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剖析材料模板(10篇)

时间:2023-01-12 22:44:1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幼儿教师剖析材料,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幼儿教师剖析材料

篇1

幼儿教师个人工作总结1

每次带孩子们到户外活动时,我们班的孩子总喜欢抢占排头,喜欢插队。目的是想跟随教师牵手当小班长,以“教师”的身份在前面带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站队抢排头的孩子越来越多。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满足孩子们的心愿,我想出了一个办法。站队前,我对孩子们说“请你们的小手伸出来”。孩子们高兴地伸出自我的小手,我走到他们身边,一一握一下他们的手,亲切地在他们的耳边说一声:“你的小手真干净”。或者说:“你的小手热乎乎的……”孩子们笑了,高兴地也在我耳边说一声:“你的手也热乎乎的。”或者说:“你的手和我妈妈的手一样大。”“我爸爸的手比你的大……”随后脸上露出得意和满足的表情。我说:“站队吧!”话音刚落,孩子们个个忙着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队伍,没有抢排头的了。此刻无论是做早操还是户外活动,我们班孩子这方面已经表现地很好了。

“一个好的教育家,应当是半个心理学家。”此时,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孩子们抢排头,主要是想站在教师身边和教师亲近,引起教师的注意。经过皮肤接触,感受教师对自我的关爱。教师主动约给孩子们一些抚慰性言语的动作,是迅速缩短教师与孩子们的距离,亲近孩子们,满足他们愿望的好方法。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以有组织的噪音为方式,以丰厚的思想感情为资料,把人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联想,发人沉思,给人以肉体力气。

玩“办家家”游戏教员剖析:在娃娃家游戏中由于这位孩子被其他的同伴所热闹,因而,他就用扔东西的方式来宣泄本人的不良心境,这在大班幼儿的行为中表现得较多,缘由能够是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缺乏必须的交往才能,在得不到同伴幼儿园大班教学笔记游戏称号玩“办家家”游戏教员剖析:在娃娃家游戏中由于这位孩子被其他的同伴所热闹,因而,他就用扔东西的方式来宣泄本人的不良心境,这在大班幼儿的行为中表现得较多,缘由能够是这一年龄阶段,一举两得。

这种喜悦的心境对他会发生好的影响,会使他提高。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需求爱心,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的孩子们更需求爱心,记得一位名人已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要爱孩子的人,才干教育好孩子。

幼儿教师个人工作总结2

自开学来,每班的教师都觉得教室里的孩子异常兴奋。异常是午睡时,孩子们边脱衣服,边津津乐道地谈论着自我的话题。他们一会儿嘻嘻哈哈,打打闹闹,说说笑笑,一会儿告状声又此起彼伏,午睡室里一片混乱。我走进去,问他们:"在干什么呢"赵子延说:"我们在数男、女朋友谁上来得多。"我来了兴趣,那谁上来得多啊,大家都凑过来,;"加上教师女朋友多。"我和他们聊了一会,觉得时间有点长,;"好了,开始躺下睡觉。"可是小朋友还是有讨论声,小朋友一边上床他们一边数数,我就又说了一遍,好了安静,今日就到那里了。可是,不论教师怎样教育引导,都不管用。于是,我开始认真地反思,寻扰着原因。结果我发现,小朋友没有自我的时间,我们上午上课,然后小便,洗手,吃饭、睡觉。一连串的环节,午睡是孩子们统一的活动。在孩子们看来,一但睡着了就失去了说话的自由,那还不趁着脱衣服的时候痛快地说一会儿话,找点自我想做的事。

为了让孩子们在睡觉前有说话的机会,我在吃饭前十分钟,给了小朋友自我的时间,;"你此刻能够自我交谈,和小朋友聊聊天,数数今日小朋友男朋友和女朋友各来多少位,午睡的时候就不用数了,因为你数完了还是没用的,因为谁来得多就是谁最多,我让中午数数的赵子延小朋友起来数,然后给他们自由的时间,看着他们满脸的笑容,我不禁反思,自我是否真正了解了孩子,满足了孩子呢。设身处地地为孩子想一下,多释放一些时间给孩子,我想孩子必须会配合教师的工作的。

看着孩子熟睡的小脸蛋,有的还带着甜甜的笑,我也不由地笑了,孩子需要有自我的时间、空间做自我想做的事。

幼儿教师个人工作总结3

幼儿园的孩子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可是由于他们的体能弱,又缺乏生活经验,不明白轻和重,危险同时存在。所以,教师要时时刻刻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尽量避免幼儿做出危险的动作,还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小二班的吴向仪事件,让我感触很深。想想都后怕,一个小小的生命也许一瞬间就会消失。教师的职责是如此之大,必须要做到善于观察,勤观察。吴向仪本来体质弱,父母又对教师隐瞒了幼儿发烧的情景,导致幼儿中午突然发烧引起惊厥。教师也有疏忽的地方,如果在中午饭后给幼儿测量体温的话,可能就不会发生这类事情了。教师事后采取了紧急的补救处理。事情虽然过去了,可是在我脑海中留下了不可抹灭的阴影。从此,我对幼儿的感冒倍加关注。每一天都要测几次体温,中午休息,我总是把体质弱又感冒的幼儿放在身边多查看。午休时,我更是不敢掉以轻心,每个幼儿都要多加留心看一遍又一遍。直到午时放学后,每个幼儿都安全的离园,我才放心了。

为了避免幼儿的意外伤害,我总结了一下:首先,要做到一日常规认真检查,认真填写。其次,发生意外及时处理,哪怕是轻微的损伤也要通知家长。也要分析事故的原因,做好家长的工作,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最终,就是让每一位教师都有职责感,这也是最重要的。还有就是经常至少每周一次安全教育课,让幼儿有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做好家长的工作,幼儿大多数时间与父母生活在一齐,而对幼儿的教育必须要强化。每周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使家长懂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配合教师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最终就是每周还要保证卫生到位,及时消毒。

我相信只要教师认真的用心去做了,把危险的事故都研究在事故发生之前。幼儿的安全还是能够保证好的。让我们所有的教师一齐努力吧!

幼儿教师个人工作总结4

此刻处处可见放养型教师,保姆型教师,有的孩子甚至上了大学,生活还不能自理,而今日我要说的是把成功的机会换给孩子。其实孩子都是很喜欢动手的。生活方面有的时候家长们喜欢包办替代孩子穿衣服,给孩子喂饭,导致孩子喜欢做什么事情都喜欢依靠父母,吃饭没有家长喂饭就不吃,衣服哭闹等着家长来穿。学习方面,可谓是家长占据了孩子的主动权,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都给孩子抱各种课外班,幼儿自理本事,解决问题本事逐渐下降,所以我认为改善这一现象有以下几种办法

1、供给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教师与家长主动放手,大胆鼓励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如果你一味的帮忙孩子解决问题,孩子会遇到什么问题都会请求你来帮忙他。逐渐的让幼儿主动解决问题本事下降,所以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候,能够重复幼儿遇到的问题,帮忙幼儿延长思考的时间,带着幼儿在家或者在班级里转一转如果这时候幼儿看见一件东西,他认为能够解决问题,你确认为不能,可是你要憋住,让他自主探索,仅有经过不断尝试,孩子与材料充分的接触了,孩子才能发挥这个材料的更宽更广的用途。当看到他们自我解决字的问题时候,他们脸上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自信的笑容。既给幼儿增加了自信,又使幼儿自我解决了问题,增加了幼儿的成功经验,家长和教师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每一天给与幼儿一种成功感一种习惯需要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完成,幼儿的成功感也是一样的,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给予幼儿成功感,使他们产生自信,能够在班中为动手本事不强的幼儿或者自信心不强的幼儿,最大限度发掘它们的优点,设置专门的小专题的主题墙,给与幼儿自信,资料有观察幼儿制作的过程图片与文字,还有观察到幼儿提高点。给与幼儿展示作品的空间,让幼儿感受到一个宽松,自主的环境,支持幼儿自主发展,成功总在细节中体现,或许孩子不明白能够尝试哪一种材料帮忙自我时,你能够给幼儿两种选择,请幼儿选择一种进行尝试,当孩子用这种材料帮忙自我把作品完成,这就是一种成功的感受。

当幼儿像你展示作品时候,即使你能够看出画面的所有资料或者你认为这幅画面没有资料,你能够踏实下来,装作什么都不明白,向幼儿请教一般,能够问你能够告诉我你画的是什么吗?我很好奇你这个用绿色的笔画的是什么?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这又是一种帮忙孩子获得成功的方法。孩子像你清楚地讲述了他的作品资料,也许你认为他画的是什么。可是他给你讲述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它融入了自我的创意,以自我的想法,这一点是十分可贵的。既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本事又和成人的关系进了一步。

