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1 06:34:5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市委工作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在思想道德上存在理论学习不够深入、不注重实践和调查研究、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权力观与党的规定不够吻合等问题。
三、在业务流程上存在不按规定程序操作的问题。
四、在制度机制上存在制度机制不够健全、责任心不强、对制度规章执行不力和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五、在外部环境上存在、原则性不强和徇私情等问题。
六、在内部管理上存在执行工作流程不严密、内部管理不严格、排查和防控风险不够深入等问题。
面对排查出来的上述问题,我局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分析现有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对照我局各种制度,发现产生问题的根源是:
一、部分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党性修养不够深刻、政治理论学习深度不够和执行法律法规政策不严等原因。
二、部分工作人员没严格执行工作制度,工作责任心不强和组织纪律换散。
三、没有细化分工,责任落实不到位,对责任人员追究不力,造成工作不积极,责任心不强和有错不纠等现象。
四、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所获得的经验
一、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及时更新知识
通过此次排查,发现工作中出现的疏漏与知识滞后相关,因此,要想把工作做好,首先要从更新知识开始,只有新的知识,才能顺应经济发展潮流,才能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才能把工作做好,才能顺应民心,才能为国家树立美好形象。
二、细化工作,落实责任
通过此次排查,我局发现了相关问题存在的根源,立即进行了整改。从老的一套思想束缚转换为现在思想更新、观念更新、领导分工,使责任明确落实到个人。工作效率和工作情绪明显得到提升。
三、建章立制,严肃纪律
制作廉政警示牌,从岗位职责、思想道德、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内部管理、防控措施等多方位进行排查,找出漏洞,并提出整改措施,力争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思想滋生。
四、领导牵头,严加监管
为更好更快的落实“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我局党组领导班子牵头,由专门领导负责,成立监察小组,不定时的对各股室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责成整改,对整改不力的人员,进行通报批评。力争在“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中创佳绩,为国土资源健康有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情况
在主动公开信息中,为了方便群众了解信息,通过多种方式信息。一是选用信息化手段,在市政府信息网上开设专栏进行;二是通过电子信箱、传真电话和函,作人工答复;三是依托县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查询服务,受理投诉、咨询申请服务;四是通过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等途径进行。在主动公开信息中,始终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尽最大限度地把政策、法规、新闻动态及时通过各种渠道对外公布。少数不便公开或公众需求量很少的信息资料,通过依申请公开这一方式公布。除信息网站上公布之外,需要查阅相关的文件依据等可以直接到相关县区、各工作部门进行查阅。至年6月底,全市10县、区56个单位(部门)共政府信息3000余条,其中市直2400条,占80%左右。
目前,全市纳入条例规定公开政府信息的10个县(区)政府、56个市直部门和中省驻安单位中均已成立了政府信息公开领导机构,安排布置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全市已初步形成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良好局面,为全市今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工作机制和制度建设的情况
为了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的起步工作,加强统一领导,强化部门协同,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常务邹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市政府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管理工作。
政府信息公开领导组先后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对全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部署、有措施、有检查,下发了市政府关于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年以来先后建立完善了:
1.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2.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3.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暂行办法;
4.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办法;
5.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办法。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制定完善了“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严禁在工作出现推诿拖拉的现象出现。建立市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程序。年以来,未受理任何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件。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由于我们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下功夫、抓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初步取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公开形式、内容单一等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单位在思想认识、工作部署和人员安排上不够重视,工作不主动;工作进展不平衡,县(市、区)之间、部门之间工作差距较大。
根据市政府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安排部署及要求,下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力度。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落实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做到目录内容与站内信息的一致性,规范信息公开流程,及时更新目录内容,方便公众查阅、申请、获取政府信息。不断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规范性和质量,切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促进我市信息公开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发展。
1.完成了第三批省“三a学校”的评估验收工作
根据省、市文件的要求,我区迎接了第三批“三a”学校的复检,年12月12日,市督导室一行7人通过看材料,实地踏查,对我区迎宾路小学,合心小学进行了检查,检查组对两所学校所取得的成效给了充分的肯定。
2.顺利通过了省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检查工作
