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5 08:11:1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有关于月亮的诗句,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咀嚼“江中月”月色的诗意唯美
自由配乐(《春江花月夜》)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写了什么?你觉得这月下江景美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自读自悟,圈画关键字词,写批注。交流。
生:“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这里说“月亮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作者采用了拟人手法,把月亮当作一个慈爱的母亲来写,写出了月下江景的美。
“哦,你是觉得作者采用的修辞手法让语言表达多了一份诗意的美,是这样吗?那么,月色是否同样美丽呢?”我追问。
生:这句话其实写出了月亮温柔恬静,如水的月色倾泻下来,静谧美好,宁静安详。
师:原来安详美好的是一种诗意唯美的氛围,是一种宁静幽深的梦幻意境。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读出静谧美好。
生:读“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水是流动的,光斑是跳动的,闪闪烁烁,这是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
生:月光如水,江面上波光粼粼,烁金点点。这样的月夜美不胜收,我想没有一个人不会陶醉在这样的月色中。
“你用共情的方式唤醒了我们对这月夜的神往,谢谢你。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里作者采用什么描写方法给我们描绘了月夜江景的美?”我提醒道,“如果你圈画一下这句话中的那些动词,你一定会有所发现的。”
生:这里的动词有“洒落、照亮、跳动”。
生:我补充。“流动”“闪烁”这应该也是的。
生:这是采用了动态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月下江面的美。
“说得好。那我们就通过朗读来展现这动态美吧!”少顷,我夸赞道,“月色醉人,朗读也醉人啊!”
生:读“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这里有两个动作的词“伸展着、起伏着”,连绵不绝的姿态非常美。
生:它们是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这样的画面朦朦胧胧,神秘美好。
“它们指谁?”我追问。
生:它们指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
师:如何理解“剪影”?
生:“剪影”是这些景物的黑色轮廓,它们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充满了朦胧美与神秘美。
“它们充满了神秘美、朦胧美,还充满了什么美?我们一起来读读感受感受。”我继续追问。
生:还充满了动态美。这江天交界处的一切是静止不动的,但它们又连绵不绝,所以让人感觉是“伸展”“起伏”的。夜晚,月下景色是这样的美丽多姿。
生:同样美的还有这一句,他绘声绘色地读起来“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传神,特别美?”我点拨道。
生:我觉得“镀”这个词用得特别好。“镀”描写出了月光均匀地洒在长江里,使得江两岸的各种景物隐隐约约,还闪闪发光,感受到作者对月光的无限喜爱。
师:是的,一个“镀”字恰到好处地描写出了月光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月下江景的如梦如幻,如诗如画,而且作者的喜爱之情也跃然纸上。我们在写文章时也应该像作者这样注意遣词造句,用词尽可能地准确与精妙。
师:读到这里,你是否发现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月夜美景的?
生: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写的:江面―江两岸―江天交界处。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优美的画面吧,再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多媒体展现美丽的月下江景图,配上优美的《春江花月夜》,皎洁的月亮,晶莹明净,轻柔似水,给人多少梦幻,多少遐想……在这种宁静安详的氛围中,指导学生再进行个性化朗读,有所感,有所悟,用朗读、用声音表现自己心中那片独特的月光,读出自己的情,读出自己的味来。
在读中悟,在读中品,在读中升华感情。在本环节的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领悟文本语言的美,感受散文般优美的“江中月”。
感受“诗中月”外甥之古灵精怪
师:月是神秘,安详,美好的。面对这样的月色,“我”怎么会不沉醉其中呢?这时身边多了个小外甥。这是个怎样的孩子呢?快速浏览课文,圈画关键字词体会,相信大家一定会有自己的收获。
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组织交流。“我”相信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是每个孩子都能够读懂的。文本如此直白,孩子的特点展露无遗。事实上,更可贵的并不是感知这些特点,而是作者在传情达意方面给予我们的启示: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展现小外甥的人物形象,语言富有童真童趣。
“小外甥是个怎么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呢?大家畅所欲言吧,希望大家相互启发,有更多的收获。”我叫了超级慢的“小蜗牛”回答。
他说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至于哪里感受到的,则启而不发了。他基础差,拼音不认识,汉字更不认识,即便知道也是疙疙瘩瘩读不成句的。我猜测可能是这个缘故,他才不吭声了。鼓励无果,其他孩子倒是争先恐后,于是便让他们都做了小蜗牛的老师。这下子兴致可高了――
生抑扬顿挫地读起了第四自然段:“‘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小外甥的话“月亮把我叫醒了”让我们感受到他无穷的想象力,在他眼里月亮也是有感情的,如同母亲一般安详,如今是来唤醒他感受这月夜的宁静。
生:这个自然段除了小外甥的语言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他的特点,描写他神态的“调皮地眨了眨眼睛”,他的活泼可爱、淘气顽皮一下子跃然纸上了,不由得让人感叹这孩子真聪明。
“说得好!拿起笔来圈画一下这句话中的动词。”组织交流圈画的词:眨了眨、凝望、出神,我随机指点道,“仔细研究研究,这句话除了刻画小外甥的淘气、聪明,还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生:我觉得小外甥除了聪明可爱,还特别喜欢月亮。来到甲板上,他深情地凝望着月亮出神了,“凝望”“出神”让我们感受到他对月亮的喜爱之情。我想也是因为这份热爱,因为他的聪明好学,才使他积累了那么多有关月亮的诗。
