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调查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2-10-23 21:04:5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计算机专业调查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计算机专业调查报告

篇1

1、计算机专业就业调查与分析

本次调查方法是传统问卷调查、网络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共收回传统问卷100份、网络问卷400份,调查对象是我校计算机学院专业学生实习及就业单位、人才服务中心及届毕业生,用人单位主要包括本省及其他省市与我校有用人历史的中小学校、中小企业等。调查表主要有基本信息和计算机专项职业能力调查(见表1)两部分组成。调查中发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量大,但中小学计算机教师需求量减少。随着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的普及,计算机软件的大量使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专业的编程人员及项目负责人或相关工程师等专业人才。另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和网络安全人才显得非常缺乏。从人才需求调查表的结果看,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非常旺盛,优秀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以往需求较大的中小学计算机教师岗位逐年减少,教师岗位已不能作为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唯一出口。

(2)地区需求差异明显。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对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和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有一定需求,他们将主要从事计算机基础

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而在中小城市,则大量需求从事应用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与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的技术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等技术工作。

(3)企业招聘时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①要求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希望在短时间内具备上岗能力。多数人力资源主管和项目主管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不少企业会参看毕业生是否参加过项目或实习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条件。大多数企业希望员工尽早具备上岗能力,希望降低再培养成本。在对新员工培训方面的调查中,愿意提供一个月以内培训时间的74。52%,愿意提供三个月以内培训时间的占25。48%,愿意提供三个月以上培训时间占o%。②具备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具备多种技能的计算机专业复合型人才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如在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基础上,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维护、信息系统管理、产品推广、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也能胜任。据调查,单位要求人才具备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占84。23%。而不要求的仅占15。77%。这反映了现代企业在人才运用上,更加强调使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③要求专业毕业生具有与从事职业相关的资格认证。企业对ri认证的认可程度分别是国家计算机等级认证、计算机软件资格与水平考试(软件设计师和网络工程师)、全国信息化工程师和劳动部的职业资格认证。④要求具有突出的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调查显示,企业中的负责人对本科生具备的专业技能要求是:编程能力、数据结构知识和算法知识,此外依次需要具备数据库知识、软件工程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

(4)对专业学生专项能力的要求。在专业学生专项能力调杳中,排名靠前的依次为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计算机编程与软件开发能力、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此外外语能力、信息系统管理、网络管理、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等次之。

2、对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的研究

通过以上社会调查分析,发现沿用过去专业培养模式很难适应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必须要对目前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及内容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及毕业生就业需要。

(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计算机专业培养上,必须与行业接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在充分认识和调查社会和行业需求的基础上,运用课程理论和教学资源进行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方面的总体设计。

(2)确定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模式。重点在于研究如何使培养目标多元化,从而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要和企业用人需要,进而形成大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在充分考虑服务区域和现有教学资源的情况下,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不同学生采用分专业方向的教学,真正落实多元化的专业培养目标。针对不同出口的学生,采取不同培养方案。如在大四增加选修课的比重,对希望考取研究生的同学,增加理论知识讲解的选修课。对

篇2

一、厘清语文知识的应用要求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不仅要满足与客户沟通、交流的需要,而且要满足与专业相关的文本阅读理解、文本书面表达的需要,其专业性要求非常高。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专本文由收集整理业知识书籍、报刊,一方面增长与专业相关的语文知识素养,另一方面扩大专业知识视野。比如指导班级订阅计算机专业方面的报刊《电脑商情报》《电脑爱好者》《微型计算机》《大众硬件》《新潮电子》等等,指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不断厘清语文知识的应用要求。

中职语文校本教材要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反映培养目标及专业学习的要求;还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典范性和针对性,反映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趋势。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校本教材内容可以反映it行业的企业文化(如管理文化、制度文化、技术文化),或者反映计算机领域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语文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可以联合开发校本教材,实现语文工具性的优化。

二、厘清语文能力的应用要求

篇3

一、引言

计算机专业英语属于特殊用途英语(即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以下简称ESP)的范畴,是英语技能训练与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的结合。开设该课程的宗旨是“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提高能力,学以致用”,这与我院高素质,复合型,经世致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因此,探索一套符合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ESP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独立学院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属性与定位

计算机专业英语从属性上讲,“也是一门语言,其教学不仅包含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而且有明显的专业内涵,是语言技能训练与(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的结合”(刘法公,2001)。 我院的计算机英语专业课程是两年大学英语基础教学的应用提高阶段,授受对象是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系的大三学生,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在今后的工作情境和计算机专业领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实际应用能力,学以致用。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ESP教学原则

由于ESP具有鲜明的目标性,课程设置必须要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这就决定了ESP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这也是ESP教学三大原则之一(秦秀白,2003)。结合我院推行的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为主要内容的“三大教学改革”,就是要在教学内容上,充分考虑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学习的基本情况和计科系学生将来的工作需求;在教学方法上,打破传统的单向式课堂教学,转变教师的传统角色,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并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评价上,明确课程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争取做到对学生学习全过程和结果,以及通过学习获得的实践能力作出科学、合理、全面、有效的评价。

四、我院ESP三大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秦秀白(2003)在谈到ESP教学原则时提出了Hutchinson 和 Waters的观点,认为ESP教学中我们关注的并不是语言的运用,而是语言学习。但是,独立学院ESP教学必须要从学生英语学习的基本情况出发。独立学院的学生,尤其是理工类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薄弱,面对枯燥的计算机专业词汇和含多重复合句的专业文章兴趣乏乏,甚至无从下手。因此,独立学院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关注“语言的运用”,即计算机英语的使用规范,包括词汇特征,语法特征,篇章结构等。教学中强调专业术语及命令的记忆,熟悉合成新词和缩略词,习惯被动语态的频繁使用,理清多重复合句的句子结构,了解计算机专业文献的篇章特点,掌握计算机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从语言的运用中体会计算机英语的客观性,准确性和专业性。

