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4 06:04:0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师音乐专业,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面对声乐教学的集体课教学改革,学院未经过重新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制定与修改相适应的声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也未重新整理和改编相应的声乐教材,只是在上课形式上进行了调整,教材也是各取所需。
二、声乐考试形式、评价方式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变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由于音乐教育的普及化,招生数扩大,原有的“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音乐教育,因此声乐教学在原来单一的“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集体课的教学模式,虽然改变了授课方式,但学生声乐考试形式、评价方式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变,应试教育导致了教师授课方式的局限性,没有看到集体课中学生接受知识的多方位性,课堂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质量明显下降。从期中、期末检查中可以看出,集体课学生的独唱能力明显不足,集体课学生歌唱的曲目重复率较大。原因很简单,集体课声乐演唱技巧的个别指导时间不够,大课形式小课上,曲目量相对减少,这种情况是教师无法改变的,因此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缺乏固定的声乐集体课师资队伍
学院担任声乐集体课的教师不固定,每一学期根据课时临时调整,课时量少的教师担任集体课。许多教师对于集体课只是抱着应付的态度,在课堂上很少讲解理论,有的甚至大课形式小课上,逐个辅导,声乐集体课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课堂教学经验,具有较高的声乐歌唱示范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发声理论、训练声音,还要传授声乐教学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声乐教学理论实践。因此必须建立固定的声乐集体课教师队伍,成立教研室。固定的声乐集体课教师队伍,可以不断地进行教学交流和研讨,不断地改进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使声乐集体课教学逐渐步入正轨。
为了更好地进行声乐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以上问题,集体课声乐教师经过教研室讨论,提出问题:声乐集体课应该以什么理论为指导?以什么理论为依据?如何进行声乐集体课教学的课程安排以及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考试形式、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工作?这是声乐教学亟待解决和研究的问题。充分吸取教师的合理意见,最后确定对声乐教学课程模式改革进行试点,在学校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创造教学条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改革模式的完善和顺利进行。结合声乐集体课的特点,在声乐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手段,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定相应的教材。
将个别教学形式变成集体教学形式,在教材上进行了相应的选择,采用自编教材,其内容重点分为三大部分:声乐基本理论指导、声乐基础训练法、声乐教学法。在一、二年级的声乐集体课教学中,采取以声乐基础理论为重点,结合声乐演唱实践与声乐教育教学实践。声乐教学过程中遵循科学化、理论化、概念化,扎实地打好声乐理论基础,保障声乐集体课的教学质量,对三、四年级的声乐个别课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第二,成立声乐集体课教研室。
由于集体课教学是新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经验不足,学院的声乐集体课由指定的几位声乐教师担任,没有固定的集体课教师队伍,集体课的教学、教研活动受到很大的影响。固定的声乐集体课教师队伍的成立即声乐集体课教研室,对一、二年级声乐辅修学生开设集体声乐基础理论与知识课试点,重新确定培养目标和要求,制定教学大纲非常必要。教师集体选编教材,并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第三,改变集体课考试、评价方式。
教师授课有学期教学计划和授课教案,同时建立声乐集体课教学习题库、试题库。随着声乐集体课教学特点的形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考试形式、评价方法也应从简单的声乐演唱改变为理论笔试和声乐演唱相结合的形式,学生期中考试以声乐演唱的形式由任课教师随堂进行,期末以笔试的形式参加声乐基础理论考试,学年成绩的分数比例由教研室讨论确定。
经过两年的课程教学模式试点的实行,声乐集体课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随着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声乐理论研究水平,用科学的声乐理论指导学生的声乐实践,使歌曲歌唱技巧的内容逐步由理论上升到具体实践,学生的技能得到了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师范专业的学生,声乐是必修课,在大学的声乐学习中,学生的歌唱方法、歌唱的情感处理,不夸张的讲这些将会陪伴他们一生。歌唱是音乐教师的重要基本功之一,洪亮的声音,富于情感的表达,自然流畅的演唱,是一个优秀音乐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认真、准确无误的演唱学生要学的歌曲,是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互动能力,学生情绪积极,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弘扬民族文化,也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戏曲、民歌在音乐课堂上也是一个亮点,也是普及基础音乐教育的特色之一,所以在演唱上,要求老师要全面发展,耳熟能详的戏曲和民歌也要求老师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在音乐师范专业的教学中,我们把戏曲和民歌作为必修课是非常必要的,让师范类学生了解的更多,学习的更全面,才能让他们更好的面对未来的社会需求。
二、演奏能力
钢琴课也是师范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钢琴演奏是音乐教学的首选乐器,音乐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弹奏能力。清晰准确的演奏能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作品的旋律、速度、节奏和情感。但是,有的学校没有这样的条件,有的有电子琴、电钢琴、手风琴,在这种情况下,要求老师也必须能够根据歌曲的旋律和情感的需要,来合理正确的选择和编配伴奏,不断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大学期间也开设了手风琴的选修课,为各种工作条件提供技能的培训和支持,为能创造更好的音乐教学活动服务,以保障音乐教学和音乐课外活动的需要。
三、自弹自唱能力