师:这就叫会咬文嚼字啊!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获得的是不一样的收获。学习语文,就是要品味语言,感受作者表达的感情。有时候,我们阅读的时候不妨往深处再想一想。现在,我们一起来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感受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生:第五自然段说“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他眼睛一眨就是一句”,发出挑战的小外甥对诗时“眼睛一眨就是一句”,他的天真可爱触手可及,他的知识渊博也跃然纸上。
生:从这句话中,我们同样能够感受到小外甥对月亮的喜爱,多如繁星的诗句,他能够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什么叫‘不假思索’?‘假’是什么意思?”我相机指导理解,而后小结,“刚刚习得的技能,辉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学会换个角度再想想,真厉害!我们连起来朗读这两个自然段,通过朗读展示自己的理解。”
“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小外甥眼睛一眨就是一句。能和同桌也来对对这些诗吗?然后,再交流一下你理解的诗句吧。”我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桌练习对诗,相互切磋,共同启发,大体理解诗意。
指名对诗。师生PK。全班PK。除课文内的,大家把积累的关于月亮的诗句一股脑儿地展示出来了,兴致盎然,不亦乐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师:“诗歌的王国就是这样让人神往,月亮的诗歌信手拈来说也说不完。大家积累得也非常多,你理解文中出现的这些诗句吗?”指名大体说说意思后,小结――
“月亮柔美、宁静、安详,我们中国文人对月亮有一种特殊的偏爱,甚至有人说,不懂明月,枉为中国人呢!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明月’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而这个明月,既是自然的,更是文化的;既是天上的,更是人间的;既是历史的,更是当下的。即便同为描写月亮的诗句,我和小外甥说的诗句包含的情愫也是不同的,是不是?这些诗中的月亮有的充满童趣,有的饱含野趣,有的寄托思乡情,有的充满分离的哀愁。今天,我们算是对月亮有了些许了解,现在想不想抑扬顿挫地来读读这些诗句并把它们变成自己的?”
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诗中月”包含着人文的情怀,饱蘸着诗歌的情愫,让人不由自主爱上我们的中华文化。
品味“心中月”想象之奇幻
师:我国古代优美的诗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我们勤于积累,必有丰厚的回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认真品读第三段,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自由品读,圈画关键词咀嚼品味。组织交流。
生:我觉得这小外甥实在太聪明可爱了,他的想象力那么丰富。从他的这些幻想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像眼睛,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生:我觉得从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中同样能够感受到他的聪明好学、爱幻想。你看这些句子――
(1)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2)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3)……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4)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5)小外甥打了哈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生:“又冒出一个问题”的“又”和“冒”这两个词特别传神地写出了小外甥的聪明好学。
生:作者把小外甥的神态描写得特别细腻,“瞪大眼睛”“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写出了小外甥的天真可爱聪明。作者把小外甥的眼睛写得特别有神采。
师:是的,作者抓住了小外甥的眼睛就很生动地写出了小外甥的可爱聪明。这段文字中,用词之精妙值得我们反复咀嚼、品味。平时写人物时,我们应该注意观察,抓住最传神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句话就有可能把人物给写活了,而不必面面俱到,千人一面,众口一词。
我们这个民族,认为靠月亮,更能完成“科学上的不朽的图画”。李白让整个长安披上了月光,“长安一明月,万户捣衣声”;杜甫让月光为江流着色,“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田园诗人王维的《桃源行》里有松树,有房子,但不够,再添一个月亮才全盘美起来,“月光松下房栊静”。白居易有名的《琵琶行》里,也有三幅“月亮图”。如果把柔和的月光去掉,要少多少味道啊!
“低头思故乡。”
“定知玉兔十分圆,念。”
“已作霜风九月寒。”奇奇对答如流,心中窃喜:原来古人背诗句这么容易啊!我也来考考先生。
“先生,为什么会有中秋节啊?”
“问得好!”白先生似乎忘记了自己是在考奇奇诗句了,“要知道,春播夏种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该收获了,早在远古时期,有些部落的人们便在秋季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祭拜月亮、庆祝丰收,所以从源头上说,中秋节是‘祭月节’。最初祭月的日子在农历八月‘秋分’这一天,但这天不一定有月亮呀!那还怎么祭月呢?而八月十五这天乃是秋天的正中,月亮正处满月。相对其他时节的满月,中秋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正是祭月的最佳时机。所以到了周代,每逢中秋之夜,帝王们都要举行祭月和拜月活动。后来民间也开始效仿,逐渐在一些地方形成了节日。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先生,为什么中秋节我们要吃月饼呀?”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圆饼,起源于商代。到了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后,传入了芝麻、胡桃,为制作这种圆饼增加了佐料,当时生产出来的圆饼叫胡饼。至于‘月饼’的命名么,还和杨贵妃有关呢!”白先生讲到这里,故意停下来,卖了个关子。
“杨贵妃?先生快说,先生快说。”奇奇的好奇心顿起,扯着先生的袖袍不放。
白先生清了清嗓子:“听我慢慢讲来。唐朝时,有一年唐玄宗和杨贵妃中秋赏月,不料那晚月色不佳,玄宗便不大高兴,拿起眼前的胡饼正要食用,却又皱起了眉头。原来,‘胡’有野蛮、胡乱之意,玄宗觉得‘胡饼’二字实在不雅。杨贵妃是个善解人意又有才情的女子,她仰望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二字,玄宗大喜。从此这个名称就流传开来。”
“当然,如今我们吃月饼已不是为了祭奉月神,而是为了期盼团圆。满月形的月饼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团圆。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
“我知道,中秋节还有好多好多传说,像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奇奇兴奋地说道,“先生,中秋节除了吃月饼我们还有什么活动吗?”