幼儿教师个人工作总结5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日,多元化已成为未来教育的趋势,这就要求每位教师把儿童的需要作为教育的切入口,以人为本,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促进幼儿与教师的共同发展。所以,我们的观念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教育的师道尊严上,我们不仅仅呼唤着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提倡一种平等交往;更要去体察和探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并及时供给支持。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用欣赏的目光去注视身边的孩子。在孩子的眼睛里,常常会写满对教师的崇拜,他们对教师是那么的尊敬和信赖,教师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那么,我们教师应当怎样做呢?我们也不妨时时用欣赏的目光去注视身边的孩子。

篇2

幼儿教师网络研修在空间上拉近了不同地区幼儿教师之间、幼儿教师与指导团队之间的距离,具有跨空间性。参加培训的幼儿教师来自全国各地,日常工作繁多。相较于以往采用的脱产培训形式,网络研修模式将排除幼儿教师们空间移动上的困难。尤其是乡村幼儿教师,他们一般会因为地域限制、经费不足等因素的制约而不能参加远距离的集中教师继续教育活动,造成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缓慢。因此,网络研修可打破空间限制,有利于促进城市与乡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时间灵活性

通过网络研修,幼儿教师与指导团队可根据双方需求,灵活地设定周期流活动。高校专家、一线优秀教师与学员都各自有着不同程度的工作量,各方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之余进行网上学习。指导团队跟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和实施建议,提供相应的网上课程资源以及作业要求。由此,幼儿教师可自选时间进行学习,也可以与其他幼儿教师合作完成相应作业。同时,幼儿教师能够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教学、工作和专业发展等问题发到交流平台,向高校专家、一线优秀幼儿教师提问,或是与线上的其他学员分享自己的教学设计、活动案例、工作感想等。网络研修中时间的灵活性,可有效地为幼儿教师的研修学习提供帮助。

(三)内容共享性

网络研修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共享化特点,为幼儿教师提供开放性的网上学习平台。参加学习的幼儿教师通过登录教育论坛、平台等社交网站就能够学习由指导团队提供的多种学习资源,如课程视频、玩教具制作相关资料等。此外,利用互联网的社交功能,幼儿教师可直接与专家及其他幼儿教师进行分享、交流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学经验、教育教学与专业发展方面的困惑等。不仅可以获得高校专家的指导,还能够通过与其他不同地区、不同教学能力幼儿教师的交流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四)研修方式科学性

幼儿教师是网络研修的主体,指导团队在研修中发挥主导作用,技术团队为幼儿教师的有效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持。首先,在研修开始前,指导团队会对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并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出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层面的要求准备相应的视频课程资源,制定研修的执行课表与教学进度引导表等一系列相关的教学资料。在研修进行中,针对幼儿教师的提问,指导团队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对问题进行回答并积极与学员进行主题式研讨。其次,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对幼儿教师的学习效果具有制度保障。指导团队、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根据研修目的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如诊断测评、培训测评和发展测评等。学员每学习一门课程,在论坛中每次发言,每次提交作业,每次分享学习资源,系统将自动加分。对于学员所提交的材料,指导团队将根据其质量进行评价。同时,在考核评价中,尤其注重学员参与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学员分享的优秀教学活动设计方案、教学心得等将成为生成性资源,有助于提升学员的学习动力。

二、幼儿教师网络研修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教师研修动力不足

由于对网络研修的认识存在误区,加之远距离的学习方式,幼儿教师普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有些幼儿教师认为网络研修就是一种现实中无人监督的工作任务,出于功利目的,如为了获取荣誉、评职称等而在交流平台上发应付了事的帖子;有些幼儿教师完全不重视网络研修机会,很少参加线上交流;另有些幼儿教师认为网络研修中的学习内容与自己实际的教学情况有些出入,缺乏实践性;也有些幼儿教师因为平常的教学工作太多而没有时间学习视频课程。此外,不同于脱产培训等面授的研修模式,网络研修不能在生活中实际地对幼儿教师的网上研修情况进行督促,在线挂学与找人替学的情况容易出现。幼儿教师缺乏研修的主动性导致幼儿教师网络研修的效果不佳,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幼儿教师研修能力不够

目前,我国仍有一些幼儿教师不具备自主研修能力,主要体现在对研修资源的接受能力和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不强。首先,幼儿教师普遍不高的学历以及全日制的工作,造成他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机会不多,因此对研修资源的理解、分析、评价以及迁移的能力十分有限,很少能够对课程与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举一反三。其次,师范学校、专科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教学的不足,导致许多幼儿教师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高。再次,由于工作性质,幼儿教师接触网络的机会较少,不利于幼儿教师电脑操作与网络运用能力的提升,尤其是乡村幼儿教师和年龄较大的幼儿教师。有些幼儿教师不能独立登录网络研修的教育论坛观看视频课程、发帖交流和提交学习作业等,而且缺少帮助,久而久之就自然地放弃了研修活动,未能达到网络研修的教育目标。

(三)线上交流流于形式

线上交流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为:幼儿教师发言少、提问不明确、发帖动机不对、交流深度不够等。在交流活动中,上线并提问、交流的幼儿教师不多,而且有些幼儿教师提出的问题比较空洞,不具体,也有些幼儿教师的发帖内容与研修内容的相关性不大,只是为了获得一些考核的分数而已。当然,这不仅与幼儿教师研修积极性普遍不高有关,还和幼儿教师的自身能力具有一定的关系,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乡村幼儿教师群体。例如,在调查中发现,2015年某省参加网络研修学习的乡村幼儿教师中,本科学历的约占23%,专科学历的约占51%,高中学历的约占6%,还有近1%的幼儿教师学历为初中,可见专科毕业的幼儿教师是乡村幼儿教师的主体,本科学历的幼儿教师不多,而且还有小部分是中学学历的幼儿教师。因为自身专业能力有限,幼儿教师往往不能提出更有实践意义的教学与专业发展问题,对于专家的解答也缺乏深入探讨的能力。此外,受媒体理论中“社会临场感”概念的影响,幼儿教师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进行沟通时所感受到的学习氛围不如面对面互动的逼真效果,导致其自觉学习与学习满意度较低,因此幼儿教师研修的投入程度不高,其社会临场感不强,线上交流的积极性也就不够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教师与指导团队之间以及幼儿教师之间难以形成深度的交流互动,势必会影响到幼儿教师的学习效果。

三、幼儿教师网络研修的建议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已逐渐覆盖了我们的生活。从世界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大环境来看,在“最大程度地促进教师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的专业发展[2]”的理念下,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网络发展模式将成为未来的教育常态。因此,针对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网络研修中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激发幼儿教师网络研修的主动性

幼儿教师网络研修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激发幼儿教师参加网络学习的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4],影响教师参与网络研修积极性的因素分为内在和外在两种,内在的影响因素有便利性、舒适性、一般利益和未来发展目标,外在的影响因素是管理部门、课程和制度的压力。2016年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行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的指导意见》旨在通过对教师们的培训学分管理,进一步激发教师参训动力,促进教师的终身学习。从我国幼儿教师网络研修的现状来看,首先,各地的教育部门与幼儿园自身应加强对幼儿教师网络研修的重视程度,帮助幼儿教师明确参加网络研修的目的及意义,并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对幼儿教师网络研修的参与情况进行评价与考核。考核的结果可与幼儿教师工作成果相挂钩,强化对幼儿教师的督促力度。其次,高校专家、当地教师教育机构等应在研修前开展关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调研”工作,基于调研结果的分析,通过预设课程资源,制定执行课表来满足幼儿教师的学习需要。为方便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学习,课程资源可以通过Moodle平台、Moocs(慕课)等形式呈现。同时,根据幼儿教师的学习能力与特点设计合理的研修流程,具体划分出几个学习阶段。在每个阶段中加强反馈工作,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并推进幼儿教师的研修活动。对于较为优秀的作业可以推优,从而激发幼儿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在线上交流过程中,学科专家应引导幼儿教师的学习进程,采用合理的方法激发幼儿教师交流的积极性,精心设计幼儿教师聚焦于教学中的真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学科专家应尽量从幼儿教师的角度出发,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问题进行剖析和解答,使幼儿教师逐渐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最后,技术部门应做好技术层面的各项工作,减少幼儿教师网络研修中的技术性阻碍,为研修双方的交流与活动提供应有的便利。

(二)提高幼儿教师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是幼儿教师参加网络研修的基本条件。2013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3]”。近期制定的《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再次强调了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要求。但目前,许多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较低,这与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受教育等因素相关。因此,首先要为条件简陋的幼儿教师提供设备上的保障。其次,专科学校、师范院校等教育机构应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职前教育强度。同时,相关教育部门和幼儿园除了重视幼儿教师在网络研修中的参与程度之外,还要为幼儿教师提供现代信息技术操作的学习机会。针对乡村幼儿教师和年龄比较大的幼儿教师,更要帮助其在电脑、网络等方面的学习。此外,技术团队也应通过相关课程教学帮助提升幼儿教师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保证幼儿教师顺利地参与到网络研修活动中。

