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1 02:05:4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文化安全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98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首次提出“安全文化”一词,正式将“安全文化”概念引入核安全领域。“安全文化”的引用对各国提高核电的管理水平,确保核设施的安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任何事情都存在风险,若这种风险可以被接受,就认为是安全的。通常所指的“安全”概念是指不存在不可接受风险的一种状态。
文化是一个群体做事的方式方法以及所反映的价值观、信仰等,是社会环境中的人为部分。一个核电企业要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首先应从自身的角度正确理解安全文化的概念。安全文化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即单位内部的体制及各级人员对安全的态度和响应。其次应建立良好的组织和个体的安全文化。仅仅依靠体制、内部分工职责并机械地执行严格的程序是不够的,需要将安全文化根植于组织和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中。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应从培养良好的安全文化素养开始。安全政策、建立良性管理体制是一个组织建立良好的核安全文化的前提;在实际中正确执行和理解政策以及关注由它引发的安全意识环境是必要条件。培养每位员工具备良好安全文化意识的基础,是在实践中形成有益于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养成重视安全的工作态度。
安全文化的三个阶段表面上是对组织的行为划分,其内涵也是对人的行为的划分。三个阶段具体可以理解为:第一阶段,核电厂营运单位及核安全监管部门以是否遵守法规标准来衡量安全性,对人的自身行为和态度对安全的影响认识不足;第二阶段,虽然认识到人的行为和态度影响安全,但仍以程序和法规为解决问题的途径;第三阶段,充分认识到人在安全意识方面对安全的影响,即个体文化对安全的影响,强调人员交流和培训。安全文化强调“从事任何与核电厂核安全相关活动的全体工作人员的献身精神和责任心”“,安全第一的思想”“,内在的探索态度、谦虚谨慎、精益求精,以及鼓励核安全事务方面的个人责任心和整体自我完善”。制订程序的目的是防止工作人员发生系统性的错误,保证工作的质量,而安全文化在遵守程序的基础上,还要求员工以高度的警惕性、实时的见解、丰富的知识、准确无误的判断能力和强烈的责任感来正确履行所有安全重要的职责。
员工的献身精神、安全思想和内在的探索态度等特性都是无形的,但对安全文化的作用却是有形的。在实际工作中无形的特性会自然地导出有形的表现。安全是企业和员工的共同责任。建立和强调安全文化是确保个人、公众及环境的安全,提高核电厂经济效益的最有效的方法。提升全员安全文化素养,就是要使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方法和态度、接受安全文化培训。核安全文化需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提高。安全文化重在培育、重在创新、重在实践。核安全文化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作者:周春福 单位:南昌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学院教授
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安全意识
一个发电企业全员安全意识强弱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全体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和良好习惯的体现,反映着企业安全文化程度。要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首先要从加强安全宣传教育,重点落实现场安全警示教育,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创新文化宣传载体,尝试运用多种形式宣传安全生产理念,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督促其在日常生产活动中注意自我保护。其次,要加强现场安全警示作用,定期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安全事故案例培训,促使员工时时牢记安全,自觉做好安全预防,做到人人讲安全,人人保安全,牢固树立“我要安全”的思想,使员工真正懂得违章的危害性及严重后果,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技术素质。第三,要发挥三级安全监督网的作用,各尽其责,从最高领导到班组长,齐抓共管,层层把关。
3开展多种形式安全活动,积极宣传安全理念
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向员工宣传灌输安全理念,形成良好舆论环境,促使员工潜移默化地受到安全警示和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例如在企业建立“安全展室”,通过人身事故、设备事故、火灾事故以及典型违章案例等栏目,让全体干部、员工吸取公司内外不安全事件的经验、教训,使大家从中受到启发,树立“以人为本、珍爱生命、杜绝违章”的安全理念,确保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在安全生产活动月中,要组织开展形式丰富的安全活动,通过安全经验交流、安全知识培训、宣传板报、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安全标语、防火知识宣传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推动和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健康发展。
