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5 08:56:4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战略规划岗工作思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世界多格局共存共融,市场竞争日益残酷,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的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7年,美国大约62%的企业寿命也不过5年,而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也只有40-42年。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企业的寿命尽如此之短?为什么有些企业有良好的战略规划而结果却不尽人意?为什么有些企业有严明的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最后却流于形式?抛开一些客观现实的因素之外,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要看一个企业是否有先进的核心竞争力——执行力。
1.何谓执行力
执行力(Execution),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贯彻能力、操作能力和落实能力。从管理的定义我们知道:管理是一个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督导和反馈的过程,那么执行这个过程的能力就是执行力。
其实“执行”就是“做”,只不过是做的复杂程度和各种层次不同而已。如今大家普遍认为执行力一个是指个人执行力,另一个是指企业的执行力。
个人执行力表现为具体操作能力,它包括个人的分析、领悟、规划、行动、总结及评估能力,是一种心、智、体形成的合力。而企业执行力是一种组织行为能力,体现在制定战略方针、实施运作流程和人员优化配置的能力。
2.如何提升企业执行力
笔者认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提升它的执行力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2.1制定可执行的战略规划。
2.1.1制定具有清晰目标和方向明确的战略规划。明晰的战略规划是提高执行有效性的首要保证。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企业将无所适从,执行只能处于盲动,毫无计划性、可控性和有效性可言。
2.1.2制定具有充足思想准备和资源保障的战略规划。一场战役要想取得成功必然需要有充分的筹划和谋略,这样才能“运筹于帷幄,决胜于千里”。而有了思想上的充足准备后还必须有充足的资源做保障,既人、财、物的聚合,否则执行只能沦为空谈。
2.1.3制定具有可分解操作的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一个整体布局,如果不具有可分解性,局部战斗将无法展开,计划、步骤将无法实施,执行将无法进行。
2.1.4制定具有可评估的战略规划。企业战略必须具有可评估性,即对制定战略规划的背景情况可进行评估、对有关商业机会的可进行评估、对战略方案本身的可进行评估、对有关财务情况的可进行评估、对可操作性可进行评估,否则执行将不具有现实意义。
2.2建立坚实的流程运作保障体系。
2.2.1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机构。组织结构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构造核心竞争力的载体,也是企业员工发挥自身优势、获得自身发展的平台。结构决定功能,企业组织结构直接决定着企业执行力的高低。在组织机构建立方面一是要按需建制。即要根据企业发展和运营需要建立职能部门。二是要责权明晰。在组织管理过程中,明确各部门、各职位与整体组织之间的责权关系。三是要政令畅通。企业上下左右各层级各部门之间命令传递、信息传递必须畅通。四是要适时变革。组织结构要与组织所处的环境相适应。应因时而变,因事而变。 一般来说,要使整个管理流程高效地运作起来,并具有敏锐、便捷的特点和及时的反应能力,企业应形成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使复杂的流程简单化,使简单的流程量化,以提高企业的执行效率。
2.2.2建立严明的管理制度。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是执行力得以有效发挥的根本保障。人们常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企业在制定规章制度时一定要做到合理、合法、明确、可行。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执行时严而有理,行而有法。而严格合理的规章制度,能规范员工的行为,理顺工作的流程,减少摩擦与内耗。有效克服信息流通不畅、职责不清、推诿扯皮、责、权、利不对等不利提高执行力的因素。
2.2.3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是实施岗位管理的关键环节,是企业强有力激励手段。绩效考核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各个岗位员工执行力。企业应该根据既定组织结构和工作设计方案,编制岗位说明书,制定任职资格等级标准,建立岗位能力测量评价系统,形成了一整套基于绩效要求的选人用人制度模块。设计一套合理的“绩效薪酬”考核体系,形成一整套基于绩效考评的战略薪酬模块及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执行热情,并使员工展现出充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3强化人员配置管理。
2.3.1选择合适的人员到合适的工作岗位。选择合适的人员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就是对员工进行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称为人岗匹配。有效的人岗匹配是执行力得以提高的根本。它一方面通过岗位分析确定的岗位性质任务、职责权限、上岗条件及工作环境等要求标准来配备合适的人员,使事得其才。另一方面通过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动机,将员工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使才尽其力。
2.3.2制定不同层次人员的执行标准。制定不同层次的执行标准便于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公开、公正的选拔任用、绩效考评、培训指导,以针对性地提高执行能力。对于决策层领导的执行力应定位于对战略规划的制定上、对全局事态的掌控上,对领导干部的选配上。对于中层领导的执行力应更多的关注于对理解和组织实施经营战略的能力上,对组织架构的搭建上、对突发事件的应变上。对于个人的执行力主要表现在工作思路上,管理方法上,及对执行力所表现出的个人性格特质上等。
2.3.3建立有利于提高执行能力的培训体系。企业所处的环境在变,企业的策略在变,执行战略的能力要求也在变。企业不能要求员工是全能的,同时也不能希望能随时能从企业外部找到足够合适的人。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体系迅速将战略要求转化为培训发展方案,以帮助企业迅速获得新的思路、知识和执行能力。
企业应切实加强包括党纪国法、道德品质、理论修养、规章制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并使培训重心落脚于实施的效果上,体现于员工素质的提高上、转化于企业效能的提升上。使员工责任意识、自我约束意识不断加强,工作水平、执行能力不断提高。
3.建立具有执行力的企业文化
企业的员工是由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习俗的个体组成的,不同的个体在思考、行动时难免会产生差异。如何尽可能使不同的分力最终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合力,那就是要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形成一个团结、协作、和谐、奋进的整体,朝着企业和员工共同的目标迈进。
3.1要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员工的人格和价值,关心员工需求和疾苦,让员工参与企业重大事项的研讨和决策,使企业产生凝聚力,使员工产生归属感,并真正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意识,自发自愿地奋发向上、努力工作。
以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为指导,结合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实际,抓好办公室内部建设,充分发挥办公室协调、服务作用。 工作思路 办公室是公司综合管理部门。它的基本任务是:在经理领导下,建立健全办公室基础管理制度,负责集中采购、车辆调度、社区文化、文件档案及机关事务管理工作。力争发挥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联系内外的纽带作用,发挥传递信息、研究政策、辅佐领导决策的参谋助手作用。 工作目标:
办公室的一切工作要有利于坚持突出服务宗旨
办公室的一切工作要有利于公司的正常发展和稳定
办公室的一切工作要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业务管理水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强化内部管理,圆满地完成各项任务。树立敬岗爱业精神,提高工作效率。 主要工作: 一、
加强办公室建设,做好协调与服务
建立办公室定期例会制度,完善内部管理,确定每个岗位,每项工作的标准和责任,坚持从高、从严、从全、从细要求。同时,营造健康的工作环境,自觉维护办公室的整体利益,整体形象,不贪功、不诿过,不拆台、不越位,顾大局、识大体。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按照领导要求,综合协调好机关事物。坚持原则,注意方法,态度谦虚,以理服人, 二、
高质量地完成办公室常规工作
在主管领导指导和帮助下,明确任务,各负其责,强化质量意识。做好文件的接受、传送、催办及文件管理工作。对来文的阅批、领导批示的督办、重要文件的核稿、接听电话、收发传真、打印文件等日常工作,做到严谨有序,不出差错。机关各项文件材料,力求及时、准确,优质、高效。 1、抢修危房工作,组织危房普查,制定修缮计划,召开修缮工作会议,落实危房抢修任务。 机动车检验工作; 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人事档案的管理、转递、利用等各项工作。 做好上级有关部门安排的临时性工作。 五、主要措施 1、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加强工作计划性,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2、
以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为指导,结合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实际,抓好办公室内部建设,充分发挥办公室协调、服务作用。版权所有
工作思路
×办公室是公司综合管理部门。它的基本任务是:在经理领导下,建立健全办公室基础管理制度,负责集中采购、车辆调度、社区文化、文件档案及机关事务管理工作。力争发挥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联系内外的纽带作用,发挥传递信息、研究政策、辅佐领导决策的参谋助手作用。
