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实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2-17 13:17:4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药实训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药实训总结

篇1

2中药鉴定技术岗位能力要求分析 

近年来,对我校药学系实习生所在实习单位进行了调查,实习单位包括制药企业、饮片公司、医院药剂科、连锁药店、药物研究所及药品检验所等多家药品生产、经营、新药研发及质检企业。调查结果表明,与《中药鉴定技术》密切相关的岗位工作任务主要分为两种类型:①以中药饮片企业、医院药房及药店为代表的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工作人员掌握常用中药材、饮片的性状特征为主,在采购与销售过程中,通过对常用中药学论文进行性状鉴别来判断中药的真伪与质量优劣,因此,对中药材的正品与伪品鉴别、中药材的商品规格与等级有较高的要求,而对中药材的显微鉴定等技术的要求较低。②以制药企业的新药研发部、质量检测部,药物研究所以及药品检验所为代表的企业,其工作岗位以新药研发与药品检验为主,工作岗位要求能对中药材及中成药进行鉴别与质量评价,并能熟练地对中药材、饮片进行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含水量、水分、灰分、挥发油、重金属、农药残留、薄层鉴别以及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等,要求工作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调查中发现,我校的实习生到单位后,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强化训练才能适应与熟悉相应工作岗位的工作要求。因此,针对上述的岗位工作任务,在《中药鉴定技术》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实训教学,以帮助学生尽快地了解与适宜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中药鉴定技术实训教学的改革建议 

3.1性状鉴别实训教学中药材的性状鉴别实训为《中药鉴定技术》实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实训教学主要针对常用400多种中药材的性状进行实训。在性状鉴定实训方面,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革:①精简中药材标本实训品种。性状鉴别主要对重点、常用且伪品较多、易混淆的中药材品种进行鉴别。而对实际应用较少的中药材品种,容易鉴别的中药材品种在实训过程中可采用删除或压缩实训课时;②增加中药材伪品鉴别品种。目前,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伪品数量较少,理论教学的伪品鉴别多采用《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中收载的品种,该图典收载的伪品种类多且均附有彩图。在教学与实训过程中,宜针对当前中药材市场上新出现的伪品进行收集与鉴别,帮助学生了解中药伪品的现状并增强鉴别水平;③补充中药材的商品规格与等级知识要点。中药材的商品规格与等级是中药材在生产、加工与销售中评价商品内在价值的重要依据。因此,应根据《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中的要求,选取贵重、常用且具有代表性的中药材品种,并结合药材市场上现有的中药材商品规格与等级进行实训教学。 

3.2显微鉴定实训教学显微鉴定为中药鉴定的重要方法,但随着现代分析技术与鉴别手段的不断提高,显微鉴定的应用范围在改变,为了适应实际工作岗位,应对显微鉴别实训项目进行改革[3]。显微鉴定项目应选取具有典型显微特征的中药材(如大黄、蒲黄等)、不同器官类型的中药材(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类中药材)进行实训,通过代表性的中药材显微鉴定,帮助学生熟悉显微鉴定的方法、掌握显微鉴定的基本技术,以满足不同工作岗位的任务要求。 

3.3综合性项目实训教学在综合性项目的实训内容上,可选取1~2味代表性中药材(如人参、丹参等),依照《中国药典》的中药材项下的要求,分组开展性状、鉴别、检查(水分、灰分、酸不溶灰分)、浸出物以及含量测定等项目的实训。通过综合性实训,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熟悉与掌握《中国药典》的中药材检查项目的具体要求,熟悉药典附录中的具体检验方法与技术要求。尽管《中药鉴定技术》综合性实训项目的中药材品种较少,但通过综合实训,可以将中药鉴定技术、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分析等课程内容进行融合,而不会出现知识衔接断档的现象。因此,开展综合性实训教学,有助于解决实训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脱节问题,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4结论 

中药鉴定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与其它学科联系密切的应用学科,实训教学环节是中药鉴定技术从理论教学走向实践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即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又要与具体的工作岗位任务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训教学。课题组通过对不同类型企业关于中药鉴定岗位的技能要求进行调查与分析,总结出两种类型的岗位工作任务,围绕不同工作任务要求掌握的技能,有针对性地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加以改革。通过实训教学的改革,使学生在实训教学阶段了解与熟悉不同工作岗位群的工作任务与要求掌握的技能,进一步增强相关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及早适应并融入企业的工作环境。 

篇2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064-02

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江苏省唯一一所培养中、高职中医药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始建于1958年,2004年12月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在实践中秉承“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理念,为江苏省中药及制剂生产、经营等行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学校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的建成和使用,为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建设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的意义

有利于中药制剂现代化 近年来,中药制剂技术广泛采用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使传统中药制剂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中药制剂工艺技术是中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内容之一。提高中药制剂工艺技术水平,客观上需要一大批中、高级中医药技能型应用人才,这批人才的培养依赖于中医药职业教育,而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的建设为达到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有利于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和发展 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工作,是学校抓内涵、抓质量、上台阶、上水平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而做好专业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加强实验实训设备的现代化建设,使实验实训设备和条件与生产、服务现场基本同步。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的建设,将大大提高中药制剂及相关专业的整体水平,有利于办出专业特色。

有利于“双师型”师资的培养 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的建设,将有利于营造实践、科研的环境氛围,调动教师参与设计、研制开发新产品,与企业合作开发科研项目的积极性。这样,一方面可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增强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践性;另一方面可使教师了解、掌握、运用新科技和新工艺,积极从事科研创新活动,从而加快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有利于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是制药企业保证药品质量的基本制度。在GMP硬件、软件和人力这三要素中,人是主导因素。而现在学生不可能进入企业生产现场进行实训,导致理论、实验、实训和生产脱节,达不到预定的教学培养目标。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的建设,有利于学生在GMP标准下进行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以及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有利于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

中药制剂实训中心建设的目标

实训中心建设有明确的定位 (1)实训过程具有专业基本技术技能的仿真性,使学生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2)在技术要求上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路线、工艺路线和工艺技术实际应用的本领。(3)在内容安排上具有综合性,使学生通过实训不仅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术和技能,而且熟悉和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和技能,得到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培训。(4)在设备利用上具有共享性,实训基地能与地方相关产业及省内同类院校资源共享。(5)在环境和总体设计上具有社会开放性,不仅能承担中医药中、高等职业学历教育的基本技术技能实训任务,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考核任务,使学校实训中心紧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产学研结合,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与一定的经济效益。

设备配置 (1)设备配置思路:目前,固体制剂市场占有较高份额,所以,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的设备以固体制剂设备为主,兼顾社会发展需求,液体制剂、注射剂等剂型设备为辅。根据学校的资金投入,结合实际情况,在设备采购使用上实行分步实施的方式,优先购置重点的固体制剂设备。(2)设备配置。主要设备配置见表1。

