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3 05:33:2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生艺术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作为一种社交活动表现形式的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具体到一个班级群体或是社团群体,大学生群体间易于形成三种类型反应,分别为积极响应型、消极回避型以及不冷不热型。造成这种明显区分的一个内在因素乃是大学生自身的兴趣点存在高低不等表现。从另一方面看,对于进入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与中学时期明显的区别在于他们是作为独立生活学习的群体。进入独立生活学习阶段的大学生,在思想意识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渐趋成熟,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社交方式的自主性选择上。作为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组织者的高等教育工作者,在尊重大学生群体内部兴趣差异的前提下,无法以高压命令的生硬手段推动活动的开展。基于此,笔者在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组织的具体实践中牢牢抓住兴趣这个关键点做文章想办法。近年来的文化艺术活动组织实践经验表明,微博的使用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也即激趣方面起到了正面积极的作用。为了能与微博使用频率高的学生更好地良性互动,笔者不仅注册了微博,还通过与学生特别是文艺活动积极分子在微博上建立活跃活动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在学生学习以外的生活社交等时间内笔者加强与学生在网络虚拟空间的互动,扮演起亦师亦友的角色。
(2)参与度。
通过充分利用微博这一大学生普遍喜欢并使用的信息化媒介工具,笔者激发起学生共同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兴趣。这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开好了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微博的进一步使用使得学生在参与度上比以往也有了更大的提升。微博因其自身的特点在传播广度上具有其他社交工具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大学生个体使用微博的在自己的微博好友圈内一些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能够引起广泛的“围观”关注,甚至是积极响应。笔者在利用微博组织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过程中也发挥了微博这一优势,通过组织班级内学生或是文艺社团学生共同策划活动主题,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了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中来,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的参与度。
(一)音乐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情操和帮助
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音乐教育是一种新的途径。首先,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属于美育的范畴,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古今中外经典的声乐、器乐曲目进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顺应了大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发展特点,而且通过对音乐作品鉴赏,学生还能获得审美愉悦。其次,音乐赏析教学是在正确的审美思想和审美观念的指导下,学会正确地辨别真、善、美和假、丑、恶。音乐对于加强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机有着特殊的价值,它可以帮助学生知善恶,辨美丑,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也是人们精神上的宣泄与寄托。而音乐作品向学生展示了丰富的社会画卷,通过欣赏音乐作品,提高学生对人生价值、社会发展趋势等诸多思考。
(二)音乐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成长起来的这一代青年大学生,不论是生活上还是性格上都表现出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普遍缺乏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协作互助精神。在音乐课堂中,一首歌曲的演唱可以由独唱、合唱、对唱、二重唱等不同方式来完成。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但领略了艺术的魅力获得美的享受和教育,而且与他人协作中体会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在无形中加深了集体主义观念。在器乐艺术中,各种乐器共同合作完成一首曲子,互相彰显,缺一不可,同等重要。因而,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集体参与的方式懂得了团结与合作的意义,这种主体性获得的效果远远优于填鸭式说教模式。
(三)音乐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道德要求。而爱国主义在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中占有很大一部分内容,音乐的民族特色和绵绵乡情是这些音乐作品具有不朽价值和最容易打动人心的因素之一。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师可以运用具有强烈民族艺术风格的音乐作品来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加强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可以以蕴藏在音乐作品中的背景故事为案例来对某个政治理论或道德观念进行形象的讲解和分析,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音乐有利于大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与信息的高速更新和变换给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现代人患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疾病,已经成了社会的普遍现象。