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设施模板(10篇)

时间:2022-12-18 01:57:4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城市公共设施,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城市公共设施

篇1

引言

城市化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城市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我国城市化率从2005年的42.99%提高到2009年的46.59%,年均增长0.9%,预计到2020年,将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2050年则有7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尽管我国城市化率提高很快,但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85%的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50%的水平,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人口城市化并不是人口流动到城市这么简单,城市化水平的整体评价体系还应包括下列要素:适龄人口入学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城市人均道路铺装长度;城市用自来水普及率;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万人拥有医生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这表明,人口城市化起码应该是一个包含相应的城市建设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城市公共设施建设。

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水映了城市的整体经济实力、规划建设能力,是体现城市良好投资环境、生活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良好的城市公共设施不仅能够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维护城市形象,为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且能够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当前,我国城市公共设施水平无论从人均占有率还是从质量来看,都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1 城市公共设施的内涵

城市公共设施是指有由政府提供的为社会公众享用或使用的公共物品。城市公共设施是指道路、桥梁、港口、广场、路灯路标路牌、城空防空、等等。从空间布局来分,有全市性公共设施、区域性公共设施、邻里性公共设施三种。

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最能体现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精神品质,优秀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能强烈地突出城市的地域感,增进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城市公共设施数量多少、品质的优劣以及摆置位置是否合适等,都影响着城市综合景观的整体效果。随着本县经济的发展和居民余暇时间的增加,城市公共设施以它独有的功能特点,遍布整个城市。伴随着经济的不断的深化,公共设施已经逐渐落后于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2 功能

在影响公共设施造型的诸多因素中,功能是最为重要的,它对公共设施产品的造型形态有决定性作用。一件合适的公共设施造型设计我们会从使用功能、环境功能、文化功能等方面考虑。因为不同的功能要求而设计不同的座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相关群体对景观公共设施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如休闲类设施户外小品,因为环境要求不同而造型迥异。

同时,随着现代人对文化的重视,人们对公共设施功能的诉求上升到文化层次。不同的文化背景要求公共设施在整体环境中艺术效果不同,如英雄纪念碑和牌坊。作为城市户外公共设施,其功能设计体现了设计师对生活的理解度,它不仅要解决功能,环境舒适问题,而且还要激发、引导城市形态的发展。

3 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策略

3.1 完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项目运营的收费机制

城市公共设施是政府提供的一种公共产品,这与政府从中收取一定的费用并不矛盾,这一部分收费如同城市维护建设税,其对于当前我国城市公共设施所需资金而言杯水车薪,但它同样体现了城市居民对城市建设发展的关注和参与,所以这一部分资金来源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保持稳定。然而,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发现城市公共设施被“绑架”进行乱收费以及不合理收费的现象。城市公共设施收费是一种社会收入再分配形式,对于经济运行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乱收费以及不合理收费的现象是绝对不应该存在的。因为收费范围的确定、收费标准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企业的效益和居民生活,所以政府必须要明确哪些城市公共设施应该收费、能够收费以及如何收费。在此基础上,政府还要合理规划和使用这些收费,并予以公示。

3.2 进行合理科学规划布局

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布局问题关系到社会公平和效率的问题,是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布局。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过程中必须依据程序进行,讲究合法性,避免快速决断;连续性决策,每个过程都要进行选择,不断调整决策,以谋求共识;综合审视,注重比较与选择,不要专注于某一个方面。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不应一味追求规划的效率与经济性,不应主观的追求单一要素对整体的拉动,而应在规划中更多地体现合理性与科学性,综合各方面因素,满足更广大市民的需要,赢得更长远的利益,实现更长久的发展[3]。

3.3 是必须处理好法、理、情的关系。城市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城市环境。这就要求执法必须严格,不能有随意性。城市管理工作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执法涉及的许多问题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多数违章者都能说出一大堆“理”来,怎样用“大道理”说服他们的“小道理”,已成为对执法人员的基本要求,否则群众会说执法人员“不讲理”。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要首先消除与当事人的对立情绪,倾听当事人的意见,关注和尊重当事人的权益,在依法说理的同时,努力消除当事人的对立情绪,加强沟通交流,注重法、理、情的有机结合,着力化解矛盾,促进工作。

3.4 是必须依靠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要在畅通与市民信息互动渠道上做文章,不断增强群众认同感和责任感。通过开展城管工作进社区等活动,深入了解和关心群众疾苦,从群众的角度审视执法中的重点和难点,调动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和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形成群众全程参与、全程监督,共创共管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3、5 用市场化模式激发活力。一方面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对能够实行市场运作的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适当的方式交给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社区等基层组织承担,引进竞争激励机制,以扩大公共服务的供给,并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结合该区实际,对市区主干道及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城市“牛皮鲜”、车辆停放、乱晒乱挂、乱倒垃圾、公共场地及设施实施管理,甚至是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管理,先由城管部门通过确定管理标准,然后通过招标、承包的形式,委托有合法经营执照、依法在工商部门登记过的、有管理经验的公司来管理,对不服从的管理者,再由城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逐步形成“执法与管理相分离,即市场化管理在前、城管执法在后”的城市管理新机制。

结语

表面上看,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不属于国家大型规划项目,重要性不大,但由于其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到城市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必须要时刻关注其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政府要加强素质教育,不仅要发动他们参与这项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教育他们爱护城市公共设施,合理使用和维护好城市公共设施。

篇2

城市公共设施主要是指城市环境中面向社会大众开放的生活、文化、起居娱乐、商业、交通、广场、体育、文化古迹、行政办公等公共场所的设施、设备等。

一、公共设施普遍缺失问题

在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的街区和各类公共活动场所,我们都可以感知到用于公共场所作为视觉识别和导引的城市公共设施还十分匮乏,欠缺大量高水准的、艺术人性化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应用设施。

就石家庄市来看,自上世纪末以来,在公共视觉识别和传导系统的建设较以前有了较大改进和提高,并在视觉应用设计上开始讲究起来,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城市特色,但就该设计和应用领域进一步的人性化、艺术空间化和公共传导化要求而言,还处在初始性的探索和推广阶段。其问题突出的反映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缺乏对城市公共设施和视觉传导的功能与设计价值在城市公共空间的理解与认识。第二,缺乏设计的美学意识并忽视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将其看做是工程设计之外和之后的小事情或作为可有可无的事项。第三,较多地注重单位性质及其外事部门的视觉导引的设置而往往忽略和轻视了和对社会公共场所设施的人性化与公益性建设。第四,较多注重经济实体或直接进行商业活动的单位及其商业广告性质的视觉标示物空间的视觉导引的设置,而大都忽略了非商业化的公共性视觉传导系统的建设。

