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控制模板(10篇)

时间:2022-03-16 07:27:1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混凝土质量控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混凝土质量控制

篇1

混凝土结构作为现今建筑最常采用的结构形式,以其造价低、施工技术成熟、抗震及耐久性好、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在我国工程建筑领域中占有绝对的比重。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应从源头抓起,将全过程质量管理和动态控制的原理运用到施工过程中,把握好每一个环节,确保混凝土的工程质量。

1.原材料的选用

在混凝土硬化的过程中水泥起胶结作用,骨料起骨架支撑作用,水泥在水化的过程中将骨料颗粒粘结成整体,水泥、骨料、水及外加剂的共同作用使混凝土具有了一定的强度。原材料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及其各项性能指标。

1.1 水泥

水泥在选用时,应根据设计图纸和工程实际的环境条件来确定水泥的品种及其强度等级;在进场时,除要求水泥供应商提品的质量检验证明外,水泥经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切忌省略或忽视水泥进场检验环节。水泥在堆放时,应按照分类、干燥的原则进行储存。

1.2 骨料

混凝土用砂最主要的标准为细度模数和含泥量,砂子粒径过小或含泥量太大,均会加速混凝土的干缩。此外,砂石中较大的含泥量不仅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还会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抗渗抗冻等性能形成负面影响。由此,混凝土细骨料的首选为中粗砂,且含泥量与有机物的含量应满足规范要求。

石子的粒径与级配会较大程度影响到混凝土的和易性。多呈针片状、级配较差的石子孔隙率较大,配置而成的混凝土可泵性较差,需用到较多的砂和水泥填充空隙,成本较高,不推荐选用。

1.3 混凝土拌合用水

混凝土拌合用水可选用自来水或有害物质含量在标准值以下的天然水,不得使用污水。因污水中杂质的种类及含量不确定,若用于混凝土拌合,会对混凝土质量带来难以预计的影响。

1.4 外加剂与掺合料

在混凝土中加入不同种类的外加剂,可有效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硬化后的强度、节约原材料、加快施工进度等。在选用外加剂时,应根据使用目的、所用混凝土的性能及配合比、施工工艺和环境气候条件,通过实验确定种类及添加量。

掺合料作为矿物活性物质掺和入混凝土后,主要起填充、水化等物理化学反应,达到改善混凝土性能、节省水泥用量、降低成本等效果。作为活性物质,掺合料进场时须持有质量保证书,按不同的种类分别储存,防止受潮以及来自于环境的污染。

2.混凝土配置

2.1 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在配置前,先要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并严格按照配合比的要求将各种原材料拌和均匀,严格控制水的用量,以保证配置出的混凝土能达到结构设计的要求。

2.2 混凝土的搅拌

影响混凝土搅拌质量的三大要素是指进料容量、投料顺序和搅拌时间。进料容量超载则混凝土无法充分拌合,若进料过少搅拌机效率无法有效发挥;搅拌时原材料的投放顺序应考虑到混凝土的搅拌质量,选择一次投料或二次投料;混凝土的搅拌时间长短与混凝土的强度和均匀息相关,时间太短混凝土拌和不匀,太长则容易发生泌水和离析等现象。

在搅拌时,须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计量。首先,搅拌加水量应由搅拌机所配备的水表监控,切忌凭经验调整用水量;其次,外加剂及掺和料应事先加以称量方可加入,不得随意添加;再次,骨料的添加应坚持每次过磅称量的原则;最后,应对每盘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投料顺序、坍落度及离析情况加以抽查,从配合比的角度对混凝土质量加以控制。

3.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对混凝土的质量也有着重要影响。在运输过程中须确保混凝土的均质性,且不出现离析等状况。当遇到混凝土的长距离运输或在交通高峰期运输时,受运输车辆、环境气候、交通状况等因素影响,为避免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遇到长时间堵车等意外或向混凝土内注水等不规范操作,须对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及控制。

混凝土运到施工地点后,应首先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及混凝土出厂时的出料单据,对强度等级、坍落度及相关性能数据达不到设计配合比要求的混凝土坚决拒收,并及时与混凝土搅拌站沟通联系。经验收合格的混凝土还需确保在混凝土初凝前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浇筑和振捣。

4.混凝土浇筑过程控制

混凝土浇筑前,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需对现场施工前准备情况进行再次核查:水电供应是否能保证;各方人员及原材料供应是否就位;浇筑及振捣设备的配备情况;浇筑期间的温湿度变化、气候条件调查是否完善;涉及的覆盖材料是否备好等。对选用的浇筑方案、施工缝的留设位置、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及分层分区情况、后浇带的技术处理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及保湿保温措施、停水或停电等应急措施加以最后确认。

在浇筑过程中,随时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等性能进行抽查,若出现问题,应及时对混凝土的配合比做合理调整;根据浇筑构件的厚度及其钢筋设置的密集程度确定振捣机械种类、振捣插点密度和深度,以确保各个部位振捣到位,不出现蜂窝、麻面等问题。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的养护也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终凝后,混凝土的水化反应还在继续,此时混凝土养护的重点就是保持适当的温湿度,维护水化反应的顺利进行。及时覆盖洒水,使混凝土表面保有足够的温度和湿度,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散失,缩小混凝土浇筑块体内外温差,避免构件表面快速硬化,从而减少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的生成。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早期、夏季、冬季及位于风口部位的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5.混凝土质量检验

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包含两大方面的内容,制备和浇筑过程中的检查以及养护后的检查。制备过程中,每一工作班次需检查两次以上的项目包括原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和用量以及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当有外界影响时,需对混凝土配合比做及时调整。搅拌时间应随时抽查。

养护完成后进行构件的外观检查和强度检查,对有抗冻、抗渗要求的混凝土,还需进行抗冻性和抗渗性的检查。外观检查是指表面平整度和尺寸偏差的核查,强度检查一般是指抗压强度检查。混凝土试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混凝土构件实体强度,是混凝土进行强度检测的主要依据。因此,混凝土试件在制作时须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认真制作,妥善养护,使试件的各力学性能指标最大程度接近构件实体。

结束语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一个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的系统工程。但只要参建各方通力协作、高度重视、严格管理、按规范施工,及时掌握混凝土的质量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将工程质量事故防患于未然,混凝土的质量就一定可以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王百灵,刘新春.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几个要点[J].民营科技,2010(5):159.

[2]吴燕.混凝土的质量控制[J].青海科技,2010(4):100-102.

[3]赵广民.混凝土质量控制探析[J].东北水利水电,2010(10):35-36.

