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毕业设计模板(10篇)

时间:2023-01-30 07:04:3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工业设计毕业设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工业设计毕业设计

篇1

2现行毕业指导方法的弊端及应对措施

(1)毕业设计选题时间仓促,整体设计时间短,设计环节不能保证充分实施。工业设计程序的完成需要较长的时间,且指导要及时。现在各高校一般从每年1月份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到6月初答辩,期间有寒假,而且这段时间也是本科毕业生频繁准备各类应聘会应聘考试的阶段,所以整个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最多3个月,要高质量完成从市场调研,初步方案制定,深入设计,模型制作,文件编制,论文撰写等一系列的工作是很困难的。对于毕业设计完成时间不充分,可以考虑以下两种办法解决。第一,学校工业设计专业已经有4个工作室,有相当的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跟随指导教师从事一些基本的科研工作,产生了默契和设计的方向性,可以利用这个有力的条件,提前确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设计题目,这也促进选用实际课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在三年级下学期(第六学期末)安排学年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一个月时间,由全体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实质上是毕业设计的一次“预演”。题目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商榷制定,题目不一定非常具体,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制定家电类、家具类、卫浴产品、陶瓷制品等大的方向,在此期间,学生都在学校,与指导教师的交流能够做到及时和面对面。目的是初步检验题目的合理性与设计的规范性,针对某类产品的设计特点制定整个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如果合理可以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深入进行;如果存在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为毕业设计扫清障碍,从容进行。这样还可以让学生在第八学期初选择毕业实习单位的时候有的放矢,对毕业设计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这也解决了多年来存在的毕业设计内容与实习工作不相关的问题。

(2)毕业设计过程监控手段简单,措施不利。现在毕业班学生从每年2月到5月份基本上都在校外实习或参加各种招聘会,老师的指导工作都是通过互联网等形式,这不利于工业设计专业特点的内容指导。工业设计指导的大量工作是在设计定位和深入阶段,交流的文件多以大量的手绘稿和色彩效果图为主,并加以说明。现在多是通过QQ、微信、短信、电子邮件等交流平台师生交流,在整个过程中老师无法监控学生的设计具体过程和步骤,设计随意性比较大,经常导致毕业答辩前发现设计存在严重的缺陷而无法弥补,严重影响设计质量。另外对老师指导工作的监控措施基本上没有,很难做到有效督导。监控机制应该落实到具体指标,建立指导过程记录卡,针对设计过程应该提出具体指导次数、指导内容、指导结果等,这些内容应该有相应的支持材料支撑,这个不仅对学生,也是对老师的监控,保障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有规可依,同时也保障了毕业设计的水平。这个记录卡也可以作为毕业设计成绩的评价依据之一。根据工业设计专业的特点,记录卡的内容大致可以定为如下。

(3)毕业设计评价体系重结果,轻过程。多年来毕业设计成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取决于答辩现场的表现。由于答辩时间紧,任务重,对于每一个学生的考核不够全面。毕业设计最终评价应该与设计的全过程每一个阶段的表现挂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第一,以毕业设计指导记录卡为重要依据之一,因为它详细记录了毕业设计中重要的环节的完成时间和质量。第二,在答辩之前一周举办毕业设计展,所有学生的设计作品都参展,让老师和学生有时间对于设计成果有一个充分重新认识的过程,对于设计的原创性也是一个有效检验。第三,考核成绩要把设计结果与设计说明结合起来考核,毕业设计和毕业设计说明书实质内容合二为一,强调本科生不仅要能设计,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不仅展示了结果,还展示了整个过程。不仅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得毕业设计更加丰满、更有内涵。同时,毕业论文的内容也不会显得空泛,提高了学生说明文的写作能力。这种考核方式更能满足对应用型创新设计人才的培养要求。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7-0030-02

一、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现状

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大学期间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最重要环节,也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手段。同时,毕业设计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依据[1]。在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为期四年的学习阶段中,毕业设计时间占了一学年,比所有课程的总和还多出50%,这充分说明毕业设计的重要性。然而,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学生素质较低,对毕业设计不重视

首先,工业设计专业入学的本科生素质降低。很多学校的工业设计专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那就是下设在非设计学院下面,招生时许多学生是因报考其他专业分数未达到要求而被调剂到工业设计专业的,对工业设计专业根本不了解,或者兴趣不高,造成了学习上的倦怠,缺少热情。这会影响工业设计专业的学习风气,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导致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出现专业基础不牢、知识积累不够的问题。

其次,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我国工业设计教育基本上采用学分制,这样就导致学生只要修满学分,不管毕业设计质量如何,最终肯定能按时毕业。目前对学生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并不包括毕业设计和毕业答辩,本来很饱满的毕业设计任务时间安排,却被学生用在找工作上。当然这是无奈之举,但是大量的时间就这样被名正言顺地浪费掉也是不争的事实。就业的巨大压力让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不敢去干预学生的时间支配,造成学生真正用在毕业设计上的时间少之又少。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学生觉得毕业设计做好做坏一个样。

(二)毕业设计选题缺乏审核机制

目前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来源大致分为虚拟课题、企业生产实践课题和导师的科研课题。虚拟课题可以由导师来拟定,学生选择导师和课题;也可以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与导师共同商议决定[2]。虚拟课题选题范围广,可以考虑的因素多,作为考查学生设计能力方面是合适的。但正是由于虚拟课题的范围广、因素多,所以不容易把握难易尺度,不是题目过于具体而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是题目过于抽象和庞大,使学生无从下手,更无法按照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完成。所以,对于虚拟课题的合理性需要认真地去论证,对难易程度做出正确的评估。

企业生产实践课题一般来源于企业的实际需求或者毕业生实习单位的具体设计项目,和虚拟课题相比,企业生产实践课题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也是学校的设计教育和企业生产实践结合的良好契机。近几年来,高校的设计教育一再倡导与企业接轨、理论联系实际。但是真正地实现校企双赢却不是那么容易。首先,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希望得到的是实际可行的设计任务,以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那么这个设计任务就必须能够切实考查出学生对于所学过的设计理论的理解、设计技巧的掌握、设计理念的成熟。毕业设计更像是一个学生四年学习的总结和汇报。其次,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他们希望毕业生尽快熟悉程序、掌握流程,从而投入到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去。而学校的要求和企业的要求不一致的情况并不少见。这种要求上的差异往往会直接影响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毕业设计选题上的“唯企业”论调,是困扰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一个难题。企业的实际课题经常只是设计中的一个小环节而已,或者说是一个非常微小的设计改良,并非都适合做大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学校培养的目标不是把学生变成一个环节中的产业工人,也绝不是与企业合谋的短暂利益的制造者,而是有着良好设计知识储备的、具有设计道德的高水平设计人才。毕业设计题目完全依赖于企业提供,那么只会把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转嫁给学校。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看似蓬勃发展,却不见得是良性的,这就如市场经济弊端中的盲目性和滞后性一样,企业经常为短视经济而朝更夕改,那么,学校设计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的是长期的坚持和积累,如果完全随着企业而变,必然也会变得盲目。

