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2 15:29:2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农田水利,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关键词]
农业;水利灌溉;水利工程
农田水利灌溉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发展效果,为缩小城乡经济差距,我国近年来提高了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引入更多新型技术与设备,争取不断提高农业建设效果。其中水利工程为发展农业的重要措施,水利灌溉在农业发展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应提高对其的重视,针对水利灌溉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做好专业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争取进一步提高水利灌溉水平。
1提高农田水利灌溉水平必要性
农业生产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一直都是重点研究内容,虽然近年来农业生产体系不断完善,但是从细节来看,依然存在一定问题。其中,水利灌溉对农业生产有着关键性作用,怎样才能合理分配水资源,提高农田灌溉水平,是进一步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应用新型技术与设备的同时,农民需要承担的经济负担更重,想要实现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此问题。提高农田水利灌溉水平,建立透明化农业用水费用计收制度,避免出现多层收费、人为克扣以及收费不规范等情况的发生。同时还能够对用水秩序进行规范化管理,对现存的用水矛盾进行调节,提高水利灌溉制度的透明化、民主化,减少农田灌溉中常见的纠纷问题,并可以提高农民节约用水意识,从根本上来消除影响农田灌溉效果的各项影响因素,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2农田水利灌溉现存问题
2.1水利灌溉管理制度缺失
虽然我国近年来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对此方面的重视度也在提高,但是就整体农业经济生产现状来看,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中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受传统意识限制,灌溉用水管理政策与制度并不完善。水利灌溉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水利工程不断完善,水利方面投入力度不断增大,技术水平整体上有所提高。但是对应的管理制度并没有同时得到更新,传统管理体制已经不能满足现有水利灌溉的运行要求,例如灌溉区域不具备经营管理自,水资源收入完全依靠灌区水费,为获取更多经济效益,反而提倡多用水理念,存在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农田水利灌溉综合效益低下。管理体制的缺失,导致现行灌溉模式与经济效益间矛盾不断增大,且无论是农民还是管理部门,针对农田灌溉作业节水意识较低,存在严重的水资源浪费问题。
2.2水利设施建设不完善
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水平有明显提升,城乡建设中也加大了对农业方面的投资力度,但是对于很多农村来说,受地理环境因素限制,水利工程建设水平还比较低,依然选择用早期的水井灌溉方法,水土流失严重,且水流量不均匀,存在上游水道溢水,下游水道水资源不充足,灌溉效果比较低,对农作物产量影响大。水利灌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是影响灌溉效果的主要因素,很多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时间久,后期管理不到位,导致其不能正常使用,存在串灌、漫灌问题,供水效果得不到保障,且容易造成水资源浪费。
2.3农民参与积极性较低
为提高农业经济发展速度,近年来国家逐渐提出一系列的种地补贴、废料补贴以及降低税收等政策,但是从整体收支上分析,农田土地产值偏低,农民实际收入不断减少。而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逐渐有更多农民选择进城务工,农业种植人数锐减,严重滞后了农业总体水平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农业发展缺乏必要的劳动力,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积极性严重降低,想要提高水利灌溉水平越发困难。另外,大部分农村农田水利灌溉还是选择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部门与农民间矛盾大,且灌溉实施难度大,同样会削弱农民积极性。农业经济整体发展缓慢,技术与管理更新速度降低,水利工程建设缺乏创新性,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3农田水利灌溉优化措施
3.1建立科学管理模式
想要提高农田水利灌溉水平,首先需要建立对应的科学管理模式,消除存在的各种隐患,对整个农业灌溉体系进行优化。政府应提高对农田灌溉管理的重视,除了要加大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外,应根据当地发展实际需求,建立对应的管理制度。例如初级阶段应确定以人为本管理模式,调动管理人员与农民参与积极性,消除灌溉系统管理与应用间的矛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推动农田水利灌溉体系到达中期发展阶段后,便需要重点做好权责划分,赋予管理人员部分权利,促使其切实的参与到农田水利灌溉作业中去,在提高农田灌溉水平的同时,推动灌溉业务的发展。最后对于水利灌溉体系成熟阶段,应进行目标管理,即对整个灌溉体系应用现状与发展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可能会出现的各类问题,并提前对管理模式进行调整,避免局限于一种管理方法,提高管理工作的灵活性,争取实现农田水利灌溉的持续发展。
3.2加强资金投入力度
提高农田水利灌溉水平,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应提高对此方面工作的重视。应对现有农田水利灌溉体系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其是否可以正常使用,以及能够发挥出实际应用效果,并基于此来规划水利工程建设方案,有目的的对整个灌溉体系进行功能完善。为实现整个农田水利工程的有效建设,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持续,因此还需要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加强资金投入力度。例如,可以从土地出让金中拨出部分款项,作为建设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并积极引入先进的水利工程技术,提高项目技术水平。另外,还可以加大政府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放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带宽要求,为其提供优惠政策,弥补工程建设资金匮乏的问题。
3.3提高基础设施管理
现在大部分农业发展体系中,基本上都建设由相应的农田水利工程,但是因为后期管理不当,导致各类基础设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使其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造成水资源浪费,削弱灌溉效果。因此,想要提高农田灌溉水平,还应加强对各类基础设施的管理,安排专业队伍进行定期维护,确保其可以正常运行,满足农田灌溉基本要求。同时,还需要加大对各类新型技术与设备的引入,对农田水利灌溉体系进行优化,如滴灌、喷灌技术等,用科学技术来指导农业生产,从根本上来提高农田灌溉技术水平。建立完善的农田水利灌溉体系,并搭配合理的管理体系,为农田种植提供完善的支持,可以降低农业种植与经济收入间的矛盾,缓解农业种植的压力,进而可以保证所需的基础劳动力。
4结语
