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基础实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4-07 00:50:4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信号基础实训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信号基础实训总结

篇1

摘要:围绕打造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人才培养需要的培训平台,以昆明铁路机械学校与地铁公司共建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案例,以校企合作为背景,从总体设计、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同时对共建过程中校企双方的合作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 :校企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4-0063-04

作者简介:段渝波(1970—),男,硕士,昆明铁路机械学校高级讲师,昆明市首席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机电工程、教学管理。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也得以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昆明、苏州等近40个大中城市拥有或在建地铁。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这对各地铁道类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各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此外,对于地铁公司来说,通过员工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岗位技能训练,不断提升员工的岗位能力,也是运营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因此,一方面,打造怎样的专业教学实训平台,以培养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轨道类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另一方面,从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情况来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属于特有工种,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在建设上一次性投入大,而许多院校开办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时间较短,导致各校实训基地建设中普遍存在资金缺乏、技术支持要求高、缺少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等问题。于是,大多数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来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校企合作共建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例,从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师资培养以及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期望这些经验和做法能为同行提供借鉴。

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是昆明地铁运营人才需求对实训基地提出了迫切要求。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里程为187公里,首期工程于2010年5月全线开工建设,2012年6月昆明地铁6号线正式通车,2013年5月首期工程南段通车,北段也于2013年年底通车试运营。按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配置60名工作人员和昆明地铁规划建设里程测算,近五年的人才需求总量逾万人,岗位涉及站务员、电客车司机、车辆、机电、供电、通信、信号、工务等运营和维修人员。随着昆明地铁运营线路的不断增加,员工亟须加强实践技能,这对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是学校外贷项目的实施为基地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2013年1月,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顺利完成招投标,学校将该项目三分之一的资金投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的购置,主要购置列车模拟驾驶训练器、车站值班员仿真培训系统、OCC仿真培训系统、城轨车辆转向架模型和地铁车辆实训装置等教学实训设备。

三是新建教学楼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2012年7月,学校新建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该教学楼在规划设计时,提前将2 000m2的主楼地下层按地铁车站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划,并在教学楼施工过程中进行同步建设。其中,教学楼主楼大厅进入地下层设置了三个楼梯间,其中两个楼梯间各预留上、下扶梯的安装位置。地下层侧面设置与主干道相连的大门,方便后期教学设备的进出。另外,设计时按照实训基地建成后的使用要求,充分考虑了通风、照明和消防等因素。教学楼的前期设计和建成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

四是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基地共建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9月,学校与昆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签订了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人才培养工作随之启动。2011年以来,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与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在职前培训、人员招聘、师资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昆明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推进和发展,技术人员队伍日益壮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不断增大,学校轨道类专业办学规模也逐年扩大——现有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技术培训和专业教学要求。因此,针对教学中和培训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公司和学校在双方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经多次协商确定校企合作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二、实训基地建设

(一)合理规划确定建设目标

自校企双方展开合作以来,学校和公司的领导、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多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研讨,并于2011年9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方式,面向昆明地铁,辐射西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组建一个具备轨道交通地铁运营技术员工培训、专业实训教学和设备调试试验等功能的实训基地。建成后基地可满足昆明轨道交通地铁运营和维修技术人员的职前与在职培训,可满足相关岗位的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要求,满足学校轨道类专业的实训教学需要,同时为轨道交通设备的调试与应用搭建试验平台,并为职业资格鉴定提供基础平台支持。

(二)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共赢

校企双方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以“产权明晰、优势互补”为原则共同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并使用,在规划、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双方根据各自在场地、人员、技术、资金及设备方面的优势提供必要支持,建成后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其产权仍归属于投资方,双方享有共同的使用权,日常使用维护由学校和昆明地铁运营公司派驻管理人员共同负责。

(三)紧密合作制定总体方案与技术方案

从2010年开始,学校组织专业调研组,先后走访调查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地铁公司以及部分铁道院校,从实训基地建设、设备组成、技术要求、教学及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2011年10月,成立由调研组教师和昆明地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构成的项目组,就昆明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昆明地铁实际情况,从满足轨道交通主要工种的技术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和相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角度,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完善,共同完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详细规划和功能设计,最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总体方案:建立一个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模拟车站,利用模拟设备搭建运营仿真平台,通过模拟设备和实物设备的组合达到使培训人员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训、考核、鉴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由满足OCC调度、车站值班员、电客车司机、车站站务员、车站票务员、车站机电设备维护工、信号设备维护工、供电设备维护工、工务线路维护工及车辆检修工等运营和检修岗位培训需要和相关专业教学需要的十个培训系统组成。

在完成总体方案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基地建设的技术方案,确定了设备构成和技术要求。调度、驾驶和车站作业作为地铁运营的核心岗位,与之对应的OCC调度仿真培训系统、车站作业仿真培训系统与地铁列车驾驶仿真器,通过构建“大三角”的互联关系,形成地铁运营综合训练系统。该系统通过教员系统进行控制,教员系统既可对上述三个系统单独或并行控制,包括设定参与训练的系统种类及个数、运行线路、模拟驾驶以及各类故障和突发事件,还可监控训练过程。这项技术要求是技术方案中的核心,也是该实训基地的主要特色。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技术平台的大量现场实时数据,需要模拟设备提供,同时,线路设备、机电设备、信号设备、AFC设备、售检票软件系统又是模拟设备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采取学校采购搭建基础运营模拟平台,企业提供部分实物、声音广播文件、导向系统标识文件的方式进行共建。实现从功能表现上、使用硬软件条件、视听环境上与现场一致的实训场景。

1.学校资金筹措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具有技术要求高和设备价值大的特点,构建实训基地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是各地铁道院校在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市场引导下,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分担长效机制,是推动职业教育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解决中大型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前已述及,基地的一部分设备购置,以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的方式予以解决。

2.学校基础建设

学校通过预算项目完成地铁模拟车站的基础建设,包括铺设整体道床、道岔及转辙机,完成车站站台及站厅、车控室、编码室、客服中心、调度室、模拟驾驶室、车站值班员室、运转值班室、教学机房和教学观摩室等功能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实训基地的总用电负荷、配电柜的设置、接地、接零、绝缘等因素,以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在学校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灵活处理企业设备在实训基地安装过程中的问题。

