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1 19:00: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脱贫攻坚农民先进材料,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020年驻村帮扶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2020年1月份以来,按照区局机关党委安排我和王蒙xxx村驻村开展扶贫工作。自驻村以来,本着“扶贫济困,传递爱心”的宗旨,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创新完善“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扶贫参与机制,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社会扶贫大格局,助推邓家营村打赢新时期脱贫攻坚战。
驻村工作期间不仅仅及时完成上级安排的驻村帮扶计划,而且升级为帮助村里拟定更为长远的产业发展规划。在认真开展走访、熟悉村情民意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其他贫困村脱贫经验发展产业,拟定邓家营村产业发展规划。经过我们驻村人员前期的调研和摸排走访,及时向单位反应xx村帮扶计划,区局党委按照上级对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工作要求,结合帮扶村贫困现状、春耕情况等具体分析,与村委会沟通之后,号召区局干部职工捐款,自筹资金9000元,使得邓家营村的核桃树种植帮扶项目落地生根。
区局将与贫困村共同努力,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变“输血”为“造血”,利用产业扶贫推动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实实在在帮助农民增收,在新常态下创造脱贫攻坚新业绩!
认真做好帮扶工作,切实抓好帮扶项目、产业扶贫、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积极宣传扶贫领域税收优惠政策及外出务工优惠政策,扛牢帮扶责任,抓实帮扶措施,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过硬的工作质量助力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
一、因地制宜
精准施策
帮助农民多渠道增收
作为x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唯一的商业银行成员单位,农行x省分行树立“全行做扶贫、全行办三农”理念,聚焦金融扶贫“三大任务”,大力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累计投放扶贫重点县贷款606亿元,精准扶贫贷款398亿元,服务带动3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地处x山核心区的安康市,贫困人口曾达58万。近年来,农行x省分行积极落实国家金融扶贫政策,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从物资捐赠到产业培育,从倾斜资源扶持安康支柱产业到牵头17家省级单位开展“联县联乡包村扶贫”,累计投放扶贫贷款117亿元。
农行x省分行采取多种扶贫办法,线上线下帮助农户扩大农产品销量。除了动员贫困县106家商户入驻农行扶贫商城,帮助商户销售产品,还通过主动购买等措施积极开展消费扶贫,2019年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2600多万元,今年一季度销售了1200万元。
农行x省分行先后选派38名扶贫第一书记和14名处级干部到贫困县挂任金融扶贫副县长,安排133名干部驻村开展帮扶。2019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x分行召开深度贫困县区结对帮扶推进会,农行x省分行在会上介绍了帮扶工作先进经验,受到好评。
二、紧抓金融扶贫重点
强化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
农行x省分行紧紧抓住增加农民收入的“牛鼻子”,结合省情和各地资源禀赋,把金融服务重点锁定在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等领域,以农行金融产品为抓手,切实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农行x省分行推进三农业务数字化转型,探索服务三农新模式,积极惠农助农,惠农类专项贷款已成为服务三农的品牌形象新名片。2019年累计发放惠农专项贷款突破100亿元。
以35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及518家省级龙头企业为重点,农行x省分行不断强化对农业产业化、特色农业等项目的金融支持,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崛起,成为“公司+基地+农户”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羊”。2019年以来,农行x省分行共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放贷款近50亿元,推动全产业链三农客户群体不断壮大。今年支持生猪生产贷款余额超过8亿元。
三、构建三农条线职能体系
努力服务区域特色产业
面对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难题,农行x省分行创新提出高质量发展的“158战略”,实施“县域强行工程”,推进改革、创新、合作、队伍建设,力求服务三农能力和县域市场竞争力双提升。
强化人才支撑,打造智力引擎。
1.强化“六项措施”,扎实推进“三排查三清零”回头看工作
强化“清底数”措施。强化“夯政策”措施。
强化“抓清零”措施。强化“建机制”措施。
强化“回头看”措施。强化“交总账”措施。
2.凝聚组织力量破解贫困难题
坚持尽锐出战,配强攻坚力量。
夯实基层基础,筑牢战斗堡垒。
强化人才支撑,打造智力引擎。
3.专技人才下基层建功立业新时代
教育人才定点帮扶。
农技人才上门培训。
卫生人才签约服务。
4.推行“三四五”产业扶贫模式巩固脱贫发展成果
紧扣“三有”目标,明确主攻方向。村村有集体经济。户户有长效产业。人人有稳定就业。
围绕“四扶”重点,强化工作措施。扶企业。扶集体经济。扶能人。扶建档立卡贫困户。
发挥“五带”作用,突显益贫效果。全域旅游带动。龙头企业带动。集体经济带动。社区工厂带动。能人兴业带动。
5.为脱贫攻坚注入“加速剂”
审批提效——上下扶贫协作跑出“加速度”
服务进村——农民合作共赢开出“致富花”
功能延伸——标准优化服务擦亮“金招牌”
就近快办——便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6.坚持“五化”闭环管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服务识别精准化。
服务要求规范化。
服务手段多样化。
服务过程务实化。
服务督导制度化。
7.“五抓五提升”破解农民工党建“五大难”
抓责任体系,提升机制运行效能。
抓组织建设,提升两个覆盖水平。
抓平台搭建,提升教育管理质量。
抓就业服务,提升致富造血功能。
抓选育管用,提升人才回引实效。
8.抓好“四个环节”——推动脱贫攻坚监督工作提质增效
抓节点,聚焦“关键少数”增质效。
抓统筹,强化整治督办聚合力。
抓整改,深化以案示警堵漏洞。
抓培训,做实“师学帮带”提能力。
9.“十个一”推动“爱国奋斗、建功立业”活动持续升温
开展一轮学习研讨。举办一轮专题研修。
开展一批主题活动。引领一批立岗建功。
推动一批人才下沉。选树一批先进典型。
举办一轮宣传宣讲。形成一批活动成果。
表彰一批典范楷模。建立一批长效机制。
10.东西部协作开启人才建功立业新篇章
坚持“双向对接”,构建帮扶机制。
坚持“双向挂职”,建强骨干队伍。
坚持“双向交流”,推进资源共享。
坚持“双向保障”,优化协作环境。
11.“危”中化“机”业更强——疫情之下产业查漏补短逆势突围
“政策+资金”,实现转“危”为“机”
“线上+线下”,扩大销售半径
“创新+转型”,延长产业链条
12.开展三排查三清零“回头看”县级抽查核查工作
对标清零,解剖麻雀。
精心部署,严明纪律。
以上率下,精锐出战。
13.深化产销对接助力精准扶贫
同心谋划搭起“连心桥”
同力助推带动“产业链”
同行致远铺就“致富路”
着力打造政务服务金字招牌
14.推进省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侧记
政务服务标准化——企业办事更省心
政务服务高效化——企业发展有信心
政务服务精准化——企业投资更安心
诉求渠道多样化——企业办事更放心
15.“四抓四治”深化软弱涣散村整顿
抓班子整顿突出治软。
抓党员队伍突出治散。
抓集体经济突出治弱。
抓基层治理突出治乱。
16.从“衣食住行”着手暖民心解民忧
“以情感人”让贫困户穿的暖心
“改厨改灶”让贫困户吃的放心
“厕所革命”让贫困户住的舒心
“四好公路”让贫困户出行顺心
17.技能培训掀热潮就业创业稳民心
订单定向培训促就业优服务。
县校合作培训提技能强素质。
实用技术培训兴产业促增收。
网红带货培训扶创业促消费。
18.搬来幸福的“红色密码”
建强新堡垒,构建红色先锋家园
提供新服务,构建金色阳光家园
发展新就业,构建橙色乐业家园
培育新市民,打造绿色和谐家园
创造新生活,打造蓝色关爱家园
19.念好“四字诀”脱贫“加速度
念好“实”字诀,基础设施“强筋健骨”
念好“特”字诀,农业产业“百花齐放”
念好“美”字诀,乡村旅游“逐步升温”
念好“心”字诀,民生福祉“情润万家”
20.“三抓三提升”完善新民风建设长效机制
抓好阵地建设,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抓好活动组织,提升宣传教育效果。
抓好典型培树,提升示范引领效应。
21.脱贫产业的“破冰之旅”
因地制宜,时尚魔芋有“魔力”
持续发力,茶叶发展初成园
六畜兴旺,生态养殖齐绽放
实现突破,万顷绿叶变“金叶”
22.用“严管厚爱”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突出政治导向“严管”。
积极减压减负“厚爱”。
聚焦关心关爱“激励”。
23.“小热线”产生“大力量”—汉阴12345便民服务平台获好评
荣誉——从这里聚力
服务——从这里生力
便民——从这里给力
联动——从这里发力
24.践行“两山理论”走绿色发展新路子
保护生态环境,打造青山绿水的生态美
优化生态布局,打造协调发展的城乡美
发展生态产业,打造低碳高效的产业美
弘扬生态文化,打造绿色环保的风尚美
共享生态红利,打造美好幸福的生活美
25.青山绿水助力脱贫
立足区情,变绿水青山为群众脱贫“希望山”
用活政策,在守护好绿水青山中脱贫致富
壮大产业,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26.八项举措有序推进校外培训机构复工复课
精心安排部署。完善管理机制。
夯实培训指导。做细健康排查。
落实环境消杀。充实物资筹备。
严格资格审查。强化监督检查。
27.“三端”发力服务市场主体
聚焦“前端”优化,实现自主式服务。
强化“中端”协同,实现引导式服务。
完善“后端”管理,实现保姆式服务。
28.多措并举促创业稳就业
一是实施“三百三千”创业工程。
二是实施“三个一”创业服务工程。
三是开展“三个十”创业精英评选活动。
四是打造“三个一批”创业示范工程。
五是推进稳就业“三强三有”工程。
29.实施重点项目集中攻坚“稳投资”
一是明确任务,狠抓落实。
二是强化措施,夯实责任。
三是加强督办,严格考核。
30.“三加四亮”引领搬迁群众乐业安居
落实组织覆盖,打造小区“聚心核”
2、组织1000名以上来自各级学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科技专家参与脱贫攻坚,实现科技服务在建档立卡贫困村(以下简称贫困村)全覆盖。支持有产业发展基础的贫困乡镇建立各级学会,特别是农科、医科和工科学会对接乡镇产业发展科技信息与人才帮扶机制。(牵头单位:市科协学会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配合单位:市级学会、市科协科普部)
3、支持每个贫困县配备1辆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巡展2次;至少建设1所农村中学科技馆(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
4、贫困家庭的青少年接受科技教育,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明显提升。(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配合单位:市科教站、市科技馆)
5、为每个贫困县制定科技脱贫攻坚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决策咨询。(牵头单位:市科协学会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配合单位:市级学会)
6、支持适合发展“一村一品”的贫困村建设1个科普中国乡村e站。(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
