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产业模板(10篇)

时间:2022-08-11 04:11:1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信息技术产业,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信息技术产业

篇1

伴随着信息化在全世界的快速发展,全球对信息的需要飞速递增,信息商品以及信息服务针对每个区域、公司、家庭、个体来讲都是不能够缺少的一部分。信息技术是支撑现在经济行为以及社会生存的根本。在这种环境下,信息行业是全球各个区域,尤其是经济发达区域争夺投资、着重开发的政策性行业部分。信息技术是关键使用在管制以及解决信息的全部措施的统一称呼。它关键是运用电脑以及通讯措施来策划、研发、装置以及执行信息体系和运用程序。也经常被称之为信息以及通讯措施。关键包含传感措施、电脑措施以及通讯措施。信息技术的运用包含电脑软硬件、互联网以及通信措施、运用软件程序研发等。电脑以及网络的广泛使用之后,人类越来越普遍的运用电脑在制造、解决、互换以及传递全部种类的资料,例如书刊、商业资料、报纸、视频、图片、电视节目、影片、音乐等。

1 信息的定义和技术分类

1.1 信息技术的定义

信息技术也可以称为IT,从宏观角度来讲信息技术关键包含电脑措施,通讯措施和传感措施。信息技术的含义还按照运用范畴、宗旨以及层次不一样而具备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广义的解释信息技术,就是讲那些能够延伸人类感觉性能去获得以及解决资料的全部形式,以及学识性能的总称,这是从哲学角度来讲述的。中义的解释信息技术,就是讲外界资料开展搜集、储备、制造以及传递的全部措施的总称,这是从信息技术的性能上解释的。狭义的解释信息技术,就是讲专门使用电脑、网络、广播、电视等装置或科技,对声音、视频以及图片开展搜集、制造、处置、储备与传递所运用的措施方式的总称。

1.2 信息技术的类型划分

按照信息技术工作中基本环节的差异,该技术分别划分为以下几个大类。

1.2.1 信息获取技术:该技术其中又涵盖对信息的检索、收集、分类、过滤等,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属于该技术分类中,例如显微镜、气象卫星、温度计、互联网搜索装置中都运用了该技术。

1.2.2 信息储存技术:该技术指跨时间的信息保存和交流,例如录音录像等。

1.2.3 信息加工技术:该技术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必要的描述,类别划分,扩充以及创新。

1.2.4 信息标标准化技术:该技术是指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加工环节进行有机的结合,是的个部分之间的数据可以通过标准化的技术而实现数据在不同载体间的转化。

2 当前时空条件下对信息技术产业化的分析

所讲的行业就是讲在国民经济制度中的全部行业,有归类于同一本质的单位集体,也有国民经济市场中用某一规范开展归类的方面。根据其构造能够把信息技术行业是信息行业的重点方面,这里包含对信息装置和机器开展探索、研发以及制造,在终端装置上供应媒体服务的行业。在这种行业中,电脑装置、微电子措施、人工智能措施、学识项目和通讯措施是其中的重点措施。在持续改革经济前进中,信息行业为新式行业经过分散和引诱的影响促进了国民经济中以往行业的措施性变革以及制造效果的明显提升,同时最后为社会经济的前进添加了新的动力。信息技术行业化在国内已获取了明显的成果,同时还推动了社会以及经济利益的增长,不仅在我国,现在全世界各个区域都在调节自身的政策措施,全力增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促进信息技术在社会中迅速的商业以及产业化。能够清楚信息技术的行业化会对国内的经济前进以及行业创新带来重大的作用。伴随着经济的全球性,信息也开始全球性发展,地区和地区之间的整体实力挑战也从之前纯粹的工业以及军备实力的朝着科学技术、信息以及经济化方向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假如不对信息技术开展行业化,那么最后会致使整体区域在信息上被隔离的状况。因此,中国要想在新世纪的世界舞台上不断获取竞争机会,就一定要促进信息技术行业的开展,力争在新世纪的争夺中获取最佳位置。

3 信息技术产业化过程遇到的挑战和机遇

3.1 信息技术产业化过程遇到的挑战

从前进的方面来讲,信息技术在国内的前进依旧具备着很大的竞争。这关键是因为信息技术行业化程序中与国外买卖形成的买卖冲突以及不太好的安全局势致使的。国内信息技术行业化一定要朝着国际市场前进,不过国际市场时常为保证本区域的行业不受影响,使用很多不合理的措施来制约中国信息技术行业的前进。我们都清楚我国许多在国际上发展的单位在国外的买卖中收到了很多的制约,如反倾销、措施以及环保壁垒等。国内信息技术的行业前进受国际信息技术行业的打击,在发达区域信息技术行业发展已十分稳重,一些开始将信息技术向我国市场延伸,这对我国的信息技术行业的前进带来阻碍。总而言之,国内信息技术行业的前进肯定是十分艰难的。

3.2 信息技术产业化过程的机遇

从总体上来讲我国信息行业化的进程,在总体空间中,机会和竞争一起面临,不过就跟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一样,具有两面性,能够从总体生解析出信息技术行业的机会比竞争大。现在,国内的互联网顾客已有一点五亿,位于美国的两亿居第二位,不过美国身为信息技术已高速前进的地区,在将来网络的前进中,使用的顾客数量变化不大。但是看我国整体人口数量已有十四亿,不过使用网络的顾客还是很少的,信息技术的国内的普遍以及前进还有很大的前进空间,我国城镇的飞速前进,对信息技术的需要也在日益增加,接着就是对信息技术行业的急切需要,国内信息技术行业化是大势所趋。

3.3 信息技术产业化将在未来成为主导地位产业

据统计数据,信息产业在全球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飞速发展,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的上升。以传统工业经济发展的时代渐渐离我们而去,在这个只有掌握信息才能掌握世界的时代里,信息技术产业必定在国家安全,国家经济生产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据悉,在发达国家,信息产业产值占GNP的比重高达50%左右,在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地区中也达到了30%,在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信息技术产业也得到重视,其信息产业占发展中国家的GNP也普遍达到百分之而是至百分之二十五。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作为现代高科技技术的核心及先导性的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将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经济形态从传统的工业经济向信息产业经济的革命性转变。

4 结束语

新世纪的到来,人类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将是信息技术成为未来全球经济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产业之一,在未来的发展中,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将使得信息技术更加适应人类的生产、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Z].