按照上级文件精神,我区今年代表市教育局迎接了省教育督导工作检查,在省政府教育督导团许正处长级督学带领下,一行5人,于年11月14日—19日,在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张主任和市政府教育督导团督学刘主任、市政府教育督导团督学王主任的陪同下,对我区教育工作进行了督导评估。
督导评估期间,分别听取和审阅了区政府及教育、发改、财政、人社、公安、农业、地税等相关职能部门关于教育工作情况的汇报;抽检了合心镇和所属的中学、中心小学、村小、中心幼儿园和化技术学校各一所。在城区共抽检了两所中学、两所所小学和一所幼儿园;考察了市第87中学、迎宾路小和幼儿园,省督导评估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档案资料、审核分析相关数据、实地查看办学条件、访谈师生、分析汇总等办法,对绿园区教育工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督导评估,并召开了反馈会。检查组对我区的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次省政府对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有力地推动了我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加快了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实现了各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新的飞跃,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开展了全区中小学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工作
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是一种综合督导评价机制,旨在激励和引导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治校,依法施教,自主办学,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按照省、市重点工作督导评估的要求,督导室于11月29日—12月16日对34所中小学进行了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检查,促进我区教育均衡发展。
4全面完成了市年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检查工作
按照市教育督导工作的要求,将市教育重点工作细则分解到各科室,加大工作力度,与职能部门配合,强化对全区学校落实市重点工作和局工作要点的过程性的检查指导,重点抓好迎检学校的督促、检查指导。
5.落实了专项督导工作
为了更好的提高我区公办幼儿园办园水平,于12月10日、13日由督导室组织,幼教科、体育卫生科参与,对我区11所幼儿园整体工作进行了检查,通过家长问卷、实地踏查、查看账目等方式对幼儿园工作进行了细致的、全面的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幼儿园限期整改。
6.加强督导信息建设
创建了绿园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网并与省教育督导网链接,区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的几点意见》,仅年,已向省督导网投稿22篇,其中有9篇督导信息在省教育督导网公开。
7.督导室自身建设水平得到了提升。
(1)坚持业务学习制度,采取自学、共学等方式,加强了对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自觉学习政治、业务理论和知识,不断提高了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岗位能力。
(2)实行了责任督学制和调研制度。加强了作风建设,树立了服务观,开展了经常性的随机督导,结合重点工作和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了专项调研和专项督导。
(3)强化了评估管理,规范检查与评估行为,减少了评估总量,减轻了基层负担,转变了工作作风,服务了基层。
8.完成了a类校的评比工作
绿园区在认真学习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下发的《市城区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a类校验收实施方案》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全面部署、认真落实,9月6日至9月17日对全区17所城区学校进行了评估验收。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区属6所中学、11所小学进行了全面验收。经过自评、自查、区内验收,有16所学校达到教育教学管理a类校标准,有1所小学未达到标准。通过开展a类校验收工作,有效地督促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的办学规划,引导学校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督促学校在办学中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所有方面,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
9.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切实提高依法治教水平
(1)督促各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五五”普法规划中提出的各项要求。
(2)迎接了市教育局对我区“依法治校示范校”的复检,巩固示范校所取得的成果,更好的发挥示范、榜样作用。
(3)加强了对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学习
法制课
各学校要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把法制教育课列入课时计划,做到教案、教材、课时、教师“四落实”,利用地方课时,上课主要以班会、集中学习、讲座等形式,向未成年人讲解法律常识,教育引导青少年明辨是非,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做到“学法、知法、守法”,为校园教育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
法制宣传
一、实事求是,充分肯定xx的工作,进一步增强建设xx的信心。xx是一座以英雄命名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xx的干部群众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团结拼搏,改革创新,使xx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在以郭建英书记、边老刚市长为首的市委、市政府班子的带领下,xx的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埋头苦干,使全市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不管是经济建设还是城市面貌,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所以,对于xx过来的工作,对于xx的干部群众,必须充分肯定,这是我们今后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一般来讲,但凡一个地方主要领导的变动,往往会引起对前任领导、现任领导的议论,我想今后我们议论的话题只有一个,那就是xx怎样加快发展。当然,我还没有正式调研,我想我们xx很可能也存在着前进当中的困难。我走过了四个县市,哪一个县市都有矛盾,哪一个县市都有困难,xx这么大一个市,一点困难也没有,恐怕也不可能。因此,我们必须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面对现实,正视困难,振作精神,加快发展,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刚到xx工作,我还是要当学生,大家都是先生,希望大家多给市委、市政府提意见。只有大家群策群力,同心协力,才能把我们xx的事办好。
