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31 13:00:4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语文研修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顽疾简述
简言之,高中语文教学顽疾就是高中语文教学系统在内外异常因素长期作用下,教学内容或结构形式发生异变或教学功能不全或不能很好发挥作用,以致产生或明或暗的不良影响的不正常状态。
针对顽疾,医学上通常做法是:通过诊断病因,找准病根,接着开出药方,治病救人。此法亦适于高中语文教学。通过对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病因诊断与剖析,及时并准确发现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行为缺陷,从而制定相应对策。
二、病因剖析
语文教学是个多维的系统,同人的机体类似,出现的毛病有轻重之分,亦有内外伤之别。下面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予以剖析。
1、教师方面
(1)课前准备:比如必修、选修课程定位不准,各方面教学资源缺乏,对学情了解不到位,备课不认真,文本解读不透,预设课堂活动不周全,编写教学设计过于粗糙甚至不写,作业布置超时超量、难易度把握不够,专业素养、心理健康知识储备不充分,教学工具准备不足,教学手段单一等等。
(2)课中教学:课中教学:不考虑学生实情,习惯于一言堂和满堂灌;主要让学生被动地看、听、读、记、写,学习无互动,无快乐;学生阅读不够,体悟不透,只能胡乱理解,架空分析;解读文本不愿作个性化解读;课堂活动松散零乱,学生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教师没起好“导演编剧”“穿针引线”的规划、引导、点拨等作用,缺乏教学智慧等等。
(3)课后延伸:不重视作业的评改与反馈,在量与质上大打折扣;习惯于照抄别人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参考资料,训练习题的设置过于粗糙,与学生实情不符,没有自主创新的精神;在教育教学观念上与时代脱节,甘做井底之蛙,不愿吸纳教学新理念,不去关注教学新动态、新发展;教学上按部就班,不进行教学反思,也不愿与同行研讨交流,习惯于单枪匹马、单打独斗等等。
2、学生方面
各种主客观诱因导致对语文本能性的不重视;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或者说是预习不够充分;不喜欢多读多看内外读本;学习资源匮乏;上课不听讲、不记录、不思考,学习方法单一,体验深度不够;作业马虎,甚至干脆不做;课后用于语文巩固与提升方面的时间与精力少之又少,该背诵积累的落不到实处等等。
另外,学校管理、学科分类、教师引导、考试机制、家长意见、社会思潮等方面的关联诱因,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高中语文教学的活动开展及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
三、治疗药方
1、勤练内功本领,提升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育的成与败,关键取决于教师。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巨变,我们语文教师要紧跟发展步伐,活到老,学到老。要夯实自身功底,不断充实专业素养、提升业务能力。要及时通过各类培训、学习、研修、实践,熟练掌握高中语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诊断知识、心理诊断知识体系以及课堂教学技能技巧,借助“教学相长”、同伴互助、研训进修等途径不断丰富专业涵养,提升专业水平,力争成长为成熟型、专家型语文教育工作者。
2、注重教学反思,增强高中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造血功能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不断趋于成熟并最终成为反思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重要路径和渠道,为教师专业素质的持续发展提供可能。只有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促使教师增强教学责任感,提升专业知识内涵,丰富教学理论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成就教学辉煌。
高中语文教师要落实教学反思,就必须以自身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教学行为为努力方向,以教学日志、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后扎记、立体教研等为主要形式,借助新的教育理论,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知识内容体系、教学活动组织等的合理性与决策性进行反思、审视、分析和检验,从而得出结果,并及时将之用于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学习――实践――反思――提高”螺旋式发展。这样一来,由于注入了造血功能,高中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就不再是止步不前,而是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了。
3、勇于科学诊断,实施个性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单靠教学反思解决教师的教学顽疾的确效果不是特别明显,还得有大量的行动与实践作支撑。受医学病理学启发,个人觉得应该勇于论断,运用个性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去治疗高中语文教学上的顽疾。
高中学生经过从小学到初中九年的系统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的个性倾向渐次明朗,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方面的差异也更明显了。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不好,可能主要是因为:没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策略,存在阻碍他正常学习的心理、生理、环境等因素。因此,我们教师就要科学诊断,找准问题所在,以便开药方治病。比如,通过调查问卷、参考文献、行动研究、案例分析、观察访谈、经验总结等方法,开展一系列有关学生方面的年龄特点、个性特征、性格差异、学习方法、兴趣动力、环境条件、智力因素等综合性研究,弄清学生语文学习实情,归纳分析相关数据材料,找出该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学习优势和存在问题,分析阻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科学论断,对症下药,制定学习问题个性化解决方案,及时反馈学生,并跟踪帮助改进。
本人奉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严于律己,光明磊落,温良恭谨,与人为善。以校为家,恪尽职守,勇挑重担,超工作量满负荷运行,常常为工作而废寝忘食。热爱学生,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不仅在课堂上坚持德育渗透,而且注重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学生,在学生评教中深受学生的敬重与欢迎,年终被评为“师德优秀个人”、“先进工作者”。
信守“以学习者身份从业,以思想者姿态施教”的工作准则,在勤于学习、耕读不辍的过程中苦练内功,在教学上不断超越自我。订阅专业杂志5种,全年购买业务书籍40余册,潜心研读;精心选购优秀的高三语文教辅资料15种,兼收并蓄,取精用宏。被评为浏阳市“百名读书积极分子”。正是在这样的读书背景下,本人立足于践行课程改革新理念、追踪把握高考改革的新动向,在教学设计上博观约取,追求“用教参而不囿于教参”的个性化处理,总是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前提下精心选材备课,形成了“纵横拓展,浅入深出,知能并重,激思启智”的语文课堂教学特色,所教语文课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有可见、可感的良好发展,教学效果好。积极投身教研教改,多次面向校内外同行上教研公开课和示范课,所授公开课得到醴陵二中、浏阳一中等同仁的好评。被市教育督导室、市教科所选调,陪同教研员赴六中、一中等校参与高三教学调研并评课,并在全市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对公开课作点评。
立足“大语文大阅读”教学观,创造性开发语文校本教材。团结并指导本校5位青年语文骨干教师,主编并正式印刷出版了语文校本课程《悦读怡情拓智(第二册)》。该书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业基础、情感特质和文化底蕴,精心选文,由我确定全书的编排体例、章节设置、篇目选定,五位老师分别承担某些章节的导读设计和具体篇目的赏读分析,历经一年半的反复删改、修订,终于在2010年底完成了这本涵盖了十个专题章节、选文超过150篇、内容总计28万余字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编写。该书在青年同学中大受欢迎,并得到县、市语文届知名同行、特级教师、专家的一致好评。
荣任“核按钮”和“热点重点难点”两种知名教辅品牌的语文编审,参与编写两本高三语文复习用书《高考语文核按钮·201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用书·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论文《在课程资源自主开发过程中践行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获长沙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优秀论文一等奖。课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获长沙市it节课件专项评比二等奖。
11月,被推选赴清华大学参加“长沙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首期培训,获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结业证书。12月,“长沙市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清华班”的优秀代表,被推举在“昆明市—长沙市教育交流合作研讨会”上,在雅礼中学主会场多功能厅,面向两市教育届领导、专家及骨干教师,上展示课《汪曾祺小说〈侯银匠〉文本细读》,教改理念鲜明,个性特色突出,得到好评。而本人也在同伴互助中开始了教学的整合反思,从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用语的锤炼、课堂局部精彩向整体厚重提升几大方面寻求新的自我突破。本人被长沙教育学院评为“长沙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优秀学员”。
