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3 02:19:4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艺术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自主探究,升华情感。自主探究是小学语文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理解文本的一种方法。教师必须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重视学生对文本理解的过程,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教师要很好地引领,抓住课文中关键性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有层次地进行剖析和点拨,帮助小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如:学习《丑小鸭》一课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品词想象,很好地体会丑小鸭“被欺负”的情景,教师给学生布置自学任务:自由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丑小鸭被欺负的词语,然后小组讨论丑小鸭当时的心情如何?小组汇报。学生说:“咬、啄、讨厌是描写丑小鸭被欺负的。”一个学生补充:“孤单、钻出、离开也是描写丑小鸭被欺负的词语。”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教师及时表扬他们很会找关键词:“丑小鸭的哥哥姐姐们也咬它,公鸡也啄它,养鸭姑娘也讨厌她,这时为什么呢?请大家看图。”学生说图意,沟通文本与作者之间的情感。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画面:“一群美丽的白天鹅在空中翩翩起舞,丑小鸭看到了,它会怎么想?它想:如果我也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那该多漂亮啊!”文中用“又惊奇,又羡慕”这些词语表达了丑小鸭的羡慕之情。用羡慕的语气读这一段,学生摇头晃脑、如醉如痴,尽兴品读。
二、以活泼的教学互动为高效美术课堂增加活力
小学生生性好动、活泼可爱,尤其是在美术课堂这样更具开放性和操作性的开放环境中,教师更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活力,不能禁锢他们的天性,要以活泼的教学互动打造高效美术课堂。首先,教师在艺术欣赏领域不能代为包办,要让学生自己学会观察,学会思考与表达,将自己对艺术的领悟用语言描述出来。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欣赏美术作品,从造型、色彩以及明暗等方面鉴赏艺术作品,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的引导过程不仅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感悟效果,而且有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在一些操作类、实践类学习中,无论是绘画还是手工创作,教师都要给予学生更加宽泛的自主空间,可以提示之后让学生独立的去完成,这既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训练美术技巧的过程,也是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创新灵感的重要路径。教师对学生创作出的不同风格、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作品,要以包容的思维进行评价,本着激励性原则肯定学生在艺术创作中的创新思维,同时也要强化技巧技法的指导让学生既能够掌握本领,也能够发散思维,提高创新创优能力。
三、以先进的教学手段为高效美术课堂拓展空间
小学美术教学仅仅依靠教材的图片,不仅数量少,而且观察效果也不理想。教师应当将多媒体手段的运用纳入到高效美术课堂打造之中。一方面对教材中涉及的图像通过教学课件进行生动演示,提高学生观察效果,进一步感悟画面所蕴含的意境思想,更加直观地分析色彩比例等等,让学生的感官刺激更加深刻,有助于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演示动物的图片、景观的图片等等,让学生边欣赏边临摹,整个教学过程信息量更大,直观性更高。教学手段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还可以体现在图像演示与音乐播放的融合,让学生在轻音乐烘托下,身心愉悦地进行欣赏和创作,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过程的轻松愉快。
2开展民间美术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美学创造能力
我国民间美术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不仅能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民间美术的重要价值,树立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的意识,更能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在实践操作中逐步理解民间艺术的语言特点和艺术创作理念,逐步培养学生的美学创造能力。因此,实践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优秀民间艺术,开展民间美术制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培养美学创造能力。例如:风筝是同学们熟知并喜欢的游戏玩具,同时它也是一种民间工艺品,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如下实践活动:【引导欣赏,追溯起源】首先,引导学生欣赏多种风筝,通过对风筝实物的观察和触摸,感受其形象的逼真、色彩的艳丽;然后,讲解风筝的起源、流派、色彩图案特点,并引导学生了解风筝的左右对称的特征,认识、熟悉风筝的种类。【解释美学原理,指导制作技巧】通过对风筝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引导学生观察与探究风筝的美学艺术特点及艺术魅力,培养观察与分析能力,并讲解风筝的飞行原理。同时,通过师生合作,让同学们探知风筝制作的过程与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美学观察与思维能力,奠定美学创造的基础。【总结归纳,培养美学创造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指导学生归纳总结风筝扎、糊、绘、放的“四艺”以及美学特点:图案美观、色彩鲜艳、和谐对称。【交流评价,艺术延伸】通过生生、师生评价,巩固风筝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艺术创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传统风筝文化的魅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41-01