1.2患者安全文化测评工具的适用范围通过分析比较,发现以上7个患者安全文化测评工具的适用范围不尽相同,研究者多以测评护理人员的患者安全文化为目的设计条目内容,较多研究护理人员的安全文化状况,如工具①医院安全文化问卷,②患者安全文化测评问卷(陈方蕾等[8-9]编制),⑥患者安全文化测评问卷(姜贺等编制)。明确表示测评医院整体层面(包括医生、护士、药剂人员、技术检验人员、医院管理者)的患者安全文化工具仅有⑤医疗机构患者安全文化测评量表和⑦医院患者安全文化测评量表。各测评工具的适用对象见表1。
1.3患者安全文化测评工具的测评维度及测量学指标通过比较发现,7个测评工具的具体测评维度数目变异较大,少则5个,多达12个。各工具的具体测评维度见表2。7个测评工具性能的测定方法也不尽相同,其信效度指标也表现出差异性,多以Cronbach′sα系数法检验其信度,使用因子分析法检验结构效度。各测评工具的测量学指标见表3。一份信度系数好的量表或问卷,其总量表或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应在0.8以上,而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应在0.70以上[24]。由表3可以看出,工具②、③、④、⑥及⑦的总体Cronbach′sα系数达到了0.8,工具③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未见报道,工具④、⑥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并未全部>0.7。可见,仅有工具②和⑦表现出较高的信度。尽管如此,信度高的工具未必效度也高,仅能说明有效度高的可能性。效度可以用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等来反映,内容效度一般由专家打分评议,是一个主观指标;而结构效度常用因子分析来评价,因子负荷反映了条目对领域的贡献,其值越大说明与领域的关系越密切[26]。常用公共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在40%以上且每个条目都在其中一个公共因子上有较高负荷值(大于0.4)来判断问卷的结构效度[27]。工具②共24个条目,5个公共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9.879%,5个维度的负荷值都在0.4以上。工具⑦中31个条目提取出6个公因子,对总方差贡献率为62.19%,且各条目的因子负荷也均在0.4以上。由此可见,工具②患者安全文化测评问卷(陈方蕾等编制)以及⑦医院患者安全文化测评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2讨论
2.1患者安全文化测评的重要性自1999年美国国立医学研究院(InstituteofMedicine,IOM)《ToErrisHuman:BuildingaSaferHealthSystem》(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构建更加安全的卫生体制)[28]报告后,患者安全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营造积极的患者安全文化可以改善患者安全,而患者安全文化测评有助于评估医疗机构的安全文化状况,进而能够实施针对性干预以提升医疗机构患者安全文化水平,从而保障患者安全。
2.安全文化的涵义对于“安全文化”,比较普遍使用的说法是指人们对安全价值观与安全行为准则的总的认识和态度。安全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分支,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与文化范畴一样,由于人们的认识和应用范围不同,安全文化也有不同的定义。把安全文化的内容引入到不同的领域,就称之为某个领域的安全文化,比如安全文化应用到工业领域,这就有了企业安全文化,而把安全文化与教育系统或者是学校结合起来,这样就有了校园安全文化。
二、高校校园安全文化
1.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高校校园安全文化隶属于文化,而文化从结构上可分为三个层面:精神层、制度层、物质层。所以,针对高校校园安全文化来讲,精神层就是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指高校的领导和全体师生员工需要共同遵守的安全准则和信念、标准等,是形成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制度层和物质层的基础。制度层是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中间层,是指师生员工和学校各单位各部门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安全行为准则;物质层是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外部表层,是指高校校园内创造的看得见的实物文化,是校园的安全理念的载体。
