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1 07:51:3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财务总监岗位要求,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关键词 集团公司 财务总监 委派制
近年来,企业集团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随着规模的扩大,其财务控制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而财务总监委派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财务总监委派制,是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由集团公司向企业委派财务总监,参与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对财务活动和会计活动进行监控管理的一种所有权监督制度。为使财务总监更有效地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决策中去,实现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战略控制,达到减少所有者资产流失,保证资本保值增值的目的,确保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成功,现就财务总监委派制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的意义
(一)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是现代产权制度的客观要求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出资人所有权、企业法人财产权、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权的分离,其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企业制度的根本特征。所有者不直接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但通过股东会、董事会等运行机制实现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督和控制。财务总监从产权角度行使权力,代表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经营行为进行规范,体现来自产权约束的监督关系。财务总监委派制作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而建立的一种有效监督机制,一方面代表所有者把好财务监督关,另一方面又强化了对经营者的财务约束,使经营者在重大经营决策和财务收支方面体现集团公司的利益追求。
(二)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是集团公司的一种内部控制手段
随着企业集团规模扩大,集团中子公司数量增多,并且均有各自的发展和规划,为加强集团内部的协调和规划,实现整个集团的战略目标,集团公司应加强对子公司的内部控制,而委派财务总监就成为一种有效途径。财务总监通过履行职责,可对子公司的财务活动和会计活动进行监督,防范风险,实现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有效控制。
(三)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信息应达到或满足的基本质量要求,它是会计系统为达到会计目标而对会计信息的约束。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经营者拥有更充分的信息,而所有者和债权人获得的信息是不充分的,任何虚假和误导的信息都会损害其利益。
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财务总监可参与公司重大决策,检查财务活动和会计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及时发现和制止违反国家财经法规行为和可能造成所有者重大损失的行为。财务总监全程监控公司的财务活动,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四)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有效途径
在集团公司的运行中,从掌握的信息情况来看,信息优势方是子公司经营者,信息劣势方为集团公司;从追求的目标利益来看,集团公司追求的是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子公司追求的目标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同时子公司经营者也可能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损害集团公司利益。集团公司通过委派财务总监,对子公司财务进行监督,对出现的偏差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可保证财务活动按预定目标运行,增强子公司与集团公司目标的一致,维护集团公司的利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财务总监委派制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总监自身定位模糊,影响作用的发挥
财务总监委派制是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集团公司委派财务总监对子公司的经济活动进行财务监督的一种机制。财务总监的主要职责在于监督企业经营者的行为,维护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保证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主要定位是约束、防范和消除有损集团公司利益的不良行为,同时财务总监作为集团公司委派到子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要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做好服务。由于子公司和集团公司利益的非完全一致,即子公司期望自身局部利益最大化行为偏好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对集团公司的监督行为和财务总监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与防范,给双方的信息沟通与协调带来障碍。在工作中部分财务总监协调不好各方面的关系,无法准确为自己定位,丧失了应有的立场和原则,不仅无法发挥财务总监的作用,还对公司治理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财务总监素质有待提高
首先,财务总监业务技能有待提高。财务总监虽然经集团公司严格选拔、培训,但由于其来自财务、审计等不同岗位,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各子公司经营情况又具有差异性,因而能够完全适应工作要求的较少;其次,财务总监职业道德有待提高。尽管集团公司的财务总监管理办法对财务总监的任职条件和要求已经明确,并且规定了行为规范,然而部分财务总监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对企业的违规问题不能严肃纠正,不能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三)财务总监业绩难以衡量
对企业经营者可以用生产指标、财务指标等衡量其经营业绩,而财务总监的作用是为了让子公司规范运营,并保证财务数据真实,提高运行效率,若仍采用子公司利润等指标则不能反映财务总监的工作业绩,甚至会造成财务总监造假。财务总监代表所有者集团公司的意志,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但资本的增值程度难以计算,导致财务总监工作业绩难以衡量,也就无法确定其薪酬方案。
三、财务总监制度完善方法
(一)为财务总监准确定位,明确其权利和职责,使其充分发挥职能
财务总监应代表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活动和会计活动进行监控管理,以落实集团公司的财务政策和规定,防范财务风险,确保子公司的财产安全和保值增值。财务总监应明确权利范围和工作责任,做到既对经营者有效监督又不干预子公司自主经营。财务总监行使职权应包含的内容有:一是参加或列席公司董事会及经理办公会等会议,参与公司重大经营决策的研究和制定,提出财务管理建议;二是监督公司财务活动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三是审核和监督公司的重要事项,对重大事项和总经理实行联签;四是监督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执行情况,协助公司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及内控制度等。
(二)财务总监适应工作岗位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财务总监应忠于职守,遵纪守法,具有扎实的财会知识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熟悉国家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协调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能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利益关系,协调与相关单位、部门的关系。因此财务总监应不断加强政治和业务方面的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提升工作能力。
(三)完善制度建设,提高监控效果
1.完善约束机制
为使财务总监充分发挥作用,严格履行职责,保证财务总监制度有效运行,应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集团公司既要建立健全财务总监管理制度,如《财务总监管理办法》、《财务总监工作细则》、《财务总监责任追究规定》,又要制定科学的财务总监考核评价办法,使财务总监责权利一致。
2. 加强对财务总监的监督
加强对财务总监的监督,不仅能使财务总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得到切实履行,而且可以使财务总监管理机制的作用得到发挥。集团公司财务总监管理部门应进行制度建设创新,加强监督检查,并通过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及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等方式,检查财务总监履行职责发挥职能情况。
3.定期轮换
为避免财务总监与子公司管理层之间的合谋,对财务总监岗位应实行定期轮换。如可规定财务总监每届任期三年,经考核合格者可以连任,但在同一个单位任职连续不得超过两届等。
4.建立信息反馈制度
现代企业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产生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问题,委派财务总监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最大可能地保持信息对称,因此,建立以财务总监为核心的快速信息反馈制度非常重要,同时也可加强对财务总监的监督和管理力度。
财务总监需向集团公司报告以下内容:一是定期报告,包括月度报告、季度报告和年度报告。财务总监针对所在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向集团公司报告,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措施。二是重大事项报告,主要是对任职公司发生的需报集团公司审核或核准的投融资、担保、改革改制等重大经济事项进行审核或调研后,形成相关意见和建议的报告。此外,子公司发生的对集团公司有重大影响的意外事项,财务总监也要及时向集团公司报告。三是专项报告,主要是对任职公司某一方面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分析或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
