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任职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2-06-19 09:39: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污水处理厂任职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污水处理厂任职报告

篇1

为实施污水处理远程在线监控系统及无纸化办公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带领有关技术人员和职工,放弃休息日,进行反复研究,最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系统投入运行。运行后省建设厅对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可以实时监控,污水厂内部与外部市民、客户间的沟通更为便捷。市科技局在污水处理厂召开了“污水处理在线监控系统及无纸化办公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技术鉴定会。鉴定委员会给出了“该系统设计可靠,技术先进,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在相关行业推广的价值”的结论。该项目年节约资金10万多元,并获得了省建设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

市城市排水监测站是按照国家、建设部法规依法行使对排入城市排水管网的污水及污水处理厂和辛安河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水质进行监测、监督的机构,在的带领下,排水监测站通过了省计量认证和国家级实验室认可。该站是全国第五家、省第一家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的排水监测站。这标志着市城市排水监测站出具的检验报告在亚太十三个签约国家中具有多边互认的效力,能够为市城市排水监测工作提供质量更高、准确度更强、互认范围更广的服务。

在工作中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每月定期检查全厂安全工作,不定期抽点部位和关键工序安全情况,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污水处理厂运行近十年来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

篇2

从上面的“十二五”期间的数据可以看到,污水处理成为自来水行业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的污水处理率仅为50%左右,远远落后于美国、瑞士、荷兰等发达国家将近100%的污水处理率水平。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此前一项预测显示,我国“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废水治理投入将分别达1.05万亿元和1.39万亿元,其中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投资将分别达4355亿元和4590亿元。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污水处理厂建设与升级改造的投资额将达到186亿元。其中升级改造投资占比有望大幅提高,投资额可能达到42亿元/年;随着水资源紧缺的进一步加剧,水价的进一步提升,污水处理及循环利用、再生水有望成为“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领域。

水处理的核心技术是分离膜,中国水资源正日益稀缺而工业化仍在高速推进,如何缓解资源与发展这对矛盾已成我国“十二五”期间面对的一大难题。作为解决路径之一,在水处理、氯碱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的分离膜将扮演一个关键角色。根据“十二五”规划,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将大举提高分离膜的自给率,在分离膜全领域形成完备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并实现进口替代。未来有可能出台《高性能膜材料“十二五”专项规划》对分离膜行业未来5年的大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支撑和指导作用。

当前,国内污水处理行业总体集中度较低,未来异地收购兼并与企业已有产能的扩张将是污水处理运营企业一大看点,而资本实力雄厚与管理经验丰富的大型水务集团具有先天优势,同时我们认为具有技术优势或具有污水处理整体解决方案的技术型公司也将获得历史性的机会。重点关注两类公司:一类是污水处理上市公司,如创业环保、重庆水务;第二类是污水处理设备和污水处理解决方案的上市公司,如碧水源、万邦达。

本期入选的3只自来水业股票均为安全星级二星级,本周我们选择其中的首创股份(600008)进行点评。

首创股份(600008)

成长性仍有一定的潜在空间

首创股份是目前A股中运营区域最广的水务运营公司,同时,公司还兼营高速公路收费、水务建设、饭店经营、垃圾处理,房地产开发、以及供暖运营业务。2011年上半年,公司各项子业务中,收入占比居前三位的是污水处理(48%)、自来水销售(27%)、京通快速路通行费(14%),所贡献毛利润占比居前三位的是污水处理(51%)、京通快速路通行费(22%)、自来水生产销售(15%)。

展望“十二五”期间,公司的成长性仍有一定的潜在空间,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内部分民企退出水务运营市场。这主要是因为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对于民企的资金链要求越来越高。而在前一轮水务运营资产争夺中,部分民企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导致项目盈利性一般。在目前缺乏较好的融资渠道的情况下,可能会考虑变卖一部分资产。而水务运营资产的稳定现金流,使得其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仍能卖出一个较好的价钱。

二是国内即将兴起的垃圾焚烧运营市场。相对于已经完成第一次版图划分后的市政水务运营市场,国内的市政垃圾处理独立运营方仍处于方兴未艾之际。国内的市政垃圾处理需求迫切,但对于运营企业来说缺乏较好的盈利模式。从我们最新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未来将考虑引入民营资本投资垃圾焚烧建设市场,主要通过垃圾焚烧电价的方式补贴企业的处理成本,并保证一定的投资回报。

海通证券认为,对于首创股份,这类原先在市政水务领域异地扩张较为成功的企业来说,不仅有较强的现金流做支撑,而且其与各地方政府直接的关系也较为紧密,综合城市废物处理(废水+固废)的联合运营模式也有利于地方政府的监管。假设公司未来两年水务处理产能年均增速为5%,预计EPS将分别为0.24元、0.28元。参考目前市场上同类水务运营企业的估值水平,给予2011年25倍的动态PE,对应目标价6.0元。首次给予“增持”评级。

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显示:公司2011-2013年综合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为0.26、0.32和0.43元;当前共有2位分析师跟踪关注,1位给与“强力买入”评级,1位给与“买入”评级,综合投资评级系数为1.50。

盈利预测(元)

餐饮住宿与娱乐:业绩表现一般 基金整体减持

上周投资评级下调的25只股票中电力设备、金属与采矿各有3家公司入围,餐饮住宿与娱乐、电力、房地产、化工品、机械制造、汽车零配件各有2家公司入选,其他分布在家庭耐用消费品、煤炭、能源设备与服务、商业服务、食品生产与加工、食品药品销售等行业。本期我们来关注一下餐饮住宿与娱乐行业。

上半年20家旅游酒店类公司营收增长22%、净利润增长19%;实现毛利率37%,同比下滑2个百分点;净利率9%,同比持平。各子行业业绩表现排序依次为:景区、餐饮、综合类、酒店。从我们分类总结的子行业来看,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增速与2012年子行业平均估值分别为:景区(30%,58%,41x),餐饮(29%,41%,27x)、综合类(25%,19%,21x)、酒店(18%,-11%,22x)

2011年二季度末,基金重仓持有的旅游股共9家,而2011年一季度末,仅7家旅游股进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按基金持仓行业流通市值增幅排序,旅游股排名第34位,流通市值环比下降18.92%,基金公司仍然低配旅游股。基金公司从整体上减持旅游股原因是:1、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以及地方政府出台的配套规划逐步兑现;2、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已经成功开办;3、当时旅游板块一年滚动市盈率为53倍,2011年预测市盈率为42倍,估值偏高。

