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4 00:20:1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金融专业英语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全英语教学不能追求一蹴而就,高校在实行全英语教学前,应认真系统地研究国内外相关专业的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结合高校的师资水平、学生接受能力,应在课程体系中首先设置双语教学,然后慢慢过渡到全英语教学。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英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听取学生对全英语教学的学习体会和改进意见,定期修改课程设置。
(二)考核体系
全英语教学是手段,教学内容的实施要围绕开展全英教学的目的进行考核,而非绝对意义上的,课堂不能出现中文等形式主义。对于学生而言,缺乏激励机制,在全学分制体系下,学生选全英授课方式和中文授课方式的学分一样,而全英课程学习却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甚至成绩更低,而学校的奖学金制度、出国申请等都和绩点挂钩,降低了学生选全英课程的积极性。
(三)教师方面
授课方式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授课教师以板书、PPT等全堂讲解为主,但是对于难度较大的全英语课程而言,如果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使教师有扎实的英语功底,深厚的专业知识水平,缺乏学生的积极、主动有效参与仍然难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对授课教师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求他们精通专业知识,而且要能用准确、流利的英语讲解专业知识、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缺乏同时精通专业和英语的教师,年轻教师英语水平较高,相对缺乏教学经验;而资深老教师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但英语水平却相对不高。
(四)学生方面
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英语教学的授课效果,英语水平欠缺阻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难度较高的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与互动,学生的求学态度很关键。而目前针对整个班级的全英语教学,肯定无法满足班上所有学生的要求,这是全英课程体系建设中遇到的关键问题。
二、高校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的建议
(一)学校方面
1.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语言基础,在双语教学的推进工作中英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英文授课的比重。针对目前全英教学课程效果差的现状采取解决方案。由于学生英语水平有差异,对于全部学生采用全英教学的大班制,效果往往较差,但在同样学分要求下,没有学分和成绩上的激励,学生往往不愿意选择难度大,考试成绩偏低的全英语专业课程,建议修满3门以上全英语专业课程的同学可抵补专业英语课程的学分。
2.师资队伍建设。在推行双语教学的进程中,首先要加强师资的培养,要求英语口语水平较高,具备扎实的金融学知识、熟悉金融市场运作并且具备一定授课经验的专任教师担任教学工作,这是双语教学工作推进的关键。针对任课教师英语口语水平是决定全英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促进全英课程体系的建设,建议学校应适当增加任课教师外出交流的机会,通过到英语母语国家进行学习、访问、交流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和专业素养。目前,我校已经走在了前列,除了国家基金委提过的国外访问学者交流项目外,我校还受到上海市教委的大力支持,有不少专业教师已经得到资助并获得国外交流机会,除此之外,我校每年还提供很多到美国、瑞典、加拿大等地专业课程学习的机会,大大的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英语教学的能力。
3.提供答疑交流平台。在全英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无论任课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通常,任课教师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查阅资料、备课,较中文授课的备课时间也会增加3~5倍,而且教师也希望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可能的内容和难度,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面临很多问题和困扰,提供交流平台在师生沟通、互动过程中非常必要。目前,我校在上海市教委的支持下,已经开展定期坐班答疑制度,且教学团队建设平台已经建好,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通过平台,随时可以与任课教师保持沟通,互动,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真正体现了教师的“解惑”职能。
(二)授课教师方面
1.积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任课教师要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多读相关的外文专著、学术论文,保持知识结构的新鲜性;同时还要与金融实际结合,做一个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全方位发展的教师。