通过财务总监报告,可以保证集团公司内部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使财务总监真正成为集团公司和子公司信息沟通的纽带和桥梁。
四、结束语
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是现代企业制度下集团公司加强所有权监督,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和企业内部监控机制,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和保值增值的有效手段。对于强化财务监督,规范经济活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集团企业应不断完善财务总监委派制度,加强对财务总监的管理,使财务总监的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以实现集团公司财务管控的目标。
摘 要:财务总监委派制是企业集团对下属子公司进行有效协调和监管的手段,有利于下属子公司规范自己的会计核算,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目前,财务管理委派制已经在很多企业集团中实行。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财务总监委派制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企业集团需要明确财务总监在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更加有效的发挥财务总监委派制的作用,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 :财务总监委派制;监管;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7-0097-02
收稿日期:2015-02-10
作者简介:王颢(1977-),男,汉族,辽宁大连人,硕士,财务总监,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与内部控制。
一、企业集团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必要性
现代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委托问题,如何使管理者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以提升企业的价值是企业所有者最关注的问题。对于企业集团而言,除了所有者和经理人之间的委托问题,还在母子公司间进行良好的协调管理,而财务总监委派制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管理制度。例如,1997年,江苏农垦对下属企业委派了财务总监,聘用期为3年。财务总监委派制实行以来,财务总监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极大的减少了不合理的财务计划,减少了国有资产的流失,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财务总监委派制解决了江苏农垦以前国有企业的弊病,并且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二、企业集团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的主要渠道与功能
(一)加强对下属企业生产经营的监督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经营者可能增加自身的利益而损害所有者的利益,企业所有者需要解决委托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较低成本的条件下对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管,让经营者努力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财务总监可以参与下属公司的各项财务活动,掌握下属公司的可靠信息,从而可以加强企业集团对于下属公司的监管,有效降低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
(二)提高下属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
委派到下属子公司的财务总监可以参与到子公司的财务活动中,财务总监拥有对下属子公司各项资金开支的批准权。财务总监要对下属公司的各项重大开支根据公司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核,只有符合公司规定的开支,财务总监才可以签字批准,对于不符合公司规定的开支,财务总监不能批准,并及时将详细情况汇报给企业集团的相关管理者。另外,为了使财务总监保持较高的独立性,应使财务总监的薪酬独立于下属公司,这样才能保重财务总监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三)促进下属公司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至关重要,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风险和运营的成本,有利于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集团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后,财务总监可以把比较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体系带到下属公司中去,加强下属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内部控制可以保证子公司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性,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从而提升企业集团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财务总监委派制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总监的职能发挥受限
财务总监代替企业集团行使对于下属子公司的监督管理权,子公司的负责人拥有对于子公司的管理权,在实际的工作中,财务总监是受子公司负责人的领导,这样就限制了财务总监的监督管理权的发挥。尤其是当财务总监和子公司的负责人在某些方面由于利益冲突而产生不同意见时,财务总监便陷入了相对困难的处境。对于子公司的管理体系来讲,财务总监委派制有时会对于他们对公司的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而较大的资金进出如果都需向企业集团申报,则很容易失去市场上稍重即逝的机会,因此财务总监往往被架空,企业集团难以得到想要的可靠信息。
(二)财务总监职责界定不清晰
在现代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集团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的目的在于对子公司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以促进企业集团整体的价值最大化。委派到企业子公司的财务总监的职责在于确保企业的资产保值增值,向所有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但是,很多财务总监仅仅是挂有虚名,对子公司财务工作参与较小,或者完全替代了子公司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不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长此以往,必将损害公司的利益。另外,对于财务总监的工作绩效没有合理的标准进行评价,不利于提高财务总监的工作积极性。
(三)财务总监的素质有待提升
作为企业集团委派的财务总监,除了具有专业的财务知识和较强的管理能力外,还应当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沟通能力。很多财务总监的职业道德继续提高,对于下属子公司的违规操作不能及时制止,未能履行监督的职责。另外,还有一些财务监督人员容易受到人情等因素的影响,不利于集团公司对下属子公司的监管。
(四)财务总监的轮岗制不合理
财务总监委派制一般要求被委派的财务人员实行轮岗制,财务总监在被委派的公司的工作时间必须进行合理的安排。有的财务总监在岗位上工作时间太短,不利于对子公司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不利于财务总监的工作开展;而有的财务总监则在岗位上工作时间太长,损害了财务总监应有的独立性,不利于监督机制的发挥。所以,企业集团的管理者必须选择合理的轮岗时间,保证财务总监较好的完成工作计划的同时,也要保证其监督工作的独立性。
四、完善财务总监委派的建议
(一)明确财务总监的职责
企业集团必须明确财务总监的职责和定位,以方便财务总监的职权行使。企业集团委派财务总监对下属公司进行监管时,下属公司往往会对财务总监怀有戒备的心理,认为财务总监是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监视,不利于各项财务工作的开展。企业应给财务总监明确的职责权限,并尽量使下属公司和财务总监目标一致,以减少财务总监的工作阻力,使财务总监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二)加强对于财务总监的监督管理
企业集团以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对财务总监的行为进行明确的监督管理,让财务总监明确哪些行为是自己的职责,哪些行为属于违规行为。企业在对下属子公司进行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加强对于财务总监的监督,防止财务总监的独立性受到损害给公司带来的风险。财务总监需要及时的制止子公司有关人员的违法违规的行为,并及时反馈给企业集团的负责人,财务总监还需要保证子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并定期向集团公司汇报关于子公司的各项资金使用情况和财务状况。
(三)提高财务总监的素质
财务总监良好的素质关系到整个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实施效果,具有良好素质和较强能力的财务总监能够很好的履行财务总监的监管职能,执行贯彻公司的各项政策决议,维护企业所有者的权益。企业在选择财务总监的时候,除了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丰富的经验,熟悉各项法律法规以外,还应该注意选择的财务总监应该具有较强够沟通交流能力、遵纪守法,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同时,企业要定期对委派的财务总监进行考核和各项技能的再教育,提升财务总监的素质,以更好地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
(四)完善财务总监的考核
企业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激烈约束机制来促进财务总监的工作,由于财务总监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特殊地位,企业集团更应该加强对于财务总监的考核。企业集团可以对于财务总监的工作报告进行检查,到下属公司进行调研,以对财务总监的工作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判。对于财务总监的成绩进行及时的奖励,对于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时与财务总监进行沟通,找出原因,以改进以后的监督工作。另外应根据下属子公司的业绩对财务总监给予合理的奖励和惩罚,可以是物质上的奖励,也可以使职位的提升,以提高财务总监工作的积极性。
五、结论
财务总监对于集团公司加强对于下属子公司的监管具有积极的作用,企业集团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实行合理的财务总监委派制,加强对下属子公司的监督管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要注意企业在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充分发挥财务总监的监督管理作用,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颜庆华,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 [J],中国乡镇企业会
