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器实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4-05 11:21:0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变频器实训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变频器实训总结

篇1

“学案设计”有助于明确教学目标,着眼于激发学员兴趣,促进学习,能客观评价和判断教学效果,教学更符合教学规律,容易取得最优教学效果。它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求得创新和发展。

我院自2014年试行开展实训教学学案设计已有3个学期,在这期间,我院把技师及高级技师的课题实训作为学案设计的主要内容,注重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注重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以发挥其主体作用;注重用足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

以下内容是我院在技师实训课题中的一份学案,以供同行一起探讨实训课题学案设计的新方法与新途径。

一、项目名称

PLC、变频器、组态软件的综合应用(实训设备:天煌THMSRZ-1A)学案。

二、项目任务要求

南通技师学院技师实训课题皮带传送机的控制是由PLC控制变频器完成的,要求皮带传送机能够正反转,并且根据要求可对传送带进行变频调速。正反转和调速可以直接通过触摸屏TP277B控制完成。

三、任务要点

1.Winccflexible软件的基本使用。

2.PLC控制变频器的外部电路图的绘制及接线。

3.PLC程序的编写。

4.变频器参数的设置。

5.触摸屏与变频器PLC之间的通讯调试。

四、项目分解和实施

1.Winccflexible软件的基本使用。

(1)建立连接要点:

①此项目是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备进行连接;

②接口选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特率设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配置文设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主站地址设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站地址设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立变量要点:

①此项目需要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变量。其中bool型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word型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

②变量1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量2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量3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量4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建立画面要点:

①主画面建立,需要建立的按钮有3个,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退出系统的按钮用来结束程序,采用函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启动停止等按钮按下所用函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释放所用函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I/O域所连接的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LC控制变频器的外部电路的绘制。

查询实验指导书及变频器手册完成下列电路连接。

图中端子STF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STR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端子2和5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变频器参数的设置。

查询变频器手册分析项目要求,写出设定值和其功能。

设置要点:先将P79设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变频器工作在PU模式下进行其他参数设置。设置完P160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后才能设置P73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将P79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PLC程序的编写。

要点:(1)PLC程序与触摸屏变量的对应表:

篇2

一、项目教学任务的划分

在项目教学法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是认知的引导者。传授什么,如何传授,教学任务的划分是项目教学法成败的关键。笔者对变频技术整个课程进行筛选,整合成六个项目,在每个项目中设计3~5个精选的任务,按照其难易程度教学,力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浅入深,逐步提升。

项目一:变频器的基础知识。任务一,变频器的认识;任务二,变频器的组成、基本原理;任务三,变频器的开关器件;任务四,变频器的控制方式。

项目二:变频器的操作及参数设定。任务一,变频器的操作与运行;任务二,变频器的给定功能;任务三,变频器的各种参数及设定。

项目三:变频器的常用控制功能。任务一,变频器的基本控制;任务二,变频器的多段速度控制电路;任务三,变频器的工频/变频切换电路。

项目四:变频器的工程应用。任务一,恒压供水;任务二,风机的变频调速;任务三,压缩机的变频调速;任务四,变频器在生产线传输带上的应用;任务五,变频器在电梯上的应用。

项目五:变频器的选用、安装与维护。任务一,负载类型及拖动系统与传递机构;任务二,变频器的选择;任务三,变频器的安装、布线;任务四,变频器的故障处理。

项目六:变频器应用实训。任务一,基本功能实训;任务二,多段速度控制;任务三,工频/变频切换运行;任务四,变频器的PLC控制实训。

二、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

1.项目教学准备。在上课之前,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预习本项目应用到的理论知识,并根据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确定项目的难度和重难点;其次在上课之初,教师应将学生工作任务单发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让学生明确本课时所要完成的任务和学习目的,并做好完成任务的相关知识的储备。

2.项目的决策和计划。以3~4个学生建立一个项目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工作任务,明确项目的目的和要求,并根据要求合理分工,明确小组各个成员的任务并制定相应的计划,确定工作步骤;教师认真审核学生制定的工作计划,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必要的指导意见。

3.项目的实施。小组成员根据已经制定好的工作步骤完成相应的任务,在工作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一个完整的项目的参与和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锻炼学生在实践中与其他同学协调、合作的互助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4.项目的总结。项目完成之后,先由学生对自己本小组所做的工作进行评定,包括项目的准备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法,对自己所负责工作的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然后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评定,最后指导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发明创造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成绩评定。

三、项目教学的考核方法

篇3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236-02

触摸屏、PLC和变频器融合实训在我院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及有关技术资料,专门练习的内容,要求和实施办法, 需要在实习任务的总体实施计划下,确定操作步骤与操作方法。首先要确定的总任务和劳动分工,再绘制电路原理图和安装控制线路,从而进行PLC程序设计,触摸屏显示器,变频器的相关参数设置等。具体的培训工具,设备的准备,安装和检测方法,掌握为了安全操作,同时也为问题的分析和选择解决方案,列举了多种实用的主题,为学生的学习进程,制定相应的系统评价,优化对学生的考核细则,能反映出学生实训真实的学习情况。

一、融合实训的目的要求

1.实训的目的。

PLC、触摸屏、变频器的融合实训,是我院在机电一体化和电气自动化的教学重点。是学生重点需学技术课程和专业课程,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将来进行必要的毕业设计相结合的重要一步,所以说变频器,触摸屏和PLC综合训练是基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及主要生产线中的应用。

