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7 03:41:1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工程公司营销方案,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006年以来,国家先后启动实施“质量工程”和“本科教学工程”,均将优质资源的建设和共享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布局和重点支持,具体表现为“十一五”期间的“精品课程”和“十二五”期间正在实施的精品开放课程(包括资源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以下简称公安大学)为代表的全国公安院校紧紧抓住国家推进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共享和信息化深度整合应用的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公安部党委“三项建设”(公安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整体部署、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意见、新世纪首次全国公安教育训练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推进公安类课程建设的“政策支持、技术支持、资金支持、管理支持、应用支持”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积极的建设成效。梳理、总结和反思公安院校关于推进精品开放课程的实践,有助于进一步加强相关院校信息化条件下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探索,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服务于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公安院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综述
精品课程建设是在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及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入背景下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主导并发起和实施的一项重要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就其源头而言,它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网络课程建设的继承和创新,并可以溯至国外以MIT为首的院校群自2001年起发起实施并迅速发展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OER Movement),是世界范围内教育资源开放共享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开放课程是原有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在资源的展示和利用形式、资源的丰富程度,信息技术对交互、测评和管理的支持等整合应用方面有了新的进步。优质、开放、共享、交互、创新、基于网络、大规模、整合应用等,成为精品开放课程令人瞩目的标签,也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和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整合的重要特征[1]。
近年来,精品开放课程的“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资源共享体系已经形成,课程数量不断增加,类型不断丰富,综合影响不断扩大,以点带面、示范共享的思路得到充分体现,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开展信息化条件下课程建设的常态。除了作为主体的高等学校精品课程之外,还基于和部分企业(如微软、IBM等公司)合作建设特定领域的精品课程。公安部2006年起启动了公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教育部自2007年起推进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进一步丰富了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模式、覆盖领域和影响范围。精品开放课程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资源建设方面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主导和资助、自上而下为主推进实施、倡导较高质量标准、超大规模的分级分类布局、强调信息技术和教学设计综合应用的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实践。当然,在精品开放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不足,例如课程重申报评审、轻教学应用,课程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率不高,重视课程内容结构展示而忽视学生的学习使用需求、缺少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版权保护机制不完善等,受到一些专家的批评和诟议。
公安院校的精品开放课程是全国精品开放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公安部有关业务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进下,公安院校全程参与了国家的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实践,其发展和实践也经历了全国精品开放课程的完整过程。为加强公安教育训练基础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训练水平和培养质量,公安部于2006年启动了公安部级精品课程建设,成为全国第一个行业领域发起和实施的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06—2010年共立项建设100门公安部级精品课程,其中本科层次课程59门、专科层次课程30门、民警训练类11门。为此,公安部划拨专款资助课程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00余万元。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公安院校共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58门、省部级301门、校级精品课程近千门。其中,公安部级精品课程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杠杆作用,承接并有力推动了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申报、评审和建设,也极大调动了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积极性。2012年,国家启动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以后,公安部因时而动,及时启动了新一轮的公安部级精品开放课建设规划,就课程建设、资源共享和教学利用等方面提出指导性要求。
近年来,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发展迅猛并且成绩明显,公安学和公安技术两个一级学科获准设立,极大提升了公安教育的学科地位;34所公安院校中已有本科院校22所(含筹建1所),本科院校的数量和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相应的,推动公安院校的分类布局、准确定位、转型发展、提升质量、突出特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成为当前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发展的主旋律。公安大学作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公安部直属的公安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和其它质量工程建设在全国公安院校中走在前列。学校建设了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占全国公安院校国家级精品课程约1/7;建设省部级精品课程(北京市和公安部)25门,占全国公安院校省部级精品课程数量约8.3%。另外,学校还立项建设了校级精品课程54门。本科教学工程启动实施之后,学校获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2门。这些精品开放课程除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开放之外(例如爱课程网、网易公开课频道等),全部课程还通过公安专网向全国公安机关开放,正在全国公安院校的教师研修、公安机关高级警官培训、公安实战部门的民警培训中发挥实实在在的辐射作用。
二、“五位一体”加强公安院校精品开放
课程建设
从具体组织实施流程来说,公安院校的精品开放课程和其它的各级精品课程基本相似,以年度为建设周期,按照“先期建设-择优推荐-匿名评审-网络公示-建设立项-授予称号和拨付资助资金-质量监控和完善提高”的线性过程组织实施。结合公安行业有关课程及其内容的特殊性和安全性考虑,在课程建设和开放共享方面也采取了必要措施,确保资源的安全保密、开放共享。这里以公安大学“五位一体”的实践做法进行简要说明。
公安大学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将高质量的课程建设作为加强教学建设的核心环节来推进。自2003年以来,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经历了初建阶段(2003—2005)、快速发展阶段(2006—2008年)、提升发展阶段(2009年至今)三个阶段,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新一轮的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和“十一五”期间各级精品课程总结验收工作。为抓好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学校采取了“政策支持、技术支持、资金支持、管理支持、应用支持”五位一体的举措,形成了课程建设的整体合力,推动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大发展。
(1)政策支持。为加强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学校坚持规划先行,结合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专门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重点规划。出台了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意见,明确了建设目标、过程管理、资助奖励等措施,提出在课程组教师参与职称评审、教学名师评选、教学成果评选、岗位聘任等方面均作为资格准入或加分条件。这些举措后来在公安部组织的高级技术职称评审、教学名师评选和教学成果评选中得到进一步贯彻,极大调动了有关单位和教师的积极性。有关单位均将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作为教学建设的重要方面进行安排和投入。
(2)技术支持。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对信息和网络技术支持均提出了较高要求,是课程建设和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体现。课程的网站建设、运行、维护、更新和教学录像制作等均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让教师从技术支持的压力下解放出来,专心完成课程设计、成果提炼、教学准备和教学应用等擅长的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学校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引进并部署精品开放课程和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投入资金建设了高质量的课程录像演播厅,课程建设全过程得到了学校网络信息中心的技术支持。课程组也积极吸收教学设计专业人员就课程整体优化设计提出建议。
(3)资金支持。学校落实国家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率先投入资金加强校级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做到资金支持先行一步。学校为每门校级精品课程资助3万元,课程获得北京市、公安部和国家级精品课程资助资金后,再按比例配套资助。充足的资金支持,对于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培养、教改研究、教学调研、教研交流,以及课程案例库、试题库、专题资源库建设等建设活动提供了充分保障。
(4)管理支持。教务处作为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管理职能部门,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专项管理、过程管理。安排专门同志负责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做好申报组织、政策解读、材料审核、技术咨询、推广交流,确保重点布局、特色引领、竞争性遴选、逐级推荐、示范共享的指导思想得到贯彻。充分发挥学校和各学院(系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对申报材料的学术性、教学性、系统性进行审核;吸收公安实战部门专家参与课程建设和效果评估,突出课程的实践特色;依托校保密委员会有关专家进行内容的性审核,对数据、案例、录像、课件等进行重点把关,评估其公开范围和公开程度。
(5)应用支持。精品开放课程的价值一方面在于资源的优质聚合,另一方面在于资源的共享应用、成果转化。提高资源的知晓度,提高资源的可获取性,提高资源和应用需求的结合,是提升资源共享价值的重要方式。学校以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为抓手,促进课程建设成果转化,在教学研究立项、教学成果评选等方面优先支持,有的课程成果进入了高级警官培训专题,有的课程成果在开办的公安院校师资培训班上进行展示和共享。各级精品课程已经用“五个一流”的质量标准和特色,发挥了对于全校课程建设的示范作用,成为课程建设的亮点和排头兵。近年来,随着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等数量不断丰富,浙江警察学院已经在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将经校学术委员会审核的校外精品开放课程列入在校生的公共选修课程模块,公安大学等学校也在加强通识课程建设方面积极引进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等优质课程资源。