“当然有啦,中秋节的活动也可谓丰富多彩呀。中秋传统习俗一:赏月。古代文人都以中秋赏月为乐趣,一起饮酒赋诗,正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习俗二:观潮。这是江浙一带的人们在中秋后的重头戏。每年的八月十八是钱塘江潮水最大的时候,这个时间恰好与中秋节重叠,所以人们会趁着节日的兴致涌向江边,在宋代,中秋观潮达到了巅峰。人们手持彩旗,在水中踏浪争雄,表演水上杂技……相当热闹。
习俗三:燃灯。中秋之夜,人们将点亮的花灯用绳系在竹竿上,高高悬挂起来,满城灯火犹如琉璃世界,映衬着皎洁的月色,真是美不胜收啊!
习俗四:吃芋头。这一习俗也称‘剥鬼皮’,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
习俗五:熬夜。民间相传,中秋夜越晚睡越长寿,所以这晚人们举行各种娱乐,尽量晚睡,以此祈求长寿。
习俗六:饮桂花酒。中秋之夜,仰望天空圆月,闻着桂花清香,再喝上一杯桂花蜜酒,真是人间至美之事!”说到这里,白先生不禁咂了咂嘴,脸上现出无比陶醉的神情。
“我听说中秋还有吃田螺这个风俗呢!”奇奇想起爷爷达达博士这么说过。
“不错不错。中秋前后,田螺的肉质特别肥美,中秋食田螺,可以明目。”
“另外还有:玩兔爷。相传有一年京城起了瘟疫,人们一旦得了就治不好。玉兔幻化成人身,挨家挨户为人们治病。每到一处,玉兔便换一身装扮,时而像个卖油翁,时而像个郎中,时而男人装束,时而女人打扮。消除京城的瘟疫后,玉兔便回到月宫中。于是,人们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作为纪念。如今,千姿百态的兔爷已经成为最受孩童喜爱的玩具之一。”
乙:欢迎你的收听。
甲:我是_____
乙:我是_____。
甲:再过10天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这里我们预祝全校师生中秋快乐,合家团圆,万事如意!
乙:中秋节一直以来被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人们常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时节对亲人的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当一轮明月高高挂起的时刻。 甲:考考你,你知道为什么要叫中秋节呢?
乙:这个可不难,在我国,农历的7、8、9三个月为秋季,农历8月15——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正好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甲:那为什么有人又称它团圆节呢?
乙:因为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人们仰望天空中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甲:还真难不倒你呀!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亮的圆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你知道哪些有关的诗词吗?
乙: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甲:你知道得可真多!那你知道有关中秋的传说故事吗?
乙: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
甲:哇!还有神化故事呀!那你给我们讲讲吧!
乙:好!我给大家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吧!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一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王母娘娘也赐给了他一包长生药,他把不死药交给了自己的妻子——嫦娥珍藏。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趁后羿不在家,他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在危急之时,嫦娥当机立断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成为月亮中的神仙。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甲:听完了如此凄美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关于中秋节的歌曲吧!
《花好月圆》
“本论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效课堂背景下有效落实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3]GHB0266”的字样。
随着高效课堂的不断推进,以学案为蓝本的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学校教育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但目前很多教师仅重视课堂导学案的设计,而忽视了对预习学案的设计:有的预习作业停留在“预习字词,扫除拦路虎”的初读预习阶段,形式单一且预习效果甚微;有的预习作业面面俱到,量大负担重,学生难以完成。因此,科学合理的设计有指导性的预习学案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高效课堂背景下有效落实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研究》进程中,经过一年多的试行摸索,笔者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文、不同课型编制出了以下几种类型的预习学案,在课前下发给学生,从而有效指导了学生的预习行为,收到了显著的预习效果。
一、常规式预习学案
常规式预习学案教给学生的是最基本的预习方法。它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基本读懂课文的大意,学生根据预习学案的提示初步完成预习笔记即可。下面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课文《和时间赛跑》为例谈谈常规式预习学案的设计。
导语: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时间转瞬即逝,你曾和时间进行过赛跑吗?今天我们一起看看作者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请根据以下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1.识记词语表中的词语。2.规范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3.结合课文理解“假若、持续、日月如梭、受益无穷”等词语的意思,并批注在课本上。4.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5.精读课文,思考:(1)作者是如何理解爸爸的谜语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并批注自己的体会。(2)“我”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3)抓住8、9自然段细读,说说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6.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7.质疑(写在课本空白处)。
二、趣味性预习学案
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去探究和学习,因此,教师在设计预习学案时一定要注意学案的趣味性,让学生对即将预习的内容充满学习期待。
例如,生词的理解是新授课必须完成的预习任务,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查工具书解决,他们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对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其他题型,如连线、猜意、填空、纵横字谜游戏等,预习效果会更好。又如《用冰取火》一文可以这样设计预习学案:想亲自体验用冰点着纸片的惊喜吗?和小伙伴们亲自尝试做一做这个实验。这种动手做实验的预习作业不但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了课文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激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提纲式预习学案