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重要的社会群体,承受着感情、竞争、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而这个时期的青年人血气方刚,往往会因为一些原因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使人在道德和行为上自觉追求更高尚、更完美的境界,通过人道德内省力量的改变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音乐优美的旋律和悦耳的节奏调节生活情趣,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和心理压力,使学生以更放松愉悦的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音乐欣赏活动中需要借助自由联想感受艺术形象的无穷魅力,同时音乐本身具有形象生动、情绪丰富的特点,欣赏音乐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思维的灵活度,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音乐教育大大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和音乐教育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出具有纯正审美趣味和良好艺术鉴赏力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二、将音乐艺术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途径
认识了音乐教育对于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就要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使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愿景真正得以实现。首先,要抓好以音乐为代表的美学素质教育,以高雅的音乐文化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音乐文化的灵魂,在高校普及高雅音乐可以直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审美水平。鉴于此,为提升高校学生音乐文化素养,一方面高校可以将音乐教育课程纳入常规教学计划,由选修转为必修,选拔优秀的专业音乐教育工作者从事学校音乐教育日常工作,对学生进行针对性音乐教育和指导;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多组织一些音乐会或是一些相关的公开演出,大力推广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邀请专业文艺团体举办欣赏音乐会,通过对名家、名曲进行讲解和分析,让音乐文化遍布校园角落,为校园营造良好的音乐美育教育氛围。以此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其对音乐的兴趣,从而诱发其创造、审美和艺术鉴赏等能力。其次,将音乐纳入思想教育中,以生动的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艺术语言和新颖活泼的教学气氛,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将空洞僵化的说教内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启迪学生对人生、社会等广阔内容的思考,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用音乐体验情感音乐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需要学生自身融入其中,去品味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与深邃的思想。将民间音乐引入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解多元文化的有效手段,这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逐步去走进民间音乐的创作思想,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去鼓励学生进行无边无际的想象,去摸索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感以及其在作品中的流露。
2。营造融洽学习探究氛围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探索创新和自主质疑。教师只有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自由,才可能真正让学生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用自身的乐理知识以及亲身实践,去体会不同音乐本身的美,而非传统的根据教师自身的理解去限制学生自我意识与探究精神。在传授本地区民歌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民间生活,将歌曲与情景剧、表演相结合,利用唱演合一的方式展现民间音乐的魅力。如在教学生演唱与欣赏本地区《畲家谣》、《请到绿谷畲家来》等独具特色的畲族歌曲时,可将乐理知识以及创作方式共同融入其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接受这些新奇而又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使二者有机结合,不仅丰富了民间艺术的多样性,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可谓一举多得。
二、民间音乐在提升大学生音乐素养中的意义
二、音乐艺术教育对大学生交际能力的影响
大多数情况下,艺术是一种群体性的活动,人们以艺术为纽带进行人际交流,如合唱、合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些群体性艺术活动都是需要相互配合和交流的,成功的艺术教育不仅体现在学校的课堂上,也体现在社会大环境中,大学生通过参加群体性的活动,可以不断的培养自己适应团队精神和大局意识。因此,关心社会艺术生活,积极参与班级、学校和社会艺术活动,将会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三、音乐艺术教育对大学生自身文化修养的影响