此外,还要从计科系学生将来的工作需求出发进行课程内容设计的改革。我院希望通过ESP课程的培养,学生达到在动手(口)能力上强于研究性大学学生,在基础知识上强于高职类院校学生,因此贯彻“够用、管用、会用、能用”的指导思想。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设计必须考虑“学生今后将如何使用计算机英语?将用计算机英语去和谁交流?在哪些场合将使用计算机英语?”等问题,从《计科系企业岗位需求调研报告》出发,形成有岗位针对性的方向培养方案。企业需要什么就学什么,学以致用,培养企业看重的具有一定口语交际能力和读写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他们不一定能用英语就某一专业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但是能够对某一主流的微机硬件进行简单的英文介绍,用英语与客户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他们不一定能独立阅读科研文献和撰写规范的学术论文,但是他们能够看懂Intel最新的CPU芯片情况的英文介绍,汲取有用信息并作简单的性能综述。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独立学院的ESP不仅关注语言的运用,也关注语言学习,即“使学生理解和产出规范语言的学习策略和教学方法”(秦秀白,2003)。对作为ESP授受对象的计科系大三学生而言,“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手段单一”(谷志忠,2010)的ESP已经不能满足其实际需要。

对我国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廖莉芳等,2000;李新等,2006)显示,ESP现行的主流教学模式是单调的“阅读+翻译”模式。这种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向教学模式对于有一定自学能力,思维活跃的独立学院学生是没有吸引力的。他们希望教师能够更多地扮演组织者,协商者,指导者的身份,而不是传统的知识讲授者和灌输者的身份。因此,独立学院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我们利用可视可听的教学媒体,合理使用学院倡导的“六大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完完全全地参与英语学习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掌握。比如,以赛促学法,让学生组建团队参与竞赛,考查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词汇的记忆和阅读理解能力等;问题导向法与阅读教学相结合,通过问题设置帮助学生体会计算机专业文章的句型篇章特点,培养快读精读能力,加强归纳表达能力。模拟仿真法,模拟会话场景巩固专业词汇的准确运用,利用幻灯演示模拟某一英文版开发工具软件的运用。海量平台法,教师利用网站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共享视频、文档、课件等资源,交流讨论,解决问题,批改作业等。任务教学法,设立英语值日报告环节,让学生轮流上台,结合幻灯制作,或介绍最新电子产品,或讲解计算机专业小常识,或展示某一英文软件的运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此外,我们还增加助教环节,通过辅导和答疑课,发挥对教师的教学协助和教学内容的补充,以及知识的应用和能力拓展的功能。

(三)教学评价的改革

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ESP教学中,Dudley Evans和St. John认为,合格的ESP教师还应该精通ESP的测试与评估(evaluator),能根据教学需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时的分析和总结。(秦秀白,2003)这实际上也是对ESP教学评价作出了要求。

在教学评价上,我们明确课程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做到学习过程成绩评定和期末考试成绩评定并重。学习过程的评定注重多元化和科学化,形成包括考勤,作业,测验,讨论,演讲等多方面的考评机制,并定期公布。具体评价标准如下:期末成绩的构成包括40%的期末卷面成绩,10%的期末口语成绩和50%的平时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又由10%的出勤,20%的值日报告,10%的课堂参与讨论提问,10%的测验和作业构成。对于其中的一些条款,我们还做了细化。比如,20%的值日报告成绩由专业词汇表达的准确性,英语口语的流畅,语法的准确,辅助演示的幻灯制作效果,听众的接受反映等方面进行评定。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以学生为中心”的ESP教学符合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将继续改革ESP课程知识本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探索ESP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将专业理论教学、职业技能培养与专业教学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着力打造经世致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谷志忠.高校ESP教学现状剖析与应对策略[J].外语电化教学,2010(5).

[2]李新,崔学深,盛慧慧.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教学理论与实践,2006(14).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b)-0165-01

自从进入新世纪,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及数字化处理信息成为高科技项目竞争的核心技术,因此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工具学科,其地位亦日趋升高。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专业不断壮大,数学作为计算机的专业基础也成为了学生必不可少的专业理论学习学科,进而形成一门新课---计算机数学。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其在教学过程中却不能名副其实,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未能与这门课程相适应,因此计算机专业数学课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1 计算机专业数学课程学习存在的问题

该研究者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习现状及教师的教学方法、教材内容两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学生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是基础课程,与计算机专业关系不大,因此表现为学习兴趣不高;而一些文科生则因为中学时基础不好,对数学失去信心。

(2)生源多样化、层次多样化,起点能力参差不齐。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省市,课程标准不同,内容亦存在差异,加之中学文理科影响,学生的数学水平则表现为参差不齐,起点有高有低。

(3)多数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教师依赖性强。由于中学数学知识与高校数学知识连贯性不强,对数学知识感到偏难,且多数同学停留在中学的题海战术,不愿与教师交流,造成对知识掌握仍然不理想。对一些不懂的问题等待教师讲解,而非主动提问。

对多数学生来讲,数学并非他们学得最好的学科,加之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成绩多不理想,久而久之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甚至厌倦情绪。