工作目标:
办公室的一切工作要有利于坚持突出服务宗旨
办公室的一切工作要有利于公司的正常发展和稳定
办公室的一切工作要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业务管理水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强化内部管理,圆满地完成各项任务。树立敬岗爱业精神,提高工作效率。
主要工作:
×一、加强办公室建设,做好协调与服务
建立办公室定期例会制度,完善内部管理,确定每个岗位,每项工作的标准和责任,坚持从高、从严、从全、从细要求。同时,营造健康的工作环境,自觉维护办公室的整体利益,整体形象,不贪功、不诿过,不拆台、不越位,顾大局、识大体。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按照领导要求,综合协调好机关事物。坚持原则,注意方法,态度谦虚,以理服人,
×二、高质量地完成办公室常规工作
在主管领导指导和帮助下,明确任务,各负其责,强化质量意识。做好文件的接受、传送、催办及文件管理工作。对来文的阅批、领导批示的督办、重要文件的核稿、接听电话、收发传真、打印文件等日常工作,做到严谨有序,不出差错。机关各项文件材料,力求及时、准确,优质、高效。
×⒈抢修危房工作,组织危房普查,制定修缮计划,召开修缮工作会议,落实危房抢修任务。
机动车检验工作;
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人事档案的管理、转递、利用等各项工作。
做好上级有关部门安排的临时性工作。
×五、主要措施
《技术操作规程》中诸如回柱放顶、放炮、瞎残炮的处理、支柱等工序进行理论与技能讲解,现场手把手的岗位示范操作,促进员工在干中学、学中练、练中精。三是开展了“学习金牌工人、争当金牌工人”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启发教育全体员工以学习许振超同志的先进事迹为动力,在能吃苦的基础上添加“技能型、学习型”。全年组织员工培训26场,培训1800余人次,员工持证率100%,有9名同志获得了“技术状元、技术能手称号”,35名员工取得了初级工资格证书。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应当清醒的看到我队在员工培训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具体讲一是“两镑有力就能干煤矿”的陈旧观念仍在员工的思想意识上存在;二是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给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三是员工流动性较大,出现反复招工、反复培训,培训工作量大;四是部分员工把学技术看作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所有这些,在2005年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梳理,下大力气加以改进。
二、2005年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思路
1、指导思想:2005年,我队紧扣《羊场湾煤矿2005—2007战略规划安排》,按照“围绕一个目标,建设三支队伍,创新三个机制”的总体工作思路,坚持理论培训与实际培训相结合,日常培训与阶段性培训相结合,过程与最佳效果并重的原则,做到学习内容在岗位上查找、技能培训在岗位上开展,学习效果在岗位上体现,将教育培训向生产现场全过程延伸渗透,强化“一日一题、一旬一问、一月一季一考”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强化证件管理,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杜绝无证上岗,实现员工持证率100%。
2、人员现状:目前我队现有195名员工中,已取得初级资格鉴定证的有30人,取得中级工资格鉴定证的有2人,高级工的3人分别占全队总人数的17.9%,面对员工素质严重偏低,人员结构严重失衡的现状,2005年我们在员工教育培训工作中,我队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在员工出勤率管理上,打破“大锅饭、平衡照顾”的陈旧观念,实行定岗定员,优化组合,竞争上岗,树立看素质、看实绩、看技能、看贡献的用人机制,将工分制和得分情况与技术贡献大小、苦、累、险捆绑在一起,形成“干多干少收入不一样,技术高低收入不一样,贡献大小收入不一样,”提高员工劳动积极性和出勤率,全年职工出勤率保持在85%以上。
二是在员工流失率管理方面,我队将本着“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的用人机制,彻底打破正式工和临时工的身份界限,为那些生产骨干的短期合同工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打消他们临时挣钱的短期思想,达到以点带面,同时根据我队现实,我队的人员流失率全年控制在10%以内,增加一项合理的淘汰率,全年计划抓3—5个典型,主要是文化层次低、技术素质差,但又不学习、不进步的人进入淘汰程序,来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全面加快海西建设的新形势下,厦烟作为海西建设的一分子,把全力推进“卷烟上水平”,创造税利、回馈社会,作为当前企业在建设海西、服务海西的定位之举。作为全国99家卷烟企业之一,厦烟的基本任务是:扎实落实国家局“卷烟上水平”的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提升中国烟草国际竞争力,全力支撑福建中烟“上水平”,用“厦烟上水平”为国家局“卷烟上水平”、福建中烟“上水平”提供强大的制造力、支撑力与贡献力。一方面抓好企业“硬实力”的投入,管好企业的“硬资源”,打造全功能卷烟生产线,引进国际先进卷烟技术,增加各种资源投入;另一方面则着力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卷烟上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谋得深一点”为宗旨,正确把握厦烟文化管理的价值意义,以“新思维、大手笔、超常规”为指导,全力保障厦烟文化管理工作,以“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统筹的方法”为依据,开创厦烟自觉文化管理新模式。经过近三年持之以恒的努力,用文化激发人的自觉性,优化流程、促进效率、改善环境、提升素质、树立品牌,在行业率先探索出一条“用文化促进卷烟上水平”的文化管理之路,并初步形成了厦烟独有的文化管理模式。
二、主要成绩
经过多年的耕耘,厦烟企业文化管理结出了硕果。企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人员素质显著提升,企业品质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强。主要表现在:一是广大干部员工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通过企业文化项目的带动,厦烟广大干部、员工的思维模式、工作理念、意识、态度、日常习惯、办事能力等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二是企业发展战略、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企业文化评价分析,有效促进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合理调整,在行业内率先提出了打造“厦烟制造”的品牌战略,在行业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国家局领导的高度评价;企业管理制度、流程、人力资源、现场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文化基础得到改善,企业管理的具体措施也随之得到调整、优化,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企业文化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厦烟的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形成了覆盖企业、部门、班组和岗位逐级分解和层层支撑的文化体系,同时也分形成了各级的的文化分析报告、管理规划、文化手册和传播方案程等成果,而且还进一步建立了厦烟企业文化管理机制,通过3年的项目带动,培养了一大批企业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四是企业整体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内部凝聚力显著增强,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厦烟自开展企业文化管理项目以来,管理品质进一步优化,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组织氛围明显改善,企业形象不断提升,整体竞争得到增强。
三、主要经验
厦烟企业文化建设成绩的取得,原于公司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和对企业文化发展规律的把握,通过引进科学的企业文化管理技术和“教练式”的项目管理方法,确保了企业文化建设朝着规范有序、扎实有效的方向发展。
(一)突破思维,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驱动力
厦烟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投入,并将企业文化建设上升到战略的高度,从战略层面上认识文化的力量,不断强化企业文化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企业是职工观念、情感、意志和愿望的聚集,企业的竞争最终是文化的竞争。管好厦烟文化是厦烟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更是企业保持卓尔不群的重要基础。为此,班子成员以超前的思维,大胆突破,在企业文化建设项目上加大投入,通过3年多的时间,使厦烟文化真正“立”起来、“活”起来,用文化造就人,进而由杰出的人造就卓越的企业。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管理,让厦烟使命真正变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用愿景引领企业成长,用价值观引导员工努力方向,有效改善了员工的成就感和归宿感,营造了良好的组织氛围,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文化导入,正确把握企业文化建设途径
2007年以来,随着品牌整合和公司制改革的深入,厦烟的职能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原来的“研、产、供、销”全能型企业改制为单纯的生产制造企业。职能发生了变化,但是部分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尚未及时适应新形势变化的要求。如何通过有效方法,让干部职工的认识适应于甚至领先于职能的变化,从而实现新的战略要求,成为领导班子昼夜思考的顶层问题。
经领导班子认真研究,决定以“项目”形式聘请国内享有盛誉的企业文化专家、中国企业文化量化创始人刘孝全老师进行深入合作,通过“手把手”的指导,在继承厦烟优秀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升厦烟企业文化软资源的质量。通过“教练式”与“项目化”相结合的模式,在深入把握企业文化管理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贴近战略管理、卓越绩效管理、六西格玛、TPM项目、6S现场管理等项目,先后开展了文化分析、管理规划、体系建设、文化传播等项目的培训。通过采用科学、先进的企业文化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破解了文化无法落地的难题。