提纲式预习学案指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把授课的重点、难点与教学目标等融合起来,以习题的形式,在讲课前布置给学生,督促学生预习。教师授课时,以提纲为主线,和学生一起归纳课文的知识点。例如,在教学《望月》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预习学案:
1.寻美之旅。仔细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江上的月色是怎样的?请尝试着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加以概括。2.品读诗句。(1)找出课文中涉及月的诗句,并选择其中一句品读感悟,说一说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你还在课外积累了哪些描写月亮的诗句,请选择最喜欢的写两句。3.激发想象。找一找课文中小外甥有关月亮的想象句子,细读体悟,在不懂的地方用铅笔打上“?”4.评价人物。通过初步阅读,你认为小外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试着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小外甥的品质。学生为了完成以上预习学案中的习题,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在课堂上展示积极,参与度非常高,从而事半功倍地完成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
四、分层式预习学案
我们面对的是参差不齐的教育对象,只有因材施教,设计分层次的预习学案,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预习的过程中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因此,我在设计预习学案时,常常将作业设计成有难易之分的常规题型和拔高题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
例如,关于词语的预习我是这样要求的:基础较差的学生,摘抄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做到正确、美观;中上等学生,选择课文中的两个四字词语分别写一句话。在精读预习时,我又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特长布置了不同类型的预习任务。如在预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预习作业:1.爱写字的学生摘抄本文的优美词句;2.爱诵读的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兴趣的可进行课文录音;3.爱绘画的学生选一个季节画一幅画,再配上优美的诗句;4.爱写作的学生试着设计一份导游词。
这种由易到难的设计,充分照顾了不同基础和不同兴趣、特长的学生,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不同兴趣学生的需求,从而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使其个性和能力得到发展。
五、探究式预习学案
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只喜欢读书而不愿意摘抄,觉得读书很快乐,而摘抄却太费事。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摘抄“望而生畏”,并可能会找到很多不摘抄的理由。比如:“作业太多,摘抄既累人又费事还费时,不如不抄。”“摘抄有什么用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此一举!”……这些都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对摘抄的意见。但是,他们却不明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在浩如烟海的卷帙中,撷取你最欣赏或最需要的精华,品味之后,摘录下来,需要之时又可拿出并加以运用,多么方便。当你拥有一本认真摘抄的大容量摘抄本时,就等于拥有了一本属于自己既实用又经典的精华本。学生若真正认识到了摘抄的意义,明确了摘抄的目的,也就为以后的摘抄奠定了基础。
二、让学生看到摘抄的好处
平时,我除了积极鼓励大家摘抄外,更注意几位在学习上始终起表率作用的学生,让他们在摘抄上也起带头作用,以此来影响并带动同学们认真地进行摘抄。最关键的是,我也身体力行进行大量与教学、学习有关的摘抄。每当检查学生时,也让学生检查我。从摘抄的格式到内容,从摘抄的数量到质量,我都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另外,我还经常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而又恰当地引用我摘抄积累的内容。记得在讲鲁迅先生的《风筝》这课时,我问:“谁能不看注释而简介作者?”同学们都表示不能。我说:“我能!”随即,我流利地对鲁迅先生的简况介绍了一遍。当我一气说完后,全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趁机告诉学生,这是我平常摘抄积累的结果,并现场展示了自己在这方面的摘录成果。
课后,我带来了自己从初中到师范直至今天的摘抄本,让大家传看,同学们看后都变得非常安静。从此以后,大家摘抄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并且还暗暗背诵自己摘抄的内容。甚至,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初步运用自己摘抄的内容来回答问题;写作时,也尝试运用摘抄到的优美词句、格言警句,并且开始积极摘录平常学习时可能用到的资料。特别是每次考试,都有诗词积累、格言警句等题型,我便根据常见题型让学生摘抄跟考试密切相关的一些内容,比如:关于月亮的诗词、关于四季的诗句、关于勇气或学习的名言等,这样一来,更激发了学生摘抄的积极性。至此,摘抄的好处已经初步显现出来,同学们摘抄的主动性和兴趣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当然,在指导学生进行摘抄时还要让学生在摘抄中尝到“甜头”。在平时的摘抄活动中,我除了言传身教、检查监督外,还定期举行“诵摘抄”活动。每次活动都按照一定的标准设立奖项,对那些坚持摘抄时间长和摘抄内容好的同学进行适当的表彰和奖励,既让其他同学看到好处,更让认真进行摘抄的同学尝到摘抄的“甜头”。比如,我们班的张宇、徐金锐等同学,他们的摘抄一直非常认真,我便在检查时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小小奖励。有时是一个笔记本,有时是一本科普书籍,但更多的还是口头表彰和鼓励。所以,在每期“诵摘抄”比赛中,总有一些同学敢于也勇于“露脸”,这既大大提高了他们摘抄的兴趣,又间接地增强了学生学好语文这门课程的自信心,可谓一举两得。其他同学自然也不甘落后,你追我赶,争先恐后。这样,全班同学共同努力,共同摘抄,共同诵记,参与比赛的风气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学生们不但变得能“抄”了,而且爱“抄”了。更为可喜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都知道自觉地记忆自己摘抄的东西,这就极大地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面,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量。
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摘抄的方法进行指导,要让学生明确摘抄目的,不能为摘抄而摘抄,不能让学生刻意地找寻摘抄的内容;而在平时的阅读欣赏中,发现最感兴趣的、特别喜欢的、对学习有帮助的内容时,学生要及时摘抄下来,以备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我还选择时机适时地对学生摘抄方法进行指导。比如:学习《巴东三峡》时,我指导学生摘抄描写长江的诗词;学习《周庄水韵》时,让学生摘抄描绘江南水乡的诗词、佳句;在中秋节时,我让学生摘抄关于月亮的诗词、月亮的美称、中秋的佳句等。我班同学全部都会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峨眉山月歌》等古诗词,这就是中秋节进行摘抄的功劳。
乙:欢迎你的收听。
甲:我是_____
乙:我是_____。
甲:再过10天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这里我们预祝全校师生中秋快乐,合家团圆,万事如意!