二、确立公共设施的公益性视觉传导理念

我们的城市化建设迫切要求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在功能、经济、科技、信息、文化等方面符合当代社会公众的生活和生产交往的需求并能够融入到特定的城市环境及其审美文化之中,成为它们的一个有机的构成部分。具体说就是城市的公共设施中,无论是公共建筑、照明、道路、桥梁、车辆、通讯、标志物、绿化,还是公共卫生或安全设施、健身娱乐或休闲设施以及整体的公共空间环境,都不能缺失合理的和具有公益特性的设计与视觉传导规划。因为城市公共设施的系统化设计是实现城市生活和公共空间的人性化和效率化运作的基本保障。

同时,城市公共设施领域的公益性视觉传导系统,在视觉的“标识”意义和文化的“符号”意义方面又都同时承担着双重的角色和作用。一方面,公共设施作为视觉化的传导标识而存在,具有帮助人们对于具体目标对象、空间位置及环境特性等进行有效的指引和识别作用,同时也提供给人们对活动于其间的环境形态及功能作用的直接认知和帮助;另一方面,又可以作为一种文化性的符号而存在,在提供给人们以某种感性形式的基础上去显露它们背后蕴含着的某种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意韵,体现着本土文化的装饰性和意象性,其创意与视觉意象直接影响着城市整体文化空间的规划品质。成为直接或间接向公众揭示其内在的文化脉络与时代风格的符号。成功而有效的“城市设施”的视觉传导设计必然构成城市环境中不同时期的公共设计和公共性文化理念的复合体。它们在为市民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把艺术和文化最为生活化地融入到我们的任何一个社区、公园、剧场、博物馆、医院、商厦、学校、公司、车站。

再者,欲要提升和完善城市公共空间的视觉传导系统,我们的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在城市公共空间视觉传导系统的认识和制度方面纳入到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和管理的整体规划和法规之中,使之与城市整体的视觉形象及公共设施的建设整合配套,并实施长期而细致的专业化建设与管理。使之在起到既定的社会公益性的功能作用的基础上,广泛征集和采纳优秀的工业设计家和艺术家的成功方案,并通过政府权力去组织有能力的厂家进行竞标和生产。使尽可能完美的各类公共设施,充分发挥公共视觉传导系统和其他城市家具系列的设计美、材质美、工艺美等的社会公共效应。

三、确立公共设施的人为本理念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许多城市都加快了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石家庄市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也逐步开始注重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与城市发展和人的关系,并开始通过开放公园、修建主题公园、街心广场、休闲步行街、城市绿地、停车场,道路、桥梁、通讯、标志物等方面用以满足市民的需求,但这距离一个大都市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规范的要求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还仅仅停留在城市设施建设的表面,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则在于我们是否把公共设施建设与设计的重点放在了研究公共空间、城市环境及现代人三者的关系上,是否将公共空间、行事行为及设施要素组成的行为场所作为了具体的探求对象。

我们知道,公共设施与人们的户外活动关系密切,这些设施虽然体量大都不大,却与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起着理顺协调人与环境关系的作用。笔者认为,只要是“人”所使用的产品,就应在人性化方面加以考虑,这里的人性化设计即是设计产品的过程中了解人的需求,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怀。要充分考虑人的心理、生理因素,建立人与产品之间的和谐关系,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潜能意识,保护人的健康。作为公共设施在设计制造时把“人的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来考虑,也就是在生理学和心理学两个方面进行全盘考虑,注重公共设施在安全、方便、舒适、美观等方面的评价,即以人性化的最大需求为主。

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表现,说到具体上应当包括安全性、美观性、舒适性、通俗性、材质感、地域性和文化性等方面,因此,影响公共设施人性化设计的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环境因素、人的因素、文化因素以及设施本身的因素,而除了设施本身要求符合人体工程的功能性因素外,由于人性化的表现众多,所以其他公共设施的人性化因素应当是一个可变因素,例如地理文化的不同、民族与历史的不同、传统与的不同、使用环境的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都是体现人性化差异的表现因素,因此我们可从以下三个可变因素:自然环境、人文地域文化、使用人群来分析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1.自然环境因素

公共设施的设计应考虑到周围的自然环境,注意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理顺自然环境与公共设施的关系,达到自然环境与人的生活的和谐统一。比如我们地处北方气候较为干燥,公共设施材料应多采用具有厚泽温润质感的木材,且冬季时间相对较长,视觉色彩较单调,因此在色彩设计上要鲜艳醒目,以调剂漫长冬季中单调的色彩,使为紧张生活所累的人们在漫漫寒冬也可以感受到心理上的温暖和视觉上的春天。

2.地域人文环境因素

公共设施作为一种城市文化的载体,传承着城市历史文化的基因。因此公共设施的存在除了理解设施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对其文化意蕴和风土人情的解读。不同的生活方式体现着不同地域的文化并表现出不同的生活习惯,而作为人们社会生活服务的公共设施必然会受这些不同生活方式的影响。因此除了其本身的功能外,它一方面是城市文化的显现,体现着本土文化的意象性,直接影响着城市整体文化空间的规划品质。另一方面,公共设施直接参与城市景观构成,是景观规划中的一部分。在进行公共设施的设计与建设时要尊重当地建筑的风格,从中抽取出诸如形态、色彩、文化等隐含的因素,运用到公共设施设计中去。

3.人的因素

人是城市环境的主体,因而设计应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使用人群的需要。在使用人群中老人、儿童、青年、残疾人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与心理状况,必须对他们的活动特性加以研究调查后,才能在设施的物质中给予充分满足,以体现“人性化”的设计。如社区垃圾箱的开口,太高和太低都不便于人们抛掷废物,箱体太小则又会使污物外露,太大则不雅观又孳生蚊蝇,同时还要考虑防漏雨措施以及便于清洁工人清理等等。再如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需要;关注残疾人的需要等,在人行道上开辟盲道,在入口楼梯两侧开辟轮椅通道等等,这些都是考虑到残疾人需求的人性化设计。