对农田灌溉体系进行完善,提高农田灌溉水平,对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农田灌溉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明确问题发生原因以及影响,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行优化,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提高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重视度,加大经济与技术的投入,争取从根本上来提高灌溉水平,推动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胡祖锋 单位:上饶县水利局
[参考文献]
农田水利学实习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实习环节。通过此次实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农田水利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农田水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同学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1、实习目的
1)、使学生对农田水利工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增强专业信心和决心;
2)、了解灌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布置、组成、作用、模式、工作原理及运行管理情况,加强对农田水利学(包括地下水利用、水利管理)课程的理解;
3)、了解灌区灌排系统的规划与布置、灌水方法及用水管理,为以后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2、实习方式
听技术人员做报告,现场参观,老师和技术人员现场讲解,小组讨论等。要求学生在实习中做到边看、边听、边记、边画、边想,边做笔记。为了有条不紊地进行,应根据工程情况、实习内容、教师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力量配备和学生人数进行编组,并安排好各组实习内容。
3、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06/1/1——1/7
实习地点:棘洪滩蓄水枢纽实习基地、打渔张灌区实习基地、校内微喷灌系统实习基地、看录象了解各种灌水技术(灌水方法)。
1.1技术缺乏,管理落后
目前,我国乡镇农田水利建设队伍中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不能对水利的建设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使水利建设受到严重的约束,直接影响了我国乡镇农田水利建设的实施。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制度落后,水利建设的管理讲求的是责权分明,但是实际上,大部分的水利建设管理紊乱,管理者不能明确自身的职责和有效行使自身的权利,使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找不到人解决。
1.2损坏严重,投入资金不足
由于近年来,疏于对水利建设的管理,使乡镇的调水、分水、泄水等水利建设受到严重的破坏。除了自然原因,很多水利建设的破坏都是人为造成的,例如,很多地方的机井房的电机和水泵被偷。由于后期的维护不当,致使小水渠的提水阀门锈死,当汛期来临,阀门打不开,无法泄洪,出现严重的洪水灾害,给人们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另外,由于国家的税务改革,取消了农村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使乡镇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资金不足,不能及时对水渠等小水利工程进行维修及加固,缩短了水利建设的使用寿命。
1.3年代久远,功能退化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乡镇农田水利设施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代久远,年久失修,导致乡镇农田水利建设的功能严重退化。很多的小型农田灌溉系统工程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地方的农民甚至在水渠上种植了庄稼或树木,直接阻碍了农田水利设施功能的发挥。部分农田水利设施由于没能及时维护,已经完全不能发挥其功能,对农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1]。
2、分析乡镇农田水利建设问题出现的原因
2.1管理落后的原因
现存的乡镇农田水利建设管理落后,主要是因为乡镇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主体不明确,运行管理机制和维护机制尚未形成,对已建好的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没有做好,已损坏的水利工程不能得到及时的修护,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所以乡镇农田水利管理部门要根据当地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使水利工程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2.2投入资金不足的原因
在我国,小型的水利建设一般都是地方自建,国家的资金投入少。一些地方经济好的,还能够抽出部分资金投入到农田的水利建设上来。如果地方经济状况不好,根本就没有资金投入到农田的水利建设。另外,自国家的税收改革后,农村水利建设一般都是组织地方上的人出工出钱出力去修建水利工程,人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直接导致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筹备困难。
2.3建设速度慢的原因
目前,乡镇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主要是依靠当地的乡镇人民,实施的是义务工制度。例如,农村农田水利工程遭到破坏,能够进行修补,达到自求平衡的状态。但是自从国家取消了乡镇的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影响了乡镇人民农田水利建设的热情,将乡镇人民作为农田水利建设的主力军将没有办法适应农村发展的新形势[2]。
3、探讨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相关措施
3.1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机制,可以以乡镇与小流域为单元,由县级统一管理。加大节水工程的实施力度,同时还要不断增强乡镇人民的节水意识,推广“按量计征”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机制,不断健全水利工程的配套设施,降低水资源的浪费,保证农田的正常用水。
3.2加大资金投入
在紧抓大中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时,也要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国家要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不断改善小型农田的水利设施。各级地方政府也要不断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同时对于上级给予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不能挤占挪用,必须做到专款专用。还要不断的总结经验,盘活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还要做好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审计与跟踪工作,各个县区的水务局要与各乡镇协调,坚持先急后缓的原则,对于抗旱井、主干渠、支渠等重要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先建设。同时还要做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制度的创新,要适应农村新形势的发展,保证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职责明确,做到出现问题,能够找得到人来解决,确保农田水利管理的有序进行。
3.3建立水利建设发展绩效考核机制