在搞好自身教学的同时,积极承担青年教师培养任务,对张晓玲、周辉等青年教师的教学经常给予评点,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两位分别已担任备课组长、教研员,并有多项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发表或获奖)。
担任学校教研处主任,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全力推进“科研兴校”。工作认真、务实,讲求科学,积极创新,负责了常规教研工作、课题研究、师训工作、电教管理、校本课程管理等各项工作。实现了教学、管理工作双丰收。一年来,本人累计听课77节,在听评课过程中加强教研督导,与授课教师一起真诚探讨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在教研管理思路上,由“统”到“分”,由“管”到“导”,注重粗线条地布置全校各学科组的教研工作,分工明确,突破方向的指点到位,有利于各学科特色的自由释放。地理教研组被评为长沙市先进教研组。老师们你追我赶的教研氛围更深厚了,论文正式发表和参编正式出版物的教师达52人次。
本人奉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严于律己,光明磊落,温良恭谨,与人为善。以校为家,恪尽职守,勇挑重担,超工作量满负荷运行,常常为工作而废寝忘食。热爱学生,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不仅在课堂上坚持德育渗透,而且注重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学生,在学生评教中深受学生的敬重与欢迎,年终被评为“师德优秀个人”、“先进工作者”。
信守“以学习者身份从业,以思想者姿态施教”的工作准则,在勤于学习、耕读不辍的过程中苦练内功,在教学上不断超越自我。订阅专业杂志5种,全年购买业务书籍40余册,潜心研读;精心选购优秀的高三语文教辅资料15种,兼收并蓄,取精用宏。被评为浏阳市“百名读书积极分子”。正是在这样的读书背景下,本人立足于践行课程改革新理念、追踪把握高考改革的新动向,在教学设计上博观约取,追求“用教参而不囿于教参”的个性化处理,总是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前提下精心选材备课,形成了“纵横拓展,浅入深出,知能并重,激思启智”的语文课堂教学特色,所教语文课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有可见、可感的良好发展,教学效果好。积极投身教研教改,多次面向校内外同行上教研公开课和示范课,所授公开课得到醴陵二中、浏阳一中等同仁的好评。被市教育督导室、市教科所选调,陪同教研员赴六中、一中等校参与高三教学调研并评课,并在全市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对公开课作点评。
立足“大语文大阅读”教学观,创造性开发语文校本教材。团结并指导本校5位青年语文骨干教师,主编并正式印刷出版了语文校本课程《悦读 怡情拓智(第二册)》。该书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业基础、情感特质和文化底蕴,精心选文,由我确定全书的编排体例、章节设置、篇目选定,五位老师分别承担某些章节的导读设计和具体篇目的赏读分析,历经一年半的反复删改、修订,终于在2010年底完成了这本涵盖了十个专题章节、选文超过150篇、内容总计28万余字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编写。该书在青年同学中大受欢迎,并得到县、市语文届知名同行、特级教师、专家的一致好评。
荣任“核按钮”和“热点重点难点”两种知名教辅品牌的语文编审,参与编写两本高三语文复习用书《高考语文核按钮·201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用书·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论文《在课程资源自主开发过程中践行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获长沙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优秀论文一等奖。课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获长沙市it节课件专项评比二等奖。
11月,被推选赴清华大学参加“长沙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首期培训,获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结业证书。12月,“长沙市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清华班”的优秀代表,被推举在“昆明市—长沙市教育交流合作研讨会”上,在雅礼中学主会场多功能厅,面向两市教育届领导、专家及骨干教师,上展示课《汪曾祺小说〈侯银匠〉文本细读》,教改理念鲜明,个性特色突出,得到好评。而本人也在同伴互助中开始了教学的整合反思,从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用语的锤炼、课堂局部精彩向整体厚重提升几大方面寻求新的自我突破。本人被长沙教育学院评为“长沙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优秀学员”。
在搞好自身教学的同时,积极承担青年教师培养任务,对张晓玲、周辉等青年教师的教学经常给予评点,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两位分别已担任备课组长、教研员,并有多项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发表或获奖)。
担任学校教研处主任,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全力推进“科研兴校”。工作认真、务实,讲求科学,积极创新,负责了常规教研工作、课题研究、师训工作、电教管理、校本课程管理等各项工作。实现了教学、管理工作双丰收。一年来,本人累计听课77节,在听评课过程中加强教研督导,与授课教师一起真诚探讨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在教研管理思路上,由“统”到“分”,由“管”到“导”,注重粗线条地布置全校各学科组的教研工作,分工明确,突破方向的指点到位,有利于各学科特色的自由释放。地理教研组被评为长沙市先进教研组。老师们你追我赶的教研氛围更深厚了,论文正式发表和参编正式出版物的教师达52人次。
课题研究方面,本人现担任《高中语文、化学学科信息化资源库建设与应用》、《中学卫星远程教学双向互动交流研究》、《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中小学教师良好气质修养研究》三项“十一·五”省级课题的课题组长。各课题有序开展,进行了阶段性督查,相关论文成果不断提交。本人所撰课题中期报告《〈中学卫星远程教育教学双向互动交流的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获省级“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学卫星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总课题组论文评优一等奖。【1】
身正为范”从业准则,本人奉守“德高为师。严于律己,光明磊落,温良恭谨,与人为善。以校为家,恪尽职守,勇挑重担,超工作量满负荷运行,常常为工作而废寝忘食。热爱学生,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原则,不仅在课堂上坚持德育渗透,而且注重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学生,学生评教中深受学生的敬重与欢迎,年终被评为“师德优秀个人”先进工作者”。
以思想者姿态施教”工作准则,信守“以学习者身份从业。勤于学习、耕读不辍的过程中苦练内功,教学上不断超越自我订阅专业杂志5种,全年购买业务书籍40余册,潜心研读;精心选购优秀的高三语文教辅资料15种,兼收并蓄,取精用宏。被评为浏阳市“百名读书积极分子”正是这样的读书背景下,本人立足于践行课程改革新理念、追踪把握高考改革的新动向,教学设计上博观约取,追求“用教参而不囿于教参”个性化处理,总是广泛占有资料的前提下精心选材备课,形成了纵横拓展,浅入深出,知能并重,激思启智”语文课堂教学特色,所教语文课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有可见、可感的良好发展,教学效果好。积极投身教研教改,多次面向校内外同行上教研公开课和示范课,所授公开课得到醴陵二中、浏阳一中等同仁的好评。被市教育督导室、市教科所选调,陪同教研员赴六中、一中等校参与高三教学调研并评课,并在全市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对公开课作点评。
创造性开发语文校本教材。团结并指导本校5位青年语文骨干教师,立足“大语文大阅读”教学观。主编并正式印刷出版了语文校本课程《悦读怡情拓智(第二册)该书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业基础、情感特质和文化底蕴,精心选文,由我确定全书的编排体例、章节设置、篇目选定,五位老师分别承担某些章节的导读设计和具体篇目的赏读分析,历经一年半的反复删改、修订,终于在年底完成了这本涵盖了十个专题章节、选文超过150篇、内容总计28万余字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编写。该书在青年同学中大受欢迎,并得到县、市语文届知名同行、特级教师、专家的一致好评。
参与编写两本高三语文复习用书《高考语文核按钮·201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用书·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论文《课程资源自主开发过程中践行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获长沙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优秀论文一等奖。课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获长沙市it节课件专项评比二等奖。荣任“核按钮”和“热点重点难点”两种知名教辅品牌的语文编审。