设备配置的合理性及购置的经济合理性 (1)设备配置的合理性。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的设备配置以领先或同步于国内目前大多数医药生产企业为原则,从而最大限度地真实显现药厂、质检部门等实际工作场景和生产岗位的要求,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目前大多数企业正在使用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并能亲自动手操作,熟悉各工作岗位工艺流程和方法。从设备配置来看,实训基地完全可以成为中医药职业教育实训教学、职业技术技能培训、鉴定考核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2)设备购置的经济合理性。学校采用企业专家指导、参加全国制药设备展览会、前往相关企业及院校实地调研等方法,定出技术性能、质量、价格及售后服务等指标要求,再通过政府招标进行采购,保证了设备购置的经济合理性。

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的师资建设 为了提高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的教学能力,学校专门从行业内引进专家兼职,结合学校的专职教师进行相关实训教学,同时积极培养新教师,使实训中心教师同时具备教师和工程师的“双师型”能力素质。确保制剂实训中心的“双师型”教师达到15人以上,其中专职实训指导教师9人,兼职实训指导教师6人。

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的管理

管理机构设置及制度建设 (1)管理机构设置。学校和中医药系对实训中心实行二级管理,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管理按照小型制药企业的模式运作,在管理人员和岗位设置上完全按照企业管理机制模式。行政管理组织机构见图1。(2)管理制度的建立。中药制剂实训中心建立健全了管理条例和相关规章制度。完全按照GMP规范要求建立文件管理系统,制定了相关的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操作标准)和记录(过程记录、台账记录、凭证),以及类同于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

实训现场管理 (1)实训现场的规范化管理。实训现场完全按照企业生产现场布局,实训操作也完全按照企业生产流程组织实施,学生的现场实训管理模拟车间的管理体制,将制药企业的文化理念融入生产现场,严格按照5S现场管理规范要求组织现场教学。(2)实训车间劳动纪律管理。实行劳动纪律制度化,学生进入工厂企业因为劳动纪律被淘汰的逐年增多,主要就是因为平时没有养成良好习惯,学校和家庭对这方面的约束不够。为此,实训中心的劳动纪律管理制度非常详细,执行非常严格,使学生实训期间逐步养成与企业要求一致的工作态度和良好习惯。(3)现场管理科学化。在实训现场引进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如定置管理、看板管理、目标管理等,重点放在班组等单元管理上,积极推广先进的5S管理,提高实训质量,同时提高学生的素养。

物料管理 (1)物料的账目管理。实训中心所用的原辅料、包装材料等必须按照财务制度,结合GMP的相关要求,详细记录,及时登记台账。(2)物料的使用管理。物料使用按照GMP具体的物料采购、使用标准规程执行,不得私自使用。(3)物料的节约。对实训工艺路线进行优化,从生产工艺流程上对物料使用做了详细规定,使部分物料在中心能得到循环使用,既可节约物料采购成本,又能达到实训效果。

设备管理 (1)制定设备的使用、维护、维修标准操作SOP,将设备管理规程编入中药制剂实训教材。实训过程中及时做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使用率。(2)制定设备及零配件的采购管理制度,严格采购申报流程,按需采购,减少设备配件的库存浪费,严格执行设备采购的财务管理制度。

运行成本的管理 (1)合理制定实训工艺流程,提高可重复使用物料的利用率,对于运行成本较高的设备实行集中教学,减少重复启动及清洁等造成的损失。(2)与相关院校在实训方面实行资源共享、合作教学,有效提高设备使用效率。(3)通过相关认证,使为企业产品代加工成为可能,如保健食品的生产、消杀剂的生产等,为学生实训提供新的思路。(4)通过对社会用工的技能考核,在服务社会的同时,降低中心的运行成本。

独立单元考核的管理 (1)中药制药实训中心共有实训设备50余台套,实训岗位230个,可同时容纳150人实训。为了有效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并规范实训管理,将实训中心的设备按照制剂工艺流程分为中药前处理单元、中药提取精制单元、中药固体制剂单元、中药液体制剂单元、中药注射剂和冻干剂单元、制剂包装单元、仓储实训单元、质量控制单元,每个单元按照班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同时对相应的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表格化考核。(2)各独立单元按照现场管理、成本核算、实训工作量、学生实训效果评价、实训质量、安全管理、纪律管理等项目进行详细考核,每月考核结果与各单元责任人的薪酬进行挂钩,考核结果定期汇总,作为每年进行人员岗位及薪酬调整的重要参考依据。

总结

取得的成绩 (1)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共进行了3200人次的学生实训,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有了质的变化。(2)高职中药制剂专业110名学生全部一次通过中药制剂高级工考核鉴定。经过实训的学生就业率达100%,就业后能直接从事企业关键岗位的设备操作,得到就业单位的一致好评。(3)培养“双师型”教师10人,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的建成使用,促进了相关实训课程的系统开发,新编写《中药制药设备实训教材》和《中药制剂综合实训教材》2本。(4)通过与行业合作,为制药企业提品实验十余次,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

存在的不足 中药制剂实训中心建成不久,在运行过程中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如部分设备的使用效率较低、实训计划经常变动等,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运行中要注意沟通协调,及时调整实训计划,提高设备使用率;对实训中心的安全管理要作为一项专题进行研究、落实。

特色展望 经过一年的运行,中药制剂实训中心已经使专业教学实现“七个合一”,即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理论实践合一、作业产品合一、教学科研合一、服务创新合一,在努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养成了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此为基础,中心将积极发挥教学、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推广与服务一体等多种功能,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使中心成为推进专业现代化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型公共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张萍,许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02-204.

[2]顾湘萍,周颖平.谈高等职业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101.

[3]高启明.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建设高职实训基地的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6,(9):152-153.

[4]石雷,刘学峰.高职药物制剂实践教学体系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22-123.

篇3

面向中药制药技术行业,以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为龙头,带动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建设,共享实训设备、师资和课程开发成果等教学资源,提高专业群的整体建设水平及辐射、带动作用。针对人才培养规格,开展社会调研,分析学生的就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资格,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通过对贵州省神奇制药、贵州百灵制药、贵州益佰制药、贵州德昌祥制药、铜仁地区药品检验所、铜仁市民生大药房、铜仁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房、梵净山生态药业等大中型企事业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分析,确定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群)有:中药种植员、中药检验员、中药调剂员,中药提取员等,分析胜任这些岗位所具备的职业基本素质和岗位核心能力。

