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思路规划模板(10篇)

时间:2022-10-11 08:19: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工作思路规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工作思路规划

篇1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卫生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水平,继续跟踪研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运行机制问题,重点在财政投入方向,投入重点、资金监管、绩效管理、债务清理等领域和环节,不断完善保障措施。针对新体制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现的效率不高,积极性难以调动,没有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修补“政策漏洞”,合理调整和完善财政补偿机制、绩效工资制度和绩效考核办法。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公立医院改革的财政补偿机制,保障公立医院的平稳协调发展。

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继续抓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完成一体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

建立科学合理的费用控制机制。均次费用的控制是体现“民本卫生”的一大举措,将均次费用和总费用增长率、平均住院日及药占比等控制管理目标纳入公立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绩效考核范围。在费用支付制度改革上发挥医保基金的约束和引导作用,在推进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上多下功夫。遏制二均次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二、以管理为重点,提高卫生规划财务工作实效

加强预算管理。进一步细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管理,从合理分配,利于调动积极性的实际出发做好预算的编制审批工作。继续加强预算的执行与分析,在单位预算执行力度、进度的落实上加强单位财务综合管理工作。对预算中的专项资金实行全过程的动态监管。

加强基本建设管理。进一步规范基本建设程序,充分做好整体规划和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工作,按要求控制项目的规模和标准。及时了解掌握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指导建设单位按建设规定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力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安全。

加强卫生统计报送工作。做好卫生统计年报、月报、医改监测季报、财务月报及季度分析等工作,及时分析汇总财务数据,为领导做好参谋。结合卫生信息化建设,更新完善卫生会计核算中心的软硬件,实现核算单位网上可查询的信息系统。

加强内部控制审计。抓好财务收支审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按要求实行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审计,单位食堂的财务审计。继续实行审计人员的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增强内审能力。

加强政府采购管理。根据现状合理编制采购预算,结合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审批采购。进一步扩大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范围,重点启动骨科植入类材料、检验试剂、造影剂等集中采购。

三、以提高能力为基础,加强卫生规划财务队伍建设

篇2

救助全面铺开。社会保障成绩突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社会保险面不断扩大,工伤、生育保险顺利实施;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650人,城市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蔡侯祠被授予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播电视事业不断进步,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全面实施。市志工作成绩喜人,被评为“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某某市志》(1986-xx)编纂工作进入扫尾阶段。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电子政务全面启动,“中国·某某”门户网站运行顺利。贸促工作得到加强,“和谐某某”电子展馆成功启动。八件实事成效明显,各项考核指标超同期进度。安全监管工作全面加强,煤炭安全生产整治有序推进,基本实现依法、科学、规模、安全开采,交通、建筑、消防等其它生产领域安全状况明显好转。工作全面加强,法制建设继续深入,打黑除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破获了建国以来最大的以严小军为首的黑恶犯罪组织,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59.85元,同比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318元,同比增长8.5%。

二、2012年工作设想

篇3

四是全局上下坚持把维护规划形象作为自觉行动,认真执行各项 (五)成绵加油站搬迁工作。由于成绵加油站我区城市生态走廊项目规划范围内,区指挥部决定由规划牵头成绵加油站的搬迁。在会同区国土局、江城公司与中石油四川公司多次商谈后,在货运大道对其拟拆迁新建加油站进行了选址。目前,按政府要求,此项工作已移交区绿肺办继续推进。

(六)完成市下达城乡规划专项目标新增任务。认真按照省、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要求,在配合做好全区场镇风貌改造和挂钩祥福康家渡社区、民强村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结合市城乡规划专项目标的新增任务,对我区出入城道路两则的违建进行清理,将排查出的28处、3100平方米全部予以拆除;同时还完成了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群、古村落、古街区、优秀近现代建筑、古树名木的情况调查和上报。

篇4

【中?D分类号】TN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118-03

1 引言

基站站址规划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网络建设投资效益,建成后的网络质量和运营商满意度,是铁塔公司建设维护重要工作,因此铁塔公司非常重视共建共享能力的挖掘和分析。

铁塔公司基站预规划工作要充分收集好各运营商的存量及规划站址信息,对于存量站址,能合并则合并,有共享潜力的则提交运营商,从网络质量角度提供站址规划建议提交运营商规划参考;对于新建站址要尽量利用存量站址,即使没有现成的可利用存量站址,也要通过改造创造条件共享;实在无法改造的,也要分析确认其他运营商当前或未来有共享需求[1]。

2 预规划存量站址分析

主动对现有存量站址进行网络结构分析和预规划,并提供给运营商,引导其后续的规划建设,提升存量站址的利用水平,合并站址过近的站,减少机房租金的浪费。

2.1 基础信息收集

各地市应收集各运营商现有存量站址的完整、准确信息,至少要包含物理站址数量、经纬度、高度、机房空间、塔型、外电容量、现有天线数量等关键信息。在进行资产清查盘点时,各地市要尽量记录齐全基站的基本工参,除以上关键信息外,还可以收集天线类型、方位角等,越详细越好。

2.2 区域划分

根据话务和无线环境,将整个城市划分为3大类区域:

密集城区:通常为数据业务密度达到整个城区平均数据业务密度2倍以上的区域。应严格控制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

普通城区:包括地级城市主城区外围的城市建成区及正在建设的城市规划区域,通常地级城市一般城区与地级城市主城区相邻且形成相对连片的区域,也包含县级城区。

乡镇农村:指普通城区之外的广大乡镇、农村区域。

需要由各地市收集运营商近一周的网管话务量统计,并提交省公司,由省公司安排设计院统一对各地市进行区域划分。

区域划定后,除非城市出现较大的开发建设,原则上保持稳定,今后的相关统计、分析均按照此次区域划分的口径进行。

2.3 站间距计算

划定区域后,各地市应将存量基站按照区域进行归类,统计各区域的面积与对应的站址数量,并计算当前区域内的平均站间距(分运营商)。

站间距的计算方法如图1所示:

定向站:小区覆盖半径R,站间距D=1.5R,单站覆盖面积1.949R×R

全向站:小区半径R,站间距D=1.732R,单站覆盖面积2.598R×R;

现网站址基本是定向站,站间距D可由下式得出:

站间距D =

其中,站间距D,m;区域面积,?O。

2.4 共享潜力站址分析

对于存量站址共享潜力分析,暂只考虑距离,在不同区域,某个站址与其它运营商站址距离超过该运营商平均站距(也可简化为一个统一的数值),即可提供给其他运营商,征询其有无规划需要。

可适当降低评判距离,多提供一些站址给运营商选择,如可按照300/400/500m的距离,多筛选一些站址。

例如,可对某密集城区区域的215个站址进行分析,有总计30个站址可主动提供给运营商建议共享,占比14%。

2.5 存量整合站址分析

各地市对存量站址进行分析,暂定100m以内的可进行合并,推动运营商共同进行整合。

如对某密集城区区域的215个站址进行分析,有总计40个站址可主动提供给运营商建议合并,占比18.8%。

3 新建站址预规划

获取了三大运营商明年的整体规划需求后,将规划新增站址与存量现网站址进行匹配,原则上尽量利用现有存量站址进行共建,对于周边没有合适的存量站址的才允许新建,并且保证新建站址有提供给其他运营商将来共享的潜力。具体如下:

①若一定距离内有存量站址,且存量站址高度不低于规划新建站址5m,直接共享原有存量站址。

②若一定距离内有存量站址,但存量站址高度低于规划站址5m以上,进行改造来共享。

③若近距离内无存量站址,但存量站址距离规划站址密集城区在100~200m、普通城区在150~300m,乡镇在300~500m之间,则改造存量站址进行共享。(表3)

3.1 站址偏移的弥补方式

直接共享或改造原有存量站址进行共享,使得实际建设的位置与原规划位置有一定的偏差,经过实际测试可知,即使对于较高频段的4G站址,偏差一定距离也能达到预期的覆盖效果。

图2为对某城市F频段4G站址的分场景拉远测试,可以看到单站覆盖距离实际是较远的,即使以密集城区为例,在800m左右也能达到-100dBm,因此对于运营商来讲,在目前密集城区平均站间距为400m左右的情况下,接收电平在

-90dBm左右,即使与原规划站址偏移200m,使得与原预期覆盖区域达到600m距离,也能保持较强的接收电平。站址偏移对覆盖其实影响较小。

但偏移使得与预期覆盖点的距离变远,终究会降低接收电平,若要达到与原规划预期同样的接收电平,可通过增加站址高度来解决,基站高度的变化可带来的增益如下:

其中,ΔG为提升增益,dBi;Δh为新增高度,m;he为原始高度,m。

通过实际计算,在预留足够的穿透余量后,不同站间距下需要的站址高度也不同,站间距每增加100m,通过站高增加5~10m也能得到弥补。因此利用存量站址共建共享后,通过提高存量站址的挂高,同样能保证原规划点的信号强度不变甚至更强。

3.2 存量改造方式

对于存量站址距离新增规划站址密集城区在100~200m、普通城区在150~300m,乡镇在300~500m之?g的,要对存量站址进行适当的改造,来达到与原规划站址同样的覆盖水平,可采用以下手段:①升高天线,包含直接加高、楼面抱杆换成增高架、增高架中加细塔等。②更换高增益天线: 高增益天线波瓣更窄,比常规14dbi天线增益高出3db以上。③部分共享,如只共享机房,采用天馈拉远方式。

3.3 周边无合适存量站址的处理

若新建站址较远距离才有存量站址的(主城区>200m、一般城区>300m、乡镇>500m)的,需要整合三家的新建需求,力争新建点是2家以上运营商共同需求的。

其他运营商暂无新建规划的,也要分析确认新建点将来其他运营商存在潜在共享需求。

篇5

(一)农业生产快速发展

1、粮食生产又获丰收

粮食生产在种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克服长期低温干旱及雷暴雨等极端天气的不利影响,连续4年获得丰收,实现总产28.72万吨,较去年增加0.5万吨,完成预期目标的106%,属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其中夏粮面积47.36万亩,总产13.94万吨,秋粮面积44.39万亩,总产14.78万吨。

2、设施农业不断壮大

新增设施蔬菜2000亩、设施杂果1000亩、露地蔬菜3050亩,发展中小拱棚1.1万亩,全县设施蔬菜面积突破1.3万亩,蔬菜播种总面积达8.2万亩,总产量达15万吨。设施化程度的提高,极大的促进了蔬菜生产上档升级。

3、生态养殖健康发展

畜牧业步入持续均衡发展阶段,规模化、生态化已逐渐成为畜牧生产的主体。全县已有年出栏生猪千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28家、存栏万只以上的蛋鸡场7个、出栏万只以上的肉鸡场40个、奶牛场6个。建成大中型及养殖小区沼气工程7个,还有7个工程正在建设之中,生态循环经济发展逐渐加快。“金永丰”、“沛民”、“猪将军”等6个品牌畜产品远销全国多个城市。全年出栏生猪30.1万头、禽类82.7万羽,肉、蛋、奶总产分别达到2.53万吨、0.98万吨、1.45万吨,完成市考指标的120%、196%和161%,畜牧业总产值达5.5亿元。

4、一村一品产业不断提升

全县已拥有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40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9个、一乡一业示范乡镇2个。新申报了48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和3个一乡一业示范乡镇。出产了涵盖农业各领域的一批有XX特色的农产品和工艺品。40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年产值预计可达6.658亿元。

5、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

全县24个农产品生产基地获得了农业部“一体化”认证,4个标准化示范基地通过了市上验收。在全县建立了4个农药残留检测点、19个动物产地检疫报检点、1个动物防疫实验室和1个植物检疫点,对全县12个定点屠宰场派驻了动物检疫员,建立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产品安全防护体系。除日常监测检疫外,开展了7次大型联合执法检查活动、4次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配合省市开展专项检查6次,确保了人民生活安全。