导师的科研课题作为本科生毕业设计课题,也算是生产实践课题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容易出现的问题也与企业生产实践课题相类似,其中的一些是偏重于一点或者某个环节中的一部分,如不加以审核和科学论证,草率地用于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很可能让学生沦为教师的免费劳动力,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三)毕业设计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

评价一个毕业设计的好坏,很难抛开评审者的主观因素。同时,评价标准的不统一,也造成了结果上的差异。通常,毕业设计的导师也是本科生的专业课教师,学生大学期间上课的表现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在教师的心中形成印象。比如平时是否与教师积极沟通,或者一贯的成绩如何等等,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评审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好坏的评价。但是,这些都是基于毕业设计本身质量以外的判断,却被教师主观地联系在一起。由于评审教师的主观性的介入,同时目前又缺乏开放的评估机制,使得专家小组式的评审方式最后也流于形式,导师的建议在成绩评定时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这样就很难对学生形成统一而科学的评审标准。

目前,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开题、中期检查及毕业答辩均采取书面材料结合现场讲解的方式;由多名指导教师构成的评审小组来检查和评审。评审通常是一个专家小组在一天之内完成一个自然班25―30位毕业生的答辩,还要根据表达情况,参考设计方案和设计说明书给出分数,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教师很难全面了解学生设计工作的展开和完成情况。而对学生的实际工作成果,如三维模型的制作,产品创新性,最终效果、细节的设计等,目前仍没有统一的要求及规范化的评审,而这些恰恰又是学生毕业设计真实工作的体现。

二、提升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一)确立学生淘汰与激励机制

要想提高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首先应该从源头入手,也就是说要从本科生招生的时候,就要杜绝调剂方式的录取,招收真正喜欢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热情,也有利于教师在开展专业教学。

国外高质量的工业设计专业教育已经建立起一整套严格的淘汰制度。在毕业设计进行的各个阶段都有严格要求,在培养过程中不合格者将被延期乃至淘汰。我们虽然无法照搬国外高校的这些经验,但可通过延期答辩以及将毕业设计完成情况与学生保送研究生推荐挂钩,形成良好的制约和激励机制。或者可以借鉴清华大学的经验,他们的毕业设计作品会集中起来,找一个艺术中心或美术馆进行公开展览。并邀请社会各界的朋友和学生家长参加,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所带来的社会价值和独立的创作尊严,并与自己的亲人共享。这样的举措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学生重视毕业设计质量,设计效果的社会反馈也将持续提升学生的设计热情。

(二)健全毕业设计选题审核机制

要从毕业设计题目来源上入手成立专家小组,进行严格的把关和审核。对虚拟课题所能涵盖的知识面进行有效的评估,对毕业设计课题所应该具有的难易尺度要做到科学化论证。

企业生产实践课题的筛选更应该严肃认真,在课题选择上不能“唯企业”论。毕业设计在争取与企业需求接轨的同时,首先要保证不降低大学设计教育的水准,在此前提下进行合理的采用,选择那些适合做毕业设计的企业生产实践课题。

导师的科研课题作为学生毕业设计任务,也需要谨慎对待。如果说该课题在研究范围和知识覆盖上非常适合学生作毕业设计,那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如果不符合学生毕业设计大纲上的要求,就不应该被选做毕业设计课题。专家小组应该对此进行核查和监督。

(三)建立科学的毕业设计科学评价标准

目前国内高校对毕业设计的考核主要由指导教师及答辩委员会完成,整个过程主观性强,缺乏开放性。所以,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而言,规范管理评估机制是目前迫在眉睫的事情。同时还要加强评审的客观性和开放性,避免导师过多的个人感情参与其中。可以采取对毕业设计按比例进行匿名抽审、答辩过程集中组织、专家巡察的方式,避免导师在自己学生所在的答辩组中,给予学生充分的答辩时间。毕业设计中隐去学生及指导教师信息,提高评审的客观性。答辩时应鼓励下届学生进行旁听,并选择性提问等。

(四)创设开放的毕业设计管理平台

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等信息放在开放的管理平台上,供全校师生公开查看、质询。通过建立开放化的管理信息平台,可及早发现学生在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也间接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工作,杜绝抄袭、仿造数据等问题的发生。学生也可通过平台了解其他人的研究工作,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对比与借鉴。在这期间如果没有人对毕业设计的内容提出较大的异议,就可以进行毕业设计答辩。当然,这只是解决毕业设计问题的一个设想,如果继续完善此设想的话,就要丰富答辩委员会成员的组成,可以邀请专业教师和下届学生参加,也可以邀请在相关企业、本校其他院系或其他学校的专业教师参加,旁听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提问。

工业设计专业在高校中属于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毕业设计又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所提出的问题虽不够全面,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有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解决问题的行动。只有这样,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才不会流于形式,才能成为真正考查学生设计水平、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R].2004.

[2]李在留,郭松.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现状与质量提高对策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增刊).

篇3

一、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现状

(一)毕业设计选题缺乏审核机制目前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来源大致分为虚拟课题、企业生产实践课题和导师的科研课题。虚拟课题可以由导师来拟定,学生选择导师和课题;也可以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与导师共同商议决定[2]。虚拟课题选题范围广,可以考虑的因素多,作为考查学生设计能力方面是合适的。但正是由于虚拟课题的范围广、因素多,所以不容易把握难易尺度,不是题目过于具体而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是题目过于抽象和庞大,使学生无从下手,更无法按照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完成。所以,对于虚拟课题的合理性需要认真地去论证,对难易程度做出正确的评估。企业生产实践课题一般来源于企业的实际需求或者毕业生实习单位的具体设计项目,和虚拟课题相比,企业生产实践课题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也是学校的设计教育和企业生产实践结合的良好契机。近几年来,高校的设计教育一再倡导与企业接轨、理论联系实际。但是真正地实现校企双赢却不是那么容易。首先,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希望得到的是实际可行的设计任务,以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那么这个设计任务就必须能够切实考查出学生对于所学过的设计理论的理解、设计技巧的掌握、设计理念的成熟。毕业设计更像是一个学生四年学习的总结和汇报。其次,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他们希望毕业生尽快熟悉程序、掌握流程,从而投入到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去。而学校的要求和企业的要求不一致的情况并不少见。这种要求上的差异往往会直接影响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毕业设计选题上的“唯企业”论调,是困扰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一个难题。企业的实际课题经常只是设计中的一个小环节而已,或者说是一个非常微小的设计改良,并非都适合做大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学校培养的目标不是把学生变成一个环节中的产业工人,也绝不是与企业合谋的短暂利益的制造者,而是有着良好设计知识储备的、具有设计道德的高水平设计人才。毕业设计题目完全依赖于企业提供,那么只会把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转嫁给学校。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看似蓬勃发展,却不见得是良性的,这就如市场经济弊端中的盲目性和滞后性一样,企业经常为短视经济而朝更夕改,那么,学校设计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的是长期的坚持和积累,如果完全随着企业而变,必然也会变得盲目。导师的科研课题作为本科生毕业设计课题,也算是生产实践课题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容易出现的问题也与企业生产实践课题相类似,其中的一些是偏重于一点或者某个环节中的一部分,如不加以审核和科学论证,草率地用于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很可能让学生沦为教师的免费劳动力,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二)毕业设计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一个毕业设计的好坏,很难抛开评审者的主观因素。同时,评价标准的不统一,也造成了结果上的差异。通常,毕业设计的导师也是本科生的专业课教师,学生大学期间上课的表现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在教师的心中形成印象。比如平时是否与教师积极沟通,或者一贯的成绩如何等等,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评审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好坏的评价。但是,这些都是基于毕业设计本身质量以外的判断,却被教师主观地联系在一起。由于评审教师的主观性的介入,同时目前又缺乏开放的评估机制,使得专家小组式的评审方式最后也流于形式,导师的建议在成绩评定时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这样就很难对学生形成统一而科学的评审标准。目前,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开题、中期检查及毕业答辩均采取书面材料结合现场讲解的方式;由多名指导教师构成的评审小组来检查和评审。评审通常是一个专家小组在一天之内完成一个自然班25—30位毕业生的答辩,还要根据表达情况,参考设计方案和设计说明书给出分数,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教师很难全面了解学生设计工作的展开和完成情况。而对学生的实际工作成果,如三维模型的制作,产品创新性,最终效果、细节的设计等,目前仍没有统一的要求及规范化的评审,而这些恰恰又是学生毕业设计真实工作的体现。

