苛刻的言辞,这位主持人在自己的微博上收获了十万多条指责,而那位相对无辜的应聘者则收获了众多名人的力挺,甚至有网友为其组织后援,这种支持的友谊是如此单纯,在技术带来便利的时代,半熟友谊伴生的更多成分是公正与纯洁。
我这次开展调查的目的是调查研究大众传媒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旨在能在下一步的工作和实践中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我们的学生正确的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关心社会,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健康的成长。调查方法是以一般问卷法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问卷表包括20个题目,共做了100份问卷表,调查对象包括学生,家长还有教师,个别访谈了5个学生。调查结果是每个调查对象都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以下就是我们的调查分析。
一、大众传媒对中学生认识社会和关心社会的几点正面影响
1、传媒手段的先进和丰富使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更加多样化,知识面和想像力都大大扩展。
信息数量以几何级的速度在不断冲击着我们的生存空间,尤其是网络的出现,更使信息的冲击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调查显示,50的中学生在空闲时间喜欢上网查询信息。这些信息使中学生的知识层面和知识结构都得到了很大的扩展,而且也使他们掌握了不断获得新知识的方法,这对于他们成长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2、开放的媒体环境为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开放的媒体环境为当代中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向他们展现了一幅多样化的生活图景,这为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3、传媒环境的繁荣使中学生呈现出具有时代特色
在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中,自我无疑是最重要的,自我意味着独立,是现代社会最起码的思想资源。当代中学生有自己的时尚和娱乐,有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大多数中学生认为,我们这一代人和父母一代在消费观念和处世目标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崇尚自主自立,相信自己的选择,青少年独立自主适应了现代社会生存竞争的需要,有利于发挥当代青少年的创造性,开拓新的道路。
二、大众传媒对中学生认识社会和关心社会的几点负面影响
大众传媒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市场机制控制着大众传媒的发展,通过大众传媒传播的大众文化为盈利而制作,表现出庸俗性、娱乐性,平庸化的东西被奉为新潮而流为时尚,深刻而且崇高的东西被视为落伍,文化生产与消费中所出现的媚俗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中学生的认识能力有限,缺乏有效的鉴别,造成随意模仿,容易产生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当代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炫耀消费、彰显个性的名牌消费现象等②,造成了中学生攀比心理严重,助长了校园奢靡风气的盛行。另外,诸如沉迷网络、早恋、追星等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自我控制而形成的。这些都反映出中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尚不成熟,受到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显得尤为严重。
1、大众传媒的商业运行促使青少年对时尚的追求,造就了中学生追求时尚的消费观念
当代青少年所表现出来的炫耀消费、彰显个性的消费主义与现代广告有着密切的关系。调查显示在学生们购买学习用品时有39的人受到广告的影响,有7的人受到很大的影响。追求时尚是当代青少年所流行的消费方式。
2、大众传媒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对世俗文化的宣传使中学生的审美情趣走向低俗化。
中学生审美的低俗化表现为古典严肃的文学艺术受到冷落,通俗浅薄的文学作品在青少年中流行;他们更愿意去追求浅显直接,更倾向于对直观形象的接受,读图已成为当代青少年最主要的阅读方式,文字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调查显示有18的学生认为在同学中看日本卡通画的人很多,有51的人认为比较多。
3、恐怖电影、警匪片中的残酷打斗使中学生中暴力行为升级
随着香港台湾的一些电影电视剧的引进,一些武打片、功夫片、警匪片蜂拥而至,血淋淋的场面、触目惊心的格斗、瞠目结舌的作案手段通过演员的表演和电脑特技,使青少年眼花缭乱,他们甚至把小偷当成了英雄,把恶霸当成了偶像,把黑社会当成了他们理想的练兵场。这些年,中学生之间的打斗越来越升级,拳脚相交已成家常便饭,持刀行凶者也不在少数。一些电影电视节目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扮演了教唆犯的角色。
三、克服大众传媒对学生的负面影响的一些建议
1、全社会行动起来,抵制媒体毒素
行政部门对虚假广告、夸大事实的广告要严格审批,取缔黄色的、暴力的、低俗的广告,自觉抵制低俗广告。
2、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自觉能动力量,从一定意义上说,在学生的品德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决定着他们的发展方向。而学生接触媒体是必要的,禁止他们接触是不可能的。面对大众传媒这柄双刃剑,学校应该秉着教育者的良心,对中学生正确运用媒体实施有效的引导,增强他们筛选和辨别多种渠道信息的能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活跃中学生的文化生活。开展为中学生所愿意接受的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认识检验书本中真理,感受人生的复杂多味,使他们不致于在不良信息闯入大脑时乱了方寸,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