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9 07:43:0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德育工作措施,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充分利用课堂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资源作为传授知识的重要资源之一,需要教师给予足够的重视。比如,要注重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将一些德育资源挖掘出来,还要充分地挖掘其他学科中所蕴含着的丰富的德育资源,比如把语文、社会、综合实践等学科的人文学科的优势充分地挖掘出来,在和教学目标有机地相结合在一起的基础上,再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等,这样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在课前也可以适当地从网络上下载一些好的学习资料,在组织学生观看多媒体资源的同时,还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当中,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所蕴含着的德育知识与理念。
三、适时指导,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德育穿插
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在这里,学生既要学习理论知识,也要学习怎样为人处世,由此可知,良好的校园学习以及生活环境的营造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是很重要的且意义重大。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对事物的认知方面等都还处在一个感性认知的阶段,而且还没有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这一阶段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一种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且还要遵守着一定的道德规范。课堂既是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德育渗透的地方,因此,德育教学要想成功的实施下去就需要走进课堂。教师也要紧握机会,加强和全体学生的交流,运用科学的思维合理地制定各种学习计划。在教学中,既要充分的利用德育课堂的教学机会,也要把这种教学资源穿插到各个学科当中进行教学。在其他的学科渗透中,教师也是需要注重把握住机会,在让学生学习本学科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也接受德育教育的洗礼。
1前言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样的发展速度同我国技工教育为各个岗位输送了大量的优秀技术人才密不可分,同时我国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被经济高速发展所带动,这样的经济形势为技工教育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必须认识到的是,在技工教育中,对技工学校学生的思想教育环节远远滞后于技术能力的教育,长此以往,势必会对技工教育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因此需要切实把握好技工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提高思想教育管理水平,为社会提供全面均衡的优秀的技术人才。
2我国技校学生的思想特征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工作的逐渐展开,技工学校的招生也逐步与之并轨,这样的变化使得技工学校的学生年龄普遍偏小,比之原来更加缺乏社会生活经验。首先由于客观的社会原因,生源的质量和素质较之专本科院校有一定的差距,技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偏弱,学生往往是由于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才进入了技工学校,内心难免会有低人一等的想法,随之而来的便是学生上进心的缺失。其二,技校学生思想道德观念也相对淡薄,通常技工学校的学生是非辨别能力和对错误思想的抵御能力都有不足,相应的社会公德心也严重缺失,人生观价值观也还没有完全形成。如果这样的一批社会人群没有经过良好的思想引导和教育,当他们独立步入社会时,更加容易被复杂的社会环境所诱惑,思想上也更容易出现比较大的波动甚至腐化。因此,技校的学习时期是对这些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关键时期。
3我国技工学校的思想教育现状
我们能够看到国家对技工教育的关注与支持和技工学校的快速发展,给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技工人才,但不能否认的是当前的技工学校教育普遍的更加重视的是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和锻炼,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则不够重视。育智与育人的失衡在我国技工学习教育中普遍存在。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学习的师资配备的局限,通常技工学校的思想教育老师都是由教授其他专业技能的教师兼任,在学校的教育重视程度上出现了偏离。另一方面,在对技校学生思想教育的展开过于形式化和单一化,缺乏感染力和教育方法创新,加之学生素质偏低,强硬的态度和不当的方法会对学生思想教育起到反作用。这样的种种原因造成了我国技工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严重滞后。
4技工学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与改进措施
明确了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当前技校思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要改变现状需要对当前的技校学生思想教育的方式进行创新和改进。
4.1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对技工学校的学生思想教育来说,首要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无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从事哪个职业,这都是他们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技工学校需要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需要完善思想道德教育的体系,从教学到实践结合当前的社会竞争,让学生意识到毕业不仅是技术的过硬,同样要思想道德达标。
4.2丰富思想道德教学方式,培养良好的学校思想道德文化
晓之以理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则,而以理服人则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强硬地把道理灌输给学生,对于这些人生观不完善而又正处在叛逆期的孩子们显然是不适当的方法,好的方法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让学生自己明白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技工学校可以说是技校学生在这一人生阶段的家,学校的环境对于学生影响不可谓不大,由于学生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学校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战场。学校平时经常开展一些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有趣的文化活动,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加之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有良好的办学环境和文化氛围配合着思想道德教育的开展,会使技工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水平也得到很快的提升。
4.3给予学生公正的评价与信任,重塑他们的内心