二、提升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一)确立学生淘汰与激励机制要想提高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首先应该从源头入手,也就是说要从本科生招生的时候,就要杜绝调剂方式的录取,招收真正喜欢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热情,也有利于教师在开展专业教学。国外高质量的工业设计专业教育已经建立起一整套严格的淘汰制度。在毕业设计进行的各个阶段都有严格要求,在培养过程中不合格者将被延期乃至淘汰。我们虽然无法照搬国外高校的这些经验,但可通过延期答辩以及将毕业设计完成情况与学生保送研究生推荐挂钩,形成良好的制约和激励机制。或者可以借鉴清华大学的经验,他们的毕业设计作品会集中起来,找一个艺术中心或美术馆进行公开展览。并邀请社会各界的朋友和学生家长参加,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所带来的社会价值和独立的创作尊严,并与自己的亲人共享。这样的举措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学生重视毕业设计质量,设计效果的社会反馈也将持续提升学生的设计热情。(二)健全毕业设计选题审核机制要从毕业设计题目来源上入手成立专家小组,进行严格的把关和审核。对虚拟课题所能涵盖的知识面进行有效的评估,对毕业设计课题所应该具有的难易尺度要做到科学化论证。企业生产实践课题的筛选更应该严肃认真,在课题选择上不能“唯企业”论。毕业设计在争取与企业需求接轨的同时,首先要保证不降低大学设计教育的水准,在此前提下进行合理的采用,选择那些适合做毕业设计的企业生产实践课题。导师的科研课题作为学生毕业设计任务,也需要谨慎对待。如果说该课题在研究范围和知识覆盖上非常适合学生作毕业设计,那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如果不符合学生毕业设计大纲上的要求,就不应该被选做毕业设计课题。专家小组应该对此进行核查和监督。(三)建立科学的毕业设计科学评价标准目前国内高校对毕业设计的考核主要由指导教师及答辩委员会完成,整个过程主观性强,缺乏开放性。所以,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而言,规范管理评估机制是目前迫在眉睫的事情。同时还要加强评审的客观性和开放性,避免导师过多的个人感情参与其中。可以采取对毕业设计按比例进行匿名抽审、答辩过程集中组织、专家巡察的方式,避免导师在自己学生所在的答辩组中,给予学生充分的答辩时间。毕业设计中隐去学生及指导教师信息,提高评审的客观性。答辩时应鼓励下届学生进行旁听,并选择性提问等。(四)创设开放的毕业设计管理平台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等信息放在开放的管理平台上,供全校师生公开查看、质询。通过建立开放化的管理信息平台,可及早发现学生在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也间接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工作,杜绝抄袭、仿造数据等问题的发生。学生也可通过平台了解其他人的研究工作,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对比与借鉴。在这期间如果没有人对毕业设计的内容提出较大的异议,就可以进行毕业设计答辩。当然,这只是解决毕业设计问题的一个设想,如果继续完善此设想的话,就要丰富答辩委员会成员的组成,可以邀请专业教师和下届学生参加,也可以邀请在相关企业、本校其他院系或其他学校的专业教师参加,旁听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提问。工业设计专业在高校中属于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毕业设计又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所提出的问题虽不够全面,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有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解决问题的行动。只有这样,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才不会流于形式,才能成为真正考查学生设计水平、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

作者:杨洪泽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篇4

毕业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本科教学计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毕业前对所学知识和自身素质的全面检验。国际化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是国内外各高校的发展趋势,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在此领域已经做出了诸多的尝试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在工业设计专业中,国外许多知名大学早已将国际联合毕业设计指导纳入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模式中,例如日本国立九州大学艺术工学府的设计战略专业,聘请了多位欧美的专家学者作为常任或客座教授,以双导师制度联合进行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国内的许多高校在国际化教学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使得每位学生在学习方面尤其是毕业设计环节都有海外教师团队参与指导。

二、工业设计专业“国际化联合毕业设计指导

1-2-3-4模式”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已将国际化工作坊的教学模式很好地融入本科生的教学体系中。在本研究中,其结合本科生毕业设计指导、国际视野的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理念和创新型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学习其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实现中外师生多元化背景下的观点碰撞与交流,使学生国际化意识和创新思维得到不断激活,增强学生解决设计中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这一研究过程中,我们提出了结合工作坊教学的“国际化联合毕业设计指导1-2-3-4模式”,各教学阶段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教学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可操作性强,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

1.1次工作坊教学:学生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参加1次国际化工作坊课程首先,通过国际化工作坊的形式,使学生与国外教师团队进行初步了解,共同针对某一社会课题进行探讨,辅助学生找到合理的设计切入点,使得学生的选题具备较强创新性的同时又有着实际的应用价值。相比于传统的设计专业课程,国际化工作坊的课程设计上采用“前广—中快—后深”的方式:在正式开坊之前,针对课题安排了广泛的前期调查,极大地拓宽了课题的广度;在工作坊学习期间,安排学生在简短快速的模式下进行合作与创意,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有效防止了传统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由于思考周期过长产生的懈怠情绪,结果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新颖的设计思维与方案;在工作坊学习结束后,再重新回顾这一过程,并针对最终方案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包括其具体的结构、材料、功能、市场定位等,使结果更加完善。其次,设计专业的高等教育在前期过程中由于需要对学生传授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基本表达能力(草图、软件等),可以对每个学生单独指导。然而在中后期,当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设计能力后,以团队协作方式开展的教学活动对于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则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在国际设计工作坊活动中,要让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等形式与导师以及小组成员们积极讨论和交换意见,并不断地对设计提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极大地拓展每个人的视野和思维。