2.改善原有的教学模式:建议采用小班教学或小组为单位的教学,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让学员获得阐述和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二是小组讨论增进了学员间的了解;三是小组讨论会促进小组成员的观点相互补充,从而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提高教学效果。可尝试下面两种教学方式:①启发式教学,通过设置有趣的问题、生动的案例和组织课题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引导学生多发言,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②问题导向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均有促进作用。教师要尽可能低位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给学生造就一种主动探索、不怕失败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学生方面
商务英语专业的选题方向是什么?在毕业论文开题意见和成绩评定表中往往会有这么一条: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对于培养目标《商务英语国家标准》规定,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国际商法等相关基础理论与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的规则和惯例,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从培养定位来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以文学、语言学作为选题对象肯定是不怡当的,选题的核心还应是商务英语。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来说,由于教育部已经将这类院校定义为应用型高校,选题的重点还应放在商务英语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上。
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甚至是指导老师都不清楚什么是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到底该研究什么。无法明确这一点,就会导致论文选题不符合专业培养方案、笼统空泛、与社会实践脱节等问题。
(一)选题不符合专业培养方案
要符合专业培养方案,除了熟悉教育部的商务英语专业介绍外,还一定要明确什么是商务英语。对于商务英语的定义,Hutchinson和Waters称:商务英语是ESP的一个分支,是以英语作为语言媒介、以商务知识为核心的一种ESP。从其定义可以看出,商务英语可以根据实际用途来界定,其范围涉及到许多不同行业和领域,所以商务英语涵盖了各个相关领域的专业英语,如经贸英语、金融英语、会计英语、法律英语、物流英语、广告英语等。因此,商务英语的一般定义是一切与商业相关领域的英语。
这样看来,符合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的选题范围相当广泛,只要涉及与商务相关的专业英语领域即可,例如“合同英语中赘述现象的语用分析’、“物流英语语篇的语法衔接研究”、“从张家界景点的翻译看旅游英语的翻译策略”等均是相当不错的商务英语选题。但是,脱离了商务界定的选题就很可能不符合专业培养方案,例如“文化因素对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快乐大本营》中汉英语码转换现象探析’、“从英汉句法差异看长难句的翻译”等选题就明显不符合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
(二)选题笼统、空乏、单一陈旧
由于缺乏对商务英语研究领域的系统了解,学生的选题往往笼统空乏,很多同学感觉无题可选,纷纷借助网络,从而产生选题陈旧、雷同等问题。在对几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商务英语毕业论文选题的调查发现,毕业设计的形式比较单一,全部是采用传统的学术研究性毕业论文模式,居然没有学生采用调查报告或策划方案。就毕业论文选题的领域而言,写商标和广告的占40%以上;写商务英语语言特点的也占到30%以上;只有一到两篇涉及到新闻、法律方面;研究金融、管理、保险、物流等方面的基本没有。
(三)选题与社会实践脱节,无实际价值
理论结合实际一直是需要解决的基本社会问题,也是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然而很多商务英语选题脱离社会实践,缺乏新意,无实际意义。有些选题不像是研究论文,更像是教课书里的内容,例如像“商务英语信函的语言特点”和“国际商务谈判的语言特点”这样的选题可以在相关教课书上发现完全一样的内容。另外,有些研究是已经没有必要进行的,例如,随着高等教育的全民化,进出口行业从业人员一般都已具备直接阅读和撰写外贸函电的能力。因此,没必要研究类似“英汉外贸函电翻译”和“论商务函电翻译”的选题,而且之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
三、原因分析
(一)商务英语研究氛围
根据叶兴国教授对中国商务英语研究现状与趋势的研究,发表过的商务英语论文从研究领域看,笼统地研究商务英语的论文多,研究英语广告和商标的论文多,深入研究国际商务具体领域专门用途英语的论文少。另外,据统计,过去30年总共发表了约5000篇商务英语论文,其中,研究广告英语和英语商标、品牌的论文约占总数的31%。由于学生写作毕业论文的主要文献来源是中国期刊网,这一现状无疑对学生的选题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
(二)往届学生论文选题倾向