2.根据课题任务的系统控制设计,程序设计,硬件电路和控制程序的安装的总体方案。

通过学习综合运用技术,变频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相结合,学生将把多门核心专业课融合起来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动手能力和整体素质。

二、实训的内容及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PLC控制,触摸屏与变频器的运用基础上,利用系统学习完成下面内容:

1.控制系统设计

①明确控制系统、框图绘制;②变频器,触摸屏和PLC,须选择的对应低压电气元件; ③设计绘制控制系统的电路原理图;④设计控制柜的元件布局;⑤编写PLC控制流程及控制程序;⑥设置变频器的控制参数;⑦设计触摸屏的控制组态。

2.控制系统安装和调试

①在控制柜进行安装及接线;②编写调试流程;③调试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

三、实训的工作量

1.图纸部分

①绘电路控制的系统原理图 (需A3或A4图纸一张);②组件机柜方面的布局图(一张A3或A4图纸);③控制流程 (A3或A4图纸一张);④调试流程(A3或A4图纸一张)。

2.任务说明指导

任务描述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培训和指导的叙述性描述,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①题目和控制要求;②控制系统的整个方案分析、控制框图;③硬件电路设计说明;④ 触摸屏、PLC、变频器的相关参数配置的设计规范;⑤系统调试说明;⑥总结。

四、考核内容、考核方式、成绩评价

1.考核内容:在学生接受培训的任务,必须先阅读任务内容,为了设计内容和需要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及时对相关信息收集,然后按照步骤进行,应避免在没有理解就动手。

2.考核方法:在每一个已经完成训练的学生,必须由教师评估。

3.考核评定:学生在完成所有的训练情况后,由学生统一完成一份系统的课题,导师据评估内容评估学习掌握效果。

①控制箱中的多种电器元件的名称、功能、选用;②控制电路的互锁和自锁环节;③PLC与变频器的电路连接原理;④PLC程序的控制流程;⑤变频器控制中,实现其功能关键参数的设置;⑥触摸屏与PLC的通信及变量的连接;⑦控制的软件程序以及硬件电路的匹配情况;⑧系统调试的要点。控制柜的安装及接线情况。

4.评分标准:

实训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个层次。各级评分标准如下:

优秀:实训内容完整。按期完成任务。控制系统的思路方案正确可行,论证证据充分。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元件选择完全正确的,安装接线出来的控制柜美观可靠,设计规范整洁有序、质量可靠。能理解的考试和评估内在意义,并完全地、 正确地回答问题。

良好:实训任务按时完成且完整。任务系统设计方案尚可,论证较好。硬件电路的设计合理方面,选用元器件恰当。控制柜的安装接线美观可靠。图纸光滑整洁,操作过程规范,绘图质量好。所评估的知识点的每一个部分,有很好地了解,评估时回答问题正确全面。

中等:实训内容项目按时完成。编程及设定的参数等设计方案基本正确,论证一般。合理的硬件电路设计,选定的组件的正确。控制电气柜的接线安装可靠,整齐美观。说明书图有资料较整洁、质量尚好。考试时,较好地了解每个部分的考试的题目,提示可以正确地回答问题。

及格:基本完成任务实训的规定内容。设计没有原则性的错误,可靠的程序选择与硬件控制柜安装接线。规格和表面粗糙度,平均质量一般,有一定的误差,但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主要部分的要求,评价列问题认识不足,只能回答一些主要问题。

不及格:内容培训要求未能完成,有一个以上原则性的程序问题、元件选择错误,硬件电路的设计和图纸有重大的错误,控制电气线路柜的安装接线不可靠。该评估点时,所列出的主要问题无法通过提示答案来回答。如考试中发现有别人代作,取消参考的资格,并扣团体分。

五、实训的参考题目

1.多泵切换恒压供水系统

现有两台电动机,水泵控制特点如下:

①用转换开关QS实现手动、自动控制的切换。②手动按钮分别控制两台电机运行、停止。 ③自动切换中两个异步变频器控制,变频器控制开始与PLC,一分钟的延迟,当水压力达到时将被限制。当开关操作,和变频器控制的启动速度;压力上升,当压力到最大延迟30秒时,升至水压力到达上限时,电机M1停止;当压力低于下限和马达的额定频率50HZ, 1分钟水压力的下限延迟,换到工频运行的M2和M1,启动变频器调速控制。如此反复使水压恒定。停止时,电机M1和M2两台同时停机。 ④自动控制时,采用触摸屏来实现控制启动和停止,并能直接设置管道压力值。

2.储水器水位控制系统

在锅炉和许多工业设备中,常采用部分供水系统。即是:泵用于泵水,将水被泵入(水塔,水箱)高的位置的储水器,然后供水至低水位的用户。

此时,水位控制原理:水能导电原理,取得信号的:当两根金属棒都入水,它们之间是“接通”的;当在两个金属棒,只有一个在水中,判断为“关”。其中 1 杆用作公共接点,2,3,4 棒用来控制不同水位。

现在控制要求如下:

1)用转换开关QS来实现手动、自动的切换控制。

2)手动按钮分别实现电机的启动、停止控制。

3)自动过程控制中:通过变频调速来减少泵水的速度实现节能的目的。

①使用正常时,水泵以较低转速nL运行,控制在3号棒LL1和4号棒LH的水位。 ②到用水高峰时间,供水水泵运行低nL不足以补充供水,水位将低至第3号棒后LL1 ,还将继续下降。所以,当水位低于 2号LL2,泵转速增加,提高至nH,以保障增加供水量,以防止水位继续下降。③水位上升,至3号棒LL1以上时,经适当延时后,又可将转速恢复,至低速nL运行。 ④当水位上升,到达上限水位LH时,则水泵断电,停止供水。