总之,尊重使用者,“以人为本”是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一个需要自始至终贯穿的原则。我们在城市的公共设施建设与规划中,应按“人――公共设施――人”的顺序对我们的“城市家具”进行科学规划与设计,研究人与公共设施及环境关系的行为心理,在其功能中寻找最适合环境的平衡点,使公共设施系统同时具有功能、公共文化、游憩、生态等多种功能,而并不是不顾实际情况建造大广场、大草坪。

参考文献:

篇3

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概述

城市中的公共设施包括公共汽车站、电话亭、指示牌、邮筒、垃圾筒等,如果把城市还原成一个构成体,那么这些公共设施可以看成是点的元素,他的色彩可以做为城市整体色彩的点缀色,是城市色彩环境的点睛之笔,对城市的人文色彩环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是从细微处体现城市色彩设计的别具匠心。

城市整体色彩体现了城市的整体环境和主色,整体色彩包括了建筑物色彩、公共设施色彩和自然景观的色彩等,其中点睛的色彩就是公共设施色彩。美学性、区域文化性和协调性是城市色彩设计必须重视和强调的,应该在认真研究色彩的情况下,通过灵活的运用和创新的设计来满足公共设计的色彩要求。优秀的公共设施色彩设计,首先应该满足的就是合理性。

确定城市公共设施色彩主要有三个影响因素:一是美学设计,体现出城市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特点;二是整体协调性,建筑物和公共设施都要体现出人性化和情感化的特点;三是区域文化协调性,要保证城市色彩和文化的连续性,不仅需要时间连续还需要空间连续。公共设施色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城市的色彩分布规律和色彩发展历史,某种颜色很可能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例如对色彩相当重视的城市――印度,在印度西部有四座城市可以分别用四种颜色代表。

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的原则分析

1规划原则

人们的心理活动通过行为体现出来,我们应该着重分析人们的心理特征和胜利特征,才能真正让城市公共设施满足人们的需求。例如在人们休息时坐下,这是种生理需求,而在休息是人们会有意无意的与其他人隔开,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因此在设计休息空间中的公共设施时,可以将设施的高度设计得略微不同,又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

2整体协调性原则

城市公共设施和其色彩都是城市的一部分,城市的色彩空间与城市公共设施相互影响、共同生存又相互融合,公共设施的定位决定了城市色彩的设计标准,而城市色彩的协调性又影响着公共设施的具体设计。目前城市的公共设施主要包含卫生系统、交通系统、信息系统、照明系统、休息系统和活动系统等,每个系统下又包含了多种公共设施,根据不同公共设施的作用和特点采用不同的色彩,能够体现出公共环境的人性化和情感化,给人们带来愉悦的感受。

3区域文化协调性原则

区域文化对于城市公共色彩设计至关重要,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色彩是公共设施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的途径之一,因此在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中,应该重视区域文化协调性原则,用色彩来宣传城市文化,体现城市和人们的情感,因此城市公共设施色彩不仅具有美学意义,还有着深刻的思想含义。

4美学性原则

对于不同功能的公共设施,采取不同的色彩设计不仅能够保证其辨识度,还能确保公共设施的功能性。对于儿童座椅,应该选择比较鲜艳的颜色如红、黄、蓝、橙等,针对儿童的身体特点应该适当降低座椅高度,并且减淡座椅颜色,方便儿童识别,对于城市街边的LED路灯,应该根据区域不同选择不同的颜色设计,而对于公园或者小区的路灯,应该选择绿色,会让居民眼前一亮,城市中的健身器材,颜色应该选择鲜艳活泼的颜色和红色,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也能给人们带来健身的动力。

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的策略

1完善色彩标识系统

目前我国的城市色彩标识系统仍然不够完善,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城市标识色是一个整体和宏观的色彩,而城市色彩标识系统能够丰富人们的视觉效果,并且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心理暗示,人们会对城市的街道、建筑和其他设施产生深刻的印象,实际上城市色彩起到了城市名片的作用。设计者应该给城市色彩划分不同的种类和层次,并赋予一定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在城市范围内普及色彩设计。

2明确公共设施标识色

目前城市标识色可以分为两类,即现代标识色和历史标识色,城市的不断发展让城市色彩具备了一定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文化内涵,因此要做好色彩规划工作,首先要根据不同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来确定城市标识色,但是色彩标识系统并不仅仅是确定城市标识色。城市的整体色彩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城市自然景观、建筑外观和气候条件等,设计师在明确公共设施标识色时应该全面且充分的考虑。

3色彩标识系统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

城市色彩可以分为节点色彩、界面色彩、流动色彩、标识色彩和分区色彩,例如河流、廊道和道路系统属于界面色彩,分区色彩则是根据城市的不同分区来确定的,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节点色彩,在城市中公共设施实际上是一个个节点,城市标识色与节点色彩密切相关,但是也不应该太过凸显节点色彩,色彩的连续性和辨识度才是最重要的。

结束语

合理的公共设施设计,能够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公共设施设计包含了很多方面,其中较为重要的是色彩设计,色彩设计的质量对城市空间视觉形象有直接影响,同时也决定着公共设施能否发挥其功能性。综上,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力度体现出城市对人民的重视程度,做好城市色彩规划和公共设施色彩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促进城市不断进步。

篇4

城市公共设施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室内外辅助设施,是伴随城市发展而产生的集合工业产品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为一体的新型环境产品设计,它在城市空间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媒介功效,成为体现市民生活品质的人与环境的纽带。好的城市公共设施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公共设施使用,同时亦是很好的城市景观,是城市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

城市公共设施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好坏,不仅关系着城市整体的环境印象,同时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以上海的城市公共设施为例,它的设计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从本质上讲应以人为本,兼具生态性、经济性与文化艺术性。上海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很好地满足了人们户外活动诸多功能上的要求,丰富了城市的户外生活,突显了城市的人文特征,就是遵循了如下几种基本原则:

(1)人性化原则

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与设计要体现对人的关怀,关注人在其中的生理需求和心理感受,以人为基本出发点,研究人的需求,探索各种潜在的愿望,提出人在城市户外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通过户外家具本身,使人的各个器官能得到延伸而发挥作用。

此外,人性化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正常人的需求,还要考虑到伤残人、老人和儿童等的特殊要求。2010年8月,上海市设立首批残疾人汽车无障碍停车位,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人人都可以平等且无偿地享有在户外进行活动的权利,努力创造一个公平、平等的社会环境。