由于绝大多数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选题的时候都没有进行过相关的实践调查,因而很多同学就直接上网搜索现成的选题,似乎写起来有更多资料可查。这样一来,往届学生论文的选题,尤其是其他院校上传到网上的选题就成为很多毕业生使用“拿来主义”的对象,这也是学生选题单一的原因。
(三)管理和指导理念落后
造成学生毕业论文诸多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老师指导理念落后、学生英语水平不高、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管理过程不规范等造成的。现在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毕业设计仍然坚持按照传统的学术论文模式进行,基本脱离社会生产实践。论文指导的管理机制也不合理,例如写作指导的时间安排不妥当,往往与找工作、考研时间相冲突;选择指导教师的机制不科学、不合理,根本没有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进行选择,常常出现研究文学或教学法的教师指导商务英语选题学生的情况;指导老师的指导理念落后,单一要求用理论解释现实问题,忽视了商务英语的社会调查和商务英语的实证性研究。
四、解决方案
(一)熟悉商务英语研究理论
理论联系实际是论文写作最常见的模式,要想写好这类论文,首先要熟悉相关领域的理论。在进行论文写作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系统地学习商务英语理论,并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例如,王立非教授针对商务英语语言理论体系,提出了商务英语词汇学、商务语用学、商务话语分析、商务翻译学、商务对比语言学、商务社会语言学、英语经济学等十二种研究理论和商务英语研究方法。
(二)扩大商务英语研究范围
掌握好了商务英语理论,接下来就是明确要指导的实际问题。由于商务英语涵盖了与商务有关的各个领域,商务英语研究的范围也随之非常广泛。研究内容可涉及商务英语语言、广告、商标、函电、经贸、谈判、合同、标识语、公示语、法律、外宣、司名、旅游等,还可包括金融、会计、会展、物流、涉外礼仪、电影、产品说明、公司宣传、证券、电子商务等领域所使用的英语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
(三)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化
根据《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毕业论文(设计)要求选题有价值、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文字通顺,并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商务英语专业应鼓励学生采用市场调研报告、商业计划书、营销方案等多种形式,长度与毕业论文长度大体相等,用英语写作。评分时除了考虑语言质量和格式外,还应把创新思维和应用价值作为重要依据。因而,除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型论文写作外,还可以采用实践性毕业论文形式。论文的内容可围绕商务英语专业相关岗位进行选题,以解决具体职业岗位的具体问题。例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习经历,针对工作过程,用英语写一份完整的工作程序汇报;或者是为某项促销活动写一份详细的策划案;也可以就某个行业的一个突出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完成市场调查报告;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市场调查,写一份创业计划书等等。
0 引言
目前,专家学者大多关注着我国小学、中学及大学本科阶段的英语教学的费时低效现象。中学英语教学受中考高考的导向,考试型的教学令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很难达到“学习者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不仅能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同时也要做“言之有物”和“言之有理”(文秋芳,2002)” 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大学英语教学总在补救式与发展中挣扎。同样,从本科生读上来的研究生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也是存在种种问题。现实要求研究生毕业后,他们不仅能阅读与专业相关的外文资料, 还能具有一般的外语日常交流能力, 逐步过渡到口、笔探讨学术问题, 作学术专题发言等。然而,事实上, 许多同学不仅不能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 连许多常用的单词都读不准。
1 目前研究生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压力
学生当中有一部分在大学本科两年英语学习之后能坚持自学英语, 大部分却处于断档阶段; 两年之后,又进入一次艰苦的循环, 而后又是两年的断档, 他们中一部分又进入博士阶段的更短的循环。硕士研究生在公共必修课中,英语课时最多,任务最重,效果却是最低的。在我校研究生教学安排中,第一学期64个课时,每周4个课时的综合英语学习。第二学期口语和写作共64学时,每周各2个学时。我们的课程设置仍然沿用本科阶段的模式, 重视阅读训练, 轻视听、说和写的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研究生应该具备的论文写作能力,国际学术会议发言的听说能力的培养没有进入课程设置中。教师们常常在一年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经常惴惴不安地问自己: 我们给了自己的学生多少帮助?他们在过去大部分考过了英语四级, 有相当一部分考过了英语六级。我们研究生阶段的教学还能用什么考试来加以有效地检验? 能否经得起检验?