被推选赴清华大学参加“长沙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首期培训,11月。获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结业证书。12月,长沙市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清华班”优秀代表,被推举在昆明市—长沙市教育交流合作研讨会”上,雅礼中学主会场多功能厅,面向两市教育届领导、专家及骨干教师,上展示课《汪曾祺小说〈侯银匠〉文本细读》教改理念鲜明,个性特色突出,得到好评。而本人也在同伴互助中开始了教学的整合反思,从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用语的锤炼、课堂局部精彩向整体厚重提升几大方面寻求新的自我突破。本人被长沙教育学院评为“长沙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优秀学员”。
积极承担青年教师培养任务,搞好自身教学的同时。对张晓玲、周辉等青年教师的教学经常给予评点,帮助他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两位分别已担任备课组长、教研员,并有多项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发表或获奖)。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担任学校教研处主任。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全力推进“科研兴校”工作认真、务实,讲求科学,积极创新,负责了常规教研工作、课题研究、师训工作、电教管理、校本课程管理等各项工作。实现了教学、管理工作双丰收。一年来,本人累计听课77节,听评课过程中加强教研督导,与授课教师一起真诚探讨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受到老师们欢迎。教研管理思路上,由“统”分”由“管”导”注重粗线条地布置全校各学科组的教研工作,分工明确,突破方向的指点到位,有利于各学科特色的自由释放。地理教研组被评为长沙市先进教研组。老师们追我赶的教研氛围更深厚了论文正式发表和参编正式出版物的教师达52人次。
内容提要:叶圣陶先生早就为我们指明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学生的这种“自能”是我们教学的追求。让学生在更高的学习意义上使语文学习成为自觉的种意识和行为,最终使自主学习成为语文学习的基本生活方式,这是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必须的语文教学实践。
关键词:自主合作培养
本文谋求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现代自主学习的理论作指导,汲取语文教育专家的丰富经验,贴近高中语文教学实际,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探寻一条科学化的高中语文自主学习之路。
一、自主学习的提出及含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只有学生具有自主性,才可能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当前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以授受为主的教学方式,转移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这种“自主学习”可概括为建立在学生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因此,“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主动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教学模式”。
二、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
“高中语文自主学习就是高中学生在语文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主动地确定学习目标,自觉地运用学习策略,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并进行合理评价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方法包括自主学习的态度、程序、途径、手段、技能等。语文自主学习指导包括学习内容的指导和学习过程的指导。
三、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指导的模式及实施细则
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流程主要包括确定目标、激发动机、自学教材、自学检查、集体讨论、教师反馈、知识延伸、学生小结等环节。高中语文自主学习宏观指导模式是指高中学段,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贯穿课前活动、课堂学习、课外活动、复习检测等全过程,涵盖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各方面,渗透认识、情感、意志、个性发展等多层次,使语文教学形成一个由自主学习目标体系、训练体系和评价体系构成的不断激活、充满生机的系统,使其整体功能得到优化的新型的稳定的活动程序。学生主体地位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落实:
(一)学生要成为确立语文学习目标的主体
教学目标不能仅仅由教师确立,仅仅体现在教师教案上,更应让每个学生自主选择、确定和调整,且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让学生在学期之初就明确高中语文学习的目标体系。每节课也努力让学生把握目标,有效地进行学习。
(二)学生要成为语文技能训练的主体
“语文学习本质上是语文技能的学习,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获得必要的语文技能(包括语文动作技能、语文认知技能和语文审美技能)的活动”。因此,对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训练,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主获得语文技能的能力。为了突出学生是语文训练的主体,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还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三)学生要成为语文学习评价的主体
变学生是语文学习评价对象的单一角色为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评价主体的双重角色。让学生自评和互评,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总结有益的学习经验,而且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纵向、横向和深度上进行全方位的渗透。
四、探索与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一)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定标就是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在进入新内容学习之前,为学生展示高中语文学习目标体系,引导明确本节课的具体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强调重点、难点,以便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指明学习方向。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也是对自己的挑战。首先要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立足于整个教学单元,让学生对学习的目标、方法和过程及课文的重点难点有大概的初步认识。教师要作必要的指引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要让学生自主地确定他们自己的学习目标,让他们从自身特点出发自主定向。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既是自主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学民主的体现。
(二)创设宽松教学氛围
语文课堂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对文学作品和社会现象能作出自己积极客观的评价,这就需要开创宽松的教学氛围,改变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建立主动、多元化的学习方法,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宽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谐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探索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自主学习的动机。同时,要让学生学有成效,长久保持自学兴趣,教师也要积极发挥。适时予以指导点拔,帮助他们闯过难关。
(三)在合作探究中提高认知水平
自主探究是自主探究学习的中心环节。学生的自主探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不过这种引导应该是指而不明,引而不发的。师生间要有情感的沟通,要多观察、多倾听、多交流。新课程里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的真谛也在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精神。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可以是由学生自主组织形成、自由组合的小组活动。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甚至辩论。每个人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借助他人的思维方式来启发自己的思维火花。同时教师在其中也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此过程充分了解情况,适当指导,启发学生的思路,辨明方向。这样通过集体交流之后,达到拓宽思路,加深理解,共同提高的效果。
(四)课堂反馈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为检查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设置达标训练。在本环节中要注意问题的梯度和难度,巧妙设题,分层推进。把问题按教学要求可分为四类:识记的、理解的、实践的、创新的。在提问时按难易程度选择相应学生进行回答,尽可能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尝试成功的喜悦,使每个学生都达到预期目标。