2人才培养总体思路

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依据中药材种植、中药检验、中药制剂生产、中药调剂、中药供销岗位群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鱼“水中游”游技项目任务为导向优化和重构适应就业岗位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的课程体系,构建“校内实训基地(鱼塘)和校外实习基地(江河)”联合的校企合作机制,共同制订、实施满足职业岗位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轮岗、顶岗实习的管理力度,搞好各教学环节的衔接与质量监控,建立教学质量校企评价机制,使所培养的人才能胜任中药材种植、中药检验、中药制剂生产、中药调剂、中药供销岗位群工作,实现与企业“零”对接。(1)依据中药材种植、中药检验、中药制剂生产、中药调剂、中药供销岗位群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在校内,依托中药材GAP创业园、附属医院中药房、铜仁地区民族制药厂、铜仁-地区民族医药研究所、铜仁市民生大药房等“校内鱼塘”对学生进行校内实训,校内实训基地教师根据不同工作岗位在校外联系对接“校外江河”企业———梵净山生态药业、铜仁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房、贵州德昌祥制药、铜仁地区药品检验所、湖南怀仁药业,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建立“工学一体、校企结合”的“养鱼”人才培养模式。(2)学生是“鱼”,学校和行业企业是“水”,以“放鱼投饵”的教学理念大胆改革课程,构建突出胜任力、学习力、创新力的“鱼塘、溪流、江河”课程体系。(3)科学设计教学情境,推行学生“水中游”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革,由“抓鱼喂食”教学逐步转向“放鱼投饵”,再到“自己觅食”教学,教师自始至终是观鱼者,根据学生工作岗位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投饵”,直至学生自己“觅食”。(4)教师将“抓鱼”教学改为“放鱼”教学后,就会有更多精力与“校外江河”有效沟通合作,实现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就业有效衔接。(5)建立学校、企业和医院共同考核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过程考察与关键点考核相结合的课业形成性考核评价制度。

3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

3.1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依据贵州中药制药行业发展需要,通过对铜仁梵净山生态药业(中药材种植基地)、铜仁地区药品检验所(中药检验科室)、铜仁民生大药房(中药销售区)、贵州德昌祥药业(中药制剂车间)、铜仁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房调剂室)企事业现状及发展要求的调研,结合国内外职业标准,培养与就业岗位纵、横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具有高级中药制剂工、中药调剂工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能胜任中药种植、检验、制剂、调剂、供销工作。

3.2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有利于“校企医共养人才”的运行管理制度

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教师联系和驻扎企业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加强学生实训及顶岗实习指导,推进教学密切型、技术合作型校企医三方合作。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建立与企业合作开发专业课程的系列课程建设制度和办法,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由企业医院技术骨干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策划和组织实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2.1建设专业建设管理委员会

根据专业工作岗位群要求聘请铜仁梵净山生态药业(中药材种植基地)、铜仁地区药品检验所(中药检验科室)、贵州德昌祥药业(中药制剂车间)、铜仁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房调剂室)等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技术骨干等充实到专业建设管理委员会,建立和完善专业建设例会制度和专业调研制度,召开每年两次以上的专业建设例会和一次以上的专业调研工作,加强专业建设和发展,实现人才的校企共养、过程共管、资源共享。

3.2.2开设学生活动课程,培养学生创业就业能力

学生进校第一学期就参加“中草药采集识别应用”兴趣小组,使其对中药原植物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对专业的学习兴趣;第二学期学生参加中药材GAP科技开发兴趣小组,了解中药材种植技术,激发他们种药致富的创业热情;第三学期学生参加中药材加工销售兴趣小组,积累中药材加工销售经验,激发他们中药材收购销售创收的热情;第四学期至第六学期,学生进入学院中药材GAP创业园,对种植技术简单的中药材进行规模化种植,实现增收创业就业。学院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就业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为中药材种植创业就业的学生提供技术支撑和创业资金支持。

3.2.3修订和完善专业教学管理制度

依据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成长成才规律,明确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学院《铜仁职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工作条例》《铜仁职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办法(试行)》及《铜仁职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制度基础上,建立专业课程教学实施管理办法和专业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实现专业教学质量管理的经常化、规范化,推进校企共育人才有序进行。

3.2.4规范校企合作管理

组建校企对接的专业实训项目部,全面负责校内外实训项目、时间、地点的安排和运行管理、质量监控及成绩评价等工作,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3.2.5规范顶岗实习管理

依据《铜仁职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专业顶岗实习校企共管制度,规范“一人一岗、定期寻访、以师带徒、出师定薪”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做到顶岗实习计划、指导教师、实习企业、实习岗位、实习待遇、实习考核和实习教学标准“七落实”;抓好顶岗实习的前期准备、初期安排、中期检查、后期总结“四环节”;同时成立以专业主任为组长、企业参与的顶岗实习与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和督察,做好顶岗实习工作总结和经验交流。企业选派工作一线的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担任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学校选派专任教师通过带教实习、指导学生论文写作、解答学生生活、心理等有关问题,配合企业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和质量。

篇4

随着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中药专业人才,特别是具有中药种植、加工、炮制、质量控制、调剂、市场推广等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对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培养新型的中药人才。

一、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专门组织人员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调整相关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制订统一的教学大纲,构建“能力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制订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注重核心课程的建设。着重建设中药鉴定技术、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化学、中药炮制技术等核心课程,使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的要求。第二,优化学科课程体系。为了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体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了“核心课程―限选课程―任选课程”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相互协调的学科课程体系。第三,课程内容的修订。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实一体化,实训、实习设计合理。

二、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应制订相关的激励政策,鼓励教师进入中药种植和生产企业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和新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双师型”素质教师。高职院校还要广泛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聘请中药企业一线的技术能手或知名专家为兼职教师,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特别是技能训练指导。学校教师也要到行业企业一线工作和学习,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及内容,组成专兼职结合的教师团队。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高职院校应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探索。一是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和社会的实际需求,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教学模式。二是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使用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三是教学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购买仿真软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四、搭建实践与产业融合的实习实训基地

为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必须增加中药专业实训设备的投资,优化实验教学的资源。除了要建立药用植物园、标本馆,中药制剂、中药炮制实训室等,还应与周边规模大、实力强的中药种植、中药生产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实现实践与产业相融合。

五、构建科学的考核方式

目前,考试包括过程性考试和总结性考试。过程性考试包括平时成绩和项目完成情况。平时成绩占10%,包括个人课堂提问的主动性、讨论发言的积极性等;项目完成情况占20%,包括实验室表现、实践动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实验报告书写、小组合作能力等。这种考核方案不仅能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还能考查学生实际操作及动手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总结性考试占70%,主要以考查分析、理解综合能力的问答题和事例分析为主。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中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教师进一步转变思想,培养能满足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中药人才,以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马凤余,彭代银,金传山,等.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药学教育,2005,20(5):1-3.

篇5

2、课程内容

在实验课程内容选取上,与行业企业合作,围绕中药制药前处理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以完成企业的生产项目为主线,以中药生产中的真实工作任务和过程为依据,围绕岗位工作必需掌握的知识、技能与素养,兼顾执业药师及职业能力等级考试的要求,将课程内容构建为:中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药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别,综合实训3个教学模块。在中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模块中,根据中药的提取分离与质量检验岗位所涉及的基本技能设置为提取技术、浓缩技术、分离与鉴别技术3个学习情境;中药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别模块中,根据中药中常见的主要化学成分类型设置为8个学习情境,每一个学习情境选择1~2味代表药材作为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学习;综合实训模块中,在学生初步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后,安排一次“工学交替”性质的综合实训,具体设置为中药的质量检验和中药制剂的生产与检验两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总体按照如下设计内容进行:任务导入,布置实训药材提取分离任务;信息查询;制订完成药材提取分离任务的相关计划、流程;师生评估,对流程进行优化;对设计进行审查并组织实施;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在遵循基本教学规律和职业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针对实验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以情境教学为主线,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1情境教学