1.2 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学者对课程定位不准确。一些教师对计算机数学的教学停留在中学数学模式,以解题为目的,没有将计算机课程与数学课程结合,导致学生认识不到数学的学习在计算机学习中的重要性,产生“学亦无用”的想法。

(2)教材内容更新较科学技术慢,致使课程枯燥,理论性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数学教师对实用性的技术了解不多,仍停留在概念、例题、证明结论的模式上,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另一方面一味的传授,而不了解学生的反馈,不了解学生掌握的水平,不能调动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养成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

(3)课程多而课时少。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一些高校在提高对教师要求的同时却缩减了课时,这样导致教师只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却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4)课后作业及考核形式单一。教师的课后作业仅限于课后的小练习,这种对单一知识点的复习不能将知识前后衔接,这样学生即使掌握了每一个知识点,综合考查时仍然不理想。考试形式只停留在笔试,缺少实用性。

2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1)转变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适当转移教学重点,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授数学思想及方法,而非限于一道例题的正确答案。

(2)教师不要把计算机数学的教学停留在艰深的数学技巧、证明复杂的理论上面。而是要教会学生计算机解题思想,教授学生除会使用专业的数学软件外,也要掌握基本软件在数学中的应用。

(3)面对课时少任务重的现象,教师可采用“数学理论与计算机专业应用相结合”的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时,密切与计算机专业特点相结合,将主要的数学课程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尽量介绍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要多读论文,了解计算机领域的动态,将数学理论在计算机中的应用以及教师在科研过程中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作为具体教学案例。

(4)课后通过向同学们布置一些探索性作业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又可对课上没有时间重点讲授的知识点做一个很好的补充。

在现阶段下教学的结果还是依赖于评价系统,但我们不能拘泥于笔试这一单评判模式。笔试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计算机数学课给素质教育提供了契机,而素质教育十分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所以,除笔试试卷的评估方式之外,我们还可以考虑其他方式,如完成一阶段的学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写一综述报告,鼓励学生在其它专业课学习中收集所用数学知识,完成调查报告。

3 结语

因此,通过计算机数学的教学服务,让学生对数学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及价值有正确的认识,懂得数学应用在信息社会的广泛性,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思维的培养来培植计算机处理问题的程序思想,使得计算机数学这门课成为学生想要学,要学好的课程。最终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以辅助专业课程的学习,系统完成高校的教育目标。将学生培养成既有一技之长又有多种能力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云连英.面向专业需求的高职数学课程设置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8(4):73-76.

篇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2-0164-04

为深入了解我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对就业岗位、学校教育教学情况等进行评估,进一步改革现有课程教学体系,使之更适应社会对中职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对我校近四年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本次调研的重点是了解应往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包括行业分布、工资水平,以及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建议和意见等。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调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2008届~2011届的计算机类专业的中职毕业生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此次共发放400份问卷,收回334份,有效问卷304份。调查涉及面广、内容全面,其结果能较真实地反映出我校毕业生的道德品质、综合素质、专业水平等情况,以及就业工作现状。从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中,可看出我校教学、管理、就业指导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研究采用SPSS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全面透彻,结果真实可靠。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毕业生的岗位分析。

(1)就业岗位分布情况分析。图1给出了毕业生从事的行业类别分布情况,从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事计算机类工作及升大专的人数所占比例较高,可见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相关性较好。值得一提的是,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占7.2%,已经从事管理岗位的占9%。由此说明,我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大部分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且素质较高,提升较快,就业质量较好。

(2)工作薪酬情况分析。在回收的毕业生调查问卷中,有251人说明了薪酬的基本情况。从图2可以看出,工资在4000元以上的占3%,经调查,这些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很高。在2000~4000元之间占67%,2000元以下的占30%。经加权平均分析,学生就业的平均工资为2444元。该工资水平符合深圳市2011年各区工资指导价位。从行业角度看,从事计算机相关专业工作的毕业生薪酬超过深圳市工资指导价位的低位数,但低于中位数水平。这也说明,学历偏低对工作的薪酬和个体的未来发展等有一定的影响。

2.就业表现。

(1)毕业生对岗位的胜任程度。完成工作任务情况的调查中,从图3的数据可以看出,能够超额完成任务的毕业生占19%,能够完成任务的占59%,基本能完成任务的占22%,不能完成的为0。这说明毕业生基本能够胜任岗位工作任务。

(2)毕业生对自身素质及个人能力评价。调查结果显示,有8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自身素质、能力整体上比较好及很好。例如,可以很顺利地与领导、客户等进行沟通交流,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毕业生自我评价很好的前3位能力有:道德品质与修养占44%、爱岗敬业占7%、自我管理能力占37%。以上数据可以说明,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德育课程和集体活动的培养,基本能够顺利完成沟通和交际工作。但是,仍有5%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沟通,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3)毕业生对目前工作岗位的满意度。通过图4中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基本满意以上的占89%。说明经过至少一年的适应期,学生对岗位的适应性有所提高。其中,不满意的原因有薪酬低、不能实现自我、没有充足的个人时间等。该调查结果比较符合目前中职毕业生对于自身工作岗位的态度,尤其是工作一两年的毕业生,他们大多能够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4)影响学生就业因素。从学生反馈的情况看,如图5和图6,学生认为影响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技能、交际、特长和外语,其比例分别为31%、20%、15%、14%。所以,在教育教学中除了专业技能的培养外,还要加强交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发挥专长,提高外语水平。