对技工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对学生心的教育,这里边包含着对学生信心、上进心、责任心等等的重塑。想要影响到学生的心,首先要做到与学生心贴心,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技工学校的学生很多由于成绩的原因,从小心中不免会有自己不如别人的想法,由于种种原因又得不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同,在他们的心里缺乏信心,有的学生甚至有了自暴自弃的想法,从此没有了上进心,更有甚者开始抱怨社会,抱怨他人,严重的缺失了成为一个社会人的责任心,这样的他们即便走上了岗位步入了社会,依然很难被社会所接纳。在技工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中要帮助学生重新找回这些心。给予他们公正的评价和鼓励,让他们重拾信心,帮助他们正确的对自己进行定位和把握,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拥有一颗上进心;给他们多一分理解和宽容,让他们少一分抱怨多一分希望,用信任和帮助融化他们对社会的冷漠与惧怕,使他们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责任心的优秀技术人才。
中图分类号:G639.2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关系着青少年一代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和切身利益,关系着城乡建设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如何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如何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保证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已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新矛盾、新课题。
湖州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较前几年已经有了比较大的改善,但由于城市公办学校优先保证本地学龄儿童的义务教育,教学资源满足不了需求,随着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城市公办学校教学资源显得供不应求,且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存在或多或少的条件限制,因此农民工更愿意将子女转入以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为主的社会力量所办学校。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湖州市加大了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管理和扶持力度,并下大力气取消了一些办学条件和水平非常差的学校。但总体上看,湖州市农民工子弟学校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办学条件普遍较差
1、生均校园和校舍面积不足:办学条件方面最为显现的问题是民工子弟学校无论是生均用地面积和生均建筑面积与公办学校相比差距很大。
2、硬件设施比较缺乏:学校相关硬件设施,如投影仪、电脑等由于学校经费有限,资金仅能维持学校正常运转,普遍没有设置或即使配备了部分专用教室,但硬件条件都相对简陋,硬件设施达标率低。
(二)师资状况令人堪忧
1、教师素质偏低:全市民工子弟学校中有相当数量的教师缺乏从业资格,民工子弟学校一般以聘请退休教师和刚毕业、未找到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为主,中年教师断层。
2、教师负担过重:全市民工子弟学校的师生比为1:24.3,远远低于公办学校1:16.3的比例。每个教师一般一周要授课18节以上,有的甚至超过20节。
3、教师流动性大:近年来,民工子弟学校教师流动现象十分普遍。每年这些学校中教师流动的人数约占到整个教师队伍1/6。
(三)办学环境的特殊性
目前,全市民工子弟学校招收的学生来源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由于公办学校教育资源已达到饱和,超出名额限制的农民工子女;二是通过当地公办学校综合考试被淘汰刷下来的部分农民工子女;三是中途从外地或其他学校转来部分农民工子女。由于入学门槛低,外来务工人员更愿意将子女送到民工子弟学校来。
(四)师资资源的局限性
1、进修机会少:由于学校无力提供教师的再进修机会,也无法组织兄弟学校之间的交流活动,使得师生们都受困于相对闭塞的环境中,教师水平的提高非常有限。
2、社会地位低:湖州市本级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待遇各校有差异,但总体偏低,一般平均在每月1800元左右。学校教师普遍觉得自己的工作不受到尊重,工资报酬与付出不相称。
三、对策及建议
(一)扶持学校办学
1、更加重视民工子弟学校的有效性:民工子弟学校是当今社会过渡时期的产物,在一定时期内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根据当前情况应当明确民工子弟学校审批标准,给与其合法身份。在符合师资、卫生、安全等要求的情况下,将这些边缘化的学校纳入到整个城市的教育规划体系中,变取缔为有效的整顿和支持,引导其逐步走上正轨。
2、多渠道安排农民工子女就学:公办学校要承担起接受农民工子女入学的重要任务。在公办学校就学是承认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合法地位的重要标志。拥有平等的入学机会体现了社会公平,是其公民权利的积极体现。市区各级政府和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接受农民工子女在当地的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入学,在入学条件等方面应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不得对其进行乱收费,对特困学生应酌情减免费用。
(二)加强学校管理
1、制定办学标准和细则:政府在制定标准时要注意适当降低办学标准,一方面因为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兴办者大都是个人,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他们兴办的学校很难达到公办学校的标准;另一方面因为农民工子弟学校所招收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子女,农民工收入较低,无法承担太多的教育费用,如果办学标准太高,会提高学生的入学门槛,这样很可能把很多农民工子女拒之门外。
2、创新学校管理模式:学籍管理动态化,学校改变现行的招生、插班规定,实行“三只要”政策,即“只要班级有学额”、“只要符合入学条件”,允许随时插班;“只要有正当理由”,允许随时转学。并按照这种政策要求对学籍实行动态化管理。 师资管理企业化。在师资管理上引进企业化的人事制度,解决工资、保险等问题;对教师的资格认定、培训、建立档案等按湖州市统一要求进行规范管理;实行内部激励机制,多劳多得,优质优酬。
3、加强与民工子弟学校交流:公办学校的办学条件要比民工子弟学校优越,当前要完全取缔民工子女学校也是不现实的,建议通过政府的协调和管理,不断促进公办学校与民工子弟学校的合作。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学生交流、教师培训、学校管理等方面,建立起公办学校对口支持民工子弟学校的帮扶机制,促进民工子弟学校健康发展。
(三)提升教师质量和素质
1、增强职业认同和理解: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树立,离不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民工子弟学校教师自身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加深对教师职业的理解。教师应注意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城市学生理解和尊重农民,改变原有的歧视思想和行为,净化农民工子女的成长环境,同时借助各种有效手段积极转变农民工子女的自卑心理,逐步树立他们对自身群体的信心。
2、加强教师培训:市教育部门应建立符合民工子弟学校实际的中期、长期教师培养计划,鼓励并且提供教师学习机会,让他们接受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切实带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外来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能力,把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的业务进修、继续教育、评先评优与本市公办教师实行一体化管理,对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的职称晋级实行代评代管。
3、提升教师地位:建议市本级民工子弟学校在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定、职业技能鉴定、申报科研项目(课题)、表彰奖励等方面均应与公办教师同等对待,统一管理,且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的职称评定不受指标限制。指导帮助学校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师培养提高的激励机制,从而逐步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素质优良的专职教师队伍。