长期来看,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带薪休假制度的完善、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以及政府对旅游业的支持,天相投顾看好未来旅游业的发展。短期来看,随着投资者对“十一”黄金周抱有良好预期,“十一”前,旅游板块估值水平仍暂时维持高位,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十一”黄金周利好因素的兑现,投资者可能获利回吐。如果下跌幅度过大将是布局旅游类上市公司较好的时机。

本期我们选择评级下调的西安饮食进行点评。

西安饮食(002028)

借助资本市场平台 稳健快速扩张

公司从97年上市至今并未做过再融资,借助陕西省、西安市的经济高速发展,公司旗下的13个老字号餐饮品牌也正迎来黄金发展期,今后公司将打造餐饮主业与食品工业成为公司的两大支柱产业,借助资本市场平台,稳健快速扩张,将公司的老字号品牌立足陕西,走向全国。

篇3

“我最讨厌的就是自己的行业。”文一波说。

“玻璃门”

在水务领域,文一波算是一个技术派,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硕士毕业,正宗科班出身。他可以很轻松地由商业切入到各种技术细节,从污水处理的氨氮指标到生物转盘的直径大小。采访他时,自来水的水质问题正闹得沸沸扬扬。有媒体称,中国自来水的合格率不过50%,官方则回应,根据2011年的抽样检测结果,出厂水质达标率为83%。

“这两个数据都不太准确,标准不同,前者指针对用户要求的水质,而后者侧重水厂出水的标准。就水厂而言,83%更接近现实一点,可是从用户的角度讲,50%更接近现实。”文一波直言不讳,目前中国整体的水质状况不容乐观,原水的水质普遍较差,个别地方只能用五类水作为原水,常规的处理工艺根本达不到2007年7月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自来水一直是文一波渴望增加投资的领域,其控制的桑德集团已在全国投资、运营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业废弃物处理等相关项目60余个,其中在湖北、浙江、江苏等省都有自来水项目,这类项目现金流稳定,是长线资本不错的配置领域。尤其2007年新标准出台后,不少水厂的相关设备以及管道网络亟待改造,亦需要改进型投资。

可是,桑德在自来水领域斩获平平,其进入虽无法律障碍,却频频遭遇“玻璃门”的掣肘:上至政府主管部门,下至执行层级,多以供水安全、服务质量、价格垄断这样的担忧阻止民营资本进入。

“实际上,都是完全不能成立的理由,只是有些群体阻止水务开放打的一张牌。”如果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且对政府的执行力抱有信心,可能很容易被文一波的逻辑说服:如果自来水领域开放,政府完全有能力就服务品质综合监控,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可进行经济惩罚甚至收回特许经营权,而其监管独立性更强;中国水价正处于上行通道,根本助推动力在于改善水质运营成本要增加,而缓解的出路只能是开放,“市场以国有资本主导,体制和管理机制导致自来水的经营效率偏低,而且投资能力受到制约”。

至于民营资本推升涨价一说,文一波直接用“胡扯”一词吐一肚子不快:“价格听证和审核都由政府组织,报请政府批准,企业说了根本就不算。政府可以找任何一个理由,比如CPI高,就能封死涨价;自来水供应有一定区域性,涨价得参考周边市场,比如襄樊国有水厂一吨四毛钱,如果我在宜昌的水厂涨到六毛钱,人家肯定会骂死。”由桑德运营的自来水项目,他说自己格外小心价格的分寸,其运营原则是“在同区域可比的城市,调价的时间会相对偏晚一些,调价的幅度偏低一些”。

言谈犀利,行动谨慎,或许是文一波惯用的一种策略。这不奇怪,水务的圈子,形形的利益集团层层叠叠,民营企业的弱势显而易见,嗓门大一点,可以多一些机会,而一旦赢得机会,又必须谨小慎微。

狂妄的提案

文一波创业,一开始就有点被逼上“梁山”的味道。

1994年,两个下海赚了钱的朋友想捣鼓点和环保相关的事,当时在化工部规划院任职的文一波应邀去帮忙,没想到被突击委任为副总经理,朋友的好意带来的却是无妄之灾——他被原单位除名。

创业未久,钱烧得很快,起头的两个朋友自己先撤了,文一波硬着头皮接手了生意,险象连连,公司曾经9个月无事可做,现金流一度几近断裂,最后通过“很硬的关系”,才从银行贷了30万元,直到后来为污水处理项目提供技术和设计支持,公司才告稳定。

文一波的出名,缘起于1999年的一次“大胆”,他在《光明日报》花钱买了一个广告版,刊登了一个公民的“两会”提案——“中华碧水计划”。计划的主旨是市场化运作污水处理项目,即向政府争取特许经营权,由企业承建并运营一定时限,通常为30—50年,其间靠收取企业排污费营收。这类“建设—运营—移交”(BOT)的方式在国外已然流行,在国内却属融资创新。

创业之初,为推销桑德的“SNP生物填料球”,他在《中华环境报》撰了个很牛的广告词——“21世纪世界废水处理技术革命”,公司两部电话很快就被打爆。而这一次“公民提案”,则又吸引了一个重要人物的注意——时任建设部部长的俞正声。

俞正声看到报纸,马上做了意见批复,嘱托建设部的几位司长级官员找到文一波好好谈一谈。这次谈话,文一波感觉不是太愉快,官员的评价大体是四个字——幼稚、狂妄,他们好心敲打这个年轻人,无论资金、技术、设备,他的计划在中国都不可行。

市场化的力量被当时的官员们低估了。10年前,中国城市污水处理的处理率不过10%,市场化运作后,一眨眼就到了目前的70%,“全世界任何人都想象不出来,我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么快,简直就是”。文一波的设想绝非天方夜谭,他也笃定政府主管并不一定掌握真理,“有些官员,什么内涵都没有,啥也不懂,总认为比我们懂。我自己在行业内搞了20年,难道就不比你懂?”

