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科创板申报材料模板(10篇)

时间:2022-12-30 01:29:3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公司科创板申报材料,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公司科创板申报材料

篇1

IPO开闸临近

IPO重启传言再起,但是对于此次的IPO重启时间的种种传言,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并未辟谣,但也未对重启时间做出明确回应。

6月底,《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工作已经结束,有关部门正在对各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

上述南方券商保荐人称,在新股发行改革征求意见稿和相关配套文件以后,IPO就会开闸,大家都普遍认为7月底到8月是一个不错的时间点。他认为,证监会是不可能明确下达通知给出一个重启时间,按照证券法,证监会没有资格暂停IPO。

记者注意到,近期证监会已经在审核上开始放行,7月5日公示的最新审核名单中,又有31家公司加入初审队伍,至此经过财报核查的IPO申报企业数量达到484家。

在6月18日的新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培训会上证监会发行部主任刘春旭提到,IPO重启会在已经过会的企业中,在新办法公布后,已经履行相关责任,符合新办法要求的,即可给批文,符合要求包括:财务资料在有效期内;履行完会后事项程序;落实新意见中对发行人、股东的诚信业务、承诺等要求;无未办结事项,财务专项核查报告反馈已经落实和披露。

记者了解到,已经过会的企业正在补充半年报。已经受理还没有过会的企业,什么时候预披露虽然还没定,但都在复核,为开闸做准备。此外,中信证券、国泰君安等多家券商正在开展新股询价摸底工作。

之前有消息称,一些企业已经被通知领发行批文,但是记者询问了几位保荐人,表示还没有听到消息,不过大家对开闸时间都还很有信心。

重视信息披露

接受记者采访的保荐人纷纷表示,今后的新股发行将会更加重视信息披露。

这是6月18日,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北京友谊宾馆举办的证监会新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培训会上给出的定调。

在培训会上,姚刚指出要放开发行节奏,以后不再人为调控了。这次不会打包发行,打包发行是行政组织发行,但自主择机不排除在首批79家出现扎堆发行的结果;第二,取消对询价的具体要求,但这是双刃剑;第三,新股发行价格放开,取消25%规则;第四,配售方式放开,给券商自主配售权,在中国大陆,这是一把双刃剑,但不要以为利益输送了就没事。

北京券商投行经理告诉记者,这次会议给他最深刻的印象是对于信息披露的深化。“说和不说就是一个分水岭,犯不着为企业遮遮掩掩,以后被发现,会严厉处罚”,姚刚的这番话对中介机构的造假行为很有冲击,这说明证监会会加大对中介机构的监管。

“通过财务专项核查,发现信披质量令人担忧,造假绝非个案,只不过情节轻重不同。”姚刚表态说,未来新股上市的一个变化是,企业开始辅导上市就要披露信息,接受社会监督,企业要经得起折腾。而目前是在得到过会申请后,才会预披露。

这表现在申报前,投行要认真阅读全套申报材料,重要部分要一字一句看,特别是拷贝的东西;只要上了网就不能再改,要改先撤材料,会里发现偷改材料,终止审核。

上述北京投行经理告诉记者,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发审委不对持续盈利能力做实质性判断,只要符合上市条件即可,上市价值交给市场判断。尤其是创业板,将会调整对业绩的要求,减少业绩造假现象。

“新股发行将逐步由监管导向转变为披露导向。”上述投行负责人称。

受罚机构无缘首批上市

根据培训会上的要求,涉及被处罚调查的中介机构,有两条道路可以走;一是撤回申请,换中介机构,重新申报;二是中止,待回复后履行程序;限期整改的保荐机构,在调查期间暂停受理其保荐的材料,待处罚意见明确后如未暂停保荐资格,则可恢复受理其材料。

篇2

一、引言

理论和实践表明,风险投资对高科技产业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美国早在1946年就由哈佛经济学教授Doriot成立第一家现代意义的创司ARD。此后,美国高效的风险投资机制极大地帮助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初创和发展,并孕育出微软、甲骨文这样的世界一流高科技企业。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有“中国风险投资之父”之称的成思危先生不断呼吁推动中国科技投融资体系的创新和发展。而我国京津沪地区得益于积极学习国外投融资业的先进经验、充分发展创业投融资平台,促使科技企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部地区的科教大市,武汉市拥有武汉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等一批全国知名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并没有凸显其应有的地域优势。其根本原因在于武汉市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尚不完善,科技中小企业成长与科技成果转化中往往受到资金缺乏的制约。虽然现已有多种方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但是与武汉快速增长的企业投融资需求相较尚存在一定差距。从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构建高效的、多位一体的科技投融资平台,依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另一方面,武汉市产业发展极具特色,既有钢铁、汽车、石化这样的特大型工业企业,也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农业等新兴高科技产业。因此,基于武汉产业的发展特点构建完善的科技投融资平台,将极大地推动武汉市科技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发展。