总之,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使语文课堂更加丰富灵活、民主和谐,可以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从而让语文教学真正回归“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为此,教师必须改变观念,把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改变原有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理念,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不仅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需要,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年.
[2]边玉芳.《学习的自我效能》.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
[3]严先元.《怎样引导学生习得新的学习方式》.东北师大出版社.2004年.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本文谋求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现代自主学习的理论作指导,汲取语文教育专家的丰富经验,贴近高中语文教学实际,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探寻一条科学化的高中语文自主学习之路。
一、自主学习的提出及含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只有学生具有自主性,才可能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当前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以授受为主的教学方式,转移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这种“自主学习”可概括为建立在学生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因此,“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主动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教学模式”。
二、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
“高中语文自主学习就是高中学生在语文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主动地确定学习目标,自觉地运用学习策略,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并进行合理评价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方法包括自主学习的态度、程序、途径、手段、技能等。语文自主学习指导包括学习内容的指导和学习过程的指导。
三、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指导的模式及实施细则
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流程主要包括确定目标、激发动机、自学教材、自学检查、集体讨论、教师反馈、知识延伸、学生小结等环节。高中语文自主学习宏观指导模式是指高中学段,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贯穿课前活动、课堂学习、课外活动、复习检测等全过程,涵盖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各方面,渗透认识、情感、意志、个性发展等多层次,使语文教学形成一个由自主学习目标体系、训练体系和评价体系构成的不断激活、充满生机的系统,使其整体功能得到优化的新型的稳定的活动程序。学生主体地位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落实:
(一)学生要成为确立语文学习目标的主体
教学目标不能仅仅由教师确立,仅仅体现在教师教案上,更应让每个学生自主选择、确定和调整,且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让学生在学期之初就明确高中语文学习的目标体系。每节课也努力让学生把握目标,有效地进行学习。
(二)学生要成为语文技能训练的主体
“语文学习本质上是语文技能的学习,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获得必要的语文技能(包括语文动作技能、语文认知技能和语文审美技能)的活动”。因此,对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训练,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主获得语文技能的能力。为了突出学生是语文训练的主体,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还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三)学生要成为语文学习评价的主体
变学生是语文学习评价对象的单一角色为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评价主体的双重角色。让学生自评和互评,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总结有益的学习经验,而且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纵向、横向和深度上进行全方位的渗透。
四、探索与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一)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定标就是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在进入新内容学习之前,为学生展示高中语文学习目标体系,引导明确本节课的具体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强调重点、难点,以便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指明学习方向。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也是对自己的挑战。首先要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立足于整个教学单元,让学生对学习的目标、方法和过程及课文的重点难点有大概的初步认识。教师要作必要的指引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要让学生自主地确定他们自己的学习目标,让他们从自身特点出发自主定向。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既是自主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学民主的体现。
(二)创设宽松教学氛围
语文课堂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对文学作品和社会现象能作出自己积极客观的评价,这就需要开创宽松的教学氛围,改变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建立主动、多元化的学习方法,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宽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谐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探索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自主学习的动机。同时,要让学生学有成效,长久保持自学兴趣,教师也要积极发挥。适时予以指导点拔,帮助他们闯过难关。
(三)在合作探究中提高认知水平
自主探究是自主探究学习的中心环节。学生的自主探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不过这种引导应该是指而不明,引而不发的。师生间要有情感的沟通,要多观察、多倾听、多交流。新课程里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的真谛也在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精神。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可以是由学生自主组织形成、自由组合的小组活动。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甚至辩论。每个人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借助他人的思维方式来启发自己的思维火花。同时教师在其中也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此过程充分了解情况,适当指导,启发学生的思路,辨明方向。这样通过集体交流之后,达到拓宽思路,加深理解,共同提高的效果。
(四)课堂反馈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为检查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设置达标训练。在本环节中要注意问题的梯度和难度,巧妙设题,分层推进。把问题按教学要求可分为四类:识记的、理解的、实践的、创新的。在提问时按难易程度选择相应学生进行回答,尽可能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尝试成功的喜悦,使每个学生都达到预期目标。
总之,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使语文课堂更加丰富灵活、民主和谐,可以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从而让语文教学真正回归“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为此,教师必须改变观念,把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改变原有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理念,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不仅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需要,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年.