文一波因“中华碧水计划”获得了知名度,北大方正集团和中金公司入股了桑德,他还慢慢“磨”到了第一个BOT项目:2000年12月,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复,同意北京桑德集团自筹资金,投资、建设、运营北京市肖家河等两个市政污水处理厂,总投资数千万元,这是中国第一个由国内民营企业投资兴建的市政污水治理项目,日后成为文一波获得其他政府项目的一个标杆工程。

在早年的创业历程中,文一波的商业性格表露无遗。他有丰富的想象力,不排斥奇思妙想,但凡有可能的事,都爱好好探究一番。曾经有人建议他“蛇吞象”抄底收购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后者是全球三大水务集团之一,其体量为桑德的10倍不止,文一波很认真地探问,如果作为非控股股东,并购能否合并进入上市公司的报表,以便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

创业之艰难冷暖自知,文一波高度关注成本与风险,坚守出手的底线。早年月工资800元以上的人一律不用,他说用不起。即便现在坐拥百亿级的资产规模,他依然忧心公司日后的“生与死”,这种小心约束着桑德避开锋芒,与各种项目的拼抢绝缘,不惜血本的事情坚决不干。“民营企业,活下来才是硬道理。现在并购的资产价值虚高,水务行业动不动是40倍或者50倍的PE,我自己公司的PE不过10倍左右,我去买个20倍的PE,投资者不得打死我。但你要让我花5倍去买,我就是神仙也买不到啊。没关系,我等机会。”

与“野蛮”共舞

文一波感慨自己的行业“太野蛮”,技术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水务行业具有“类金融”的模式特征:一般的项目运作模式,多由集团投入资本金,设置独立的项目公司,以项目本身的现金流收益独立向银行申请贷款。在业内,一个项目自有资金只要达到20%-30%,就能通过财务杠杆撬动项目运作。

过去数年,行业频频出现溢价数倍收购的案例,竞争演变为融资能力的裸“搏杀”。其中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2007年兰州供水集团改制,其45%股权以及相关污水处理项目,桑德内部估价在3亿元左右,结果威立雅水务报价17.1亿元买走。直到现在,文一波还会拿这个案例说事,只是时移势易,“5年之前是外资野蛮,最近5年就是国有企业和央企野蛮,他们已经看不起外资了,无非就是钱多,不管自己是否有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就忙着跑马圈地。”

融资能力的短板,文一波心知肚明,资本的躁动让他生发出“有劲使不出”的愤懑,但凡听到“类金融”,他就心生厌烦,这个词完全辱没行业的技术含量,推升资产泡沫,“(水务)行业根本不是一个类金融产品,即便是类金融产品,资产价格一定要匹配现金流,本来现金流跟3亿元的价值做匹配还是挺好看,偏偏17个亿去买,财报就特别难看”。有钱的主到处砸钱抢项目,自己日子未必好过,捎带着却把行业价格炒起来了,“到处哄抬物价,‘喝汤’的机会都不给,还四处来公司挖员工,一开价直接就是原来薪酬的2-3倍”。直到现在,文一波去境外做路演,仍然有投资者基于“类金融”的逻辑来挑战他:桑德怎么能够跟圈得动钱的人一道玩?“普通投资者的逻辑都很简单,国有企业股东这么牛,你拿项目没有优势,国有企业自己有钱,融资成本还能很便宜,怎么能干得过人家?我现在都懒得跟他们解释了,钱多怎么就成了行业核心竞争力?”

水质标准不断提高,文一波相信,下一轮竞争要胜出只能靠技术上的“细活”,无奈现在行业热衷拼资本,技术派成了冷僻的少数派。权宜之计,桑德只好回避比拼融资能力为主的TOT(移交—运营—移交)项目,更加偏好BOT项目,因为其中牵涉设计、技术、建造、运营、融资等诸多环节,可以发挥综合优势。当然,他相信会有识货的主,比如李嘉诚收购的英国水务就持有其境外上市平台桑德国际(00967.HK)的股份。

除了厌恶资本的盲动,文一波多少有点反感少数有权官员的“嘴脸”。水务领域,免不了要多跟政府交往,过去的官员理念固然保守些,却有一份他欣赏的“淳朴”,现在小撮当道者“铜臭一些”。桑德运营的项目有不少政府补贴,时常会遭遇经手部门的克扣、截留,文一波偶尔就有倔强的表现。他的助手说,有一回老板实在看不过补贴的缩水幅度,直接在申请报告上做批示:“这笔钱不要了。”

篇4

一、财务工作方面

1、参与制定完善集团公司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完善并修改了《XXXX(集团)财务管理制度》,起草制定《(集团)差旅费管理办法》、《(集团)财务审批制度》、《(集团)增收节支管理办法》、《(集团)全面预算管理办法》。

2、认真落实月度、季度财务分析报告工作。按照集团公司要求,在总会计师的悉心指导下,我起草完成了集团公司财务分析季度报告,并做成模板下发给各子(分)公司作为参照,统一了财务数据上报口径,并按月及时完成集团公司财务分析报告的撰写及汇总工作。

3、认真做好固定资产以及存货的管理工作。按照财务部的岗位职责划分,由我负责集团机关固定资产及存货的管理工作。我及时完善了集团公司机关的固定资产台账,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集团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按月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测算并向集团机关会计提供数据;参与了存货的清查盘点工作,对后一步库存材料的处置提供依据。

4、按时完成部门月度工作小结的上报工作。按照集团公司领导要求,每月终了各部门要及时上报月度工作小结,我对财务部每月发生的各类业务及工作事项认真做好记录,并在月末及时总结,按时完成上报。

5、做好集团公司贷款融资业务的银行对接工作。根据集团公司的发展规划和业务需求,我集团公司计划向银行进行贷款融资,前期已与六家银行对接完毕并提供了基础性资料,目前已完成银行的前期信用评级与客户准入手续工作,下一步将持续跟进,及时向银行提供资料。

6、9月,同城司的相关人员赴国开行,积极商谈国开行贷款还本付息的相关事宜,再次确认了本金和利息金额及归还时间。

7、参与XX分公司调研小组,完成调研工作。根据集团公司第二次总经理办公会议要求,为进一步强化管理工作,全面掌握XX分公司面临的各种疑难问题,成立调研小组,围绕大用户管理、管网漏损情况、抄表现状、巡查稽查工作、欠缴水费情况等多方面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并认真完成调研报告,及时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8、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员工,我时刻保持着干事创业的工作激情和艰苦奋斗的吃苦精神,常与领导同事加班加点,有时工作做不完便会拿回家继续做,总之领导交办的事项我都会竭尽所能完成好。

二、监察审计工作方面

因为本人的编制在监察审计部,因此除了做好财务工作以外,我还积极参与监察审计部的各项工作:

1、我于6月进入集团公司,由于监察审计部属于新成立科室,各项制度未能完善,我积极配合部门领导,起草制定了《XX集团内部审计管理办法》,并制作了审计类文书及工作底稿等各式模板,方便后期开展审计工作。

