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工程训练实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11-16 22:57:2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工程训练实训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工程训练实训总结

篇1

随着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测量新技术、新仪器不断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对建筑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时代但目前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课内实训和综合实训普遍存在实训内容与工程实际应用结合不紧密、智能建造背景下测量新仪器、新技术涉及较少、实训内容碎片化、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无法满足学生毕业就能上岗的企业需求,无法达到基层一线技术骨干的培养目标。为提高学生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技能,依托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建筑企业深度参与,通过校企合作成立的生产教学公司,开展了课程内容对接工作内容、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的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研究,经过实践取得了实效。

一、基于“三段递进式”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

建工专业依托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基层一线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施“夯实专业基础、岗位分流强化、企业实践教学”的“三段递进式”教学组织方式。对标人才培养目标,聚焦施工测量岗位胜任力,构建能力递进的“三阶段、四模块”测量课程群。第一阶段(2、3学期)通过模块一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模块二建筑工程智能测量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基础测量能力,夯实测量基础。第二阶段(4、5学期)针对分流后的施工测量岗位,通过模块三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培养学生高阶测量能力。第三阶段(6学期)企业实践培养,通过模块四测量岗企业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测量岗位综合能力。针对第二阶段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全面提升学生测量能力的要求,综合设计岗位技能强化训练项目。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依据建筑工程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实训项目;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1],基于真实在建工程开展“教学施工一体化”教学实践;引入职业岗位标准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开展基于成果的校企“双导师”评价,以利于学生建筑工程测量系统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开展技能强化训练

(一)基于企业测量主管岗位能力任职标准进行课程设计

联合建筑施工企业,对标企业测量主管岗位职务工作标准,聚焦施工测量岗位职务能力要求,融合智能建造中的测量技术要求,开发测量岗位能力标准,编制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标准。坚持基于真实工程、理实一体的改革原则,整合现有的教学内容,取消内容陈旧、滞后于实际测量工作的需要知识,增加RTK测量技术、Cass软件应用、测量机器人应用等新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

(二)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开发实训项目

专业岗位职务能力是针对某一个专业岗位,根据岗位职务、岗位职责要求,应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社交能力以及个性发展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建工专业岗位职务能力,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施工管理岗、施工测量岗等专业岗位,通过校企合作“三段递进式”系统化教学培养,使学生具备专业岗位所要求的综合能力,能够胜任岗位工作。针对施工测量岗位分流强化阶段人才培养要求,联合行业、企业测量技术人员、教育专家、专业教师分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典型测量工作任务,开发基于施工过程的系统化建筑工程测量实训项目,形成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的建筑工程全过程、系统化测量实训项目,包括八个施工阶段,对应十个实训项目,以及三十一个与实岗能力对应的工作任务,详见表1。程资料,明确实训内容与目标。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熟悉实训内容、编制测量方案,通过校企双师指导,修改完善形成指导实操的测量方案。现场组织实施阶段,学院教师准备好测量仪器工具,带队到达施工现场;企业导师准备好现场工作面,进入作业区前进行安全教育,检查学生安全防护设备,保证现场实训的安全性。学生按小组进入现场作业区域,在学院教师与企业教师指导下完成基于真实工程的实训任务。课后总结阶段,学生以实训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汇报,校企双师进行提问答辩,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强化技能。下面以施工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中建筑物的高程传递实训项目为例具体说明实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3]。第一,课前准备。一是编制实训任务书。联合建筑施工企业在建工程项目,组建由企业技术及管理骨干、学院专业教师组成的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双师指导团队,共同研讨制定基于真实工程项目的“教学施工一体化”实训任务书。明确实训目标、内容。首先,实训目标。根据在建住宅楼项目建筑总平面图、施工区高程控制点进行±0.000标高测设;根据首层地面标高、结构施工图进行建筑物高程传递,在施工层测设结构0.5线,为施工层提供高程基准。其次,实训内容。根基于施工过程的十个施工测量工序、三十一个工作任务,涵盖了施工全过程典型测量工作,使学生进行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系统性训练,充分体现出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要求,真正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需求对接。

(三)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

强化训练课程涉及建筑工程完整的测量工作任务,需联合多个不同施工阶段的在建项目,包括开工准备、基础施工、地下室施工、主体结构施工、砌体工程施工等完整的施工过程,进行实训项目高效穿插,实现全施工阶段的岗位技能强化训练。通过课前准备、现场组织实施、课后总结三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组织与实施。课前准备阶段,校企教师共同编制实训任务书,收集工程资料,明确实训内容与目标。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熟悉实训内容、编制测量方案,通过校企双师指导,修改完善形成指导实操的测量方案。现场组织实施阶段,学院教师准备好测量仪器工具,带队到达施工现场;企业导师准备好现场工作面,进入作业区前进行安全教育,检查学生安全防护设备,保证现场实训的安全性。学生按小组进入现场作业区域,在学院教师与企业教师指导下完成基于真实工程的实训任务。课后总结阶段,学生以实训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汇报,校企双师进行提问答辩,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强化技能。下面以施工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中建筑物的高程传递实训项目为例具体说明实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3]。第一,课前准备。一是编制实训任务书。联合建筑施工企业在建工程项目,组建由企业技术及管理骨干、学院专业教师组成的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双师指导团队,共同研讨制定基于真实工程项目的“教学施工一体化”实训任务书。明确实训目标、内容。首先,实训目标。根据在建住宅楼项目建筑总平面图、施工区高程控制点进行±0.000标高测设;根据首层地面标高、结构施工图进行建筑物高程传递,在施工层测设结构0.5线,为施工层提供高程基准。其次,实训内容。根据实训目标进行实训内容分解,包括如下实训任务:建筑物高程传递方案制定、建筑物底层±0.000标高测设、施工层结构0.5米线测设及检核。二是实训资料收集。联系在建项目测量主管,收集建筑物总平面图、施工平面布置图,建筑物建筑、结构施工图,及施工区高程控制点高程数据等资料。三是测量方案编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工程资料编制建筑物底层±0.000标高测设方案及建筑物高程传递方案,测量主管作为企业指导教师与学院教师审查各小组测量方案,进行总结、点评,形成适合在建项目的测量方案。学生根据测量方案,为基于真实项目的现场实践准备测量仪器和工具。第二,实训现场组织实施。一是班前安全交底。表1 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的实训项目设计学院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在建项目之前检查学生安全帽、劳保鞋及服装穿戴情况。进入施工现场前由安全主管进行班前安全教育,明确施工现场危险源,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二是实训任务实施。由企业测量主管、测量员和学院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作业区域,分配实训任务。首先,建筑物底层±0.000标高测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施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后视点,使用水准测量方法在建筑物三个角点测设±0.000标高,并做好标志。其次,施工层结构0.5米线测设。用钢尺沿结构外墙,由建筑物三个角点处±0.000标高线向上竖直量取设计高差,在施工层柱子钢筋上做出0.5米线标志。测量过程中钢尺下端配重,保证钢尺铅锤。用水准仪检核施工层的三个标高点,其误差应≤±3毫米。合格后以其平均标高作为该层的0.5米标高。若建筑高度超过一尺段(30米或50米),可每隔一个尺段的高度,精确测设新的起始标高线,作为继续向上传递高程的依据[4]。第三,课后总结评价。完成实训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次实训内容、工作流程、操作技巧、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制作汇报资料。并选派小组代表进行总结汇报,企业指导教师和学院指导教师听取学生汇报并进行提问答辩及考核。