7、通过整合扶贫、农委和科技等部门培训资源,开展专业技能等方面知识和培训,通过培训使每个有劳动生产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掌握1-2项脱贫致富的实用技术和技能,至少能够参与1项农业增收项目,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牵头部门: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配合单位:市科协学会部、市级学会)
8、动员市内5个非国家级贫困县(区)与与5个贫困县之间结对帮扶,积极开展“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帮扶工作。贫困县要组织做好本地科技专家和龙头企业,与有产业发展需求和意愿的合作组织开展交流合作,与本地资源、区位、劳动力、产业基础等有机结合,聚焦技术输出、人才支援、产业(项目)合作等领域,实现“订单式”和“量身定做式”帮扶与协作。(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10个县(市)区科协——桐城市帮扶潜山县、怀宁县帮扶岳西县、迎江区帮扶宿松县、大观区帮扶太湖县、宜秀区帮扶望江县)
二、重点任务
(一)服务科学决策,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9、发挥科技专家优势,为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和《安徽省脱贫攻坚期产业精准扶贫规划》等文件要求,启动市县两级科技专家人才库,动员和组织本地科技专家和产业能人,为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助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扶贫行动。(牵头单位市科协学会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配合单位:市科协办公室、市级学会)
(二)推广农村先进实用技术,提升科技帮扶含量
10、结合贫困地区的发展基础,以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为抓手,市县两级科协及所属学会联动,开展科技培训、技术帮扶等活动,大力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推广多功能大循环农业等涉农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帮助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牵头单位:市科协学会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配合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市级学会)
11、围绕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需求,积极组织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技推广组织、本地能人等基层组织和人才参与脱贫攻坚,分赴扶贫任务较重的镇村和产业发展培训需求的地区开展技术培训。(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
(三)培养乡土人才,夯实人力资源基础
12、建立各级学会,特别是农科、医科和工科学会对接乡镇产业发展科技信息与人才帮扶机制。组织动员科技人员进村入户,调研技术需求,在充分尊重贫困村、贫困户意愿下,通过专家授课、现场指导、网络信息平台远程指导等方式,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牵头单位:市科协学会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配合单位:市级学会)
13、大力培养懂技术、善经营、能带动的科普带头人、致富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乡土技术人才和技术骨干。(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
(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完善农技服务体系
14、组织实施市级“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指标优先向贫困县倾斜。培育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和促进贫困户发展生产,就地就近建立农产品网上销售、流通追溯和运输配送体系,帮助对接连锁超市,支持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发挥网络、微信等新兴媒介优势,开展网络实时问答、培训交流;支持有实力的农技协等各类科技组织,牵头同步开展“银行+协会”银会合作与“协会+贫困户”龙头带动发展模式,以协会为桥梁,有效搭建金融保险服务平台、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贫困户发展资金压力,同时通过引领带动,为贫困户产业发展提供种苗、技术和销售等方面服务保障,切实降低贫困户发展风险,实现政府、银行、协会、贫困户四方共赢局面。(牵头部门: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配合单位:市科协办公室)
(五)完善科普设施建设,提升科普能力
15、进一步争取财政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在贫困地区大力推动县、乡、村科普基础设施硬件和软件建设。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等项目指标优先向贫困地区倾斜。深入推进贫困县“社区科普大学”平台建设,加大对贫困村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的支持力度。发挥已有的科普服务站、校园科技活动中心、科普示范基地、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等作用,大力推动科普中国校园e站、乡村e站和社区e站,用信息化手段武装基层科普基础设施。每个贫困县每年建设2个以上科普e站,支持适合发展“一村一品”的贫困村建设校园和乡村e站。(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配合单位:市科协办公室)
(六)广泛开展科普活动,提升贫困地区公民科学素质
16、深入开展科技周、科普日等大型科普活动,针对贫困地区公众需要开展“点餐式”科普活动。积极将中国科协“科普中国”、省科协“科普安徽”的科普信息资源免费提供给贫困地区电视台和广播电台,支持各级科协联合当地媒体面向贫困地区开办科普栏目。组织开展科普中国V视快递、科普文化进万家等活动。(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配合单位:市科协学会部、办公室)
17、引导组织各级学会深入贫困县针对因灾因病致贫返贫、贫困代际传递等问题,大力开展防灾减灾、卫生与健康和青少年科技教育等科普工作。(牵头单位:市科协学会部;实施单位:市级学会)
18、大力培养贫困地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引导青少年参加各类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大力开展经常性科普文化活动,针对贫困家庭青少年开展一定规模的各类科技活动,坚决破除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消极影响,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贫困县每年活动组织不少于1次,不断提升贫困家庭青少年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配合单位:市科技馆)
(七)积极争取落实省级以上科协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项目工作
19、指导各级学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技推广组织、农技专家服务站等科技组织和科技专家协助贫困县提出扶贫需求项目,在向省级以上对口部门推荐需求项目入库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争取精准扶贫科技服务项目支持;鼓励本土科技组织和科技专家积极竞标中科协及其他组织的精准扶贫科技服务需求项目。(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县(市)区科协;配合单位:市科协学会部)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营造氛围。
20、各级科协要主动联系农业和扶贫部门,积极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当地的主要媒体广泛宣传,动员各级科技组织和专家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为实施“助力扶贫工程”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贫困县科协要按照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牵头单位:市科协办公室;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
(二)签订协议,汇总备案。
21、县、县两级科协及其相关部门要帮助中标中科协及其他组织的精准扶贫科技服务需求项目的科技组织和专家与项目需求单位对接,提供对接信息资源,签订项目协议。积极组织有条件的科技组织和专家与贫困村、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签订帮扶协议书,要明确帮扶的时间、目标、任务、机制等内容;对参与的科技专家要列入名册,并报上一级科协备案,实行项目化跟踪管理。帮扶协议书由市科协汇总后,报省科协。(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配合单位:市科协学会部,市级学会)
(三)实施帮扶,服务到位。
22、结对双方要认真履行帮扶协议的相关内容,深入开展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贫困县科协要加强对科技扶贫的组织协调,为结对帮扶工作顺利实施提供服务。(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配合单位:市级学会)
(四)监督指导,评估考核。
23、贫困县科协要对申报备案的结对帮扶协议负责监督指导、跟踪服务和评估考核。结对帮扶实施情况要开展评估验收,建立分级考核评价机制,细化考核指标,强化责任担当。根据年度结对帮扶的评估考核情况,择优逐级报送市科协。(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配合单位:市级学会)
(五)组织申报,逐级公示。
24、市科协按照省科协下达的推荐指标,组织专家评审遴选,推荐对象名单公示不少于7天后报送省科协。凡在开展科技助力扶贫工作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并已入库备案管理的各级学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技推广站、农技专家服务站等科技组织和科技专家均可参加推荐。(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配合单位:市级学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25、市以及贫困县科协、农业和扶贫部门联合成立本级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领导小组,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本级科协,负责本地区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的组织实施、评估考核,按照当地党委、政府的扶贫总体部署开展工作。(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
(二)明确工作职责。
26、贫困县科协牵头组织“助力扶贫工程”的具体实施,指导督促对口帮扶协议,为帮扶协议顺利实施提供服务;会同农业部门组织指导农技推广站开展科技扶贫工作,统筹协调农业部门现有的专家资源参与脱贫攻坚;对接县扶贫办及时掌握了解工程实施范畴、建档立卡贫困村户等基础数据,配合开展科技扶贫实施成效的考核评估验收。(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
(三)加大投入支持力度。
27、市科协将统筹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农村中学科技馆、创新助力工程等省级以上项目指标,加大对5个贫困县的倾斜力度;对于市级项目,要加大向贫困地区(含省级扶贫开发县(市、区))支持力度。(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市科协学会部、市科协办公室、市科技馆、市科教站)