(三)与多种研修模式整合并行

单独运用一种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不可避免具有局限性。因此,一种比较新的学习理念、学习方式———混合式学习应运而出。根据特定的学习任务、目标、要求和内容,多种模式整合并行,各相关因素优势结合,彼此互补则可以扬长避短,发挥网络研修的优势,弥补网络研修的不足。目前国内实行较多的是网络研修与校(园)本研修的整合培训模式,例如2015年山西省乡村幼儿园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和2015年云南省乡村幼儿园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对此,教育部制定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指南》,肯定了混合式学习的有效性,同时也规范了幼儿教师研修的方式、内容和资源等。幼儿教师的网络研修与园本研修、跟岗学习等研修模式相结合,有利于改善研修效果。园本研修有助于促进幼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增强网络研修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激发幼儿教师的学习动力。通过网络研修,幼儿教师将以网上交流平台为载体收获持续的指导与帮助。通过跟岗学习,幼儿教师能够现场观摩优秀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从中发现自身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另外,互助的研修模式,有助于幼儿教师线上与线下交流,建立情感,相互带动和激励,讨论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混合式学习方式的应用,应根据当地教师教育的要求以及各方面条件与研修经验而定,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教师所处的不同工作阶段,依据各阶段教师的认知、情感、态度等特点对教师的研修活动进行合理地调整和安排。

(四)提高考核的技术支持水平

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网络研修的考核技术尚不完备,不能有效考量学员发帖的内容。对此,相关的技术性部门应充分利用Web2.0技术的优势,加大创新强度,及早开发出有效的网络研修考核技术,体现技术支持由低层次的“资源型”向“社交型”功能的转变,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提高过程性评价的可信度,使幼儿教师在网络研修中最终的学习成绩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所能够达到的水平,从而改善幼儿教师的研修体验,提升幼儿教师的学习绩效质量。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网络研修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我们既应充分利用幼儿教师网络研修所具备的优越条件,又要不断改善其存在的不足,进而通过多方努力有效地促进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向更高效、更理想的方向推进。

作者:张天怡 张玉晴 任晋瑶 单位:西南大学

[参考文献]

[1]马立,郁晓华,祝智庭.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网络研修[J].教育研究,2011(11).

篇3

2.认真剖析活动内容,找出扩散焦点。

3.发展幼儿的扩散思维能力时提问的技巧性。

4.发展幼儿的扩散思维能力时勿轻率地早下结论。

5.发展幼儿扩散思维“因材施教”,注重实用。

一、丰富幼儿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为扩散思维提供原材料

感性认识是在知觉和感觉基础上形成的感觉形象及认识,是对事物的表面认识,是低级的认识。幼儿大脑感性认识贮存得越多,越生动越丰富,就越容易产生想象,也就更可能地对贮存的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想象,而想象是思维跳跃的火花,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前提和重要因素,教师要有意R,有目的地去引导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丰富他们的视野,知识面,开阔他们的眼界,为他们的扩散思维储存基础材料,而培养幼儿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思维认识过程,是锻炼幼儿思维变通性,独特性,新奇性的重要途径。

通过观察想象,让幼儿储存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是扩散思维的重要条件,也是扩散思维变通性、独特性、新奇性的基础,因为扩散思维是凭借感性材料进行的,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那么需要发展扩散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创造。

二、认真剖析活动内容,找出扩散焦点

如何发展幼儿的扩散思维?我认为首先就要在活动内容上下功夫,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更要挖掘材料,对活动内容进行深层剖析,对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都要熟悉掌握,对某些重点或难点以及幼儿不易接受的方法;其次教师要根据教育目标分析活动中的各个环节,综合目标找出扩散焦点。在教学中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扩散焦点。

(一)以事物发展的结果为扩散焦点,如《认识玻璃制品》,让幼儿观察认识了玻璃制品的外形特点及用途的基础上,以打破玻璃杯为扩散焦点,让幼儿尽量说出玻璃杯破碎的诸多原因。

(二)以事物的原材料为扩散焦点,如《粉笔》一课,幼儿教师可以粉笔为扩散焦点,让幼儿思考,除了石膏粉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做的粉笔用来写字。

(三)以事物的功能为扩散焦点,如《认识电》,在使幼儿认识电的功能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设想出除了电灯外,还有哪些可以用来照明。

(四)以事物的用途为扩散焦点,认识《铝制品》这节课,除了让幼儿认识固定的“锅、壶、勺”等铝制品来引导幼儿观察,还可以通过让他们知道铝制品传热快,不易碎这一用途,来思考铝合金也是制造飞机、火箭、汽车的材料。

扩散思维的角度是多方面的,教师要善于寻找扩散焦点,才能引导幼儿的扩散思维快速发展。

三、发展幼儿的扩散思维能力时提问的技巧性

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是什么?不可否认的是跳动的思维,而想象是思维跳动的火花,没有想象也不会进行扩散思维,而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在启发幼儿想象开阔思想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如何使提问具有技巧性、艺术性,在实践中,我们对设计提问进行了比较。

针对鸡和鸡蛋问题,我设计了两种提问方式,其一,我拿着一个鸡蛋问幼儿这是谁生的蛋,叫什么?这些蛋的形状一样吗?鸡蛋有什么组成?每个蛋清、蛋黄一样不一样?其二,我问道:“我们已经认识了母鸡,谁知道母鸡有什么本领?除了母鸡生蛋外还有谁会生蛋呢?你们找出哪只蛋大,哪只蛋小?蛋的颜色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它们里面有什么?这些蛋有什么用途?”

这两种提问方式,第一种方式幼儿只是被动地学习回答方式,“是”与“不是”,“一样”与“不一样”,并没有引导幼儿积极思维,没有引起幼儿深入探索的兴趣,阻碍了儿童独立思考,束缚了儿童创造力的发展,第二种提问就会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这样既能培养儿童的思考积极性,也能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更能激发儿童学习兴趣,拓宽幼儿的知识面,使幼儿的思维向多方面发展。

所以提问的技巧性和艺术性对发展幼儿的扩散思维起着重要作用,如何使提问具有技巧性,艺术性呢?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问:

1.假设性提问:提问不要局限于直接感知的内容,应提一些激发幼儿猜测、超越他们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如“如果你在路上拾到一元钱,该怎么办呢?”幼儿马上回答:“上交给老师”、“交给警察叔叔。”

2.选择性提问:即对几种结论进行取舍的提问,如《水》一课中提问:“地球上的水到底能用完吗?”“为什么用不完?”“为什么会用完呢?”来提问。

3.综合提问法:既提问它的优点,又看到它的缺点,做到全面看问题。如,教师拿一个比较好看的手机,然后让幼儿说出它的优点、缺点,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这样既培养幼儿儿时全面看某一事物的习惯,又培养了儿童的扩散思维能力。

四、发展幼儿的扩散思维能力时勿轻率地早下结论

“勿轻率地早下结论”是智力开发,是培养幼儿扩散思维的一个重要原则。在幼儿展开充分想象的过程中,不要过早地对幼儿的想象下结论,以便让幼儿能自由自在的想象,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畅所欲言,互相激励,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挖掘出更多的创造性想象。如在提问幼儿:“我们可不可以到有水的星球上去?”这一问题时,如果在幼儿思维的启动过程中教师过早地表态,往往会成为思维展开的抑制因素。为此要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让他们驰骋联想,不应轻率下结论。

篇4

一、幼儿教师缺乏创新元素的正面剖析

1.创新的意识匮乏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都体现出轻视幼儿创新力的培养,容易造成幼儿创造力的缺失,将幼儿的创造力扼杀在了摇篮里。一些老师惯用一些恐吓的话语或体罚的形式来遏制幼儿创造力的发展。而且这种现象还普遍的存在于各幼儿园中,出现这种现象不得不令人深思。比如在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幼儿或许回答出一个和标准答案不同的说法,但是非常具有创造性,教师本应该鼓励支持幼儿,但是事与愿违,很多教师都采用固定的模式-传统的教学观念,而否定了幼儿的回答,并按教科书宣布标准的答案,而后让幼儿依据这个答案反复背诵,这种强行灌输的教学理念大大阻碍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创新能力较强的幼儿大多具有顽皮、淘气的特点,他们的所作所为经常会让老师们不知所措,难以容忍。有时,对他们的越轨行为大声呵斥,强行制止,如一个孩子正认真地画一幅画“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广场放风筝!”他边画边小声嘀咕着:有蝴蝶风筝、老鹰风筝、还有燕子风筝……老师见了就说:“嘴巴闭上不要说话”,这样一来,孩子话是不说了,可孩子想象思维的闸门也随之关闭了,想象的翅膀被折断了,结果呢这孩子只画了一幅很平淡的画,类似事例并不少见,就在老师为她“满意”的课堂纪律而庆幸时,殊不知她己在不知不觉中用嘴熄灭了创新力的火花。

2.创新能力偏低

(1)片面性理解。首先,表现在幼儿教师对于教育改革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认为将素质教育与创新教学对立进行教学,是一种变形的加重他们的负担。“创新”必须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求变、求新是为了得到更大的价值,更为理想的实效。一味地追求与众不同,与过去不同,不考虑教育价值是对创新教育的歪曲。

