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0 13:25:4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新型玻璃课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 码:A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0)02_0119_02
T波峰顶至T波终末的时限(Tpe)是反映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的量化指标,国外研究发 现Tpe延长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1]。本文旨在探讨倍他乐克联合稳 心颗粒(陕西步长公司生产)对室性早搏患者Tpe间期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室性早搏患者86例,均有器质性心脏病。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预激 综合征、传导阻滞、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异常及肝肾功能不全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 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32~75岁、平均52.6岁,其中合并冠心病25例、高血压病10例 、扩张型心肌病6例、风心病3例。观察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35~72岁、平均53.3 岁,其中冠心病22例、高血压病9例、扩张型心肌病7例、风心病4例。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 性。
1.2 方法:对照组单用倍他乐克25mg,每日2次口服。观察组在服用相同倍他乐克剂量同时 加用稳心颗粒1包、3次/天。两组均治疗5周,比较两组患者室性早搏次数变化及Tpe的差异 。两组病人在用药前后用动态心电图观察室性早搏次数变化,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查Tpe的 差异,方法如下:纸速25mm/s,各导联分别测T波顶点到T波终点的时限,取3个心搏测量数据 的均值及R_R间期。排除T波平坦、双向、基线飘移或干扰而无法测量的导联,每例测量导联 数不少于8个。由两名专业人员分别测量后取均值,得出Tpe间期,Tpe离散度则为上述导联中 最大Tpe减最小Tpe之差,最后计算Tpe/√RR(心率校正后的Tpe间期)及Tpe离散度/√RR( 心率校正后的Tpe离散度)。
1.3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心血管药物对策专题组关于抗心律失常 药疗效评定标准[2]:①显效:24h动态心电图记录心律失常消失或平均每小时室性 早搏减少90%以上;②有效:24h动态心电图记录平均每小时室性早搏减少50%以上;③无效:未 达到有效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室性早搏疗效比较: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Tpe变化情况:见表2、表3。两组治疗前Tpe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 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Tpe间期、Tpe离散度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P
3 讨论
有关研究已证明T波顶峰与心外膜细胞复极结束时相一致,而T波终末与M区细胞复极结束时 相 一致[3],故Tpe间期反映了三层心室肌不一致造成的跨壁离散的大小,Tpe离散度较 之QTd更精确地反映了M区细胞复极在空间上的不协调性的大小,更近似地代表心室肌复极的 不稳定性和不同步性,是预测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有用指标[4]。鉴于器质性心 脏病人室性早搏的高危性,降低Tpe离散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倍他乐克是高度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能增加心肌β2受体心密度,使β2受体上调,从 而改善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平衡,使迷走神经张力增加,交感神经活动抑制,促进正常自主神 经系统活动的恢复[5]。稳心颗粒是由党参、黄精、三七、甘松、琥珀等天然药物 组成的中药制剂。其中党参具有补中益气的功能,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黄精具有益气 养阴功能,具有增加冠脉血流量和兴奋心肌的作用。三七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 ;从三七中提取出来的三七皂甙可使钙离子通道的开放时间缩短,关闭时间延长。甘松主要成 分为缬草酮,与心肌细胞钠、钾离子通道中的特异蛋白结合,能抑制钠离子内流,促进钾离子 外流,具有膜抑制和延长动作电位的作用[6]。琥珀安五脏,消瘀血,用于治疗失眠、 心悸。以上诸药合用可达到宁心复脉、定悸安神的功效。本文结果显示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 克对室性早搏病人的Tpe间期及Tpe离散度明显缩短,与单纯使用倍他乐克组相比,改变更明 显,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者合用效果得到加强。但是否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心源 性猝死的发生率,有待于进一步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NorikazuW, Youichi K, Kaoru T, et al. 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o larization and Ventricular Tachyarrhythmias[J]. Jounal of Electrocardiology,2004,37(3):191-200.
[2]刘国仗,吴宁,胡大一,等.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 杂志,1998,26(6):405-413.