计,2014(05)
一、引言
伴随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民营企业也经历了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很多民营企业已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并逐步扩大经营规模,完成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建立了以资本为纽带的民营企业集团经营体系,在经营及管理上更趋向经营多元化以及管理层级化。然而,民营企业集团经营规模的快速扩张与财务监管体系落后的矛盾日益突出,集团总部(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监控不到位,财务信息质量低下,时效性差,财务团队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等,诸多问题已成为制约现代民营企业集团快速健康发展的障碍,因此对民营企业集团如何构建财务监管体系进行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民营企业集团财务监管面临的突出问题
根据实践经验,民营企业集团在财务监管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委派财务总监定位不清晰,难以切实发挥监管职责
在民营企业经营实践中,通常由集团总部财务管理中心向各分子公司委派财务总监,委派财务总监对所派驻的企业履行财务监管职责。在角色定位上财务总监不仅代表集团投资人权益,从工作实质上来看,委派财务总监又是所派驻公司的经营团队成员,还要协助配合所派驻公司总经理工作,分管所派驻公司财务及会计核算工作,并向集团总部财务管理部门报告财务会计信息。我们把这样的结构称之为财务负责人型财务总监委派制,如图1所示:
图1 财务负责人型委派财务总监组织结构图
在企业实务中,上述组织架构下的委派财务总监在行政隶属上归属集团财务管理中心管理,工作职责是对所派驻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财务监督,表面上具备独立性,但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委派财务总监通常为副总经理级别,为所派驻企业的经营团队成员,在工作隶属上接受所派驻公司总经理管理。这样的财务总监委派层级较低,独立性较差,无法对所派驻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财务监管,不能切实发挥委派财务总监职责。
(二)不重视财务监管制度建设和执行
民营企业集团通常注重市场盈利机会的捕捉,却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重视不足。从目前民营企业财务监管制度层面来看,大多数民营企业集团财务监管制度不够健全,对各成员企业的投资、筹资、采购、生产、销售、会计核算及管理等核心制度尚未形成监控体系,有的民营企业有制度但制度形同虚设,在企业经营实践中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由于缺乏制度保障,民营企业集团对各成员企业的监督管理职能长期处于瘫痪状态,财务管理中心更像是一个统计中心,仅仅对各成员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简单的事后加总,实效性较差,财务信息质量低下,财务分析及财务决策基础较弱,容易给集团总部经营层决策造成误导甚至是误判。
(三)集团总部对子公司缺乏有效财务监管手段
在民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实践中,集团总部财务部门对子公司进行的财务监管手段较少,甚至是缺失,对子公司动态发生的经营行为无法做到实时监控。
(四)总部财务监管人员胜任能力不强,监管意识薄弱
目前中国民营企业集团大多采用家族化运营模式,集团总部财务管理中心的核心岗位由“内部人”担任的现象比较常见,但这些“内部人”往往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财务监管意识薄弱。
(五)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差,不能有效发挥内部监督职能
民营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最初始的动机就是查错纠弊,承担了大量的会计稽核职能,从组织架构设计上也往往归财务部门管理或归属集团财务总监管理,这样的架构设置造成内部审计层级相对较低,独立性较差。限于内审人员配置、专业技能以及审计理念等因素影响,民营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很难切实履行内部监督的职能,影响了集团总部对子公司财务监管的效能。
三、民营企业集团财务监管体系的构建
针对以上民营企业集团在财务监管方面暴露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财务监管体系构建:
(一)明确委派财务总监定位,强化监督职能
优化传统的委派财务总监制度,明确委派财务总监在所驻企业的角色定位,提升委派财务总监的独立性,将委派财务总监由财务负责人型向监督管理型转变,明确委派财务总监在子公司监管角色定位。
根据民营企业实际经营和管理现状,建议由集团公司董事会向子公司委派财务总监,强化财务总监的监督职能,参与企业重大生产经营决策,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监督。为确保委派财务总监的独立性,委派财务总监的日常工资、福利、绩效考核均由集团总部统一发放。在日常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财务总监的工作重点在于监督经营管理过程,不陷入所派驻公司的日常财务核算事务,这样的委派财务总监架构也被称为监督稽查型财务总监组织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监督稽查型的财务总监组织架构
(二)构建统一会计核算平台信息系统
民营企业集团应对信息化投入予以足够重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会计电算化,由集团公司统一搭建会计信息化平台,并授权各子公司规范使用。集团总部设立信息中心和财务管理中心对各子公司的账套、核算规则进行统一设计,对财务系统终端端口进行统一授权和管理,集团总部财务、内审等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在后台对各企业的账务进行查询、分析,进行实时监控,以加强对子公司的日常监管。
(三)将全面预算管理纳入对子公司的财务监管过程
全面预算是指企业对一定期间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做出的预算安排,利用预算对集团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有效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经营目标和财务战略。作为现代企业集团财务监管重要手段之一,建议民营企业集团充分利用全面预算管理工具,要求所有子公司编制全面预算,集团总部可以利用预算工具对各子公司进行跟踪和监督,将各项经营数据和预算数据进行分析比对,以确保子公司各项经营行为不偏离方向。
(四)建立财务团队培训管理机制,提升财务人员胜任能力
明确集团总部财务监管岗位职责及任职条件,将对子公司的财务监管职责明确写入岗位职责范围,要求新聘人员必须具备与岗位相匹配的任职资格和能力,鼓励财务监管人员积极参加后续教育及相关资格考试,定期对关键岗位财务监管人员在所属成员企业之间进行轮岗,引入退出机制,淘汰缺乏胜任能力的财务人员。集团总部应通过引进、培训、学习和淘汰等手段,建立集团总部财务监管人才管理机制,以加强民营企业总部财务监管能力。
(五)搭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架构,强化监督职能
针对民营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1、建立董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监督机构,在业务上归属审计委员会管理,工作上向董事会报告,对各成员企业的经营管理,会计核算全方位进行监督,提升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
2、制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章程,明确集团审计部门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围绕章程制定相关审计管理制度,例如审计人员的任免、投资专项审计的范围及实施办法、离任审计管理办法、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办法等等,上述章程及审计管理办法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在全集团执行,从内部控制机制上对审计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确保将各子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纳入集团审计监督范围;
3、组建合格的民营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团队,根据实践经验,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胜任能力的审计团队是内部审计高效顺利开展的决定性因素。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以及胜任能力,通常要求内部审计师不仅具备诚信勤勉的行为操守,良好的专业知识以及行业知识储备,更要求内部审计师在审计时应保持一种独立的精神状态,公正、无偏见地执行审计活动和评价审计成果,不妥协于任何外界压力,只有这样的审计团队才能胜任监管需求。
综上所述,加强民营企业集团财务监管职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民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经营和管理特点,建立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逐步建立适应自身经营特点的财务总监委派制度、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统一会计核算体系、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对财务审计人员的培养,有计划有步骤的构建适合民营企业集团自身经营管理特点的、科学长效的财务监管体系,并在经营管理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以促进民营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1)企业对财会人员绩效考评存在“凹地”。我国公司在财会人员考核方面还存在很多“凹地”,这种“凹地”主要存在于绩效考评的力度和重视程度,公司对全体人员的绩效考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在对财会方面的考评就更显薄弱。公司的规模、性质、发展阶段、规模等因素都对人员绩效考评有重要的影响。相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大型企业在企业管理,特别是绩效考核管理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因为较大的规模和充足的资金对企业管理形成有力的保障。这说明,对员工的绩效考核需要企业具备较完善的运行机制、企业制度以及资金保障等条件。但是,就目前我国企业发展规模和发展状况而言,中小企业数量要更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的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并没有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在生产和管理上更加注重企业的短期利益,也不具备资金和管理实力,发展状况对企业的管理,特别是绩效考评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企业应该在各个发展阶段克服资金制度上的困难,建立科学、完善的企业人员绩效考评制度,并据此制定薪酬计划和进行激励设计,这样才能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保障。