篇2

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结构的安全、可靠度和耐久性方面起绝对的作用。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防渗等绝大多数由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承担,所以混凝土的质量在整个工程建筑物中十分主要。混凝土质量控制主要从原材料、施工质量、养护等方面来控制。

一、原材料控制。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水、骨料、化学外加剂、矿物质混合材料,按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拌制,振捣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

1、水泥。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和标号。进场水泥一定有质量证明书,并应对其品种、强度等级、包装、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验收。

2、骨料。包括粗骨料石子和细骨料砂,应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及最大粒径。一般采用1—3cm的碎石,卵石一般能用于结构受力部位,严禁混有煅烧过的石灰石块或白云石块。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这两项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结构用砂含泥量一般不应超过3%,有害物用质(云母、有机物、硫酸盐等)含量不应超过2%。

(1)进场骨料应按产地、品种、规格,批量取样进行试验检测。检测的主要指标为颗粒级配、密度、表观密度及含泥量等,如有需要时并且要检测碱活性及石料的针片状含量、软弱颗粒等指标。

(2)粗骨料(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并且不得大于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3/4。混凝土实心板,骨料最大粒径为1/2板厚,但最大粒径不得超过50mm。泵送混凝土的碎石粒径,不该大于输送管内径的1/3,卵石不得大于输送管内径的2/5。

3、水。凡是不能饮用的水,应在水质化验和抗腐蚀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拌制混凝土。污水、工业废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1%的水,不能用于拌制混凝土。对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用水,更应着重控制。

4、外加剂。首先,应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合格证,质量保证料和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性能试验报告。其次,在使用前应进行试配并试验检验。另外,应注意混凝土外加剂的有效日期,同时要严格控制剂量。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外加剂还应分别存储。

二、配合比的质量控制。

在根据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的工程特点,确定了各种原材料之后,进行现场原材料取样,由相应资质等级的试验室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配工作。试验室所确定的配合比是在饱和状态下,而施工现场使用的砂、石都含有一定的水分,并且水分的多少随气温等条件不断变化。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施工中应根据砂、石的含水多少(称含水率)对实验室配合比进行调整换算,调整换算成施工配合比。

三、搅拌过程的质量控制。

应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施工配合比计量控制。搅拌机应配备水表,禁止单纯凭经验靠感觉调整用水量的做法;对外加剂,应事先称量出每盘一份加入,禁止拿铁锹随意填加;对砂石料,应坚持要求每次过磅称量,不提倡小车划线做记号的体积法。另外,还应对每盘的搅拌时间、加料顺序、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是否离析等进行抽查。在较大的工程中,应要求施工单位采用电脑计量的搅拌站,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人为因素,使配合比得到可靠的保证。

四、浇筑过程质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整个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浇筑前、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两方面。

1、混凝土浇筑前(1)应检查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是否合理、水电供应是否保证、各工种人员的配备情况;(2)振捣器的类型、规格、数量是否满足混凝土的振捣要求;(3)度件模具及数量是否合适;(4)浇筑期间的气候、气温,夏季、雨季、冬期施工,覆盖材料是否准备好;(5)针对不同的板、梁、柱、剪力墙、薄壁型构件应要求采用不同类型的振捣器;(6)应审查确认施工缝的设置位置是否合适,使施工单位安排好混凝土的浇筑顺序,保证分区、分层混凝土在初凝之前搭接;(7) 浇筑混凝土前应再次检查施工面的准备,确保模板和钢筋位置、标高、截面尺寸与设计相符,且支撑牢固,拼缝严密。

2、浇筑过程中(1)注意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等性能,若有问题,应及时对混凝土配合比作合理调整;(2)控制好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及振捣器的插点是否均匀,移动间距是否符合要求;(3)对钢筋交叉密集的梁柱节点是否振捣到位,以防出现蜂窝、麻面;(4)对大体积混凝土或厚度较大的部件,应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并加强保温养护措施;(5) 坚持开盘鉴定体制,并且每天都应依照原材料状况进行变更;(6)增强旁站监督,检查振捣状况,如漏振、过振等不良振捣,防止出现内部蜂窝、孔洞等所使得的内在质量难题;(7)泵送混凝土应保持持续工作,如一定间歇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8)监督混凝土的倾落高度,详细为:自由倾落高度不该超过2m,竖向结构倾落高度不该超过3m;(9)保证表面平整度、垂直度和光洁度达到要求:应用优质的模板和合理的施工工艺,模板拼缝、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符合钢筋混凝土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模板在重复应用前进行模板刚度校准,使用脱模剂。

五、加强施工现场试验管理

试验管理工作对混凝土工程质量非常重要。施工现场的试验,应注意加强以下工作:

1、加强坍落度试验

坍落度试验是检查混凝土稠度的主要方法。必须使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坍落度筒,并按规定的方法试验。

篇3

钢筋混凝土的工程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人民切身的利益。特别是这几年以来,一部分建筑工程会因为钢筋混凝土的质量问题,使部分的建筑物存在隐患甚至倒塌。细细分析原因,除了是取决于各类原材料和配合比的选择之外,还和施工质量的控制不严有关。

1 出现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1.1 控制好原材料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要严格控制好石子和砂的含泥量,检查石子的表面特征和颗粒的开头是不是符合要求。选择水泥的标号和品牌时,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进场的水泥纱进行复试,不要把不同标号和不同品种的水泥混在一起使用。

1.2 模板部分

浇筑混凝土时,浇筑混凝上时,立底模垂直支撑经常会在浇筑的时候淋到水,使地基变得软化,受力支撑也必然会随之下降,引起梁或板出现裂纹或弯曲变形等隐患。没有对模板进行设计,会直接导致模板的刚度或强度不足。模板的安装过程不符合相应的要求,这些会直接引起钢筋混凝土的构件尺寸超差。另外,如果支撑系统失去稳定,就会使钢筋混凝土出现塌落现象。

1.3 混凝土部分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混凝土搅拌不均匀、配合比不正确、木模板没有浇水至湿润、模板里的杂物没有清理干净,会造成混凝土的强度不够。二是混浇注凝土以后,没有做好养护工作,导致混凝土风干或受冻等因素使水分过快蒸发,引起混凝土出现裂缝或者强度不够。三是支模时,因为进行底层支撑的地基不密实,混凝土浇注时必然会使受力点发生沉降现象,以致结构件会弯曲继而出现裂缝。如果支模时的几何尺寸没有掌握好,会直接造成梁和板的尺寸达不到设计的要求,模板支的缝隙太大或者对孔洞没有进行修补,都会使混凝土出现露筋、麻面、孔洞、蜂窝等缺陷。

1.4 钢筋部分

施工现场钢筋的材质和实验单不相符合,绑扎钢筋时不够牢固,会出现移位或松动,绑扎的间距和保护层也不符合要求,还有些钢筋的接头形式没有符合相关规定,其搭接的长度达不到规定值。另外,钢筋的焊接质量不高,焊条的规格、品种及质量没有达到设计的要求。

2 加强钢筋混凝土质量的控制

2.1 对原材料质量的控制

在钢筋进料以前,就要根据要求以及生产厂家提供的试验单及质量证明书,根据不同规格和级别分别抽样来做试验。任意抽取钢筋来进行冷弯、拉伸、截取试验,送到国家权威的实验室检验,只有合格以后,才能购买。所有的原材料进场以后,监理人员要根据材料的报验单上所写的各项内容来验收。现场的监督人员要认真核对检查,在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

2.2 加强工程的监控

万事以人为本,工程中所有的人员在施工中都是占主导地位的。因此,首先要做好各项制度的学习,熟悉国家的相关规定。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逐步的完善各种制度,建立和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并且加强人员的质量教育,真正提升每一级人员的质量意识,树立起质量第一的思想。有完善的质量责任制度作保障,保证施工中每一个环节都能达到质量的要求。