三、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以真实工程为载体,开展“双导师”指导、“双场地”教学的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校企双师全程参与,理实紧密结合,以行动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充分发挥校内教学与现场实践的教学优势,提升学生测量综合能力。

(一)“双导师”指导与评价

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联合项目测量主管、技术骨干与学院专业教师,组建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双师指导团队。企业教师与学院教师全程参与密切配合,实训前根据现场施工进度,提前确定实训项目,及时提供现场实践作业面,审查学生测量方案;实训中校企教师共同指导;实训后的课程考核由企业导师和学院导师进行“双导师”评价,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权重各占50%。通过测量知识考核、核心技能考核、职业素质考核方式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

(二)“双场地”教学

基于真实工程,开展现场与课堂相结合的“双场地”教学,充分发挥校内教学与现场实践的双场地优势。根据真实项目工程进度,灵活安排课程实施计划,课堂教学与现场实践紧密而有效结合,使现场实践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实战演练场。学生在真实工程环境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专业发展基础。

(三)“双制度”管理

学院管理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相结合。学生在校内遵守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进入企业施工现场,需明确企业规章制度,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促进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以及职业素质的养成。

(四)行动导向,任务驱动

教学过程以行动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开展基于施工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充分体现课程实践性。每个实训任务设计工作要根据测量前期准备、测量方案编制、班前安全交底、测量任务实施、测量工作检查、工作总结评价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参与真实项目测量工作,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5]。

(五)强弱结合,团队协作

注重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教学。为使每位学生测量技能得到全面提升、组织协调能力不断强化,教师应分析学情,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与长处,根据学生知识与能力进行分组,形成强弱结合的合理搭配,以利于发挥不同水平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素质的共同提高。选派小组组长,明确责任义务,强调合作性原则,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模式,发挥团队的积极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小组合作学会分析、总结、归纳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改革实践,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典型测量工作任务,开发基于施工全过程、系统化建筑工程测量实训项目,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考核评价体系。学生通过系统化训练,对建筑工程测量工作有了全面认识,建立起系统化测量工作思维,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进入企业便能够独立承担一般建筑工程测量放线工作,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参考文献:

[1]于桂阳,等.服务生猪产业链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与实践——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新五丰现代畜牧产业学院为例[J].湖南畜牧兽医,2022(1):40-43.

[2]魏静,林华.关于提高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质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21):162-163.

[3]翟翊,等.提高“现代测量学”实践教学质量的研究[J].测绘通报,2012(2):109-111.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147-02

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RE)又称反求工程,起源于精密测量和质量检测,是设计下游向设计上游反馈的回路。逆向工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涵盖工程、医学、考古、文物修复等多学科门类,尝试将逆向工程引入工程训练教学,丰富了工程训练的教学内容,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实践和创新能力。

一、开设逆向工程实训课程的意义

工程训练是现代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是大学生熟悉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及其所用的主要设备和工具,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在现代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拓宽工程知识背景的重要途径[1]。逆向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院校开设这门课程[2]。大部分是将逆向工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程进行开设,仅覆盖少数学科专业,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学习逆向工程技术的专业知识,掌握产品快速开发的过程和方法,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4]。

二、逆向工程实训项目教学内容

逆向工程实训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逆向工程相关知识和技能。教学目标和内容为:(1)了解逆向工程的基本概念及主要技术,应用和意义;(2)了解常用的三维数据采集方法,学习三维扫描仪的基本操作方法,采集零件的点云数据;(3)学习逆向软件的使用方法,反求生成3D模型;(4)学习熔融沉积式快速成型机基本工作原理,硬件和软件构成、应用及特点,成型过程流程及工艺,并打印出产品。学习该课程后应达到以下要求:了解逆向工程的流程、关键技术,掌握三维数据获取、三维模型的建立以及模型快速制造等基本能力,学会相关软件及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利用逆向技术完成产品创新设计的能力[3]。由于该课程教学信息量大,教学时间短,所以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开发大学生潜能。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师生围绕案例展开充分的研讨和分析,制定工艺方案,完成逆向工程的完整过程的学习,最终快速制造出作品,在教学现场采用教学展板、作品展橱、多媒体触屏学习机等进行辅助教学,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在课程安排上,采用“精讲多练”的方式,让学生边学边练,围绕着案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逐个点评,最后进行总结归纳,实现预定的教学效果。

三、“逆向工程”实训项目教学实施

1.开设逆向工程实训项目的软硬件条件。逆向工程实训课程的开设要具备基本条件,要有三维数据采集设备、3D打印设备、必要的逆向工程软件以及相应的教学设施及场地。我中心现有北京某公司生产的结构光光栅照相式三维扫描仪一台,配有Geomagic逆向软件,北京某公司生产的FDM打印机4台,自制3D打印机2台。软件方面,制定了“逆向工程”实训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教学挂图、视频自学资料,实训报告等,保证教学过程顺利开展。

2.逆向工程实训教学实施过程。逆向工程实训课程既涉及理论知识,更涉及三维扫描、逆向建模和3D打印的实践知识,其知识量大,对设备和师资要求高,而工程训练课程具有以实践操作为主,受众学生专业广、人数多等特点,所以要采取相应措施和办法[4]。实施过程如下:(1)理论讲授。工程训练教学以实践操作为主,所以该项目理论讲授学时较少,辅以视频和实物为媒介,简要而直观地介绍逆向工程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技术、逆向测量设备、点云处理及逆向建模,3D打印的基本方法和工艺。(2)点云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逆向工程的第一步重要阶段,也是后续工作的基础。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主要有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我中心采用结构光光栅照相式三维扫描仪,结构光扫描可在极短时间内获得复杂工件表面的完整点云,与接触式测量相比,非常适合逆向工程训练课程中作为数据采集设备。本实训项目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科专业不同,由教师给定课程任务,或者学生根据要求自选任务。以现场零件为例,介绍扫描方案的拟定,并演示零件的三维扫描方法和过程,要求学生分组操作,制定扫描方案,操作三维扫描仪对产品进行多角度拍摄,采集零件的点云数据并保存。(3)反求生成3D模型。逆向工程建模件主要有Imageware、Geomagic、CopyCAD、RapidForm等,根据实际情况,我中心采用Geomagic软件进行实训教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从拍摄获取点云到生成STL格式文件的全部操作过程[4]。在Geomagic软件中导入点云数据,先进行点着色使其更直观,删除体外孤点,采样处理减少点云密度,除噪处理优化点的排列,进行封装得到多边形模型[5]。在多边形阶段进行填充孔,去除特征用于快速去除对象上的肿块和压痕,砂纸命令用于光顺或松弛对象上的区域,简化多边形,多边形修复,边界优化等操作。进入精确曲面阶段,编辑轮廓线和曲面片,拟合曲面创建NURBS曲面。如需对曲面等进行优化处理,可保存为IGS或其他格式导入正向CAD软件进行编辑;如果模型不需考虑拓扑结构,可保存为OBJ格式导入Sculptris软件,直观地进行雕刻和形状处理。最终保存为STL格式文件,用于3D打印。(4)产品快速制造。3D打印的工艺方法有几十种之多,我中心采用北京某公司生产的FDM打印机。将STL格式模型导入打印机应用程序,通过自动布局、几何变换等对模型进行编辑,然后进行分层切片,将三维CAD模型转化为二维几何信息,通过分层制造,最终实现零件的沉积成型,打印出产品。最后经过去除支撑、打磨等后处理,使零件精度、表面粗糙度达到要求。