从实际效果来看,公安大学的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成效明显,形成了具有公安特色的三级课程体系,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优质课程资源,确立了精品开放课程的质量标准,促进了信息技术和教学设计理论方法的应用,锻炼了一批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师资队伍,积累了推进信息化条件下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经验。从课程资源来看,精品开放课程突出实训和实践教学,不少课程还建设了试题库、案例库、课程档案,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基于公安专网的资源共享较好解决了资源的适度开放与内容保密的关系,有力服务了构建公安“大教育、大培训”工作体系的需要。这是学校多年来精心培育、建设和积累的结果,彰显了多年来重视和加强课程建设的成绩,为深入推进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公安特色课程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公安院校深入推进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面临的挑战
当前,信息化条件下的课程建设日新月异、不断创新,微课建设(WeiKe)、慕课建设(MOOCS)、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等快速发展,正在掀起一场信息化、多元化、个性化的优质资源建设、共享、应用和创新的风暴。传统的课程建设经历了精品课程开放建设的洗礼,实质上是经历了信息技术与课程建设、课程教学不断深度整合和应用的考验,既体验到技术的强大功能和传播能力,也面临着增强资源的互动性支持、导航性支持,增强对学习过程个性化需求支持程度,提高对不同学习风格学习者的适应程度等挑战[2]。
精品开放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机制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课程建设和质量提升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就某一门课程来说,内容需要不断创新、丰富和更新;就某一个专业或学校来说,要不断扩大和壮大各级课程体系,形成逐级推进、逐级提升的更新机制。重要的是要形成基于课程自身内涵式发展驱动的自我可持续机制,在教学理念、课程团队、教学资源、成果转化等方面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还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解决好来自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挑战。
笔者认为,未来高校课程建设的信息化程度将不断提高,更加注重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更加注重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综合应用,更加关注学生“学”的需求和对“交互”的支持,更加强调学习过程的灵活性、移动性和个性化,更加强调突出学生的参与主体作用,并呈现出更多的混合式教学的特征。随着慕课实践、翻转课堂等新实践,学生将不仅局限于本校校园中,会扩展到课程信息系统中的“注册学生”,其年龄分步、地域分布、学习背景等也会更加多元。这是未来高校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将面临的重要挑战。
就公安院校的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来说,对信息化条件下课程形态和生态正在和即将发生的变化,在研究上、实践上的准备还不够充分。如何适应公安学和公安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提出的要求,加强课程的公安特色、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性培养,解决好实战导向、需求导向、过程导向、问题导向的关系,处理好理论体系和实践环节相结合的问题,是未来公安院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相应的,加强信息化条件下课程建设和教学应用的研究和探索,建立课程的培育机制、准入机制、质量管理机制、过程考核机制、档案管理机制等全过程支持机制,促进课程转型升级尤其是原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不断丰富课程资源并促进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不断创新基于精品开放课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是公安院校下一步推进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F407.61 文献标识码:A
2012年,电力系统进行主辅分离整合重组后,部分电力设计公司从电力系统脱离出来,纷纷提出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的目标,面对这个目标,进行资源整合势在必行。以设计为龙头,总承包为载体,电力咨询设计产业正在逐步形成产品、技术和服务的优化整合,这种业务模式正是打破了传统模式的一种新型业务模式,需要相关服务的配套实施,更需要先进管理理念来促使传统模式的转变、各类资源的整合。
1、国际市场的形势分析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趋向开放,相互之间的依存度逐步提高,政策壁垒、特别是贸易与投资壁垒逐步降低,资本、技术、商品、服务、人员等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更加顺畅,经济全球化步伐明显加快。在这种大势所趋的国际市场下,市场竞争将由国内的、局部的、不完整的竞争转向国际化的、全方位的竞争。由于企业功能的增加,承担的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创造参与这一国际市场的契机,打造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条件,使企业从国际比较中的垂直分工迈向水平分工,这是企业在新的市场形势下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面对内外部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为实现公司生存发展,改善内部管理中面临的问题,迫切需要进行资源整合,以不断适应公司战略转型发展要求。
2、整合资源的必要性
资源整合是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资源整合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表现,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根本保证之一。从战略思维的层面上,资源整合是系统论的思维方式,就是要通过组织和协调,把企业内部彼此相关又彼此分离的职能,及企业外部既参与共同使命又拥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合作伙伴整合成一个统一的系统,取得1+1大于2的效果。从战术选择的层面上,资源整合是优化配置的决策,就是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有关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突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寻求资源配置与企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走国际化道路,做强工程公司,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其实质就是推动业务范围由单一的勘测设计向包括设计、采购、施工以及后期服务等在内的全过程工程项目管理转型。具体而言,就是要识别和建立工程公司的关键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在此基础上,调整组织结构,建立规章制度,优化资源配置。
3、整合资源的类型
在面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的资源整合的道路上,主要以整合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2个部分的内容重心,内部资源包括了战略规划能力、市场开拓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技术创新能力、项目管理能力、风险管控、企业管理标准体系、信息化管理能力、品牌与企业文化;外部资源包括政府部门、科研机构、技术合作商、设备制造商、施工企业、商务公司、金融机构及其它。
4、资源整合方式
结合公司特点,着重从 “战略和市场、运营管理、资源管理”三个方面,进行资源整合、理念转变、渐进完善体系、持续提升绩效。在三个大方面的指导下,可以参照国际型工程公司研究建立公司资源利用的定额标准,并对照定额标准分析公司目前的资源利用现状,着重从机制层面探索提高资源整合力的对策。
在 “战略和市场、运营管理、资源管理”三大方面目标指导下,公司应强调领导作用,重视战略管理系统性和前瞻性,并始终以顾客和市场为导向。提升方向为继续加快转型发展,继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注重各业务板块发展均衡。重视价值创造过程的识别和管理,建立相应管理体系和流程,并按PDCA思路注重过程管理,基础管理不断改善,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建立“全面预算、合理决算、内部合同、风险抵押、绩效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运行平台;将“以市场和顾客为中心,以专业和职能保障为基础,以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为核心”的项目管理体系,提升为覆盖全公司所有工作的基本管理体系,强化制度流程最大的管理理念;探索和推进管理体系创新,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国家标准纳入管理体系,树立“大质量”和“全业务、全员、全过程”质量概念。对各项价值创造过程明确业务流程并形成生产技术管理规定,开发运行信息化的设计流程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强化项目经理履行“四位一体”职责;各级人员按照“程序质量、技术质量和产品质量”严格质量控制程序,落实风险防范措施,控制质量安全风险。重视重大项目决策和合同风险防范,特别关注转型业务的风险管控,对海外项目、总承包项目、投资项目实施风险评估,加强合同评审、法律审核,对重大风险防控方案和措施的实施及相关工作流程进行监督检查,全面监控风险管理工作。整合风险管控和督导体系,配备专职监察、审计和审核人员,开展效能监察、内部审计、体系审核、QES检查等体系检查监督。依据规范性文件精神,结合生产经营发展的内部控制要求,在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沟通、检查监督等因素情况下,初步建立了一套内部控制体系,并在实施过程中持续完善。
主要内容和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围绕战略转型,不断开拓市场,满足顾客需求
(1)坚持系统思考,确立我院中长期发展目标;
(2)坚持战略为指引、目标为导向,推行战略管理;
(3)树立以市场和顾客为导向的营销理念,强基固本,紧抓勘测设计业务,推进多元化、国际化发展。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管理有序”的经营格局,形成“专业化营销、集团化管理、规模化发展”的营销模式。
4.2、坚持改革和管理创新,重视价值创造过程建设,持续提升运营管理
(1)建立市场导向型扁平化组织构架,激发组织活力;
(2)重视价值创造过程梳理,强调流程最大,完善内部管理体系;
(3)重视质量安全管理,完善风险管控体系,加强过程控制监督;
(4)重视绩效测量、分析与改进。
4.3、统筹资源管理,重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支撑转型发展
(1)加大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培育,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力资源效率;
随着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国际市场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增长放缓,加之国际油价持续低位震荡,国际大石油公司、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和独立石油公司纷纷调整投资节奏,压减投资规模,导致国际石油工程建设市场急剧萎缩。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内市场汽柴油价格持续走低,天然气需求增长缓慢。受此影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大幅压缩投资规模,预计2015年的投资将比上一年度减少30%左右,中国神华、中煤集团等投资建设的煤制油、煤制烯烃等煤化工项目或延期或缓建。面对着严峻的市场形势,为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国际业务发展成为中国石油工程建设企业的必然选择。