例:我曾经去别的幼儿园学习时看到过这样一节创新美术教育课,整个教学过程与一般无异,该活动主要是运用手的协调能力以及掌握核实的力度将纸张撕成一定的大小,拼粘成一个图形或小动物,而这个教师为了突出“创新”:变过去的用“手”撕纸为用“脚”来撕。

(2)缺乏科学的知识结构。目前的幼儿教师己普遍注重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而且根据幼儿教育的特点,学习涉猎的面比较广。但是她们比较注意理论的学习,却没有真正的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在这个以飞速发展、快速更迭的信息化时代背景的社会环境里,部分幼儿教师不能做到即时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学习,有的甚至直接忽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教学模式总是抱着一成不变的态度,认真而无突破,这种教学态度不能增多自己的知识层面,不能引领幼儿向更高的知识水平进展。

二、幼儿的奇思妙想―创新能力的呈现

有位哲学家这样说过: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伟大的发明者,艺术家。是的,幼儿活跃的思维能发现不同的世界,因此,教师应该多注意观察幼儿,从中发现幼儿创造力的变现,并提取精华再转嫁于幼儿身上,从而帮助幼儿充分的发挥创造力,确保幼儿的持续发展。

在一次拼插游戏中,我给了小朋友们很多胶粒,让小朋友们自己拼插各种物体,我只是向小朋友们做了一次事例,然后就由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操作,我则在一旁进行辅助,观察。我发现很多小朋友都拿着材料不停的拼插,脸上变换着不同的神情,二十分钟过后,我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把自己拼插的物体和我们大家一同分享一下呢?”继而就有小朋友兴奋的走上台来和大家分享,有的小朋友摆出了花盆,有的拼出了一个机器人…当我问到小齐时,他有些面露色,颤颤巍巍的捧着他得作品走上前,当我看见他手中的物体时,我有些想要嘲笑他…因为他端上来一个近似于直线的物体。但是旁边的小朋友看见他的作品时,却指着他的直线说:“你拼搭的是一条蚯蚓吗?还是一条小棒子?”小齐听完以后,眼睛一亮,飞快的跑下去回到座位上拼摆起来,不一会,就抬头说:“看,这是我搭的一条长龙。”过了一会又添上“翅膀”说:“我搭了一架飞机。”其他的小朋友也受到了鼓舞,均低下头开始拼摆自己的作品…

从这件事上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教师直接讽刺幼儿什么也没有拼搭出来,那么势必会打消幼儿接下来的创造,通过观察,确收获到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如果换一种方式引导幼儿,就可以促使幼儿迸发出无穷的想象力,创造出更多的图案。

三、因“你”而变―幼儿教师创新能力的塑造

1.从思想上蜕变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应克服传统的教育观,不能总是要求孩子课堂上那么安静,不能讨厌积极好动、喜欢追根问底的幼儿,孩子是发展中的人,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好问是求知的表现。在孩子顽皮的行为中也可能蕴藏着孩子的创新力的萌芽,因此,对于幼儿经常性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的做出回应并解答,而不是一味的讥笑幼儿的问题,或者对其置之不理。

2.为幼儿提供一个探究的平台

探索、体验是创造、创新的前提,而实际操作是幼儿创造的源泉。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条件最大限度的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有利于幼儿探究的操作材料,让幼儿们在与环境、材料的探究互动中获得创新思维与有益经验。

3.推陈出新,优化课堂的教学结构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适时创设情境,让幼儿多进行发散思维,创造性地掌握和记忆知识,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考虑同一个问题,寻求多种答案,如:组织《认识轻重》这个活动,我首先分给各组幼儿大小、颜色都相同的皮球、木球、铁球各几个,让幼儿触摸、玩耍,然后提出如何区分出三个球的轻重,幼儿在设想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会根据三种不同材料的特性和借助其他器材想出多种不同的方法。

篇5

前言: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群体。对幼儿来说,学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动脑又要动手,学习的内容还是多方面的;对幼儿教师来说,孩子们的年龄、思想等特点决定了教师语言只有运用童趣化才能带动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所以对幼儿的教学中,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他就会学得很快;如果不感兴趣,怎么教也收效甚微。那么,如何在学习中运用童趣化的语言来培养幼儿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详细的剖析:

一、幼儿教师要童化自己,“趣”化语言,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在幼儿的教学过程中,要教好孩子首先要童化自己。趣化就是要求我们的语言要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教师趣味性的语言能够贴近幼儿心理,能使语言更具活力,比空泛的说教更具效力。教师既不能太过儿童化,也不能太过成人化,不要让教师当成惊吓鸟儿的稻草人。我们只有变成孩子,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看到他们真实的也是丰富的内心世界;只有变成孩子,才能将教材童化、趣化、活化,才能贴近孩子的生活、易于他们接受。如教学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故事,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将静态的教材(如《龟兔赛跑》、《狼和小羊》等等)改编成动态的童话剧,走下讲台扮演凶恶的大灰狼,让幼儿扮演蹦蹦跳跳的小白兔……通过幼儿们带有情趣化的动态表演,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二、把握幼儿教学特点,以激发兴趣为首要任务

前苏联教育家阿尔托波列夫斯卡雅说:“激发感染孩子们掌握音乐语言的愿望,是教师最初任务中最重要的任务。”一位好的幼儿老师,要掌握幼儿教学的特殊性,把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上课时,要善于和他们沟通,只有热爱孩子才能教好孩子。对多数孩子来说,在见教师之前,总是把教师想成一副严肃而令人害怕的样子。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调皮,因此希望教师在上课时对孩子严厉些。但事实上,再调皮的孩子在上课时也会表现得很老实,虽然不排除教师的威严有让孩子精力集中的作用,但教师更应该让孩子喜欢自己。比如,上课时讲课说话的语气对孩子的影响就很大,当孩子出错时,教师不应该责备,而应该耐心地讲解,找出错误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方法,进而促进孩子自主学习的动力。

三、教学内容、形式生活化,运用好的比喻和游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很多人认为初学阶段是最简单的、怎么教都行的,但是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教师应针对孩子的特点,设计好每节课要达到的目的,一定要用生动的语言去启发他们。比如,教初学的孩子学手型时,可以把手比作美观的石拱桥。尤其给年龄小的孩子上课,一定要设法创造一种愉快的课堂气氛,让他们在游戏玩闹中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比如:用又粗又涩的声音扮演鸭爸爸;用阴郁沉闷的怪声表现老巫婆。再如:在区域活动中设置“超市”角色区,教师带幼儿去超市实地观察,让幼儿看看商品上的保质期、生产日期、重量等。然后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可以把活动室布置成一个小“超市”,自己收集物品,自主自愿地选择材料、参与活动。可为“超市”的商品用圆点、数字等方式行标价,给幼儿每个人几张不同的券充当货币,面值分别为1元至5元不等。幼儿可以拿着自己的卷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按“数字”(或圆点等)“购”物,“购物”结束,我们请幼儿讲讲自己分别用了哪几张卷买了东西……

四、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幼儿共同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间的单向交流和双向交流,幼儿之间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缺乏交流合作的状态,影响了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能力形成,而且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抑制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课堂结构,课堂结构是双向交往的,师生之间的交往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老师与幼儿之间有问有答,同时幼儿还可以进行讨论互评,在课堂上让幼儿把自己当成小朋友、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方便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了解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程度。

总结: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思考的脑袋、一颗对生活充满着美好向往的心灵。对幼儿进行教学,需要完善教学设计,运用富有童趣化的教学用语,这样才能叩动幼儿的心弦,帮助他们理解和领悟,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带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

篇6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8―086―03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就业难的背后反映的是普通高校毕业生无一技之长、同质化发展与市场所需专业技术人才供给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促使我们对不同层次高校定位的思考。在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系中,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的定位相对明确,而多数地方普通高校作为夹心层,定位常有“高不成,低不就”的困惑,以至于其所培养的毕业生也处于高不成、低不成的尴尬境地。为解决就业结构型矛盾,我国进入了现代职业教育时代。诚如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所言,现代职业教育非传统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主要包括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显然,地方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要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即理论够用、技能过硬、上手即用的幼儿教师。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涉及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本文重点阐述的是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必备的设计活动课程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活动课程设计能力的重要性

(一)活动课程的地位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类型主要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与学生本位课程,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也无外乎此三种课程类型。其中,学科课程分为单学科与综合学科课程,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课程属于综合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分为指定领域课程与非指定领域课程,指定领域的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课程;学生本位课程是指融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于一体的新型课程。

