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网络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2-09-30 19:50: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智能化网络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智能化网络管理

篇1

随着IT业务变得越来越富有挑战性,信息技术领域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要管理由各种LAN、Intranet和Extranet构成的混合网络,网络管理员如何优化设备和网络配置,使网络系统充分发挥优势,是今天网络管理员们正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人们迫切地希望通过网管系统为网络把脉,查看全网的网络连接关系,实时监控各种网络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检测网络性能瓶颈出在何处,并进行自动处理或远程修复。而实现这一切的一条很重要的途径,是网络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发展,通过智能化的网管平台实现高效的网络管理,促进网络的高效运转。

网络管理发展四阶段

随着Internet在世界范围的普及,计算机网络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信息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基于网络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许多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环节都可以利用网络方便、快捷地实现。因此,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就显得至关重要,网络管理于是应运而生。

回顾网络建设的历史,存在着这样几个阶段:

1.独立BU阶段:开始出现各种独立的设备,每种设备有自己特殊的用途;

2.集成网络阶段:渐渐把这些独立的BU单元集成起来,组成一个网络,完成一系列的业务;

3.整合统一管理阶段:人们开始认识到建网的目的是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提高效率、提高核心竞争力,因此可运营、可管理的网络应运而生,能够帮助人们完成从网络竞争向服务竞争的转变;

4. 智能网络管理阶段:随着网络的日益庞大,停留在依靠维护人员的经验进行低效率、低水平的感性管理阶段的网管理念已经跟不上网络发展的需求,智能、高效的网络管理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网络管理五大功能

为了更好地管理不同厂家的网络设备,支持不同的网络管理平台,就需要制定网络管理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一系列的网络管理标准,在OSI网络管理模型中,基本的网络管理功能被划分成五大功能:

故障管理(FAILURES):检测、隔离、更正网络问题,并从这些问题中恢复;

性能管理(PERFORMANCE):分析和控制整个网络的数据吞吐,为终端用户提供连续的、可靠的服务;

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从网络中获取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对设备进行配置,通过它,可以实现对网络设备配置的集中管理;

计费管理(ACCOUNTING):测度网络上资源的利用情况,设置计量单位、确定开销、向用户收费;

安全管理(SECURITY):控制对网络资源和敏感信息的访问,这种控制包括对网络设备的访问限制、对给定设备上某种应用的访问控制,以及对网络协议的访问控制。

通常,一个具体的网络管理系统并不一定都包含网络管理的五大功能,不同的系统可能会选取其中几个功能加以实现,但几乎每个网管系统都会包括故障管理、配置管理和性能管理这三个功能。

从网络管理系统的组成来说,现代网络的网络管理系统基本上由四部分组成:多个被管对象(Managed Object Agents);至少一个网络管理器(Network Manager)或称网管工作站;一种通用的网络管理协议(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一个或多个管理信息库(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

用户主机和网络互联设备等所有被管理的网络设备都称为被管对象(Managed Object),驻留在这些被管对象上、配合网络管理的处理实体被称为被管对象。实施管理的处理实体被称为管理器(Manager),管理器驻留在网管工作站上。管理器和通过交换管理信息进行工作,这种信息交换通过一种网络管理协议来实现,管理信息分别存储在被管对象和管理工作站上的管理信息库中。

网络管理协议与管理信息库中的管理信息描述了所有被管对象及其属性值,使得网络管理的全部工作就是读取(get,对应于监视)或设置(set,对应于控制)这些对象信息及其属性值变量。

网管模型的智能化要求

智能管理平台要求实现网络资源、用户和业务的融合管理,提供基本的网络资源管理、拓扑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用户管理及系统安全管理,具体要求体现为以下六点:

1. 系统安全管理

系统安全管理功能主要包括:操作日志管理、操作员管理、分组分级与权限管理、操作员登录管理等。

所包含的主要功能有:

操作员登录管理

管理员通过制定登录安全策略约束操作员的登录鉴权,实现操作员登录的安全性;

操作员密码管理

管理员为操作员制定密码控制策略,操作员仅能按照制定的策略定期修改密码;

分组分级权限管理

管理员通过设备分组、用户分组的设置,可以为操作员指定可以管理的设备分组和用户分组,并指定其管理权限和角色;

操作日志管理

对于操作员的所有操作,包括登录、注销的时间、登录IP地址以及登录期间进行的任何可能修改系统数据的操作,都会记录详细的日志;

操作员在线监控和管理

系统管理员通过“在线操作员”可以实时监控当前在线联机登录的操作员信息,包括登录的主机IP地址、登录时间等。

2. 资源管理

通过资源管理要求可以实现:

网络自动发现

可以通过设置种子的简易方式、路由方式、ARP方式、IPSec VPN、网段方式等五种自动发现方式自学习网络资源及网络拓扑,自动识别包括路由器、交换机、安全网关、存储设备、监控设备、无线设备、语音设备、打印机、UPS、服务器、PC在内的多种类型网络设备;

网络手工管理

手工添加、删除网络设备,可以批量导入、导出网络设备,批量配置Telnet、SNMP参数,以及批量校验Telnet参数等辅助功能;

网络视图管理

支持IP视图、设备视图、自定义视图、下级网络管理视图等多种管理视图,用户可以从不同角度实现整个网络的管理;

网络设备管理

从任何一种网络视图入口,都可以实现对网络设备的管理,用户可以方便地实现所有设备的管理;

设备分组权限管理

通过对设备资源进行分组管理,系统管理员方便地分配其他管理员的管理权限,便于职责分离。

3. 拓扑管理

要求可以从网络拓扑的解决,直观地提供给用户对整个网络及网络设备资源的管理:

拓扑自动发现

通过自动发现可以发现网络中的所有设备及网络结构,并且可以将非SNMP设备发现出来,只要设备可以ping通即可;

自动识别各种网络设备和主机的类型

要求可以自动识别Cisco、Juniper、H3C、中兴等厂商的设备,以及Windows、Solaris的PC和工作站、其他SNMP设备和ping设备,并且以树形方式组织,以不同的图标显示区分;在拓扑图上更可进一步对设备的类型进行区分,如区分路由器、交换机、安全网关、存储设备、监控设备、无线设备、语音设备、打印机、UPS、服务器、PC等;

设备状态、连接状态、告警状态等信息在拓扑图上的直观显示

要求在拓扑图上能够清晰地看到企业IT资源的状态,包括运行是否正常、网络带宽、接口连通、配置变化都能一目了然。

4. 故障(告警/事件)管理

故障管理,即告警/事件管理,是体现智能网络管理平台的重要部分:

告警发现和上报

接收各种告警源的告警事件,包括设备告警、本级网管站及下级网管站告警、网络性能监视告警、网络配置监视告警、网络流量异常监视告警、终端安全异常告警等;

告警深度关联分析与统计

对接收到的告警事件进行深度关联分析,系统缺省支持重复事件阈值告警、闪断事件阈值告警、未知事件阈值告警、未管理设备告警阈值告警,并能在故障恢复时自动确认相关告警;同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事件的告警规则,以适应网络管理需要;

实时告警

提供分类、声光告警板,按故障类别及等级实时告警,让管理员通过告警板不但及时知道告警产生,同时可以了解产生的告警的类别和等级;

故障解决

智能网管要求对故障告警均提供“修复建议”,管理员可以参考修复建议对故障进行处理。在故障得到解决后,通过对告警的确认完成故障的恢复确认。

5. 性能管理

篇2

1前言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工作站日渐工作量日渐增加,但是由于对日常使用的网络管理软件与制作流程方面管理的缺失,使得出现了一些局限性与不足。传统的申请流程已不符合现代社会大规模非编网络化制作的需求,传统的申请信息过于简单,只能满足编导需求,而对于许多方面却无能为力,比如上载节目素材所需要的空间占用、节目制作完成后对素材保留的时间占用、节目制作的延续性等信息等,这些在非编网络化制作所需要的工作流程都没有体现,这些流程的缺失将直接影响节目制作进度,甚至影响节目质量。因此,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网络管理流程对此进行全面管理,以此改善其中所带来的不足,进而完善网络管理,提高效率。笔者主要对我国现有的索贝网络管理流程中的不足进行阐述,并提出一些不成熟意见,希望为同行提供可参考性意见。

