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2 07:39:3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出发前,姐姐请我喝茶,李若齐也在,他笑得一脸灿烂,“小叶,你看,我跟你姐这一走就小两月,那么大的房子空着,蓓蓓又没别的亲人,不如你搬来住吧。”
为争取爱情,我姐没少被那小妮子整。也只有她才会不畏艰难,嫁个37岁的老男人,还带着12岁的拖油瓶。现在什么情况?他们出去逍遥,我留守当保姆,兼驯化师,免谈。我打算拒绝,不过想想我就这一个姐姐,李若齐也挺可怜,没什么亲戚朋友,如果不把女儿交给我,还能托付谁。
正思想斗争着,男友林佳突然打来电话,说是已经答应姐夫了,让我赶快回去收拾东西。
我就知道入住豪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当晚未见到少主蓓蓓之前,我已被夜半噪音吵醒N次。第二天大清早,打开化妆包,两只大蟑螂慢悠悠地爬出来,若姐姐碰到,一定尖叫,想必这会儿蓓蓓正在哪个角落偷笑呢。原来,姐夫是想借我这“搞怪女王”的实力,摆平麻烦女儿。
走下楼,蓓蓓见我欲笑又止。“谢谢你送我的见面礼,这是回敬的。”我把一只仿真玩具蛇丢给她。“啊!”小丫头吓得脸色苍白,弹簧般从沙发上跳起来。
“哎!我是爬友,喜欢养另类宠物,如果想要什么蜥蜴、红蜘蛛之类,尽管告诉我呵。”蓓蓓急忙摆手,“不要,不要。你千万别在我家养。”
看着小丫头认真的表情,我忍俊不禁。小叶VS蓓蓓,第一局1:0胜。
寻打我们的兴趣点
林佳医生说,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安全感,对谁都不信任,只有当她相信你的时候,才会喜欢你,以及与你有关的人和事。
为跟蓓蓓和平共处,我专门做她爱吃的饭菜,还想方设法寻找两人共同的兴趣点。好难呀!钢琴,她考三级,我一窍不通;国画,她仕女风景都OK,我只会圈个冬瓜涂几个洞……
“难怪有人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蓓蓓的底子打得比我好,这个‘点’。怕是难找了,不如你早些出马吧。”
“那怎么行,你才去几天,就把男朋友带过去,会扣分的。既然答应了姐姐,就应该坚持到底,哪怕无法拉近她们的距离,至少让蓓蓓知道,我们是很努力地想要跟她成为幸福的一家人。”
林佳说得对,不能因为迁就而丢了自己。电脑是我的专业,网络丰富又有趣,可以从这方面入手。晚饭过后,收拾好餐具,任由蓓蓓看电视,我在客厅里玩极品飞车、连连看、搞怪球,有时候写自己的博客,或做Flash。
时间长了,小丫头偶尔会好奇地探过头来。终于有一次,她忍不住向我开口。“为什么我的电脑里没有你这些好玩的东西?”
哈,鱼已上钩。“这是益智小游戏,开发思维的,要到专门的网站去下载安装……”
蓓蓓很聪明,几天时间玩连连看已经可以通关了。只是,白天仿佛特没精神,我觉得不对劲儿,便在她电脑中安了个自动关机系统,每天累计运行两个小时。到时间自动关,重启依然会关掉。半夜我睡得正香,却突然被摇醒了。“阿姨,快点救命。”
没听错吧,蓓蓓叫我阿姨。“帮我修电脑吧。我正聊天。突然黑了。”
“现在十二点啦。哦,难怪每天上学顶着个熊猫眼,愿来熬夜玩电脑。”被我说中,蓓蓓开始耍赖。“你到底帮不帮忙呀?人家把你当朋友才求你的。”
“修可以,但你要答应我,认真学习,按时睡觉。”
蓓蓓乖乖点头。小叶VS蓓蓓,第二局1:0再胜。
帅哥出场,他吃菜我吃醋
半个多月保姆做下来,家庭地位基本稳固了,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称呼,从“喂”到“那个”,再到“阿姨”,我的身份逐步提升。
周末,正赶上我生日,林佳发来祝福的短信,我向蓓蓓征求意见,“有位帅哥想来咱们家吃饭,你看行吗?”
“只要长得养眼,不讨人厌,你觉得行。就行吧。”嗨,这孩子,口气怎么这么像我呢。
自从林佳进门那一刻。蓓蓓就仿佛变了个人。不耍性子,不顶嘴,也不鸡蛋里找骨头,整个一落落大方文静端庄的淑女。她殷勤地给林佳拿蛋糕,还抹他一脸,气氛超好。
蓓蓓为林佳的歌声尖叫,满脸崇拜,显然一个刚刚发展起来的超级粉丝。我们拍了许多开心的照片,可我怎么也没办法从内心里笑,看来这一回合我输定了。
蓓蓓一直往林佳碗里夹菜,这小子很受用,吃得满嘴油,还不断说谢谢。太不像话了,如此无视我的存在,蓓蓓小,不懂事,林佳你跟着添什么乱呀!眼看我醋劲儿大发,即将发飙,林佳坏坏地一笑:“好了小美女,终场休息。我说,老爸再婚你并不孤立。你制造那么多意外就为引起注意,甚至想挤走后妈,对不对?”
还没回话,蓓蓓眼圈已经红了。林佳继续道:“今天蓓蓓对我过分热乎,是报复呢,想看后姨妈抓狂,可突然意识到自己总有一天也会有男朋友,而老爸永远是老爸……”
林佳的微笑换来我和蓓蓓抱头痛哭。谁又知道,我们同是天涯沦落人,唯一的不同,她妈妈病逝,我爸有第三者。那时候,日子很清苦,姐姐收到北师大的录取通知书,却为我放弃学业,18岁当了工人。我独立后,她学习服装设计,年近三十才有自己的事业,和一份得来不易的爱情。
蓓蓓像个小大人,听完我的讲述说:“姨妈,您放心。等爸爸妈妈回来,我会跟他们好好相处。”
麻烦女孩大变身
姐姐在巴黎住了三周,赶了二十多场时装秀,每天都在转T台,看得李若齐见到迷你裙就头晕。“知足吧你,我盼得眼蓝还没去成呢。”我一句话出口,引来全家哈哈大笑。
欧洲之行姐姐拍了上万张照片和数百个小时的录像,太夸张了吧。不过,她的收获确实多,光凭书房里白纸变画稿的速度就可以知道,姐姐已经想好了今秋时装秀的主题,回到家立刻投入工作,完全忘记新家里还存在未解决的后院问题。
接风宴后,李若齐赶着去公司处理堆积下来的文件,蓓蓓孤单地躲进房间里,一边拆礼物,一边抹眼泪。“爸爸都不疼我了,收再多礼物有什么用。”
“傻丫头,他们买回来的东西,哪一样不是你最喜欢的呀!爱,是生活的点点滴滴。你同学的爸妈也很忙,难道他们会因为这,就怀疑自己不是亲生的吗?”