2.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外延有研究认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是指在一所学校内部所形成的,被全体成员所认可并自觉遵守有关安全问题的价值观以及行为准则的总和,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应该包括全校师生员工关于安全问题的价值观认识、行为准则、规章制度、教育活动、管理活动以及外在物质设施等有形或无形的东西,是在高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安全文化氛围。它是以师生员工为主体,以保证学校财物、师生人身安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安全文化系统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要素,人、环境、管理等要素共同作用的,以保护学生人身安全、养成学生安全素养为系统功能指向的大系统。与强调“人、机器、环境”的工业生产领域安全文化相较而言,在校园安全文化构成要素中人处于突出的位置,环境则呈现出开放的特征,管理有着其较为宽泛的外延。至于机器,只有在特别的情况下才会存在。因此,人、环境、管理是校园安全系统主要构成要素。
三、大安全观
1.安全观安全观是指人们对安全的作用、地位、价值等总的认识与看法,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人生观的最基本目标,是实现人生价值观的保障,其中生命价值观是安全观的核心。《现代汉语词典》对“安全”的解释是:“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在古代汉语词汇中并没有“安全”一词,但“安”字却在许多场合下表达着现代汉语中“安全”的意义,如《易系辞下》有言“君子安而不忘危”,这里的“安”所表达的就是“安全”的意思。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安全就是指人身、财产和人的生存条件不受危害,即“无危则安”。
2.大安全观如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有力的推动了经济发展,人们对安全的需求、认识开始迅速转移,人们对安全问题关注的重点,已经逐渐从传统安全向非传统安全转移。传统安全关注的主体主要是国家,而非传统安全关注的主体是多样化的,除了国家还有多种主体,包括作为个体的人与整个人类及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安全等。随着非传统安全问题在各个领域频频发生,从20世纪80年代起,逐步形成了包括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在内的综合安全观,“大安全观”的安全理念开始孕育、发展。所谓大安全观,是指安全科学体系的扩展和深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安全观,针对人类生产、生活、生存的各个领域,关注安全的综合性、共同性、普遍性、合作性等特点,是对安全的内涵、目标和解决安全问题的手段所得出的对安全问题总的认识。
3.高校大安全观我国目前正处于矛盾凸显的社会转型期,不仅教育系统内部出现了各种新的非传统安全问题,而且社会上各种非传统安全因素也开始向日益开放的高校校园侵蚀,如境外敌对势力对校园的思想文化渗透、恐怖活动,房屋动迁等各种社会矛盾、社会热点和敏感问题,校园安全问题已不再是附属于社会安全的一个次要分支,而是居于社会安全系统的核心地位。尤其是,高校安全和稳定已经成为“社会政治的敏感区,社会矛盾的高压区,社会动态的晴雨表”。创建平安校园,建设平安社会,大安全观首当其冲。何为高校大安全观?从微角度观看,高校大安全观是针对当前维护高校校园安全稳定所面临的包含内外部的新形势和新挑战,这就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一起统筹规划,切实加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各方尤其是高校本身要不断健全和完善高校校园的安全工作体系,通过多方协同努力,形成共同维护高校校园安全稳定的工作合力。从宏观角度看,高校大安全观是现代社会安全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隶属于以“综合性安全”思想为核心的人类“大安全观”中的社会安全范畴。
四、基于大安全观的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补缺
1.勿将安全文化范畴变窄目前,人们对于安全文化体系范畴的认识,已经扩展到三个体系:形态体系、场域体系和对象体系。但在谈及安全文化相关体系时往往使其范畴变窄,如在高校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实践中,往往重视和关注的重点是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管理文化,而对安全观念文化则很少涉及;比如,在谈及高校安全文化的场域体系时,一般都仅局限于校园,往往忽视家庭、社区等场域,尤其是虚拟网络空间等大众传媒,没有看到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与社会安全文化建设的密切关系,未能实现学校、家庭、社区等场域间的深度合作;在谈及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对象体系时,都是基于学校内部场域的人员群体,往往把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简单看成学校的管理层、学校里教师和学生的事情,甚至会认为这仅仅是高校从事安全工作的部门的事情,总是忽略了学生家长、社区人员、校园周边人员及其他相关部门人员对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持作用。
