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空巢老人模板(10篇)

时间:2022-03-02 11:09: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关爱空巢老人,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关爱空巢老人

篇1

周大爷是社区的一名资深志愿者,今年已经60岁的他见到每个人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模样。周大爷在社区的号召下,大家成为了光荣的志愿者,把社区当作自己的家,成为社区与居民之间桥梁和纽带,以无偿奉献的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力,不断挖掘壮大服务的潜能。

周大爷有着古道热肠,退休下来的老人,往往会是空巢老人,身边的子女常常不在身边,周大爷总是会起到核心凝聚作用,他积极宣传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知识,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培养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为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他细心地根据老年人的不同特点、兴趣和爱好,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健康、精神文化等全身心服务,不仅锻炼了大家的身体,还放松了心情,达到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愉悦,让居民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社区的乒乓球联赛是本社区内的一个特色活动,每到活动日,社区内喜气洋洋,欢笑声此起彼伏。老太太、老大爷齐齐上阵,一展风采。

此外,周大爷的手机几乎从不关机,在夜里如果接到居民的紧急求助电话,如夫妻打仗、邻里纠纷等,不论在什么地方,他都会在最快的时间内到达现场,帮忙解决问题。周大爷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辖区居民们的信赖,每遇麻烦事,大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好人,缺少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好人。

篇2

2015年10月29号,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小水滴志愿服务队来到了北林路街道办事处文雅社区志愿服务站,组织并开展了“手拉手,关爱空巢老人”活动。

下午一点半,小水滴队员们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北门集合完毕,清点人数后就开始向目的地――北林路街道办事处文雅社区志愿服务站出发。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全程都是站着,但没有那个队员说累,没有那个队员想放弃,爱心就是战胜一切的力量。三点半左右,队员们到达目的地,与办事处负责人沟通活动流程后就开始了爱心洋溢的活动。先是老人们为迎接队员们而唱了两首歌。一位奶奶和一位爷爷主动上场,顿时,现场歌声嘹亮,气氛热闹,紧接着是队员们精心准备的歌曲《一生有你》《夕阳红》等。听完队员们美妙的歌声后,接下来是与老人们的互动时间,队员们教老人们唱一些现代的歌曲,老人们教队员们学习织围巾,老人和小水滴志愿服务队队员们相处融洽,就像一家人一样。在这其乐融融的气氛中,时间悄然无声的溜走了。活动时间很快就到了,队员们和老人们互留联系方式后,依依不舍的分别了。

本次活动让长期不见子女的老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对外出的学子来说,父母不在身边,孝心可在异地体现;对老人来说,子女不在身边,孝心亦可在此处体现。

篇3

    调查显示,“空巢老人”的基本特征是:(1)“空巢老人”以夫妻同居为主,占空巢老人的55%(2)“空巢老人”趋于低龄化,69岁以下占50.4%.;(3)“空巢老人” 依靠退休金生活的占44.8%.;(4)“ 空巢老人” 子女以本市居多,占95.3%,子女居住国外仅占0.5%(5)“空巢老人”高龄患病多,占“空巢老人”的17.2%;(6)“空巢老人”服务需求不等,需要提供各类服务的占“空巢老人”的43%。 

调查报告分析“ 空巢老人”增多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一是生活条件改善, 经济独立,使“ 空巢老人”增多;二是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人才流动使“ 空巢老人”增多;三是计划生育国策实施,“ 空巢老人” 向低龄化延伸;四是避免家庭矛盾老人选择独居;五是居住拥挤、子女再就业离开父母,造成父母“ 空巢”。 

    调查结果还显示“空巢老人”存在的困难与问题:(1)部分“空巢老人”是城市“三无”人员,生活困难。他们依靠政府低保金生活,不能保证就医、购物,而且住房条件差;(2)高龄“空巢老人”惧怕生病瘫痪,怕生不治之症,子女顾不到,经济跟不上;(3)社会福利服务设施难以满足老人需求。一是老人经济条件不允许,有需求欲望,无经济能力;二是社区服务体系未形成,难以满足老人需求;三是“空巢老人”大都精神空虚、生活单调,子女在外不能常守尽孝,老人孤独与社会交流贫乏,过着“进门一盏灯,出门一把锁”的生活;四是“空巢老人”活动空间缺乏。 

    调查报告认为,诸多原因造成了空巢老人的困境和窘迫。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空巢老人,帮扶空巢老人,共同为构建和谐老龄化社会而努力。 一部“关爱”手机,同时也是监护、大爱的手机。关爱方案图如下:

 

 

 

 

 

 

 

 

 

 

 

 

 

 

 

 

 

 

 

二、针对空巢老人的服务重点:1.生活照料。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提供送餐和帮助做饭、清扫、购物以及陪同就医等服务;对生活可以自理的空巢老人,坚持一天一次电话问候,三天一次上门服务,急事随叫随到;对不能自理且收入较低的空巢老人,倡导组织慈善援助和社会捐助。------“关爱”手机傻瓜式的按键,免提通话及全语音播报适合老人使用;

2.心理抚慰。为精神寂寞或有心理障碍的空巢老人提供专业或非专业的心理关怀服务,如电话问候、上门慰问、陪伴读书或聊天,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等,帮助老人解开心结、快乐生活。------“关爱”手机远程牵挂(在远程能听到本机周边10米范围内的声音)了解老人的身心环境,以便更好的关爱;

3.应急救助。根据空巢老人分布情况、人数规模、平常应急救助情况等提供应急救助志愿服务。------“关爱”手机的远程GPS全球定位(可自动发短信到监护人手机内将位置描述到街道与街道点及标志性建筑),在发生迷路、生病等状况时的救助提供指引。等

三、一部“关爱”手机的费用:1,手机出厂价:565元/台,索时益公司直接以出厂价销售给希望工程办公室;

篇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当今社会建设者身上所肩负的担子日益繁重,压力不断加大。他们承担的工作越来越多,空闲的时间与精力越来越少,能够给予老人及子女们的关爱和照顾便越来越少。于是,“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这两个新生词语所代表的两大人群开始频繁走进我们的视线。老人是社会的财富,儿童是社会的希望,我们从不应因任何因素而忽视对他们的关爱。

一、走近“空巢”与“留守”,认识问题与现实

所谓”空巢老人”一般指由于子女因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他们其中的许多人更是因常年独自生活而产生心情郁闷、孤寂、愁眉不展等心理失调症状。自2001年起,我国已正式进入到快速老龄化阶段,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将超过4亿人。老年人口基数的扩大,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意味着空巢老人人数的只增不减。毋庸置疑,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新问题,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留守儿童”,他们是指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或者寄宿在亲戚家中,长期过着与父母分开居住、生活的孩子。由于父母远在他方,与孩子聚少离多,所以根本无法良好地履行监护职责,对孩子进行悉心的照顾与教导。根据权威部门调查,我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不止一个留守儿童。他们中的有些人与人缺乏沟通,内心渴望亲情,教育、安全、生活等方面都缺乏保障,非常容易造成内心自卑、性格柔弱等心理健康问题,甚至走上自暴自弃、犯罪的道路。“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的出现,对中国日后的发展无疑是极为不利的。

我们常常把暮年的老人比作夕阳,把青春年少的孩子比作朝阳。但是却忽略了,这二者事实上都是片刻的风景。老人的晚年生活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是有限的,孩子们的童年因为迅速的成长也是短暂的,你会蓦然间发现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然故去,已然长大。无论是爱父母还是爱孩子,爱来不及等待。

二、寻找症结所在,把握引发“空巢”与“留守”问题原因

一类社会问题的浮现是社会进程不断向前迈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巢”的空,孩子的守,让我们在社会发展的匆忙中不停地反思,不停地修补与完善。深入分析空巢问题的产生原因,我们会发现,首先传统的家庭观念为此埋下了思想祸根。“养儿防老”的观念在中国社会中根深蒂固,从而造成了老人们在思想上对儿女的过渡依赖,极易引发老人们在子女离巢后心灵上的落差,内心郁结。其次,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改变了中国的家庭结构,导致了当今家庭规模的大幅度缩小,引发了子女无力分身赡养老人的问题。再次,当代年轻人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所受传统美德教育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逐渐减弱,敬老、尚老观念日益淡薄,缺乏对老人发自内心的关怀。

造成留守儿童出现的原因也是多样的,从经济方面来看,当今我国农村人地矛盾突出,经济发展滞后,为谋取生计,维持家庭生活,大量农村劳动力不得不涌向城市,离开家乡,离开孩子,进城打工谋取生活费及孩子的教育费等;从人文社会的角度进行审视,虽父母离乡孩子留守在前,但亲人、学校、组织等方面对留守儿童疏于照顾,缺乏关注,同样是造成留守儿童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出现偏差不可小觑的原因之一。但造成留守儿童无法健康快乐成长的原因绝不仅限于此。