艺术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而基于不同文化理念上的音乐又有其各自的特色,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民间音乐和中国古典舞蹈等,更加了解和热爱艺术文化,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世界名曲欣赏课程可以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世界各国家艺术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高校的艺术教育使大学生们更具备艺术胸怀和开阔的文化视野,汲取各民族思想和艺术的精华,为自身的发展和素质修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文化艺术修养是人类自身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其在对人的性格和自身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音乐艺术教育深入人的心灵从艺术层次和领域为人的心灵进行洗涤,这种洗涤的效果可以使得人们的心灵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净化。同时,从文化的角度来看,音乐艺术教育融合了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精髓,包含了众多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和思想观点,不论是从文化理念和还是从文化修养来讲都是对人成长的营养剂。换而言之,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对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是有莫大的好处的。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方法,分别从造型学院、设计学院、传媒动画学院、建筑学院等四个二级分院抽取被试,共获得有效被试652名,其中男生204名,女生448名;大一学生182名,大二学生219名,大三学生150名,大四学生101名;造型专业学生220名,设计专业学生232名,建筑专业学生168名,传媒专业学生32名;汉族学生626名,少数民族学生26名;城镇学生496名,农村学生156名;独生子女416名,非独生子女236名;学生为单亲家庭的有43名,为非单亲家庭的有603名;学生干部188名,非学生干部464名;曾参加过志愿服务的学生423名,未参加过志愿者服务的学生229名。
(二)测量工具
测量工具为感戴量表(GratitudeQuestionnaire)。感戴问卷共6个题项,经本研究翻译、试测、修改后修订成的5个题项的中文版。每题项采用“1.极不同意”至“7.极同意”的形式分级计分,第3题反向计分,总分越高,感戴状况越好。经翻译修订后,本次测量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
(三)测评程序与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测试,对回答问卷的要求进行了测前说明,以保证大学生的积极配合,被试约在10分钟内完成问卷,对全部数据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管理和处理。
三、研究结果
经统计,大学生感戴得分的均数为34.36。经差异检验发现:在性别、年级、是否单亲家庭、是否学生干部、是否曾参加过志愿服务等几个背景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专业、民族、生源、是否独生子女等四个背景变量上,感戴得分没有显著差异;女生的感戴得分显著高于男生;来自完整家庭学生感戴得分显著高于单亲家庭学生;担任过或正在担任的学生干部得分显著高于未担任过的学生;参加过志愿服务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未参加过的学生;不同年级学生间差异显著,大一、大二、大三感戴得分呈逐渐上升趋势,均高于大四学生。
四、班级化感恩教育模式探索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发现,艺术类大学生感戴现状具有这样的特点:获得社会支持多的(女生、双亲家庭学生)、有较丰富社会实践经验的(学生干部、高年级学生)、有助人体验的(志愿者)群体,他们的感戴水平较高,而“班级”正是个体获得社会支持、提升社会实践能力、服务他人最直接、最容易的途径。数据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进行班级化感恩教育途径研究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根据感戴的心理影响机制来看,感戴水平高的个体能够对现实做出更加客观的评价,能够看到个人的“积极结果”来自许多人的努力,而这些正向积极的认知让个体产生更多的感恩情绪和行为。所以如何通过环境去影响个体的认知,成为班级化感恩教育模式研究的落脚点。结合艺术类大学生感戴现状的调研数据,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班级支持系统
数据显示,女生及来自非单亲家庭的学生,其感戴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及单亲家庭的学生。女性在社会群体中相对弱势,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到他人的帮助也会相对多于男性。而双亲家庭在物质与精神上所给予个体的支持也会比单亲家庭多,两个群体具备一个共性,即更多的社会支持。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应该成为班级成员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途径。班级支持可以从这两个角度进行:针对经济困难,学业困难等群体的帮助型支持;针对有特定需求的服务型支持。针对不同群体特点,成立由教师、班委、学生组成的各类“支持小组”,独立开展工作,具体分类为:班级经济困难生支持小组,可以由班主任、生活委员、困难生代表、普通学生等几类人组成,可提供的支持有:掌握班级困难生的家庭情况,关注他们日常生活,为学生提供资助信息并协助申请,审批班级困难生资格申请及资助额度审定等。班级学业支持小组,由专业教师、学习委员、成绩优秀学生组成,可提供的支持有:组织班级学习经验交流;邀请教师或研究生举办读书会;针对特定课程举办师生沟通会;掌握班级后进生的情况,帮助他们分析学业落后的原因,提供一对一的帮扶等。服务型支持小组如:班级就业与实习信息小组,由辅导员、班委、感兴趣的学生组成,可提供的支持有:就业信息;实习岗位推荐;就业政策咨询等。班级文娱小组,由班级文体委员、特长生、有兴趣的学生组成,可提供的支持有:各类文娱活动的组织策划;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成立不同的兴趣小组;丰富班级课余生活等。以上是对部分“支持小组”的例举,班级可以视自身的情况来设立,鼓励班级成员根据自己某一方面所长或兴趣为大家提供支持,同时也可以得到大家为他提供的资源,形成“助人自助”的班级支持系统,让每一个成员在需要时首先可以从班级——这个离自己最近的“家”里获得支持。
(二)建立“人人参与”的班级管理体系
本研究中,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感戴得分呈逐渐上升趋势,大三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学生(p=0.007<0.01),而大四学生的得分出现明显下降。与此同时,学生干部的感戴得分也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p=0.002<0.01),这个结果提示我们,社会活动的增加能提升个体的感戴水平。随着年级的递增,社会化活动逐渐增多,从社团活动到校园文化,从行业竞赛到实习就业,学生在这些社会行为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交自尊,学习多角度地看待事物,因此,也能更多体认到他人给与的帮助。而对于大四学生的感戴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三个年级学生的结果,本研究分析,这和大四学生面临毕业、就业双重压力有关:每一个人都希望为自己大学生涯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倾尽全力投入毕业创作,学生之间竞争氛围浓郁;同时,毕业生需要独立面对毕业后去向、就业单位、就业地域等人生重要选择,个体的自身价值凸显,对外界的关注力相对减弱,从而影响其感戴得分,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社会活动对于个体感戴水平的影响。