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期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6-18 21:23:5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数学期中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中数学期中总结

篇1

一个核心:是指我组内具有良好思想素质、过硬的业务能力、踏实的工作作风和不断进取精神的教学骨干们。充分发挥核心成员的聪明才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依据他们的特长,或上示范课,或开讲座,或主持集体备课,带头参与教学理论和具体教学实际的研究,使核心成员们的各类资源做到组内共享。

二条线:是指对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研究和具体课堂教学的研究两个方面。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要有一批思想新、能力强,具有较高理论修养的教学队伍,因此,要打造一批科研型的教师,从而实现科研兴校,个性强校,特色活校的策略。为此,教研组经常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具备了较先进的教育理论并且具备了较新的教学观念,则需要运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并在实践中找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学法,如何找准切入点,切实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也是我们教研工作重点关注的目标之一,教研就应在具体的教学中研究,边教边研,在研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此,近几年来围绕着我组的市级课展开了行之有效的研究工作,除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外,经常进行公开教学研究课,教学探讨课,从而使我组的教学研究工作落在实处。

三个团队:是指年级备课组、科研课题组和师徒组合群。在教研组的统一计划下,各年级备课组均有自己的教学计划,有健全的集体备课制度,每次活动均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上课人),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督促教师做到“教学六认真”。科研课题组则以课题为龙头,开展较为深入的教学研究,课题已结题,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充分发挥“核心”的作用,我组每一个青年教师均拜德艺皆高教师为师,这样师徒之间的研究活动经常进行,老教师的经验为年青人所借鉴使用,反过来,青年教师的闯劲又促使老教师青春焕发,新老相得益彰。我组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不计份内份外,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贡献给同行。

在20XX年的工作中,我们重点住了以下工作:

1、规范数学教学常规管理,认真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组织数学学科的日常课堂教学质量调研。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的环节,让集体备课由“形式化”转为“实效化”,努力促进个人备课质量得到提高,为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各备课组长负责实行集体研讨的备课方式,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结合每位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编写教案,备课组长及时了解教师课前、课中、课后研究教材、把握课堂实效的情况,及时总结和推广组内教师的成功经验,切实做好备课过程中的各环节,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备课组长要把好本组的教学质量关,命题质量关,使每位教师都明确树立集体质量的意识。

2、组织好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周三下午)。围绕理论学习、课题研究,集体备课、公开课等形式进行,为大家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使组内形成良好的教研学习风气,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积极参与市教育局、教科所、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多接触、了解外界动态,积极学习他人先进经验,不闭关自守。

篇2

分备教材和备学生两部分,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备教材就是根据所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情景,力争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方法灵活,讲练结合,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备学生指的是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依据学生的学习态度、水平设计合理恰当的教学氛围,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扩展学生的认知领域,为学生提供思维训练的平台,创设熟悉易懂的学习情景,为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知识积累提供可能。备课中一定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的实际内容出发,这样二者兼顾才能提高备课的针对性、有效性。

二、上课

上课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也是教学工作的关键阶段。上课要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授课,以启发式为主,兼顾个别学生,从听讲、笔记、练习、反馈等环节入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还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光获得应有的智慧,也应掌握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对概念课采用启发引导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新概念产生的背景,发生发展的过程,展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巩固课坚持“精讲多练”,精选典型例题,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问题的特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力争使讲解通俗易懂,使方法融会贯通,并让学生在练习中加以消化,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作业

包括课本上的练习、习题、以及课外作业,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练习题要求全体学生尽量当堂完成,并及时进行讲解;习题中的a组题挑选有针对性的题目作为书面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独立完成,全批全改,深入了解学生对新知识新概念及新方法的掌握情况,b组题适当地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要求,并及时给与提示,以求进一步提高;课外作业则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精选题目,不求数量而求质量,加强和深化学生对概念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及时予以纠正,以积累学生的解题经验,提高认识。

篇3

一、工作态度

一学期以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二、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学习新课程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自实行新课程以来,我是带新课程的新授课,为了加强对新课程的认识和了解,我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理论,仔细研究新的课程标准,及时更新自己的大脑,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为了和教学一线的同行们交流,积极利用好互联网络,开通了教育教学博客,养成了及时写教学反思的好习惯。作为一位年轻的数学教师,我发现在教学前后,进行教学反思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独特的见解,教学前后,都要进行反思,对以后上课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积累经验,教后反思,是上好一堂精彩而又有效课的第一手材料。

三、关心爱护学生,积极研究学情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爱是最好的教育”,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担任响应的教学,同时还肩负着育人的责任。如何育人?我认为,爱学生是根本。爱学生,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只有这样,了解了学生,才能了解到学情,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多与学生交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做学生的朋友,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为自己的备课提供第一手的资料,还可以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提高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四、充分备课,精心钻研教材及考题

分备教材和备学生两部分,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备教材就是根据所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情景,力争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方法灵活,讲练结合,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备学生指的是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依据学生的学习态度、水平设计合理恰当的教学氛围,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扩展学生的认知领域,为学生提供思维训练的平台,创设熟悉易懂的学习情景,为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知识积累提供可能。备课中一定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的实际内容出发,这样二者兼顾才能提高备课的针对性、有效性。一节课的好坏,关键在于备课,备课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备课中我着重注意了这样几点:

1、新课程与老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数学中的地位;

3、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对本节内容的要求;

4、近几年高考试题对本节内容的考查情况;

5、学生对本节内容预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6、本节内容还可以补充哪些典型例题和习题;

7、本节内容在数学发展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篇4

本学期我认真学习,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总结如下:

一、努力提高课的质量,追求复习的最大效益

1、认真学习新课改的考试说明和考试纲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确保教学进度的严肃性.高三年级在明确学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本学期以来经常进行备课组集体备课,教学案一体化,将长计划和短安排有机结合,既体现了学期教学的连贯性,又体现了阶段教学的灵活性。

2、准确定位复习难度,提高课堂复习的针对性。我们把临界生这个群体作为高考复习的主要对象,根据临界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层次来设计课堂教学,不片面地追求"高,难,尖",而是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逐步提高能力要求,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不断优化课堂结构,力促课堂质量的有效性。首先,针对复习课特点,明确复习思路,构建了二轮复习"四合一"的课堂模式:能力训练+试卷讲评+整理消化+纠错巩固。

能力训练做到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排查出学生的考点缺陷,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试卷讲评做到在错误率统计和错误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讲评,讲评的对象明确定位为中转优学生,评讲效果的衡量标准就是看中转优学生有没有真正搞懂;整理消化首先确保各学科当堂消化的时间;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在一定的时间长度内,以变形的形式进行纠错巩固训练,同时在周练中予以体现.