在一次课堂上,老师告诉我们这样一句话,极具哲理,“当你的父母逐渐老去的时候,不要怨恨他们的一无所有,因为父母们所有的成就就是有了我们,我们未来所有的成就就是父母们有了我们。”几十年的含辛茹苦,我们就是他们最大的骄傲,人生当中最大的一笔财富;而我们有能力让我们的父母安享晚年,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尊严就是我们人生中做的最成功的一件事,它将比任何事情都证明我们的能力。

三、全面出击,努力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创建美好未来

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虽是两个不同的群体,但是归根究底,他们缺失的是共同的一代人。两个群体所面临问题的解决单凭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它需要公民自身、国家、社会从方方面面做出努力与改变。

就老人自身而言,他们迫在眉睫的是需要摆脱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建立新型家庭观念,做好子女“离巢”的心里准备。并发展兴趣爱好,建立宽广的人际关系,调整生活方式,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就为人子女而言,理应坚持继承中华传统美德,用心去体贴父母,倘若真的无法在老人身边加以陪伴,那么更应注重对老人的精神赡养。政府部门应承担起社会责任,顺应时代,调整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政策的出台,加大财政对养老事业的供给,发展养老事业,建立国家福利制度,实实在在地从细节出发,减少老人的后顾之忧。除此之外,其他社会各界应当主动开展爱老敬老活动,以尊老敬老为己任,回报辛苦的国家建设者,回报社会。

面对留守儿童教育上的疏漏、关爱上的缺乏以及心灵上的荒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父母毕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应仍旧高度重视亲情关怀,强化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同时,应以政府为主导,带领教育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方便留守儿童住校。另一方面,政府应尽量减少政策O篱,适当调整人口管理制度,解决打工子弟入学问题,并且分担教育成本,取消借读费和择校费等一些带有偏见和歧视的收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从机制体制方面取消留守儿童留在父母身边、接受良好教育所面临的鸿沟。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尽力消除社会偏见与歧视,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的社会成长环境,这将对他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措施不仅是对整个社会未来的发展负责,更是对为在国家经济建设中付出辛劳的的父亲母亲们最好的回报。

无论是空巢老人还是留守儿童,直击他们所面临问题的本质,直接原因都是由于他们缺少本应陪在自己身边的那个群体――这个社会中的中年人,这个社会上有老下有小的顶梁柱。这种联系看似有趣的巧合,实则却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机制体制建设相对滞后,以及有关户籍、升学等不合理的配套政策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如何使上孝父母、下养子女、挣钱养家三全其美,是值得整个社会认真深入思考的,是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必须面对的课题,是在我国走向全面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所必须解决的难题。这是对人心灵与精神的关怀,更是政府与社会的责任与义务。我们不仅要在物质方面尽可能地给予帮助,更需要从心底出发,将温暖与关爱努力传递。关爱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不仅需要我们勇于面对,更需要我们敢于承担。

篇5

经过为期五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我们xx学院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队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在这几天中大家因为天气炎热而有所懈怠过,也因为生活环境不好而感到困顿过,但大家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更多地是互相鼓励,以最短的时间去调整心态,积极的投入到志愿服务当中。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我们学会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我们懂得了老一辈们生活上的不易,他们的勤俭节约与我们的奢侈浪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倍加珍惜我们幸福的生活。当他们如同我们这个年纪时正顶着烈日在农田干活,而我们坐在空调屋里抱怨这抱怨那;当他们吃着咸菜时,我们在评说着食堂的饭菜不好吃;当他们奔跑于田野时候我们正玩着各种无聊的游戏。在与老人们的相处的这几天中,老人们的无私与伟大深深打动着我们。这些空巢老人的子女常年不在家,他们有的独自生活,有的还需照料不能随父母去外地的孙子孙女,所以生活上的节俭可想而知。而且,老人们年纪大了,有的老人会经常生病,在生病期间由于子女未在身边,所以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他们的心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身处外地的儿女总是以工作忙为由而不回家,这让老人想让子女回家又怕耽误了他们的工作。导致老人只能如此孤独的一日又一日的度过。生病时也只能自己强忍着,不敢告诉儿女,怕他们担心。

在暑期实践的这几天里真的感觉我们收获了许多精神食粮,在我们为老人奉献出自己服务的同时,老人们也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所以,在实践的这几天我们可能会因为一些事情不开心,但我们从不表现出来总是把自己灿烂的笑脸展现在老人面前。希望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为老人带来欢乐的时光。同时也希望那些出门在外的游子们在奔波于工作的同时也不要忘记独自在家的老父母。“子欲养而亲不在”世间最悲伤的也莫过于此。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趁父母健在时好好的去疼爱关心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只要有机会我们就应该多去参加这种社会实践以便去更好的提升自己。