中小学教育属于义务教育,并且得到国家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的建成,使得中小学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但是仍然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是现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
一、目前中小学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
(一)会计基础工作环节薄弱
从数据调查中可以发现,目前大部分的中小学因为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欠缺,从而对财务管理没有重视,导致没有专门的会计人员来对学校的财会事务进行处理,使得财务工作问题频出,从而无法正常的开展。另外,学校的财务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欠缺,使得不合理的财务收入和违规现象经常发生。
(二)违规收费乱象频发
通过对部分中小学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在部分学校中仍然存在着违规补课以及乱收费的现象,尽管国家已经明令禁止不许学校进行非法补课和收费,但是仍然有学校不顾法纪进行补课,并且没有将补课收入所得归入学校法定账册中进行统一核算[1]。
(三)票据报销和审批程序不完善
票据管理混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使用的收据不符合规定和标准,许多中小学在收取费用的时候,并没有使用国家统一规定标准的收据,并且开具的手续不齐全,并且票据上的收款人也没有进行盖章,甚至会出现不开发票和收据的现象[2]。除此之外,中小学除了收取学费外,还会有不明收费的现象存在,这类收费更加不会开具发票;第二,各中小学存在不同程度的白条支出现象,白条支出不但是偷税漏税的行为,而且还使消费情况的真假难以辨别,除此之外,还存在票据和金额之间不相符的现象。(四)教育经费被挪用目前存在部分学校将政府下拨用于更新教学设备的费用进行挪用的现象,如:利用公款来进行消费或者将公款私吞。此种挪用公款行为不但违反法纪,还剥夺中小学生拥有更好教学环境的权利。
二、中小学会计工作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当地政府部门和学校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部分当地政府只注重学校财务的投入和支出,但是对其资金的使用方法和途径不重视,并且也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使学校财务管理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其次,学校管理层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把目光注视在升学率上面,从而是会计基础工作无法有效的开展。除此之外,还在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学校中的会计工作无非就是收学费和开工资等,这些只是简单的操作很容易完成,从而对会计岗位和人员配置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从而使会计工作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问题[3]。
(二)学校领导层发生变动以及制度不完善
领导层的稳定对学校会计工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当领导层出现变动的时候,许多相关数据和账目都无法进行有效的核实,并且还存在现任领导对以前的账目漠不关心的状况,从而无法对学校的财政管理负责。除此之外,部分中小学学校没有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从而无法对财务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导致财务会计在具体的实施环节中没有制度可依,从而使会计工作无法规范的实施。
(三)监管机制缺失
财务会计工作对财务人员提出明确的要求,其需要具备认真的态度和专业的能力,并且还需要尽可能的做到钱账分离,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财务工作出现混乱的现象,从而避免中小学资产流失的现象发生。所以需要对财务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4]。会计工作的监督主要包括:第一,会计和出纳分离,会计负责管理账目,而出纳负责管理钱财,将其进行明确的界定,从而有效的达到钱账分离的目的,从而为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第二,稽查制度,对财务会计工作进行必要的审查,杜绝的现象出现。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中,仍然存在部分中小学监督机制缺失的情况,从而使得会计基础工作无法有效的服务于教育。
(四)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
中小学的专业会计人员比较欠缺,大部分都是从学科教学中转行过来的,并且几乎都是在领导的带领下进行工作的实施,这样使其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另外,其本身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在工作中会出现账目混乱、财务报表不合理等问题,使得会计工作出现混乱的状况。除此之外,大部分学校在绩效考评和职称考核的时候,都没有制定完善的制度来对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都有所欠缺。
三、使中小学会计基础工作服务于教育的措施
(一)提高领导层对会计工作的认识
不管是地方政府的管理者还是学校的领导层,都要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有着清楚地认识,并且将会计基础工作当成是学校重点任务之一,把相关的制度当成实现会计基础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除此之外,其还要进行会计基础知识的学习,从而有效的提高其自身遵纪守法的观念,进而可以产生一定的榜样作用,来对其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还要培养出及时反省的习惯,这样可以使自身的行为更加的规范,也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
(二)完善保障机制
1.完善和调整政策各地方财政局需要根据中小学实际情况,来对中小学下拨财政基金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不能出现盲目拨款的现象,从而使得财政资金可以得到科学合理的配置。2.完善管理机制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来将责任进行明确界定,从而使学校可以实现以人为本的目标和理念。除此之外,需要对财政资金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控制,明确经费的使用去向,从而保证资金可以有效的落实到具体项目中,从而使会计基础工作可以规范的实施,并且可以有效的为教育服务。3.完善监管机制监管机制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落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想要落实监管制度,首先要将学校的收支情况和资产情况进行必要的了解和公布,并且可以接受学校内的每个人对其进行监督,这样不但可以使腐败的萌芽被及时的扼杀,还可以对工作人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其可以严格的执行各项规定,从而有效的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效率。除此之外,还要将定期抽查和全面检查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使检查的范围和效果更加的全面,从而为会计基础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条件。
(三)科学编制和执行预算
1.建立完善的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将中小学的各项收支明细都归纳到各地政府的财政预算当中,预算编制要以收入和支出统筹兼顾为原则,尽可能的是其达到平衡状态,但是在预算中也需要表示出经费的使用重点,并且根据预算的指示进行严格执行,这样才能保证学校对其进行有效运行,业为经费的高效使用提供保障[5]。2.明确规定公费收支明细针对不同的中小学属性和特质,需要对其公费进行针对性的制定开支标准,需要对办学条件相对困难的进行适当的帮助和保护,从而为其可以有效的运转提供基础条件。