“姨妈,你真会劝人。”蓓蓓笑了。“这才对嘛。以后就算父母把你当成空气,也要跑到他们面前,刮成一阵风。”呵呵,房里充满我和蓓蓓的笑声。
“妈,喝水吧。”姐姐抬起头,错愕的嘴巴忘记怎么合上。“蓓蓓,你叫我什么?你真的不介意我和你爸……”从没见姐姐这么激动过,她像是找回了失散多年的女儿,抱着蓓蓓泪流满面。
一、 上海《红美丽》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影片故事情节介绍
首先介绍上海《红美丽》的故事概要。
影片的发生背景是今天的上海。曾几何时,上海的里弄悄悄地退出了人们的生活中心,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耸入云霄的摩天大楼,以及令人目不暇给、眼花缭乱的西式广告招牌。谦慎礼让的传统文化渐渐让位于西方式的进取精神,随之而来的对权力和财富以及奢华生活的占有欲,导致了某些人腐败、犯罪,甚至于谋杀。
上海《红美丽》这部电影,围绕着一个名字叫朱美丽的年轻女子、一个八岁男孩的母亲展开。朱美丽原本有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她,丈夫,和八岁的儿子。可是为了丈夫能挣更多的钱来改善家庭生活,她以离婚为要挟,逼迫她的丈夫去温州谈一项生意,在这个过程中出了以外,丈夫被股份合作者的另一方冯先生派杀手枪杀。这个望夫成龙的上海女人在失去丈夫的痛苦中背负着无比的内疚。她由于一时贪婪,造成了丈夫的遇害身亡。灵魂深处的内疚与罪恶感,使她陷落于传统与现代的夹壁之间,难以自拔,终于走上了双重身份的欺世生活。世人常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者,是盲目的野心呢?还是纯粹的贪婪?抑或是境遇所致?或三者之总和?这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仅引题而已,在此不赘述。
其次是《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的故事概要。
十二岁的男孩子宽宽,去看望退休后独自生活在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姨妈。透过宽宽的眼睛,姨妈表现出吝啬、落伍、喧闹和荒谬。姨妈的邻居水太太也很奇特。但是之后一系列的经历使他们彼此理解。无论如何, 这些仅仅是在迅速变化的都市中姨妈有趣诙谐的遭遇,姨妈的原型遍布中国现代化城市,那些不合时宜的,业余的文艺爱好者和那些失败的人们。
一个早晨 我们的姨妈在公园遇到了潘知常,这是一个神秘的男人,姨妈倾倒于他,开始了与他的恋爱。但是潘知常最终还是消失了,姨妈的终生积蓄也不见了。与此同时,一个乡下女人金永花的故事也在开始,她为了四岁病重的女儿来到这个大城市工作,为了帮助她,姨妈请她做自己的保姆。很快姨妈便发现金永花居然靠“碰瓷”来挣钱。这么多的事件再加上姨妈自己发生意外住进医院后,姨妈醒悟,决定离开上海,回到在二十年前离开的另一个省份的家,回到她已经疏远的丈夫和女儿身边。
二、 上海《红美丽》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的市场反映分析
上海《红美丽》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宣传演出后,其市场反映的情况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口碑很好,票房不高;立意很好,回报太少。
作为上海《红美丽》女主角的邬君梅阐述自己的电影说,这是一个上海女人为死去的丈夫复仇的故事,可影片表达的重点在“红”上,它象征着生命、热情、奉献,甚至牺牲。对于影片票房,邬君梅说:“这是一部有艺术内涵的商业片,也可以说是有商业气息的艺术片。” “因为一切都有变数,每部影片都有它共鸣的观众。”
作为《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其票房上的收入也是不容乐观,该片自2007年3月6日在全国公映以来,口碑虽好,放映场次却明显不足。目前,《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全国票房只有500万元,就算勉强保本。甚至导演许鞍华曾经说过:若《姨妈》票房失利,将不再拍片。原因么,是没老板投资。人世间的事,十件有八九件颠倒,便如好姑娘们纷纷嫁不出去,好导演们也纷纷拍不上戏了?本文重在营销研究,此不展开。
三、 上海《红美丽》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的市场SWOT分析和弱势营销启示
从优势上讲。和国外大片相比,中国电影现在还处于原始积累期,如果要说有优势,那是是发展空间还很大,可提升空间还很大。
从不足上讲。和国外大片相比,资金方面的投入和设备、团队支持等方方面面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影片的定位分类还没有概念化,商业片和教育片、艺术片等,难以清晰区分,一锅搅。前段时间铗柯樟导演、韩三平主演的《三峡好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在参加某审批的时候,是因为用DV拍摄没有提供胶片而被取消资格,等等。
从威胁上讲。和上海《红美丽》一起上映的,是国外大片《蜘蛛侠3》,每天主要电影院的放映比例,基本上是0:6,或1:15。换句话说,如果影院一天只能放六场,那六场放的基本都是《蜘蛛侠3》,如果放映能力达到15场的,可能会安排一场上海《红美丽》。为此,谈到欧美影院和中国院线的区别时,邬君梅说,“好看的电影没有错,《蜘蛛侠3》我也会看,但不可能6个影厅全部放啊,这简直有殖民地色彩了。”据她介绍,通常欧美影院在播放大片的同时,会留出一半左右的厅放其他影片,而且欧洲国家通常会用税率差别、金钱资助等来支持本国片。但在国内是没有的。同样道理,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一起放映的《黄金甲》在票房远超亿元的时候,《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票房还远不及《黄金甲》的二十分之一。
从机会上讲。对起步阶段和原始积累阶段的中国电影来说,到处都是机会,同时也是风险。
从弱势营销的技术和手段上来说,上海《红美丽》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有同有异。
一是关于嵌入式营销技术应用方面。上海《红美丽》采用了嵌入式行销技术,在影片过程中对上海瑞吉红塔大酒店等进行了嵌入式广告。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艺术性更强,没有明显的嵌入式广告行为。
二是关于catch eyes营销技术的应用。上海《红美丽》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均采取了典型并且比较成功的catch eyes营销技术,不过采取的方式不同。上海《红美丽》采取倒叙方式的catch eyes,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采取的是直铺叙述式的catch eyes。在这一点上,两部影片都是成功的。