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亟待发掘的情感世界,而“情”就是打开学生心灵世界的金钥匙。可以说,“情” 给语文课堂赋予了新的内涵,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要使小学语文教学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锻炼,让师生情感行走在语文天地间,让语文课堂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一、让点化渲染成为推波助澜的媒介
语言既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工具和载体,又是文章的血肉。语言的“点化”如同中国画之“渲染”技法,能激绪,创设情境,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体验,从而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叶圣陶先生曾言:“……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可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描述,是点化激情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文,开头就勾勒出俄罗斯画家列宾的名作《纤夫》的画面。在教学时,可这样导入课文,课件展示《纤夫》挂图后,并做深情的渲染:这篇课文把我们带到了遥远的地方,前苏联的伏尔加河畔。在很多年以前,船上还没有安上蒸汽机,在没有风或者顶风的时候,因为不能前行,只有靠岸上的人背着纤绳向前拽行。这背纤的人就是纤夫。船行几十里,几百里,船夫就日夜不停地一步一步地沿着河岸背几十里,几百里,就这样长年累月的背呀,背呀……读这篇课文,耳畔仿佛又响起了那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曲,接着哼几句沉重的号子,动情的语言渲染和低沉的曲调,可以使学生一下子浮想联翩,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让合理想象成为渐入情境的捷径
叶老也说过:“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其实,他所强调的就是想象,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他的创造力就强,就能把已占有的知识重新组合,幻想出前所未有的形象或创造种种新形象。
运用合理的想象可以激活语言刺激,加深阅读印象。教学中,只有善于在有限的课堂内展开无限的想象,那么学生才会因为身临其境最终受到感染,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当然,想象的类型及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教师,首先强调的是“遵路入境”,抓住课文的描写,诱导想象,引导学生感受情境。如上《草原》一文对草原的描写,可以引导学生合理想象。首先要学生抓住“一碧千里”、“无边的绿毯”、“轻轻流人云际”等短语,想象草原辽阔的特点,对草原获得整体印象;然后,提示学生根据“一碧千里”中的“碧”、“无边的绿毯”中的“绿”、“绿色渲染”、“翠流”等词句,想象草原无边的绿色;接下,诱导学生抓住羊群像“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四面都有小丘”,因而“并不茫茫”、“小丘的线条那么柔美”,以突出草原的美丽,让学生想象。最后让学生把草原的这几个特点联系起来想象,学生的脑海中就会呈现出一幅完美的草原图画:辽阔与美丽。教者趁兴问学生:“如果你此刻就在草原上,你会低吟一首什么样的小诗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都想尝试着当一回小诗人,情绪也就被激发起来了。
三、让理解感悟成为启迪心智的钥匙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把审美称作“充满敏感的观照”。在阅读观照中深刻了解到事物的本质内核,才能获得审美,情感愉悦。感觉到了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所以教者要独具慧眼,在关键处,层层启发,披文以入境;在疑难处,启疑导思,化难为易;于无疑难处生疑,化平谈为神奇。
小语教材《月光曲》中,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完一首曲子,还要再弹一首,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一个疑点,也是一个难点,人们多采用“激动”说和“知音”说,参考书上就说“他在此遇到了知音,很激动,因而弹了一首又一首。”说贝多芬激动,倒是事实,诚如文中所言,那位盲姑娘不仅酷爱音乐,而且还蛮在行;说他是因为遇到了知音,由此激动而想再弹一首,理解未免肤浅甚至谬误了。教师在此激疑设问:“贝多芬再弹一首是由于遇到知音吗?”必会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其实,贝多芬的乐曲、演奏享誉世界,知音可谓多矣,何至于在此遇到知音而激动呢?我们应该抓住“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这句话来理解。贝多芬从姑娘的神态和语言中感到,这位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也看到她“爱听”自己的演奏,为使盲姑娘得到最大的满足,他便想为她再弹一首,以满足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的强烈愿望。你看,这样理解,不就使学生感受到同贝多芬的真实情感、美好心灵了吗?