6、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

全县拥有农业龙头企业59个,固定资产总值9.2864亿元,经营收入达7.9亿元,带动农户93100户。深加工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延长了产品销售链。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12家,发展会员28096个,带动农户46539户,遍及全县21个乡镇168个行政村,其中30多家与超市签订了直供合同,实现了农民、超市、消费者三方共赢。

7、农业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全县新增新型农机具4958台,农机总动力达到36.13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完成机耕作业64.2万亩,机播作业81.1万亩,小麦机收41.5万亩,玉米机收5.6万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面积81.45万亩,利用率达94%。全年无重大农机安全事故发生。

8、农村经营管理逐步规范

全县366个行政村实行了村务公开,经营管理逐步规范,农民负担不断减轻。全年成功流转土地22902亩,为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坚实基础。166个行政村开展了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试点,申请财政奖补资金2933.58万元,32.49万人受益。

(二)项目任务圆满完成

1、农业综合开发。在4个乡镇11个行政村累计投资1210万元,新打和改造机井90眼,配套设施齐全,提前半年完成了1.6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任务。并启动了2011年3个乡镇5个行政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2、扶贫开发。年初确定的11个扶贫重点村完成投资1330万元,实施改厕、改圈、改厨630户,硬化出村道路58.3公里,超额完成了建设任务。新启动了45个扶贫重点村建设,

已硬化道路168公里,修桥8座,完成投资3284万元。移民搬迁95户409人,85个贫困村全部与帮扶企业实现对接,帮扶工作全面展开。

3、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完成中央补贴资金816.48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4958台,受益群众3936户。玉米联合收获机从无到有发展到了81台。

4、沼气池建设项目。投资450万元,建成户用沼气池3000口,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全县农村户用沼气池总数达18000余

口。金永丰大型沼气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

5、信息入村工程。104个农村信息站点已全部建成,全县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达到396个,累计各类信息28775条,网上成交金额287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240%和359%,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6、长庆油田供菜基地建设。投资514万元,建成5000亩蔬菜供应基地,占地10亩的蔬菜加工检测中心运行良好,累计实现净菜供应4.85万吨,经营收入达730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112.3%。与长庆油田6500万元的订单农业,创出了产销直接对接的新路子。

7、金圪塔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成功流转土地1000亩,建成高标准设施蔬菜大棚500余亩,成立了“金土地蔬菜专业合作社”,实现产值280万元。占地100亩的50栋日光温室大棚正在建设之中,明年开春可投入生产。

8、良种补贴项目。完成投资843.4万元,补贴小麦良种41.84万亩,玉米良种41.96万亩,水稻良种0.36万亩。

9、农民科技教育工程。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257场次,培训新型农民15220人次;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1100人,农业综合开发培训农民3000人次,农机驾驶员培训150人,学历教育培养乡村农技干部63人。

10、温饱工程。覆盖山区及沿渭14个乡镇83个村,总投资22万元,实施面积22255亩,超额完成255亩。

11、粮食高产创建项目。两个小麦万亩丰产示范片亩产达505.4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高出183.7公斤;两个玉米万亩丰产示范片亩产达600.1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高出267.2公斤。

(三)不稳定因素逐步得到化解

1、畜牧长临工问题圆满解决。47名长临工中44人已经领到补偿金,共发放补偿金48.194万元,其余3人正在积极做工作,长临工队伍情绪稳定。

2、农民身份曾受聘在基层农技机构工作过的人员发放养老补助资格审核工作已结束。全县符合发放养老补助条件的人员共755人。

3、种子体制改革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8名分流职工挂靠到县农场,解决了养老金缴付问题。其他政策性安置到我局,但无工资的人员个人养老统筹缴纳工作协调良好,所有人员思想平稳。农牧企业包袱逐渐减轻,发展平稳。

二、具体工作措施

1、抓好关键环节,确保丰产丰收。一是做好病虫监测预警。建立了10个病虫测报点,组建了30人的村级植保员队伍,病虫情报22期、制作电视专题节目2期,预警准确率达95%以上。二是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肥地力、节本增效。共进行玉米秸秆还田36万亩,玉米灭茬旋耕覆盖38.45万亩。三是抓好科技推广,提高农民素质。农民科技培训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使农民科学素质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四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全县45.6万亩耕地施用了配方肥,占全县耕地面积66%,为丰产丰收奠定了基础。

2、实施科技项目,推进高效农业发展。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机化推广、良种统供、农民培训、基地建设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向品牌化、高效化发展。

3、落实惠农政策,提高农民务农积极性。加强项目监管,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使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三、存在问题

1、设施农业发展较慢。我县经济底子差,难以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持,设施农业发展较慢。

2、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功能弱。缺乏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大型骨干企业,缺乏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品牌,企业拉动力不强。

3、农业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规范完善的产业化经营和服务体系尚未真正形成,农户、基地和龙头企业之间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农民的质量意识、商品意识、市场意识、法律意识较弱。

4、土地集约化程度低。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基础上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成为制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因素。

四、2011年工作思路

2011年,农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为重点,全面实施“74321”工程,加快XX现代农业发展,稳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主要工作目标:实现肉类总产2.2万吨、蛋类总产0.6万吨、奶类总产1.1万吨、蔬菜总产14万吨、粮食总产25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60元。

(一)做优四大产业

1、稳定粮食产量,提高粮食品质。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积极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项目,加快改造中低产田,优化品种结构,抓好高产创建,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攻单产、促总产、提品质,实现粮食总产25万吨。

2、发展设施农业,做优蔬菜产业。以长庆油田生活后勤服务基地为中心,以设施建设为重点,打造5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做好蔬菜加工,严把蔬菜质量关,提高蔬菜附加值,巩固产销对接模式。以金圪塔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基础,扩大设施蔬菜规模,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示范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设施蔬菜,努力把尚村镇打造成我县第三大蔬菜基地。带动全县发展设施蔬菜1.6万亩,使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到8.5万亩,总产突破14万吨,向10万亩的发展目标迈进。