三是逆向营销思考方式的应用。在古装片、国外大片垄断的电影市场情况下,上海《红美丽》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以独特的逆向选题思考方式,以市民阶层的真实生活和心态为参考,在电影产品的设计策划上取得了逆向创新思考方式的成功。在这一点上,《三峡好人》也基本相同。
四是逆向营销蓝海市场开发策划的应用。市民阶层的真实生活状态表面上是一片没有利润的电影投资市场,但是在细节更细的划分下,蓝海市场还是存在,因为那是当代中国的写照,也是当代上海小人物的写照,那是历史。
以《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以独特的逆向选题为例。姨妈是个混在上海的略微不靠谱的小人物。有些文化,有些善良,有些小气,有些寂寞,有些疯狂,还有一些梦。 姨妈一个人住在上海,养着十四只美丽的鸟,痛恨邻居家养的猫,喜欢跟别人吹嘘自己的女儿在美国。姨妈学过京剧,会画国画,念过大学,曾嫁过一个粗人,后离夫弃女,来到上海这个花花世界。凭着早年的经历,姨妈仍然残留着对精神层面的许多幻想。她把年轻时自己的虞姬扮相照片留在墙上最醒目的位置;她自恃着自己大学背景而对邻居水太太嗤之以鼻;她也希望凭借些许自豪的文化功底谋生——给富家孩子做英文家教,而且还要用有品味的英式英语;她在心里不爽的时候仍然不忘教训外地人讲文明;她穿着粉红色的练功服慢斯条理打太极;她也渴望融入京剧票友圈子中被兴趣相投者欣赏;甚至在被宽宽告知偷走自己一副画的时候,首先流露的,仍然是自己被人欣赏时的喜悦。总之,就是这样一个孔乙己似的姨妈,年龄摆在那里,她仍然抱着那么点,就是那么点仿佛年轻人才常有的浪漫的梦,不肯撒手。她唱道:“青春整二八,生长在贫家,绿窗人寂静,空负貌如花。”她想象中的自己,就像她养的十四只鸟,美丽的鸟,每到夜晚,自由的煽动漂亮的羽毛,飞在自己的房间里,无人观赏,无人打扰。但是,姨妈有着现实一面也让我们看到。她会为开空调的电费叫真儿;她清楚的打点着宽宽到来后的消费帐单;她做着和普通人一样的发财梦,义无反顾的拿出全部积蓄炒地皮;回到现实里,姨妈也不清楚自己到底追求的是什么。发哥的出现,像是一个巨大的漂亮的肥皂泡,真实而彻底的把姨妈罩了进去,姨妈被她憧憬许久的泡影弄的如醉如痴,直到目送发哥远去的背影,才发现人财两空。这些家常里短的小事,从逆向挖掘,不也正是一个时代真实的写照吗,不正也是市场吗?
五是逆向营销长尾思想的应用。长尾市场产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网络化,二是数字化。长尾市场要激活也要一个渠道:制造它,传播它,让有需要的人找到它。(参考:《长尾理论及其应用技术》,沈宗南,张京宏,2007年06月,上海世新进修学院教学试验研究所)而网络化和数字化为这个渠道提供了接近零的传播成本和边际成本,进而导致利基的出现。一旦利润出现,商业的操作便应运而生。
以上海《红美丽》为例进行说明。从DHL快递丢失其胶片开始,计算机网络以其惊人的放大速度把该消息传遍,进而也把《红美丽》广告到了许多客户的视野范围之内。这种量的变化导致了潜在客户数量的集聚上升,使得蓝海市场和长尾市场出现,这也是为什么该片在2005年底之前就已经准备工作就绪,为什么要到2007年四五月份才公映进入商业操作流的一个因素。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流的作用相当巨大。
四、 结束语
由许鞍华导演,斯琴高娃、周润发、史可、赵薇等主演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上映仅3天就被杭州最大的两家影院――浙江庆春电影大世界、浙江翠苑电影大世界下了“逐客令”。其主要原因是,这是一部以“姨妈”这些中老年人为题材的电影,观众自然应该是这些中老年人,而中老年人因为多年来被市场边缘化,几乎不进影院。影院经理从效益出发,自然就让《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停映了。
北京一家电影公司的制作部人员告诉笔者,投资商一般不会去投中老年题材的电影,他们最感兴趣的题材是功夫武打、喜剧、警匪和爱情类。投资反映中老年人现实生活的题材,简直就是把钱往水里扔。《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的导演许鞍华在上海的首映式上就表示,很对不起投资商,估计成本会收不回来。
几位中老年影迷袒露了自己的心声,不是不喜欢看电影,而是因为票价难以承受。二三十年前,他们年轻的时候,电影院也是谈恋爱的场所,在这里也有过“鸳梦”。但后来随着电视的普及,以及电影院改造成多厅影院,电影票价提高了,中老年人觉得曾经让人熟悉的电影院变了,变得更漂亮了,但二三十元的票价也让他们决定坐在家里的沙发上看电视,更方便和实惠。
将喝过洋墨水的“小众”们动辄把“后”什么挂在嘴边的“后现代”作为将票房进行到底的大众艺术――电影的篇名,还真的有点令平头百姓敬而远之的“后现代”意味。但看过《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平易近人的讲述后,真切地感受了所谓“后现代”的生活。
“姨妈”是电影中小男孩宽宽对叶如棠的称呼。于是第一个片段便是从宽宽的视角展开姨妈叶如棠的生活的。姨妈一出场便不同凡响,在熙熙攘攘的站台上,打扮得像圣诞树一样的大声叫喊,不仅把身边一个老男人吓晕过去,也让十二岁的男孩子宽宽要拼命的躲避这个来接他的咋咋呼呼的姨妈,自此就开始了与姨妈之间格格不入的生活。宽宽眼里的姨妈,是早年正宗的大学生,属典型的秉持精英思维的知识分子形象,与物质社会的价值标准格格不入,清高孤傲,自命不凡_她操一口正宗高雅的英式英语发音,痴迷京剧与国画,内心追逐富有情调的精致生活。在她眼里,所有人都是瘪三!姨妈以上海这座城市的主人自居,看见别人在路边择菜宰鱼,便正儿八经的训斥人家不要乱丢垃圾,遭到白眼后,倔强的叫来城管让其写检讨书,吓得外地妇女手足无措赶紧赔礼认错。但是,姨妈自身又是一个典型的上海市井女性,和她同样寂寥的老女人水太太,每日高唱卡拉OK,换假发像换衣服一样,忸怩作态,尽管独自妖娆,却让姨妈极端鄙视,和这个邻居貌合神离,当面亲亲热热说话但背后却彼此瞧不起,互相窥视、互相提防。姨妈经济上不宽裕,这让她不得不和她所不屑的人住在一起,而且和他们过着几乎类似的生活,自己干出的事也难登大雅之堂:过日子精打细算,显得小里小气,怕费电,冰箱成了摆设,把菜寄放到楼下小卖铺的冷饮柜里:大热天外甥要开空调,她却推说自己类风湿不能受寒,晚上外甥被热醒,结果发现隔壁的姨妈倒是舒舒服服开着空调盖着棉被:她叫难得来住几天的外甥平摊水电费……姨妈外表好强,总是昂着高傲的头颅,但她却赶不上时代的步伐,她的家里没有几件现代化的东西,她的霸王别姬,只能自娱自乐:她的英式英语,已经无人喝彩,甚至她从不使用手机。这一切处处彰显着她与时代的格格不入,只能让她孤芳自赏,最后无可奈何花落去。一个这样的姨妈让成长于网络时代的独生子女宽宽极为反感,为了给网友整容还给姨妈玩了一出“绑架”的闹剧,把姨妈急个半死他只当作是一个游戏,但在关键时刻却是姨妈担当了一切。与外甥的矛盾,事实上而是新旧两种生活方式的冲突,姨妈最终送走外甥时复杂的情绪,是在表现她对自我的坚持以及对新的生活方式的拒绝,就像她坚持以英式英语教学而决不向美式英语妥协一样。清高与现实、小气与大方、刻薄与宽厚、冷漠与热心、虚伪与真诚……种种相互矛盾的态度集于姨妈一身,这大概就是编剧李樯的解释:后现代即是将古今中外崇高的、卑微的东西压缩在一起。