经过三年的共同努力,厦烟企业文化根据刘孝全老师定制的“建”、“说”、“用”、“改”四个阶段,分批、分重点的推进各项文化管理项目。逐步形成了《厦烟企业文化发展规划》,分析、提炼、总结出了以“用品质为品牌增品味”的企业使命、“成为卷烟制造专家”的企业愿景和“人企合一、人岗合人、知行合一”为价值观的《厦烟企业文化体系》,以及层层分解和相互支撑的《部门文化体系》、《班组文化体系》和《岗位文化体系》,开发了《厦烟企业文化传播方案》和《厦烟企业文化管理机制》,真正将国家局“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进班子、进制度、进岗位、进流程等“四进”要求落到实处。
厦烟的部门文化、班组文化和岗位文化等子体系,一方面层层支撑了厦烟企业文化、福建中烟文化和行业文化;另一方面,紧密贴近部门、班组和岗位工作实际。此举既得到了国家局领导的肯定和赞赏,又得到了基层员工的参与和认同,使文化理念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得到实践、运用和激活,产生了“文化共振”、形成了合力。
(三)文化管理,正确把握企业文化价值产出
在烟草行业整体上水平的大趋势下,厦烟如何落实国家局“卷烟上水平”的战略要求?作为福建中烟体系里重要的生产组织,作为一家拥有60年多年光荣历史的国有企业,在海西大发展的新时期如何焕发更加强劲的生命力?自2005年国家局下发《中国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纲要》以来,公司领导班子就明确提出了“要用文化提升企业发展品质”的远大目标。一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切实总结、提炼厦烟60多年来所积累的优秀文化基因,并且通过传承、培育厦烟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二要通过文化管理的方法切实提升厦烟干部员工的综合素质,激发干部员工自觉性,逐步形成自觉状态,增强企业凝聚力、影响力;三要将文化管理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切实引导企业从传统管理走向卓越管理,从而进入文化管理境界;四要积极探索、开发厦烟企业文化科学管理的机制,在行业内率先实践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成为行业标杆,引领行业内企业文化从建设阶段管理阶段迈进。
“企业文化最终要激发干部员工的自觉性”,如何做到这一点是企业文化工作的大难题。在厦烟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刘孝全老师的亲自指导下,厦烟建立了企业文化管理责任自主化、企业文化管理工作项目化、企业文化辅导专业化的工作模式,将企业文化管理的责任切实落实到全体干部员工身上,为激发干部员工的自觉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道路。自2009年以来,厦烟共成立了14个岗位文化管理项目,19个班组文化管理项目、20个部门文化管理项目。通过严格申报、审批、实施、验收等项目管理流程,进一步确保了企业文化管理责任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班组、每个部门和每个领导者身上。项目采取以内部人员为主、外部专家为辅的“教练式”模式,让干部职工站在文化管理实践的舞台,成为文化管理的主角,变被动为主动,从而逐步激活了干部职工的文化自觉性。
经过长达三年持之以恒的努力,厦烟探索出了一条“以企业文化促进卓越发展”的文化管理之路。在全国烟草行业率先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两张皮”的难题,全面促进企业综合发展,显著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文化运用,正确引导战略规划的调整
(一)企业发展概述
热电厂作为蒸汽、冷风、发电、煤气等重要热动能源的生产供应单位,是保证莱钢钢铁企业蓬勃发展的生命线。随着莱钢打造千万吨级钢铁强企序幕的拉开,热电厂的生产规模同步扩张,产能迅速提升。热电生产区由一个增加到三个,固定资产翻番增加到10.3亿元,蒸汽锅炉由6台增加到13台、风机由5台增加到11台、发电机(包括TRT机组)由2台增加到6台。年发电量能力由1.2亿千瓦时增至2.34亿千瓦时,煤气转供能力增至4996万GJ。由于生产区域分散,管理难度增大,且新设备、新工艺技术复杂,特别是引进与应用的TRT发电技术、煤气干式除尘技术、水处理反渗透技术都是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技术,为热电厂践行精益保供、能动莱钢的共同愿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员工状况分析
1、管理技术人员状况
截止2004年底,热电厂新老系统管理、技术岗定员合计87人,在岗员工68人,其中管理岗定员61人,在岗54人,技术岗定员26人,在岗14人;大学本科及以上35人,大专16人;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44人;2000年至2004年共接收大中专毕业生15人,(2002年和2003年公司未分配学生);燃气工程专业现仅有专业技术人员1人。
2、操作岗位人员状况
随着热电厂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张,员工数量由两年前的565人增加到目前的1120人。新进员工占职工总数的51%;其中女职工387人,占人总数的35%;操作岗位人员1038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者447人,其中高级技师5人、技师22人、助理技师123人。高级工239人、中级工139人。
从以上人员数量和结构来看,存在着管理、技术人员严重匮乏。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总量严重不足、专业知识结构严重不合理、主体专业当中热能、热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燃气工程等专业人员相对缺乏,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操作岗位员工持证率不高、文化程度偏低,女职工人数偏多,新进员工及转岗人员多、独立操作能力不足,岗位适应性差等一系列问题。这些情况严重影响到热电厂精益保供核心使命的完成。
(三)人力资源制度状况分析
随着热电厂产能的扩张,热电生产区由一个增至三个,车间由5个增至15个。由于管理技术人员缺乏,各单位管理技术岗位人员无法配置到位,各单位基本上都是由一名同志全面负责本单位工程建设和生产经营工作,职能科室实行复合设置,管理幅度增大,加之近两年来,热电系统生产经营和新上项目工程建设任务异常繁重。新进人员过半且分别来自于十三四个不同的二级单位,这些人员的价值观念、企业文化背景、理想信念、工作作风各不相同。我厂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管理体制、管理措施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热电厂快速发展的要求。
二、人力资源战略分析与规划
我们紧紧围绕莱钢的总体发展战略,针对我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人力资源现状,立足于热电厂长远发展规划,进行人力资源能力的战略分析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一)人员总量随热电规模而增加,但要注重质量,控制数量,年底人数控在1200人以内。
(二)管理人员的比例控在7%以内,以明确分工、强化职责为主。
(三)工程技术人员适当增加,以充实基层为主。
(四)机构设置相应调整,突出现场技术管理、强化生产过程控制。
(五)加大新进员工的管理,强化基础技能培训,按项目进展适时配置人员并做好人员的后期培训管理工作。
(六)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以人为本,从企业文化入手,强调人的全面素质的提升。
三、对策与措施的实施
按照年初的人力资源规划和要求,积极开展工作,逐步实施并完善人力资源制度管理、员工强化培训开发、员工提升素质和整合、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人力资源规划、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今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从"以人为本、协同发展"的人力资源价值观出发,积极做好人力资源规划,不断优化劳动组织结构,规范定员管理,科学分析现有人力资源状况,开展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制定人力资源目标规划,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活人力资源存量。系统思考、主动工作,先后招收录用大中专毕业生80余人、电校生20余人,有效缓解了人才需求压力。
加强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力度,探索完善精干高效、管理规范的员工配置方式,先后招聘录用300余名操作岗位员工并通过双向选择等方式优化配置到合适的岗位;打破常规、实施强化速成培训战略,培养了一批管理技术人才、一专多能人才、专家型岗位运行人才。使全体员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升了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
全面梳理完善各类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思路,开展管理创新,推进业绩考核机制创新,加大管理考核力度,狠抓各项制度、措施的检查落实,有效的促进了员工行为方式在知识、技术、品行、道德等方面的改进与提高。
(二)强化岗位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针对热电厂跨越式发展,新进人员多,操作技能素质低的实际,我们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扎实开展培训工作,掀起了史无前列的培训学习浪潮。
按照公司"提升执行力、推进标准化"岗位培训的要求,我们积极开拓工作思路、完善培训制度,细化培训措施,夯实培训工作基础,制定员工素质对照标准,创建员工简明技术档案,把员工的培训状况、学习力纳入全过程的控制之中,按照分析培训需求,确立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实施培训方案评估、培训效果等步骤,强化全员岗位培训工作。
拓宽培训渠道,改善心智模式,实施全员品格提升训练,创新导师带徒,开展师徒互考,坚持班后总结,实施案例教学,开展月度抽考、季度三个区域同工种对抗赛,奖优罚劣、以考促学,以赛促学,注重培训效果,保证培训质量。对新进转岗员工实施强化培训,坚持每周不少于4小时业务培训,开展"一、三、六"考试考核,即对新进转岗员工满一个月进行考试、考核,不合格者将退回原单位;三个月期满考试考核,不合格者由各单位领导进行个别谈话,六个月期满进行全面考试考核,不合格者将调离原岗位。
通过一系列培训方法措施的实施,从而形成了厂指导学、车间班组辅导学、员工个人主动学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从2004年底到现在,已举办各类学习班24期,培训职工1800余人次;车间培训15期,培训职工900人次;班组培训职工900人次;培训班组长50余人次。今年共有468人通过职业资格证书,51人取得技师、助理技师资格,有2人聘为莱钢首席技师。大规模、超常规的全员、全过程培训学习,使全厂员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了业务技能。满足了岗位生产要求,为热电厂全力以赴践行保供核心使命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发掘人力资源潜能