篇6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通过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可以知道,60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13.26%,同2000年“五普”相比,提高了时上升2.93%;65岁以上人口占比8.87%,增加1.91个百分点 ,老年化严重已成为社会问题。其中最严重、涵盖面最广的则是空巢老人的问题。

一、空巢老人概述

(一)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

1、个人原因。根据调查发现,有20.5%的低龄老人,在经济、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希望独立生活,寻求更多的自由空间。或者有些老人对于生活的地方感情较深,不愿搬离原住处,而成为空巢老人,这样的占10.7%左右 。

2、家庭原因。针对空巢老人产生的家庭原因,对辽宁鞍山市某区进行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有避免与后背发生冲突、老人不愿增加子女负担、住房紧张、子女不愿赡养等几点,其占比各不相同。

3、社会的原因。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许多观念制度也发生了改变,导致出现了一些空巢老人。很多子女在结婚成家后,有了自己的住房就会与老人分开居住,使老人独自居住;有些子女在外地求学就业,时间长了很多就会居住于此处,而使得家里的父母等成为空巢老人;也有因为婚嫁等原因,而在异地成家,出现空巢老人的情况。

(二)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

1、经济水平低,生活压力重。我们常说“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但是都需要经济来决定老人的生活质量。根据调查发现,空巢老人经济主要是退休金、子女赡养费用、工作收入、社会救助等。其中退休金占比最重为56.7%,子女赡养费占53.3%,而工资收入仅为6.7% ,由此可知空巢老人的经济并不宽裕,除了支付日常生活外,很难应对疾病及其他支出,生活压力大。

2、健康保障低,身体状况差。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会随之变差,患病率急剧增加。而53.3%的空巢老人身体一般,身体不好的占据13.3%,仅有33.3%的空巢老人身体状况好 。而且空巢老人对于康复需求较低,大多为慢性病等一些小毛病,医疗设施不完善,很难及时对于空巢老人进行身体检查。由此可见,保障空巢老人健康十分重要。

3、情感交流少,诱发精神疾病。在当前这个生活、工作快节奏的时代,年轻人因为学习、工作、生活等压力大,忽略了对老人的照顾,使得许多空巢老人形单影只,精神状况差。相对于与子女同住的老人,空巢老人由于孤独寂寞,极度缺乏安全感,精神空虚,加之与亲人的情感交流少,不善于社交,更会出现“空巢综合症”,严重的会引起身体疾病,如:抑郁症、老年痴呆、心理疾病等。

二、志愿服务措施

根据目前我国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分析,我们可以从空巢老人的经济、健康、精神等方面采取一些措施给予有效的帮助,将空巢老人的志愿服务持续进行,关爱空巢老人。

(一)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等,提高养老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空巢老人的关注力度加大,政府也采取了一定措施,给予空巢老人最大的关爱与志愿服务。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其在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困境,使其养老生活有所保障;建立空巢老人社会福利制度,尤其是以家庭作主体,社区为依附,各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养老福利体系。实行空巢老人的长期福利财政保障,从经济上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增加幸福感。

(二)建立老年医疗卫生、康复护理项目,保障空巢老人身体健康。

“看病难,看病贵”是目前社会最主要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众多空巢老人,医疗保障是十分必要的存在。因此,政府应该建立适合的老年医疗卫生、康复护理项目,定期向空巢老人提供一些常规检查及医疗保健服务,还要建立完善老年人的健康档案,大力宣传医疗保险及疾病防治,采用服务热线等方式为空巢老人提供医疗咨询,让空巢老人也掌握一些医疗知识,随时关注身体状况。

(三)增加同空巢老人的情感交流,开展多种志愿服务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 。

很多空巢老人缺少与亲人的情感交流,严重缺乏安全感,因此要注意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鼓励空巢老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活动,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达到“老有所为”,精神上“老有所依”的状态,随时与社会保持同步。

除此之外,社区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老人之家等交流平台,为老人提供免费的休闲娱乐、学习等志愿服务,如:老人舞蹈社团、绘画班、手工艺、合唱团等都是空巢老人拓展交际,愉悦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当然,这些措施还远远不够,应该号召更多的人一起加入“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进行时”这个行列中,为众多的空巢老人带去一份温暖。

(作者: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和平街道办事处团工委书记)

注释:

田奇恒,孟传慧.城镇空巢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探析――以重庆市某新区为例[J].南京: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2012(1):76-79.