自弹自唱是每个中小学老师应该具备的音乐技能,也是合格音乐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我们开设了自弹自唱课程,每年都参加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的比赛。自弹自唱是结合钢琴、声乐、即兴伴奏,能弹不会唱,会唱不会弹,这都是在学生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强学生对自弹自唱的练习力度,自弹自唱能力是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从事音乐教学和音乐活动的基本能力,是实践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课堂中,教师自弹自唱师范歌曲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弹唱的好,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弹唱一句,学生学一句的效果非常好,学生会不自觉的按照老师的演唱标准来进行演唱,最终完成作品的学习。
四、合唱指挥能力
合唱作为一种艺术,标志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音乐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指挥课也是师范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指挥在中小学的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处处都能用得到的,指挥能力是音乐教师必备的音乐技能。在中小学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合唱,或者小乐队的合奏,这就需要老师有良好的指挥能力,来协调学生们的演唱和演奏。有的学校组织了合唱团和乐团,把学校唱得好和会乐器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这就更加需要老师的娴熟的指挥能力。随着学校的各种乐队和合唱队的日益增多,并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不断提高指挥技能,也是音乐教师努力的方向之一。
师范专业的学生,声乐是必修课,在大学的声乐学习中,学生的歌唱方法、歌唱的情感处理,不夸张的讲这些将会陪伴他们一生。歌唱是音乐教师的重要基本功之一,洪亮的声音,富于情感的表达,自然流畅的演唱,是一个优秀音乐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认真、准确无误的演唱学生要学的歌曲,是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互动能力,学生情绪积极,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弘扬民族文化,也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戏曲、民歌在音乐课堂上也是一个亮点,也是普及基础音乐教育的特色之一,所以在演唱上,要求老师要全面发展,耳熟能详的戏曲和民歌也要求老师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在音乐师范专业的教学中,我们把戏曲和民歌作为必修课是非常必要的,让师范类学生了解的更多,学习的更全面,才能让他们更好的面对未来的社会需求。
二、演奏能力
钢琴课也是师范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钢琴演奏是音乐教学的首选乐器,音乐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弹奏能力。清晰准确的演奏能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作品的旋律、速度、节奏和情感。但是,有的学校没有这样的条件,有的有电子琴、电钢琴、手风琴,在这种情况下,要求老师也必须能够根据歌曲的旋律和情感的需要,来合理正确的选择和编配伴奏,不断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大学期间也开设了手风琴的选修课,为各种工作条件提供技能的培训和支持,为能创造更好的音乐教学活动服务,以保障音乐教学和音乐课外活动的需要。
三、自弹自唱能力
自弹自唱是每个中小学老师应该具备的音乐技能,也是合格音乐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我们开设了自弹自唱课程,每年都参加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的比赛。自弹自唱是结合钢琴、声乐、即兴伴奏,能弹不会唱,会唱不会弹,这都是在学生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强学生对自弹自唱的练习力度,自弹自唱能力是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从事音乐教学和音乐活动的基本能力,是实践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课堂中,教师自弹自唱师范歌曲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弹唱的好,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弹唱一句,学生学一句的效果非常好,学生会不自觉的按照老师的演唱标准来进行演唱,最终完成作品的学习。
四、合唱指挥能力
合唱作为一种艺术,标志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音乐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指挥课也是师范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指挥在中小学的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处处都能用得到的,指挥能力是音乐教师必备的音乐技能。在中小学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合唱,或者小乐队的合奏,这就需要老师有良好的指挥能力,来协调学生们的演唱和演奏。有的学校组织了合唱团和乐团,把学校唱得好和会乐器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这就更加需要老师的娴熟的指挥能力。随着学校的各种乐队和合唱队的日益增多,并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不断提高指挥技能,也是音乐教师努力的方向之一。
关键词:钢琴 音乐教育 高师
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科目中,钢琴课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高师音乐教育的迅猛发展,社会对音乐教师的需求加大,钢琴课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在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需要。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师生,如何从事钢琴课的教学,,如何采取科学理性的方式,将这门复杂的功课做好,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程度因材施教,学会分级教学
随着国脚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率大幅提高,学生们的钢琴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入学前已经学过多年钢琴,基本功扎实,音乐表现力丰富,他们大多数会选择钢琴主修专业。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们教学难度不是太大,除了采用《高师钢琴基础教程.》第三,四册之外,常常辅以肖邦部分练习曲,夜曲,圆舞曲,贝多芬早期奏鸣曲,以及巴赫平均律等技术与音乐艰深的曲目,其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技术面,提高其音乐表现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与耐力。
还有的学生入学之前只学过一年左右的钢琴,他们只是学习一到两首曲目来应付高考,其本身钢琴演奏的技能很薄弱,基本功不扎实,弹奏动作僵硬,识谱很慢,用数字来标示五线谱的学生不在少数。对于这类学生,钢琴教师应在教学中给予更多的关注,他们需要老师更多的细心,耐心与爱心。对于他们,老师在教学上进行严密的安排与部署,需要最大限度的去开发其潜能,加强他们的基本功训练,在有限的两年中,使他们除了掌握一定的表演技能以外,还能够掌握钢琴即兴伴奏的知识,以适应其毕业以后得工作实际需要。