学生本位课程在融合学科与活动课程对立特质的同时,从客观上也消解了这些特征,即在课堂上既要突出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又要体现儿童的主体性,通过活动,促进儿童主动探究。事实上,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两种课程的优势往往无法充分体现,这意味着原来课程的优势丧失或变得形式化。另外,如何做到对两种课程特质的兼收并蓄,对于教师来说的确是新的挑战。因此,学生本位课程作为一种新型课程,其设计在理论上是较为理想的,在教师的实际操作中是有难度的,其实施效果还有待于正在进行的教育实践的检验。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均为数年来被中外的教育实践检验的课程类型,各具优势与不足,正是这两种课程内涵和形式的对立性,更彰显了两者并存的必要性,进而促成课程设置的多样性。从儿童全面发展的角度看,既要有系统学科知识的学习,还需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与学生本位课程的并举也许更能成全儿童真正生命的成长,不必盲目否定某一方以求进步。

鉴于我国长期以来学科课程一统天下的历史背景,尽管国家几度进行基础教育、幼儿教育的课程改革,然而,活动课程的开展仍不容乐观,且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

(二)活动课程的含义及范围

活动课程是根据儿童的经验或团体生活统合起来的课程,其理论基础是“经验主义”课程哲学观,所以又称经验课程。活动课程是儿童在活动中主动探究、实践,进而获得经验的课程。这里的“活动”有身体的活动,更有思维的活动。

活动课程不以幼儿教师的讲授为主,也不是幼儿教师用繁杂的问题控制儿童思维的走向;它充分发挥了儿童的主体性,有利于儿童能力的培养。活动课程契合当下的幼儿教育理念和现行的课程观,即幼儿教育应以儿童的发展为本,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总和,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在我国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当中,活动课程大致源于三个方面。

1.以单元主题活动、区域活动形式出现的活动课程。这里的单元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并不是学科课程之后的课外延伸或补充活动,而是列入课表的正规课程。单元主题活动是指幼儿教师引导幼儿,并与所有幼儿共同探究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其呈现的形式为幼儿教师围绕某个主题,在一段时间内通过一系列的子活动,逐步达到主题总目标的过程。在实施子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关注的是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操作与亲身经历,旨在促进幼儿的自我发现。区域活动是指幼儿教师在活动区内为幼儿提供每一个活动内容所需要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探索、体验与发现。因此,区域活动并非无目的的区角自由活动。

2.引进国外的活动课程。如蒙氏课程、福禄贝尔课程及方案教学等生成性课程,这类课程属于以幼儿动手操作教具、主动探究发现为主的活动课程。诚如虞永平所言,只有将幼儿的经验和知识的获得看作幼儿主动建构的过程,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才能从这里起步。

3.改造或创编的活动课程。幼儿教师将科学领域、社会领域等五大领域的课程改造成活动课程,即这些领域课程不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是以幼儿的动手操作、主动探究为主。但这类活动课程的产生需要较高素养的教师、相关的教学设施、社区资源等,以此种方式产生的活动课程在国内并不多见。当然,幼儿园还可以自行创编活动课程,这需要依靠本土化教育资源与高素质的师资团队。

值得注意的是,对某些五大领域课程只是改变了教学方法、手段或教学形式,适当加入一些游戏的做法,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精心设计的诸多问题为主线,以层层递进的缜密教学环节作为轨道的学科课程,充其量贴近“学生本位课程”,但并不符合活动课程的特质,因为这种课程始终处于教师的高度控制之下,并非以儿童的自主探究、发现为主,因此,这样改造的学科课程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活动课程。

(三)培养学前教育本科生活动课程设计能力的重要性

活动课程是当前幼儿园不可或缺的一种课程类型,且应占据幼儿园课程设置的主导地位。如前所述,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与学生本位课程的并举更能成全儿童真正生命的成长,至于三种课程类型所占的比例,一般应依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层次教育目标的要求而有所不同。根据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即第一信号系统占绝对优势,以感知觉、动作、具体形象思维为认知基础。而且,幼儿阶段的教育教学目标并非以系统的学科知识为主,主要是培养儿童的兴趣、能力、良好的习惯等。因此,幼儿园活动课程设置的比例应占课程设置总量的多数更为合理。

幼儿园活动课程地位的提升意味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即职前的幼儿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不同类型活动课程的内涵、特点及其设计原则、要点。事实上,活动课程的设计能力也是学生就业、与市场需求对接必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当前的幼儿园招聘往往要求应聘者设计一个单元主题活动、区域活动,或上一节蒙氏课,展示一个音乐活动的设计等,而这些课程同属活动课程的范畴或是以活动课程的设计理念出发进行设计的。可见活动课程的设计能力是学生经受就业市场检验的关键能力,是学生人职后设计活动课程、改造活动课程、开发活动课程的重要保证,是学生将来作为幼儿教师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备能力,因为活动课程的设计牵涉到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应该并且有能力带给孩子们何种课程的大问题。

二、我国在职幼儿教师开展活动课程的现状

纵观我国的幼教机构,系统地设置并有效实施活动课程的幼儿教师并不多,仅限于一线城市或二线城市的部分优质幼儿园中少数的幼儿教师,如苏州市金家坝幼儿园教师尝试结合本土资源创编饲养活动课程;昆山市实验幼儿园教师尝试将单元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整合在一起,即以单元主题活动方案为理论指导,按照单元主题活动的子目标在各区域投放材料,实施有目的的区域活动。事实上,我国多数中小城市,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幼儿教师设计活动课程的能力明显不足,造成幼儿园活动课程的数量严重不足,其实施效果也令人担忧。

现列举2014年1月调研的绥化市15所幼儿园的第一手材料,对绥化市幼儿园活动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加以阐述。在绥化市15所幼儿园中只有7%的幼儿园开展了单元主题活动,有13%的幼儿园开展了区域活动,且此两种活动只是学科课程的课外延伸活动,而非真正的活动课程。有7%的幼儿园开设了福禄贝尔课程或魔力猴课程;关于蒙氏课程的设置涉及的幼儿园相对较多,也仅占27%;至于改造或创编的活动课程并不存在。

在15所幼儿园中,有4所幼儿园开设了活动课程,占本次调研幼儿园总数的27%,其余11所幼儿园没有开设任何一种形式的活动课程。这4所幼儿园的活动课程占每所幼儿园课程设置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为31%、15%、15%、8%。可见,此次调研的15所幼儿园在课程设置方面仍然是学科课程占据绝对优势,活动课程所占比例过小,甚至多数幼儿园均没有开设活动课程。即便是开设活动课的幼儿园,其活动课的实施效果也着实令人担忧。

诚然,影响活动课程开设的因素众多,但不能否认的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影响幼儿园开设活动课程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调研中发现,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幼儿教师的来源一般为当地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多数教师只知道学科课程,不理解活动课程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引进的活动课程仅停留在模仿、照搬的层次上,不能正确领悟引进课程的精髓,没有能力对其进行改造,更无法彰显引进课程的本土化和时代性,至于实施真正的区域活动、单元主题活动、蒙氏课程等也显然是勉为其难,这些教师的专业素养亟待提高。

三、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活动课程设计能力的培养

(一)现状

纵观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培养,部分高层次院校的学前学生对活动课程的理解较为深入,其活动课程的设计能力也较强。如北京师范大学前专业的学生系统地学习了《幼儿园课程论》,教师采用案例式讲解,深入剖析了不同类型活动课程的特点及设计要点,同时充分利用见习实践,让学生对自行设计的单元主题活动、区域活动进行汇报,对蒙氏教法、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园中的运用进行研讨等,使学生将所学理论、技能与就业市场频繁对接,专业能力提升较快。当然,学生对于方案教学等生成性活动课程的涉猎仍然较少。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低层次院校,特别是2000年后升本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活动课程的设计能力亟待提高。以绥化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20份,有效回收208份。调研结果显示,68%的学生不能准确理解活动课程的内涵、特点及其类型;75%的学生对幼儿园活动课程设置与实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42%的学生不会设计单元主题活动;69%的学生区域活动的设计不符合活动课程的特点,仅为学科课程的课外自由活动;93%的学生对于现代蒙氏教育理解不够深入,仅停留在传统蒙氏教具的操作上,甚至还有40%的学生连传统的蒙氏教育都不能正确解读;85%的学生不会设计方案教学等生成性活动课程,无法给出任何建设性的意见;至于如何将幼儿园的领域课程改造成活动课程没有人能够提供恰当的思路,充其量就是将学科课程改造为学生本位课程。

(二)提升学前教育本科生活动课程设计能力的建议

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当中,可以系统地开设“幼儿园课程论”、“幼儿园活动课程设计与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课程,并将其作为专业必修课。为便于学生深入理解不同类型的活动课程,熟练掌握活动课程的内涵、特点及设计要点,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

篇7

(一)语音方面:发音准确,吐字清晰

幼儿教师职业语言是标准的普通话,为了提高胜任力,幼儿教师应做到语音准确、吐字清晰。首先,我国普通话还未全面普及,部分地区普通话推广程度较低;其次,幼儿自身发音器官还不成熟,吐字不清,发音不准的状况时有发生;再次,幼儿有意注意较弱,倾听他人说话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教师的表达不能出现口齿不清、语音含混等现象,而要语音标准,语言规范。教师既要用正确的发音给幼儿作出示范,还要引导幼儿注意区别发音相似的读音和容易混淆的发音,如平舌音z、c、s和翘舌音Rh、ch、sh,f和h,n和l,韵母中的前、后鼻韵母等。这些如果不引导幼儿加以区分,幼儿一旦形成错误的习惯,将会对其终身语言产生影响。