四、让朗读表演成为激感的催化剂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准确地道出了语言学习的真谛。好文章不读不知其美。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含义。朗读能整体把握课文,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词、句子进行品味与琢磨,于不知不觉中把握教材所传递的感情信息,成为激发学生情感的催化剂。
如《桂林山水》是一首流动的诗,一幅凝固的画,而贯穿于美景、美文之中的是作者被祖国壮丽山河的美所激荡起来的情感。一位特级教师就是通过师生精彩的朗读完成的,效果出奇的好。教者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初步感悟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然后引导学生多读,边读边体会,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仿佛在跟随作者游览,一起观赏桂林的山水。为帮助学生进入意境,教者还展示课件,播放舒缓的音乐来渲染情境,学生心中的美感渐渐被激发起来。中间,还通过精彩的范读,把学生带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的美景之中。为了使学生的朗读入情入境并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教者还可做一些必要的朗读技巧的指点。比如讲漓江水、桂林山特点的几个句子,把“真静、真清、真绿、真奇、真秀、真险”等词加以强调,同时注意读准这些词后缀的语气词的音变。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从这个高度看,“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最深层的意义正是呼唤对人的价值的重视。教育,不是要改造人,而是要使人成为按他的本性应该成为的样子;教育教学活动,说到底是实现人的价值的活动。小学语文教学就是用饱含喜怒哀乐的激情,去点燃学生心中的诗意,激活学生的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当然,情的运用是否恰当,则要看能否将学生心灵的火花点燃起来。
参考文献:
[1]雷玲.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1).
二、学习音乐艺术对大学生的影响
从就业角度来讲,音乐艺术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我国的音乐艺术文化还是比较源远流长的,古典音乐艺术、流行音乐艺术等在我国有着深远的文化影响。我国的老艺术家对我国的音乐艺术有着重大的贡献,对于新一代的青年大学生应该延续音乐事业的发展,音乐本身是具有影响力的,它不像其他课程给人带来的是知识的传播。音乐不仅可以传播知识还可以给人带来心灵的洗涤,可以给人带来一种正能量,可以提升自身的修养,陶冶情操,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可以在人失意时给人带来心灵的抚慰,从精神层面得到升华。作为一个高校学生,对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认识和学习一定要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两者既有差异也有共通之处。国外对中国的音乐情有独钟,喜欢中国古典音乐丰厚的底蕴和文化涵养,对下一代古典音乐的教育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作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对音乐艺术教育要提高重视。
三、针对目前高校音乐教学的解决对策
学校提高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合理安排音乐课程,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应该更注重音乐基础知识和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学习,而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公共选修课上,注重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利用有限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做到课程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提高学校和自身对音乐的重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解决高校音乐设备不足的问题
解决学校音乐设备不健全的问题,在学校里加强对音乐设备的管理,加强音乐教室的建设,对音乐设备的选择也要适当合理,尽量有健全的设备,无论声乐室还是琴室,都要加强建设,实现音乐教学的丰富多样化。
(三)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发展
音乐教学的方式有许多,音乐是一门艺术,采取一种死板的方式是不能领会到音乐的真谛的,要多种方式相结合,如多媒体教学、形体教学、表演教学等。多媒体可以让学生直接看到、听到真实的画面,通俗易懂、简洁明了。表演节目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置课程,让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结合时势的发展,选择适合自己的节目,节目教学增加了表演性,通过节目表演,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音乐的内涵,达到更好的舞台效果。
(四)结合传统教学,走创新道路
在音乐教学和音乐的选择上要加强音乐的创新,不能一味的追求音乐的特殊化,选择多种教学方式共同发展,推崇出新,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条件创造出真正适合学生发展的音乐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一种音乐艺术的高境界。