3.考核u价与总结归纳。考核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反馈教学问题的重要手段。逆向工程实训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实训报告、实践考核三部分。该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所以实践考核占60%,理论考核部分占20%,实训报告占20%。理论考核采用自主研发的工程训练理论考试系统进行上机考试,实现自动阅卷、自动评分。理论试题库涵盖该项目理论讲授部分和实践操作部分全部内容。实践考核采取对三维扫描的点云数据、模型数据处理、3D打印作品分项评分之和。

实训项目结束之前,学生先对训练过程进行自我总结,从中了解学生对教师及教学过程的要求和建议。指导老师也要对训练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成绩与不足,进行小结。不断完善教学过程,提高实训教学的有效性。学生通过以上环节的实践训练,可以体验到逆向工程的完整流程,学习逆向工程思维,培养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本文对高校工程训练课程开展逆向工程实训教学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从三维扫描获取点云数据、三维模型重建到通过3D打印实现快速制造的完整流程,下一步将探讨三维扫描与激光加工、数控加工进行对接的逆向工程训练项目,以便进一步扩充该训练课程的内容。工程训练课程开展逆向工程实训,丰富了工程训练的内容,培养了学生逆向工程思维能力,提高了大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提升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效东,鲍怀谦,王吉岱,等.谈金工实习教学在现代工程训练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7):127-129.

[2]罗烽.开设逆向工程实训课程的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11,(5):145-148.

[3]宋小辉,黄键,叶东.逆向工程技术课程教学体系建设[J].广西教育,2012,(8):137-138.

[4]刘立晶,杨慧.基于Geomagic Design软件的导种管三维逆向工程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2015,(11):40-45.

[5]谢韦莲,位建伟.逆向工程及快速成型技术在高校工程实训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25-27.

Study to Set "Reverse Engineering" Course in Engineering Training

NIU Guo-dong,WU San-chuan,WANG Hong-bo,LI Sheng

篇3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如今教育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大都以理论课程讲解为重点,这是应试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学生能够获取到非常高的学习分数,但是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的能力缺失。由此,综合创新实训课程被提出来,并在不断改革,这是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实施改革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下面将重点阐述创新训练目标、意义以及改革内容。

一、设置综合创新训练课程的作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并对人才各方面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高校不断创新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我国在2010年正式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改革,在项目中将10年卓越培养目标纲要制定出来,成为我国教育史上的一次变革与发展,是传统教育向工程教育转折的一个举措。工程训练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作为中心,更是培养优秀工程师必不可少的途径,在这种背景下,综合创新训练课程改革方案被提出来,对培养学生工程意识与创新意识起到了重要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训中提高了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真正成为一名创新型人才[1]。

二、综合创新训练课程教学目标

很多技术类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比如,某航天大学工科专业开设了几门必修课,这些必修课融合了电控、机械方面的知识与技术指导,学科的实践性与综合性非常强。课程建立在工程训练基础上,融合机、电、控等专业设备,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通过学习这些课程需达到以下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系统工程的认知与操作,熟练运用电控一体化技术,使学生掌握单片机与可编程控制器的运行与应用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技术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三、综合创新训练课程改革主要内容

(一)改革教学内容

过去,工程类教学一直将机械设计作为重点,为了达到课题目标就会不断加强设计教学内容,但如果课题智能化强仅依靠机械工程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由此,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增设了监控与电控两项技术内容,课题学习不再单纯以机械设计为主,使学生各方面知识得到均衡发展,实践技能掌握更多[2]。

(二)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学生制作课题的方式,其他学生仅对内容进行创新训练,而将“个性化培养”作为改革的实训模式与核心内容,就是学生先申报一个课题,可以是教学科研课题,也可以是课业的拓展课题或者企业科研项目,教师对学生一对一指导教学,使学生独立完成课题方案设计、硬件设计等,能够自主调试与测试软件、系统。在完成以上实训以后总结实训方法、知识,完成论文编写与答辩。

四、对改革综合创新训练实践未来发展的思考

即使机电一体化创新实验已经成为机电学院的一种创新体系,也是重要的实践训练基地,但是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创新设计上依然存在很多不足,设计实验的条件以及实验管理都需要不断完善,进而从实验为主转为探索性实验模式。要想充分发挥机电一体化创新实验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就要先对过去“填鸭式”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获得思考动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将课程体系创新实验条件及其相关实验体系建立起来,先将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学科相关实践环节打通,更好地依据机械原理对机械设计和创新实验条件进行完善,使机电产品设计课程体系关联的实验系列开设出来,比如,驱动部件设计、机械装配、驱动部件设计、传感器测量技术、控制器接口技术等,还要掌握控制编程制造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机电一体化技术知识获取更加系统。

其次,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比如,自主研发或者设计,体会机电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更好地掌握机电系统运行与装配方法[3]。比如:SPCE061A单片机音效彩屏液晶显示贪吃蛇游戏:这是一款益智类游戏,主屏幕显示一条贪吃蛇,随机获得食物,游戏玩家可以操作键盘对贪吃蛇的方向进行控制,每吃到一个食物便增加相应分数,一旦贪吃蛇碰到边界,游戏便失败。游戏使用了单片机功能,贪吃蛇每到一个位置计算坐标;两个键盘玩的游戏是创新内容。项目创新总结:在完成了项目研发以后,学生要对项目做出总结,学生运用了在综合创新训练实训课程中学习的知识与操作方法,边研究边查阅资料,逐步分析各个研究难点,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了游戏制作[5]。最后总结出:“获得的创新想法来源于实践,创新成果服务于实践。”

五、结束语

本文结合教学经验与教学实践,探讨了综合创新实训课程的意义、课程教学目标以及课程改革方案。可见,素质教育改革下只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学习与工作,使教学改革作用得以真正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牛锁良,李平,张纪勇,等.基于“培养创新思维”的线切割实训中教学模式的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31-34.

[2]邵文冕,都维刚.电气工程训练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电工技能训练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8):179.

篇4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典型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高校强调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模式,即推崇个体学习、个体能力和个性化发展。而用人单位考虑到人才的流动性,为了降低成本,希望对大学生的教育采取“拿来主义”,普遍不愿意接收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这就迫使高等学校进行实训改革。高校与企业培训最大的不同是组织模式,高校是以人为教育单位,培训机构以小组为培训单位,强调技能及协作能力的训练。目前工科大学推行的实训课程不仅可以模拟实际项目开发的真实环境,而且通过同学间的协作互助,可以解决一些教师难以触及的问题,如企业所要求的团队合作、新技术的探索与开发等[1-2]。

然而,实训与实验教学具有较大的差异,以往高校强调的实践能力多数是停留在知识体系的验证,如验证性实验较多,集成性或创新性实验相对较少。究其原因是教学时间受限,以及学生知识体系没有建立之前高校不具备开设创新性或综合性实验。这就导致许多高校较少开设综合性实验或创新性实验课程,这部分训练只有少数同学才有机会完成,如大学生的各种创新大赛等。这就导致大部分毕业生在毕业之前缺乏这部分训练,而用人单位又要求大学生具有实战经验。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力,高校推行了实训课程的

概念,即模拟未来工作的实际场景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3]。但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带来了一些效果,但如何推广这一教学模式,如何实现实训质量的控制成为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4-5]。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对非师范性质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两个专业进行了3年的实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校内模拟实训+企业实训体验”的模式,可以确保高校在实训过程中的质量掌控,同时也结合我国的国情,有利于节约实训成本。因此认为未来的实训教学主体仍应该是高等学校,论文对这一模式进行了介绍,并指出高校实施实训课程应注意的五点建议。