4)自动控制过程中,可以触摸屏控制电机的启动和停止,可直接显示水位、水泵转速。

六、融合实训教学的实践小结

本文所采用的PLC、变频器、触摸屏的融合实训体系,在我院已成功地应用于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中,从教学效果来看,因教学中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广大教师、学生的好评,教学效果是显著的,是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周久艳等.《电气时代》.2002年6期.《升、降速控制端的应用电路》;

[2]李曜.《华章》.2012年18期.《基于PLC和触摸屏的变频器固定频率调速设计》

[3]周智敏等.《机械制造》.2009年12期.《供水系统设计与控制》

篇4

关键词 :设备维护 安装顺序 常见故障

在电子技术发展的当今时代其电路不断地集成化。变频器作为该领域的新产品被应用到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是现代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在各类职业院校中都开设了变频器应用课程。但是绝大部分学校讲授的都是理论性知识,很少从实操方面讲授变频器的应用及维护。下面是笔者从几年实训教学工作中总结出的一些感悟。

一、变频器连续运行的环境要求

变频器是典型的电子产品,内部是由各种电子电路组成,在运行时对环境温度的要求比较高。

作为实习教学中使用的变频器虽然不要求长时间连续运行,但是其防护问题不可忽视。在实习教学中为了提高变频器的运行能力,应将其安装在通风、散热条件比较好的位置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果在封闭的环境内使用时应安装冷却空调,保持环境温度在50℃以下。

二、变频器的保养及维护

变频器在日常保养前要了解变频器的基本组成原理及各部分的作用。在维护时首先要检查变频器外观查看其各部分是否有松动情况,再查看散热元件是否有污垢。然后打开变频器面板端盖,打开前要确定变频器处于停止状态。打开后检查各接线端子是否完好,如有松动或损坏要及时接好确保安全运行。

富士变频器在运行一段时间以后表面会有灰尘积累,为保证变频器能够正常运行,一般要求连续运行三个月左右需要除尘一次。除尘时要对变频器散热片(或底座)的进、出风口进行处理。如果环境温度比较高且比较潮湿要把变频器的电路板和模块上的灰尘清理一下。另外,对于大功率富士变频器要做防腐处理对已击穿的部分需要用绝缘板进行绝缘隔离并检查合格后再运行。对于各模块电路要进行全面检查,有损坏的要及时更换。并观察电容器外观,发现有膨胀变形的要更换同规格的电容器,更换后要进行耐压测试达到要求后再通电使用。对长时间未使用到的电容器要先进行纯化处理后在进行更换。

三、变频器的拆装方法及维修

1.变频器的拆装顺序

(1)关闭变频器供电电源,并且LED显示器完全熄灭风扇停止工作。

(2)用十字旋具分别松开盖板上的螺钉,取下前盖板螺钉握住盖板上部卸下前盖板。

(3)确定变频器电容完全放电后,分别卸下主电路、控制电路端子上的接线。

(4)安装时根据控制方式正确接线并按相反的循序完成安装。

2.维修及要求

(1)准备维修时所需要的工具。

(2)在维修前要做好维修时的防护工作,是为了保障维修时各电路模块不被损坏。

(3)在测量电压时为保证测量精度,要选用数字万用表。

(4)在维修前要详细询问操作人员变频器的故障现象。例如电源有无变化、负载有无变化及故障发生前外部环境有无变化等。

(5)根据观察到的故障现象分析造成故障的原因,并确定维修方法和步骤。

(6)维修时确认变频器损坏的部分并分析恢复的可能性。

(7)根据损坏元件的实际位置,认真分析电路工作原理并从中找到原因。

(8)确定检修方案并进行检修。

四、变频器常见故障

1.整流电路故障

变频器中整流电路的损坏一般是由于输入电压突然变化或内部电子电路发生短路所引起的。在处理时首先要检查用户电网情况。查看电网电压是否正常,如果电网电压正常再检查周围是否有对电网产生波动的用电设备。

2.逆变电路故障

逆变电路损坏一般是由于电源电缆线或电动机的损坏引起的。在维修时要检查电动机及接线是否正确。如果是电动机问题要及时维修或更换电动机。

3.通电后没有显示

当变频器通电后没有显示内容,其一般是由于变频器中的开关电源电路损坏引起的。例如:变频器的启动操作面板损坏或启动电阻损坏等。

4.通电后显示欠电压或过电压

变频器通电后显示欠电压或过电压一般是由于变频器电路板受潮或电路板元件老化所引起的。维修时要找出电压检测点确定损坏元件并更换损坏的电器元件。

5.通电后显示接地短路或过电流。

变频器通电后显示接地短路或过电流,其一般是由于变频器中的电流检测电路损坏,例如:运算放大电路或霍尔元件等损坏。

篇5

机电专业综合实训课程集合了气压技术、液压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自动检测技术、PLC及其自动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相关课程,融合了实训和生产,是机电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前的综合课程。

对五年制高职教育而言,由于培养目标定位在为企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上,通过机电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职业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发展,紧扣机电专业核心技术,即检测、控制与执行三大环节展开,同时需具备一定的网络通信技术。