28、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确保“助力扶贫工程”顺利实施。(实施单位:各级科协)
(四)严格考核监督。
一、组织领导
(一)专题研究分析。继续坚持每月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每周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扶贫专项工作,听取工作推进情况汇报,确保各扶贫专项工作实现周周有成效、月月有变化、季季有突破。各牵头部门定期专题研究各专项相关工作,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二)持续深入指导。各扶贫专项牵头部门积极组织人员对农业产业、新村建设、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健康、交通、水利、电力、通信、财政、金融、司法等扶贫专项工作进行调研、指导、检查,确保工作落实落地,全年指导督导共计8132人次。
二、目标完成情况
(一)资金完成情况。各专项计划投入资金合计69743.57万元,实际投入(到位、拨付)资金82607.32万元,完成率118%,其中:中央资金16166.41万元、省级资金29434.04、市县资金21796.76、社会资金210.1万元、债券资金1.5亿元。
(二)项目完成情况。全年计划实施项目(到村项目)903个,已完成项目669个,完成率74%。
(三)开展培训情况。全年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企业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林业工作培训、社会保障业务培训、住房建设、住房安全有保障核验、教育扶贫业务类培训、健康扶贫业务培训、交通项目管理培训、金融支持政策培训、对通讯公司指导督导班、供电质量排查培训、司法扶贫政策培训等各类培训共计9349人次。
三、取得工作成效
(一)抓实扶贫专项工作
1.抓实农业产业扶贫专项
新建和改造提灌站18座;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面积5万亩;壮大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创建市级以上示范社6个,新增家庭农场8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10人;新建新型基层供销社6个、社有网点15个;开展农业技术扶贫,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50户;培训一村一名农技员370人次,培训指导贫困人口4695人次;发展特色小微产业园,组织全县29个乡镇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脱贫人口1292人发展特色种养业,建成特色产业园2158个,建设和提升扶贫产业园20个,通过公司(园区)+小农户发展模式计划带动贫困人口2427人。
2.抓实工业产业扶贫专项
一是持续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力度,扩大企业规模。二是积极向上为农产品加工企业争取工业发展资金,今年以来争取工业发展资金2685万元。三是鼓励企业加大农产品收购力度并与农户建立联结机制。以雄健实业、年丰食品、万风粮油、等龙头企业为代表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本地收购力度进一步增强,大大的增加了农户的种植信心,为农户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是通过项目实现土地流转增值。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利用项目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并聘用当地农户进行种植,使农户能够就近就业。
3.抓实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专项
一是摸清家底,精准识别。对贫困家庭及人员进行逐一摸排,准确掌握贫困家庭及人员的基本情况、流动去向以及就业创业情况,建立“一户一册”“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台账”。二是精准送岗、促进转移就业。通过“春风行动”“就业扶贫日”累计推送岗位7.3万余个。疫情期间“点对点、一站式”专车服务,引导组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和本地转移就业。加快落实政策,鼓励企业及农合社开发适合贫困劳动力的岗位并积极吸纳就业。成功申报市级就业扶贫示范基地37个,累计吸纳就业954人;申报市级就业扶贫示范村45个。共计发放奖励资金454万元。三是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宣传创业政策,支持贫困户创业。提供“第一书记全程跟踪,专家结对线上指导”的帮扶服务,助力成功创业,截至目前,已有6人提交申报资料,5人完成审核并兑现4.5万元创业补贴。四是兜底就业、安置公益性岗位。对贫困人口提供精准就业援助,大力开发道路维护、乡村保洁、疫情防控、病毒消杀等公益岗位实现兜底就业8331人、兑现岗位补贴3025.51万元。五是务工奖补,鼓励外出就业。通过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帮扶干部、人社基层服务平台等多途径、多渠道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鼓励贫困劳动者通过转移就业实现增收。截至目前,已完成30个乡镇的务工奖补申报、审核、资金发放工作,共为22156名贫困劳动力发放1788.35万元。
4.抓实文化扶贫专项
一是扎实推进广播电视脱贫攻坚,充分利用乡镇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网点,为广播电视不达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时提供日常的维修维护服务。今年以来,已为21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维修维护服务,为2021户建档率贫困户安装了广播电视信号接收设备。二是实施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升级改造工程,确保广播“村村响”、“长期响”。完善升级全县30个乡镇436个村的应急广播“村村响”联网工程,为确保广播“村村响”、“长期响”,累计为全县各乡镇提供配送换修广播传输专用设备室内258台次,室外557台次,广播终端维护材料被覆线324公里、线圈变压器1271只、喇叭854支、音圈720支等。
5.抓实生态扶贫专项
一是集体公益林管护项目。全年完成管护集体公益林13.89万亩,兑付补偿资金218.74万元,惠及公益林农户67847户,其中贫困户6130户。二是退耕还林生态林管护项目。完成管护退耕还林生态林4.18671万亩,完成兑付补助资金83.74万元,惠及退耕还林农户35426户,其中贫困户2361户。三是林业产业扶贫项目。栽植优质经果林4498亩,惠及1000余户贫困户,完成拨付项目资金201万元。
6.抓实社会保障扶贫专项
一是疫情防控期间,对新申请农村低保的,优化简化审核审批程序,不再开展入户调查和民主评议;对已经纳入低保的困难家庭,暂停开展复查复核动态管理工作,新增农村低保5556户716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增3017户4493人)。现有农村低保对象34500户41233人,其中建档立卡对象16731户21858人,累计发放资金8964.57万元。二是贫困残疾人扶助。2020年按照100元每人每月的标准对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低保对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现有补贴对象13154人,发放资金1114.74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按照一级80元每人每月,二级50元每人每月的标准发放,现有补贴对象10275人,发放资金542.52万元。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按季度实行补差,为1180名补贴对象发放资金126.47万元。三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1.96万名困难群众代缴基本养老保险。四是3157名建档立卡对象纳入特困人员供养,发放资金1563.5万元。
7.抓实新村建设扶贫专项
通过实施贫困户住房建设977户、聚居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32个及两建三改6258户,一是住房安全得到了保障,改善了贫困群众人居条件;二是农村面貌有所改善,危旧房实施拆旧建新,美化了农村环境,提高了农村生活水平;三是贫困群众能更好的享受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增强了贫困户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加快了脱贫奔康步伐。
8.抓实易地搬迁扶贫专项
一是促进搬迁户生产生活条件改善。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的实施,我县完成12090人的搬迁工作,新建搬迁户住房5924套,使搬迁户的住房和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解决了贫困户安全出行和安全饮用水。同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新建聚居点距离场镇较近或交通条件更好,方便搬迁户就医和上学。二是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对搬迁户的土地进行整理和集中流转,引进业主发展规模化生产,建设优质粮油、中药材、蚕桑、食用菌、水果、水产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促进了特色产业发展,为搬迁户稳定增收打下基础。三是促进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和配套设施建设,形成了一批配套设施完善、环境整洁、产业发展的新村,促进了搬迁群众从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从农民向市民转变。大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感恩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引导搬迁户逐步改变陈规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9.抓实教育扶贫专项
一是认真开展建档立卡学生就学信息摸底工作,通过学校、乡镇政府、县教育局和扶贫局多次比对核实,切实摸清我县建档立卡学生就学基本情况。二是扎实开展控辍保学,在校园内外多渠道、多形式的进行宣传、普及,使义务教育法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内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强化在校学生巩固。针对重点防控对象,精准施策,确保建档立卡适龄儿童完成义务教育学业。对送教上门儿童,完善人头档案,并制定个别化送教教学方案,做到“一生一案”。三是根据国家、省、市学生资助政策,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梳理并制定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职)中教育、大学教育等学段的教育帮扶政策清单。根据贫困学生档案,对照“教育帮扶政策清单”,2020年,将贫困户家庭学生全部纳入相应的资助政策内进行资助,确保建档立卡学生应助尽助,精准资助。政策落实后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发放受助告知书,明确其享受政策并进行感恩励志教育。
10.抓实健康扶贫专项
一是全面推行财政代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和补充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出资2755万余元,确保贫困人口100%参保。二是实行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统筹使用各类医疗保障政策和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减轻医疗负担,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个人支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三是强化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保障,累计2.3万余人次通过慢性病鉴定,在县域内公立医院门诊维持治疗个人支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四是全面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应签尽签”。五是持续推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免费体检,在册贫困人口实现“应检尽检”。