篇2

一、引言

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中国的经济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增长态势,与国民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出现了通货紧缩型的经济增长状况,也离不开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信息技术产业不仅能产生巨大的财富价值,而且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对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历程。所以,本文探讨信息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信息技术产业的界定

研究信息技术产业,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就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内涵,即信息技术产业包含的内容,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的界定比较狭隘,仅以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在80年代之后,随着通信与计算机的融合,使得通信技术也被列为信息技术产业的组成部分。现在,信息技术产业包含的更广泛,还有广播电视技术。不同的政府和研究学者为信息技术产业的界定有着差异,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非常明确且被大家认可的范围界定,本文仅以通信、计算机、电视广播技术及他们的衍生产业。

信息技术产业不仅包含了制造业,也包含服务业,所以目前国民经济关于信息技术产业的数据有些是支离破碎的,因此有些数据可能带有片面性。

三、信息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产业对名义GDP的影响

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信息技术产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比较活跃的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据有关数据显示,从1992-2000年,信息技术产业的份额,在名义GDP的占比从1.84%,上升到了6.08,数额从489亿元,一直扩大到了5438亿元,可见数额的变化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是很大的。信息技术产业占名义GDP的增长率为4.2%,这就充分说明了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同时已经成为经济的主力军。可以说,信息技术产业与国民经济是同步发展,又相互影响的关系。

(二)信息技术产业对实际GDP的影响

虽然上述内容讲了信息技术产业是名义GDP的影响是很深远的,但是还是无法反映对实际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实际经济的发展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已经呈现了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为了更加准确的表现出信息技术产业对实际经济到底有多少贡献,我们可以在名义GDP的影响上进行估算。但是,全部找出各个产业的影响因素在所能找到的数据不太现实,只能通过平减系数来体现。通过研究信息技术产业的平减系数,本文发现1997年后对通货紧缩的严峻形势并没有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信息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是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可以说信息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进行了特殊的经济贡献,信息产业的整体价格下降,必将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四、信息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结构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信息技术产业不单指信息的应用,它还广泛的应用到了其他产业,尤其是改造了传统的产业模式,使传统产业能够发挥活力,进入到有市场竞争的平台,加快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企业成本。据统计,我国铁路运输系统采用了计算机管理以后,运力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提升了15%,安全问题也下降了不少,事故的发生减少了68.9%,对于我国的经济财产和人身安全起到保障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带动了服务业的升级,尤其是软件服务行业的兴起,不仅冲击了传统的服务模式,还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经济领域,扩大了传统经济产业的服务范围,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快速转型。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推动了原有贸易的方式的转变,最为突出的就是电子商务的发展,极大的带动了我国的经济,现在很多的企业也都开始探索电子商务的营销模式,改善了传统物流的缺陷,为促进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平台。

(二)信息技术产业对企业的影响

信息技术产业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极大的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互联网的潜力是非常大的,从企业的生产一直到企业的销售,应用在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而且目前企业使用计算机是如此的频繁,网络效应的发挥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不仅为企业的采购减少了沟通成本,还开发了新型的销售模式。第二,缩短了产品开发的周期,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信息在网络上得到了较好的传播,传统产品也加速了升级过程,新产品的开发和使用能够得到很好的宣传。第三,促进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发生了本质的改变,企业从决策方式到经营管理方式都因互联网的参与进行了很大的调整。

五、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对名义的GDP,还是对实际经济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通过经济结构的发展模式就可以得到较好的验证,信息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也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有特殊的贡献作用的。

参考文献:

[1]叶勇.重庆市信息化发展对地区经济贡献的实证分析[J].统计预测与决策,2008,24.

[2]叶勇,龙跃.靳俊喜.信息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及政策研究――以重庆为例[M].四川: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篇3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发展阶段,正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信息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代表了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对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重要的战略作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极大地推动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需要充分运用政府、市场、企业的力量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产业趋势与机遇

信息技术产业仍然是发达国家的战略制高点。随着核心技术重大突破的即将来临,信息技术的集成化、融合化成为产业发展新途径。目前,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呈现出创新引领、融合发展的特征。表现为技术升级换代速度快、产业组织形态及商业模式创新频繁、新兴增长点多且拉动性大;资源整合步伐持续加快,促使旧有垄断格局瓦解,带动新兴格局逐步形成;全球同步进入一个领域更为宽广,增长更为迅速,竞争更为激烈的新战略发展阶段。

基于软件、内容和终端的产业链整合,成为推动产业增长的新引擎。苹果公司构建了“终端+渠道+内容”的运作模式,在移动智能终端市场强势崛起。这一模式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模仿,为众多新兴企业提供了规避低端竞争、开拓高附加值市场的新思路。

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为核心派生而出的大批新兴应用快速兴起,在满足消费者日新月异需求的同时,将进一步刺激各类新需求的出现,催生出大量的商业模式创新。

与此同时,绿色IT成为未来产业发展重点。在北美地区,能源消耗的10%都用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产业的巨大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已经引起各国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和绿色IT的理念无疑会进行到底。低能耗芯片必将带领信息技术整个产业链向着节能的方向迈进,诸如节能主板、节能电池、节能机箱、节能显示器等产品将会成为市场主流。

力争实现新跨越

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制定信息技术产业专项发展规划。应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各细分领域的创新性发展要立足现实,循序渐进,突出重点,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光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要率先发展,三网融合、无线城市要加速推进,有些技术不成熟、应用需求不足的前沿领域更要做好顶层设计,明确短中长期的发展目标,积极研究和推进技术标准的统一和产业化应用。比如物联网、云计算,目前有四方面工作需要做:一是培育物联网、云计算高端应用;二是打造关键核心技术;三是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四是打造物联网、云计算产业链。

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做大做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软件等核心基础产业。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应用需求,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工程的实施,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特别是高性能集成电路、新型平板显示器、基础软件、应用软件、计算机存储芯片、数字音视频处理芯片、移动通信专用芯片、信息安全芯片、嵌入式终端用SOC芯片、汽车电子专用芯片、数字化仪表专用芯片、RFID芯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芯片、物联网感知与信息识别芯片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做大做强我国信息技术基础产业。

大力发展应用信息技术。着力开发涉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撑“两化融合”的信息技术,重点发展汽车电子、医疗电子、机床电子、工业控制、传感器等拉动作用强的应用信息技术,尽快发展物联网应用。

推动绿色IT产业的发展。绿色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要推动IT产业向节能、高效、低碳转型,涵盖从技术的研发、智能化应用到产品的绿色制造和信息服务的升级转型整个产业链,特别是充分利用云计算的共建共享、统筹规划优势,构建绿色IT平台,实现IT资源的节约和利用最大化。

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应用。加大对网络黑客攻防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数字签名与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的支持力度,促进信息安全相关研究成果的市场转化,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硬件产品。

加强标准的制定。对于市场规模大的领域,比如移动通信网、互联网、广电网,应在行业标准占有一席之地,对于与世界同步发展的领域,比如物联网、云计算,应尽早参与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此外,还应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注重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等等。