二、把握机遇,进一步加快xx的发展。省委、省政府从建设沿海经济强省的高度出发,把原渤海新区和xx市在行政区域上进行了整合,这是河北省的一件大事,也是加快河北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决定,把曹妃甸和xx东部临海地区作为经济增长极来打造,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来看,这个决策是正确的。目前,河北省南部六市没有出海口,再加上山西、陕西,以及山东的滨州、德州和河南部分地区,大约有100多个地级市没有出海口。他们从xx港出海,路途最近,运费最低。所以,*年2月份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渤海新区,7月20日正式挂牌,当时的体制是"一区三园",共830平方公里,现在与xx市整合后,面积达到2700平方公里。可以说,这次整合对新区、对xx都是一件大好事,是一次资源合理利用、加快自身发展的大好机遇。如果把港口、工业园区作为一个主战场的话,那么xx就是一个大本营。所以整合渤海新区以后,大家要强化大新区、大xx的概念。借这个机会,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建设渤海新区的思路和举措,最根本就是要办三件事:一是建设大港口。
要想成为经济隆起带,必须建设大港口,发挥港口的拉动作用。建设港口,我们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叫有海无港,过去一提xx,129公里海岸线,没有港口;第二阶段叫有海有港,建了一个xx港煤炭码头,但由于仅是煤炭输出港,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基本没有;第三阶段叫有海有港有产业有城市,这才叫真正的增长极。关于综合大港的建设,综合港区由河北省和xx市自主建设,由秦皇岛港务集团和xx渤海投资公司合资兴建,一期投资140亿,8月19日正式开工建设,到明年的3月15日,码头、围堰、防波堤将全部成型,xx人多年盼望的综合大港,明后年就能够圆梦。二是发展大产业。大港口催生大项目,大项目培育大产业。目前渤海新区已经投产和开工建设的重点项目共有12个,总投资1700多亿元,每个项目投资都在100亿以上,最近开工的项目占地都在1000亩以上。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前,我们预测,12个项目投产以后,税收应该在120亿以上。我们原先这个新区,*年税收是4个亿;加上中捷和南大港,*年是11个亿;今年我们定的目标是20个亿,即使受经济危机影响,至少也能完成十七八个亿。这就是港口的拉动作用。三是建设大城市。为了适应大港口、大园区的需求,必须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大城市。按省长的意见,初步设计是100万人口。目前,中国规划设计院设计的城市规划已基本成型,初步确定中心城市就是xx往东发展,中捷往西发展,重新规划一个现代化的滨海城市。如果有港口、有产业,但没有现代化的服务业和休闲区,不能招商引资,也不能加速本区域的发展。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经过几届党委、政府的努力,从海边往西,把大港口、大园区、大城市发展起来了,把这件事做成了,无论是对xx、xx还是河北来讲,都可以说是一个创举。我介绍这些,就是希望大家进一步统一思想,抓住机遇,同心协力,共同把xx建设的更好。
(一)贯彻《中国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已连续3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饮用水污染事故、职业危害事故。
(二)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集中供水单位及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制度健全,生产经营条件、操作规范,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效健康证做到了严格的监管。我单位严格把控《餐饮服务许可证》,对办证人员进行了专门的行政许可事项的培训,要求坚决按程序办事,按程序发证,按法律审查办证材料,对材料不合格、材料不和规范的坚决不予办理。尤其在申办过程中要求餐饮服务单位递交有效的健康证。确保本县全部餐饮从业人员100%持证上岗。积极组织本县餐饮人员进行培训,了解掌握基本卫生常识以及卫生安全操作规范,要求建立进货验货制度,索证索票制度。过期食品定期检查制度。并在各个专项工作检查中,附带检查各个制度落实情况。
(三)食品生产单位不得采购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原料,食品添加剂,在生产过程中按照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物,在我单位的多次抽检和排查检查中,两处散装白酒销售点存在食品添加剂过量使用的问题,我单位立即对该彼次数量600多斤的散装白酒予以封存,并分别对两家白酒销售点处以2800元的行政处罚,纳入单位食品安全监管黑名单。
对销售单位监管上,确保无过期、变质、腐败食品。我单位在3月抽动全局人员赴各乡镇销售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乡镇销售单位存在大量过期食品及劣质食品,从大型的粮油大啤酒、零食都存在过期情况,但销售单位并未对过期、变质食品予以下架。由于乡镇人口文化素质以及普法程度大幅度低于县城内。我单位执法遇到巨大阻挠。最后在长时间的僵持下,在乡镇府的大力协助下。我局共罚没2辆小型皮卡车。执法效果被各个乡镇人民拍手称好。在县城内,我局重点对学校周边的小卖部进行执法,重点罚没各类价格低廉的伪劣食品。在全县的各大超市进行排查,确保过期食品及时下架。
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督,我单位将全县的餐饮服务单位按地理位置划为蓝、黄、红三个区域,由三个小组具体负责,具体责任落实到人。并按上级要求对各自的餐饮服务单位施行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量化分级管理已接近92%。
(四)全县集中式和二次供水单位管理规范,检测资料齐全。我单位已重点对桶装水等二次供水单位重点监管,从办证到日常监管都是监管的重点。
一、科学发展新要求,催生干部考评新体系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作支撑,将述法纳入领导干部述职考评,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法治建设齐头并进。
一是提升科学发展新水平,必须增强依法行政意识。近年来,*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持续腾飞的良好态势。然而,与之伴随的却是涉及土地规划、征地拆迁、劳动用工等热点问题引发的行政争议案件和上访事件频发。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领导干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经济指标轻社会发展、重发展速度轻群众利益的思想。对此,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全市组织了专题大讨论,并最终形成“必须像考核经济指标一样考核学法用法情况”的共识。
二是树立全面科学政绩观,必须强化干部学法守法用法。领导干部是各项事业的组织者,具有决策权和社会资源的配置权,加强领导干部学法守法用法是推进法治建设的“着力点”,抓住了这个“龙头”,就抓住了依法行政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市从“强化依法行政,建立法制政府”的要求出发,围绕确立法治理念、学习法律知识、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司法为民、遵章守法等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进行明晰细化,促进领导干部树立全面科学的政绩观。
2013年全市卫生工作的目标是:通过努力,实现我市重点卫生工作指标省内领先,全国争先。婴儿死亡率降至7‰以下,孕产妇死亡率降至31/10万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9‰以下,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7%以上,全年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
2013年全市卫生工作的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抢抓“2号”机遇,实现“三强三突破”。即:紧紧围绕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个中心,抢抓国发2号文件出台的重大历史机遇,以强管理、强队伍、强作风为抓手,力求实现在增强医疗保障能力上有新突破,在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上有新突破,在提高群众满意度上有新突破。