毕业生的问卷中还反映出就业所面临的困难。图6给出了相关的统计数据,排在前3位的是对岗位不了解占21%、对社会不了解占16%、能力不足的占15%。其他因素还有缺乏求职技巧的占13%、就业信息不畅等占12%。

(5)工作中的个人发展情况。在毕业生工作后的晋升情况分析中,升过职的占48%,没有升过职的占52%。而在对工资增长情况的调查中,有65%的人工资得到提升,没有提升过的占35%。这说明,毕业生的能力、工作态度基本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调查还发现,多数学生对今后的发展及规划不明确甚至没有,只有少数学生在这方面有考虑或规划。针对这一统计结果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有必要对在校生加强相应的职业规划教育,尤其如何科学规划自身的发展。

3.学生反馈的意见。

(1)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通过对所学课程与未来工作帮助程度关联的调查结果来看,如图7,很有帮助的占12%、比较有帮助的占27%,二者共占39%;略有帮助和没有帮助的分别占41%和20%,二者占61%。该数据可以说明,近几年,我校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较大问题,实用性不强,针对性不够,需要作大幅度的改革。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图8可以看出,通过实际工作的体验,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加强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提升专业深度,拓宽专业广度,加强实操能力训练,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习的精神。

(3)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给予了正面评价。图9中的数据显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23%和21%、基本满意者占36%、不满意的占18%,该比例偏高。原因在于以下三点:一是学校在就业推荐时受能力所限;二是深圳区域经济特点影响:不少学生习惯于创业,不愿意从事流水线等劳动密集型工作;三是部分富二代子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学校除了深化教学改革,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外,还应大力加强就业技巧指导,提高服务质量,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三、调查结果的启示

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分析,我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岗位要求,课程和岗位基本相关。毕业生的工资薪酬基本达到深圳市平均水平,能够升职,工资也有所提升,但提升空间不大。针对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对于毕业生如何向高层次发展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如何继续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综合分析调查结果并结合我校实际,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课程体系亟须完善。课程的调整既要着眼于学校的办学条件,更要着眼于社会需求,避免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既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要加强基础课的教育,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加强外语、公关等方面的课程教学改革,合理调整现行课程体系,让课程真正与岗位对接,帮助学生适应岗位要求。

2.重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要以适应岗位需求为中心,在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强化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在强化技能训练时,缺乏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刚参加工作时有很强的竞争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学生不能继续上升,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及综合发展的基础;还要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在加大创业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勇于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和远大理想,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3.加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可开展各种增强竞争意识的教育活动,如开办模拟招聘会,举行当前就业形势分析讲座,让学生认知自己与社会需求的差距,提高竞争意识。并且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举办就业心理讲座等。心理素质在求职过程中最为重要,在走向社会之前,有必要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以便尽快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换。

4.加强对毕业生的追踪调查。及时搜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跟踪典型学生的发展过程,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实施性计划,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永峰.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近四届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2,(1).

[2]刘延岭等.高职高专计算机类毕业生就业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5).

[3]彭涛.高职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以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纺织系毕业生为例[J].文教资料,2010,(26).

[4]张丽.浅析中职计算机专业如何适应学生就业需求[J].福建电脑,2012,(1).

[5]王永中等.用人单位针对高职毕业生的用人标准调查[J].管理学家,2010,(10).

篇6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开设的两门专业基础课,但由于计算机的普及,社会需要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也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应用知识。我们根据高职高专教学特点和要求,以“能懂、够用、实用”为教学原则,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把这两门课整合在一起,在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开设了《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这门课。

一、《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设置

1、《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定位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定位于“信息技术基础”课的深入和提高。在大学一年级,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都系统学习了“信息技术基础”课并参加了河北省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已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系统组成理论知识。

2、《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教材选择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的知识更新周期非常短,时代特征鲜明,应选择适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教学现状和发展方向,在内容组织上突出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能结合具体操作步骤加以讲述、图文并茂的教材。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由教研室组织任课老师通过上网查询、翻阅其他最新文献等方式自行编写了课程讲义作为简易教材。在编写时,我们每年组织教师深入社会、了解市场,调查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所具备的核心职业技能,经过分析和总结,制定出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大纲,最后分解出课程学习单元。课程讲义以学习单元为内容目标,精选相关的教材内容;编写时以计算机硬件和技术的发展为依据,保证教材内容与时代同步;注重教材内容的知识性和新颖性并注重实践能力的开发性。

3、《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时分布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总课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为12学时,实训课为40学时,讨论课为20学时,课时比例约为1:4:2。从教学方式来看,先集中完成计算机系统维护理论课,再集中课时完成计算机系统维护实训课,然后完成计算机网络理论课,再集中课时完成计算机网络和综合实训课。这样做既能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又有足够的实训课时使学生能充分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4、《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实训安排

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实训课程后,可完成一些选学的实训内容。

5、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在每次课程开始时,首先提出一个任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围绕这个任务进行设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对相关知识充满了好奇,会想尽一切方法去完成它。例如理论课上要求学生在理论课程结束后,交一份根据市场调查的结果完成的适合日常办公、图形图像设计、游戏等不同需求的计算机装机配置作业。学生会去了解市场,回来后都说收获很大。实训课上,例如硬件组装模块,教学组织与实施的一般过程为:课堂设计-示范引导-模仿试做-纠错重做-复述总结。课堂组织以学生小组为中心,内容教学以问题或任务为驱动,形成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探究式学习氛围。讨论课上,例如故障检测模块,教学实施的一般过程为:课堂设计-预设故障-分组讨论-尝试修复-纠错重试-分析总结。上课前教师提前预设若干个可控制故障,上课开始时分组讨论每个故障产生的原因,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组尝试排除故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素质的变化。这个素质指的是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法、动手能力和技能、习惯和行为标准及直觉经历、需求调节等方面的综合。