[3]Yan GX, Antzelevitch C. Celluiar basis for the normal Twave and the electro cardiographic manifestations of the long_QT syndrome[J]. Circulation,1998,98:19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016-02
如何衡量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对于以技术创新为立足之本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一直是倍受关注的热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是一个自我诊断工具,通过这一工具,以此为参考进行查漏补缺,从而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使企业获得长远发展。
1博硕光电设备有限公司概况
博硕光电设备有限公司坐落于美丽的渤海之滨秦皇岛北部工业区,是一家以太阳能产业为核心,集科研、生产、销售、安装、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公司主要产品有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机、太阳能电池分选机、太阳能电池组件测试仪。公司目前拥有高素质员工100余人,以雄厚的技术力量为基础,精良的检测设备为依托,融会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自主研究开发性能优异、质量可靠、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太阳能电池封装、测试设备,可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做太阳能电池封装生产线。
2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和路径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结构和影响因素结构复杂,且多层次,因此从多层面和角度来设计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才能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时,每个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特性不同,只有采用科学而统一的方法和指标,才能正确科学的做出评价,所以在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坚持以下原则:
2.1 系统性原则技术创新活动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多层次、多结构、全方位性。设置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应尽可能的从多方面反映技术创新的整体过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和测度应把握全面性,从总目标层到各要素层层分解,建立相对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在综合评价过程中,一方面要公正客观,同时又要把握重点,否则技术创新的本质要求也难以正确反映。总而言之,就是力求从全局出发,建立相对系统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状况得以全面反映。
2.2 科学性原则技术创新能力不是面面俱到,而是以综合评价为主,设计反映技术创新内涵的评价指标体系。在选择指标要素时,要尽可能突出具有综合性功能的指标,多用分析测评指标,少用描述性指标;指标在表述上也应尽可能的规范科学、清晰精确,将科技型中小技术企业的本质特征客观有效的显示。
2.3 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选择统一、有比对性的口径、分类以及计量方法,包括同一时期不同企业的横向对比和不同时期同一企业的纵向对比。在具有比对性的原则下,才能结合各种生产经营规模、各种不同生产方式和各种科研开发环境的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灵活设计出具有可行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2.4 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设置要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充分分析、比较、考虑指标评价的功能性,使指标设置定义规范、清晰简明。指标体系所需的资料应易于收集和调查分析,尽可能从现有资料中获取,或简单加工资料获,防止不同指标之间出现相近性和相关性,努力保证指标的独特性。
2.5 定性定量相结合原则设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一方面要反映其经济特性的定量指标,另一方面需要反映经验度和特性程度的定性指标。因此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将定性与定量指标充分结合,能够量化的指标,应尽可能量化,对于不能量化的指标,则不要过分追求量化,否则难以保证真实可靠、有可行性的评价系统。
2.6 良好的导向性原则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就是规范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使企业能进行查漏补缺,衡量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对企业技术创新工作起到监控和引导作用。从人力物力投入开始,重在研究开发和市场化,使企业获取立足之本,取得最佳商业利润,实现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
3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 傅家骥主编,技术创新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58.
[2] 顾德文,武富庆.基于动态核心能力提升的企业技术创
新效能评价研究[J].经济师.2013,(07).
[3] 张卫星,霍国庆,张晓东.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的价值及其测度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11).
[4] 栗进,宋正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驱动因
素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05).
1.认识本文生字,会写本文所涉词语,学习并列句:“可以……可以……可以……”和假设句“如果……就……”。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写的哪几种新型玻璃,每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用途﹚是什么。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会运用。
4.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和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教学资源准备:
1.教师:制作高楼掉下玻璃伤行人、“夹丝网防盗玻璃报警”等课件,制作生字卡片。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以课件引入新课
(播放警察抓盗窃博物馆犯罪嫌疑人的课件)同学们,你们知道警察叔叔为什么知道盗贼在窃取国家文物并一举将他们抓获吗?其实啊,警察叔叔之所以能一举将这些犯罪嫌疑人抓获,并不是值班的看守报警的,报警的是窗户上安装的玻璃。为什么窗户上的玻璃能报警呢?那就让我们去了解它吧!板书(黑板中线靠右处):玻璃。
二、朗读全文
1.自由朗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用“—”线在下面作标记、划出生字和新词。
2.同桌轮读课文,相互认识生字。
3.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生字再全班认读,提示学生注意字音和字形。
三、自主阅读
1.自主阅读课文,思考课文第一、二、三、四自然段分别写了哪几种玻璃?这些玻璃都是什么名字?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有哪些?