2.2名导师:双向选定2名(国内+国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通过第一阶段在国际化工作坊中的相互了解,中外导师基本掌握了每位学生对于课题的认识以及针对这一课题的设计切入点,学生也了解了各位导师尤其是国外导师的研究领域与方向。根据每位学生具体的设计题目,学生与导师进行双向选择,选定2名(国内+国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以国内导师为主、国外导师为辅,继续从用户调研、课题深化和设计指导等方面控制毕业设计质量。

3.3个月:联合指导时间不少于3个月工作坊的教学模式周期比较短,节奏比较紧凑,因此容易在短时间内进行横向的思维发散,但也正是由于时间所限,因此无法对设计方案进行纵向深入的探究,而我国大部分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指导时间为期3—4个月(一学期)。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双导师要以工作坊的开题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定期、多次、递进形式的指导,利用互联网、视频会议等技术手段,合理地对时间和进度进行控制与把握,完成毕业设计指导工作。

4.4个阶段:将毕业设计整体分为“入口—深化—成果—展望”4个阶段实施本指导模式将毕业设计分为“入口—深化—成果—展望”四个阶段,分别对应了“国际化设计工作坊—定期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模型制作—答辩与反馈”四个主要内容,使得毕业设计的选题、调研、提案、模型展示等各阶段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其不仅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也帮助国内教师团队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结语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许多高校早已证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学术领域创新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研究着眼于工业设计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所提出的工业设计专业“国际化联合毕业设计指导1—2—3—4模式”,可有效解决工业设计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阶段中选题空泛、学生积极性不强、时间控制与把握困难、创新性思维与原型产品实践脱节等教学问题。此教学模式也为我国的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与世界接轨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尝试。

参考文献:

1.范悦,山代悟,乔安娜.同构—群体智慧的创新设计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作者:张路 宋明亮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篇5

[关键词]毕业设计 跨学科 多元化 创新性

一、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创新性与交叉性并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设计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会,相关产业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着创新设计的发展及其带来的价值。这意味着所培养出的创新设计人才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与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做出精准快速的反应。这些变化对工业设计的毕业设计提出了更高、更综合的要求。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四年学习的一个检验;是对其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的考查;是学生集中精力,综合所学精华而进行的完整汇报。同时,毕业设计不仅仅停留在检验学生的过往所学知识,还是探索产业发展方向和提升生活创意的主要着力点,在毕业设计中,引导学生进行产业探索性设计,以前瞻性作为设计命题的出发点,可为产业界提供更多设计发展的可能性。

本文力求探讨在综合性大学为背景的跨学科联动模式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进程,并从过程中分析毕业设计的发展方向,根据趋势确定改革措施。从各个专业院校设计学科毕业设计展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同院校毕业设计的指导理念与倾向不同。毕业设计是学院自身对设计教学定位、发展重点和培养方向的一次综合体现。综合性大学具有学科体系完整,文理艺工等学科可相互支持的优势,结合跨学科联动模式进行毕业设计是培养创新性设计人才,促进学科发展的契机,也是社会、经济进步的必然要求。因此,以综合性大学的知识体系为背景优势,倡导跨学科、跨专业进行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趋势:毕业设计发展新方向

时代在变,以实践为导向的毕业设计也在发生着改变。很多院校都意识到了这点并积极的进行着有意义的尝试,在这里我们总结毕业设计发展的新趋势,为改革措施的提出奠定理论基础。

1.以国家相关产业发展为支撑,面向产业提供综合设计服务

工业设计教育是与产业发展连结极为密切的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产业界内多被要求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毕业设计不仅是学生能力的总结,也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加强应用研究,以服务求发展,体现交叉特色,能够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从选题、设计、制作、展示等一系列环节中能够全面的体验到完整的设计流程,这为未来的工作提供了实践训练的机会。学生应及时的了解国家相关产业发展的态势,才能更好的把握重点,抓住发展的机会。综合性大学的发展不仅要承担培养人才的任务,还要承担服务社会的职能。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期,就要求学生立足社会的发展,了解产业发展趋势,以其为方向指引,选择具有实际意义的设计选题。如近年来,清洁能源的重要性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广泛重视,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清洁能源对于中国的发展及经济转型具有战略性意义。与清洁能源产业相关的工业设计是产业发展的前沿性内容,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项目之一。以此为依据,可以避免学生大量在做绿色设计,但却只是空洞的谈环保而缺乏实际内容。将选题落实在清洁能源后再选择表现的载体,这样能够切实的落实国家产业发展与学生毕业设计之间的联系。同时,该类型选题可以借助综合性大学的理工科优势,与其他相关专业做联动。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清晰的掌握如何去关注国家产业发展,如何将国家的发展重点与个人前途相联系,帮助学生找到发展的方向,有助于就业及个人发展。

2.具备国际视野,兼容多元文化

通过毕业设计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在四年学习的基础上,拓宽个人视野,从多元文化中汲取灵感。建议学生关注国际性设计问题,打破思维的局限,提升设计的高度。这有助于让学生避免陷入常规的毕业设计选题中,更好的进行创新性设计。如毕业设计的课题可以关注北欧的自然与传统、东亚的哲学与美感、美国的商业与技术、德国的严谨与创新,这些关注将大大拓宽设计视野,启迪设计实施的思路,也将增加挑战性。同时文化的多元性一直是工业设计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在毕业设计进程中强调多元文化的重要性,以此视角进行毕业设计才能找准选题,并更好的将其表达出来。综合性大学一般多与国外高校建立友好合作模式,可以借助此项优势,为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使学生并不将眼光只局限在本专业中,在与其他专业的交叉、学习过程中建立开放式的知识结构。

3.设计表达的探索性、创新性

毕业设计的创新性与探索性能够代表一个设计学院的教学方向与特色,应以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为依托,将设计与机械、工商管理、社会学等学科相交叉,探索更多的设计实现的可能性与实现路径,为设计发展注入新的变化。例如在工业设计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期间可以与机械专业的学生合作,互补所短,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将其选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完整实现出来,学生在进行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刻的体会专业差异性所带来的好处,能够更深层次的了解团队合作在工业设计中的重要性,也能够更多角度的了解技术与设计之间的关系,这对未来的就业及个人发展都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另外,回顾传统工艺,寻求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之间的契合点也是毕业设计表达探索与创新的重要方式。