6、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于学习指导,其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学生只是教育教学实施过程的被动受体,而不是自己学习的主体,缺乏个性化,因材施教的效果不够理想。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是推进高职教育创新的一个手段。学院现有实验设备组数少,课时紧张,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理解消化知识,教师利用开放的网络环境,可将各种资料(如授课讲义、背景知识、课程信息等)以文件资料库的形式存放在网上,供学生直接网上阅览,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将延伸到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环境。学院建立了网络实训室,为了充分利用实训设备,也为了学生课下实训方便,实训室开放了网络环境,某些实验可以通过WEB方式登录到实训室服务器进行操作。

7、考核方式改革

篇7

现代化的教育思想重点培养学生发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出综合专业素质以及全面整体素质的能力,使其能够直接作用在实际应用型人才之上,不仅仅要有专业性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具有实践操作技能。所以,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不能够单纯的模仿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而是需要真正的和市场实际情况结合,依据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市场的就业情形与本校实际的教学目标相结合,改革人才的培养形式,重点放在应用型技能的培养上,实现信息育技术含量双重提升的目的[1]。

1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几个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没有足够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建设设备;第二,师资力量不足,使得师生比例不均衡甚至严重失调;第三,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科学性;第四,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根据相关的研究调查报告显示,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技术型人才有两种基本需求,一个是专业的从事研究学术的计算机人才,另一个就是具有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目的是为社会发展输出一批适应性建设人才,高职院校的责任就是就是培养应用型的计算机人才,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需要改革其教学模式。

2 依据社会需求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

2.1 计算机教材的选择

一本好的计算机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选择,第一个是时效性,因为计算机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着的,计算机软件课程的教材也正在不断的更新过程中,所以,照着一本教材版本开展教学模式,是会和时代的发展严重脱节的,需要不断的更新教材的版本内容,学生才能够源源不断的接受着全新的知识;其次选择的教材需要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现如今大部分的教材在理论讲述结束之后都会加入与之相对应的实例培训,这样的话理论和实践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够只是看着教材讲解,教师还需要在网络上搜集最新的最有价值的资料告知给学生。使学生吸收的知识更新更全。总结教材的选择需要遵循的特点就是更新教材内容;创新教材排版;针对性编写教材以及研究成果的加入等四点内容。

2.2 改革计算机课程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计算机教学改革要求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选择都和时代的发展相适应相同步,教材的内容需要充分反映计算机技术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情况。应该开设什么课程,应该怎样开设课程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困扰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些陈旧的无法跟上时展脚步的不存在任何实际应用的教材,是完全不纳入考虑范围内的,但是对于那些新兴的课程对学生的教学有裨益的教学课程怎样重点选择。将课程提前,不但能够锻炼教师和学生,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 改变传统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

教师和学生为了能够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以及完成教学效果,在课程中使用的教学方式和教材都是教学手段,教学手段也从传统的书籍教学形式发展到了多媒体应用阶段。可是在如今,因为部分的教师还没有更新自身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手段还是单一的老旧的。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传统落后的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和现代化社会发展相适应了,这种教学手段无法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的更好更远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2]。

常言说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并不是从娘胎下来就有的,而是教师后天培养的,并且学生兴趣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长时间发展积累的。如果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那么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积极性会更加突出,能够更加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和计算机能力的提升。但是使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就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改变单一的教学环境,加入多媒体操作技术,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学习的乐趣,最终自主投身到其中的学习过程。

2.4 改革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指的就是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后,亲自动手去操作,这样能够强化其对学习的理论知识的认识。因此在教学的课程设置上,需要将理论课程教学和实际动手能力教学相互结合。并且强化了更多的实践操作动手能力,能够从课堂的约束中挣脱,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3]。

篇8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就业形势;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计算机学科已经成为一个基础技术学科,社会各方面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带来计算机专业教育规模在20世纪90年代的超高速发展。但是,2002年以来,高校计算机专业初次就业率连年下滑,成为大学生就业市场上一大热点,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下面将从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和供需现状出发,谈谈目前大学计算机专业教育。

1计算机专业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困境

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地方本科院校就业率低。随着各高校竞相开设计算机专业,扩大招生规模,毕业生人数剧增,加之留学人员大量归国,就业步入“买方市场”。用人单位普遍强调应聘者的英语水平、IT证书及行业工作经验。社会需求越来越向名牌大学集中,重点大学计算机专业初次就业率在90%以上,地方大学就业率则为60%~90%,且就业的单位层次在不断降低。

二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士的竞争。首先,计算机专业与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技术、电子商务等相近专业间相互挤占就业岗位,就业空间逐渐“缩水”。其次,由于各行各业自主培养各种层次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各学科专业增开计算机课程,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一些行业内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

三是供求脱节:企业反映人才难求,学生反映工作难找。目前全球IT人才仍然短缺,许多发达国家的人才缺口达到20%。美国2006年计算机专业人才缺口达到67万人,欧洲IT专业人才缺口2005年达到170万人。我国IT人才总量更是严重不足,2005年我国IT人才缺口为42.5万人,2008年单是国内IC工程师的需求量就达到25万人。而且新的职位还在不断出现,美国劳工部计划截至2007年,将有1500万新的IT职位空缺。IDC日前的调查显示,到2009年,亚太地区网络专业人才的总短缺量约为39.6万人。另一方面,截至2005年的统计数据,我国现有740多个计算机系(院),近50万在校生, 每年毕业10多万人,大约90%进入就业市场。应该说,计算机专业目前应该是处在供需两旺的状态,但却又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企业到处招聘,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