综合实训课程建立在机电结合的基础上,企业调查结果显示,机电设备的控制很多都采用PLC作为控制系统。对机电综合实训课程,选择某生产流程的模拟控制系统为实训载体,通过模拟仿真控制,掌握生产岗位的控制技术,吴中中等专业学校选用了光机电一体化设备YL-235A自动化生产加工系统。

PLC在机电一体化设备教学中的应用

1.PLC在机电一体化设备中的功能

整个系统通过PLC控制,各个环节有序结合。该装置配置了触摸屏模块、PLC、变频器装置、气动装置、传感器、气动机械手装置、上料器、送料传动和分拣装置等实训机构。根据其特有的属性,系统的控制部分采用触摸屏模块和PLC,执行机构由气动电磁阀-气缸构成的气压驱动装置和变频器控制步进电机的传送装置,实现了整个系统自动运行。整个实训装置的模块之间连接方式采用安全导线连接,以确保实训操作的安全。系统分三大模块:

(1)送料机构的控制

采用24 V直流减速电机,转速6 r/min;用于驱动放料转盘旋转,PLC通过输入信号发出输出信号,驱动送料机构运行。

(2)机械手感应机构的控制

整个搬运机构能完成四个自由度动作,手臂伸缩、手臂旋转、手爪上下、手爪松紧。机械手的动作通过磁性开关和接近开关的感应信号传送给PLC,PLC根据内部程序执行发出信号,驱动电磁阀-气缸完成机械手的动作。

(3)物料传送和分拣机构的控制

由皮带输送、推料气缸、变频器、步进电机构成,PLC通过感应信号发出输出信号给变频器,变频器驱动步进电机运行,皮带转动,实现物料的传送,通过传感器感应信号,使得PLC驱动电磁阀-推料气缸动作,实现物料分拣。

2.PLC在机电一体化设备控制系统中的设计方法

建立一个PLC控制系统,必须根据被控系统所要求的动作,正确分配I/O口,综合应用顺序功能图,完成梯形图的设计,达到所预定的动作过程。

顺序控制设计法是按照工艺要求,在各个输入信号的作用下,根据内部状态和时间顺序,在生产过程中各个执行机构自动地有序地进行操作。首先要根据工艺过程,画出顺序功能状态图,然后根据顺序功能图画出梯形图。

顺序功能图是描述控制系统控制过程、功能和特性的一种图形,是描述控制系统控制过程的一种有力工具。利用顺序功能图的方法已经成为控制梯形图设计的主要方法。利用PLC的编程元素(如状态寄存器S和辅助继电器M)来代替各步。

顺序功能图由工步、有向线段、转换条件和动作组成。顺序功能图的基本结构又分为三种:单序列、选择序列和并行序列三种形式。如图1所示:

3.PLC在机电一体化设备中的教学方法

机电综合实训课程采用项目、任务型教学,打破教材本身的框架,围绕PLC课程在设备中的应用展开,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结合实际操作,了解该设备所能完成的任务和工作流程,分析设备的硬件组成和各元件功能。通过实际拆装、编程与调试、故障诊断、维修及保养等,掌握该设备的装配、操作和维护的能力。

实训课程采取阶段式训练,并将企业的6S管理融入教学过程中。

1.设备认知,熟悉设备和设备元件,拆装注意事项,安全用电等。

2.掌握知识,掌握设备需具备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步骤,注意细节,融入平时所积累的操作经验和诀窍等。

3.拆装操作,结合企业实际操作要求,理解拆装顺序和要求,学会工具和仪器的使用,理解设备结构和各部件之间的关系,达到一定的技能水平。

篇6

1.引入课题

近年来,随着自动化教学的深入以及学院大型综合实训设备的增加,旋转编码器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多,而且编码器与PLC、变频器配合使用的情形在实训教学中也日渐广泛。因此,如何让学生快速正确地掌握编码器的使用,也成为我们实习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过去对于旋转编码器的教学课时较少,多为分组了解,接线后观察脉冲数,而我们的教科书对其使用也只是大概介绍,本文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由浅至深介绍了如何自制教具,在实习教学中实施。

我院的PLC采用的是OMRON CP1H X40DR,为了配合综合性的应用,我们制作了一个小支架,以便固定旋转编码器,通过简单联轴器与电机主轴连接,确保编码器能随电机运动,编码器用来产生脉冲数,由PLC接收,然后根据要求控制变频器的运行。

在这里我结合我院近来开展的一体化教学,对此课题进行教学。

2.教学实例

2.1 提出任务

要求实现一个指定方向上的运行长度控制,PLC控制变频器运行,变频器带动电机,通过旋转编码器采集脉冲信号,进行判断,超过给定脉冲的输出错误停止信号,否则输出正常停止信号。

2.2 实施步骤

(1)分组

将班级分为A、B2组,选出组长,组长主要负责课题完成中的各项任务安排,以及汇总意见与教师沟通。

(2)任务开始前的准备

若在此时给出任务,让学生自行摸索,学生有可能无法适应这种授课模式,所以分组后,我还是结合课堂教学,将旋转编码器的相关基础知识进行介绍,并安排对单个编码器进行通电,安排学生进行接线,并通过设定,在PLC内存(计数器0当前值存与A270、A271中)中观察编码器的输出脉冲数。