通过建立员工业绩考核考评制度、完善岗位动态管理和竞争上岗制度,健全新进转岗人员配置管理办法,形成了公开、公正、有序的竞争上岗、择优配置制度;加大对员工的考核力度,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年度考核,对学科带头人、优秀技术人才、技师实施每半年期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兑现技术津贴;对新进转岗人员依据"一、三、六"考试、考核,依据考核结果执行相应的效益工资标准。建立健全全员简明技术档案,把员工的学习力、执行力、工作态度等状况纳入全过程控制,增强了员工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激发了员工的进取精神。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确立以业绩为取向的人才价值观,开展薪酬分配状况调研,不断完善薪酬激励分配机制,加大管理、技术、知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比重,加大效益工资的分配比例,在薪酬激励考核方面,创新工作方法,实行"重点"激励,对工作绩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下达表扬书,进行奖励;对工作造成失误或工作不力的单位下达批评书,严格考核,实现了对工作的有效控制。这种公开、公平的激励措施,极大推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员工的工作目标更加明确,干劲更加十足。
导入企业文化理念,实施全员品格提升培训,打造优秀企业团队,实现热电人"精益保供、能动莱钢"的共同愿景。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的实施,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激活人力资源潜能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从而使生产经营稳定顺行,经济技术指标大幅提升,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企业的学习力、创新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出色的完成了精益保供任务。
四、下一步打算
(一)继续做好人力资源能力分析,持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结合年度岗效工资动态考核及公司岗位说明书的制定要求,积极做好岗位分析与岗位评价工作,不断进行定员优化,完善岗位动态管理办法,做好人力资源能力分析,着力做好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工作。
(二)深入推进岗位培训工作,做好人力资源开发
本着"不学则退,学以致用"的原则,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创新培训观念,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载体,构建全员、全过程的学习体系,搭建"学习、交流、共享"平台,深入推进岗位培训工作,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加强对员工品格提升的训练,使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强。
根据两级公司关于职业技能鉴定的布署,结合我矿员工技术现状及××矿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矿在XX年加大职业技能鉴定的力度,拓宽了鉴定的范围和工种,并鼓励员工自愿参加专项培训与技术评定,实现一岗多证,今年共安排了24个工种220名员工参加技能培训与鉴定。
由于我矿今年的生产任务重,为了不影响各单位正常生产,人力资源部精心组织力量,充分利用星期天和晚上以及倒班时间组织培训,并坚持以提高员工工作能力为核心,把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放在第一位,同时将技能鉴定培训与岗位练兵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各样的培训工作,使员工具有较强的适应力、创造力和革新力。经过二个月的培训,参加技能鉴定24个工种共220名员工经洛阳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经过理论和实践考核,全部取得由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相应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初级工51人、中级工31人、高级工140人)。我矿严密组织,精心培训,注重实效的优良矿风得到了洛阳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肯定和表扬,两级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领导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二 配合河南分公司“三项制度改革”,完成了全矿155个岗位(工种)的岗位调查及岗位说明书的编写。历时三个月。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自境外上市以来,以“励精图治、创新求强”的企业精神为指引,锐意改革,加强管理,取得了良好业绩。为建立适应国际化竞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树立广大员工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改革现有的人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搭建新型的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基于以上情况,公司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根据《中国铝业公司关于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和XX“创新年”的要求,出台了《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员工配置及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根据两级公司的布署,人力资源部自三月份开始,先后利用广播、召开专题会议、下发《中国铝业公司关于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员工配置及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实施办法》等方式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向广大员工宣讲“三项制度改革”及岗位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取得员工的理解、信任和合作。同时,选派两名思想先进、管理过硬的员工到河南公司参加岗位分析培训。培训结束后,根据公司的时间与程序要求,人力资源部成立了**矿岗位调查与分析领导小,数次召开专题会议,制订各种措施与办法,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同时20多名小组成员兵分四路,深入到三大车间及机关部室认真展开岗位调查与分析,通过现场与各岗位员工及段长(班长)面对面的访谈和问卷的调查,结合资料分析、现场观察、关键事件、工作日记、小组讨论等方法,广泛、深入地搜集各岗位工作的各种数据和资料,并经过广泛的讨论,初步形成了××矿各岗位分析调查表。在此基础上,各小组成员克服时间紧、任务重以及不理解等困难,加班加点,多方征求意见及广泛的讨论,数易其稿,历时二个多月,最终形成了××矿经营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生产操作岗位共计155个岗位的岗位说明书,圆满完成上级公司布置的任务,得到了河南分公司及矿山公司领导的表扬,其中我矿在此次工作中的许多好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也得到兄弟单位及上级公司的借鉴和推广,为我矿赢得良好的声誉。
三 对我矿各岗位人员综合素质进行普查。
根据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规划,构建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激励并开发员工潜能,推动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转型,充分发挥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选、育、用、留”四大核心功能的需要。而实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选、育、用、留”职能的首要工作是必须对企业目前的人力资源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因此必须对我矿各岗位现有员工综合素质进行摸底分析。相对于岗位调查与分析,岗位分析是对岗而不对人;员工综合素质普查是对人而不对岗,目的是对我矿各岗位(工种)员工的综合素质,包括岗位操作能力、技术学习提高能力、管理能力等有一个真实的了解,为以后的“选、育、用、留”做准备。人力资源部为了保证此次员工综合能力普查工作的准确,部学设计、精心安排,设计印发了1600份《员工综合能力信息调查表》,调查表内容共分7项,从员工本人在本单位所从事的本工种达到的技术水平、其它可从事工种及技术层次、管理能力、与别人相处能力指数、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到技术学习提高能力等涵盖了每位员工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中每项调查内容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此次调查的程序是1、先由员工个人如实填写调查表,进行自我打分。2、由各单位工段长(班长)对本工段(班组)员工按照本人实际能力进行打分。3、由各单位领导对本单位员工按照个人实际能力进行打分。4、最后由人力资源部汇总形成××矿各岗位员工的最终综合能力信息库。员工综合能力信息库的形成对我矿今后人力资源配置的“选、用、育、留”提供保障。 1
四 到采破、机修两大车间调研,探索员工培训实用性与有效性的路子。