将农田水利建设中的防洪抗旱、人们的饮水安全问题、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问题等等工作项目实施个人责任制,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建立相关的绩效考核机制。一旦出现水利建设的问题,如抗旱、供水、防洪等出现问题,能够找到明确的责任人,如果问题严重,还要对相关的负责人进行问责。
3.4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乡镇农田水利建设的力度,能够增强乡镇人民建设水利工程,保护水利工程的意识,提高乡镇人民投身到农田水利建设中去的积极性。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相关的法制宣传,能够提升乡镇人民的法制意识,做到依法用水,自觉的维护好农田水利工程,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
1.1低效率的农业生产
农田水利的发展对农业生产有直接的影响,不少地方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给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带来严重隐患,我们认为这是当前建设现代农业必须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例如:对于国家很多省市出现干旱情况,就直接反映出了我们国家农田水利建设的滞后。而且,水利生产存在问题就使得品种改良等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出现问题。例如:农民普遍反映现在“种田不简单”,灌溉成为最主要的问题。俗话说“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水”。这反映了水利的重要性。没有完善的水利系统最为后盾时,种田就变得没有预期。农民说“只有一夜的雨,没有一夜的苗”,水利不能发挥作用时,农业生产就失去了保障。因此,为了转变低效率的农业生产,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要非常重视规划;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抓住主要矛盾,明确主攻方向,因地因时制宜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农田水利建设要十分注意经济效益;要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克服只建不管或重建轻管的错误作法。
1.2高风险的社会后果
农田水利生产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产生很高的社会风险后果,例如:七十年代修建的三边工程,土沟土渠,渗漏十分的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极低。但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水利建设却没有停止。在这样的情况下,水利工程的发展使得灌溉设计出现严重的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导致支渠以下管理不善,造成水涝与水旱。而且水利工程的问题也使得农田水利管理缺乏分级管理和整体规划的管理模式,使得社会后果严重,造成工程节水与农艺节水分离、节水灌溉农业与旱作节水农业分离和水肥管理分离等偏差。只重视单项工程技术,缺乏将这些技术与农业措施紧密结合的综合集成技术,导致农业节水难以达到最优水平。而且,水利发展存在的社会问题往往比工程建设本身所带来的影响更为严重,使得水利工程长期处于忽视管理的现状,管理滞后,修缮问题难以解决,水利灌溉的实际情况得不到及时地反馈,严重影响了我国农田的现代化科技发展,使得农业经济发展受阻。[1]
2.农田水利的组织基础分析
2.1水利作为制度空间的压缩
水利发展其本身应是制度化的发展问题,在发展的同时有着制度的约束,但是对于农田水利组织的基础情况而言,在制度建设方面有着明显的过度压缩的问题。首先,制度的多因素内容被压缩。例如: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耗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国家应该全力承担。因为自身经济实力有限以及对水利利益的追求使得市场经济条件的各种组织不愿承担这种风险。但是对于全面化的资金承担和规划制度而言,国家没有明显地规范,使得很多水利工程在地方难以开展,农民不得不仍然“靠天吃饭”,将水利灌溉问题置之于后,走传统农业发展的老路。其次,水利技术问题要有全面的社会支持,但是这种支持制度往往以水利部门为主,其他的部门行业均没有投入其中,没有形成全面化的队伍建设。例如:水利发展要有建立乡村农田水利管理机构和饲养者或生产者的协会团体,建立销售平台,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引导农产品和特色手工业制品进入市场,增加收入。同时应该建立全国性的气象、水文观测、水质检测等站点或中心,科学预报气候和洪水发生。同时要健全数据资料科学化、制度化和指导化。但是显然,这些问题在我国的农田水利发展进程之中均未全面实现。
2.2水利治理责任的弱化
水利治理需要责任的明确化,但是目前水利工程及建设问题受体制制约,亟需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水利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应体制问题仍然存在,制约了农业发展的脚步。例如: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较为薄弱,良性运行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尚未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尚未形成,价格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等。究其原因,处理水利设计存在的问题之外,水利治理责任存在的问题也十分严重。首先就是缺少第三方检测。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大都在施工单位内部进行,或者由建设单位组织监测,在整体的质量检测过程中都缺少第三方的质量控制。这里所指的第三方主要指专门的监理部门,因为第三方质量检测是站在公正立场,对工程质量及有关各方实行的质量监督检测。其次,缺乏国家体制的规范,对于水利治理问题而言,应该有长远的规划,这种规划的形式应该是多部门协同发展的国家规范行为,不能依靠地方的力量进行局部设计,这样会使得水利工程不能持续发挥灌溉作用,往往是费时费力,却效果极低。[2]
3.节水灌溉模式分析
节水灌溉的模式是农田水利发展的重点,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理论来看,有着节约环保的重要作用,从水利工程发展来看,是保证农业生产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进行的节水灌溉模式主要包括这样几方面:
3.1渠井结合灌区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灌区井渠结合的工程布置形式有多种:(1)在引地表水灌溉的地块上打井;(2)地表水灌溉地块与打井提取地下水灌溉地块相间布置;(3)引地表水灌区地形狭长,在地表水灌区两侧布设井灌区。三种布置形式各有优点;比较起来在大型灌区内为取得井灌适时的增产效果,第(1)种方式更值得推荐。在这类灌区发展节水灌溉时,既可以采用渠道防渗和先进的灌水技术减少渠道输水损失和田间灌水损失的工程技术措施,也可以渠道不防渗,田间灌水仍用传统方法,而采用相应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灌溉水的重复利用量。
3.2田间节水灌溉工程