(2)企业对财会人员的绩效考评缺乏客观性。客观性是企业对财会人员绩效考评的最重要标准。而指标设计和使用是制约绩效考评准确性和客观性的现实问题。现在很多企业对财会人员的绩效考核都以认证为标尺,能否获得高薪,关键在于是否拥有财会资格证书。但是在岗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这些直接影响着企业现状和发展的因素却未被考虑在内,因此企业在制定考评标准时应该考虑到全面性和客观性等因素。考评标准的制定实行领导、个人、专业人员三结合,指标先发动财会人员根据本单位的目标任务,自己在其中应承担的责任,自找压力并自提初步的指标定额,经反复讨论,综合每个员工提出的指标与整体指标衔接后,再由专业人员或上级主管进行评审,由主管领导批准。考评指标分值化实行先由经理提出方案,征求财会总监和财会员工意见后由主管领导审定。员工参与考评标准的制定,可以使自己进一步明确面临的形势、任务,明确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增强员工爱岗敬业的责任感和自主管理的意识。 但是,目前各企业财会绩效考核存在着财会总监和其他员工收入差异过大的问题,并且绩效考核缺少合理的标准,且针对不同的行业, 财会人员的薪酬增速也存在较大差异。这就要求企业的考核标准要能够客观的评价员工的工作状态、 效率、业绩等方面。
(3)企业对财会人员的绩效考评缺少完整性。绩效考评体系应该具有全面性、完整性。企业员工的工作不仅是具有“绩”和“效”,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工作态度、与同事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在工作中的责任感、使命感,都应该纳入企业对人员的绩效考核范畴。特别是财会人员,其敬业精神关乎一个企业发展命脉。这就要求对财会人员的绩效考评要全面,注重“德”与“行”等方面的考评。但是,在现阶段的企业对财会人员的绩效考评中,只是注重对“绩”和“效”的考评,很少及时对财会人员的“行”与“德”进行考评,因此,也就无法切实全面体现财会人员的绩效表现。企业对财会人员的绩效考评体系中的考核过程采用横向考评、上级考评、下级考评相结合的方式。第一,上级考评,由直接上级在考评期期末,对下属各绩效考评因素完成情况进行考评。考评主要要素是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第二,横向考评,根据岗位职责,选择相关部门或同事进行考评,考评重点是协调能力和服务质量。部门负责人的横向考核由其他部门负责人参与考评,员工的横向考核由其同部门的同事参与考评。第三,下级考评,由全部直接下级对上级进行考评, 考核要素是工作能力,重点是沟通能力、监督能力和帮助指导能力。
企业对财会人员绩效考评体系的构建
(1)绩效考评体系的构建。在实际工作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规章和工作程序是必要的,任何管理者和员工都必须自觉地执行。一个好的管理体系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公司出现的问题,管理者通过管理体系随时了解下属的动态,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并能够帮助、指导员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才能做到公正、客观、及时、对事不对人。绩效考评体系亦是如此,好的考评体系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企业对财会人员的绩效考评体系主要通过以下方面来构建:一是企业财会人员的管理采取“财务总监负责制”。“财务总监负责制”主要是指财务总监负责公司资产的管理,通过公司经理对财务总监采取考核的一级管理,财务总监对其他会计人员进行考核的二级管理,实现公司财务的总体管理。其中,财务总监主要负责对包括仓库主管、主办会计、开票员、电脑管理员以及出纳员等的监管。企业管理体系既可以将财务总监职位与其他财务岗位一起列入监管体系,也可以将财务总监的岗位独立列出,单独对其进行绩效考评。二是针对公司的具体情况通过相应的标准制定经理对财务总监、以及财务总监对其他企业人员的相应考核评分标准。经理对财务总监进行绩效考核,这样的考核是分步骤完成的。首先,经理对财务总监进行财务管理与财务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该部分分值占总考核的一半分值。第二,经理对财务总监进行电脑应用的考核,根据会计电算化应用和电脑监管情况,经理对财务总监的工作进行测评。第三,财务总监对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其中,后两部分的分值占到总分值的另一半。三是采用将考核扣分与财务总监的工资相挂钩的形式,有力的控制了财务总监,促使其能够严谨的按照公司的各项要求对企业财务进行管理。这样的扣分体系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应该进行不同设定,财务总监的工资还应以公司规模和资产数值为基础来制定,不需要盲目的提高工资,使得岗位之间,尤其是同属于财务岗位之间的工资相差太大。这样会增加财务总监对其他财务员工的管理难度。四是考评制度提出后,应广泛征询各级主管和被考评人的意见,进行讨论和研究, 反复调试和修改,上报总经理批准。总经理批准后, 应规定一个试行过渡期, 如遇有重大问题, 需采取补救措施,以防止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此外,在确定了工作要项和绩效标准进行考评后,一定要进行绩效面谈, 通过面谈使员工发扬成绩, 纠正错误,激发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热情。面谈之后还需引导员工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并对员工进行改进绩效的指导。
一、国有企业财务总监职责定位
财务总监定位问题包括3个方面:一是组织定位,包括在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中的定位问题,也就是岗位设置和任免。从组织定位来看,财务总监既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一环,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总监在组织结构中是公司高级执行层的重要成员。
二是角色定位,即财务总监是决策者还是执行者,还是二者兼有的问题,即在执行职责时的上下级关系的定位问题。从角色定位来看,财务总监兼具财务分析师、管理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这3种基本角色。财务总监在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中承担着理财、控制和监督职责,其工作可进而归结为价值管理(理财)和行为管理(控制和监督)两个基本方面。
三是职责定位,即到底哪些工作属于财务总监的职责范围之内,该对什么工作结果直接负责任的问题。从职责定位来看,可以表述为:监督与报告运营的过程和结果,实现价值提升;进行制度建设和优化,以保证各项业务的有序进行,以制度创新为企业价值提升奠定基础;沟通交流、寻求理解和共识以营造内外和谐的运营环境。
二、财务总监定位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总监委派制导致新的委托问题产生
委派财务总监的做法产生了新的委托关系,即财务总监与委派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财务总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财务总监也有其自身的效用目标,而这一效用目标与委派者的效用目标不可能完全一致,财务总监并不能百分之百地代表所有者的利益行使监督权和决策权。
(二)财务总监的职责定位不清
在实践中,财务总监经常与财务部经理、会计主管等职务混为一谈。职务定位不清混淆了财务总监的工作性质,也降低了财务总监的地位,无法保证其权威性和独立性。所以对财务总监的定位首先应该统一、明确,并充分肯定。由于对财务总监定位的不准确,造成了财务总监的权利和职责在实际运行中常常出现偏差,该享受的权利无法实现,或不能充分实现,该履行的职责也必将大打折扣。因此在对财务总监的角色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应严格按照财务总监的权责范围,规范其行为。
(三)财务总监业绩难以衡量
国有企业财务总监的职责是为了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似乎可以用国有资本的增值程度来衡量其业绩。但是,国有资本的增值状况难以计算,这就导致了财务总监的工作业绩难以衡量,其报酬方案难以合理确定。财务总监显赫的地位决定了胜任财务总监并非易事,因此对财务总监自身素质的要求很高。在实际中,不少财务总监本身的能力明显欠缺,严重影响了财务总监队伍的总体形象和职责发挥。所以除了加强对财务总监的培训,加快财务总监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外,还应健全财务总监的准入制度,提高财务总监的入行门槛,并加强对财务总监的考核。
(四)财务总监制度建设不完善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出台关于国有企业财务总监的地位、职权、任职资格等法规条例,使得各地在委派财务总监的认识和操作上互不一致,对财务总监的管理处于真空地带。因此财务总监制度的规范、法律的支持亟需完善。
三、解决财务总监定位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 加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为强化国有企业财务监控,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应尽快制定出台相关《国有企业财务总监管理暂行规定》及一系列相关暂行管理办法等,确保委派人员职责到位、考核有方,充分发挥应有职能,派出的财务总监均应向其委派机构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委派机构报告其职责履行情况。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助于有效解决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悖之处,从法律角度给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一个合理的定位。政府必须尽快制定有关委派制的法律,使政府以法律手段而不是以行政命令方式向企业委派财务总监。
(二)明确财务总监的职权,防止政企不分
既然财务总监是代表所有者派驻国有企业,并对国有企业经济活动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和控制。因此财务总监的职能应与企业的经营分离,不能阻碍企业经营者自的正常实施,必须合理界定财务总监的职责权限,正确处理财务总监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财务总监的职权主要包括:督促企业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财经法律法规;支持企业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及时发现和制止、纠正企业违反国家财经法纪的行为和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活动,必要时可向委派机构报告;督促、协助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会计管理监督制度;审核企业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参与审定企业重大经营计划、预算、方案并监督其执行情况;定期向委派机构报告企业的国有资产运作和财务状况等。可见财务总监制度的核心是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防止企业弄虚作假,违规操作,而不是干预企业的正常经营。
(三)加强财务总监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财务总监委派制产生了新的委托关系,也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关键在于应合理有效地建立一套激励约束机制。财务总监的报酬宜采用固定工资加奖金的结构,不宜采用股票赠与及股票期权等形式。在法律法规中应明确规定,财务总监不得收受受派企业任何经济利益,以及失职的相应法律责任。此外,建立财务总监市场,也可提高财务总监声誉,并有助于降低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可能性。
主要参考文献:
[1]曾道君.对委派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监的思考.会计之友,2005(6)第20页.