2、今年8月,按照审计局《关于开展XX内审自查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对2018年度集团公司总部及下属3个二级单位(*XX公司、**市XX处理厂及**市XX污水处理厂)的资产、负债、损益、收入、费用、效益情况,以及重大决策事项、资产质量状况等方面进行了内审自查,并及时上报内审自查报告。

3、今年10月,按照市国资委《关于对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与业务支出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的通知》要求,对集团公司领导班子成员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的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培训、业务招待、差旅费、通讯费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认真自查和梳理,并及时上报了自查报告。

4、积极配合生产运营部,参与集团公司采购方案研讨小组,按照集团公司采购管理办法的规定,针对2020年度集团公司采购计划,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采购方式,并对材料最高限价进行复核等工作。

5、按照集团公司领导要求,参与月度巡查工作,对各子(分)公司生产运营状况、安全情况等进行摸底调查。

三、不足之处

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能够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认真遵守规章制度,能够及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但是,在工作当中还存在诸多不足:

1、业务能力存在很多不足,在财务涉税方面、内控制度以及下属子(分)公司的生产运营、操作流程等方面我还需要继续深入学习,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业务能力、工作经验。

2、服务意识上存在不足,工作上存在只顾自己一块地的现象。没能主动作为,为他人设身处地的着想。

3、工作主动性上存在不足,在有些工作上还是很被动,领导说什么自己才做什么,缺乏大胆作为、干事创业的冲劲。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认真落实好集团公司全面预算工作。2020年年初要在全集团公司范围内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由我牵头,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各(子)分公司要积极配合,加强沟通协调,认真落实好全面预算工作。

2、继续做好财务分析工作,及时提出为实现本集团公司生产经营计划的财务控制可行性措施或建议。

篇5

[中图分类号] G6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8-0011-02

工科院校专业试点改革是省教育厅为进一步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以点带面、示范推动的重要举措。试点专业改革要加强高校与地方企业协同创新。校企协同创新是高校和企业在学生培养、合作开发、队伍建设、研发平台建设等多方面的深度合作。[1]工程试点专业的核心是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师资队伍有两点内涵:一是专业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的双师;二是提高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通过环境工程试点专业改革,我们采取引进、培养和外聘等方式,建设了一支由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学科专业带头人、高级工程师为中坚的教师队伍。

一、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增加教师企业经历

我们制订了企业培训计划,选送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通过主持或参与企业的工程项目,让青年教师参与工艺设计、课题研发、项目申报,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通过进驻企业,专业教师熟悉了担任课程领域的最新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将这些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时引入课堂;组织召开项目对接洽谈会,与合作企业开展横向课题研究,通过开发实用技术、技术咨询服务等形式的科研课题及项目合作,使专业教师处于行业实用技术的前沿,提高专业教师科研水平和技术能力,从而提高技术开发和项目推广的能力,使专业教师逐步向“双师型”转化。

二、与企业务实合作,建立常态、高效的兼职师资队伍

为深化环境工程试点专业改革,我们在专业实习基地的基础上,筛选出10余家具有地方产业特色、与环境工程密切相关的主流企业,与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合作协议对合作方式、合作内容、双方职责权益等都有明确规定。在双方务实合作的基础上,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使团队教师全部具有宽厚的工程背景,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兼职师资队伍。[2]

(一)兼职师资全程参与完成教学工作

我们从抚顺石化分公司、矿业集团、抚顺市环境监测站、中核电三宝屯污水处理厂等企业聘请了10余名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这些技术人员长期从事污水处理运行、环境监测分析、环境综合评价、节能生产评估等工作,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兼职教师承担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清洁生产等专业课程的授课任务,实现了课程教学的企业化、应用化,形成了与目标企业的教学互动,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我们要求不低于50%的学生毕业设计要在企业完成,并采用双导师制,由企业工程师和专业教师共同确定题目、联合指导、共同评价。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深入企业完成毕业设计,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率。

(二)兼职师资队伍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兼职教师长期处在产品生产、技术革新、行业发展的第一线,与校内专业教师相比,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强,能把工作中的直接经验、最新技术和成果带入教学中,使教学和实践有机结合。通过兼职教师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生产科研前沿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对岗位的适应。

目前我们建立了一支由10名企业高级工程师的兼职师资队伍。兼职教师队伍扩大了教师资源、丰富了教学实践内涵,极大地解决了学生对实践技能、专业岗位现状、行业就业形势等各方面的需求。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专业能力

(一)加强专业教师培训,保持专业活力

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是一项常态工作,要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要为专业教师建立培训提高的平台。

对专业教师的培养首先要提高其学术水平、教学教研能力,在此基础上强化其工程实践能力。

我们聘请了环境领域的知名教授作学术报告,让教师及时了解专业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同时,我们要求专业教师观摩视频公开课、国家精品课、校内名师课堂,鼓励教师参加省内、全国的学术交流和教学研讨,并组织教师参加了现代教育技术、外语培训,鼓励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培养其国际化工程视野。

图1 工程人才专业教师培养路线

(二)重视兼职教师培养,规范从师技能

兼职教师是环境工程试点专业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组建一支师德高、业务精、技术硬、相对稳定的外聘兼职教师队伍,对加强校企合作以及培养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兼职教师长期在企业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在工程实践和实际操作上具有独到之处,但在教育教学理论、教学基本功、教学管理能力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因此需规范其从师技能。应按照国家高校教师从业资格考试标准对其进行培训,完成普通话、心理学、教育学、职业道德等的培训与考核。

图2 工程人才外聘教师培养路线

外聘教师要求做到学好教育学,明确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同时学好心理学,这有助于帮助他们适应教学工作,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觉进行教学改革;培养职业道德修养,明晰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而又神圣的职业。

四、建立专兼职教师一体化的管理机制

专兼结合是工程人才师资队伍的特色,在完善兼职教师聘任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对兼职教师任教能力和教学质量的督导,明确兼职教师的任职条件、聘用程序、管理要求及教学工作规范,实行专兼职教师1∶1结对,配置教学助手,专兼职师资队伍协同提高。兼职教师一经聘用,要编入相应教研室,参加部分教研活动。兼职教师应明确新学期教学工作任务,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备课,撰写好教案。系(部)应通过全面的综合考评,准确地掌握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写出实事求是的鉴定和评语。

改革专业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制度,强化工程实践特色,对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由侧重评价科研项目、获奖和学术论文方面,转向增设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并加大这部分的比重。[4]在职务晋升时,有无企业工程经历将作为一票否决的条件。

同时在企业设立专业教师流动工作站,校企共管联合培养专业教师,专兼职教师共同进入项目部、工作室或课题组,以专业内涵建设为主线,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将教学、管理与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紧密结合,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

五、结束语

环境工程专业综合试点改革的核心是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这也是新形势下对工科院校试点专业培养的客观要求,是工科院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主要依托,它关系到环境工程试点专业改革成功与否。我们将以试点专业为对象,以点带面进行全面综合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更加凸显工科院校的优势与特色,为石化行业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优秀人才。[5]“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部门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不仅要得到地方企业的积极配合,还需要从制度上加以保证,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这样才能最终实现提高工科院校工程教育质量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杨路.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

[2] 周伟,严兴春.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机械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J].教学研究,2013(4).