李樯对“前置”这样的提法感到很新鲜。作为《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以下简称《姨妈》)编剧,他愿意倾听别人对电影的任何看法。
姨妈叶如棠与“表弟”潘知常披着戏服唱着京剧上演了一场忘记世俗生活的“赏心乐事”,这是影片中的,它在影片进行到一半时就出现了。此后,情节急转直下,梦想最终只能以魔幻形态的月亮在世俗生活中出现。
李樯在剧本中是这样来描述月亮的:它像一头“温柔的大兽”趴在那里;它。“点一点”照进房间,最后整个房间都亮了起来。在影像上,许鞍华用特技对月亮进行了处理,使它足够大,有童话般的效果。人们对这轮超现实的“月亮”争论不一,有人认为,它与另一部当代题材的电影《三峡好人》中出现的UF0和飞行建筑一样,这种超现实主义的意象是“廉价而讨巧”的。
李樯不能接受这样的评价,他激动地用唐朝诗人王建的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来解释月亮在中国人精神慰藉和情怀表达上所占有的分量,用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对比姨妈的晚年情景。最后他摊摊手:“总有月亮来照耀吧。”
李樯戴着一副大黑框眼镜,中等个子略显单薄,深色而简练的衣着使他显得低调。这个身份证上写着1968年出生、实则是1970年生人说起话来很有活力,完全没有老家河南安阳的口音――安阳是他的第一个剧本《孔雀》的故事发生地。
《姨妈》不可避免地触及了两大问题:一是姨妈的“晚年幸福”,中国正在迎来一个老龄化的社会,每年新增近600万老年人的现实使得人们不得不考虑他们的生活;二是片中的金秀花对身体衰竭的女儿实施了“安乐死”,金秀花说:“把双方都耽搁着不如再生一个呢”,这在中国仍是一个道德和法律上悬而未决的难题。导演许鞍华把影片的成功和引发的讨论归功于“剧本的力量”,李樯则用“世道人心”这四个字来概括他的文本。
影片中,姨妈的邻居水太太似乎比姨妈更加“后现代一些,每天都换不同的假发。而每次都穿着一件不同阿迪达斯运动服出场的外甥,更像是全球化的一个小小样本,他最后出国留学,这也许是在鞍山当厨师的表姐梦寐以求的东西一一世界对于某些人而言是“平”的,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则充满“坎坷”。影片中随处可见的戏谑和娱乐的场景,往往会使人忽略片中存在着三次死亡。除了金秀花女儿的死之外,邻居水太太的猫的死亡带给影片急转直下的转折,缓慢的叙事在这里发生了转折。爱猫死后,水太太也郁郁而终,这令姨妈既愧疚又悲痛,她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唯一近邻也失去了,像是最后一根稻草使她走向了暮年。
周润发扮演的潘知常,被很多观众认为是周润发近年来发挥最好的演技,其穿风衣的背影再次出现,却给人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我就是想让80年代的孩子知道,什么是风流。”李樯笑着诠释这个角色:“浪子也有浪子的情深义重。”与这个时代的“酷”不一样,街头老骗子潘知常拥有的是“风华”。说到这里,李樯笑声中多了一些调侃之气。
中图分类号:G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0-0090-03
一、引 言
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的发展,新女性主义也开始渐渐被人们所熟知。“其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是在继承女性主义,吸纳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是新的时代境遇下的产物。[1]”新女性主义作为传统女性主义思潮的继承和发展,两者消除性别歧视的终极议题始终没有变化,但是新时代下女性主义的理论含义却被大大扩展:其主张运用差异性的平等来替代两性绝对平等,希望通过发明女性自己的话语来突破男性眼中女性的固有形象和地位,最终从关注女性解放的视野发展到关注各种被压迫人和事物的解放。新女性主义的发展不仅是对女性主义的自我超越,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着人类思维范式的转换。
电影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艺术门类和文化建构的方式之一,其必然会成为女性主义思潮的演绎场。尤其进入新世纪以来,电影界涌现出了一大批展现女性独立意识,肯定女性自我价值实现的影片,比如西方的《律政俏佳人》《时尚女魔头》等,中国的《恋爱中的宝贝》《阮玲玉》《杜拉拉升职记》等,这些影片都试图通过对“新女性”的摹写来映射其所处的现实困境,而香港电影新浪潮代表人物许鞍华的影片尤为如此。纵观许导的作品,从早期颇具代表性的“越南”三部曲,到中期《女人四十》,后期《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天水围的日与夜》《桃姐》等影片,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对女性的描摹无不贯穿始终,中后期的作品更是表现出了对男女两性关系描述的重大转变。“电影中的女性命运也经历了一个由女性对命运的屈服,对命运的抗争和对命运的主宰的发展过程。[2]”本篇文章则试图从她中后期电影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置等来挖掘新时代女性主义非比寻常的一面。
二、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新女性主义思潮倡导女性主体意识,即女性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自觉地认识到其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和价值,并能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许鞍华中后期电影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角色基本都是生活在当下较为独立的女性,她们虽身处于命运的沼泽泥潭,但是仍能秉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鲜明的自主意识,并试图通过自己的挣扎和努力来实现自我,表现出了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