2.小组讨论:第六自然段和前面五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
四、自主阅读,突破重点(学习第1自然段)
1.模拟产品营销情景,介绍玻璃的特点。在学生完成填表后,根据自己对文中出现的四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用途﹚的了解,在全班模拟产品展销会现场,让同学在小组内交流,小组推选一名全班交流。
2.师根据学生的讲述归纳。
夹丝网防盗玻璃特点:自动报警。
作用:防盗。适用于博物馆、银行、珠宝店、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
五、词句语言训练
1.同学们:这段讲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用途,讲特点时我们用了哪句话说明了它能自动报警?说用途时,我们知道了它能用哪些建筑物?在文中找出这些句子。①不是……而是……;②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
2.注意这两种句型。
3.分别说一句话。
4.生字范写,练词组词。
六、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在“展销会上”根据对“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了解,向广大顾客们展示了该产品的巨大魅力,后面一种玻璃我们下节继续向广大顾客朋友们展示。
注意:讲完下面三种后,问这些玻璃在我们日常生活种见得多与否?所以它们都是(?)玻璃。完成板书“新型玻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所写生字小组内批改订正。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二、自主阅读,突破重点
1.学习2~4自然段。①自读2~4自然段。②小组推选一名同学介绍“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用途),创设“产品营销”情景,介绍这些玻璃的特点和作用。⑴在全班“招募营销员”(推选同学,师照顾好、中、差学生的等次,最好每等次都有选手);⑵师根据上面讲述的同学所介绍的“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用途),结合课文内容,师生逐一修正完成表格的填写;⑶教师启发:请同学们观察1~4自然段,作者在介绍每种玻璃时,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小组讨论;⑷师生共同归纳:“夹丝网防盗玻璃”与“夹丝玻璃”都是先介绍特点再介绍用途。“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则是先介绍作用再介绍特点。“吃音玻璃”是先介绍特点,再介绍作用。
2.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自主探讨和对这几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用途)的了解。请大家想想:文中的这几种玻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多见吗?它们和我们平时在家、学校等场所见到的玻璃相同吗?所以这些玻璃都是随着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而产生的,所以它们是“新型玻璃”(完成课题板书《新型玻璃》)。
3.学习第6自然段,联系生活延伸课堂。①齐读。②发挥想象结合实际口头设计几种玻璃,用自己的话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介绍给大家。
三、了解本文说明的说明方法
列数字、打比方、举列子、列事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02
随着时代的进步,多媒体课件在教育中的运用已经屡见不鲜,但值得关注的是,多媒体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发挥100%的益处,这是因为教师在多媒体的运用上没有进行仔细甄别,缺乏技巧。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师最头疼的科普类文章的教学中如何使用多媒体,让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嫁接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出了一些建议。
1 找准难点,多媒体是突破口
小学阶段的科普类课文,大多利用客观事物的介绍来向学生渗透科学知识,这类课文在语言方面的最大特点是选词考究,表义准确。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对感性的知识比较容易理解,而对于科普知识的理解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此时一味地灌输,只会让学生稀里糊涂。因而,教师应努力寻找突破口,为学生排忧解难,而利用多媒体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变这一现象。
1.1 知识内容上的难点
科普类课文中的科学知识不能不讲,但也不能多讲。特别是在低年级,学生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但认知有限,而知识又是环环相扣的,教师如果在教学中把握不好,很容易在解释一个问题时又出现其他需要解释的问题,陷入反复讲解、繁琐分析、越讲学生越糊涂的怪圈。所以,在梳理科普知识时就是发挥多媒体的作用的时候。例如,在二年级下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中,增长学生见识的科学知识虽不用像科学课那样精准地描述出来,但是,拓展一些其他植物妈妈的好办法还是很有必要的,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学习课文之后,提问――你最喜欢哪位妈妈?为什么?