(2)生态化原则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噪音、拥挤、污染、疾病等城市问题越来越严重,人类的生存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因此,不滥用资源、不破坏环境的观念,提倡一种生态型的城市景观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生态化原则主要是指在其原材料获取生产、运销、使用和处置等整个生命周期中密切考虑到生态、人类健康以及安全向题。具体而言,就是应该考虑选择对环境影响小的原材料,减少原材料的使用,优化加工制造技术,减少使用阶段的环境影响,优化产品使用寿命及产品的报废系统。例如在上海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上采用和自然息息相通的材料,使城市公共设施的质感与自然和谐融合,这种取于自然,归于自然的表现手法,使城市公共设施的营造充满活力。

(3)科学性原则

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要采用国际通行的标识;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汉语和拼写规范、符合英语习惯书写规范的中英双语文字标识。[2] 公共设施中的指示系统、公共座椅、垃圾箱、路灯、公共厕所、候车厅等,都要有一定的科学性。例如上海温热多雨,选材要注意防潮防锈,故材料的运用多运用塑料制品或不锈钢材料,色彩上也以亮色调为主;要注意照明系统的防雨措施。

(4)艺术性原则

城市公共设施的创意与视觉意象,直接影响着城市整体空间的规划品质,这些设施虽然体量一般不大,却与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城市的景观密不可分并忠实地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水准[3] 。上海市随着人们交往的增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功能也越来越趋于完善,城市公共设施的种类和材料将不会再像从前那样单一和形式简单,更注重功能与艺术性的统一。在对于设施的艺术性所创造的价值,上海市已经认识到通过公共设施的艺术性去感知城市和建筑、交流情感、平和情绪、激发想象与创意;如果我们能从街区、局部地域、整体环境的角度来进行各种公共设施的设计探索,将有助于构建一个融都市特征、文化、品种、便利性和装饰性等综合元素为一体的优美环境。如上海人民广场的公共设施,既是美化环境的花架,又是自行车存放处,功能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5)历史性原则

上海市在保护城市公共设施作过很大的努力。陆家嘴中央绿地旁那幢风雨斑驳的“陈家宅”,如今成了陆家嘴中心绿地最突出的亮点之一。它与金茂大厦、东方明珠等摩天楼形成的有趣对比,吸引了无数旅人的目光。同样的事例还有复兴公园东南门口的那座老消防龙头。三十年代建成的这个金属制品,粗看上去是那么生硬、那么笨拙,又横拦在公园大门口“丢人现眼”。但主持公园大门重建的著名建筑师项秉仁聪明地保留了这个“老家伙”,搞了一个玻璃罩将它罩起来,再配上一段说明它来历和历史功劳的铭牌,如今这个消防栓成了复兴公园最出色的景点之一。

我国逐渐意识到城市公共设施的重要性,并不断加大对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从国内的公共设施投放情况来看,产品普遍存在外观设计缺乏创新,设计不够人性化,以及产品设计与周边环境没有协调统一的造型美感;目前国内公共设施的设计对生态的考虑也存在着不足,产品材料、功能设计、产品生产、报废过程还未考虑到生态的问题。[4] 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应该着眼于创新和生态发展,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寻求合理的产品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要加强对公众意识的关注,将公众意识转化为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设计,在给人们带来生活方便的同时,必定营造出人人共享成果,人人参与其中,人人受到尊重的和谐的城市公共设施气氛。

参考文献:

[1] 王昀,王菁菁.城市环境设施设计[M]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篇5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7-0159-02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年来政府逐年加大对公共设施修建的投资,在城市中修建了大量的公共设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城市公共设施是指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公共性、服务性设施。公共设施具体是由以下三个方面内容构成:其一,交通系统:城市示意图、路牌、街灯、交通信号、道路护栏、公交车站、停车场等;其二,商业系统:电话亭、邮筒、书报亭、售货亭等;其三,休闲系统:厕所、休憩座凳、垃圾箱、花坛、阅报栏、街头钟、健身设施、游乐设施、公共艺术等[1]。

公共设施犹如城市的家具,是城市细节的体现,公共设施设计不当便会影响整个城市空间的整体效果,而公共设施的色彩设计作为公共设施设计的重点,影响到整个城市空间的视觉形象,同时公共设施色彩对公共设施功能性的完善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公共设施色彩设计中强调的是内容传达性、视觉舒适性、整体协调性等方面,色彩设计应通过对色彩的创新设计和灵活应用来满足对公共设施的要求。目前中国色彩设计并不规范,在很多城市都存在着色彩污染的现象,大部分是因为过分追求自身色彩的标新立异造成整个城市色彩环境的混乱。一个优秀的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必然是在色彩关系的组织中良好地贯彻、体现了色彩设计的要素。

具体阐述,可分为如下三个要素:

一、整体性协调要素

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空间组成的一部分,在色彩设计中要遵循整体城市空间的整体色彩设计规划。通常在城市色彩规划中背景色为自然环境色彩及人工环境色彩,自然环境色彩多指天空的颜色,是城市色彩的背景色;作为背景色的人工环境色彩指主要建筑色彩,道路色彩及大面积的绿化色彩等。城市公共设施在城市中的数量及位置按照人们对公共设施的需求进行排列,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如果色彩与整体不相匹配,或是杂乱无章,势必会造成色彩污染。所以在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中,其作为城市色彩的辅助色,色彩要强调有序复杂性,并非指单一、统一和单调,而是在相对统一整体的色调背景下,赋予公共设施色彩新的内涵,既起到点缀城市的作用,又要与整体城市背景色相协调。如果城市背景色颜色丰富,城市公共设施颜色在设计中就要简单、含蓄,多以低明度、低彩度的色彩为主;反之,色彩运用中可以丰富、艳丽。如图1所示,为彩色座椅,背景色为蓝天绿地,背景色彩简单,在设计座椅是选用了高明度、高彩度的橙色、红色、黄色等色彩,与周围背景色搭配和谐,并在此空间内起到了点缀作用。

图1 公共座椅

二、地域文化要素

在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中,地域文化是不容忽视的一个要素。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大国,城市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间,是经历了成百上千年的沉淀积累形成的,每一座城市都有代表自己特色的地域文化,每一个地区都有与其民族性文化密切相关的独特的色彩图谱。在进行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时,更要考虑到对城市历史文化的尊重,包括逐渐形成的传统用色习惯,其他还有社会风尚、传统习俗、、文化艺术等因素[2]。在城市发展的过程当中运用适宜的色彩设计将文化传承,也就是保护一个城市自己的精神家园,防止造成“历史文化的记忆断层”现象。一种颜色,对一个城市来说是一种情感,代表着祖祖辈辈的思想的延续,所以一个城市的色彩设计不仅具有一般的美学意义,而且更多的是拥有深刻的思想含义。城市色彩设计要以城市的文脉色彩为依据,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更要以此为依据,并且在继承中进行创新。