田间工程节水就是要优化田间工程模式:目前可将田间渠道建成糙率小,渗漏小,输水快的高标准渠道。技术的原理主要是经过用水管理或农艺办法,减小作物用水量以达到节水目标。一方面要威严用、配水盘算,加强管理,抑制大水漫灌、管理粗放景象,另一方面对引黄灌溉区实验成功的水稻控水灌溉技巧要大面积推广。例如:“人工小型湿地”的田间节水灌溉工程,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植物的生长作用。我们将排水沟略加扩宽,种植上对降污作用强的植物,形成沟渠湿地。将这些小型湿地、生态沟与原有沟渠相连,形成“排灌沟渠-人工湿地”的综合系统。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要依据当地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聚合多元化资金构建整个区域范围内农田水利的工程体系、服务体系,构筑出水资源节约、保护、配置和开发利用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大框架,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益。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纳入各级领导考核内容,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各有关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责任制和监管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实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着手,进行全面的农田水利发展的新模式探索。
1.2群众性强,需要广大农民参与。农田水利遍及全国各地,与所有农民的生产、生活都有密切关系,是一项群众性的事业,每年都要发动近亿劳动力从事已建成工程的清淤维护岁修、水毁工程修复和新工程的兴建。群众性、互助合作性是农田水利的重要特点之一。
1.3公益性较强,需要政府扶持。农田水利既有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供水等兴利功能,也有防洪、除涝、降渍、治碱、防治地方病等除害减灾功能;既可以为花卉、蔬菜、果园、养鱼等高附加值产业服务,又承担着大田作物灌排,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
1.4具有垄断性,需要政府加强宏观管理。按受益农户多少区分,小型农田水利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农户自用的微型工程,如水窖、水池、浅井等;另一类是几十户、成百上千个农户共用、规模相对较大、具有农村公共工程性质的泵站、水库、引水渠等。受地形、水资源等条件限制,多数公共工程具有天然垄断性,不能像乡镇企业那样搞市场竞争、破产倒闭。灌溉所用水资源,属国家或集体所有,是公共资源。所有生活在当地的农户都有公平用水的权利。用水权是农民生存权的组成部分,为农民生存条件服务的公用水源和公用设施不适合让私人垄断。
2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战略地位
2.1基本国情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与水旱灾害斗争的治水史。尽管我国耕地面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持续减少,但灌溉面积总体上稳定增加、灌溉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改革开放后,一方面农村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过去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和水利科学研究等方面积累的能量得以集中释放,彻底扭转了中国粮食长期严重短缺的局面。
2.2社会稳定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改革与建设的根本问题。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村市场,才能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才能保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
2.3国家食物安全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主要产于灌溉耕地,加快现有灌区的持续配套和更新改造,是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由于农业用水总量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均只能依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此外,高效现代农业对灌溉保证率、灌水方法与技术的要求更高,对灌溉的依赖性更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2.4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包含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具体要求。如果我国农业不能解决未来16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不能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产业,那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基础的基础”。农业能否得到可持续发展,还取决于其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而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才能保证大幅度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措施
3.1加大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首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只是手段,直接的目标是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根本目标是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无论是为了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还是为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以支持水资源向生态环境、城市和工业转移,最大受益者都是国家;其次,农民和农业已为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在“三农问题”成为突出问题时,在农业和农村有困难时,即便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工业和城市也应该支持农业和农村,国家财政应该向农业和农村倾斜;第三,农民负担重、农民尚不是土地的所有者,要求农民投入太多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不现实的。因此,国家和各级财政理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
3.2充分利用WTO规则。如果仅从主要农产品价格来看,在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确实面临很大挑战。如果说农业是加入WTO后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那么也可以说农业是加入WTO后国家支持与保护空间最大的产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江大河治理、农业与水利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农村水环境建设等均可纳入WTO“绿箱政策”的支持范围,属于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服务的支持。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近些年来,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了人们日渐关注的问题,而如何将资源可持续利用妥善用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工作上,非常重要。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是农资产物产量提高的基础,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切实可行的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十分必要。