(四)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是会计基础工作顺利实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提高十分重要。首先,对中小学会计人员进行公开的招聘,尽可能的使其素质都可以达到要求;其次,要对选的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最后,还要制定必要的奖惩制度,肯定会计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对恪尽职守、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对可以违法纪律的人员性能高相应的惩罚,从而可以在规范从业人员行为的同时,还可以充分的调动其积极性,这样为会计基础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空间和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中小学会计基础工作还是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现状,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需要进行必要的研究和思考。本文对其进行详细的探讨,希望可以对中小学会计基础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使其可以更好的服务于教育。
参考文献:
[1]余池.浅谈中小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财会学习,2015,2(8):90-91.
[2]潘爱丽.切实让中小学会计基础工作服务于教育[J].财会学习,2016,1(11):150.
[3]毕绍旺.中小学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与应对对策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6,6(14):162.
一.新时期对高校学生管理带来的挑战
时代的快速发展,对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不仅是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的诸多的严峻挑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传统落后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新时期的发展需求。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迎来了一全新的发展局面。在这样一种全新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逐渐的暴露出了新的缺陷与不足,比如学生思想行为以与就业方式的多元化和高校学制由“固定”向“弹性”的转变等。基于当前新的社会形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相比之前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此也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这对于高校而言,要想更好的适应时展趋势,也就迫切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学生管理系统,但就当前现状来看,这一系统还尚未形成。
2.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对高校学生管理要求更为严苛。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的国际化特点越来越突出,由此也对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教育体制、思想以及方式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样一种形势,高校学生管理也就迫切需要转变之前只注重学生知识学习的现状,更多的去重视学生扎实基本功、高尚道德情操、宽广知识层面、开拓进取创新精神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显然,这也必定会对我国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应对策略
1.树立一种全方位的管理理念。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要逐步建立健全一套全新的高校学生管理组织机构,形成一种以学校学生管理职能部门为主体全校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学生管理新格局,积极的贯彻当代教育“教书育人”同“管理育人”的有效结合;此外,随着的当前高校教育国家化的发展以及学校后勤社会化的推进,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被整合到高校学校管理之中。对此也就需要各大高校能够提高认识,积极整合各界资源,并将其成功调入到学校管理之中,树立一种全方位的管理理念,努力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更好的发展。
2.建立健全一套“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机制。相比之前,学生不管是在生活方式还是成长环境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此也使得学生的思想呈现出了一种多变化、多样化以及多层次的新特点,再加之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以及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不断弱化,也造成了当前学生心理问题与日增加的问题。对此,为更好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也就需要建立起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机制,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坚持所有管理工作的开展都要以学生为本;加强引导,实现学生个人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的高度统一,从而为学生的后期发展提供出更多的便利条件,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3.积极培育一支德才兼备的学生管理干部队伍。确保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能够得以顺利完成的必要基础就是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管干部队伍。因此,在后期的管理实践中,也就迫切需要组建并培育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在这一管理队伍的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对其具体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同时对其工作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清晰的界定;为确保其各项管理工作都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因此也就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工作监督检查体系;同时制定一套科学的奖惩机制,关怀学生干部生活,调动起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更好的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恚发挥出自己所应有的力量与价值;其次,加强对学生队伍的教育与培训力度,定期性组织其参与有关政治的学习性会议;并鼓励其积极的去参与各种业务活动,同时校方也要在其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工作学习提供相应的支持与关怀;制定相应的政策或制度,保证其能够得到不断的重用与提拔,最终促使这一学生管理干部群体形成一种踏实工作、爱岗敬业的良好工作氛围,进而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c)-0159-02
学校各项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学校日常行政工作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校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学校若想保证各项决策的实效性和可行性,就应当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保证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的有效性,确保所收集的档案资料的真实性,提高档案整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学校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1 学校档案收集与整理工作的主要特点