2原因分析及对策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些现象?如此高的人才需求,却对应了不断下降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企业人才高消费?还是毕业生高姿态?是计算机专业门槛太低?还是专业定位不准确?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位置被人抢占了?还是从一开始计算机专业就划错了领地?在学校大力拓宽就业渠道的同时,是否也应该正视一下我们的培养方案?在企业抱怨学生能力的同时,是否也应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承担一点责任?在学生抱怨课程设置不合理的同时,是否也应审视一下自己的学习态度?从各个角度的深入探讨,映射出当前大学计算机专业教育的诸多问题。

2.1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方案难以成就预期培养目标

在计算机专业教指委提出的《中国计算机本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已经提出了以“专业方向分类”为核心思想的计算机专业发展建议,鼓励不同的学校根据社会的需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培养不同的人才类型:研究型、工程型和应用型。大部分高校也都对自身有着明确的定位,重点院校着重培养研究型和工程型人才,一般地方本科院校着重培养工程型及应用型人才。但是,只有这个培养目标是没有用的,还必须为学生制订不同人才培养类型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

目前,很多本科院校仍然保持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名称,还有很多高校虽然已根据自身特点设定了不同的专业方向,如软件工程专业、信息技术专业,但大都是在原来课程体系上叠加一些课程或实践训练环节,即“压缩+叠加”式的课程建设, 未对原来培养方案进行本质修改,不能使其在教学过程、课程设置、课程组合、教学方法、教材编写、考核形式等构成的教学系统中协调统一,怎么可能培养出不同的人才类型呢!恐怕这也是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因为这些院校培养的是工程型和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美国进行的有关计算机教育的调查报告中就提到,接受过正规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的人去从事工程工作时缺乏的相关技能知识包括沟通、人机交互、项目管理、软件成本、软件度量、可靠性与容错、需求,甚至于职业伦理。这是培养这两类人才时尤其要关注的。我想这也应该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士在各自行业中的优势所在吧。

人才的培养是大工程,培养方案的制定是首当其冲的第一要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改革不只是专业名称的改变,而是整体方案大变革。

2.2专业思想教育缺失,导致大学生功利主义的学习态度

许多人有一种看法:“计算机只不过是工具”,其后面隐含的话就是“主要就是应用”。这本身没有什么不对,但把它作为计算机专业定位的出发点就会对人产生极大的误导,特别是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很多学生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动力是看到了它的广泛应用和“神奇”效果,即使进入计算机专业,也只是满足于能够自己去“创造”出这些效果,于是“编程”似乎成了该专业的第一要义。无需多议,看看各大论坛计算机专业学生对各门课程的讨论即可明了。再者,学生毕业时很多企业对学生编程能力的过分强调,编程能力强即是好学生,编程能力强就能找到好工作,找不到工作还可以考研,很多学校也把考研作为一种变相的就业。所有这些都从客观上引导着学生功利主义的学习态度。一些学生只注重考研课程学习,或者只重视操作层面上的技能学习,忽视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思维基础的培养、创新能力的训练、综合素质的提高,严重削弱了就业适应能力和发展的后劲。如众多的学生认为软件工程、数据结构等专业基础课枯燥无味且没有意义,根本派不上用场,学习它们只是为了修满学分。就连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也是在网上找模板。

最关键的是,学校也没有给学生有利的引导,没有进行细致认真的专业思想教育,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专业自豪感在不断下降,对自己以后能做什么、会做什么没有明确的认识,更谈不上对未来的职业或学习生涯的规划。很多学校每学期的各类程序设计语言课的学时数远远超过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这也更导致学生错误的学习态度。似乎上大学就为找工作,而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会编程就能找到工作,至于工作以后的事,就没有学生去考虑了,甚至很多学校也不去关心了。同时面对考官,如果一个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这样讲:“我能做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做不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会做的我都会”,这难免让人尴尬,可是你又能找出几个理由来反驳呢?我们不能不说,这是计算机专业教育的一种悲哀。恐怕这也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一些行业丧失竞争力的一个主要原因。换个角度讲,不是计算机专业的领地被其它专业侵占了,而是我们从一开始就划错了领地,没有建立根据地,直接入侵了殖民地,现在人家独立了,我们又觉得无处可去了。

如果不加强专业思想教育,纠正这种功利主义的学习和教学态度,我们的大学就不再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了,而变成了技能培训基地了。但是花四年的时间去做四个月就可以完成的技能培训,是不是代价有点太昂贵了?