2.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支模板以前,要做好板模的设计,使其所支的模板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具有承受浇注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其它荷载。支模板时,要接缝严密,不能出现漏浆或跑浆,同时,要保证好各类构件形状、几何尺寸等。在对钢筋进行下料加工以前,要先计算锚固定的长度,避免下料后返工浪费的现象。在绑扎钢筋过程中,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来执行,做到根数、接头、材质、间距、直径以及绑扎的位置和焊接都要符合相关的设计要求。另外,要做好成品的保护,认真的检查,以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人为的踩踏,改变了钢筋正确的位置。此外,还要严格的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搅拌的用时也要按照相关要求执行,以保证混凝土的塌落度和和易性达到设计要求。浇注以前要把模板内的所有杂物清理干净,要对木模板进行浇水湿润,在浇注时要有专人进行振捣,严禁出现漏振现象,避免出现麻面、蜂窝、露筋等现象。要正确的留置及处理施工缝,使其接搓的处理和留设的位置能过到相关的规定。浇注完混凝土以后,一定要做好养护工作,保持其必要的湿度,在冬季进行施工时要按规定掺加好防冻剂,保证水泥的水化过程正常进行,以防止出现裂缝。

3 结 语

施工的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的工程极容易产生质量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种类也有很多。因此,从选材、设计及施工技术人员都要掌握好钢筋混凝土工程的相关知识,最大减少工程质量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篇4

建筑工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而混凝土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结构材料,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大型工程、高层建筑以及新的施工方法不断出现,对混凝土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因此,在预拌混凝土的生产、运输以及施工的整个过程中,质量管理与控制应处于中心地位,各方面都必须给予充分的保证,提高混凝土的生产水平。

1.预拌混凝土的技术性能及主要影响因素

混凝土质量要求是一种综合性指标,根据工程特点,结构设计不仅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提出明确要求,具备相应的变形性能、耐久性等,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还需混凝土具有和易性。

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掺合料,按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拌制,振捣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不难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所用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公式计算,当水灰比相等时,高强度等级水泥比低强度等级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预拌混凝土生产时应严格执行技术要求,切勿用错水泥标号及用量。实践中,不少厂家为降低成本,想方设法降低水泥用量,某构件部位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符合要求,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合格,但如采用统计方法评定时却不合格,这种现象较为常见,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及监理单位应该特别重视此类问题。

此外,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因此我们一般对混凝土的粗骨料控制在3.2cm左右,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所以混凝土公式内没有反映砂种柔效,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预拌混凝土的砂石质量一般由厂家自行控制,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应有计划性的亲临生产现场协同监督把关,尤其是在新旧料交替,雨雪天气变化较大时,根据现场砂石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不能把实验配比与施工配比混为一谈。

2.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控制、配合比使用管理、设备管理、运输管理等各个方面。质量控制的目标是保证能够连续稳定的生产出符合配合比设计要求的混凝土。

2.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选择和进厂管理是混凝土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合格的材料是制造合格产品的前提和保证。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是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水等,这些材料各项性能指标的优劣及其质量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及性能的优劣,对原材料认真细致的筛选,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基础。混凝土公司对于原材料的控制原则是在符合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重点是原材料的稳定性能。只有稳定的材料,设计出的配合比才有使用的价值,才能够生产出质量稳定的混凝土。

材料的进厂管理重点是材料存放,很多质量事故都是由于原材料管理不善造成,这要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企业要有足够的场地来存放原材料,各种材料应分类堆放,明确标识,以便于使用和管理为原则。砂、石堆场必须是硬化地坪,有良好的排水设施,以免料堆底部积水,造成含水率波动较大,影响混凝土生产质量。有条件的企业应采取加盖遮雨棚等措施来稳定砂、石含水率;水泥、掺合料等桶仓要有料位显示装置,进料口应明确标识,加盖上锁,并由专人管理,以防止进错料;外加剂储仓一般要安装定时搅拌系统进行搅拌,防止外加剂沉淀而造成质量事故。

2.2配合比的质量控制

在根据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的工程特点,确定了各种原材料之后,应在监理工程师见证情况下,进行现场原材料取样,并填写见证取样单。关交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试验室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配工作。监理工程师在审查实验室出具的配合比单及相应的有关混凝土性能,能够满足工程的各项要求后,方可允许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工作。

2.3设备管理控制

预拌混凝土实现了混凝土生产的专业化及规模经营,它的生产、运输及施工过程,要靠配套齐全、机械化程度很高的设备完成,机械设备性能的优劣及是否正常运转对预拌混凝土生产的效率及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对设备实行强有力的管理。

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两个因素主要是设备的计量准确性及搅拌的均匀性。在预拌混凝土生产中,由于采用了机械或电子称对混凝土生产所需的材料进行精确的计量,混凝土能够按配方严格的配料,这使混凝土的离散性大大减小,并且使工程技术人员在混凝土中应用一些新技术、新材料成为可能,也使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生产成为现实。因此,预拌混凝土在质量方面相对于现拌混凝土有明显优势,这个优势建立在精确的计量之上,假如没有可靠、精确的计量系统,混凝土的质量将难以保证,其优势也不复存在。

混凝土中各种物料在体系中分布的均匀性对混凝土的质量也至关重要,通过机械搅拌将各种材料均匀拌和是目前主要的方法。搅拌不均匀的混凝土往往会出现强度偏低、坍落度偏小、粘聚性差、泌水量大、难泵送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有时甚至出现局部混凝土无强度或局部缓凝的严重质量事故。

2.4运输过程控制

目前预拌混凝土一般采用专用混凝土罐车运送,根据运输路线、时间、路况、季节、天气、混凝土输送方式等因素要调整好混凝土的初凝、终凝时间及和易性,对此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及监理工程师要加强检查力度,杜绝司机或混凝土工人私自加水现象的发生。

2.5全过程的质量检验管理

质量检验是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控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保证预拌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手段。在预拌混凝土的生产、运输直至施工的全过程中,它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要把好五关、监督三不准:即原材料检验关、配合比设计关、计量关、混凝土搅拌时间关、坍落度及强度关;不合格的材料不准使用,计量不准的设备不准生产,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准出厂,确保商品混凝土符合质量要求。其次,要做好事前控制,预防质量事故,通过对原材料和新拌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和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及时掌握混凝土的质量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预防发生工程质量事故,使混凝土的质量处于稳定状态。最后要反馈信息,通过对检验资料的分析整理,掌握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情况和变化规律,为改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保证混凝土质量,充分利用外加剂和掺合料,降低成本,加强管理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依据。

总之,预拌混凝土的性能不仅与组成材料的性能有直接关系,而且还与施工技术、所处环境及维护条件等有关。要在设计方法、施工技术以及维护要求及施工管理等方面进一步研究,以促进我国混凝土结构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砼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篇5

强化生产过程质量控制:(1)确保计量精度。配料系统是混凝土生产的重要部分,有条件的工程尽量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当混凝土配合比或混凝土配合比编号输入计算机后,电子秤对混凝土所需的原材料进行精确计量,混凝土需按配比严格配料,这使混凝土的离散性大大减小。定期进行计量动(静)校验,以确保达到规定的计量要求。(2)确定合理搅拌时间。根据搅拌机类型、实际搅拌效果、运输时间、坍落度大小等情况而设定搅拌时问。(3)加强过程检测。在生产过程中,当班人员除随机抽样检测外,还应该在出厂前目测每车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和易性,如果有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坍落度及和易性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准出站。