[2]边玉芳.《学习的自我效能》.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
[3]严先元.《怎样引导学生习得新的学习方式》.东北师大出版社.2004年.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这次赛课的学校是柳州市重点高中――铁一中,据教科所老师介绍,该校学生基础好,知识面宽,阅读能力、接受能力、自学能力都较强。因此,对本次课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生借助课文注释理解字词句应该不存在很大的问题。基于以上特点,我们设计了课堂教学流程。(教学流程见研磨过程)
二、初品文本
本次赛课的课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广西新课改后首次编入高中教材的篇目,属选修课的内容。接到课题,研修团老师经过对教材的解读,拟出初步的教学设想:一、以“宅心仁厚、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不成功便成仁”作为问题导入,问学生怎样理解这个“仁”,引出课题。二、展示教学目标。三、教学过程:①模拟课堂,分角色朗读。②5分钟时间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并做标记。③教师检查落实重点字、词、句。④布置学生分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文中有几个人向孔子请教有关“仁”的问题;孔子是如何回答这些弟子的?什么是仁?怎样实施仁?实施仁后怎么样?⑤展示学生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深化什么是“仁”。⑥说一说:我们身边的“仁”。⑦课堂总结。⑧作业布置。
三、磨课
总共进行了四次集体研磨。第四次课后,研修团对龙老师的课进行了最后一次点评。有以下亮点:①善于引导,耐心启发,注意学生主体地位。课堂上,师生互动在和谐平等氛围中推进。有启而发,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现课改精神和教育新理念。②能抓住文本特点,注重挖掘文本内涵,学生在读中思、思中品、品中悟,多角度敲击文本。龙老师在让学生理解课文时,通过模拟当年课堂的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课堂氛围浓。③教师语言清晰、标准、流畅,有着扎实教学基本功。教材处理恰当,文本切入正确,比较准确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教学流程清楚,教学整体结构完整有序。④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多样,富有激情。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具有生成问题时精当追问能力,做到教学方案烂熟于心、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本节选中的文言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翻译文中重点句子分析孔子对“仁”的观点。
3.情感目标:体会《论语》中“仁”的思想主张的道德价值观,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
分析孔子关于“仁”的思想
(三)教学难点
分析孔子“仁”的道德价值观,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以故事来导入新课:教师有感情地诵读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了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的生命最后的闪电,把人间照亮。说的就是广西桂林的十二岁女孩何,在得知自己只剩下三个月生命的时候她说:“我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了,我想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别人。”最后她把自己的器官捐献出去,让别人的生命得以延续。她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爱”就是孔子“仁”思想的具体体现,那么孔子的“仁”还有哪些含义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探讨“仁”的丰富内涵。
2.展示教学目标(学生齐读)。
3.检查预习:落实学案中的重点字词句,解决疑难问题。
4.模拟再现课堂:让学生加深对原文字词句的理解,初步体会“仁”的内涵。
5.分析课文:着重解决三个问题:(1)什么是仁?(2)怎样实施仁?(3)施仁后的效果?然后联系历史文化、历史名人分析“仁”的深刻内涵。
6.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身边的仁人仁事,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仁”的内涵。
7.布置作业:阅读于丹《〈论语〉心得》。
(六)板书设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板书一
思考:1.什么是仁?2.怎样实施仁?3.施仁后的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361-03
语文选修课的开设是高中语文课程结构的重大突破和超越,是自2003年以来课程改革中力度最大、创新含量最多的系统工程之一,也是课程改革的主旨和核心价值所在。在我任教的这些年,我校选修课的开设也经历了一些变革。最开始,我们开设了人教版的《外国文学欣赏》《论语》《语言文字应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四个模块的选修课。前三个模块我们将之处理为必修课,后一模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则是针对那些高考考重点本科的学生开设的。后来,《语言文字应用》这门选修课停掉了,其他课照常,而且上课的方式也不变。今年,我校语文选修课的开设发生了重点变化。我们开设了《弟子规》《红楼梦》《论语》《猫眼看美人》《古代文学作品欣赏》《生命的放逐与诗意的突围》等等。本文试对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方法选择做探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教学建议”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要“全面发展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要“针对高中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允许不同类型的选修课之间存在着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别,所以要寻找与课程内容想适应的教学方法。
一、师生角色转变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转变自身的角色,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从而使学生的阅读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引领作用,要从以往教师为中心的传统中摆脱出来,告别教师在讲台上宣讲,学生在台下被动地倾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的个性与天赋寻找一个合适的生长平台。《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从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知道。”作为选修课的一种,高中语文在把学生自主研修”与“个性发展”的同时,对教师的“促进作用”而非“传递作用”做了充分的强调。阅读的主体只能是学生,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得不到调动,依靠单纯的传授式的课文分析是不可能与选修课的设计初衷相吻合的。因此,学习的主动权应是教师与学生主宾移位,对学生的自主阅读悉心引导,使他们的阅读能够主动、专心、潜心地阅读,并且能够个性化地充满兴致地阅读。对教师来说,其充当的角色就应当为学生把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生态坏境营造出来,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立性、创造性给予充分地尊重,让学生能带着问题进行多元和批判地阅读,启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把问题勇敢地提出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将问题有效地解决。
二、课堂设计――点面结合法
点面结合,是高中语文选修课课堂教学设计必须把握的关键。可以把一个教学模块作为一个整体对待,同时也可以某一个主题组为核心组成教学专题。
比如,我们在开设《红楼梦》时,教学之前,可以先对授课对象学生简单调查一下,看看有多少学生阅读过《红楼梦》原著,有多少学生观看过《红楼梦》影视剧,若学生因为过多专注学校而忽略了这些,就有必要有针对性地重新组合上课的教授内容,教师应以8个专题细化《红楼梦》,这些专题可以围绕这样几个问题组合,如“红楼人物你最喜欢”“哪几首红楼梦诗词是你最喜欢的”“关于《红楼梦》后人是如何评价的”等等,由此可以调动起所授课班级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三、讲座式教学法
讲座式教学法的认识讲座式教学法是从国外传来的,它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力而产生的。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讲座式教学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学生在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主动学习。