一、以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为重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要统筹实施。围绕全局,认真制定并组织实施好《市“十二五”期间医疗卫生资源规划布局方案》,最大限度地整合、优化、利用好区域卫生资源。二要抓好试点。狠抓市第五人民医院和开阳县人民医院、息烽县人民医院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模式”。三要优化布局。将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建成示范性综合医院和专科龙头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建成老年病专科医院;整合市第五人民医院、市肺科医院传染病资源,成立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实现传染病归口管理;将市第四人民医院建成三级甲等骨科专科医院;提升市口腔医院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将市六医建成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完善和提高市精神卫生医疗保障体系,强力推进市康复中心建设。四要筑牢基础。进一步提高县级医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在所有三级医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方便患者就医咨询,解决患者就医“三长一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降低医疗安全风险。五要用活资源。根据《省卫生厅关于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做好民营医疗机构的准入审批工作。医疗服务市场向民营医疗机构平等开放、公平准入。支持公立、民营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相互流动。引导民营医疗机构向规范化、规模化、精细化发展。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采取多形式举办高质量的医疗机构。
二、以加强卫生基础体系建设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
市各级卫生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支持,把任务落实到项目上。一是要吃透领会文件精神。系统各单位要沉下心来,俯下身子,结合实际学习国发2号文件,准确把握国家和省的政策导向,从中寻找发展机遇,明确工作重点和方向,做到有的放矢。二是要建立符合实际,分类管理的项目库。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的总抓手。系统各单位要分阶段、分缓急认真梳理本辖区、本单位亟需建设的卫生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逐步实施。三是要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促成疾控、卫生监督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基层急救网络、中医院、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康复疗养基地等一批建设项目付诸实施,改善提升我市医疗卫生服务环境和能力。四是切实做好项目跟踪服务,确保项目落地,工作落实。一旦项目落地,各责任单位要有主动服务的意识,为推进项目建设解决问题,搞好协调。特别是重点项目要明确专人负责,确保早日建成。
三、以强化三项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增强卫生事业发展活力
(一)强管理,巩固系统创卫成果
各级卫生部门要着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创卫成果。确保在市每季度考核中名列前茅。一是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结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体制机制改革,重点加强政府办四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打造出特点和亮点,方便群众就医。二是加强传染病防治长效管理。扎实抓好霍乱、人禽流感、甲型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防控,确保不发生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建立健全各级医疗机构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规范实施预防接种工作,确保安全注射率达100%。三是加强健康教育长效管理。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工作,保障健康教育指导机构开展相应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头、工作经费,充分发挥卫生行政部门专业机构的技术指导作用,逐步实现健康教育的信息化管理。四是加强医院长效管理。进一步加强依法行医工作。严格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做到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加强院感管理督导检查,保持院内感染率低于8%的水平;妥善处置医疗垃圾,确保医疗废水达标排放,医疗废物规范处理达100%;严把医疗机构准入关,强化医疗质量管理。
(二)强队伍,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我们将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努力造就一支品德高尚、技术精湛、服务优良的卫生人才队伍,以人才促改革,以人才促发展。一要注重培养。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村卫生、社区卫生、疾控和妇幼保健、卫生监督、中医药、卫生管理等卫生各领域人才的培养工作,优化卫生人才配置结构,逐步扭转农村、城市社区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人才短缺的局面。二要大力吸引。要研究制定卫生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卫生人才发展规划,除培养本土人才外,还要大力引进高端人才,特别是一些优秀学科带头人,要特聘特用、重用重奖,同时,实施现有高端人才与引进高端人才待遇相同政策。三要合理使用。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引入激励机制,切实落实“多点执业”政策,促进卫生人员和专业人才从“单位人”向“行业人”的转变。积极倡导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施行科技人才下基层奖励政策,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和城市社区下沉。
(三)强作风,树立行业新形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将进一步加大行业作风和医德医风建设,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控制医药费用、减轻群众负担,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优质的医疗服务。一要抓创建。系统各单位要按照全国文明城市“窗口行业规范化服务”标准,结合“三好一满意”、“医院管理年”、“优质服务年”、“12345”活动等载体,改进医疗服务,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二要建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医院重点部门、重点科室、重点岗位定期轮岗交流制度;严格执行物价政策和医疗收费标准,逐步建立起教育、制度、监督、惩治并重的纠风工作长效机制,着重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三要强监管。重点开展对医改任务、医德考评、“新农合”基金、公共卫生建设项目、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推动工作;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保障群众医疗安全。四要畅渠道。认真接受、处理群众的投诉意见和批评建议,并及时予以答复,保持病人综合满意度达90%以上。五要严纪律。要继续治理医务人员收受患者及家属“红包”等不正之风,要保持查办案件的高压力度,坚决查办开单提成、收受回扣等顶风违纪违法案件,防止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出现反弹,营造卫生系统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四、以实现“三个突破”为目标,进一步推动卫生大发展