3、发展生态养殖,做强畜牧产业。以金永丰、天马、秦韵等规模养殖场为龙头,围绕瘦肉型生猪产业发展,加快推进肉牛、奶牛基地建设。抓好良种繁育和疫病防治工作,加大沼气工程建设力度,新建大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3处,养殖小区及联户沼气综合利用工程10处,户用沼气池2000口以上,大力推广“畜—沼—菜(果)”生态模式,示范带动全县生态农业循环发展。力争年出栏生猪30万头以上。

4、发展观光旅游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道文化展示区建设为契机,建设沿山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名优特色农业产品,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实现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接待收入1300万元。

(二)强化三大保障

1、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三品”认证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产地检疫和定点屠宰检疫,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新建农药残留检测室1个、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个、基地5个,进行农药残留样品检测10000个以上,确保畜产品产地受检率、屠宰检疫率、出场肉品持证率、病害肉无害化处理率全部达到100%。

2、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保障。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和疫病防控实验室的作用,强化动物疫情预警监测和疫病防控,保证物质供应和应急储备,确保畜禽建档率、挂标率、免疫率全部达到100%。

3、强化植物疫情防治保障。加快苹果非疫区疫情监测站建设项目建设步伐,建立健全县、乡、村植保网络体系,抓好村级植保员培养和技术指导。抓好全县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预警预报、统防统治与应急防治管理,严格植物检疫,确保植保防灾救灾的社会效能。

(三)创新两大机制

1、创新农业规模化发展机制。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板块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2、创新农产品营销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引导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营销大户和科技人员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实现“信息共享、利益均占、风险共担”。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拉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全县新增市级龙头企业3家以上,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以上。

(四)实现一个目标

努力把*建设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1年,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60元,增长15%。

(五)抓好七项工作

1、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培育板块农业。着力打造西安金圪塔现代农业示范园、西安金永丰农业生态养殖园区、长庆油田生活后勤基地、XX秦韵生态养殖示范园区、西安竹林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五大农业园区,以园区建设带动主导产业优化聚集,培育特色板块农业。

2、加强项目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加强沼气、良种补贴、温饱工程、都市农业等项目建设,做好45个扶贫重点村建设、1.2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和农机购置补贴等工作,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业装备水平。

3、发展一村一品,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在做好40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9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一乡一业”示范乡镇主导产业提升的基础上,积极做好新申报示范村和示范乡镇的产业提升工作,积极培育“一乡一业”、“一县一业”,推动我县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4、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396个农村信息服务站点和XX农业信息网的维护管理,年农产品供求信息15000条以上,实现网上销售农产品1200万元以上。

篇6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机关实施了机构改革,“计划统计司”更名为“收入规划核算司”。收入规划核算部门在协调组织收入、综合税收分析、规范税款缴库、开展税收核算、实施重点税源监控、统筹数据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钱冠林指出,这是总局党组主动适应形势变化,根据新时期税收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税收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为强化收入规划核算工作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这为各级税务机关进一步做好收入规划核算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拓展了广阔的事业空间,同时也对收入规划核算部门发挥职能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税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国家税务总局党组对收入规划核算工作作出的新部署,钱冠林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税收规划核算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认真贯彻新时期税收工作指导思想,以税收分析为重点,以数据管理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队伍建设为根本,全面发挥收入规划核算工作为组织收入服务、为加强征管服务、为税制改革服务、为宏观调控服务的职能作用,促进税收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他说,这一思路既与“一个重点、四个体系、四个服务”的工作思路一脉相承,又适应了新形势新任务对收入规划核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新时期收入规划核算工作的新内容,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税收规划核算工作的具体体现。各级税务机关收入规划核算部门和广大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将这一工作思路贯彻落实到收入规划核算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努力推动收入规划核算工作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前进。

在谈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税收规划核算工作的主要任务时,钱冠林指出,税收分析是准确判断税收经济形势、正确指导组织收入工作、客观把握税收经济政策效应、切实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手段。各级税务机关领导要充分认识税收分析在税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级收入规划核算部门要把税收分析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经济税源分析、政策效应分析、税收管理风险分析、预测预警分析,通过加强税收分析来带动和促进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

税收数据管理是税收工作的基础,更是收入规划核算工作的关键,也是目前制约税收分析工作的瓶颈。针对目前税收数据管理中存在的诸如数据标准不统一、采集不规范、质量不高、共享度低、综合分析应用系统建设滞后等问题,各级税务机关及其收入规划核算部门要牢固树立信息资源意识和数据质量意识,狠抓数据管理,强化数据应用,要健全指标体系,规范数据口径,强化数据质量监督,加强数据应用分析,切实提高收入规划核算工作水平。

篇7

Abstract: Housing security planning is one of the special plans in "12th Five-Year” period, it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protection of housing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specific projects, policy, technical and operability of three of planning ideas.Key words: housing security; planning ideas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住房保障专项规划是在我国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工作的大背景下,为解决保障性住房配置问题而编制的一项政策性很强的规划,是民生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城乡规划工作者,如何将住房保障规划做到切合当地实际的指导保障房统筹安排和建设,在规划过程中,须从政策性、技术性、可操作性三方面具体把握。本文仅以《行唐县“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例浅议住房保障规划编制方法。

一、与时俱进,把握住房保障规划的政策性

政策性是此类型规划的重要特点,应通过学习国家及地方政策掌握最新精神。“规划”通过回顾90年代以来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发展历程,比较我国各建设阶段的特点来把握当前的政策趋向。