11.抓实交通扶贫专项
一是以推进村社联网路建设为主题,持续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促进了农村产业经济发展,让农村群众得到了实惠,为全县决战脱贫攻坚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二是持续深入推进村社道新(改)建工程,切实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问题,2020年分两批下达各乡镇新(改)建村社道项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35.76公里,目前已全面完工,其中包括扶贫专项建设任务新建村社道路20.63公里。三是通过实施村社道路建设,为全县150个美丽宜居乡村的创建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2.水利建设扶贫专项
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为乡村饮水安全提供了有力了保障,进一步解决和巩固饮水安全问题,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地方稳定提供条件。一是根据全县农村饮水安全达标复核情况,立足于饮水安全达标,6月底,已全面完成173户386人饮水安全问题整改工作;二是2020年农村饮水安全饮水工程总投资7000余万元,新建集中供水3处,改扩建工程19处,管网延伸19处,分散打井81处。解决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其中贫困户0.64万人。
13.抓实社会扶贫专项
一是做好社会扶贫基金相关工作。2020年1-11月县社会扶贫基金收到捐赠资金共计2048万元。截止2020年6月,定向资金共计拨付5319115元,2018-2019年度非定向资金共计拨付1717700元。二是做好十二项重点工作,目前“三支一扶”计划、“童伴计划”项目、“阳光同行·温暖她心”、“让爱回家”关爱母婴大型公益活动、“助残日”系列活动、我要上大学—希望工程助困入学关爱行动计划、“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残疾人金秋助学资助、“科技助力精准扶贫”项目、“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雨露计划、“扶贫保”项目,均已完成。三是扶贫日系列活动,开展脱贫攻坚系列文艺活动,举办戏剧专场演出14场,积极组织社会各界开展自愿捐赠活动,开展脱贫攻坚奖评选表扬活动,在市民中心举办“流光溢彩的祖国·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公益晚会”等,营造良好的社会扶贫氛围。四是进一步推广社会扶贫网相关工作。
14.抓实财政扶贫专项
一是资金项目完成情况。2020年计划投入20535万元,其中:中央省级资金9646万元、市级资金5949万元、县本级资金4940万元。实际完成投入资金32691万元,完成率159.19%,其中:中央省级资金20622万元、市级资金5949万元、县本级资金6120万元。目前资金实际支付31519.03万元,支付率达到96.42%。2020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计划实施项目14个,实际完成项目20个,完成率142.86%。
15.抓实信息通信建设扶贫专项
一是基站建设方面。电信公司今年累计完成投资1715万元,完成新建基站60个、优化基站43个。移动公司完成投资4078万元,完成建设开通FDD基站129个。联通公司完成投资260万元,完成通讯基站39个。提前完成年初目标。二是网络端口建设方面。电信公司投资400万,完成光纤互联网宽端口建设5104个,宽带宽口已达到26.8万个。移动公司完成投资1200万元,完成光纤互联网宽端口建设11456个,宽带端口已达到近30万个。提前完成14000个端口任务。
16.抓实电力建设扶贫专项
一是2020年农网升级改造项目完成情况。2020年初安排资金4503.01万元,通过积极争取省电力公司计划资金目前已完已完成9658万元,完成率214%。二是完成2020年2829户预脱贫户安全用电入户检查工作,发现整改隐患87处,提前完成了贫困户安全用电检查工作,确保了贫困户安全用电。三是192个低电压台区治理完成情况。按照《台区低电压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0年计划完成192个台区低电压整治工作,已完成192个配变台区低电压治理。四是土坯房改造涉电迁建完成情况。根据政府土坯房拆除进度,完成土坯房改造涉电迁建357户,移表1011只,撤除低压线路4.08公里,新建低压线路7.72公里,新建接户线4.95公里。五是积极落实兑现农村“低保、五保”贫困户免费用电基数(15度)的优惠政策,2020年1到10月已为“低保、五保”落实两保免费用电基数优惠金额优惠240.26万元。
17.抓实金融扶贫专项
一是持续规范推进扶贫小额信贷。持续挖掘建档立卡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对有发展生产意愿又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继续实行应贷尽贷。二是积极采取措施对集中到期扶贫小额信贷分类进行处置措施。经多方努力,6月末收回全部“户贷企用”贷款,化解了存量“户贷企用”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已两次申请使用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处置不良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成功处置不良扶贫小额信贷金额15.52万元。三是金融精准扶贫贷款持续增长。9月末,全县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7.14亿元,同比增长8.18%,增幅位列全市第二。四是产业精准扶贫贷款快速增长。9月末,全县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余额9.74亿元,同比增长20.63%。五是个人精准扶贫贷款稳步增长。9月末,全县个人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82亿元,同比增长4.82%。
18.抓实商务和消费扶贫专项
一是加强“扶贫”标识推广使用,增强扶贫产品的影响力。协助指导年丰、雄健、万凤、神龙等31家本地企业55个产品取得了“扶贫”集体商标标识,鼓励扶贫标识产品进商超。二是大力拓展产品销售市场,组织96家次企业参加了市消费扶贫暨“扶贫”产品迎春年货大集分会场等9场展销会,累计带动销售额达4300余万元。三是积极开展扶贫产品上平台,引导雄健、万凤、年丰等10家企业通过京东、淘宝、天猫、阿里巴巴等线上开店销售“扶贫”集体商标产品。四是持续开展消费扶贫,动员集中区办公区、县检察院、悦来镇等13家县乡机关食堂采购米面油菜等扶贫产品12.0574万元;洋洋百货、阳光盛源、四海制衣等14家企业在南华、凯江、富兴、兴隆等地采取“以购代扶”方式购买贫困村或贫困户产品共计350万元;全县218个行政(事业)单位参与“以购代扶”活动,先后采购种植类、养殖类农副产品20余种,累计购买总额达1282.3万元(包含“832扶贫采购网”购买扶贫产品489万元)。
19.抓实司法扶贫专项
一是宣传讲解建四德。将子女赡养到户项目奖补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机结合,依托基层司法所、村社法律顾问、帮扶干部等工作力量,全面拓展宣传阵地,围绕子女赡养到户项目奖补工作开展宣传讲解,明确了在脱贫攻坚期内只能享受一次的规范指南,在全县全面弘扬了爱老“爱德”、护老“仁德”、敬老“美德”、养老“孝德”。二是法律顾问夯法治。严格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机制,根据村级建制调整工作,在全县436个村、86个社区及时调整法律专业人才资源,统筹部署法律顾问共计79人到村开展法治宣传、化解纠纷等法律服务工作。目前法律顾问到村开展工作2200场次,举办法治宣传讲座201次,发放法律宣传资料6900余份,参与解决矛盾纠纷95件,修订村规民约5条,起草协议26份,办理诉讼案件4件。
(二)特色亮点
1.特色产业到户奖补项目
通过实施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特色产业到户奖补项目,摸清了各乡镇2020年建档立卡预脱贫户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特色产业到户奖补项目的实施情况,一方面锁定了2020年预脱贫户收入,为实现稳定脱贫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极大地激发了贫困户积极参与产业发展激情,并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消除贫困户“等”“靠”“要”思想。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特色产业奖补到户项目受益农户852户、1086人,发展蔬菜、水果、养殖等特色小微产业园1821个,兑付奖补资金66.44万元。
2.“百企帮百村”精准帮扶,企业培育带动就业
一是“百企帮百村”精准帮扶。大力组织、引导工业企业对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医疗健康帮扶、助学帮扶、生活困难帮扶,德凯纤维、宏发电声、凯达门业、雄健实业、年丰粮油、万凤粮油等20余家企业通过现金收购农户农产品、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二是企业培育带动就业成效显著。引导和扶持工业企业面向贫困户招工,解决贫困户就业人数共计171人。涉农工业企业通过在贫困村建立生产基地,建立“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就业,新增中小微企业79户。
3.开展“进企业、送政策、解难”活动
通过“进企业、送政策、解难”活动,走访县内147家企业,宣传各项政策,了解企业需求。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在宏发电声等企业开展线上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班3期共计培训310人。通过“送教下乡”模式,在龙台镇、白果乡等多个乡镇开展特色农旅“2+2”产业发展扶贫专班、“1+N”创业意识加农村实用技术专班,共计培训贫困劳动力2842人、兑现生活补贴118.69万元。
4.强化协调,为贫困户改造提供便利
组织镇、村主动上门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户提交申请材料和改造前、改造中、改造后照相等程序环节的难度,并明确不得向补助对象收取包括照相、挂牌等在内的任何管理费用。在建材大幅涨价的不利形势下,组织乡镇主动协调主要建材的采购与运输,以降低贫困户建房成本,同时组织乡镇、村出面,协调施工方或建筑工匠,采取垫资建设或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加固改造等方式,帮助无启动资金的贫困户改造危房,最大程度维护贫困群众的利益。
5.实施“两建三改”,改善贫困户人居环境
为加速全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积极组织乡镇大力实施两建三改,贫困户可在住房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根据人居环境现状,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确保不断改善贫困户人居环境,实现贫困户住房安全功能配套、环境卫生、出行方便。
6.开展文化惠民,助力攻坚
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一是组织了“送春联下乡”活动,覆盖了30个乡镇的45个场镇;二是组织了“文艺小分队到基层”文艺演出8场次、春节庙会系列活动10余场次、“科技之春”三下乡文艺演出1场次、庙会川剧演出50场次;三是组织流动图书车走进乡镇、学校50余次,送去图书6000余册;四是加快推进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向市体育局申请争取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10个,农村体育中心户17个,新建全民健身路径15条。