2目前索贝非线性编辑网络管理软件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工作站日渐工作量日渐增加,但是目前网管软件的不足为许多工作带来了不便,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智能化功能缺失、检测能力不高、没有统计报表提交功能、交互性窗口的缺失、无法对网络工作站进行有效监控,同时,在资源共享存储硬件方面也有严重缺失,由于制作栏目的存储空间设置由共享存储硬盘的分区大小所决定的,所以在对大型栏目只能跨分区进行设置,不仅容易造成制作、清理、统计过程等工作的混乱,而且极大的浪费了人力物力,进而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

2.1空间分配出现错误

通常来说,空间分配主要由三个层次组成,即:在空间管理中的最小单位的用户空间、多个用户空间的总和为栏目空间、多个栏目空间的总和为分区空间。三个空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是由于管理流程的缺失,使其在使用过程容易混合,比如,在用户空间与栏目空间的设置过程中由于技术的缺失容易超出其范围;而分区空间则因为空间限制原因导致栏目空间与用户空间的分配空间有限,不能过多承受两空间的总体量,进而造成超出在分配上不足的情况,电脑无法进行有效控住,只能通过人工维持各个空间的关系、不仅无法对空间进行有效管理,同时极大的浪费了人力物力。

2.2空间管理的调整操作不直观

由于目前所使用栏目空间为静态模式,而其空间大小是根据栏目时长、片比、栏目下的用户号的占用情况、用户节目期数、节目的制作周期,机房使用率等方面所决定的,在其突况发下改动起来繁琐无比,且容易造成空间混乱。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是能够使其栏目空间由静态模式改为动态模式则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这方面我们可以从共享存储资源方面入手,首先便是移除硬盘物理分区所带限制问题,其次利用多个物理分区对整体的存储区进行分解,最后对空间的变化做出改变,用实时监控、准确计算、图形化显示等方式进行有效控制,进而随时调整。从基本方面入手,进而整体改变栏目空间模式。

3对非线性编辑网络管理流程的智能化提高策略

传统的申请流程已不符合现代社会大规模非编网络化制作的需求,因此,需要在原有的非线性网络制作的管理方式和网管软件的功能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完善。一般来说,工作站与服务器是管理流程的核心。在电视节目还未开始之前,工作人员可以先行对工作电脑的可用时间与存储空间进行调查,确保在工作时不受外物因素工作干扰,进而提升工作效益。整体可分为三个部分完成:第一步:先行工作人员(下文成为管理人员)首先根据之前对工作电脑的调查情况进行工作前的准备工作,即为栏目建立名称、为栏目指定占用分区、对栏目可用空间进行分配、建立登入用户名、将登入用户名分配到指定栏目。第二步:首先,工作人员进入界面,在进行新节目工作之前建立工作区,并且向管理人员报备。报备的信息包括节目名称、节目时长、播出时间、删除时间、素材长度、制作期数等工作内容,管理人员根据报备信息为工作人员分配相关工作,工作人员根据安排进行相关工作,并且管理人员在工作人员需要数据资料时进行资源共享,使其工作人员在有效时间内完成工作安排。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同一个节目的副本工作、完成第一个节目后临时增加节目。在面对第一种情况时,管理人员可以保持工作区不变,并且沿用之前的资源进行副本工作;在面对第二种情况时,管理人员需要重新更改工作区,并且增加登入资源,具体为:先将登入号分配给相应的工作人员,登入账号的节目个数和各节目间从属关系进行从新定义,在素材信息、用户有效使用时间、各节目占用共享硬盘分区、空间等各种情况,通过服务器计在由管理人员进行相应分配,具体为:.要使制作栏目空间的大小与该栏目所配对的资源相对应,或者视情况而定,但是决不可因为资源紧张而胡乱分配,否则会造成栏目的混乱,同时,在登入账号分配方面必须与保留时间形成反比。这里几个例子:首先预定制作的儿童节目时长为35分钟,常规片以2:1的常规比例进行运转,可设定周期为13天。在上载素材量超出常规数值时,可以相应减少的登入工作区的规定时间;反之,当登入工作区资源的规定时间超出常规值时,可以相应减少上载素材量。进而使登入工作区资源的占用保持始终保持在一个平衡状态。促得工作人员的工作过程能有条不紊进行,不会造成资源混乱等情况。第三步:最后,当节目制作完成后,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服务器记录下详细情况,制作成报表并将其备份。进而将原先使用的工作电脑进行资源清理,以备下次使用。其中,管理人员需要着重记录在制作过程工作人员遇到的问题,后期相关人员对其进行分析探讨,找出原因所在,并对此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

4结语

整体来说,在用户工作区信息方面能有效改变之前索贝非编网络管理流程中管理不完善的情况。网络管理人员可以依据上述的方法,将所有信息统一起来,在工作人员进行空间管理原则和节目制作过程中提供多种制作、存储方式,使其工作方式简单有效。进一步的完善网络管理流程。可以这么说,网络软件的智能化管理大幅度的增强了工作效率,对栏目空间的管理更有效、准确,并且在制作后期能够提供相应的资料,使工作人员对于在节目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能有针对性的改善。这样不仅优化来了索贝非编网络管理流程,促得工作人员的工作过程能有条不紊进行,不会造成资源混乱等情况,同时还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为制作电视节目提供了较大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龚强.探究高标清兼容非编网络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7).

篇3

一、引言

本文针对移动通信网络中管理维护方面进行需求分析。通过结合智能化网络管理的应用架构,引入NFC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移动通信网络品质的提升。

二、NFC技术的智能化网络管理应用部署

为了解决工作人员在维护、排障、保障等流程工作的自动化处理的问题,需要在节点前端引入NFC技术,以实现数据的采集和交互。

2.1 NFC技术标准

NFC技术允许的通信距离在5到10厘米之间,允许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424KB/s。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场感应技术,专门用于两两设备之间的简单和安全的数据交换[2]。NFC技术提供了三种不同的操作模式:无源标签模式(卡仿真),点对点模式和读卡器模式。NFC技术允许两两设备直接进行方便和直观的交互,以达到用户进行数据的交换,连接和配置设备等目的。例如非接触形式的移动支付和电子票务就是一种基于NFC技术的非常容易实现的方式。

NFC设备具有三种操作模式[3],在本文的实现中使用第一种操作模式。

(1)读/写:在这种模式,开启NFC功能的手机可以读写任何支持的标签,读取其中的 NFC 标准格式的数据。

(2)点对点:在这种模式下,两个NFC设备可以交换数据。例如,你可以分享启动蓝牙或Wi-Fi连接的参数来启动蓝牙或Wi-Fi 连接,你可以交换如虚拟名片或数字相片等数据。点对点模式符合 ISO/IEC 18092 标准。

(3)模拟卡片:支持NFC的手机在与标签交互时扮演读取器的角色。这种模式手机也可做为标签或被读取的无线卡片。

2.2 NFC技术的应用部署策略

本文提出的NFC技术的应用部署策略,是以分层的方式将智能化网络管理平台分为采集处理层、数据管理层、应用功能层。如图1所示。

智能化的技术架构的各个层次的具体功能如下:

1. 应用功能层:需要实现应用操作界面,其中包括了客户机/服务器、浏览/服务器两种方式。实现业务逻辑处理,提供应用服务组件。通过信息门户(Portal)来提供统一的信息展现平台。

2. 数据管理层:需要完成对数据的存储和处理。特点是软件化、工具化、可视化。另外还负责完成对数据的完整性分析和数据的准确性核查。

3. 采集处理层:通过数据总线来从各专业网管获取数据,向下屏蔽厂家网管系统的差异,适应不同的接口方式,向上提供统一的接口协议和信息模型。要求新接口的引入和接口变化不影响已有应用功能。