近年来,伴随着包括风险投资、海外上市、境内中小板、创业版在内多种融资渠道在我国的建立和完善,一大批在各自行业中领先的优秀国内公司凭借资金优势推进投资、积极并购,迅速完成产业布局、快速向着集团化企业的方向发展。对这些高速发展的集团化企业来讲,技术创新、生产运维或市场公关能力是其优势,而财务管理往往是其短板。但是,无论是吸引风险投资、上市融资或是已经取得了外部投资,企业的财务体系运转是否良好都会直接决定其提供给投资者的财务信息质量。因此,健全的财务组织管理结构的建立成为投资者对企业的第一要求,也是企业向集团化健康发展的必经过程。
提到财务组织管理的优化,往往会使人联想到财务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财务流程的梳理、实施,而忽视了财务文化建设与财务人员管理这两项有机关联的内容。实际上,重视企业集团财务文化建设与财务人员管理,会对企业集团财务组织管理的优化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好的财务文化,能帮助企业集团形成一支坚强犀利的财务队伍,为企业集团的发展保驾护航,而好的财务人员管理措施,又能为这支队伍不断注入剂,使它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财务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组织中所有成员所共享的一系列价值观、信念、看法和思维方式的总和。组织文化有两个最根本、最重要的作用:一是整合组织成员,使大家知道该如何彼此相处;二是促进组织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正是文化引导了组织成员的日常工作关系,决定组织中人们相互沟通的方式以及什么样的行为不可接受。因此,文化在一个组织从优秀到卓越的飞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的价值及实施
企业文化能够指导员工在没有书面行为准则的条件下做出积极决策,帮助企业最大程度地从员工积极行动中获取收益。同样,具备较高的企业文化水平和社会责任感,也是企业能够最大程度地吸引并且留住高素质员工的重要因素。
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需要通过企业管理者的身体力行方能在企业中得以形成和强化。企业管理者的价值观、言谈举止会在工作中传导给员工,员工们也正是通过观察管理者的言行而了解企业的价值、信念和目标。管理者的行动胜于一切言辞,也是激发员工的高度信任和尊重的唯一方式。
(二)财务文化的建立与实施
做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企业财务组织管理同样应将财务文化建设置于重要地位。如同企业文化的建立一样,在企业集团的财务文化建立过程中,财务总监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财务总监的职业道德和工作风格无形中左右着财务组织内全体人员的行动意识并成为价值标杆。因此,合格的财务总监应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并以此为核心影响下属财务人员的价值观。
做为中国企业的财务总监,其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要特别强调人品、道德、心态和意志方面的要求。在人品和职业道德方面,财务总监应做到:为人真诚、待人平和、处事公正;要有心胸,敢于起用优秀人才;勤勉敬业、精益求精。财务总监应具备坚忍不拔的意志,保持吸收新鲜事物的开放心态。
具备上述素质的财务总监,在打造企业集团财务组织文化建设时,应该从下面几项工作入手:
1.招聘
找到契合本企业财务组织文化的人,是招聘时应注意的重中之重的问题。知识可以培养,能力可以锻炼,但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尤其对于财务人员来讲,品德事关财务风险。当不具职业道德的财务人员影响财务组织效率或发生败坏企业的事项后,纵使能够解聘他,损失已往往无法弥补。所以招聘前多花时间设定好用人标准,对求职者以诚相告,既是对企业负责,也是对求职者负责,可以节省双方的时间,提高招聘效率。
对财务人员说,除专业能力外,最重要的品德要求是:诚实、严谨、认真。财务总监应对人力资源部门提出明确的要求,并根据情况亲自把握重要财务人员的招聘过程。
2.培训
应建立人才培训计划和培训制度,使招聘或现在员工迅速掌握各自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态度。由于国家财务政策总是处于变动之中,即使再忙,财务总监也应适时对财务人员组织培训,打破财务组织贯有的凝重氛围,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3.培养
财务总监应注重财务人员的职业培养和财务管理干部的选拔。在选拔时注重以综合素质为标尺,培养德才兼备的管理人才以树立整个财务组织的价值取向。同时,选拔时要重视财务组织内其他成员的意见,不能仅凭自己的印象好恶,这样才能避免短期行为,提拔的干部可以服人,可以保证财务组织的长期效率和工作风气。
除专业能力出众外,合适的选拔标准至少尚应包括下述方面:
有责任心、进取心
在团队中有凝聚力
勇于承担责任
能够培养人
肯定他人的成绩
认同企业的价值观
对符合上述提拔条件的财务人员,应予以晋升并给予最具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一个高满意度的优秀管理人员所创造的价值会远远超出企业的期望。
4.评价与激励
对符合财务组织文化的员工进行奖励,超出财务组织文化约束范围的员工进行处罚。才能使价值取向根植于员工心中。
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开发员工的潜能,鼓励员工为公司创造价值,实现员工的自我满足。针对企业集团,在评价体系的完善中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建立同级评价制度
重视部门内同级员工之间的互评和相关部门对接口财务员工的评价。同级评价制度可以有效地改变凭好恶印象打分,导致员工只要取悦于老板就可晋级的情况。
综合考核团队业绩
财务总监考核部门经理时,以该部门整体评价为考核依据而不是仅考核部门经理个人。促进部门经理也重视团队学习,提高团队效率,达到即使部门经理离职,团队仍能正常运转的效果。
5.纪律教育
组织行为学认为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可以提高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能够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曾多年担任美国新泽西州贝尔电话公司总裁的切斯特.巴纳德提出,组织是一种合作性的系统,管理工作的任务就是要使组织工作达到专业化。
财务组织以其严谨性、合规性区别于企业内其他组织,基于财务组织的特点,纪律教育在财务组织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财务总监应掌握三条原则:
明确各级财务岗位责任,指派称职的人选充任这些职位。
通过鼓励、控制、监督、训练及教育等手段来维持高昂的士气。
必须拟定出组织的计划与目标,并把它们贯彻到组织的最基层去。
如同在军队,条例、条令、军规是军人行动的基本规范,简洁的命令就能形成千军万马步调一致的行动。财务组织强调纪律,同样可以获得步调一致的协同效果。
综合以上要素,通过招聘关确保具备诚实、严谨、认真的道德品质的财务专才进入企业,加以有组织的培训及衡量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评价与激励制度及纪律教育,企业集团完全能够打造具有良好价值标杆及职业素质的财务团队,形成契合企业特色的财务组织文化。
二、财务人员管理
集团财务人员管理的内容包括对集团本部财务人员的管理及对下属企业派出财务负责人的管理。
在集团本部财务人员管理方面,由于集团财务部承担集团内财务队伍体系建设任务,其本部的财务人员在决策支持职能之外,还应担当集团财务标杆的作用,在财务业务能力及职业素养方面影响下属企业财务人员。因此,集团本部财务人员的专业及综合素质要保持集团内最优。一支作风一致、严谨敬业的财务队伍是集团施行价值管理的前提条件。相对下属企业,集团公司应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人员问题,在岗位扩充时,更多启用具有可塑性人才以备未来派往下属企业践行集团财务思维及管理方式。
在对下属企业财务负责人管理方面,实践中较普通的操作方式为向下属财务组织派出财务总监,财务总监既可为本企业自己培养的,也可以从社会招聘。招聘时应着重审查其综合素质及与企业文化的匹配度。
派出财务总监的工作职责
加强下属企业会计基础管理、财务管理与监督、财会内控机制建设、重大财务事项监管等工作,切实保障母公司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
财务总监的派驻及管理方式
集团应向控股子公司及有能力参与决策的参股公司派驻财务总监并使其进入所任职公司的高管层。为保证派出财务总监工作的独立性,财务总监宜与母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编制归属集团财务部而不是派驻公司。在对派出财务总监进行考核时,应考虑集团财务部及派驻企业双方意见。
派出财务总监的任职条件
派出财务总监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业务水平,信奉坚持原则、廉洁奉公、诚信至上、遵纪守法的工作方式,熟悉国家财税法规、制度,以及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具备较强组织领导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
派出财务总监的任期制
实行派出财务总监任期制是一项重要的内部控制原则。财务总监的任期不宜过短,以使财务总监有充足的时间完善财务组织流程并可观察成效;也不宜过长,以避免与所在企业管理利益趋于一致而失去派驻的中立性。实践中,参照国有企业监事会任期制度,派出财务总监可以将任期设置为三年。
派出财务总监的工作权限
为保证财务总监能够通过自身积极的工作维护股东利益,宜对财务总监的工作权限进行明确规定。通常,财务总监应能参加董事会并能够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同时,也应对重要经济事项具有审批权。对可能造成经济损失或者损害股东权益的情况,财务总监应当及时向上级公司报告。
派出财务总监的述职制度
实行述职制度,是加强财务总监规范化管理和提高财务总监向心力的重要方式。派出财务总监应至少每年向集团公司进行一次当面述职,对本人的履职情况、自我评价、改进措施等做出详细报告。
作为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意旨向下级财务组织机构贯彻的实际执行者,派出财务总监是集团财务组织现代化管理通盘考虑的重要棋子,财务总监选派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下级财务组织与集团管理是否能步调一致。做好了派出财务总监的选派工作,集团加强下属企业财务人员管理的工作也就成功了大半。
综合以上要素,在掌握集团本部及下属企业财务负责人绩效考核权限的前提下,通过对集团本部财务人员专业及综合素质的强调及对下属企业派出财务负责人,企业集团完全可以实现有效的财务人员管理。
有了好的财务组织文化,辅之以优秀的财务人员管理制度,企业集团财务组织管理就能够走上长效的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Gretchen Morgenson,Shares of Corporate Nice Guys Can Finish First.The New York Times,2003,4.