(3)任务的提出

我对2组提出了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完成任务,这么做的目的有三:其一,不同的要求,不会造成过去传统课题完成过程中的弊端,即一人完成,全部都完成的状况;其二,形成一定程度的竞赛态势,有利于增进学生们的兴趣;其三,最主要是为了能让2个组完成后,对产生的结果进行对比,以期更好地掌握旋转编码器的应用。

A组具体要求如下:

应用目标值比较来实现变频器带动电机运行,启动信号由PLC给出,旋转编码器采集脉冲数达到4000,变频器输出低速信号,当脉冲数达到5000时变频器输出停车信号,停车后检查停车位置,若5000<脉冲数<5500则停车位置正常,正常停车指示灯亮,如果脉冲数超过5500,错误停车位置输出。

B组要求如下:

范围值比较产生中断,执行中断任务。当脉冲数达到3000时,减速,当脉冲数达到3500时,停车,检测此时当前值,当脉冲数在3500和3550之间时,正常停车位置输出,如果脉冲数达到3550,错误停车位置输出。

(4)任务的实施

由组长自行安排组员的分工。

按照备料清单领取需要的设备材料查找资料按照要求,进行接线针对任务,设计程序通电,试车,观察结果。

设备配置:对我校已有设备稍加改制

PLC:OMRON CP1H 40DR、变频器:三菱 E740 0.75K、旋转编码器:OMRON E6B2CWZ6C、电机:三相交流 0.8KW、开关电源:DC24V

(5)比较:

为了方便比较,对于A、B两组,均采用统一的I/O分配表,统一的接线图。

(6)任务实施过程中的思考:

对于A组同学,采用的是对计数器当前值进行比较的方法,故较容易实现;对于B组同学,需要用到比较表登录指令CTBL,产生中断,来执行不同的任务,故要先对此先进行学习,这对B组组长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这些知识事先没有教过,他们采取三种方式来共同解决 :查阅教材、编程手册 ; 利用教师机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同学们自己探讨并向老师请教

(7)任务完成后的总结:

在2组都完成任务后,由组长安排各自组员对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出现的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这些问题,以及在此过程中要注意那些问题,进行总结,总结后汇总给老师。经过大家的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点:

A.编码器的接线:编码器的输出方式,NPN型与PNP型在接线上有不同。

B.对应于PLC不同计数器,接入输入点不同。

C.PLC设置完成后,必须重新上电一次,才能确认设置,传送对话框中除了勾选主程序外还要勾选设置。

D.观察PLC输入点的指示灯是否交替闪烁,可以判断编码器的接线是否有误。

E.当机器执行完一次操作,停车后,进行第二次操作前,由于高速计数器的当前值仍然保存在寄存器中,因此要对的当前值进行复位。

F.OMRON E6B2-CWZ6C的分辨率为600P/R,也就是说编码器旋转一周,输出脉冲数为600个,当采用不同输入方式,其输出的的脉冲数不同,如:选相位差输入,高速计数器以4倍频的方式接收脉冲,这样旋转一周,输出脉冲数达到2400个。

(8)任务完成后的深入探究:

A组的设备经常发生故障停车的报警,而B组的设备基本上不会发出报警,而且A组的报警检测范围(5000―5500)比B组的报警检测范围(3500―3550)要大的多,为何反而还经常出现报警呢。这时候,老师再根据情况,将问题的所在,给大家一个完整的解释:这是因为A组采用从目标值比较到PLC输出,要经过一个扫描周期,在这个扫描周期中可能编码器又输出了若干脉冲,而B组采用中断任务的方式,则达到目标值后,PLC立刻输出,高速处理的执行跟扫描时间无关,因此动作更加及时,造成丢失脉冲也少。

3.总结

上述例子通过高速计数器与目标值进行比较,达到相应的功能,通过此例的综合应用,将编码器、PLC、变频器结合使用,掌握了计数器的使用的同时,也复习了PLC、与变频器的相关知识,让三者结合起来,实现简单的功能,更加贴近生产实际,也能更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尝试采用了一体化教学的方式,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尝试,对于教师来说转换了角色,由“填鸭式”改为“引导式”,学生由“被动接受式”改为“主动学习式”,角色的转换,特别是学生的角色转换,让课堂充满生机。对于组长,锻炼了其组织、协调能力,而且不同的课题可以委任不同的组长,让大多数同学能够得到锻炼;对于组员,则增加了协调配合的机会。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061-02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是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电气系统的基础知识,并训练数控机床电气系统安装调试的基本能力。以往的教学实践证明,大部分高职学生不擅长抽象思维和演绎式为主的学习方式。知识传授式的教学模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训练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导致学生的总体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模式改革。面对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的高职学生,应以真实的“工作项目”为载体,采用“行动导向”方法引导学生完成实际的工作任务,通过完成任务的行动过程,实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有效培养。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实训中心拥有20多台数控机床,既有近年新购的设备,也有服役了10多年的老设备。其中3台于1999年购进的数控车床经过多年使用,数控系统及电机驱动装置出现故障,并且无法找到配件,导致机床已经不能工作。为了保证数控机床实训教学的正常进行,并节约设备经费,学校决定对这3台数控车床的电气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该院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师曾多次参与企业的数控机床改造与维修项目,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有能力完成此次数控车床的升级改造任务。本次机床改造项目也为推进数控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改革提供了一条道路,即以机床改造项目为载体,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控车床电气系统的升级改造,训练数控机床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调试能力。下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做一些总结和探讨。