1.1 分类较多
对现阶段学校档案收集与整理工作进行分析可知,其具有分类较多的特点,按照不同对象可以分为教学档案、学生档案、人事档案、会计档案等,也可以根据不同记录形式分成录音档案、录像档案、照片档案、文字档案等[1]。无论是以何种形式存在,档案均能够真实的将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各项活动记录下来,反映出学校的真实发展情况,指引学校的发展方向,为学校各项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1.2 范围较广
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需要校内所有科室的参与和配合,其工作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包括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校内教职工以及全校学生,形成的档案种类也较为丰富多样。随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n案管理工作中,使得档案的载体形式发生了一定变化,由单一的实物档案发展成为实物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的管理形式,所以可以说,学校档案收集与整理工作的范围被极大的扩展,具有范围较广的特点。
1.3 连续性较强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开展,学校在每年都会发生一些重要事件,并且在这些重要事件中,大多都需要跨学年完成。例如,实验室的建设,实验课程的改革等。这些事件需要延续几年才能得到全面完成,有的甚至需要几十年才能实现完善。因此,针对这类具有较强连续性的档案,需要档案收集与整理工作人员坚持跟踪,逐步完善档案收集与整理工作。
1.4 受诸多因素影响
学校档案收集与整理工作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例如,学校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意识,档案管理相关制度的建立、落实情况等,这些因素均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其不同时期的质量与水平存在一定差异[2]。
2 加强学校档案收集与整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宣传,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在学校方面,应当加强宣传力度,促使内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得到充分培养,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从而保证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方面,需要积极提升自身工作水平,明确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学校教师与学生方面,应当通过加强其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引导其自觉配合并参与档案收集、整理工作[3]。
2.2 加强管理制度建设,确定归档范围
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促使校内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以及全校师生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认识,通过管理制度明确划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保证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的全面性和完整性,通过激励制度,调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其能够主观能动的投身到档案收集、整理工作中,提高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的效率。同时,还应当通过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等促使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到档案收集、整理工作中,并在他们完成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后,让其将整理好的资料及时的交到档案管理部门,由专门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归档。除此之外,学校各级领导还应当对档案管理工作实施监管,考察各项档案保存情况,监督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
2.3 加强沟通交流,保证收集整理工作顺利进行
良好的沟通、交流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在学校档案收集、整理工作过程中,应当加强各科室的沟通与交流,促使各科室积极配合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帮助档案管理部门完成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积累工作以及归档立卷工作,提高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使档案收集、整理工作能够顺利展开。
2.4 通过先进、可行的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实际上,开展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作用是为学校各项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持,促使学校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零散材料整理方面,只有全面收集、认真整理,才能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全面性,使各类档案能够得到有序存放,提高学校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4]。因此,学校可以将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确保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性。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减少纸质档案存放空间,还方便档案的翻阅以及资料的查询。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平台实现对学校档案的统一管理,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及时的档案信息支持。
2.5 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水平
学校各项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取决于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所以,学校若想保证各项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就应当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内部沟通交流,分享优秀的工作经验,交流有效的工作方法,促使档案管理队伍整体水平得到较为显著的提高。学校可以阶段性的组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参与到各项教育培训活动中,加强其专业知识的积累,提高其信息化管理水平,促使档案收集、整理工作能够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例如:组织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班,开设信息化技术培训课程、组织开展思想道德、职业素养的相关培训活动等[5]。
3 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档案不只是陈放在档案室中的资料,更是对学校发展历程的如实记载。学校各项档案见证了学校的成长和发展,客观反映出学校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果,为学校各项决策以及经营发展提供了参考和支持。所以,加强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对学校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黎倩汛.如何加强学校档案收集与整理工作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3(1):22.