财务总监制度起源于西方国家,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的企业制度下,财务总监受董事会聘任、委派,为维护企业所有者的权益,对企业经营者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以满足企业所有者经济监督的需要。财务总监的岗位职责通常认为是:在董事会和总经理领导下,统筹管理公司会计、报表、预算工作;负责领导制定公司资本投资、财务规划、销售和利润前景、开支预算或成本标准;制定和管理税收政策方案及程序;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核算与内部控制的组织、指导和数据管理体系,以及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组织公司有关部门开展经济活动分析,组织编制公司财务计划、成本计划、努力降低成本、增收节支、提高效益;监督公司遵守国家财经法令、纪律,以及董事会决议。在我国,虽然近年来各地相继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推行财务总监委派制,但在我国历史更悠久的是总会计师制度。目前,我国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制度有些混乱,主要体现在财务总监与总会计师、监事会等岗位(或机构)之间关系交叉、定位不明、职责不清等方面。
二、财务总监制度的中国特色
其一,财务总监制度产生的理论依据。财务会计的观点认为,企业的资金是由投资者与债权人以托付的方式交给企业的管理者的,而会计的功用则是表达管理者在有效运用资金方面的责任。换言之,财务会计以企业管理当局与外部社会大众间的信托关系为重,因此,财务报表的编制必须严格遵守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因为公认原则是超然的,它不以管理者与使用者的意愿来控制报表中的数字。所以财务会计的工作重点在于根据日常的业务记录,登记账簿,定期编制基本财务报表,提供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以及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财务信息。
而产权是一整套权力,包括收益权、处置权以及所有权、财产权和经营权等,这些权利结构的调整,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国家是企业资产的所有权的拥有者,国有企业则是以它的法人财产权依照法律独立经营,自主经营,并且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不完全一致,信息不完全对称,经营者就会侵犯所有者的利益,造成会计核算数据大量失真,致使资产流失,财务监督失控,所有者的利益和权益受损。在我国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以及财务收支都必须体现所有者的意志和经济利益,因此企业的所有者不仅要对经营者进行事后监督,还要对其经营活动及财务收支整个过程进行监督,但是这种监督不能由所有者本身去履行。因此财务总监作为所有者的代表去履行这种监督职能,既维护了所有者的利益,也维护了经营者和职工的利益,按照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公司惯例,其财务总监一般是财务副总经理,直接对公司总经理负责,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财务总监制度是公司制的一般要求,这同时也与我国的《公司法》、《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相符合。财务总监作为产权代表派驻国有企业发挥其监督职能,既有理论依据,又有法律依据。
其二,财务总监制度是适应我国企业治理结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会计监督管理制度。“会计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发展水平受到诸多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特色的存在必须从会计环境的差异中寻找根源”。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是在一个比较完善的市场制度环境下进行,而是与正在逐步形成的市场制度环境趋于同步发展。
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变型的过程中,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还有一些不规范的地方。从企业外部治理结构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还有待完善,从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来看,各权利主体责权利尚待进一步明确,还应将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国有企业委托问题突出,“内部人控制”,所有权约束力不足, 国有资产流失,会计信息造假,会计监督职能被弱化。为了及时解决这些问题, 上海、深圳等地进行了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委派财务总监的试点。我国财务总监委派制度的特色优点是财务总监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所有者。财务总监由国有企业的产权主体(如国有资产管理局)委派, 在人事关系上独立于企业经营者;由委派单位支付报酬和福利, 其报酬不与受派企业经济效益挂钩, 在经济上也独立于企业。并且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监督使得出资人的财务监督更加及时、有效。
当前财务总监制度实施中可能还存在着诸如财务总监的职责定位等问题,如财务总监被赋予了总会计师的若干职责,甚至兼任公司董事,那么财务总监的监督职能将会被大大削弱,对财务总监应该有一个明确、合理的定位。但这些问题在继续推进财务总监制度的建设过程中是一定能解决好的问题。
三、财务总监制度建设
其一,明确企业财务总监的定位。当财务总监委派到企业以后,大多数企业对财务总监仅是从薪酬角度出发,给予较好的待遇,却并没有将他们看作是企业真正的领导,财务总监就难以全面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因此,应明确财务总监是企业董事会成员,是行政副职,使财务总监可以全面介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充分地履行财务总监职责。同时在现行的一些制度里,财务总监的职权仅定位在一级企业中,对二级企业等的监管则没有具体的内容规定,在建设中应当借鉴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委员会制度,将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交由财务总监主管。而财务总监作为利益独立于企业经营者的监督者,将会改变目前会计监督、财务监控不力的状况,实现企业财务会计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寓监督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应当说,这是财务总监制目前向更高、更完善方向发展和一条现实路径。
其二,重视个体因素,不断完善财务总监的选聘机制。财务总监“单枪匹马”长驻企业,其个体因素尤为重要。个体因素的内涵是素质。个体间差异较大,每个人的文化背景、工作经历、知识结构、专业特长、政策水平、工作风格、社交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都有较大的差别。要把财务总监选聘的基本条件与个体因素结合起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务总监评价、选拔、任用机制。
其三,加强财务总监制度建设,使财务总监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首先,要针对制度自身的某些缺陷和实践中暴露出来的不足之处尽快补充完善国有企业财务总监管理试行办法,解决好财务总监委派和履行职权过程中的障碍问题。例如,依据法定程序修改派驻企业的公司章程,将“财务总监及其职权”明确地写进派驻企业的公司章程,保证财务总监工作有章可循。其次,要加快财务总监制度的配套建设,尽快制定和不断完善财务总监工作规则、财务总监报告规则、财务总监任期和离任审计规则等财务总监工作配套制度和办法,使财务总监工作有据可依。尽可能实现财务总监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财务总监制度是我国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制度创新,是重新构建国有产权制衡机制的一个新的举措, 其本身有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将制度创新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推进财务总监这项新制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财务总监制度与总会计师制度本质特征被混淆。财务总监制度与总会计师制度的目的都是对企业财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都是为了规范企业行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总会计师制度的建立源于《总会计师条例》和会计法规要求,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总会计师的提名和任命都由总经理(厂长)来决定,其职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负责企业的财务组织工作和领导本单位的会计工作,以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其二是协助经理人对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做出决策,即为经理人实施重大经营决策提供财务支持。