可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关系到武汉市未来经济发展格局,基于武汉产业发展特点而全面构建科技投融资平台将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发动机。如何结合武汉市产业发展特点与科技优势,依托科技投融资平台创新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推动武汉市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武汉市发展科技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的SWOT分析

1.武汉市建立科技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的优势

(1)资金来源充足

风险投资资本来源与当地经济发展存在关联。武汉市GDP逐年增加,2008年比2007年增长26.04%;全口径财政收入每年以平均26.24%的速度增长;2008年人均储蓄余额达到29228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平均以14.64%的速度增加,而2008年增长率为24.57%①,如表1所示。

武汉的经济优势为投融资平台的建立,提供了政府初期的引导资金、相关的基础设施、配合的服务体系的支持资金来源,以及本地潜在的社会资本。

(2)科技实力雄厚

武汉市作为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全国第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试点城市,区内有42所高校、56家科研院所、33所国家重点试验室及邮科院、华工科技等10家高科技企业,每年涉及光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环保和消费电子等五大产业②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2008年武汉市受理专利申请11270件,授权专利5329件,分别比2007年增长25.03%和31.78%。专利申请与授权均超过全省总计百分之五十③。经市级评审上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15项④,获批98项,其中国家级创新基金项目共获资金3338万元,位居国内同类城市前列。

另外,2008年武汉市共安排科技三项经费3亿元,其中民营科技企业承担和参与的计划项目达341项,扶持经费达11575.49万元,占总体的38.58%⑤。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实现1752.62万元,为全省总产值的52.29%⑥。武汉市高科技产业的产值和增加值均体现了快速增长的特点,为建设科技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提供科技吸引力。

(3)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优势

以东湖高新区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代表,武汉市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现代通信为主的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与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以及现代装备制造等为支柱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武汉・中国光谷”等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产业集群。区外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意识也逐步加强,累计拥有发明专利223项,拥有欧美日专利21项。2008年注册商标35项⑦。

2008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达6297家,同比增长13.19%;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总收入达到780亿元,同比增长41.82%⑧,形成了以东湖高新区、“光谷”等为主导发展力量,区外高新科技企业积极靠拢的产业集群示范效应与规模经济效应的趋势。由博弈理论分析可知,科技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能大大提高整体获得风险投融资的可能性。

2.武汉市建立科技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的劣势

(1)武汉市风险投资行业尚未完全成熟

武汉风险投资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全国已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其投资规模和发展速度与京、沪、深等地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针对科技中小企业,武汉市目前缺乏有关的贷款担保、评级和风险补偿机制方面的信用档案制度和风险投资制度体系;针对风险投资公司,截至2009年,武汉地区风险投资公司有12家,仅为北京和上海地区的约五分之一⑨。大量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仍在等待创业板上市的机会,主板上市企业屈指可数。

(2)科技中小企业的产品市场转化亟待帮助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成功率主要取决于其产品市场转化能力。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用途也主要是在拓展销售渠道和增加流动资金,所占比例高达61.7%⑩。而风险投资仅关注投资回报率,在产品的短期利润完全取决于当期的市场需求的情况下,产品的战略意义和整体产业规划往往被忽视,重点科技中小企业产品市场化软着陆存在一定的困难。

3.武汉市科技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的发展机遇

(1)国家与地区的各项扶持政策出台

《2006-2020年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及《配套政策》中,明确把发展风险投资作为自主创新的最重要政策工具之一,不仅在市场准入、市场退出方面做出方向性规定,而且鼓励银行、证券机构、保险机构和企业、私人参与风险投资设立和管理。

湖北省近日全面启动“12万亿”引资计划,将综合财政、信贷、直接融资、吸引民间资本等多渠道进行筹资。而武汉市东湖新区每年获得1.5亿元专项资金进行高新产业开发。

武汉市出台的相应措施,如2亿元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融资方案、“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武汉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助推计划”等,使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宽泛化得以确保。与以往“火炬计划”、“百星工程”、“全民创业”、“创新型企业”等特色工作相结合,将全面推进科技中小企业与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风险投资与国外投资发展较快