(一)力求在增强医疗保障能力上有新突破
一是深入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筹资标准由230元/人提高到290元/人(农民个人承担50元,各级财政承担240元)。保持参合率稳定在97%以上。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联网的新农合信息化系统。推行和完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构建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实行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五统一”(统一设置、统一行政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药品管理、统一财务及收费管理)规范管理。重点推进基金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实施门诊住院总额付费、门诊总额付费、住院总额付费,进一步完善按病种付费;在往年开展单病种付费的基础上,在部分区(市、县)开展门诊总额预付制试点工作。二是扩大惠民医疗政策实施主体。所有市级医院全面为城乡困难群众提供惠民医疗服务。三是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范国家基本药物网上集中采购机制,所有药品(包括非基药)必须实行“零差率”销售。全面落实补偿政策。同时积极协调解决在基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使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共同促进。
(二)力求在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上有新突破
向西融珠打开新局面、产业共建取得新成效。深入实施向西融珠战略,全面参与深莞惠+汕尾河源“3+2”经济圈建设,积极探索产业共建新模式,投入园区建设资金69.5亿元,2015、2016年共征地4.19万亩,其中获省批准2万亩,供地1.5万亩。深汕特别合作区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红草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海丰、陆丰、陆河3个产业园纳入省级产业园区管理,红海湾成为国家级海洋公园和省滨海旅游产业示范园区,“1+4+1”产业园区新格局基本形成。创新招商机制,共引进项目395个,其中投产109个,在建161个,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信利TFT5代线、华为云服务、国信通科技、海王制药、上海莱士等一批产值超十亿、超百亿元项目纷纷落户。
扩容提质加快推进、城镇建设成效显著。全力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城镇化率提升至55.08%。加快新区三大起步区建设,金町湾滨海旅游度假区保利一、二期项目进展顺利,中央商务区站前广场建成运营,周边配套道路加快建设,保利大都会、碧桂园时代城、农商行大厦及综合交通枢纽中心等成功落户。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38.8亿元,是前五年的2.2倍。新改建公路1528公里,全市行政村100%实现公路硬底化。厦深铁路、潮惠高速建成通车,广汕铁路、兴汕高速建设全面启动。红海西路成功破解拆迁难题即将全线贯通,汕尾大道综合改造及两侧环境整治临近竣工,完成工业大道东段、新湖大道南段、金湖路西段、腾飞路等建设,打通文德路、成业路、永和路等7条断头路,站前路、金湖路东段、东城路、金鹏路开工建设,工业大道西即将动工,珠东快速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完成海丰县红城大道、二环路,陆丰市东海大道,省道335线陆河河口至新田段等改建工程。大力整治市容环境,大规模持续集中清理城乡垃圾,城市卫生环境得到根本改观。严厉查处违法建设,市区拆除各类违法建设、违章搭建5000多处,清理占道经营6000多处,实现违法建设“零增量”。完成7.2公里环品清湖路亮化工程。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9.2%。建成省级宜居示范镇、村20个,绿化美化乡村示范点610个,海丰县生态科技城、大湖镇和陆河县水唇镇列入省新型城镇化“2511”试点。
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超额完成“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任务,全面启动0-50公里纯电动绿色公交全覆盖,投放纯电动公交车450辆,空气质量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小河流得到有效治理,公平、龙潭水库和螺河水资源保护成效明显,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标,水资源保护工作在全省“十二五”期末考核中获优秀等次。人工造林114万亩,建设生态景观林带413公里、森林公园23个、湿地公园5个,森林覆盖率达55.27%,成功创建“广东省园林城市”,陆河县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成污水处理厂7座,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首期工程投入运营,初步建立“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87.5%和88.5%。海湾整治和生态岛礁建设加快推进,被列为全国首批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城市。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累计取消和调整354项行政审批事项,259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国有关停类“僵尸企业”实现市场出清20户,房地产去库存37.5万平方米,市汽运公司等完成改制。新组建交通投资、水务投资2个投融资平台,一批项目列入省PPP推介项目库,海丰县成功发行企业债6亿元,市12亿元企业债发行工作进展顺利。商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已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2.3万个。建成57个镇级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平台,完成4230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外贸进出口总值累计完成174亿美元,年均增长11%,汕尾港口岸红海湾港区正式对外开放,海丰小漠港区、陆丰甲湖湾港区列入国家口岸发展规划,华润海丰电厂码头口岸试运行。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生领域累计投入541.3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的73.4%。新增城镇就业23.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以内,五大险种参保总人次达562.14万。教育普及程度有新提高,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比五年前提高30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初中辍学率控制在2.5%以下。市直公立医院改革有序推进。逸挥医院成为首家三甲医院。每千人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比2011年分别增长18%、20%、50%,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大病保险覆盖率达100%。汕尾被纳入国家贫困革命老区扶持范围,义务教育补贴、高铁和高速公路资本金、蓝色海湾整治等一批扶持政策落地,2016年获得国家、省扶持资金11亿元,老区工作获省表彰。完成保障性住房8359套(户)、棚户区改造1587户。全面完成两轮“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任务,帮扶413个贫困村、33501户贫困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0824户和“两不具备”村庄1729户搬迁安置,新时期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保护传承西秦戏、正字戏、白字戏、汕尾渔歌等9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80多个省级文艺奖项,荣获“广东省小提琴艺术之乡”称号。深入创建平安汕尾,开展“雷霆扫毒”“飓风2016+”系列行动,陆丰制贩毒得到明显遏制。妥善处置东涌、乌坎涉稳问题,社会治安稳定持续向好。积极推进地方立法,《汕尾市水环境保护条例》《汕尾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两部地方性法规获准实施,《汕尾市城乡规划条例》立法工作有序推进。连续五年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我市实现“全省双拥模范城”三连冠,海丰县获“全国双拥模范县”称号。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125件、市政协提案506件。修改、废止或宣布失效规范性文件139件。从严查处“为官不为”问题和案件248件,处理538人。