1中国石油海外工程建设业务国际化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中国石油海外工程建设业务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300亿元,占到中国石油工程建设业务总收入的1/4以上。目前,中国石油工程建设业务分布在包括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澳大利亚、意大利、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苏丹、尼日尔、阿尔及利亚、泰国、缅甸、巴基斯坦等国家在内的44个国家或地区。2014年,中国石油所属的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中国寰球工程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大庆油田工程建设公司五家工程建设企业进入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gineeringNewsRecorder,ENR)全球最大250强国际承包商排名,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尤其是经过“十二五”以来的积极发展,中国石油海外工程建设服务内容实现了从提供劳务服务向提供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转变;业务领域实现从油气田地面工程向炼油化工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建筑、路桥工程等领域延伸;服务对象从中国石油海外投资项目向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和国际大石油公司等客户拓展。另外,中国石油的海外工程建设企业大多建立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国际化经营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了ERP、工程项目管理等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拥有包括市场营销、投标报价、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近10000人的国际化人才,构建了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采购和资源整合网络。从中国石油自身角度看,具备了进一步扩大海外工程建设业务规模的基础和条件。当然,中国石油海外工程建设业务的发展仍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前市场营销、投标报价、合同管理等商务和项目经理人才数量和素质不足,不能满足公司国际化运作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利用和管理国际化人力资源的能力还有不足;二是对欧美的发达国家的标准规范熟悉程度还不够,在工程设计施工中应用这些标准规范的能力也不强;三是在海外业务收入构成中,工程项目EPC总承包和施工收入占到90%以上,而项目咨询、工程设计、项目管理承包(PMC)等高附加值业务收入比例不到10%;四是以融资或带资形式参与海外BOT(Build-Operate-Transfer)、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项目建设政策措施还不完全配套;五是国际大石油公司和国家石油公司在客户中的比例较低,而像福陆(Fluor)、德西尼布(Technip)这些国际知名工程公司均以服务于国际大石油公司和国家石油公司为主。
2中国石油海外工程建设业务国际化发展面临的环境
从全球宏观环境看,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发展十分不平衡,主要经济体的经济走势和政策取向继续分化,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加大,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全球贸易量下滑,总体呈现复苏疲弱态势。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人力成本刚性上涨。2014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并持续低位震荡,石油公司压减投资的影响将很快传递到工程建设领域,必将对工程建设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形成较大挑战。同时,由于部分项目所在地区或国家政局不稳和政策调整频繁,工程建设企业面临的社会安全形势愈加严峻,政策环境更加苛刻。但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特别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使得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前景被看好。根据伍德麦肯兹的研究,未来一段时期,国际大石油公司的投资相对2013、2014年的投资高峰期有所降低,但仍将保持相对稳定的规模,其中埃克森美孚将保持在年均350亿美元左右,BP保持在年度240亿~260亿美元,道达尔保持年均240亿美元左右。以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巴西为代表的主要油气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投资扩能欲望比较强烈。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测,到2035年,全球LNG相关设施建设投资将超过5900亿美元。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及东非、西非有关国家和地区计划新建多个LNG项目,天然气液化和LNG工程市场前景依然光明。由于廉价天然气供应增加,北美和中东地区天然气化工投资规模将较大。油价下跌对中下游企业产生利好,炼厂新建、升级、改造方面将产生一定的市场机会。从竞争环境看,2014年ENR全球250强国际承包商排名前10位的石油石化工程公司约占市场份额70%以上,市场垄断加剧的趋势明显。三星工程建设公司、现代工程建设公司、日挥公司(JGC)等韩日工程公司在中东地区石油石化市场占据主导地位,马来西亚、印度、土耳其、菲律宾等国家的工程公司往往以低价在石油石化工程建设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部分资源国当地的工程建设企业近年来的发展也十分迅猛,国内的中国石化、中国化学工程公司也都在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未来中国石油的工程建设业务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3国外知名工程公司的发展启示
通过对韩国三星工程建设公司、韩国现代工程建设公司、日本千代田化工建设株式会社、美国KBR公司、法国德希尼布公司、美国福陆公司、意大利塞班公司等11家国际知名工程公司的发展历程、业务结构、经营管理、技术实力等方面的分析,得出的主要启示有以下几方面。
1)国际知名工程公司一般从施工业务起步,随着自有核心技术的积累,逐步从单一施工走向工程咨询、工程设计、项目管理以及技术服务等高附加值业务领域,进而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在向国际市场扩张的同时,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市,募集资金的同时,规范企业管理,树立品牌形象。
2)国际知名工程公司大多不仅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工程化实力,还拥有强大的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包括专利技术、供应链、承包商、人力资源、投融资等方面,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做到项目执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例如,美国KBR公司在炼油、煤气化、制氢、合成天然气、烯烃、化肥、碳捕获与储存以及自动化等领域均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先进技术。韩国三星工程建设公司通过与APCI,UOP,ABBLummus等主要专利商(SWEC)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得该公司在国际市场中保持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3)国际知名工程公司基本都是多元化发展,除了从事石油石化工程外,还进入基础设施、电力工程、民用建筑、制药、环境工程等行业,这样可以有效地对冲油气工程行业的周期性风险。例如,澳大利亚沃利帕森斯(WorleyParsons)集团是国际知名的工程承包商,同时还是资源与能源领域及复杂工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专业工程公司,业务范围涉及工业基础设施、矿产、交通、环境、水处理、能源、化工、电力及冶金等多个领域。
4)国际知名工程公司更加关注客户的需求,制定灵活的服务模式,能够为业主提供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除了提供工程项目EPC、项目管理服务外,也注重提供开车、试运、运行、维护甚至是融资等服务。例如,福斯特威勒(FosterWheeler)提供的服务包括项目咨询、项目管理、工程设计、采购、施工/调试、试运行以及运营与维护等。
5)国际知名工程公司都建立了全球统一的运行体系,搭建起统一、强大、符合本公司业务实际的管理信息工作平台,确保公司的决策管理、生产经营、项目管理、技术支持、知识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全方位支撑全球业务的高效运行。例如,美国KBR公司通过开发和应用ImpressforEPM项目管理系统,使其在材料管理、资源整合与分配等方面大幅提高了管理效率。
6)国际知名工程公司一般在设计、投标报价、合同、信息、质量、HSE等管理岗位中的本国人员比例较高,除此之外,公司聘用较多的外籍人员,而且对职级划分较细,对员工通过升降职进行相应制度化的薪酬激励。
4对中国石油海外工程建设业务国际化发展的措施建议
4.1进一步深化专业化重组
在国内三大石油公司中,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海油)于2000年就完成了工程建设业务的重组工作,整合原中海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等三家单位,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资本市场成功上市。2012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整合了所属8家炼化工程建设企业,成立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作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炼化工程板块的唯一运营主体,于2013于5月23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交易,成功进入资本市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也已明确按照专业化、特色化和差异化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推进所属工程建设企业的重组整合,具体方案还在酝酿之中。从探讨的角度看,参照国际知名工程公司的业务架构,借鉴中国海油和中国石化对炼化工程板块整合的经验,可以考虑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层面组建中国石油工程建设(集团)公司,作为工程建设板块的运作实体,同时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直属的工程建设企业进行重组,分别打造以上游、中游、下游及其他业务为主的几家专业化工程公司(事业部)。
4.2进一步推进管理创新
借鉴法国德西尼布、美国福陆等国际知名工程公司的成功经验,搭建满足国际化经营需要的组织架构,中国石油海外工程建设业务板块可考虑在海外市场相对集中的地区设立区域性公司,推行区域化管理。对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公司来讲,在完成其所属工程建设板块和炼化工程建设板块重组整合后,在集团公司层面都需要进一步理顺对工程建设板块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选择之一是参照国际最佳实践,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对其工程建设板块或炼化工程建设板块进行充分授权,使其能够走上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良性轨道。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加强与国际知名工程公司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开拓国际工程建设市场,探索通过资本运作、收购兼并等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加快管理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4.3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
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提高,中国企业在设备材料及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不断缩小,要想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要靠技术赢得市场,提高服务的附加值。因此,对于中国石油石化工程建设企业而言,都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培育自己的核心技术,形成油气田地面工程、炼油工程、石油化工工程、长输管道工程、天然气液化和LNG接收终端工程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序列。同时关注新能源和非常规能源技术以及页岩气、页岩油、煤层气、海洋工程等前沿技术的研究,做好技术储备和实践应用,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
4.4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用人机制,健全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第二、第三通道”,完善内部用工制度,完善差异化、定量化考核评价机制和薪酬激励机制。优化调整国际项目人才结构,加快员工属地化、本土化和国际化。研究探索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建立设计研究院和培训中心等的可行性,努力降低人工成本。
4.5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工作
采用多种方式,针对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加强开展与国内外组织的合作,整合项目所需人才、技术等资源。一是进一步加强与国外知名工程公司的合作,形成在资源、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互补,拓展中东、北美等高端市场;二是与专利商、供应商、物流商和分包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获取技术、产品和服务支持;三是通过收购、控股或参股国外公司,获取市场、技术、管理等核心资源;四是进一步加强市场开发,紧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主要油气生产国,调整优化市场布局,创新市场营销策略和商业模式,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为开展BOT、EPC+融资、PPP等带资项目创造条件;五是整合市场开发资源,坚持以高端市场、高效市场、战略市场开发为重点,扩大在国际石油公司和国家石油公司中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薛梅.工程设计企业海外突围关键在机制活力[N/OL].中国石油报,2013-11-26..cn/system/2013/11/26/001459051.shtml.
[2]侯明扬.全球LNG市场发展现状、特点及前景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14(6):64-69.
[3]白伟,周啸东.沃利帕森的发展战略和项目管理[J].国际工程与劳务,2014(7):33-35.
[4]陈启.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国内外现状趋势的分析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4):176-177.
[5]伍德麦肯兹咨询.2015年行业研究报告[R].