XX人力资源部员工培训工作的重点是围绕××矿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目的在于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激发广大员工的创造力,并由此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矿山队伍和建立具有发展前途的学习型组织,从而保证××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突出培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对各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针对我矿生产经营方式由自采为主向联办和收购为主的战略性转变,对质检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9月份,人力资源部举办了包括生产安全部、质量管理部、资源开发部在内的铁门、仁村、鲁山、汝阳、石井、西沃购矿站在内的48名质检工参加的质检工培训班,为了确保培训的效果,纠正以往重理论不重实效,培训内容脱离生产实际的情况,在矿山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支持和协调下,人力资源部特地邀请矿山公司长期从事采矿和矿石检验工作的周部、陈红伟两位专家担任此次培训的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两位老师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效的教课风格感染了每一名学员,拉近了与学员的距离,得到了学员们的良好称赞,同时也激发了广大学员爱岗敬业、勤奋学习的良好风尚。培训结束后,广大学员还针对××矿质检工作的现状提出了提高质检工作效率的想法和建议,其中有些建议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并已引起矿部的高度重视。
在认真搞好培训工作的同时,人力资源部还经常深入到采破、机修、外运等一线车间与车间领导及员工探讨目前形势下员工培训的实用性与有效性的新路子。通过与基层单位的沟通与交流,人力资源部改变了以往重培训不重效果、重理论不重操作的弊端,取而代之的是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和因材施教式的岗位实操培训。另外通过一线员工的沟通与交流,为了能及时了解培训的实际效果,人力资源部设计出了《员工培训效果反馈表》,今后从人力资源部每举办一期培训班,培训结束后一个月后,都会向被培训单位和员工发出一份《员工培训效果反馈表》,由被培训单位的领导和员工根据培训的效果填出意见,由此人力资源部能及时知道培训的真实效果,从而及对调整培训的方式、方法进行调整。
五 实施分级培养技术骨干计划,选出27名同志参加技师考评,员工学习积极性大幅提高。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矿XX年以前全矿只有5名工人技师,只占全矿员工总数的1%,所涵盖的工种只有电工、钳工、汽车修理等5个工种,技师平均年龄47岁。我矿技师比例远低于公司平均率,平均年龄也偏高。XX年,根据公司技师评聘有关精神,结合我矿远离公司的实际情况,经人力资源部与公司沟通,公司人力资源部同意我矿有色行业特有工种参加公司组织的技师评聘工作,国家通用工种参加洛阳市劳动部门组织的技师评审工作。人力资源部积极实施“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分级培训技术骨干计划,经各车间、部室分级推荐,最终推荐27名在××矿各个岗位工作能力突出、技术精湛的优秀员工参加技师评审工作。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将会鼓励广大员工钻研技术,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的学习热情,全矿爱学习、求进步的良好风尚蔚然成风。
一、确立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目标新思路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新世纪全县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隆重召开,会议出台的《*县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规划》和《关于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为全县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教育局一方面抓会议精神的学习宣讲,为教育现代化造势鼓劲;另一方面立足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大背景,着眼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大局,理清体制,科学规划,确立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目标、新思路。
1、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总目标,统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全局。规划到20*年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分步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实现从教育强县向教育现代化的跨越和提升。
2、实行“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从20*年起,分步实行“全县统筹,以县为主,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管理新体制,厘定县镇两级教育管理的财权、事权、人权,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3、启动教育现代化示范镇街创建。按照“整体推进,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批实现”的策略,依托县镇两级整体联动,力争分三批用五年时间达成现代化示范镇街的创建目标,进一步提升镇级教育的实力和水平。
4、进一步加快学校网点布局调整和城区教育的配套建设。结合城市化建设和行政村规模调整,制订全县学校和城区学校建设布局规划,到20*年,高中调整到11所,初中控制在22所以内,小学调整到115所,使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科学合理实用。
5、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实施抓两头促中间的策略,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计划3年投入6000万元,改造薄弱学校15--20所,基本完成山区薄弱学校的配套建设,积极提升全县高普九和教育现代化的整体水平。
6、进一步加快幼教事业的发展。积极推进幼儿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促进幼教办学形式多样化,多渠道加快县幼托中心、城镇示范性幼儿园和中心村幼儿园建设。
7、对高中段教育布局作重大调整。总投资2.5亿元,撤并钱清中学、齐贤中学,在县城新建*县鉴湖中学;迁址工业学校,扩建职教中心;扩建柯桥中学、鲁迅中学,全面突破我县高中教育的发展瓶颈。
8、积极打造职教集团,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实施成职分离,扩大优质职校的办学规模,以职教中心为龙头,调整整合教育资源,构建纺织为特色的主干专业、新兴专业、示范专业,形成教、学、研一体化的开放型办学模式,积极争取创办*高职院校。
9、建设区域性成教中心,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整合成教资源,对农村成人教育办学体制实行战略性调整。建设区域性成教中心,形成县、镇、村三级成人教育网络,加大失地农民的转移培训,主动服务全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10、建章立制,强队伍,树形象。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管理。针对教育系统人、事、财等方面管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制订完善各类规章制度,从严治政,努力形成教育系统规范管理、敬业廉洁、高效务实的干部作风和优质服务的行风形象。
二、初步建立了务实高效、规范有序的工作新秩序
以研究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出发点,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优化程序,动真碰硬,积极构建顺畅的工作环境和高效的发展平台。
1、强化制度管理力促规范有序。
把20*年作为全县教育系统制度建设年和作风建设年,积极营造教育系统规范有序的工作新秩序。一是制订层级岗位责任制,强化目标管理考核。自上而下出台了20*年《局领导班子重点工作分工落实责任制》、《科室长岗位责任制》、《学校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等,明确工作重点和责任,提高了各项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抓内部管理体制的完善。修订汇编教育局内部管理制度37项,在人事、行政、财务、安全等方面加强监管,规范办事程序。三是激活干部任用和教师岗位流动的机制。先后出台了《学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意见》、关于教师流动的试行意见等,实行校长轮岗交流制和城区、县属学校教师流动制。全年调整、交流干部111人,城区学校教师组织考核流动7人,“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开始形成,推进了教育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四是强化教师资源和分配制度的调控机制。制订《教师调动规则》,实行指标和积分相结合的阳光操作。选派25位优秀教师赴山区开展支教服务活动,实行教师工资福利年度保底封顶制度,逐步缩小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师资和收入分配上的差距,为均衡化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转变领导方式狠抓务实高效。
①认真实施民主集中的领导方式。首先是局领导班子实行了分工的民主。倡导民主务实、团结创新、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其次是实行重大决策的民主。制订《*县教育局工作和议事规则》,构建有序管理和民主协商、集体决策的机制。三是重大事项的阳光操作,公开公正透明,接受民主监督。②致力营造统筹协调的领导环境。召开镇街教育发展恳谈会、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规划评审会等,虚心听取部门领导的意见建议,在重大决策、人事安排和建设项目上,积极寻求理解与支持,形成大合唱。做深纵向沟通。建立局科室长分线工作月例会制,汇报交流工作,沟通信息;涉及全局性的政策、措施,及时召开书记校长会议,上情下达,集思广益,提高了党工委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③科学构建调研、计划、督查、考核、总结的领导方法。结合作风建设年,深入基层多次召开办公会议,帮助学校解决改革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围绕教育现代化建设和年初的工作思路,在2—3月份马不停蹄地召开了20次会议,抓规划,抓建设,抓发展。重大制度和重点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年终岗位责任制考评将全年一系列制度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是一种最有效的工作方式和机制。
三、统揽全局,突出重点,出台了一系列工作新举措
一年来,教育局统揽全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局,突出重点,抓配套措施的完善,抓各项工作的落实,高效务实,成效卓著。