基于NFC技术的部署方案,网络维护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NFC设备,来实时地执行后台提供的维护和维修计划。通过读取标签,可以了解设备的产品系数清单、技术标准以及其他有助于工作人员维护的信息。同时综合智能化管理系统也可以录入工作人员的签到及登记信息,实现规范化管理。NFC技术的数据交互流程,如图2所示。

工作人员使用随身携带的具备NFC功能的终端,完成与部署在站点的相关设备的NFC通信建立,实现站点巡检的签到及登记。然后通过快速建立蓝牙的连接,进一步完成设备的参数指标等重要数据的交互,体现在智能化网络建设中,“流程为先,业务为基,数据为纲,管理为领,技术为基”的特点。

三、结论

本文分析了NFC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网络管理的发展前景,采用智能化网络管理的应用架构,详细论述了NFC技术在该应用架构中的可实现性,并提出基于NFC技术在移动通信智能化网络管理中的应用部署策略,该策略,对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网络优化具有参考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Rainer Steffen, J?rg Prei?inger, Tobias Sch?llerman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in an Automotive Environment[M]. Seco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2010

[2] Jiang Hua, Sun Qiang. A Consideration o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Technical Standard[J]. Tracks For Standard & Technology. 2006

篇4

一个网络管理系统有五大功能域: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其中,故障管理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目的是保证网络能够连续可靠地运行。如果网络服务意外中止,将会对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这就需要一套科学的故障管理策略,及时发现故障、排除故障。

现在一些网管软件趋向于将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网络故障诊断和排除中。提高网络故障的智能水平有助于网络高效、可靠地运行。网络管理的智能化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本文针对网络故障智能化管理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建立事件知识库提高故障管理的智能水平的方法,为网络故障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计算机网络故障管理技术研究

(1)故障管理概述

故障是指软、硬件的缺陷;错误则是软硬件的不正确输出;失效是指所有和某故障有关的错误造成的网络的非正常运行。网络故障按生命周期可分为永久故障、暂时故障和瞬间故障三类;按故障对网络造成的空间失效范围的大小,可将失效分为四类:任务失效、基本网络部件失效、结点失效和子网失效。故障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发现并排除网络故障。一般说来,故障管理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故障监测和捕获故障产生相关的事件和报警;定位分析故障、记录故障日志;如有可能排除故障等。

(2)故障管理的类型

故障类型指的是具有某种特征的故障的分类。通常我们可以根据故障发生来源的不同,将它们划分为两大类,即硬故障(harderrors)和软故障(softerrors)。

硬故障是指网络的硬件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错误。这些错误与该设备的作用有密切关系,网络系统的复杂性也正是由于设备的多样性而体现出来的。根据这网络设备的作用,我们也可以将故障简单分为以下三类:

①连接设备故障

这种故障的现象主要是网络的物理连接出现问题,也可以称为通路故障。造成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电缆线断开、收发器断开或不能正常工作以及其它连接设备间的接口出问题等等。根据这类故障的来源不同,我们又可以将该类型的故障细分为线路故障、网络接口故障、收发器故障、路由器故障等等,该类故障是故障管理的最主要对象。

②共享设备故障

这种故障的表现是用于资源共享的设备出现问题,不能提供或享受所需的服务。同样,该类型的故障也可以细分为服务器故障(打印机故障、文件服务器故障等)、工作站故障等等。

③其它设备故障。包括电源故障、监控器故障、测试仪故障、分析仪故障等等。

软故障是指网络系统软件运行出错。软故障的发现和处理是在管理过程中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的,因为软件属于一种无形的东西,问题的表现不如硬件那么直观。从这个意义上看,软故障的识别和诊断更加困难。故障管理中所处理的软故障主要针对与网络通讯和服务有关的系统软件,它可以直接根据网络软件来划分,包括通讯协议软件故障、网络文件系统(FNS)故障、文件传输软件故障、域名服务系统(DNS)等等,其中通讯协议软件故障是系统研究的重点。这种错误通常是在协议软件运行时遇到某个异常条件(如缓冲队列满)或协议软件本身未提供可靠机制而导致传输失败,报文丢失。

故障类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网络在复杂性和规模上提高,网络故障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新的技术、设备的应用使故障的类型、故障原因、故障源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故障管理系统必须增加新的内容。

(3)故障管理的功能

故障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排除网络中出现的各种故障,达到这一目标要求系统至少必须具备检测、隔离和纠正故障的能力。

故障检测(detection)是指对系统的性能和状态进行检查和测试,根据结果和一定的识别规则判断系统是否故障。故障检测要求管理系统监视网络的工作,考查网络的状态及其变化,一旦发现系统出现故障马上进行报警。

故障隔离(isolation)是指确定故障发生的位置,通俗地说就是指出谁发生了故障,如哪个子网、哪个设备或者设备的哪个部件,对于软故障则指明哪个系统出了问题。由于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故障类型、原因、故障源多种多样,而且不同故障的表现可能完全相同,这就导致了故障隔离的复杂性。隔离系统应当尽可能地缩小故障源的范围。

故障纠正(correction)是指纠正所发生的错误,恢复系统的正常工作。故障纠正建立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目前所采取的手段除了进行硬件维修、系统重启、一定程度的恢复外,还包括一些非技术性的活动,如人员的使用和技术培训以及设备生产厂商的支持等。

(4)影响故障管理的因素

与网络管理一样,故障管理也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过程、设备和工具、人员。成功的故障管理策略是这三者的完整结合,而不仅仅是其中的某一个方面。

过程主要指为实现故障管理功能而进行的操作,下一节介绍的内容就属于故障管理的过程。了解管理的一般过程是开发一个实用的故障管理系统的基础。

设备和工具指的是进行故障管理的软硬件工具,包括故障检测设备、维修设备、实用的故障管理系统等。设备和工具在故障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管理员和工程师实施管理功能,排除故障,保障网络系统正常运转。下面介绍的就是几种专用的物理设备:

①时间域反射测量仪(TDR)。通过显示物理介质传输信号的波形表明设备或链路是否故障。

②网络监视器。监视网络上各结点的状态,得到网络的各种统计数字,以确定是否故障。

③网络分析仪。实时分析结点的收发报文,帮助管理者跟踪和隔离故障。管理人员在故障管理中的任务主要是维护管理系统和工具的运行,并在它们的帮助下完成故障排除和系统恢复工作。

2.智能化网络管理的概述

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对各种大型复杂的网络进行管理,许多研究人员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网络管理领域。虽然全面的智能化的网络管理距离实际应用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在网络管理的特定领域实施智能化,尤其是基于专家系统技术的网络管理是可行的。

用于故障管理的专家系统由知识库、推理机、知识获取模块和解释接口四大主要部分组成。专家系统以其实时性、协作管理、层次性等特点,特别适合用在网络的故障管理领域。但同时专家系统也面临一些难题:

(1)动态的网络变化可能需要经常更新知识库。

(2)由于网络故障可能会相关到其它许多事件,很难确定与某一症状相关的时间的开始和结束,解释和综合消息复杂。

(3)可能需要大量的指令用以标识实际的网络状态,并且专家系统需要和它们接口。

(4)专家系统的知识获取一直以来是瓶颈所在,要想成功地获取网络故障知识,需要经验丰富的网络专家。

在实现智能化网络管理系统时,还必须把握系统复杂性与系统性能的关系。不仅要利用将较为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而且要考虑实现上的复杂度和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对系统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3.事件知识库的研究

在专家系统中,知识的表示有逻辑表示法、语义网络表示法、规则表示法、特性表示法、框架表示法和过程表示法。产生式表示法,即规则表示法,是最常见的一种表示法。其特点是模块性、一致性和自然。知识库是知识的集合,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库包括概念、事实和规则只部分,缺一不可。