3.企业设备投入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在实训基地共建基础上,提供全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半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自动售票机、进出站闸机、人工售票BOM机、供电第三轨及相关供电基础设施、信号机、信标、轨旁计轴设备等信号基础设施设备,组建实训基地中票务培训系统、机电、供电、信号培训系统。在企业硬件安装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模拟平台与现场真实设备的接口关系和实训工位的问题。通过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完成了实训基地的第一期建设工作。

(五)共同参加建设,实现师资双向培训

项目组按照实训基地总体方案要求,结合教学楼地下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地铁模拟车站的布局设计。按照设计要求,由地铁施工单位承建了轨道线路施工,设备提供方完成教学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同时,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学校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技术设计和施工建设。

设备在安装调试前,学校、公司和生产商三方的人员(包括校方的城市轨道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信号、机电设备等专业的专任教师;地铁公司包括电客车司机、调度员、值班员、通信、信号、线路、供电、机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及培训师;生产商的技术工程师)就实训基地设备的调试要求,结合技术方案,再次进行了讨论和明确,然后开始设备安装调试。

基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由地铁公司电客车司机、车辆、站务员、票务员、机电、电环调、行调、通信、信号、工务、供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和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项目验收组,以两次综合演练的方式对全部设备进行验收。演练过程全部由公司技术人员及对应的在职在岗骨干员工操作,学校专业教师全程分岗位参与。演练结束后,三方人员对综合演练进行总结,公司技术人员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不足,通过书面和图片形式就运行图、ATS操作、调度电话、SCADA、车辆、车站HMI、信号楼HMI、车辆段HMI等八个方面七十余个问题向生产商进行了反馈,生产商随后进行了整改和完善。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如图1所示。

通过全程参与基础建设、设备调试和综合演练,不仅完成了设备调试和验收,同时也使专业教师和公司培训师尽快地熟悉了实训设备的操作,有效缩短了教师的设备使用培训周期,达到了公司培训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双向培训的目的。

(六)共用共管,有效发挥基地的作用

建成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搭建了一个城轨运营的综合培训系统,其设备种类繁多、设备数量较大,使用工种多、层次不同。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在建设初期成立了由学校四名专业教师与昆明地铁公司的一名专职人员组成的设备管理维护团队,在设备安装调试期间全程参与,同时将负责实训基地运行后的管理和设备维护。该团队从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管理、故障申报等环节初步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办法,保障实训基地今后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基地在地铁员工培训和专业教学中的支撑作用,为后期的共用共管并形成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7月,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初步完成建设,从设备配置和综合演练的情况来看,实训基地可达到提供轨道交通相关工种每年不少于2 000人次的各类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同时为学校轨道类专业教学提供6个专业约200个工位的实训规模。截至2014年底,在实训基地已完成四期、6个岗位共计1 250余人的技能鉴定,有力地保障了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后期将围绕实训基地这个技术培训平台,由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各岗位实训课程,进一步完善各工种联合演练实训项目和技能鉴定考核标准。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以企业自身发展和学校办学需求为切入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为主线,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以“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构建了一个符合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术平台,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隋明云.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2]黄深泽.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思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7).

篇2

【基金项目】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36-02

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信号处理课程群一般包括“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都是电子信息类学生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其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通信原理”、“自动控制”等后续课程所必备的基础。信号处理的概念广泛地涉及很多科学技术领域,例如在快速发展的移动通信领域,4G LTE/LTE-a和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即5G中的关键技术,涉及到大量信号处理的知识,包括DFT/FFT,信号上采样下采样,多速率等等,这些概念都来自信号处理课程群。随着时代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该课程群的作用日益彰显,同时一些新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一、信号处理课程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等相关课程对数学能力要求比较高,其内容涉及到“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论与随机过程”和“复变函数”课程的内容,课本上的通篇公式和概念,易令学生感觉抽象枯燥从而产生畏难情绪,不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低年级学生缺乏对实际系统的感性认识,教师直接按课本授课会有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

总结起来,在传统信号处理课程群教学中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1.课程乏味,缺乏对学生主动性和学习兴趣的激发

传统理论教学重视对课程内容的传授, 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由于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习惯于“讲解式教学”和“接受性学习”,教师往往把理论课教学理解为讲解知识技能、概念、原理;学生往往把理论学习理解为习诵、模仿和做题。加之课程理论性强,课程内容涉及复杂抽象的数学关系,学习起来比较晦涩难懂,从而造成相当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影响教学效果;进而造成学生思维模式的固化,创造性思维能力弱化。

在我校,由于对信号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理论课程学时的不断削减,及课堂形式的制约,没有时间详细讲述信号处理理论与移动通信系统等实际系统的联系和应用,造成学生认为所学知识都是旧知识,跟目前的新技术没有关系,从而无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信号处理理论的兴趣。

2.理论学习及实训环节与技术发展现状脱节

课程群配合理论教学内容开设了少量验证性实验和实训内容,但其内容与实际工程中如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物理概念和工程术语没有联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难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学校有移动通信方面的专业实践平台,这种实验箱通常要么用于学生的认识实习,要么进行简单的调制解调信号分析,或者搭建简易的系统模型进行原理性描述,学生很难通过这样的实验实训,把所学信号处理知识联系起来建立起系统的概念。

因此,如何克服传统信号处理课程群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建立起信号处理理论与移动通信原理等相关内容的联系,将课程知识点跟实际系统融会贯通,进而改进教学模式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课程的改革探索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从培养方案、实验教学及考核大纲、新实训实验开发及课程内容整合等方面进行创新与实践,将移动通信4G/5G系统关键技术与信号处理相关概念结合起来,摈弃传统的随课实验教学模式,为探讨开放式体系化的实验教学模式,构建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打造面向全校开放的极具特色和水准的专业实践平台作铺垫。

同时,充分利用本校现有硬件和软件资源,依托信号处理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和移动通信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以科研课题为载体,以教师科研开发为手段,构建与教学内容体系互动的实训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改变目前以课程带实验的孤立实验教学模式和脱离实际系统的实训模式,系统化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从中获得有关移动通信技术方面的实践体验。