二、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是进行混凝土强度控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手段。强化原材料、混凝土强度检验应做到:(1)把好五关、做到三个不准:即原材料检验关、配合比设计关、计量关、混凝土搅拌时间关、坍落度及强度关;不合格材料不准使用、计量不准的设备不准生产、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准出站,确保混凝土符合质量要求。(2)做好事前控制,预防质量事故,通过原材料和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和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及时掌握混凝土的质量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预防发生工程质量事故,使混凝土的质量处于稳定状态。(3)加强信息反馈,通过对检验资料的分析整理,掌握混凝土的质量情况和变化规律,为改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保证混凝土强度、充分利用外加剂和掺合料性能、加强管理等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依据。

三、在运输中的控制

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避免产生分离、泌水、砂浆流失、流动性减少等现象。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运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使混凝土在初凝前浇筑完毕。混凝土的运输应保证混凝土的灌筑量。对于采用滑升模板施工的工程和不允许留施工缝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的运输必须保证其浇筑工作的连续进行。(1)商品混凝土的运输必须使用搅拌车,在运输过程中须保持简体旋转,以每分钟约2~4转的慢速进行搅动。以确保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不得产生离析和失水现象。(2)搅拌车运送商品混凝土的时间应控制在1小时内卸料完毕。当气温高于30℃,或运距较远应考虑采取缓凝措施。混凝土运到现场须在30分钟内开始卸料,否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混凝土质量。(3)商品混凝土的运送频率(供料速度)应保证施工现场的需要,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如浇注部位为灌注桩,供料速度保证每根桩的浇注时间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

四、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确保强度

自然养护是目前对混凝土工程中进行养护的最常用方法,就是在自然条件下采取一定措施维持潮湿环境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混凝土的洒水养护在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对于塑性混凝土应在成型后不超过6-12小时进行,在炎热、大风天气不应迟于2-3小时。为了在养护期内保持湿润,每天应不断的浇水,对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应该储水养护,浇水次数取决于气候条件,覆盖物保湿程度。以保持混凝土湿润为原则,在一般气温(15-20度),每间隔2-3小时浇一次,夜间不少于2次。

保湿养护混凝土表面经过二次抹压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防止表面水份蒸发,保持混凝土处于潮湿状态下养护。特别是对于掺入UEA膨胀剂的混凝土,在最初14天内,必须潮湿养护,方能促使膨胀剂充分发挥膨胀作用。

篇6

1.原材料控制

1.1水泥

水泥的种类分为五种,分别是:(1)硅酸盐水泥:一般适合土建工程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受反复水冻作用的结构,配制高强混凝土。(2)普通水泥:使用范围与硅酸盐水泥基本相同。(3)矿渣水泥:适合高温车间和有耐热耐高温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蒸汽养护的混凝土构件;有抗硫酸盐要求的工程。(4)火山泥水泥:适合地下、水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和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蒸汽养护的混凝土构件;有抗硫酸盐要求的工程。(5)粉煤灰水泥:适合地上、地下、水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蒸汽养护的混凝土构件;抗裂性要求较高的工程;有抗硫酸盐要求的工程。

1.2细骨料

细骨料宜选用级配良好的中砂,按照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中的规定,应优先选用细度模数在M=2.7~3.0 的中砂,空隙率小,总表面积小,这样就可以减少水泥用量,防止因温差造成的裂纹。

1.3粗骨料

要优先选用天然连续级配的粗集料,使混凝土具有较好可泵性,减少用水量、水泥用量,进而减少水化热。根据结构最小断面尺寸和泵送管道内径,选择合理的最大粒径,尽可能选用较大的粒径,例如5~40mm粒径可比5~25mm粒径的碎石或卵石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6~8Kg/m3,降低水泥用量15Kg/m3,因而减少泌水、收缩和水热化,同时最大粒径一般不应大于32mm,泵送砼用粗骨料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应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规定。

1.4外加剂和掺合料

外加剂一般宜掺缓凝型高效减水剂。泵送砼应掺FCN泵送剂或减水剂,并宜掺用粉煤灰或其他活性矿物掺合料。外加剂和掺合料的掺量应根据天气、缓凝、早强等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2.砼配合比

砼配合比应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和要求,运输距离、气温条件、泵机性能、泵送距离及原材料的特性等情况进行设计、试配。砼配合比设计步骤如按如下进行。

2.1计算初步配合比

计算水泥C、砂S、石G、水用量W。如:水泥320kg,砂680kg,石1260kg,水185kg。

2.2确定基准配合比

试伴,检验和易性。调整:水189kg,水泥326kg,砂673kg,石1256kg。

2.3确定实验室配合比

检验强度 。如下表:

名称 C W W/C S G

变化1 356 189 0.53 667 1244

基准 326 189 0.58 673 1256

变化2 300 189 0.63 681 1274

2.4换算施工配合比

实验室砂石风干,含水率S

3. 商品混凝土的运输

商品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的有关规定:(1)商品混凝土必须由混凝土搅拌车直接运到施工现场。(2)混凝土搅拌车应保持混合料在运送过程中的均匀性,不应产生分层离析现象。(3)混凝土搅拌车应保持筒内无积水,方能装料。(4)严禁在运送混凝土前,中途和卸料时向搅拌筒内任意加水,一经发现应严禁使用。(5)混凝土的运送时间不应超过1.5h(运送时间指搅拌车从进料开始至卸料结束的时间),特殊情况另行规定。(6)混凝土搅拌车在每次工作完毕后必须对筒内、外进行清洗,严禁将余料随地乱倒乱排。(7)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应符合GBJ107―8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

混凝土的运输应符合《预拌混凝土》(GB14902)的规定,如需延长运送时间,则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应通过试验验证。在运输、等待和卸料过程中严禁加水,超过运送时间未卸料的或已初凝的混凝土不得使用。

4.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检验

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包括:出厂检验和到达检验。

4.1商品混凝土的出厂检验

(1)出厂检验试件取样和试验工作应由商品混凝土生产厂承担,将测试报告及时送交驻厂监理人员。

(2)每组试件(三块)取样应随机从搅拌机的盘中抽取:并在卸出料达1/4到3/4台班(批)拌制的混凝土不足 .