乙:中秋节一直以来被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人们常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时节对亲人的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当一轮明月高高挂起的时刻。 甲:考考你,你知道为什么要叫中秋节呢?
乙:这个可不难,在我国,农历的7、8、9三个月为秋季,农历8月15——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正好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甲:那为什么有人又称它团圆节呢?
乙:因为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人们仰望天空中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甲:还真难不倒你呀!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亮的圆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你知道哪些有关的诗词吗?
乙: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甲:你知道得可真多!那你知道有关中秋的传说故事吗?
乙: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
甲:哇!还有神化故事呀!那你给我们讲讲吧!
乙:好!我给大家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吧!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一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王母娘娘也赐给了他一包长生药,他把不死药交给了自己的妻子——嫦娥珍藏。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趁后羿不在家,他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在危急之时,嫦娥当机立断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成为月亮中的神仙。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甲:听完了如此凄美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关于中秋节的歌曲吧!
《花好月圆》
甲: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国外中秋节趣话吧!。
乙:中秋节并非中华民族所独有,许多国家也有类似中国传统习俗的形形的中秋节,而且非常奇特有趣。泰国人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称为“祈月节”。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用甘蔗扎拱门,在拜月方桌上供奉观音菩萨和八仙的图像或塑像,八仙桌上的供品主要是寿桃而非月饼。
甲:日本人称中秋节为“月圆节”,而且这样的节日有两个,除农历八月十五日外,九月十三日也是。节日这天,成千上万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吟唱吆喝,扶老携幼,抬着神龛到庙里去进香。孩子们还到野外采集象征吉祥如意的野草装饰家门,迎来幸福;晚上全家聚集在院子里,摆上瓜果、米团子等供奉月神,然后分食、赏月,聆听老人讲述关于月亮的神话。
乙:朝鲜的中秋节称为“秋文节”,也叫“秋夕”、“嘉徘”。这一天,他们以松饼为节日食物,家家蒸食并互相馈送。松饼形如半月,用米粉制成,内馅是豆沙、枣泥等,因蒸时垫有松毛而得名。到了晚上,一边赏月,一边进行拔河比赛、摔跤比赛,或者表演歌舞。年轻的姑娘们穿上色彩缤纷的节日盛装,欢聚在大树下做“布伦河”游戏(即荡秋千)。
甲:伊朗称中秋为“麦赫尔干节”。这天是伊朗太阳历七月十六日。节日期间,人们都以品尝各种丰收果实为乐,隆重的庆祝活动持续6天方才结束。
乙:老挝称中秋节为“月福节”。每逢中秋节到来时,男女老少也有赏月的风俗。夜晚,青年男女翩翩起舞,通宵达旦。
甲: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中秋的习俗吧
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和爸爸妈妈一起赏月吃月饼呢!
乙:说到吃月饼,我口水都流出来了。那你知道我们如何在赏月、品尝月饼的同时注意健康吗?
甲:专家提示:月饼应与清茶搭配,清茶有助消化,又解油腻;若与汽水、可乐或果汁搭配,则不利健康。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即使是“无糖月饼”,仍然不能多吃。专家还指出,老年人和婴幼儿消化能力较差,过多食用月饼会加重脾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等。而肥胖的人,一般都有潜在的糖、脂代谢异常和动脉硬化问题,也要像糖尿病人一样,少吃月饼为宜。
乙:哦!谢谢你给我们讲的的月饼健康吃法。相信大家会注意的。中秋佳节快来了,我们将要欣赏到皎洁的月光,品尝到香甜的月饼,最后,我们再为老师、同学们送出祝福,怎么样?
甲:好!请听我们的美好祝福吧!
齐:送一个圆圆的饼,献一颗圆圆的心,寄一份圆圆的情,圆一个圆圆的梦。祝老师和同学们中秋节快乐!
甲:时间过得真快,又到说再见的时候了。
乙:希望你们能喜欢我们的节目!
甲: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说再见吧!