二. 教学中应贯彻融合性原则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目的是突出“一专多能”甚至“多专多能”的培养目标,走的是一条培养综合素质高的音乐人才的道路。它要求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演奏能力,同时对其他相关的学科的理论知识也应熟悉和了解,并且有独立的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高师音乐教育的学生,除了会演奏钢琴以外,还有会教钢琴,用钢琴为个唱,合唱伴奏,在音乐欣赏课堂会用钢琴教学等等。
因此,要求钢琴教师在教学中应提倡综合式,融合式的教学,讲究课程的整合,按照音乐教育规律实现教学的协同效果,最终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作为音乐科目的基础课,钢琴课与其他终点科目,比如视唱练耳,和声及作品分析,西方音乐史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科目中与钢琴没有任何联系的少之又少。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钢琴课与其他姊妹学科的联系,能够渗透其他学科的部分内容,拓宽教学视野。当然,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也应保持钢琴本学科的侧重点以及自身个性,绝对不能将钢琴课上成音乐欣赏课,这就要求老师们有一种驾驭全局的教学功底,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
三 .教学目标要明确,要细致分析教材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钢琴教育随着最近十几年来的不断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教学的方法与理念上也在努力的适应现代化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在钢琴课程的教学中仍然存在各方面的问题,例如:面对钢琴演奏水平程度各异的学生,如何科学、合理地上好钢琴课,将教学的思路加以调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规范掌握钢琴弹奏技巧,增强音乐表现力,提高教学质量。因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一些教学方法。
一、高师音乐专业钢琴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生的钢琴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从目前高师音乐专业招收的学生水平来看,在钢琴演奏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进高校之前没有接触过钢琴,对于钢琴的学习只能从零开始,但是却在声乐和其他的乐器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也有一部分学生,自身拥有初步的钢琴水平,但是这一部分学生学习时间较短,弹奏不够规范,在演奏上存在较多的错误。也有一小部分学生自身已拥有较高的专业演奏水平,但是依然存在基本功不扎实、音乐缺乏表现力、练习方法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对于高师的钢琴教师来说,如何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教学就成为了关键所在。
(二)学习中,学生缺乏系统的音乐理论知识以及敏锐的听觉
其一,学生缺乏音乐理论基础知识。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在进校前没有进行过系统的音乐理论学习,就算弹奏钢琴小品,也存在大量读谱方面的错误。另外,很多学生缺乏速度与节奏的意识感,刚开始学习曲子时,无法在统一的速度上练习,就算有了一定程度的熟悉,也常出现时快时慢或越弹越快等方面的错误,尤其在考试时,紧张的心态使他们更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其二,学生在听觉意识上较弱。音乐属于一门“声音的艺术”,所以,听觉意识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但是在如今的高校存在“以眼代耳”的现象,大多数学生是依靠眼睛视谱进行弹奏,完全没有用耳朵来分辨音准、音色和聆听自己的演奏。此外,由于受到流行歌曲的影响,古典音乐很少接触,也降低了学生耳朵对音色的敏感度。
二、钢琴教学方法的探讨
俄罗斯著名的钢琴学派奠基人涅高兹教授曾经这样说过:“有多少的音乐存在,就会出现多少的技术问题”。由于钢琴技术的种类繁多,因此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弹奏技巧时,应该像修建一栋大厦那样,先要打好最下面的“地基基础”。
(一)熟悉钢琴,热爱钢琴,规范基本弹奏方法
对于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在学习初期,最好是第一节课,就让他们去熟悉、去感受钢琴这件乐器。教师在一旁先讲述钢琴的基本构造和发展历史,然后在琴上给学生示范乐曲,让学生感受其优美的音色与宽广的音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着让学生用单指发出各个不同音高的音,教师及时阐述音高的具体概念,通过键盘教会学生七个基本音级的唱名和音名。另外,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和状态也要在第一堂课教授,例如:弹奏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都要放松,要求沉肩—坠肘—落腕,手型端正等;接下来规范断奏、跳音、连音等基本弹奏方法,要求学生在学习初期就养成良好的触键习惯,并在每一次的练习中都带着这种标准与情感去演奏。
(二)养成精心研读乐谱的习惯
“窥探作者内心奥秘最主要的途径是精心研读乐谱。” 这是我国著名的钢琴教育家朱工一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一首作品是否能够弹奏好,最关键在于乐谱的掌握。乐谱的精心研读能够让我们充分的了解到作曲家想要表述的音乐语言,从而正确的解释作品当中所包含的意境。
让学生从心底明白正确识谱对于钢琴演奏的重要性。老师首先需要向学生分析读谱的基本原则,让学生对读谱有一定的了解。看清乐谱上的记号,体会到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这里主要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看清谱表。让学生区别同一位置的音出现在不同谱表上的明显差异。第二,看清楚调号与拍号。很多学生在刚接触到新曲的时候,就匆匆忙忙的弹奏,从而导致不是漏了这个降号、就是忘了那个升号的情况出现。为避免这种随意性的练习,在学习新曲之前,我要求学生将调号和拍子分析清楚,再让他们弹出这首曲子的音阶,将乐曲中的升、降号完全记在心里;打出拍号的强弱节奏,用较慢的速度统一练习。第三,分析乐曲的结构,正确区分伴奏与旋律部分。对于乐谱上的各种表情符号与外文标记,都要求学生明确意思,并在旁用中文标注清楚。例如:演奏方法、指法和表情术语等,教会学生使用《表情术语字典》。
(三)养成聆听自己弹奏的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71-02
琵琶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之一,琵琶的学习具有学期长、见效慢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进入高师音乐学器乐选修课程范畴,因而,高师琵琶选修课程的教学较之其他乐器教学也有着自身的特点,需要教师更多地在教材、教法和自身素质提高上不断探索。教学内容要注意技术性与理论性、传统性与现代性、独奏曲目与合奏曲目的结合,并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质。寻找与高师琵琶选修课相适应的教学体系。
高师琵琶选修课教学有以下特点:首先是学生起点低。高师选修琵琶课程的学生一般未曾有过学习琵琶的体验,有的对琵琶学习的难度没有足够的认识,学习积极性容易挫伤。其次,起步晚,学程短。高师二胡琵琶选修课程一般在第一学年开设,学时安排较短(二学年左右),而结业时要求不仅掌握琵琶演奏的基础技能、技巧和一定程度表现能力,还要求具备一定的琵琶教学与乐队编排能力。对琵琶这种学期长、见效慢的民族乐器来说,实现这一目标相比学习其他乐器难度更大。第三,学生识谱、理解能力强。高师琵琶选修课的授课虽多是从入门开始,但因学生已有一定的专业音乐学习(声乐、钢琴或器乐)的经验,在音乐基本常识和音乐感受有了相当基础,在学习上又具有优势。学生在音高、节奏等音乐要素的理解与掌握方面明显高于其他初学人群。