《女人四十》在许鞍华导演生涯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可以说是她创作的重要转折点,因为在此影片之后,她对于男女两性关系的刻画发生了重大转变。影片从女性的视角出发,成功塑造了阿娥这一普通工薪阶层的女性形象。片中阿娥一家生活在香港的“贫民区”,她承载着着家庭和社会的双重角色。在家庭中,阿娥照顾着自己的儿子、丈夫的起居,还要负责患老年痴呆症公公的生活。片中大量描写了阿娥公公因老年痴呆而做出的种种匪夷所思的事情,让家里人伤透脑筋,而唯有阿娥能管教住自己的公公,并在背后默默承受着一切后果,阿娥俨然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和救世主,这完全颠覆了男权社会男性对女性统治的秩序。片中虽然经常出现阿娥的抱怨和骂骂咧咧,但是这一切并没有磨灭她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希冀和坚守。在老公劝她辞职回归家庭时,阿娥能够理直气壮的说,“去你的,工作是我最大的乐趣”,可见女主人公强烈的自主和独立的意识。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的姨妈叶如棠是一个坚定追逐理想之人。她年轻的时候正值,为了追求上进自愿来到鞍山工厂做工,与一个并不相爱的工人结婚。婚后姨妈发现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又毅然抛弃丈夫和女儿,选择只身一人到上海追逐理想生活,尽管最后的结局依然是迫于生活压力回到鞍山。暂且不去谈论她抛夫弃子的行为道德和最后的结局,单单这种不屈从于男权社会的掌控和敢于追求自己幸福的行为就足以令人们为之触动。
《天水围的日与夜》故事虽然发生在香港的“悲情城市”――天水围,但是导演却让人们感受着诸多令人感动的生活细节与和谐温情。影片塑造了贵姐这样一个在生活中从容不迫乐于助人充满爱心的女性形象。贵姐十四时岁离家外出打工,用自己赚的钱先后供两个弟弟上学,后来又遭遇了自己丈夫死亡的不幸,她只能一个人承担起抚养儿子和操持家务的重担。无论生活多么困难,她依然能以一种从容不迫的积极态度感染着自己的儿子,帮助身边的人。在她去看望生病住院的母亲时,母亲跟她抱怨说“做人真是很难的”,贵姐却回答――“有多难”,这些足以让我们体味到贵姐身上强大的生命力量和女性的主体意识。
三、人道主义的叙事立场
许鞍华导演从探讨人性的角度来展开对于男女两性的塑造,她的作品并没有表现出传统激进的女权思想,而更多的是基于一种人道主义的叙事立场。在她的影片中,男女两性被放置在差异性平等的境地,女性形象真实自然,性别立场温和含蓄,更难能可贵的是导演能够多角度的去思索女性的命运,不仅表现隐匿的男权意识形态,而且能够反观女性自身的不足。
1.差异性的平等
相较于传统女性主义而言,新女性主义最突出的特点是能将男女两性的平等放置在性别差异的前提之上。许鞍华作为一名女性导演,她的镜头浏览世间百态,最终还是定格在了自己同性身上。她中后期的作品《女人四十》《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天水围的日与夜》等影片,女性都以独立自主的主角身份出现,在她们眼中男性并不是男权社会的主体和领导者,而只是基于生理差异地位平等的另一个社会分工者。此观念在《女人四十》这部影片中表现的尤为明显,片中阿娥一家虽生活在社会底层,也曾“贫困夫妻百事衰”,但是好在夫妻二人都能够认清自己与生俱来的生理性差异,最终,阿娥主动放弃工作,回归家庭照顾一家老小,与在外工作的丈夫相持相携,生活也开始慢慢有了起色。
2.女性身体的规避
传统的女性主义或多或少都将女性的身体当作反抗男权社会的有力武器,而新女性主义对女性身体的关注却在慢慢减退,相反它更追求真实女性的自然流露。回到电影中去,与其说这种对女性身体过多的描述和关注是用来反抗男权,不如说恰好迎合了男性的窥心理。许鞍华中后期的影片一改女性作为被看客体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对女性身体的展现进行了规避和抵制。《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斯琴高娃饰演的姨妈是一个体态丰腴的中年女性,虽穿着干净整洁,但是对于男性而言并不具备多少美感,尤其导演在片尾真实的展现了姨妈在街头“风餐露宿”的狼狈模样。《天水围的日与夜》中贵姐是一个不漂亮甚至有些衰老的单亲妈妈,片中的另外一位女性阿婆更是年老蹒跚……同时许鞍华还刻意将这些女性塑造的较为中性化,力求表现其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对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这大大改变了早前银幕上弱柳残风的女性花瓶形象。
3.男性叙事的温和
许鞍华导演在给其影片设置男性角色时,通常采取一种有别于二元对抗的较为温和的叙事立场。《女人四十》中,阿娥的丈夫虽然时常表现出胆小和懒惰的坏毛病,甚至偶尔还流露出大男子主义倾向,但是总体上仍能表现出作为儿子、丈夫和父亲的责任与担当,他与妻子也是一种平等、互敬互爱的良性关系。在《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里,潘之常是当仁不让的男配角,众所周知老潘骗姨妈的感情骗她的钱,非常可憎,但是导演却选择在骗局揭穿后设置老潘重新归来不辞辛苦的守在伤心欲绝的姨妈身边。影片中这些男性角色并不是十恶不赦的,他们也有善良温情的一面,可见许鞍华导演并不是想突出一种激进的男女两性的二元对抗,建立“女性帝国”将男性踩在脚下,相反她正是想要通过这种温和的叙事来实现男女两性的和谐共生。
4.女性命运的多维架构
传统的表现女性主义的电影往往都把女性命运的悲剧归因于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但实际上,女性不幸的原因通常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历史的和男性的原因,也有女性自身的原因。[3]”许鞍华影片中女性命运的设置则遵循了这一原则。
在《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导演采用不同的视角来观看姨妈,从影片开始到宽宽告别姨妈离开上海,这27分钟的叙事主要通过宽宽的视角来展现姨妈,而这一期间姨妈的形象基本都是负面状态出现:姨妈的家里明明有冰箱,但却把需要冷藏的物品放在附近小卖部的冰箱里;当宽宽要求开空调时,姨妈以自己有风湿病一口回绝,而自己晚上却偷偷躺在房里吹冷风……这一系列事件无不表现了姨妈吝啬、自私的本性。影片在非宽宽视角的叙事里,姨妈则大多以正面形象出现,她有对素不相识的金永花的热情帮助,也有在看破金永花讹诈他人而把她辞退的是非分明。尽管影片的结尾以姨妈的不幸收场,但在讲到姨妈这个角色时,许鞍华曾说:“不能一刀切地说她的人生是悲哀的,或者说是很好笑的。[3]”可见许鞍华在面对这个角色时的复杂情感。姨妈的悲哀不能完全归咎于男权社会,正如前面所言,她自身也存在着种种负面缺点,而这些缺点则加剧了她命运的悲剧性。《女人四十》故事发展到最后,阿娥迫于照顾家庭和老人,自愿放弃工作,这样的结局设置也并不是要呈现女性对回归家庭宿命论的妥协,事实上导演则是想要表现一种人道主义和对女性牺牲精神的颂扬。