2.3学校实践教育与IT企业需求脱节,学生能力方面缺陷明显

IT业的飞速发展要求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改变在某一行业或领域从业的旧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具有广泛和多层次的适应性。大学里的各种实习、设计等实践过程已远远不能赶上IT企业工程和设计理念。许多高校的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能力方面缺陷明显,在相当长时间内需要再学习、再培训才能胜任岗位工作,人力资源成本大大增加。因此,供求脱节也就成为必然。很多学校在想尽办法为学生打开就业渠道,很多企业又为过高的培训成本大伤脑筋。到底谁应该为学生的再培训买单?恐怕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学校和企业两方面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动联系IT行业的企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把青年骨干教师送到企业去实训,或聘请一些来自生产第一线的技术骨干参与课程实践教学。其实,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在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有了广阔的就业前景,就业后能较快胜任岗位工作,企业也因此受益。在目前很多本科生就业无门的情况下,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却成了抢手货,这不能不说是本科教育的悲哀!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才也是一种商品。作为人才的产出者,很多名牌、重点院校已经占领了高端市场,高职院校也已经抢先一步,占领了低端甚至中低端市场。目前的中端市场还在,但是我们的地方本科院校却无法满足其需求,如果不尽快地完成自身的调整,恐怕这个市场就要被人蚕食了,因为我们看到,重点院校在办应用技术学院和软件学院,高职和专科院校也在积极地筹备升本科。还是不要等到那个时候再去后悔吧!现在就放下所谓的“高贵气质和精神”,来借鉴一下别人的经验,让自己完备起来,在人才市场上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是时候了!

作为企业,也应该主动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承担一定的责任,积极参与到专业大学生的实践教育与能力培养上去。与其一味地抱怨学生的能力或学校的教育,不如就直接参与到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学校的教育中去。一种最直接的参与就是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如果校企双方都能够认识到这种合作的重要性并且深入合作来共同建立合理的培养体系,那么一种全新的、良好的供求关系将有望建立。

3结束语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及我们的IT企业来说,要走出目前的就业困境,必须根据培养目标进行培养方案大变革;必须强化专业思想教育,纠正学生功利主义的学习态度;必须行动起来,把加强实践教育作为重中之重。这样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能够胜任专业岗位的专业技术人才,而不是一张纸文凭,一个空架子。这些都涉及到我们整个本科教育观念的转变。当然,为达此目标,教师队伍的建设和课程内容的改革等也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改革,可以说是时不我待,任重而道远,需要多方的努力和参与。

参考文献:

[1] 马润成. 冬天里的春天――计算机专业就业新观察[J]. 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2007,(12):22-23.

[2] 马润成. 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供需现状、就业形势和工作对策[J]. 计算机教育,2005,(10):68-70.

[3] 陈道蓄. 什么叫“我是搞计算机的”? [J]. 计算机教育,2005,(1):28-30.

[4]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中国计算机本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J]. 中国大学教学, 2005,(5):7-10.

[5] 夏鲁惠. 独立学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新生力量[N]. 中国教育报,2007-11.

[6] 翟楠. 现代大学教育的困境与反思――基于施特劳斯自由教育思想的审视[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1): 83-85.

Computer Specialty Education of Local Universities from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YOU Jing, LU Ying, MA Zheng-hua

篇9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作为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我想更应该在校期间努力学习各方面的技能,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只有这样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为信息化发展添砖加瓦。从这这几项专业实习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在学校学的专业知识不管是理论还是技术还不够细致,不够深入,比如网站的制作及帮老师做一些课件时发现自己的技术还是比较欠缺的。我们所学的更多的是一些入门的基础,而且理论学习方面根本没有应用到实践中。这次实践是一次很好的练兵机会,我学习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四、建议 我希望我们学院以后能多和中学联系并和他们建立长期的基地关系,并开展一系列的合作。包括课题的研究开发,教学设计,学科资源网站的建设等等,并把这些任务都布置给我们。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学以致用,同时也可以为我们教育技术做一个很好的宣传。

经历了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初尝了身为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也更让我体会到当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在这一个月里,作为一名实习教师,我能以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处处注意自己言行和仪表,热心爱护实习学校的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全力做好班主任及教学的每一项工作;同时作为一名实习生,能够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并且和其他实习生一起团结协作完成实习学校布置给我们的任务,很好的塑造了我们教育技术专业的形象,给实习学校留下好的印象。

相关文章:

护士年度实习鉴定范文

计算机教学实习鉴定范文

2012年实习生自我鉴定

实习教师自我鉴定

篇10

一、背景

安吉,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迅速普及,社会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这对计算机学科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计算机教育不论从课程设置还是从教学内容上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目前,很多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引起了重视,由传统的理论型教学向学生专业特长型方向发展。

二、培养目标

1.专业目标

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目的,树立职高计算机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特长的意识,要求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具备计算机某一方面特长,毕业后能从事计算机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能从事多媒体制作,能从事平面设计工作,能具备最基本的编程能力,能适应网页制作技术,并具备进一步深造和自学的能力等。

2.技能目标。通过探索研究,培养计算思维能力,对抽象事物的认知能力和对各种设计选择的理解能力,以及客观的科学的测试和评价能力;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适应社会、一定工作能力、自我发展的能力的优秀毕业生。

3.操作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学生专业特长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以提高实际运用的能力。在学生专业特长培养上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能熟练运用常规办公软件,如OFFICE等,能适应办公室日常工作的需求;具备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的组装维修原理,胜任计算机维修等工作;能充分利用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准确定位用户的需求,具备一定的营销知识与经验;具备网络专业知识特长,对企事业系统中网络的构架与维护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够建设和维护简单的网站,能从事网络相关的工作;具备熟练掌握多媒体制作软件知识的特长,能较熟练掌握流行的网页制作软件、FLASH动画制作、Photoshop平面设计以及相关的多媒体处理软件,具有应用它们设计实用网页的实践经验;具备电子商务知识的特长,能从事电子商务类的专业工作。

三、研究过程

(一)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计算机专业指导

教学工作者必须意识到职业教育与学生特长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以职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特长为理念;同时,信息技术教学以引导为主,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目标,增强自主参与意识,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情感;创设有利条件,提高自主探索能力;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能力培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在于教给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想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