1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我国是农业大国,而农田水利工程则是农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农田水利灌溉规划的有效落实既能推动农业的发展,又能够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所以要引起高度关注。目前,对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多,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也更应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绿地面积如今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这对我国的农资产量也有一些影响,这也是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后的必然。所以如何在目前的局面做好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工作非常关键。农田水利工程的目标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想要实现此目标则需要灌溉规划来进行。水是万物之源,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而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更是人们不断发展中所必须要做的。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更是不能够缺少水的注入,而农作物生长遵循自然规律,因此对水资源的要求也格外高。这就为水利工程灌溉规划带来了一定的要求,在现如今水资源严重缺乏的时期,为了农作物能够健康稳定的生长,更需要将这项灌溉规划工作做好,在保证农作物生长的前提下,还能够得到较高的经济效益。利用科学的技术和科学的设施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循环使用,时水利工程灌溉的特点之一,这项工程所带来的社会效益是非常高的。将灌溉技术有效利用,不但可以提高种植的效率,还能够降低资源短缺带来的压力,缓解水资源不充足的客观问题,并且可以平均灌溉农作物使其生长更加稳定。其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也不容小觑。农田灌溉设施的合理构建,在工作效率提高的同时,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也有着诸多益处。
2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
2.1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标准
时代在发展,科技水平也在不断进步,而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农业的发展也更加迅猛,并且趋向于现代化。这也为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于灌溉规划的要求也更加迫切。由于每个地区情况各异,因此在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工作时也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要符合每个区域的情况,从而确保农业的正常合理化发展。而在具体的灌溉工作中,水资源具有多变的特点,它的形态不好控制,因此会出现农田灌溉不均匀,不全面的现象。将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做得更加合理化,需要根据每个时期的气候以及水的径流量作为标准和前提来实行,利用科学的手段做好灌溉规划工作,并保证规划的贴合实际。自然因素是在整个工作中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也是灌溉规划设计的基础,因此在进行具体的规划设计之前要结合水利设施与经济条件的相关因素,进行符合实际情况的规划,并根据其整体状况展开分析与研究,从而制定出符合现阶段农业工程发展要求的规划。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的作用不容小觑,是其工程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因此要充分做好这项工作。
2.2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原则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同样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标准,要结合我国目前的国情,以及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从而根据特定区域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当地要求的规划。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外部的自然条件,以及设备的科学化程度,做到规划统筹兼顾。对于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也要做到充分利用,促进其工程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稳步提升。
2.2.1安全第一的设计原则
在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原则上首先要做到安全第一的原则,这也是关乎整个工程的根本,渠道工程一定要安全可行。在布置灌溉渠道的时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计划,同时避免在高填方,深挖方路段作业。特殊的地理情况要特殊对待,可避免遇到河流等,减少山洪的影响。沿线干渠在良好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有效避开风华岩层及破碎带。
2.2.2充分利用地形条件的原则
农作物生长中所需的水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根据地形情况有所改变,对灌溉渠道进行合理的规划,在农田灌溉方面也有较好的作用。因此,在制定整体规划设计之前,要将实际的地形状况考虑在内,并做出相应的,符合实际的计划。可根据不同地形制订出相应的布渠方案。通常情况下,农田灌溉渠道都处于地势相对较高的地方,而其分支则处于较低位置,这样可以有效利用地势差距布置好渠道,从而最大化灌溉面积,提高灌溉效率。在局部较小区域的较高位置可采取小片提灌处理措施。在布置渠道工作中还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是经济。因此要使灌溉范围尽可能最大化,杜绝人为损坏基础设施的现象。一些特殊的区域,如丘陵地带,其灌溉渠道要根据实际落差情况来规划,并充分利用水电资源。对于平原区域,则可将河水、井水等资源充分利用,形成水循环系统,使灌溉系统更科学化,规范化。
2.2.3满足动态发展的原则
农田水利工程的两个重要因素就是生态与经济,这两个因素的综合对农田水利来说发挥着较大影响,而生活环境在不断改变,农田水利工程也随之有着相应的变化,所以同样需要改变和调节,以确保灌溉规划的可行性与优越性。在做具体的灌溉规划设计时,还要考虑到未来的经济发展以及未来的生态变化等,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与规划。
3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设计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以待完善。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对一些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可以得出,由于我国农田水利工程起步较晚,目前对于灌溉规划设计方面的可行性施工方案仍然较少,并且这些方案缺乏对经济效益的重视,使得其具体设计不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实施存在一定困难,对农田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阻碍。所以,针对此问题,要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不断深入,不断更新,使其数据和图表更为细化,逐渐完善。除此之外,还要对农田水利工程又实际上的了解,掌握其当地的要求,以制定出符合当地发展的规划,并确保灌溉工作能顺利开展,计划能全面实施。通过科学地分析土地资源与当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预测小型灌溉区域的灌溉面积规模及续建配套规模,强化农业生产基础,在根本上减少农耕风险,增加经济效益。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当地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情况,可运用专业知识来预测小型灌溉区域的灌溉面积规模及续建配套规模,增强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并减少其风险。