地点:公司办公楼二楼会议室
主持:***
参加人员:改制小组成员
记录人:**
会议内容:
本次会议是公司领导班子调整后召开的第一次改制工作会议。会议对公司改制调研情况进行通报,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
一、会议首先通报原集团公司直属单位**勘察设计院改制情况。会议认为,**勘察设计院从20xx年开始进行改制,历时2年时间,于20xx年9月正式挂牌,其中与我公司有很多共性。目前,退休退养人员待遇问题是公司改制的最大制约因素,我们要借鉴**勘察设计院对这类人员的安置办法,积极争取集团公司支持和建设公司政策优惠,妥善解决这一问题。
二、会议决定加强公司内部管理。
以改制为契机,进行自身锤炼,不断提高企业市场生存能力。
三、会议决定进一步加大资产清理力度。
要在以前清产核资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细化清理,列出明细。对于处理较困难的要取得合法依据,有理有据进行处理。会议就有关事项对相关部室做出具体工作要求:
1.会议责成财务部完成以下工作:
(1)本着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原则,尽快清理应收账款和呆坏死账。由**负责协调各部室间的清理工作。
(2)提取坏帐准备金。
(3)完善临建基础资料。
(4)清理长期投资,完善相关手续。
(5)未完施工进行清理。
2.会议责成人力资源部完成以下工作:
(1)进行待分配人员情况摸底。
(2)进行退休、退养人员年龄和在本企工作年限等情况采集。
3.会议责成资产管理部完成以下工作:
(1)进一步加大设备清理力度。对有清查难度的设备实行一事一报告制度, 做到一事一议,加快帐外设备及遗留问题的清理速度。
(2)进一步进行房产清理。
4.会议责成经营计划部完成以下工作:
(1)加速分包结算工作。要求逐个项目进行清理,如被清理项目出现问题马上转入下一个项目继续清理。
(2)清理应收款项。
5.会议责成综合办公室完成以下工作:
(1)清理办公设备、办公用品。
(2)7月5日之前,清空西区车库。
四、会议决定清理外埠项目银行帐户。
外埠项目银行帐户须随项目部的撤消同步进行销户。项目部所有施工人员全部撤离视为撤消该项目部。对暂不能撤消的外埠银行帐户,原则上留有少量余额(100元以下)即可。会议责成财务部拟定《外埠项目银行帐户清理通知》。
五、会议要求召开各类各层次人员座谈会,就改制工作征求广大职工建议和意见。
优秀会议纪要范文二20xx年11月21日,公司招标管理委员会召开20xx年第十次会议。会议听取了20xx年公司第四批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施工监理招标,贵州电网低压用户集中抄表系统、电能量采集及防窃电设备、太阳能系统工程、物资管理系统、防窃电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及主干光通信网升级工程招标,公司本部办公楼大修改造项目施工监理招标评标专家组组长关于评标工作的情况汇报;审议了20xx年部分电网建设工程监理、县级供电企业评估等询价谈判报告;审议了贵阳供电局客户安全用电风险评估系统等项目招标方式的议案。公司招标管理委员会委员参加了会议(名单见附件)。会议纪要如下:
一、会议听取了20xx年公司第四批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评标专家组组长关于评标工作的情况汇报,根据评标专家组提交的综合评标报告,作出定标决议。
1、甘塘(都匀西)220kV变电工程中标单位为贵州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
2、220kV瓮安变输变电扩建变电工程(含福泉500kV变220kV瓮安间隔扩建)中标单位为贵州送变电工程公司。
3、孙家坝变扩建3个220kV间隔工程中标单位为贵州天能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4、220kV翁郎变电站新建工程中标单位为葛洲坝集团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15、大龙变、万山变各扩建1个110kV间隔工程因所有投标报价均超出有效范围,招标失败,重新开展该项目的招标工作。
16、黔西220kV变~林泉110kV变ⅠⅡ回110kV线路工程(含OPGW和110kV林泉变间隔扩建工程)中标单位为贵州天能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17、黔西220kV变~城东110kV变ⅠⅡ回110kV线路工程(含OPGW)、黔西220kV变~太来110kV变110kV线路工程(含OPGW和110kV太来变间隔扩建工程)等四条110kV线路工程中标单位为贵州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价格降为1469万元。
18、毕节220kV变~头步桥变110kV线路工程中标单位为贵州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
19、毕节清水铺110kV变~大屯110kV变110kV线路工程(含OPGW)中标单位为贵州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
20、110kV普平I回接木岗变(含OPGW)中标单位为六盘水拓源集团兴盛源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21、普定变织金变光纤通信工程(含织金变光传输设备、通信电源安装)中标单位为贵州送变电工程公司。
二、会议听取了20xx年公司第四批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招标评标专家组组长关于评标工作的情况汇报,根据评标专家组提交的综合评标报告,作出定标决议。
1、甘塘(都匀西)220kV变电工程中标单位为贵州电力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2、220kV瓮安变输变电扩建变电工程(含福泉500kV变220kV瓮安间隔扩建)中标单位为贵州电力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3、孙家坝变扩建3个220kV间隔工程中标单位为贵州电力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4、220kV翁郎变电站新建工程中标单位为贵州电力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5、220kV赵斯变电站新建工程中标单位为贵州电力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6、甘塘(都匀西)220kV输电线路工程(含甘塘-都匀变OPGW:12kM)中标单位为贵州电力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7、220kV瓮安变输变电扩建线路工程(同步建设OPGW)中标单位为贵州电力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8、凯里变~翁郎变I、II回220kV线路工程(含OPGW)中标单位为贵州电力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9、福泉变~凯里变I、II回220kV线路改接入翁郎220kV变工程中标单位为贵州电力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10、昌明110kV变电工程中标单位为贵州电力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11、大龙、万山变各扩建1个110kV间隔工程中标单位为贵州电力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12、昌明110kV输电线路工程(含OPGW)中标单位为贵州电力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13、大龙220kV变至万山变110kV线路工程(含OPGW)中标单位为贵州电力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14、黔西220kV变~林泉110kV变ⅠⅡ回110kV线路工程(含OPGW和110kV林泉变间隔扩建工程)中标单位为贵州电力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15、黔西220kV变~城东110kV变ⅠⅡ回110kV线路工程(含OPGW)、黔西220kV变~甘棠110kV变110kV线路工程、黔西220kV变~六级电站110kV线路工程黔西220kV变~太来110kV变110kV线路工程(含OPGW和110kV太来变间隔扩建工程)中标单位为贵州电力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16、毕节220kV变~头步桥变110kV线路工程(含OPGW)中标单位为贵州电力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17、毕节清水铺110kV变~大屯110kV变110kV线路工程中标单位为贵州电力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18、110kV普平I回接木岗变(含OPGW)中标单位为贵州电力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19、普定变织金变光纤通信工程(含织金变光传输设备、通信电源安装)中标单位为贵州电力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三、会议听取了贵州电网低压用户集中抄表系统、电能量采集及防窃电设备、太阳能系统工程、物资管理系统、防窃电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及主干光通信网升级工程招标评标专家组组长关于评标工作的情况汇报,作出定标决议。
1、贵州电网公司低压客户集抄建设项目中标单位为贵州天能电力高科技有限公司。
2、贵州电网电能量采集及防窃电终端设备采购中标单位为重庆市亚东亚电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贵州电网公司太阳能供电系统工程招标中标单位为遵义、都匀地区:深圳市日恒利实业有限公司;毕节、铜仁地区:北京怡蔚信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4、贵州电网公司物资管理系统中标单位为北京同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5、贵州电网公司防病毒系统工程中标单位为广州中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6、贵州电网公司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软硬件设备采购及集成项目中标单位为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7、贵州电网主干光通信网升级(10G)改造工程主体项目设备采购中标单位为广州市海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四、会议听取了公司本部办公楼大修改造项目施工监理招标评标专家组组长关于评标工作的情况汇报,根据评标专家组提交的综合评标报告,作出由贵州电力工程建设监理公司为中标单位的定标决议。
五、会议审议了公司本部大楼大修改造部分项目招标方式的议案,同意以询价谈判方式采购三层餐厅、四层会议室地毯及选择青云路展示中心出口完善化改造项目施工单位。
5、220kV罗甸(栗木)变电站新建工程中标单位为贵州送变电工程公司。
6、220kV赵斯变电站新建工程(土建工程部分)中标单位为贵州送变电工程公司。
7、甘塘(都匀西)220kV输电线路工程(含甘塘-都匀变OPGW:12kM)中标单位为贵州送变电工程公司。
8、220kV瓮安变输变电扩建线路工程(同步建设OPGW)中标单位为湘潭水利电力开发有限公司。
9、凯里变~翁郎变I、II回220kV线路工程(含OPGW)中标单位为贵州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10、福泉变~凯里变I、II回220kV线路改接入翁郎220kV变工程中标单位为贵州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11、昌明110kV变电工程中标单位为贵州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价格降为540万元。
12、大龙220kV变~田坪110kV变110kV送电线路新建工程(含OPGW)中标单位为贵州省铜仁兴铜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13、大龙220kV变至万山变110kV线路工程(含OPGW)中标单位为贵州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价格降为350万元,否则由贵州送变电工程公司中标。
14、昌明110kV输电线路工程(含OPGW)中标单位为贵州送变电工程公司。
六、会议审议了电力科技环保节能产品展示中心等工程造价咨询招标方式的议案,同意以询价谈判方式选择工程造价审核咨询机构。
七、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县级供电企业评估询价谈判报告,请项目单位依据谈判报告签订合同。
八、会议审议并通过了20xx年部分电网建设工程监理询价谈判报告,请项目单位依据谈判报告签订合同。
九、会议审议了工程环保验收项目招标方式的议案,同意以询价谈判方式选择承办咨询机构。请工程部依据询价谈判方案,组织开展询价谈判工作。
十、会议审议了贵州电网变电站二次设备防雷技术研究项目招标的议案,决定由项目单位自行开展招标工作。
十一、会议审议了兴义地区东部光纤通信工程招标的议案,决定授权兴义供电局组织开展该工程的施工招标工作。
十二、会议审议了基建信息管理系统地区推广项目招标方式的议案,同意以询价谈判方式开展招标工作,请项目单位与原系统开发商开展询价谈判工作。