四、女性主义视域的拓展
女性主义思潮发展到今天,有一重大变化就是其关注视域的拓展,“当代女性主义者在争取女性自身解放的同时还确立起拯救人类整体文化的使命感。她们不仅看到男权社会存在着男女差异,还看到存在着贫富悬殊、种族歧视、强权政治、肆意破坏自然环境等异化现象。[1]”许鞍华的作品在关注女性的同时,把故事的背景放置到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这个空间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社会底层人民和孤寡老人的生存以及全球化进程中人际关系的异化等等问题,这些都与新女性主义理论思潮不谋而合。
例如影片《女人四十》的故事空间发生在香港一个杂乱无章的小片居民区,阿娥一家的房子更是简陋不堪,“天水围”系列影片的空间主要是香港底层劳工居住的“悲情城市”,许导中后期的这一系列影片都表现了其对社会底层人民顽强抗争的一种讴歌;其次,我们还可以发现导演对现代化进程中老年人生存问题的特殊关注,《女人四十》中阿娥和丈夫在都忙于工作的前提下如何照顾老年痴呆症的父亲,《天水围的日与夜》中丧夫失女的阿婆怎样面对孤独不能自理的生活等等;在《天水围的日与夜》这部影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全球化进程中人际关系疏离异化的问题。“贵姐、张家安和阿婆三人均系从香港腹地迁移而来的本地居民。然而,这种流动和重新定居的过程却加剧了他们与各自家庭之间的隔阂。贵姐母子虽然时常与生活在香港腹地的家人团聚,却往往在人际互动的过程中受到孤立。[4]”同样,阿婆由于女儿早逝,独自搬来天水围居住,她想要通过赠与黄金首饰来填补与女婿外孙之间的情感裂缝,但却受到女婿的婉言谢绝。她们在重建与之前的关系时都深受重创。
作为香港电影新浪潮引领旗帜的女性电影工作者,许鞍华导演用她独特的镜像语言审视着当下女性生存的历史情境,关照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以一种人道主义的方式传递着女性情怀。她的影片不仅为新时代女性提供了一种积极主动的生存范式,也为中国新女性主义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杨凤.新女性主义思潮的价值意义和理论困境[J].学术论坛,2009(4).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6-0002-01
1 迁移中的城市空间
对于城市空间对于人类生活的景象表达作用,城市社会学家早有论述。按照吉登斯的说法:“所谓场所,不是简单意义上的(place),而是活动的场景(setting)。”(安东尼・吉登斯,2002)而一个空间的物理组合和社会组织不仅仅构成社会群体的表达,也是社会群体的自画像,揭示出社会利益结构的空间坐标。美国学者苏贾指出过:作为一种社会产物,空间性既是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预先假定,又是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具体化。”(爱德华・W.苏贾,2004)。从考察社会行为者的地位和社会关系的内涵来看,空间性本身还应该是一个媒介,一个在产生意义的媒介。意义的空间就是传播的空间,而这个空间是生产性的(邵培仁,2006)。
涉及具体的城市空间,周岩在其研究中指出:电影中的城市,一类是对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边缘空间展现;另外一类是欠发达的边缘城市、城镇(周岩,2014)。大陆青年导演在涉及写实题材之时,除了留意农村以外,更多的还是将视角投向转型过程中的小城镇。身处其中的人不少是社会的承担者,他们被遗弃,生活无所依傍且终日彷徨(邱宝林,2010)。
本文选取《榴莲飘飘》《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老唐头》3部风格迥异,但是均有对于“游民从大城市回归东北家乡”的叙事主线,均有对于回归前后,城乡二元空间的信息传达。
3部影片中,女性主人公在城市生活的经历中,一个在香港做3个月暗赚钱的东北戏剧年轻女演员,也就是香港人眼中的“北姑”,一个由于历史原因在东北草草结婚生子却又无比热爱着都市生活的上海老知青,一个在北京从事易的城市外来“务工者”。他们共同困境是:虽渴望都市生活,但其在都市生活都受到了到阻滞,必须切断城市的生活,回到其具有深厚生命根基故乡。
2 “回归”前后:市井空间表达
3部影片中的主人公城市生活经验的起点,从影片的叙事结构来说,是从“大城市”经验引入开始。
《榴莲飘飘》导演陈果将市井底层生活叙事经验运用入影片。以秦燕香港轨迹展开的叙事中,没有出现与城市文明相关的光鲜事物,作为“都市象征”的高楼大厦也未出现。长达一两分钟的固定长镜头被大量使用,用于表现街角社会,街景大多是碎片化的,城市街景以及宅屋的取景,如以茶餐厅为例的一个场景内,镜头的机位的调度中,常常以秦燕在局促的空间之内的行动作为其手持拍摄镜头晃动的根据,这种镜头的晃动给观众带来的不舒适感。在镜头与镜头的组接之间,产生了一种镜头外部节奏构成的局促感。比如阿芬的父亲洗漱穿衣的中景,摄像机的取景框定范围以房间的墙壁作为观众视域范围,产生取景框边沿和室内物理空间(如墙、门)重合的视觉效果。
在《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碎片化”的都市空间叙事也同样常见:骗子潘知常在一家小饭馆里和姨妈故作风雅,镜头迅速摇到窗外的街景,各种市井中的小门面招牌鳞次栉比,姨妈的头边借位招牌上“青春”二字,形成一种讽喻和潜在的危机。然而作为上海都市的“标志物”却也总在以残缺的方式出场:金茂大厦、东方明珠,时而会在家或者医院的窗户里露出一角。
对于“故乡”,创作者往往用更加宽阔、静态的景别来描述空间,相比于都市中的“运动镜头”或者是手持镜头,镜头内部的稳定性增强了。比如在《榴莲飘飘》中由香港切换到“东北”牡丹江边上的小城中,在雪地里,用塑料膜包裹着的宽阔的街道两边的残雪以及稀少的人烟构成的运动长镜头,让观众在长长的“香港都市经验”之后,获得了第一次视觉上的舒缓。在宴请亲朋好友庆祝小燕归来的饭馆中黑压压的几桌人吃饭、叫好构成了一个喧腾巨大“人情场面”还有居民楼、火车站候车室、新年的临时公共戏台等大量宽阔、具有多样性的“公共空间”的全景拍摄,让影片对于之前香港街道的叙事相比之下多了一种“生活感”。在香港的城市街道中,小燕将行走作为到达的生存式的工具。而在东北她生活的城市之中,而行走并不是唯一目的。小燕在香港私密性较强的“生存”经验变成了公共性参与拓展的“生活体验”。
创作者很多时候会有意创造一种两种城市空间在叙事上的视觉对称片段。在《榴莲飘飘》中,小燕腰际处始终保留着的一条红线在她初到香港和归家以后到澡堂洗澡的两次特写的对称、小燕在香港吃饭时的狼吞虎咽和在家中吃饭时的细嚼慢咽以及姨妈和宽宽在上海的医院和东北居民楼内出现的两轮城市夜空中魔幻的大满月。以及唐彩凤“归家――离家”往返沿途之中望向窗外。创作者主观营造的城市空间的对比营造了对于不同城市空间的张力与戏剧性的一种集中性表达。