财务总监是独立于被监督单位和企业,而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国有企业集团董事会派驻的,财务总监并不接受总经理的领导,其职责主要是以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身份监督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其监督活动是全方位和全过程的。财务总监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没有任何直接关系,与企业经理人没有从属关系,从而确保了工作的独立性。
但目前有些地方在委派了财务总监后不设置总会计师岗位,甚至以财务总监替代企业的财务主管管理企业财会工作。他们认为,企业财务总监是我国企业总会计师的发展方向,财务总监完全可以胜任财务主管的职能。倘若如此,则财务总监既是企业厂长、经理等经营者的监督者,又是厂长、经理等经营者的助手;既要代表企业所有者——国家,又要代表企业经营者,这必然使财务总监无所适从。其结果,要么财务总监完全听命于企业所有者,干预企业正常经营,违反两权分离的基本原则;要么完全倾向于企业经营者,与他们站在一个立场上,甚至串通一气,从而不能够向所有者负责,不能对经营者实施监督或约束,其结果必然造成企业财务管理混乱。
2.财务总监的业绩难以衡量。对经营者可以用税后利润和现金流量等有关指标来衡量其经营业绩。但是,对于财务总监,其监督的目的是为了得出真实的利润数据、现金的高效合理使用等指标,若仍用一些利润指标来衡量显然不能反映财务总监的工作业绩,反而会加大财务总监作假的可能性。从理论上讲,财务总监代表所有者的意志,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似乎可以用国有资本的增值程度来衡量其业绩。但是,国有资本的增值状况难以计算,这就导致了难以衡量财务总监的工作业绩,难以合理确定其报酬方案。
3.财务总监委派工作发展不平衡。一是少数部门和单位对财务总监委派有抵触情绪。财务总监委派是对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一种深层次改革,也是对财务管理体制的一种根本变革,必然会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特别是制约和限制了企业负责人的财务审批权力,触动了一些单位小集体利益。他们认为人、财、物的管理是单位内部的事,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削弱了他们手中的权力。二是个别财政部门的领导对财务总监委派存在糊涂认识,认为财务总监委派制既不影响财政收入,又不涉及财政支出,无足轻重,可有可无;或是认为财务总监委派制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怕捅“马蜂窝”,因而寻求一种所谓的“平衡和稳定”。这样就导致部门间、地区间财务总监委派工作发展不平衡。
4.财务总监的素质有待提高。一是业务技能有待提高。虽然委派财务总监是优中选优,但客观上讲,担任财务总监的人员业务技能参差不齐,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缺陷,完全适应工作要求的不多。二是财务总监的职业道德有待提高。虽然上级明确了财务总监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但一些接受委派的财务总监受人情等因素的影响,对企业违规违纪等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愿履行监督职责。
二、完善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几点建议
l.建立财务总监与总会计师的双轨运行机制。如果仍沿用总会计师单轨运行机制,那么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所有者缺位、经营者失控等问题就很难解决。如果我们用财务总监制完全取代总会计师制,势必会出现以下尴尬局面:要么是无论财务总监怎样尽心尽责,也将因其“钦差大臣”的身份而无法得到企业领导的接受和重视;要么他事实上又变为总会计师,难以担负起代表国家对企业经营者实行财务监督的重任。无论哪种结果,都违背了国家派驻财务总监的初衷。因此,建立财务总监与总会计师的双轨运行机制无疑是明智的选择。
1.财务总监制度与总会计师制度本质特征被混淆。财务总监制度与总会计师制度的目的都是对企业财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都是为了规范企业行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总会计师制度的建立源于《总会计师条例》和会计法规要求,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总会计师的提名和任命都由总经理(厂长)来决定,其职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负责企业的财务组织工作和领导本单位的会计工作,以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其二是协助经理人对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做出决策,即为经理人实施重大经营决策提供财务支持。
财务总监是独立于被监督单位和企业,而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国有企业集团董事会派驻的,财务总监并不接受总经理的领导,其职责主要是以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身份监督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其监督活动是全方位和全过程的。财务总监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没有任何直接关系,与企业经理人没有从属关系,从而确保了工作的独立性。
但目前有些地方在委派了财务总监后不设置总会计师岗位,甚至以财务总监替代企业的财务主管管理企业财会工作。他们认为,企业财务总监是我国企业总会计师的发展方向,财务总监完全可以胜任财务主管的职能。倘若如此,则财务总监既是企业厂长、经理等经营者的监督者,又是厂长、经理等经营者的助手;既要代表企业所有者——国家,又要代表企业经营者,这必然使财务总监无所适从。其结果,要么财务总监完全听命于企业所有者,干预企业正常经营,违反两权分离的基本原则;要么完全倾向于企业经营者,与他们站在一个立场上,甚至串通一气,从而不能够向所有者负责,不能对经营者实施监督或约束,其结果必然造成企业财务管理混乱。
2.财务总监的业绩难以衡量。对经营者可以用税后利润和现金流量等有关指标来衡量其经营业绩。但是,对于财务总监,其监督的目的是为了得出真实的利润数据、现金的高效合理使用等指标,若仍用一些利润指标来衡量显然不能反映财务总监的工作业绩,反而会加大财务总监作假的可能性。从理论上讲,财务总监代表所有者的意志,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似乎可以用国有资本的增值程度来衡量其业绩。但是,国有资本的增值状况难以计算,这就导致了难以衡量财务总监的工作业绩,难以合理确定其报酬方案。
3.财务总监委派工作发展不平衡。一是少数部门和单位对财务总监委派有抵触情绪。财务总监委派是对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一种深层次改革,也是对财务管理体制的一种根本变革,必然会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特别是制约和限制了企业负责人的财务审批权力,触动了一些单位小集体利益。他们认为人、财、物的管理是单位内部的事,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削弱了他们手中的权力。二是个别财政部门的领导对财务总监委派存在糊涂认识,认为财务总监委派制既不影响财政收入,又不涉及财政支出,无足轻重,可有可无;或是认为财务总监委派制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怕捅“马蜂窝”,因而寻求一种所谓的“平衡和稳定”。这样就导致部门间、地区间财务总监委派工作发展不平衡。
4.财务总监的素质有待提高。一是业务技能有待提高。虽然委派财务总监是优中选优,但客观上讲,担任财务总监的人员业务技能参差不齐,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缺陷,完全适应工作要求的不多。二是财务总监的职业道德有待提高。虽然上级明确了财务总监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但一些接受委派的财务总监受人情等因素的影响,对企业违规违纪等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愿履行监督职责。
二、完善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几点建议
1.建立财务总监与总会计师的双轨运行机制。如果仍沿用总会计师单轨运行机制,那么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所有者缺位、经营者失控等问题就很难解决。如果我们用财务总监制完全取代总会计师制,势必会出现以下尴尬局面:要么是无论财务总监怎样尽心尽责,也将因其“钦差大臣”的身份而无法得到企业领导的接受和重视;要么他事实上又变为总会计师,难以担负起代表国家对企业经营者实行财务监督的重任。无论哪种结果,都违背了国家派驻财务总监的初衷。因此,建立财务总监与总会计师的双轨运行机制无疑是明智的选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国内外的企业展开了一系列的扩张、兼并、重组的战略,企业之间的交流、合资越来越广泛,并有愈演愈烈的发展趋势。在合资企业中,设立财务总监的职位,能够实现合资双方“团结、合作、共赢”的发展需求。但是当前我国合资企业中财务总监的职能发挥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合资企业的资金运转以及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能够优化财务总监的管理职能,需要做好管理人员的思想沟通工作,完善公司财务管理体系,从而促进合资企业的长足发展。
一、财务总监的职能
1.管理全局的职能
财务总监一般由董事会的成员构成,在公司中的地位较高,仅次于董事长和总经理。董事长希望能够掌控全公司的财务状况,因此派出财务总监,从而形成和谐的监督与合作的体系。如今的财务总监已经不再只从事于财务相关的领域,越来越成为管理阶层的主要力量来源,站在同一层面高度关注企业的未来发展和前途。因此,财务总监职能发挥的优良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生存发展。
2.参与决策的职能