二、课程教学设计

(一)确定课程教学内容

本次改造选用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GSK980TB系统替换原有KENT-10T数控系统,并更换新的交流伺服驱动装置,仅保留原机床的主轴电机和电动刀架。因此数控车床的电气系统要根据GSK980TB的要求进行重新设计和安装,要通过教学过程由学生来完成机床的改造任务,达到预定的功能要求。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因此根据数控机床电气系统改造的工作过程,将课程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电气系统功能设计、电气系统安装和机床功能调试。每个阶段又可以划分若干个工作步骤(见表1),每个工作步骤作为一个工作任务由教师指导学生来完成。

在电气系统功能设计阶段,依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指导学生分步完成数控车床各项功能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逐步展开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例如在主轴功能设计中引入变频器的应用知识,在坐标轴功能设计中引入伺服电机的驱动技术。让每个知识点都有一个任务作为载体,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既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又能训练数控机床电气系统的设计能力,并掌握相关的应用知识。在电气系统安装阶段,训练学生绘制电气系统安装接线图的能力,掌握电器设备安装、接线的工艺知识。在机床功能调试阶段,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通电调试的步骤和系统参数的功能,训练根据机床性能要求正确设置系统参数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的组织方式

教学过程的组织要以学生为主体,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行动起来,不是被动接受知识,也不是看老师表演。在知识传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好比是“演员”,学生的角色就像是“观众”;而行动导向式教学要求将两者的地位进行提升,学生升格为“演员”,教师升格为“导演”。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应按照“完整行动模式”组织教学,尽可能要求学生独立获取信息,独立制订计划,独立决策,独立实施,独立检查和评估,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

以主轴设计任务为例,本次改造的数控车床主轴采用变频器进行调速控制,因此主轴功能设计要解决CNC、变频器和主轴电机之间的电路连接以及变频器参数设置的问题。“主轴功能设计”工作任务的教学组织过程如下:第一,教师用实训设备演示数控系统对主轴电机的控制过程,学生总结主轴电机运转的特点,通过铭牌了解主轴电机的类型。第二,学生在教材中找出异步电机转速公式,讨论异步电机调速方法,得出异步电机可以通过改变电源频率的方式进行调速的结论。第三,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变频器调节异步电机转速,使学生了解变频器的功能。第四,教师介绍变频器外部接口的功能,讲解变频器基本工作原理。第五,教师指导学生操作CNC控制变频器工作,同时测量模拟量输入端子的电压值,通过电压值与频率值的比较理解CNC与变频器信号接口的功能。第六,学生设计CNC、变频器和主轴电机之间的电气连接图,教师进行讲评。第七,教师介绍变频器常用参数设置方法,指导学生设置参数并观察变频器运行状态的变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上述几个步骤的工作后,不仅训练了变频主轴电气线路的设计能力,還掌握了变频器的应用知识。

分组教学是行动导向教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不进行分组教学,一个教师在面对几十个学生时,必然造成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同时也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与协作的能力。可将一个40人的班级划分成8个小组,以小组作为直接的教学对象。每个教学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施,并以小组为单位提交成果。分组教学有如下优点:第一,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分组后教师的指导对象由40个减少为8个,教师能更有效的指导每个小组的学习过程。第二,能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交流与协商能力。第三,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形成集思广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学习氛围。在分组的时候要注意均衡每个小组成员能力,要让先进学生与后进学生搭配,男生与女生搭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行动的积极性。

(三)课程考核方式

篇8

职高物理学知识的普及离不开物理的系统教学,目前还没有专业的物理学教学,应用于职高物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还有进一步的探讨、改革与完善。物理这门学科本身就与其他学科有着较大的区别,所以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应该依据该学科的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一、引导文及引导文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

引导文就是工作指导文件或指导书,在指导中通过借助引导性问题,结构化的处理学习内容。引导文教学是一种借助于专门的教学材料,即书面引导文(又称引导性文字材料)的帮助,通过工作计划引导学生自行控制学习和独立工作的教学方法。通俗一点讲就是任课老师将原来要讲的内容用引导材料的形式编写出来,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学习、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一些引导性的文字,独立分析、计划、决策、实施、检验、评价教师布置的任务和问题。在职高教育中,引导文教学法其实是实现了学生角色的转换,将学生本人摆在了教学的中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职业教学,从而激励学生掌握未来工作时所必备的岗位技能和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知识,最终以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

二、引导文教学法在职高物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引导文教学法是国外特别是在德国职教领域采用的一种教学法。在学习物理学这门课程的过程中,运用引导文教学法,不是以学校的教学为导向。在物理学教学中,指导老师要结合实际布置学习任务,并且努力研究学生所要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准备相应的引导文资料、组织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团队合作,解决问题,最终完成学习任务。

在用引导文教学法通常将一个典型的物理工作原理分解成几个工作任务,每一个工作任务又是一个待解决的小工作问题,每个小工作问题对应一个引导文,引导文的排序遵循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不断认知,从简单到复杂,学生依照引导文的顺序依次解决项目中的小问题。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出现矛盾、障碍后,小组沟通协商、寻找答案,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承受力、问题解决的能力、主持能力以及媒体运用能力等。