三、人的心理感受要素

人们在观察不同的色彩时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由于人的生理构造和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存在许多共同点,对色彩的心理感受和联想就表现出许多的共性,例如颜色的冷暖感、轻重感、软硬感、距离感、涨缩感、愉快忧郁感、兴奋沉静感、疲劳感等。“色调”是从色彩对人产生本能的心理感受来进行定义的,是色彩的一个重要属性。色调在冷暖方面分为暖色调、冷色调和中性色调。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调, 象征着太阳、火焰。绿色、蓝色、黑色为冷色调,象征着森林、大海、蓝天。黑白灰为中性色调,象征着白天、黑夜。 冷色调的亮度越高,其整体感觉越偏暖,暖色调的亮度越高,其整体感觉越偏冷。

色彩与其他事物一样具有两面性,应用的得当适宜,对人的心理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使用不当也对人的心理产生消极作用,近年来常提到的色彩污染就是在城市中色彩使用不当造成的。例如红色,使用时常让人联想到太阳,从而感到崇敬、伟大。红色应用适宜会使人感到温暖,但是红色应用不当,观察时间长或是天气环境闷热时,又会让人感到烦躁,很容易造成视觉疲劳,严重的时候还会给人造成难以忍受的精神折磨,又容易引起兴奋、激动、紧张,这样的红色又被看成危险、灾难、恐怖的象征色,因此在进行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时,红色使用要谨慎,尽量避免大面积使用,可将红色应用为点缀色应用于局部。而白色和黑色这两种色彩在城市公共设施色彩应用中也比较普遍,白色给人感觉明亮而纯洁,利用白色可以营造出一种朴素、高雅、真诚的环境氛围,像路灯、垃圾箱等公共设施会采用白色作为基色调进行设计(如图2所示)。黑色则给人感觉沉稳而庄重,但如果大面积使用黑色时,则会使人产生压抑、抑郁、伤感、恐怖等消极的心理感受。

图2白色路灯

结语

本文提出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三个要素:整体协调性要素、地域文化要素和人的心理要素,并从这三个要素展开阐述,简要分析其对城市公共设计色彩设计的要求。

篇6

现在城市的可持续化社会属性意味着现代城市的公共设施设计相较于以前粗放的设计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就公共设施设计而言,可持续设计不是武断的强硬,而是应寻求最充分,高效、无污染和低耗能的设计。应该充分考略到材料的可持续化,防止材料污染;考虑到功能的可持续化设计,将功能进行划分;考虑到技术的可持续化以及价值的可持续化,促进城市公共设施的自我循环式进化。

1.2大众审美化设计

现代城市的公共设施设计不但需要满足人们的物化审美,而且在精神上也可以给予人们美的感受,使公共设施设计成为人类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的结合体。公共设施设计作为一种纯操作型的艺术表现,是要被大量生产的,是需要大众接受的,所以公共设施设计要依照市场和大众所认可的文化来做设计,即大众审美化设计。公共设施设计需要启发大众文化的审美潜力,使审美被大众所认识和理解。公共设施设计要体现出人们的精神追求,同时通过富有文化的艺术气息和现代感的独特形式将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表现出来。在功能和形式上要满足城市居民不同的艺术爱好和情感需求,让民众真正感受到设计的大众文化魅力。

1.3创新设计

“作为创意人,很难与当今的一些流行完全割舍开来,一切都能成为灵感。特别是产品设计圈外,这座城市、乡村、艺术、设计以及其他有关创意的一切”。这是德国工业设计师丹尼尔关于产品创新设计的理解,设计是所有改变人类生活的方式中最直接的,人们的生活观念常常被设计所影响。设计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甚至影响了人们的交往模式,人最开始的交流是通过一个简单的肢体动作,其后发展到了文字和语言。打开一扇门,不再用手,而只需要你走过去。公共设施设计需要创新设计,以此带来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这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同样也需要促进城市的创新功能。

1.4涵化设计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公共设施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为人们提供服务不可缺少的部分。现代城市中教育的最好载体就是公共设施,当民众使用或者体验公共设施时,要让他们从中学习到设计的教育意义。公共设施的形态、功能的设计要影响大众的情绪,让大众受到强烈的陶冶和感染,使大众不知不觉受到教育。现在很多城市的垃圾桶都采用的是垃圾分类的形式,既环保又高效。这种垃圾桶设计的理念对人的教育,常常是在毫无强制性的情况下,使欣赏者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在这种长期作用下,使人们无形中产生了应该进行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

1.5共用设计

共用设计,在商业利润的前提下,现有技术条件下,公共设施设计尽可能使不同能力的使用者,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能够安全、舒适地使用的设计方法。公共设施设计,需要成为解决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有障碍或不便的弱势人群的有效方案,例如盲道、老年人楼梯扶手、残疾人坡道和其他一些城市公共设施。基于以上这些社会属性,现代城市的公共设施设计方法如图2所示。

2分类垃圾桶设计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日益富足,城市生活垃圾每年都在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这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生态发展。传统垃圾桶一个口倾倒导致了垃圾回收不便,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使垃圾循环利用率变低。基于此,垃圾桶应针对不同类别和功能进行设计。

2.1创建低保真模型

基于城市社会属性下的公共设施创新设计方法,捕捉符合城市社会属性的分类垃圾桶设计,绘制初步设计方案,创建低保真模型。。

2.2可持续、创新设计

分类垃圾桶是针对无锡阖闾城遗址博物馆景区所开发的一款富有环保理念和人文情怀的室外公共设施,实现了垃圾分类储存与历史文化的融合。如图5,图6所示,分类垃圾桶整体采用了简洁的造型,体现了一定的时尚感,与阖闾博物馆的历史气息相吻合。游客通过垃圾桶上的回收标签来进行垃圾的投放,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同时在垃圾桶的上方设有烟灰缸,方便吸烟人士的烟灰存放。垃圾桶采用门形式,方便垃圾回收人员对垃圾的收取。同时垃圾桶设计带有顶盖,可防止因下雨等恶劣天气导致的垃圾污染。