第二步:世界上只有这几位植物妈妈这么聪明吗?你还知道哪些妈妈也是有办法的?学生交流,然后,出示以上图片:
第三步:他们的妈妈用什么办法送走孩子?你能学着书上的说法来说一说吗?
以上的三步让原本枯燥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形象直观的图片刺激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让他们能在欣赏、创作中掌握浅显的科学知识。
1.2 时空差异上的难点
科普类课文有很多是借助事物间的联系来渗透科学知识的。教学中可抓住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懂得事物间的联系,把思维的逻辑性训练与语言的逻辑性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但是,课文中的很多知识在时间上距离我们比较遥远,这对学生的理解来说是一大难点,对教师而言其实也是一种挑战。因为,尽管教师比学生年长些,知识储备多一些,但经历的不足还是会导致认识上有偏差,因而,科普文教学很多时候是大糊涂教小糊涂,那怎样才能尽量缩小这一差异呢?多媒体就可以大显身手了!例如,在《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中,恐龙是早已灭绝的动物,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极度陌生的,这时就可让多媒体来唱主角,如播放一段恐龙的录像、恐龙灭绝的纪录片等。
让学生看完录像说恐龙灭绝的理由哪种最可信,目的并不是在于争论到底哪种更科学,而是将原本不是那么有趣的科普知识变得自然生动。再加上学生自己的见地,多媒体的引进很显然就不只是一段录像那么简单了,而是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拉近了,并且,也没有再生硬地讲解相关的科普知识,而是用语文的方法解决了语文的问题。
1.3 物种差异上的难点
有人曾戏称现在的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而且是与世隔绝的容器,如他们可以将水稻的生长过程倒背如流,但是却从来没有见过水稻,可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上的重任是让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因此,当遇上课文中的一些值得普及的科学知识时,我们还是应当成为他们的引路人。例如,在《蝙蝠和雷达》一文中,蝙蝠这种我们小时候经常见到的小动物对学生而言却是很陌生的,那么,我们该怎样用语文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呢?多媒体又可以派上用场了。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初读课文后,提问:为什么用蝙蝠和雷达做课题?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雷达是根据蝙蝠的飞行的原理发明而成的。)
第二步:追问:蝙蝠的飞行有什么特点?学生找出句子说明理由。蝙蝠飞行与飞机飞行有什么共同之处?
第三步:整理学生的发言,出示课件。
第四步:对着课件上的提示,学生复述雷达与蝙蝠的共同点,并将两者的部件进行一一对应:嘴――天线,耳朵――荧光屏,超声波――电波。然后让学生一个当雷达,一个当蝙蝠演给同桌看,体会蝙蝠、雷达是怎么工作的。
2 把握价值,多媒体是大抓手
2.1 开拓眼界显价值
科普说明文最大的特色就是引进了一些我们生活中并不常见的元素,是让学生大开眼界的好机会,但是,科普类说明文的教学现状如何呢?曾有人就这个问题做过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不到20%的教师、学生喜欢教科普类说明文、学科普类说明文。是什么原因使得科普类说明文如此被师生冷落呢?问题应该出在趣味性的挖掘上,教师要充分挖掘科普类说明文的趣味因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这样,课堂就有了别样的生趣。而解决这一点,多媒体无非就是最好的帮手了。例如,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让学生找到课文中有哪几种新型玻璃,分别有什么作用?作者是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些作用的?
第二步:你还知道有哪些新型玻璃,它又有哪些特殊的作用?你能用书上的说明方法来说一说吗?