二、让学生切实做好题,发挥训练的最大功能

1、实行 "下水上岸"制,提高练习质量。 "下水"是为了"上岸",教师做题是为了选题。为此,本人对给学生做的题目自己先过一遍,加强对选题的工作,练习材料没有照搬现成资料,同时整个年段的题目是备课组集体研讨而成;要先改造,后使用,力求做到选题精当,符合学情。

2、有效监控训练过程,确保训练效度.训练上特别重视训练的计划性,明确每周训练计划.认真统计分析,对于重点学生更是面批到位.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纠错,并定期进行纠错训练.

此外,对考试这一环节,严格考试流程,狠抓考风考纪,重视考试心理的调适,答题规范化的指导和应试技能的培养,努力消除非智力因素失分。及时认真地做好每次考试的质量分析,并使分析结果迅速,直接地指导后面的复习工作。

3、强化基础过关,实施分层推进.针对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的现状,实施基础题过关的方法,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实验班适当提升训练难度,同时实行必做题和选做题的分档训练。这一举措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还有很多做得不够的地方,我一定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不断进步,不辜负领导和家长们对我的信任,在来年再创佳绩。

【二】

一、加强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教学。

新的高考形势下,高三数学怎么去教,学生怎么去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压力很大,针对这一问题制定了严密的教学计划,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强化集体备课,培养学生素质的具体要求。

即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规范教学程序,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集体备课中,注重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长处,集体备课前,每位教师都准备一周的课,集体备课时,每位教师都进行说课,然后对每位教师的教学目标的制定,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及课后作业的布置等逐一评价。

集体备课后,我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自我调整和重新精心备课,这样,总体上,集体备课把握住了正确的方向和统一了教学进度,对于各位教师来讲,又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材施教。

二.研读考纲,梳理知识

研究《考试说明》中对考试的性质、考试的要求、考试的内容、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各方面的要求,并以此为复习备考的依据,也为复习的指南,做到复习不超纲,同时,从精神实质上领悟《考试说明》,具体说来是:

(1)细心推敲对考试内容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准确掌握哪些内容是了解,哪些是理解和掌握,哪些是灵活和综合运用。这样既明了知识系统的全貌,又知晓了知识体系的主干及重点内容。

(2)仔细剖析对能力的要求和考查的数学思想与教学方法有哪些?有什么要求?明确一般的数学方法,普遍的数学思想及一般的逻辑方法(即通性通法)。

三、重视课本,狠抓基础,构建学生的良好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

良好的知识结构是高效应用知识的保证。以课本为主,重新全面梳理知识、方法,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揭示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从中提炼出思想方法。

在知识的深化过程中,切忌孤立对待知识、方法,而是自觉地将其前后联系,纵横比较、综合,自觉地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融会代数、三角、立几、解析几何于一体,进而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高效的有机认知结构。如面对代数中的“四个二次”:二次三项式,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时,以二次方程为基储二次函数为主线,通过联系解析几何、三角函数、带参数的不等式等典型重要问题,建构知识,发展能力。

四、狠抓常规,强化落实与检查

精心选题,针对性讲评。我们发扬数学科组的优良传统,落实“以练为主线”的教学特色。认真抓好每周的“一测一练”。“每周一测”、既要注重重点基础知识,出“小,巧,活”的题目;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出有新意的题目,只要能抓住这两点,就是好题。

对每次测验和练习,我们都坚持认真批改,全面统计。为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还要求学生对自己做错了的习题进行改错,提高习题课讲评的针对性与课堂教学的效率性。

五、注重“三点”,培养学习习惯。

高三复习注意到低起点、重探究、求能力的同时,还注重抓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信息点、易错点、得分点,培养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养成规范作答、不容失分的习惯。

六、选择填空题的地位与复习策略

虽然高考中选择填空题占分的比例接近50%,高考考它们的方向是基础与全面,为顾及到各层次的考生,高考一定要考基础,考试的知识点覆盖率应该尽量大,这些设计目标由选择填空题来完成。以它的目的来看,选择填空题的难度不应该大,一张卷有1-2道难度大的题就足够了。

而文科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复习时应用花大的精力去抓选择填空题,实际上,实践告诉我们,难的选择填空题是押不上的,遇到时只能依靠学生自己的数学能力。选择填空题往往有一些技巧解法,如排除法,特值法,代入数值计算,从极端情况出发,等等,我们除了在平时的训练,还作了选择填空题的专题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

七、不同学生不同要求

高考采用新的模式,学生选修的科类不同,因此学生的整体情况不一样,同一班级的学生,层次差别也较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又要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这样,对课前预习、课堂训练、课后作业的布置和课后的辅导的内容也就因人而异,对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在课堂提问上也要分层次,基础题一般由学生来做,以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把知识点扩展开来,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提高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作业的布置,既有全体学生的必做题也有针对较强能力的学生的思考题,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辅导的内容也因人而异,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对尖子生时时关注,不断鼓励。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多给一点热爱、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微笑。关爱学生,激起学习激情。热爱学生,走近学生,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鼓励的话,都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激活学习数学的思维。

心理教育,助长学习成绩。学好数学,除了智力因素以外,还有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心理方面,一些同学害怕学不好数学,或者以前数学成绩一直不好,现在也一定学不好等,我们采用了个别交流学习方法、学习心得等,告诉学生只要做好老师上课讲解的,课后加强领会、总结,一定会有进步的,不断关怀、帮助、指导,学生积极性提高,问的问题也多了起来,学习成绩也渐渐提高了。

【三】

本人这学期担任高三年(6)(7)班数学教学工作。这一学期中我们在高三备课组在组长带领下,能发挥集体智慧,共同协作,努力提高班级的数学成绩。现将自己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一、认真工作,加强专业学习