在面临诸多问题的同时, 高校研究生英语教师也不断感受着各种压力。
1)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增加是教师感受最明显的压力。研究生教育从以前的精英式教育变成现在的大众化教育。招生规模庞大, 学生的英语程度参差不齐,同时师生比严重失调,教师不能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教学资源雪上加霜。这些必然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2)网络技术的发展给英语教学带来的压力。“学生已趋向于摈弃仅仅靠教材来学英语的模式, 转而采取从多种媒介和渠道接受输入。”(郑树棠,1996) 例如,在I Tunes U 上有来自世界各地的350,000 多个免费的讲座,视频,电影等其他学习资源,这使传统的课堂英语教学受到极大的挑战,如何改变课程设置,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把课堂学习与网络有效利用结合起来成为研究生教学急需思考的问题。
3)社会英语办学热对英语教学的压力。研究生期间各专业学生均有与国外大学合作做交换生或参与某项研究项目的机会,学生们充分感受到自己英语能力与个人就业前途的利害相关,许多学生在校外社会培训机构参加英语辅导班。这让我们经常反思, 我们自己的研究生英语课程该如何设置得更合理来适应他们的需要。
4)专业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学的压力, 许多研究生在本系必修的一些专业课程中有些是导师直接使用英语来讲授, 使用的教材、讲义也都是最新的;要求学生定期阅读最新的本专业英语论文。甚至有的要求学生用英语讨论、写文章。再有, 还有些专业聘请外籍教师短期讲授一些专业课程或讲座。如何处理好研究生公外英语教学和他们在专业学习中对外语的使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
2 新的教改新模式
这些压力促使我们去思考和改革现在的教学模式, 要求我们结合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勇于创新,不断尝试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模式。新的模式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2.1 课程设置方面的改革
第一学期开设听力口语及阅读与写作课。第二学期,开设国际会议交流英语、西方文化、英汉比较研究及专业英语阅读等系列课程。
第一学期课程设置在于强调学生培养运用能力,特别是阅读与写作课,除介绍写作的基础知识、资料的查询外, 重点放在英语论文写作上, 培养学生正确和规范地陈述和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的能力。英语写作部分包括: 英语写作基本知识, 实用英语写作, 论文写作。此外具体地介绍如何利用国际互联网查找资料, 如何避免侵权行为, 如何写电子邮件, 如何制作计算机辅助文稿演示片等新的内容。上课内容不限于书本, 而是多方面涉猎。学生以指定阅读、浏览的书本作为课前预习内容, 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听课再写作展示。
第二学期的国际会议交流英语是对第一学期听力口语及写作课的拓展,国际会议交流英语主要包括下列内容:论文的种类、摘要写法、论文体例、、版权问题、论文宣读。学习之后, 建立模拟课堂, 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和观摩国际会议的场景。
西方文化对于任何层次的学生都是必要的, 因为文化渗透至语言的各个层面。以往教师只是把课文中遇到的文化背景知识加以介绍, 现在将其单设为一门课, 有利于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西方的文化知识, 也必然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西方文化主要以讲授美国文化为主。内容涵盖: 文化的基本概念、美国简介、社会阶层、经济活动、农业与农场主、家庭的变化、学校与教育、大众传播、科技与社会、种族关系、社会制安、老人与青年、政府与司法、社会变革等。上课的方式可以是老师讲授,学生阅读相关文章然后讨论,也可以辅助以美国电影,电视。
英汉比较研究课旨在将学生多年来学习英语获得的感性认识规律化、系统化, 揭示出英汉两种语言主要的规律性差异, 让学生的感性认识得以升华, 提高他们英语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 使他们能用比较地道的英语进行表达。英汉比较研究讲座主要是在词汇、句法、逻辑、修辞、语篇等各层面讨论英汉两种语言的规律性差异, 主要内容包括:英汉宏观比较、英汉词汇意义的对应关系、英汉句型的转换、英汉否定的异同、语法关系与逻辑关系、英语修饰语与被修饰语的逻辑关系、英语逻辑意义重点、英语明喻和隐喻、英语行为、思维和言语动词的转换、英语定语从句的逻辑意义、英语长句的理解和翻译等。
专业英语阅读就是以学科为依托的英语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熟悉的专业知识来理解并掌握英语表达的方式。以内容为基石来学习英语语言的应用。例如我校可以选用水利英语,金融英语,医学英语,商务英语,材料英语等。这样可以把专业学习与英语语言学习有效结合,减少学生记忆负担。
2.2 教学手段方面
1)调整课程时数。第一学期,听力口语课每周2个学时,共32学时。阅读与写作课每周2个学时,共32个学时。 第二学期,开设国际会议交流英语、西方文化、英汉比较研究及专业英语阅读等系列课程。每门课可以根据内容适当调整课时数,比如可以设为10个学时或16,但是要求学生确保每学期的64个课时。其目的在于学生在有限的英语学习时间灵动地学到实用的英语技能并付诸实践,改变多年一沉不变的语言的学习模式。
2)进行分级教学。使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深入学习, 巩固他们本科阶段的英语基础, 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基本能力, 使他们大部分顺利通过学位课考试, 修得学分; 另一方面, 对于通过考试证明英语基本能力已经不错的学生, 满足他们在英语文化知识方面和语言交际能力方面学习的需要。快班由任课教师在统编教材的基础上较大力度地补充其他教学材料, 根据他们语言能力相对优于普通班学生的特点, 更多地组织他们进行形式多样的互动教学, 进一步提高他们在语言实际运用方面的能力。
3)教学方式多样。课堂讲授式,大班讲座式,师生互动式,小组讨论展示式等都是可以尝试的教学方式。再者,传统课堂与网络技术融合,把课堂不仅仅设在教室,也可以有网络教室。把一些教学资源及教学要求语言中心的局域网上, 学生自主安排时间分散地学习, 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交流, 答疑解惑,布置作业并检查。同时在教师选择方面,一些课可以请外教来进行,一些课可以邀请有参加国际会议和多次在国际学术杂志上的丰富经验的教师做讲座, 使学生能学有榜样。
3 以上的改革措施成功实施并能取得效果的前提条件
1)课程设置的变化要求有足够满足各课程教学的老师。目前的师生比是完全满足这样的教学要求的,所以需要引进更多的教学人员进入研究生教育活动;同时研究生教学的老师要有进修学习的机会,特别是假期短期的培训,参与学术研讨会尤为重要。
2)要有众多的各类适合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因为新开设的课程很多重在实用,那么选择新颖、适用的教材势在必行。教材所选文章的语言要合适。那些要么浅显直白; 要么晦涩艰深,要么课文题材陈旧, 话题过时; 要么选文求新求长,结果通篇尽是哩语、俗语的教材都是要摈弃的。
3)通过有效的考核建立学习激励的机制。即将建立的学位课考试应该包含部分课程内容,否则学生的英语学习很难坚持。学生英语学习的考试,既有水平测试,也要有课程考试。
4)加强学生英语学习管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量化统计, 设立学习目标杠杆调控出勤的自觉意识。