2.3涵化、审美设计

分类垃圾桶所在的阖闾城遗址博物馆,是无锡市最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第一个有论断的春秋吴国的都城,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分类垃圾桶设计的造型吸取了战国青铜灯、漆木瑟、漆箱等器物的剪影元素,用镂刻的形式将战国玉器C形龙上的回形装饰以及青铜器物纹样予以表现。让来到无锡阖闾城遗址博物馆的游客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吴文化,感受吴文华。同时,通过分类垃圾桶的造型,启发民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

篇7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年来政府逐年加大对公共设施修建的投资,在城市中修建了大量的公共设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城市公共设施是指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公共性、服务性设施。公共设施具体是由以下三个方面内容构成:其一,交通系统:城市示意图、路牌、街灯、交通信号、道路护栏、公交车站、停车场等;其二,商业系统:电话亭、邮筒、书报亭、售货亭等;其三,休闲系统:厕所、休憩座凳、垃圾箱、花坛、阅报栏、街头钟、健身设施、游乐设施、公共艺术等[1]。

公共设施犹如城市的家具,是城市细节的体现,公共设施设计不当便会影响整个城市空间的整体效果,而公共设施的色彩设计作为公共设施设计的重点,影响到整个城市空间的视觉形象,同时公共设施色彩对公共设施功能性的完善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公共设施色彩设计中强调的是内容传达性、视觉舒适性、整体协调性等方面,色彩设计应通过对色彩的创新设计和灵活应用来满足对公共设施的要求。目前中国色彩设计并不规范,在很多城市都存在着色彩污染的现象,大部分是因为过分追求自身色彩的标新立异造成整个城市色彩环境的混乱。一个优秀的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必然是在色彩关系的组织中良好地贯彻、体现了色彩设计的要素。

具体阐述,可分为如下三个要素:

一、整体性协调要素

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空间组成的一部分,在色彩设计中要遵循整体城市空间的整体色彩设计规划。通常在城市色彩规划中背景色为自然环境色彩及人工环境色彩,自然环境色彩多指天空的颜色,是城市色彩的背景色;作为背景色的人工环境色彩指主要建筑色彩,道路色彩及大面积的绿化色彩等。城市公共设施在城市中的数量及位置按照人们对公共设施的需求进行排列,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如果色彩与整体不相匹配,或是杂乱无章,势必会造成色彩污染。所以在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中,其作为城市色彩的辅助色,色彩要强调有序复杂性,并非指单一、统一和单调,而是在相对统一整体的色调背景下,赋予公共设施色彩新的内涵,既起到点缀城市的作用,又要与整体城市背景色相协调。如果城市背景色颜色丰富,城市公共设施颜色在设计中就要简单、含蓄,多以低明度、低彩度的色彩为主;反之,色彩运用中可以丰富、艳丽。如图1所示,为彩色座椅,背景色为蓝天绿地,背景色彩简单,在设计座椅是选用了高明度、高彩度的橙色、红色、黄色等色彩,与周围背景色搭配和谐,并在此空间内起到了点缀作用。

图1 公共座椅

二、地域文化要素

在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中,地域文化是不容忽视的一个要素。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大国,城市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间,是经历了成百上千年的沉淀积累形成的,每一座城市都有代表自己特色的地域文化,每一个地区都有与其民族性文化密切相关的独特的色彩图谱。在进行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时,更要考虑到对城市历史文化的尊重,包括逐渐形成的传统用色习惯,其他还有社会风尚、传统习俗、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因素[2]。在城市发展的过程当中运用适宜的色彩设计将文化传承,也就是保护一个城市自己的精神家园,防止造成“历史文化的记忆断层”现象。一种颜色,对一个城市来说是一种情感,代表着祖祖辈辈的思想的延续,所以一个城市的色彩设计不仅具有一般的美学意义,而且更多的是拥有深刻的思想含义。城市色彩设计要以城市的文脉色彩为依据,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更要以此为依据,并且在继承中进行创新。

三、人的心理感受要素

人们在观察不同的色彩时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由于人的生理构造和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存在许多共同点,对色彩的心理感受和联想就表现出许多的共性,例如颜色的冷暖感、轻重感、软硬感、距离感、涨缩感、愉快忧郁感、兴奋沉静感、疲劳感等。“色调”是从色彩对人产生本能的心理感受来进行定义的,是色彩的一个重要属性。色调在冷暖方面分为暖色调、冷色调和中性色调。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调, 象征着太阳、火焰。绿色、蓝色、黑色为冷色调,象征着森林、大海、蓝天。黑白灰为中性色调,象征着白天、黑夜。 冷色调的亮度越高,其整体感觉越偏暖,暖色调的亮度越高,其整体感觉越偏冷。

色彩与其他事物一样具有两面性,应用的得当适宜,对人的心理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使用不当也对人的心理产生消极作用,近年来常提到的色彩污染就是在城市中色彩使用不当造成的。例如红色,使用时常让人联想到太阳,从而感到崇敬、伟大。红色应用适宜会使人感到温暖,但是红色应用不当,观察时间长或是天气环境闷热时,又会让人感到烦躁,很容易造成视觉疲劳,严重的时候还会给人造成难以忍受的精神折磨,又容易引起兴奋、激动、紧张,这样的红色又被看成危险、灾难、恐怖的象征色,因此在进行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时,红色使用要谨慎,尽量避免大面积使用,可将红色应用为点缀色应用于局部。而白色和黑色这两种色彩在城市公共设施色彩应用中也比较普遍,白色给人感觉明亮而纯洁,利用白色可以营造出一种朴素、高雅、真诚的环境氛围,像路灯、垃圾箱等公共设施会采用白色作为基色调进行设计(如图2所示)。黑色则给人感觉沉稳而庄重,但如果大面积使用黑色时,则会使人产生压抑、抑郁、伤感、恐怖等消极的心理感受。

图2白色路灯

结语

本文提出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三个要素:整体协调性要素、地域文化要素和人的心理要素,并从这三个要素展开阐述,简要分析其对城市公共设计色彩设计的要求。

篇8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098-0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共设施逐渐成为衡量一个现代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和标志。城市的拥挤、老龄化社会的加剧、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渴望被平等对待的诉求,对公共设施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满足人们各类使用功能需求的基础之上,如何使人人能够平等、舒适、便利地生活和工作,成为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所需要研究的迫切问题。