高师琵琶选修课教学由于授课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既不同于高师琵琶主修课教学,也不同于一般的琵琶基础教学。本文从高师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与经验,对高师琵琶选修课的教学提出若干建议。
一、教学内容
针对高师琵琶选修课教育的特点,在教学内容和教材的选择方面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技术性与理论性
由于高师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需求,在高师琵琶选修课教学中应兼顾琵琶技术技巧与基础理论、教育理论两方面的内容。在技术教学方面,短期内不必求难,应以常用技术方法为基础。要重视技术基本功的教学。琵琶右手手法技巧与左手执法技巧以及音准、节奏等是琵琶演奏的基础,需要经过长期、扎实的学习过程。同时,琵琶基础理论和教育理论也是高师琵琶选修课教学不应忽视的内容。
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后备军,高师学生就业后,会有在课外活动中负责民族乐队排练或指导琵琶学习的任务,一定相关理论知识有助于他们在较短时期内做好“学”与“教”的角色转换。
(二)传统性与现代性
高师琵琶选修课的教学内容要兼顾传统性与现代性。一方面,在曲目选择上应以民族的、传统的为基础。琵琶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优秀的传统曲目。另一方面,针对目前高师学生的特点也应适当增加现代曲目的分量。教学曲目的安排与选择也应一定程度上“与时俱进”。贴近学生生活的流行歌曲或是耳熟能详的影视歌曲都可以选择性地纳入到教学曲目中来。
(三)独奏与重奏、合奏曲目
在学生具有一定基础之后,除学习的独奏曲目外,还可以在教学内容中增加部分齐奏、重奏和合奏曲目,并组织学生排练。第一,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来感受器乐合奏中的均衡协调,感受织体、和声等各种音乐要素的关系。第二,通过教授有关乐队组织、指挥、训练的基本方法和相关的技术理论知识,可以训练学生的视奏及队员之间配合的能力,使学生在相互配合中了解其它乐器的性能,进一步理解作曲理论课中的配器方法,为将来指导音乐实践活动及音乐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第三,学生在集体合作中可以进一步增强协作意识、团结意识。
二、教学方法
(一)突出重点难点
高师琵琶选修课由于学时少,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抓住要领是关键。传统的琵琶教学有着“以曲代工”的特点,从刘天华开始才逐步确立专业琵琶教育体系,练习曲对重点、集中解决问题有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将曲目中的重点和难点抽取出来讲解、解决,既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又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抓住重点。
(二)从两三个常用调入手
高师琵琶选修课学程短,在基础教学中可不必概览琵琶所有的用调,可从两三个常用调入手,如D调、G调、F调等。通过少数几个调掌握基本把位、指法和规律,其他调可根据规律在今后的继续学习中自学。
(三)唱与奏结合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用唱谱辅助演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哼唱曲调,学生可以熟悉旋律,体验作品和器乐的歌唱性,还可以辅助解决演奏中的音准与节奏问题,对培养良好的呼吸和旋律的强弱、轻重、快慢都很有帮助。
(四)小组课与个别课结合
高师琵琶选修课教学中可尝试将小组课与传统的“一对一”个别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小组课与个别课相比节省了师资,避免了教师的重复劳动,学生之间也有了比较,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另外,在小组课的教学中,还可方便地组织学生相互听辨、学习,培养其互动学习能力和教学能力。
(五)音乐实践与教学结合
音乐实践与教学互为依存、相互作用是音乐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琵琶作为一门技术课程,实践与教学体现得尤为明显。搞好教学是顺利进行实践的基础;同时,适当、适时地组织实践也能够反过来促进教学的开展。教师在组织好正常教学的同时,应阶段性地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演出提供实践机会。可让学生将学习的乐曲编排成一个具有舞台综合艺术感的节目,锻炼其编排和组织能力,并在实践中提高其演奏水平。
三、教师素质
(一)全新的教育理念
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未来人民教师的摇篮,其教师应对教育事业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应具有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并将其思考方式教给学生。这包括对现代教育发展功能的全新认识,对教育目标的全新认识,对教育对象(学生)本质的全新认识,对教与学的关系以及师生关系的全新认识。教师只有对教育功能、教育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关系、师生关系明确认识的前提下,才能做到有别施教、因材施教,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高师教师应该是具备创新意识、掌握科学的教学规律的创造型教师。创造型教师应具有创造性教育思想、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人格,善于根据具体的教育情景,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培养创造性人才。在教学中,要善于创造民主、和谐、宽容、理解的气氛,运用讨论式、发现法、问题式等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还要以创造性人格(如自主性、开放性、好奇心)以及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意志去影响学生。
(三)良好的教态
教师的教态常常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要多鼓励、多启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要做好示范教学,增加学生体验、感受的机会。
参考文献:
Thinking about vocality courses reformation of musics education speciality
ofhigher normal colleges
YAN Bing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basic musics education, a series of problemes, like training mode,speciality course setting,teachers'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ethods for musics education speciality ofhigher normal colleges, is facing great challenge.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mode and method of vocality courses reformation ,aiming at seeking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edu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purely the author's own opinons, improper points for corretion.