第三步:课件出示新型玻璃的图片(如下图),简单介绍后让学生学着课文的说明方法写一写产品推荐书,说清产品的作用,交流时比一比谁的客户最多。
对于中高年段语文教学来讲,大多课文都要求我们用两课时来完成,而许多教师在讲公开课或是参加赛课时往往选择第二课时进行教学,因为教学活动的精彩设计都在这“压轴”部分,因此我们需要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再引入新课,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例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时,让学生先回想一下桂林的水有什么主要特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然后问学生是否想看看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进而引入新课继续学习。
二、巧设悬念,激发欲望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我们在课堂教学导入时,要学会设置悬念,让学生进入一种充满幻想的情境中,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我教学《新型玻璃》这篇文章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大家都见过玻璃,也都知道玻璃是很容易破碎的,但是你们知道吗?有些玻璃用铁锤都不容易打碎,还有些玻璃能够让里面的人看见外面的事物,外面的人却看不见里面。这些玻璃多神奇呀!今天就来学习《新型玻璃》,看看还有哪些我们原来不了解的玻璃。
三、创设情境,轻松入课
兴趣从来都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才能乐学、爱学。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意境优美,笔调清新。对于这类文章,我们可以选择文章中精美的画面,做成课件,配以音乐等声音效果,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我这样导入:孩子们,你们知道东北有三宝吗?那在哪里能找到这三宝呢?不远,就是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师播放课件)小兴安岭春色盎然,夏景宜人,秋实丰硕,冬趣十足,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小兴安岭美在何处。
四、故事引导,自然入课
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课文最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特别是课堂中注意力不集中、爱溜号、学习热情不高的孩子。例如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时,讲述了这样的故事:严监生的朋友来看望他,给他带来两条画在纸上的鱼,朋友离开时,严监生用手划了个圆圈,说:“这是一张饼,你拿着留在路上吃。同学们你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说严监生是个吝啬的人。”我紧接着说:“对,他是个出了名的吝啬鬼,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个名副其实的吝啬鬼,看看他到底吝啬到什么程度。”这样的故事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急不可待地去读书,去了解。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颇有趣味的作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完成。前置性作业的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如口头的、书面的、绘画的、表演的,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到作业的乐趣。
如在学习《新型玻璃》之前,教师先介绍了憎水玻璃、自洁玻璃、天线玻璃等,学生一听,兴趣来了。这时,教师才布置前置性学习内容: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它们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你还能找到更多的新型玻璃吗?用上文中的表达方式当推销员介绍自己发明的新型玻璃。这样,学生在教师的调动下,兴趣盎然,都认真查找了新型玻璃方面的相关知识,对课文也了解得更深入。
又如在学习《牧场之国》这篇课文时,可布置这样的前置性学习内容:1.搜集有关荷兰的图片及文字资料。2.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非常感兴趣。有些孩子自制课件图配画,有些畅谈自己的感受想法,图文并茂展示自己的研究结果,看到孩子们那激动的眼神时,教师异常兴奋,师生双方的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前置性学习内容吸引了孩子们,他们从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二、咬定青山不放松――根本
前置性作业的布置应该成为下一课时教学设计内容的导航,是为新课作预备、作铺垫、作指引的。在作业中应体现下一节课老师上课的思路,它可以是下节课重点、难点的直接或间接展示;也可以抛砖引玉,引领学生走入下一节课。教师在布置前置作业前,一定要精心备课,熟悉、找准教材的重难点,抓住知识的“根”,使学生通过前置作业能够完成大部分的知识点。
如在教学精读课文《乡下人家》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3个方面的前置性学习内容。1.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查出不理解词语的意思。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3.想一想,课文写了几处景,你认为哪一处景物写得最好,为什么?用笔画下来,并写下批注。
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低入
布置前置性作业,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按优、中、差三个学生层次来精心设计或选编练习。设计布置作业,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用适合自己难度的练习来巩固和发展原有知识,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信心,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收获,不断提高学习能力。设计的作业难度要适中,要照顾全体,保证每个人都能发现一点,体味发现的快乐。比如在学习《为人民服务》一文时,教师布置这样的实践作业“有的人死了,却像司马迁说的‘重于泰山’,你能列举几句表示死得其所的诗句吗?”这样的作业,谁都能做到,只是发现多和少、认识的深与浅的问题,每个人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再通过课堂上的相互补充,相信学生的记忆一定非常深刻。
四、百花齐放春满园――开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相当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发和利用。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20世纪初的很多权威学者也说过:兴趣是个水闸门;兴趣是教育过程必须借助的“保险丝”;兴趣是儿童成长的“指示器”。可见,培养兴趣是多么的重要!