1、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制订落实发展规划。在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教育局着眼全局,总分结合,深入调研,把握重点,精心制订《*县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规划》、《关于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研究出台《*县创建教育现代化示范镇(街)规划与实施意见》和《*县学校干部、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科学编制《*县20*——2010年学校建设规划》和《*县城区学校建设规划》。经过省级专家、县镇两级领导的专题评审,并经县委县政府批转,目前各项规划与意见已逐步付诸实施,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确立了新的总纲和抓手。
2、启动重点工程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一是抓高中段学校建设。*县鉴湖中学、职教中心二期工程已正式进场打桩;柯桥中学、鲁迅中学扩建工程全面铺开。二是抓现代化示范镇街学校建设。在全面完成了分别投资3500万元的柯桥初中、柯岩中学新建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示范性小学建设项目5个。三是抓班新区建设,全力抓质量保进度,精心打造民族教育样板工程。目前,投资3000多万元的新班主体工程已全部竣工。四是抓薄弱学校改造。全年累计投入1280万元改造薄弱学校12所,撤并教育网点8所,县镇两级投入360万元专项资金新配备计算机796台、多媒体设备26套。全县学校基本建设和网点布局调整的新一轮热潮正在展开,为加速全县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推出十大为民实事工程。认真落实“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新方针,在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教育需求中进一步提升全县教育的整体水平。履行年初承诺,切实抓好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积极扩大优质高中的招生规模,实现普高挖潜扩招1000名。二是对高中段招生政策作重大调整。在招生类别、录取方法、收费政策上架构起规范、有序的平台。三是创强创示范成果丰硕。孙端、漓渚两镇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验收,全县19个镇街全部成为省教育强镇,实现“满堂红”;职教中心通过国家级重点职校复评认定;鲁迅中学、越崎中学分别升格为省一、二级重点中学;全县又有县实验小学、柯桥初中、陶堰镇校等12所学校成为省、市级农村示范学校,柯桥中学、钱清镇中等6所学校通过市级绿色学校创建验收。四是素质教育呈现新亮点。新课改各项工作有序展开,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德育创新形式多样,地方和校本课程开发形成热点,特色基地建设丰富多彩。实现了高考成绩和学科竞赛的“双丰收”。今年全县参加高考3758人,上线率达97.4%,超过全市平均2.4个百分点,再次雄居全市首位,实现了三连冠。上线人数3659人,比去年增加222人,绝对数连续六年保持全市第二。尤其是今年有10名学生进北大、清华,成为我县高考历史之最。学科竞赛再攀新高,全年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280个,充分显示了我县教育的整体实力与水平,向全县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五是文明学校和校园文化建设迭起。全面开放城区19所学校的体育场馆,选派16位优秀教师赴城区各社区挂职,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在社区”和“万人大行动”等系列活动,为文明城市的创建作出了贡献。六是帮困助学活动引向深入。履行“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承诺,对全县四类特殊家庭学生1245人实行“两免”,为1598位低保户子女免费保险,继续资助全县94位孤儿学生,结对帮扶贫困大学生20名,全年累计支出、落实帮困资金270多万元。七是抓实常规性安全工作的检查和“非典”的防治工作,措施有力,落到实处,确保了全年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为14万师生的生命健康构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火墙”。
4、做好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服务,开辟公平教育的“绿色通道”。一是实行“教育绿卡”制度,对优秀外来人员子女实行优惠的教育政策。二是开放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所有中小学,对外来民工子女实行就学“零门槛”制度。三是全年新创办杨汛桥新民、钱清飞翔等外来民工子女学校5所。目前,全县中小学外来民工子女在校生已达11104人。我县服务外来人员的做法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引起了省内外的广泛关注。
5、调整整合成教资源,建设区域性成教中心。从我县“三农”问题的新特点和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角度出发,积极整合成职教资源,建成柯桥、钱清、滨海、平水四大区域性成教中心。面向社会,统筹协调,积极为企业职工、被征地农民、下山移民、下岗职工、外来民工等各界人员提供“菜单”式的培训服务。7月12日,全县第一家成人教育中心——滨海成教中心正式挂牌,首批130多名失土农民培训班开班,《中国教育报》7月14日头版头条作了报道——“学校出‘菜单’、企业下‘订单’、政府来‘埋单’,培训让失土农民有奔头,*的实践证明农村成人教育大有可为”,《新华社内参》、《中国青年报》、《浙江日报》、《浙江教育报》、《青年时报》等国内10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一年来全县各成教中心及下属成校共开设各类服装企业员工、被征地农民、下山移民培训班136期,培训农民12115人,受到了领导的好评和群众的欢迎。
6、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服务民办学校发展。想方设法帮助民办学校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推进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协调发展。多次深入民办学校调研,召开办公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民办学校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特别是采取各种措施,千方百计帮助民办学校做好招生工作。轻纺城高级中学招生一举成功,录取新生800多人,使在校生突破千人大关,为今后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7、认真抓好年终岗位责任制考核,扎实推进制度建设。坚持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方向,切实加强对学校年度工作的目标管理,进一步完善竞争激励机制,按照“实事求是、绩效挂钩、全面考核、奖勤奖优”的原则,扎实推进年终岗位责任制考评。一是全面考核。考核内容分工作目标、办学水平、民主测评、完成任务、重大事项五大块,基本涵盖了各级学校年度工作的各个领域,较真实地反映了学校综合发展情况和水平,切实增强了考评工作的信度。二是量化指标。确定学校目标工作的难度系数,制定三级考核评估标准,对每一项考评内容确定相应的分值和权重,逐项考核,切实提高了考评工作的效度。三是民主测评。实行群众评议、校长互评、科室评议三位一体的民主测评机制,考评学校工作和领导班子的社会满意度,引导学校进一步注重办学的社会形象。四是绩效挂钩。根据考评结果划分不同等级,确定相应的分配标准,拉开档次,奖勤奖优,绩效挂钩,确保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分配导向,使制度建设进一步落到实处。
一年来,教育局抓改革求创新,抓发展谋跨越,教育改革和发展勇立潮头。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失土农民培训、外来民工子女就学工作受到了省内外的广泛关注,全年接待参观考察23批次,累计到访人员375人次,被中央、省级强势媒体专题报道达112次,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开创了全县教育外宣工作的新局面。
四、从严治教,规范制度,强队伍,树形象,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初步有了新转变
围绕制度建设年和作风建设年的总体部署,从严治教强队伍,建章立制抓管理,强化教育立正气,转变作风树形象,切实树立起教育系统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树立起学校干部队伍勤政廉政、奋发有为的形象,树立起教师队伍教书育人、敬业爱生、服务奉献的形象,为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效的队伍保障。
1、抓教育,树正气。一是抓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十六大精神主题教育、“廉洁自律树形象,艰苦奋斗促跨越”和预防职务犯罪教育活动。二是抓廉政教育。举办廉政教育专题报告会,召开系统干部大会,举行廉政座谈会和集体谈话,组织全县校长、干部深入开展廉政承诺和述廉评廉活动,大力弘扬正义和正气。
2、抓管理,促规范。以制度建设来严格规范干部的从政行为,加大监管力度,杜绝管理漏洞,确保队伍既廉洁自律,又奋发有为。首先是教育局从自身做起。在校长任用、教师调动、财务、基建、重大物品采购等方面,严格按规定公正公开办事,规范有序。其次是规范工作规程。研究制订了《镇街、学校书记、校长工作规程》,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完善规范管理的机制。第三强化教育审计管理。出台《局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建立学校领导干部“先审计,再离任,后任用”的机制。全年开展各类经济审计100多次,查审小金库、账外账2个,纠正违规违纪资金56万元。第四加强财务监管。制订加强学校财务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完善会计制,县属学校和各镇街会计核算中心规范运转,进一步加强了对教育经费的安全管理。第五是抓内部处理。全年系统内部查处校长和教师4人次。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211-02