[2] 郭桂玲.对学校档案收集工作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2(21):25-26.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150-02
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是高校自主创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学科、人才、信息、学术环境等优势,使其成为我国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攻克高新技g的重要阵地。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教育和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意识逐步提高,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了我国自主创新与知识经济的发展。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对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制度尚不健全、不规范,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知识产权管理不力、无形资产大量流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现象。这不仅挫伤了高校师生发明创造和智力创作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发挥高校优势,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更不利于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
近年来,吉林农业大学科研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研人员取得的科研成果硕果累累。为了更好地促进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吉林农业大学不断加大对科研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积极探索知识产权管理的新思路,通过将知识产权工作与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工作进行统筹管理,实现知识产权全过程贯通管理;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机制,提升知识产权质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创新成果产权化和市场化,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推动创新成果价值实现;提升了专家知识产权意识,强化科技源头创新和科学规范管理,重视加强与县市区(企业)沟通合作,加速成果推广与转化,推动了区域地方经济建设发展。
一、完善机构建设,制定管理办法,强化科研成果规范化管理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是指导高等学校依据法律法规,基于学校基础状况和发展战略制定知识产权目标并予以实施,旨在引导高等学校建立可与其他管理要求有效融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帮助学校实现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目标。为有效开展吉林农业大学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吉林农业大学早在1985年就已设立科技奖励、知识产权与成果管理岗位,专人负责学校科技奖励和知识产权工作,并严格对照《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要求,以建立和完善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为主线,以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统筹优化高校创新资源、增强知识产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核心,不断完善我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着力厘清、破解制约学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发展的机制障碍,全面提升吉林农业大学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全面实施树立标杆,力争形成知识产权贯穿教学科研全过程的新型管理体制。
吉林农业大学成立了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最高管理层、学科专家、管理和运营机构代表等组成的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知识产权管理事务,主要负责拟定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相适应的目标;审核知识产权相关规定、工作规划并监督执行;协调知识产权管理各相关部门的关系;形成知识产权重大事务决策方案;审核知识产权重大资产处置方案。吉林农业大学还组建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运营机构,专门负责学校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工作。学校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在科技管理处综合科,主要负责知识产权日常管理,知识产权相关政策文件的拟订和组织实施,建立知识产权绩效评价体系,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培训等。
吉林农业大学知识产权运营机构设在科技管理处社会服务科,主要负责建立知识产权资产统计、分析体系;建立知识产权资产评价体系;成立资产运营公司,提出重大知识产权资产处置方案,知识产权运营的日常工作。
吉林农业大学先后修订出台了《吉林农业大学科技成果管理办法》《吉林农业大学科研奖励管理办法》《吉林农业大学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暂行规定》等管理办法,用制度统筹形成建立学校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有效发挥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不断提高学校创造、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大知识产权培训工作力度,增强科研人员知识产权意识
(一)注重加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
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学习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保护条例,已经组织50余名专职管理人员、相关专业教师参加全国高校知识产权培训班的培训;鼓励管理人员考取全国专利人资格考试。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努力建设一支既懂知识产权法规又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骨干队伍。
(二)注重开展有针对性的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近几年,针对部分科技人员知识产权知识匮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的现状,吉林农业大学先后邀请到知识产权专家和知名专利人来校,就“专利申报与知识产权保护”“如何从研究课题选择可申请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文件应注意的问题”等,举办了多场知识产权专题讲座或报告会、专题座谈、案例分析,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各学院(单位)科研分管领导、科研秘书、相关项目的科研人员参加讲座或报告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我校的专利工作进行指导和培训,使全校科教人员不仅了解知识产权工作,提高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使其充分认识到知识,广大教职工特别是学校科研骨干、科研管理队伍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观念逐步渗透到了学校科研工作的各个环节。