十三、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应急通信网光传输设备采购(地区网部分)询价谈判报告,请项目单位依据询价谈判报告,签订供货合同。
十四、会议审议了贵阳供电局客户安全用电风险评估系统、电力客户现场服务掌上营销信息系统建设、营销自动化系统县局推广、营业大厅监控完善项目招标方式的议案,同意供电局提出的建议,并授权贵阳供电局开展上述项目的招标工作。
十五、会议听取了信通中心关于贵州电力数字同步网扩容工程等工程招标情况汇报,作出定标决议:
1、电网通信、网络系统抗重大灾害技术能力提升应用研究通信仪表部分中标单位为北京迈柯特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网络仪表部分中标单位为北京瑞泰创新伟业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2、审议并通过了贵州电力数字同步网扩容工程询价谈判报告,请项目单位依据谈判报告签订合同;
3、审议并通过了贵州电力调度数据网工程传输通道改造项目(光传输设备采购)询价谈判报告,请项目单位依据谈判报告签订合同;
4、南方电网综合数据网贵州节点建设项目按南方电网公司招标结果执行,请依据招标机构颁发的《中标通知书》签订合同。
十六、会议审议并通过了20xx年贵州电网110kV500kV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项目询价谈判报告,请项目单位依据谈判报告签订合同。
十七、会议审议了20xx年第三批主网工程通信传输设备采购方式的议案,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潜在投标人不足三家,无法开展招标。决定由招标中心牵头,信通中心配合,监察部门参与,以询价谈判方式采购所需设备。
优秀会议纪要范文三时间:
地点:
出席人:
主持人:
记录:
一,主持人讲话:今天主要讨论一下《中国办公室》软件是否投入开发以及如何开展前期工作的问题。
二,发言:
技术部朱总:类似的办公软件已经有不少,如微软公司的WORD,金山公司的WPS系列,以及众多的财务,税务,管理方面的软件。我认为首要的问题是确定选题方向,如果没有特点,千万不能动手。
资料部祁主任:应该看到的是,办公软件虽然很多,但从专业角度而言,大都不很规范。我指的是编辑方面的问题。如WORD中对于行政公文这一块就干脆忽略掉,而书信这一部份也大多是英文习惯,中国人使用起来很不方便。WPS是中国人开发的软件,在技术上很有特点,但中国运用文方面的编辑十分简陋,离专业水准很远。我认为我们定位在这一方面是很有市场的。
市场部唐主任:这是在众多航空母舰中间寻求突破,我认为有成功的希望,关键的问题就是必须小巧,并且速度极快。因为我们建造的不是航空母舰,这就必须考虑到兼容问题。
笔者凭借多年的行业经验认为咨询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定位准确
现在的咨询公司都讲求大而全,小而全,如此一来每个公司都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事实上每个公司的资源(内部和外部)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学业有专攻,我不认为一家公司能做好所有的事情,那么这就有个定位的问题(奇怪的是咨询公司在为企业定位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对自己的定位),这个定位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服务内容的定位,咨询服务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作为不同的公司应该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重点凸现在某一领域的专业性,如营销策略、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如特劳特(中国)品牌战略咨询公司,突出的就是品牌定位和品牌建立上,这也是和自身的优势紧密联系的,只有建立起该领域的专业形象才能有效区隔于其他公司,同时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才能为客户提供实质性的服务和指导,最终被客户认可和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良性循环,而不是象现在好多咨询公司一锤子的买卖。二是服务行业的定位。行业细分是未来咨询公司发展的一种趋势,且已在市场上初现端倪。虽然从理论上说咨询公司掌握的是基础理论和企业、营销管理的一般规律,不应该有行业的障碍,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各行业有着自身发展的规律和市场特点(特别是在中国特有的市场环境下),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是很难了解透彻的,咨询公司不能对行业有一个深度的了解,其结果也就无法让人满意。这里有一个小案例,曾经有一个专门做地产营销咨询的公司,接到一个日化企业的市场营销项目,大家知道地产营销方案和消费品营销方案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至少在中国是这样),因为一些地产公司(特别是中小型公司)根本不想做大、也不想作什么品牌,只想圈块地捞一把就撤,注重的是短期利益和快速资金回笼,因此在做方案时可以大量透支资源 ,不用考虑二次购买,而消费品就不一样了,更注重的是长远利益。而且该公司在此前根本没有接触过日化行业,对行业的现状和发展知之甚少,对日化产品的渠道建设、市场策略更是一无所知,凭借地产营销经验和大量的网上信息花了近一个月时间做出了提案,其结果可想而知。
二、强化执行力
执行力一直是咨询公司和企业都比较困扰的问题,要么是好的方案企业执行不到位,要么就是方案本身就有问题,根本执行不下去。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咨询公司必须做到以下四个方面:和企业适时有效的沟通、方案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可衡量性。
A、企业适时有效沟通。这是所有工作基础,咨询公司如不能深入和企业沟通,对企业作深入的了解,后面的三个方面就犹如一句空话。同时这种沟通更应该表现在方案执行的各个阶段,这点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公司要不断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表述自己的思路,引导企业正确的实施。
B、针对性。青岛汇和品牌工程公司总经理焦毅曾这样解释针对性“就是为企业量身订做,并进行贴身指导”,事实也确实如此,只有依据企业实际状况量身定做出的方案才是最好的。但现在很多咨询公司这点做得很不够,一些咨询公司将策划方案做成固定模式,任何项目都是程咬金的三斧头,按这个模式去套,这样的方案如何谈得上针对性,效果也就更无从谈起。
C、时效性。也就是可操作性。大多企业管理者都不是专家,因此咨询公司提供的方案一定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这样才利于企业执行。但现在很多咨询公司把方案搞得很花哨,更有甚者为了体现自己的专业性和追求好看故意将方案搞得很复杂,通篇的专业术语,企业拿到这种案子根本执行不了,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理解。对企业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
和其他设计领域一样,电力行业工程设计经历了手工图板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二维设计)和三维设计三个阶段。由于三维设计的全面推广还有待时日,因此很多电力设计院都面临如何整合二维数据和三维数据的问题。
谈到我国电力行业工程设计的信息化现状,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数字化工程中心主任潘诚坦言,我国电力设计院的设计水平并不亚于国外同行,但是相比国外同行,它们在信息化应用方面普遍缺乏体系化的架构。
他认为,这与我国电力行业由于历史问题遗留,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有关。就拿国家电网来说,基建领域有基建领域的编码,运维有运维的编码,还有其他的体系编码,不同体系的编码很难通过信息化手段连接起来。不仅如此,过去电力工程项目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也是以解决问题点为主要目标,基本上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缺乏全局的思考。
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数字化设计中心主任谈宏力和潘诚持类似意见。谈宏力指出,现在在信息化方面走得比较靠前的工程公司和设计院都具备数字化设计和应用能力,但是信息系统整体的集成性和融合性较差。
“二维设计和三维设计并存的问题,在国外同样存在,这是技术发展所造成的,先有二维设计,再有三维设计。” Bentley 全球电力业务副总裁阿瑟・萨瓦尔说。
Bentley公司高级行业销售总监王立明指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工程项目从EPC(工程总承包)移交到业主过程中都会遇到几堵墙:其一,设计和建造之间的墙,双方的沟通简直是鸡同鸭讲,三维设计做得再好,最后交付给建造的还是二维图纸;其二,施工和运维之间的墙,施工建造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很难移交给业主,不能为后续的运维提供依据。
那么,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实现工程信息的集成应用呢?阿瑟认为,只有通过智能化的信息模型才能实现,要通过智能化信息模型将二维、三维数据真正管理起来,实现信息的可视化、可用。
“我们不希望明确划分二维和三维的差别,而是希望强调工程信息的集成应用。”潘诚说,“电力工程摆脱不了二维信息,也摆脱不了跟空间概念相关的三维信息,我们还要将这些与工程施工进度、资产管理等结合起来。” 谈宏力认为,应该将二维、三维数据理解为可视化和可移交的数据。
以数据资产为核心
谈宏力指出,在我国电力工程体系中,咨询、设计、建造、运营是分离的,从设计院角度来看开展数字化设计的驱动力并不强,因为不管采用何种方式的设计,向业主提交的是传统的图纸,业主不会为三维设计多付一分钱。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考虑实施数字化设计呢?”谈宏力说,“我们在营销方面有所考虑。在投标时我们用三维动画来向业主展示很漂亮。如果我们做得足够好,业主充分认可我们的知识成果,我们完全可以把全部三维数据移交给业主。”
同时,潘诚认为,现在电力工程公司逐渐将设计院和施工单位整合起来,将原来设计、施工、运维这三块泾渭分明的业务融合起来,通过数字化提高效率、缩短工程周期、降低工程造价。
谈宏力也强调,站在工程公司的角度来看,数字化设计的意义就变得大了,工程公司可以以此形成以数据资产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将设计、建造、运维这几个分散的体系通过数字化模型串接起来。“这样的话,即使是很小的工程,我们也愿意花很大的精力去做数字化设计,甚至做数字化的工程管理。”谈宏力说,“这样,企业是出于自身的战略发展需要去推动的。”
与此同时,潘诚指出,资源的匮乏,以及政府出于环保目标出台的限煤、限电、限排放的政策等诸多因素把电力企业推到了变革的十字路口。“现在我们在投标过程中能深切感觉到,业主都非常关注工程项目的设计、建造效率和全生命周期内的效益,而不再是单纯地降低初始投资成本。” 潘诚说,“这说明电力行业的业主开始注重管理了。他们只有通过加强管理,才能保证长期的效益,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他举例说,一些业主要求他们提供地下管道设计模型,而原来的情况是,管道建好后业主或者后续的运维单位就很难找到设计数据了,甚至可能在项目改造时把地下管道挖爆了。
潘诚解释说,借助数字化设计,他们就有能力为业主提供完整、精确的原始数据,帮助业主在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轻松获取原始、准确的基础数据。这对于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非常重要。
不仅如此,潘诚告诉记者,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在推动数字化移交标准的编制。他透露,国家电网河南省公司也委托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做了一套智能一体化管理平台,将河南省500千伏以上的变电站和线路的数字化模型纳入其中。这样,国家电网河南省公司就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实时监控变电站的运行情况,获取现场运维信息等。
呼唤本地化服务
记者在研讨会上了解到,Bentley希望其i-model和ALIM(Asset Lifecycle Information Management,资产信息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能够在实现电力工程全生命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其中,i-model 是对基础设施信息进行开放式交换的载体。不管创作应用程序或技术平台是什么,项目团队成员均可利用i-model共享复杂的项目数据,并进行交互。