参与班级管理工作是学生体验人际互动、提升社会活动能力的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班级是组成大学校园的独立细胞,每一项学校的举措都会折射到班级,其既要适应大环境的循环,也有完成自身的代谢,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传统的班级管理一般由辅导员、班主任、班委(3-5人)来完成,容易出现大量工作积压在少数人身上、管理权利过于集中等问题。如果将班级工作分成不同的各个板块,对应每个板块成立负责小组,每个班委负责督导1-2个小组的工作,班主任督导班委的工作。班级成员根据自身情况来申报不同的小组,双向选择,最后将每一个成员都纳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建立一个“人人参与”的班级管理体系,鼓励班级成员共同管理。这样不仅能够增加个体的社会活动,提升感戴水平,又有益于形成一个民主、透明的班级氛围。
(三)营造班级志愿服务氛围
本研究中,曾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感戴得分显著高于未参与过的学生(p=0.000<0.001)。这一结果可以有两种解释:第一,感戴特质分高的个体有更多亲社会行为;第二,助人行为、体验他人对自己的感激之情等可以提升个体的感戴水平。笔者认为,感戴特质的确存在个体差异,但公益、助人等亲社会行为也会进一步强化这种特质。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服务社会的热情,自从共青团十三届二中全会上首次提出“青年志愿者”称号以来,大学生公益组织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个高校内蓬勃发展,逐渐成为社会公益的重要群体。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班级的志愿服务氛围就有了生长的土壤。而“氛围”的营造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存在形式”,即引导有兴趣的学生搭建班级志愿者活动平台,以此作为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展现志愿者风采、营造班级志愿服务氛围的载体。一个平台的生存有赖于四个重要因素,即项目、团队、宣传与发展方向。首先是项目。不同于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公益平台输出的资源主要是专业,因此结合自身专业特长是重点。同时,学校要向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志愿服务岗位。如果是长期项目,那么在项目策划时,首先考虑能发挥学生自身专业特长的长期项目,如针对特殊群体的艺术类支教服务、针对普通群体的艺术推广普及活动等。其次,团队是平台生存发展的保证。引导有志愿服务意向的学生成立核心团队并明确分工,制订科学、合理的志愿者管理制度,同时对志愿者进行一定的培训,比如支教类项目需要的教学经验、义卖类活动需要的市场活动经验等,可以通过教案展示、经验交流、资深成员带新成员等多种方式丰富学生的实战经验。再次,有了好的项目与团队,就需要提升这个平台在班级中的知名度。志愿团队氛围的营造与宣传密不可分。面对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平台可以选择QQ群、微博、微信平台等网络载体,志愿岗位信息,招募志愿者,及时跟进最新的志愿活动动态以及展现志愿者的风采,让志愿服务信息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最后是发展方向。班级志愿服务可以有两个维度,对内以服务学生为方向,逐渐成长为“班级互助平台”,实现公益生活化;对外则以公益创业为目标,面向社会需求,寻找公益创业品牌,向公益专业化发展。
二、启发大学生对传统艺术热爱的意义
舞蹈《婺魁》由于其自身以婺剧为根基的基本特色,在其表演过程中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对于传统戏剧艺术的热爱,加强戏剧教育,并提升自我的审美能力。积极树立起一个科学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加强其鉴赏美的能力。戏剧教育作为高度综合多种艺术形式的教育门类,在丰富大学生审美体系上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戏剧教育影响大学生群体,可以使他们交替地从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中接受美的启迪。另外还能够促使大学生将自身的审美体系进一步的完善建立,使其接受更多方向、层次的审美融合及塑造。有了一个丰富科学的审美体系作为基础前提,大学生便能运用一些自主思考及实践的方式,对自身建立起的审美观进行完善,提升自我对美的创造能力。戏剧可以让大学生通过对戏剧人物感情的发现、平衡,对所扮演人物感情的感知、控制,达成大学生对人际情感自然的沟通。正如舞蹈《婺魁》的创作一般,为了将舞蹈的效果发挥到最强最大化,需通过多方面的合作配合,凝聚多方人群的集体力量。激发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视热爱,加强戏剧教育能够使得参与其中的创作、表演以及后台支持的大学生对于协调合作重要性的认识度进一步技巧,并在逐步的实践中形成惯性。
三、启发大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进行戏剧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要将大学生对于传统艺术的热情度进一步激发,对其进行戏剧艺术教育,其首要前提是积极建设起一支具有专业化素质水平的艺术师资团队。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应对艺术院校的招生规模进一步放大化,积极培养出高校艺术专业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应将社会中存在的专业艺术优秀人才资源进行科学的优化配置,积极建立起一个特聘使得教师制度,引入一些优秀的音乐家、舞蹈家等作为客座教授。在解决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同时也能够将全新科学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引入,加强高校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往来。中国传统艺术—戏剧艺术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广博,但在其教育传承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固定课时的限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只能科学的选取一些侧重点。将戏剧作为例子,在戏剧教育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开设一些京剧、黄梅戏以及越剧等。另外,大部分的当代大学生对于现代舞蹈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选择开设舞蹈赏析相关课程。通过对优秀舞蹈的赏析,能够促使大学生在舞蹈欣赏过程中,将原有的审美方式进一步突破,了解到现代舞蹈的程式结构及张扬特色。对于当代大学生进行传统艺术教育的途径应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即多层次与多元化。首先应做到的是进行学科式的教育,积极开设单独专属性的传统艺术教育学科内容;第二,应积极进行各项渗透性的传统艺术教育。在其余学科中也应不忘进行传统艺术教育内容的进一步渗透。第三,尽可能举办一些与传统艺术相关联的课外活动,依照学生的自我兴趣组织创建一些课外性质的兴趣小组,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课外活动的开展举办,促使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互相学习,弥补自身的缺点。第四,积极举办一些传统戏剧艺术文化节,给予大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以此激发大学生对于传统艺术的热情。