为了提高故障管理的智能水平,可以建立事件知识库(EKB,EventKnowledgeBase,

用于存储所有己知事件的类型、产生事件的原因和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等一些细节的静态描述。这个EKB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库,它的数据仅仅包含了属性值与元组,而属性值表示概念,元组表示事实。但研究EKB可以为今后建立完善的知识库奠定基础。

在EKB中存储了己经确定事件。最初,被确定的事件仅限于一些标准事件和措施。随着网络的运行和系统的反馈,EKB的内容将不断增加。

理想状态是能够确定所有的事件。

下面是EKB涉及到的只种基本的数据库表:

(1)事件类型表:该表中主要存储了事件的静态定义。

EKB中保存了己确定的事件可能涉及的相关知识,如事件类别(如:性能、系统、网络、应用事件或其它)、严重程度(如:严重、主要、次要、警告等)、产生事件的设备标识、指明设备的类型、事件造成什么影响(如:影响网速、单个用户不能访问等)、故障排除参考策略、上次更新的时期/时间、关于这个事件的备注信息、事件的详细描述等。

(2)实时事件表:描述了正在运行的网络中的实时事件。

实时事件表中提供可能用的一些字段,用于记录网络运行中发生的事件,如:设备的ID(从IP地址或查询设备表可以获得)、实时事件的状态(如:新增、确认、清除等)、根据故障票ID获得的相应的故障票信息等。

(3)设备信息表:存储了网络中设备的实际参数。

设备信息表主要记录了每个设备的相关参数。例如,设备ID号、IP地址、设备名称、厂商、类型、重要性级别等。

EKB中存储的相关事件的知识主要来源于专家。开发人员将获得的知识应用到与故障管理相关的系统中,根据不同系统的需要分配相应的知识,以提高系统性能。虽然EKB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库,但在开发过程中,可以通过不断地增加和修正EKB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的智能水平。

4.结论

文中分析了网络故障的类型,提出将事件知识库用于计算机网络故障的智能管理。实验表明,计算机网络故障的智能管理提供了基于知识的决策手段,比传统的管理方式具有更高的决策水平,为专家系统技术在故障的检测和隔离方面更加广泛的应用,奠定了一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5-1530-02

Intellingence of Technology for Computer Network Macfunctions Management

HUANG Xiao-ming

(Guiyang Medical College of Computer Education Centre, Guiyang 550004,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basic function of network trouble management system, and analyze network trouble management expert system、knowledge discover system briefly. Proposing intelligence manage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trouble by using distrubuted intelligence Agent.

Key words: network management; trouble diagnosing; intelligentification; expert system

1 计算机网络故障管理的概述

故障是指软、硬件的缺陷;错误是指软硬件的不正确输出;失效是指所有和某故障有关的错误造成的网络的非正常运行。故障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发现并排除网络故障。

一个网络管理系统应具有五大功能: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其中故障管理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它保证网络能够连续可靠地运行。如果网络服务运行中意外中止,将会对(教学、工作)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这就需要一套科学的故障管理策略,及时发现故障、排除故障。

网络故障的管理系统一般包括三个步骤:

1.1 故障检测

网络设备一般都具有感知异常情况的能力,当设备发现自身或网络中的不正常现象,它采用告警的方式报告给网管中心。因此,故障检测一般由网络中的设备来完成。

1.2 故障诊断及推理

故障会在网络中传播,所有感知到故障的网络对象(包括物理对象和逻辑对象)都会发出告警,在一个大型网络中,一个故障可能会引起大量的告警。故障诊断就是对网络设备发出的告警进行相关处理,从一大堆的告警中找出故障发生的真正原因。

1.3 故障排除

根据识别的故障原因,自动地或手工地对网络进行控制操作,恢复网络的正常运行。

2 网络故障诊断专家系统AngelES

网管系统IIENMS是包括主管理者/Web服务器层、子管理者一层和网元层的三层体系结构的综合智能网络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和安全管理。AngelES作为IIENM故障管理的一个子模块,其主要功能是实时一接收网元层设备发送的Trap告警信息,经必要的模式转化后与规则库中的规则进行匹配,然后向网络管理系统返回可能的解决方案和相关的故障诊断信息。

AngelES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是实时在线的专家系统,它能对网络中的突发故障作出响应,并将故障诊断结果及时反馈给网管系统;其次它的知识获取是来自基于数据融合技术的知识发现系统DFSKDS,从而使该系统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和可靠性。因此AngelES对于提高网管系统的实用性、智能化和健壮性有重大意义。

AngelES主要由知识库、事实库、推理机和故障诊断四大模块构成,下面分别介绍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

2.1 知识库

知识库管理模块主要完成知识获取、浏览、更新和存贮。Clips对于知识(规则)的描述有一定的语法格式,并在系统内部维护一张知识表。通过调用Clip、的相关外部函数GetRule-List, GetMFValue, GetDefrulePPForm等,可以在CLIPSFD中实现对知识的管理。

DFSKDS与CLIPSFD是松藕合的关系,被设计为离线方式配置在网络答理中心。DFSKDS强调多数据源的数据融和和基于序列事件的增量挖掘,通过它发现的关联规则可分为以下类型:

(1)告警―告警关联规则,如:如果A类型告警发生,那么在5秒内B类型告警发生的概率为80%;

(2)告警―故障关联规则,如:如果A类型告警和B类型告警在10秒钟内相继发生,那么70%的可能是设备D故障;

(3)告警―业务关联规则,如:如果A类型的告警发生,那么在15分钟内S类型的业务障碍申报产生的概率为80%。

告警―告警关联规则可以用来进行告警过滤和告警关联;告警―故障关联规则则用在故障定位和故障辨识;特别的告警―业务关联规则对于业务障碍的迅速恢复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能够在网络业务未受到严重影响或中断之前发现业务系统中的潜在问题并给予有效的处理,从而保证业务的健康、稳定运行。

2.2 事实库

事实库管理模块主要完成事实获取、浏览、更新和存贮,与知识库的管理类似。AngelES通过Socket通信接收来自IIENMS网元层设备发送的Trap原始告警信息,再将其转换为可供显不/浏览及后续处理的标准格式存放在事实表中。对任何一条告警信息包括告警时间、告警源、告警类型、告警级别、告警描述等内容。

2.3 推理机

推理机用于实现基于规则(知识)的事实推理,从而得到故障的诊断结果。基于Clips的专家系统在执行规则时,要把规则中的各个模式同事实表中的事实进行匹配。若所有模式均有事实与之匹配,则规则被“激活”,并置于“待议事件表”中。AngelES的推理机制就是每当接收到来自IIENMS网元层设备发送的Trap告警信息,就将其与规则表中已存在的所有故障诊断规则进行匹配,并调用Clips的系统函数Run返回被“激活”规则的结果。

2.4 故障诊断模块

是整个网管系统故障管理的一部分,负责网络故障定位和故障预测。一旦整个网络系统有设备上报Trap,IIENMS除进行必要的告警板显示故障信息外,会通过Socket通信自动、实时地将此告警信息发送给等待进行故障诊断的AngelES。AngelES将接收到的Trap进行必要的格式转化后存入事实库,基于知识库中的规则和Clips的推理机制进行推理,并将推理的结果通过Socket通信返回网络管理系统IIENMS。这一部分设计为后台运行方式,在启动IIENMS的同时启动AngelES。

3 智能化网络故障管理

在专家系统中,对知识的表示有逻辑表示法、语义网络表示法、规则表示法、特性表示法、框架表示法和过程表示法。产生式表示法,即规则表示法,是最常见的一种表示法。其特点是模块性、一致性和自然。知识库是知识的集合,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库包括概念、事实和规则只部分,缺一不可。

而在上述传统的集中式网络故障管理模式中,所有故障管理报告被送到网管中心进行处理,此时网络中的设备是没有网管智能的,只有管理者才能执行故障诊断等功能。为了提高故障管理的智能水平,最佳途径是采用智能Agent技术来构造Agent。通常人们把这种具有分布式特征的智能Agent实体称为分布式智能AgentDIA。其基本思想是如果故障发生在局部区域(称为管理域),就在本地进行处理,而没有必要将本地的故障报告给网管中心管理者去处理。这样,可把具有特定网管职能的DIA派往更接近于被管理域的地方做出基本决策。