当前,国内外煤炭形势持续走低,国际经济发展整体处于经济调整恢复期,对煤炭、焦炭的需求大幅减少。国内的经济发展也处在转型阶段,煤炭作为一次性能源的作用地位在今后相当时期内不会改变。这就给国有煤炭企业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提出了严峻挑战 。煤炭企业一定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分析煤炭市场基础上,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与产品方向,加快战略性调整,坚持企业体制改革与管理创新,实现煤炭企业低成本扩张,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企业做强做大。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拥有专业技能,从事管理和操作的人才,即拥有高质量人力资源和一个发展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因此,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而且对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有煤炭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科学规划和工作分析。不少矿务局虽然已经实行公司改革,但企业经营者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并没有彻底摆脱传统体制下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影响,对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需求情况不能做到心中有数,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的整体战略不相适应,现国有煤矿的人事管理的任务方面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人事管理被分割成劳资(管工资和员工调配)、人事科(技术人员和科室人员)、教育科(管培训)、党委组织部(管理各级主管人员)。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规划为在编人员,制定选拔、培养、任用、调配、激励等政策和措施,并付诸实施。因此,现在国有煤炭企业不仅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机构臃肿,而与其他管理机构之间存在职能交叉,机构中人浮于事,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进行工作分析。
(二)员工招聘、任用方面与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应。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工作就是工作分析,而岗位分析又是工作分析内容的主要部分,进行岗位分析是人事管理科学化的基础,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宏观需要。目前,大部分煤炭企业对企业内部没有进行岗位分析,对人员招聘没有科学的依据,仅凭经验办事,对企业确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没有岗位说明书作为依据,结果造成企业一方面存在大量用不上或起不到作用的冗余人员,另一方面普遍缺乏科技人员,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另外,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健全。明显落后于企业经济发展要求,煤炭企业之间不能相互调剂人才余缺,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状况得不到改善,导致人力资源使用效率低 ,浪费严重。
(三)对员工的培训工作不重视,员工整体素质偏低。首先,对员工的培训规划没有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培训没有针对性,培训时重知识,轻技能。多数企业对培训投入严重不足,造成煤炭企业员工文化技术素质低下,即使是一些效益好,对培训比较重视的企业,大专以上学历占比例也很低,很多企业不少特殊工种人员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其次,对培训效果不重视,没有对参加培训者进行培训前评价、培训中控制、培训会后评价的管理系统,也就没有培训效果的评价标准。培训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计划相脱节,对于当前的煤炭企业普遍缺乏对职工职业生涯计划,即使有也仅仅是对后备干部的培养,而对广大员工来讲,基本上没有作职业生涯规划,因次也谈不上培训与员工职业生涯计划相结合的问题。
从目前一些煤炭企业实行的工资分配形式看,在工资分配中固定部分占较大比例,根本没有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不能调节平衡各种岗位和工种之间的经济利益,没有充分体现工资分配的杠杆作用,发挥不了工资分配的激励机制,主管随意性大,个人感彩重,缺乏科学系统的人才选拔标准,缺乏严格公正的选拔工作程序和科学的能力、素质测评方法,不能做到人得其位,人尽其才,人尽其用,最终导致一些优秀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流失。
二、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一)一个企业要维持生存或发展就要根据内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情况制定企业的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作为企业战略的职能战略必须要与企业战略相统一,为了适应企业环境的变化和技术不断更新的要求,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加强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科学预测未来企业任务和环境对企业的要求,以保证提供企业为完成任务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所需人力资源。企业的竞争战略是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起着内在的决定作用,所以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要充分考虑企业战略、企业内经营环境、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现在已有不少煤炭企业实行战略转移,把非煤产业作为今后的发展重点,人力资源规划就要紧跟企业发展步伐,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对企业经营环境、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的分析,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制定能满足人力资源需求的政策和措施,达到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平衡,保证企业在需要时能及时获得需要的各种人才,进而保证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二)对国有煤炭企业进行工作分析,进而推动企业组织再造,转变人力资源职能。工作分析是收集信息,进而对一项特定工作的实质进行评价和规范的过程。工作分析的结果是形成工作描述和工作说明书,工作描述包括职务名称、工作活动、工作程序、工作条件和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工作待遇。工作说明书承担这项工作的员工所必须具有的特定技能、工作知识、能力和其他身体个人特征的最低要求。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通过工作分析对煤炭企业的组织结构再造,对职能相近的进行合并,对职能交叉的进行重新界定。特别是对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部门、组织部门、职教部门等进行合并为人力资源部,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地位,为发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作用。
(三)以市场机制调节人力资源供求关系,重新配置人力资源。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原则重新配置人力资源,企业经营者的选聘也应通过公开、公平竞争,按照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层层选拔经过对应聘者用德、勤、能、绩等方面的严格考核等程序后,选出群众满意的、认可的真正能代表企业利益、群众利益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企业领导者,按照效率优先原则配置企业人力资源,建立人员使用规范制度,杜绝不正之风,排除行政直接干预,反对任人唯亲,要提倡任人唯贤。只有这样才会真正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煤炭企业才会得到长足发展。建立需求导向型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按照市场要求来配置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数量、结构、质量都必须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求,一些煤炭企业以煤炭生产经营为主的企业,转变为“以煤为主、多业并举,既从事产业发展又进行资本运营”的复合型企业,这就要求人力资源开发配置的步子必须紧紧跟上。同时要完善发展人力资源市场,通过人力资源市场,调剂各煤炭企业之间人才余缺,在各企业内部也要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实行企业员工的内部流动,做到动态配置人力资源,以满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各种人才的需要,保证企业的快速发展。
由于我矿今年的生产任务重,为了不影响各单位正常生产,人力资源科精心组织力量,充分利用星期天和晚上以及倒班时间组织培训,并坚持以提高员工工作能力为核心,把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放在第一位,同时将技能鉴定培训与岗位练兵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各样的培训工作,使员工具有较强的适应力、创造力和革新力。经过二个月的培训,参加技能鉴定24个工种共220名员工经洛阳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经过理论和实践考核,全部取得由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相应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初级工51人、中级工31人、高级工140人)。我矿严密组织,精心培训,注重实效的优良矿风得到了洛阳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肯定和表扬,两级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领导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二配合河南分公司“三项制度改革”,完成了全矿155个岗位(工种)的岗位调查及岗位说明书的编写。历时三个月。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自境外上市以来,以“励精图治、创新求强”的企业精神为指引,锐意改革,加强管理,取得了良好业绩。