讲座式教学法要求教师精心选择所讲内容。教师(学生)反复研讨,在教学大纲框架内选择专题,力求能涵盖学科的某一模块。明确目的后,教师多方搜集资料,力求知识面广,系统性强。并拟写讲座提纲(学案)。
专题的选择必须由师生共同研究,精心选取。“好钢用在刀刃上”,讲学生最迫切需要掌握和听后收获最大的内容,否则就是无效劳动。专题的内容必须有系统性,比如开设关于诗歌情景关系的讲座,可以从情感主题的历史嬗变对景物选择的影响角度,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分类讲解。力求使学生宏观把握诗词情景关系这一课题。讲座间最好也成系列,这需深入地挖掘学科整体知识体系。
今年高二年级,我在选修课内尝试开展讲座。我和学生商讨锁定了诗词鉴赏这一模块。之所以选它,是它涵盖知识点多,体系性强,也是考试的“重灾区”。
我先与学生充分交流,了解他们诗词鉴赏中的困惑点、迷茫区,主要有术语繁复难记忆、主题的模糊难确定、文本晦涩难把握三个大问题。
我又提出开办讲座的想法,出乎意料,少数学生并不感兴趣。有学生说,不还是那些让人头疼的东西吗?会不会越听越没意思?还有学生说,讲些不考的东西,不是浪费时间吗?分析这些看法,我认为是学生对诗歌鉴赏本身的畏惧和对形成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不了解所致,这反而坚定我开办讲座的决心,唯有悉心准备,提升趣味,才能打好第一仗,才能最后成功。
根据大纲,我将诗歌模块初步分成自然情节、家园之思、忧患意识、家园情节、贬谪之思五大专题,和学生研讨后,我们最后将选修课名定为《人生的放逐与诗意的突围》。
讲座实际上是“满堂灌”,如果满堂的高深理论,听不到笑声,毫无趣味,学生不会买账。所以趣味是讲座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鲜活的实例和生动简练的课堂语言不可少,多媒体的优势也要发挥出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才能有效率。
在我授课过程中,学生注意力很集中,特别是导入和实例阐述环节,课堂上笑声不断。有位之前对讲座有异议的同学事后说,她像是在听百家讲坛。受此鼓励,在准备后面的几堂讲座时,我更加用心搜集素材。
在讲座过程中我也发现和总结了一些问题:
1、讲座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扩展知识,形成知识树,不能成了习题课,这里有个度的问题。高三学生面临备考,应该在设计上体现对考试的指导作用,但高一高二阶段则不能过分强调,如要针对高一“月是故乡明”专题开设讲座,硬是出上几道思乡的阅读题,只会浇灭学生的兴趣。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分析。
2、开讲前一定要下发提纲资料。学生课前有资料,听时有参考,还可做笔记,课后有巩固,没它讲座就可能失败。在第二堂讲座时曾遇上停电,多媒体不能用了,这时详尽的提纲帮了大忙。
3、高效的讲座不应排斥提问和质疑。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他在思考,解决问题比耽误一些时间重要,这已被实践证明。当然最好能在最后专设提问质疑等互动环节。
4、巩固反馈方式不囿于习题,应多样化,而且一定要有,特别是关于技巧方法的讲座。
四、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能置扮演者和观众于一种在创式的真实情境中,这种扮演的过程能为学生提供体验人类实际情感活动和行为方式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中探究具体人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活解决问题的技巧等等。通过这种途径,学生可以学习并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解决问题的技巧。
一次,我们去二中教研活动,二中老师给我们开设了两堂选修课示范课,其中有一节讲《红楼梦》中的人物。这位老师的处理就是请一位同学当主持,然后让很多的同学上台角色扮演。学生们根据自己对《红楼梦》中人物的理解,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才能,扮演得非常生动。其他学生不但马上就能猜出他们演的是谁,而且整堂课上笑声不断。
思考整堂课,作为学生扮演者,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为了获得较高的评价,他们一定会充分表现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扮演者都知道,怎样扮演指定的角色,是明确的有目的的活动。
五、问题探究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即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它是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理论根基是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创立的“问题解决教学理论”。马赫穆托夫认为,“问题探究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在这种教学中,学生从事的系统的独立探索活动是与其现在掌握的科学结论配合进行的,其方法体系是建立在问题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与问题的解决基础上的”。在“问题探究”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结论,还要掌握这些结论获得的途径和过程,其目的在于形成思维的独立性和发展创造能力。根据问题解决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应是以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在此过程中,通常涉及到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以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实验为指导,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究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探究的兴趣,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的机会,通过问题启发、讨论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究之中;强调教学的探究性;强调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和态度的培养在探究过程中的统一。
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我们如何具体应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呢?根据马赫穆托夫创立的“问题解决教学理论”,结合现代教育理论,“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过程如下:产生提出问题――发现探究问题――解决表达问题――应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问题探究中的提问,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所设计的问题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要求,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
2、问题探究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现实问题,贴近时代和现实,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要有深刻性、逻辑性、发散性、启发性。总之要能培养学生生疑、质疑的能力。
3、提问的时机要恰当,设计问题要科学。教师提问应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生现实,寻找最佳时机发问,而且问题要科学,这样可以起到较好的作用。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恰当时候提问,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提问探究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层次性,要能使全体学生准确、清楚地领会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才能使课堂活跃起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问题要准确、清楚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回答问题的激情。
5、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要求学生回答,要让学生动脑想一想,这样才能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有些要留待以后回答、讨论或者下节课回答,或以作业形式、论文形式进行讨论。
6、允许学生犯错误。这样,学生才不怕回答有误,才能积极地回答问题。学生才能放开手脚。畅所欲言,达到提问的目的。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不予以宽容,学生就会患得患失,其想象力就会受到严重阻碍,这样就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7、对学生的回答探究要有预见性,并恰当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引导、启发。教师要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就能敏锐地捕捉和及时纠正学生回答的错误和不确切的内容及方法上的缺陷。