(3)取样频率为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强度的检验,每 取样试验不得少于1次;每台班(批)拌制的混凝土不足 时,取样试验亦应保证1次。

(4)特殊工程应加做含气量试验。

(5)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应符合GBJ107-8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

4.2商品混凝土的到达检验

(1)商品混凝土到达工地交货检验的取样,试验工作,由施工单位承担。

(2)混凝土搅拌车到达浇筑地点30分钟内从出料口由现场监理人员见证取样,制作试件并在30分钟内完成。

(3)取样频率与出厂检验的取样频率相同。

(4)在交货地点测量的混凝土坍落值与合同规定的坍落度值之差,应符合相关的要求。

篇7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目前,焦作市混凝土的需求量已基本平稳,根据市场调查分析,焦作市现有资质的混凝土企业有14家。从2011年相关数据分析,焦作市每年混凝土的实际需求量最多仅有150多万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量与质的平衡已趋于无穷小化。而各施工队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往往一个施工队人员的心态,就能决定新拌混凝土到硬化混凝土后的一个状态。因此,混凝土的监管要点,就是从市场的管理到混凝土生产企业内部的控制,从运输到施工现场成型养护的一个监管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会影响到混凝土的最终质量。

一 、市场情况

针对目前焦作市混凝土企业产能过剩,应鼓励大的企业通过整合资源,收购或重组一些在资源、人力、物力、财力跟不上市场发展的企业,从而减缓市场竞争压力。重点在于构建一个和谐的市场环境,促进混凝土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 原材、配比及生产过程

原材料的质量是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质量控制的基础。众所都知,混凝土是由最简单的原材料,经最原始的工艺过程拌合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拌合物,因此,原材料的质量是这种拌合物质量的基本保证,而它的复杂性在于各原料的单个特性和它们之间的组合特性。就单个原材料来说,特性相对简单一些。例如水泥,同一品种规格产品,有的强度会高一些,有的强度会低一些,有的强度发展会快一些,有的强度发展会慢一些。而它们之间的组合特性就比较复杂点。例如某些水泥与某些外加剂的适应性,很难解释清楚它们之间都发生了那些反应。再比如粉煤灰,如果用在混凝土中的粉煤灰二氧化硫含量超标,那么混凝土凝结所需的时间有可能成倍甚至十几倍的增加。因此,原材的选择及监管是生产前准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就目前我市原材监督情况来看,主管部门每月不定期对各混凝土生产企业进行原材料抽检,通过结果数据分析,确定各厂家近周期内原材波动情况,从而对波动比较大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督。

而在原材料使用方面,存在监督难点。在商品混凝土企业生产现场,一般都是几个或者十几个工地同时进行生产,也就是说每批原材料进场后,都会被分成几份或者十几份进行使用,而商混企业在进行原材料委托时(委托书带工程名称及使用部位),都是以整批量(水泥400T,沙石400方)进行委托,这就存在了矛盾点:实际生产原材使用情况和资料上原材使用台账相矛盾,而且出入很大。所以,解决这问题的最佳方法就是对商混企业的原材料由企业自检,企业自行出具原材报告,监管部门只按计划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检。据了解,有些地市早就开始实行这种管理模式,简单也有效果。

配合比设计是实现商品混凝土性能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保证商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所设计的配合比应同时满足规范与工程对混凝土的性能及施工要求。在配合比设计时的首要问题是充分掌握混凝土各项组成材料的性能,以求得混凝土和组成材料的适应性,最大程度地优化配合比。在水泥方面,一是统计分析该水泥在前期混凝土中的强度稳定性,这对于确定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及保持配合比的适用性非常重要;二是统计分析水泥28d胶砂强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等指标,以确定混凝土的水灰比和用水量。在砂石方面,砂石级配、含泥量、碎石粒形等都对混凝土的用水量、和易性方面产生影响,合理确定砂率及骨料在混凝土中所占体积与之相关;减水剂的各项产品指标(如抗压强度比、减水率、凝结时间差等)对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指标均影响显著,应每批观察其性能变化,以便合理调整配合比;在掺合料方面应关注其对混凝土需水量和强度贡献方面的影响,既要利用其对产品性能(如强度)的贡献,又要尽力避免材料的性能波动对混凝土质量的不利影响。

三 、运输及交货检验过程

现今商品混凝土运输车辆大部分都是私人挂靠,为减少运输成本,往往会出现在运输或等待卸料时罐体停止旋转的现象,从而导致罐体内混凝土骨料下沉上层浮浆,破坏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施工难度,影响混凝土结构整体质量。

还有一种,就是在天气比较炎热或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时,罐车司机往往会自作主张私自加水,从而改变混凝土水灰比,这样做的结果是,施工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却失去了质量的保证。这就说明,一个很小的细节问题,就能轻易的改变混凝土内部结构,给混凝土质量增添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监管运输过程的重点,就是运输车是否私自停罐或私自加水。

在施工现场交货检验时,施工单位应当与建设或监理一起,会同生产企业对进场的每批混凝土进行联合验收,验收内容应包括:预拌商品混凝土类别、数量和坍落度;记录运输车的进场时间和卸料完毕时间以及其他需要验收的内容。作为监管部门,监管施工及监理、生产企业是否做三方见证取样,是否对每批混凝土做联合验收,确认每批混凝土是否达到设计及施工要求,杜绝运输车司机因大意或马虎跑错工地等现象。

四、 浇筑、振捣成型

在浇筑混凝土前,应保持混凝土接触面清洁、湿润。润管砂浆不宜泵送到结构部位,且任意局面厚度不得超过50mm。

据调查,有很少的施工队会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施工。在浇筑柱、墙等等竖向结构时,宜分层浇筑、分层振捣,而在有柱、墙、梁、板连成的整体结构时,宜在柱、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小时,再继续浇筑梁和板,减少沉降裂缝。就焦作市目前情况,提倡混凝土初凝后进行二次振捣或抹面收光,实践表明我市部分工程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或抹面收光,大大减少了构件的开裂渗水现象。

在这环节,常出现的严重问题是因各施工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常常会发现加水现象,在罐车内加水或直接在输送泵内加水,也就是说施工方过重的考虑了施工速度,而忽略了混凝土质量。鉴于这种情况,监管部门应加大处罚力度,积极调动建设或监理共同监督,坚决杜绝此现象的发生。

五、 拆模及养护

混凝土构件的拆模时间不宜过早,应尽量延缓拆模时间,过早拆模只会使混凝土炭化过早的开始。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覆盖和洒水养护并保持混凝土表明湿润,塑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6-18小时内开始洒水养护,低塑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后立即喷雾养护,并及早开始洒水养护;混凝土应连续养护,养护期内必须确保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不宜少于28天,不应小于14天。浇筑后,在混凝土构件强度未达到1.2兆帕前,不得在构件上面踩踏行走。

日常工作中,施工方能做到以上几点的是少之又少,从而影响新拌混凝土的成长高度,也就是说,如果前各环节都做的非常到位,这最后一道工序做不好,也就否定了一切,所以建议各方重视混凝土浇筑后拆模及养护要求。

做为监管部门,也应重点监督这环节工作,因为目前焦作市混凝土结构炭化深度比较大,会影响到砼结构整体质量。

六 、总结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不仅涉及知识庞杂,而且控制要素频繁变化,人为因素比较重,我们只有不断观察分析各项组成材料的性能变化,适时调整配合比,积极调整各环节人员心态,让其站在保证工程质量的高度下进行工作,这样既可保证工程质量,又能有效降低产品成本,实现质量控制的根本目的。

七、 结束语

做为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一名工作者,深知混凝土质量的控制难度,以上内容是本人针对焦作市行业情况,针对各环节常出现的问题,提出的一些观点和建议。不妥之处,恳请指正。

篇8

1 泵送混凝土的特点

1.1 原材料和配合比

1.1.1 水泥用量较多。强度等级C20~C60 范围为350~550kg/m3。

1.1.2 超细掺合料时有添加。为改善混凝土性能,节约水泥和降低造价,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矿渣、沸石粉等掺合料。

砂率偏高、砂用量多。

1.1.3 为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以便于运输、泵送和浇筑,泵送混凝土的砂率要比普通流动性混凝土增大砂率6%以上,约为38%~45%。