二、对素描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素描教学的时候,要利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不能在教学过程中操之过急。让学生们有步骤的去学习相关教学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的相关能力也会得到提高。由此可见,素描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强化创意能力拓展现代美术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创意。实现核心内容的方式就是对学生的创意能力进行全面强化。这种创意并非空想,创意是根植于学生的造型的能力和语言之上的。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们过于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素描教学的过程中也采用了利用写生为主的方式进行训练。对于学生观察方面的相关训练,艺术院校教师们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教师们却没有进行足够的重视。这种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们的自我表现欲。教师要想令素描教学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改革,就要将学生创意能力方面的训练强化处理。对学生进行必要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换一个视角去观察事物,进而得到新的感受,从而在脑海中迸发出创作的灵感3。另外,教师在对学生展开实际教学的时候,要告诉学生,临摹的过程不仅仅是对客观景象的反映,更是自己主观对事物的感受,在临摹的过程中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利用各种素描技巧,将客观景物赋予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发现客观事物中存在的能量,将个人感受景物之相关能力在根本上加以提高。
(二)对造型能力进行全面强化强化学生们的造型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整体事物进行全面观察。利用光影,空间,色彩等相关处理手段,将客观事物进行完美展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造型能力训练的时候,告诉学生们利用远近的不同,光线的变化来增加图面的立体感,对学生的造型能力进行全面强化,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观察事物的相关能力,在根本上实现手与眼的协调。令学生们能够将自己的想法,更加形象地展现在别人眼中。
(三)对质感写真和材料的感觉进行强化为了加强学生对物质材料能有更为感性的认识,关于该项内容的训练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利用物体的具体变化,将物象形体变化和光影之间的关系进行客观展现。令学生对不同材料的物体进行客观化描述。进而将空间领悟的相关能力以及色差的变化在根本上加以领会。另一方面,教师要利用行之有效的方式,鼓励学生自觉体验不同物体材料的效果,经过不同的艺术处理手段,将事物的视觉效果在根本上加以展现,由此可见,加强学生对写真和材料的感觉变化,能够取得更为满意的写真效果。
三、将传统素描教学方式
在根本上加以改革现如今,人们对美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对美术作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迎合人们的审美眼光,相关院校要将自身的素描教学方式在根本上加以转变。
(一)开展现场教学教师可以积极联系校外活动基地,组织学生到这些地方去参观学习,在参观的过程中,教师要对相关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令学生拥有更为感性的认识,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对素描教学的形式加以丰富,在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令他们的学习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
(二)将传统教学中“教和学”的模式加以转变在素描课堂中,教师们往往利用举例说明和亲身示范的方式,对学生们讲解相关知识。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学会素描的基本技巧,但从激发学生学习素描的主观能动性来讲,该种方式有着非常大的局限性。学生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容易走进模式化困境中,令原本有趣的素描教学黯然失色,学生学习素描变得被动,进而厌烦学习素描。所以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素描教学的时候,应该扮演一个“引导者”,而不是一个“统治者”。在课堂教学中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主动提问,使他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加以提高。
当今素描在高等艺术院校的重要地位早已被大家所认同,但如何使素描教学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一直是大家探讨的话题,围绕着素描教学如何有机地同提高学生潜在的艺术素质和创造能力结合起来已成为焦点。早在包豪斯学院时期,艺术教育就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并聘请伊顿、康定斯基、克利、蒙特里安等当时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家组织双轨制教学,目的是培养具有艺术修养和科学实用设计思想的综合人才。克利认为:“不应该模拟自然,而是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和法则,法则造成自然,而不是单纯地再现自然的外表而已。”这种观念曾经被人们所淡忘,但在经历了近百年的历练后,人们再次发现了它的内在价值。这也提醒人们,素描作为艺术教学的基础课程所担负的重任,如何培养复合型的设计创作人才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大多数中职学校因为教师编制紧张,为了节省办学成本,在专业课程教师尚未配齐的情况下,艺术课程教师只能成为可有可无的陪衬,因此艺术课程师资短缺就不难理解。据调查,60%的学校没有稳定的专职艺术课程教师,即使部分学校开设了艺术课程,其师资要么是把一些对艺术爱好的文化类富余教师兼职教授艺术课程,要么是通过外聘兼职教师来实现。由于学校艺术课程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难以保证学校开齐、开足课程,制约了学校艺术教育全面、深入、有效地开展,严重影响了艺术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更谈不上充分利用美育途径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和生活的幸福指数,从而导致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艺术教学设施没有增量增质