六、主题辩论式
“辩论,或称论辩,是指观点对立的双方或多方,围绕同一个辩题运用语言进行争锋相对的论争,力求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指出对方观点的谬误,以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辩论式教学法”,就是将学生分成大致相等的两部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将现实的问题教给学生辩论,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程内容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的辩论式教学法和生活中其他形式的辩论是不同的,它是教学中所采取的一种传授知识的方法。辩论式教学以主体间的交流为主要形式,要求学生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辩论,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辩论的热情和保证讨论的连贯性。它能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对主题有更深刻更辩证的认识,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此模式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自我判断、自我发展,最终完成自己内部的知识构建。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般,一堂辩论课由两个部分构成:
1、辩题的设计与选取
辩题的设计与选取是辩论课型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到
一节课的成败,且课堂辩论不同于一般辩论,它是在一节课的范围内进行辩题的设定,具有选择余地小,设计难度大等不利因素。因此,辩题的选取就显得尤为重要。
(1)选择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教学重点、难点的内容作为辩题,应该说是最佳选择,它除了具备其他辩题的一般效果之外,还利于课堂结构的最佳组合以及课文内容的合理安排,使一节课的高峰期处在强化重点、突破难点之中。
(2)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辩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选择富有新意的、学生感兴趣的辩题,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好历史的信心。
(3)选择中性的辩题。就辩题的内容而言,要使学生双方在辩论赛中辩得起来、辩得下去、辩得公平,尽可能选择没有定向性的辩题。这样,双方辩手不仅有可辩之处,而且辩得轰轰烈烈,精彩纷呈。
(4)难度不宜过大。对高中生来说,难度过大的辩题,他们辨不起来。因此,辩题的选择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取难度适中的辩题。
(5)尽可能简要明了。辩题的设计应提倡简单明了,让人一目了然。过于拖沓的辩题,让辩手觉得拗口,听众觉得难受。因此,辩题应观点鲜明、简明扼要,起画龙点睛之功效。
2、辩论赛的总结陈词
课堂辩赛的总结陈词与一般辩赛略有不同,它除了由正反方各自进行本局部的总结外,主要的是作为主席的教师所担任的全局性的总结陈词,它既不代表一方的观点,也不单是分析赛情、点评赛况,而应该代表一节课的小结。因此,它在课堂辩赛中起着导向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节辩赛课“收”得怎样,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总结陈词的效果。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区训练培养学生的演讲素质和能力,而不是盲目地在语文教学中随便用,随处用,要根据教材文章的特点来进行,所以,我们在进行此方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前提:首先必须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为了给辩赛留一点时间,前面的课程一定要精讲。
(2)时间:辩赛的时间的掌握在15分钟-20分钟,其中含教师总结陈词的3分钟-5分钟。
(3)评委:公开课可请听课教师做评委,如一般课可请学生做评。
(4)注意问题:当辩赛中间出现停顿,教师可灵活处理,把问题抛给观众学生回答,既可缓解辩手的紧张情绪,又可扩大参与面。
七、文本创作法
文本创作模式主要是以学生的基于课文基础上进行的文本创作为形式。罗朗 巴尔特认为,真正的积极的阅读与写作基本上没有区别。所以以实现课文教学目标的创作活动来激发并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过程。它重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个性品质,让学生在开放的创造活动氛围中勇于追求创新,勇于实践。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很多学生都期待老师能用多种教学方法。必修课有必修课的教法,选修课有选修课的教法。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增多,我看可以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让教学方式尽可能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7)
笔者认为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要提到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效果,即教学效果,另一个是三维目标,简单地说,有效教学应该是有效地实现教学三维目标,达到教学目的,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学,这里既有时间要求,即一堂语文课程,又要有目标要求,即实现语文三维目标。总而言之,要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成绩,实现素质教育。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有效教学设计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坚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在充分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要深入研究教材,只有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研究教材的目的不是照搬教材,而是在理解教材以后更加合理地处理教材,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给学生呈现更合适、更科学的教学内容。教师深入研究教材,读出新的理解,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课堂教学的时候照着教材讲,甚至出现念教材的情况。每个语文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堂生动的语文课会非常吸引学生,而只会照着讲的老师,基本上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语文课本是语文教学的文本,语文教学设计又是每一堂课的讲课文本,它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教材,设计合理高效的教学设计文本。笔者认为一个科学高效的教学设计,既源于课本,同时又要结合生活,让一堂语文课变得有血有肉。例如,在诗歌讲解专题,笔者把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余光中的《乡愁》,还有于右任的《望大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讲解,同时联系历史知识,并有效地对材料进行取舍,使得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显得丰满,而且具有语文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学生更易掌握和理解。
二、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有效管理教学空间