3 主人公在自我言说中完成的城市空间表达
除了城市空间这一以非生命物为实体进行记叙的以外,作为城市空间中的行动者的主人公,其实其本身也作为城市空间的一种表达载体,呈现出对于作为“我”与“他者”的城市空间的自觉和想象。
在《榴莲飘飘》的第一场中,运用到了维多利亚港和牡丹江水景的叠化,秦燕开始了用东北方言叙述:“我的家,就住在一条江上,小的时候,我每天都穿过这条江去上课,原来香港也有一条大海,每天人来人往的,都要到对岸去工作,一年四季都可以坐船或者坐车。”在影片的开头,主人公就将“我”与“他者”在这个城市中的空间位置交代得非常清晰。而在其与“接客”的香港男人对话中,她却再也没有流露出像是独白中那样对于“东北人”的自我认同,她声称自己是湖南人,四川人,上海人,只在与同行的“北姑”聊天时,才会透露自己是“东北人”的身份。
在《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从邻居老水和医院护士的口中可以得知,姨妈给自己编造了一个“洛杉矶海外的亲属背景”用来掩盖自己的核心家庭的根基在东北的事实。她经常通过与他人的对话实现一种“排他”的城市空间身份中对于自身的独特性定位。在宽宽刚来到姨妈家中时,姨妈在楼道中对于这个楼道中居民的评价是:“整幢楼都是瘪三,像我这样的正经大学生是没有几个。”可看出姨妈虽然身处市井但是清高自我的。此外,姑妈在城市的日常会话之中,标准的普通话与上海话之间游刃有余的转换,也正是姑妈一方面积寻求着在城市空间中的积极的群体认同。可以说“上海话”的使用,对于主人公来说,是在特定的城市地理空间定位中,对于自我“上海人”的积极定位。
在《老唐头》中,唐彩凤在回忆在北京的城市经历时,是这样评价自己这次的回归的“这不是不行了,回家种田吧!”其实阐释的是唐彩凤对于都市经验的惯性,对于东北的疏离与无奈。在纪录片的最后,唐彩凤化妆在美容院的特写镜头以及画眉时她的自述“真的,我太邪门了,到哪里都能碰到老大,都奔40岁的人还漂着呢。”等,其实无一不表现城市生存状态。唐彩凤在对于“自我”在不同地理空间中的认知中,她自觉到回故土之后的空间经验对于她是根本性的,但是同时这种对于生活经验的评价也是负面的。
回归前后,人物对于“都市生活空间”的生活惯性,与人物形象的前后反差形成了更多的戏剧张力。在《榴莲飘飘》中,回到东北老家的小燕由浓妆艳抹、短裙、黄发变成了棉衣、耳罩、短发的普通装束。然而内心并非彻底回归,影片尾声,小燕在家乡面膜店中问美容师“有没有进口的面膜?”是对于都市经验的追溯。姨妈在上海时鲜艳的穿衣风格以及整齐的黑头发到了东北被一身破棉衣所代替,然而她在上海城市街道之中指责“外地人”不讲公共卫生,勒令城管干涉的“洁癖”在东北的居民楼却依旧存在,面对粗糙简陋,“家”本能的清洁冲动。对于打扫这一生活细节的坚持,却是对于城市生活空间在人物内心的追溯。
参考文献
[1]李道新.“后九七”香港电影的时间体验与历史观念[J].当代电影,2007(3):34-38.
[2]张浩.“九七”后香港电影中的大陆形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3]邱宝林.新世纪中国青年导演电影话语建构图景与传播逻辑[D].上海:上海大学,2011.
久石让与宫崎骏
当你聊起日本电影时,聊起宫崎骏的动画电影时,久石让总是你无法回避开来的。自80年代初,在宫崎骏创作《风之谷》的时候,两人第一次经人介绍相识,此后便是持续长达三十多年的合作。直至去年的宫崎骏告别影坛的作品《起风了》也同样是由久石让担纲创作。
三十年来,两人配合无间,可以说是一个将影像和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宫崎骏的电影是经过残酷洗礼仍然纯真梦幻,是经历重重磨难仍然相信希望,是纵然古怪鬼魅仍有一颗善良的心。而久石让为宫崎骏创作的原声异常优美动听,飘渺浪漫又时而夹杂着些许忧伤。
我个人是最喜欢宫崎骏的动画片《天空之城》,当希尔和巴鲁驾着飞机被狂风卷入天空之城后,看到的是一座绝美的天空之城,可是这一片因为等待了许久许久的城堡显得死寂沉静,只一个残存的尚有能量的机器人,默默的打扫和看管着生命之树,它摘下一朵小花,眼睛毕波毕波的一眨一眨。而其他的机器人早已石化,身上生长着许多的灌木。久石让的音乐在一段影像中显得尤为动听,而宫崎骏的天空之城也因为音乐而显得深邃无比。
推荐原声:
《天空之城》原声:月光の海;《哈尔的移动城堡》原声:空中散步;《龙猫》原声:V森の大树;《风之谷》原声:ナウシカ?レクイエム;《千与千寻》原声:あの夏へ。
久石让与北野武
如果说久石让和宫崎骏是对好兄弟,那么久石让和北野武也是一对挚友,宫崎骏在久石让名不见经传的时候启用其做音乐,令其声名鹊起,而北野武和久石让,则更可以说是一起成长,一起被世界范围的观众接受和喜欢,被推上神坛。换句话说,久石让在国际上的配乐大师地位,离不开北野武的电影,而北野武电影中的段落铺展、情节进行,也拜久石让的出色配乐而添色不少。宁和而抒情,是久石让的个人音乐特质,这恰好能对北野武电影的产生互补。
1991年,两人第一次合作在《那年夏天,宁静的海》,随后又合作了《坏孩子的天空》《花火》等。而1999年的那部北野武自导自演的电影《菊次郎的夏天》可以说是两人影像故事与音乐氛围相得益彰如虎添翼的最好典范。
《菊次郎的夏天》中的summer,the rain,mother都是极其柔和舒服让人动容的音乐作品,而电影本身也是北野武一改硬汉风格,自导自演的一部极其有爱的公路片。
2001年的时候,这对好友一合计,出了一张专辑,名为《当久石让遇上北野武》,曲目包含了多部北野武的电影的音乐,依次包括了:菊次郎的夏天、四海兄弟、那个夏天最宁静的海(A Scene at the Sea)、奏鸣曲、坏孩子的天空(Kids Return)。
推荐原声:
《坏孩子的天空》原声:Meet Again;《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原声:Silent Love (Main Theme);《菊次郎的夏天》原声:The Rain;《菊次郎的夏天》原声:Summer。
久石让和其他日本电影
久石让成名以后,自然成为业界的翘楚,许多许多电影导演纷纷邀请他为其电影配乐。其中最有名的包括08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入殓师》,包括校园纯爱片《初恋》,包括山田洋次在13年翻拍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而来的《东京家族》。林志玲去年参演的第一部日本片《甜心巧克力》也同样是由久石让配乐的,当然还有其他众多的一系列日本电影,在此,不一一列举。
值得一提的是,08年的奥斯卡获奖影片《入殓师》是一部讲述大提琴手下岗后变成入殓师,最终通过这份神圣又带着点神秘的工作完成心灵救赎的故事。因为主人公原本是一个从事音乐工作的人物。原声配乐在这部电影中显得尤为重要,对主人公的心灵净化和剧情发展的推动启到不可磨灭的作用,电影中的《~memory~》尤为耐听,单听音乐,都令人几近落泪。
推荐原声:
《东京家族》原声:母さんの死;《入殓师》原声:~memory~;《初恋》原声:Prologue~Spring Rain。
久石让和其他电影
07年的时候,姜文导演《太阳照常升起》,请来了久石让为其电影配乐,姜文一定是爱死了这些原声,就如同他爱死了这部评论不是那么好票房惨败的电影一样,2010年的时候,姜文导演《让子弹飞》时,再次力邀久石让,为其打造音乐原声。并且在这部《让子弹飞》中,他还用上了《太阳照常升起》的同名原声主题配乐《太阳照常升起》。
导演:许鞍华
主演:斯琴高娃、周润发、赵薇、卢燕
地区:中国
上映:2007年
影片简介:
年过60的“姨妈”在现代生活中寻找生活最终找到落脚点的故事。影片通过12岁的男孩子宽宽的眼睛,看到的姨妈表现出吝啬、落伍、喧闹和荒谬。姨妈的邻居水太太也很奇特。但是之后一系列的经历使他们彼此理解。无论如何, 这些仅仅是在迅速变化的都市中姨妈有趣诙谐的遭遇,姨妈的原型遍布中国现代化城市,那些不合时宜的,业余的文艺爱好者和那些失败的人们。
影片:《桃姐》
导演:许鞍华
主演:叶德娴 刘德华 秦海璐 秦沛 王馥荔
地区:中国
上映:2012年
影片简介:
《桃姐》讲述一位生长于大家庭的少爷Roger与自幼照顾自己长大的家佣桃姐之间所发生的一段触动人心的主仆情。《桃姐》的故事很简单,叶德娴扮演的老人,为刘德华的家族工作了整整60年,伺候过老少五代人,如今年逾古稀还患有中风,桃姐自知无法再伺候主人一家,于是请辞,并要求住进老人院,彼此间的关系从这时才开始真正展开……
许鞍华说:“我不擅长拍大场面大动作的电影,那种真的不适合我。但我很想探讨一下传统的人际关系跟现在有什么不同,那时候的人们是怎么对待老人的,人和人之间是怎么相处的,而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会失去一些东西。”
影片:《飞越老人院》
导演:张扬
主演:许还山 吴天明 李滨 田华 斯琴高娃 王德顺 牛犇
地区:中国
上映:2012年
影片简介:
故事发生在一个民营的老人院里,老周和其他老人的生活像一潭死水,无论谁踏进这里,都会闻到一股死亡的气息。正在这时,老周的老朋友老葛也加入到他们当中。为了使自杀未遂的老葛振作,同时也为了让其他老人不再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他组织大家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借助老人们喜欢的电视节目,唤醒大家沉睡的勇气和参与精神,组织大家一起排练节目去天津参加比赛。
老人们充满热情地集体排练、在排练中相互逗趣、设计逃离老人院,驾车“飞越”驰骋公路。人生的热情再一次被点燃,生命的层层意义也被逐步揭开……等到如愿以偿登上了梦想的舞台,但他们谁也不知道,外表健康、乐观幽默的老周已经到了生命的终点……
影片:《为黛西小姐开车》
导演:布鲁斯·贝尔斯福德
主演:摩根·弗里曼 杰西卡·坦迪
地区:美国
上映:1989年
影片简介:
戴茜小时候在贫民地方长大,丈夫生意的崛起才让他们家过上富足日子,所以戴茜非常节俭。现在她年时已高,不能自己开车了,儿子为她请来黑人司机霍克,但是戴茜却十分不喜欢。她起初逃避出行,因为不想让霍克当上司机,后来她才觉得,儿子付了钱却不用他干活,似乎太不划算,于是终于给了霍克第一次为自己开车的机会。
霍克是一个非常善良淳朴的男人,他知道自己不被接受,并没有把不快放在心里。相反地,他处处关心戴茜的生活,也慢慢了解戴茜坚守原则的执著性格。戴茜对霍克的排斥开始慢慢消融,直至几年间她终于发现,霍克是一个很值得信赖的朋友。
《为戴茜小姐开车》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故事,虽然这种“小”故事往往会被大银幕所无情地吞没,但其力量最终证明它无时不充满着银幕。情节不依赖超级英雄和巨资特技的战争片和大空片的时代,我们能欣慰地说长期以来令人满意的影片却是一部描述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平静、质朴的故事,一部呈现人生的短暂而又辉煌时刻的影片。
影片:《蝴蝶》
导演:菲利普·穆伊尔
主演:米歇尔·塞罗 柯莱儿·布翁尼许
地区:法国
上映:2002年
影片简介:
八岁的丽莎,单亲,喜欢提问,各样童稚的问题。邻居的爷爷,儿子去世,脾气古怪,有收集蝴蝶标本的癖好。一天,丽莎闯进了爷爷的密室,看见了五彩斑斓的蝴蝶标本。爷爷还说,他要到山上去采集叫“伊莎贝拉”的蝴蝶,丽莎大喜,要跟爷爷一起去探险,她多么希望跟着爷爷去看满天飞的蝴蝶。一路上,丽莎给爷爷添了不少麻烦,她有问不完的问题,还放走了爷爷采来的蝴蝶。丽莎掉进了山洞,爷爷着急,找来了救生人员。两人的友谊、亲情,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法国的电影总能具有特殊的文学气质——仿佛银幕的从来不会让文学从书本中脱离。《蝴蝶》是其中的代表。其实这部电影孩子们究竟能否真的看懂我表示怀疑,但却能让身为“大人”的你从另侧面看到孩子们的世界,也体会到那份老人与孩子之间的纯真感情。
影片:《金色池塘》
导演:马克·雷戴尔
主演:凯瑟琳·赫本 亨利·方达 简·方达
地区:美国
上映:1981年
1、斯琴高娃,1950年1月20日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瑞士籍华裔女演员 。1979年,主演战争片《归心似箭》而正式出道。1983年,凭借剧情片《骆驼祥子》获得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第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1985年,凭借文艺片《似水流年》获第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成为第一位获得金像奖的大陆女演员。
2、1993年,主演剧情片《香魂女》获得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本人亦凭借该片获得第33届芝加哥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3、1996年,凭借电视剧《党员二楞妈》获得第17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评委会特别表演。2001年,主演近代传奇剧《大宅门》和历史古装剧《康熙王朝》。2008年,凭借都市剧情片《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获得第2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4、2017年,参演电视剧《龙珠传奇》。2017年9月10日,主演的年代怀旧剧《平凡岁月》首播。2017年11月7日,在第五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颁奖典礼中,卢奇荣获公益人物奖。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