(1)我能认真翻阅大量资料,备好每节课,注意所选题目的典型性和层次性,该不讲的就不讲,重点要讲的一定讲透。努力探索每节课适用的教法,优化课堂。

(2)课堂教学时,注意根据平行班学生基础差特点,分析,板书详细些,归纳好重要题型的解题策略,并做好变式拓展。抓住时机总结出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及一些规律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3)备课组统一练习,总复习过程中坚持做一周三次选择填空专练,两次综合练习。因自己所教班级是平行班,因此更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及兴趣的培养,因此对练习有针对性地进行删减。

(4)及时批改作业,对典型错误及时反馈,对部分学生实行面批。让学生重视数学学习。

(5)利用晚自习时间对部分学生学习及学习方法进行个别指导,使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及学习兴趣有所提高。

(6)自身做大量习题,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取精华,去糟粕,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学得有效率。

(7)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每一节课,并能听各位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与同备课组同事讨论新课改方向及试题,并预测今年高考方向,明确复习方向与重点。

二、关心学生成长

学生到学校的主要目的除了学习,还有做人。

(1)抓住合理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迟到,学习散漫等。取得效果还是较好的,树立教师的威信,赢得学生尊重。

篇5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个高中学生三年的成长发展,不论是数学知识的获得,个性的陶冶,还是思维水平、数学能力的提高,都遵循这样一个规律――“三年发展看高一”。打好高一的基础至关重要。高一上学期,特别是一上的前半学期,是实现从初中学习到高中学习的“转轨期”。这个“轨”轻得顺不顺,好不好,对于能否顺利适应高中三年数学学习特别关键。不少刚升入高中的同学,由于初三升学考试压力的解除,到了高中觉得一切新鲜。由于不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规律和特点,盲目性很大。心想着三年时间长得很,不妨先放松一下。那知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就到了期中考试。一些同学手忙脚乱,突击复习,直至数学成绩不理想才慌了神甚至大惑不解:我中考成绩不错啊?怎么到了高中突然大滑坡,不及格啊!高中数学学习要讲究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方法科学,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可以带来很多好处:一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二可以减轻学习的负担,三可以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那么,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从哪里来?这要从高中数学的学习规律,高中数学的各个学习环节(即全过程)出发,寻找适合身身特点具有自己特色的学习方法。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下复习、作业练习,课外学习,复习小统筹,各个时段,各个环节都要“优化”。总结许许多多的科学家,数学家、数学优秀生、数学特级教师的治学经验,我们归纳出课前预习,上课听讲,课后练习,复习小结等环节的要点,就是“先预习后听讲,先复习后作业,先思考后提问,经常总结学习规律”。

首先,同学们要认识到高中数学的特点。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初中数学在教材表达上采用形象通俗的语言,研究对象多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和形象思维,而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强。

其次,同学们要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模式。面对每天内容多,难度大,节奏快的新知识,要做好笔记,及时巩固复习,课堂上没有听懂的地方一定要及时问老师。对待家庭作业一定要做到独立和全力。要尽快找到一种自己适应的学习方法,适应老师的教学模式,使自己学得快,学得好。

然后,同学们要正确面对学习数学中遇到的困难。在开始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胜不骄,败不馁,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愈挫愈勇,千万不能让问题堆积,形成恶性循环,而是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有,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个性品质。上课前要预习,预习可以让自己熟悉新课内容,找出难点疑点,从而上新课时提高了课堂效率,使知识学得更加牢固。课堂全神贯注,思维跟着老师走,做好笔记。课后要及时复习巩固,不懂的及时问老师。另外,还要有钻研精神,遇到难题不要轻易放弃,积极思考,提高思维能力。解完题目之后,要养成不失时机地回顾下述问题: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分析联想探索出解题途径的?使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通过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就有利于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如果忽视了对它的挖掘,解题能力就得不到提高。

因此,在解题后,要经常总结题目及解法的规律,只有勤反思,才能“站得高山,看得远,驾驭全局”,才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典型问题,同学们应善于合作,各抒己见,互相讨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可主动与老师交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老师的点拨中,他的思想方法会对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只有不断交流,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提高表达能力。如果固步自封,就会钻牛角尖,浪费不必要的时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善于从多侧面、多方位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因为只有思索才能生疑解疑,透彻明悟。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无问题状态,就说明他思考不够,学业也就提高不了。

最后,我给同学们以下几个建议:

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为备战高考而加的课外知识。

2、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3、记忆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

4、与同学建立好关系,争做“小老师”,形成数学学习“互助组”。

5、争做数学课外题,加大自学力度。

篇6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信心满满跨入高中,都有要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而是太枯燥、乏味、抽象,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如何让高一新生顺利度过数学“适应期”呢?下面我就对这一问题做分析、总结,希望能与同学们共勉。

一、了解高中数学的考试特点

首先我们要知道,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考试有许多截然不同之处。高中数学考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题多一半是生疏的题目,是考生不能依赖模仿加以解决的问题。学生感到什么方法都学过,就是分不清什么时候该用哪一个。打个比方,老师不断地讲解谜语,分析它们的结构,特点,思路,猜法……作为一名学生,你把这一切都背下来,考试时依然没用。考试时,让你猜的一定是新编的谜语,考的是你的能力。

初中学生学数学,靠的是一个字:练!

高中学生学数学,靠的也是一个字:悟!

学好数学的核心就是悟,悟就是理解,为了理解就要看、做、想。看笔记,做作业后的反思,章节的总结,纠错找原因,整理复习资料,在课外读物中开阔眼界……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悟”。不但要与老师积极配合,还要自觉去“悟”,提高主动性,做好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好自己的短、中、长期的目标,坚持不懈地作出努力,才能取得期待的成功。

二、了解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学习对策

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高中一年级是个转折点,同学们的抽象思维慢慢开始从经验型占主导向理论型占主导转变,并且将迅速进入理论型发展的关键期,这时同学们遇事开始有了“个人的见解”,自主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感觉自己“真正长大了”。

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们获得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一个高中生三年的发展,不论是知识的获得,个性的陶冶,还是能力的提高,都遵循这个规律――“三年发展看高一,高一关键在一(上)”。这就是说,在高中一年级上学期所形成的心理态势、学习方式、思维习惯和知识结构将会对高中三年的发展产生重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高一(上)结束时所产生的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有相当大的比例将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甚至大学以后,这一发现进一步加强了高一年级特别是高一上学期应该是“关键期中的关键期”这一认识。抓好这个关键期的教育和训练实在是太重要了,可是到底应该怎样抓呢?