1实训课程开设现状

国内实训课程的开设情况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种模式。

1.1高校建立专业的实训基地

如在我国推行的软件学院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按班授课,教学进度相对统一,便于教学质量的掌控。不足之处是投入大,受实训教师的限制,实训案例的种类相对单一,实训缺乏创新性与时代性,导致实训的效果不太理想。

1.2中小型企业承担实训任务

目前国内大部分院校采取的是这种模式。即将毕业生分组送到不同的IT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训教学。该模式的优点是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与未来的就业趋向进行针对性地组织实训教学。该模式的不足之处是:①接收能力受限。一般的中小型IT企业接纳的学生人数有限,通常是在10人左右,无法满足按班教学的需要。②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中小型企业承担实训教学是分散进行,高校将实训内容完全交给不同的企业进行,导致教学进度不统一,实训质量难以掌控。③教学方式单一。中小型IT企业承担实训教学,通常是由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他们多数出自于工科院校,在技术方面具有优势,但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了解,缺乏教学方法和知识接受过程等认知规律方面的掌握,只是单纯从技术角度进行传授,具有师傅带徒弟的性质。④收费较高,高校难以进行长时间的实训教学。中小型企业进行的实训教学通常是按时间的长短进行收费,许多高校为了节约成本,安排的时间都比较短,因此学生在企业中只是按照企业以前的产品进行部分功能模仿式开发,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设计、功能设计、过程设计、详细设计等训练,这种实训模式导致学生缺少过程体验,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训练,对毕业后解决新问题的帮助较小。⑤高校在实训过程中存在被动性。由于学生在实训中对企业的贡献较小,对企业的效益造成一定影响,普遍存在企业对承担实训的积极性不高。

1.3专业公司承担实训任务

国内成立的许多实训项目培训学院或培训公司就属于这种形式。这种实训模式的优点是可以按班组织教学,通常有专业的实训教师进行教学指导,教学效果相对较好,但实训费用高,实训案例更新较慢,实训内容多数相对陈旧。这是由于IT业发展迅速,技术更新快,实训企业缺乏新技术的研究,一般几年后教学效果难以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目前部分高校已经放弃该模式。

2模拟实训课程

为了进行高校实训课程的探索性改革,我们在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进行了探索性教学改革实验,该探索过程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小范围实训。这一阶段是在网络安全选修课的教学与考核过程中,挑选部分实践能力较强的同学,将课程的实训成果作为考核内容,形成同一班级不同考核标准。实训内容是以信息隐藏的知识点为主线,将选取的12名同学分成4个小组,每组3人,分别对声音、文本、PE文件和图像等不同格式的文件进行信息隐藏技术研究与实现,这部分内容只是在课堂上以一个专题进行了2个小时的讲授,然后对这部分同学按照软件工程流程进行分组指导。从实验结果看,各组都基本达到了应用系统的功能需求,在同学之间产生了较大影响。第二阶段是按班级实训。本阶段在应用平台开发技术的选修课上进行,分别在2009~2010年对学院2006级与2007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训推广。这一阶段的重点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组织与管理。

2.1实训项目的选取

实训过程是将全班同学根据爱好分成了多个小组进行实训实践,实训项目是由授课教师给出指导性题目,一般要求涉及4个以上的领域,最终的题目是教师与每个小组的同学协商确定。2009年和2010年选取的实训项目名称如表1所示,这些题目是选择业界较新的技术领域进行探索性实训教学,如软件数字水印就是先研究,其中大部分时间用于研究技术与算法设计;网页游戏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瘦客机型的C/S游戏形式,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符合互联网游戏的发展趋势;Android是2006年才推出的手机操作系统及中间件平台,基于这一平台开发的资料相对较少,因此这些选题都具有较强的探索性与先进性。如图1所示为Android系统下基于Google Map的地图查询系统,该系统具有地址查询、交通线路规划与公交线路查询等功能。从实训效果看,达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实训目的,对训练学生创新性的系统开发非常有帮助。

图1Android系统下的线路查询

2.2实训要求

实训从三个方面进行要求:①进度要求。实训教学过程中按照软件工程和项目管理方式,根据进度管理进行组织教学,学生通过第一次课程教学中提供的软件工程材料模版,在不同的阶段,要求提交相应的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测试分析报告、项目总结报告、软件系统代码和汇报的PPT材料等。②考核要求。将教学目标放到项目过程考核之中,重视过程的训练与指导。③团队要求。由于学生存在实践能力的差异、男女性别的差异,在团队组建时,尽量兼顾这些差异,做到合理搭配项目团队。这要求教师在授课之前对班上同学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

2.3模拟实训过程

这一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性较多的过程。该过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①角色的转换。教师由授课者变成监督、检查和指导;学生则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单一知识点掌握到系统化的知识理解与思考。②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通过项目组长和副组长的管理模式,训练了部分同学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③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授课的形式由教师授课变成教师与学生研究讨论,上课时间变成小组的协商与讨论会,教师参与到不同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了解该小组存在的问题、进展情况、下一步的任务及目标等;尤其是在项目进行到中期时,部分学生对项目进展表现出了畏难情绪和一定程度的迷茫现象,这时教师的及时引导和鼓励就非常重要。同时,组织各小组进行一次中期汇报,让不同的小组可以相互学习,起到激励作用。

2.4成果验收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各小组之间进行团队成果展示与经验交流,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通过不同小组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让不同小组内部进行必要的总结,发现自己小组工作的不足,同时也会发现其他小组的长处,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这一阶段需要教师提前通知各组组长进行必要的准备,包括项目总结报告、软件系统打包、汇报的PPT材料和成果演示录像等。尤其是引导学生编写测试报告和项目总结报告,以及指导学生进行PPT的汇报与成果展示,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汇报的PPT材料要从选题背景、技术现状、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分析、详细分析、测试结果、项目总结与项目感言等内容进行介绍。汇报前教师要对PPT材料等进行必要的把关,包括PPT制作的细节和质量等。这一阶段的不同是将课堂指导变成课前指导,课堂只需要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成果的交流与展示,有利于不同组之间的比较与总结,有利于同学们寻找差距,为后续的项目开发打下基础。

2.5教师点评

这一阶段是要教师分析本次课程开设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并对不同小组根据评分标准给出小组的成绩。在总结成绩的同时,要指出各个小组的优点与不足,有利于同学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为以后的项目开发与项目管理等打下基础。通过这种模拟实训过程,再加上大学四年级的企业实训体验,2006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毕业生在2010年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而2007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将再进行1~2次模拟实训实践,预计这种实训模式的教学效果将会进一步显现。

3模拟实训课程的教学

模拟实训课程是高校大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相对集中和系统的应用性综合训练,它不同于毕业设计,它是将高校的创新等活动进行普及与推广的训练,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1~3次模拟实训。根据我们实训的经验,总结出以下五点模拟实训课程的开设建议。

3.1时间选取

建议将实训时间选择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进行,这是考虑到目前的大学四年级临近毕业,学生中大部分忙于考研、考公务员和就业面试等任务,以及学生的企业实训体验等,难以有效地组织与集中学习。因此,在大二进行模拟实训,有利于同学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对就业定位和对就业单位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在后续的大学学习中,还能进行1~2次模拟实训,则每学期可以进行1次,这样学生不仅目标更明确,而且实训的效果更佳。