政策要有针对性

需要强调的是,应根据不同的新兴信息技术领域,制定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新一代信息技术涵盖技术多、应用范围广,技术和产业成熟度参差不齐,国家的产业扶持政策要具有针对性。

对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核心技术、关键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等要加大支持力度,并出台细化的有关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用地等政策措施,吸引企业、资本和人才向这一行业流动,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

篇4

目前,俄罗斯信息技术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2011年,俄罗斯国内市场信息技术领域的产品总值达6200亿卢布(不包括手机、电话机和传真机)。其中,软件开发和服务所创造的产值分别为1200亿卢布和1500亿卢布。2012年,俄罗斯信息技术市场的增长率由2011年的3.9%提高至6%,同时,非设备部分的市场增加额超过10%。从出口方面来看,2005-2012年,俄罗斯企业信息技术产品出口的年均增速超过15%。到2012年,相关产品出口额已超过40亿美元,其中16亿美元为软件出口,24亿美元为相关服务出口。俄罗斯在世界信息技术产品市场的份额达到0.6%。

在此基础上,俄罗斯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各类型的企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首先,提供高技能外包服务的信息技术服务型公司有了长足发展。它们为国内、欧洲、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客户提供软件开发与测试、定制软件等方面服务。2012年,俄罗斯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的贸易额超过2亿美元,占国际市场的近1%。

其次,俄罗斯国内专门从事软件和服务供应的企业在国内外发展良好。2012年,俄罗斯软件供应生产总额为750亿卢布,其中出口超过450亿卢布(合16亿美元)。这一类型的企业能创造出巨大的产品附加值。

再次,俄罗斯从事在线编程和通过网络提供各种服务的企业迅速成长。其主要市场是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收入主要来源于广告和终端用户支付。2012年,这一部门的产值超过20亿美元。俄罗斯是欧洲最大的互联网市场,同时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最后,俄罗斯从事信息技术的小企业也在快速发展。一系列的初创企业在国际市场受到了认可,并持续发展。其中,处于领先地位的是从事移动应用程序(包括游戏)开发的小企业。

二、俄罗斯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紧迫性和现存的问题

当今,信息技术产业在国民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俄罗斯信息技术产业仅能满足其国内市场25%的需求,且在信息技术设备领域的需求几乎全部依赖于进口。另外,从长远来看,随着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的更广泛利用,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和应用会越来越大,这可能会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而俄罗斯基于信息技术生产的消费品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4%。俄罗斯利用信息技术带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俄罗斯军工企业和现代化武器的信息技术利用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俄罗斯未来国防力量的发展水平,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将会促进俄罗斯国防事业的现代化。同时,得益于信息技术产业的广泛应用,俄罗斯在太空、基因解码、新材料等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未来几年这些领域的诸多研究成果将进入应用阶段,并将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启全新的机遇。而未来俄罗斯在这些领域的竞争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综上所述,俄罗斯迫切需要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但在现实发展过程中,俄罗斯却不得不面临如下问题:(1)过去20年,俄罗斯企业通常是对国外生产好的组件进行组装,本土硬件和软件生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造成其技术和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国际标准;(2)俄罗斯信息技术设备制造商和服务供应商所占的国际市场份额低,以及缺少国际知名的大企业导致俄罗斯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低下;(3)俄罗斯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仅占俄罗斯总劳动人口的1.4%,远低于发达国家3%的比重,人才短缺问题亟待解决;(4)俄罗斯信息技术企业离岸率高,其创造的知识产权超过95%在境外注册,从而导致很大一部分的产品附加值也留在国外。

三、俄罗斯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主要目标及重点任务

根据新制定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路线图,俄罗斯在未来一段时期发展信息技术的主要目标是:到2018年,信息技术产业增速始终保持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快3倍;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出口总值由当前的44亿美元增加至90亿美元;信息技术产品生产总值由2500亿卢布提高至4500亿卢布;信息技术产业吸引风险投资的规模由180亿卢布增加至400亿卢布;国家级信息产业新技术研发团队由8个增加到50个;信息技术专业在中学毕业生择业热门专业排行榜排名上升至第4位;俄罗斯在国际电信联盟“信息社会测度”中的“信息通信技术知识与技能”分类指数排名由第27位上升至第15位。

该路线图还提出俄罗斯政府支持信息技术发展的重点任务:

1.加强人才培养。主要包括: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培养大学生商业技能和创业精神;创建交叉学科专业人才再培养中心和大学毕业后技能提高中心;支持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竞赛机制;吸引境外专家人才;制定或修改职业和教育标准和大纲。

2.改善商业环境。主要包括:减少行政壁垒,创造利于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环境;取消进口高技术产品的关税壁垒;修订全俄经济活动和产品分类体系;简化境外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来俄就业程序;完善“云计算”相关立法。

3.扩大研究。主要包括:继续促进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信息技术研究;建立世界级的信息研究中心;推动高科技产品研发;支持企业研发;加强与来自国际知名企业的专家之间的交流。

4.完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建立高科技产业园区,促进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并加强政府的长期采购。

5.推动国际合作。主要包括:促进服务于全球市场的俄罗斯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制定行业发展机制,支持俄罗斯信息技术产品出口。

四、俄罗斯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具体实施措施

为保证该路线图的顺利实施,俄罗斯政府共提出了以下具体措施:

在发展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技能培养与提高体系方面:俄罗斯将在2015年上半年前制定并颁布不少于17个信息技术领域职业标准;2014-2018年间,将稳步增加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机构招收信息技术专业学生的数量,使预算内高校的信息技术专业招生达12.5万人以上、中专的信息技术专业招生达2.5万人以上;将通过补充教育、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培养总计不少于35万人的信息产业专业技术人员,以解决专家短缺问题;依靠现有高校、科研机构及中小企业的力量建立联合研究机构或企业,如建立联合研发中心或创新型小企业等;在联邦和地区层面采取措施,对青少年进行信息技术普及和教育;在青年团体和企业中开展信息技术领域的技术类竞赛;向中老年人传授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使中老年人了解和学会使用现代化电子设备和互联网。

在完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环境方面:俄罗斯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降低能够享受保险优惠的信息技术企业的工作人员数量门槛,由现在的30人降为7人;明晰俄罗斯国内信息技术产业类型和产品的分类标准,促进信息技术领域各类经济活动和产品的发展;简化信息技术产业部门聘请外国专家的程序,允许外国专家在俄罗斯企业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俄罗斯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建立完整的信息技术领域分析数据库。

在加强信息技术研发方面:2014-2018年,俄罗斯将在现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基础上建立50个高质量的从事突破性信息技术研发的新型研发中心;2014年,将制定和完善相关机制,推动跨国公司在俄罗斯建立信息技术研发中心,从事前沿领域的研发。