7.从点到面,从户到片,全面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一是着手困难村—老牛坡。把双河口水厂作为水源,在老牛坡村修建供水站并进行管网延伸。项目总投资150万元,于2019年11月25日开工,通过各方努力,历经5个月的建设,目前,老百姓都喝上了“幸福水”,有效解决了老牛坡村贫困户30户、52人饮水问题。二是巩固困难乡—白果乡。白果乡实施的响滩子水厂管网延伸工程计划总投资7046万元,该项目已向白果4个村700余用水户全面供水,项目完工后,沿途将提升白果、继光、广福4万余名老百姓的用水标准。三是解决困难片—仓山片。仓山片区季节性缺水、地下水位下沉、苦咸水等问题尤为突出,为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巩固提升饮水质量,对仓山水厂进行改扩建。工程计划投资1.7亿,2020年底进行试水,2021年完成建设任务。项目完成后能有效提升仓山片近8万人群众(贫困户3022户、8011人)用水标准。
8.积极开展“阳光同行·温暖她心”活动
结合“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活动契机,县妇联积极组织动员爱心企业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切实加强对贫困妇女健康的关心和关怀,进一步提升贫困妇女健康知识,防治大病返贫现象产生。3月,积极争取到中国人寿保险支行对“关爱女性健康保障金”2000万元(保额)用于对2000名贫困妇女的安康关爱。4月,积极对接市妇联,争取到市“情系健康送保障·关爱女性助脱贫”活动,为我县1755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捐赠“关爱女性健康保障金”3510万元,为县市级贫困村120名驻村工作队女干部捐赠“关爱女性健康保障金”240万元。
9.切实强化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防控
一是采取金融机构“分片包干、整村推进”责任制,对辖区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评级授信,截至9月末,评级比例100%,授信比例100%。二是全部收回“户贷企用”贷款,化解了存量“户贷企用”扶贫小额信贷风险。三是按月监测,发挥协调机制和部门合力,切实防范化解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已两次申请使用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处置不良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成功处置不良扶贫小额信贷金额15.52万元。
(三)创新工作
1.农业产业扶贫专班
农业农村局成立了了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任成员的产业扶贫专班工作机构,其职责是推进我县农业产业扶贫,规范高效使用产业扶持基金、易地搬迁扶贫结余资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其它渠道产业扶贫资金,发展扶贫产业项目,构建扶贫产业项目(园区)与贫困人口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全县贫困人口受益率达到60%以上,从而稳定增加我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收入。专班每周二召开例会,反映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实行任务清单制管理,专班会上形成的意见决议、下达的任务、要求等由专班综合协调组当天以任务清单的方式向相关小组或站股反馈,相关小组或站股抓好落实,并及时反馈回专班,以便及时销号。其他重要工作会议随时召开。
2.以涉农项目助推脱贫攻坚
重点实施雄健实业有限公司“挂面产业示范工程”和市年丰食品有限公司“有机植物油加工博览产业园建设”两个涉农项目,项目竣工投产后能够全面带动农户对小麦、油菜种植的积极性,畅通了销售渠道,为贫困户增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3.聚居点规划布点科学,强化引导统规自建
结合乡村振兴,以“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方式,鼓励引导贫困户在聚居点进行建房,并注重聚居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供排水体系、道路、路灯、绿化和文体休闲等公共配套设施,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听得见鸟鸣、留得住乡愁”的美丽幸福家园。
4.建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付“绿色通道”
实行“一站式服务”。为加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付,报账单位只需要将报账资料交到县财政局农业农村股,县财政即安排专人负责资料审核、信息录入、请示领导审批、打印支票到银行拨付资金等工作,报账单位只需要通知收款单位或个人核实收款信息。实行“一站式服务”后,极大地提高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付效率。
5.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护正义
开通绿色通道,对申请法律援助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落实“能源则援、应援尽援”机制,免于经济困难审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做到当天受理、专人专办,有效预防和降低因重大合法权益受损导致贫困和返贫风险。截至目前,为贫困户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件,提供法律咨询300余人次;为贫困户办理公证15件,免收公证费3200余元。
四、存在问题
(一)农业产业分散,利益联结尚未全覆盖
产业基地布局零星分散,没有形成区域发展、规模发展,产业集中度不高,对扶贫开发、农民增收贡献度低。利益联结没有全覆盖,很多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还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或者有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完善,并没有真正与农民实现合作共赢,带动贫困户发展能力较弱。
(二)工业产业基础薄弱,发展制约因素多
虽然我县工业产业扶贫取得一定进展,但依然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一是基础薄弱,产业规模小,带动力明显不足;二是产业发展资金缺乏,两个扶贫项目建设进度缓慢;三是扶贫对象在产业发展中存在较多制约因素,比如:地方工资收入水平低、就业技能技术欠缺、产业发展基础不均衡等。为持续推进工业产业扶贫专项,下一步我们将采取以下举措:一是加快推进工业扶贫项目。加快推进两个涉农扶贫项目,鼓励企业加大对本地农产品的收购力度,增强农户的种植信心。二是继续强化工业企业吸纳贫困人员就业能力。重点抓好以凯洲新城、高新区为核心的园区建设,为园区承载产业搭好平台,利用承接成都产业转移契机,加大项目推介和招引力度,把园区建成为促进就业、脱贫致富、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
(三)林业产业整合资金难,带动增收效益不明显
一是林业产业脱贫资金整合困难。在我县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示范园的建设、新品种的引进推广方面,政府投入不足,力度不大,林业部门资金整合困难,是制约我县林业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因素。我局计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果产业,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致富。由于缺乏资金,致使林业产业难于做大做强。二是在带动农户增产增收方面效益不明显。我县竹产业和经果林产业等特色林业产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生产规模较小,尚未实现产业规模化、基地建设标准化,科技培训及推广方面发展滞后,致使我县林业产业市场竞争力不强。
五、意见建议
(一)加强项目整合,建设现代农业体系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园区,加强项目整合,建设现代农业体系。整合项目和资金,集中投向产业带、现代农业园区和扶贫产业园区,推动扶贫产业发展。以县政府“2+2”+N产业导向为引领,建设各类农业园区和扶贫产业园区,实现贫困人口流转土地收租金、入股分红获股金和务工就业挣薪金,促进村集体和贫困人口增收。建议政府投入扶贫资金的项目,应该明确业主和村集体按一定的比例签订分红协议,分配时重点向贫困人口倾斜。
(二)加大对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业企业的政策支持和宣传表彰
一是建议对积极参与扶贫的工业企业在项目安排和产业扶持上给予支持。为支持企业发展,鼓励其吸纳更多贫困劳动力,在企业(项目)符合县级工业发展基金支持方向和条件的前提下,予以重点支持。二是给予参与工业产业扶贫的企业宣传表彰。宣传部门组织有关新闻媒体,对参与扶贫开发做出成绩的工业企业进行跟踪报道,宣传他们的经验和先进事迹,以提升企业的形象和社会知名度;为表彰企业参与农村扶贫开发所作出的贡献,建议每年评选扶贫开发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由县上给予表彰,在电视台上向社会公告;对积极参与扶贫优秀工业企业及其个人颁发荣誉证书或奖牌。
(三)科学规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正文】
四川金枝玉叶茶叶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便积极投身扶贫济困的伟大社会工程,积极响应“万企帮万村”的号召,公司成立4年多来以发展产业为己任,用真情彰显了公司的扶贫情结,用行动讲述了一串的扶贫的故事......
一、公司概况
四川金枝玉叶茶叶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0月,注册资金7500万人民币,现有员工300人。公司位于川陕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公司坚持践行绿色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的南江大叶茶资源为依托,着眼于国内国际的潜力巨大的茶叶市场,力求把南江大叶茶产业做大、做强、做精,让昔日的“皇家贡茶”成为今天的中国名茶、世界好茶。几年来公司已完成投资4.75亿元,先后在四川南江建起了南江大叶茶产业基地12000余亩。南江大叶茶选育基地500亩,投资1.5亿,在南江4A级元顶子茶园景区建茶叶加工、销售、体验、展示、研发、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占地51亩现代茶叶产业园,园区内的三条现代茶叶生产线已于2018年正式投入生产,研发中心、茶叶博物馆、茶产品展示中心、销售中心、体验园均先后于2019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为拓展南江大叶茶销售市场公司先后在国内的上海、深圳、北京、成都、重庆、西安等大城市和四川省内的绵阳、德阳、遂宁、巴中等中小城市开设南江大叶茶体验专卖店150多家,多次组团参加国家在上海、杭州、成都等地举行的国际茶博会,公司生产的绿茶、红茶等多个产品先后在几个茶博会上获得“金奖”,成功举办了两期“茶文化旅游节”。2017至2019年四川金枝玉叶茶叶有限公司先后被评为县级、市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县、市级优秀民营企业。2018年公司董事长被表彰为“第三届四川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先进建设者”。
二、扶贫业绩
公司在坚持绿色发展、科学发展的同时,致力于把历史久远、品质优良的南江大叶茶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做细,让有悠久历史仍“待自闺中”的南江大叶茶产业真正成为引领南江和巴中人民致富奔康的支柱和骨干产业,为巴山人民脱贫致富添上一支强有力的翅膀。几年来公司将产业经与扶贫经一起念,把产业歌与扶贫歌一起唱,让产业曲与扶贫曲一同奏,将产业发展的的大事与扶贫攻坚难事一起办,当好助推扶贫的有力推手,伴随产业发展的一路艰辛唱出了助推扶贫攻坚的一路欢歌。企业得到的是收获,贫困人民得到则是实实在在的实惠。
(一)用产业念好扶贫经。公司以发展南江大叶茶产业为抓手,坚持用产业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让精准贫困农户优先到园区务工,让精准贫困农户和较贫困农户用地产茶园、宜茶地到公司入股,并为这些贫困农户适当提高分红比例,动员贫困农户到园区务工、入股,进而实现产业发展与助推扶贫两不误,实现产业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有机融合,收到既发展产业,又助推脱贫的良好效果。