篇6

该市一位分管副市长对这位财政局长的评价是:“此人善于理财、精于理财,是一个理财专家,能‘四两拨千斤’。”

从小秘书到“理财专家”

韩培武1964年出生在诸城市一个农村家庭,1984年考入山东经济学院,毕业后当过秘书、副科长、科长、纪检组长、副局长、镇党委书记。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09年被任命为诸城市财政局局长,成了这个107万人口城市的“财政大管家”。

韩培武一踏进财政局大门就给自己确立了新的目标:做一个精通财政的“理财专家”!

诸城市进行行政区划大调整后,将23个乡镇合并成了13个,打破了原有的财政收支格局,原有财政体制已不适应新的镇域经济发展需要,急需对原有体制进行调整和完善。韩培武一上任,就马上着手新一轮乡镇财政体制改革,他跑遍了全市13处乡镇,先后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调研,由于工作超负荷和气候变化异常,他患上了重感冒,为了不影响改革进程,他白天上班,晚上打点滴,其家人心疼地劝他:“你不要再这样折腾了,身体受不了啊!”可他并没有放心上,仍抱病坚持工作,很快摸清了乡镇(街道)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发展前景,以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并对有关数据进行了反复比较测算。又利用晚上及双休日与有关人员加班加点,最终确立了以“核定收支、定额上解(补助)、增量分享”为主要内容的新的市乡财政体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体制调整后,在当地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协调发展效果。2012年,诸城市完成乡镇级财政收入10.8亿元,5处镇街财政总收入过亿元。

生财有道

财政是庶政之母,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管家”,除了管如何分配钱之外,还要管如何生钱、生财。

近年来,诸城的经济和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市区比以前扩大了近三倍,市政建设、道路建设、社区建设、治污减排等各项事业都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作为全市“财政大管家”的韩培武的压力可想而知,他几乎成了人人想吃的“唐僧肉”,每天都苦于应付没完没了的要钱报告。他管着数以亿计的钱,却感到自己成了世上最没有钱的人。

面对财政资金紧张的状况,韩培武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发挥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带动作用,利用财税政策和财政投入,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较快发展,实现“小钱”生“大钱”的效果,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

2008年,韩培武介入资本债券市场,探索利用企业债券进行低成本融资,提出了发行治污减排企业债券的设想,经过多方沟通,最终发行了国内首支县级治污减排企业债券,募集资金8亿元,支持了潍河综合治理,建设了6个污水处理厂和1个垃圾处理厂。诸城债券整个发行方案的设计,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创新样板。紧接着又乘势而上,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发行了10亿元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债券和13亿元的市政企业债券。这三支企业债券的成功发行,昭示着资本市场的“诸城板块”已初步形成,也昭示着诸城正步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为了破解中小企业资金制约瓶颈,韩培武帮助中小企业在公开市场上直接融资开辟新途径,2009年成功发行了全国首单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募集资金5亿元,支持了新郎、信得药业等8家中小企业发展。他还先后筹建了舜域和舜邦两个贷款担保公司,解决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累计为91家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20.4亿元,培育起了税收过千万元的中小企业家。今年,为缓解企业融资压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在他的倡导下,成立了舜泰投资管理公司,为企业提供过桥资金支持,目前已为3家企业提供过桥资金3000多万元。同时,他还通过贷款贴息、争取上级扶持等方式,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随着该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潍河水污染程度逐步加重,直接危及城区的生态环境和下游居民的生产生活,对潍河实施综合治理时间跨度长、资金需求大、标准要求高,是困扰该市的“老大难”问题。韩培武决定把财政有限的死钱用活,提出了融资治理的建议,通过直接投入和融资投入两种方式,先后投入治理资金10亿多元,实施了潍河涓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建成了拙村、道明、栗元3座拦河闸,完成了扶淇河繁荣路橡胶坝、芦河昌城橡胶坝、太古庄河拦蓄调项目建设,完善了沿河两岸路网管网,并进行了高标准亮化美化,经过治理后的水环境,成为诸城安全保障的防洪线、景色秀丽的生态线的底蕴丰厚的文化线。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成为全国首个县级开发的生态河湖型国家水利风景区。2010年被评为山东省十佳水利风景区。

韩培武常说:“我们掌管并拨出的每一笔资金,都要有利于事业发展和社会稳定,都要体现理财人的责任。”近年来,该市城建项目多、投入大,如何管好用好政府投资,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财政工作的难点。对此,韩培武动了不少脑筋,想了不少办法,他主持制订了政府建设项目监管暂行办法、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和资金拨付流程,组建了政府投资评审机构,严把事前预算评审关、事中跟踪控制关和事后结算审核关,在一些大的政府投资项目上采用“三级审核”的办法,最大限度地节省了政府投资。仅2012年,就对174个政府投资重点项目进行了评审,节省政府投资2.8亿元。

为民谋福

韩培武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深知农民的酸甜苦辣,对惠及百姓的事特别敏感,也非常倾心。他在上任伊始,就提出了“宁可让党政机关日子过得紧一些,也要让老百姓见到实惠”的观点。

“别人没有想到的,我们要首先想到;别人在观望的,我们要首先付诸实施。”韩培武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2006年该市民政部门反映麻风病愈后的残疾孤寡人居无定所生活没有着落的情况,对韩培武触动很大,一种关爱感、责任感油然而生。他特事特办,当年就投资160多万元,建成了拥有一座59间房屋、1200平方米的幸福敬老院,解决了该市52名麻风病愈后残疾孤寡人员的衣食住行和医疗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称赞。

多年来,韩培武恪守着“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职业操守,并用此作为座右铭来时刻警醒和约束自己。因为手中有钱有权,不少单位和个人想通过各种关系找他开口子、要拨款,但他始终遵循“不批人情款”的公开承诺,坚持秉公办事的原则,该给的钱不跑也给,不该给的钱跑多少趟也不给。