2.勿将安全氛围等同安全文化安全文化一般来说包含安全观念和安全行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安全氛围与安全文化有相似的地方,但实质上是由很大区别的。安全氛围只是一种人的心理表象,其通常与安全状态、所处环境等相关,是人对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具体安全状态的认知,而且会随着状态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是安全文化的短暂“快照”,具有不稳定性和变化性。建设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就是要在高校校园各类活动和校园环境中营造出一种安全文化氛围,使得全校师生员工被这个氛围潜移默化,从而归从本校的安全价值取向和安全行为准则。而仅仅在校园里挂一些安全教育横幅、张贴一些安全警示标语和宣传图片、安装一些交通安全设施来营造校园安全氛围是不够的,这不能等同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仅仅是校园安全文化的短暂“快照”,或者说这些只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一种简单配套措施而已。
3.勿将安全氛围替代安全管理校园安全管理是以保护学校财产和师生安全为目的,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方面的活动,它是通过行政管理的手段,实现排除隐患、控制事故、减少损失,为师生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科研、生活等环境。在现实工作中往往忽略了安全工作的本义,以为校园里拉了横幅、摆了安全展板,或是教室、食堂等贴了标语,或是开了两次会、听了两次讲座就能解决问题了。校园安全工作必须从实际抓起,从实处抓起,校园安全工作的目的不是仅仅宣传而已,而是要点对点的落实、部署、检查、监督、策划。校园安全氛围只是校园安全管理的一部分,不能因为部分而丧失了做安全管理的本身目的。
2指标体系建设
笔者结合已有的研究,将高校广义安全文化定义为:高等教育机构为了保障组织活动有序进行和实现教育目标,通过提升人员安全素质,组织安全价值观,优化安全管理和安全硬件环境的综合成果称为高校广义安全文化。根据定义,高校广义安全文化主要有由三部分组成:精神安全文化,制度安全文化和物态安全文化。这三部分组成,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具有内驱力的组织广义安全文化。
2.1体系建立原则
建立高校广义安全文化体系,为了保障体系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出设置的原则如下。(1)建立以校园精神安全文化为核心,校园制度安全文化为媒介,校园物态安全文化为表层的校园安全文化系统,明确各部分的功能分配。(2)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分为三层,以高校广义安全文化为目标层。各指标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独立性,明确指标的范围,避免各指标内容相互重叠。(3)考虑高校广义安全文化,作为组织安全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高校广义安全文化是一个系统,具有明确的范围或称为“边界”,不应无限扩大其范围和内容。
2.2指标体系
考虑人作为高校广义安全文化的核心部分,人对广义安全文化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人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精神安全文化,在体系设计时,坚持将人员自觉性的提升,综合素质提升作为必要的前提。并在制度中,对人员安全素质提升给予保证和奖励,确保整个体系有一个良性的内驱力,提升高校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具体体系结构,如图2。由图2可知,高校广义安全文化结构有三层指标,3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其中物态安全文化包括14个指标,涵盖了校园的硬件设备设施,并强调校园内外环境和谐。
2.3建设措施及建议
根据分析得出的高校广义安全文化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需要注意其中的建设方法和规则,具体的建设措施及建议如下。(1)高校广义安全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人员对校园安全意见进行交流沟通,并尊重提出的意见,及时予以解决。校园组织成员和组织对象成员自身及其相互间作用的安全心理、安全价值观念、安全意识、安全道德素养和安全行为规范得到有效的体现。(2)高校广义安全文化建设应提出明确的安全承诺,并与校园内的人员达成广泛共识,对新入校的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确保学校安全承诺及时传达到每个角落。(3)注重安全组织管理,有效保障安全投入,安全措施实施和安全救援。校园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固定对象层和外来对象层之间相互作用和反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校园管理安全文化。其包括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思想、安全管理创新性等理论成果和经验成果。(4)建立健全安全激励制度,对安全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树立典型模范,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为高校广义安全文化建设设定方向,并形成一个有效的反馈路径。(5)注重物态安全文化的沉淀,很多研究中,将物态安全文化与一般的安全硬件等同,这是错误的。应加入文化因素,使校园安全更加可靠地被广大受众接受,更加人性化。注重物态安全文化沉淀就是在校园日常管理和安全文化实施过程中,注重相关的物态措施积累,提升安全可靠性。高校在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其独具特色的安全科研实物成果、安全技术实物成果、安全防护用具、安全卫生设备设施等,应注重相关的物质积累。