课程改革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演示课件的开发及在理论课堂上的引入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快速理解4G中LTE-a上/下行链路系统、以及5G中的热门技术FBMC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而掌握信号处理相关原理和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方法和作用,开发相关多媒体模块化演示课件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在理论课堂上对相关多媒体演示课件的观看和学习,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留下一个深刻系统的印象,由此对随后所做的实训实验的目的和步骤的理解能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2.整合以信号处理关键技术为核心的实验实训教学内容

开发面向4G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新MATLAB实训实验,演示及仿真真实移动通信系统的信号处理过程,针对DFT/FFT、信号上采样下采样、多速率等概念设计比较详细的模块演示和学生训练环节。并将现有的信号处理课程群实训相关实验加以整合,既要避免内容上的重复,同时也注意实验开展先后的衔接顺序,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和适应过程。并充分挖掘软硬件设备的潜力,为面向新技术开发新的实验内容作铺垫。

通过以上的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训设计,锻炼学生拥有对系统的整体概念以及信号处理的系列概念,并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

三、改革的实施

近两年来,我们按照上述内容完善了信号处理课程群实验教学体系和课堂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

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用Flash软件开发出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包括LTE-a上/下行链路系统、FBMC系统的信号模块化处理流程的演示多媒体课件等)在课堂上随堂播放,并利用校园网络,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下载和演示这些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工程案例教学法和基于溯源科学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法,增长学生学习信号处理和通信其他专业课程的兴趣。

其次,开发出信号处理课程群新实训实验3个,对DFT/FFT,信号上采样下采样,多速率等重要概念给学生以直观体验和训练,同时整合移动通信新技术相关实验内容,制定出开放式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由于这几个实训实验是4G的LTE-a及5G移动通信的热点关键技术中的重要环节,实验中学生获得了与实际移动通信系统相联系的较直观体验,对相关重要概念得到深入和形象的理解。

四、结语

当前,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在我国商用规模不断扩大,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研发持续推进,在技术更新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如何保持与时俱进,不断改善教学效果,形成具有特色的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方法,向社会提供适应需求的通信技术人才,是每个专业课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本次课程改革的实施,在与实际移动通信系统联系的基础上,夯实了信号处理课程群的理论基础,为构建有效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工程能力和工程伦理的教学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并且通过在实训课程中设计相关实验,改进了信号处理课程群的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启发本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学习动力。另一方面,新的课程改革提高了信号处理课程群任课教师的工程教育素质,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高校的工程教育。对完善教师教学案例库,创新理论教学环节,改革实验、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与方式起到了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何祥宇,周涛,翟艳磊.《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优化教学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8).

篇3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生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的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一种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其专业鲜明的职业属性。因此,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必须建立在职业属性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的形成和职业能力的形成不能只通过灌输理论知识,而必须通过学生的自身行动主动地去构建。如何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实训教学方案,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共同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教学现状

我国现行高职院校教学方法,与国外相比,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观念陈旧。目前仍以大学科理论导向为主,把传授学科理论作为教育的主要方法,没有突出其职业属性,没有意识到学生是职业能力的主动构造者,忽视其个性与特长的挖掘培养。二是职业技能差。在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忽视实践训练,遇到实际问题不知从何下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三是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授课方式,缺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职业能力,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改进实训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实训教学方法在提高教学质量与形成办学特色方面有重要作用。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不能按照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与示范、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教学方法,而应倡导“行动学习法”。所谓“行动学习法”,其筷是“反思”,强调学习者在实践经验中不断总结,在反思中不断提升成长的学习过程。它是一种建立在反思与实际操作相联系的基础之上,通过团队成员相互支持和鼓励,友好协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完成某一学习项目的学习方法。行为学习法提出学会学习是个人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强调个体经验对学习的意义。它不是简单地主张要在学习中获得新知识和新能力,而是更关注对以往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强调在掌握技能知识的过程中“应知”、“应会”,而且要求在深刻的反思中获得经验。“行动学习法”认为,实训过程是学生的自主探究行动、反思以及团队协作。这种学习方法一是有利于教育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思想的养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是有利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提高协作意识、集体观念和沟通能力。这种学习管理方法强调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实践性,非常适合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尤其是知识技能型专业的实训教学。

三、基于“行动学习法”的实训教学方案设计

“行动学习法”不仅重视教学过程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形式,更注重实训过程的引导和评价。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彩色电视机故障检修时,运用了“行动学习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彩色电视机的故障分析与检修技能,不仅是一项综合技能,而且是本职业能力的核心部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要使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作为教师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一是把故障现象作为分析对象(注意不是单元电路),例如主要故障现象有:电源不正常、遥控失灵、三无(即无光栅、无图像、无伴音)、有图像无伴音、有伴音无图像、无彩色、彩色不正常、光栅只有一条直线、光栅几何失真、图像不稳定等.二是将每种故障现象作为一个实训项目并设计好实训目的和要求;三是将学生分组,并事先在每台机器上设置同一故障现象但不同故障原因的故障。然后,教师对学生提出以下具体要求:根据故障现象,要求学生通过对原理图的分析,初步判断产生故障的部位;根据电路原理图,分析与故障部位相关电路的信号流程;这种故障现象可能有哪几种原因(尽可能全面);熟悉相关关键测试点的电压值以及波形情况,并通过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仪表找出故障元件或具体部位;排除故障并完成检修报告;注意事项。

为了使每位学生都能训练到同一种故障现象但故障原因不同的彩色电视机,达到预期效果,要求学生在找到故障原因时,要暂时保密,保持一种神秘感。同时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个维修工位要进行轮换,因此要求每位学生在排除故障后,应将故障恢复原状(即原来的故障状态),以便其他同学训练。

实训教学应注重过程的管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给出反馈意见,要求让学生自己了解错误的原因及后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形成发现式的学习风格和策略,培养高层次的思维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也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实训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是把知识“和盘托出”,而是“引导”。教师指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融会贯通,自主获取知识,形成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成长。实训结束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总结,学生将自己的维修体会和故障检修结果讲出来,老师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有意识地将问题给以延伸和深化,及时给予引导。这样通过训练、讨论、分析、归纳、推理等高级思维,使学生真正掌握故障的分析、诊断和排除的技能。