在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15年,为构建创新基础设施,俄政府将实施“建立俄罗斯联邦高技术科技园区”计划,计划建立11个高技术科技园区,创造高技能就业岗位不少于2.5万个;2016年,上述高技术科技园区计划投入使用,并形成企业发展支持体系,包括推动地方信息技术加速器建设、促进种子基金等风险投资的发展、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支持信息通信技术产品的出口,包括制定法律保护机制和产品出口推广机制等;建立开放的电子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对社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电子服务项目,向教育、医疗保健、住房及其他社会服务领域提供服务。

(作者:张丽娟,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与管理。)

链接:俄罗斯商务咨询网站1月21日报道,俄罗斯政府批准了新版“发展信息技术产业”行动计划。文件由俄罗斯通信和大众传播部制定,其依据是2013年10月25日俄罗斯联邦政府会议决定,同时考虑到2014-2025年俄罗斯联邦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的基本规章。

更新的“发展信息技术产业”行动计划路线图,能够实现2014-2025年俄罗斯联邦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战略设定的目标任务。行动计划包括,开展系统研究以期建立俄罗斯的云领域和超级计算机领域计算技术,发展俄罗斯超级计算机的技术,以及利用“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的基础设施和创新能力。

该计划的实施将能够维持俄罗斯IT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在一定程度上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预计在计划实施整个期间至少高出2倍,至2018年IT产业的高技术工作岗位数量将翻一番,共计60万个工作岗位,同时将俄罗斯信息技术产业的产值从2700亿卢布扩大到4500亿卢布,以及降低俄罗斯经济对原料出口的依赖,通过加速向其他经济部门推广信息技术来提高俄罗斯经济领域的劳动生产率。

信息技术是现代世界经济中最新颖、最独特的力量。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这样一个时代,一种新的技术浪潮一旦出现,就如此急速地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如此大幅度地提高了全球的生产力,如此广泛地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面貌。而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信息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融合度最高、潜力最大、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世界各国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

当前世界各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主要有如下趋势:

在各国政府的积极应对和各项产业振兴政策的作用下,国际信息技术产业将保持向好的发展趋势,各国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加强。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出台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政策均将加强宽带建设和高速互联网建设等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的发展位置,并出台了详细的行动计划。

篇5

一、数据的整理

运用《2009年河南省统计年鉴》上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对河南省产业进行合并整理计算,将第二次产业中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与第三产业中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这两大类信息技术行业单独列为信息技术产业,而将剔除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第二产业作为新的第二产业,将剔除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第三产业作为新的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并列放在一起进行分析。

下表就是运用Excel表格整理后的投入产出表(见表1)

表12007年河南省投入产出表

资料来源:根据《2009年河南省统计年鉴》有关数据整理行到。

二、信息技术产业的中间投入与中间需求以及中间投入率与中间需求率

分析这个指标时,需要引入中间投入与中间需求两个概念。中间投入指的是一个产业在经济活动中从其他产业也包括自身产业等的投入总和;中间需求则指的是一个产业的产出在经济活动中被其他产业同时也包括自身产业消耗的总和。而中间投入率则是指各个产业的中间投入与总投入的比率,中间需求率是各个产业的中间需求与该产业总需求的比率。

中间投入率的含义是:如果中间投入率偏高则说明该产业需要其他产业为他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比较多,多发生在资本密集型与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反之则相反。而中间需求率的含义则是指,该产业能否为其他产业提供较多的产品与服务等。如果中间需求率高,则意味着该产业所产出的产品能更多的用作其他产业发展的原材料,就越靠近基础产业,如果相反则说明该种产业的产品不能很好地为其他产业发展所用,就越不能成为基础产业。

利用表2我们就可以算出中间投入、中间需求、中间投入率与中间需求率,如下表所示。(见表3)

表3信息产业的中间投入、中间需求、中间投入率与中间需求率

中间投入

中间需求

绝对量

比率

绝对量

比率

第一产业

164483709

0.43

276473475

0.72

第二产业

2074425481

0.72

1836841068

0.63

第三产业

387100699

0.47

504177059

0.62

信息技术产业

22653747

0.47

31172034

0.65

资料来源:根据表2计算所得

通过表3我们不难看出在河南省四次产业中,信息技术产业的中间投入率和中间需求率分别为:0.47,0.65。中间投入率不是很高,这说明河南省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所利用的其他行业的产品与服务比它自身对其他行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少。也就是说,河南省信息技术行业的存在更多的表现为为其他行业的生产与发展提供物质与服务保障,这也与中国总体的发展趋势相符合,也就是信息技术行业更多的将成为基础产业,为我们的产业发展,经济腾飞提供强大的物质与科技保证。

三、运用直接消耗系数分析信息技术产业

直接消耗系数是指第j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直接消耗的第i部门产品或服务的数量,记为a(i=1.2.3.4)。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a=x/X

也就是第i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x除以第j部门瓣总投入X。其含义指的是可以反映出某一i部门对j部门的依赖关系。

利用表2中的数据和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直接计算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见表4)。

表4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行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信息技术产业

第一产业

0.1801

0.0674

0.0143

第二产业

0.2233

0.5384

0.2246

0.1370

第三产业

0.0221

0.1053

0.2182

0.2533

信息技术产业

0.0004

0.0047

0.0164

0.0831

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产业对其自身的依赖度并非是最高的,反而是对第三产业的依赖度达到0.2533大于它对自身的依赖度0.0831,其次是对第二产业的依赖度较大有0.1370,而对河南省第一产业几乎没有依赖度。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出目前河南省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受到河南省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影响较大,这与一般的技术产业表现不太一样,可能是由于河南省信息技术产业科学技术含量较低有关,所以在以后的发展中应该加大信息技术产业的高新科学技术投入量,使河南省的信息技术产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产业。

从表4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对信息技术产业依赖最大的是信息技术产业自身,其次是第三产业,再次是第二产业,最后是第一产业。自信技术产业对自身依赖度大就是由于它自身本来就是需要大量信息科学技术投入的产业,而第三产业对其依赖度大可以看出在河南省第三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信息技术的大力配合。相对于第三产业,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却对信息技术产业依赖度最小,原因可能是由于河南省信息科学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够,科研带来与教育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信息技术投入远远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加大。

四、运用完全消耗系数分析信息技术产业

完全消耗系数表示的是第j部门生产单位产品对第i种产品或服务的完全消耗量,用b表示,那么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b=a+ba+ba+……+ba其中i=1,2,3……n;j=1,2,3,……n。a表示第j部门对第i部门的直接系数;ba表示j部门通过第一个部门对第i部门的全部间接消耗;依次类推。其计算可以通过直接消耗系数得出:

令B=(I-A)-1,其中A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I为与A同阶的单位矩阵,(I-A)为里昂惕夫逆矩阵,也称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记为,其元素称为完全消耗系数。

根据表4中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我们可以算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

先求得里昂惕夫逆矩阵如下:

表5里昂惕夫逆矩阵

行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信息技术产业

第一产业

1.2781

0.2062

0.0837

0.0539

第二产业

0.6836

2.4373

0.7243

0.5642

第三产业

0.1302

0.3401

1.3883

0.4343

信息技术产业

0.0063

0.0187

0.0285

1.1013

表6完全消耗系数表

行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信息技术产业

第一产业

0.2781

0.2062

0.0837

0.0539

第二产业

0.6836

1.4373

0.7243

0.5642

第三产业

0.1302

0.3401

0.3883

0.4343

信息技术产业

0.0063

0.0187

0.0285

0.1013

数据来源:根据表4算得。

完全消耗系数可以反映出列向量产业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行向量产业产品的带动作用。首先来看一下信息技术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从表6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产业对第二产业带动作用最大(0.5642),其次是对第三产业(0.4343),然后是自身产业(0.1013),最后是第一产业(0.0539)。而对其他产业对信息技术产业产生的带动作用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排在第一位的是其自身信技术产业(0.1013),其次是第三产业(0.0285),然后是第二产业(0.0187),最后是第一产业(0.0063)。

五、运用感应度系数分析信息技术产业

感应度系数可以用Wi表示,它是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最终使用都增加一个单位通过完全消耗而引起的第i部门部产出的增加数与平均使各部门总产出增加数的比值。其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W=nΣ/ΣΣ

其中i=1,2,3……n;j=1,2,3,……n。分子表示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最终使用都增加一个单位对i部门总产出的需求量;分母则表示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量平均对各个地区产业部门总产出的需求量。如果w大于1,表明国民经济各部门对i部门的依赖程度较大。此时,要使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发展,就应对i部门优先发展。而这样的i部门大多都为基础产业。而如果w小1,则表明国民经济各部门对i部门的依赖程度较小。

根据表6中的完全消耗系数矩阵和感应度系数的计算公式,再利用Excel表格中的相关计算公式可以得出感应度系数。见下表。

表7四类产业感应度系数表

行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信息技术产业

感应度系数

3.207175286

5.847071404

3.576767277

3.368986033

资料来源:根据表6计算得到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感应度系数最大的是第二产业,感应度系数值达到5.847071404,其次是信息技术产来自身(3.368986033),然后第三产业(3.576767277),最后是才是第一产业(3.207175286)。这些数数据说明河南省经济在发展的时候,信息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如第二产业,但是信息技术产业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第二大产业,这说明在全球知识技术经济发展的大时代下,我们也积极利用高新技术产业来发展河南省的经济,并且随着高新技术对河南省其他三次产业的改造,河南省的信息技术产业已经处于一个大规模,并且将逐渐成为能推动河南省的基础产业,但是由于规模与技术含量还没有达到较为发达的地步,如果不正确调整与发展,很可能成为影响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产业。

六、运用影响力系数分析信息技术产业

影响力系数是分析j部门对别的部门的依赖程度。可心用u来表示,它指的是j部门最终使用增加一个单位,通过完全消耗需要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总产出的增加量的总量与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最终使用都增加一个单位,通过完全消耗,平均需要国展经济各个产业部门总产出增加量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U=nΣ/ΣΣ,其中i=1,2,3……n;j=1,2,3,……n。

公式中的分子表示j部门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量,对各个产业部门总产出需求量的合计数;而分母则表示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都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量对各个产业部门总产出需求量的总数的平均值。

根据表6中的相关数据与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算出影响力系数。见下表。

表8河南省四类产业影响力系数表

行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信息技术产业

影响力系数

1.815899234

9.956561056

3.775425398

0.452114312

资料来源:根据表6计算得出

通过表8中的影响力系数值,我们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影响力系数最大(9.956561056),其次是第三产业(3.775425398),然后是第一产业(1.815899234),最后才是信息技术产业(0.452114312)。说明河南省还处于信息技术产来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没有真正做到利用高新的技术产业来发展河南省经济,信息技术产业对河南省经济的拉动作用排在最后一位。

七、结论

通过运用投入产出法对河南省信息技术产业的分析,我们发现河南省的信息技术产业虽然对经济具有正向的拉动作用,也达到一定的规模,也成为拉动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但是,就目前来看,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科学技术含量还比较低,没有真正起到改造其它三个产业,使河南省经济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所以我认为在河南省以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注重高新技术在经济发展的中的重要作用,逐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占总体产业的比重,提高河南省的科学研究与教育水平,大力推广高科学技术含量的创新型技术;同时在制订产业政策的时候,也应该考虑重点扶植与信息、高新技术相关的产业,最终使得河南省信息技术产业早日健康发展,使得河南省产业结构早日优化升级,使得河南省经济早日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1 刘杰,黄德林,《重庆市信息产业投入产出分析》,2006;

2 胡国强,于向英,《投入产出法》,中国科学社会出版社,2003;

篇6

第二,新一代信息技术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高端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带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技术的快速创新,既催生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也带动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渗透,推动了原有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了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并衍生新的产业形态。此外,新一代信息技术将还在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孕育重大突破。一方面,信息技术重大创新变革初现端倪,先进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已达22/20nm并进一步趋近于物理极限,计算体系结构面临深刻变革,感知技术向智能化突破,网络技术向宽带、无线、智能及超高速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将带动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体性突破,并将触发和引爆经济社会其他领域的创新,带动各相关技术迈向更高水平。

篇7

[中图分类号] F460 [文献标识码] B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内涵

21世纪以来,信息科学与技术发生了深刻的跃变,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等新技术、新产业、新应用不断涌现,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方式。为顺应全球科技与产业变革的趋势,2010年10月,国务院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内的七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决定》明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是:“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数字虚拟等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二、广东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广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重要基地,并涌现出一批竞争力较强的创新IT型企业群体。广东已将高端新兴电子产业列为发展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之一,着力推动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下一代联网等的发展和应用,加快推进数字广东和智慧广东的建设。2011年广东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继续居全国首位,总产值约占全国的1/3;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4201.61亿元,同比增长14.7%;移动用户已经达到了10953万户,普及率超过100%;互联网的网民数达到6300万人,普及率达60.4%。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广东经济发展中的倍增效应与日俱增,龙头企业异军突起,华为、中兴通讯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性通信企业,腾讯跻身为世界著名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金蝶跃升为国内领先的企业管理软件及电子商务应用供应商,海思半导体产值居全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之首。