引发兴趣的手段是多方面的,可以通过教师语言进行描绘、叙述创设情境;也可以通过教学硬件让学生欣赏画面创设情境;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直观想象创设情境等。如:讲林海一课。我上课出示课件展示大海的画面,请学生说出大海的特点。然后,接着展示大兴安岭林海的画面,请同学简单概括出林海的特点:一望无边、满眼绿色,林木随着山势起伏如波浪,使学生感受到林海与大海的共同特点。通过提问学生:“你们看过大海,想不想去看林海呢?林海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这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我要去1;“我想看林海”;“我已经去过了”等等。顿时,课堂的气氛一下活跃起来。于是通过创设这个情境把孩子们的兴趣引到了课堂上来,使孩子产生了观察林海、探究林海的欲望。孩子有了兴趣入了情境才有了学习的欲望,他们就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这样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产生了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的兴趣或认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分。因此推动着学生努力地去学习、去探究。这样课堂上才会取得事半公倍的效果。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表现为教师的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缺乏生命活力,致使学生依赖性强,学习效益低下,所以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每一个教师最起码应该做到的。它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动机,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形成强大的合力,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教师要巧妙利用课堂上随机出现的情境变化,注重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相信学生,适时调整活动内容与教学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了解他们的愿望、意见、追求。学生的需要就是教师的需要。只有把情感因素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愿意学习。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及时把教师的教育任务和教育设想整合进去。另外,教师说话态度要和蔼,声音要动听,给孩子亲切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自己见解的欲望,努力创设和谐向上的课堂环境。
三、留给学生学习的空间。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打破了教师满堂灌的一统天下,许多教师都加快了转变教学观念的步伐,以适应课改的潮流。然而,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仍还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虽然,教学观念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仅需要锲而不舍地向旧观念挑战的勇气和决心,同时还需要新观念及时补充新鲜的血液。只有这样,新旧观念才能换位。所以,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落实课改精神的现代教育背景下,学科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理论和业务水平,从教学理念到课堂授课,都需要学科教师摒弃传统观念,破除老旧授课方式,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作为基础。
只有摒弃传统观念,破除老旧授课方式,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掌握科学的教法和学法才能适应新课改新形势,化学课堂才能惜时高效。
在此背景下,我们的化学教学应依据学科特点,制定最适合我们学科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适应新课改精神。我国古语说:“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这说明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1.新课改理念下化学愉悦学习观的培养
愉悦学习观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体现的一种学习观念。学生具有了这种学习观,可以维持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科学素养得到全面提升,让每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挖掘教材美感,促使学生感受化学之美:焰色反应的缤纷、指示剂的色变、可燃物的燃烧、金刚石的晶莹、金属的色泽、溶液的澄清,可以愉悦学生的视觉;酯的果香、酒的醇香、油脂的脂香,可以愉悦学生的嗅觉;石墨的、甘油的滋润、陶瓷的光洁、玻璃的光滑,可以愉悦学生的触觉。这些美的愉悦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是一种美的享受,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事情。
2.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由于实验具有直观性,符合中学生认识特征,容易吸引学生;实验要求严格,严谨求实,更容易培养学生严谨活学的科学态度。一是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从实验现象的突发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敏捷性,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化学变化的复杂,不断提高学生敏锐、独特的观察能力。二是开展第二课堂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三是自学能力培养,让学生做探索性实验,寓教学于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显示出强大的信息功能,为化学课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展现出新的情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可以运用文字、图像、声音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多种方式,不同表现手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生动、有趣地将教学内容展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及其反应规律。实践证明,摒弃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之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后,课堂教学的容量、教学的直观性、教学手段的灵活多变性等得到了有益的提升,生动活泼的课堂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春意盎然。如讲述有关环境污染、人工降雨等与生产生活联系的内容时,放映一些相应的影视资料,带领学生拍摄一些相关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再如自制和利用现有的化学课件,截取电视相关资料,利用录像、投影建立习题库、实验录像库、课件库等,作为化学思路,完善教学手段,从而使化学课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4.