四、实训教学的考核

技能考核是实训教学考核的核心,也是促进学生掌握实践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由于实践技能考核直接关系到实训教学质量,因此技能考核要有具体的考核办法,包括等级、内容、要求、标准等。在设计考核方案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定考核目标。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时,应达到本专业国家职业标准的高级工或以上水毛二是明确考核内容。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结合当地产业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确定考核内容。三是选择考核设备及仪器仪表。选择考核设备时,要注意考核设备的技术含量。四是确定技能考核实施方案。根据考核内容,确定每部分的考核要点、时间分配以及得分比例。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评价方法为例,考核内容一般包括三大部分:第一,大屏幕、多功能、多制式的彩色电视机的故障检修;第二,仪器仪表的使用以及测量;第三,根据原理图画信号流程图。

1.故障检修的考核

根据本专业高级工的国家职业标准,学生必须掌握大屏幕、多功能、多制式的彩色电视机的故障分析、诊断、维修、调试等技能。因此,必须选择25英寸以上的彩色电视机作为考核设备(以彩电为例),否则技术含量将达不到高级工的技能要求。大屏幕、多功能、多制式的彩色电视机的故障分析、诊断、维修、调试是本专业的核心技能,需重点考核,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135分钟)内完成两个故障的检修及两份对应的故障检修报告,检修报告内容应包括:故障现象、分析判断、检测方法及数据、排除方法、安全操作及注意事项。这部分的分值比例为65%。

2.仪器仪表使用与测量的考核

进行仪器仪表的使用以及测量的考核时,可安排在完成上述第一部分内容考核后,对已排除故障的彩色电视机进行测试。例如,项目1:用彩条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测试指定的三种信号波形。项目2:用数字频率计测试指定的二种信号频率,并分别将测试点、波形、幅度了周期或频率填写到相应的表格中。要求学生在45分钟内完成,所占分值比例为15%。

3.根据原理图画信号流程图的考核

篇4

1、随着近几年电气化铁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铁道信号专业上出现了一些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来满足铁路的发展需要,一些落后的技术标准将会被淘汰。针对这种现状,如果在实训课教学中继续开设现在不用或者很少使用的实训项目就意义不是很大,将来学生毕业后的竞争力就不是很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为实训指导老师,我积极与用人单位技术人员沟通交流,了解用人企业的需求,掌握企业最新的操作工艺、操作方法,新技术、新标准。同时利用假期下企业进行学习锻炼,使自己能够熟练掌握这些技术标准。了解了用人企业的需求后,深入细致地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将一些最新的工艺标准作为补充内容加进来,进而订出完整实用的教学计划,使知识技能新旧结合、环环相扣,先后有序,这样就能在教学中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2、近年来,由于各大专院校、高等职业院校扩大招生,致使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素质差,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够,故而在实训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结合学生的综合水平,既要考虑大纲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尽最大可能地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学内容要深浅得当,难易适度,对实训内容的结构和顺序适当做出一些调整,使实训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前面实训的项目,掌握的技能能够在后续的实训中用到,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可以获得“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二、实训操作练习过程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达到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目的。

1、采用先讲解后示范再练习的方法,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学生一般在进行实训前学过实训的相关理论知识,但是由于没有进行实训练习,理解是不是很透彻,所以在实训练习之前,作为实训指导老师要对实训项目的实训准备工作,操作过程,技术标准及安全注意事项的相关知识进行再次讲解,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对操作过程、技术标准等重点、难点问题要做重点讲解,讲解内容要清晰明了,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牢固,操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讲解完成后要对实训项目进行示范操作,实训指导老师在示范过程中要做到标准化,规范化,严格按照实训项目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示范,不能为了图省事用语言一带而过,或者只是简单粗略的进行示范,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模仿,使学生操作起来丢三落四,做出来的产品不合格,在示范过程中尽量做到操作过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实训指导老师完成的示范项目应该是学生模拟练习的标准产品,激发学生要赶上老师的产品甚至是超过这种实训练习热情,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实训质量的目的。

2、采用单项练习法和综合练习法相结合。

针对铁道信号专业实习项目的特点,将一些比较复杂和难度比较大的实习项目分成几个小项分别进行操作练习,小项练习好后再将小项综合起来练习,最终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刚刚进行实训练习时,往往情绪、精神紧张,动作不协调,顾此失彼,难以连贯地完成操作过程,尤其是面对比较复杂的设备或难度较大的操作过程更是如此,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实习指导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学生的实际,把复杂或难度较大的综合操作练习分解为几个简单的局部操作练习,即单项操作练习,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树立信心,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如把室外箱盒电缆配线这个比较复杂的实习项目分解为①电缆分组编号、抻线;②线把绑扎分线③制环上端子。分解成这几个单项后,使练习难度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练好每个单项后都会有小小的成就感,对自己练好后边的项目更有信心。当学生分步骤的单项操作过关以后,再将各单项操作连成一个过程,进行综合操作练习。继而,还要根据企业生产活动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设置事故让学生分析处理,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始终保持在一种比较亢奋的情绪之中,增强了学习技能的自觉性。

3、加强学生操作练习过程中的实习老师的巡回指导。

学生在刚开始练习时,往往有些操作细节听得不是很明白,在操作练习时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操作,一旦形成思维定势在去纠正就很困难,所以作为实习老师,在讲解示范完成后,让学生练习时,不能撒手不管或者离开实训场地活动,让学生随心所欲的练习,这样很难达到学生很好掌握技能的目的,还可能造成工具、仪器、仪表的损坏,材料的浪费,严重者造成人身伤害,因此实习指导老师要多转、多看、多说,对操作练习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纠正,个别进行重点示范讲解,讲明他在操作练习上存在的问题的严重性,如果这样做在上班以后会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使其及时改正,避免为以后的工作埋下隐患。

4、采用以点带面教学法。

经过近几年的实训教学过程,发现在操作练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快,操作起来比较规范、标准,通过巡回指导将这些技能掌握比较好的学生选出来,担任实训指导老师的帮手,任命他们做实习小组的组长,带领本小组的成员将实训项目练习好。一般这些学生平时学习比较好,责任心比较强,他们会用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去给同学们讲解,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会起到很好的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技能比武,每小组选拔出练习最好的同学进行比赛,这样有助于学生团结互助,集体荣誉感的养成。比赛完成后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总评,最终达到全部掌握技能的目标。