我国在1995年开始实施"安居工程",是保障性住房的雏形,安居工程住房直接以成本价向中低收入家庭出售;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正式提出“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2006年出台“90/70”政策,市场结构开始向中小户型住宅转变;2007年提出住房保障制度的目标和框架,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问题;2009年制定保障性住房发展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十二五”末,全国保障房覆盖面要达到20%,力争使城镇中等偏下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新就业职工住房困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近年来河北省高度重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成效明显。2003年启动廉租住房保障工作,保障范围不断扩大;2007年对城市住房困难的低保家庭实现了应保尽保;2008年将廉租住房保障扩大到了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2010年全面启动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将住房保障工作范围扩大到了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群体。“十一五”期间,全省通过不断完善住房保障制度,解决了55万户居民住房困难。

我们可以看出,当前从国家到省的住房保障政策均扩大了保障范围,在低收入基础上增加了中低收入群体及新就业人员,政府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

二、注重研究,提高住房保障规划的技术性

1、制订适用的规划技术路线

为政府提供符合政策导向的技术成果是编制规划的目的,“规划”的重点之一是在前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适用的技术路线:

2、研究合理的保障住房体系

保障住房体系是“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的重要内容,它本质上是多种保障住房类型的比例结构问题,“规划”遵循分类人群分别保障的理念,通过分析被保障人口中各类人群的比例关系来决定住房类型的配比,进而确定保障住房体系。

“规划”预测行唐县城“十二五”末,低收入家庭数量占总保障目标的近30%,其住房保障方式以廉租住房为主,经济适用房为辅;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数量占总保障目标的近50%,通过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方式提供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安居保障;新就业人员与外来务工人员数量约占总保障目标的20%,通过集中建设外来务工人员宿舍和单身公寓,按优惠租金标准向就业人员与外来务工人员出租,实现住房保障目的。则行唐县规划期末将形成以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廉租房为重点,以经济适用房为补充的完善的多层次保障住房供应体系。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十二五”时期行唐县的保障住房统筹配置方案。

3、科学引导保障住房用地布局

保障房用地应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十二五”期间,行唐县城保障房建设用地选择范围不应超出现行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并应在居住建设用地中进行选择,其选址原则为:区位较好、交通方便、配套设施较全的区域,以方便中低收入家庭的就业、子女入学等日常活动,尽可能降低生活成本。

三、精细规划,增强住房保障规划的可操作性

1、“规划”提供了详尽的土地供应计划,将土地需求量逐年列出,为土地部门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实行单列提供依据,保证保障房土地优先供应。

2、石家庄政府计划搭建数字化规划管理平台,“规划”从成果的内容与形式上做好信息数字化衔接。在图纸表达内容上,将各个地块按顺序便号,并标明其建设类型、建设方式、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套型面积、套数等信息;在成果表达形式上,设计图纸使用电子矢量图,并按信息特征划分图层。方便数字管理信息采集,使当地百姓可以上网轻松查询房源。

3、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当地政府的投资量。“规划”将新增保障房的总造价计算出来,按照30%的比例划入政府的投资估算,并将“十二五”期间的每一年度投资分别列出,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4、本次规划提出了以下实施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监督检查;

严格项目监管,确保工程质量;

做好信息管理,加强舆论宣传。

专项规划是为了解决城市建设定领域的专门问题,住房保障专项规划应解决保障性住房的选址、规模、建设标准等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把握政策导向、研究地方实际,提交给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一份可行的计划。

篇8

3、强化管理,数据质量逐步提高。一是依法理顺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的关系,进一步强化政府综合统计管理职能,切实加强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标准、表式的审批(备案)和部门统计数据和管理,有效避免了重复调查和数出多门的混乱现象。二是积极探索统计调查方法,更多地采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的现代统计方法,推动全县统计工作逐步走向良性发展轨道。三是加强基本统计单位业务管理,按季对基层统计单位报表和数据质量进行检查评估,并作为年度考核依据,源头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四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统计数据质量年”文件精神,扎实开展和查找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调研活动,制定落实解决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措施和办法。推行阳光统计,定期召开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评估分析会议,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基层群众代表参与主要经济社会指标数据评估论证,公开数据生产过程,接受群众监督,统计数据公信度不断提高,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不断增强。

4、深入调查研究,提高统计服务质量。围绕新农村建设、“十大”惠民行动和县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更加注重调查的超前性、时效性和针对性。今年,统计局、农调队联合新开展了居民消费品价格、灵活就业、发展环境、企业景气、企业融资、退耕还林等专项调查,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咨询服务内容。今年共印发《统计调查》、《统计内参》15期,其中《聚居-助推新农村建设》、《环境促发展,发展需环境》、《励精图治求跨越 艰苦奋斗铸辉煌》分别被《今日巴中》、县委《参阅》和省统计网转发。根据政务目标考核的需要,及时跟踪县委、政府目标考核指标,按月进行监测、评估、分析和反馈,按月编发“主要指标月报”,为党政领导决策提供了良好的统计服务。积极为社会公众和重点工程服务。在年初县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期间,及时整理印发了“xx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图文并茂,为与会代表审议报告、建言献策提供了详实的参考资料,受到与会代表和“四大”班子领导一致称道。为“两路”某某段工程指挥部提供详实准确的统计数据,为重点工程建设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法定依据。

5、加强法制,统计环境逐步优化。一是强化宣传教育,统计法制意识逐渐增强。继续深入宣传贯彻《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四川省统计管理条例》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一方面,先后选派19名优秀干部到省、市参加统计法律法规培训,培养造就法制宣传骨干。另一方面,扎实开展法制教育和继续教育学习,今年共培训340多人次,重点培训学习《统计法基础知识》、《统计基础理论与实务》、《统计调查与分析》和报表制度,并将学习情况和测试成绩作为统计从业资格年审的重要依据之一,统计法律法规知识考试合格率100%。围绕规范上岗和提高业务技能,狠抓统计人员从业资格受理、培训和认定工作,今年共受理乡镇、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统计从业资格申请45人。再次是严肃查处,保证统计工作有序开展。今年,实施统计执法检查30件,立案查处7件,其中通报批评3件,限期改正3件,罚款处罚1件。查办的7起统计违法案件全部程序合法、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当事人无一申请行政复议。通过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对于维护统计工作秩序,提高数据质量,加强统计基础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接受县人大常委会对《统计法》的贯彻执行及统计工作审议,对《统计法》贯彻执行和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整改意见。