俞贺楠,王敏,李振.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出路研究[J].河南:河南社会科学,2011(1):198-201.

篇7

《老有所养》“2011年

成都市统计局大学出版的《成都市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成都常住人口已达到1404.7万,在中国城市人口中排名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和重庆。从人口分布来看,成都市65.51%的常住人口居住在城镇,武侯、青羊、锦江、金牛和第五高科技区的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10000人,城市人口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高出约318.5%,9万人,人口高度城市化。从人口年龄结构看,全市65岁及以上人口136.4万人,占总人口的9.71%,比全国8.87%的平均水平高0.84个百分点。在副省级城市中,人口老龄化的情况更为严峻。

2014年3月,国务院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新型城市化已成为中国城乡发展的重要战略。在早期的基础上成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历程、经验和方法被称为“成都模式”,成为我国新型城市化建设的研究对象。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结合国家和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和实践成都市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巢老人养老体系建设十分必要。自2003年成都市实施“城乡统筹”战略以来,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人口城市化速度显著加快。以十年为对比分析阶段,1993年至2003年,城市人口年增长率约为0.6%,而2003年至2013年,城市人口年增长率上升至2.5%[1]。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发展目标》一章中描述了“城镇化率的常住人口达到60%左右,城镇化率的户籍人口达到45%”。成都市早在2011年就达到了国家《十三五》时期的发展要求。在城市集群发展和人口迁移聚集的过程中,

的城市老年人口明显呈现出“空巢”(Empty和Nest)的现象,即子女与家庭分离、老年人单独生活或与配偶同住。根据中国的国情,

的《空巢老人》在社会学和俄语意义上一般指65岁以上不与子女同住的老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空巢老人和空巢家庭现象越来越突出。2004年,中国的空巢老人家庭占老年居住家庭的25.8%,而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的空巢老人家庭占30%以上[2]。根据成都市统计局大学提供的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成都市空巢家庭的比例已达到33%左右。根据2013年的报告根据成都市老龄委的数据,成都市60岁以上的户籍人口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3个百分点,赡养系数为17.2%。

比“空巢”家庭更突出的问题是,在成都市有大量空巢老人。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单身老人户数为24.7%,8万户,占空巢户数的57.9%。

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劳动力和学龄人口转移到向城镇,而老年人留在农村的现象也反映在空巢老人问题上。截至2010年,成都市有188000名农村老年人独居,20多万对夫妇住在空巢中,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上升。

的空巢老人的出现和增加是人口城市化后现实条件的影响所必然的,如人均居住面积的减少、家庭规模的缩小、人口代际更替的减缓等。从统计数据和相关分析结果来看,成都市空巢老人和空巢家庭有四个特点:总量大、比例高、一人家庭多、农村空巢情况严重,相当于成都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

。社会学家指出,中国的养老金模式是“F1F2F3Fn(f代表代、育、养)”。他认为孩子们有一个不可推卸的责任来支持他们的父母。与传统的家庭模式相比,空巢家庭在养老、照护等方面的功能严重弱化,尤其是一人空巢家庭。因此,更多的护理责任和压力转移到政府、社区和社会组织。

在物质生活的养老保障方面,空巢家庭的老年人不同于子女同生活、日常生活、日常护理和帮助相对匮乏。家务劳动、生活资料的采购和家庭维护给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一些空巢老人还存在生活环境差、收入不稳定、子女无法及时获得赡养费等问题。为了确保和稳定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为他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帮助,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和儿童需要共同努力。如果

说物质支持仍然可以依靠国家和社会的帮助来改善老年人的护理经验,那么精神支持就更难了。穆光宗先生是一位人口学家,多年来一直在研究老年人的精神支持问题。他认为《老年人》的精神需要包括三个维度,即自尊、期望和亲情的需要,相应的“满足”是对人格的尊重、成就的平和和和情感的慰藉,空巢老人在精神需求方面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尤其是在期望和家庭需求方面。由于他们与孩子的生活隔绝和分离,他们在实现心灵平静和情感舒适方面尤其缺乏支持。目前,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还没有做到精神支持服务与物质支持并重。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急需关怀。

对空巢老人养老体系的构建,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提供养老服务,以及对这一特殊老年群体的养老援助,将是“十三五”时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社会治理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养老服务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

根据成都市政府制定的《成都市城乡养老发展十二五规划》,到“十二五”末期,成都市需要形成“9073”养老模式。90%的老年人在家中通过自助方式进行护理-护理和社区服务7%的老年人通过社区提供的各种专业服务实现社区护理和养老。3%的老年人居住在养老机构集中养老。根据这一计划和设计,成都市大约97%的老年人将通过家庭和社区养老度过晚年。