5、做好实训教学总结,保持学习兴趣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135-03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与铁路信号技术装备的不断升级换代,对铁路信号岗位专门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加。目前,铁道信号专业发展迅速,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铁道信号专业,铁道信号专业建设如火如荼。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重在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取得极大成功,笔者曾到德国考察和深入学习德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2013年,山东职业学院和德国柏林职业教育集团签订了“中德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的初步合作意向。依托“中德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参考德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笔者作为山东职业学院铁道信号专业带头人,提出和初步实践了铁道信号专业建设方案。德国的职业教育在专业的设置、学制、培养目标、教师资格、办学条件、教师进修、考试方法、制度管理等等,都有政府提出的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我国职业教育这些元素没有具体规定,由每个学校自己确定。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成功模式,探索高职院校铁道信号专业建设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实践条件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模式。

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铁道信号专业面向轨道交通行业企业,主动适应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培养铁路信号设备检修维护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柏林轨道交通公司培训中心隶属于柏林轨道交通公司,是德国的一所轨道交通技术人才专门培训学校。培训中心采用小班制教学,学生前2年不能进车间,只能在学校和培训基地学习。每3周为一个教学阶段,学校理论学习1周,培训基地学习2周,培训基地的学习也分为理论和实践,其理论和实践课时比例为3∶7。教师自由度高,可以按照自己的特点布置自己的教室和进行课题的讲授。职业学校和企业的职能分工明确。学校只是负责专业课程的

开发、教学的组织等任务,不负责学生的就业,校内的实训基地也是提供一些验证型、简单的试验、实训。学生第三年进车间实习。借鉴柏林轨道交通公司培训中心的教学模式,保障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实施,采用“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增加教学组织灵活性,适应企业淡季、旺季生产特点和铁道信号施工、维护年度计划的特点,将每个学年分为多个学段。第一、二学年各分四个学段,三个学段校内教学,一个学段企业实习。实习学段根据合作企业生产情况与生产计划灵活安排。第三学年分为两个学段,一个学段校内教学,一个学段企业带薪顶岗实习。德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主要采用双轨制对学员进行培训。山东职业学院铁道信号专业建设结合德国双轨制在职校主要理论培训和在企业实践训练的特点,广泛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加入企业元素,聘请企业职工作为兼职教师,学校主要进行理论教学和部分实践教学,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完成主要实践教学项目。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采用“产学对接,真岗实练”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对接。围绕着铁路信号设备检修维护作业过程开展教学活动,以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为标准,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依据铁路信号工岗位职业标准组织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解析信号工岗位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构建培养目标的能力结构。按照铁路信号工的真实环境和作业流程,布局校内实训基地,实训演练项目与企业生产班组对应。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担当技能考核考评员,按照铁路技术比武的规格标准组织技能大赛,专业技能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真岗实练。通过对企业岗位实际生产过程分析,明确能力构成,设计具体岗位的学习项目。在铁路局所属电务段(济南电务段、青岛电务段)、中铁建设总公司下属企业所属电务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局电务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电气化公司)等进行顶岗实习,并以学生实习所在的车间班组鉴定为主要依据,校企共同进行考核评价。

德国工商会每年对德国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学生组织理论课程的全国统考,所有专业同一天考,实践内容的考核由企业自行组织。山东职业学院所有专业的所有基础课程和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程采用学院统考的方式,专业课程参考全国轨道交通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考核标准,依据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考核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监督学习过程和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注重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职业能力考核,考核过程以学习过程的考核为主,围绕课程核心技术技能,实行分任务过程考核、综合评定的考核方案。考核时间的全过程化:各教学任务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环节,考核时间由始到终。考核地点的全过程化:实训室、一体化教师、演练场、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开放:采用任务、调研、操作、口述多种考核方式。考核人员开放式:采用自评、互评、任课教师多元化评价标准。实行学习过程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全程化、个性化的考核方案。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体现考核的公平、公正、客观、实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以学习项目的每个工作任务为单位,项目导入、项目分析、项目实施、项目评价的学习过程的实现效果为考察依据,并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考核。每个工作任务结束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对每个工作任务进行总结。教师根据小组成员在工作中的表现,从工作态度、拓展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做出综合考评。考核重点在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工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在于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进行评价。

依托山东省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以高铁信号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对接企业生产岗位需求、高速铁路信号先进检修技术对接专业教学内容为纽带,以对口培养急需人才、降低新员工培训成本为结合点,与企业合作建立电务段检修实习实训基地。以电务段投入生产性实训条件、学院投入配套教学、培训软件等资源,合作建成集学生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职工培训与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厂中校”。根据《校企合作共建共管电务段检修实习实训基地协议书》和《电务段检修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设立“厂中校”管理机构,由电务段劳人科科长和轨道交通系主任分别担任实训基地正、副主任,双方共同配备专业教师和工作人员。基地的日常管理主要由企业负责;学院设一名专职人员参与管理;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学生实习实训、职工培训及技能鉴定方案、毕业设计选题与指导方案,确定教学内容和技能要求,共同开发工学结合教材与培训教材。在教学组织上,系统理论知识主要由学院教师讲授和考核,职业核心技能则由校企双方教师在企业进行授课和指导;顶岗实习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学生分组,每组4~5人轮岗轮班。通过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使学生边学习、边实践;通过岗位核心技能的反复训练,强化学生动手能力,获取职业经验,从而形成职业能力,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缩短工作适应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后由校企双方组成考核小组,对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素质进行考核评价。同时,教师在基地进行顶岗锻炼,及时掌握动车新技术,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基地可接受第三方委托培训,成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和企业员工培训的平台。积极寻求校企双方更多的利益结合点,搭建起双向服务与交流的桥梁,促进校企合作良性运行,逐步构建校企深度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德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由政府部门组织行业企业专家组织开发,学校按照国家标准组织实施教学。我国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各个院校自行开发,参考德国课程体系建设特点,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课程建设专家一起深入企业,与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研讨所涉及的职业资格标准;提炼核心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与任务的知识、能力、素质;开发具体教学项目,以教学项目确定教学内容;按照专业建设标准(全国铁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制订)重构课程体系。构建“岗位课程动态化”的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以铁路信号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选择主型铁路信号设备为载体,以相关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为指导,进行课程设计。