(三)注重完善专利信息服务平台
在校科技处网页上,友情链接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专利申请流程;并开展服务提供查询相关领域专利申请情况,为专利申请提供参考资料。另外,全校科教人员可到学校图书馆利用数据库资源进行专利采集、检索、分析等,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科研人员在项目的申报、立项及技术引进过程中,学校要求查新首先要查专利数据库,否则原则上不予受理。通过专利信息的检索、分析等过程,做到心中有数,为项目的申报奠定基础,同时规避技术引进过程中出现专利纠纷的可能性,逐步培养科研人员利用专利信息的习惯。通过专利信息的有效利用,使立项研究内容及引进技术的质量得到提高。同时,学校在同各类企业以及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技术合作的过程中,注重运用知识产权法律状态检索的工具,避免了在技术交易中使用失效或无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了学校和合作方的利益,维护了发明创造者的权益。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促进吉林农业大学科学研究和科学建设,鼓励科技人员多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积极争取高层次的研究项目,提高吉林农业大学的整体科研水平,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吉林农业大学先后出台了《吉林农业大学科研后补助条例》《吉林农业大学科研奖励条例》《吉林农业大学科研奖励管理办法》等科研奖励管理办法,对科研工作人员的科研成果进行奖励。吉林农业大学奖励发明专利8000/项、实用新型专利2000/项、外观设计专利1000/项、动物新品种30000/个、动物配套系6000/套、大田作物新品种6000/个、其他经济作物新品种4000/个。同时,吉林农业大学也对专著、论文、行业标准等进行奖励。近两年,共投入科研奖励940余万元,奖励教师千余人次,共计奖励科研成果1700余项,不仅调动了广大科教人员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还促进了我校的技术创新活动健康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作出了一定贡献。
四、以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为核心,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一)把论文写在吉林大地上,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探索出面向“三农”,以示范区、专家大院等为载体的新型r村科技服务之路。探索技术研究和现有成果的集成配套转化模式,以促进企业新产品开发、推动大学和科研院所走进产业园区、推动产学研模式的创新、推广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为重点,几年来,共承担各类项目千余项,建设科技示范区、星火科技专家大院、新农村建设帮扶点总计54个;选派科技专家赴企业帮扶300余人次,组织科教人员开展农业技术推广8000余人次,培训地方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200余万人次,5个作物新品种、1个动物新品系得到成功转让,单个成果转让金额达到240万元;累计技术增收90亿元。“把论文写在吉林大地上”的办学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
(二)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探索崭新的科研合作模式
逐步向社会开放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产学研组织模式,推动技术创新,推进并完善重大横向科研成果的培育转化机制。按照“项目启动、互惠互利”原则,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与相关县(市、区、企业)在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与推广、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共建活动。与35个市县区(企业)签订了共建协议,通过与企业、社会的合作来提高专利技术转化运用能力;如与安图县签订长期共建协议,定期开展校企科技成果转换对接大会,双方围绕主要中草药病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多项实质性合作。同时,率先建立了院级董事会办学体制,按照开放式办学的思路,注重与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等开展争产学研用联合办学,推广自主创新技术,谋求社会、企业、学校的全面共赢,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辽宁技术创新体系,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发展。“十一五”来,学校两个学院累计与董事单位开展横向联合科研项目近百项,专家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改进、转让新技术近百项,为企业增收数亿元。
几年来,吉林农业大学在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和一系列规范化知识产权的政策。2016年,吉林农业大学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3项,实用新型专利34项,外观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6项,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同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在新形势下,面临着新的挑战。在知识产权的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专利工作还存在着与科研项目开展、与技术创新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知识产权战略意识总体上还比较薄弱,对专利的重视程度还停留在数量大于质量的阶段,特别是对专利的产业化能力和创造价值的能力重视不够;在促进专利审查与技术创新的沟通交流和有效对接以及开展相关的专利工作交流活动等方面还做得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积极开展专利信息利用以及专利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工作,制定和利用专利战略,抢占技术与市场竞争制高点,积极组织申请国际专利。
【参考文献】
[1]沈国金.高校建立知识产权经营管理机构的必要性[J].理工高教研究,2006(04).
[2]李晓秋,宋宗宇,李虹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背景下的高校知识产权教育改革[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07).
[3]戴志明,李名家,杨俊.浅析我国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创造管理策略[J].高等农业教育,2006(07).
[4]孙卫,肖红,原长弘.美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06(03).
[5]叶友华.知识产权保护与建设创新型国家[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03).
[6]焦连志,牛贵宏.高校技术转移的知识产权制约瓶颈与对策[J].兰州学刊,2005(06).
[7]丁道勤.慎用“自主知识产权”[J].电子知识产权,2005
(06).