从办学成本来看,职业教育远大于普通义务教育,但就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与普通教育来比较,就显得相形见绌。而艺术教育课程又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是职业教育中的身价较高的“贵族课程”,需要专门的教师、配套的设备设施和场所,比如多媒体教室、钢琴、舞蹈室等,需要投入不少的资金。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专业实训基地教学及实训设备的投入,但却无专项经费投入到艺术教育方面软硬件建设,使得学校艺术教育缺乏应有的物质保障。我国目前拥有中职学校3万余所,但大多规模较小,设施简陋。由于受城乡校际差异和中职学校办学经费影响,大多数县(市)级学校办校历史较短,艺术教育教学条件很难达到要求,有些不但艺术教学设备、场馆设施和器材达不到要求,甚至没有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艺术课程的教材。调查显示,有近七成的学校没有艺术教材,更别提专门的艺术教室和艺术教育器材,即使部分省份城市中职学校开设了艺术课程,但艺术项目不齐全,有些课程也仅限于提供些唱歌、舞蹈等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为艺术教育比赛及相关展演活动的场所及平台。
(三)艺术教育方式没有入心入身
中职阶段的学生大多15-18岁,且不少是独生子女,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叛逆期及人生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期。尽管他们对艺术教育有需求,但受多重因素影响。一则不少学生学习习惯欠佳,学习兴趣不浓。同时对生活中的善恶美丑缺乏辨别能力,容易被低级趣味、感官刺激的东西所吸引,主要表现在举止不文雅,易冲动,自制能力不强。二则受学制短,专业技能学习任务繁重、就业压力等因素影响,学生很难心情愉悦地接受艺术教育的熏陶。另外,学校对艺术教育的思想认识不够,艺术教育的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不健全等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艺术教育的实施。比如,有些中职学校配了艺术课程教师,但是极少参加外出学习与培训,长期以来没有更新学科知识,跟不上艺术教育领域内容及技术手段的更新速度,教学内容陈旧,传授方式单一,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艺术教育评价机制没有入局入流
当前,不少中职学校举办者及学生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仍然十分肤浅。一方面艺术教育在中职学校课程设置中处于边缘和角落,另一方面学生对艺术教育的价值及功能认识不足,并且我国尚未建立中职学校艺术教育的评价机制,更缺乏统一的测评体系和标准。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设、授课、管理、考核流于形式,从而导致艺术教育跛足甚至部分县市职校成了“艺术荒漠”。
二、中职学校加强艺术教育的功能及价值
(一)加强艺术教育是符合我国现代职业教育
发展趋势的需要艺术教育不仅能起到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完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0年教育部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对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一次明确指出:“要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014年度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中要求中职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的思维能力。在职业教育阶段,实现艺术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发展是时展的趋势和潮流。
(二)加强艺术教育是展示学校外部形象的需要
艺术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而且也是一个学校形象外化不可或缺的需要。如许多中职学校通过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摄影比赛、微电影制作等比赛活动,很好地实现了艺术教育与课堂教学活动相结合,与德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实训实习相结合,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为广大中职学生提供展示精神风貌和才华的平台,增强了德育工作的时代感,提高了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和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也进一步扩大了对外宣传的效果和影响,对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艺术教育是学生自我全面发展的需要
针对当前中职学校学生年龄偏小、心理素质较差、心智发展不健全,是非辨别能力不高的阶段特点,再加上中职学校学生文化根基浅,艺术素养底子薄,受学业压力和升学就职影响,不少部分学生容易遭受挫折,易于敏感,缺乏自信,甚至部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心理障碍,导致厌学、辍学率的上升,增加了学校教学及管理的难度。因此,通过进行艺术教育,可以适度转移学习注意力,让学生宣泄压抑的情绪,缓解学习及生活中的心理压力,有利于调节情绪,促进学生身心和谐。
(四)加强艺术教育是提升职业素养的需要
随着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换代,企业对从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的“唯技能论”的培养和评价模式已经不适应市场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通过艺术教育及实践活动,既可以增强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又可以锤炼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和坚强的品质,使学生能够形成敬业、乐业的良好职业态度。因此,开展艺术教育,对学生享受当前学习的乐趣、提升今后职业幸福感和终身发展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笔者一直关注学生的就业问题,并就艺术对中职生求职应聘的影响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学生在求职时更具有竞争力,即便已经就业,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同学也更容易脱颖而出。