3.2新知识的处理及要求

实训课程的开设要求在大学的主干课程结束之后进行,有利于同学对知识体系的掌握与理解。实训时对选题中涉及到的部分知识与内容若没有讲授或未列入教学计划,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国家或省市精品课程网站进行自学,部分技术也可以参照硕士生与博士生的毕业论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按需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项目文档撰写范例引导,一般要求教师在第一次授课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项目文档的要求与组织方式,锻炼学生文字组织与处理能力。

3.3教师选取

实训课程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这也是该类课程推进的挑战之所在。由于实训涉及到的知识点一般较宽泛,且许多内容涉及到技术的前沿领域,同时还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组教学指导。建议教学时安排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若单位具有硕士或博士点,则这样效果就更好,可以将指导硕士和博士过程中的科研案例等用于本科教学,则能明显提高实训的教学效果。

3.4场地要求

由于将实训课程演变成以讨论与交流为主,同时要提供必要的信息,建议将模拟实训课程安排到能够

接入互联网的实验室或网络机房进行,同时必须配置投影仪,以方便后期的讨论、汇报、总结与交流。

3.5教学管理

这种模拟实训课程不同于以往传统的课程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经验、科研能力、投入时间和教师的责任心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建议教学单位对该实训课程可以采取特殊的管理模式和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这有助于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有助于吸引其他教师参与。

4总结与展望

本论文只是从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开发的角度进行了模拟实训课程的教学探索。从教学效果看,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实训课程训练;从教学内容看,这种教学是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从课堂的组织形式看,实训是以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性教学,这样不仅会弥补一些学生的技术短板,还能培养协作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发展。

这种“校内模拟实训+企业实训体验”的实训模式特点有:①实训的前期工作可以在高校进行,通过校内实训来模拟企业的管理模式与组织形式,改变目前学校教育的传统模式,给学生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这也符合教育的认知规律。②经过学校的前期实训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项目能力与经验,这样到企业可以快速地融入到企业的生产之中,也便于与企业之间进行沟通,能够受到企业的欢迎。③从高校与学生的角度看,这种模式能够明显地节约实训成本,减少企业实训时间。学生只需要到企业进行短期地体验,重点体验高校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差异,同时也有利于高校不断地完善这种实训模式。④培养学生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方式,如团队协作与探索创新精神,符合国家对未来大学生培养的要求。

这种实训探索对其他相关专业的实训教学具有借鉴作用,未来的工作重点是探索可控的实训质量保障等。

参考文献:

[1] 杨凯,安江英. 构建基于工程实践的“工程化”师资队伍和教学模式[J]. 中国大学教学,2010(2):15-16.

[2] 查建中. 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J]. 中国大学教学,2008(5):16-19.

[3] 王红. 民航院校计算机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平台的建设与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9(16):139-142.

[4] 唐浩坤,刘宴兵. 以工程实践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C]. 2009年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7-40.

[5] 应宏,刘福明,熊江,等. 团队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C]. 2008年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8-21.

Research on Simulated Practice Training in Computer Science

WU Zhenqiang, QIU Guoyo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China)

篇5

一、实训教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各行各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都表现得特别突出。从其本质上说就是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规模浩大的技能型工人队伍。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权威部门和专家的意见,今后建筑企业的需要数量将会逐年有所增加。河南省是建筑大省。河南省要实现由建筑大省变成建筑强省的目标,迫切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该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能为企业直接创造财富或利润的技能型人才。在职业教学中,突出实践技能教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市场经济下就业形式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二、实训教学是实践技能教学必不可少的过程

实践技能学习的过程是由试练到熟练、试练与熟练相结合的过程。实践技能总要经过一定时间和次数的试练,然后以此为基础,反复练习,直到熟而生巧。由此可见,实训是掌握技能的关键一环。由于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和水平不可能完全满足职业岗位的实践需要,所以学院以现代化企业生产实际要求为标准,建立了建筑施工、招投标仿真实验室,使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通过横向联合,与相应的专业机构建立长期的实习联系,形成固定的实习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了保证。

三、指导教师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中的作用

指导教师作为实训教学的实施者,对学生实训教学成果的好坏起着关键的作用。

1.指导教师是实训教学的组织者

(1)在实训前,指导教师要给学生讲实训注意事项。一是注意安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技能实训大都是在室外、高处,危险性很大,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有安全意识。二是注意对仪器的爱护和保护。因为大部分仪器都是非常贵重的。

(2)在实训前,做好课题设计。按照实训课题,讲授实训中所需的新知识、新技能,明确学习目的、学习重点。

(3)进行示范技能操作。教师的示范操作要做到步骤讲授清晰,动作准确。必要时可以让学生按要求重复操作一次。

(4)在建筑工程技术班中成立实训小组。为了便于管理和教学,在实训前成立实训小组,指定组长,明确职责。

2.指导教师是实训教学的指导者

虽然不同的课题,实训的内容有所不同,但在对课题讲解和示范的基础上,实操训练正常开展的情况下,其教学生的指导方法可采用以下几种。

(1)集中指导法。在集中指导过程中,积极地采用激发和鼓励为主的原则,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学习态度,极大地激励他们,使大家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

(2)分别指导法。分别指导法是指在实训过程中教师针对每位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技巧过程中出现的个别差异进行指导。在个别指导时,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特性,鼓励个性化发展,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不足,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

(3)检查指导法。在实训过程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对各实训小组及学生的实训作全面的检查和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是检查指导学生的操作姿势、操作方法、安全文明生产及产品质量。

(4)总结指导法。总结指导法是指实训课题结束后,教师对实训小组及学生进行总结、考核和评价,肯定成绩、交流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总结实训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教师帮助学生把实践经验进一步提高,形成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高职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而实训教学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关键环节。我们在建筑工程技术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有效地利用实训教学的指导方法,进一步提高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映玲著.现代教育技术技能训练[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篇6

为全面贯彻我国高等教育中对在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太原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从2001年6月份开始,秉承“求实创新、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充分发挥、利用以及整合百年老校的教学资源,坚持常规的金工实习和电子工艺实习向现代化工程实践教学方向转化、由操作技能实训向局域网下的技术集成方向转化、由操作技能实训向技能与管理相结合的方向转化、由操作技能实训向技能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的方向转化以及工程训练的教学过程与面向市场的教学产品相结合、与相应学科的创新实验基地相结合,工程训练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完整的育人功能,坚持以人为本、育人至上、艰苦奋斗、勤俭办学、注重过程、追求实效的建设理念,坚持走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将以前单纯从事金工教学的的实习工厂,改造成了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全国可比、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一、中心实践教学改革方法与手段

中心经过几年的实践与建设,目前已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优良实习环境,具有涵盖基础训练、综合训练和创新训练的完善的教学体系,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开放型的管理体制,以及初具规模的“八五七”教学体系,即满足学生实训的八个基础教学车间、五条教学示范生产线和七个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充分发挥了工程训练中心这个实践教学的有益平台。

(一)深化教学理念改革

中心首先从教学内涵上进行改革,由原来单纯的金工实习变成了综合性的工程实训。在每个工种的实训中,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介绍大工程背景,讲解典型课件,演示试件范例,不仅使学生掌握本工种的加工背景、加工工艺应用范围,还要了解本工种与其他工种的关系。以大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非技术素质。

(二)深化教学体系改革

紧紧围绕学生实训的目标,对中心的实训体系进行改革,可使得学生在校学习的四年中,一直有机会在工程训练中心进行实践锻炼。大一学生工业认识实训、大二学生工程实践实训、大三学生创新实践实训、大四学生进行毕业工程设计。同时,为充分发挥和利用工程训练中心这个硬件平台,开设了三门实践创新选修课,举办五条教学示范生产线的专题讲座,播放讲解相应的社会化大企业的现代化生产线教学片为学生参考学习。