4.满足就业方向与市场需求

毕业设计与其他课程设置的区别在于它是学生在本科学习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学习环节,很多同学在做毕业设计的同时进行着兼职、找工作等活动,这对毕业设计的完成是一个障碍,也是无法轻易解决的问题。但是如果在进行毕业设计时教师与学生转换思路,不简单的将毕业设计看成是一个教学环节,而看作是连接学生学校生活与社会工作之间的桥梁,不将两者对立化、矛盾化,这样能够缓冲学生的就业压力对毕业设计工作的影响。指导教师可以建议已就业或有就业意向的学生在选题时,以其工作内容为出发点,发散思路去确定选题。除此之外,教师也应以当下的专业就业方向与市场需求为考量,引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环节,重视就业方向与市场需求,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提高就业率。

三、措施:毕业设计改革的新方案

综合性大学的艺术设计类院系应依托本校的发展优势,结合专业自身特色,探索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其中跨学科的联动方式是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之一。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跨学科联动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工业设计与艺术设计学科其他专业之间的交融,如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后期环节所涉及的展示、导向、宣传与策划等方面,与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等均有密切的联系。二是工业设计学科与相关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综合。工业设计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已经引入跨学科教学,如机械原理、材料工艺、消费心理学等机械专业、管理学专业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使学生从外观设计到内部结构及市场营销方面都形成了比较全面的知识结构,以此作为基础,再进行毕业设计的跨学科联动时就能够更从容的面对。

1.指导教师选择

首先在指导教师的选择上可以从传统的由本专业教师担任转向由本专业教师与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共同指导,形成“双师制”。例如学生的毕业设计确定选题为清洁能源汽车设计,由于有很多专业的汽车制造原理及机械方面的知识是艺术类教师不能够掌控的,所以可以邀请相关专业的教师来共同指导,这样避免了学生最后的毕业设计成果因不懂技术及机械原理而导致设计流于形式化。在往年的答辩环节,有的学生作品出现汽车设计尺寸夸张,没有考虑发动机的位置等硬伤。只是做了一个外壳设计,这不利于学生完整认知的构建。因为工业设计是要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过于偏向艺术,不考虑技术层面的内容,就会导致设计结果空洞且泛泛。由艺术与技术两方面的教师共同指导,各自发挥所长,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教学指导。另外,也可优选专业设计师来校园做毕设指导,这些设计师的优点是兼顾专业内容和实践信息,他们的视角与教师有所不同,这对学生也是个新颖的开始。但在聘请校外设计师担任毕设指导时要对其进行前期培训,帮助了解毕业设计的培养目标等相关专业知识,才能保证指导的正确性。

2.选题及指导环节

指导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选题选择的多样化,借助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增加选题的多样性,帮助学生建立信心,找到正确的方向。学生在选题中可以设计竞赛的主旨作为毕业设计的内容,在竞赛要求的框架下进行拓展,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与兴趣,改变传统观念对毕业设计的抵触心理,更好的完成设计概念。二是学生完成企业命题,采用真题真做的方法,学生能够更好的与实践结合,优秀设计还可被企业采纳,对学生的就业也是一种帮助。三是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及四年的认知,选择具有国际视野的研究项目。例如进行中日自行车设计的比较分析,在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研究方法,了解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下设计的发展、产业进步比较等理论,在此基础上进行自行车设计,能够快速发现现有的设计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设计灵感,产生出优秀设计。四是鼓励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选择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的选题,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自主认识,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支持学生将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相结合,探讨设计更深层次的可能性。这一方面能够产生出很多创新性设计,也给学生打开另一扇窗,要求他们从更高层面来理解工业设计。总而言之,在毕业设计选题环节中,教师的任务主要是以“诱发-发散-引导-拓展-把关”流程帮助学生解放思想,丰富认识,为学生提供多学科支持。在指导过程中,“双师制”的投入,可以让学生对设计内容有更清醒的认识,也能够从艺术感、设计能力与技术认知两方面进行指导,学生明确了解技术在工业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也帮助他们实现出既有设计美感又有实用功能的优秀产品。同时要鼓励学生利用好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尤其是要借助多学科优势,积极推进工业设计专业在前期设计和后期模型制作过程中其他专业所能提供的技术支持。毕业设计全程中,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实证研究、实战策划为依托,结合综合性大学跨学科联动的优势,打造创新性优品工业设计。

四、结语

毕业设计始终是工业设计教学的重点环节,是一项要求有一定深度与广度,充满自我挑战的教学内容,也是全面检验学生四年收获的途径。近年来综合性大学中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发展虽有局限性,但也有很多可以运用的优势,只要我们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开发综合性大学的优势,立足国际视野,丰富指导方式方法,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设计自,毕业设计教学一定会取得新的进展,从而推动工业设计教育教学的改革进程。

篇6

1980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把工业设计定义为:就批量生产的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这叫做工业设计。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工业设计涉及多学科,具有综合性、系统性、交叉性、边缘性等特点,这必然要求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以及从业人员具备多项能力才能胜任。

1 设计表达能力

(1)手绘表达能力。拥有手绘表达能力能把对生活的点滴感悟,付诸于勾勾画画,不必要求高精准的绘图,能反映想法即可,以供后期方案的完善与深化。所谓设计灵感无一不是平时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与积累,沉淀于心,呈现于作品。如能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以草图手绘形式记录下来,就能便于灵感的收集与整理。同时手绘表达能力也是设计师与他人沟通的一把利器,以视觉的形式把设计想法呈现出来,一目了然,弥补语言描述的匮乏。(2)计算机辅助设计表达能力。产品设计构思的呈现要以效果图形式展示出来,效果图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设计结果的成功与否。具有相同形态的产品概念草图通过计算机设计出来,由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有的效果图会在材质、光影、主视角度、场景方面做得很传神,使设计概念更加出色;相反,得出的渲染效果会很差,本是很美的产品形态,也没有了韵味。(3)设计传达展示能力。设计理念的传达形式多种多样,通常包括以一定规格的一张或几张版式展示、PPT/PDF流程展示、动画展示、模型展示、真品展示等展示手段,但形象直观的展示方式能给人清晰生动的概念。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一定要掌握合适的展示方式传达自己的设计理念。(4)设计演讲表达能力。好的设计理念、好的设计展示加上恰到好处的设计解说会使设计效果的呈现更加完美。毕业生在走向未来工作岗位前要锻炼自身演讲表达能力,有助于面对客户从容地推销自己的设计理念,以使得设计理念向成品化转变成为现实。

2 设计鉴赏能力

设计鉴赏能力其本质问题就是学生能否判断一件作品优劣的能力,优在哪里,劣在哪里,面对设计对象能否有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案。“好的设计师,必先是明眼达人。设计的学习,始于磨练眼力和眼界的修行,所见所闻所行积累到能让自己双眼清明,妙劣自能早早了然于心。”朱鄂所言一语道破设计鉴赏能力的重要性。即使拥有再高超的设计表达能力,眼界受限,拿出来的作品也不过是在制造“外观垃圾”。这必然要求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平时在学习生活中要多途径提高自己眼界,培养较高的设计鉴赏能力,才能设计出感人的作品。