7、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机关和谐稳定。以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机关干部作风整顿,通过深刻查摆问题和强力整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机关党风、政风、作风建设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实行“周一安排、周五检查”例会制度,细化工作目标,责任落实到人,绩效与奖惩挂钩,财务政务公开,内部管理均置于阳光下运作。邀请市局领导及专业人员进行现场业务培训和指导

,选派专业人员到市局相关专业学习培训,组织专业人员到周边县区学习先进经验和方法,努力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一年内所有干部职工都参加了两次以上专业知识培训,干部职工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明显提高。通过开展健康有益的学习考察和丰富多彩的机关活动,干部职工精神饱满,机关运转井然有序,呈现出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政务公开、诚信创建、精神文明、安全稳定、计划生育、爱卫活动等各项工作扎实有效。

二、存的主要问题

1、统计基础薄弱。部分单位不重视统计工作,不按规定设置机构、落实人员,统计工作无人员、无经费、无设备、无制度、无台帐,统计资料残缺不全甚至无人报送,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和改制企业表现更为突出。全县48个乡镇的统计人员全是兼职,担负着驻村、会核中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多项工作,从事统计工作的精力不足30%。

2、统计法制观念淡薄。个别单位认为报多报少不造成什么社会危害,敷衍应付,随意填报数据。还有一些单位屡次迟报甚至拒报,特别是一些个体经营户、私营业主、改制企业拒绝履行法律义务,不愿接受统计监管。

3统计信息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一方面,统计信息需求多元化,党委政府、社会公众、企业等都要求拥有及时准确的统计信息,且对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多样性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统计调查对象的数量和规模日益增大,构成复杂而且变动频繁,新的经济活动层出不穷,调查的难度成倍增加,现有人力资源、经费投入、技术装备都难以做到有效供给。

三、2011年工作要点

篇9

(一)高起点统筹空间规划布局

一是启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启动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召开全市动员会,印发绍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完成前期基础资料收集和调研、双评估报告初稿和生态保护红线调整评估初步方案,基本完成总规相关的九个专题和五个专项报告。

二是完善规划体系建设。利用信息化大数据优势,牵头推进了越城柯桥交界处融合规划研究、钱杨区块规划研究、兰亭旅游度假区总体概念规划等重要区域重要节点的规划研究,同步推进综合交通专项规划修编,开展市区社区生活圈划和轨道1号线2号线周边地块规划编制工作。分类指导控规编制工作,共审核和上报控规40多个。

三是加强古城设计成果转化。按照古城保护利用条例和古城总体城市设计要求,完成了古城北入口、广场、阳明故里、绍兴饭店二期、震元堂改造等重要节点规划研究及相关地块的控规编制工作。认真实施古城保护利用条例,开展古城内国有资产、资源更新利用方案研究工作,对古城内的办公房等空置情况进行了初步摸排。完成传统民居修缮导则(图则)编制和古城宣传资料及视频汇编。

(二)高质量提供要素资源保障

一是助推投资项目落地见效。制定下发《关于做好市政府城交口2019年市级投资项目涉土涉规工作的通知》,对47个市级投资项目建立局领导挂联督办工作机制。除因涉及永久基本农田等政策壁垒原因近期难以推进的5个项目外,销号项目已达15个,主要问题得以解决进入正常审批流程项目4个,其余项目都得到有序推进。2019年中心城区用地规模报自然资源部审核,共上报总用地面积3887亩,其中新增建设用地3129亩(耕地2911亩)。2018年中心城区6个实施方案和市本级4个跨省增减挂钩指标实施方案均获批准。

二是加强资源要素精准配置。全年共争取到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06万亩(耕地1.6万亩)。同时,针对“占补平衡”短板,累计争取国家统筹、省内调剂数量指标7114亩、水田指标6616亩、粮食产能指标471.4696万公斤,市内共享标准农田指标12000亩,补充耕地数量指标1272亩、水田指标1000亩、产能76.4213万公斤,全面保障了今年全市重大建设项目、各类基础设施、民生项目用地占补平衡需求,连续第2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三是推进资源集约利用。全市完成闲置土地处置1429亩,完成率316%,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3550亩,完成率149%,完成城乡低效用地再开发9472亩,完成率114%,消化批而未供土地6935亩,完成率105%。全面推行“标准地”制度,全市已完成“标准地”出让231宗,面积8413亩,省级以上开发区等重点平台实现投资项目100%“标准地”出让。与经信部门开展了低效企业整治提升、僵尸企业清理、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倒逼企业提高土地厂房利用率、产出率和贡献率。

四是维护土地市场平稳运行。通过编制年度计划、加大做地考核、合理安排出让时序等措施,维护全市土地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全年共完成经营性用地出让1.35万亩,出让金总额达到828.98亿元,争取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资金达到53亿元。

(三)高标准提升资源保护力度

一是推进国土绿化美化。全域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进展顺利,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复评动态监测自查,新增省级森林城镇5个、市级森林城镇4个,“一村万树”示范村39个。持续高质量推进造林绿化,严格保护全市9.2万株古树名木,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完成造林更新1.65万亩,新植珍贵树161万株,建设珍贵树种示范林14片、示范点14个、示范单位15个。浙江绍兴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顺利获批。

二是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全面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102个;新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20个,上虞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列入省级试点。落实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绿色矿山建设任务,通过召开全市矿山生态修复现场会,加强督察通报和检查指导力度,全市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新开工数量和交工数量分别达到省定任务的300%和150%。