1.1.4 石子最大粒径。为满足泵送和抗压强度要求,与管道直径比1:2.5(卵石)、1:3(碎石)~1:4、1:5。

水灰比宜为0.4~0.6。

水灰比小于0.4 时,混凝土的泵送阻力急剧增大;大于0.6 时,混凝土则易泌水、分层、离析,也影响泵送。

1.1.5 泵送剂。多为高效减水剂复合以缓凝剂、引气剂等,对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和硬化混凝土的性能有影响,因而对裂缝也有影响。

1.2 工艺

混凝土拌制在搅拌站(楼)进行,原材料计量准确,搅拌均匀,但也

偶有失控情况。

多数搅拌站未设细掺合料、粉状泵送剂、粉状膨胀剂称量和料仑,采用人工或容积法,使计量与分散存在问题,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

当混凝土拌合物过乾、过稀,运输时间过长、停留时间过长且未进行搅拌均匀前入泵时,混凝土拌合物乾稀不匀。

每个运输车中混凝土的坍落度相差过大,加入泵车内输送时,会浇筑的混凝土均匀性变坏。

混凝土浇筑后振捣不足、振捣过度,特别是面积系数很大的板材,采用振捣棒密实不均匀。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当技术措施不当或不完善时,易产生温度裂缝。

混凝土大面积板材,在浇筑后防风、防晒、养护不足时,易产生干缩裂缝。

混凝土拌合物过乾、人工、无称量的加入高效减水剂或水时,混凝土质量不易保证。

2 干缩裂缝的防治

浇混凝土表面,若无恰当措施,极易失水过快产生干缩裂缝。因此必须进行恰当的养护,保证新浇筑的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

2.1 要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

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湿草袋,对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接缝处搭接盖严,避免混凝土水份蒸发,保持混凝土表面处在湿润状态下养护。

混凝土终凝后继续浇水养护7 天。

2.2 经过二次抹压混凝土初凝后

轻微洒水润湿,混凝土终凝后,每天分几次浇水,保持一周时间使混凝土湿润。

此外,为防止墙、柱、梁等的侧模板过早拆卸,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干燥收缩裂缝,应在混凝土表面刷养护液。

2.3 水化热引起裂缝的防治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热产生的升温较高、降温幅度大、速率快,使混凝土产生较大的温度和收缩应力是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因此,为防治水化热引起的裂缝,施工前应计算升温峰值、内外温差及降温速率,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防止和控制温度裂缝,确保工程质量。

2.3.1 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1)降低原材料进入搅拌机的温度如夏季在水箱内加冰块,降低水温;粗骨料遮阳防晒,并洒冷水降温;细骨料遮阳防晒;散装水泥提前储备,避免新出厂水泥温度过高。采取以上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出机温度。

(2)夏季,混凝土运输车加保温套或对罐体喷淋冷水降温。混凝土泵送管道遮阳防晒。

(3)混凝土浇筑作业面遮阳,减少混凝土冷量损失。

2.3.2 降低混凝土水化热

(1)选择中低热品种水泥,优先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

(2)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用,R60 或R90 替代R28 作为设计强度。

(3)掺入一定比例的粉煤灰。

(4)掺入高效减水剂。

(5)掺加缓凝剂。

2.3.3 掺UEA 膨胀剂

掺人UEA 膨胀剂,在最初14 天潮湿养护中,使混凝土体积微膨胀,补偿混凝土早期失水收缩产生的收缩裂缝。

2.3.4 采用二次抹压技术

混凝土大模振捣,表层刮平抹压1~2 小时后,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在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抹压,消除混凝土干缩、沉缩和塑性收缩产生的表面裂缝,增加混凝土内部的密实度。但是,二次抹压时间必须掌握恰当,过早抹压没有效果;过晚抹压混凝土已进入初凝状态,失去塑性,消除不了混凝土表面已出现的裂缝。

2.3.5 混凝土自然养护

(1)保湿养护混凝土表面经过二次抹压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防止表面水份蒸发,保持混凝上处于潮湿状态下养护。特别是对于掺入UEA 膨胀剂的混凝土,在最初14 天内,必须潮湿养护,方能促使膨胀剂充分发挥膨胀作用。

(2)保湿养护根据混凝土绝热温升计算,确定中心最高温度,按温控技术措施,确定养护材料及覆盖厚度和养护时间。保温养护的目的:

1)减少混凝土表面热扩散,减少内外温度。

2)延缓散热时间,控制降温速率,有利于混凝土强度增长和应力松驰,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养护一般不少于15 天。

3)在常温季节,混凝土终凝后也可采取蓄水养护的办法,替代前两种保湿保温养护办法。根据混凝土内外温差数据,及时调整蓄水高度,也能收到预期效果。

3 采用膨胀剂防治裂缝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采用大流态预拌泵送混凝土,为防止混凝土干缩和温差收缩产生裂缝,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入一定量的UEA 膨胀剂,拌合后生成膨胀性结晶水化物,使混凝土产生适度膨胀,补偿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抗裂防渗能力,通常称为微膨胀混凝土。诸如大体积混凝土、抗渗混凝土、钢管混凝土、后浇带、超长超宽结构不留伸缩缝后浇带一次整体浇筑的结构,在施工中,我们采用掺UEA膨胀剂的办法来消除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裂缝。要求混凝土在浇筑后,立即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保持混凝土处于潮湿状态下养护14 天,使膨胀剂充分发挥膨胀作用。这种方法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已广泛采用,效果十分显著。

篇9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而混凝土作为一种主要建筑材料,它的质量好坏,既影响结构物的安全,也影响结构物的造价,因此混凝土的质量是关系到每个工程成败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预拌泵送混凝土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广泛应用,收到了提高工效、节约施工成本的良好效果,但是,由于预拌泵送混凝土有固有的收缩特性,且属于大流态性的混凝土,具有坍落度大、水泥用量大、含砂率高等特点,因此,在施工中产生裂缝的概率较高。如何防治是施工企业值得关注的课题?

1 泵送混凝土的特点

1.1原材料和配合比

1.1.1水泥用量较多。强度等级C20~C60范围为350~550kg/m3。

1.1.2超细掺合料时有添加。为改善混凝土性能,节约水泥和降低造价,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矿渣、沸石粉等掺合料。

砂率偏高、砂用量多。

1.1.3为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以便于运输、泵送和浇筑,泵送混凝土的砂率要比普通流动性混凝土增大砂率6%以上,约为38%~45%。

1.1.4石子最大粒径。为满足泵送和抗压强度要求,与管道直径比1:2.5(卵石)、1:3(碎石)~1:4、1:5。

水灰比宜为0.4~0.6。

水灰比小于0.4时,混凝土的泵送阻力急剧增大;大于0.6时,混凝土则易泌水、分层、离析,也影响泵送。

1.1.5泵送剂。多为高效减水剂复合以缓凝剂、引气剂等,对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和硬化混凝土的性能有影响,因而对裂缝也有影响。

1.2工艺

混凝土拌制在搅拌站(楼)进行,原材料计量准确,搅拌均匀,但也偶有失控情况。

多数搅拌站未设细掺合料、粉状泵送剂、粉状膨胀剂称量和料仑,采用人工或容积法,使计量与分散存在问题,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