由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协同授课,采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角色扮演、现场教学的教学方法,实行学习过程考核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三、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德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主要在企业完成,企业实践资源丰富,针对性强。我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是学校制定方法来实现,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我们在专业建设的时候注重加强和企业联系,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按照铁路运营企业特点,根据铁路运营企业周期性特点,周期组织学生到铁路运营企业或中铁建电务工程公司进行实习实训,与企业共管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校内实训的生产性和校外实习实训的教学功能建设。

德国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主要在企业完成,校内实践设施投入相对较小,目前我国高职实践设备主要由学院投资建设,铁路信号设备价格不菲,要想按照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设备情况购置实验实训设备,学校承担不了这些费用。可以考虑其他方法来充实实践设备或充实学生训练内容。轨道交通运输企业有很多旧的替换下来的设备,各大院校轨道交通相关专业可以利用铁路或地铁运营企业的旧设备,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室,各铁路局或地方铁路公司每年都要置换很多线路上仍在使用的设备,学校可以到铁路企业折价购买旧设备或利用捐赠来进行实践条件建设,完成教学需要。山东职业学院铁道信号专业的车站信号联锁设备实训室、区间信号闭塞设备实训室、铁路信号基础测量实训室和铁路信号室外演练场80%的设备都是利用铁路现场电务段大修替换下来的旧设备来建成的,设备完全能够满足教学学院铁道机车车辆、铁道工程、城轨车辆等轨道交通专业实践条件建设也充分采用这种模式,为学院实践条件建设节约了大量设备资金。

德国职业教育一大部分内容在企业完成,学生在浓厚的企业文化、企业氛围里面学习,借鉴德国轨道交通企业文化和氛围,注重实习实训条件内涵发展。加强吸收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引企入校,吸收企业文化;植校入企,在企业建立教学点,将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等文字制作标牌上墙,并将企业安全注意事项、规章制度、生产管理规定、岗位职责、操作标准等引入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对接铁路企业文化。完善实习实训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实习实训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等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培养,探索铁道通信信号专业技能训练体系化建设;在基地设立“教师工作站”,接纳教师进行顶岗锻炼,将“厂中校”打造成为学生锻炼实践能力、教师掌握新技术的平台。通过与培养单位、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签订《合作协议书》、《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书》,制订包含学生顶岗实习保险等内容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以及《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在铁路信号综合实训基地,营造真实职场环境和氛围。

四、师资队伍建设

德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职业院校教师主要负责理论课程教学,专业内容实践教学主要在生产车间完成,有专业师傅具体指导。山东职业学院通过“内培外引、双兼互聘”等方式,培养骨干教师。加强和企业联系,建设兼职教师企业库,保证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用兼职教师部分代替德国职业教育的师傅帮带作用,制定兼职教师聘任、管理与考核办法,明确兼职教师的职责,并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对聘用的兼职教师实施弹性授课时间安排,并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进行帮带,使兼职教师尽快熟悉教学环节、掌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在现有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中,与企业深度合作,建设双师素质实践基地。定期送教师到企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丰富教师的知识体系,保持教师一线技术的掌握。聘请经验丰富、长期从事铁路信号工作的教授、工程师担任指导老师,结对子,签订协议,指导教学,指导实践。提高老师的上课质量和动手能力。

五、小结

德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有很多优点,取得了很大成功,我们可以借鉴其中一些成功的东西,但是由于国情不同,学院运作方式不同,不可能完全照搬德国职业教育的一切方法,在借鉴的同时要有所区分并且改良成为我们自己能够消化吸收的内容。高职铁道信号专业建设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积极探索,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俱进,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铁道信号专业建设的路。

参考文献:

[1]吕金城.浅谈高职院校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建设与改革[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5).

[2]翟红兵.铁道通信信号专业课程标准建设与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05).

[3]王燕梅.加强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建设,办出高职特色[J].教育学文摘,2011,(12).

[4]魏引辉.德国职业教育特色与教育模式[J].江西教育・管理版,2013,(2).

篇6

1 概述

高效畅通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目前国内重庆、苏州等城市正在筹建新的线路,到2010年,全国有21座城市将开通新的城市轨道交通,新开通的总公里数将达到900公里。除此以外,2015年前,又有8座城市将开通市际轨道交通运营新线。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投入1.2万亿进行地铁的建设与改造。无论是新线开通,还是企业自然减员的补充,都需增添大量高素质一线人员[1]。

2 研究的主要内容

轨道交通具有运营速度高、运输能力较大、运营费用低、安全率高、舒适性较高和对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空气质量、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都较为有益,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地铁是技术密集型行业,首先,全国地铁无一例外地采用国内外当前最先进的设备和高新技术,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专门理论知识和智能化的操作技能。其次,地铁应用技术发展速度快,生产一线职工理论储备远远跟不上技改需要。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我们认为经过专门教育的高职层次的一线操作和管理人员将是未来几年地铁信号控制人才培养的重点[2]。

①列车自动控制实训课程体系设计。列车自动控制实训课程体系需要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设计,与实际工作岗位实现对接。实现认知、模拟、实操、考核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整个体系的设计要具有推广性、共享性,要达到建成后,其余相关专业课程体系能够以此为借鉴进行设计和建设[3]。②列车自动控制实训课程体系项目开发及资源库建设。课程体系设计完成后,将进行体系中具体项目的开发和相关资源库的建设,包括课题标准、教学流程、考核方法等,尤其是要突出工作岗位的实际内容,同时结合铁路和城轨岗位上的考核内容。③列车自动控制实训室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建设。除了列车自动控制实训课程体系的建立,还应建立一些相关的配套制度,来保证实训课程体系的正常运行,这其中包括相关实训室管理制度的建设、相关实训室运行机制的建设等。④列车自动控制实训课程体系项目考核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是为了训练学生,使其能够在上岗之前尽量接触到实际的工作内容,那么如何检验学生是否已经通过实训课程体系的训练?这就需要有一套完备的考核评价标准,来对学生训练成果进行评定。