1.正视“转折点”,引导学生自觉地实现“转轨”。

弄清高中数学的特点,激励他们要与时俱进,认真地学习、领悟数学学习的科学理念与以理论型抽象思维水平主导的数学学习方法,自觉地、尽快地按照“数学学习的基本结构”高质量地完成从初中学习到高中学习的转轨,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与方法。

2.珍惜宝贵的“关键期”,力争思维水平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期也是发展的最佳期,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抓好关键期,使自己的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否则“时过而后学,虽勤劳而难成”。这是因为人的各种器官和能力的发展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具体地说,高一年级的数学内容中理论成分所占比重较大,这就为理论型抽象思维水平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教育学生应当在每一次的理论(定义、定理、公式、法则)教学的全过程(试验猜测论证分析例题应用)中,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力争做到独立解决问题,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探寻高一学生如何顺利度过数学“适应期”

随着学习的深入,数学成绩的分化是必然的,如果新高一同学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有困难,应怎样顺利度过这个“适应期”呢?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要弄清成绩落后的原因。

原因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难度提高。因此会有少部分新高一生一时无法适应。表现在上课都听懂,作业不会做;或即使做出来,老师批改后才知道有多处错误,这种现象被戏称为“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

应对方法:要透彻理解书本上和课堂上老师补充的内容,有时要反复思考、再三研究,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并在勤学的基础上好问。

原因二:初、高中不同学习阶段对数学的不同要求所致。高中考试平均分一般要求在85-95分左右。如果一个班有50名学生,通常会有10个以下不及格,120分以上人数较少。有些同学和家长不了解这些情况,他们对初三时的成绩接近满分到高一开始时的拼及格这个落差感到不可思议,重点中学的学生及其家长压力更大。

应对方法:看学生的成绩不能仅看分数值,关键要看在班级或年级的相对位置,同时还要看学生所在学校在全市所处的位置,综合考虑就会心理平衡,不必要的负担也就随之而去。

原因三:学习方法的不适应。高中数学与初中相比,内容多、进度快、题目难,课堂听懂作业却常常磕磕绊绊,由于各科信息量都较大,如果不能有效复习,前学后忘的现象就会比较严重。

篇7

数学作为高中阶段一门比较传统的课程,其在高中教学的过程中占据着一席之地,并且,其分值在高考当中也是最高的。近年来,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进行,一些新的变化出现在数学教学课程当中,特别是课程的内容结构和目标的变化,在课程内容方面,强调要将其中存在的一些“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改掉,而是增加一些与生活和科技相关的知识;在教学结构方面,强调教学结构要更加均衡合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学生能够达到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在教学目标方面,强调的是“三维”目标的达成,这三维目标包含知识和技能、情感和态度、过程与方法,以此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新课程改革,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完善自我学习能力,培养自身的独立意识,为创新型社会提供大量的人才。然而,由于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依然处于初期阶段,还未成熟,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中依然存着这一些问题,甚至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样就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对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一、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高中数学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下面就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

(1)教材方面存在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高中数学的教材也发生了变化,与以前的教材有着很多不同之处,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创新,但创新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高中数学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对教学内容的重新编排,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编排现象的出现,而且,其中许多教学内容被删减,这给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严重的影响到教学质量;其次,没有与其它学科协调好。新课程改革将西方的数学因素借鉴了过来,只是注重学生思维方面的训练,没有体现出高中数学的实用价值,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极少的联系,缺乏一定的协调性。另外,新课标明明指出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要体现出其基础性的特点,立足于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并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但是,在教材中却出现了一些非常难的例题,是大多数学生都不能够接受。

(2)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看得太重。虽然,新课程改革中的确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分的尊重,以至于达到了曲解的程度。有些学校忽视了教师的角色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过分的倡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这方面,最为常见的就是,当面对一个学期中的学习内容较多时,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对一些概念和定义笼统的讲解,很少进行课上习题练习,让学生自己去练习和掌握,表面上看,是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学习的机会,但是,却将教师的主导性给忽略了。还有一些数学老师将自己的作用仅仅局限于对解题多样性的倡导,只要能讲题解出来就行,不注重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是否合理,甚至还有一些缺乏创新精神,只是照搬照抄原有的教学方法。

(3)初高中之间失去了有效的衔接。对于高一的学生这一点深有体会,初中和高中之间不论是从教学方式还是教学内容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一时难以接受这样大的跨度,在进行高中数学的学习是比较吃力,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负担,甚至会影响到其整个高中的数学学习。

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措施

通过对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现有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笔者发现,要从根本问题着手,采取一些有效的对策,才能着实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1)对教材的进一步完善。对于新课改之后数学教材中存在的较难章节,以及教学内容的不合理编排现象,应该先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调查。首先,对于学生普遍认为较难的章节,应该删除,如果教学内容很重要,则应该重新进行编写,以降低其难度。其次,在进行新教材内容顺序编排时,应该广泛的听取教师的意见,因为,教师有着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他们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教学体系,对于教学内容顺序编排方面有着较好的意见,更易于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

(2)适当看待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了解新课改中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要求,把握好度,适当的给予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机会,不要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给忽略了,如果没有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就不能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而只能成为是放任式学习,完全不符合新课改的观念。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挑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题,在课上引导着学生进行练习,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又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3)立足于课本,对教学资源进一步的拓展。在新课改形势下,数学老师要自觉的将新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并适度地对其进行挖掘,然后,再通过对课程资源的进一步拓展,来实现对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在此过程中,有一点是特别重要的,就是数学老师要将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彻底的体现出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按照自己的理解,(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这样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过的数学原理。