2煤矿安全文化载体效果的影响因素
1)载体布局因素。主要指安全文化载体展示单元及展示空间的选择是否得当,这决定着安全文化信息是否能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目标受众。对于煤矿企业来说,考虑到井下环境的黑暗、潮湿、危险隐患多,不易作为安全文化宣传的场所,所以,应该选取煤矿企业井上的工业广场作为安全文化载体的主要展示区。同时,选取展示区时要考虑人流量大、停驻时间长、位置适当、醒目性等原则,因此,工业广场上的办公楼、员工食堂、员工宿舍等可作为安全文化的展示单元,在这些展示单元内又可选取走廊、楼梯、内外立面等展示空间,这些单元与空间就可作为安全文化载体的展示平台,直接影响载体展示效果。
2)载体内容因素。该因素主要是指安全文化传播的信息内容,是载体向受众表达的内容。设计煤矿安全文化载体时,要以能够有效衡量安全文化水平的安全文化元素为基础[6]。这些元素不但能够将安全文化的内涵具体化,便于员工理解、接受,还有利于统一安全文化主题,能够有效的解决逻辑性等问题[7]。由于煤矿企业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的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在设计载体内容时,首先应明确安全文化元素的适用群体及其接受能力,根据煤矿企业不同层级不同人员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宣传灌输;其次应确保载体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便于理解和掌握。
3)载体形式因素。载体形式对载体应用效果的影响一般体现在载体是否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能否增强受众的记忆力及理解力。目前,煤矿企业常用的安全文化载体形式包括安全物态环境载体和安全传媒载体2种,其中,安全环境载体包括安全标语、安全标识、安全条幅、安全海报、安全展板、安全板报、灯箱橱窗等硬环境,安全传媒载体包括纸质传媒、广播、电视、网络和LED形式。我们不能否认这些载体形式在安全文化宣传中所起的作用,但也不能忽略这些载体形式所存在的问题。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可知,个人注意力集中程度更多来源于自身,而兴趣的调动需要外界环境的刺激。因此,在进行安全文化载体设计时应以视觉传播为主,并适当的配以音乐及广播,通过听觉进行传播,以便最大限度接收和记忆安全文化信息。4)载体使用方法因素。为促进载体的应用效果,可采用安全培训与安全激励相结合的方法。经过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的促进企业员工学习安全文化理念,最终实现“看+听+交流”的最佳记忆途径[8],增强了员工对安全文化信息的记忆效果。
3煤矿安全文化载体效果评估指标设计
按照时间划分,安全文化载体效果可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2种,如图3,其中短期效果是指受众观看、接触过安全文化载体后在近期(少于1年)内产生的效果,主要包括传播效果、心理效果;长期效果是指安全文化载体应用相当长时间内产生的效果,主要包括行为效果和安全业绩。
3.1传播效果评估指标
所谓传播效果是指在载体覆盖范围内,载体信息到达人群的程度以及人们对信息的关注程度,衡量指标包括接触度和接触频次。1)接触度。接触度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目标受众看到、读到或听到安全文化载体承载内容的比例。题设H1:您是否看过(或听过)安全文化载体所传达的内容?选项:A看过(或听过);B没看过(或没听过)。2)接触频次。接触频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位目标受众接触到该广告信息的次数。题设H2:您每周接触(看过或听过)安全文化载体的次数?选项:A从未接触;B较少接触(1~2次);C一般接触(3~5次);D接触较多(5~7次);E频繁接触(7次以上)。
3.2心理效果评估指标
安全文化载体的心理效果是指载体承载信息对受众心理活动的影响程度,主要体现为受众对载体承载信息是否注意、是否感兴趣、能否记住等方面。由于心理效果评估指标主要考量的是受众接触过载体传达内容之后的态度变化,因此心理效果评估指标我们将按照上述煤矿安全文化载体效果理论模型及其作用机理进行设计。1)吸引力。吸引力是指受众接触安全文化载体时,主动受其传达内容及信息吸引、产生兴趣的程度。题设H3:您认为安全文化载体承载信息能够吸引您的注意吗?选项:A毫无吸引力;B无吸引力;C一般;D有吸引力;E很有吸引力。2)知晓度。认知度是指受众接触过安全文化载体之后,对载体所表达、传播信息的熟悉程度。题设H4:看过(或听过)安全文化载体宣传的内容后,您对这些载体内容的印象是?选项:A毫无印象;B无印象;C一般;D有印象;E印象深刻。3)认知度。认知度是指受众对安全文化载体传达内容的理解程度,包括对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作用、安全文化概念及具体元素等的认知,为检验受众回答的真实性,可在回答完这个问题后,随机再问一个问题进行验证。题设H5:看过(或听过)安全文化载体宣传的内容后,您是否理解这些载体所传达的信息?选项:A完全不理解;B不理解;C一般;D理解;E深刻理解。4)偏好度。对安全文化载体所传达内容有了一定认知程度后,受众就会依据自身特质对载体承载内容进行正确性判断,在这个判断的基础上表达出对载体传达内容或形式的偏好程度。题设H6:看过(或听过)安全文化载体内容和形式后,您是否喜欢这样的表达?选项:A非常不喜欢;B不喜欢;C一般;D喜欢;E非常喜欢。5)信服度。信服度是指受众对安全文化载体传达内容的信任以及认同程度,体现到受众身上就表现为通过接触这些载体信息是否对自身有帮助,能起到促进作用。题设H7:您认为安全文化载体传达的内容对您有作用吗?选项:A毫无作用;B作用不大;C一般;D有作用;E作用明显。