篇7

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苏州高新区或高新区)与中新合作的苏州工业园区并列为苏州市最重要两个开发区,在开发以来的16年时间里,从无到有逐步积累,现已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工业园区之一。

一、苏州高新区发展历程

苏州市是我国较早建设开放型经济的城市,经济总量在过去15年间增长20倍,“十五”期间苏州市gdp年均增长39.5%,财政收入年均增长40.4%,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55.5%,2005年,苏州市gdp居江苏省第一位、全国第五位;地方财政收入居江苏省第一位、全国第六位;进出口总额居江苏省第一位、居全国第三位,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明星城市之一。究其飞速发展的原因,除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之外,也与苏州市的开发区建设有很大关系。苏州市目前有5个国家级开发区、11个省级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数量约占全国的10%。2005年所有的开发区为苏州全市贡献了gdp的48%、工业增加值的60%、财政收入的46.6%和进出口额的80%。

苏州高新区于1990年开始开发建设,并成为最早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州高新区并先后成为首家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家示范区、全国首批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全国首批开展循环经济的试点单位。开发区的面积不断扩大,从最初的6.8平方公里,在2002年扩大到258平方公里。

2005年苏州高新区gdp占苏州全市比重10%多;实际利用外资达6.57亿美元,占全市的13%;进出口总额达276亿美元,占全市20%以上。

苏州高新区已成为著名跨国公司入区建立生产基地的主要选择之一,美国的飞思卡尔、普强、杜邦,德国的西门子、科德宝、金钟默勒,荷兰的飞利浦,瑞士的迅达、罗技,日本的佳能、松下、索尼、富士胶片、爱普生、富士通,中国台湾的明基、华硕、力捷等跨国公司纷纷进驻苏州高新区建立生产基地。出现一批注册资本上亿元的私营企业,留学归国人员创立的企业,已成为区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的主力军,自1998年苏州创业园成立以来,已吸引了400多名留学人员创业。

二、结合自身条件和入区企业需求选择开发模式

开发区建设流程一般涉及土地规划、土地动迁、建设基础设施、招商、企业入住、配套服务等六个方面,开发区建设发展快慢与否、甚至成功与否,都取决于在这六个开发流程环节中,采取的开发措施是否符合自身条件、是否满足进驻企业的需求。苏州高新区发展的重要经验是,在国际制造业向我国转移背景下,根据自身实际条件,挖掘资源和能力,满足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建立生产基地的需求,从而获得开发区的较快发展。

从20世纪70和80年代开始,制造业从欧美日向韩国、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转移,向我国经济活跃地区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的转移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并逐渐由产品的简单组装向产业深加工和零部件制造供应的角色转变。由于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市场规模大、对外开放程度较高、成本优势明显、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和配套体系等,从而使我国具备了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并不断提升规模和层次的条件。实际数据也显示了制造业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最重要领域,如2002年制造业的fdi项目数、合同利用外资金额、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分别占全部fdi的72.96%、71.61%、69.77%。

跨国公司建立生产基地的直接需求有:交通方便,产品可迅速送达主要市场;具有完善的供应链;基础设施和物流完备;大量可用劳动力;政府服务高效;税收及土地优惠等6个方面。间接需求主要是居住环境要具备良好文化环境、生态环境、适宜居住以及休闲观光等功能。满足其直接需求是吸引跨国公司进驻的必要条件,满足其间接需求则能够在吸引外资竞赛中赢得竞争优势。

适应国际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的大量需求,有两种模式可以选择:一次规划、快速成型;分阶段规划、渐进式开发。前者要求具有高的开发区规划水平和充裕的资金,如苏州工业园区。而后者则允许在缺乏规划经验和资金的基础上逐渐积累能力和资源。

苏州高新区具备的基础和条件主要有:(1)地理位置优越,距上海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分别为90公里和130公里,距上海港100公里、张家港港口90公里、太仓港70公里、常熟港60公里,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沪铁路、京杭大运河和绕城高速公路从境内穿过。(2)有大量可用劳动力,人口结构外来人口比重高达2/5,如2005年底苏州市户籍人口29.95万、外籍人口5356人、暂住人口19.42万。(3)供应链基础条件较好,上海老电子工业培养了一批苏州的零配件供应企业。(4)政府服务意识强,但尚需转型,将服务意识落实到具体政策措施中。(5)可提供税收和土地优惠。(6)基础设施待建,但无财力较大规模投入。

为此,高新区采取了分阶段规划、渐进式开发的模式,在开发初期缺乏资金投入和开发经验的条件下,在若干阶段进行逐步规划和开发,积累资源和能力进入开发的良性循环,推动开发区经济快速发展,同时逐步提高园区的开发标准,使园区逐步走向知识型、生态型、适宜居住型的城市。逐步形成了建设外向型生产加工基地的目标,重点聚焦电子信息产业,吸引发达国家外资入区。截至2005年底,苏州高新区累计引进日、欧、美、韩、中国香港、台湾等外资185亿美元,53家世界500强企业入区,入区资金主要投向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达61%。

三、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先行

苏州高新区在开发中,始终将先行建设基础设施和环境作为吸引企业入驻的重要措施。

基础设施方面,“十五”以来,苏州高新区累计投入资金 92亿元高标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具备道路、供电、供水、供气、雨水、污水、通讯和土地平整等的“七通一平”标准。累计铺设各种道路管线800多公里,建成城市化道路200多公里,拥有10多条公交线路,基本形成了“外成环、内成网”的交通网络;建成一座日供水能力15万吨的自来水厂,在建一座规划日供水能力60万吨的第二水厂;已建成一座日供气4万立方米的管道液化气厂,西气东输工程的天然气已向区内供气;由中国最大的供电系统华东电网提供电力,总容量132万千伏,拥有2座热电厂,在建1座热电厂,3座220千伏、7座110千伏变电站;共建有5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50万立方米,建成区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已有6家电信服务供应商进驻。

物流方面,吸引国际知名物流公司进驻,如中外运高新物流(sinotrans)、日通国际物流、富士胶片商三物流、康诚仓储等,为区内企业提供报关、货运、仓储服务,其中中外运高新物流占地205亩,建有仓库30000平方米,集装箱堆场45000平方米。建成公共型保税仓库,境外供应商可将公共型保税仓库作为发货中心,实现零库存,公共型保税仓库中备有恒温仓库,温度可根据客户的要求调整;建成出口监管仓库,按规定领取了出口货物许可证或批件,已对外卖断结汇并向海关办完全部出口手续的货物,可存放在出口监管仓库,适用于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的转厂、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的业务转换、可及时向海关核销手册并退回保证金、和加快资金回收,加快收汇速度。