当混凝土拌合物过乾、过稀,运输时间过长、停留时间过长且未进行搅拌均匀前入泵时,混凝土拌合物乾稀不匀。

每个运输车中混凝土的坍落度相差过大,加入泵车内输送时,会浇筑的混凝土均匀性变坏。

混凝土浇筑后振捣不足、振捣过度,特别是面积系数很大的板材,采用振捣棒密实不均匀。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当技术措施不当或不完善时,易产生温度裂缝。

混凝土大面积板材,在浇筑后防风、防晒、养护不足时,易产生干缩裂缝。

混凝土拌合物过乾、人工、无称量的加入高效减水剂或水时,混凝土质量不易保证。

2 干缩裂缝的防治

浇混凝土表面,若无恰当措施,极易失水过快产生干缩裂缝。因此必须进行恰当的养护,保证新浇筑的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

2.1要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湿草袋,对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接缝处搭接盖严,避免混凝土水份蒸发,保持混凝土表面处在湿润状态下养护。混凝土终凝后继续浇水养护7天。

2.2经过二次抹压混凝土初凝后,轻微洒水润湿,混凝土终凝后,每天分几次浇水,保持一周时间使混凝土湿润。

此外,为防止墙、柱、梁等的侧模板过早拆卸,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干燥收缩裂缝,应在混凝土表面刷养护液。

2.3水化热引起裂缝的防治。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热产生的升温较高、降温幅度大、速率快,使混凝土产生较大的温度和收缩应力是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因此,为防治水化热引起的裂缝,施工前应计算升温峰值、内外温差及降温速率,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防止和控制温度裂缝,确保工程质量。

2.3.1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1)降低原材料进入搅拌机的温度如夏季在水箱内加冰块,降低水温;粗骨料遮阳防晒,并洒冷水降温;细骨料遮阳防晒;散装水泥提前储备,避免新出厂水泥温度过高。采取以上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出机温度。

(2)夏季,混凝土运输车加保温套或对罐体喷淋冷水降温。混凝土泵送管道遮阳防晒。

(3)混凝土浇筑作业面遮阳,减少混凝土冷量损失。

2.3.2降低混凝土水化热。

(1)选择中低热品种水泥,优先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

(2)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用,R60或R90替代R28作为设计强度。

(3)掺入一定比例的粉煤灰。

(4)掺入高效减水剂。

(5)掺加缓凝剂。

2.3.3掺UEA膨胀剂。掺人UEA膨胀剂,在最初14天潮湿养护中,使混凝土体积微膨胀,补偿混凝土早期失水收缩产生的收缩裂缝。

2.3.4采用二次抹压技术。混凝土大模振捣,表层刮平抹压1~2小时后,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在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抹压,消除混凝土干缩、沉缩和塑性收缩产生的表面裂缝,增加混凝土内部的密实度。但是,二次抹压时间必须掌握恰当,过早抹压没有效果;过晚抹压混凝土已进入初凝状态,失去塑性,消除不了混凝土表面已出现的裂缝。

2.3.5混凝土自然养护。

(1)保湿养护混凝土表面经过二次抹压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防止表面水份蒸发,保持混凝上处于潮湿状态下养护。特别是对于掺入UEA膨胀剂的混凝土,在最初14天内,必须潮湿养护,方能促使膨胀剂充分发挥膨胀作用。

(2)保湿养护根据混凝土绝热温升计算,确定中心最高温度,按温控技术措施,确定养护材料及覆盖厚度和养护时间。保温养护的目的:

a.减少混凝土表面热扩散,减少内外温度;

b.延缓散热时间,控制降温速率,有利于混凝土强度增长和应力松驰,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养护一般不少于15天。

c.在常温季节,混凝土终凝后也可采取蓄水养护的办法,替代前两种保湿保温养护办法。根据混凝土内外温差数据,及时调整蓄水高度,也能收到预期效果。

3 采用膨胀剂防治裂缝转贴于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采用大流态预拌泵送混凝土,为防止混凝土干缩和温差收缩产生裂缝,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入一定量的UEA膨胀剂,拌合后生成膨胀性结晶水化物,使混凝土产生适度膨胀,补偿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抗裂防渗能力,通常称为微膨胀混凝土。诸如大体积混凝土、抗渗混凝土、钢管混凝土、后浇带、超长超宽结构不留伸缩缝后浇带一次整体浇筑的结构,在施工中,我们采用掺UEA膨胀剂的办法来消除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裂缝。要求混凝土在浇筑后,立即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保持混凝土处于潮湿状态下养护14天,使膨胀剂充分发挥膨胀作用。这种方法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已广泛采用,效果十分显著。

结语:同时,要消除泵送混凝土施工裂缝的产生,应注意原材料质量的把关和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尽量选用低中水化热水泥,以降低水化热;采用高强水泥以减少水泥用量。根据情况,掺入粉煤灰等掺合材料,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可泵性,降低水化热,从而增强密实度,提高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保证混凝土的拌合物的均匀性。泵送预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除满足用户提出的强度、耐久性要求外,还要考虑运距、泵送距离、具体施工条件等因素。科学设计配合比,确定适宜的坍落度,适当的砂率、水灰比、水泥用量,选用适宜掺合料。

总之,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不宜过多增加水泥用量;在保证泵送和浇筑的前提下,坍落度不宜过大。

参考文献

篇10

1、概述

海龙水库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西北面北郊水库上游,地处乌江支流湘江上游主源喇叭河上,系湘江上游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供水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库,坝型为混凝土重力拱坝,坝顶高程878.m,建基面高程839m,最大坝高39.1m,坝顶弧长136.36m ,坝底宽15m,坝顶宽5m。大坝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15,设计可埋块石10%,1999年3月19日开始浇筑混凝土,2000年9月3日完成大坝主体工程浇筑,迄今混凝土尚未出现裂缝,现以海龙水库为例,阐述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2、原材料的性能

2.1砂石骨料:砂石骨料均采用坝区附近的石灰岩加工而成,机制砂的细度模数经检测为3.1±0.2,小于0.15mm颗粒含量小于15%,碎石分5~20mm,20~40mm,40~80mm三种粒径,针片状含小于15%。

2.2水泥:水泥选用遵义市(忠庄)水泥厂(现更名为腾辉水泥厂)生产的花岗牌425R(32.5)普通硅酸盐水泥、该厂水泥为旋窖生产,质量稳定,水泥的化学成份及矿物成份列于表1

水泥化学成份及矿物成份C%

表1

水泥矿物成份中,发热量最大的C3A和C2S含量较高,二者之和达64.7%(大于54%)因此水泥水化热,就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应选择低热水泥厂较为理想,当掺入25%的粉煤灰,水泥水化热有所降低,现根据美国维尔巴克(Verbeek)和福斯特(Fosier)的经验公式计算,遵义市水泥厂生产的花岗牌32.5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水化热列于表2

水泥水化热(J/kg)

表2

由于水泥在生产过程中掺有13%的矿渣,对降低水泥的水化热,特别是早期(7天以前)的水化热有利的,可降低早期水化热13%,从表2可看出,掺入25%的粉煤灰,对降低水化热有较明显的效果,由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较低,为保证大坝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抗渗能力,故不宜选用高标号的水泥。