三、广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存在的问题

1.政府政策缺乏全局统筹和连贯性,产业集群协同式发展力度不够。政府政策和财政资源对市场各要素资源的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产业路线图不明晰,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力度弱。

2.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及应用缺乏有效组织。总体上广东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缺乏核心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围绕国外成熟的核心技术来开展,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文化内涵和灵魂。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缺乏有效组织,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和创新仍然是以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专项为主要实施方式,对于产业链上下游和相关产业缺乏考虑,缺乏技术路线图的指引,这种“片段化”的支持方式其作用也就只能限于直接受助企业,对其他关联企业和产业链的其他环节的带动作用甚微。

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带动不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具有明显的倍增效应。由于缺乏明确的资金引导和信息技术在传统行业的应用示范,传统产业在短期的成本压力和对技术应用认识不足的情况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没有充分发挥出对传统产业的巨大提升作用。

4.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协同创新能力没有充分发挥。由于大型信息技术企业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应用市场逐步形成的垄断地位,一方面导致大企业本身内在的科技创新驱动不足,另一方面使科研院所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能力日趋弱化。另外,由于近年来金融危机和经济走向趋缓导致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重重,使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互动关系难以形成。

三、政策建议

1.强化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鼓励以行业龙头企业和大中型骨干企业为核心,在重点领域以共性技术和重要技术标准为纽带,形成产业技术联盟,重点开展技术研究和交流合作。有效组织产业核心技术研发,以技术路线图为指导,围绕产业关键技术、重点领域,围绕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组织联合攻关。整合骨干企业、公共平台、国内外研发机构和团队等力量,充分利用现有研发成果、人才力量等资源,灵活运用自主研发、国外技术引进消化、企业间技术转移、关键技术招标、知识产权服务等多种方式对项目的不同部分进行集成度高的联合攻关,实现关键技术的有效突破。

2.优化政府资源配置与资金支持模式。改变过去由政府支持单一企业、单一项目的投入模式,建立以龙头企业参与研发投入、政府补贴配套、吸引其他创业投资进入的多方投资模式,建设集核心技术研发、培养适应型人才、支持中小企业以及创业型企业发展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产学研合作平台。

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里战略科技领域的中小企业。借鉴欧洲国家“创新券”模式,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进行有效扶持,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选择部分科技创新能力强,具有自主国家知识产权或自主研发创新产品的中小企业发放具有产业针对性的创新扶持券。

4.促进金融与科技创新的多元化对接。采取多种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投资力度,通过发展政府产业基金、社会股权基金和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帮助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探索政府与担保机构、银行合作建立“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和风险代偿机制”,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发挥小额贷款公司融资作用,对该行业的小微企业从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获得的贷款给予贴息资助;鼓励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对采取并购、借壳等资本运作方式完成境内外上市的企业进行资助。加快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建设,新三板市场资源培育,降低行业所属中小微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门槛,促进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

5.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在传统产业的应用。加快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以信息流组织与支配商品(货物和服务)流、资金流、技术流,形成开放互动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打造先进的商业环境,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带动新型经济业态蓬勃发展。普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鼓励中小企业运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重点支持电子产品、服装、家具、钟表、印刷包装、黄金珠宝、旅游等行业积极运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在线采购、销售、外贸出口等生产经营活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6.加快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广东具备了良好的金融环境,金融创新和金融资本异常活跃,第三方支付具有较好的基础,截至2012年6月,广东已有20多家企业获得了牌照,其中财付通2011年交易额占当年全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额21610亿元的20.3%份额,全国排名第二。未来,广东需要进一步深化第三方支付在传统行业和生活服务业的应用,将加快全国资金汇集到广东,进一步促进我省金融业的发展和壮大。积极推广网上支付和移动支付等多种形式的电子支付,普及电子支付手段在各行业、各领域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进一步完善在线资金清算体系,加强业务监督和风险控制,推进在线支付业务规范化、标准化。

7.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活服务业的应用。建设智慧城市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更是改善民生、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科技创新技术的带动的产业链经济。从搭建的智慧建设框架看,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建立平台引入客户、厂商,围绕企业、政府、居民三方的需求,通过信息共享随时解决城市公共服务与管理方面的问题。率先加快无线宽带、光纤网络的普及,降低市民信息通信成本,推动移动互联网、移动电子商务的创新应用。面向市民生活需求,建设“市民生活云”,打造集资讯、沟通、娱乐和商务服务为一体的社区云,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在线生活服务,培养市民信息化生活方式,拓展电子商务服务新模式;推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家居领域的应用,建设智慧家庭,促进社会消费,拉动产业发展。

8.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创新应用示范。政府出台政策,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工业软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和技术改造等环节的示范应用,加快改造企业生产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智能化、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敏捷制造为方向,对传统企业设计、生产流程进行再造,实现生产信息化。加快传统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传统产品中信息技术含量及附加值,引导传统产品向环保、节能方向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姚雯,刘传江.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分析[J].财政研究,2010(2):23-25

[2]付广军.运用税收政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1(2):27-29

篇8

美国:2006年,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搜索引擎大会首次提出“云计算”的概念。Google的云计算技术是围绕Chrome的,所有相关的技术与应用都嵌入到了浏览器中,甚至操作系统的内核也嵌到了浏览器中。云计算服务成熟的标志是亚马逊在2006年推出的简单存储服务(S3)和弹性计算云(EC2)。2008年2月1日,IBM(NYSE: IBM)宣布将在中国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为中国的软件公司建立全球第一个云计算中心(Cloud Computing Center)。微软提出了“云―端计算”(Cloud―Client Computing)的概念:即“云”和终端都将承担一部分计算和应用。

日本:在日本,云计算技术已经从概念变成了一个具体的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平台具备联网设备与传感器的认证、确保安全等功能。不仅仅是汇集大量数据后进行分析,还具备可支持“现在正发生的”实时数据的处理功能,以及通过分析结果发送控制指令,自动处理整个业务流程的功能;云计算使工厂、电动汽车充电站互联;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拯救水环境;

运用还包括云计算在内的IT和通信技术,参与世界各国的智能电网和智能城市的开发和实际试验。

欧洲:IBM和电信运营商Cable&Wireless决定将共同建设云计算网络为英国未来的电表服务,并称之为“英国智能云能源”。为管理智能电表中大量的家庭耗电信息,服务提供商们推出了新的管理系统――云系统。云系统具有容量大、速度快、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德国联邦经济和技术部通过“Trusted Cloud”项目,开发并实验新型、安全的云计算服务,