的空巢老人从家庭获得的养老服务相对有限,受现实因素制约,难以改善。因此,空巢老人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应通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加强社会保障来实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还强调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和均等化的理念,提出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空巢老人问题提供了一些思路。

应从成都市市的现状出发,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从三个方面加强成都市空巢老人养老体系的建设。

(一)统筹城乡,促进空巢老人养老体系的平等发展

根据2013年的数据,基本养老保险有1320500名退休人员参加城镇企业员工,954400人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农保),覆盖超过80%的60岁以上人口。在经济收入方面,由于国家政策和居民自身工作的原因,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实际经济困难的农村空巢老人,应在现行政策的基础上进行局部调整,并给予额外补贴,确保其基本生活。

到2013年底,成都市已建成207家社区微型养老机构,每家有10张床位,共有2070张床位,其中156家社区养老中心位于中心城区,占所有社区养老机构的75%。空巢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尤其需要机构养老。这种城乡养老基础设施的明显差异,显然不利于平等和公平全面为空巢老人提供养老服务,针对成都市众多空巢老人的特点,农村比例高于城镇,加强农村养老基础设施建设。

(II)的目标是确保空巢老人护理系统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

通过对青羊区成都市400个老年家庭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然后对25个家庭进行家庭访谈,获得了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第一手数据。在养老模式认知方面,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社区养老非常适合空巢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但同时,超过75%的受访者表示,社区养老服务最重要的是提供紧急联系,而不是为养老金提供集中生活。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需要心理咨询服务,并认为这比家务和其他社区志愿者服务更重要。与传统的老年人口相比,

的空巢老人的需求更加突出。由于他们不与子女同住,紧急联络对空巢老人来说尤为重要。在大力推动社区养老大学的工作时,成都市应该确保每个空巢老人都有来自社区或社会组织的紧急联系人。

的心理健康建设是空巢老人精神支持服务的重中之重。成都市各区县要从当地实际出发,或聘请专业人员,或引进社会组织,定期为空巢老人提供心理咨询、情感慰藉和文化娱乐服务。

和其他相关养老服务,如家政服务、健康检查服务和集中生活养老服务,可根据空巢老人的需求和总体情况评估,有区别、有针对性地提供,从而保护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权益,避免公共资源的浪费,提高空巢老人养老体系的效率。

(III)对与研究相比,提高空巢老人护理体系的建设水平

的国内人口和社会学界在空巢老人研究方面拥有十多年的经验和相关成果,在国际上,除了学术研究,有几十年的有效实践经验。中国的台湾、美国、北欧等国家和地区在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特别是一些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典型城镇,如上海、杭州苏锡常城市群和江苏[5],在老年人口分类护理方面也比中西部地区的城市有更多的探索和创新。

成都市应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城市化发展水平和特点,选择离城市最近的城市或社区,进行实地调研和深入研究,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指导成都市空巢老人照顾体系的建设。

也是城乡一体化的缩影,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惠及全体人民的缩影。这是成都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力措施。

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领导者,成都市应加快空巢老人养老体系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人口城镇化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参考

[1]陈国先成都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EB/OL]。四川,经济信息网,2014年9月2日,www.sc.cei.gov.cn/dir1009/199345.htm

[2]许传新。城市空巢老人社会支持因素分析[J]。西北人口,2008年(2)。

篇8

为贯彻落实好全国两会精神,实现中国梦,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将目光放在老人身上,尤其是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失独老人。

老人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和谐社会更离不开老年人群体! 忆昔日,前辈们呕心沥血,任劳任怨,用辛勤的汗水谱写了一首首人生的赞歌。看今朝,祖国的蓬勃发展,有他们不可磨灭的贡献。社会的不断发展更是蕴含着他们的劳动和智慧,凝结着他们的青春汗水。今天他们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仍然为了祖国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建言献策,发光发热。他们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最美的黄昏。老人们是我们的前辈,也是我们的铺路石,他们创造的是我们现在拥有的美好生活,尽自己的全力关爱身边的老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不知不觉中,父母亲一天天老了。他们的头发开始变得花白了,坚强直挺的背影在岁月中淡去,脚步也变得逐渐缓慢和蹒跚起来。于是,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让子女们搁弃不下,在从事各种活动时,他们的生活也更加引起孩子们的关注。

德乃人之本,孝为德之先。尊老敬老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几千年灿烂文化之精华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多少敬老爱老的故事被传为千古美谈,新时代的青年人秉承起尊老爱老的传统们的为和谐中国奏出最强音。

我们中华民族是敬老爱老的典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华民族一向注重人与人之间亲情和友爱,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继承和发扬尊老爱老的传统。

为此,我们12级工商管理1班举办这次最美黄昏系列活动! 活动简介

主办单位:12级工商管理1班 承办单位:12级工商管理1班 活动主题:最美黄昏

传播爱心文化,关爱老人,营造和谐社会.