3 设计创新能力

设计创新能力可谓是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走向未来工作岗位,为企业、为国家赢得利益、赢得喝彩的不二法宝。一件没创新的产品就如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一样,失去了韵味。工业设计的核心就是创新,只有创新产品才能为企业和国家带来经济的发展,使企业赢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为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智造大国”撑起坚实支柱。

4 实践动手能力

工业设计毕业生必须拥有实践动手能力,一方面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设计理念,令一方面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毕业设计作品模型建议学生亲自动手做,而不是把工程图和设计效果稿打包发给模型制作厂就万事大吉。平时课程练习也希望学生们以实物形式来呈现,为其毕业拥有实践动手能力打下坚实基础。设计赛事的合理参与以及实际项目的跟踪设计也是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

5 团队协作能力

工业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学科,一件产品从设计概念开始到产品走向消费者,然后再到产品的回收再利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其间涉及到产品的材料、结构、功能、色彩、造型、包装、运输、销售、回收等环节,整个流程不是一个设计师所能胜任的,这个过程需要多位专家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因此工业设计毕业生应具备能与团队成员顺利沟通的能力和合作能力,在未来的设计项目中,发挥自己优势,吸取别人长处,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6 社会适应能力

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走向未来工作岗位,面临新的工作环境,学习变成了工作,同学变成了同事,和以往环境大不一样。还有可能面临着重新选择行业的问题,起初会有许多不适,这就需要毕业生要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以适应新的工作内容或岗位。7 结语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掌握情况与就业情况直接影响着教学评估与招生,其重要性值得学校给予足够的重视,工业设计学科教学应该时刻以培育具有以上六大技能的毕业生作为教学主要方向与目标。

参考文献:

[1]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篇7

一、工业产品毕业设计现状

作为四年最高专业水平代表的毕业设计,是众多理工艺术科用以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项标准。每年毕业季,全国各专业领域都会有大量的院校展示及社会活动开展。以广州地区的艺术类专业为例,广州美术学院的毕业设计展自2008年开始全景式展览模式后,参观人数近年内呈跃式增长,年记录约超20万人次,成为了珠三角地区的一大文化盛事。相比起越来越受到普通的局面,近年来很多高校学者陆续发现综合型工业产品毕业设计作品比起平时选修课的作业来讲,水平越来越低,而且设计作品的范围越来越窄,大多集中在家具灯具日用器皿等不太需要多专业配合的产品范围内。同时由于模型发外制作的比例越来越高,工艺水平手法类似,致使观众在逛毕业展时有进了家居卖场的即视感。在每年的毕业展上,学生投入得多少,从展品的内容便一目了然,一些较为优秀的作品都是毕业生与校外或企业团体合作开发的项目,这些设计从完善度和落地性来看,所用的时间都远远超过毕业设计课程规定的课时。它们要么是学生参加课外实践、企业实习时所参与的项目,要么是基于某些课程所做的练习雏形后继续深化的结果。如图1,是广州大学工业设计2016届的优秀毕业设计作品,这是一款婴儿体温测量仪,它利用臂环的形式来稳定仪器,并能实现长时间监控,避免了婴儿由于肢体活动或抵触感而导致的测量不准,也除去了父母出于监控目的而多次测量的不便。该设计的作者就是在大三的暑假参与设计公司实践时开始这个项目的,项目团队包含工业设计、电子工程以及模具制造等不同专业的成员,他们通过了大半年的设计研发,最后在淘宝上众筹成功。成员们的年龄资历相仿,这样的合作与上跨专业设计选修课时分组的状况类似,同时由于有了这种多专业碰撞的背景,使得设计创意更有深度,更具落地性。纵观很多完全独立完成的毕业设计作品,不是缺少合理性就是完善度不高,仍然无法抛开天马行空的帽子,无法体现四年的本科水平。

二、工业产品毕业设计的质量保证得益于跨专业合作

在本科四年的学习生活中,除了跨专业选修课,学生还有很多机会进行跨专业合作,如创新大赛、创意工作坊、研究性课题设计等等。这些合作为学生带来比本专业学习更多的体验收获,他们可以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放在一个更综合的研究环境中去运用,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跟不同知识背景的人沟通合作,打磨完善自己的创意,使其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所以通过这些学习活动得到的创意结果通常效果都较为肯定。因此我们不得不反思,代表四年综合素质的毕业设计变得索然无味会否跟脱离了跨专业合作有关?毕业设计代表了本科生四年最终的专业能力水平,因此也是企业衡量毕业生专业素质的一项重要参考标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毕业设计是以必修课程形式开展,占3-5个学分,由于课程性质所限,无法做到跨学科跨专业修课,而同时毕业设计的考核是以个人为单位的,就更难形成同届毕业生跨专业团队。这与当前学分制下的专业选修课开设恰恰相反——很多学校专业选修课是不受专业限制的,在课程里,来自多个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聚集在一起,通过合理分组,教师引导,往往能碰撞出很多较为完善或落地性强的创新成果。当代社会讲求创新,对毕业生有着高融合复合型跨专业合作的能力要求。不仅设计专业要求学生有多面的能力,其他工科理科类的专业也同样有着复合型的培养意愿,但现在的毕业设计独立评判模式却恰恰阻碍了这一潮流的发展。对于复合型跨专业培养,其实早在专业选修课时,就已经有了一些稍具雏形的跨专业合作例子,只是在毕业设计的时候这些成果无法归属于某一个学生所有,因此就出现了现在课堂作业比毕业设计质量高的结果。有鉴于此,工业产品毕业设计的形式和方法面临着改革,我们需要制造更有利于执行,更适合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去开展此项工作。利用可控制的资源,搭建一个适合于毕业生参与的平台,使其能够在里面一边获取多专业知识的帮助,又同时可以独立完成设计任务。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206-03

毕业设计是大学工科学生在校期间所经历的最后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它不仅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对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检验、总结和提高,而且也是检验学生综合专业素质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评价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1]。因此,做好毕业设计工作,对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等具有重要意义。毕业设计的质量包括设计成果的质量和毕业论文的质量2]。要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必须充分分析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各种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对症下药,逐步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水平。

一、目前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

1.毕业设计经费和教学资源相对不足。近年来,随着全国高校不断扩招,使得学校本来就不算宽裕的教育经费和教学资源变得更为紧张,实验设备和设计工具不足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些最基本的硬件设施和条件得不到保证,最后只能是由指导教师自己想办法解决实验设备的问题,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教师出题的范围,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难度。其次是师资力量相对不足。近年来由于学生人数的大量增加,短期内又难以引进大批教师,因此在一段时间内表现为师资短缺,结果一名教师指导很多名学生的毕业设计。教师除了指导毕业设计以外,还承担着较繁重的其他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而教师的精力有限、知识积累也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保证毕业设计的进度、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就只能是空谈。