目前,全球云计算的竞争刚刚开始,我国有关企业也正抓住这一机遇,统筹规划、纷纷布局。国内最大搜索引擎也是全球最大中文搜索的百度要投身做云计算,百度搜索其实天然就是“云”,用户使用搜索得到结果,背后的数据运算等都依赖于远程的服务器集群。在这种云计算服务的发展中,也会产生更加细分的、更加新颖的服务形式和技术,比如在线杀毒的云安全服务、在线办公软件的租赁使用等。使用百度搜索的网民用户直接就可以停留在百度上阅读电子书、观看视频或者玩在线游戏,它利用自己的技术、流量等优势搭建平台,在为开发者创造利益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利益。

云计算作为源自IT产业的理念和技术,同样在其他行业中也产生了积极响应,2011年8月8日,创维集团宣布在全球首推云电视,其通过技术革新,首次将云计算技术融入电视行业中,全球首家推出云电视,开启了电视行业革命性发展新时代。它是以云平台为基础,基于Android智能操作系统。它的应用软件系统开放稳定,通联程度高:方案应用软件的核心为跨平台通用开发框架,该部分用于快速实现各种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包括Android架构的公共模块,以最短的时间部署各种嵌入式设备之间的相关应用。为数据家庭各种设备之间的相互连通建立了基本的技术保障。它在数字家庭整体解决方案运用的互联互通技术包含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近距离互联互通技术,主要用于家庭内各设备的互联互通,已经实现了基于WIFI的局域网数据交换模块和基于蓝牙的近距离数据交换模块。另一部分为远程互联互通技术,远程互联互通技术主要是通过分布式存储技术,将各种资源分享至云端,供用户在任何数据上进行存取操作。创维电视首次在电视上实现云空间、云服务、云浏览、云搜搜等个性化应用,利用强大的云计算技术,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诸多应用所需资源。它的四大特色应用是:1、远程医疗:提供各大医院、各个医疗科室的挂号,解决居民就医挂号难的问题,提供多种便民措施服务,并最新的医疗资讯;2、虚拟社区:通过服务平台搭建以电视微博为主体的电视社交网络,增加信息分享的渠道,实现信息快速分享,快速获取,构建虚拟社区;3、家庭购物:通过数字家庭智能3D电视开展产品展示与购物服务、产品推介服务等,实现数字家庭购物的新体验;4、在线娱乐:以数字家庭智能电视终端为窗口,将数字电视与互动点播娱乐服务结合为一体,共同打造网络化的数字家庭。

云计算技术迅猛发展,其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研究已经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一、云计算与广播影视节目内容资源的管理:未来这里可通过内容资源管理系统的云计算改造,构建区域性的广播影视节目内容源池,逐步形成多片独立的“广播影视节目内容资源云”(或称“媒体云”)。二、云计算与广播影视节目内容制作:采用云计算改造广播影视节目内容制作生产流程,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构建核心竞争力。三、云计算与广播影视监测监管:未来这里广电行业将建立集技术监测、节目监管、安全播出调度指挥于一体的国家和地方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业务整合、全国统一的广播影视监测监管平台,云计算在监测监管数据的统计、分析、处理以及信息方面可提供技术支撑。四、云计算与广电新业态:业务整合是三网融合的实质所在,因此,业务形态的创新成为下一代网建设的核心。云计算有助于推出三网融合类业务,可通过构建业务研发平台,降低新业务开发成本,加快新业务推出速度。等等。

这里必须提的是云计算产业链里主要的一个环节:设备供应商。云计算设备的特点除了一些硬性指标外,更重要的是符合“云”的思想。广电行业的各个设备供应商积极为“云计算”在广电领域的应用运筹帷幄,为形成“云连云”的沟通合作平台进行技术储备,目前这种合作已现端倪,“广电云”雏形已经呼之欲出。现选择两家企业稍加介绍,大洋作为中国广电行业的领先企业,提出浩瀚云海,漫步云端:“浩瀚”云媒资系统基于大洋自主开发集成的云计算平台,能够在统一的云门户实现云制作、云转码等功能,多终端访问,包括瘦终端、pc笔记本、平板电脑、手机,给用户带来“漫步云端”的非凡体验;大洋在新闻制作技术方面,将研发云技术在编辑制作领域的应用,如云编辑等;满足更加高效快捷的新闻报道需求的产品,包括现场类新闻直播,使电视台新闻报道突飞猛进。总之,IT技术将被大洋创新地融入广电领域,提升和满足广电本身的业务需求。新奥特全新基于视频云计算的C―MAP全媒体运营技术构架,即在统一数据中心(IDC)之上,构建经营管理云平台,生产制播云平台,集成分发云平台和运营云平台等四大核心云平台。C―MAP平台可提供媒体数据的转码、渲染、合成、技审、搜索、语音分析、图像识别等多种应用服务,全面支撑广电媒体机构及广电、电信、互联网运营商等开展全媒体运营服务。

篇9

在云计算领域,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信部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5个城市先行启动了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着力推动云计算服务,探索云计算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可行性和服务模式,有序引导和推进云计算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会同财政部、工信部结合5个云计算试点城市组织实施了一批云计算示范工程。

在下一代互联网领域,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实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并在总结示范工作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路线图、时间表、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等。

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下一代互联网发展专项,将通过专项的实施支持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公众网络和网站改造、新兴应用示范及标准研制。

在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领域,我国也不断取得进展。目前,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DTMB标准)已在老挝、古巴、柬埔寨等国家落地,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启动了“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研究工作。

篇10

二、后危机时代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动向

尽管危机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危机后全球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信息技术企业发展面临动态性影响因素,因此有必要对该领域的新情况作进一步研究。后危机时代印度信息技术企业主要从下述四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信息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化的特征日益明显

一方面,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使网络化运营迅速发展,极大地提升了诸如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金融、教育、旅游等行业工作效率和服务品质。信息技术产业通过对传统工业、农业和服务业进行知识渗透、技术关联和系统集成来实现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取得实质性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具有很强渗透性,能够与传统产业较好融合,为传统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经营环境,同时也给信息技术产业自身发展带来延伸空间。另一方面,传统产业改造需求推动信息技术产业升级。随着商品市场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企业对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数据挖掘、网络化服务、分布式网络技术、多网融合、协同商务、智能商务等信息通信技术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和深入应用。同时,为了推进行政服务创新发展,印度政府大力推动电子政务发展,提出要建设覆盖全国几乎所有中央和邦政府部门的信息服务体系,涉及港口、铁路、航空、税务、证券市场和工资支付等部门。同时政府建议所有部门的信息服务建设应占总预算2%-3%,以推进信息技术产业在国内市场发展。这种产业融合的方式不仅提升了印度公共服务能力,人们获取政务信息更加便捷,而且极大推动了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升级,为产业发展独辟蹊径。