(二)词汇方面:生动浅显,简练易懂

幼儿生活经验有限,词汇比较贫乏,具体交谈过程中,词不达意现象、用错词语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应用正确的语言给孩子做示范。但是如果幼儿教师对自身语言素养和语言表述习惯不加以重视,语言表述方面存在漏洞,其负面的影响就会非常明显。因此,作为一名幼儿园的教师一定要重视语言修炼,努力克服语言缺点,为幼儿的语言学习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由于幼儿处在特殊的学习阶段,她们掌握的词汇较少,不同年龄、不同个性幼儿的个体化差异较为明显,因此对幼儿说话要尽量简单、具体,交流时,要多用单句、短句,要高度重视儿童的个体差异,同幼儿的交际口语尽量儿童化、浅显化、形象化、生活化。

(三)语法方面:语句完整,语言规范

语法是构词成句的规则。由于交际阅历少,幼儿本身对语句的把握很多时候不够准确,类似单词句、电报句及其他缺少成分的不完整句出现的频率较高,老师要注意倾听幼儿谈话,要用规范的语句做出示范,说话时语音要标准,语句要通顺,组词或造句要符合语法规范和要求。还要从交际效果入手,让幼儿意识到完整、规范化语言的重要作用,引导孩子说完整的话,表达正确的意思,提高语言的交际功能。

(四)语用方面:文明有礼,和蔼自然

对于幼儿教师而言,耐心、爱心、恒心是衡量其胜任力高低程度的重要指标。胜任力高的教师,她们在语言交流时表现出较好的耐心、爱心、恒心。她们在语言中融入了浓浓的关爱,她们对幼儿体贴、关爱有加,每句话都给人以春风拂面的感觉,她们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真诚地对待每个儿童,把幼儿当作自己的朋友,甚或是自己的孩子,说话的内容能够吸引儿童的兴趣,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均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范围,说话时态度和蔼可亲,上述表现使教师的教育更具吸引力。

二、幼儿教师语言素养提升路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可见,优秀教师的魅力在语言方面的表现是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腐朽为神奇,能够春风化雨、滋润心灵。但在现实中,幼儿教师间语言素养差距较大,公立学校经过招聘选拔的教师总体语言素养尚好,但部分临时雇佣的教师语言问题较为严重,比如发音不够标准、语言不够规范;师生交流、家校互动时语言平淡,语病频出,不能做到感情丰富、内容充实。幼儿教师应如何提高语言素养,充分发挥语言的沟通交际、感人育人作用,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加强学习,夯实理论根基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由此可见,作为幼儿教师除应具备良好的语言基本功和文化修养等基本素质外,还必须对自身的定位尤其是自身的语言可能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有准确的把握。为了提高胜任力,教师除了要不断学习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应学习语言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如《教师言语表达》《语言学概论》等理论书籍。只有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在语言表达上才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二)扩大阅读,丰富文化底蕴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诗词歌赋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经过历史淘汰与积淀的经典篇章集思想美、语言美、艺术美于一体。教师要博览群书,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教师感受丰富优美的语言,还可以提高教师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对于优秀篇章,幼儿教师可以示范朗诵,朗诵前邀请其他老师对语言表达技巧进行剖析,共同探讨,把握要点。朗诵时可选择合适曲目配乐,在优美的氛围中,老师的诵读不知不觉地训练了自己的发音技巧,丰富了词汇,也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审美感受与语言熏陶。

(三)注重情感,美化生活语言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由许多环节组成,老师可从日常生活语言表达效果的提升方面来提高自己的胜任力。在园生活的各个环节均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可用准确、生动、充满生活乐趣的话语,对日常生活中不同生活场合提出明确的要求。如早操之前,教师要对幼儿队伍进行整理,老师可以说:“小朋友,横的一条线,竖的一条线,我们都在线上站。”午睡时,教师可以说:“小肚皮,吃饱饱,小脚丫,跑累了,小眼睛,要睡觉。”盖被子时,教师可以说:“小眼睛,闭起来,小被子,拉过来,小手小脚藏起来。”这些语言简单明了、便于理解,不仅能让幼儿明白该做什么、怎么做,而且能让幼儿乐意去做,这样基本上可以让孩子很容易理解该如何做事,也能实现老师的教育目的,对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四)优化策略,锤炼沟通语言

有效的沟通是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的必要条件。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奠基人陈鹤琴先生告诉我们:“小孩子是喜欢称赞的,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好话。”教师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力量,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极为有利。因此,对幼儿实施教育时应当以激励为主。但现代教育实践表明,成功的孩子应该是鼓励+批评的模式。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正面引导与激励的原则,但也要客观指出孩子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帮助孩子自信、健康、正确地成长。胜任力强的教师,无疑是能够艺术性运用语言对幼儿展开评价和引导的老师。

(五)加强内省,创新教学语言

语言是知识的载体,是文化的传承。教师语言能力的高低对于教学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创新,在提高语言能力方面下工夫,才能提高教学能力。首先,注重内省。学而不思则罔,教若不思同样也罔。现在的幼儿同以往相比,差别十分明显,教师不能仅凭过去的经验,想当然地与幼儿进行交往沟通,必须牢记“经验+反思=成功”模式,通过不断反思生成新的理念、新的认识进而构建新的教法,为高效教学夯实基础。其次,注重创新。幼儿教师的工作重复性较强,但老师不能仅是简单的重复,要更具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要努力“从同中找出不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应注重积累语言材料,建设语言仓库,贮藏丰富的资料,使语言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篇8

关键词:

幼儿园文化;园本教研;价值观;合作

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为研究主阵地,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对幼儿园中的保教问题进行诊断、分析、研究、实践,从而促进幼儿园的健康持续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这是“为了幼儿园、在幼儿园中和基于幼儿园”的研究,是一种将幼儿园实践活动与研究活动密切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是切合幼儿园一线教师的研究,因此得到了幼儿园教师的高度关注。但是现实中,对园本教研的研究仍然过多地关注技术层面的问题,却忽视了幼儿园文化对园本教研开展的影响。“‘做有文化的教育’,这对于当下价值被抽空的学校教育而言,是一种积极的诉求。”[1]同样,在开展园本教研的具体实践中,我们也应该关注幼儿园文化的力量。

一、幼儿园文化:推动园本教研的开展

上世纪朱光烈先生在其《知识就是力量吗》一文中,提出了“文化就是力量”的时代性命题。的确,文化的力量是无形的,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但文化又是能够感觉到的,它通过改变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调整人的行为,指引着人发展的方向。“真正积极向上的幼儿园文化是一所幼儿园的精髓和灵魂,是一种由各要素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形成的浓郁的育人氛围,是一种教育场。”[2]幼儿园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的组织机构,幼儿园文化具有理性和自觉性的特点,具有引领和导向的功能,指引着保教活动的开展。幼儿园文化不是独立存在的,必须与幼儿园的日常工作、保教活动相互融合,才能体现出教育的认同。幼儿园文化与园本教研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幼儿园文化是园本教研开展的土壤,幼儿园文化能够推动园本教研的开展,为园本教研的开展提供方向与规则。缺少幼儿园文化渗透的园本教研,将是空洞而苍白的。另一方面,园本教研的开展也会带有幼儿园文化的痕迹,园本教研活动的整个过程,从教研理念、组织形式、教研原则、教师主体地位的确定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当然,教师开展园本教研的过程,也是建构、积淀幼儿园文化的过程,并体现了教师是创造文化主体的理念。

二、幼儿园文化建设:提高园本教研的质量

幼儿园文化是一种软约束性的文化。为了彰显幼儿园文化的教育性,发挥幼儿园文化对园本教研的引领推动作用,在建设时应做到:

(一)立足幼儿园的自身特点,形成共享的价值观念

“任何成功的园本文化建设首先是价值观的选择”。[2]幼儿园文化的核心是幼儿园的价值观。幼儿园的价值观是幼儿园全体成员对幼儿园客观事物与人是否具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认识,是幼儿园精神文化的集中表现,是幼儿园一切行为的内在灵魂和逻辑起点。它反映了什么是最重要的、最值得做的,是一种无形的隐性力量。这一力量支配着自己的行为,能够使身处其中的人自觉不自觉地调整、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将自己的个人价值观与幼儿园的共同价值观统一起来。现实中,如果一所幼儿园的价值观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那么开展园本教研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也是促进幼儿的发展。也就是说,无论开展什么园本教研,都不会偏离《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的教育目标、内容要求、组织实施等,教研的内容上会涉及到幼儿的体、智、德、美诸方面,在做法上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体现内容的生活化、综合化、经验化的特点,突出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让幼儿在探究、操作、体验、交往、表达去感受和表现世界及自己的内心、获得新经验。“只有经由‘千锤百炼’的、经典的教育内容,才有可能和应该出现在幼儿园课程中,因为这些教育内容才会给予幼儿以‘真、善、美’的体验,才会对幼儿的发展和成长有益,才是对社会、家庭和幼儿负责。”[3]在园本教研的关注点方面,不仅要考虑到本园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兴趣,还要考虑内容本身的价值;不仅关注幼儿“要做些什么”,还要关注“如何去做”,构建有利于促进幼儿自主学习、有利于形成良好师幼互动的教育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目的是构建高质量的幼儿园课程、开展高质量的教育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反之,如果幼儿园文化的价值观是以“盈利”为目的,那么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的内容自然会围绕着开设哪些类型的所谓“特色”课程班来收取更高的费用,不会考虑添置新的多样化的教具、玩具材料、图书资料,让幼儿在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中、在行动中、操作中获得经验,从而影响幼儿游戏开展的丰富性,影响幼儿创造性、社会性等全面发展。此外,如果一个幼儿园喜欢紧追教育潮流人云亦云,价值观念不明确的话,园本教研的过程中也会盲目模仿其他幼儿园的做法,而不考虑幼儿园自身的实际和自己的教师群体,无疑将会迷失方向,最终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比如外出参观学习了一些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开展自主游戏的一些做法后,我们就需要深入分析他们这样做的背后理念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理论依据是什么,然后结合本幼儿园的实际,思考应该借鉴什么,怎样做才能体现其中的价值,而不是全盘模仿。园本教研具有独特性、针对性、切适性的特征,其建设的根基是幼儿园自身实际,这样的教研才是最具幼儿园特色、最能有效地促进本园教师和幼儿发展的。说到底,“以园为本”的前提实际上是以幼儿为本、以幼儿教师为本、以幼儿园为本,每个幼儿园的环境条件、发展历史、教师群体不同,幼儿园的文化自然也会不同,如果忽视本幼儿园的实际状况,这样的教研是毫无意义可言的。

(二)构建学习型的文化,提升幼儿教师的教研能力

幼儿教师是最了解本园本班幼儿的发展状况和兴趣需要的,提出的建议是适宜的、可行的,因此,幼儿教师是开展园本教研的主体。园本教研过程中,需要给予教师更多参与教研的权力,让教师有意识、全方位地参与到园本教研过程中,成为教研问题的提出者、教研目标的制定者、教研过程中的主体者,教研效果的评价者。当前,在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的幼儿园将园本教研的形式定位在读杂志、读报告层面上,学习其他幼儿园的做法,并简单照搬移植过来;有的幼儿园是园长的“一言堂”,教师被动地倾听与接受;有的幼儿园教研随意性强,没有制订教研制度;有的幼儿园仅仅局限在对教学活动的教研方面,却忽视了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的教研等等;有的教研仅仅是个人经验的总结,却不能从高层次的角度来分析探讨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的教师发现不了研究的课题;有的教师抓不住问题的本质进行深入剖析;有的教师不能在思辨中进行提炼;有的教师不能科学地把握研究方法,加之理论水平偏低,导致研究结论不够科学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无疑将会影响园本教研的质量。实际上,园本教研涉及到了许多需要学习的内容。比如教研目标的确定、教研内容的选择、主持人的素质、教研问题的确定、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教研效果的评价等。这些都需要教师有很高的专业知识,需要幼儿教师培养并形成较强的教研意识和能力。因此,我们需要营造并建设学习型的文化氛围,目的是让每一位教师都把握住当前幼儿教育的发展状况,掌握科学的教研方法,学习并内化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他们的教研意识,提高园本教研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当然,在这个学习文化场中,幼儿教师需要建立“学习共同体”,从单个个体的学习扩展到群体的学习,在相互学习、借鉴、影响中,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实现专业上的自我超越和共同成长。当前很多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偏低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笔者认为,学习型文化的建设中,需要重视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培训是一个由外而内的学习过程。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主要是引导幼儿教师掌握一定的教研理论,了解开展园本教研的意义和价值、规律及方法,学会如何选择、确定园本教研内容,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最新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培训需要突出实用性、多样化、全面化、综合化的特点,以本园实际和教师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开展高质量的保教活动为落脚点,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教师的具体需求提供合理的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团队研讨、案例分析、专家引领、学术交流、亲身实践等灵活多样的研究方式,理性地诊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与措施,使不同的教师通过培训能够各得其所、学以致用。“提高教师的素质一定要做扎实细致的工作,不能搞群众运动。教师素质提升不是简单练习的结果,而是不断思考的结果,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结果”。[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其中,注意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教师的反思是对自我行为表现进行解析和调整,是实践同理论的对话,具有自省性、反观性、研究性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幼儿教师在开展园本教研的确定、实施与评价过程中,应该经常反思教研目标是否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否关注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反思教研内容是否考虑到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否切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同时又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反思教研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是否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幼儿的自主探索,是否考虑到师幼互动;反思评价体系是否科学,是否符合本园、本班的实际等等。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园本教研中的各种典型事件,挖掘有价值的教育问题,经常与自我展开对话、与团队展开对话,经常进行自我反思、集体反思,使反思成为幼儿教师的一种日常的自觉行为,进而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

(三)营造合作型文化,丰富园本教研形式

进行园本教研,解决幼儿园或班级中带有全局性的、发展性的问题或热点问题,仅仅靠个人力量是无法做到的。取而代之的是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各方面研究力量,构建以本园人员为主体,有社会多方面人员支持和参与的研究共同体。也就是说,它需要的是集体合作。一是幼儿教师与大学教师合作的研究共同体。园本研究的主体是幼儿园的一线教师,但由于其自身在观念、时间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限制,容易导致认识肤浅、理论引领高度不够的现象,研究缺乏较强的科学性。所以,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实践中最需要的是专家对他们的理论指导,也可以说,专业引领是园本教研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工作中,可以适时邀请高校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专家深入幼儿园的生活,与幼儿教师结成研究共同体。一方面通过采取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座谈等方式进行专业引领,另一方面与幼儿教师一起开展教研的过程中,使幼儿教师掌握新的专业知识,从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二是幼儿教师与教研员合作的研究共同体。在园本教研中,幼儿园是一个研究的实体、一个学习化的组织,教师是一个有批判意识的、自觉的行动者,它同样也离不开各区县学前教育专业教研员对幼儿园教师工作的指导。幼儿教师与教研员通过展开平等对话,一起对感性认识进行探讨交流、分析研究,并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依靠集体智慧科学地解决个人遇到的困境,有利于新知识与新理念的不断产生与创造。由于这种研究共同体具有联系普遍、直接、灵活、广泛等特点,提出的一些观点做法贴近幼儿教师实际,容易“接地气”,深受幼儿教师欢迎。三是幼儿园教师合作的研究共同体。园本教研既是教师的一种研究方式,也是自己的生活方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商和合作,在开展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在共同分享经验的过程中,互相学习、相互借鉴,转变教师单纯的保教任务执行者的角色,而成为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新者,有利于生成教育智慧,共同承担责任完成园本研究的任务。园本教研的开展伴随于幼儿园工作的整个过程,园本教研的开展是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幼儿园文化是促进园本教研开展的力量,因此需要我们在探讨开展园本教研的道路上,将幼儿园文化与园本教研紧密融合,实现园本教研开展的价值。

作者:张文娟 单位: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张释元,谢翌,邱霞燕.学校文化建设:从“器物本位”到“意义本位”[J].教育发展研究,2015,(6).