(三)实践教学手段改革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通过自制教具、自制产品模具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各个工种充分发挥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实践教学产品的改革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实训产品尽可能与社会化的产品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成本经济意识和安全意识等。

(五)改进实训文化氛围

中心通过创办《工训简报》、中心网站等方式,使参加实训的学生切身感受到工程实训的文化气息无处不在,随时随地接收工程知识的熏陶。《工训简报》用于通报中心工作重点,展示实践教学成果,总结实践教学新经验,为师生开辟学习交流园地;中心创办的网站,在每个教学车间配备的触摸屏和投影仪上可以直观地学习和了解中心创新实践教学的最新内容和最新成果以及发展动向,使更多学生多渠道了解中心的创新实践内容,自由选择和加入创新实践活动之中,达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整体综合素质、提升办学质量的目的。

(六)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共建学生创新实践基地

中心分别与北京大学、北京博创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中国教学仪器总公司联合成立了ROFISH和ROBOT以及机械创新设计制作三个智能控制和慧鱼实训基地,这三个实践基地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宗旨,实行全天候开放,随时接待学生来访,并积极开展各项机器人知识培训、进行机器人制作指导和机器人相关项目的研发。在全校范围选拔优秀学生组成机器人团队,参加国际国内的大学生竞赛活动,在竞赛中检验和促进学生的实践动手和研发能力。

(七)走出去请进来,挖潜力练内功

在中心教职员工中立标兵、树形象,在各个工种选拔技术能手、首席指导师傅,在工作中给与大力支持,在生活上给与相应补助,同时在全校范围内招聘已退休的老教授组成中心的实践教学指导督导组,对中心的实践教学全过程进行督导和指导,确保实践教学各项指标的贯彻和落实。与国内先进院校互派骨干交流学习,中心陆续接待了来自日本横滨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湖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外几十所院校的专家学者来我中心做客交流。中心也派出人员多次在省和华北地区的有关工程训练中心的会议上做典型发言进行交流。同时,中心积极发挥人员和设备潜力,向其他高校开放运行,近几年共接待了来自省内的太原科技大学、太原大学、晋中学院等6所院校近两千余人次的学生来中心进行实训,在省内外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

二、中心实践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

中心上下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改革,成果丰硕。近几年,中心获得了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中心教师在各种刊物34篇、出版实践教学教材两部、获得各种教学产品和教具专利五项,特别是参与创新实践制作的师生近几年来制作的各类机器人参加了国际国内的机器人大赛获得冠军十项、亚军四项的优异成绩,工程训练中心机器人团队并获得了山西省五四青年奖状。

三、中心实践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和工作体会

1.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后,压力加大,工作量加大,投入产出不成比例。

教育部加大了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要求和检查力度,每年都要对中心工作进行年度总结报告,并且每年都需要中心参加多次国家级联席会议和交流会议,每次会议都需要总结发言,并且在会后领回来多重任务。其中教育部给与中心的投入数额有限,省里的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到位,许多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果大打折扣。

2.教育部的实践教学任务与所在学校的政策脱节,教师积极性难以保证。

教育部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检查内容包括实验教学体系、内容的改革,编写教材、开设创新性实验的数量、教学仪器设备的改造和设计制作等,上述这些检查的项目并未列入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标准之内,得不到工作量的计算。这些工作量大繁琐,不是靠突击可以完成的,必须坚持长期教学工作的积累,也不是个别人能够完成的,要由全体参加实训教学的指导教师们集体努力。所以必须有政策支持和支撑,否则难以维持国家级示范中心的健康有序发展。

篇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53-0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与现有的本科教育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在于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由此,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和建设必然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并且要以创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和总纲,来带动专业的调整整合、课程体系及内容的重构、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建设等。

具备建筑工程测量技能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从事职业工作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建筑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技能课之一。在“建筑工程测量”引入项目教学法,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建筑工程测量”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把建筑工程测量理论和测量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建筑工程测量”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结合项目施工测量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达到了综合培养学生建筑工程测量的能力的目的。

1.1建筑工程测量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阶段

在建筑工程测量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阶段,采用项目教学法。每个项目均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这六个基本步骤[1],模拟实际工程测量工作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表1列举了其中几个富有代表性的几个学习任务的具体安排[2]。

1.2综合测量实训阶段

第二阶段即本课程的综合测量实训,完全采用项目教学法完成,其任务目标是模拟一个较完整的测量项目,进行指定地面范围作控制测量,在此基础上进行场地的地形图测绘,在图上布置建筑物,并将其测设到实地上。在两周的时间中,只在实训开始前集中1-2个小时,布置工作任务和明确实训要求,其余时间主要由学生分组完成测量任务。

综合测量实训也是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这六个基本步骤进行。学生首先要熟悉现场,熟悉相关规范和要求;小组讨论决定完成任务的方式和途径;据此制定工作计划,对每天的工作分工做好安排;然后实施具体的测量工作,在工作过程及最后阶段,均需注意观测成果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返工重测;任务完成后,通过实训态度、实训纪律与团结协作、仪器操作熟练程度、内业计算及成果、实训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个人成绩的评价。

整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布置任务,督促检查、适时指导、认真总结和评定成绩。学生的自主性很高,都能自觉地甚至你追我赶地完成实训,测量知识与操作技能得到较大的提高,在工作作风、人际交往和团结协作等方面也得到了煅炼。

1.3 测量放线强化实训阶段

第三阶段即测量放线强化实训阶段,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具体实训内容有以下三方面:一是真实施工测量实训:在校园内建立“真题实作”实验楼,即按1:1的比例反复建造一座建筑物,学生可以进行轴线测设和引测、基础放线测量、标高测设、轴线投测和二层楼面弹线等常用施工测量项目的训练,测量配合施工,流程和要求与真实工程相同,使学生体验真实的测量项目。二是组织、安排学生到工地现场学习测量技术,老师或工地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测量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三是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参加测量实践活动。

通过第三阶段的强化实训,使学生掌握放样复杂建筑的测量能力,掌握快速放线的现代测量方法和技能,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中级测量放线工职业技能岗位标准”参加由广西建设技能鉴定总站组织的“中级测量放线工”的理论和操作考试。

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建筑工程测量”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的效果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使学生较牢固地掌握测量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与使用,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毕业顶岗实训和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很快上手相关的测量工作。同时,各种不同对象、不同阶段和不同内容的任务训练,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测量精度要符合规范要求以及测量过程中要进行各种检核以避免出错,培养了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测量实训露天作业和工作艰苦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测量工作分组进行,配合良好才能按时按质地完成,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以下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调查中几个方面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的评价:

(一)校外教育专家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强化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其它社会能力。

(二)行业企业专家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加强实际操作训练,提高课程的实用性,授课和操作之间相辅相成,针对性强。

(三)校内督导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非常适用于“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讲授,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欢迎。

(四)学生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注意提高他们的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3年对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讲授“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师都评价都是优。

3.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建筑工程测量”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良好,对于高职教育中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篇8

1概述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教育对象及学习模式随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教育部于2017年起实施新工科发展战略[1-3],提出了高等教育应当能够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新工科打破了传统工科人才培养目标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局面,更强调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通信工程是新工科战略涵盖的新兴专业之一,新工科发展战略对其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加强通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是新工科背景下重要的教改课题[5-7],其改革目标是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工程训练让学生深入了解行业背景知识、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从而能够较好地适应地区经济及行业发展的需要。