尽管对包括Bentley在内的国际厂商的产品表示认可,但是潘诚指出,以往国际软件厂商在编写软件时的出发点与国内软件厂商的不一样,国内软件厂商更多地关注业务点,针对用户的实际需求去开发软件模块,其优势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用起来很顺手,其劣势是软件的扩展性和兼容性不够好,与其他软件的整合性差。而国际软件厂商会提供一个先进的基础框架,这要求用户有很强的IT实力去满足实际业务需求,这就使得国外软件在适应本土用户的需求时受到一定限制。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煤炭勘察设计企业存在较大的竞争压力和很多不适应国际化竞争的问题,构建国际型工程公司的改革步伐缓慢。
1.1外部竞争压力加大
1.1.1国内市场环境更加严苛
根据《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到2015年,煤炭产量达到37.9亿t,比2010年增长5.5亿t,而2010年全国煤炭产量为32.4亿t,比2005年增加8.9亿t。换言之,“十二五”期间煤炭产量的增量比“十一五”的增量大幅减少。因此,末来5年煤炭供应平均每年增量应控制在1亿t左右。与需求相反,在煤炭市场持续繁荣预期导向下,煤炭行业的投资力度很大。2009年全国在建及国家已给路条的矿井总规模已超过10亿,即使考虑到部分矿井报废因素,现有的煤炭在建新建规模总量甚至已能满足未来10年的煤炭增量需求。目前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均有勘察设计企业介入工作,前期设计工作已分割完毕,设计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另外,国家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产业政策,使得煤炭作为能源在电源结构中的比例将进一步下降。煤炭勘察设计企业再也不能像过去十年那样拥有大量的市场机会。因此,煤炭勘察设计企业转变机制,创建国际性工程公司,才有可能找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利润增长点。
1.1.2竞争格局层次更高
随着人世保护期的结束,国外许多颇具实力的工程企业不断进入中国市场。境外工程公司的进入和民营勘察设计企业的崛起,使得竞争已在更广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展开。这些企业的组织结构多为工程公司模式,在中国的煤炭工业市场上,成为国内煤炭勘察设计企业的最大竞争对手。他们在技术结构上以设计为龙头,以工程总承包为卖点,以设备集成为利润增长点,以技术创新为项目管理的手段,为国内的煤炭工程项目提供“交钥匙”全过程服务。由于有一流技术装备和集成技术、先进的企业管理手段、良好的服务、廉价的国内人才资源,使这些企业深得业主青睐,为传统煤炭勘察设计企业施加了不小的竞争压力。
1.1.3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我国进入国际煤炭资源开发市场较晚,受历史和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大多数国外投资者与来自西方国家的竞争者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更为密切。欧、美、澳等西方国家操纵着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矿业发展进程,在煤炭资源开发全过程服务领域的国际化起步早,技术和装备领域特别是高端装备领域领先优势明显,影响力、竞争力强,在国际煤炭资源开发市场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结束,全球经济增长态势仍不明朗,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加大了煤炭勘察设计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难度。
1.2内部问题亟待解决
1.2.1传统机制不适应国际化经营
受历史原因的影响,煤炭行业的勘察设计企业的运行机制相对落后,项目管理水平较低,组织结构模式的实质仍为直线职能制,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同时,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和事业单位体制的束缚,人们的思想、观念、习惯的转变还需要一定时间。然而,石化、冶金等行业的勘察设计企业近几年都逐渐转型为国际型工程公司。这些企业以工程总承包为载体,注重提高设计水平、工程服务能力、项目投融资实力,加强资金管理和风险管控,注重企业品牌建设和社会责任建设,通过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大举进军国际市场。企业承揽的EPC项目显著增多,一些有实力的企业还积极尝试BOT、BOO等带有投资性质的业务模式,不断探索产业升级的路径。与之相比,煤炭勘察设计企业的发展则明显落后。
1.2.2经营体制与国际型工程公司不接轨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2009年,煤炭勘察设计企业共完成合同额95.3亿元,只占整个勘察设计行业总体水平的1.4%;煤炭勘察设计企业完成的境外工程合同额为1997万元,还不到勘察设计行业境外工程合同总额的0.o4%,国际市场份额微乎其微。煤炭勘察设计企业往往忽略了工程建设过程中其他各个环节的连续性以及智力服务的主导性,大多是以单一的设计为主的经营体制,工程公司的功能目前仍不健全,工程总承包能力还比较弱,服务功能的层次较低,业务面偏窄。
1.2.3综合资质的获得难度较大
2007年3月重新修订的《工程设计资质标准》中首次设立工程设计综合资质,目的是促进设计咨询企业在工程建设中发挥龙头和骨干作用,积极参与国内外高端技术咨询市场竞争,把企业培养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型企业。获得该资质后的大型设计院可以承接包括化工、石化医药、石油、天然气、电力、冶金、铁道、公路、电子、通信广128电、民航、市政等我国工程设计行业划分表中全部21个行业的设计业务。目前,在我国21个工程设计行业、1.4万个设计企业中,已有l3个行业的44家企业获得工程设计综合资质,而煤炭行业尚无具备准人标准的企业,这大大减缓了煤炭勘察设计企业赶超已走上国际化之路的工程设计企业的步伐。
1.2.4煤炭行业自身特点限制了总承包业务的开展
受煤炭行业自身特点的影响,我国煤矿开采条件较差,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炭储量少,仅占保有储量的6%左右,其中80%是蒙、滇、新等地的褐煤;井工开采条件相对较好,但是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开采条件趋于复杂化。与石化、电力等行业相比,煤炭工程总承包步伐缓慢,井下总承包目前还未开展。
1.2.5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国际化管理人才匮乏
设计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所有的发展最终体现为培养和造就一支过硬的人才队伍,而传统煤炭勘察设计企业的现有人员大部分是煤炭设计专业技术人员,人才结构单一,熟悉管理知识和国际商务的人员比较缺乏,而且未能按照国际型工程公司的要求建立起人才培养、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完善机制和长远规划。
1.2.6对国际规则和惯例不熟悉,风险防范意识尚需培养
由于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许多国内勘察设计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不一致的现象,这就需要先熟悉国际标准,再结合国际标准转化所在国标准,才能在国际市场按照统一要求,满足总承包商或分包商的需要。另外,对于参与国际市场的煤炭勘察设计企业,除了了解行业本身标准外,还需要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包括宗教习惯、文化习惯及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保证工程项目融人当地的文化。另外,在国际工程项目市场,国际招投标模式与国内招投标模式存在很大的不一致性。从风险的角度来考虑项目的招投标是国际化项目运作的重要特点之一,投标企业更注重项目的风险控制,而不是一味的为争取到合同而竞相压价。煤炭勘察设计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风险防范意识还需要培养。
2煤炭勘察设计企业构建国际型工程公司的基本思路
国际工程公司是以工程技术为基础,以工程建设为主业,具备工程项目EPC总承包能力,通过组织项目的实施,创造价值并获取合理利润,一般具有经营方式国际化、业务范围多元化、技术装备现代化、项目管理科学化等主要特征。实践证明,许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勘察设计企业都是以工程总承包的形式打开国际市场,这些企业往往具有与国际型工程公司功能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科学的管理系统,拥有工程项目总承包的全功能、先进的工程技术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因此,我国煤炭勘察设计企业要构建国际型T程公司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2.1重新架构组织形式,与国际型工程公司接轨
构建冈际型工程公司,首先应对传统意义的设计院进行公司制改造,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其次,突出工程总承包业务的战略地位,实行以项目经理为核心,专业处室为基础的矩阵式管理模式。目前,国际上比较成功的工程公司大多选择强矩阵模式。该模式下,一般采取单独设立项目管理组织,如项目部,负责具体的项目运作,起主导作用的是项目经理;而项目的管理部门和设计、采购、施T等部门则负责对项目的整体控制、监督和考核评价,并不直接参与项目的具体运作。强矩阵模式有利于最大程度上利用和整合资源,人员可以根据项目需要合理调配;有利于通过合理授权进行流程化和制度化运作,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有利于高层从具体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统筹企业战略等问题。
2.2以工程设计为龙头,大力拓展业务范围
2.2.1坚持设计核心,实现产业延伸
在转型和发展的过程中,煤炭勘察设计企业要始终牢记设计是企业的根本,必须把T程设计作为龙头业务,坚持、巩固并做精做强。特别要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专业咨询,以体现出由设计企业转型而来的工程公司的竞争优势。同时要顺应市场变化,积极申请获得丁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拓宽业务领域,坚持工程设计主业扩张和前后向一体化战略,为客户提供规划、咨询、勘察、设计、T程总承包、设备集成、生产运营等工程建设全过程服务,延伸产业价值链,实现市场扩张性发展策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2.2丁F展工程总承包,做好项目管理
从国际圉内比较成功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来看,都在由以前单纯的工程设计咨询向以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为主营业务的工程公司发展,力争将“智力资本利益最大化”。WTO成员国家对工程咨询的定位范嗣是工程建设的.牟=过程,是把程作为整体来进行安全、质量、费用、进度、材料和文件的六大控制,服务功能的层次较高、业务面较宽,煤炭勘察设计企业具有实现这种定位的良好基础。因此,煤炭勘察设计企业一是要以设计带动工程总承包业务,并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规模、类型和业主要求,提供不同方式的工程总承包服务。二是发挥综合优势,做好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将知识、技能、工具和T_艺运用到项目活动中以满足项目建设的要求,它包括了启动、计划、实施、控制与终结等环节。煤炭勘察设计企业应充分发挥工种配备齐、专业人员多、工程知识面广的优势,大力为业主提供项目管理服务。
2.2.3提高利润空间,走向困际市场
煤炭勘察设计企业无论是在国内市场上与国外同类公司之间的竞争,或是实施“走出去”的过程中,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尤其是大型成套设备,这无疑大大降低了竞争力,往往面临即便承担了总承包任务,仍要从国外公司购买设备的尴尬局面。凶此,研发、制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设备,既是增加企业利润的需要,更是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建设国际型程公司的重要内容。另外,煤炭勘察设计企业可以积极探索“走出去”的市场策略。一方面,罔外市场每年3亿t的煤炭需要建设开发,年投资额超过100亿美元,许多煤炭资源开发程度低的国家将成为新的开发热点,煤炭工程国际市场潜力很大。另一方面,近几年政府部门加大了政策性资金的投放,扩大双优贷款和援外工程资金规模,实施专门的工作方案为承包丁程和大型设备出口类项目提供信贷支持,简化审批、提供便利,加大了对企业开拓海外业务的支持力度。煤炭_[程领域是政府鼓励加快发展的重点方向,发展前景良好。
2.3调整人才结构,加大国际融合,规避市场风险
2. 售后服务的问题解决、处理及交接、流程。我们在这方面比较欠缺!有待改善!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现有的客户进行建立档管,跟踪和维护,对以前客户进行排序和管理,有潜力的进行改善,引导;其次只需一定的沟通!我个人认为我们现在接触的周边朋友比较熟悉,对方都是比较资深的私企老板,厉害关系都比较明确,所以只需一定的沟通!要做的譬如去认识他们周边的潜子客户群体!