4 结束语
本校研究生英语教学大刀阔斧的改革提到历史日程,以上是初步设想及措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新的问题出现,让我们为完善教学实践进行积极的努力。进一步深化英语教学改革, 使研究生的英语教学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戴炜栋.外语教学的“费时低效”现象――思考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7.
1992年11月教育部颁布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试行稿)》,极大地促进了硕士生公共英语教学的规范发展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而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研究生的入学水平、学习的环境与条件、社会对研究生外语能力的要求等也都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语。现在的社会需要研究生具备较强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交流能力,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的教学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此情形下国内一些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修改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的建议。2005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等院校研究生外语教学研究会明确指出:“研究生的英语教学一定要以需为本,应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提高研究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要提高研究生在本专业和相关专业领域的口语和文字交流能力”[1]。
二、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现状
在上述研究背景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旧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已不能符合现阶段国内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的需要,很多专家已就教学改革做出了探索和研究。李桂荣提出,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需要一定的策略,基本可分三个阶段来进行:一是分级教学,示范教学效果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开放教学系统,引入竞争机制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以学生的专业方向组织教学,实施效率教学模式的阶段[2]。谢宇、韩天霖、林放、孙静通过对用人单位、高校教师、公共外语研究生等进行针对性调查了解公共外语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新时期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英语教学探索了可行的方法和途径[3];王云秀、陆巧玲认为,课程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他们针对目前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及课程设置状况,对英语课程设置进行探讨,提出了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在一起的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设置体系[4];马晓宇认为,应从提高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效果的目标出发,通过检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和现状,指出淘汰旧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教学理念、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完善考核指标是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国际型科研人才的有效策略[5];王松、宋平、李隽归纳我国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学科内容为依托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6]。周梅结合目前社会需求以及我国高校研究生的具体情况,提出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的重心应该向ESP(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转移,她从ESP课程的需求分析、课程设计、教学法、教材、课程评估以及教师发展几个方面论述了开设研究生英语ESP课程的必要性及其各环节要点[1]。
在以往学者的研究基础上,笔者认为开展基于CBI理念的ESP教学对于研究生公共英语改革意义重大。
三、CBI及ESP的核心概念
CBI(content-basedinstruction),也称为“基于内容的教学”或“学科性语言教学”。它是一种把语言教学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的教学理念,是用目的语言教授某一领域的学科知识,从而确保学生既可以习得目的语言,又可以掌握学科知识。CBI教学理念产生的目的是为了探索一种可以弥补学生在语言能力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之间存在差异的有效方法。它与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它认为目标语言的能力是通过把教学的重点从学习语言本身转移到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获得的。它具有四个特点:一是以学科知识为核心;二是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三是学习新信息;四是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不同学生群体的需要。
从理论基础上来讲,CBI教学路径汲取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合作性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以及有关大量阅读和动机、兴趣等多方面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因而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可实践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CBI路径课程教学模式在各种语言学习环境、针对各种层次的学生进行的外语教学中,在提高学生整体语言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增长、增强学生理解和应用目的语言的自信心、提高学生持续性学习外语的动机几个方面都有显著成效[7]。在教学模式方面,基于CBI理念的常见教学模式为主题模式,课程模式,辅助模式,专题模式。四种模式的教学材料均选自目标语原创的各种主题、话题,旨在以语言为媒介获取专业方面的新信息,同时提高语言水平。提倡采用图片,影视,模拟等各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8]。