(二)用产业唱响扶贫歌。四川金枝玉叶茶叶有限公司自成立之初,便立足于南江大叶茶产业的发展,为做大做强南江大叶茶产业,公司在对南江大叶茶现状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论证之后,从基地建设入手,先后从南江大叶茶资源较为集中的下两、元谭、黑潭、赤溪等附近的8个乡镇的10多个村流转南江大叶茶低产茶园11000余亩,并投资对其进行低产改造,流转宜茶地3000余亩,新植南江大叶茶,与茶区的2000多户农户签订南江大叶茶春、夏、秋三季鲜叶收购合同,与8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按照“市场+公司+基地+园区+专合社+技术+农户”的七“+”模式,实现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推动茶叶产业的发展壮大,对标扶贫攻坚,对贫困人口实行优先流转土地,优先收购鲜茶,对精准贫困户优先实行优惠,流转茶园优惠收购鲜茶。与2000多农户签订流转茶地,收购鲜茶协议;与200多贫困户签订茶园流转,产业帮扶协议,与110多户精准贫困户签订茶园入股分红扶贫帮扶协议。
(三)用产业奏响扶贫曲。产业发展和扶贫攻坚都是一项长期而伟大的社会工程。农业产业的发展也与农民的脱贫致富增收相生相随,产业发展好了,农民致富就有了希望,产业壮大了。农民增收致富则有了盼头。产业做强了,人民奔小康则指日可待。四川金枝玉叶茶叶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先后吸纳南江8个乡镇的10多个村的2000余户农户利用茶园和宜茶地到公司流转或入股。其中吸纳了110户精准贫困户利用信贷资金公司承担承贷责任入股和茶地茶园入股,由公司还贷结息农户参与分红,对到公司入股的农户优先进行技术培训,优先提供种苗,物资,优先收购农户分散种植采收的鲜茶,对到公司入股的精准贫困户,按时发放红利,除优先提供技术指导,物资帮助外,还优先帮助贫困户到园区务工,优先安排贫困户子女到公司就业,几年来四川金枝玉叶茶叶有限公司把基地发展到哪去就把扶贫帮扶延伸到哪里,把园区建到哪里就把扶贫曲奏响在哪里。
(四)用行动办好扶贫事。四川金枝玉叶茶叶有限公司在短短的几年不断发展中,努力做到发展产业与扶贫帮扶的有机结合,本着给农户承诺就必须实现,公司应尽的社会责任就必须勇承担,连续三年对信贷入股的110户精准贫困户实现分红100万元,户均收入近10000元,人均仅分红则增收入2000余元。并偿还了公司承贷的农户信贷资金。累计帮助贫困户就地实现务工增收,户均达到6万元以上,人均在三年增收15000元左右。同时还安排贫困户子女到公司园区、基地销售公司就业13人,帮助入股分红和基地附近农民工就地增收务工收入近2000万元。三年累计培训茶叶种植、采摘技术近6000人次,培育技术骨干30多人,无偿为茶农提供优质茶苗500万株,肥料400余吨。带动了金枝玉叶基地及茶叶产业带上的8个乡20多个村,近4000余户,近20000人参与南江大叶茶产业。由公司按时收购三季鲜茶,茶农见到了茶叶种植的实效,看到了希望。彻底改变了过去茶农只能收一季茶的现状,茶农收入大大增加,带动了周边50000亩茶产业的发展。
(五)用担当做好扶贫人。四川金枝玉叶茶叶有限公司不仅用产业助推扶贫,更不局限于仅靠行业引领参与扶贫。公司在努力做好产业扶贫的同时,还勇于承担起一个企业应予承担的社会责任。
为帮助彻底解决南江县团结乡罗沟村及邻近3个村3000多人,4000多头牲畜,以及近4000亩农田的饮用水困难,公司出资700万元,在南江县团结乡罗沟村建起蓄水30 万m3的水库一座。解决了三个村有史以来未得到解决的饮用水困难,让三个村永远告别了饮用水困难的历史。
为帮助解决罗沟村1000余人的出行难,让村里好的农产品能顺利走出大山,公司又出资70余万元,修通主干道路4km。
为帮助留守儿童、特困群众,公司再出资16万元,为团结、下两、沙河、关门等乡镇的特困群众,留守儿童送去一份温暖和爱心。
为助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公司于2019年11月向巴中
特殊教育学校无偿捐资22万元支持残疾人教育事业。
几年来,四川金枝玉叶茶叶有限公司尽企业之心、举企业之力,除用产业引领脱贫参与“万企帮万村”外,还累计向社会捐资近千万元,用真情和行动诠释了一个民营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三、体会与感悟
通过参与“万企帮万村”的伟大社会实践,作为民营企业有艰辛的付出,更有理性的收获:
一是:“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再次让企业家们的良知被唤醒。
二是:农业产业的发展漫长而又艰辛,需要企业与社会的精诚合作。
正乡风:扶贫先扶心。X年,X上任X村第一书记。初来乍到,他信心满满。他决心扎根农村,带领农民兄弟脱贫致富。然而,现实很快给他浇了一盆冷水。村民们叉腰观望,对扶贫计划将信将疑,看得多,干得少,扶贫工作几乎陷入僵局。
怎么破局?在经过短暂的彷徨后,X静下心来反复思量,决定转变思路,踏踏实实从基础工作干起,逐户走访,问情况、拉家常……深入了解村民的所想所需,和村民交朋友。几个月下来,他把各家各户的情况摸得门儿清,并总结出贫困的根子:不仅仅是山少、水少、田少,不仅仅是因灾、因病、因学,还有民风不正、脱贫信心不足等思想上的问题。扶贫先扶心。于是,重塑乡村传统美德,打好脱贫思想战,成了X带领的驻村帮扶队的“一号工程”。
走访中,X发现一到农闲村里便打牌成风,于是主动找村支部书记恳谈,提出沉迷打牌不仅影响照顾小孩、老人,还容易滋生不劳而获、懒惰散漫的懈怠思想,严重影响脱贫士气,要求村干部带头远离牌桌。村民们渐渐觉得这个城里来的干部说话总是说到点子上,于是慢慢打开心扉,心里有什么疙瘩都爱跟他说,而他竭尽所能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让村民们看到了脱贫的希望,大家的心思逐渐聚拢到脱贫攻坚上来。
驻村一年多,在X的带领下,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涵盖尊老爱幼、日常起居、邻里相处、待人接物、珍惜良田、治家之道、婚丧嫁娶、戒赌戒毒、戒斗慎讼九个方面,引导村民向上向善;整理了村里走出的六位名牌大学生材料,制成村贤榜,张贴在广场;在全村组织评选“四美家庭”:孝老爱亲、干净整洁、教子有方、勤劳节俭;还成立了腰鼓队,组织广场舞、太极拳,提振村民精气神……乡风淳,正气扬,脱贫的脚步走得更稳更实了。
强产业:精准帮扶富腰包。村民们思想上的弯扭过来了,扶贫工作打开了局面,但这仅仅只是开始。X村山脉相连,顽石遍野,自然条件恶劣,村民散居在石头旮旯里,人均耕地仅X.X亩,人均纯收入不足X元。村里不仅缺地,还缺水,全村就一口水井,水量有限,村民用水紧张,几十年来,“水荒”问题造成村组矛盾不断升级。
用地用水问题怎么解决?石头山里怎么脱贫?X一筹莫展。这时,湘西十八洞村传来“在外租地X亩种猕猴桃”的消息,X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凉薄的几丘田何不改种猕猴桃?说干就干,X从省城请来专家化验土壤,开辟试验田,不到两年,X亩猕猴桃基地落成,一年创收几万元。
X还看到了顽石后面的商机,“这么多惟妙惟肖的石头,何不利用起来,打造X的石林,发展乡村游?”X带领驻村帮扶队,与村“两委”干部一起发动群众,在石头缝里种上了X、芍药,打通了环山游便道。春天一到,X、芍药竞相开放,游客接踵而来,农家乐生意火爆。X、芍药的根还是有名的中药材,也给村民带来了收益。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着力产业巩固提升。新增红梨花椒种植、生猪生态鸡养殖等产业扶贫项目。进一步扩大东西部协作、光伏等扶贫项目带动范围。防范化解439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益联结资金风险。强化小额贷款、创业贷款等金融扶贫措施,拓宽消费扶贫渠道。
2.着力就业巩固提升。完成**镇易地扶贫搬迁点和**移民搬迁点两个创业就业服务站建设工作,推进集镇、**扶贫车间建设。围绕象鼻岭、集镇等搬迁安置点,开发公益性、服务型岗位。继续开展创业培训、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岗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强送岗上门服务及务工宣传工作。
3.着力保障巩固提升。做好4100人低保、200人特困供养,和临时救助保障。自来水普及率、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参保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保持100%。进一步完善控辍保学预警干预、精准防贫预警监测,和动态帮扶工作机制。
4.着力扶志巩固提升。持续开展“三讲三评三诚信”活动。进一步完善落实村规民约,深入推进积分激励机制建设。推进“诚信超市”行政村全覆盖。创建市、区文明单位、文明镇、文明村,组织开展“最美昆明人”、“乡贤”、“星级文明户”评选,设置“善行义举”榜,选树更多脱贫、扶贫先进典
(二)加快“1+5”乡村振兴规划工作推进
**镇“干部回乡规划乡村振兴行动”启动以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干部回乡规划乡村振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干部回乡工作,并多次召集“四支队伍”召开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扎实推进“干部回乡规划乡村振兴”工作。截至目前,村级5个乡村振兴单项方案已经过市、区联审后修改完善。“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行政村规划在有序推进中,**镇2021年编制任务10个村,在进行招投标过程,前期基础材料、地形图整理、单项方案等已经消化完成。现在已经进入实地调研、走访阶段,其中,**村已经初稿完成,进行审核修改阶段。
(三)加快**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工作推进
1.我镇以规划为引领,全力做好示范村建设工作。编制好**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行政村规划和《**片区空间统筹及龙东格沿线村庄风貌整治规划》,同时根据示范村74项指标进行查缺补漏,加快象鼻岭安置点绿化、亮化、美化和沥青路面铺设等收尾工程进度,以及整治六不能(不能私搭乱建、不能乱丢垃圾、不能乱堆杂物、不能饲养牲畜、不能乱停车辆、不能乱栽乱种)等。
2.**镇**乡村振兴示范点人居环境提升项目推进情况。**乡村振兴示范点人居环境提升项目总共两个部分:生活垃圾分类收储和生活污水收集整治,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已完成项目总工程量80%左右,确保11月30日全面完工。
(四)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
1.厕所革命。**镇2021年总改造任务2074户,截止目前已开工建设1471户,开工率70.92%,竣工954户,竣工率46%。公厕建设方面完成3座无害化卫生公厕建设,完成8座行政村公厕改建,均已投入使用。对易地搬迁半边街安置点6座公厕改造提升。完成农村问题厕所摸排摸底工作,共计摸排出156座问题厕所,整改完成156座,公厕12座,完成整改12座。
2.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集中开展“清五堆、治五乱”行动,完成新街村、布卡村和易地搬迁安置点、廉租房等区域的“清五堆、治五乱”工作。开展村庄保洁行动涵盖20个村委会(社区)162个自然村,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20吨、清理村内水塘35个、清理村内沟渠18.9公里、清理村内淤泥15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4吨、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2653人次、清理残垣断壁60处、开展进村入户宣传1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7000余份、张贴宣传海报75条。
二、防返贫预警监测及迎检查工作准备情况
(一)认真组织开展2021年度防返贫监测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暨监测对象“回头看”工作。根据国家、省、市、区防返贫监测对象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工作培训会有关精神,按照“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应退尽退”的要求,认真开展2021年度防返贫监测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工作,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的情况。于27日召开了镇村干部大会,结合迎检工作对进行了安排。
(二)认真开展日常查漏补缺工作