2当前通信工程实践教学的不足

南京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自2015年起开展综合实训课程。随着实践教学的不断开展与推进,目前已收获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发现仍然存在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脱节、教学环境局限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通过教学改革来构建更合理的教学体系,提升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模式。对比目前行业发展需求,结合学生的就业情况,我们发现当前的实践教学模式存在以下不足。(1)实践教学内容与技术需求现状匹配度不高。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选题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未能紧跟行业发展。教学内容与企业一线联系不紧密,导致训练内容与区域产业衔接不足,与学生专业的契合度不够,影响了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2)实践条件受限。综合实训教学是“以实际工业环境为背景,以产品全生命周期为主线,对学生开展工程实践教育的方法”[1]为实践内容的改革,要想让学生接触到前沿的产业需求,实训课程就必须搭配相应的技术平台。前期建设的实验平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实训课程的要求,但随着产业的变革、科技的发展,实训课程内容需要紧跟行业发展,引进技术前沿公司参与到实践教学环节,实现理论和应用对接、学生与市场对接。上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实训课程改革中重视以下问题:(1)更新、优化实训项目内容。结合行业需求,动态更新实训项目内容,从涵盖专业核心知识点出发,设计具有实践性、创新性的实训项目,逐步积累形成项目数据库。(2)着力打造校企合作实践平台。开发企业资源,实现产教融合[8-10],最后达到创新性地实现校内知识和产业需求对接的目标。

3《通信工程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改革

在新工科工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综合实训课程需要立足地方行业需求、以产教融合为实现手段,完成实训教学的实施,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面向企业需求设计科学的项目流程。(1)实训教学内容的选择。实训教学项目在内容上要具备研究性、创新性和综合性。项目训练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科研基本素养为目的,应当源于行业、企业的真实需求,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与认知水平。通过进一步加大产教融合力度,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动态,对行业、企业真实工程案例进行分析、综合、提炼,建立分层次工程训练案例项目库、实时更新项目库的内容,优化项目教学资源,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为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做好准备。通信工程专业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动态,综合实训在内容设计上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进一步整合。每一个实训题目由不同的任务点构成,内容从电子电路、计算机网络、软件编程等课程引入,逐步延伸到最前沿的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技术,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2)实训教学环境的打造。为了优化实训教学环境,新工科工程训练课程应该重视校企融合[11-12],积极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实践平台”。高校与企业通过积极合作,在人才培养方面搭建协同的互动平台。以企业的需求和实际项目为基础,选择与行业、企业的实际状态密切联系的训练平台,训练学生运用新方法、新技术、新工具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对通信市场及企业的技术要求有准确的了解,从而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提高其自主学习的动力。同时,在打造产学研协同育人实践平台过程中,还应当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把优秀的企业工程师请进来开展前沿技术的综合实训,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以本专业为例,目前通信工程专业建有现代网络通信综合实训平台;同时建设多个校企合作基地,如:通信工程学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江宁分公司实习基地、通信工程学院—江苏省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实习基地、通信工程学院—南京聚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实习基地、通信工程学院—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习基地等。相关实训课程均已开班,通过理论实际相结合,使学生熟练掌握行业应用技能,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4综合实训教学的实施

本专业综合实训类课程已开展多年,目前已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实训项目,其中部分选题如表1所示。要求学生在实训课程正式开始前,根据研究兴趣和就业定位选择实训选题。选题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需要根据选题内容进行分工,互相协作以确保任务顺利完成。指导教师对选题内容进行介绍,与学生充分交流对接、确认选题。学生自愿进行分组,完成项目分工,分析项目需求。在正式开始开发项目之前,要求学生在文献阅读、资料查阅的基础上做好项目调研工作。考虑到学生已有的专业基础及就业准备的需要,项目实施时间为第7学期,在校内专用的实训室完成。实训过程中,小组学生分工合作完成系统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指导教师现场答疑,随时提供技术指导,教师鼓励学生在原有选题基础上大胆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研热情,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实训周期结束前,各小组需要针对项目设计方案进行现场答辩,总结相关内容形成综合实训报告,完成项目考核。考核成绩包含了项目设计和完成情况、小组答辩情况、以及文档的撰写质量三个方面的综合评定成绩。为了优化综合实训课程设计,为下一次实训打好基础,在实训结束后,指导教师需针对实训情况进行总结。根据学生项目的完成情况,梳理项目覆盖的核心知识点,及时对学生掌握的薄弱环节进行补充,添加到下一轮的教学中,整合优化实训教学计划。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4-0119-03

1 引言

机电一体化等相关专业的高等教育过程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生产实践教学为培养手段,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为车辆、食品、机械等制造性行业培养有工程素养、有实践技能的一线优秀操作与指导人员。工程训练是工科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实践环节,在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气压传动是以压缩空气为工作介质来传递动力的控制信号的一门自动化技术。随着工业生产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气压传动在工业生产的各部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气压传动实训是现代工程训练中比较新颖的实践性教学模块,是对学生进行机电一体化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训的重要过程,其教学成果可完善现代工程训练体系,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因经费缺少、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气压传动实训环节在各高校中开展的并不多。特别是在一些重点院校中,大量的教育经费被分配到了实验室等教学环节,而对于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实践教学环节投入明显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气动工程训练教学方式,以工程实训教学为背景,引入气动教学内容,改善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对实训教学方案进行创新和改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发挥空间,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提供技术支持和开展平台。

2 理实一体化气动工程训练教学内容的设计

传统的工程训练教学过程中,对气压传动等实用性强的新型实训内容并不重视,开展教学活动的高校十分少见,教学内容也并不规范。理实一体化气动工程训练教学内容在以往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改进,结合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最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要求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

气动工程训练教学内容设计如下。

教学主题:气压传动工程实训的操作与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气压传动基本物理知识;掌握气动控制元件的原理及特点;掌握连接简单气动回路的方法;掌握简单气动回路的设计方法。

教学情境:教师讲解为基本形式,讲解过程中穿插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中常见的各类气压传动案例。

教学形式:归纳式、实践活动式等。

教学用具:气源装置、气缸、方向控制阀、节流阀,连接管若干。

教学步骤:1)通过讲解、示范演示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气压传动的基本工作原理;2)指导学生自行连接压力控制回路、速度控制回路、往复动作回路、顺序动作回路、延时动作回路等气动基本回路;3)指导学生以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的排气节流速度控制回路为基础,设计不同要求的气动控制回路。

教学课时:4课时/机械类,3课时/非机械类。

教学思路:通过讲解、操作等教学活动,学生可以理解各基本气动回路的工作原理。

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例如,单作用气缸速度控制回路如图2所示;顺序动作回路如图3所示。

3 理实一体化气动工程训练的教学实例

本文以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的排气节流速度控制回路及其等效回路的设计为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工程实训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基本工程训练。

所需元件:一个气缸、一个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两个节流阀、若干根连接管。

教师操作:连接系统。首先把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的进气孔P接到气源上,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上的出气孔A接到气缸的下端,另外一个出气孔B接到气缸的上端,排气孔O1、O2各接一个节流阀。回路连接结构如图4所示。

回路分析(讲解):打开气源(压缩空气),看图中的原始状态是PB通,AO1通。即:压缩空气由P孔进入从B孔出来直接进入气缸的上端,活塞杆下降,下降的同时气缸里面活塞底部的气体由气缸下端的孔排出到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的A孔,再然后到O1,调节O1侧的节流阀,控制气缸下端排出气体的量,排气的量直接影响气缸上端进气的量,从而就会看到气缸下降的速度发生变化,气缸运行速度的快慢取决于节流阀调节的大小。

教学互动:问答形式。让学生思考问题:如何实现气缸上升?