(4)对现有的教学手段进一步优化。其实,高中数学的教学和学习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只有将教学手段进一步优化,才能在内容上玩出花样。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教学实践当中已经引入了多媒体技术,对此,学生也比较感兴趣。然而,大多数的教师却与学生的心情大不一样,他们并没有将多媒体技术看成是多么新奇的事情,甚至还存在着抵触的心理,他们认为多媒体教学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只是在摆花架子,特别是高中数学教学,更是不能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这就使多媒体设备成了摆设,没有发挥出其预期的效果。其实,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教师应该敢于尝试利用新的教学手段,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如何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并有利的教学方式要进一步的发扬,积极的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进而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5)要注重初高中之间的有效衔接。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一定不要受原有的传统思想观念束缚,应该更新思想观念,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就是以教育教学为主导;另外,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多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多和学生交流,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全面的对学生的兴趣有所掌握。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做到因材施教。特别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刚从初中升入高中,高中的一些教学方式都与初中完全不同,并且,高中数学的知识难度、深度和广度都要比初中大得多,要给他们一个适应的阶段,悉心的给予指导。

三、总结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受到新课改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高中数学的教学要进一步的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的解决现有的问题,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8

高一是高中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初中数学成绩比较理想的学生,进入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太理想,就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盲目套用初中学习模式、学习方法。因此,如何解决好初高中数学过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尤为重要,这样才能大面积提高高一学生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数学学习自然就会获得好的成绩。

一、高中数学特点

(一)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高中的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函数语言等。高一年级的学生一开始的思维梯度太大,以至集合、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似乎很“玄”。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理论联系实际来降低思维难度,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用形象、通俗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互相转化,提升学生的语言“悟”性。

(二)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由于很多老师给学生建立了各种习题统一的套路式的解题思维模式。因此,不少初中生已经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然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已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极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

(三)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的知识内容的“量”以及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减少了。因此,很多学习被动的、依赖心理较重的高一新生不能进入学习状态,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提出学习要求并及时检查督促:第一,要每天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工作,并努力记牢重点知识;第二,要在每周内,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及时区别新旧知识并体会它们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每个教学单元测验后要及时评讲,督促学生改错,否则,一旦知识信息量的差错越大,其记忆效果就越差,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因此,既要教会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等,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也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特殊到一般的类比法,一例到一类、一类到多类、多类到统一的方法,一般到特殊的特例法的方法等,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进行发散思维。

(四)学生眼中的初高中数学特点问卷(8个班523人的问卷)的对比图

二、初高中过渡时容易出现的误区

(一)对学生的学习心态与情感关注不够

1.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人或动物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数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感,是在数学学习情境中诱发的,学生长期没有达到学习目标,屡次受挫,产生消极认知,确信自己缺乏数学学习能力,从而在动机、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一种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据研究表明,教师期望对学生的习得性无助感的形成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学生在教师不正确的期望与行为下,较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感。

2. 教师的不当行为与态度会使得学生的数学学处于一种压抑的、困难重重的艰难境地,这种痛苦的学习感受和体验,使学习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因此,我们教师应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在不断摧毁基础较差、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还是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二)学习习惯养成未很好达成

一般来讲,学生对良好学习方法的了解,很容易通过教师指导来解决,但是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否在反复的执行和使用中形成学生的学习习惯却是很难的,从实践经验看,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和能力的欠缺是可以在一个阶段学习过程中慢慢弥补的。习惯养成应注意的问题有:主动学习的习惯;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预习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上课记笔记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阶段复习的习惯;自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习惯。

三、教师转换视角问题

我们对高一新生的要求过高,忽视了阶段性目标要求。实际上,新生与任课教师之间应是一个双向适应的过程。

1. 目前高一课堂的容量大、抽象度高、逻辑性强,有很大程度是教师自身的教学定位不当,教学要求过高(常常一步到位)所造成的。教师需要从一个学习者的视角来考虑教学的定位、要求,从而选择合适的教学行为。

2. 教学中还是重记忆和模仿操作。由于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常见题多,一般均可对号入座,所以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轻概念理解,重记忆和模仿操作,而在高中课堂教学中,许多高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实质上也强化了这一行为,而不是扭转了这一学习方式。

四、初高中数学过渡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一)教师需调整心态

随着社会环境、家庭教育、课程内容变化、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必然会随之变化,高中教师既无法选择学生,也无法改变学生的过去。因此,与其埋怨,不如接受并承认学生的思维水平、学习能力、习惯等现状,探寻在此基础上的教学举措,有效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的过渡。

(二)教师应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

从信息加工理论来看,学习分为“联结性学习”与“运算性学习”两类。题型教学、数学结论生成过程的缺失或难于理解,都会加速学生采取联结性学习机制,采取记忆某些题型的解法步骤或数学结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如二项式定理、数学归纳法、对数运算性质,加强生成过程的设计;延迟结果的呈现;增加学习个体的体验强度等措施会有助于避免联结性学习。数学教师如果掌握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当遇到学生出现联结性学习问题时,处理起来就更得心应手。

(三)抓好课堂这一主战场

教学内容的容量、进度、难度、广度、灵活度、作业布置,我们都应把握好。确定好讲与不讲的内容,要讲的内容要弄清怎样讲,并渗透学法指导。

如函数符号f(x)的教学:

1. 函数概念:强化符号与其所表征的概念的内涵的联系。

函数的表示法:继续强化符号与其所表征的概念的内涵的联系。

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充分感悟函数符号在刻画函数性质中的作用,深化对函数符号的理解。

2. 运用函数符号抽象概括初中所学的一般规律。

例:已知函数f(x)=x2,完成以下三个问题:

请用a表示f(a+1),f(a-1);

请写出y=f(x+1),y=f(x-1)的解析式;

请在同一坐标系画出y=f(x),y=f(x+1),y=f(x-1)的图像,说明三个图像之间的关系。

3. 模块复习时再次深化函数符号表征的含义。

函数概念中,有两个运动变化的过程,自变量的运动变化过程及函数的运动变化过程,前一个运动变化过程的某些特征(如数值不断变大)和后一个运动变化过程的某些特征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这就是函数性质的本质。(归纳如下)

[两自变量

x1,x2的关系] [两函数值f(x1),

f(x2)的关系] [函数图像

的性质][刻画] [x1,x2的

大小关系] [f(x1),f(x2)