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主要领导阶层,需要参与到企业的重大决策当中,包括企业的经营决策、改革决策、投资决策以及分配决策等等。其中参与企业的重大改革决策是指财务总监直接参与企业改革过程中的经营和策划;参与企业的经营权就是指财务总监需要参与企业重大经营项目中的决策以及重大的经营战略;参与企业的筹资决策就是财务总监需要领导企业的财务人员,认真核算企业经营需要的资金情况,保证资金筹划的构成比例,选择最佳合适的筹资计划,从而提升企业管理阶层的决策水平。
3.理财活动的职能
财务总监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规划,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其中的要点是保证融资的低成本,减少现金的存量。首先,合理配置资金的资源,保证合理的负债金额;其次企业和银行要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能够及时的借入资金成本,及时归还利息高的资金借款;最后财务总监需要集中管理公司内部的流动资金,建立统一的借贷体系,减少现金存量,实现企业内部的经营效益。
4.控制预算职能
企业对财务总监的要求越来越高,财务人员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原来最后的核算工作转变为如今的全过程的预算分析,能够及时的反应信息、提供资源,并参与决策。这样的转变要求财务总监将事前的预算和事后的核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建立一种和谐的对话关系,保证企业内部的设计人员与会计人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展开具体的经营核算工作。
5.服务职能
由于市场形势的不断变化,企业的经营环境、布局环境开始不断转变,大量的工作需要依靠财务的沟通和配合,因此财务总监作为公司内部最重要的领导团队,需要树立工作中的服务意识。将服务职能作为重要的管理职能之一,注重适当的放权,不能顾此失彼,影响整个企业的生存发展。
二、合资企业中财务总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总监的职能应用不到位
虽然财务总监在合资企业中的地位没有发生任何变动,但是其职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大多数合资企业设立的财务总监仅仅履行会计师的职能,仅针对公司的财务情况进行必要的总结和监督,没有发挥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作用。财务总监只是将基本的财务情况汇报给领导,由领导层下达命令和指导意见,因此在制定相应的财务战略时就不能够合理的把握公司整体的财务情况,需要提高后期资金的供应和抗风险能力。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合资企业中,70%的企业CEO都是财务管理人员出身,过于重视财务管理,缺乏对经营战略的管理,因此财务总监的职能不能合理的发挥,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公司的发展和进步。
2.财务总监管理体系执行体系不健全
财务制度体系的不健全也是制约合资企业财务总监职能发挥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缺乏与《会计法》类似的法规或是条例,因此也就缺乏对公司财务总监的工作内容、权利和义务以及赏罚制度等内容的规定。大多数合资公司采用的财务总监的规章制度都是依照传统的会计师制度进行制定,或是依据公司的发展状况由公司的股东等领导阶层制定的,没有一个严格规范的制定标准,各项条款中会出现大量的纰漏。例如公司的主管没有对财务总监进行适当的监督,会出现监督失效以及的情况。与此同时,财务相关的赏罚制度不完善,不能将公司获得的经济效益与发展情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财务总监会缺乏工作的积极性。
3.财务总监与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存在分歧
财务总监由于其固定的工作性质,在工作中经常会与董事会、总经理等领导阶层进行必要的沟通,往往会出现意见的分歧。目前财务总监与管理阶层的交流机制不够完善,双方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使得财务总监的管理工作无法得到准确的落实。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财务总监与各个管理层对彼此关系的认识不够充分,管理阶层对财务总监的职能与权利划分不够明确,财务总监在进行管理工作的时候,常常会与管理阶层的意见不符,导致双方僵持的局面。大多数合资公司的财务总监是直接接受董事长的领导和意见,与经理阶层知识合作关系,在工作中会出现交流不当引发的决策漏洞。同时,由于合资公司的财务总监委任制度,财务总监主要发挥监督的职能,常常被公司孤立,一旦财务总监与领导阶层的交流不充分,或是意见发生严重分歧,会使相关的工作受到阻碍,这样不仅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决策效果,同时会增加公司管理阶层的负担和麻烦。
三、合资企业中财务总监充分发挥作用的优化措施
1.加强财务总监的财务管理回报
想要强化公司财务总监的工作职能,优化人员的分配和管理,促进合资企业的长足发展,首先就是要提升财务总监的服务意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因此需要管理阶层优化公司内部的人员结构,提升财务总监招聘的门槛,提高其福利待遇,例如在保证财务总监基本工资的同时,增加年终奖金或是季度奖金的待遇,定期开展员工旅行等活动,计划开展员工竞技等活动,准备丰厚的奖金待遇,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同时,提升其工作的效率,保障公司内部资金的顺利运转,促进合资企业与外界的资金交流情况,从而保障公司企业的长足发展。
2.优化财务总监的职能应用
想要优化财务总监的职能应用,需要加强对财务总监职能与作用的宣传工作,使财务总监能在财务管理与公司经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的管理层和下属员工以及分公司的人员能够充分了解财务总监的各项职权和义务,从而有利于强化财务总监在公司中的地位,使各个部门的职员能够相互配合,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强化职能的过程中,首选应该加强领导阶层对于财务总监的认识,通过在定期开展的股东大会和高层会议中,在充分体现出财务总监在公司经营中所发挥的各项职能和作用,使公司的高层对于财务总监能够一个明确的定位和认识;其次,公司高层在委派任务的时候,需要对下属进行宣传和教育,传输相关的文件,让分公司的领导高层和各个部门能够明确财务总监的作用和职能,促进财务总监的经营功能,从而保证公司在财务总监的作用下,能够顺利的运行。
3.完善财务总监管理体系
制度体系的建设也是促进财务总监职能有效发挥的必要保障,国家财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需要根据企业实际的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依据,对财务总监的权利和义务作出相应的规定。除此之外合资企业需要完善公司内部的规章制度,根据国家出台的各项规定,确立财务总监的地位和其可参与的经营项目,制定对财务总监培训计划,加强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企业在用人的时候应该不拘一格,任人唯贤,避免任人唯亲。同时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在保证财务总监发挥监督职能的同时,还需要在制度中增加对财务总监的监督制度,以免出现假公济私、私自谋取私利的行为发生,造成公司的损失。合资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赏罚机制,将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目标与财务总监的业绩相挂钩,提升员工的福利待遇。
4.实现财务总监与企业管理人员思想沟通
财务总监在合资企业中的定位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中至关重要,是有效发挥其自身职能的前提基础,因此除了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之外,还应该完善财务总监与管理阶层的交流机制。首选,需要与公司的股东、CEO等人员进行积极的沟通,财务总监需要不断的参与公司之间的高层会议,了解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手段,积极参与公司的大小决策,并主动提出创新的思想和观念,方便双方的交流和沟通,促进企业的发展;其次加强财务总监与其他下属部门的交流和沟通,建立透明的财务报表制度,及时了解公司内部的财务情况,上传下达,做好沟通工作;最后,合资企业需要建立与外部银行与其他客户之间的联系,建立完整的沟通渠道,使财务人员能够处理好公司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关系。
四、总结
综上所述可知,财务总监在合资企业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在日常的工作中,财务总监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经营以及内外协调的能力,促进企业的正常运行。当前,我国合资企业财务总监在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职能的缺失、体系的不健全以及与领导阶层的思想冲突等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因此需要优化财务总监的各项职能,加强财务总监的管理汇报,完善财务体系,促进与高层的思想交流,从各个方面强化财务总监的职能,从而保障合资企业的长足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秀军.合资企业中财务总监的职能探索[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48-50.
[2]白荣巅.财务总监在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的职能与作用[J].财会学习,2016,11:25-26.
[3]朱华建.中国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体系构建与认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