3.1 分布式智能故障管理的系统结构

在分布式智能故障管理系统中,将整个网络分为若干个区域,称为管理域,每个管理域对应一个负责管理该域故障的DIA,在此称为面向领域的分布式智能DODIA。管理域是一个抽象概念,它可能是一个子网、主机或功能单元。对于DODIA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允许DODIA向网管中心报告,以便网管中心进行全局考虑并协同解决问题。因此,整个系统是一个分布式、协同工作的多系统。它主要包括:故障检测模块和故障管理模块两个部分。

3.2 分布式智能故障管理系统的系统功能

该系统分不同的管理域,由DODIA对其进行监视并报告管理域的情况,并协同网管中心对整个网络进行有效的故障管理。DODIA通过分析系统的监测数据、报警信息和用户报告,获得当前系统的行为状况,从而产生关于故障的假设并对其进行测试。对发生的故障,通过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的集成故障诊断系统对其进行分析并诊断出故障的原因。在给出可能故障原因的前提下,由系统自动或有指导地手工完成一系列动作以修复故障,保留详细的故障处理记录。DODIA不能解决的故障问题,由CAM向网管中心报告,由网管中心协同处理该故障。该系统是基于DIA的故障管理系统,在功能上较传统的故障管理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由于每个DIA是自主的和自包容的实体,它代表网管中心去各个管理域解决某个特定的故障问题,其间不需要网管中心的直接干预,具有很好的主动性。DIA之间也可分工协作以完成较大型的管理任务,在访问和处理远方的网络资源时,可灵活地从一个管理域迁移到另一个管理域。此外,包含一定的智能,其范围从预先指定的规则到自学习、自适应功能。

4 结束语

文中分析了网络故障的类型,提出将分布式智能Agent用于计算机网络故障的智能管理。实验表明,计算机网络故障的智能管理提供了基于知识的决策手段,比传统的管理方式具有更高的决策水平,为专家系统技术在故障的检测和隔离方面更加广泛的应用,奠定了一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网络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与此同时,教育部门也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将网络技术给予高效的利用,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实际的高校网络机房的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阻碍,相关的人员有必要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构建合理的高校网络中心机房智能化管理系统,促进教育的最终目的的实现。

1 高校网络中心机房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机房的检查和维修管理有待完善

纵观目前的高校网络中心机房的管理现状,我们不难发现,高校的网络中心机房主要是采取人工的管理,这样就很难做到24小时的值班,并且参与机房管理的人员的责任心和专业能力也有待增长,这就给整个机房的维修和检查造成了比较大的困难,很多管理人员不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有效的解决问题。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机房的使用效果。因此,我们在对机房进行巡查和检修的过程中,要能够加大对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应用,能从而能够对相关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检查和解决。

1.2 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大

在实际的机房管理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机房的管理涉及到很多环节和要素,例如:空调、电脑、配电设备等等,这些设备会产生较大的噪音、辐射和热量,从而使得管理人员在对机房进行管理使,很容易受到伤害,再加上这些设备释放的热量会使得室内的空气流通不畅,这就会对管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除此之外,机房管理的内容比较多,而且比较复杂,这也给管理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严重影响到了机房的管理水平。

1.3 机房管理的工作效率比较低

高校网络中心的机房中陈列的机器设备比较多,而且不同设备的型号以及维护的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一旦其中任何一个部件出现状况,机房管理人员就要从较多的服务器中去寻找病症,这样不仅会浪费大量的体力,还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进而造成成管理成本的浪费。

2 高校网络中心机房系统管理设计

机房网络的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整体设计主要包含四个主要的运行模块。首先是环境模块,这个模块是能够对空调以及气体进行有效的检测,其次是安全的模块,这一模块的主要作用是能够对相关的情况进行预警,再次是保安模块,这个模块是涉及到了机房的门禁系统等等,最后一个模块就是供配电模块,这部分主要设计的是机房的UPS等等。这些模块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协调运作,并且将智能化应用到管理系统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工作的质量。

3 高校网络中心机房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应用

3.1 网络中心机房环境智能化系统的应用

环境管理系统对于整个机房的管理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设计和应用的过程中,其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要能够设计相关的消防安全系统。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主要采用四个区域进行防火,即:供配区域服务器区域、网络区域以及工作区域,这些区域都要设置合格的谈活期和灭火装置等设备,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合理的联动机制。当发现哪一个区出现火灾时,就能够做出及时的判断,并及时的解决问题。

3.2 网络中心机房网络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应用

在网络中心的机房管理过程中,整个机房的智能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我们要能够采用一些智能化技术来对整个网络给予有效的管理。针对于实际的情况,高校的中心机房管理可以进行不同平台的划分,即:流程平台、基础平台以及监控平台等等,这样的网络管理系统主要是通过基础的平台来对相关的信息进行获取,从而能够把获取的信息进行传递,传到监控平台,这样监控平台就能够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和处理,从而形成全面管理。管理人员通过对相关的故障进行及时和科学的判断,就能够对问题加以及时的解决,扫清其中的障碍。

除此之外,虽然整个管理系统是具有较强的智能化,但是我们在实际的应用和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分派一些人员对相关的系统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从而能够将这种人工化和智能化给予有效的结合,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中心的机房管理系统的智能化的应用和构建给高校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此,相关的人员应该加大对其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践行过程中,还可能会遇到一定的问题,相关的人员要能够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有效的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更好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林.高校网络中心机房服务器安全设置策略[J].通信技术,2015,11(23):154-155.

[2]赵跃.基于C#语言的新型智能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26(23):231-232.

[3]戴建华.网络中心机房建设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8(26):241-242.

[4]张健. 网络建设的重要环节DD中心机房的建设[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8(12):258-259.

篇7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8.059

据人社部统计,2012年与1996年相比,我国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人次增长了581.6%,年平均增长率为13.11%,截至2012年底,全国累计有1.6亿人次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这说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但是,随着鉴定人数的增加,传统的职业技能鉴定管理方式已经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对人力、物力、财力造成了很大浪费,而且鉴定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也造成了鉴定结果欠公正、公平。

1 职业技能鉴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报名阶段

职业技能鉴定主要为现场报名,由考生填写职业技能鉴定登记表(一式三份),鉴定所工作人员负责初审录入信息,省(市)鉴定指导中心复审。由于鉴定人员逐年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非常大,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许多错误和漏洞,如信息录入错误,造成随后的证书打印错误等。

1.2 考试阶段

职业技能鉴定采用的试题都由各省鉴定指导中心提供,统一从国家题库抽取。但是随着鉴定人数和频次的增加,从试题库抽取出来的试题重复率较高,试题较陈旧,实用性不强。

职业技能鉴定分为理论考试和实操考试,理论考试主要采用答题卡方式,实操考试主要采用实物模拟、笔答、口答方式进行。随着鉴定涉及面越来越广,参加鉴定的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答题卡填涂准考证号和科目代码经常出现问题,阅卷时要返工修改。

1.3 阅卷阶段

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试卷由省(市)鉴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用光标机阅卡,浪费了大量时间。

实操考试主要由考评员根据考生现场操作情况和评分标准进行现场打分,由于缺乏科学检测手段,仅凭考评员的主观判断确定考生的实操成绩,有很大的随意性,使鉴定的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1.4 打证阶段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主要由考务系统生成证书号,然后人工将证书放至打印机打印、盖章,随着鉴定量增大,错页打印、盖章时有发生,造成了证书浪费。

1.5 存档和查询阶段

鉴定存档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考务系统存档,二是鉴定纸质资料存档。考务系统没有联网,必须把证书数据导出后上传至全国联网国家职业资格数据交换平台,才能实现联网查询,无法实现上传电子照片和实时查询。随着鉴定量的增大,纸质资料收集、装订、储存、查询都造成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2 职业技能鉴定网络化管理