的大小关系] [单调性] [轴对称性] [中心

对称性] [x1,x2的

和为常量] [f(x1),f(x2)

相等] [f(x1),f(x2)

互为相反数] [

][

][对

性]

(四)高一数学学习规划图

[幅度][高目标,低起点,缓加速][高中

状态] [高中

状态] [初中

状态] [高度自主,适度管控,缓慢放手][教学的难度、

速度、容量] [学习的自主度] [期中][期中][期末][期末][

][

][高一第

一学期] [高二第

一学期] [时间]

(五)具体做法

1. 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学生的依赖心理,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单元小结和及时改错。树立学习榜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 解决学生思想松懈问题。刚进入高一,有的学生思想开始松懈,尤其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两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的同学,他们甚至会错误地认为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两个月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然而高中数学的难度远非初中数学能比的,需要三年的艰苦努力,加上高考的内容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具有很强的选拔性,想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其缺漏的很多知识是非常难完成的。在教学中,应提倡学生制定高中三年的学习计划:高一打好基础,高二是关键,高三出成绩,在三年中各有侧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3. 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高中数学“死记硬背”是考不了高分的,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不能抓重点难点,不能体会思想方法,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对此,应引导学生做好下面几件事:制订计划,明确学习目的;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重点难点,笔记只记关键的和重要的;及时复习,疑难及时解决;搞好系统小结。

4. 循序渐进,积极归因,防止急躁。高一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同学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许多优秀的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非常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都非常不错。

5. 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求解、抽象概括、空间想象、推理论证、数据处理、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等能力的任务,其中运算能力的培养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教学中应进行一题多解的思考,优化运算策略。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使用归类、网联策略,也应处理好几个问题:空间想象能力对平面知识的扩充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立体几何,体会图形、符号和文字之间的互化;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归类数学模型,体会数学语言。

总之,高一数学教学要立足课本,适度拓展,面向全体学生,重点问题重点讲,常考问题反复练,合理利用单元复习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自信心。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实际出发,在平时分层指导的尖子学生中完成,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感悟应尽量突出创新思维训练,提高尖子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兼顾学法指导,重点消化解决错题,争取不犯重复性错误。高一数学学习是学生人生的一次磨炼,也是教师教学成果的基础体现,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当目标,长计划、短安排,使学生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具数学学习自然会取得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篇9

新教材内容总体偏多,部分内容的编排不尽合理,新课程包括5个必修模块和4个选修系列,5个必修模块基本涵盖了以往课程的内容,而这4个选修系列中不仅涉及了以往课程内容,大部分都是以往课程中没有的。2009年,江苏省教育厅提出“五严规定”,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在总的教学时间不增反减的情况下,教学内容偏多和教学时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笔者根据这六年的实验教学经验认为可以删除一些内容。

1.孤立的知识点。删除后不影响高中数学整体逻辑结构,对学生发展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如矩阵与变换、统计案例在高中阶段现有的知识与时间限制下,难以完成完整的内容,只能进行机械性操作。

2.重叠的内容。如三视图与初中阶段学习重叠,流程图与算法中的程序框图本质上是相通的,也与信息技术课程重叠。

3.蜻蜓点水式的内容。如定积分,高中阶段课时太少难以讲解清楚,大学将系统学习,属非主干的内容,删除后不影响整个高中数学的学习。

但是,另一方面考虑到规模日益扩大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与数学竞赛,在相关章节可以链接引申一些内容,如函数的凸凹性、反函数、函数及数列极限的定义(免得一些高校对大一新生单开江苏补习班)、复数的三角形式与指数形式、重要不等式(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随机变量的概率、均值与方差等。(这些内容对绝大多数学生是不作要求的。)

二思新教材的顺序、衔接与进度

1.新教材的顺序

(1)整体模块的顺序

新教材模块化设置及以螺旋上升的方式安排知识,不少章节内容和顺序被打乱,知识的逻辑链条被人为割断。如将“解三角形”与“数列”、“不等式”这些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没有内在联系的内容捆绑在一起,安排在必修5中,显然属典型的人为制造的知识割裂现象。在必修2《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中列出了有关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内容,不仅与章节名称不符,而且这里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与理科的选修2―1中“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相关内容相隔太远,可调整到选修2―1。而文科后面压根就没有涉及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相关内容,因此文科这部分内容干脆删掉!新教材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简单的线性规划、均值不等式集中在一起安排在必修5,使得重点与难点过于集中(一元二次不等式、数学5中的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基本不等式等内容均属C级要求),而且还造成相关知识的割裂。

关于必修模块顺序设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称《标准》)中指出:“数学1是数学2、数学3、数学4和数学5的基础,对其余4个模块的顺序未作原则上要求,在不影响相关联系和知识准备的条件下,学校可以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安排。”(一般以地级市为单位统一安排,便于期中期末统考。)

笔者认为:数学2中综合了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两大块内容,高一学生难以接受,数学3中概念性的知识太多,算法等新增内容也比较陌生,所以考虑把这两个模块移后教学。而数学4中的三角函数,学生在学完数学1的函数后,比较容易接受三角函数的知识,因为三角函数也是一类特殊的函数,从一般到特殊,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而三角变换与三角函数又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先学数学4中的三角函数与三角变换,其中的平面向量置后到与数学2的直线与圆一起学习,因为它们同属平面几何,也便于用向量的观点研究平行与垂直这两种特殊而重要的位置关系。原来平面向量放在三角恒等变换之前不过是用平面向量证明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数学的内在联系以及六年两轮的教学经验,都证明了1、4、5、2顺序的相对合理性,而数学3算法语言相对独立,顺序放置有一定的自由度。但一般放在高二上学期,这样可以与信息技术课程及考试同步(高二上学期12月份的最后一个周末举行信息技术考试)。然而,目前流行的几种模块顺序,在教学中都有其可能产生困难的地方。例如,1、2、3、4、5的顺序会导致第一学期安排的内容偏多偏难;解析几何分在两处,距离时间太长;没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讲解立体几何和直线方程有困难。1、4、5、2、3和1、4、5、3、2,1、3、4、5、2的顺序会导致:未学数学2中的线直程,学习数学5中的线性规划内容就有困难。上述讨论表明,无论怎样排列都会出现矛盾,我们要“挖根”,要从《标准》上解决问题,消除模块化结构的负面影响,重新调整模块的顺序和内容,使模块顺序与内容相对协调。另外文科与理科内容应保持相对的统一性、协调性。因此建议选修1-1、l-2与选修2-1、2-2内容上应完全一致,只是教学要求不同。