(二)运用课程设置及课程教材进行计算机专业教学

目前我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有平面广告设计教学、动画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网页制作教学、基础语言教学,根据课程设置,我们计算机组合理分工,进行特长培养。1.计算机操作应用人员,能熟练运用各种办公自动化软件和常用计算机外设,解决日常办公中的文字、表格等的快速处理。另外,还需学习一定的文秘基础知识,掌握常用办公设备的使用;2.计算机维修维护人员,熟悉各种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能熟练安装各种软件和硬件设备,具备软、硬件维护的知识和经验。3.计算机网络安装和维护人员,注重培养学生网络的相关知识,具备网络专业知识特长;4.注重培养学生多媒体知识的掌握,熟练掌握常用的多媒体软件,如phtoshop、flash、coreldraw、dreameaver等。

(三)运用软硬件开发进行计算机专业教学

我校现有3个电脑室、140多台电脑,每个教室均配有多媒体设备,教学楼内实现无线上网,为可以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利用优越了软硬件条件,主要进行如下方面研究

1.电脑维护与维修特长培养

学生整体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更培养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对男生而言,这方面比较感兴趣,于是针对他们的兴趣特长,将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软件维护与硬件维护。其中软件维护主要有: WIN98安装、WIN2000安装、WINXP安装、GHOST系统备份及还原、系统优化、系统基本设置、系统简单故障排除。硬件维护主要有:计算机就的主要硬件的介绍和购买、计算机的组装、计算机硬件的简易参数设置、BIOS设置、计算机硬件的简易故障诊断与排除、计算机硬件的简易清洁、网络的简易构成、网络介质的简单制作、简单的组网和网络设备的简介、服务器环境的要求和设置、网络还原。

2.计算机基础特长培养

在信息技术技能中,基本功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在特长培养中,计算机基础特长培养也是一块重要的领域,其中打字就是其中一项。

3.计算机平面设计人员培养

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平面设计所使用的做基础电脑软件,能独立胜任创意及设计制作工具,具备一定的彩色运用能力和平面创意能力,并在学习中具备领先、前沿的设计思维和理念,使之能胜任整体广告宣传创意及各类宣传品的平面设计与制作能力。

4.动画制作特长培养

使学生掌握FLASH等基本的动画制作软件,能娴熟运用这些软件来完成一定要求的动画作品,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造能力。

(四)运用与社会接轨进行计算机专业教学

职业教育应该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的一部分,是社会成员获得职业身份或职业资格的重要的社会化过程。因此,组织到社会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了解劳动力市场对这些岗位的需求,了解这些岗位上岗必须满足的要求,了解这些岗位技术发展的状况,预测劳动力市场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写出调查报告和市场分析。 研究职业高中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水平在就业上岗的职业分类、职业能力,通过认真分析地区计算机技术应用的现实基础和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在不同岗位的职业分析,归纳和完成职业中学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各职业分类和就业市场的作用。

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市场,以就业为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迫切需要拥于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又掌握专业技能技巧的灰领。在上海、深圳等地区出现了高级工、技师个人收入超过了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这说明,在知识经济的社会里,企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与以往相比更高了。所以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就业,在专业特长培养中必须首先了解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培养,这样才能更好的有的放矢。

四、成效和思考

(一)、操作方法归纳

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培养方法。在本课题组成员的相互协作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1.电脑维护与故障维修特长培养。通过本课题研究,学生整体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更培养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对男生而言,这方面比较感兴趣,于是针对他们的兴趣特长,将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软件维护与硬件维护。2.计算机基础特长培养。在信息技术技能中,基本功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在特长培养中,计算机基础特长培养也是一块重要的领域,其中打字就是其中一项。3.计算机平面设计人员培养。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平面设计所使用的做基础电脑软件,能独立胜任创意及设计制作工具,具备一定的彩色运用能力和平面创意能力,并在学习中具备领先、前沿的设计思维和理念,使之能胜任整体广告宣传创意及各类宣传品的平面设计与制作能力。

(二)、学生计算机专业特长初步形成

着眼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努力培养既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又具有良好个性特长的新型人才,增强学生在进入社会后的竞争能力,从社会实际出发,确定了电脑维护与故障维修研究、软件设计、网页制作特长培养、计算机基础特长培养、PHOTOSHOP平面设计研究、FLAH动画制作培养为切入点,对学生特长培养进行探索与研究。

在注重学生特长培养的过程中,我校计算机专业实习生98.6%都找到了实习岗位,在调查中,他们本人及实习单位都很满意,现举例如下:陈娇娇,成功任职于阿里巴巴;胡珊珊,任职于临平引钰台湾饰品;王慧,任职于同盛电脑公司等。

(三)、校本教材

根据专业特长培养目标与实践操作,经过总结与归纳、修改,形成了一套校本教材,对计算机硬件维护、系统安装、动画制作、网页制作及平面广告设计,配有生动的图片,从实践教学中,学生反映良好。

(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课题组分工合作教学,可以很好的利用教师专业对学生专长的培养,将专业课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就业挂钩。这首先需要专业教师在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的同时,更多了解社会对某类专业人员的具体需求,以及某个专业方向中专毕业生具体都做什么样的工作,或在参与实际的社会工作中挖掘出某个专业方向的社会需求,为他门及时培养所需人员。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在各自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王连玉老师的《C语言程序设计调试常用技巧》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同时参与省教材《微机应用基础》的编写;马美芳老师指导学生参加省创新创业大赛获省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市技能大赛获多个市一等奖。

参考文献:

[1]严双林.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