3. 与公司领导进行有效沟通,彼此信任,对市场反馈的各类信息进行有效汇总整理,转递到相关部门!即我们要有效,统筹管理和规划!重要性的体现是,一般情况下,按部就班,省略了很多步骤,提高效率!
4. 对产品和新产品的熟悉程度,要有效归纳,为更好的展开工作。 对于我们的熟悉成熟产品进行编档和展示(产品样本和样板工程),来更好的介绍我们!便于公司的日常工作开展。更好的协助销售策略和方案、更好进行系统性销售工作。
工作进行情况:工作做得怎样,存在哪些问题,发生过哪些失误
常因临时事件把工作计划打乱。/售后处理不及时不到位(要求为24小时内处理)。/工程进度处理速度有待提高。制定相应规划模式。/缺乏有效的协调(本免费公文来自,转载请注明)性/销售分析有待进一步纵深化系统化的分析。我有很多销售经验可供参考和见解但在此状况下很难实施!我也较清楚的认识到我局限性!
例如,莲花路工程,我有我的责任。展开说,对方和我本人是老客户了,以前一直是我老单位合作的,现在要我们的新公司合作,对方要看我们的实力如何!对方也知道我的情况!但我的估计和判断,期望值太高,失误了!对方怎么看待我们的新公司呢。就是缺乏有效的协调性,沟通性!值得考虑我们的现有运转机制!
对公司,工作的建议事宜:
财务: 建议提高记帐、核准.建议专人专项负责。以便我们随时检查监督及制约成本运用的科学性! 建议公司落实工薪标准制度。
行政: 建议公司每月做一两次协调性的座谈会议或集体活动虽然公司现在人少些但可以组织要好的亲朋好友。(真如团队协作一样)这样他们会感到我们很尊重他们他们会很乐意的提出宝贵意见或间接帮助我们提高公司。
营销:略/ 采购: 略/ 技术:略
其他: 公司要建立人才储备(做准备)//公司应建立紧急预警方案。(例如应急、 突发事件,公司如何运营等。)//建立公司广告宣传后的运营预案。现有是百度推广形式(以上三种是我的个人设想)。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127-02
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专业对接产业、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突破口,是职业素养形成的关键,是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专业依托校企合作、结合其专业的固有特点,探索组建综合性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教师指导、学生运营、企业监督”的运行机制。本文试以该学院为例,对校企合作下高职通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做一探索。
一、建设高职通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一)专业对接产业、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突破口。专业与产业的对接,体现为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符合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与要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需要教学过程高度仿真、模拟生产过程。然而,只有具备了与产业及其生产过程零距离接轨的实训基地才能培养符合产业需求和要求的人才,才能实现教学过程对生产过程的高度仿真、模拟甚至还原。因此,前述两个对接的实现,均离不开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环境的支撑。
但是,要建设与产业零距离接轨的实训基地,尤其在通信行业,受诸多条件和因素的制约。首先,通信行业是一个高新尖行业,通信设备价格高昂,并且更新换代很快,要实时同步行业的最新设备和技术条件其资金需求不是一般职业院校所能承受的。其次,通信行业不同于电子、计算机等行业,其产业中的架构就是一个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系统、综合、且相互关联的通信网络;这映射到人才培养规格中就要求其知识、能力和素质涵盖通信网络中相互关联的各子系统,映射到实训基地建设中则要求搭建完整的通信网络,这对实训基地建设的规模和资金投入同样是巨大的挑战。最后,通信设备的设计和制造面向的通信运营企业,具体到某个通信子系统中的某台设备,其维护和管理只支持一个人实时在线操作;而实际的教学中通常是批量学生同时进行动手操作和设备维护,这对设备的数量提出了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要求。因此,依托校企合作,寻求由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成为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突破口。
(二)职业素养形成的关键。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职业人”,在形成“职业人”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三大要素中,知识是基础,技能是核心,职业素养是关键。中国知网CNKI将职业素养定义为,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职业技能可以依托实训基地、承载在物化的技能训练项目上、通过长期有针对性的反复练习和训练获取,而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隐性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仿真的实训室已无能为力;比如通信行业中非常重视的设备安全和作业过程中的人身安全等职业意识范畴的内容,课堂上的宣讲只是让学生有大概印象,而真实生产机房中安全生产作业要求展现的严肃性和压迫感是普通实训室所无法仿真和模拟的,只有在实际的工作岗位实践中和实际工程项目实战中才能体会和领悟。因此,只有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生产性实践,才能培养和形成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目前职业教育虽然已占半壁江山,但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相对缺乏使得生源选择面受限,或者说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或多或少非其主观意愿,导致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对较弱,特别是在专业意识淡薄、职业规划迷茫的低年级阶段,由于不了解专业以及今后将要从事的工作和工作岗位,对专业和专业课程的学习缺少目标性和动力。而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接触专业课程的同时就接触实际的工作,并在工作岗位上实践锻炼,甚至在高年级学生的帮助和引导下提前接触专业工作岗位,将使专业学生充分了解专业工作岗位的规范和要求,激发起学习热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二、高职通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架构设计
依托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方“开放互助、合作共赢”。赢得企业的积极配合与参与,找到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利益切入点,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热情与积极性;研究并实践切实可行的合作机制,使基地在满足企业生产性需求的同时服务于学校教学;从学院、企业、专业教研室及专业学生等多层面、多方位探索基地的运行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包括基地建设与运行中企业的参与程度、基地的组织管理、基于基地的教学活动开展和组织形式、专业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基地运行过程中学生的角色等内容;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在此基础上,组建以专业教师为“导演”、专业学生为“主演”、专业系部、学院和企业为“制片”的通信专业综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其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生产性实训基地架构
与各电信运营商合作,组建电信营销组织与策划工作室。工作室划分成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三个工作区,各工作区均能针对各自的业务开展业务受理、业务演示、业务推广及公司要求并支持的临时性营销活动。与各工程公司及电信网络代维公司合作,组建通信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队,主要从事通信工程的工程勘察、工程组织管理及工程实施等工作,下设线路工程组和设备工程组。学院利用实训室既有设备和工器具,组建通信终端测试与维修车间,主要面向客户服务即客户接待与业务受理、通信终端测试及通信终端检修等,分成固定电话项目组和移动电话项目组。与各电信运营商合作,组建通信网络运行与维护部,主要从事通信网络的客户服务、日常维护及故障抢修与处理等工作,下设四个分室,分别是数据室、交换室、传输室和无线室。
三、高职通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
(一)电信营销组织与策划工作室。通过与中国移动柳州分公司、柳州联通公司、柳州电信分公司合作,组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移动营业厅、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中国联通营业厅、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电信营业厅等三大运营商的营业厅。营业厅实施教师指导、学生经营、企业监督的运行机制,即营业厅的运行管理和日常运营均有专业学生完成,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只提供适当的指导和监督。上述营业厅首先是正常运营的电信业务办理地点,能办理入网用户的开户与续费、宽带用户的开户与续费以及电信新业务的展示与体验等所有业务;并且在校内定期开展一系列的电信营销策划活动,甚至还利用假期将电信营销实践活动扩展到校外。然后才是充分发挥和挖掘其实训基地的功能,对电信市场营销与业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将营业厅及其延伸业务的营销活动完全融入到课程和实践教学中,具体做法是:结合基地已开展的实际电信业务推广方案来介绍业务知识,通过对真实客户的业务介绍和业务推荐,强化和积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和了解一种电信业务之后,根据业务本身的特点进行营销策划、组织并具体实施,强化其电信营销方面的职业技能;通过营销基地综合性的项目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强化职业教育的职业价值取向、最终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在此模式下,一方面,学生通过参与营业厅的业务,体验到电信市场营销的全过程,锻炼了营销策划能力和营销技能,得到了一线岗位的职业指导,提高了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学生的实践又促进了营业厅业务量的发展,提升了营业厅的生产能力,真正实现校企之间互惠双赢。
(二)通信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队。利用学校通信工程施工与管理实训室现有工器具和设备,与工程公司及电信网络代维公司合作,组建通信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队,承接实际通信建设工程项目。该模式的特点是,企业出面承接工程项目,学校提供设备和技术人员,校企共同完成项目建设。近年承接和实施的项目类型主要包括:组织学生利用周末等课余时间前往铁通柳州分公司的各分局协助宽带安装与维护;承接柳州市广播电视局的光缆接续工程;承接完成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学生宿舍楼网络工程测试项目,承接完成柳州市政大楼网络系统核心网光纤熔接工程;等等。此类生产性实训活动的开展,同样促进了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正是依托此类工程项目的积累和实践,在通信工程施工与管理课程教学中,将此类工程项目分解、重构、提炼、物化成学习情境和教学项目,以实战形式,锤炼学生的职业技能,熏陶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社会能力。