三、音乐欣赏
现在将为您送上的是一首由古诗改编的歌曲《水调歌头》
像石板路长满苔藓,滑动着双脚
像一个大拇指在把新奖章抚摸
面对他灼热的注视,心跳了
总觉得伙伴盯着自己躲也躲不掉
总觉得月亮像白绢把自己越缠越紧
总觉得夜憋入心中透不出气来
总觉得没有开始就失败了才好
面对他灼热的注视,脸红了
那朝朝暮暮的狂想,一下子规规矩矩
那越藏越多的话,这时不作声
好像鸟默默地飞去
好像舟颠簸着离岸
似乎欠身而来的时辰
催促着早早结束
这个比相处更不忍的分离
——选自《姚学礼爱情诗选》第9页
赏析:
随笔:忆
急促拨拉麻将的声音不绝于耳,酒店门庭若市,歌舞声声随着霓红灯闪烁,在浮燥的如今,在繁杂的生活中,还有多少人记得那缠绵纯洁的爱情,还有多少人记得天长地久这个词汇。
还是抽点空闲读一些好诗吧,它会给你送来一片阴凉,给你送来一泓清纯的泉水。那怕你说我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
有个段子说的好:在我们谈情说爱的时候,不懂的爱情,当我们懂得爱情的时候,又无法享受爱情。火热燃烧的情感,缠绵不休的相思,我们都已经历过了。只是当事中迷的我们,并不是都能清晰地一一诉说出那些惑人心魄的情事,也有很多地感触,也有很多地想法,只是没有功夫表达,也不会表达的那样细微。
每天读一首好诗,也许你的生活会变得丰富多彩一些。
关于爱情,关于相思,关于美,关于青春,有很多形象的诗句做了很多精确细致的描摹:“如果你能够注视我,我有关于你和美的歌”。
就像那美丽的月儿爬到了半天空,心儿颤抖的不敢动了,就像迷人的月亮站在高高的天空上,看见她不敢走动了,只要稍稍挪动那漂亮的光晕就掉下来了。这是刚看见异性时的一种最美最真的表情,因为看见对方是自己中意的人,是自己喜欢的那样的帅小伙,所以不敢动了。又像石板路上长满了青苔藓,脚滑得站不住了。初次看见异性后,心跳加快,血管扩张,头有点儿晕,是激动,是快乐,是幸福,是欢喜。看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人,虽然以前没见过面,但这第一次相见,感觉非常美妙非常美好。就像大拇指在把新奖章抚摸,这抚摸其实就是在悄悄地观看对方,因为初次相见,还不敢无所顾忌地注视对方,所以就像用大拇指抚摸而不是用双手摩娑,用大拇指是有所保留但却在保留中又倾其全力,又像是在做贼,有一种犯罪的感觉。
前面四句都是初次见面时自己的感觉,第五句却突然通过自己的感觉表现了对方的感觉:“他灼热的注视”,他与我一样也与我有相似的感觉,他也喜欢我!他也喜欢我呀。我,“心跳了”。因为有上面那样美丽的感觉,我的心跳了,或者说,为什么像月亮爬上天空,为什么自己像走在长满青苔藓的石板路上,为什么有一种犯罪的感觉,都是因为我们彼此很满意对方,惟恐有什么不妥的举动破坏了这种满意的感觉。
总觉得儿时伙伴的目光密密麻麻地盯着自己躲也躲不掉,事实上约会的地方没有一个人,总觉得月亮就像白绢一样把自己越缠越紧,总觉得这静谧的夜就像一口盖上锅盖的大蒸笼憋得人心儿直跳,这样的感觉谁都曾经有过,这样的激动谁都经历过。有一会儿竟想,这次约会没开始干脆失败了多好,如果那样的话就没有这样让人难受的感觉了,这样的约会能取消了多好啊。
小石头,不知道你还记得初次相见时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你看,“面对他灼热的注视,脸红了”,开始是心跳了,这会儿是脸红了,事实上人的感觉是在瞬间产生的,心跳、脸红几乎是在同时产生的感觉,但当时人的感觉和思维却是要丰富的多,要美丽的多,更要繁杂的多。
小石头,你恋爱时的感觉如何,能回忆一下吗?