职业技能鉴定网络化管理主要包括考生信息管理、考务信息管理、考题信息管理、无纸化考试、成绩管理、职业资格证书一体化印刷等,基本实现从报名到打印的全过程电子化管理,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保障了鉴定的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信息共享。

2.1 考生信息管理

考生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网上报名、缴费、打印准考证等,职业技能鉴定考生信息管理主要涉及与“在线考务管理平台”的紧密对接和二代身份证读卡器的应用。

职业技能鉴定的报名主体是鉴定所,由工作人员统一使用二代身份证读卡器读取考生基本信息,实现网上审核、缴费,简化了工作流程,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2.2 考务信息管理

鉴定所工作人员将考生信息录入结束后,上传至省(市)鉴定指导中心复审,然后根据审核合格人数生成鉴定申请和试卷申请,由省(市)鉴定指导中心受理,鉴定所编排考场、生成准考证号,然后将准考证号与考生信息对应输入考试主机,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2.3 考题信息管理和无纸化考试

考题信息管理主要是把导入的国家题库进行修改或者增加、删除管理,以便题库信息与时代形势发展相一致,其次是对考试工种、等级、时间以及题目分布情况做综合性规则设置,使考生在进入无纸化考试系统后即可显示符合考试设置要求的试题。

无纸化考试时,参考人员通过输入自己的准考证号进入系统之后,系统即按照其相应的工种、等级自动随机提取符合条件的网上考试试卷,并记录考试开始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参考人员可以答题、修改以及提前交卷,当到了规定交卷时间时,系统将强行进行试卷提交,试卷一经提交可以自动给出本场考试的个人成绩,并且参考人员不能再通过本准考证号进入系统进行考试。

理论试题资源可以直接从国家题库中抽题组卷,实操试题资源就需要组织专家队伍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试题要求出题,包含文字描述、实物模拟、情景再现等考核类型的试题。无纸化考试形式不再单纯依赖于纸张,提高了鉴定效率,降低了鉴定成本。

2.4 成绩管理

无纸化考试成绩现场评分后上传至考务系统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实时联网查询。

2.5 职业资格证书一体化印刷

职业资格证书一体化印刷,即考务系统成绩合格人员直接生成证书模板,原来手工加盖的厅、局行政印章及省、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印章,将直接套印在证书内页上,只加盖一个钢印,粘贴内页有多种防伪技术,能更加有效杜绝假证。减少了工作量和出错率,制证速度大幅提升。

3 结束语

职业技能鉴定网络化的实现,不仅保障了鉴定质量,而且促进和改变了传统鉴定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服务方式,对于鉴定工作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陕西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已经开始试行网上报名和职业资格证书一体化印刷等网络化管理,效果喜人,不仅降低了鉴定成本,提高了鉴定效率,而且推动了鉴定工作的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工作进程。

参考文献:

篇8

一、背景

随着各电信运营商全业务市场运营的开展,电信企业内部的竞争日趋激烈,在电信企业如火如荼的竞争过程中,企业内部的人力、成本等资源都集中到了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与维系等窗口中,作为后台网络、设备维护人员,如何使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和维护成本,来保障设备更稳定、更高效的运行成了各电信企业运维管理、系统支撑部门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问题分析

电信企业内部接入网络的设备主要由应用服务器、生产终端设备和内部局域网的组建、管理、支撑设备组成。在日常的维护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设备存在以下特性:

1)设备的多样性。上述设备中有网络交换机、路由器、小型机、工控机等,涉及操作系统有HP UNIX、SCO UNIX、LINUX、SUN SOLARIS等多种。

2)设备数量较多。随着电信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类设备数量也不断增加,仅以路由器、交换机为例,德州的数量就数以百计。

3)地理位置的分散性。由于上述设备主要为各级分公司的系统提供服务,由于各级分公司、营业部位置的相对分散,就决定了此类设备在地理位置上的分散性。

设备多样、数量庞大、位置分散的特性就造成了此类设备管理的复杂性,那么,如何对上述设备进行有效的维护和管理呢?本文结合德州的实践经验,基于TCP/IP协议族,提出了电信企业内部设备智能化管理系统设计方法。

三、技术介绍

传输控制协议(TCP)、Telnet协议都是TCP/IP协议族中的一员。这两种协议为用户提供了在本地计算机上完成连接、控制远程服务器的能力。在终端使用者的电脑上使用TCP或telnet协议,连接到远程服务器,并可以通过程序,在本地终端上输入命令,送到服务器上运行,就像直接在服务器的控制台上输入一样。

TCP协议、TELNET协议是各类设备或其操作系统上普遍支持的两种网络协议,基于上述两种协议,通过编程可以实现对各种网络设备自动控制、数据采集,来为我们的维护工作提供便利。

四、系统结构

应用服务器通过C语言编写程序通过TCP协议、TELNET协议与各网络设备建立连接通道,通过两种方式与设备之间进行交互。一种方式是定时解析通过既定的数据采集脚本向各网络设备发送数据采集命令,由结果分析程序将命令返回的结果进行分析,写入数据库。第二种方式,终端用户通过主动向应用服务器发起查询、操作命令请求,由应用服务器将操作命令对一台或多台设备进行命令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返回。

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应用服务器扮演了两种角色,一方面与各网络设备建立双向命令处理通道,一方面通过网页来接受终端用户的查询、操作命令请求。

五、系统实现关键技术难点分析

在智能化网络设备管理系统的实现过程中,我针对系统实现过程的两个重点、难点问题,来介绍系统的设计方案。

1、TCP、TELNET协议接口设计

在使用TCP、TELNET协议与各网络设备连接过程中,在两个过程中下可能会出较长的时间延迟。

(1)在使用SOCKET、CONNECT函数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的过程中,如果远程设备掉电,或出现局部的网络中断,这部分设备在整个局域网中将变为不可见状态。而无论是TCP协议还是TELNENT协议,在面向连接的协议,如果CONNET函数在建立连接的过程中阻塞,会进行多次重试,直到重试次数超过操作系统设置最大超时次数位置,这个过程一般会持续3分钟左右的时间。(2)在CONNECT连接建立后,与SOCKET套接字进行命令发送的过程中,如果服务器对命令返回的结果未正确识别出有效的命令结束符号,或由于网络设备自身硬件故障的原因造成命令处理过程放缓、或不执行,从而无法获得正确的返回结果,造成长时间存在一个无效连接,这实际也是一种阻塞状态。

上述两种状态如果在程序编写的过程中,如果不增加超时处理,将大大放缓命令的执行效率,造成终端用户对系统的认同度下降。因此,在上述两种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两种基本数据局域网内部的正常时间延迟、网络设备的回显延时。

(1)局域网内部的正常通信延时的计算过程中,可要选取各IP网段的最大网络延时作为参考。(2)网络设备的回显延时,由于网络设备的生产厂家、设备型号、硬件配置、软件配置、发送命令的不同,回显时间延时也会不同,这种情况下,对于同厂家、同型号设备,选取一个日常维护操作处理时间最长的操作时间作为参考。

通过上述两种时间的界定,使用SELECT函数来设置超时时间,在超时时间到达前如果没有收到正确的命令返回结果描述符,则产生一个中断信号,来打破阻塞状态。

2、各网络设备采集命令管理问题

由于网络设备类型众多、变更较为频繁,如果将所有的操作、数据采集命令都固化到程序中,虽然会对程序代码的执行效率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是同时会面临程序拓展性差、维护困难的问题。会让我们工作陷入不断进行代码更新,同时由于设备更替,代码中又会产生部分冗余代码僵局。为解决此问题,首先,我们编写了一个工作脚本分析进程,固化部分关键字,如TELNET_IP(使用TELNET协议连接IP地址)、 AUTO_TCP_IP(使用TCP协议连接IP地址)、FIND(搜索返回结果串)、ENTER(输入命令)、TO(将结果输出到文件)等。然后,根据上述关键字规范,结合日常使用较为频繁的操作命令。下面我通过SCO UNIX工控机和CISCO路由器的两个工作脚本,来给大家介绍下此系统德州联通内部的实际应用。