3 研究方法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建设列车自动控制实训课程体系,开发与轨道交通企业现场相关工作岗位密切结合的实训工作项目,以培养学生相关信号设备维护职业技能,提高行业职业素质,与企业共同制定实训室运行机制与管理制度,引入企业文化,制定列车自动控制实训课程体系项目考核评价标准,通过实践反馈,不断优化完善,提出一个具有推广意义的列车自动控制实训课程体系模式,最终实现资源的共享与实时的更新。

针对列车自动控制实训课程体系的建立,课题将利用信号基础设备实训室和信号系统综合实训室来对铁路及轨道交通企业现场信号设备维护相关工作任务进行再现。

以轨道交通企业现场实际工作岗位为基准进行实训项目的开发,不仅可以对轨道交通信号相关专业学生进行校内技能训练,还可以对现场相关工作岗位技术工种进行培训。模拟设备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对设备的操作、参数测试、故障查找和处理,既可以实现对在校学生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实际技能训练,又可以满足轨道交通企业对职工技能培训而又不影响正常运行的要求。

研究方法应该体现如下特色:①针对学习过程。学生是经历了由模拟练习,到实践操作,再到实操考核的一个完整过程。②针对实训项目。以轨道交通企业现场工作岗位为基础开发实训项目,满足用人单位对岗位人才的培养需求。③针对岗位考核。与轨道交通企业信号工作岗位的考核机制相结合,把其融入到整个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中。④针对任务制定。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制定任务单,达到与实际岗位接轨的目标,同时兼顾推广。

具体研究方法的实施过程见图1所示。

图1 研究实施过程

4 结论

总结和归纳出高职院校列车自动控制实训课程体系的具体模式,把实训体系设计、实训项目开发、实训室运行与管理等以研究成果的形式与省内相关职业院校共享,填补省内该领域的研究空白,为全省相关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全省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7

一、专业建设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作为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重点专业,也是学院的特色招生专业,于2009年设置,2010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生已达到500余人。该专业以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突出计算机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中的应用;重点面向城市地铁、设备公司、国营铁路、地方铁路等企事业单位,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具有较强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设备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维护标准等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设备安装、调试、日常养护、故障处理及检维修等实践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学院该专业建设情况

(一)师资队伍建设。在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大背景下,该专业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目前,该专业教师队伍全部是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人数约占70%。在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梯队,能较好地满足教学需求。

(二)课程建设。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学院与企业共同开发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围绕工作任务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目前已建设《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1门校级精品课程,《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系统维》、《护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设备维护》、《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轨道交通信号基础》4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三)实践教学建设。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保障,自2011年以来,学院不断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力度,逐步完善该专业校内实训室。学院利用中央财政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资金、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学院自筹的资金,建成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沙盘实训室、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备实训室、地铁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实训基地、地铁车辆维修控制实训基地等8个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类实训基地。

(四)校企合作建设。学院成立“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校企合作办公室”,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目前,学院的校企合作方式有“订单式”教育和与有关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用人关系两种方式,以保证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基本实现了学生毕业后能顶岗操作,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凭着“思想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协作精神好、适应速度快”而赢得企业一致好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三、该专业建设规划及改革措施

(一)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为了提高教学团队工程实践能力,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专业招聘教师过程中注重求职者的实践经验,二是鼓励在职教师考取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三是执行不少于两个月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鼓励教师脱产到企业顶岗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考核与评价。1、课程考核。参照企业对岗位技能的评价方式,建立与不同级别技能水平相适应的课程考核办法。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评价应由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参考学生的实习日志、实结、岗位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规章制度的遵守情况等方面,以技能考核为重点,对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进行全面考核。2、课程评价。通过对课程的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综合考虑来制定课程质量标准,采取教师自评与互评、学生评价、毕业生评价、企业评价等相结合的方法对课程进行评价。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教学都必须结合专业特点。1、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设备,设计“教、学、练”教学方法。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①模拟教学场景,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②加大实践教学,如课程设计、课程实践周,便于学生理解课程。3、结合企业岗位及课程需求,继续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知识体系的构筑,易于企业接受。

(四)职业技能改革。注重技能培训,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建立健全学校职业技能鉴定站管理制度,使每个工作环节有规范、有标准、有考核,确保职业技能鉴定项目的实施,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职业资格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平台。

(五)产学研创新。立足岗位,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采取校企结合的教学研究形式,深入社会与企业,丰富教师的学识,拓宽教师的视野。

四、总结

陕西省轨道交通行业迅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有着广大的发展前景及市场。学校也要紧跟社会与行业步伐,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建设、职业技能建设及产学研创新,力争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建设成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的一流专业。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025-01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是我院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电子技术、机电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该课程涉及了电子、材料、机械、控制、光学、磁学等知识,涉及知识面广。

一、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重要性

传感器相当于人的感官,称为“电五官”,外界信息由它提取,并转换为系统易于处理的电信号,微机对电信号进行处理,发出控制信号给执行器,执行器对外界对象进行控制(其工作原理见图一所示)。现代社会中,传感器作为抓取自然界信息的主要手段和途径,被广泛地应用于家用电器、汽车、医疗、工业、航天、电动工具以及高端电子消费产品等应用领域,成为了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

(图一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

二、课程特点、开设现状及改进措施

传感器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三大支柱之一,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机电、电气等专业的专业课程。它不仅与高等数学、电路、电子等基础课程密切相关,而且还设计到电学、材料、力学等知识。该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内容分散、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实践性强。学好本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宽的知识面,而且对教师知识的全面性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教学上存在着一些难点。

1、学时少与内容多相冲突。考虑到我院的实际情况,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开设58学时。利用这么少的学时让学生掌握整个课程体系的内容,必须对课程的教学进行合理优化。

2、课本内容陈旧与更新速度快的冲突。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各种新型的传感器及其相关技术也发展的非常迅猛。而教材的更新相对来说比较缓慢,所选教材不能跟上传感器最新的发展趋势,一些新型传感器可能没有涉及到。

在教学过程中,怎么才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且举一反三地用到实践当中去,是需要高职教师思考的问题。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本人根据高职学生实际情况,归结了一套适合现代高职学生的教学形式(如下图所示)。

现代教学形式多样化,应用了理实一体化教室,摒弃了传统的单一化,在实验实训方面不仅有少量验证性实验,还有实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课后:有老师推荐的虚拟实验、网络视频教学等。虽然现代教学形式多样,但传统理论授课也是必不可少的,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与现代的教学形式应用比较,归结如下三点:

(1)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教学手段;

(2)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形式是对学生课余学习的补充;

(3)为两级分化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舞台,为他们成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思路方法

基于课程的特点及教学上的难点,本人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适合本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将各类传感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了整合,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结构采用模块化结构。由于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不同,我们根据专业特点对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采用模块化结构,一种传感器就是一个模块。然后根据专业特点及学校实验实训设备选择其中几个适合本专业的模块进行讲解,这样教学实施比较紧凑也比较灵活,同时也弥补了课时量的不足。对于课本上没有涉及到的新型传感器,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分组布置下去,主要是了解其应用情况,教师除了要检查电子版的作用,还要在课下抽查询问学生的完成情况。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查找、总结知识的能力,又了解了其他传感器的应用情况。

2、课程实践分为验证性实验和实训制作。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及高职学生特点,自编《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实验实训指导书》一书,分两大部分:验证性实验和实训制作。通过近几年的摸索实践教学,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课程考核

考试考核不再以试卷确定成绩,而以实验实训中对原理的掌握、动手能力及传感器的应用扩展的表现为主要依据进行评分。目前,传感器已渗入到各行各业。传感器技术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途,作为一名高职教师,前面的道路任重道远。本文结合自己教学的切身体会,对传感器的理论教学及实验实训方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实践教学效果的一些建议,希望通过这些改革,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4-0190-01

在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中,实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安排教学实习实训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和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作为电子专业的学生,电子实训是他们掌握专业知识、提高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电子实训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训可以培养学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电路操作紧密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电子实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电子实训中的理论教学

多数人认为,实训,简言之就是操作训练,不用投入大量精力去针对电子线路中知识点的学习,那些内容应该交给平常的理论课教师。电子实训中的知识点是实训的大脑,指挥着教师如何去更深层次地与实际相结合。电子实训也要掌握相对应的知识点,才能更好地学习,为后面的实训做铺垫。

在整个电子实训中,知识系统本来就是按模块来分的。电子实训知识点的掌握同样可以用模块化教学的方式来讲解。本文以收音机电路为例,如何通过模块化将一个比较大的电子线路分解开来(见下图)。

对于技校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学习过模拟电路和电路分析等课程,但是对于一个整机电路,其理解和掌握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文采用的模块驱动方式,先在框图里将整机电路的各个组成部分分析出来,再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在整理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与结合的同时,需要教师整理更多相关的知识点,了解更多的相关内容,从而丰富教学过程。这样从易到难,从部分到整体的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减轻负担,并能够在整个知识点的掌握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刺激学生主动学习。

二 电子实训操作的教学探讨

1.在实训中采用任务驱动模式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教学使学习目标十分明确,适合学生特点,使教与学生动有趣、易于接受。

所谓任务驱动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完成实施之前预定的目标。在电子实训中可以利用这样的模式,每次的电子课程里都要针对一个课题进行实施。还是以收音机电路课题为例,在学生做这个课题之前针对学生了解的收音机的功能,引导出所要做的电路,即一个接收音频信号的接收机。学生在这样的目的引导下,就可以接着学习如何发射信号,如何接收信号等相关电子方面的知识。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对应的技能。

2.电子实训的排故难点探讨

一般这个部分是整个实训的重点,大家都不会忽视,在学习操作的每一步都会认真对待。这里主要探讨电子实训操作中的排故环节。对于多数学生来说这是难点也是重点,同时也是学生的弱项,但如何去掌握其中的窍门和方法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去研究和探讨的。

以收音机为例,这样的电子产品种类繁多,故障也是错综复杂,但其电路原理的分析方法、检修程序及检修措施都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因此,掌握收音机故障的分析、判断和修理方法是调试和维修电子设备的基础。

篇10

2三课一体教学实施与教学效果体现

在三课一体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的设计颇为重要,既要涵盖电子技术理论教学大纲的内容,又要满足电子技术实验条件要求,还要使工艺实习具有可操作性;学习的过程具备完整的理论性、较强的目的性、真实性;所选的电路具有典型性和实用性,有一定的难度、易于引发兴趣。目前,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共40学时,20个实验题目;电子工艺实习可以将这20个题目中的一部分内容综合后,确定2~5个实训课题,每个年级任选2个来完成。

比如功率放大电路教学,以前的教学内容仅限于功放本身,如图1所示,理论教学重点是放大电路增益和输出功率的计算。实验教学仅限于电路连线、输出功率测试,由于接线是插接式,输入信号是模拟电源,所以电路干扰、试音效果等没办法考核,只能以听得见音响为准。路,上升为由拾音、滤波、放大、输出四部分组成的完整的电路系统,最终完成的是综合了一定实践应用技术的电子产品。三课一体教学特点是:(1)在完成电路设计、分析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电路的实验验证、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制作、焊接、调试维修,整个过程一气呵成。(2)引入了元器件兼容性、合理布线、屏蔽、接地、滤波、散热等防护措施的实训概念,这些概念应用是否合理,直接体现在最终的实训结果———助听器的音质、可靠性上。(3)从单元电路放大倍数、输出功率测试到助听器的完成,电子技术实验效果在实训中用产品的音量、音质、可靠性有了更直观的表现;以电子技术理论做基础,学生在实训中不仅能完成电路系统的调试、维修,还能进一步完善发现的新问题,比如:由图2,图3组成的助听器,由于LM386的放大倍数最大只能是200倍,当声源较小或拾音效果不好时,助听器输出的声音会太小,学生利用学过的集成运算放大器LM358组成一个前置放大电路,如图4所示,将拾音信号先经过电压放大,再经过功率放大,这样得到的输出声音就能足够大。这个电路理论课讲得很详细,也经过多次实验验证,实训课上不需要教师讲解,学生自己就能灵活应用。(4)实训课的教学内容不再是单一、单调的充电器的焊接,将结合理论教学内容,设置合理、可行的多个课题。三课一体教学过程,需要学生在掌握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方查阅资料,充分了解电子产品设计特点、元器件筛选等实训常识;调试、维修中遇到的问题千变万化,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分析、处理问题。学生最终得到的不仅有用文字、数字和图表来描述的实验报告,还有要用技术标准来检验的助听器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