三、中职学校实施艺术教育的途径及策略
(一)合理设置艺术教育课程,丰富艺术教育内容
艺术教育既然已经成为衡量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尺,那么艺术教育课程在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块中理应占据“一席之地”,而不应成为“点缀”或“旁门左道”。当前,加强艺术教育课程的开发就显得愈发迫切。首先,对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设要“从严”对待。要按照教育部文件规定的课时量不打折扣严格执行,开齐开足规定课程,同时要建立艺术教育课程标准,执行严格的教学计划。其次,艺术教育课程设计要“从宽”拓展。教师要充分挖掘本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艺术资源,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使学生在美育教育中成长,在成长中提高审美能力和水平,同时还能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再次,艺术教育课程设计要“从深”发展。在兼顾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统一,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统一,内容美与形式美相统一的同时,也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地筛选艺术教育,科学合理地设计不同的艺术课程,从而实现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融通,达到培养专门人才的质量和要求。比如占我省数量比例较大的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在开设护理礼仪课同时,可以考虑融入艺术舞蹈课,做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服装设计或机电专业学生可相应开设工艺美术课,提升学生对美的领悟力和创造力。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能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为中职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助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艺术教育工作机构
根据教育部规定,全国各阶段、各类学校均需配有专职的艺术教师,对于规模较大的学校可单独成立艺术教研部。学校应该将艺术师资素质的发展列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通盘考虑,统筹核定艺术师资队伍的数量规模,制定艺术师资素质标准。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采取“引育”结合方式进行,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直接从高校招聘艺术专业人才,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注入新鲜血液;规模较小的学校,可以采取自己培育的方式进行。此外,还应积极组织学术交流研讨活动,选派教师外出进修学习,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同时,应该充分发挥“大美育”功能,成立专门美育机构或纳入学校德育机构统一管理,要求校团委、班主任、学生会等部门要把美育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管理中,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美带来的艺术享受,进一步培养学生欣赏美、鉴别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完善设施设备,强化艺术教育物质保障
一是政府部门要把艺术教育纳入专项办学经费,用于保障并改善艺术教备设施、添置和更新消耗性器材、举办校园艺术活动等。在办学经费中,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保证艺术教学所需的专用教室,比如音乐欣赏课,需配备音响教室和多媒体音响设备。二是学校要重视艺术专业设施建设以及设备的更新和充实,科学设计符合艺术专业特征及需求的基础设施,保证艺术教学设备配备充足。三是可适度引入社会资助,可以采取企业冠名的形式获取一定的资助,尽可能地为学生开展艺术活动提供条件,比如学校的元旦文艺晚会、成人礼宣誓、艺术节等大型艺术活动,由老师指导,学生全面参与文体活动舞台的布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完善艺术教育手段和方法,激发艺术素养
一是拓宽艺术教育领域,把美育贯穿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多种途径、方式把美育教育渗透到相关专业学科领域中,在激发学生对艺术课程兴趣的同时,提升专业教学效果。二是丰富艺术教育手段,把美育贯穿到校园及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及校园刊物海报等渠道,加强艺术教育宣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艺术文化氛围。三是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课堂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四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特点,成立音乐协会、绘画协会、摄影协会、合唱团、舞蹈团等文化艺术社团,举办音乐、美术、摄影等活动,拓宽艺术视野,提高综合素养。
1.注重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以信息艺术设计专业为例,信息艺术设计是在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借助数字化的手段,以信息界面、产品或环境为媒介,为用户创造和谐的交互方式和体验的一门学科。信息艺术设计主要应用于交互设计、界面设计、虚拟现实设计、数字娱乐设计等领域,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联系紧密,具有开放性、交叉性、综合性等特色。为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求,实现设计、艺术、文化等学科领域的交汇与融合,针对信息艺术设计的特色与应用领域,清华美院信息艺术设计专业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研究方向。这些方向不仅反映了艺术设计学科发展的新动态,而且代表了文化艺术与信息科技结合的新方向。