3.3行为效果评估指标
与传播效果评估指标和心理效果评估指标不同,行为效果评估指标是煤矿企业安全文化载体长期作用于受众的结果,是衡量安全文化效果的长期指标。1)安全动作意向度。安全动作意向度是指受众接触安全文化载体后,认可其传播的内容并有可能付诸行动的程度。题设H8:通过安全文化载体宣传,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是否会主动实施安全动作?选项:A是;B否。2)安全动作实施度。安全动作实施度是指受安全文化载体传播内容影响,受众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自觉实施安全动作的程度。题设H9:通过安全文化载体宣传,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主动实施安全动作的比重大约是多少?选项:A20%;B40%;C60%;D80%;E100%。
3.4安全业绩评估指标
借鉴文献[9]对安全健康业绩指标的对比研究,将安全业绩评估指标选择为工亡人数、可记录伤害次数、损失工作日天数、非工作时间伤害人次4项。这些指标主要来源于企业对日常生产管理监控的长期积累。以上是衡量煤矿安全文化载体传播效果的具体指标,如图4,在安全文化载体运行一定时期后,可以在企业内部采取问卷调查或访谈的形式对其传播效果进行评估。图4煤矿安全文化载体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4结语
1)指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载体效果是组织和个人层面一系列动作影响的最终结果;依据安全文化效果理论模型,提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载体效果作用机理。
二、发挥好宣传教育作用
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车队、班组,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位职工。因此,如何树立起每名职工的安全意识,使之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十堰公交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营造“人人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建立起整体性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环境。不断拓宽宣传教育形式,通过电视、报刊、板报、标语、读本等方式加强安全知识宣传,还依托OA办公平台开办职工安全知识交流版块,增强与职工的良性互动。
三、发挥好活动凝聚作用
十堰公交正确引导,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参与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通过开展青工技术比武、演讲比赛、歌咏文艺演出,参加十堰市总工会交通系统道路交通知识竞赛和修理比武、消防演练竞赛等活动,做到寓教于乐,使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安全知识广为传播,潜移默化地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培养人的安全心态。
四、发挥好亲情感染作用
要深入解决安全问题入心入脑的问题,还应注重情感投入,通过采用亲情教育法,时时提醒职工牢记亲人的嘱托,如为职工过生日、送警句、兄弟交心等方法向职工宣传安全思想。值得一提的是开展安全共保活动,基层单位定期向职工家属发出安全承诺书,邀请家属参加到安全共保活动中,充分发挥家属的安全第二道防线作用。
五、发挥好管理规范作用
职工安全素质的高低与安全管理者的方法有直接联系。过去的管理者抓违章更多依赖的是批评教育和经济处罚,不可否认,批评和罚款能使违章职工的思想受到触动,但这种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案很容易使职工感情上受挫,进而造成某些职工对安全管理人员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从而埋下了隐患。为增强管理效果,十堰公交采取刚柔并用的办法。如在基层单位会议室设置“不规范行为警示台”,让违章人员现身说法,以达到自我剖析,教育他人的目的。此外,积极为职工创造温暖、舒适的休息环境,使其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地去工作。
六、发挥好制度引领作用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极其重要。十堰公交各级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制度引领的作用,“严”字当头,严制度、严标准、严纪律。特别是对那些重点人员,采取一对一帮教的形式帮助其增强安全意识,狠抓安全生产自觉性。坚持各级管理人员上线值勤制度,严格按规定进行考核,有效增强各级管理人员抓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综合治理,总体推进,要求各级管理人员从大局出发,牢固树立安全生产“一盘棋”思想,齐抓共管搞好安全生产管理。