三是推进永久基本农田“田长制”。进一步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实到责任人、责任地块和责任网格,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机制,实现保护责任全覆盖。目前,越城区已在全市首先公布了二级、三级“田长”、网格长、网格员名单,并率先在富盛镇凤旺村树立第一块永久基本农田“田长制”标志牌。其他各区、县(市)正在结合乡镇村撤扩并工作进行人员名单调查确定工作。

(四)高品质提升民生服务

一是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推进“网上办”“掌上办”,推广“浙里办”“浙政钉”。提前实现不动产登记事项100%网上申请,达到一般登记4个工作日、抵押登记2个工作日、一般商品房交易登记1个工作日内办结;探索“不动产+”服务,推进不动产登记与户籍联办、向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延伸和与公证协同办理等。

二是开展“多审合一”改革。落实“三减”,助推提速增效,将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合并办理,优化一套办理流程、整合一张申请表单、统一一套申报材料,并将两个事项办理时限由法定的40个工作日缩减至5个工作日。创新制定出台森林植物检疫证核发与木材运输许可联办事项,强化“一网申报”,实现“一同发证”,并将两个事项联办时限缩减到不超过5个工作日。

三是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稳步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增加20个项目列入省级试点,涉及31个行政村、17.25万亩土地,计划新垦造耕地1226亩、农村建设用地复垦1336亩,计划总投资4.84亿元。推进《绍兴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立法,有效保障了美丽乡村建设、五星3A村庄建设、村级经济发展和农村个人建房等“三农”事业的推进。加快发展森林康养旅游,培育融森林文化与民俗风情为一体的森林特色小镇和森林人家;加快推进森林旅游和疗养地建设,申报推荐5家基地参评全省森林旅游地和疗养地。

四是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组织召开全市地质灾害防治、森林消防暨矿山生态修复现场会,系统部署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年度任务,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项目回头看,市、县两级共完成检查351点次,查明问题143个,已整改到位79个;累计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25处、不稳定斜坡272处、已核销隐患点220处、其它上报点34处,成功应对了“利奇马”“玲玲”“米娜”等台风威胁。今年全市共发生灾情3起,转移群众1438人,成功避险1起9人,无人员伤亡。

(五)高速度推进数据资源基础建设

一是全面展开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已完成内业数据处理、外业调查举证及数据建库等全部县级调查工作和市级核查工作,并通过省三调办核查向全国三调办报送五批次初步调查成果,根据全国三调办国家级核查反馈意见和省三调办整改方案要求,对问题图斑进行全面梳理,积极有序组织全面整改及补充举证工作,集中力量保障全市第三次国土调查国家级核查整改成果分两批于9月24日和10月8日按时提交省三调办。

二是加强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化建设。完成绍兴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项目一期建设;提升改造市级“一窗云”平台统一建设,实现全市云平台统一办理;联合公安、银监等多部门,提高登记信息共享水平。在上虞区率先开展不动产登记材料归档电子化试点工作。

三是提升基础测绘信息服务保障。绍兴市GNSS控制网及水准网复测、绍兴市1:2000数字线划图(DLG)生产制作更新2个项目技术设计书已通过评审,进入实施阶段,其余6个基础测绘项目正稳步推进。积极参与杭绍台高速公路镜湖互通兴越路连接线改建工程、越东路快速路工程等测绘工作,为市重点工程的推进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二、2020年工作思路

1.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指导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约束、国土空间保护、空间要素配置、生态整治修复、文化传承发展、城市风貌提升等全域全要素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完成绍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报批稿,建立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信息平台,推进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

2.加强资源规划服务,开展袍江三江口区域空间规划研究,为大湾区四大平台之滨海新区做好资源摸底、存量利用、生态修复、优化产业布局等研究。深化落实“增存挂钩”机制,全力保障全市重大项目用地。优化中心城区格局,强化中心城区蓝绿空间、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等结构性管控,划分分区规划单元,组织编制分区规划,推动古城新城联动发展。推进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用地规划许可与用地批准合并办理实施;加强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审查和批后监管工作,优化营商环境。

3.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推进“152”耕地生态保护工程,完成补充耕地(含垦造耕地、农村建设用地复垦)1.04万亩、实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2100亩。再启动实施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21个,新创建4个绿色矿山。

4.加快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推进国土绿化美化行动,全市完成造林更新2.3万亩,新植珍贵树137万株,新建“一村万树”示范村35个,创建国家森林乡村60个;启动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项目建设,开展绍兴市植物园建设前期研究。

5.推进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和低效用地再开发,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不少于9200亩,完成城乡低效用地再开发不少于5000亩,完成省下达的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任务。

6.全面推行投资项目“标准地”出让,除负面清单外,省级以上平台等重点区域企业投资项目100%“标准地”方式供地,省级以下平台原则上全部以“标准地”供地。

7.全面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以此为基础先行开展浙江五泄国家森林公园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建立登记制度,界定全部国土空间各类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主体;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林权统一登记,建立全面完整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体系。

8.加大基础测绘投入力度,组织全市1:2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更新,完成绍兴市GNSS控制网及水准网复测,提升应急测绘保障服务能力。

篇10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城乡建设进入一个相对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规划批后管理工作的不断细化和深入,建设工程规划验线测量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然而,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目前实行的灰线验线工作虽然在规划批后管理工作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规划管理工作的不断细化,一些新问题不断暴露了出来。特别是规划验收工作逐步规范化开展以来,发现竣工项目存在的一些问题完全可以在前期验线工作环节得以解决。下面将对现行灰线验线工作的不足,以及通过增加基础轴线规划核验工作完善规划验线环节进行分析探讨。

1.现行灰线验线作存在的不足与分析

目前灰线验线工作已开展多年,建设工程灰线验线是根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图要求对放线测量结果进行校核的过程。随着后期规划验收工作的开展,发现现行的灰线验线工作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灰线验线未能监控关键施工环节;灰线验线未能检验施工单位的放线内容;灰线验线未能检验建筑物施工阶段的标高;灰线验线未能监控施工图纸变更情况。