朝思暮想的狂想。狂想什么呢,想得可多呢,想与你热烈地拥抱,想与你狂吻不已,想对你喋喋不休那曾经梦幻的美丽向往,但是在你灼热的注视下,我却规规矩矩的像个小学生,以前越藏越多的话,这会儿竟不能作声。就好像鸟儿默默地飞去,悄悄地飞去,这默默不语大有文章,是怕说错了一句话,是怕不恰当的举动惊吓了对方,于是不敢轻易地说话,就像小舟儿颠颠簸簸着离岸,为什么颠簸,是因为承载了许许多多复杂的情感,船儿太沉重了就颠簸起来,有点儿怕了,就想离开你转身走了,似乎欠身而来的时辰,就催促着这样的约会早早地结束,这比相处更不忍的短暂分离。原来你是在期望早早地结束这种暂时尴尬的局面,渴望那种相悦相爱美好的场面出现。不敢动作,不敢说话,竟想逃离,只是想逃离这暂时难以忍受的场面。
多想与你再重温这样的场面。
爱情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最美最丰富永远歌唱的主题。只是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仅相同,有时候我们生活在爱情中,却像猪八戒吃人生果一样不知其味,更多的时候,我们想把我们爱情的感受传递给更多的人分享,于是就有了爱情艺术产生。人类的爱情真是妙不可言,一个爱字就让人产生无比巨大的力量,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就是爱。
天下着雨,天气有些凉,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屋中。姚学礼的情诗艺术性很高。我以为他是一个写“清穷情诗”的诗人。清就是清纯;穷,是自身没有享受至烈至浓的爱情,也即他自己是一个失恋者。诗人的失恋不是具体指在哪一位女性跟前失恋了,而是他一生都在找寻自己的意中人,却一直没有找到,于是在现实生活的爱情中这位“穷”情男人,在诗的王国中实现了他爱情的“达”,但在诗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长久的“穷”情诗,也即一生都在寻找爱情“达”的诗人。我曾经问过多次,先生你有过意中人吗?你有过刻骨铭心的情爱吗?你有过婚外情吗?诗人都微笑着没有回答。我以为他不必回答,事实上我就不该问这样愚蠢的问题,先生的情诗已经回答了一切。
人活在世上,有多少人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又有多少人在苦恼叹息中度过了那精神空白情爱贫乏婚姻可怜的一生。每一个人的苦处只有他自己知道,又有几个人述说出来?一生的遗憾全都送给了一声叹息。
大家上午好! 红领巾广播站又与您相约在周三上午。我是***。昨天我们介绍了端午节,今天我们再介绍一下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期红领巾广播到此结束,再见!
中秋节红领巾广播稿范文二
甲: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_____
乙:我是_____。
甲:再过6天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这里我们预祝全校师生中秋快乐,合家团圆,万事如意!
乙:中秋节一直以来被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人们常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时节对亲人的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当一轮明月高高挂起的时刻。
甲:考考你,你知道为什么要叫中秋节呢?
乙:这个可不难,在我国,农历的7、8、9三个月为秋季,农历8月15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正好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甲:那为什么有人又称它团圆节呢?
乙:因为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人们仰望天空中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甲:还真难不倒你呀!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亮的圆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你知道哪些有关的诗词吗?
乙: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甲:你知道得可真多!那你知道有关中秋的传说故事吗?
乙: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
甲:哇!还有神话故事呀!那你给我们讲讲吧!
乙:好!我给大家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吧!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一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王母娘娘也赐给了他一包长生药,他把不死药交给了自己的妻子嫦娥珍藏。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趁后羿不在家,他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在危急之时,嫦娥当机立断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成为月亮中的神仙。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甲:听完了如此凄美感人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国外中秋节趣话吧!。
乙:中秋节并非中华民族所独有,许多国家也有类似中国传统习俗的形形的中秋节,而且非常奇特有趣。泰国人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称为祈月节。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用甘蔗扎拱门,在拜月方桌上供奉观音菩萨和八仙的图像或塑像,八仙桌上的供品主要是寿桃而非月饼。
甲:日本人称中秋节为月圆节,而且这样的节日有两个,除农历八月十五日外,九月十三日也是。节日这天,成千上万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吟唱吆喝,扶老携幼,抬着神龛到庙里去进香。孩子们还到野外采集象征吉祥如意的野草装饰家门,迎来幸福;晚上全家聚集在院子里,摆上瓜果、米团子等供奉月神,然后分食、赏月,聆听老人讲述关于月亮的神话。
乙:朝鲜的中秋节称为秋文节,也叫秋夕、嘉徘。这一天,他们以松饼为节日食物,家家蒸食并互相馈送。松饼形如半月,用米粉制成,内馅是豆沙、枣泥等,因蒸时垫有松毛而得名。到了晚上,一边赏月,一边进行拔河比赛、摔跤比赛,或者表演歌舞。年轻的姑娘们穿上色彩缤纷的节日盛装,欢聚在大树下做布伦河游戏(即荡秋千)。
甲:伊朗称中秋为麦赫尔干节。这天是伊朗太阳历七月十六日。节日期间,人们都以品尝各种丰收果实为乐,隆重的庆祝活动持续6天方才结束。
乙:老挝称中秋节为月福节。每逢中秋节到来时,男女老少也有赏月的风俗。夜晚,青年男女翩翩起舞,通宵达旦。
甲: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中秋的习俗吧
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和爸爸妈妈一起赏月吃月饼呢!
乙:说到吃月饼,我口水都流出来了。那你知道我们如何在赏月、品尝月饼的同时注意健康吗?
甲:专家提示:月饼应与清茶搭配,清茶有助消化,又解油腻;若与汽水、可乐或果汁搭配,则不利健康。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即使是无糖月饼,仍然不能多吃。专家还指出,老年人和婴幼儿消化能力较差,过多食用月饼会加重脾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等。而肥胖的人,一般都有潜在的糖、脂代谢异常和动脉硬化问题,也要像糖尿病人一样,少吃月饼为宜。
乙:哦!谢谢你给我们讲的的月饼健康吃法。相信大家会注意的。中秋佳节快来了,我们将要欣赏到皎洁的月光,品尝到香甜的月饼,最后,我们再为老师、同学们送出祝福,怎么样?