实验教学中,注重职业角色理念的渗透,要求学生在各个项目训练过程中将自己看成是企业员工,在情境中能够以岗位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

3.2项目教学

教师拟定项目,以中药提取分离检验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首先针对项目引入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再让学生查询相关资料,了解药材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用途等,设计出实验方案,具体实施时按照提取→分离→鉴别的过程依次完成各项工作,既使学生熟悉了职业工作过程的顺序,又练就了学生中药提取分离与鉴别的扎实基本功,更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3任务驱动教学

针对不同的学习情境设定合适的工作任务,给同学发放任务书,让同学查阅资料,分析讨论工作任务,制订适合方案,然后汇报自己的工作方案,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对方案进一步分析、修正、优化,再按照确定的方案进行,同学之间协作完成工作任务。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完成相应能力的培养。

3.4案例教学

将失败实验以及查询所得的经典工作情境作为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并从中找到原因进行总结,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5问题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实训。在制订计划、方案实施、总结评价阶段采用小组讨论法,使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6多媒体教学

教学中配以常见技能操作的视频资料和照片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形象具体地了解实际工作岗位的环境及设备,并能熟练掌握常用的操作技能。

3.7网络教学

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主动检索并学习相关资料,并在任课教师和同学之间建立自由互动关系,也为本课程的综合实训提供一个很好的资源平台。

篇6

1 课程性质与定位

《中药制剂分析》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中药、中药制药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中药饮片生产与加工、中药制剂生产以及中药质量控制等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专业岗位(群)都需要中药制剂分析的技术人员,也正是中药、中药制药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领域之一。

该课程具有理论综合性明显、实践操作性强的特点,综合了中药化学、分析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制剂学等学科知识,是研究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WWw.133229.coM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基本程序和主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质量控制理念,掌握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中药制剂的常规检查、杂质限量检查的基本技能,以及中药制剂定量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熟悉制定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一般程序和主要内容,了解中药制剂分析发展的现状和动向,使学生成为中药制剂质量检测和分析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2 课程的项目化设计

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是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1]。该教学模式打破了原来课程的界限,按工作任务选择课程内容,以项目为载体,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融为一体,同时将教学场所与实训场所(生产车间)融为一体,实现“教、学、做”一体化[2]。对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的项目化设计进行探索,首先要对相关企业的中药制剂分析岗位人员的有关工作和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全面的调研,并确定课程内容和组织框架后进行试运行,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和企业的评价进行改进。

2.1 工作过程分析

典型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的确立是课程实施项目化改革的先决条件。我们聘请来自企业或药检所的有关中药质量检测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对中药制剂分析岗位的工作任务(项目)以及完成这些任务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其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典型的工作过程,以及完成这些任务和工作过程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中药制剂分析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原材料的鉴别和质量检验、中间产物检验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中药制剂的质量检验,并对这些中药产品作出真伪优劣的质量判断。典型的工作过程包括阅读理解药品标准、外观性状检查、定性鉴别、常规检查、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数据处理、出具检验报告。

2.2 教学内容的选定

按照国家职业大典的对应工种要求,针对本校中药专业、中药制药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等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行业专家对本课程典型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的分析,确定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原则为“针对岗位,理论够用,突出技能”。以此确定教学主要内容包括:阅读理解药品标准的有关知识、取样和提取技术知识、定性定量检查有关技术知识、原始数据处理和检验报告书写的相关知识、职业素养的有关理论以及有关的操作技术。

2.3 项目化设计

项目的选取和设计是项目化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我们根据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学的理念,在了解企业人才需求、选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造和重组。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来完成,这两部分分别形成了教学的两个维度,组成了教学项目的内容矩阵,形成了项目化的内容组织架构(见图1)。

第一维度是导入部分,即中药制剂分析工作过程的理论学习模块。按照中药制剂分析的典型工作过程单元的顺序来组织,其教学主要在传统教室进行。

第二维度是主体部分,即中药制剂分析工作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模块。按照项目化教学模式来组织,在一体化实训基地完成其教、学、做,并适当采用开放式教学,以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时间,从而提升项目化、一体化教学的效果。项目的组成主要为含某类成分的典型中药制剂的全检为一个项目,形成本课程的项目序列。每个项目按照其中所涵盖的中药制剂分析的基本工作过程单元来组织子项目。

图1 教学项目化内容结构图

3 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实践

3.1 设置一体化教学场所

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室是践行项目化教学的必要场所和条件保证。在实训室的布局上,我们尽量按照中药制剂生产企业检测中心的功能分区、布局和设备配置等来设置教学场所,此外也考虑设置理论教学区及讨论区并配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在管理上参照企业检测中心的相关运行和管理制度来进行管理。

3.2 实践项目化教学

在项目具体实施中,教师事先讲解该项目的有关理论知识,再根据项目的工作量、难易程度以及涉及的设备需要等因素综合考虑将学生进行分组,一般2~3人为一组,个别情况下3~5人为一组。每组按照“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教师审核-实施方案-出具检测报告-项目总结”的流程完成该项目。同时要求在实训中参照企业的格式要求,做好原始记录、数据分析及处理,并出具规范的检测报告。在整个项目操作过程中,教师应从旁指导并监控项目实施的质量,保证教学效果。

3.3 考核评价教与学

良好的评价体系具有激励学生、促进教学的功能,是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本课程的考核标准参照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中药检验工,中级工),有利于有效培养学生的应职应岗能力,并推进“双证书”制。在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上,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形成和提升为主要衡量指标,以知识的积累为辅。具体实施时,整个课程的考核以项目化模块的考核为主,而项目的考核以实践过程考核为主。课程总成绩由每一个项目的考核结果综合而成。每个项目的考核和评价以方案设计、原始记录、数据分析与处理过程记录、检测报告、操作过程、仪器使用、实验习惯(包括安全、卫生等)、团队协作能力、项目的总结与反思等作为依据。

4 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意义

在本课程项目化教学中,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为依据来选择或开发教学项目,而项目则根据工作过程来展开并完成,即通过创建真实的工作环境来创设“学习情景”,使技能训练职业化;并构建了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自主化。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理念,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达到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的。

4.1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以项目为核心,按照工作过程逻辑重构教学内容,有效地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远离职业工作任务和生产实际的弊端,使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通过项目有机地融为一体。

4.2 引导学生成为教学主体

我们的项目化教学中采用的是开放式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这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协作精神和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创新能力。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和积累,并通过对项目的自我评价和反思实现职业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和突破。

4.3 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

项目化教学所凸显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使学生可以明确、概括性地了解自己的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在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并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从整体上认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价值,从而确立对自己工作的信心,并培养对自己职业的热爱。

4.4 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来自生产岗位一线的兼职教师的介入,使项目化教学在一般意义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外,还引入了对生产极为关键的操作经验和生产经验,在更深层面上有效的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而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

5 课程项目化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经过1年来对上述方案的试运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能力有了比较显著的提升。但在实施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①实训室与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只经过小改小革,教学区与试验区混杂,精密仪器室与本实训室不在同一楼层;②由于教学时间的原因,部分项目需分段进行,导致项目实践缺乏连贯性;③暂时只能使用原有教材与自编讲义相结合的方式。