税收和土地政策方面,管委会从成立起就有独立的财税、规划、土地和工商管理权。区内企业实行15%的所得税,并实行“两免两减半”、“五免五减半”和所得税返还的政策,对外资企业免征地方所得税,对软件产业减征增值税。

社会服务体系方面,教育上全区硬件投入累计超过16亿元人民币;正在规划建设国际教育园,现有高校2所,中学12所,小学13所,幼儿园18所(双语教育实验学校7所,信息化先进学校11所);国际学校2所(日本人学校、伊顿国际学校),培训中心1所,培智学校1所。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全区现有苏大附二院高新区医院、枫桥医院、圣爱医院、横塘康复医院等,成功引进1500个床位的明基医院;每个镇(街道)都有一个卫生医院;每个社区都有一个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和谐社区,2005年全区人均农民纯收入830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7000元。实施“富民工程”,为壮年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和就业前培训,全面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征地人员保养标准和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率达97.5%),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为美化生活环境,高标准、高质量建成十多个住宅小区,吸纳了六万多名老城区居民进区。建设了数十个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动迁户安置小区,六万多户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吸引大型购物超市、连锁店相继进区。建成了现代化的大型娱乐设施苏州乐园以及15个开放式城市公园和650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新建了具有日韩风格的商业特色街,拥有阿雷店、福记好世界等大型特色餐饮店数十家。

四、高效的政府治理

苏州高新区的开发组织的主要特点是成立具有投融资职能的公司——苏州高新集团,发挥了重要的土地开发资金筹措功能,并承担了大量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

苏州高新区开发组织经历了三个阶段,1990~1996年,高新区和行政区管理上各自为政,管委会有独立的财税、规划、土地、工商管理权,管委会与高新集团两块牌子一套班子;1996~2002年,1996年苏州高新上市,提供了重要的融资平台,1999年管委会与高新集团管理上分开,高新集团成为积极的投资主体,土地批租向土地经营转型;2002年以来,开发区和行政区职能合并,成立“高新区、虎丘区”,小政府、大社会初见成效。

开发组织各层级功能定位很清楚,如苏州市政府目标是成为亲商、服务、精简高效的政府,苏州高新区管委会的定位是开发建设为主、精简高效、服务型政府,苏州高新集团的定位是高新区综合开发商(房地产、基础设施、物流、环保、旅游、高科技等),上市公司苏州高新股份公司的定位是城市化综合服务商。

苏州高新集团的发展反映了苏州高新区的发展。苏州高新集团成立时缺乏资金,但到2005年底,苏州高新集团下属企业30多家,累计在新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中投入100多亿元,高新集团的总资产也达到150亿元,当年实现营业收入26亿元,利润总额2.6亿元。苏州高新集团与浒墅关镇政府合资开发浒关工业园,承担主要的资金投入和规划管理职能,迈出了对外输出管理的一大步。

伴随着这样的开发组织形式,苏州市政府以及高新区政府的高效治理为开发区有效运作提供了保障。

苏州市政府提出亲商服务理念,即“站在投资者角度思考问题”,“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为投资者服务。1994年行政性事业收费从100项减为8项,1996年推行“一站三段式服务”,1997年行政审批透明化,1998年将数百项审批事项压缩到20多项,2002年推行“一站一段式”改革,由“一站式服务中心”代表管委会对外行使审批职能,2003年实行电子审批、网上预审,节约了企业现场办事时间。

苏州高新区提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推行“管宏观不管微观,管规划不管计划,管外部不管内部,管市场不管企业”的原则。组建行政服务中心,发扬全过程服务理念,实现“一栋楼办公、一个窗口对外、一支笔审批、一站式服务”。强化“亲商”理念,将区内企业获得高投资回报作为高新区政府的主要目标之一。注重法制建设,依法治区。

苏州高新区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大服务”原则,减少工作环节,理顺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能,党工委(区委)和管委会(区政府)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党政工作部门由过去43个精简为17个,事业单位由过去115个精简为64个,区级机关工作人员由482人削减到374人,事业单位编制由1849个削减到1063个。开发区“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管理;区域管理以开发区管理和发展方向为优先;领导交叉任职、合理分工;所有人员实行聘用制;人员责权利根据岗位性质确定;优先充实一线岗位。

五、应对外界变化实施开发模式转型

技术创新方面,技术升级加快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的加强,为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建立更紧密的研发合作关系提供了基础,知识经济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制造国际化之后的研究开发的国际化和技术转让扩大化。目前,不少企业已经在中国建立了研发机构,已利用中国的研发人才并推动产品的研发设计的本地化,如微软、英特尔、ibm、诺基亚、朗讯、西门子、飞利浦等公司。已有10多家跨国公司在苏州高新区建立了研发中心,如日本佳能全球数码视频软件技术研发中心、明基电脑综合科技园、中国台湾华硕电脑华鼎科技有限公司、飞思卡尔ic技术研究设计中心和手机软件开发中心、美国网迅公司的软件开发中心等。

此外,原来的以吸引跨国公司入区建立生产基地的模式在新形势下也越来越明显地出现一些问题:与国际水平比,集约化程度不足;外向型程度过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民营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等。未来创新能力是决定地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生态人文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政府引导的作用关键。

跨国公司建立研发基地或区域总部(甚至总部)的条件应有这样几条:一流科技人才;一流科研大学;知名公司入区;风险资本聚集;政府政策扶持;律师、孵化器等支持服务体系。苏州高新区经过16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适应新需求并进行开发模式转型的基础。如财力较雄厚、政府服务高效、产业集聚并具备较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供应链较完备、基础设施完善、人文环境优越。唯一的缺陷是缺乏本地研究型大学。

2002年高新区开发面积扩大到258平方公里后,开发定位调整为“科技、生态、文化、高效”,即“以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休闲观光、国际科研中心和高品质居住为主导,融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于一体,建设成科技、文化、生态、高效的现代化新城市”,实现了“一区多园”的布局,原52平方公里已经城市化,有行政商业和金融服务中心、苏州科技城、国际教育园、国家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浒关工业园、出口加工区、生态产业园、滨湖新城及其他居住区。