深圳全面对口帮扶力度持续加大、深汕合作进一步深化。深圳市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6.4亿元。与汕尾共建“1+4”产业园区,帮扶引进产业项目289个。全力推动扶贫“双到”和精准扶贫工作,实施帮扶项目4300多个,被帮扶村人均收入和集体收入分别增长3倍和13倍,在省第二轮扶贫“双到”考核中排名第一。
未来五年总体思路
未来五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向西融珠发展,推进深汕产业共建,全力扭住“三大抓手”、做强“三大产业”、打造“四大环境”、攻坚“四大民生”,把汕尾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滨海城市,打造区域协调发展广东样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一个确保、四个显著”。“一个确保”就是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保持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中高速增长,发展迈入中高端,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年均增长11%,人均生产总值达48000元。“四个显著”就是产业集聚显著增强、民生福祉显著改善、城市形象显著提升、基层基础显著夯实。实现上述目标,一要把握三大机遇,增强发展信心。二要强化四个意识,不忘改革初心。强化四个意识,即,强化争先意识、强化质量意识、强化实干意识、强化担当意识。三要打赢六场硬仗,坚定发展决心。打赢六场硬仗,即,打赢产业共建的硬仗、打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的硬仗、打赢创新驱动的硬仗、打赢扩大有效投资的硬仗、打赢民生攻坚的硬仗、打赢重塑形象的硬仗。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0%,人均生产总值增长7.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4%,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0%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以内,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年度任务。
今年重点抓好八方面工作
一、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增强经济发展动能。
今年计划列入省重点项目36个,年度投资179.7亿元;安排市重点项目179个,年度投资320.2亿元,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90亿元。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94.9亿元,全面推进交通、发展平台、农林水利、市政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广汕铁路、兴汕高速动工建设,做好深汕高速改扩建、珠东快速(市区至陆丰、海丰)、沿海景观快速路、汕尾机场等前期工作,改扩建国道324海丰县城至梅陇和县城至可塘及陆丰穿城路段、国道235陆河东互通至河口段、海丰莲花大道等一批县域道路。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汕尾新区、海丰、陆丰、陆河产业园区和红海湾滨海旅游区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小漠国际物流港、遮浪现代渔港等项目建设,抓好54公里海堤达标加固、73.6公里中小河流治理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光缆线路3020皮长公里,新建4G基站1220座,实现市区重点公共场所免费WLAN全覆盖。
加快产业项目投资。推进陆丰核电、甲湖湾电厂、陆河和红草比亚迪项目、信利TFT5代线、海王制药、香雪制药、百草堂中药饮片、路华电子、金科特种材料、易能电气、乾泰电池、康强管道、华侨古建筑材料市场等项目建设。推动重大工业项目加快投产达产,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90亿元。推进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力争全年完成技改投资65亿元。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建立市级财政专项资金,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推动“个转企”“小升规”,确保全年新增“四上企业”100家以上。
强化投资保障。积极扩大投融资规模,大力拓宽投融资渠道,想方设法为项目寻求成本低期限长的资金。加强土地收储,今年全市完成征地3万亩,为投融资改革提供支撑。落实一项目一领导,一项目一时间、责任、问题清单,一月一督查等“三个一”工作机制,加强投资项目考核。
二、全力推动产业共建,提升实体经济发展层级。
进一步促进园区提质增效。推动深圳扶持合作区产业政策覆盖全市共建园区,大力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加快园区工业项目建设,确保入园动工工业项目62个,其中建成投产22个,实现工业产值600亿元以上,全口径税收27亿元。拓展园区发展空间,推动土规向产业园区倾斜,加快红草、陆河产业园向周边扩容,支持海丰、陆丰产业园发展“一园多片区”,全市园区征储土地2.4万亩。投入30亿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及生活配套设施,加快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聚焦鹅埠、聚焦产业,推动合作区大开发大建设。
全力推进招商引资。以珠三角地区大型骨干企业和特色优势企业的加工制造环节,大型骨干企业和特色优势企业增资扩产、转型升级项目,主导产业的配套企业,拥有较稳定国际市场份额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规模以上生产业企业等为重点,精准开展产业对接,大规模、成建制、全链条引进更多的企业,推动项目加快落地投产,力争全年引进落地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60个。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发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信利光电、海王制药等龙头企业带动效应,确保制造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15%以上。着力打造“红、蓝、绿、古、特”精品旅游带。推进小漠物流港、红草南储冷链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公平服装、可塘彩宝、梅陇金银首饰等产业园建设和陆河健康食品、城区海产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
三、全力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
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发展。立足大珠三角经济区全局,明确功能定位,对接深圳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推动汕尾与珠三角城市规划共绘,加快“多规合一”,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做好交通、海岸线、城市更新等专项规划,完成市区西片、北片等控制性详规编制,抓好“可塘-赤坑-潭西”汕尾中心点、红海湾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品清湖区域空间发展和各中心县城等规划编制工作。