Key words:higher normal colleges Vocality courses Check
成人高等师范院校担负着为中小学校培训在职教师的重要职责。目前,我国大部分成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基本采取的是“小音乐学院”式的教学方法。即:重视学生专业技巧、演唱能力以及舞台表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缺乏有针对性、适合成人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就是采用“一对一”的专业授课方式进行课堂训练。缺乏集体或小组师生互动的授课方式。作为专业音乐院校培养专门的音乐表演人才,使用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无可非议,但同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培训中小学音乐教师是否适合,就非常值得认真商榷了。
成人高师是否应该全盘照搬音乐院校的授课方式?应否建设适应我国中小学教育需求的专业教学方法?高师课程中专业技能和基础理论知识的比例应当怎样安排配置?等等。只有将这些长期困扰高师教育教学矛盾彻底解决,才能办出具有成人教育特色,适应迅速变化发展的基础教育改革的形势需要的成人教育。
一、培训目标
首先应当明确,成人高师不是培养专业歌唱家,而是培训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这就要求学员除了必须掌握一定的演唱技能外,还应当具备比较全面的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原国家教委师范教育司1991年颁布的《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大纲(修订版)》(以下简称《教学大纲》)中强调:“要通过声乐课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对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较清楚的理解和认识,初步建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如果参训学员在经过系统的声乐学习后,还不能够科学地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来指导学生实践,那么他也就无法胜任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就不是合格的成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
其次,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注重演唱技巧、表现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教学内容往往侧重于学生对所演唱作品的驾驭能力。国内外传统的声乐教学通常以直观的和“感觉式”的方法进行。前提是:音乐院校的学生都是经过几年的系统练习并具备了基本的理论技能和发展潜力后才进入大学的。而成年教师则因为学习经历、教学对象、培养方向诸方面的区别,与专业院校就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仅凭“直观感觉式”教学显然不够也是不科学的。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其培养对象是青少年,如果不了解青少年青春发育期的生理特点,没有对生理结构比较透彻的了解,没有对身体各部分机能参与歌唱工作的正确把握,是无法培养孩子们成才的。作为培训音乐教师的成人高师,完全依从专业院校的教学方式同样也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理论知识,技能技巧的传授和训练”,“注重培养学员分析和解决有关学与教的问题的能力”(着重号为作者所加)。这就从根本上区别出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与成人高师学员之间的教学目标。试想:一个连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歌唱生理常识都不具备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又如何能在其所担负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学和学校课外活动的声乐教学中做好辅导工作?
二、课改措施
鉴于上述原因以及成人高师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迫切性,有必要在成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尽快开设“声乐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并设立相应的考察、考核办法,以彻底改善和提高成人高师音乐教育学员的学习质量和水平。具体办法是:
1.规范教材 我国成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材远不及其它学科统一规范。这就无法实现《教学大纲》所要求“开设声乐基础理论及声乐教学法专题讲座”的要求,给声乐基础理论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同时在教学中也形成“有多少个声乐教师就有多少种教学方法”的局面,造成教学体系的无序。因此,成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应当制定基础理论知识的科学、合乎逻辑、规范的统一标准和要求,编写和制定统一的声乐教材,从而实现教学方法的科学合理化。
目前,已部分试行了针对成人教育教学需要的教材。包括为音乐教育专业选用的内容,如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声乐曲选集》(人民音乐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的《声乐教程》以及其他各类为数不少的声乐教材,等等。这些教材都在一定程度上为成人高师的声乐教学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曲目。但由于大部分教材选编内容是针对有一定演唱能力的中、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而相对于演唱水平各异,年龄参差不齐的成人音乐学员来说,这些曲目内容就显得有些难易不均。
笔者个人认为,在全国尚无统一规范教材之前,由教育部或权威人士暂时指定部分适合成人教育教学特点、基础理论深入浅出、有适合成人学员演唱曲目的参考教材,作为声乐基础理论学习的试用教材也未尝不可。各地也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材。
2.考试、考核 考试作为检验学员掌握知识的必要措施,应当在每学期进行。具体办法的确定,应以《教学大纲》要求为依据,结合成人教学的特点和目的。内容大致应包括:①呼吸器官。包括鼻、口、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及以上器官在歌唱中的作用;②发声器官。了解和掌握几组最重要的软骨、韧带和肌肉的工作机理;③共鸣器官。共包括哪些部分及在歌唱中的作用;④吐字器管;⑤青春期的嗓音保护,等等。
音乐新课程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展起来的新型课程,它是在我国现有音乐学科课程基础上构建的具有新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新的教学和评价方式,充满了生机与新意的音乐课程。它突破学科中心的模式,打破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教学活动从学科基础转向更广泛的生活和人的发展的基础。对音乐新课程来说,音乐能力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包括同样重要的—甚至是更为重要的—感知、欣赏、表现、创造、反思、评价、交流等能力。当今世界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在这种大背景下,高师音乐专业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也必须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审美能力,要体现现代化与时代性,提高学生从事教学和研究的能力