4结束语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农田水利工程也有了新的起色,而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与我国的农业发展息息相关,它关系到农业的经济效益,更应提高对其重视,使我国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杨建玲 单位:富裕县富裕镇水利站
参考文献
二是农村人饮解困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自2000年国家实施人饮解困工程以来,我市累计投入资金1.65亿元,打配深机井817眼,浅机井159眼,实施苦咸水淡化151处,改水降氟159处,集中供水26处,引水配套29处,使1150个村、110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得以解决,并在实践中探索出了通过苦咸水淡化解决人饮困难的新路子。
三是节水灌溉工作成效显著。“十五”期间,我市下大力气抓了11个国家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及一批省级项目,并就建立利益机制推进节水灌溉工作进行了探索,同时积极推广适宜经济发展的节水模式,着力实现由单一工程节水向综合节水的转变,全市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7.6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32.75万亩,年可节水3.8亿立方米。
四是跨流域调水效益可观。近几年来,针对我市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状况,我们在省厅的支持下,多方联系,积极实施跨流域引水,先后从黄河、岳城水库、王快水库、漳卫新河调水6亿多方,有力地支持了当地的工农业生产,满足了人民生活用水需要。
五是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通过政策引导、广泛宣传、加强督导等措施,推进了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全市15.86万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已改制8.44万处,涉及资金7.3亿元,促进了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
一、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市委、市政府连续几年把人饮解困、节水灌溉等工作作为全市大事实事来抓,列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年,市政府以沧政发[]1号文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决定>的意见》。《意见》认真分析了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今后农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提出了要坚持“四个结合、一项改革、四个创新”。即:人畜饮水与抗旱相结合,开源与节流相结合,新建与维修保护相结合,政府投入与群众自筹相结合,改革工程管理体制。创新工作重点、投资体制、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为推动农建工作的开展,市政府决定每两年开展一次全市“农建杯”先进乡镇评比活动,每次评出10个先进乡镇,其中一等奖3名,以奖代补5万元,二等奖7名,以奖代补3万元,以此激励各县市乡镇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
(二)、制定政策,引导农民增加农建投入
各县市区面对农建新形势,改变过去行政命令的办法,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一事一议”等措施,引导农民增加农建投入。市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都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节水灌溉、人饮解困等工作。河间市在水资源费中挤出部分资金用于节水灌溉补助,每米管道补助1元,调动了群众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任丘市对实施水改村每村补助2万元,现已实施水改37个村,群众投入水改资金近600万元。黄骅市每发展一处坑塘,市财政补助1万元,几年来拿出资金100多万元,每年发展坑塘30余个。
(三)、狠抓重点、突出特色
一是积极实施苦咸水淡化。苦咸水淡化具有投资少,节约淡水资源、水质优(降氟脱盐明显)等特点,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目前我市已通过苦咸水淡化解决了350个村、30万人饮用苦咸水和高氟水的问题。二是推广“百亩坑塘保千亩良田”的经验,走“大坑塘、小水库”的路子。我市在运东地区特别是沿海县市积极开展坑塘建设,收到了明显成效。三是积极推广咸淡混浇。我市微咸水、咸水资源丰富,采用一定比例的咸淡水混合进行灌溉,可增加灌溉水资源量。“十五”以来,我市建设咸淡混浇工程500处,可扩大改善灌溉面积26万亩。
二、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干旱缺水问题严重。我市十年九旱,水资源十分短缺。人均、亩均水资源分别为192立方米和108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亩均的8%和6%,每年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来维持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地下水的超采带来了地下水位下降,打井费用、浇地成本不断攀升,机井报废日益严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是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依然突出。年初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显示,全市560万农村人口中仍有326万人存在饮水不安全,并且呈动态上升趋势,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任重道远。
三是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大批的水利工程由于建设时间早、标准低,加之多年的运行,老化失修,带病运行现象比较严重。
四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任务艰巨。按照省的要求,我市改制的速度还不够快,改制工程仅占总工程量的53%,3年内完成改制任务仍十分艰巨。
三、“十一五”期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任务目标及今冬明春工作重点
我市“十一五”期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任务目标是:新增灌溉面积50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00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60万亩,解决960个村、89.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改制工作。
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重点是:
1、突出抓好以集中供水为内容的人饮安全工程建设。全市计划新建饮水工程140处,解决8.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集中供水工程8处,涉及26个村。
2、抓好农业综合节水工作。突出抓好河间农业综合节水项目、海兴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以点带面,推动全市节水工作开展。