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即“专门用途英语”,如林学英语、医学英语、商务英语、工程英语、计算机英语等,它属于跨学科的应用语言范畴。在每一个专门类别里面,既包括“学术方向”,也包括“职业应用方向”,涵盖面较广。ESP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实用性强。它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ESP学习者多是即将或正在从事各种专业的专门人才,如工程师、医师、企业家等,或是学习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涉外旅游、国际新闻等大学生;二是ESP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目的是把英语作为一种手段或工具来学习,以便进一步进行专业学习。ESP的精髓是分析和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9]。
鉴于研究生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如能激活其背景知识,以专业学习内容为核心,语言习得为副产品,设置适合专业发展需要的英语课程体系无疑将极大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改善研究生英语教学的质量,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业能力突出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因此,基于CBI理念的ESP为导向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意义非凡。
四、基于CBI理念的ESP为导向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
基于CBI理念的ESP为导向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核心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模式,教学管理及评估方式的改革。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遵循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和分层次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自主学习网络平台,大力培养学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课型。必修课包括综合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两部分,其中改革的重点是专业英语教学,也是最能体现CBI理念、ESP导向和因材施教原则的,它旨在培养学生用英语从事本专业学习工作和科研的能力,必须紧密结合专业课的学习和学术研究,在分配学时学分上必须重点考虑。综合英语教学可分为知识技能型模块和应用型模块两大类。技能型模块旨在强化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提高其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语言技能。应用型模块则旨在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可以开设论文写作,应用文写作,国际会议英语,科技翻译,文献检索等课程[10]。
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选择或者编写教材,以学生的专业学科知识为核心(CBI理念的EPS导向的集中体现),围绕学生的专业学科而非语言形式,使用真实语料,保证学习者能尝试使用目标语言来了解适合其特定需要的话题和专业学科知识内容。教学模式提倡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最好能采用分层分类教学的方式,避免重复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网络自主学习结合教师面授的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朝着个性化、自主化、合作型的学习方向发展。基于网络的研究型,项目型,合作式教学模式比较符合当前国内研究生英语教学的需要。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合作,给学生布置有实用意义的任务(如国际会议的论文报告),让学生分成研究小组,在网上寻找资料,相互讨论分工合作,完成涉及自己专业领域的研究报告。而以上的教学模式特点均体现出CBI教学理念常见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学材料选自目标语原创的各种主题、话题,旨在以语言为媒介获取新信息,同时提高语言水平。提倡采用图片,影视,模拟等各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教学管理方面应当设立单独的研究生公共英语选课系统,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自由选择教师和上课时间。可以允许学生试听一到两周,最后确认或者更改自己的选择[10]。
评估手段和方式方面可以参照浙江大学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采取形成性评估结合终结性评估的手段,对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分别进行考核,采用机考结合面试的方法。选修课主张考查方式的多样化,由老师决定采用何种方式[10]。
五、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3D特点及改革的价值所在
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3D特点是指:Diverse,dynamic,distinct;即多样性,动态的,个性化的特点。多样性是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估方式均要体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课程设置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的专业需要,内容、模式、评估方式多样;动态是指网络教学结合课堂面授,学习的过程不仅发生在课堂,更多发生在课外。学习者学习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词汇语法等读写知识,而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够逐步掌握如何利用英语这门工具来进一步了解本专业研究的最新动态,选择有价值的前沿性的研究课题,联系本专业的知名国内外专家,在有影响力的专业期刊或者国际会议发出中国学者的声音。个性化是指研究生英语教学一定要根据学生不同水平,不同专业和不同的个性鼓励其自主选择课程级别,课程内容,课程进度,测试时间和方式;同时教学中不强调标准答案,不扼杀个性,而是多设计开放式任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