一、明确培养目标
根据《方案》的明确规定,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其中所培养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主要是面向中小学校。对这些音乐师资的具体要求是:通过教学及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精神,提高审美修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具备适应中小学和其他学校音乐教学需要的理论、知识、能力和素养,奠定终身热爱音乐、享受音乐、学习音乐、传授音乐的良好基础。
与其他阶段、类型的音乐教育相比,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有以下特性:
1.师范性;这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与专业音乐院校在培养目标方面的主要区别。一般来说,专业音乐院校是以培养音乐表演艺术专门人才(歌唱家、演奏家、指挥家),音乐理论研究、音乐创作专门人才(音乐理论家、批评家、作曲家)为目标,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则是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目标。前者以“专、精、深”为追求目标,后者以“全、正、质”为目标。
2.专业性;这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在培养目标方面的主要区别。对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来说,音乐学科是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中,固然有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内容,但是,更重要的是应当使学生“具备适应中学和其他学校音乐教学需要的理论、知识、能力和素养”。这就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专业性要求。
3.基础性;指的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本科阶段,虽然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相比较而言是专业性音乐教育,但是这种专业性音乐教育仍属音乐教育专门人才的基础教育,因为在它之后还有硕士阶段、博士阶段的教育。
二、提高音乐师范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师音乐教育是推行素质教育,实施美育教育的先导和重要因素,也是进行人的全面的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提高音乐师范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音乐教育观念;音乐是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基础教育,音乐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门类。高师音乐专业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多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文化品位、促进个性发展、陶冶人格,从而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2.加强师范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依据中小学课程标准所设立的四个教学领域,高师音乐教育应当有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即音乐审美类课程,音乐表现类课程,音乐创造类课程,音乐与相关文化类课程,音乐教育类课程五大类课程。其结构原则应当是:以音乐审美为统领,音乐表现为载体,音乐创造、音乐文化为两翼,音乐教育为基础,形成各有侧重、互相关联、互相贯穿的课程体系。
三、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教学实践能力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我们培养的不是单一的表演人才,而应是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且具有开展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较强实践能力的教育人才。因此,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重中之重,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加强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必须有切实的举措。首先,应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实践教学部,负责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和考核。其次,实践教学部要为每个学生建立实践能力培养档案,规定实践的必修项目和选修项目,修满相应的学分才能准予毕业。再次,在内容和形式上,必须考虑学校教育以及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选择性原则,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最后,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在师资配备、基础设施配备、时间安排等方面提供便利。
2.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应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并将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作为评价其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一名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除了必须具备课堂教学能力,还必须具备组织、辅导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所以,应为学生提供多方面实践的机会,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它既是课堂教学实践的扩展和升华,也是检验课堂教学实践的手段。例如让学生自己轮流组织星期音乐会,从整体的策划、节目的统筹、舞台的布置及灯光、音响、服装、道具, 到节目的组织、衔接、协调、舞台的监督、报幕、催场等等,在这个综合性的大工程当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又锻炼了文艺活动组织的实践能力,同时,在活动当中学生也会发现自己所学知识在应用性、综合性、系统性、创新性等方面的不足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由学生自发的组织一些合唱队、舞蹈队、管弦乐队和民乐队,并定期举办合唱、合奏的音乐会或比赛, 在排练过程中,让学生轮流担任指挥,组织乐队和合唱队排练,使大家都能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另外,在不影响校内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校外的各种和专业有关的活动,如中小学开展的文艺活动、社会的公益演出、以及各种专业技能比赛等,让学生走入中小学、走入社会,这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都是十分有益的。