(2)个别教学内容的顺序调整

例如,在模块1中学习集合之后,我们把模块5中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移到这里教学,但是并非全章照搬,只介绍几类简单的不等式的解法,目的是只有学了常用的几类不等式的解法之后,才可以解决许多集合问题及函数定义域的问题。不然有的学生初中没有学,在这时就会遇到困难.也有的学校组织编写了从初中到高中的衔接教材,对这方面的内容加以补充。再如为了分散数学5“数列与不等式”的难点,也考虑到线性规划与直线的关联性,可以将数学5不等式中线性规划穿插到数学2“直线与圆”中学。

2.新教材的衔接

高中课程内容与顺序的安排要考虑与初中和大学的衔接,要兼顾初中、大学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自身的终身发展。

(1)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

在教材内容上,由于初中的课程标准与高中接轨不严密,导致有些知识脱节。如初中没有介绍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乘法公式的学习仅局限于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减少了立方和差、三数和的平方、两数和与差的立方等公式。根式的学习中,也缺少了分母(子)有理化等研究,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等知识和方法没有学,平面几何中更是减少了许多内容,如平行线截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四“心”、圆中的垂径定理及切割线定理等等,而这些内容高中经常用到,内容出现脱节,衔接不上。有些相同内容称谓不一致,如三视图,初中称主视图、左视图,高中则称正视图、侧视图。

(2)初高中教学方式的衔接

初中由于内容较少,难度较低,一般学校大都采取“课前预习――课上展示――课后作业”的山东杜郎口教学模式,教学较为轻松愉快。但与初中相比,高中数学内容多、难度大、节奏快、注重逻辑思维和分析理解,一些学校教师很少用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方式,除非上级检查或是上各类公开课、评优课,初高中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衔接,使得学生在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显得比较吃力。

(3)高中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衔接

部分高中数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衔接不好。一方面,其他科目用到的数学知识,数学没有学到,例如,高一上学期物理(必修)力的分解问题,涉及到数学中的三角函数,而三角函数问题在高一下(必修4)才会学到。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0t+1/2at2中加速度a的数学意义a=v′(t)不理解,因为导数未学到。另一方面,数学用到其他科目的知识,其他科目还没有学到,例如数学4“三角函数”在讲函数y=Asin(?棕x+?渍)的图像时,提到物理中的简谐运动、交流电等都与物理课程不同步。

(4)高中与大学的衔接

大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脱节更为严重,主要的表现有以下情况:(1)两头不管:对高中未学知识(函数与数列的极限),大学教材的编著者误以为是高中的必修内容,在自己的教材中未予补充,从而造成了大学和高中两头不管的结果。(2)前后不一致:对同一内容,高中和大学的表述、名称或符号等不一致。

3.新教材的进度

现在有些地方为了高三有更多的总复习时间,高一高二的教学进度太快,尤其是高一每学期要学两本书,学生刚刚从初中升入高中,进度、难度骤然大增,思维方式、学习方式骤然改变,学生很不适应,很难很好地衔接,“水过地皮湿”,造成很多“夹生饭”。还有的地方高二过早文理分科,造成文科“肤皮蹭痒磨洋工”,理科“紧锣密鼓赶进度”。个别学校或教师垂青于过程华丽泡沫,片面追求短期利益,高三一轮复习偏快,高三上学期就早早地结束了一轮复习,没有到边到沿、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为二三轮的复习埋下隐患。这些做法都给整个高中数学的学习造成很大的被动!这需要调整高中三年教学的整体进度,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不能提前分科!

三思新教材与“三考”

1.新教材与高考

高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高校选拔人才,二是对高中教学的导向与评价。高考的目的决定了其性质是一种常模参照性考试,即将个人考试分数与参考人员全体作比较,报告个人在全体中的相对位置。江苏高考现行的模式就是“大圆套小圆”,4C1合格是大圆,选修1B1C是小圆,语数外达线是更小的圆,而数学就是这个更小的圆的圆心!因为在这种高考模式下,“成也数学败也数学”,“得数学者得天下”已成广泛的共识!

那么作为一线的数学教育者我们首先只能适应高考,一方面我们要把握好教材进度,注意与初中的衔接,夯实基础,文理分科不宜过早,高三不要急功近利,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另一方面在基础年级不要动辄搬上高考题,美其名曰“瞄准高考”,孰不知高考题是到高三毕业时学生才能达到的水平(较基础的题目除外),平时多加强定时训练,只有“平时高考化”的严格规范,才能获得“高考平时化”的淡然与从容。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通过各种正常渠道向命题者反映中学教学的呼声,使他们的命题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多多调研中学教学,一切从实际出发。

2.新教材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

一张高考试卷,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专科学校都靠它招生,这样的试卷要具有各方面的兼容性,同时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大学自主招生便应运而生,然而大学自主招生,没有传统的考纲与模式,命题有很大“自由度”。这给学生带来很大的烦恼,无法作应试准备。

自主招生考试以中学教育中的知识板块为基础,但范围更为宽泛;自主招生考试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这个层面来了解考生的学术潜力;因此,需要帮助学生对中学阶段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作合理、有效的深化和拓展,对特殊的技能和技巧加以总结、研究,从而对考生给予指导和点拨。可以在新教材相关章节链接引申一些内容,如函数的凸凹性、反函数、函数与数列极限定义、复数的三角形式与指数形式、重要不等式(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随机变量的概率均值与方差等。

指导学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要从高一开始,不能靠高三突击,还要注意以下问题:自主招生考试要高于高考,低于竞赛;以高考中档题为起点,避开竞赛的技巧性,关注自主招生命题的创新性;着力于思维的发展,通性通法的运用,数学本质的揭示;避免繁杂的计算训练,寻求简洁优化的解法;不求面面俱到,只求突出核心内容;既关注高中阶段基础内容,也关注与高等数学衔接内容。