鉴于上述问题,笔者建议拟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各部门联动,真正按照企业检测中心对实训室在硬件条件上重新进行一体化设计和改造;其次,与各相关专业、相关部门协调,对教学时间的安排作更有利于项目化教学的调整,以便有较长的连续时间段和更长的实训室开放时间来保证项目的实施;第三,编写配套的教材并争取出版,与职业技能鉴定作更加紧密的结合。

篇7

关键词: 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项目衔接

Key words: techn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practical techniques of Chinese medicine chemistry;experimental project cohesion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0-0302-03

0 引言

我校属于医药类职业院校,在培养目标中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且医药类的专业课程均是实践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实践教学在医药学类职业院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践性教学在促学生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医药类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医药学类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医药类相关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根据行业发展与行业岗位的需求来进行人才培养,如药学类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管理、服务等方面一线需要的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决定了实践教学是药学类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药学类高职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

实践教学是医药类职业类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形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职业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时间上看,从校内学习开始到企业顶岗实习结束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经历从分散的知识学习、单项基础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到各课程知识和各项技能的综合应用,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实践教学在学生职业技能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方面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制剂实践教学现状矛盾浅析

2.1 制剂生产实际岗位群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学校同一专业教学过程中与制剂生产相关性大的课程之间相对独立的教学形成矛盾 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岗位,药品生产具有延续性、过程性,质量的全程监控性,决定了制药等相关专业所开设的核心专业课之间虽独立开课有自己各自的课程体系,但必须要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就以中药专业来说所开设的以下课程可以说都是为药物制剂生产奠定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如,中药化学实用技术、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制剂分析技术、GMP实施技术等。这些课程共同服务于制药岗位,互为对方提供相应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学生在校学习的前期阶段,涉及到某一岗位群不同岗位中的单项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分别是以课程的形式独立开课,各课程在教学上往往因分属于不同教研室,由于一系列的原因,在教学中常常以一种相对独立的形势开展各自的实训、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同一专业不同课程之间在教学中相互的联系和渗透较少。鉴于各岗位的关联性,知识、技术的相互渗透性决定的在实践教学中要始终关注这种岗位之间的联系,在技能训练中,在可能的环节,去体现这种联系,共同为同一专业服务的各课程之间要在日常教学,实训中尽可能的找到可联系,渗透的关键点,使学生在校学习、实践期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就体会、认识到他们所学的各课程之间的联系,进而认识到不同工作岗位之间的联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职业能力。

2.2 学生制剂实验提取净化工艺过于简单与企业实际生产中前处理工艺相对复杂的矛盾 对于中药制剂技术课程实验、实训教学中涉及到从原药材的提取、净化工艺,因考虑到实验教学时间问题,在有限的四节课实验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体验、掌握相对完整的制剂制备工艺过程,多数情况把原药材前处理工艺设计的相对简单,多数是用水提取,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设计水提醇沉工艺;随着制剂品种的不断增多,新工艺、新方法的不断应用,以及药物要满足“三小、三效”的原则指导下,药品生产企业,对于中药制剂品种的生产,在前处理工艺上,遵循提取与净化处理尽可能的保留有效成分,去除无效成分的原则,企业在制剂制备前处理工艺现状恰恰与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教学中强调的,分析有效成分的性质,设计合理的提取、净化工艺,最大限度的保留有效成分,去除无效成分相一致。因此,开展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实训项目相互衔接的研究非常必要。

3 中药制剂技术与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项目相互衔接必要性

3.1 促进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点形成有机的联系,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与中药制剂技术课程在中药专业及中药制剂技术专业开课顺序上均是分前后学期分别开课,在开课时间上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属前期课程,在后续课程中药制剂技术实验、实训教学中注重两门课程的有效衔接,一方面课体现药品生产企业制剂生产的过程性,延续性;另一方面,促使、激励学生把这两门课的知识与技能知识很好的连贯起来,学生能充分的体会到不同岗位群各岗位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而激发学生形成把在校期间所学的各课程相对零散的知识与技能,很好的连贯起来的意识,体验不同工作岗位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扩展学生就业的弹性空间。在思想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2 为制剂综合性实验、实训的顺利有效开展打好了前期基础 以具体制剂生产岗位为指导,围绕制剂生产岗位任务,着重针对制剂提取、净化岗位等前处理岗位与制剂成型加工岗位之间的关系,找出中药制剂技术与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上合适的结合点,为开展制剂综合性实验、实训提供一定的实践经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药制剂生产各岗位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知识与技能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中药制剂生产的职业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综合职业能力,更好的服务于制药岗位。

4 中药制剂技术与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项目相互衔接的开展步骤

4.1 整理含各类成分代表中药的典型制剂 为了使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实训项目相互衔接的更合理,首先对企业制剂生产岗位进行了调研,联系现市面上销售的制剂具体品种,以中药化学实用技术为出发点,以各大类化学成分分类为分类依据,从每一类成分中选择代表性中药,查阅、调研现药店销售及医院临床使用的制剂品种,选择典型的制剂品种,查阅制备工艺流程。设计两门课衔接的模块。如表1。

4.2 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项目相互衔接开展程序及效果 选择我校08高职中药专业1、2、3班,在中药制剂技术实验教学中设计联系中药化学实用技术的实验项目,该教学设计分三个环节:实验前问题的设置,实验中跟踪讨论,实验后及时评估。

为了使学生在思想上把独立开设的两门课程之间形成联系,树立相关专业课之间有机联系的意识,在中药制剂技术理论课教学中,在合适的教学环节上选择某些联系这两门课的内容,在理论教学中从典型制剂的举例到某制剂工艺流程中一些环节操作注意事项,注重两门课的有机联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主要专业课有关联性的意识,为开展联系两门课的整合实验,奠定一定的基础,在整合实验前,发放了实验、实训开展情况问卷调查表,表明学生对于实验、实训课有一定热情,在问题“若开展一项能联系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有关内容的实训(比如:用中药化学实用技术提取槐米中的芦丁,用制剂技术中制备滴丸剂),你对这种实训的评价是的”,选择“很有必要”的同学占了总数的74%,在实验开展中,选择我校08高职中药专业1、2、3班,每班人数均在40人以上,每班分8组,平均每组5-6人。在实验前,选择代表性中药成分如黄连中的小檗碱,以小檗碱为主药,让学生自行查阅已学过的药化课本,制剂课本相关内容,结合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通过查阅,首先复习回顾已学过的有关含生物碱类的代表药物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工艺,复习盐酸小檗碱理化性质,如:溶解性、稳定性等,根据药化中学习的盐酸小檗碱的性质,结合中药制剂技术中,已学过的剂型,选择合适的剂型,设计制备工艺流程。师生共同探讨。实验课实施中,选择学生设计经教师修改的一些可行方案,进行实验。在实验开展中,盐酸小檗碱由中药化学实验室提供,是学生在药化实验中提取的产品,在中药制剂技术实验教学中拿来当做中间体,继续加工成制剂成品,这样既有利于实验材料的再次利用,有一定节能减排的作用,节约了实验原料,又有利于学生把前、后期课程联系起来,使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此外在制剂实验开展中再设计一些联系两门课的有关问题,实验中跟踪讨论。