活动意义:

(1)倡导班级同学积极参与尊老、爱老活动,从不同的方面创造机会去体验,学会尊重老人,感悟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2)倡导社会有爱心的各界人士行动起来关爱老人,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3)通过在活动过程中刻画美满的生活片段,引发老人对美好生活的眷恋,从而唤起其对健康的足够重视。

(4)让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加入这支关爱老人,构建和谐社会

的队伍来,让爱心之花开遍每一个角落。

(2)策划小组:负责编写活动总评。

活动流程

一、筹备阶段:

(1)宣传小组:负责在活动之前制好一块展板并及时展出,并负责展板的展出和收回展板

(2)外联小组:负责在活动之前活动场地的审批

(3)组织小组:负责在活动之前准备所需用品,如:桌子以及活动场地的布置和收拾。

二、活动阶段:

(1)组织小组:负责组织人员发放倡议书、签名、收集参加关爱老人,构建和谐社会系列活动之二三的志愿者的相关资料。 (2)摄影小组:负责进行活动期间的图像收集工作。 (3)策划小组、外联小组:负责配合实践小组开展活动。 三、后期阶段:

(1)宣传小组:负责收集整理活动心得。

【关爱失能老人的活动方案二】

活动主题:关爱空巢老人,让老人巢空心不空 主办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机电青年志愿者协会 活动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和人们工作变动日益频繁,人口流动和迁移加速,促成了空巢家庭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在传统的多子女家庭中,空巢期多在夫妻晚年,而今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子女离家的时间越来越早,比过去提前了五六年。三口之家,孩子是维系家庭的重要因素,孩子的分离,使许多夫妻难以适应。在医学心理学上表现为空巢综合征。医学表明,空巢老人最易发生老年抑郁,由此导致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发病率、死亡率上升,老年人自杀也因此增加。据统计,2010年,中国城市老年家庭空巢率增至49.7% 农村已达38%。关爱空巢老人是全社会无法回避的责任。 活动目的:

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文体娱乐、健康保健等服务,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加强志愿者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志愿者的社会责任心,让志愿者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让志愿理念得到广泛普及、志愿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

活动时间:20xx年11月14日 活动地点:桥南社区

活动对象:桥南社区的空巢老人 活动前期准备:

1、摸清社区空巢老人情况,明确志愿服务需求。对空巢老人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摸清空巢老人在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文体活动等方面志愿服务需求基本情况,统一建档,制定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规范,确保所有空巢老人都纳入志愿服务的范畴。

2、成立关爱空巢老人爱心服务队。在学院内进行宣传,招一批有爱心,有耐心及责任心的优秀志愿者(本地人优先)。

3、邀请学校医务室医生对队员进行培训, 4,在了解老人情况后将队员进行分组 活动开展:

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文体娱乐、健康保健等服务。

(一)生活照料。根据空巢老人在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开展志愿服务。如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提供帮助做饭、打扫卫生、购物、陪同就医等志愿服务,为老人捐赠生活用品。

(二)心理抚慰。定期为精神寂寞、特别是有心理疾患的空巢老人提供心理关怀志愿服务,如电话问候、上门慰问、为老人读报、陪老人聊天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帮助老人解开心结,快乐生活。帮助空巢老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摆脱孤独寂寞,保持乐观健康的生活状态。

(三)健康保健。邀请学校医务室医生到社区为老人体检,提供健康咨询。

(四)文体娱乐。组织小型娱乐活动。让志愿者准备一些节目,如唱歌、跳舞、相声、小品、诗朗诵等,到社区进行节目表演,让老人们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使他们更加健康长寿。 活动当天流程:

家政慰问(11月14日上午) 1、8:00在校门口集合。

2、8:30统一步行前往社区。到达社区后按已分好的组进入老人家中家中进行志愿服务。

篇9

“吕荩这张卡是给您的,东西搬不动就打这两个邻居的电话,遇到大困难就打我的电话或者这个电话……”唐孝国一面向吕培秀介绍联系卡的使用方法,一面对她的两个邻居说:“人都有老的那天,乡里乡亲的,平常多走动走动,多来看看老人家,相互帮衬一下……”