2021中秋节的传说和民间故事中秋之夜,阖家团聚,在清朗的月色下,摆上月饼、瓜果,一边赏月,一边讲述着有关月亮的故事。
流传至今的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都为人们所熟知。其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流传最广:相传美貌的嫦娥是射日英雄后羿的妻子,因为在八月十五的夜里偷吃了灵药而飞上了月宫,从此在清冷的月宫中每日与玉兔为伴,极为寂寞。因此,历代文人都以此为题材创作诗词散文和戏曲等,嫦娥与月亮也被密切地联系起来。如今每逢八月十五,人们在赏月时,也会想象那玉盘般的月亮里住着美丽的嫦娥,正在婆娑的树影下翩然起舞。这些传说给中秋节增添了悠远、神秘的迷人色彩。
中秋节的故事一:嫦娥奔月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的故事二:月亮上的桂花树
月亮上有棵桂花树,每到月圆的时候,它会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满枝繁花飘散出清甜的香味。姑娘们听老人说:“若采得八月十五的桂花,和进新谷一起杵磨,吃了可以消灾祛病,青春不老。” 那时的月亮不象如今这么亮,颜色一片昏黄。
每年八月十五的晚上,月光照亮了村前山后,阿美人的姑娘们就聚集在一块杵米磨谷,歌唱丰收。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阿里山和月亮之间有一拱美丽的虹桥相连,从地面走向月亮并不困难,特别是八月十五满月那一夜,阿里山上就有许多身穿五彩达戈纹衣裳的姑娘,背着装满谷子的藤篓,一个接一个地攀上虹桥,登上月亮。
姑娘们登上月宫,摘下桂花掺进谷子里,你一杵我一杵,舂得一颗颗大米白白的,映得月儿透亮透亮。一天,部落里有个姑娘想登虹桥上月宫,采一枝桂花舂米给久病的妈妈熬稀饭。
中秋节习俗1、吃月饼
每每到中秋节的时候,月饼都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东西,它象征着团圆,寓意着圆满,是人们对亲情的一种寄托。而在中秋节来临之际,亲朋好友互相赠送月饼,更是一种亲情的体现,也是社会关系的联络方式。在节日当晚,一家人都会围在香案前切月饼吃,大家都要吃这么一块,这代表了是这个家的一份子,象征着家庭团圆。
2、祭月
中秋季也是人们祭月的节日,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这时候人们会摆设香案,点上香,放上瓜果、月饼等,香案置于院落中,全家人轮流向月亮朝拜,也表达了人们对神的敬仰。因为祭月就是向月宫里的嫦娥遥拜。由于嫦娥是女性,月亮又属太阴,所以中秋主祭一般都是妇女。
3、赏月
中秋节这一天月亮很美,于是古代文人们发起赏月活动,这些文人的诗句及作品促使赏月这种活动逐渐成为了一种习俗;在这一天,一家人坐在一起赏月那才叫得上家庭圆满;一个人漂泊在外赏月,会异常孤单。或许在此时你会想起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乡愁。无论身处何地,这一天,我们都会情不自禁的抬头看几眼月亮。
4、燃灯
中秋节的晚上,有些地方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然有着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而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即将灯彩高竖在树上之意。各地的小孩子们则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灯光闪耀,绚丽多彩,为中秋的月色再添亮色。
全国各地的中秋节习俗盘点在广东地区,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因此在中秋之夜只能由妇女和小孩拜月。妇女孩童们在院子里或阳台上摆上桌子,桌上放烛台香炉,瓜果点心来进行祭拜,烛火香火与月亮交相辉映,预示着红红火火的日子。
山东省的一些地区,在中秋节这天祭拜土谷神,称为“青苗社”,并且要上坟祭祖,燃放鞭炮,祈求祖先庇佑。家里有工厂的,中午要宴请工人,对工人的辛苦劳动表示感谢。有些地区还有有抛帕招亲的习俗,在这天晚上,一些未出嫁的姑娘会扮成嫦娥,在舞台唱歌跳舞,同时将一些手帕扔向台下,若观众接得的手帕颜色与嫦娥手中的手帕颜色相同,即可登台,若是引得嫦娥喜欢,会有戒指相赠,双方可以单独约会。
在陕西,中秋夜男子会划船爬山,女子要安排酒宴,无论穷富,每家每户都要吃西瓜,以示团圆。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
江苏无锡一带,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会用画有月宫景色的丝绸糊在香炉四周,随着香火燃烧,青烟缭绕,红光点点,别有一番风味。
福建地区有一浦城县,县内有一座南浦桥,每年中秋节,家家户户的女子都要穿过南浦桥,祈求长寿,女孩子穿着漂亮的服装行走在大街上,场面十分热闹。建宁县的人们会在中秋夜在院子里挂满彩灯,以此来向月宫祈求得子。在龙岩的一些地方,人们吃月饼之前为了表示对长辈的尊敬,要把月饼中央挖出一个小圆并供长辈食用。
南京人的中秋节,除了月饼之外,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吃桂花鸭。桂花鸭是南京流传已久的名菜,以桂花为佐料做成,肥而不腻,香甜可口。中秋之夜,南京人会在院子里团聚而坐,吃菜饮酒,称为“圆月”;酒足饭饱之后游走于市井街道,称为“走月”。
江西省吉安的农村地区,中秋傍晚会用稻草烧瓦罐,烧红的瓦罐内倒入醋,香味就会飘满整个村子,配上天空的星光明月,让人心驰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