2.监管不到位。毕业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过程,但与日常性的课堂教学又有很大的不同,这主要表现在: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具有更多更高的独立性和创新性,要求教师能够给予学生更全面、更具体的指导,其教学方法非常灵活、方式也多种多样,倘若学生的进取心不高、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就很容易使毕业设计流于形式;考核学生成绩不是统一命题阅卷,而是采用答辩的形式,这虽然提高了考核问题的针对性,但也人为地增加了评判的随意性。在实际工作中,正是由于上述这些特殊性使得毕业设计的监督、检查、考核与管理难以有效开展。

3.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完全摆脱了升学的压力,学习方式相对灵活松散,课余时间和社会活动明显增多,一部分学生不能及时适应大学生活,对自己放松了约束、降低了要求。进入高年级以后,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天天复习准备考研,旷课现象比较普遍,既耽误了自己的专业课学习,又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在毕业设计阶段,大部分学生迫于强大的就业压力,长时间外出寻找工作,无暇顾及毕业设计。同时,很多老师考虑到学生就业的艰辛,放松了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求,绝大部分同学都能马马虎虎通过毕业设计的评审。学生在毕业设计方面没有什么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身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人才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

4.毕业设计成绩评定重形式、轻内容。现在毕业设计过分强调格式,对内容关注不够。这种不良倾向导致学生只注意做表面文章,所作毕业设计给人的感觉是虚、飘,外表华丽而空洞无物,达不到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同时,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表格内容繁多,在毕业论文答辩完成后,老师们疲于填写各种表格,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样使得老师们没有更多的精力关注毕业设计的质量。因此,针对目前高校毕业设计的现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加以改革和调控,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当务之急。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毕业设计是学生大学教育最后阶段的学习和锻炼,通过这一环节,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实验方法和技能融会贯通,培养学生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缩短学生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工作所需要的时间。毕业设计不仅反映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的广度、深度和熟练程度,更反映了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因此,根据上述本科生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对于进一步改革教学,提高学生创新素质,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1.加强实验室建设,为毕业设计提供硬件保障。近年来,增加教育投入的呼声一直不断,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已经采取各种措施增加了投入,但由于市场价格上涨、学校扩招等原因,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必须拓宽思路,拓宽渠道,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开源节流,为毕业设计提供基本的硬件保障。①加快学校实验设施建设,购进或者租借一批急需的实验仪器设备,满足学校教学和毕业设计的需要。②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鼓励教师积极承担科研课题,力争真题真做,以科研带动和支撑毕业设计,使学生辅助教师开展科研,引导设计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③校企联合,在校园创建企业实验室。学校可以想方设法,吸引企业到学校创建其产品的实验室,这样可以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首先,解决了学校实验设备的问题;其次,为企业培养了潜在的客户与人力资源;最后,学生的实验环境与以后的工作环境一致,学生能够积累一定的实际经验,就业出路更多。④适当调整和合理安排毕业设计的时间,使内容相同的实验相互错开、避免高峰期,以提高实验设备仪器的利用率。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期间处于核心地位并起主导作用,因此,高水平高素质的指导教师可以通过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影响学生,并以高尚的道德修养、渊博的专业学识、扎实的理论功底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表率,从而带领学生圆满完成毕业设计。目前,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质量,针对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①对现任在职的年轻教师,进行外出进修或在岗培训,尽快提高他们的基础理论水平,施行“导师制”和“课题制”,由老教师和水平较高的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指导毕业设计。②采取奖惩激励措施和政策导向,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监管和考核,使优秀教师尽早脱颖而出,使大批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从而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硬的师资队伍,为毕业设计提供人力保证。③校企联合,充分吸纳企业和单位中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让学生到对口企业或用人单位从事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实行校企联合培养、共同指导,可直接为企业创造效益、减免实习费用、缓解学校教学资源紧张的压力。

3.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除了在开始毕业设计之时,对学生进行广泛地宣传、动员,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和重要作用之外,还必须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练好学生的基本功。①利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深化教学改革,即更新教育教学模式、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②设立淘汰制。淘汰制应该是在每个阶段都存在的,不仅仅是在毕业阶段存在。如果说竞聘上岗、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下企业用人的法则,那么及早引入淘汰制,是对学生能力培养和人才成长最好的保护。

4.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切实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水平。毕业设计管理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包括教师的管理、学生的管理、文档资料以及学生成绩的管理等。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为了加强管理,建议成立毕业设计工作领导(指导)小组,具体负责毕业设计期间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审核评价、决策指导等各方面的工作,并实行科学管理。①制度化管理。要做到令行禁止,防止各行其是,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如考勤制度、审查制度、报告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同时,还要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毕业设计教学文件、各种工作规范、答辩程序、评分标准和评审要求等。健全的管理制度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保证。②过程化管理。成立由校、院、系三级专家与管理人员组成的检查组,负责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的监督与检查。检查分定期与不定期两种形式,定期检查集中安排在毕业设计中期和结束以后,而不定期检查则采用随机抽查的方式。当发现问题时,要及时反馈意见,要求当事人限期整改。

5.成绩评定重点放在毕业设计质量上。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设计成果的质量;二是毕业论文的质量。①设计成果的质量包括软件、硬件的功能、所采用的开发技术、人机界面等部分组成,可通过现场演示和答辩来评分。抓好设计成果的质量,提高学生综合专业素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同时可以杜绝学生抄袭、从网络上下载成果等现象。②毕业论文的质量,根据课题完成情况和答辩情况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分别按毕业设计评阅、评审评分标准采用“结构分”进行评定。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都应把评审重点放在学生作毕业设计的工作量、技术方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论文)质量和创新等方面。

总而言之,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当前,本科毕业设计工作受到了高校扩招、就业形势严峻和考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要做好这项工作,根本在于要全面高度重视,只有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加以重视,做好各项制度保证,提高学校的毕业设计管理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9

高等院校的发展有很多衡量因素,教师梯队层次、学生质量以及学术课题研究等很多指标,但归根结底高等院校是育人基地,所以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发展、重视人才的培养才是育人的核心。高等院校的育人功能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是否重视教学、重视教学质量。理工类学生教学质量的评估是用大学本科4年来总衡量,而本科毕业设计是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检验4年知识累计量的一个综合体。所以,高等院校理工类学科的教学环节中都是至少安排一个学期来完成本科毕业设计[1]。重视高等院校的毕业设计,就是重视教学质量,重视人才的培养。为了更好的展示大学,4年本科毕业设计的综合评价,不论高校还是就业单位对本科毕业设计环节展示学生修养和能力方面都越来越重视。高校把本科毕业设计作为学生4年的综合能力的总结;用人单位了解本科毕业设计就等于了解了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学生更希望用一份完美的毕业设计体现其大学4年的学习成果。因此,研究并探索高校本科毕业设计流程是必要的。本研究主要对理工类毕业设计流程进行探讨。