六、技术总结

在电信企业网络设备智能化管理实现过程中,通过TCP/IP协议族协议的灵活使用,成功地解决了对多种数量庞大、位置离散的网络设备的管理难题,实现各网络设备数据的采集、入库、显示,以及管理人员与网络设备的双向交互。通过在德州联通内部的建设和使用,实践表明此系统可以在网络设备维护、监控、操作方面,有效地缩短人工处理时间,此系统的实现方案对于各电信企业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篇9

摘要: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集成为在精细化、智能化和空间信息化方面将数字工厂研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对延安石油化工厂网络智能监控管理及仿真展示系统的建设实例说明了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在数字工厂领域如何发挥作用。

关键词:三维地理信息数字工厂;VRMap;系统集成

引言

随着全球各种行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数字工厂作为工业信息化的重要方向和形式,发展十分迅速,目前正向着精细化、智能化、空间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石油化工行业具有工艺复杂,设备繁多,管理要求高的特点,精细化、智能化和空间信息化的需求更加迫切。三维地理信息技术作为空间信息新技术之一,在继续保持高度集成空间信息,结合行业业务需要,提供多种应用分析手段的GIS特点外,还使GIS具有了更简单的逻辑,更直观的表现,所表达的地理信息更加形象,并具有所见即所得的特点,摆脱了传统二维GIS使用抽象的符号表达地理空间事物,需要较多专业知识才能理解的局限性,从而降低了GIS的使用难度,得以更好的与行业业务结合,发挥GIS的优势,使石油石化行业的专业人员可以更多关注本职工作,减轻工作负担,提高效率和决策水平。

根据石化厂的需要,广泛采用数字工厂的新技术,设计建设了延安石油化工厂网络智能监控管理及仿真展示系统。

一、总体设计

1.建设思路。

依据化工厂的竣工蓝图,并结合现场勘测数据,为主要设备制作尺寸准确的三维数字模型,形成三维模型数据库。通过数据服务平台实现各类型用户对数据的共享应用和数据的管理和维护。在数据服务平台框架上进行三维仿真展示,实现交互的三维浏览,GIS量测,设备属性查询、三维场景渲染,粒子效果展示等。再结合具体的业务需要和业务数据,与石化厂现有生产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大屏幕系统等进行集成,实现生产管理、监测监控、安全应急、仿真模拟等功能。

2.平台选型。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GIS提供了先进的工具和手段,虚拟现实(VR)、4D、专家系统等一些新的思想和技术正源源不断地充实到三维GIS中去。很多三维GIS软件,如国外的Esri ArcGIS、SkyLine,国内的VRMap、EV-Globe等相继推出,并开始在需求迫切的行业中得到应用。

软件平台的选择,需要考虑系统平台的兼容性,硬件条件,业务应用的针对性,展示的效果,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数据的安全维护性等。

考虑到石化行业的特点,通过比较,认为VRMap软件的仿真效果好、运行效率高、模型数据精细、支持海量数据、易于二次开发,作为基础平台和数据维护工具能更好的满足石油化工厂的需要。

3.架构设计。

系统的架构设计是基于分层思想进行的,即系统各层的相对独立,只依赖低于自身的层,而完全独立于高于自身的层,分层设计有利于系统的逻辑设计和功能实现,可以在不同的层次内解决不同的问题。根据分层的思想,将系统自下而上分为三层,即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各层描述如下:

数据层由三维数据维护管理平台VRMap企业版和三维空间数据库Oracle 10g组成完整的数据管理系统,管理和维护三维模型数据和业务数据。

服务层以网络三维数据平台VRMap SDK和运维支撑平台VRMap IMS为基础,向外提供基于业务的各种服务;

应用层即面向用户的C/S客户端――网络三维智能监控管理系统和B/S客户端――网络三维智能仿真展示系统,用户通过系统使用各种功能。

4.部署方式。

Client/Server计算结构的实质是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分配计算任务,在两层体系结构中,客户机执行应用处理和数据表述功能,服务器维护后台数据库。C/S应用软件的业务量是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产生的,一次数据交换是客户端提交一个请求并接受一次来自服务器指示的屏幕更新过程。

C/S结构是应用较为成熟的软件架构,在这种模式下数据被集中存放于中心服务器,用户通过客户机上的客户程序存取服务器内的数据,大部分运算集中在服务器上,因而系统对服务器的要求比较高,这种操作模式被广泛应用于网络环境,在GIS领域,大型应用也都采用C/S操作模式,保证GIS对空间图形数据操作和传输的快速响应。

Browser/Server结构系统架设在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浏览器三个层次上,数据服务器专门存放数据,应用服务器提供各类服务组件来访问数据服务器和响应客户端的请求,浏览器端只显示结果和发出请求。这种模式的系统维护较为简单,系统的修改和升级只需在应用服务器端进行即可,客户端的界面一致,用户操作起来比较容易上手。

根据系统应用需求,图形数据处理需求以及对系统平台安全性、稳定性考虑,本系统采用C/S结构和B/S结构相结合的混合模式。

二、数据建设

三维模型数据是整个系统的数据基础,根据系统的功能需要和经济性考虑,延安石化厂厂区模型分为:生产设备区域、办公区域、环境地貌制作三部分,并根据需要按照不同的精细度进行制作,在达到较好效果的同时,节约了制作成本,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

模型的制作参照总平图、设备图、工艺图、布置图资料,采用企业级三维建模软件(如3DS MAX等),按照模型对象的真实尺寸和形状和位置关系,进行各类建筑、设备及管线等三维模型制作。制作流程如下:

根据业务功能的需要,主要设备模型的名称和现有设备台帐中的设备编码一一对应,非主要设备模型的名称也按照统一编码要求进行编码。

三、功能模块

系统根据不同的运行环境和使用需求,分为C/S架构的网络三维智能监控管理系统和B/S架构的网络三维智能仿真展示系统两个系统。

1.网络三维智能监控管理信息系统。

延安石油化工厂网络三维智能监控管理系统由场景浏览、空间测量、工艺仿真、设备监测、安全应急、系统管理等子模块构成,集仿真展示、视频监控、设备监测、设备报警、生产状态监测等功能于一身,全面考虑效率、稳定、安全、开发等因素,为工厂各部门提供直观、可靠、智能、高效的生产监测管理应用服务。

2.场景浏览。

场景浏览是指三维仿真场景的展示和用户在场景中进行交互操作,获得所需信息的功能。系统支持多种操作方式,可以自如的控制场景的缩放、旋转、移动、改变视角,可以指定浏览的路线和方式。同时还可以控制图层的显示和隐藏,保存视点位置,播放录好的场景动画。系统还提供地物信息的查询。

3.空间测量。

空间测量功能可以查询场景中任何位置的坐标、空间距离、高度、水平距离、投影面积等。

4.工艺仿真。

系统可以将厂区的重点工艺流程,在场景中进行直观的三维模拟展示,将抽象的工艺流程图进行形象、直观化,为辅助厂区新员工培训,厂区工作人员理解并熟悉工艺流程提供帮助。

5.设备监测。

系统实现了与MES监控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的对接,可以将MES监控系统的实时信号和实时视频在系统中进行展示,对异常情况可以进行超限报警和视频摄像头场景的直接跳转。

6.安全应急。

安全应急功能可以快速查询场景中所有的地物或者设备的应急预案、指定范围内的应急资源分布情况。并通过事故地点设置在三维场景中对事故地点进行标注,如火灾、洪涝、破损等情况,模拟事故发生的情况。还可以对预案、预案级别、预案类别等内容进行增删改查,为指定设备增加专用预案。

7.系统管理。

系统可以对用户及权限进行管理,设置系统的各种基本设置,包括视频设置、MES设置和系统皮肤设置等等。

8.网络三维智能仿真展示系统。

网络三维智能仿真展示系统是基于B/S架构设计开发的,用户简单的通过IE浏览器直接展示三维场景数据,并为用户提供了三维场景的基本三维浏览和操作功能。展示系统还集成了生产实时信号监测、视频监控等业务功能。