2.注重学术前沿研究
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该专业以加强学术交流的方式,时刻关注国内外相关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以第六届清华大学艺术•设计学术月为例,活动期间举办了国际设计教育工作坊、国际艺术设计教育研讨会、国际可持续设计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学术活动,邀请了芬兰、日本、美国、韩国、瑞典、英国等国家的20余位专家学者、设计师和艺术家,围绕“设计与创新”这一主题,共同探讨艺术设计教育和研究的新动向与新思维,开拓了师生学术视野,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推动了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的国际化步伐,带来了对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及发展策略的启迪与思考,在中西方创新思维的激烈碰撞中确保该专业学术水平始终走在国际前列。
3.注重与市场及企业紧密联系
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随着服装市场的进一步细化,要求服装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也必须越来越专业化。为此,清华美院服装设计专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大纲,从刚开始的男装、女装、设计、制版等单一课程延伸到内衣、针织、裘皮、配饰等细节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该专业还注重与知名企业保持紧密的联系。以毕业设计为例,每年毕业设计展都能得到众多商业机构的赞助,其中不乏哥本哈根皮草行、Gucci等享誉全球的跨国公司。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的良性互动,可以将世界一流企业的资源,包括信息、财力、项目等各类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在开阔学生学术视野的同时,帮助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认识整个设计产业。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两所高校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强调与社会保持紧密的联系,为学生创意、科研、自我表达及学术交流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都强调跨学科多领域教学,在学科的交叉融合中发现新的研究方向。所不同的是,伯明翰艺术设计学院更加注重学生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个人发展规划,并落实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而清华美院则更加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注重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注重学术前沿研究,强调培养具有人文、艺术和科技观念的复合型人才。
二、抓管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实施全面管理、强化全方位管理,对班级中音、体、美特长生的质量、数量与班主任管理和考核标准、经济效益挂钩,使班主任关心和支持特长生的培养和训练工作,对音、体、美等艺术教师采取全面考核,对特长生的培养,采取特长生受奖的数量与教师经济效益挂钩、与资金分配挂钩,这样做,有效地减少来自家长和班主任对特长生的培养和训练的阻力,极大地激发了班主任与培养教师的积极性,使学校美育真正落实到实际教育教学中。在活动时间上,保证每周一次,学校有主管领导专门负责活动,按时检查教案,跟踪记录,考核记录,制订活动措施与具体的管理办法。
三、抓环境,强化艺术教育氛围
首先是美化校园、香化校园、绿化校园、设置德育展板,如在走廊设置国学经典卡通画板,妙趣横生的卡通画面时刻激励学生审视自己的言行及学习美育知识的欲望及信心。其次是教室环境美化。如张贴校风、校训;张贴名人名言,人物头像,激励、启发学生,使学生时时自勉;设德育展板、评比栏及活动栏,通过评比提高学生对美的识别能力。
四、抓领域,拓宽课外艺术教育活动领域
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学校地处半山区,风景秀丽,山清水秀,更有金代的完颜希尹家族墓地、王家磨房古人类遗址、水库等。学校利用广阔的社会课堂进行艺术教育,组织学生远足、登高和参观游览等活动,通过观察、感受、欣赏大自然,听取有关传说、趣闻、历史故事,利用摄影、写生收集创作题材,采集动植物标本等活动,让学生把最美的东西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表达出来。
五、抓教师,提高艺术教育质量与能力
农村小学认真研究探讨提高教师艺术教育的认识和能力,指导教师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掌握教法,开展“互学”活动,对教师的教案、业务学习笔记定期进行检查,并深入课堂听课,跟踪指导研究课,认真评课,查课。积极进行教学教改实验,对音、体、美等艺术课的课堂教学方法、程序、模式进行探讨,并从美育发展动态、教材设计入手,对艺术教育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研究。同时,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不断提出新要求、新目标。开展“评优课”活动,鼓励教师参加校内外公开课、研究课,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艺术教育水平。
六、抓教学,强化艺术教育渗透
改革艺术课课堂教学,一方面按《教学计划》规定的周课时排课开课;另一方面,改变唱唱、画画的单调模式,坚持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相结合,艺术形象与审美教育相结合,临摹教学与创造教育相结合,把艺术教育的主根扎在课堂教学中。艺术教育不光是艺术类学科教学的任务,每一学科的教学内容都存在美的教育因素。如品德课、语文课的教学,要求教师动之以情,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得到人生的启迪,受到美的教育,社会课在介绍祖国的大好河山、历史人物的同时,唤起学生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自然课的教学要清晰地展现出大自然的奥妙等等,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