“谢谢咯……现在政府和干部好哦,自己的儿子都没想得这么周到,有了这张卡片,生个疮害个病就可以请这些好心人帮忙,不消儿娃子惦记了,他们也好安心挣钱了。”拿着卡片的吕培秀老人赞不绝口。

据唐孝国介绍,天神庙村现有人口1110人,其中750人长年在外务工,空巢老人就有100多人。在去年开展的“三问于民”专项调研活动中,该村空巢老人集中反映出了“劳动和经济负担较重、生活与疾病照料缺乏、孤独感特别重”等问题。

篇10

殷志斌说:“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只希望通过自身的行动和努力,让更多的人受到感染,加入到关爱空巢老人的爱心团队中,用爱心传递温暖。”

爱心接力数年

作为一名媒体从业人员,虽然平时很忙,但再忙再累,殷志斌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另外一个身份——珠山区社区服务中心的青年爱心志愿者。由于工作的原因,殷志斌经常会接触到一些需要帮助的困难人群。这里面除了家境贫寒的孩子、被疾病拖累的重症患者外,最多的就是常年独守空房的空巢老人。他们寂寞的身影和渴望关爱的目光。总会印在他的心里,让他久久难以平静。

拿出自己的工资为贫困孩子捐款、购买学习用品,出钱为需要援助的人解决实际问题,是殷志斌生活中经常做的“必修课”。而这些,他都没有告诉家人和朋友。他知道,自己的微薄之力毕竟很有限,不值得做任何宣传。

如果把殷志斌平时的乐善好施比作是一种量变,那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珠山区社区服务中心联合搞的一次“关爱老人”公益活动,则成为他踏上公益之路的质变标志。他知道,“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已成为许多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次活动过后,他深受触动,为社会上众多空巢老人的生存现状感到异常揪心。在他的倡导和争取下,他所在的瓷都晚报社和珠山区社区服务中心一道策划举办了景德镇首次“暖冬公益大行动”。活动不仅让一批空巢老人得到了实惠和温暖,还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一些爱心市民和读者纷纷加入其中。这让殷志斌深受鼓舞,他决心要把暖冬行动一直做下去。

每年的暖冬公益行动,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从最初援助名单的确定,到动员爱心商家参与,再到援助活动场地布置……他总是那个默默忙碌的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至今,这项公益活动总计为空巢老人筹集捐款32万元,1000多人次空巢老人从中受益,参与的青年爱心志愿者和商家代表更是一年比一年多。

在此过程中,殷志斌与志愿者们一起坚持爱心接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经常抽空去看望空巢老人,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陪老人聊天,听老人倾诉,帮老人收拾房间,解决老人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老人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人间温暖。

爱心感染身边人

“我家漏水漏得厉害,再不解决就要发大水了,快来帮帮我吧!”一次,接到家住周路口街道赛跑坦社区圆栅门27号陈克刚老人的求助电话后,殷志斌二话不说,立刻赶到现场核实情况,随后及时与社区负责人取得联系。在他的协调下,有关部门为陈克刚老人修缮了房屋,陈克刚老人的家至今也未发生漏水现象。为此,殷志斌每次打电话给陈克刚老人询问近况时,老人总不忘对他真诚地说一声“谢谢”!

还有一次,社区一位空巢老人——70多岁的老奶奶过生日,为了让老人不孤单,把生日过得和其他老人一样喜庆热闹,殷志斌立刻组织10余名青年爱心志愿者一起买来了生日蛋糕和水果送到老人手中,并为老人表演节目。当志愿者们一起为老奶奶唱起生日歌时,这位七旬老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连声感谢殷志斌及爱心人士的探望和关心。

殷志斌还经常组织身边的好友利用既有的人脉资源,为老人筹集过年物资,温暖过冬。他还在QQ群里聊助老话题,呼吁更多的人关注空巢老人。他甚至和珠山区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一起走上街头,做“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的问卷调查,并独自一人加班加点统计、分析问卷,以期通过这种方式寻找到更多关爱老人的方法和建议。

一桩桩、一件件平凡的小事,看起来并不轰轰烈烈,然而却浸透着参与者浓浓的情感。在殷志斌看来,“爱心不分大小,只要参与就是一种快乐!”

爱心永不放弃

每当过年时,歌曲《常回家看看》总会引起许多人的共鸣,不少人还为之潸然泪下,因为它唱出了天下所有父母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