(一)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奥运会起源,抓好“三进”工作
抓好党的十七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按照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通知》的要求,落实好“三进”工作。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和教育局的要求,重点开展以下三方面工作:
1.开设形势教育大课堂。我乡各校要面向学生,利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班队会等时间,开设形势教育课,集中向学生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各校要充分利用“农远”等教育平台奥运会的由来,将有关课时列入年度教学计划,完成形势教育内容。
2.开展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宣传栏等,营造学习氛围。通过开展时事讲座、征文、小记者调查、座谈等活动,深化学生对十七大精神的领会与认识。积极参与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开展的宣传教育活动,展示宣传教育活动成果。
3.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9月份组织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通过加强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鼓舞斗志奥运会开幕式,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二)以迎奥运为契机,抓好社会文明教育
结合“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年进一步深化文明养成教育工作。在学生中大力倡导社会公德意识、社会文明意识教育,把贯彻落实《守则》和《规范》作为学校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常抓不懈。具体开展以下教育活动:
1.“奥运火炬校校传”活动。3月初开学以后
奥运会会旗,按照市、区教育局的有关要求,统一开展火炬传递活动,让学生亲身投入到迎奥运的活动中,亲身体验奥运火炬传递的感受,营造喜迎奥运、争当城市主人的氛围,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感动校园的好孩子”评选活动。以迎奥运、讲文明为主题,以文明向上、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学有所长为主要内容,以小学生为主要对象,评选出我乡的**新区“感动校园的好孩子”。
(三)加强德育队伍培训,提高德育队伍素质
加大德育队伍培训的力度。要求我乡的有关人员,按时、按要求参加专家、学者讲学活动和班主任培训等工作;参加德育主任和班主任工作论坛。通过班主任教师外出学习,开阔视野,提高管理水平。
(四)突出德育特色,深化感恩教育
为了进一步深化感恩教育,巩固传统美德教育的成果,突出德育特色,以“感恩、关爱、责任”为主题,各校继续开展以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他人为重点的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关心他人、服务社会、忠于祖国的优良品质。
(五)改革创新德育工作,创建德育工作示范校
为充分调动学校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德育载体,提升德育工作的质量,打造德育精品工程,从**年起,**新区教育局将开展德育工作示范校的创建活动。围绕五大主题开展德育示范校创建活动。我们根据自己的特点,确定和谐校园建设为我校的项目。通过三年的努力,形成学校特色,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形成自己的特色示范项目。
(六)坚持做好常规工作,促进德育工作规范化
1.针对学生特点,在学生开心、教师舒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前提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假期实践活动。
2.做好优秀德育工作者、文明学生、优秀学生和优秀班级的评选活动。做到严格评选过程、评选条件,保证评选质量。
3、搞好德育调研。完成《新城子乡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情况调研》和《新城子乡小学生教育成本调研》2项调研工作。
4、信息上报和稿件上交工作。德育处和教科研室要做好《沈阳教育》《新城子教育》的稿件上交工作,党办信息、德育信息的上报工作。
5、完成好校长室临时交办的工作。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政教处将结合当前的学校实际,坚持“低进高出,高出优出”的办学目标,在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以《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为指导,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中学德育大纲》为依据,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针,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校规章制度,全面加强班主任工作,落实常规管理,以务实、创新的精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巩固德育工作的成果,为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保驾护航。
三、工作目标
1、学习落实和内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临颍二高学生奖励与处罚条例》,促进学生文明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2、努力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整合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德育力量,形成德育合力,确保管理效果。
3、拓宽德育渠道,充实德育内容,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4、加强自身建设,务实、有效地完成各项德育工作。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发挥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
1、认真落实政教处德育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定期检查、认真指导,积极协助有关人员作好本职工作。在每学期开学之前,召开政教处德育工作会议,完善政教处内部人员职责分工,并将职责分工安排告知全体教师员工,以便监督实施,提高政教处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效率。另外要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提升政教处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及工作能力,使其在工作中敢管、能管、善管,管得有水平,管得有实效。
学生学习状况:班级整体学习成绩一般,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优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但不够灵活,差生基础不扎实,出现了知识断层现象。总体上分析,全班学习态度还比较端正,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末期,面临升学,有的在积极进取,有的失去了信心。
生理心理方面:学生生理发育基本平衡,身高、体重、胸围等基本合理,近视率较低,多数学生身体素质较好,在校运动会上屡屡夺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市教委的《关于适应新形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意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强化管理,依法治教,与时俱进,以人的现代化素质标准为内容,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综合评价为导向,以教育科研为动力,切实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将日常培养与开展活动激发积极向上的情感教育相结合,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特点、途径、规律,构建新时期德育工作管理模式,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创新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进一步贯彻新形势下的新教育精神,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班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从小学跨入中学的大门为核心,深入开展各种活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上一级学校送一个合格的小学毕业生。
二、具体工作目标
进一步强化做人,成长教育,课内打基础,教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课外活动求发展,按照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努力培养学生具备各种能力,培养学生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锻炼,学会吃苦,学会办事。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在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引导在校内做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儿童。
三、重点工作:
为了能把本班建成具有"团结、活泼、严谨、求学"的班风,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做一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制定班级重点工作计划:
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奖惩分明的班级公约;
2、在学生中培养竞争意识,有"你追我赶"的比学风格;
3、面对全体学生,要顾全大局,做到抓两头促中间;
4、关键要抓好班级的纪律,因为纪律是成绩的保证。要抓好纪律关键在教育好后进生。所以,转化后进生特别是双差生工作显得异常重要;
5、成绩、表现好的学生要经常鼓励,既要肯定成绩,也要不断督促,使他们不断取得进步;
6、力争做好每位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提高认识,不断上进。
7、配合各科任教师,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
四、工作措施
(一)抓好思想教育,强化德育工作。
1、班队会为先导,品德课讲解为基础。
2、抓住养成教育,讲规范礼仪。
3、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二)深入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体卫工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1、积极参加学校体育卫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