七、发挥好培训带动作用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公交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之路的重要举措。要知道,安全事故的发生除职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职工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为此,十堰公交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坚持重安全意识、重安全规程、重安全行为规范、重细节养成;以安全意识教育为先,以提高安全技能为重,以养成规范的安全生产行为为目的;培养职工的安全行为规范,全面提升安全防范技能,确保安全生产。具体做法:一是把好准入关,新聘人员上岗前统一参加安全常识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安排上岗,从“源头”灌输安全知识;二是把好培训关,定期邀请交警和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三是把好会议关,充分利用各类会议、重大节庆宣传安全知识,努力营造“人人讲安全,人人保安全”的良好氛围;四是把好演练关,定期开展技能演练,提高职工应变能力和安全技能,以适应岗位工作要求。
八、发挥好考评激励作用
开展安全生产文化建设要本着客观、公正、合理、务实的原则制定考核标准,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领导和个人,并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检查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年终目标考核挂钩,以激发干部职工的责任心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责任。
2以规范安全管理为目标,建设安全管理文化
建立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模式,PDCA: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重点控制不安全行为,在生产系统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支持安全管理,不断改进,科学预防,以确保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增强员工按章办事,根据行为的运行规律,提高员工专业素质。领导重视调研、提高资源利用率、主动改善环境、加强服务、完善管理、制定制度、宣传及时性、丰富性、全面性、贴近生活、群众、国情、方式趣味性、生动性、多样性。注重安全文化建设的系统性,综合性,把安全文化建设和民生,经济,生态结合起来,注重地方风俗习惯的保护,时时处处把工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嘘寒问暖,及时解决困难群众的老人赡养,子女上学和就业,幼儿的照顾,让他们安心工作,全心工作。可以设建议箱,及时获得安全隐患信息并尽力解决。从短期来看,这些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可是从长远看,职工安全,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幼有所教,病有所医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好路子。俗话说:“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小心驶得万年船”,在人们心中不时化解难题,让有修养的人负责教育宣传安全文化注意事项,当事情出现时有冷静的头脑和周密的准备,可以让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最好的保护。
3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建设安全行为文化
按照“做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理论结合技能相互结合,通过开展技术大会,岗位培训,技能鉴定,现场演练,操作技能竞赛等,使员工掌握自己的职业危害源,知道如何识别危险,规范从他律到自律的安全行为。需要制定行业规划,提倡自由竞争,吸取国内外其他矿业安全文化的长处,制定发展计划。提高文化素质,鼓励读书创新,及时性、时效性、丰富性、全面性、多样性宣传。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和所学知识预知安全隐患,及时给予排除,禁止一个人单独下井以防不测。在平原地带树木可以支撑矿内的工作区域周围,还可以在矿内搭建简易救生小房,里面有照明,干净的水源和休息场所,必要时提供食物和垃圾篓。
4安全环境文化
“一排、二覆、三屏障、四种、五灌、六养护”的6步法绿化复垦模式。“一排”是排土壤,细致,诚实,避免滑坡,为造林提供了依据;“二覆”是覆土,让采场腐殖质土覆盖在排弃物表面,创造绿化条件;“三屏障”是在边坡1m×1m砂腐殖质土壤固化好,做好水土保持,避免雨水的侵蚀,风力侵蚀;“四种”是种植草本植物,灌木,适合当地气候生长;“五灌”,即,喷灌、滴灌和微喷灌;“六维护”,它是日常管理,不仅是植被补种、养护,及时维修水管,保证水管畅通。树木是水库,雨天可以吸收水分,旱时可以释放出水分和氧气,并吸收二氧化碳和粉尘,树和土地的相互作用可以使土地肥夭,树木对于土地的把持力度可以防止各种自然灾害,特别是山地丘陵地区山体滑坡现象。
5预防为主