3.新教材与数学竞赛

数学竞赛虽然在高考中不加分,但一流高校对获奖者很是情有独钟,可以参加其自主招生,或者干脆直接保送上大学,因此一些生源较好的中学对数学竞赛尤为重视,但大多学校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到高三才搞竞赛,事实上高一高二才是基础与关键。2010年我校数学竞赛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就得益于我们从高一就物色竞赛苗子,有针对性地辅导育苗,这是其一。其次,在新教材系统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学校要配备专职的奥数教练员,毕竟数学竞赛有其独立的竞赛大纲与竞赛教程。教练员可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组织“每周一题”、“有奖攻擂”活动,成立数学兴趣小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与教练指导相结合,鼓励学生研读与数学竞赛有关的专业报刊杂志,大胆撰写数学小论文等等;最后还要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利用节假日积极参加省市官方组织的数学竞赛培训,如夏令营、冬令营,因为这需要一定的经济支出。

另外数学竞赛不要孤立于高中教材的教学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之外,数学竞赛的辅导最好做到高考、大学自主招生与数学竞赛“一石三鸟”。

综合考虑新教材的内容、顺序衔接与进度以及新教材与“三考”,高中数学课程内容与顺序可大致安排如上表。

说明:1.数学1―数学5是指重组后的必修模块,而不是原课标模块;2.A类课程为文科类、理科类参加高考的学生设置,B类课程为文科类、理科类参加高考、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设置,C类课程为文科类、理科类参加高考、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数学竞赛的学生设置。

没有破茧的阵痛,就没有化蝶的精彩!任何改革都有痛苦,数学新课程改革也不例外。痛定思痛,我们既要锐意改革,又要冷静“三思”,更要思而后行!使新教材更好地为数学教育教学服务,使我们的数学新课程改革尽快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篇10

1 紧扣书本知识,注重学习方法培养

在中学学习的每一阶段,每位学生都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在连续性的学习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然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很多同学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对自己的要求下降或过高.如果对自己要求过低,自己对学习就不会引起太大的重视,自然就不会有多大进步,也很难形成适合自己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如果对自己制定的目标过高,好高骛远,欲速则不达,同样也很难形成适合自己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如果不能形成适合自己的良好的学习方法,那么到更高一级学校学习的时候就会不适应,自然而然出现衔接的障碍,从而直接影响到学习.在课题研究中,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同学在初中阶段习惯了上课听、下课练、记公式、喜欢被动的学习,不愿意自己去探索和归纳总结,更没有和同学深入合作交流学习.从这一点上来看,这是初中学生升学到高中阶段不适应的一大因素.关于学习方法的形成只靠学生自主形成很难的,即使学生有自己固定的学习方法大多也是停留在“死读书”上.我认为,作为一名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紧扣书本中的本源知识,不断引导学生形成“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培养他们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为下一步学习提供智力因素的关键.

2013年9-12月,笔者在担任一个高三年理科班的数学教学的同时,也担任了初一年一个班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在别人看来这是不可思议的,我自认为是“顶天立地”的工作.教学中虽然跨度很大,但我深知作为一名初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训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形成,这是为以后衔接保驾护航的“法宝”,这比他们马上学习得高分更为重要.有了这样的教学定位后,我每节课花10-2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三读”.即“细读、粗读、精读”.在细读过程中,要求每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段落大意.在粗读过程中,要求每一位同学根据自己写出的段落大意体会其中的数学道理.在精读过程中,要求每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准重要内容,精心攻读.虽然在第一次月考试中,全班的成绩在年段七个班中倒数第一,但学生“独立阅读与独立思考”已经基本形成.在坚持引导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同伴交流,展示自我,给学生以成功自信心的培养.虽然在期中考试中,我班的成绩仍然是倒数第一,但学生课堂中“静读静思到活跃交流”的学习方法已经初步形成,结果在期末考试中,我班数学成绩名列全年段第一,特别是优秀率远远超过其它班级.

2 紧扣知识本质,注重发散与拓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初中教学因受到升学试题难度的影响,的确也影响了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致使一部分教师不去研究教学,造成相当一部分教师用过于简单的“讲练”教学方法,学生只要记住老师讲的知识点,掌握各种题型,升学时就能考高分.这对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是极其不利的.我建议每一位教师要“紧扣知识本质,注重发散与拓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提供“素养”准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结合我以自己上课的实际谈谈自己民的一些做法.例如在初中一年级数学上“2.8有理数回头混合运算”教学中,书本中习题2.8最后一题是这样设置的“列式并计算求1,2?,3,4?,B,99,100?的和”本题对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来说难度相当大的.我认为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以观察能力,分类能力等.我首先是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明确题目要求是什么,已知是什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启发他们如果有多种方法将得到奖励.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下子就明白“求和就是直接添加号”得到这样一个算式:1 ( 2) 3 ( 4)99 ( 100)+?+ +?+++?

B

这样就把一个文字语言表达的题目转化成了一道数学算式题.学生解答的方法当然是令人振奋的.

3 走进高中课堂,相互学习,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初高中学习衔接铺就通途

对于初中教师而言,笔者认为,为了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需要,也是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具体的教法上,老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实施以学定教,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选择性与主动性,也给教师以更大的选择和更严峻的挑战.“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它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2)在初中阶段,教师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根据学生的心理层次、兴趣、状态、发展规律等调节教学循序实行“以学定教”,并做出教的内容方法的选择,教师应注意学生学习的共同点,抓住学习中的闪光点,突出学习重点.仅仅这些我认为还是不够的,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数学教师应当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及整体性,呼应高中的教学需求.最好是多走进高中数学课堂,了解一些高中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听一听高中教师是如何从知识层面、心理层面、学法层面给予学生足够的引导,通过这样的不断积累,提升自己的数学专业素养,也能够使得学生顺利的从初中数学学习阶段发展到高中数学学习阶段.

初高中衔接问题一直都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探究这一问题有助于形成科学系统的数学教育理论,有助于在更普遍、更高的层次上解决来自实践中已经存在或即将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这对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无疑是正能量.虽然这对于初中教师而言无疑是艰巨的挑战,但没有任何借口能逃避这一责任与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