对于舞蹈教育来说,舞蹈的基本训练是不可少的。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入校年龄一般偏大,相当一部分学生入校前未受过舞蹈的基本训练,其自身的软开度和柔韧性基本未得到开发,不少学生的身体自然条件就舞蹈素质的要求来说比较差。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克服学生自身状态的毛病,增强动作协调性,培养具有舞蹈教学能力和舞蹈表演能力的合格中小学音乐教师,这就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目标,选择恰当的训练方法。
基本训练应从启蒙入手,循序渐进。教学内容分阶段进行扶把练习和离把练习。以训练学生身体的直、立、开、灵活协调为主,腰腿能力和技巧为辅。扶把练习首先是训练学生掌握并做到正确的站立姿态,在此基础进行立半脚尖、蹲、擦地、踢腿等以腰、腿基本功为主的训练,使学生上肢、下肢与躯干动作协调并规范或基本规范。离把练习即教室中间练习’主要进行单一动作,单项子组合等方面的训练,这方面训练要使学生对运行中肌肉的紧张与松驰能适度把握、动作协调、稳定,具有一般控制力,教学中选择小跳、中跳、踏步翻身,芭蕾手位,古典手位及古典舞身韵等进行综合训练,使学生身体自然素质与舞蹈专业素质之间的距离尽快最大幅度地缩小。
二、民族民间舞训练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民族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并具有鲜明的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民族民间舞的选材上,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特点和教学要求,从代表性、可训练性及广泛适应性等方面来进行综合选择。
1.代表性。教材应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和民族地域特征。选择代表性的民间舞有藏族、蒙族、维吾尔族、傣族、鲜族及汉族的东北秧歌、云南花灯、胶州秧歌、鼓子秧歌等。这种选择既有南北风格上的对比,又有游牧文化与稻作文化的对比。这些民族民间舞蹈都有各自的风格和性格的典型特征:如藏族的雄浑潇洒;蒙族的豪迈骠悍;维族的热情奔放诙谐;汉族的灵活矫徤等等……通过这些具有代表性民族民间舞蹈的组合练习,学生便可了解掌握不同风格的舞蹈特征,丰富他们的舞蹈语汇,为将来编舞、教舞作好准备。
2. 可训练性。通过代表性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学生身体各部位的灵活和协调性得到了进一步的训练。如藏族的弦子,傣族的走步对膝部的屈伸和放松;蒙族硬腕练习对于手腕的灵活和日后学习东北秧歌的手绢花;蒙族的笑肩、硬肩、碎抖肩的训练对于肩部的松驰解放等都有较理想的训练效果。
3. 广泛适应性。高等师范舞蹈教育的前景面对的是广大中小学舞蹈普及教育,而并非大量培养高、精、尖的舞蹈表演人才。所以在选择有代表性,可训练性的民族民间舞进行教学的同时还应考虑教材的广泛适应性,选择一些基础的,单一动律组合或综合性的表演组合来进行教学,它在于学生对各民族民间舞典型动律和基本舞步的掌握,而对于风格作简练介绍而不必过于重点训练。
所以,有代表性、可训练性和广泛性适应均应作为民族民间舞教材选择的依据。
三、表演性组合训练
当前,不论是中学、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舞蹈活动方面,在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的同时,还应具备能自己编创和组织学生排练、表演舞蹈的能力,因此,表演性舞蹈组合的训练对于高师音乐专业舞蹈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于训练美感素养,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及进入舞蹈表演状态诸方面都会有较大帮助。
鉴于课时的限制,表演性舞蹈组合的训练应和民族民间舞的教学进一步结合起来。通过表演性组合训练进一步解决民族民间舞的风格和韵律。在学习一个民族民间舞动律组合后,还应选择一段相同风格的歌曲或乐曲,根据其意境及氛围设计舞蹈动作,这样,通过表演性组合的训练学习,引导学生学会用心去感悟、想象,并根据乐曲或歌曲所蕴含的特有意境,从头、眼、身体到内心投入地完成舞蹈动作,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美感和表现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族民间舞的教学效果,实乃一举两得。
四、编舞训练
从中小学反馈来的信息,当前舞蹈教育虽然没有纳入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的轨道,但中小学开展第二课堂,丰富活跃学生的文娱活动及参与各种演出比赛,非常需要不仅具有音乐技能的人才,同时还要求他们具备舞蹈教学、舞蹈编创能力。因此,高师音乐专业的舞蹈教学特别要注重对学生编舞能力的培养,交给学生一把金钥匙”让学生能教舞、能跳舞、能编舞。如何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初步掌握一些舞蹈编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技巧,以适应日后工作的需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模仿入手的编排训练。模仿是最初的启蒙,初学画画和书法的人以临摹字画为最基本的方法,舞蹈动作的创作也常常从模仿开始,创造也在模仿中逐渐改进和发展起来。对于舞蹈语汇匮乏的学生来说,模仿入手就显得尤为重要。模仿课堂学过的古典手位,芭蕾手位组合重新编排手位组合;模仿课堂学过的集体舞编排集体舞等。……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一名舞蹈基础较好的同学负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并通过课堂修改编舞作业’讲解有关编舞常识,锻炼学生编舞能力。
第二,动作变化练习。这点很重要,可以一直贯穿于舞蹈教学中。因为通常学生缺乏的一是舞蹈语汇的掌握;二是勃机”的发展衍化。一让学生编舞,他们就大喊没有动作,而另一方面在他们所编的舞蹈中,几乎每个动作都是新的,没有基本动作更没有勃机”的发展、衍化,所以,动作变化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任何一个舞蹈动作至少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舞姿、节奏、动力。动作变化就是在原有动作基础上进行变化和扩展,从而派生出新的动作来。变化发展动作的要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分析已有动作的舞姿、节奏和动力,保留一部分,变化一部分,并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练习和修正。如原动作改变方向;动作幅度的夸大变形;改变部分动作;改变动作顺序;动作减化和动作叠加等。通过动作变化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劫机”的发展与衍化,学会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创作方法。
第三,造型练习。舞蹈造型在舞蹈中能起到烘托气氛,渲染环境、改变环境等重要作用,利用独舞造型、双人造型、三人造型及群舞造型的训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合理利用舞台空间布局并达到舞台视觉效应上的均衡。