3、抓好沧县、吴桥两个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补助专项资金的试点项目建设,为大面积开展项目建设总结经验。
4、抓好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力争改制工程达到80%,同时加快推进用水户管理。
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顺利实施
科学规划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挥高效益的保障。要本着结合实际、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在充分征求乡、村和农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为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应争取由人大审议通过,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保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围绕规划报项目,围绕规划做计划,围绕规划抓落实。
(二)、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在农业生产中,由于需要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工作,需要大量的灌溉水源,传统的灌溉方式,利用水泵进行抽水灌溉的方式,对水的浪费较大,无法实现科学灌溉。现代化的灌溉方式,利用现代化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的灌溉,同时灌溉方式转变为滴灌、渗灌和喷灌的形式,既满足了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又实现了现代化灌溉的节水目的。现代化节水灌溉工程需要更为精细的水泵动力系统与之相配合,水泵动力系统在现代化农田水利灌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农田水利灌溉方式概述
1.1传统农田水利灌溉方法
传统的农田水利灌溉方法主要是通过抽取地表水进行灌溉,依靠重力作用,水从农田表面进行浸入土地,实现对农田土壤的灌溉,我们将其称之为重力灌溉法,这是沿用以往的农田灌溉方式,同时也是目前国内运用最为广泛的灌溉方法。根据湿润土壤的不同方式,可以将其分为畦灌、沟灌、淹灌和漫灌。畦灌主要是指将田埂进行划分,将其划分成为一条条的长方形小畦,进行农田灌溉时,水流随着小畦流动,借助重力下渗实现湿润土壤的目的。沟灌主要是指在农作物的行间进行水沟的挖掘,水工水沟流入农田,借助下渗实现农田灌溉,这种灌溉方式不会破坏农作物根本的土壤结构,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土壤的蒸发,适合行距较宽的农田。淹灌又被称之为格田灌溉,将田地划分为许多格田,让格田内保持一定的水,借助重力进行灌溉水下渗,淹灌主要适用于水稻的灌溉工作。漫灌主要是指不做任何的农田划分,灌溉时任凭水流在田间漫流,借助重力下渗,这种灌溉方式过于粗犷,对水量的浪费较大,无法实现均匀性的灌溉。
1.2现代农田水利灌溉方法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活动频繁,由于受到传统灌溉方式、资金、技术、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沿用传统的农田灌溉方式,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尤其是随着水资源的短缺,大漫灌的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的农业生产,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节水灌溉模式。现代化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实现了对水资源的节约,还实现了科学灌溉,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现代化节水灌溉方式可以分为微喷和滴灌。微喷主要是指利用旋转、折射或者辐射式的微型喷头,可以将水通过喷洒的方式,灌溉到农作物的生长区域。微喷灌溉方式流量小、工作压力低,既能实现增加土壤水分,又可以提升空气的湿度,实现对局部小气候的调整,是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现代灌溉方式。此外,还可以通过微喷头的超强雾化的功能实现插秧育苗的灌溉工作。滴灌主要是指在毛管上进行滴箭、滴头或者一些孔口式的灌水器,水通过孔口一滴一滴地滴入农作物根部,这种灌溉方式,缓慢而均匀,最为节水。
2水泵动力系统在农田水利灌溉中的运用
2.1灌溉前相关配套设备的确定
2.1.1动力机功率的确定
农田水利灌溉工作的实现离不开水泵动力系统的运用,不同的农田灌溉方式对于水泵的需求也不一致,主要体现在对于水泵动力机械的功率要求不同。因此,在进行农田水利灌溉工作之前,需要明确所要采用的灌溉方式。不同的农田灌溉方式需要不同的水泵动力系统与之相适应,这对于水泵的型号、规格、动力都需要明确的规定。例如,如果用大功率带动小水泵,设备的投资变大,油电的消耗量也变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如果功率较小的话,可能导致无法带动水泵,影响正常的使用寿命。因此,要根据灌溉的实际需求进行水泵动力机的功率选择。
2.1.2配套转速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每台水泵都有着自己的转速,水泵只有在正常的转速下运转,才能充分地发挥其性能,这就要求发动机的转速要满足水泵的转速需求,也就是所谓的配套转速。因此,根据动力机不同的类型、传动方式、性能等来处理好动力机转速和水泵转速的关系。例如,选择柴油机作为水泵的配套动力,柴油机的额定转速同水泵的额定转速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时,需要依靠带传动装置实现间接的传动。
2.2灌溉后水泵的保养
2.2.1严格遵循水泵的技术保养规程
所谓的水泵技术保养规程是指根据在灌溉过程中,水泵的不同零部件的使用情况进行保养规程的制定,这对于水泵的使用具有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因此,操作人员在进行日常的水泵灌溉工作中,应该严格遵循水泵的技术保养规程,做好水泵的保养工作,减少水泵各零部件的恶化速度,延长水泵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农田水利灌溉工作。因此,操作人员要对水泵进行定期的保养工作。
2.2.2根据水泵的使用情况进行区别对待
水泵在进行农田水利灌溉时,由于灌溉方式的不同,对于水泵的功率要求不同,不同的功率要求对于水泵的使用情况也各不相同,其受影响的因素也是多样化的,因此在进行水泵技术保养的时候,应该对于不同功率的水泵根据其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区别对待。例如,在夏季或者一些气候干旱的地区,要防止水泵的电机产生烧坏的情况;在冬季进行灌溉时,需要避免因水结冰影响到电机的正常运转。
2.2.3注重水泵的保养质量
为了更好地确保水利灌溉过程中,水泵得以正常运转,降低水泵运行故障出现的概率,要做好水泵的保养工作,确保水泵拥有良好的保养质量,这需要保养人员具有良好的维修保养水平以及操作方法,提升保养人员的素质来保证保养的质量。对于一些复杂的技术难题,应该聘请专业维修养护人才进行处理。
2.2.4提升水泵的操作和使用水平
根据以往的农田水利灌溉经验来看,水泵的保养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水泵的使用和操作上,能否正确地进行水泵的操作和使用成为水泵能否正常运转和保持良好使用状态的关键。因此,在日常的水泵使用中,应该对水泵进行定期的内部和外部清理,如果不及时进行尘土和水的清理,水泵会容易出现生锈的情况或者导致水泵无法正常散热。此外,为了保证水泵的正常运转,需要对水泵进行拆卸和上油,这样才能保证其良好运转,对于松动的零部件及时地进行紧固。
3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传统的农田灌溉还是现代的农田灌溉方式都需要运用到水泵,尤其是现代灌溉技术,对于水泵动力系统的要求更为严格,因此,在进行灌溉时应该根据需求进行水泵机械设备的选择,并做好水泵设备的养护工作,确保其处于良好的运作状态。
作者:武宏文 单位:安徽省定远县炉桥电灌站
参考文献
[1]张树学.农田水利灌溉工作中水泵动力系统的配套作用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2(9):173.