篇9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06-0132-02

幼儿英语教育教已经成为我国现行教育改革实践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更是一项推进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和方案。因而,幼儿英语师资队伍的质量高度和水准对于幼儿英语及学前双语教学的实施产生着直接的影响。我校作为幼儿师范学校,担负着培养优秀幼儿英语教师的重任,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至关重要。应针对性的分析幼师学生的就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制定有效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教学计划,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一、当下幼儿英语教师的社会需求分析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教育的国际化走向,幼儿英语越来越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双语幼儿园的开办态势如雨后春笋一般,幼师教育出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对着极大的挑战。

英语幼教教师资力出现了相对供给不足的情况,制约了幼儿双语教育的发展,双语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精准的学科专业知识,纯正的英语发音和流利的口语表达。因此,优秀的幼儿英语教师口语表达能力应受到足够程度的重视和关注,但近年来幼师的生源质量出现了滑坡的趋势,英语基础更是相对薄弱,要培养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幼师培养学校就必须明确目标针对学生特点开展教学。

幼师生的英语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已经成为了现实问题,要短时间系统地展开全部语法的教学,并强化跟进口语训练是存在一定困难的,我们作为校方从现实角度考虑,综合分析当下社会需求现状,来针对性的展开教学,以期达到最佳的实践效果。

(一)早教的市场潜力的待挖掘,提升了幼儿教育人才的需求度。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导向极大的激发了社会办学办校的热情,《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条例法规的正确指引下,社会和家庭对于高水准的幼儿教育期望值越来越高,从经济社会长足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幼儿教育是具有积极的导向意义的,市场潜力会逐步提升,社会需求度也会随之水涨船高,公立和民办幼儿园的开办齐头并进,蓬勃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园体系。这样,对于高素质幼儿教师的人才需求将会更加明确,我们作为培养合格幼儿教育人才的校方更应当全力以赴,极大限度的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二)幼儿英语教育工作者中专业院校毕业人才出现极大缺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关于教师地位之建议书》中提到:“教书应被视为一种专门职业:它是一种公众服务的型态,它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特殊技能,这些都要经过持续的努力与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此外,它需要从事者对于学童的教育及其福祉,产生一种个人的以及团体的责任感。”幼师也是一项专业化的职业,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现下,许多幼儿教师的资质是通过职前教育和培训得到的,专业院校的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的师资相对匮乏,尽管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院校增加了学前教导专业,但面对急剧增加的私立和民营幼儿园仍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我校每年学前教导系毕业生的就业率极近100%,甚至一度出现严重的求过于供的严峻态势。

面对当下社会对幼儿教师需求量急剧增加的同时,对幼儿教师整体质量的要求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幼儿英语教师更是在专业技能上提出了极大的要求,各大幼儿园也存在有求贤若渴的态势,首先要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同时具备专业的科研才干和教育新理念,尤其是在幼儿英语教育方面,口语运用和技能掌握兼备的复合型教育人才出现了严重的缺口,这些都充分说明当下社会对于具备专业培训经历和资质的幼儿教师需求旺盛,幼儿英语教育市场远景辽阔。

(三)从家长角度出发,分析英语幼师需求方向。当下,家长将孩子送入幼儿园,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托儿”的基本作用,家长希望孩子在幼儿园中能得到全面方位多角度的学前教育,这必然对所有幼儿教师提出了全能复合型的高素质要求。幼儿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技能型的岗位,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各项专业技能的培养。目前,许多幼儿园在招聘幼师时,对于有专长的应聘者,在其他同等条件下会有一定的倾向性。因此,对于幼教工作者而言,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专业技能的掌握更是必不可少,当下家长对于孩子在幼儿园掌握知识的复合程度普遍要求高,而且国际化倾向明显,这势必对于幼儿英语教师及双语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也是一种需求方向的明确。这对于幼儿英语教师来讲,这是个很好的机遇,对于培养合格幼儿英语教师的我们来说就更是任重而道远,应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住机会,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为成为优秀的幼儿英语教师增添更多的砝码。

二、目前幼师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一)学生生源来源广泛,层次不同。当下幼师生源地较复杂,城市和农村的生源都复合存在,这样就存在口语发音的差异。来源城市的学生英语发音相对标准些,农村尤其偏远地区的学生在英语口语表达上往往带有一定的地方口音,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和与学生的沟通中存在一定的障碍,这样的地域因素造成的影响不在少数,甚至极为普遍。

另外,生源的层次也有不同。初中高中毕业生都有,高中毕业的学生学科知识和语言知识相对扎实和丰富,有的学生还可以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但初中毕业生包括中专学校生源质量都相对不高,英语基础较差,词汇量和阅读能力都不够,口语表达就更显薄弱。一些幼师生源就读幼师专业并没有对英语学习产生足够重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障碍时,缺乏正确的引导,甚至出现中途放弃的情况。

(二)学生口语表达和运用能力相对较差。语言的学习是为了沟通和交际,学习英语的初衷也是为了实现有效运用,但在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存在有过分注重卷面考核,忽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高分低能的情况也有出现。这样的生源流入幼儿师范校的比例很高,学生们对于英语的学习不够重视,基础本身较差,不敢说不愿说的情绪一直都有,这样导致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和目标都不明确,这样是不可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对于双语幼儿教师的要求是很难达到的,这是当下幼儿英语教师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形势也相对严峻。

(三)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缺乏兴趣。现在英语学习在社会上已经引起了大众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但由于多年应试教育模式的培养下,一些幼儿英语教师对英语的学习并没有极大的热情,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学了以后用处也不大。另外,幼师的学生除了学习必须的文化基础课外,唱歌,跳舞,绘画等等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也是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在这些方面精力已经耗费大半,对于相对基础较差又很枯燥的英语学习存在一定的懒惰情绪,而且,英语的学习是一种反复强化积累性的学科,巩固学习成果需要不断巩固,否则是无法形成相对较为稳固的知识和技能体系的。如此这样,便会影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动机,进而彻底丧失成为幼儿教师工作者的向往和信心。

三、提高幼师英语教学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初探

针对上面分析到的幼师英语教学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更新幼师英语教学的教育理念是有必要的,完善和改变知识结构,与课程实施的目标和需要相适应。强化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切身体验和实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合作和交流来获取英语知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讲究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的培养和熏陶,使学生以合作的方式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以形象生动的方式来教授枯燥的英语语法,听说读写等技能,强化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以形象化思维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一系列可行性手段和方法来提升幼师英语教学质量。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升趣味性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教育条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因而,愉快宽松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下大多数幼师的学生都是女孩子,年龄段也正值活泼好动的阶段,他们对于唱歌跳舞等一系列形象生动的艺术形式都充满兴趣,对于新生事物和流行趋势都有很强的敏感性,这是我们教育工作中应当及时捕捉到并有效利用的信息。学校可以再除日常基础课之余,开设一些舞蹈课,声乐课,表演课等等教学课程,最大限度的以锻造学生性情为基础,开展艺术方面的熏陶和教学,陶冶情操。营造这样宽松愉悦氛围的同时将英语学习的环境凝结与此,将学生感兴趣的相关问题和生活素材进行英文的训练和拓展,比如说,讲解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背景知识,播放英文歌曲,英文电影等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教学往往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篇10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158-01

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点燃思维的火种,是创造奇迹的起点。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说过:“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你从问题开始,必将以肯定告终。”

教师教研并不是“复杂”、“深邃”、“顽固”的代名词,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师教科研活动,激发教师的主动参与,并在过程中享受收获的喜悦?那需要一个关键词——“问题意识”,作为长期的药引,刺激教师的专业成长。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意识试探教科研之路。

一、基于课堂,支持教师大胆质疑

1、课堂是孩子的

为了让老师们更专业地成长,我们基于课堂,精心组织幼儿活动,支持教师在活动实施中主动发现小问题。如:在一次引导幼儿认识位置辨识时,执教老师重复地讲述横竖坐标如何交叉、相遇;可当孩子操作时,才发现一半以上的孩子压根就不明白那个坐标位置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因此,我们要基于课堂,支持老师大胆提问;怎样的引导才利于孩子们理解?怎样的提问才简洁有效? 如果,我们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有这种问题意识,那么,老师对一节活动课的设计、组织就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量,真正体现:一切为了孩子,孩子是活动的主体。

2、老师是需要学习的

只有不断地刺激老师们主动学习,才能调动老师们积极向上、努力钻研的激情。因此,园部组织教师们教研、学习,满足她们学习的愿望,激发她们内在的潜力,解决的她们在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怎样有效备课?如何观察班级幼儿?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及相关教学计划?如何组织各类活动?如何做好家长工作,做到家园携手共进?如何以园所发展为中心,以班级发展为平台,以自我成长为动力?这些问题都离不开课堂、离不开学习。

3、问题是需要发现的

无论是在班级日常活动,还是教研活动,我们都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存在,很难完美通关。要想把任何一个活动顺畅地开展,就必须全方面的深入,找到问题,发现症结,才能有针对性地、有实效地解决问题。如:环境的创设、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评估、师幼互动?又如:在一次年级教研活动中,一节看似舒服、通畅的活动,为什么会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或许,没特点就是缺点,我们需要换个角度看活动。“一课多研”就是为了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寻求解决的方案、不断完善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带着问题看活动,带着问题来教研,事半功倍。

二、立足园本,组织教师剖析问题

园本教研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沃土;是帮助老师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对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组织教师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尝试将教学实践中的困惑、疑问抛出来,集体审视、讨论、评议;更以现场教学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教师为主体,让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通过看看、听听、说说、想想、议议,分析问题的落脚点与症结点,并释疑解惑。

三、听评互动,促动教师释疑解惑

1、鼓励年轻教师大胆试教

结合区、市每年的年轻教师赛课活动,结合全园“师带徒”活动,结合园本教活动,三方齐动,为园内的年轻教师搭建自我展示、自我肯定的空间,鼓励年轻老师积极参与,大胆上好过关课、展示课。

2、鼓励所有老师参与听课、评课

说课、听课、评课,贯穿于整个教研活动中。每个教师不管她的能力如何,教育效果如何,都有她闪光的地方,都有独特的长处;我们积极鼓励,善于发现教师的闪光点,用心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每一个教师都有机会成功。

3、鼓励老师反思自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