为满足新的需求并逐渐转型,苏州高新区推出了一系列的具体举措:引进研发机构,特别是知名公司研发机构;建基础研究机构;建技术孵化和产业化基地;促进产学研合作;财政投入建立科技发展基金;引入风险投资机制,成立风险投资公司;进一步提升生态人文环境,集花园、休闲、旅游、宜居为一体等。

六、开发模式转型的重要举措

(一)提升科技创新的基础和机制

首先,建科技城市,包括面积达25平方公里苏州科技城、苏南工研院和苏高新创业园,重点引进五大类项目:重点科研院所和大学研发机构,著名企业研发机构,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中心,成果转化项目和产业化项目,技术认证、服务、支持等中介机构。仿照台湾工研院模式,2005年在科技城成立“中国苏南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4个研发中心,软件开发中心、医药开发中心、环保技术开发中心、汽车电子零部件技术开发中心。计划到2007年底,将分期建设完善工研院内技术研发基地及开放式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发展基金管理公司、专业孵化器(技术开发中心)四大平台服务体系。

其次,建立技术孵化和产业化基地,投入30亿元建立技术载体,包括苏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际企业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环保科技产业园、软件园。建立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包括华东首家国家级生物医药孵化器试验平台,国内首家软件实训基地,中国赛宝(华东)实验室和软件开发中心,新药创新中心,循环经济中心,汽车设计及汽车零部件技术开发中心。积聚研发资源,引进设立研发机构和工程中心50多家,其中著名跨国公司研发机构15家。

再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推动大学、科研院所将技术资源与区内企业合作,与30所高校、院所合作的成果是,建立了40家高新企业,完成区内80%的863计划项目。推动研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争取了600多项“863”计划、火炬计划等高科技项目,已转化和产业化项目350项。财政投入,每年财政收入的4%用来作为科技发展基金,扶持科技型企业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十五期间,全区科技经费总投入50亿元,其中区财政科技投入就达12亿元。金融服务,全省最早设立风险投资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和创业担保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2006年分别增资到3亿元和1亿元。

(二)三层面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园区

在第一个层面上推动企业开展循环生产。生态建筑设计,源头减量,控制建筑物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和营造建筑物内部的舒适宜人环境。绿色采购,生产减量,索尼、明基、爱普生等几十家企业对其上下游的数百家供应商实行绿色采购制度,制定企业环境管理文件、技术标准和评审体系,实现生产全过程物料的无铅化和有毒有害原辅料的替代。吃干榨净,综合利用,将废气废物在循环利用中消耗干净,典型的如中国高岭土公司将废矿渣用来生产道板砖。废水资源,循环利用,年循环利用1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20多家,如苏州福田金属公司根据生产过程产生的不同类型废水,分别设置相应类型的纯水回收处理的改造装置,生产用水循环利用率达41.2%。

在第二个层面上构建企业之间的生态链。产品生态链完善,现在已有“松下电工线路板产品链”、“福田金属废水代谢链”、“佳能-金钟莫勒废物塑料代谢链”、以及“涵盖福田金属公司铜箔、松下电工企业的线路板、索尼公司的软性线路板和华硕公司主板机,再到同和矿业有限公司废金属回收处理的产品循环链”。加强绿色招商,推行“补链”战略,完善产业结构,建成了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和国际汽车城。区内有60多家零部件企业。探索新的工业产品循环链,新形成“新航发泡废纸产品链”和“古桥物流废木材产品链”。

在第三个层面上发动社会创建绿色高新区。实施青山绿水工程,加跨生态功能建设,全面创建绿色高新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苏州高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经验是:在技术上创新,开发循环技术和设备;在管理上推动,在标准和制度上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保障;成立专门机构“循环经济推广中心”,推广循环经济并寻求国际合作;用循环经济理念、iso14000环境体系和清洁生产“三位一体”,指导企业开展循环经济;总结华硕、爱普生等公司的典型经验,召开全区循环经济推进大会推广经验;开展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巡展活动;设立“苏州高新区循环经济展厅”和“环保产业展厅”,来宣扬循环经济理念并提供企业信息交流平台和技术支撑;重视发展静脉产业,将废弃物再利用。

(三)进一步提升全市的生态人文环境

苏州具有优越的生态人文环境。是园林城市、绿色城市、花园城市,2000年苏州绿化覆盖率31.1%,绿地率28.2%,达不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在市政府推动下,到2003年新增绿地面积123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7.1%,绿地率达到32.2%,达到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百园”工程造福老百姓,共建设34个市级、区级公园,100个小游园,市民出行350~500米就可进入游园或公园。2003年获得国际花园城市的荣誉。被称为东方水城,过去,苏州工业发展导致水环境恶化,内河水质污染严重,城区周围河道水质较差,自来水取水口水质差别大,太湖局部水域污染较重。经过水环境综合治理,如工业污水治理,污水支管到户、西塘河引水、生态治水等,河道水质达到景观娱乐用水标准。具有悠久文化传统,即使在高新区内,仍有“江枫古韵”、“寒山钟声”等历史文化遗产和“金山石匠”、“镇湖刺绣”等传统工艺。自古以来的宜居城市,西部山区、沿太湖地区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独特的人文历史景观资源,地理、气候、温度、湿度适宜居住,没有大的自然灾害。

为了解决苏州市属企业发展空间小、保护环古城区、解决城区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问题,苏州市政府提出工业“退城进区”的政策,从2003年起,计划用3~5年时间,实施工业布局的大调整,中心城区所有的近300家工业企业,1/3有发展潜力的搬出古城,1/3改造为以电子信息和传统工艺为主的都市型工业,1/3失去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关闭。

七、主要启示

开发区应结合自身条件和企业需求选择开发模式。苏州高新区发展的重要经验是,在国际制造业向我国转移背景下,在开发初期缺乏资金投入和开发经验的条件下,分若干阶段逐步规划和开发,重点满足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建立生产基地的需求,积累资源和能力进入开发的良性循环,推动开发区经济快速发展,同时逐步提高园区的开发标准,使园区逐步走向知识型、生态型、适宜居住型的城市。

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和环境是吸引企业入园的重要因素,苏州高新区的重要经验是环境和基础设施先行。

高效的政府治理是开发区成功的关键。苏州市以及高新区提出的“亲商理念”和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行一站式服务,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大服务”原则,减少工作环节,理顺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重视环境条件变化带来的影响和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在创新能力逐渐成为地区经济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的背景下,向创新型园区转型是当然之选,苏州高新区提升科技创新基础和机制、建生态园区、改善生态人文环境的新举措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梁仰椿:《国际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机理研究》,drc调研报告2005年12月29日第2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