视唱练耳课程是高师音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通常可分为三个环节:视唱、听写、节奏。(1)视唱是通过视觉看谱,然后将乐谱中的各种音乐形象通过人声加以再现。通俗的理解就是用人声清晰、准确、生动地把乐谱上的音乐唱出来。视唱是一门综合的技能,要求把握流畅的视谱演唱技能、准确的音高、稳定的节奏的,同时还要求富有感情以及良好的发声方法。(2)听写在视唱练耳课中直接担任着训练音乐听觉能力的重要任务。听写训练着重对于音准、节拍、节奏、调性调式、旋律等进行训练。在视唱练耳课中,凡需要用听觉辨别以正确地理解、科学地训练及书写等都属于听写范畴。(3)节奏训练是视唱练耳中的重要环节。音乐中交替出现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叫做节奏,又被称为音乐的骨架。所以节奏训练在视唱练耳课程中尤为重要。它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速度、节拍、节奏。这三种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组成各种节奏模式而使创作、表演和欣赏等环节产生出动听的音乐。
在以往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更多的是关注视唱和练耳(听写)的训练,认为节奏训练已经包含在视唱中了。事实上,节奏训练不仅有其独立意义,更是有单独训练的必要。那么,怎样进行节奏训练呢?对此,本文将就这一方面进行探讨。
一、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节奏感,顾名思义,即为人体对节奏的掌握精准度。是人捕捉到、感受到、表现出对乐曲节奏的韵律、韵味、情趣等节奏美的一种直觉。节奏感,具体来说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能在奏(唱)中体现出明确而又自然的节拍强弱感;(2)能在奏(唱)中依据风格、表情的需要,保持稳定、持续的均分律感,即速度、拍感的稳定、统一;(3)能够令人信服、合乎逻辑地奏(唱)各种非均分律节奏,如渐快、渐慢、突快、突慢、散漫、延长音等等;(4)能够准确奏(唱)出非正常节拍的特殊强弱关系。
要获得良好而牢固的节奏感,必须采用一个最为正确有效的方法,那就是视唱练习。而在视唱练习时,一定要打拍子计算音的时值及组合,打好基本节奏训练的基础。通过这种方法来掌握节奏,对于整理和汇集有关乐曲内容以及弹唱的各种视唱练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初期节奏训练中,我们不强迫学生学习太繁杂的节奏型,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细心练习基本的节奏型。因为只有掌握了基本节奏型,才可以扩展更大的学习范围。
要注意尽量避免用脚打拍子,经常用脚打拍子的习惯是非常有害的。有些学生常犯速度分歧的毛病,例如,用脚打的是一种拍子,而身体摇摆的速度与脚的动作不一致。至于内在的节奏和发声数出的拍子,更是另一回事,用脚打出的拍子既不符合于实际发声数出的拍子,也不符合在弹唱出这段视唱时的身体动作。因此,用脚打拍子只是在练习不同技巧的同时进行配合和平衡加以采用的一种辅助方法。
二、节奏训练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
1.由于学生缺乏对视唱练耳的认识,因而不会特意地去练习、理解它,只是单纯地凭印象去唱,而不是很认真仔细的去练唱。所以在这种练习的过程中,很多地方出现错误,如时值的长短、音准、重音等。长时间把错误的练习加以巩固,很不利于视唱练耳的发展,想要改变需要一段时间认真重新的学习。
2.速度感差。很多学生在心中对节奏的速度没有一个快慢的标准。通常情况下,每当遇到一个很容易的视唱或节奏练习时,会不由自主地越唱越快;反之,遇到节奏很难的练习时,又会越唱越慢。针对这一问题,必须加强对容易出错且并不熟悉的节奏类型的练习,单纯的速度不稳可以借助节拍器进行训练。
3.节奏感差。一些学生在联系的过程中,有时会把节奏的时值唱长了,这种事情大多数是发生在休止符前面的音。一般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数原因是学生对节奏训练练习不熟悉,或天生节奏感不佳,需要后天加强和巩固节奏练习。
三、节奏训练的方法
针对以上常出现的问题,下面提出几点解决的方法:在节奏训练过程中,通过眼看、口唱、耳听、肢体动作等调动身体的各种积极因素参与,可以使学生了解节奏的特点和属性,把握它们的关系。通过大量的节奏训练与积累,以达到能准确把握各种基本节奏,进一步发展学生内心的节奏感。
1.节奏中强弱拍力度对比的训练。
2.节奏中强弱拍力度用动作表示出来,可用踏脚、拍掌、拍膝盖等动作,也可选择两个动作,在强拍时进行变换。
3.在齐唱、合唱中用踏步的声音作为伴唱,每小节的强拍放在左脚上,并唱得重些。强弱拍子明显,可以激起演唱者兴奋的情绪,唤起群体性的节奏感,发挥群体歌唱的特有功效。
4.三拍子的乐曲是很好的练习材料,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力度变化非常分明,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把握好力度对比。
5.对基本节奏进行模仿训练,有以下几种方法:
(1)左手拍打单位拍,右手敲打节奏型。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拍位感,让学生能掌握好每个节奏型在小节里所处的位置,增强他们对节奏整体的记忆力。
(2)右手敲上声部,左手轻拍下声部。训练学生熟悉各种节奏型,要求学生从头到尾、丝毫不差地熟练整组的节奏组合训练。
(3)心手配合,双手交替,敲击练习。通俗说就是右手打上声部,左手打下声部,心里默打单位拍。熟练之后,可以与同学分工敲打节奏,通过这些练习方法,学生可以自如地掌握各类基本节奏型,然后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复杂节奏练习。
(4)节奏的听写训练是在认读节奏的基础上,通过听觉转化为视觉形象的过程,是进行旋律听写的基础。进行节奏听写首先必须熟悉各种节奏型,并能准确辨明拍子。训练时要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训练,通常的方法是由简易节奏型到复杂节奏型进行练习。
节奏听写是单声部节奏训练的主要内容,也是艺术类学生入学考试必考的一项。节奏听写的记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受欢迎、见效最迅速的方法当属简易节奏型记节奏法,也就是根据节奏型的特点最直观、简便地把它表示出来。
结语
视唱练耳音乐的节奏,是通过声音有规律的振动及其各种变化组合而形成的,是音乐时间移动的时值表现。节奏在音乐中是音乐进行的时间组织者,是音乐的骨架。节奏训练是音乐入门的先导,也是视唱练耳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基础。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在其教育实践中提出:“节奏性是音乐的重要原本特征之一,节奏是原本的力量,能够把语言、动作、音乐融在一起,音乐中最核心、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节奏”。由此可见,节奏训练的重要性。
节奏训练的练习要以感官反应入手,发展学生的节拍感、节奏感,正确掌握节奏音值的长短,强化听觉、视觉、动作和记忆的联系。高师院校已实施节奏训练为目标,努力挖掘感官教育方法和训练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节奏感和表现能力。伟大的音乐家达尔柯罗兹说:“我们在节奏中生活”。节奏训练的全部意义在于尽力使学生达到节奏化的生活,艺术化的人生。
总之,节奏训练在视唱练耳课中,必须以正确科学的方式来对待,在完成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同时,还要了解数字化音乐的最新动态。视唱练耳学科的完善,需要文化艺术界特别是音乐教育者携手努力,集思广益、努力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优秀的音乐文化代代相传,使整个民族的音乐水平得到提高,从而让具有中国特色的视唱练耳节奏训练呈现在人们面前。
参考文献:
[1]赵易山.视唱练耳[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2]上海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组.单声部视唱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陈玉香.高考音乐强化训练[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4]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