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在生产中把人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培训一线工人,经常唤醒安全意识。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核能、太阳能、氢能和其他可再生资源制。提倡节约用煤,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矿难大多属于煤气中毒事件,利用瓦斯监测监控系统重大故障。学习山西等地建立地下防御防备小室。一种估计是世界煤矿可采资源量达4.84×104亿t标准煤,2014年世界人口总数现在已经突破70亿,按目前全世界的耗煤量计算,可用500年。人们为了安全的需要制造核能用于防卫,可以把这种高强度的力量用来为人类合理利用,核燃料也有它自身的危害性,这个可以通过科学来提高其安全性。这样需要大力发现科技生产力,培养人才和技术人员,让机器挖煤,并通过托运系统把煤矿运出。在机械上安装瓦斯监测监控器和温度敏感感受器,以防高温高CO等易燃气体引起火灾。解放出更多的人来研究核能等新能源。还有对于人类无限膨胀欲望的限制,提倡安全第一,经济第二,尊重人类自身和自然发展规律,放慢粗放发展节奏,加快发展环保能源。
1.2统计学方法对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比较观察组发生1例走失等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17%,未发生护理差错,对照组发生7例意外事件,发生率为14.00%,5例护理差错,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将安全文化应用于安全管理之前,护理人员安全意识认知得分为(52.5±3.5)分。经过学习和培训后得分为(56.0±2.4)分,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得到明显提高(P<0.05)。
3讨论
安全文化的概念最早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是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1986年针对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提出[6]。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总和,是为企业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中提供安全生产的保证。
2002年中华医院管理协会针对医疗纠纷和侵权事件的调查发现,我国医院医疗纠纷发生率高达98.4%。作为一个特殊人群,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杀倾向是普通人群的20倍,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工作任务尤为艰巨,小小的疏忽都可能造成重大问题。
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能够有效的防止这些现象,通过学习和宣传安全文化,从根本上纠正职工的思想观念,加强职工的安全意识,让职工能够自觉主动的按照相关制度工作,真正意义上做到安全生产。在职工的安全文化教育中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职工的实际需要,重视职工的工作发展、关系职工的生活情况,在企业发展中职工不能将职工当作生产的工具,而是企业的主体。在提高职工生活水平的同时,还要通过各个部门展开的安全教育,加强所有职工的安全认识,加强安全文化的宣传工作。另外企业还要定期进行培训,让职工掌握安全防范措施。通过严格的安全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加强企业管理,让整个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得到改善。
2.企业安全文化是完善安全管理机制的根本
首先人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主体,在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时必须贯穿对人的管理。建设企业安全文化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决策者、管理者、操作者。决策者主要制度安全行为准则形成约束机制,所以决策者安全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企业安全文化的水平;管理者主要是对制定的安全行为准则的具体实施进行监督;操作者就是需要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行为准则。只有强化三者的安全价值观,才能让整个企业的安全管理得到提升。其次就是要将个人利益和安全管理挂钩,这样才能加强安全管理中相关人员的责任心,改善工作态度,将各项管理制度能够得到落实。
再次就是企业安全文化有对各项安全隐患的防范和治理明确的规定,确立了安全隐患的检查制度、治理制度,辅助安全管理在监控上得到落实,也帮助完善了企业安全管理机制。企业良好的安全环境需要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作为基础保障,在实际生产中,企业需要将安全文化渗透在管理机制建设中,并根据企业的发展改革不断的创新,将安全管理转变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企业需要将安全管理落实到操作现场,安检员、党政人员要充分发挥在安全治理中的作用,为了保障生产质量,可以推行质量终生责任制,使得处处有人管理监督,事事有章可循,加强企业安全管理的同时也能提升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