1.2完善网络基础建设,推动工作顺利进行。加强网络资源建设,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开设具有吸引力的栏目,并结合时展和需要,扩充栏目相关内容,使内容更加丰富,网页具有新奇感,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对艺术院校大学生更好地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还应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软件的开发,及时填充具有时代感,社会反响强烈,感染力强的事迹,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推进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1.3加强监督管理,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互联网信息资源纷繁复杂,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加强对相关资源管理,将人工和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建立严密的安全防范体系,及时监控网络各类信息;重视技术手段应用,净化各类信息,确保信息健康、文明;重视网络制度建设,使各项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注重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和法制观念,自觉抵制网络垃圾。另外,网络具有开放性、便捷性特征,要充分利用这些特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建立电子布告系统,设立讨论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展在线交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对错误的认识进行及时纠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1.4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网络文化。结合艺术院校实际情况,通过讲座、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选修课等形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利用网络开展论坛、时事资讯、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工作,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环境,切实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从而丰富校园网络文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提高。
1.5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健全进网络工作机制。重视优秀人才引进,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建立严格的责任制,注重管理培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水平提高。工作人员也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技巧,及时处理和应对相关问题,做好整体规划,完善领导机制,促进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
二、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的特点
艺术类大学生在个性上也具有自己的优势,他们具有独立的性格,喜欢冒险和创新,富有创新精神。一般都具有活泼好动的外向型性格,不喜欢受约束,这些特点使他们在就业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果另辟蹊径,利用他们的个性特征和专业知识进行自主创业,效果会更好。因为他们具备自主创业的潜质。只要通过创业方面的学习,他们的就业问题就可以由被动就业转为自主创业。艺术类尽管在就业中难于找到专业对口的岗位,但不说明艺术类在生活中毫无用处。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提高了,同时,随着我国教育目标向素质教育转变,家长对于孩子的素质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艺术类学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自己开办艺术辅导班,教中小学生音乐、美术知识。自主创业的另一个途径是可以开办娱乐公司,目前,社会上有婚庆、广告之类的娱乐活动,需要具有专业素质的艺术人才,像婚庆公司,需要专业的主持人,专业的摄像、灯光,以及后期影像制作。一些大型企业也经常举办庆祝活动,也需要这样的公司助兴和摄像,这也是艺术类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这样的娱乐公司单枪匹马办不成,需要几种专业的合作,像主持、摄像、美工、音乐合成、视频后期制作等。像美术类的学生也适合自主创业,成立广告、设计公司,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重视,这样的小型公司比较有市场。
三、艺术类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
针对目前的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现状和自主创业的前景,艺术类高校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到学生的就业情况,要将创业教育融合在教学中。
(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目前,我国的艺术类高校在招收学生时,文化课要求不太高,结果很容易使学生缺乏应有的人文知识,这样走上社会在道德修养方面也会形成不足。因此从长远出发,应该在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礼仪文化,使学生具备综合素养,才能更好地与人交流。