9.导航控制。

系统提供鼠标、键盘、浏览面板控制三种控制模式包括缩放、方向控制、高度调整、俯仰调整,并且还有浏览模式切换、全屏、还原、打印输出、俯视等辅助操作功能。

10.查询定位。

系统可以输入关键字查询和定位相关的设备,也可以输入周边范围值查询范围内的设备。系统支持双击场景设备和在列表中点击查询结果,使设备定位到场景中央并高亮显示。

11.三维分析。

系统可以完成简单常用的场景地物分析。主要包括测量水平距离、测量垂直距离、测量空间距离、测量水平面积、两点通视分析等。

12.定线飞行。

在飞行路线列表中选择存在的路线(系统飞行路线或自定义飞行路线),进行路线飞行。系统可以自定义飞行路线,保存在本地,以对已存在的路线进行删除或重命名操作。

13.设备监测。

与厂区内的生产监控系统对接,在三维场景中监测显示各个设备的生产安全状况。可以设置监测时间间隔,是否进行报警检测,报警时间间隔以及报警时间间隔等监测设置。

14.视频监控。

通过与厂区视频对接为用户在三维场景中提供直观的三维视频监控画面,用户直接通过浏览器就可查看。

总结

延安石油化工厂网络三维智能监控管理系统建设综合运用了GIS、三维虚拟现实、海量数据管理、WebGIS等多种相关技术,在建设过程中克服了很多技术和数据方面的新课题,有多方面的专业人才和技术人员参与。系统建成后,为石油化工厂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广大员工提供了形象直观的厂区操作环境,提高了监测管控、调度决策、安全应急等业务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牟善军,姜春明,吴重光.石油化工安全仿真技术及应用.系统仿真学报, 2003,15(10) :1356-1363

[2]罗一鸣,刘有智,袁志国,张发兴.虚拟化工场景漫游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6,23(11) :1159-1162

[3]齐虎春.虚拟现实技术在化工仿真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8 :153-154

[4]延安石油化工厂网络三维智能监控管理信息系统用户手册.北京灵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012,4

[5]延安石油化工厂网络三维智能仿真展示系统用户手册.北京灵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012,4

[6]王权.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数字油田模式与发展战略研究.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3

[7]李青元,林宗坚,李成明.真三维GIS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发展[J].测绘科学, 2000,25(2):47-51.

篇10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3. 068

[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3- 0160- 02

0 引 言

通常来说,按照使用对象的不同将Web技术分为服务端技术和客户端技术,这两种技术的具体实现都依托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又与互联网技术密不可分,因此Web网络管理模型的建立和相关技术总的来说是其本身技术的一种延伸,主要包括对安全性、功能性、管理方便性等方面技术的提升。

1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模型

1.1 网络管理模型建立的原则

1.1.1 安全性

互联网和相关技术、产品的使用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但相对的由于互联网的突出特色是资源共享,这就带来了信息安全性的问题,比如目前大规模攻击个人电脑、企业中央计算机系统的勒索病毒和之前的熊猫烧香病毒等,为用户带来了很大困扰,因此较高的安全性是网络管理模型建立的基本原则。

1.1.2 管理方便性

互联网的一大突出特色是提升了相关工作的效率,使资源使用、大规模计算等变得方便快捷,同样,其网络管理模型也需遵循管理方便性的原则,包括系统的简洁性、操作的简单性、易学性、易维护性等。

1.1.3 较低的成本

就Web技术而言,无论是服务端管理模型还是客户端管理模型,本身只是针对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提供的一种附加技术,由于目前存在着为数众多、效果良好的计算机防护、管理、修补软件,网络管理模型的种类也非常多,竞争性很强,出于商业方面和实用方面的考虑,模型建立都应遵循较低成本的原则。

1.2 网络管理模型的特点

自诞生之日起,Web技术就表现出了非常强大的生命力,这是时展的一种客观需要,也是其本身高可操作性、发展性、灵活性的优势所致,在Web技术支持下建立的网络管理模型,也需要具备较高的操作性、发展性、灵活性等优势,同时,模型应该是和电脑系统兼容的。

Web技术等于是将目前各个电脑的小平台连接成一个整体,增强了网络资源共享性和使用的便捷性,在网络管理系统中,应确保管理员可以通过对浏览器节点的控制连接服务器,完成数据控制、传输等基础工作,模型的安全板块可以随时发现系统面临的问题等,并进行一些基础性的修复工作,模型还应考虑增加一定的远程控制能力和智能化模块,这些特点都是网络管理模型应具备的。

1.3 网络模型的具体内容

1.3.1 管理模块

管理模块是网络管理模型的基本模块,包括基础管理、功能性管理两个主要部分。

基础管理即涵盖Web技术两个方面,服务端和客户端的管理,比如基本的互联网访问功能、数据保存、清理、传输功能等,基础模块需要具备良好的操作性,可以通过创建快捷方式,或者简单鼠标点击的方式进行操作,数据保存、清理等功能也应遵循简单快捷的基本原则。功能性管理是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包括计算机各个主要部分比如中央处理器、屏幕以及互联网访问等方面,这些功能性管理需要建立在和计算机系统相匹配的基础上,同时也应该是便于操作的,在开发、设定功能模块时,需考虑未来计算机系统的发展趋势,使功能化模块具备基本的升级进步能力。

1.3.2 安全模块

安全模块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实现管理工作:一是授权机制,二是监测机制,三是记录机制。

授权机制是指管理模型应具备基本的授权管理功能,即对计算机和Web等使用者有一定分辨能力,比如使用者需要通过输入正确的管理密码,才可以使用计算机。监测机制是指管理模型具有基本的安全识别能力,对于侵入计算机的危险程序、木马等可以迅速发现并发出警报,自行将其隔离,或者等待相关人员进行处理。记录机制是指管理模型应具备数据信息记录功能,对于授权内容、管理内容、使用情况、木马处理等进行记录,并生成日志,方便相关人员查阅和处理。

2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模型实现技术

2.1 WBM技术

WBM是一种全新的网络管理模式,在之前网络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减省了管理的流程、步骤、成本,同时提升了安全性,可以较好地应用于网络管理工作。

WBM模式下,提供商会将Web服务添加到网络管理设备中,方进行保存,设备内部使用SNMP进行通信,管理人员可以使用任何浏览器,在网络任何节点上配置、控制存储、获取资源并进行其自身范围内的管理工作。另外,WBM模式的嵌入式方式也是其技术特色和优势,嵌入式是指将Web技术嵌入网络设备中,对设备进行图形化管理,在不损失功能的情况下,图形界面变得简单、操作方便,建立成本降低了,维护也简单许多,而且由于WBM模式在建立时充分考虑了对服务器的保护,必须通过口令和地址过滤才能访问服务器,这意味着未经许可的外部人员、程序无法访问Web服务器,安全性大大提升。

2.2 智能化技术

智能化技术是任何管理模型应具备的技术,由于智能化是当前信息产品和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有必要将相关技术应用于管理模型中提升其管理水平。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应集中于木马处理、漏洞扫描方面。

木马处理是指管理模型中的相关安全模块应该具备基本的木马识别功能,在发现危险后立即对其采取措施,将木马与其他程序隔离,防止木马造成破坏,在智能化的前提下,木马扫描、处理的能力也应随着木马的诸多变化而不断提升。漏洞扫描是指管理模型中的对应模块可以实时监测计算机状况,及时发现漏洞,同时采取智能化手段对漏洞进行修复或者发出警报,同样,漏洞处理也应该是具备智能化升级能力的。

3 结 语

Web技术的发展为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在Web技术支持下,建立网络管理模型,有利于Web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看来,管理模型的建立需要遵循管理方便性、安全性、成本低廉性原则,WBM技术符合以上三个原则,是比较适用的Web网络管理模型,进一步使用智能化技术,可以使网络管理模型更好地进行管理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