2.对现有规划批后管理核验工作程序的分析

目前,在规划批后监督管理工作方面,全国大部分城市都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规定。其规划验线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灰线验线和±0.00验线,即通过开展±0.00验线来加强规划批后管理的环节、解决单纯灰线验线未能达成的诸多问题。但相比较±0.00验线而言,我们发现,在建筑基础垫层阶段开展基础轴线规划核验更具有特点和优势。

国内各大中城市的目前执行的规划验线为灰线验线和±0.00验线(即复验)两个阶段。其中,±0.00验线的工作特点如下:

受理条件:规划建筑单体施工到建筑标高为±0.00的位置,并现场标记±0.00标高线,且建筑物主轴线已实地测设。

±0.00验线时间与施工进度的关系:采用对建筑工程按许可证证载内容进行统一核验,武汉和长沙对分阶段建设的建筑工程,可以采用分期申报核验的方式。

±0.00验线的工作内容:工作内容包括建筑物的位置及±0.00标高、管线工程及其附属设施的位置(不包括单项市政工程)、其他构筑物的位置。

3.基础轴线规划核验工作开展的优势分析

建设工程基础轴线规划核验的定义为:建设工程基础轴线规划核验是根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规划附图的要求,在工程施工至基坑槽底(即基础垫层)时,对建筑物基础垫层上测设的轴线的平面位置、长宽尺寸和基底标高进行核验的过程。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建(构)筑物基础轴线交点坐标(平面位置)的检验;建(构)筑物基础轴线长宽尺寸的检验;建(构)筑物基础垫层标高的检验。

为什么不采用已有较多经验的±0.00验线,而提出在基础垫层阶段实行轴线及标高的核验呢?下面将进行分析比较:

3.1基础轴线规划核验的阶段与±0.00验线的阶段不同

垫层概念的引入:垫层又称基础垫层,是建筑物施工时钢筋混凝土基础与地基土的中间层,作用是使其表面平整便于在上面绑扎钢筋,方便施工放线、支基础模板,还起找平、隔离和过渡作用。经过分析目前建设工程施工概况,发现基础垫层处于施工前期,如果有违规现象,可控性强、整改难度较小、成本较低,能够在执行规划监管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证建设项目按照规划要求进行施工,不仅节约了工程成本,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

3.2基础轴线规划核验是对垫层上的轴线定位进行验线

对基础垫层上的轴线定位的验线,较±0.00标高面上的轴线验线更方便测量操作,同时可增加轴线间距尺寸的核验,对建筑物内部长宽尺寸距离进行校核。可以对总平面图建筑外轮廓与施工图外轮廓存在不符的情况以及施工图纸中建设方单方面采用文字替代尺寸修改数据的情况进行了监控。而±0.00验线时,施工现场已堆积大量建筑材料,主轴线位置已扎捆钢筋,无法校核尺寸,存在作业安全风险。并且,基础垫层上的轴线定位完全可以替代±0.00标高面的轴线定位,精度也较为可靠。因为后续建筑层面的施工均是基于基础垫层上的轴线,直接向上进行竖向投测(如图1),基础、地下建筑层、地上建筑层的整体轴线具有一致性的特征。所以,基础轴线规划核验是对垫层上的轴线定位进行验线,既能够对建筑物绝对平面位置进行核验,也能够更好的控制其相对位置的施工精度。

(注:本图演示了基础垫层面上测设的主轴线交点位置,及利用激光垂准仪向上方建筑各层面投测轴线定位的过程。)

3.3基础轴线规划核验是对基础垫层标高或标高引测基准点进行核验

基础垫层的标高或场地内的标高引测基准点直接影响到基础大样、建筑自然层的结构标高数据,由此,建筑施工中±0.00等结构标高推算也依赖于基础垫层标高或标高引测基准点向上传递高程(如图2)。正是因为认识到施工过程中存在高程传递这一环节,所以可以对基础垫层标高或标高引测基准点进行核验。在不减弱核验强度、精度的情况下,基础垫层标高核验相比直接在±0.00标高阶段核验,具有难度小、可操作行强、安全系数高、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方便等多方面的优势。

图2 基础垫层标高向上传递示意图

(注:本图演示了施工阶段建筑物各层面结构标高通过基础垫层向上传递的过程,其中较为典型的方法是使用重锤钢尺法或水准辅助法进行施测。)

4.开展建设工程基础轴线规划核验工作的意义

为了更好的体现规划的服务职能,充分体现“科学规划”、“民主规划”、“依法规划”、“和谐规划” 的工作原则,坚持走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针对现行的灰线验线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开展建设工程基础轴线规划核验(简称基槽核验)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具体表现在:

4.1完善、补充了验线工作环节

在施工阶段上可以对灰线验线过程中有遗漏的部分进行补充检验,充分体现了规划的动态管理思路。

4.2增加了新的验线对象和验线内容

基础轴线规划核验是对施工单位的平面放线精度(主要是轴线定位)进行检验,对基础垫层标高或标高引测基准点进行检验,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监控了因人为原因造成的施工误差与设计标高变更。保证了规划建筑物的平面和高程等方面的精度符合规划设计要求。

4.3及时核对图纸,保证了规划管理的严肃性和规划落地的唯一性

通过对施工阶段的建施图与规划附图进行核对,及时发现两套图纸的情况并予以纠正,及时掌握建筑施工变更时间和内容。

4.4体现了规划服务城市建设的工作宗旨

经过理论逻辑及实践经验的验证,开展基础轴线核验工作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对核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做到及时发现,较±0.00阶段发现问题,具备减少整改成本,降低整改难度,整改更趋近规划要求等优势。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础轴线规划核验在很大程度上能保证建筑物角点坐标、长宽尺寸等平面位置精度,同时也能保证建筑物基础垫层标高、±0.00标高等高程精度,从而有效地减少违法建设情形的发生。基础轴线规划核验工作相对于灰线验线和±0.00验线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可作为规划批后管理之规划验线环节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