实验后及时评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对学生发放问卷,了解此具有整合性的实验教学项目的应用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反映用前期已开展过实验、实训的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产品,来开发、加工成制剂成品,有利于对前期课程(中药化学实用技术)知识的回顾及对后期课程(中药制剂技术)进一步加深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能促学生实现使前后期所学课程形成有机联系。此整合性实验受学生的欢迎。

5 问题分析

5.1 教师方面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与中药制剂技术实验、实训项目相互衔接的研究,及相关项目整合的研究文献报道的较少,无现成的模式可供参考,两门课程的相关教师要多交流、实验开展的时间、项目等方面沟通协调好。因实验模块设计到两门课程,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熟悉中药化学实用技术与中药制剂技术课程内容,教师在教学实践探索中,要不断学习,查阅资料,拓宽知识面。

5.2 学生方面 根据校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性的课程,大多数都在6、7学期开设,到第七学期,学生面临实习,心中有一定的就业压力,怎样兼顾好在校学习、实验、实训与很好的择实习、就业单位,要调整安排好,此外学生能很好的联系其他有关专业课相关知识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5.3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产品量的方面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在实验室进行,属于小试规模,每一小组投料一般在200克左右,成分产品得率有限,故实验后整个产品量不是很多,不足以能满足2个班以上的制剂实验,针对一些得率低的产品,只能有选择性的选择某个班级开展。如何使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所得产品的量,满足中药制剂技术某些项目实验、实训教学,还需进一步交流、探讨。

5.4 教学效果评估方面 高职教育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学生学习的好坏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学习态度如何;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了多少知识与技能;知识面得宽窄;自学的能力;实践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独立见解。因此,不能单靠一张试卷,一次考试来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教学效果的评价应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因素。把学生的个人创造性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分析总结问题能力等非试卷因素进行综合评分,可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作出全面的评价。本课题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因多方面原因的限制,采用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6 意义及进一步拓展研究

研究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项目相互衔接,体现制剂生产的延续性、过程性、质量的全程监控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促学生对课程形成整体认识,本项研究有进一步拓展研究的价值,为制剂综合性实训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篇8

1.1 教学模式

陈旧,方法单一目前,中医药院校的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普遍依附于理论课开设,实行的仍然是实验教材-教师讲解-学生操作-实验报告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而且考核评价体系也不完善,将学生的实验报告作为其实验成绩的主要考核指标。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像一名讲解员,而学生就像一位操作工,做一步看一步,手忙脚乱。由于没有实验考试,学生也容易产生一种只注重实验报告轻实验操作过程的心理,甚至出现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抄袭实验报告的情况,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1.2 教学内容

简单落后,操作工艺技术、配套教学设备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目前,全国绝大多数中医院校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内容主要为单向验证性实验,而且仅局限于散剂、丸剂、煎膏剂、颗粒剂等老剂型的制备实验,选取这些老剂型的代表制剂,给出既定的处方、工艺,学生进行简单的制备操作实验,而对于其剂型的选择、处方设计、制备方法的选择及相关影响因素的考察基本未涉及,对于剂型制备完成后的质量检验也缺乏关注。实验过程中多采用手工作坊式操作,如采用手工挤压制粒、胶囊板手工填充胶囊、手工熔封安瓿等,与制药企业机械化的生产实际相差太大,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与生产实际相似的制剂设备的特点与使用技术、实验记录与报告的书写,与制药生产实际中药品研发的技术要求严重脱节,没有直观的药品生产GMP 概念。

1.3 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不足,实验教学资源匮乏

近年来,各院校对实验室建设加大了投入力度,但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课时有限,教学仪器设备仍然无法满足每个学生动手操作的需要;很多院校虽然都建有校外实训基地,由于制药行业的特殊性,学生到了校外实训基地后,也只能参观一下,很少有机会进行实际操作;再加之实验指导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和基础科研工作,很少深入到药厂一线,对药厂实际生产情况知之甚少,缺乏生产实践经验,讲课内容枯燥,照本宣科,无法讲清实际生产情况,导致教学成了空中楼阁。

2 基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建议与措施

2.1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2.1.1 独立设课,增加教学课时

将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从理论教学中分离出来,独立设课,增加实验课时,使实验课时略超过理论课时,达到1.2∶1 左右。

2.1.2 充分利用

现代教学手段,轻松式教学在实验教学前,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自制教学视频、网络交流平台等现代教学手段,轻松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例如,在片剂的制备实验开始前,先播放在药厂中拍摄的压片机的生产、检修(如更换冲模)视频,应用视频技术对实际操作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企业大生产压片机的设备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要点,开拓学生的实验思路。课后,通过网络共享,学生还可以反复学习,加强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3 课堂上师生互动

教学,建立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双主教学模式 课堂上,教师不再以板书讲解为主,而是通过设问、现场引导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参与整个实验过程。例如,在每次实验开始前,教师根据实验内容的重点、难点,结合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提问,或随机抽取学生上台讲解实验,由原来的老师讲变为学生讲,学生回答或讲解的效果纳入学生实验的平时成绩。这样通过给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既可以督促学生克服惰性,做好课前预习,又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实验开始后,学生已经心中有数,不再手忙脚乱,而且能够对实验过程出现异常结果和现象进行正确地判断,并给出合理的解释。完成实验后,要求学生结合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认真写出实验小结体会,为避免学生间相互抄袭,要求当场完成并上交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原始数据记录、实验结果与讨论、操作注意事项等内容当场评分。

2.1.4 课堂外实行开放

自助式教学法,弥补实验课时不足开放自助式教学法具有开放、自主和自助的特点。这种方法从实验项目、参与人员到实验时间都是开放的,学生以预约形式在实验室开放时间内完成各种实验。实验室开放是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可以弥补课堂实验教学的不足,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实验的主体。在开放时间内,学生可以加强操作训练,不仅可以对实验课中失败的实验项目进行分析、重做, 还可以对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进行预做;学生还可以利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通过预约参与各级大学生创新性项目、各种学科竞赛培训以及各种兴趣小组的创新试验研究和科技活动,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权,自选实验,自主探索,凸显学生与学习的自主性。

2.1.5 加强实验

考核,期末安排实验考试学生一人一组,临时抽签选题(题库为整个学期的实验项目),口试与操作考试相结合,口试在操作考试前进行,内容应涵盖实验课的相关知识点、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最后综合学生口试、操作、实验结果当场评分。这样,将考试作为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加强学生对平时实验课的重视。

2.2 与时俱进,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2.2.1 精简验证性

实验删减临床应用较少剂型(如散剂、煎膏剂)的制备实验;保留常用剂型(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软膏剂、栓剂、注射剂等)制备实验;适当增加新剂型(如滴丸)制备实验;避免重复性实验操作,如颗粒剂、胶囊剂和片剂的制备前期工序(如药材的提取、浓缩、精制、制软材、制粒、干燥)基本一致,可增加每组药材用量,3 个制剂的制备实验合在一起开设,制成干颗粒经整粒后,1/3 使用颗粒包装机进行颗粒分装,1/3 使用胶囊填充机进行胶囊填充,1/3 添加适量剂后使用压片机压片,同时增加胶囊剂与片剂的崩解度比较实验内容,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同种药物制成的不同剂型对药物崩解时限的影响。