(二)推动规模化经营,促进技术创新

所有到过班加罗尔“软件技术园”的人无不惊叹印度软件企业的规模化管理。班加罗尔是印度最有活力和最富裕的城市,被称为“印度的硅谷”,是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印度35%的IT人才都在这里打拼,他们都是印度一流大学的人才。印度几大有名的信息技术企业都坐落在这里,企业规模十分庞大,其中印度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CS)有8.9万名员工,印孚瑟斯技术有限公司(Infosys)7.2万名员工,威普罗公司(Wipro)6.8万名员工。这些大型信息技术企业不仅人员规模庞大,而且内部管理一律实行模块化和流程化,完全依照欧美企业管理规范在运行。无论是人员招聘、合同管理,还是流程框架分析与质量控制,建立的是一整套规范的企业管理章程。同时,企业业务流程管理也十分规范,提交报告、数据可靠性、安全性分析、公司法律制度、咨询顾问服务等都非常齐备,使得印度软件服务公司有很高知名度,能够长期、稳定合作。与此同时,印度信息技术企业大力发展大学孵化器中心,资助大学承担具有商业发展前景的科研项目,使这些项目成为高技术校园企业的发展基础。信息技术企业通过建立“企业创新中心”发展创新型技术,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经过努力推动印度信息技术企业从软件产品链条的中下游,上升到包括技术支持、业务咨询以及全套的软件开发和测试等上游环节,打造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

(三)从低端产业出发,借助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实现产业发展高端化

印度信息技术企业在发展初期,主要依附于欧美等世界经济强国,与发达国家的大企业发展捆绑在一起,不惜给它们“点烟倒水”,做一些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低级“脑力”劳动,在长期合作中形成某种伙伴关系。但是,这种低端服务是产业链条中最脆弱的环节,产业价值不高,在经济困难时期,很容易被竞争者取代。后危机时代,印度信息技术企业积极寻求新发展路径,配合低端产业,借助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积极占据产业链条中的高端位置。据印度工业与商业协会(ASSOCHAM)最新调查研究指出,印度高端信息外包服务主要通过提供业务专业知识而不是流程专业知识来为客户创造价值,服务价值更高。现在,许多西方公司把一些知识型的业务外包给印度企业,比如动漫设计、产品支持、系统整合、网络管理以及培训与咨询服务等,更加突出专业人才作用。目前,尽管印度高端服务业的人力资源数量远低于低端服务业,但是高端业务的收益却远远高于低端业务。在后危机时代,印度信息技术企业从低端产业出发,推进技术改造,进行产业升级,实现了企业产品及服务向高端化迈进。

(四)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实现服务多元化

在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环境下,印度信息技术企业积极开辟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市场。据美国科尔尼公司和印孚瑟斯技术有限公司估计,2012年中国的服务外包市场需求会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需求市场。印度通讯和信息技术部电子部门临时主任A•K•加格,在北京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时对印度报业托拉斯(PTI)记者说道,中国市场非常巨大,预期产值能达到500亿到10000亿美元,印度希望能够通过谈判获得一个窗口结关的政策,以便印度信息技术公司进入中国市场。①危机过后,在我们费心尽力争取美国市场时,印度前四大服务供应商都已经进入了中国市场。后危机时代面对海外市场萎缩,印度政府、企业会更加关注国内市场,寻求国内发展机会。印度软件及服务业协会、印度增厦(Zensar)信息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的全球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GaneshNatarajan,在艾哈迈达巴德的国际创业论坛会议上说到,印度信息技术行业可能会受到经济衰退影响,但它能够在12个月内复苏。因为一年以后,印度信息技术企业会更加专注于国内市场而非国际市场。另外,与亚洲其他国家相比,印度城市化程度低。对消费品销售来讲,乡村市场是销售主力,约占销售总额的70%,但是由于落后,乡镇间距离遥远,信息化程度低等原因,严重影响了产品销售额。因此,要在印度乡村设立网络销售,进行信息化建设势必是一个不小的工程。在国际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信息技术企业可以抓住机遇,以农村信息化建设为纽带推进国内市场发展。同时,印度政府还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实施了一项名为“邮车网络”的网线网络计划,预计在印度农村地区的公共汽车上安装无线互联网收发器,以方便乘客在公交车上就能收发电子邮件,浏览互联网,这套设备安装和普及能够给国内信息技术企业带来无限发展机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萎缩情况下,印度信息技术企业积极开辟海外新兴市场和国内市场,实现了目标市场多元化发展,取得了较好发展成效。

三、结论与启示

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取得了显著成就,积累了成功经验。面对后危机时代信息技术企业面临的困境,印度政府依据国情、扬长避短,采取一种避免与竞争对手直接冲突的迂回政策,合理利用国际经济协作及分工,在国际竞争激烈碰撞的缝隙中寻求发展,发挥后发优势,不失时机地研究开发新产品,致力于对新市场长远开拓,取得较好成绩。目前,我国信息技术产业正处于完善发展阶段,在充分认识我国国情基础上,可借鉴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经验,推动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推进信息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

学习印度经验把握产业融合发展机遇,加快建设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创新与网络建设的互动结合,把信息技术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管理和销售全过程,提高传统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拓展信息技术企业发展思路,增加信息技术应用范围,增强国际竞争力,延伸企业生命力。

(二)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在发展初期印度软件企业承接的软件外包主要集中在专业人员输出、数据录入等低附加值领域。随着核心信息技术的研发及信息技术创新体系的成功构建,印度软件企业产品及服务质量显著提升,逐渐向高技术含量领域扩展,日益受到国外用户青睐,信任度也增强了,摆脱了危机后面临的发展困境,实现了产业持久繁荣。目前我国应重点加强核心信息技术研发及构建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在一些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建立以市场为驱动,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基地。尽快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建立起能够支撑信息化发展的技术、生产体系,实现低端产业与高端产业并举发展,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占领价值链高端链条。

(三)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势在必行

在信息技术产业中,我们要改变以发展计算机设备制造为主,“重硬轻软”的现状。印度政府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特别是软件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印度人输出的是智慧,而获得的是定单、发展经验、美元,且这种发展模式对国内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压力都很小,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实践证明这也是经济发展的一条捷径。尽管印度软件企业最初承接的软件外包项目主要集中在一些低风险、低附加值领域,但是随着经验不断丰富,能力获得了提高,印度软件企业代工的范围继续扩大,开始向高技术领域扩展,实现了产业价值链升级。“软重硬轻”是印度信息技术产业的结构,也是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趋势。因此,加大资金支持,吸引高水平信息技术开发人才,支持深度开发,并把新产品快速投入市场实现效益最大化,是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