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情感升华的钥匙。课堂提问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增进师生情感的交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就是不断引导学生生疑、释疑的过程。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曾提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充分说明提问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中要有足够的时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应该充分地考虑到这个问题。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激活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从以下三方面着力: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相当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发和利用。20世纪初的很多权威学者也说过:兴趣是个水闸门;兴趣是教育过程必须借助的“保险丝”;兴趣是儿童成长的“指示器”。可见,培养兴趣是多么的重要!引发兴趣的手段是多方面的,可以过教师语言进行描绘、叙述创设情境;也可以过教学硬件让学生欣赏画面创设情境;还可以过角色扮演让学生直观想象创设情境等。如:我讲《林海》一课。上课出示课件展示大海的画面,请学生说出大海的特点。然后,接着展示大兴安岭林海的画面,请同学简单概括出林海的特点:一望无边、满眼绿色,林木随着山势起伏如波浪,使学生感受到林海与大海的共同特点。通过提问学生:“你们看过大海,想不想去看林海呢?林海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这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我要去!”;“我想看林海”;“我已经去过了”等。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于是通过创设的情境把孩子们的兴趣引到了课堂上来,使孩子产生了观察林海、探究林海的欲望。孩子有了兴趣入了情境才有了学习的欲望,他们就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产生的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分。因此推动着学生努力地去学习、去探究。这样课堂上才会取得事半公倍的效果。
相互交流,营造和谐课堂气氛。长期以来,课堂教学表现为教师的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缺乏生命活力,致使学生依赖性强,学习效益低下,所以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每一个教师最起码应该做到的。它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动机,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形成强大的合力,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教师要巧妙利用课堂上随机出现的情境变化,注重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相信学生,适时调整活动内容与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了解他们的愿望、意见、追求。学生的需要就是教师的需要。只有把情感因素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愿意学习。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及时把教师的教育任务和教育设想整合进去。另外,教师说话态度要和蔼,声音要动听,给孩子亲切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自己见解的欲望,努力创设和谐向上的课堂环境。
挖掘潜力,留给学生学习空间。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打破了教师满堂灌的一统天下,许多教师都加快了转变教学观念的步伐,以适应课改的潮流。然而,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仍还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虽然,教学观念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仅需要锲而不舍地向旧观念挑战的勇气和决心,同时还需要新观念及时补充新鲜的血液。只有这样,新旧观念才能换位。所以,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放下教师的架子,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自由支配、自由发挥的空间,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要给学生学习的空间,必须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探究问题,合作交流,提出观点,达到理解和解决问题。
通过学生自学,很快就填写出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及它们的特点、作用。可见,孩子已经对课文有了深刻的了解。可想而知,孩子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老师为什么要包办代替呢?因此给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是非常必要的。其次,给孩子合作、探究的空间。我利用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竞赛;先引导学生读懂第一自然段,悟出这一段先写特点,后写作用的写法,在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启发举一反三,读悟2至5自然段,用简单词语概括其特点作用,填写表格。放手让孩子以推销员、顾客的身份,用买卖对话形式来推荐,介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时,同学们各个兴致勃勃,纷纷上台表演,有的演顾客,有的演推销员。“我是夹丝玻璃厂的推销员,我们厂家最新研制了一种新型玻璃,名字叫夹丝玻璃……”课堂气氛达到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接着用“展销会”的形式,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类似于“新型玻璃”的科技新产品,再运用学到的语言表达方法去写这些方面的产品,介绍科学知识;即兴交流,教师随即点评。最后,要给学生想象、创造的空间。进一步鼓励学生走向社会,想一想,看一看,我们周围的生活中还需要什么样的新型玻璃,开展“争当小小设计师”的评比活动。让学生结合生活所需,设计出了“不沾油玻璃”、“吸尘玻璃”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课堂知识延伸到了课外,增强了语文的实践性。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把一堂语文课活跃起来,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在课堂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改善课堂教学的氛围,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良好的课堂气氛对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强调一种活化的课堂氛围,在探求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轻舞飞扬”。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058-01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要转变以往的"灌输式"教育方式,针对小学生的心理,选择适应他们学习的教育方式。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充分发挥自己创新潜能。同时,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是时代赋予教师的重任,一个人创造才能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教育的作用与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开发人的创造潜能,把培养创新能力作为教学核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其自学能力,让课堂充满着跳跃的音符,创造的活力。为此,本文特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如下探讨:
1.更新观念,营造创新环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之一,课堂教学应该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要有幽默、有笑声、有争议、有讨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善于营造民主、自由、合作的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表达,积极参与,能感受到自身价值之所在,体验创造性学习的乐趣。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民主自由的气氛,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独立思考,不搞"一言堂"。学生表现只在有肯定的地方都要给予表扬,即使有缺点,也不要泼冷水,全盘否定,而要在鼓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修改、完善。同时,要给学生较多的自由,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对他人乃至老师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形成自由探讨,自由争论的氛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探索问题的主动性,为学生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2.提供质疑时机,培养创新意识
学问,学问,要学必须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是开路先锋,问是深耕之犁。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学生能提问,这时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探索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精于分析问题,巧于解决问题。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使学生敢想敢做,这样才能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语文《翠鸟》一课时,我首先鼓励学生质疑,让老师来回答。结果学生一个个报出,我一个个答对,可神奇了。这时,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便产生这样的问题:老师是如何能达到这种程度呢?我从中告诉他们:只要你们深入课文,理解课文,你们也能像老师一样。听了我的话,学生们个个干劲十足,带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和问题意识主动的去探索知识规律,有的甚至还去查阅和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带到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3.激发创造兴趣,鼓励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包括深刻的认识能力,敏捷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性的思维能力。其中创新性的思维能力是核心,。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是激活学生的思维。怎能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点燃创新的火花呢?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活跃的思维依赖于主体的积极性,信赖于主体的求知欲。因而,语文教学要运用直观、形象的挂图、实物、投影、课件等先进的设备、设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绪,将录相、表演、艺术欣赏引入课堂,增强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大胆尝试,大胆创新,获得成功的机会。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牵牛花》后,黑板上出现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画:山坡上的牵牛花,丛林中的野菊,小路边的芙蓉,池塘边的睡莲。一切组合都是那么协调,让人赏心悦目。最精彩的是当老师问"如果要使这幅画更完美,我们还可以给它加上些什么?"教室里小手林立,个个跃跃欲试,有人说:"画上蓝天白云和初升的太阳,因此在太阳的照射下,花儿才会开得这样艳。"有人说:"在草地上或丛林里,还可以画上茅屋、小亭,使他充满生活气息"……于是教师让同学补画这幅画,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有顺序地描述,这时,不论哪位同学描述的都比课文内容丰富,语言都比课文有情趣。
4.激励大胆想象,发展创新思维
想象是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是对在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的形象。它在儿童的创造思维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在提问时留给学生大量的想象空间,有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教学完《新型玻璃》后,设计如下训练:"现在我是新型玻璃总公司的董事长,总公司还要设立几个新的公司,分别生产新世纪各种各样的新型玻璃,同时,要聘任同几位员工分别担任这几个新公司的经理。方式是公平竞选,你想竞选哪个公司的经理,请针对将要生产的玻璃名称、特点和用途来做一次演说,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有创新意识者优先聘用。"话音刚落,同学们活跃起来,纷纷动口练说。过一段时间后,他们便各抒已见地发表了各自的想法。有的说要生产吸尘玻璃以减少灰尘对人的危害;有的说要生产治病玻璃,各类楼房只要用上这种玻璃人们就会减少生病的机会;有的说要生产保温玻璃、隐形玻璃、信息玻璃……学生的回答,都顺乎可能性和合理性,可见他们的思维是从求同发展到变通,从变通中又开拓了新意,使创新思维得到升华。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教师要明析新的教学理念,树立起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方面的工作有待于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总结;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需要我们进行创新性教学,我们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地选择运用。通过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指引和诱导,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进而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