2.3粉煤灰:煤灰为遵义电厂25万kw机组的高品粉煤灰,粉煤灰的品质指标列于表3

遵义电厂粉煤灰检验结果

表3

根据GB146-90遵义电厂商品粉煤灰属II级灰, 运至工地的粉煤灰,经抽样检测,烧失量5.04~13.9%,有的已超过II级灰的标准,故实际使用时按III级使用。

3、大坝混凝土配合比

海龙水库大坝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15,1999年月4月以前为使工程安全度汛(即右坝段847m高程以下混凝土浇筑),粗骨料未筛分采用混合级配。以后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试验,掺用25%粉煤灰和山西万荣县生产的RT-B高级缓凝型减水剂,粗骨料进行筛分分级,现将大坝实际采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列于表4

大坝混凝土配合比

表4

注: 比1为1999年3月19日~4月18日采用的配合比

配比2为1999年7月9日以后采用的配合比

4、混凝土绝热温升

由于优化了大坝混凝土配合比,掺用了高效减水剂和粉煤灰,采用90天龄期,并对碎石进行筛分分级,使混凝土单位水泥用量大幅度降低,由原来257kb/m3,降至154kg/m3(不含掺入粉煤灰60kg/m3),使混凝土绝热温升值有明

显降低,埋入10%石后,绝热温升值降低更为明显(参阅表5)由于掺入粉煤灰后混凝土早期强度不利,由粉煤灰的二次水化作用,后期(90天以上)强度增长较快,同时可减少混凝土的干缩增加自身体积变形, 有利于补偿温降收缩, 有利于混凝土的抗裂性,对防止大体积极混凝土开裂是有益的,大坝混凝土绝热温升计算值列于表5

海龙水库大坝绝热温升计算值

表5

5、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5.1保证大坝混凝土强度:大坝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15,实际浇筑时按配制强度C18控制,因混凝土强度是质量的基础,如强度不到设计强度等级,将影响混凝土的其它性能,如抗裂性、抗渗性等,除了在浇筑期间,每班测定混凝土坍落度,使其坍落度在规定范围内(5~9)。还采用1.5小时快速测强技术,以尽早发现混凝土质量问题以便尽早纠正,以过对比试验,1.5小时快速测强分混凝土强度的关系为:

R7=2.48+2.34R块相关系数r=0.956

R28=-3.45+2.97块 相关系数r=0.942

R90=-2.12+3.94R块相关系数r=0.946

式中:R-混凝土强度,脚标表示龄期

R块-1.5小时混凝土测定强度(Mpa)

由于混凝土配料系统为自动控制称量、因此混凝土的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大坝混凝土质量控制情况列于表6

海龙水库大坝混凝土质量评定

表6

注: 大坝共浇38835.03 m3本表未含右岸支护、导游底孔封及大坝细部结构等工程量。分部工程I采用配比1浇筑,龄期为28天,Ⅱ、Ⅲ、Ⅳ、Ⅴ分部采用配比浇筑龄期90天。

5.2合理分缝分块

坝体设置7条横缝径向分布,最大缝间距17.5m,缝内设置梯形键槽,控制分层浇筑厚度,基础垫层厚度1m,垫层以上均控制在2~2.5m(7、8月炎热季节浇筑厚度不超过2m)每层浇筑间歇时间不少于5天,相邻块高差不得超过10m~12m,根据混凝土浇筑能力, 合理分缝分块可以显著减小由体积变化引起的有害拉压力,不使坝体开裂。

5.3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如前述由于遵义市水泥厂生产的花岗牌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化热较高,因此降低混凝土水泥用量、减少水泥水化热,从而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是工程温度控制的重要内容,大坝混凝土除了要保证混凝土强度外,更重要的是进行温度控制以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通过双掺(掺减水剂,掺粉煤灰)采用90天龄期,使大坝混凝土水泥用量大幅度降低,由原来257kg/m3,降至154 kg/m3(另掺60 kg/m3粉煤灰)并埋入10%块石,大大降低了混凝土的绝热温升有利于大体积混凝土防裂。掺减水剂后,由于起缓凝作用,还有利于高温季节的施工。

5.4埋设冷却水管:自1936年建成的胡佛坝(美国) 埋设冷却水管首先应用以来,在世界各国该项技术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已被广泛采用。为了削减坝体混凝土浇筑块初期的水化热温升峰值,减小水化热引起的温差,从而降低由水化热温差引起的拉应力,满足允许温差的要求,大坝在857m高程以下(即坝体厚度在10m以下)埋设Φ25镀锌无缝钢管作冷却水管,其间距2m。冷却水管间距大于3m时,效果较差,一般不宜采用。冷却水管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开始通水,通水时间为15天。水管中流速控制在0.6m/s左右,流量每分钟6升,水流方向每天改变一次,冷却水管进口与出口的水温温差在6℃~12℃范围内平均9.3℃,说明冷却效果良好,为了加快混凝土冷却速度,对857m高程以下坝体混凝土进行二次通水冷却。

5.5、其它,由于海龙水库大坝混凝土施工不具备加冰拌合及预冷骨料等施工工艺,在7、8月天气炎热季节,最高气温达35℃,尽量避开中午气温最高时段进行浇筑,并尽可能缩短混凝土入仓时间,由于天气炎热,碎石表面温度达30℃。抽取地下水喷洒骨料,对埋入的块石埋入前用水冲洗。既可保证块石的洁净,又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

6、实测浇筑温度

6.1混凝土浇筑温度,根据4-11月(5-6月份未浇筑)6个月混凝土浇筑温度的实测结果,最高29℃,最低14℃,除7月31日实测浇筑温度达29℃外均低于“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浇筑温度不得高于28℃的要求。

6.2础温度

为了观测大坝混凝土内部温度长期变化情况,坝内埋设了埋入式铜电阻温度计,根据测量结果,基础温差在5~16℃范围内,均低于设计强约束区20℃~21℃的温控标准,近期混凝土最高温度低于20℃。

6.3、内外温差根据坝内埋设的温度计观测结果,坝体混凝土的内外最大温差为11℃,低于设计20℃~21℃的温控标准,坝体混凝土最高温度35℃。近期混凝土最高温度低于25℃。

7、结语

7.1根据实测浇筑温度及大坝埋设温度计的观测结果可以得出,海龙水库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措施是有效的,大坝完成3年来没有发生裂缝产生。

7.2采取各种措施对大体积混凝土质量进行控制,除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外,更重要的是对混凝土有严格的温控措施,就有效地防止了混凝土产生裂缝,由于掺有粉煤灰,混凝土水灰比较大,对混凝土早期抗裂性不利,因此必须加强养护,以促进粉煤灰的二次水化作用,促进后期强度的增长有利于后期强度的提高,冬季应注意混凝土表面保温措施,防止温度骤降而造成混凝土承受不住较大的温度梯度变化而导致裂缝的产生,特别是新浇筑混凝土的抗裂性较低,因此冬季必须对混凝土的表面采取保温措施。

7.3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是防止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采用“双掺”(掺外加剂,粉煤灰)或其它措施,大幅度降低水泥用量,才能起到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的效果,如采用复合外加剂,低热水泥,并加大骨料颗粒径(四级配)效果会更加明显。在今后的工程中实践。

参考文献

1、 混凝土性能(P94~P118)蔡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水工建筑物的温度控制,潘家铮主编,水利电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