教学空间是师生共同开展教学与学习环境的基本场所,语文课堂是最主要的语文教学空间,它的主体构成包括教师和学生,以及有效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学空间是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场所,也是一堂语文课是否能够高效的关键所在。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认为,语文教学空间的管理,首先要实现民主性。语文教学空间的民主性要求教师,致力于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和氛围,具有民主性的语文教学空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构建民主性的课堂教学空间也是新课改理念的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身份有了一定的变化,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填鸭式或者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不高的,而且也调动不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新课改要求民主、和谐的语文教学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出了合作学习、小组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等教学和学习相结合的模式,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语文教学空间的管理也需要教育性。语文教学空间的教育性要求就是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空间设计和管理中,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真实性、直观性和知识性,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更有效地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完善价值观。教师在实现语文教学空间有效性的过程中,应该致力于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对此,教师应充分利用保加利亚教育家乔治・洛扎诺夫提出的暗示教学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从而让学生体验到获取知识的过程和乐趣。
三、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
语文教学评价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仅语文教学设计得很好,课堂教学管理实行得很好,这还不算一堂完美的语文课,只有加上有效的语文教学评价才算完美。评价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它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与反馈。忽略课堂评价的教师没有吃透新课程教学理念,而且也不可能让语文教学效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评价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即时评价,即针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的一种及时的反馈。还有一种评价是课后的评价,这是针对学生作业或者检测进行的评价。前者是一种语言的评价,后者则是一种直观形象的评价,或者落实于作业的效果或者分数的高低上。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评价,笔者认为应该以鼓励性为主,站在尊重学生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而对课堂结束后的作业评价或者试卷评价,要及时进行反思和反馈,这样才能达到有效评价的作用。也只有这样,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才能真正完成,学生的成绩才能提高、能力才能提高,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能健康与健全。
总之,构建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是每位语文教师首要完成的任务,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这必须引起一线语文教师的注意,希望一线语文教师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并解决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最终达到高效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目的。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教师培训 实践
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培训已经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大规模的教师培训,流于形式主义;面授式的教师培训,培训形式单一;缺乏互动的灌输式教师培训,效果甚微。针对以上弊端,当前改进教师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细化培训计划,在教师培训工作中根据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要,确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安排有差异的培训内容、方式、形式及重点等,从而通过培训使每位教师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进步和发展。
一、教师培训的实践探索
根据省教育厅、省师训中心的统一部署,在暑假期间江南大学校长教师培训中心承担了初中化学培训研修班、高中语文校本研修班和初中校园网网络管理人员培训班三个项目。每个项目培训时间分别7—10天,参加培训学员共计五百多人。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训”,达到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在严格按照省教育厅培训计划的基础上,我们认真讨论和制订了培训方案,其实施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量身订制,精选内容。
三个项目学员差别较大,根据“按需施训,有的放矢”的培训原则,培训前项目组设计调查问卷,开展培训需求调查,调查面覆盖参加培训的江苏省十个大市,同时对回收问卷进行深度分析,旨在使培训方案、培训内容更加符合教师的需求。
2.组建团队,优势互补。
科学合理的专家团队结构是提高培训质量的有效保证。每个具体项目都建立培训项目组,项目组核心成员由大学教授,市级教研员和特级教师组成;同时,项目组在组建培训专家团队时,做到兼顾省内外、高校与中小学等不同领域的培训专家。我们还聘请了相关企业培训的专家参与指导,比如初中校园网网络管理人员培训这个项目就邀请了当地知名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参与我们的培训,为学员介绍网站制作的具体案例和网站安全的解决方案,深受学员好评。
3.突出主体,创新方式。
教师参与培训的目的及对培训的主观需要是各不相同的,而传统的专家讲授式的集中培训则很难满足不同教师的实际需要。其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培训内容、方式、要求和标准的同一性与培训对象的个体差异性之间的不一致性和矛盾性,两者之间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培训的有效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在培训方式的选择、培训地点的安排和培训过程的管理等方面,积极征求学员意见,激发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比如,由学员主持专家讲座全过程,专家介绍、总结点评、互动交流,“学员主持人”以主人翁的姿态进入培训现场,培训气氛融洽,弥补专家讲座“一言堂”的不足,提高专家讲座的实效;论坛交流更加突出学员的主体,学员主题发言内容丰富,互动研讨气氛热烈。
4.培训形式多样,创建创新班级管理模式。
从整体培训课程安排来看,我们安排了专题讲座、论坛交流、考察研讨、课例观摩等培训形式,使学员在7—10天的培训中既有收获又享受学习过程,不感到枯燥。比如高中语文校本研修班,我们安排了顾毓琇纪念馆参观和南菁中学考察。再比如初中校园网网络管理人员培训班,我们带领学员参观了江南大学信息化管理中心机房,专门介绍了江南大学在物联网建设方面的设计理念和系统架构和云计算方面的应用,拓宽了学员的视野。这些都深受学员欢迎。
二、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暑期三项培训都达到了预期目标,学员普遍非常满意。省教育评估院在培训期间到我校,对培训中心承担的2011年省级项目开展了质量评估工作,对我们的教师培训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我校教师培训工作定位准、理念新,方案设计合理、实施到位,专家团队优势互补、实力强。但在培训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培训拟解决的问题过于分散。
7—10天的短期培训课程涉及校本教研基本理论问题、教育科研、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命题、实验、教师专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过于兼顾面上的问题,容易造成剖析不深入、解决问题不彻底等,使学员有意犹未尽、蜻蜓点水的感觉。
2.专家讲座专题过于灵活。
从单个讲座效果来看,每位专家讲座都有自己的特色优势。但由于缺乏有效沟通,专家往往更多执著于自己的研究,无意识地忽视了培训目标、培训对象。从整个讲座的系统结构来看,由于缺乏系统的专家团队的有效沟通,难免出现讲座内容“撞车”现象。总之,缺乏有效的专家讲座效果监控机制,在专家讲座的安排方面缺乏有效沟通与管理,讲什么、怎么讲主要由专家说了算,培训机构、学员更多时候处于“失语”状态。
3.培训形式进一步创新。
在培训活动中,虽然我们安排了专题讲座、论坛交流、考察研讨、课例观摩等多种培训形式,但遇到一些新问题,由于缺乏专门从事教师培训的专家,创新培训形式的要求与设想还有差距。此外,在培训过程中的论坛活动中,由于担心论坛现场的效果,一些老师过多安排主题发言,导致只有“谈”没有“论”。
三、培训的改进与实施
通过本次培训,我认为要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突出培训重点。
期望通过培训把教师教育的所有问题解决是不现实的,需要瞄准方向,突出重点。设计方案需抓住重点,突出重点,集中力量解决有限的几个重要问题。
2.组织专家集体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