统筹推进扩容提质。加快市城区土地收储,完成征地1.6万亩。东片以中央商务区为中心,加快站前路、站前横路、东城大道东段等建设,拓宽红海东路,实施海绵城市样板工程,推进碧桂园时代城、保利大都会和汕尾农商行总部大厦等商贸综合体建设,推动物流、商贸、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打造城市新区。西片以一港一湾为重点,加快工业大道西、金鹏路、西城大道、新衢路建设,扩建汕马路,启动建设罗马广场至沙滩公园海滨大道西段,推进马宫特大中心渔港和金町湾滨海旅游度假区建设,打造“丝路渔都”和城市旅游综合体。北片以红草高新园区为载体,推进红草大道、红草中路等园区路网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产城融合,打造高端产业新城。中部加快新中轴线规划建设和环品清湖综合整治开发,推进环品清湖路东南段建设,实施环湖路绿化景观升级改造,形成“移步换景”的精品空间。推进品清湖蓝色海湾整治和美丽海湾建设,全面改善品清湖水质和沿岸环境。推进老城区城市更新。
全面加强城市管理。以“创卫”“创文”为目标,全面开展城乡环境整治行动,向“脏乱差堵”宣战。持续严厉打击违法建设,确保市区违建“零增量”。深入推进干线公路、背街小巷、集贸市场卫生环境综合整治,清理整顿占道经营、乱停乱放,全面清理违章户外广告,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坚决依法取缔非法营运三轮车,妥善解决好三轮车从业人员再就业和特困人员生活保障,增加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至600辆。创建文明村居523个、文明镇(街道)35个,市中心城区进入省“创文”先进城市行列,其他县(市)进入省“创文”先进县城(城市)行列。
四、全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快对外开放合作步伐。
系统推进全面创新。今年市财政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0家,R&D占GDP比重提高到1%。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申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汕尾高新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新增各类研发机构、研究中心、实验室等36家,新建创客空间6家,吸引创新创业团队和1000名以上创客进驻。鼓励自主创新,争取专利申请量达1400件、授权量达960件以上。实施“红海人才计划”,设立2亿元的“红海人才基金”,今年市财政首期注资5000万元,用于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硕博毕业生、名师名医等的奖励和补贴,今后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毕业到汕尾工作,分别一次性补贴2万元、5万元。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基本实现“僵尸企业”市场出清。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融入大珠三角经济区,全面落实深莞惠+汕尾河源“3+2”党政主要领导第十次联席会议涉及我市的重点合作事项及《海洋产业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纲要》《共建海上旅游航线发展粤东滨海旅游框架协议》。
五、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三农”工作转型升级。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推动质量兴农。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新建高标准农田11.94万亩、粮食仓容10万吨,加快海丰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建设,支持华侨区建设省良种良法示范基地,保障粮食安全。扶持国泰、海亮、陆港等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争创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抓好海丰县平东农业主题公园和莲花山休闲农业观光园、陆河县罗洞生态农业观光园、华侨管理区四季果园旅游区等建设。加快马宫特大中心渔港项目建设。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细化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全面铺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保年底前完成70%确权任务。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县、镇、村三级互联互通。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完成农村公路建设59公里,确保2018年底基本实现村村通客车。继续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推动村村通光纤、村村覆盖4G网络。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加强农村人居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创建一批宜居示范村庄。加快农村危旧房、“空心房”改造工作。
六、全力补短板惠民生,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
实施新一轮精准扶贫。把精准脱贫作为保障民生的首要任务,全面落实“六个精准”要求,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确保今年5.7万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主动对接国家和省革命老区扶贫政策,争取上级在财税、投资、金融、国土、生态等方面更多扶持政策落地。全面对接深圳对口帮扶,统筹推进以产业共建为重点的全面对口帮扶和以脱贫攻坚为重点的扶贫“双到”工作。
深入推进教育攻坚。全面启动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创建工作,确定时间表、路线图,强化督导考核,推动陆河县率先建成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大力建设以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新增幼儿园31所。抓好义务教育“防流控辍”工作,确保初中辍学率控制在2%以下。推进市林伟华中学、市城区新城中学、陆河县河田中学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抓好陆丰市龙山中学新校区等项目建设,确保高中毛入学率达88.7%。推进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扩建、市体校新校区建设工程。深入实施“强师工程”,新增5个以上市级教师工作室。
全力补齐医疗卫生短板。全力推进深圳援建的汕尾市中心医院项目建设,加快土地清理和建设设计,确保这个高水平的三甲医院今年上半年动工建设。深化与中信集团合作,力争市人民医院创建成为三甲医院。建设市第三人民医院和3所县级综合性医院,推进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防治中心、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新院区和陆河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等项目建设。对接省、深圳医院对口支援,大力引进医学优势学科和优秀医学人才,力争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陆丰市人民医院各新增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全面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管理,完成23家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建设,提高村卫生站医生待遇。支持民营医院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加快文体事业发展。精心办好“马思聪杯”小提琴邀请赛、F1摩托艇世锦赛、红海湾国际冲浪邀请赛、中国龙舟公开赛(汕尾海丰站)、市运会、市群众音乐舞蹈花会等文体赛事,打造文化惠民活动周、新年音乐会和“一县一品”群众文化活动等文化品牌。启动市图书馆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市民文化中心建设,完成市民体育广场建设,完善基层文体设施配套。