在探索如何使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更为合理、更为人性化的过程中,无障碍设计的局限性开始暴露出来。无障碍设施的设置目的是为满足那些弱势群体的生理使用需求,但却往往会使弱势群体感觉被与正常人区别待遇,产生了不良的心理暗示,使得无障碍设计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种“障碍设计”。在这一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通用设计”提出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即使产品的设计和环境的考虑尽最大可能被所有人使用,以达到设计能被所有人公平使用的目的。

一、通用设计

通用设计一词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中叶,英文原文为“Universal Design”,中文可译为:普遍性设计、共用性设计、适用性设计、全体设计、万能设计等。通用设计定义的确立是在上世纪80年代由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罗纳德?梅斯(Ronald L.Mace)教授所提出的,并于1985年正式使用“通用设计”一词。他认为通用设计是指“任何一种产品或环境空间的设计尽可能以符合所有人使用为原则,不管使用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或能力水平,使任何人皆能方便使用。”

可以看出,通用设计有别于无障碍设计,其核心在于将设计对象从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扩大到了所有的人,从而避免了弱势群体被差别对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达到人人都能平等地参与到各项社会活动中的目的。通用设计正是新时代人性化设计的发展和升华,体现出了文明社会所倡导的人人平等、没有偏见、没有歧视、尊重个人权利的民主观念。

在通用设计概念提出的基础上,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通用设计研究中心的工作小组还提出了通用设计的七条基本原则。即公平的使用原则、灵活的使用原则、简单而直观的使用原则、直观的信息原则、容错性原则、低体力消耗原则、提供充足的使用尺度和空间原则。这些原则为使设计能够整合及满足更多使用者的需求,提供了特别的指导。

二、城市公共设施中通用设计的应用

(一)通用设计应用的一般方法

根据通用设计的特点和原则,我们可以尝试总结出通用设计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应用的一般方法。目前在具体的设计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极限值设计,指以人体测量学中极限值尺寸作为设计的依据,主要是参考极大或极小尺寸,并加入修正量作为设计基准。例如,公共场所中门的高度的设计、地铁站检票闸口的宽度以轮椅能自由通过为准等。

2.可选择性设计,是指在设施的设计时,提供几种不同的尺度或使用方式,用户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使用。例如,为方便不同使用者而设计的高低不同的公用电话、洗手池等。

3.可调节性设计,指将设施或设施的某些部分设计为是可调节的,以便于不同人的使用。例如,将公共场所内的座椅设计成可以上下调节高度的,用户可根据需求而调节。

4.特殊设计,就是在设计时,首先将特殊群体作为定位人群,如果我们的设计能被失能者所使用,那一定也能够满足所有人群的使用需求,以此来达到通用设计的目的。例如,专门为腿部不便的人而设计的升降电梯,也可以为普通使用者所使用。

(二)通用设计的应用

这里我们以城市公共设施中交通系统和信息系统为例,简单阐释一下通用设计的具体应用。

从通用设计的角度出发,交通设施的设计更多的是考虑到行动有障碍人群的特殊需要。尤其是通道的设计应当充分满足所有人的使用需求,提供足够的尺度和空间,方便轮椅、老年人的通行,有高低落差的地方应设置坡道。还有出入口可设计为自动门、高层公共空间设置升降电梯等等,这些设计都可以便于任何人自由通行。

在信息设施的设计中,通用设计理念倡导使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在设计时应尽量简洁易懂,便于各类人群使用。同时信息的颜色和图形要突出,并可加入可触盲文的设计,这样包括老年人和盲人在内的所有人都可以识别。

有必要强调的是通用设计只是一种设计理念,它并不是一种新的学科或风格,它只能作为我们设计的一种指导或清楚易懂的方法,所以其在整体上往往不能直观地体现出来,更多是在一些点上、细节上表现出来的。

三、结语

可见,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通用设计理论的原则、方法及应用的研究,为解决老年人和残障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在城市公共空间活动问题上,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我国未来城市发展和建设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篇9

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形成的、反映当地社会经济生活的精神形态,是不断积淀下来的社会意识。地域文化也称“本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地区在本地传统文化(或母文化)的影响下,扩展和弘扬其精华,并不断赋予其新内容的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历史过程。它是历史积淀和人民创造的成果,也是我们今后在设计再创新上的宝贵财富。公共设施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不但起到细化空间层次、服务区域民众的作用,还肩负体现城市文化内涵和品牌、传承人民生活文化的重任。因此,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实践中,设计者重视、研究并挖掘不同地域所特有的文化特征,其目的就是将公共设施作为地域文化的传播媒介和功能载体,切实保护我国的地域文化,使地域民众所共有的传统生活方式得以延续并逐渐现代化,而不是边缘化。

二、分析地域文化元素在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1.象征语义的公共设施设计

所谓象征性语义,是指产品所表达出的情感,这种情感可以是设计师赋予的,也可以是使用者自己定义的,还可以是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气质。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必须考虑到象征者与被象征者之间的关系,并仔细斟酌各个地区文化特色与象征性语义在设计中的共鸣,运用灵活的设计手法对其进行设计再创造。大唐芙蓉园和大雁塔广场上的灯具,不仅是行人和车辆的照明系统,更具有标志性的现代“唐风”地域特色。其造型可分为三段式,顶部为主要发光的灯具,中部为悬挂广告的灯柱,底部为石材基座。大唐芙蓉园周边的灯具造型在设计上可谓别出心裁,它主要由三盏灯组成,形成稳固的三角式构图。左右两边为稍大一点的灯,其造型模仿宫灯的形状,是在宫灯的基础上经过简化细节、提炼线条变形之后设计出来的。在左右两盏灯的顶部设计了屋檐的符号造型,这一造型是在唐代建筑屋顶设计中发掘出来的,设计者将承载灯具的横梁做成弧度,檐处末端稍微抬高,从力学角度分析,这一设计方便了灯具的悬挂和更换,不至于使横梁容易折断。从视觉上来说,这一设计使得挂上左右两个灯具之后的路灯的整体造型变得更加轻盈,其寓意也非常丰富。在“屋檐”符号造型的横梁下挂上灯具,让人联想到家,使人感觉温馨。曲江池公园的灯具,其顶部设计了一个完整的屋顶的符号,用简练的线条勾勒出屋顶的形式,屹立在曲江公园大道上,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在公共设施设计中,这些元素不仅在灯具设计中被大量运用,在雕塑设计上也经常用到。如,大雁塔北广场水景小品之一的《人和》雕塑作品,设计师将浓缩西安历史记忆的古钱通过抽象、变形、提炼等设计手法,使之成为现代广场上具体的可视符号,其外形提取了古钱币铜钱的基础造型,经过提炼和变形重组形成广场雕塑。圆这一造型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美好的期望,如阖家团圆、圆满等,而从哲学思想上来说,则是看待事物应当一分为二,不可片面。