(二)在教学中进行一专多能式的培养
目前,我国的艺术类教育也和其他专业教育一样,只侧重一种专业的培训,影响学生的就业面。应该对学生进行一专多能式的培训,例如学音乐的除了学习器乐,还要学一些声乐知识,即使不能当歌手,也能利用自己的专业培训别人。在器乐方面,要注重对民族乐器的培养,民族乐器相对于西洋乐器,具有体积小,易学易掌握的特点,并且还有触类旁通的效果,像学会了吹箫,笛子就会了;学会巴乌,葫芦丝也会了。学习民族乐器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在大型庆典活动中,民乐的喜庆意味更浓。像传媒类专业,应该让学生将摄像、编辑、后期制作这些相关的专业同时掌握;主持和文稿编写同时掌握。在美术方面也要这样进行一专多能式培训,这样在自主创业中可以减少人员开支。
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信息意识是大学生主动获取信息、识别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关键。目前在艺术院校,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学生利用网络和手机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普遍对信息的关注度都很高,在购物、交流、娱乐等这些和日常生活相关的基本信息活动方面也比较好。但是由于对一些潜在的信息意识不重视,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相关的专业发展前沿知识了解得很少,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缺少根据专业发展的需求主动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意识。
2、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基础,是信息能力的保障。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掌握主要来源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从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了解到,当代大学生普遍对网络、媒体以及办公自动化软件等常用的信息技术和工具软件掌握得比好。但是对一些专业性很强、操作复杂的技术以及硬件设备等了解得很少。只有少部分学生在满足基本的学习和娱乐之外才主动学习和应用与专业相关的新技术。
3、信息应用能力
信息应用能力是整个信息素养的核心。信息应用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的信息实践和一定的信息环境。整体来看,艺术院校大学生信息应用能力普遍较弱,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落后。在日常创作中对各类资源的综合应用能力也比较弱。对信息的交流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好,但是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能力相对较弱。正是由于大学生没有切实掌握信息技术,限制了他们的信息应用能力的提高。
4、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在信息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作为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大都形成了较好的道德修养,能够文明的使用网络,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和自制能力。
二、影响艺术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原因
1、学生信息素养意识淡薄
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多注重感性思维,对直观性、观赏性强的内容比较偏爱,他们大都从小学习艺术,在平时的学习中难免存在重专业轻文化的学习特点,学习过程中感觉不到信息素养教育与自己专业的关联程度,不了解也不会使用专业相关方法进行信息检索和获取信息,没有利用现代网络或图书馆电子资源获取信息的意识,缺乏信息素养教育的主动性。在涉及自己专业方面问题时甚至认为与信息素养相距较大,无需关注,久而久之,学生信息素养意识淡薄。
2、缺乏有效的信息素养培养和教育机制
目前,在艺术院校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把对信息素养的培养简单的融合到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误认为加大课堂教学的力度就是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计算机基础、网络和多媒体等课程就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正是由于忽略了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才使得绝大多数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信息的价值和作用。
3、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普遍偏低
信息素养是高校教师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们国家由于信息素养教育开展的较晚,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普遍偏低,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掌握还处于起步阶段,根本不能发挥信息技术应有的教学效能。然而,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这就使得高校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在艺术院校中,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很多老师在讲解专业知识和实践的过程中,通常会忽略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教育,必然导致学生缺乏信息意识,信息能力薄弱。
4、学校信息素养氛围不足
艺术院校的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大多在课堂环境下进行,缺少课外的实践环境,信息素养的校园文化氛围不足,使得学生不能积极开展各种信息活动,缺少信息素养实践的平台。
三、艺术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1、提高认识,重视对信息素养培养