1高等院校本科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高等院校理工类毕业设计流程与其他学科略有不同。理工类毕业设计一般遵循的流程是定题、开题、设计、论文和答辩5个环节。这5个环节看上去非常紧凑,但执行过程中却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1)管理部门的管理方式传统。传统的毕业设计管理采用发通知、收论文等固定思维上,忽略了或者根本无法实施对毕业设计流程的监控。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据量大且繁琐,数据共享不够通畅,尤其缺少有效数据分析,这都阻碍着管理部门的高效和有效监督。2)指导教师无法实现有效监督。指导教师在本科毕业设计流程中,其重要性与毕业设计学生相当。而指导教师工作量的大小在传统的流程中却无法体现,对毕业学生的进程也无法有效监控。指导教师无法及时跟踪指导的毕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展,就无法行使指导职能,最后几乎等同于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监督。3)本科毕业设计学生不能及时与指导教师实现信息共享。本科毕业设计学生忙于毕业设计,希望能够定期得到指导教师的帮助与指点。实际上传统的毕业设计流程无法对执行的进度、完成的信息等及时与指导教师共享,这样学生对本科毕业设计的热情会因此降低,也会因为缺少教师的及时指导而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而挫伤其积极性。

2高等院校理工类毕业设计流程的改革方案探索

针对传统的本科毕业设计流程存在的弊端,在充分的数据调研基础上对高等院校理工类毕业设计流程进行探讨尝试。提出了过程管理一致性、数字化流程跟踪、全面检测学生能力,监测学生进度反馈等方面的探索,以更好地实现本科毕业设计流程的优化,并从指导教师课题申请、课题汇总审核、导师学生双选、指导毕业设计跟踪、实现数据共享、数据自动汇总以及答辩评委评定等方面做了探讨。1)课题申请。指导教师在课题申请环节根据学生水平和自身研究细化,申报合适的研究课题供专家组审核。指导教师申报的研究课题题目要准确,难度要适中,需求要明确,从而保证选择课题的学生对课题有个全面的了解。2)研究课题的审核。研究课题申报后,及时进行数据汇总,由教研室组织权威专家组进行统一审核,对不严谨的课题给出审核意见并限期修订,对不合适的课题及时取消,对指导教师进行课题跟踪。3)指导教师与学生双选。一名优秀的指导教师,一个好的研究课题会有多名学生选择,同样的一个优秀的学生会有好几个指导教师感兴趣。一个能够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课题和优秀的团队是验证学生和指导教师的最好平台。指导教师与学生双选,能够保证有能力有兴趣的研究课题被合适的学生选择,同样优秀的学生也会被指导教师选中,尤其会形成影响,影响后续几届学生。4)毕业设计开题检查。尽管毕业设计题目是可行的,学生的能力也是无可厚非的,那么是否代表学生有思路有创造性思维能够完成毕业设计呢?对此采取开题答辩的方式,通过统一的开题答辩,了解学生的设计思路、规划其设计方案、掌握其研究进度、评价其工作量的饱满程度等多方面给毕业学生掌舵。5)指导毕业设计数据跟踪。一旦研究课题和指导学生确定后,指导教师根据研究进度给学生布置研究工作,并进行数据跟踪。可以根据相关研究课题要求学生至少每个星期跟指导教师汇报研究进度和研究成果,形成文字资料,指导教师和本科学生可以一个星期与学生见一次面,对学生设计进度、设计内容进行指导,并保留相关数据资料。有效,及时的沟通和数据处理跟踪,最后形成的相关数据资料,才是指导毕业设计学生的真正工作量。数据采集和共享,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毕业学生的本科毕业质量。6)毕业设计答辩。本科毕业设计答辩环节是最能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阶段[2-3]。对此需要认真研究对待,具体实施方案:①答辩分组要根据学生的研究课题分类进行分组,如信息类课题可以根据工业设计还是应用研究或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分类。②答辩评委要选择认真负责且有专业背景的教师做评委,并就评委指导的学生实行回避原则,这样才能考核出优秀人才,真正做到公平公正。③考核成绩多样化。对考试成绩要实行跟踪和动态处理,尤其实现指标多样化。如可根据不同专业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流程、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评委)以及现场答辩给予不同权重指标。例如信息类学生可以设定:开题报告占10%;毕业流程跟踪占10%;指导教师的论文评定占20%;第三方评阅教师论文评定10%;答辩评委本科毕业论文评定占20%;现场答辩占30%。在以上方案中,除第三方评阅教师论文评定分值外,其他任意项不能低于60%,否则学生延期毕业。同样为保证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整性和原创性,对学生毕业论文实现学术不端检测。为了给后续毕业学生了解整个流程,在答辩阶段允许非毕业学生观摩,形成传承。

3结语

高等院校理工类本科毕业设计环节如何优化,如何激发学生动力、指导教师的激情,并能够更好的把学生的综合能力展示出来,需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方案。但是沟通是必要的提前,互动将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透明度将是必要的指标,对本科毕业流程进行细致调研,提出并优化其方案,从而更好的推动本科毕业设计环节的向前发展。最终实践才是检验的标准。高等院校理工类本科毕业设计方案到底如何,需要在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中验证。

参考文献

[1]张军,沈西挺,宋洁,等.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C].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学术会议,2003.

篇10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原水输水管与给水管网设计计算;净水厂处理工艺设计;二级泵站设计;城市给水工程总概算和成本估算。

⑵设计要求:

a.设计说明计算书:

概述,包括设计依据、自然状况及原始资料、设计要求。给水工程规划,包括水源、水厂位置选择、输配水管网定线,调节构筑物确定。给水管网,应包括水量计算,用水曲线,供水曲线绘制,管网平差,平差校核计算,选泵,清水池容积计算(方案中设水塔或高地水池时,包括水塔、高地水池容积计算),方案比较、选定。给水处理,应包括给水处理方法的阐述,处理工艺流程确定,各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说明、水厂总平面布置、高程布置及卫生防护带的确定。水泵站,包括水泵与电机的选型、布置,吊装设备选择、泵房设计计算。总概算和成本估算,根据概算指标做城市给水工程的总概算和成本估算。设计说明书与计算书应分别编写。

b.设计图纸

给水工程规划总平面渲染图。

净水处理厂工艺平面图。

水处理厂总平面及高程布置图。

主要净水构筑物平、立、剖面图。

一泵站工艺图。

给水管网等水压线图。

滤池平剖面图。

2.主要参考资料、文献

[1].给水排水设计手册,2000版,第1、3、4、9、10、11、12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给水排水设计手册,1986版,第1、3、4、9、10、11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7(1997年修订版)。

[4].《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5].《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

[6].《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

[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修订版)。

[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1997年修订版)。

[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10].《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

[11].《总图设计标准》GB/T50103-2001。

[12]《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

[13].《给水排水工程项目概预算及经济评价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4].《给水工程》(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5].姜乃昌、陈锦章,《水泵及水泵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16].李圭白、刘超,《地下水除铁除锰》,(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7].周金全,《地表水取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8].严煦世、赵洪宾,《给水管网理论和计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何寿平,《移动冲洗罩滤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徐彬士、李同德,《虹吸滤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1].许京骐、陈培康,《给水排水新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2].国家计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