[2]应建华,杨建宝.农田水利灌溉工作中水泵动力系统的配套作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0):17.
普定县渠道灌溉主要集中在化处片区,而灌区的水源工程通过除险加固等工程项目的处理,但是,输水干渠却是由粗糙土和石渠构成,时间过久,导致很多干渠不能正常使用。而灌区内的田间渠道配套率则更低了,串灌和漫灌现象十分严重。水利工程虽然能够得到供水的保障,却不能实现渠系的配套,使蓄水工程不能真正发挥出灌溉的作用,导致水库弃水严重,田间却无水灌溉现象的发生,甚至渠道前段田土被淹,后段田土则受旱。
1.2灌溉设施老化,效率低,使灌溉成本增加
本项目现有提灌工程设施主要分布在坪上片区,该片区现有提水泵站:对门1#、2#、毛栗1#、毛栗2#均建于普定水库的库区,修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为水库移民安置项目修建,因运行时间过久,管理不到位,其中对门1#、2#、毛栗2#提灌站已经完全报废,已经不能运行,现仅可见原泵站的泵房及管道镇支墩的基础。毛栗1#提水站勉强能运行,但提灌工程设施老化,机组出力低,灌溉成本较高。
1.3田间灌溉方式落后,水量浪费大
现有水源设施布局基本形成网络,但灌溉措施不配套,衬砌灌溉措施总长度还不到一半。带病运行的水利工程多,用水户观念陈旧,“福利水”思想严重,使水费征收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1.4后期管理不到位,导致配套设施成为摆设
现灌溉区内,根据相关部门规划种植烤烟,工程实施完工以后,因后期管理不到位,灌溉区内一些土地未按规划种植烤烟,导致配套实施成为摆设,或者因建筑物修建影响农民耕种而遭到人为损坏,而使项目建设未达到预计目标。
2加强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的建议
2.1政策的保障
加强水利改革发展,在开展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建设的区域一定要有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例如:普定县委、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2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水利改革发展,针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专门成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与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和实施。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负责对资金的监督、检查工作。规划项目区各级党委、政府对水利工作非常重视,关心和支持,各级各部门责任明确,措施有力。政策的保障是实现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的基础保障。
2.2水源的保障
只有水源条件好,水资源丰富的地方,才适合开展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要因地制宜的进行水利设施的兴建,才能使节水灌溉技术得到真正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在水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最大的利用,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节水灌溉有机结合,将喷灌和滴灌等节水技术真正落实,为农业发展和国家节省大量资金。以普定县为例,2013年项目区灌面分布在化处镇、坪上乡及城关镇,灌区内主要水源为普定水库(已成大二型水库)、窄口水库(已成小一型水库)、青山水库(已成小一型水库)、后寨河泉水水量较大,水质适宜农作物生长,能满足项目区的用水要求。
2.3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
要建立健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机制,每年土地转让金要拨出一部分作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费用。对农田水利资金的渠道进行开拓,要实现农田水利资金的投入,将农田水利的基础设施建设列入政府的财政支出重点内容。加大农田水利资金的投入,也要加强金融机构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农民自愿地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民修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
1.2管理存在的问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在,管理不到位效率低,运营方式单一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完善权责不明,农民参与程度低等。目前我国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几乎没有专业规范的管理机构对其实施管理,很少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细致的管理,工程的建设完全由承包商自主,自主性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按施工计划施工,不标准、不规范地进行,这种情况下不仅降低工程质量,还浪费工程建设成本。即使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开展了管理工作,也存在着权责不明的问题,责任没有落实到个人,职责划分不清,究其根本原因,我国并没有设立专职负责水利工程的监督检测、管理养护、运行安全的相关部门。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措施
2.1加大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的基础设施,所以必须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利工程的建设则需要资金的支持,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推动水利建设。近年来,我国已不同程度的加大了对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但真正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设的却寥寥无几,且资金利用率低。鉴于当前这种情况,应开设绿色通道,以便于水利工程资金的申请,涉及到水利工程建设的申请文件,有关部分应尽快审核批准,进一步落实运行,加大力度管理建设资金,杜绝资金缺乏的现象发生,做好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管理,充分利用资金创造价值。另外,政府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即指引、扶持、监管和服务,以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为原则,调动社会各界,开辟筹集渠道,吸纳社会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
2.2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建设工程的前提,是工程发挥效益的关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条件,需要制定健全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结合以往管理经验,做好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改革,制定明确的工程所有权,权责落实到位,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稳定、有序、科学合理地运行。工程所有权的明晰,对农民使用的小型工程,产权归个人,乡镇人民政府要予以产权证明;对人民大众受益的工程,组建用水合作组织管理,国家补助形成的资产划归用水合作组织;经营性工程,引进市场机制,筹集社会资本,建立法人实体,实施企业化运营,国家补助形成的资产由乡镇委托水管站等单位,持股运行,也可通过拍卖形式,拍卖给个人经营。以合同为依据,通过用水合作组织拍卖、租赁、承包、管理、股份合作等形式,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法制化。第二,真正的实施落实我国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制度,改革管理体制,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