下面以“变频器应用”课程项目举例,项目名称为“变频器的认识、安装、出场设置恢复”,学生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思路分为三个任务:变频器的外观识别;变频器的安装;变频器的参数恢复出厂设置。学生引导文编排如下:某机械设备的外观及铭牌如图,查阅资料,指出它是什么设备,将牌铭翻译并写出各部分含义;从各方面观察该机械的外观并且了解其各个部分的名称、作用;查阅该设备的使用手册,了解该设备的各个部件之间的差别以及各个部件的功能;查阅该设备使用手册,总结一下在安装该设备前后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变频器安装的注意事项,对电源有什么要求;在网上查找其他资料,查找该机械设备的图纸,掌握该设备的电气符号以及常规的控制接线;变频器通电,绘制物理原理图;根据变频器手册,收集变频器安装所需要的材料;用CAD绘制各个主要的工作原理图,设备材料明细表,打印图纸后交给教师审核签字;检查安装线路、安装工艺以及安全检查;分析把变频器所有参数恢复到出场设置时需要设置参数,写出详细的参数情况,修改参数所需要添加或更换的设备;安装绑定设备,变频器通电,修改参数,将参数恢复到出厂设置,同时记录通电情况。

从引导文的编排可以发现,本例适合学生方法能力为主的能力培养,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学生自己来进行选择、判断,该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不断解决问题。在解决一些比较困难的物理学知识时,要求学生要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综合化、系统化。这些靠一个人是完成不了的,必须靠团队之间的精诚合作,合理分工,共同努力。所以大幅度的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

三、实施职高物理引导文教学应该注意的事项

对于教师而言,在制定出所有要素的引导文的同时,不能简单地将物理课本作为引导文,但是也不能脱离课本,任意设计引导文。教师在设计引导文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具体的某一教学单元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的要求,尽量创建与当前主题相关的场景,尽可能真实的学习场景。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途径,以及解决此类问题要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进行探究,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另外,在确定工作任务的时候,应该是一个项目,不能迷惑学生。在学生学习期间,要帮助学生确定工作流程和评估学生的工作成果。

学生要在引导文教学法里实行六个基本步骤。收集获取信息并思考引导问题,制订学习计划(最好以书面形式写出来),确定做的方法与所需要的材料(该阶段可与教师讨论),实施计划,检查成果并纠正错误,与培训老师一起完成工作成果的评价工作。与此同时团队合作,互帮互助也是不可缺少的。

四、结语

职高教育中应用引导文教学法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只起指导作用,操作技巧等都需要学生自行解决。物理学史培养学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一门课程,是21世纪知识经济的基础性学科。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文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就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过程,学生从中得到的不仅是书面知识,还有工作经验,实际教学法中应用引导文教学法将会大幅度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综合能力的21世纪新人。

参考文献:

[1]钟晓强.职高物理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7).

[2]叶康.物理机械加工实训中引导文教学法的优点.科技信息,2010,(8).

篇9

太阳光跟踪是提高太阳能光伏发电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利用自然太阳来进行太阳跟踪实验有以下不足:由于下雨等原因太阳光线不足,尤其是晚上不能进行实验;即使太阳光线充足,但由于太阳移动角度缓慢,在有限的实验时间内,很难看出太阳跟踪实验效果,更不能进行重复实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研发了该实训装置,以克服在自然条件下的困难。本实训装置,在实训室内实现太阳跟踪的光伏发电控制过程,本实验装置采用金卤灯模拟太阳,金卤灯可以上下左右移动,模拟太阳的弧线升降全过程,而且模拟太阳的升降时间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进行更改。太阳跟踪装置对模拟太阳的移动进行跟踪,太阳跟踪装置上的光伏发电装置分别在模拟太阳光下进行发电。

一、设计思路及原理

1.模拟太阳的升降装置。用PLC通过变频器控制三相交流电机带动滑块左右移动,用PLC直接控制直流电机带动塔杆上下移动,模拟太阳升降的弧线过程。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在模拟太阳及其升降系统中,由PLC模拟量方式的变频闭环调速系统和PLC直流(PWM值)闭环调速系统中,主要选择的硬件设备有:西门子S7—200 CPU224XP型PLC、三菱变频器、光电旋转编码器、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和DC24V直流电动机。

2.太阳光跟踪控制装置。太阳光跟踪控制装置具有高度角和方位角两个角度的旋转功能,由单片机为核心组成的控制系统分别驱动两个直流电机,实现实时跟踪太阳的位移。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3.计算机控制和分析系统。由计算机、PLC、单片机及相关软件组成的控制系统,实时控制模拟太阳的位置和太阳光跟踪系统的高度角和方位角,进行跟踪精度分析,提高跟踪器精度。

二、系统组成

1.模拟太阳及其升降系统由支架、导轨、滑块、塔杆、模拟太阳能光源等构成,见图3。

支架由左中右三个支架构成,高为1.8米。支架上固定2根长4米的平行直线导轨,直线导轨上有一个滑块可以左右移动,滑块上有4个直线轴承与直线导轨相连。同时直线导轨两端设有限位开关,塔杆上下也设有限位开关,整体采用铝合金制作,滑块的移动由三相交流电动机通过链轮和链条驱动,装置上的光电编码器在滑块移动的同时产生脉冲信号。滑块上有3个DC24V直流电动机,通过齿轮和直线齿条带动塔杆上下移动,塔杆移动时,滑块装置上的光电编码器产生脉冲信号。塔杆上装有2000W的金卤灯模拟太阳能光源。

主要配件及参数如下:

2000W金卤灯:1个;交流电机:1个;光电编码器:2个;24V直流电机:3个;限位开关:4个;机械系统:1套。

2.模拟太阳升降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224XP主机对整个装置进行控制,采用三相交流电动机、直流电机来实现太阳升降的模拟,并配有13个指示灯来实时跟踪太阳移动的轨迹,触摸屏可显示系统运行信息。见图4。