2.文化语义的公共设施设计

设计是艺术与科学多角度融合下的为人类服务的工具,它表达人的需求,承载人的慰藉和希望,强调尊重人的情感,因此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历代灯具的设计都是当时地域文化元素的载体。我国古代的灯具形态优美,内涵丰富,工艺精湛,现代灯具的设计也毫不逊色。大唐芙蓉园的人物造型皮影灯,以陕西凤翔的特色工艺皮影为载体,在其基础上辅以现代科技,皮影灯采用皮影戏中的传统宫廷人物造型,在契合大唐芙蓉园宫廷公园的主题之外,更融入了现代科技和材料。这一灯具设计以玻璃作为基础材料,在其上彩绘出唐代宫廷人物造型,有侍女持灯、乐手吹箫、贵人游园等,姿态各异,形态优美。基座上安装大的照明灯,晚上能看到整个人物形象,在彩绘处安装小的彩灯,使夜晚人物形象更加清晰、逼真、生动。这一造型在白天是一组组可供人欣赏的雕塑,而在夜晚则变成具备照明功能的灯具,使人在游览大唐芙蓉园时被这一组组唐代人物环绕,仿若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中,更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大雁塔广场上的灯具则更加直观地融合了文化元素。如,主题喷泉两旁休憩区域的灯柱箱上都刻印着唐朝著名的诗词歌句,不论白天还是夜晚,人们都能清晰地看到。这一设计不但起到了装饰作用,还具有教育意义,将艺术与教育结合起来。

3.仿生语义的公共设施设计

仿生是把人类或者动植物的形态特征通过对比、重复、夸张、隐喻等一系列设计法则运用到产品设计中的一种设计表现手法。仿生具体可分为具象仿生和抽象仿生。具象仿生是指直接把仿生对象的大部分或者明显特征运用到设计中,而抽象仿生是指把仿生对象的小部分或者提取鲜明的特征运用到设计中。如,大唐芙蓉园长回廊上的莲花灯,其采用了唐朝佛教文化盛行时期的圣物——莲花为基础造型,经过变形重组之后成为现代公园回廊上别具一格的灯具。这一灯具将莲花造型精简,不似之前花瓣重叠的莲花,而是简化为五片花瓣,并且花叶上下相连,似是两朵莲花组合起来一般,其涵义显示出丰富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寄托。人们在欣赏或者使用这些富有民族文化、历史特色的公共设施时,就会联想起唐朝盛世的文化景象,深刻体会到十三朝古都浓郁而悠久的历史文化气息。

篇10

目前随着城市公共设施的不断发展,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也越来越多,然而更多的研究还只是围绕在城市公共设施的使用功能和形式美感等显性因素方面,缺乏针对城市公共设施布局的研究。在现有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城市公共设施的布局可以提高公共设施使用效率,促进城市环境质量、节约能源等等,因而针对城市公共设施布局进行研究刻不容缓。

城市公共设施布局的相关原则

1.可达性原则

所谓公共设施布局的可达性原则,主要是指拥有相应需求的人群通过某种交通方式从某一给定区位到达目标设施的便捷程度,换言之,即人们到达设施供应地进行活动时所需花费的成本。其所反映的是不同地区的群体对特定社会服务的接近度是否公平,由此确定那些缺乏相应设施而应该加以关注的区域。

2.公平性原则

公平性一词最初源于社会科学。在城市地理学研究中,关于公共资源分布的公平性,有很多不同的定义,归纳来讲,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即:以平等性衡量,基于公众需求、带有补偿性质,基于使用者要求,以及基于市场准则。其中,后两者又称“伪公平性”,而为学界所关注的公共设施的空间公平性主要是第二类,也就是基于不同公众需求考虑的设施布局的合理性程度。

3.易用性原则

公共设施的布局还要考虑易用性的原则。首先,某些公共设施需要布置在显眼的位置,这样才能够方便的为人们提供服务,以公共设施的指示系统为例,只有布置在相对相对显眼的位置,人们才能够简单认知;其次,公共设施的布局需要考虑人们对所处环境的需要,比如滨水处设置休息座椅,儿童游乐设施旁设置家长座椅等等。

4.节能环保的原则

目前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中,很重视绿色设计的应用,包括分类垃圾桶,太阳能路灯等等都是从节能环保的角度考虑设计的;节约能源的原则同样应该应用到公共设施的布局中去,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公共设施的作用,避免能源的浪费。

5.融入城市景观的原则

公共设施的载体是城市景观,公共设施的功能属性也包括为城市景观增添色彩,因此公共设施的布局也要遵循融入城市景观的原则,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为城市服务。融入城市景观的原则一方面体现在对于公共设施的选择是否融入城市景观,另一方面体现在公共设施的布局是否能够依托城市景观,达到和谐共生。

徐州市新城区城市公共设施布局

随着徐州市新城区的不断建设,新城区公共设施也在逐步完善。本次调研区域主要选择在市民广场周边,包括市民广场、行政中心、建设大厦、吉田广场和中心医院新城分院。其中所包含的公共设施类别包括照明设施、公共卫生设施、交通设施、管理设施、信息识别设施以及休息设施等等。经过调研和分析:

1.公共卫生设施

调研区域内的公共卫生设施主要以垃圾桶为主,其中部分为分类垃圾桶,从公共设施布局的角度来看,该区域内公共卫生设施主要集中在吉田广场和市民广场地下广场这两个人流密集的区域为主,这样的布局是基本合理的。

2.照明设施

通过调查可知,该区域内的照明设施过多,不节能环保,一方面可以从设计本身的角度考虑、改良,另一方面,通过合理规划公共设施的布局同样也可以解决相关问题。

3.其他存在的问题

调研区域内还存在着一些其他问题;例如休息设施相对较少,不能给人们提供方便;另外还有一些公共设施影响了城市的美观等等;公共设施的布局与城市景观的规划如何合理的衔接,使得此类问题得到合理解决,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