2.2.2 增加综合性

实验一是从市场购买中药制剂样品,整合中药鉴定学、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分析化学的相关实验内容开设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重量或片重差异、含量测定、崩解时限以及溶出度检查等质量评价综合实验。二是将新技术、新工艺(如缓释技术、控释技术、固体分散技术)引入到普通剂型(如片剂)中,并与传统工艺进行比较试验。

2.2.3 增设设计性实验

在某一阶段性实验结束后,有意识地就该阶段的剂型和技术,适当安排一个阶段性的设计题。例如,在各常见剂型制备实验完成后,给学生某一处方,要求学生根据处方临床用途及各药材性质,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所学知识来选择合适剂型,设计药材提取纯化工艺、处方筛选、成型工艺、制定质量标准等试验研究方案,通过小组讨论、全班研讨,选出较佳方案后再予以实施,最后根据实验结果优选出最优方案。这样既避免了学生相互抄袭、相互依赖的弊病,又验证了理论知识,还掌握了科研工作的一般思路与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2.2.4 加强药厂见习、实训环节为加强理论联系

实践,避免学生纸上谈兵,适当安排课时组织学生到药厂(或医院制剂室、模拟药厂)进行实地参观,利用假期安排两周左右基地轮岗实训。学生通过轮岗实训,使其能基本掌握制药企业生产、药品质量检测等相关岗位的操作规程和流程,综合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2.3 面向企业生产实际,搭建校内外实践实训平台

2.3.1 最大限度模拟生产、经营企业的实际场景,开展模拟药厂和模拟药房建设我校模拟药厂总投资约300 万元,先后购置了热回流提取双效浓缩机组、V 型混合机、槽型混合机、摇摆式制粒机、多功能流化制粒包衣机、旋振筛、中药制丸机,胶囊填充机、软胶囊制备机、滴丸制备机、旋转式压片机、抛光机、铝塑泡罩包装机、颗粒包装机、电子计数瓶装机、口服液灌轧机、安瓿拉丝灌封机、印字机等一批中试生产设备,可以完成中药材的提取、浓缩、干燥,原辅料的粉碎、过筛、混合、制粒(制丸)、压片、胶囊填充、包装(袋包装、瓶包装、泡罩包装)以及洗瓶、配液、灌装、封口、印字等制剂单元操作。通过组织学生到模拟药厂进行认识见习、生产实训,让学生重点掌握与制剂生产、质检有关的仪器设备的结构、原理、性能、操作方法,培养学生从事制剂生产、工艺设计、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的能力。

我校模拟药店完全模拟社会药房建设,中药饮片柜台、处方药柜台、非处方药柜台、保健品柜台、收银台一应俱全。通过组织学生到模拟药店现场参观见习、开展药师工作实践训练,让学生牢固掌握药房的机构设置和人员职责、药品摆放和饮片斗谱原则、药品调剂的操作程序、特殊药品(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及药物的处方调配和保管制度以及其他药店相关事项,为学生储备今后作为药师为临床药学服务所需的专业知识。

2.3.2 校企协同培养,与药厂共建中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药学教育提出的相关要求,我校与湖南华纳大药厂有限公司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展开积极合作,共建了湖南省中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基地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设施条件和有效的管理运行模式,基地立足于学校教学资源,依托企业产业优势,通过实施专业教育进企业、教师进车间、学生进岗位、技术能手进校园人才培养工程,将课堂由学校延伸到企业,产学结合,在实战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制剂技能和综合素质。

2.3.3 借鉴电子、电力等其他专业领域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开展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由于制药行业的特殊性,限制了学生在制药企业生产真实场景中进行实习实训的机会,而虚拟仿真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契机。药物制剂生产虚拟仿真系统通过采用3D 技术模拟药厂生产车间的实际状态,以药品生产实践操作为主线,整合现代药品生产工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物制剂设备、岗位标准化操作规程、药品生产质量控制以及车间管理等内容,将原来繁杂的现场讲解、演示委托给计算机,利用电脑仿真具有的可重复性与自动引导性的特点,设置各种可能的选项、障碍、问题,引导操作者逐步熟悉和掌握制药企业的洁净区管理、制剂生产设备操作、检验岗位操作、生产文书填报、GMP 实施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学生通过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视角来扮演生产人员角色, 弥补了当前实验教学脱离生产实际的弊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通过对各制剂岗位操作的仿真实习与仿真操作考核,让他们在充满趣味的切身体验中加深了对制药企业药品生产实际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实训系统通过设立课堂教学、仿真操练、在线考核功能模块,可以满足教师授课、学生自学、综合考评的多项要求,使得24h 开放实验室成为可能,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目前,国内已开发出药品生产(GMP)虚拟实训仿真平台、中药制药(GMP)实训仿真平台、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实训仿真系统、药房管理虚拟实训系统等药学类相关仿真教学软件,为中药药剂学虚实结合的现代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软件支持。

2.4 提高实验教学

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师资队伍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依托我校药学院建立的人才培养基地和教学实习基地,一是利用寒暑假有计划地选派年轻教师去药品生产企业进修实习,让他们深入到企业生产一线,接受技能培训,丰富实践经验,了解最新的药品生产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验教学能力;二是聘请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教师,充实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同时,制订和完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比如制定《实验教学过程管理规范》、建立《实验教学的学生评教制度》,严格规范实验教学流程和教师的授课行为,督促教师严谨治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篇9

关键词:

高职高专;校企合作;订单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高职高专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1]。校企“订单班”逐渐成为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共同选择。近十年来,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中药学专业,根据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一体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为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对开办校企合作订单班的一些现实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中药学专业校企合作订单班的实践情况

(一)校企签订联合办学协议

订单班的办学宗旨是服务社会和行业,为合作企业输送高质量技能型人才。中药学专业是我校省级特色专业,在开展校企合作订单班办学问题上,专业委员会事先制定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在选择合作办学的企业时,根据企业的发展规模、人才需求等情况进行调研和协商。本着校企资源共享,互惠共赢和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的原则,校企双方同意并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协议内容涵盖培养层次、学制、专业、人数、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生管理、奖助学金管理等,明确校企双方在订单班培养方面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二)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学生、组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方案则根据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结合教育部的有关文件规定和学校具体情况,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总体上既体现高职高专教学特色、又体现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和企业运营特点,在课程设置、学时、理论和实践教学安排、实习环节等方面充分体现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目标,而不是在原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简单地修改。

(三)校企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一流的职业教育,取决于一流的职教师资。通过校企合作,改变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在教师来源上以高校毕业生居多,缺乏行业工作经历的局面[2]。通过校企合作,加强中药炮制、中药鉴定、中药药剂,药品经营与管理等中药学专业课程的实践比例,提高专业课程对接社会岗位的必需内容,引入企业高工,在校内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同时定期和校内专任教师开展专业技能交流;学校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企业兼职教师开展教学能力培训,也为企业人员考取教师资格证提供支持,学校也大力支持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不同企业进行每年不低于两个月的实践学习。通过上述措施,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专业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校企“双师型”队伍。