教师操作:换向,即动一动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的小手柄。

现象分析: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换向到了另一档位上,进气孔P不再和B通而是与A通(即PA,BO2), 这时气源的气体(压缩空气)就进入到了气缸的下端,活塞杆上升,活塞上部的气体由气缸上端的孔排出到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的另外一个出气孔B,再然后到O2。调节O2侧的节流阀,控制气缸上端排出气体的量,排气的量直接影响气缸下端进气的量,就会看到气缸上升的速度发生变化。

教学总结:此回路中气缸上升与下降的进气量没有受到任何元件的限制,气缸的运行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之所以产生速度变化是原因气缸两个方向排出气体的量分别受到两个节流阀的限制,调节各节流阀气缸运行的速度随之发生变化——排气节流速度控制回路。

创新设计:给学生提供基本元件,按教师要求对气动回路进行设计。

1)设计要求:用二位四通手动换向阀代替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答案如图5所示。

教学总结:用二位四通手动换向阀代替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同样可以做出排气节流速度控制回路。

思考题:二位四通手动换向阀做出的排气节流速度回路与用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做排气节流速度回路的区别在哪里?

解答:显然用二位四通手动换向阀做出的排气节流速度回路气缸上升、下降的速度是一致的,因为二位四通手动换向阀只有一个排气孔。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做的排气节流速度回路上升、下降的速度是不一致的,因为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有O1、O2两个排气孔。

2)设计要求:用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做出的排气节流速度回路达到二位四通手动换向阀做出的排气节流速度回路的效果。

方案1:把图4的O1、O2两侧的节流阀调等量。

方案2:在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的O1、O2位置接一个三通,整个回路接一个节流阀,如图6所示。

4 理实一体化气动工程训练教学的预期效果

理实一体化气动工程训练教学的教学模式旨在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密切结合教授与工程实践的合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将实践教学同理论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直接参与到生产实践中,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带着设计目标,使学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气压传动的基本原理、工作过程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实践及总结的过程中提高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学互长的形式,积极互动,探讨创新,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研发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

理实一体化气动工程训练教学成果应用到工程训练中心气动教学模块当中,计划开设两学时的实践/实验教学课程,每年可承担5000人次的教学任务。本教学模式的成果不但可以大大降低工程训练的教学成本,还增加了实训内容,扩充工程训练内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设计成果可应用于机械、汽车、材料、交通、管理、通信、电子、仪电、生物与农业等学科本科生的工程实训教学环节。此外,本设计成果也可用于高等教育本科生教学阶段高年级学生的生产实习教学过程。

5 结论

提出一种新的理实一体化气动工程训练教学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创新等综合能力,提高工程训练教学质量。对原始的气动教学经过改革创新,结合教学实践,用教学的实际案例在气动工程训练教学中启发学生的开创性思维,调动学生的动手操作积极主动性,培养更多理论能力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丛,蒲钟佑,等.液压与气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145-155.

[2]SMC(中国)有限公司.现代实用气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35-347.

[3]张宏友.液压与气动技术[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76-81.

[4]高声亮,黄志昌,周超英.机电一体化气动教学系统的电气动控制设计与研究[J].机械工程师,2005(12):50-52.

[5]陈辉.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在《液压与气动》课程中的实践[J].机械管理开发,2012(2):173-174,176.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工程训练课程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在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然而,在扩大我国工程实践教学基地规模和丰富教学内涵的同时,实践时间却在不断紧缩[2]。为解决这一矛盾,有必要探索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提高工程训练教学质量。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微”教学模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微课以其易获得、时间短、内容精、模块化、情景化等特点满足了多样化学习方式需求。本文结合成都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实际情况,谈谈工程实训教材的创新与编辑。

一、微课及其特点

微课是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过程。微课一般包含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微课具有以下四个特点:①主题突出,重点明确;②资源丰富,情境逼真;③时间短,使用方便,微视频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 分钟),支持在线网络多种格式播放,容量小;④结构相对独立。

二、工程实训教材的创新

针对工程实训内容杂、多、广,单独讲解比较枯燥的特点,工程实训教材可以在传统纸质版的基础上添加电子版,形成微课教材。书本教材是纸质版,书页右侧二维码链接的微课视频为电子版,二者之间相互联系,成为全方位、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教材。以下举例说明工程实训微课教材内容的编排方法。表1为成都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普车实训内容。

由表1可知普车实训内容共六大块,在这一章教材的编写中,可根据内容把这一章划分成六个专题。每一个专题前面给出这一专题的框架,列出这一专题所包含的具体细化知识点,后面再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解细讲。由于对知识点进行了细化,它符合微课碎片化学习的需求,就可以对相关知识点录制微视频。在知识详解书页右边空白处给出二维扫描码链接微课视频和视频的课后习题,以方便学生学习。教材的具体编排如下图所示。

老师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微课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自己掌控观看视频节奏,从而有利于节省时间,由老师来重复进行理论讲解。老师则需要做好答疑工作,这样学生 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创新设计、工艺安排、实际操作机床加工等方面, 使工程训练效果突出。

三、工程训练微课的制作

微课设计是最能体现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的一个缩影。本节从微课知识点的选取、命题、素材的整理与搜集、教学设计等几方面谈谈工程训练微课的制作方法。

1.微课知识点的选取

教师在微课知识点的选取上可以根据往届学生的学习情况、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挖掘其中重点、难点、疑点作为制作微课的知识点。对知识点的选取要“小而精”,且具备一定的独立性、示范性、代表性,选取某个具体知识的“点”,而不是抽象、宽泛的“面”。如《5 分看懂三爪卡盘的结构》就只是针对如何看懂三爪卡盘结构这个“点”而制作的微课。

2.微课命题

首先,微课要短小精悍,“小”就是主题小,要有针对性。如“工程实训绪论”这样的微课题目过大,不适合作为微课题目。其次,可以选用一些生活中容易弄混的知识点来作为微课的题目。如生铁、熟铁、钢的区别、数控电火花线切割高速、低速走丝的区别。最后,微课作为与书本配套的电子教材,通常情况下可直接选用书本中的知识点作为题目。如外圆车削操作步骤、典型轴类零件操作实例、榔头制作方法等。

3.微课素材的搜集与整理

足量的素材是制作出一个好的微课的基础,微课素材的搜集需严谨充实,无科学性错误,与所制作的微课主题相关,并尽可能与社会和学科的发展同步,使学生能了解最新的制造技术。微课素材的搜集包含以下方法:①视频的搜集与拍摄,视频可以展示一些无法实际操作的内容(出于安全考虑),如锻压操作、铸造熔炼浇注操作等;②文字、图片材料的搜集。搜集大量与实训操作、设备、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要紧扣主题,能直观、准确、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③动画的搜集与制作,对于教学中的一些原理类的知识点,教师最好制作一些动画,从而提高微课的观赏性,有助于学生理解讲授内容。

4.微课教学设计

在微课题目选定后,就要对其教学环节进行设计,明确教学目标。做好资源准备、确定教学过程和录制方式。以下举《电火花线切割绘图编程》的例子来进行说明,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微课麻雀虽小,但是五脏俱全,微课设计总结起来要遵循教育性、目的性、趣味性、重用性这四个原则。

四、结语

使用微课进行辅助教学,能将高深的理论知识简单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知识点,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微课教材能让学生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对实习内容进行自学,减少教师讲课的时间,相对增加学生动手实习的机会,提高工程训练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