(三)通信终端测试与检修车间。通信终端测试与检修车间由学校依托相应的专业实训室组建,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服务,目前涉及到的业务包括手机维修和电信运营商的通信终端维修,曾为中国铁通柳州分公司、中国铁通北海分公司维修多批IC卡电话机。车间的运行由专业学生全权负责,专业教师主要负责业务的联系、与企业的沟通以及对专业学生无法处理的故障提供技术指导和解决方案建议。
(四)通信网络运行与维护部。整合三大运营商部署在学院的在网运营移动基站、传输、数据通信等设备,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柳州分公司联合共建3个生产性实训室。实训室均由实际在线在网的设备构成,涵盖了3G移动通信的三种主流制式,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由专业学生协助企业进行机房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参考文献】
[1]黄锦祝.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与机制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1(2)
[2]黄欣萍.高职通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13(4)
[3]唐冬生,罗敏杰.高职院校“职业人”培养模式的构建――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9)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6)05-0148-02
经济周期波动迫使组织不断在变革中寻求创新以适应经济发展规律。“十二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期,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及战略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作为一家以冶金工程总承包为主营业务的企业,经历国内钢铁行业的迅猛发展的辉煌时期后,却迎来了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和低水平产出的严重产能过剩阶段。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钢铁行业进入了最冷的寒冬,冶金工程公司转型发展是大势所趋。如果说冶金工程公司转型升级战略是应对全球化竞争、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钢铁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那么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升级是实现企业实现转型传略的必要手段。
一、企业转型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
企业要适应市场变化,成功实现转型,就要重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能力再造和运营模式创新,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战略优势和成本优势。企业转型是增加附加值、降低成本、创新技术的过程。对于本企业而言,就是在巩固现有冶金钢铁工程总承包主营业务市场的同时,在产业技术改造、产品升级、节能降耗、环境治理等市场需求大,符合国家产业机构调整政策的业务上有所突破。企业转型升级要求人力资本优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升级,要充分运用管理知识和技术方法,通过人才经营,获取核心竞争力,成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转型时期的人力资源发展定位
人力资源管理应紧紧围绕企业转型发展战略,注重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提升人才素质,优化人员结构,通过人力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发挥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益,使其价值最大化。探索适应转型业务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律和特点,推进各专业人才的协调发展并服务于企业转型,有计划地进行员工招聘和培养,配备战略发展所需人才,加强核心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招聘、人才激励。
三、企业转型时期的人才队伍建设
(一)经营管理队伍建设
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为目标,培养具有大局观念和战略思维、维护公司权益和利益的管理者队伍。基层干部要积极参与管理能力培训学习,健全企业经营队伍的综合管理能力和集约化管理。
(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以钢铁工程设计主营业务持续发展为重点,打造专业技术骨干团队,建立一支站在冶金工程技术和产业发展前沿、充分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在自主研发产品方面,发挥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专业优势,推动研发团队和研发成果应用团队的建设,使其灵活转换于虚拟研发团队之间,促进技术共享,以传帮带的形式培养积极上进和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成为专家型人才。聘请业内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使其更新知识。通过研发项目与高校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提高研究开发效率。
(三)营销队伍建设
在冶金钢铁市场化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营销队伍的建设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将冶金工程业务向海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拓展,重点培养一批熟悉海外冶金市场开拓规则和特点的高级营销人才,建立产品营销体系和网络。队伍建设分为高、中、初级营销人才不同培养渠道,高级人才以市场分析和策划为主、中级人才以营销计划实施为主、初级人才营销技能培养为主。加强对营销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营销团队整体实战的能力。
(四)生产工人队伍建设
以提升技能、实现冶金工程机械设备及电气设备的中高端产品定位为目标,针对技能工人稳定性差的特点,稳定工人骨干队伍,完善工人技能水平评价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进一步完善工人工时考核制度薪酬激励体系和技能人才薪酬管理制度。
四、企业转型时期的人力资源优化保障措施
(一)人才引进措施
基于企业转型战略优化人才聘用方案、完善招聘工作流程。人才甄选以紧缺替补型人才和高潜质后备人才选拔为主。通过外部招聘和内部竞聘的方式选拔任用,达到业务转型发展需要目的,通过校园招聘方式,立足转型需要,挖掘可培养储备人才。外部引进以网络招聘为主、同行业推荐为辅,在甄选过程中重点关注人才的专业知识、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加快建立符合战略业务发展技术专业技术人才的队伍。一方面更新完善《岗位职责与能力规定》,使其成为公司人才素质发展的能力标准,确定与企业转型发展高相关性的岗位人才群;另一方面,根据钢铁、非钢、产品三大板块的发展战略要求,制定招聘规划、简历、人员需求清单和时间安排,对亟需拓展的咨询、电力、市政、轨道交通专业岗位做好岗位职责与能力评定。
(二)人力资源培训对策
人才队伍专业能力的提升是转型时期人才优化的主要目标,也为公司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员工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整合知识结构、学习新技术。将员工的个人发展与公司目标相结合,将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前瞻性相结合。
1.专业技术骨干培训。通过对标找差,找到专业技术骨干素质能力缺口,有针对性地确定培养措施,包括聘请专家授课、同国内外行业对标考察、参观学习交流、轮岗交流、挂职锻炼、特殊管理实务训练等方式,提升组织学习环境和自我学习氛围,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更新技术理论水平。
2.管理人才培训。给中高层管理人才提供挂职、高层接触、海内学习工作的机会,提升管理人员领导力和复杂问题处理能力,以及,应对市场国际化能力,拓展战略思维,逐渐形成职业化管理者团队。
3.基层员工培训。通过新员工培训计划、岗前培训、岗位说明书作业指导书学习、车间实践、部门轮转、二级办学,以及企业文化、员工自我管理、团队建设等内容的培训,使新员工迅速融入。对技能工人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师徒制等形式的技能培养。对经验丰富的专家型人员,赋予其培养“传、帮、带”年轻人的职责和考核指标。
(三)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对策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绩效计划、考评、反馈、改进等环节,提供战略价值导向一致性保障,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将公司转型战略目标实现和员工个人发展相结合。从关键指标、平衡计分卡与360度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出发,实现个人业绩与公司目标的匹配,也保证员工逐渐成长为符合公司战略发展所需人才。在考核过程中应注重对工作岗位的区分,尤其针对专业技术人员量化考核难的问题,设计差异化的考核权重和指标描述,对关键绩效指标的提取要抓住重点,令考核、评价更加客观有效。
(四)员工职业发展规划
开展员工职业规划,开辟工程咨询、项目管理、企业管理、专业技术、技术研发、商务管理、技术工人七个系列发展通道,对具有不同能力、特长和爱好的员工在不同的职业发展方向上提供指导和调整的机会。通过职业生涯咨询、工作轮换、参加多样化和多层次的培训,帮助员工职业发展突破,增强员工满意度,实现企业成长带动员工成长,员工成长推动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五)培育创新性企业文化体系
推进企业文化的创新,犹如在旧的池塘中投入新的活水产生出新的共生,在此过程中需要冲破旧习惯,以开发性的文化推进转型策略,产生出高效的组织效率。人力资源部门通过人才招聘、培训,逐步渗透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发挥人力资源部门引导、监督、纠正的作用,通过对无形的企业文化的渗透,完善有形的企业管理制度。
五、结语
正如达尔文所说,“能够生存下来的不是最强壮的物种,而是那些能适应变化的物种”。产业转型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外部环境的改变为企业转型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转型发展的提供有力支持,企业的人力资源从业者更要从观念、业务方面提升管理能力,掌握基于企业战略的人力资源队伍及管理体系建立的技能,通过人才队伍建设、员工培训、职业生涯规划、完善绩效考核等措施,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和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振邦.战略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赵曙名,刘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新发展、复杂性与绩效管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王德鲁.企业产业转型与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