1.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认真组织开展查漏补缺工作。聚焦农村道路、安全住房、安全饮水、公共服务等关键项目,认真组织“回头看”工作,查看受损道路是否维修到位,通村道路是否通畅;饮水管道是否完备、水龙头是否有水;农户住房是否安全,是否出现漏水、开裂等需维修问题,是否维修及时到位;相关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是否完好,是否及时修缮完备等。针对发现的问题逐一列出清单,明确镇村组三级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及时整改、补短强弱。研究探索出台长效管理办法,抓好项目后续管理,确保发挥功效,长久惠民。
2.开展收入巩固提升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对全镇因收入可能存在返贫风险的重点户进行了专项核查,及时纳入防返贫预警对象进行重点监测和动态管理,研究提出“一户一策”巩固方案,形成镇村组三级工作联动联防,确保重点对象不返贫。针对重点人群中的老人户、重残户、大病户、无劳力户等特殊群体易返贫户进行重点帮扶和保障,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因突发特殊情况造成家庭负担过重的给予办理临时救助等。因户施策开展一对一帮扶措施和救助措施,保障收入达标。针对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开展送岗上门活动,开拓就业渠道,引导脱贫群众实现外出务工就业。针对不能外出就业的劳动力,有计划的组织开展技能培训班,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引导培训解决就近就地就业问题,开辟乡村公共服务岗位、光伏公岗等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
(三)认真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工作。
(一)时间
2020年8月23日——8月29日
(二)主题
科技战疫创新强国
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动员号召全县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伟大实践;以科技战疫为重点,展示科学技术对战胜疫情的重要支撑作用和系列成果,展示科学普及在引导人民群众科学识疫、科学防疫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创新强国为核心,展示科技创新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展示科技创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的显著成效;以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为主线,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在全县范围内举办群众性科技活动,展示科学普及工作和科技活动周20年成效,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三)主要内容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有关企事业单位,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部门工作重点任务,创新活动形式,拓展活动内容,依托优势资源,举办各具优势和特色的活动。活动内容要突出科技战疫创新强国这条主线,充分展示科技战疫成效、科技创新成就,开展特色宣传活动,展示科技创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1.展示科技战疫成效。展示科普工作在普及抗疫知识方法、助力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宣传科技战疫先进典型,讲好一线抗疫故事。
2.展示科技创新成就。重点展示我县在农业科技方面应用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分享重大科技专项实施的成果,彰显科技创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
3.开展特色宣传活动。面对公众多样化科技需求,普及基本科学知识和常用技术。举办互动性、参与性、体验性强的科技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科普惠民活动,展示科技活动周20年发展历程。
4.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展示科技创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送科技下乡进村入户,提供精准技术帮扶活动。加强农村科普资源和科普能力建设,开展适合地区特点的特色科普活动,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助力科技扶贫、精准脱贫。
二、全县科技活动周重点活动
(一)县2020年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
县2020年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由县委宣传部、县科技局、县卫健局、县科协主办。启动仪式现场组织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工信局、县文旅局、县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司法局、县税务局、县科协、靖红馆、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地震局、县博物馆等单位及相关科技型企业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县卫健局组织医务人员开展义诊活动,县融媒体中心开展现场报道工作。
时间:8月24日上午
地点:县人民广场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科技局、县卫健局、县科协
(根据疫情发展形势,若届时无法组织实体展览相关活动,将举办网络科技活动周。)
(二)抗击疫情宣传展览
开展以抗击肺炎疫情为主题的摄影绘画作品展览,生动展现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医务工作者、一线防控人员在疫情面前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真实反映社会各界捐款捐物以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的动人事迹,真实再现全县上下科学应对疫情的生动场景。
时间:8月23日——8月29日
地点:县博物馆
责任单位:县博物馆
(三)科技下乡活动
围绕我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求,组织“三区”科技人才、科技特派员和乡村农民土专家,在有关乡镇开展特色农产品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及畜禽养殖技术等科技培训服务活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增加农业生产附加值,提升农民致富能力。县农业农村局结合省一户一个科技明白人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工程,做好特色产业的培育宣传,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技能。
时间:8月23日——8月29日
地点:有关乡镇
责任单位:有关乡镇,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
(四)科普大篷车进基层活动
围绕“助力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主题,开展“科普大篷车走进基层”科技志愿服务活动。针对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农业生产实际,组织科技志愿服务团利用科普大篷车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着力解决农村群众在生产中遇到的各种科技问题,播撒科学火种,点燃科技创新梦想,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
时间:8月23日——8月29日
地点:有关乡镇
责任单位:有关乡镇,县科协
(五)科技进企业活动
组织相关专家和志愿者开展科技进企业活动,重点普及宣传《科学技术普及法》、《科技进步法》、《成果转化法》等科技创新法律法规,指导相关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帮助企业享受研发投入加计扣除和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辅助企业编写科技研发项目计划书,申报研发项目。
时间:8月23日——8月29日
地点:相关企业
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税务局
(六)百姓健康保护·我行动义诊活动
组织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开展百姓健康保护·我行动义诊宣传活动,组织医生、护士等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广播、电视、短信、微平台和公共场所大屏幕等开展健康宣传,在医疗机构候诊室开展现场义诊活动,提高广大群众保护健康的意识。
时间:8月23日——8月29日
地点:各乡镇,各医疗机构
责任单位:各乡镇,县卫健局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协调。县委宣传部、县科技局、县卫健局、县科协要加强统筹协调和资源共享,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组织好本届科技活动周活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国家和各地联防联控机制部署,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精心组织举办各类活动,防止聚集性感染事件发生,切实提高科技活动周活动实效。
一、迎接后评估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二台镇查漏补缺再核实、落实政策再夯实,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扎实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梯度管理、补齐短板,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持事前预防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精准施策、对症施策,持续做好“三类户”帮扶工作。一是制定方案。制定了《二台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回头看”工作方案”》,先后2次召开党委扩大会明确18类问题责任领导,4次召开镇村干部碰头会全面梳理排查问题,深入查漏补缺,目前发现的4类4条问题均已整改到位。二是梯度管理。坚持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全覆盖、无死角排查,形成横行到边、纵向到底的“大监测”格局。对全镇29个村11029户依据返贫致贫风险程度划定了4类监测等级,实行分层分级、梯度渐进式帮扶。全镇29个村设立了193名防返贫监测员,实时掌握包联监测对象动态,及时上报、随时处理。三是立体防御。根据常态化监测数据和信息,建立《防返贫重点监测对象台账》、《低收入群体台账》、《稳定脱贫户台账》、《一般农户台账》、《预警信息核查台账》5本台账,“海陆空”立体掌握全镇防贫对象状况,做到数据清晰。四是全时段跟踪。针对县级各部门每月反馈的预警人员信息及时进行集中走访,经过村级入户核实情况,镇防贫监测工作站进行综合评估认定,进行适时跟踪,全镇累计摸排199人次。同时,对边缘易致贫户、脱贫监测户实行月走访,对低收入户进行季度走访,对稳定脱贫户半年走访,对一般农户实行年走访,通过普遍排查分类查找致贫、返贫风险点,主动掌握全镇动态数据。
2021年,全镇现有重点防贫对象89户144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40户71人,脱贫不稳定户49户73人。目前,除1户2人(一卜树村的闫万宝)外,已全部消除风险。