推进人社等社会事业发展。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8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以内。推动城乡居民与城镇职工医保制度一体化,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优化大病保险制度,把困难群体报销比例提高到70%以上。
同时,注重解决民生突出问题,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七、全力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大力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推进奎山河、奎山湖治理,强化公平水库、赤沙水库、螺河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管理,抓好公平水库灌区总干渠饮用水隔离保护工程。深入开展新一轮绿化大行动,加强汕尾大道、环品清湖等主干道和重点区域两侧山体绿化美化及林带林网建设,完成森林碳汇造林22万亩,建设生态景观林带50公里,新增森林公园3个、湿地公园1个,新增乡村绿化美化示范点100个。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加快推进桉树退出。推进红海湾国家级海洋公园建设。
强化节能减排降碳。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完成省淘汰“黄标车”任务。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投放运营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600辆,推动全市0-50公里公交化全覆盖。
一、严格落实出门证制度
所有进出公司的车辆必须凭出门证进出。无手续的和手续不全的物品,坚决不予出厂。外来人员及车辆未经公司许可,严禁进入车间。严格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时认真清点单据及出门证,避免财产流失。
二、安全消防方面
化工公司是一个重点防火单位,为此,公司制定了完善的防火制度,建立健全消防系统。厂区各部位设置了消防栓、灭火器等一系列消防器材。厂区内严禁吸烟,并由保卫人员层层把关,使一切火种不得随便带入生产区。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岗位定期及时进行排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现在我公司在消防安全方面主要是防治结合,预防为主。11月3日公司主要领导召开车间职工会议,将设备、人身、消防安全等各项安全制度系统地进行讲解。充分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11月5日,邀请集团领导来我公司指导消防安全工作。对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当场进行落实,并制定了消防应急预案。11月7日,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在空旷地带进行了灭火器消防应急预案演习,进一步提高了员工面对突发事故的反应能力。为公司以后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认真抓好公司内部的治安秩序
为使公司广大员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公司专门制定了宿舍管理制度、外来人员管理条例。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出。木业公司女工较多,且年龄较小,从学校刚步入社会,思想纪律意识淡薄。并与社会上的小混混有所交往,给公司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们知难而进,加强她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严格禁止社会上的小混混进入。做到从根本上保证广大职工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维护公司的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四、十二月份的工作安排
市长到市环保局,昨天。调研全市环保工作,听取市环保局、住建委、城管局等汇报,并认真征求相关专家对南京水环境、大气环境保护的意见建议。指出,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明确“十二五”环保工作目标要求,突出重点,健全机制,铁腕治理,以最严格的环保标准、最严厉的执法手段、最先进的技术要求,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民生改善协调并进、实现共赢。
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指出。政府工作重要职责,也是市民百姓的新期待。近年来,南京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但同时也要清醒看到与科学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各级各部门对此必须高度重视,要把环保工作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以最严格措施抓环境保护,切实解决好百姓关注、反映强烈的环保热点问题,维护好百姓环境权益,进一步形成环境倒逼机制,制定并落实相关环保政策标准,引领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实施最严格的产业准入、项目准入、区域准入、标准容量准入等环境准入制度。优化调整生产力布局,对进一步做好全市环境保护工作提出要求。一是从源头入手。生态敏感区、不开发区、生态走廊、河湖沿线周边坚决限制工业开发和污染项目,严格控制“三高两低”产业项目。二是着力推进污染物减排。按照国家和省控标准,细化梳理各类污染物排放指标,实施区域分类控制,将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等污染减排措施、环境容量限制严格落实到每个企业。三是大力实施蓝天行动计划,全力治理大气环境。加快推进污染企业搬迁、三高两低”企业关停整治、机动车尾气治理等工程,保持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处于较高水平。四是大力实施绿色施工计划,严格落实扬尘处理措施。把扬尘治理纳入工程招投标环节,明确业主单位和施工企业的管理责任,对施工现场、渣土运输等环节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管。五是继续推进清水行动计划,着力改善水功能环境。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管网收集系统建设、雨污分流、河道整治、农村水源保护等重点项目,打造水清岸绿的优美环境,实现水环境治理、水景观保护、水资源利用、水文化弘扬相统筹。六是实施垃圾分类工作,推动垃圾收集、运输、处置体系建设。加强资源回收利用,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七是抓好城市环境整治。围绕“三个提升”总体要求,紧扣序时进度,确保完成主干道、街巷整治,小区出新等各项目标任务。八是开展农村环境整治。重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秸秆焚烧、畜禽养殖污染,实施清洁村庄、清洁家园、清洁河道工程,打造青山绿水美丽乡村。九是以生态市创建为抓手,加快绿色南京建设。抓好环保模范城市复查、生态市创建工作,加强生态保护区建设,城市规划建设中,加快绿地建设,完善绿化评估、绿线控制等机制制度,确保实现创建目标。十是加强环保安全能力建设。加快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静脉产业园、大气和水体在线监测体系、垃圾分类、环境监测应急中心等环保基础设施,切实保障城市环境安全。
要建立完善环境决策管理机制,强调。加快形成有效的环境立法机制、执法管理机制、公众参与机制、环保投入机制、环境应急处置机制和考核倒逼机制,更好地落实责任分工,实施有效监管,发动社会参与,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环保部门自身建设,增强环保工作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坚持铁面执法、铁腕整治;强化科学精神、专业态度;树立大局意识、民本意识,不断提升环保工作水平和管理能力,推动南京环境质量在十二五”实现新提升,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