为建立适应国际化竞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树立广大员工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改革现有的人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搭建新型的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基于以上情况,公司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根据《中国铝业公司关于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和20__“创新年”的要求,出台了《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员工配置及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根据两级公司的布署,人力资源科自三月份开始,先后利用广播、召开专题会议、下发《中国铝业公司关于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员工配置及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实施办法》等方式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向广大员工宣讲“三项制度改革”及岗位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取得员工的理解、信任和合作。同时,选派两名思想先进、管理过硬的员工到河南公司参加岗位分析培训。培训结束后,根据公司的时间与程序要求,人力资源科成立了__矿岗位调查与分析领导小组,数次召开专题会议,制订各种措施与办法,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同时20多名小组成员兵分四路,深入到三大车间及机关科室认真展开岗位调查与分析,通过现场与各岗位员工及段长(班长)面对面的访谈和问卷的调查,结合资料分析、现场观察、关键事件、工作日记、小组讨论等方法,广泛、深入地搜集各岗位工作的各种数据和资料,并经过广泛的讨论,初步形成了××矿各岗位分析调查表。在此基础上,各小组成员克服时间紧、任务重以及不理解等困难,加班加点,多方征求意见及广泛的讨论,数易其稿,历时二个多月,最终形成了××矿经营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生产操作岗位共计155个岗位的岗位说明书,圆满完成上级公司布置的任务,得到了河南分公司及矿山公司领导的表扬,其中我矿在此次工作中的许多好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也得到兄弟单位及上级公司的借鉴和推广,为我矿赢得良好的声誉。
三对我矿各岗位人员综合素质进行普查。
根据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规划,构建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激励并开发员工潜能,推动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转型,充分发挥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选、育、用、留”四大核心功能的需要。而实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选、育、用、留”职能的首要工作是必须对企业目前的人力资源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因此必须对我矿各岗位现有员工综合素质进行摸底分析。
相对于岗位调查与分析,岗位分析是对岗而不对人;员工综合素质普查是对人而不对岗,目的是对我矿各岗位(工种)员工的综合素质,包括岗位操作能力、技术学习提高能力、管理能力等有一个真实的了解,为以后的“选、育、用、留”做准备。人力资源科为了保证此次员工综合能力普查工作的准确,科学设计、精心安排,设计印发了1600份《员工综合能力信息调查表》,调查表内容共分7项,从员工本人在本单位所从事的本工种达到的技术水平、其它可从事工种及技术层次、管理能力、与别人相处能力指数、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到技术学习提高能力等涵盖了每位员工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中每项调查内容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此次调查的程序是1、先由员工个人如实填写调查表,进行自我打分。2、由各单位工段长(班长)对本工段(班组)员工按照本人实际能力进行打分。3、由各单位领导对本单位员工按照个人实际能力进行打分。4、最后由人力资源科汇总形成××矿各岗位员工的最终综合能力信 息库。员工综合能力信息库的形成对我矿今后人力资源配置的“选、用、育、留”提供保障。
四到采破、机修两大车间调研,探索员工培训实用性与有效性的路子。
20__人力资源科员工培训工作的重点是围绕××矿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目的在于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激发广大员工的创造力,并由此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矿山队伍和建立具有发展前途的学习型组织,从而保证××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突出培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对各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针对我矿生产经营方式由自采为主向联办和收购为主的战略性转变,对质检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9月份,人力资源科举办了包括生产安全科、质量管理科、资源开发科在内的铁门、仁村、鲁山、汝阳、石井、西沃购矿站在内的48名质检工参加的质检工培训班,为了确保培训的效果,纠正以往重理论不重实效,培训内容脱离生产实际的情况,在矿山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支持和协调下,人力资源科特地邀请矿山公司长期从事采矿和矿石检验工作的周科、陈红伟两位专家担任此次培训的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两位老师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效的教课风格感染了每一名学员,拉近了与学员的距离,得到了学员们的良好称赞,同时也激发了广大学员爱岗敬业、勤奋学习的良好风尚。培训结束后,广大学员还针对××矿质检工作的现状提出了提高质检工作效率的想法和建议,其中有些建议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并已引起矿部的高度重视。
在认真搞好培训工作的同时,人力资源科还经常深入到采破、机修、外运等一线车间与车间领导及员工探讨目前形势下员工培训的实用性与有效性的新路子。通过与基层单位的沟通与交流,人力资源科改变了以往重培训不重效果、重理论不重操作的弊端,取而代之的是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和因材施教式的岗位实操培训。另外通过一线员工的沟通与交流,为了能及时了解培训的实际效果,人力资源科设计出了《员工培训效果反馈表》,今后从人力资源科每举办一期培训班,培训结束后一个月后,都会向被培训单位和员工发出一份《员工培训效果反馈表》,由被培训单位的领导和员工根据培训的效果填出意见,由此人力资源科能及时知道培训的真实效果,从而及对调整培训的方式、方法进行调整。
五实施分级培养技术骨干计划,选出27名同志参加技师考评,员工学习积极性大幅提高。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矿20__年以前全矿只有5名工人技师,只占全矿员工总数的1,所涵盖的工种只有电工、钳工、汽车修理等5个工种,技师平均年龄47岁。我矿技师比例远低于公司平均率,平均年龄也偏高。20__年,根据公司技师评聘有关精神,结合我矿远离公司的实际情况,经人力资源科与公司沟通,公司人力资源部同意我矿有色行业特有工种参加公司组织的技师评聘工作,国家通用工种参加洛阳市劳动部门组织的技师评审工作。人力资源科积极实施“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分级培训技术骨干计划,经各车间、科室分级推荐,最终推荐27名在××矿各个岗位工作能力突出、技术精湛的优秀员工参加技师评审工作。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将会鼓励广大员工钻研技术,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的学习热情,全矿爱学习、求进步的良好风尚蔚然成风。
六科室内部业务管理多次得到上级好评。
20__年人力资源科继续做好人力资源配置和劳资统计工作,科室内部业务管理多次得到上级主管理部门的好评和表扬。
1随着我矿今年生产经营任务的增加,购矿量和供矿连创新高,资源开发力度进一步增强,人力资源科根据矿部生产经营形势的需要,及时调整各单位的人员构成,增加了生产安全科、质量管理科、资源开发科等部门的人员配备,经过层层选拔,将部份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的员工充实到生产、质量管理、资源开发第一线。为我矿顺利完成全年购矿任务和资源开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规范管理,完善标准化基础材料及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及HSE健康与安全环境认证,做好标准化工作。在上级公司的多次复审、检查中,由于人力资源科管理规范、材料齐全,回答完整,多次得到上级公司的表扬。
3按时完成上级公司布置的临时任务,由于数据上报及时、准确多次得到公司领导的表扬。
七继续抓好绩效管理考核工作和奖金分配工作。
20__年的绩效管理对各个科室增加了挂钩指标,将供矿任务、供矿品位与各单位挂钩,此外,在考核中加大了考核力度,职能科室对各基层单位临时任务的加分由20__年的2分增加到加5—10分;,1---10月份,各单位累计节约余元,提奖余元,极大的调动了各单位降低生产费用积极性,提高了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为我矿完成上半年的成本管理指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使奖金真正成为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杠杆,人力资源科根据矿长办公会精神,制订了20__年新的奖金分配方案。20__年奖金分配方案的特点是在去年奖金分配原则基础上,进一步倾斜生产一线,根据各单位工作性质,加大对“急、难、险、重”等岗位的加奖力度,进一步拉开奖金分配的档次,体现按劳分配的方针。
1、根据工作性质确定各岗位(工种)的奖金分配比例。
2、根据工作量确定各单位奖金分配的比例。
3、特别成绩加奖。对一些担负“急、难、险、重”工作的班组,人力资源科根据情况由职能部门打报告,经批准后直接奖励给班组。
八不足之处:劳动纪律检查放松,各单位迟到、早退,上班干私活,脱岗、睡岗有上升的迹象。
九明年工作安排。
20__年人力资源科将继续在矿领导、矿部和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正确领导下,围绕矿山公司及××矿年度生产经营目标,认真搞好人力资源配置,配合公司关于员工配置及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明年,我们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0__年人力资源科将在全矿科室推行计划工作法。即科室各岗位员工在每月3日前制定出本岗位本月工作任务及各项任务的完成时间,并将本科室本月的主要任务及完成时间列表附后交各单位负责人,每月底人力资源科将对各单位进行考核,落实计划工作法的落实情况及实施效果,并将各单位此项工作的落实情况纳入各单位绩效考核及科级干部、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