主要配件及参数如下:

工业控制柜:长0.8米、宽0.6米、高1.8米;西门子224XP:1个;EM222数字量输出模块:1个;西门子触摸屏:7.5寸;三菱变频器:1个,750W;固态继电器:1个;24V继电器:1个;空气开关:3个;按钮:7个;信号灯:13个。

3.太阳跟踪光伏发电系统。

采用2套工业用太阳跟踪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对太阳进行实时跟踪。太阳光跟踪控制装置具有高度角和方位角两个角度的旋转功能,由单片机为核心组成的控制系统分别驱动两个直流电机,实现实时跟踪太阳的位移,见图5。

单个太阳能电池板参数如下:额定峰值功率:60WP;短路电流:3.89A;峰值电流:3.47A;开路电压:21.3V;执行标准:GB/T9535。

三、本太阳能教学实训装置可完成以下5个实验

1.西门子触摸屏实验;

2.太阳能跟踪控制实验;

3.模拟太阳跟踪综合控制实验;

4.直流电动机正反转控制实验;

5.交流电动机调速实验。

四、使用效果

本装置投入使用后,通过实训,学生能够全面、直观地了解太阳能跟踪系统的控制原理和性能检测方法,该套装置所有实验电路都由学生自行连接,既训练了学生在电气控制方面的基本技能,又为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电路,掌握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提供了条件。该装置操作方便,实验内容丰富,知识综合性强。在实验过程中各种电器元件外观一清二楚,电路连接得心应手,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实验教学的快乐。

五、结束语

本文介绍太阳能教学实训装置的研发过程,重点介绍了基于PLC控制的模拟太阳跟踪升降系统的设计思路,该实训装置设计合理、功能齐全,实验内容丰富,知识综合性强,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直观地了解太阳能跟踪系统的控制原理和性能检测方法,融学习情景、学习能力为一体。通过学生自行连接实验电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充分发挥独立思考、探索和渴望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研究、实践的兴趣。希望本实验装置的设计与制作思路对同行们有所启发,共同努力,开拓一条实验实训教学的新路。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PLC;变频器;组态;“教学做”一体化

Key words: PLC;configuration;frequency converter;"Teach-Study-Do" 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241-02

0 引言

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PLC技术、变频器技术、组态技术三门课程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本选题能够将三门课程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对于培养学生具备对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本选题以浙江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的“THPFSF-3A型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综合实训装置”为教学平台,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培训及国家职业标准考核大纲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对《PLC技术》《变频器技术》《组态技术》等课程的综合运用,培养社会紧需的高技能综合型人才。本选题设置了三个子任务,遵循由简单到复杂,以任务为导向的原则,创设不同情境引导教学,讨论促进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

1 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

1.1 任务引领,项目教学 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这三门课程有更深入的学习与理解,本课题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借鉴自动化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将可编程序系统控制系统设计师的实际工作流程运用与教学当中,突破传统技能训练中准备、示范、模仿、总结的四步教学模式,以“雪花啤酒生产线自动控制”项目为学习载体,教学过程由简单到复杂设计了5个任务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

1.2 情境创设,引导探究 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不同,创设正常情境、出错情境和意外情境,增加学习的难度和项目的复杂性,引导学生探究更高层次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协同合作,互相学习 运用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从实践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习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学法基础。

2 教学组织与实施

本课题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企业生产车间的控制项目为任务驱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任务的设置上,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增加任务的难度和复杂度,通过“实验”――“模拟”――“联机”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体验到把理论知识的学习应用到企业生产实践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①教学方法:本选题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大的组织者和协调人,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②教学手段:结合本选题的特点,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有:播放视频、多媒体与板书结合、实物操作、课程网站平台等。通过播放啤酒生产线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啤酒生产工艺,明确控制要求;在知识点的讲解上采用多媒体讲授,更直观,有吸引力;针对学生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性问题采用板书讲解;模拟调试时需要学生对实物进行线路连接的操作;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课程网站平台对查看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与授课的内容,通过网站完成理论知识点的作业,如有疑问的话还可以留言。

③教学过程:播放啤酒生产线的视频,使学生了解PLC、触摸屏、变频器在啤酒生产自动控制中的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清楚对于啤酒生产车间的控制主要是对电机转速的控制。按照上述五个任务依次进行,并在课堂任务实施的过程中针对难点及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注重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开发学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方法完成任务要求。

基本的教学实施过程采用的是西门子S7-200系列PLC、Smart 700彩色触摸屏、西门子M420变频器和一台三相交流电动机。在设置的拓展任务中采用的是“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实训室”的分拣单元,给学生创造实际工厂的运行环境。

3 教学考核与评价

教学考核与评价完全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呼应,分技能考核、自我评价、同学评价三部分完成。其一,技能考核与职业资格鉴定标准有效衔接,包含知识点的理解、项目实施的过程资料、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考核(见表1)。这一项占总成绩的50%;其二,自我评价,考察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的认知能力的评价,占20%;其三,同学评价,考察团队的配合能力和值得同学学习的优点,占30%。本评价能够真实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

4 结论

本课题从高职教学的实际出发,通过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阐述了“教学做”一体化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过程。有效地缩短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很快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与实用性,实现了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

参考文献:

[1]严希清,陈红艳.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