信息社会要求艺术院校大学生不仅要有好的“专业素养”,也必须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及应用的能力。当今的信息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日常的生活、购物、娱乐、办公、管理等都离不开计算机,这就要求人们具有相应的信息素养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这种信息素养的要求使得艺术院校大学生在对信息资源的主动选择、运用信息及信息手段等方面,必须与时俱进。因此,艺术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提高认识,培养信息素养的主动性,即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加工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2、构建以信息素养为导向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首先,突出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改进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目前对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能力要求与日俱增,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已成为艺术院校大学生的迫切需要和必修课。这就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以信息素养为导向,有目的的开展教学活动。在信息意识方面增加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知识;在信息知识方面增加与专业专业相关的信息技术在其领域的应用;在信息能力方面,增加网上信息检索、信息处理方法与软件、多媒体技术等知识;在信息道德方面增加计算机病毒、网络游戏、网络法规和道德等知识。其次,强化计算机实践,将信息素养的培养渗透于实践教学中。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在课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去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综合利用多媒体和其他教学载体,把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的呈现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促进学生间彼此交流和传递信息。课后,教师要构建一定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应用信息和知识去解决问题。这种基于信息素养的实践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进行信息的获取、交流、加工和应用,这既强化了学生的信息意识,也培养了学生信息处理能力。最后,将艺术专业相关知识融入到计算机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的学用结合氛围。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融入艺术专业内容,能有效引导学生把对计算机的学习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使学生养成利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工具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的良好意识,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提高艺术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
作为艺术院校的教师,应当充分认识、积极学习、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并在教学中灵活、合理地运用。从增强信息意识、提高基本信息能力以及将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教学实践相结合等方面入手,利用信息化素养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从思想上重视信息技术,克服自身障碍,转变信息素养观念,主观上先接受信息教学的优势,结合艺术学院学生发展现状,有目的性地展开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搭建信息素养实践平台
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除注重课堂教学外,还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高等院校,搭建以局域网或者互联网为基础的教学、实践平台,开展教学互动、教学资源、教学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的数字化方式,使高校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完成对专业基础学习和信息技术的学习。这种基于信息化情景的体验式实践,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此外,结合课堂学习,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课外活动,既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书写差会带来很多麻烦
电子科技大学退休教授陈稼夫是雷达结构专家,其书法造诣也颇有成就。从11年前退休至今,他一直在学校给大学生教授书法课。在接受本报记者访问时,陈稼夫毫不客气地批评起当前大学生的书写水平。“每回看见他们手写的作业,简直就是‘惨不忍睹’。”
“大学生书写差,会带来很多麻烦。”陈稼夫说,尤其在理工类大学,学生经常要写一些理学公式和符号,如果书写潦草,容易造成严重错误,还会给阅卷老师带来很大压力。“好几个老师都向我抱怨,说现在大学生们的字写得很不规范,批阅他们的作业简直‘苦不堪言’。”
“不仅是大学生,大学老师的板书水平也在下降。”陈稼夫对部分大学老师也提出了批评。根据他多年来的观察,相比上世纪50年代以前出生的老教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大学老师的整体板书水平明显逊色得多。
书写水平下降因为写字少
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书写水平下降呢?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韩邦彦分析,随着书写工具的不断进步,毛笔、钢笔等书法常用工具被人使用得越来越少,电脑、圆珠笔等不利于书法练习的工具使用得越来越多,是导致大学生书写练习偏少,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
“现在有手机、电脑,哪个还写信。发短信、打电话,或者上网聊天就行了。”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大二学生小李告诉记者,自从他上大学以来,从未给别人写过信,“写信太慢了,也麻烦得很”。参赛的西华大学学生表示,钢笔不仅卖价较贵,而且还要经常灌注墨水。相比之下,圆珠笔、中性笔要廉价、方便很多,“不信你去教室里看一下,大部分是用中性笔的,用钢笔的少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