(二)动态跟进、精准保障,持续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水平。全镇以动态跟进为主线,聚焦新问题、关注新短板、落实新举措,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稳定不反弹。一是教育保障。今年以来,对2886名适龄人口进行了全面摸排,未发现失学辍学现象。全面落实学前教育资助、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营养餐改善计划”、高中教育“三免一助”、家庭教育困难大学新生入学资助等各项教育扶贫政策。目前建档立卡学生243人全部享受“两免一补”、“三免一助”, 48人享受“雨露计划”(每学期1500元)。二是医疗保障。全镇脱贫人口4399人,低保户2819人,边缘户73人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对建档立卡患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并实行一站式服务(即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报销);开展家庭签约服务,共签约11065人;办理慢病证1014人(其中建档立卡人口564人);对监测户实行代缴医保,对边缘户报销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出院后费用政策内超过一万给予30%的医疗救助,如:一卜树村边缘户闫伟(患有骨肉瘤),一共花费49万,医院报销20万,防贫保险报销10万,医疗救助1.2万元。三是住房安全保障。从2013年至今,全镇共计实施危房改造 783户,其中新建496户,维修287户。建立了住房安全月排查机制,对全镇7042户户籍人口进行安全住房摸排,2021年根据排查情况确定危房改造户44户,其中5户维修、39户新建,现已全部完工。同时对全镇19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全部进行了核验。建设互助幸福院。投资318万元,在原敬老院院内建设互助幸福院,共建设配备有电采暖炕、可洗澡卫生间、厨房以及有线电视网的房屋42间,现在已有39户47人老人入住。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化解了精准扶贫中的养老难题,彻底解决了全镇“留守”、“独居”、“空巢”老人问题。四是饮水安全保障。向县水务局申请资金115万元,对全镇34个自然村阀门井实施维修,彻底解决因阀门年久失修跑水、漏水等导致吃水不畅问题。全镇20个村除淖海营庙滩房保留一处集中供水点外,其余村均实现自来水入户。2021年在防贫监测走访同时对农户安全饮水情况进行全覆盖摸排,共计摸排2333户,未发现安全饮水问题。同时制定了饮水安全抽查制度,每季度抽取7-8个村,每村抽取3-5户,检查水质、水量、取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确保供水安全。五是社会保障。全镇60岁以下社保缴费4049人,60周岁及以上1,840人享受了养老保险。全镇共有双女户 96人,其中达到60周岁共有 33人,每人每年补助960元,共计补助31680元。共办理独生子女证290个,享受18周岁以下每人每月10元独生子女奖励有290人,其中男性149人,女性141人,累计发放奖励3.24万元;享受60周岁每人每月960元独生子女奖励共有 560人,其中男性 250人,女性 310人,累计发放奖励 53.76万元;2021年新办理7个独生子女证。独生子女死亡、伤残特扶共有14人,其中独生子女死亡的8人,每人每年11530元,共计发放家庭困难补贴9.22万元;独生子女伤残的6人,每人每年9000元,共计发放家庭困难补贴5.4万元。全镇共有手术后遗症 17人,每人每年4200元,共计发放 7.14万元。全镇20个村4087户按照每亩95.16元标准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737.37万元,全镇15个村休耕种草37431亩,每亩补贴160元,共计补贴598.9万元。六是兜底保障。把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农村低保对象1624户2199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A类户387元,B类户270元,截至到目前共发放低保金478.48万元、物价补贴5.6万元。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共764人,其中一级残92人、二级残267人、三级残200人、四级残205人;享受残疾人生活补贴471人(必须有低保才可以享受),每人每月补助66元,共计发放补助31086元;享受残疾人护理补贴281人(必须一、二残才可以享受),每人每月补助60元,共计发放补助16860元。享受分散特困供养74人,发放特困供养金29.99万元,特困供养护理补贴10.97万元。同时对家庭特别困难和突患大病人员,根据不同贫困程度对全镇124人实施临时救助,人均享受2000元,其中10000元以上8户,特别是对2个严重困难户,每户救助23760元。
(三)统一标准、规范管理,扎实做好档案资料整理工作。二台镇把扶贫档案整理作为扶贫工作质量提升的总抓手,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管理。一是成立专门工作队伍。成立以扶贫办成员为骨干的档案整理专班,对照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要求,12次召开小组会提前研究,归纳注意事项22条,并对包村干部、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开展了3次系统性培训。二是细化分类规范平衡点。从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再到精准脱贫等材料,全镇1916户建档立卡户逐户核对,1916册逐册分类整理,查漏补缺,做到档案标识明确、内容详实。同时,建立业务交流群,专班巡回发现的6个共性问题及时推送,分享好的工作方法11条,避免了返工。三是数字信息化管理。建立了全部档案目录电子数据库,通过计算机可以随时进行档案检索、查阅,极大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截至目前,全镇20个村高质量完成了43类台账,并做到了月月更新。
(四)适时推送、多方帮扶,确保有劳动能力人员稳岗就业。适时进行岗位推送,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邀请张家口志诚职业培训学校教授到安置区提供免费的面点、烹饪、电工、护理技能等培训。通过为期14天100课时的教学,培训专业人才200余人。为73名外出务工人员发放了交通补贴70800元。持续发挥公益岗位作用,将弱劳动能力人员,特别是“三类户”吸纳到公益岗位中,目前全镇公益岗位789个,其中护林员124人,巡河员5人,卫生保洁员555人,代办员79人,监督员巡逻员26,实现人均年收入4800元。对无劳动能力903户建档立户,通过实施光伏特困救助,户均增收1000-5000元。2021年16至60周岁脱贫劳动力就业1064人,其中县内就业955,市内就业25,跨市就业11,跨省就业73。同时,全镇75户148人脱贫不稳定户,36户36人安排了保洁员、沙场看护员等公益岗位,为34户37人免费办理了门诊特殊病证,对收入偏低的1户1人实施临时救助660元,35户实施特困救助82600元,对符合条件的39户53人办理了低保。对全镇边缘户22户42人,4户4人安排了保洁员、水管员等公益岗位,安排13户特困救助32800元,为9户9人免费办理了门诊特殊病证,对收入偏低的任旺1户2人实施临时救助660元,对符合条件的13户16人办理了低保,并缴纳了养老保险。
二、 今年的亮点工作
始终把产业就业作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通过“特色种植+扶贫工厂+畜牧养殖+光伏基地+公益岗位”模式,打造“五位一体”增收体系。
(一)特色农业促增收。特色西瓜园区引领西红柿、芝樱花和藜麦种植基地发展。一是特色西瓜产业园区。申请东西部协作资金2180万元,建设占地1250亩的2个特色西瓜产业园区,建设每个占地0.43亩标准化大棚共2000个,种植甜蜜蜜麒麟西瓜。园区按照“双轮并行驱动”的模式通过租金、基金实现增收。其中租地资金51万元,覆盖建档立卡户179户。大棚租金155万元设立扶贫基金用于全镇扶贫事业。全镇每年利用该项资金可设置公益岗位320个,其中安置区设置30个,户均增收4800元;园区每年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人均月增收3000-4500元。二是西红柿基地。以特色西瓜园区为中心,辐射在落花营、盘城房两个深度贫困村建立投资150万元的特色西红柿种植基地,建设大棚40个。基地按照“两资金一分红”进行收益分配。两资金:①土地租金。村集体流转村民土地建设大棚,向农民支付土地租赁费,平均每亩每年240元,共流转土地70亩,租金16.8万元(共覆盖贫困户29户,户均年增收5800元)。②打工薪金。村合作社在大棚西瓜种植经营管理过程中,优先选择贫困人口就业。种植季内,每个村大棚基地可安排5-6个长期工岗位,工作时间约5个月,按照每人每月3000元的薪酬标准,实现人均增收15000元。在整个种植、收获期间,可雇佣临时工约1000人次,按照每人每天100-150元的薪酬标准,工作时间约40天,就业薪金每人可达到6000元。一分红:每个大棚平均收获西红7000斤,按照平均每斤2.5元计算,40个大棚共可获利70万元,除去每年的土地租赁费16.8万元,剩余53.2万元。该笔资金由村委会设立扶贫基金,统筹用于公益岗位薪酬、孝善基金、道德银行等,惠及更多贫困人口。
(二)扶贫车间带增收。配套产业园区带动增收,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一是服装加工微工厂。申请扶贫资金320万元,在安置区内建设占地2600平米,年生产量4万件。目前有员工16名,其中贫困人口3名,非贫困残疾人4名;以加工河北港口集团职工服装和全县中小学校服为主。微工厂通过租金、股金、薪金“三驾马车”带动增收。每年按照总投资320万元的7%给付租金,每年租金22.4万元;以港口集团捐赠的38万元资金入股港会服装有限公司,每年按不低于10%的比例(即3.8万元)进行分红;优先新区贫困人口就业,月工资最低2500元。为了更好带动弱劳动能力搬迁群众实现就业增收,租金和股金26.2万元首先用于安置区内设置的40个保洁员、巡逻员、楼长等公益岗位薪金;其次配置10万元开设道德银行和爱心超市,其余部分用于重病重残等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的临时救助。二是燕麦加工厂。引进张家口易素燕麦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设占地20亩的易素燕麦加工厂,新建燕麦原料初加工、燕麦胚芽米、即食燕麦片3条生产线,为园区内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50个。同时与贫困户签订种植协议,消化本地1万亩的燕麦原产品。三是手工艺制造基地。河北港口集团捐建,投资500万元,建设1500平米的三层手工艺制作基地,引进祥源和灌装扶贫车间精细化灌装大米、谷子等农产品,引进张垣大嫂服务集团,建设手工草编工艺品制作、皮雕皮画、卫生纸分装销售,全部运营可吸纳安置区内建档立卡户及残疾人就业,预计提供就业岗位80个,年产值预估151万元,实现了“车间建在家门口,勤劳致富靠双手”。
(三)畜牧养殖保增收。依托中粮生猪养殖、中合三农肉牛养殖、伊利奶牛养殖,打造畜牧养殖中心,预计提供就业岗位80个,人均月增收4500元。同时,与中粮生猪养殖、中合三农肉牛养殖、伊利奶牛养殖签订框架协议,通过“代养、托养”方式实现生猪、肉牛、奶牛价值提升,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同时,积极引导贫困户通过金融扶贫解决发展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目前全镇共有25户申请了扶贫小额贷款用于养牛、养羊,共计发放贷款80.7万元,进一步提升了贫困户的防贫能力。
(四)光伏产业稳增收。依托柔性直流电站引进华源多能互补、东旭光发电、绿巨人微电网等光伏产业项目促进增收。一是做大土地流转。目前全镇已流转未利用土地4万亩,每亩100元/年,实现一次性租赁25年,总租金1亿元,人均一次性增收6000元。二是带动周边就业。通过房屋租赁、劳务输出,吸纳就业1000余人次,人均增收9000元。三是村级光伏电站稳定增收。全镇11个贫困村全部建立并投入使用光伏电站,按照乡镇统筹各村级收益资金40%,村级统筹本村电站收益资金60%模式,按照村委会议定、村级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备案的程序进行分配。截至目前,共计支出380万元,其中设置保洁员、巡逻员等公益岗606个,发放工资123.8 万元;对无劳动能力903户特困救助215.2万元;村级公益事业劳务用工18.4万元;其他支出22.6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前期大范围宣传、细致推广,但群众对小额信贷的认识度不高,思想上总存在谨慎态度,同时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低,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通过申请贷款发展生产的意愿不够积极。
四、下一步计划
下一步,我镇将以省市县各级会议精神为指导,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对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要求,从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巩固成效4个方面对标对表,全面开展“查问题、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行动,确保扶贫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