(四)校企共建中药实训基地

专业实训基地是集教学、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职业教育中心[3]。我校中药学专业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也是校企合作示范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方式将原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改造,彻底打破原单一实训内容的实验室格局,建立体现工作环境、岗位能力的综合实训基地[4]。实训基地的校外师资主要来自合作企业的业务骨干、医院专技人员。实训基地按工作环境布置,如千金药业将社会药房模式直接引入到原校内模拟药房,如和附属医院药剂部成立炮制加工车间,承接合作单位的代加工、和部分炮制任务,通过学生在药房实训,在炮制车间实训,学生既能在指导老师带教下学习岗位知识,又能通过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服务患者,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日常教学实训和企业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相融合,实现校企双方、教学与生产、学生与职业岗位“近距离”接触[5]。

(五)校企共同参与学生管理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充分体现校企合作管理特色,中药学专业订单班建立了“双班主任制”学生管理队伍。由学校和企业各派一名人员参与学生管理。学校班主任负责班级日常事务和学生生活进行管理,企业班主任负责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企业文化和协调企业与学生、学校相关事务,校企班主任通过深入学生群体,实行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能够掌握学生的综合表现,为学生进入合适岗位进行前期介入培养。通过“双班主任制”管理,对订单班学生从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等方面进行培养和塑造,将学生管理由“批量式”培养转变为“个性化”培养[6]。这也充分调动了订单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和职业认同感,有利于学生在进入企业前具备中药学专业各岗位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

(六)校企共同建设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是学生培养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订单班是校企双方联合办学,班级文化建设上有其自身发展特点[7]。首先体现在班级的名称上,通过企业冠名班级名称,如老百姓大药房班、九芝堂班、千金湘江班等,将企业名称融入班级中,体现与普通专业班级的不同。其次,企业文化进入教室,如在订单班开班前,由学校和企业人员将教室适当布置,通过KT板将企业简介、发展理念、产品等内容在教室墙面展示,定期出企业动态的黑板报,建立微信交流群。让企业文化进课堂,如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每个学期安排一门企业课程,讲解企业文化和发展规划、员工养成及产品介绍等,如《初识老百姓》、《千金药业用人之道》等课程。同时,在学生穿着上,合作企业为订单班学生量身定做了印有企业标志的衣服,用于学生出席校企双方的活动或比赛,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了解企业、热爱企业。

(七)校企共同参与教学质量考核

根据订单培养协议,企业全程参与订单班的教学质量考核工作,这有利于订单班教学质量的诊断和改进[8]。订单班学生的每学期考核分为学校考核和企业考核两部分。在结束理论学习并参加完学校考核后,合作企业组织公司专业人员组成订单班考核小组对学生进行企业知识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结合学校考试成绩、操行表现等确定学生名次,为后续淘汰及奖助学金评定提供依据,只有通过校企双方验收合格的学生才能进入企业实习。

二、思考

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问题上,我认为考察合作企业一定要慎重,避免用工需求量小、发展不稳定、社会责任感差的企业,以免为后续合作及学生实习和就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方面,要在责任、权利、义务上体现校企共同参与,企业不能什么都不管,一定要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企业课程,并且纳入学分管理,进行考核。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校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这一优势,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提高实践技能。在学生管理方面,以前采取辅导员直接管理,与普通班级无异,由于辅导员工作压力大,管理力不从心,导致合作企业对订单班缺乏管理,学生无法了解企业的文化和对岗位的要求,对企业的认同感也较差,进入岗位后还需要重新学习适应工作的环境,通过建立校企“双班主任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总之,校企合作订单班工作需要学校和企业制定良好的合作制度、共同参与、共同管理、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李辉,陈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当代职业教育,2014(1):80-81.

[2]王瑜,夏明兰.深化校企合作拓展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途径[J].改革与开放,2010(6):141-143.

[3]吕美巧.基于订单班的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0):210-212.

[4]许良葵,聂阳.校企合作视野下高职校内中药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6(10):11-13.

[5]隋明山.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7):42-50.

[6]孙朝阳,杨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订单班”学生管理工作研究———以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0-12.

篇10

1.2将实践课堂延伸到野外学生在学校中见到的中药绝大部分是成品或半成品,对野生草药的了解并不多。若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是医疗设施相对落后的地方时,其所学的理论知识便无用武之地,因此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所在地区山林的中草药资源,将实践课堂搬到野外,如此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还能锻炼学生野外采药的技能。

1.3开展中药兴趣小组活动中药学课程知识点丰富,如单靠教师的力量,学生学习的内容将十分有限。教师应鼓励学生建立中药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和研究中药知识。由学校提供中草药栽培场地,学生自行栽培种植中药,弥补野外实践认识中草药品种不全的缺陷,使学生通过实践丰富中药知识。

2灵活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2.1改变方式,提升教学质量中药使用历史悠久,目前记载的能作药用的资源已超过12000种,本科目教材在经过高度概括、浓缩后,所涉及的药物也仅有400种左右。教师上课时若将精力平均分布在400多种中药材的讲授上,授课任务将十分繁重,学生听课也会感到烦闷、无趣乏味,学过便忘,毫无效果可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重新梳理教学内容,突出每节课的重点,如此能大大提升教学效率,理清主线,学生理解记忆也会变得有章可循。笔者在教学中,先将第一章中的中药理论及每章节对药物的概述作为重点内容讲授,后将同药效的中药归纳后集体讲授,从中选取一到两种代表药物重点讲授,其他药物略讲。如讲到活血行气药物时,选取川芎、归尾等详细讲解,其余药物先让学生尝试自行归纳,后由教师用图表的形式进行补充说明。

2.2强调方法,提升学习效率中药学内容记忆点较多,怎样快速高效地记忆知识点是老师、学生都头痛的问题。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将形态、功效等类似的中药归纳记忆,在“同”的基础上掌握其“不同”,可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1)药源相同药物归纳比较。中药知识博大精深,相同药源的药物因入药部分、采药时间不同,其性能都会有所不同。如桂枝和桂圆,桂枝为肉桂树的嫩枝,而桂圆则为肉桂树的果实。两者药性均干、平温,但桂枝多用于风寒表症的治疗,而桂圆多用于脾虚、血亏、病产后体虚的治疗。药源相同,采集时间不同的药物药性也有所不同,如青皮和陈皮,青皮为幼橘果皮,具有消滞积食之功效,陈皮为成熟橘果皮,具有健脾、化痰、理气之功效。(2)药名相近药物归纳比较。许多中药药名相似,容易混淆使用。如泽兰和佩兰,泽兰为唇形科植物,而佩兰为菊科植物,两种药物虽外形相似,但功能却有很大差别,泽兰有行水消肿、活血化瘀之功效,而佩兰却主要用于醒脾开胃。再如破故纸和故纸、石决明和草决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