武汉市于1988年开始尝试风险投资。此后作为真正意义的风险投资机构,武汉“世博科技”项目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于1999年6月成立。之后又成立了东湖创司、开元创司、华工创司、华汉投资管理公司等10多个有影响的风险投资公司和管理咨询公司。

从1999到2008年,武汉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为13.09%,外商直接投资稳步上升。仅2008年,武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19.4亿美元,同比增长14.2%,如图1)。合理利用政府资金引导外资中的放大效应,有助于提高投资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促进武汉市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积极申报“新三板”

武汉东湖高新区在获批成为全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将在开展科技金融创新试点方面,争取证监会尽快批复东湖高新区“新三板”(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报价转让)市场交易。由于门槛相对主板、创业板较低,被称为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为上市公司的孵化器的新三板将给“光谷”众多中小企业融资带来除“两型产业”发展基金、信贷试点等外更多的选择。“光谷”新三板储备企业目前已达144家。其中,武大有机硅、“海创”电子、科益药业、蓝星科技等4家申报材料已获中国证券业协会预备案受理,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等4家已通过券商内核。

4.武汉市建设科技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的威胁

(1)武汉市金融业人才流失严重

湖北省的教育文化事业发展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金融投资产业人才十分缺乏。而武汉留住人才的比例也不容乐观,许多具有风险意识的人才均流向了沿海风险投资较为发达的地区。由于本身的复杂与专业性,风险投资项目的成功运作需要大量具有战略眼光、专业运作能力、丰富行业经验的投资管理者。武汉市如何培养、吸引和保留相关金融人才将成为能否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

(2)与风险投资发达城市的差距明显

目前国内风险投资案例的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地区。2008年三地风险投资机构管理资本总量分别为664.82亿元、288.48亿元、439.26亿元。而武汉所处的中南地区整体总量仅为50.52亿元,风险投资机构的注册资本与新募集风险资本量也相对缺乏,如表2所示。可见,武汉市风险投资的发展在吸引资本方面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三、相关发展建议

目前,武汉市在经济、科技实力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同时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但由于武汉市的风险投资模式相对单一、处于低发展水平阶段,难以满足科技中小企业创业的投融资需求,也远远不能充分实现优质科技项目的市场化发展。

因此,武汉市积极建设科技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采用多种支持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创新模式,将能够充分发挥区域内经济、科技、高新技术集群优势,促进风险投资与科技中小企业的对接。通过SWOT分析如表3,得出以下发展建议。

(1)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通过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可以解决高科技企业发展初期资产规模较小、担保难的问题。即政府部门将专项资金存入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中心或科技担保公司在指定银行的专户,银行按照一定比例放大贷款规模。由于企业能以自有知识产权质押和企业信用作为反担保,产权质押资金可为实物抵押条件不足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一定额度的信用担保。

(2)建立创业投资专项基金与引导基金

通过建立武汉市创业投资风险救助专项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创业投资风险补贴资金等,对创业投资机构因投资失败而清算或减值,或者退出风险投资项目发生损失等情况可以从风险救助专项资金获得部分补偿。同时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采取参股成立创业投资企业和与合作机构联合投资的方式,引导并放大创业投资,推动社会资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投资力度。用创业投资企业风险补贴资金的形式,据其投资于初创科技型企业的实际投资额,对经认定的创业投资企业按一定比例给予补贴。

(3)加大对研发创新的补贴力度

根据武汉地区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向,鼓励科技型企业进行原创性的研究开发活动。由企业上年度实际研发费用的一定比例,对于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企业进行某个时间段内的持续性补贴。同时,对于获得发明专利的企业以及被列为专利培育试点的企业,同样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在科技中小企业产品的市场化转化阶段,政府拓宽对产品的首购与订购范围,将有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

(4)加强专业人才建设

政府应为创业人才提供良好的创业外部环境条件,鼓励科研机构、高校等各方面专业人才出来创业,最大程度地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创业环境。同时优化科技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在相关行业建立外部人才引进机制与本地人才培养机制,采取各项鼓励与补贴政策,积极引进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战略眼光的投资管理者进驻武汉。如为创业企业家们开设专业的风险投资培训课程等,使科技中小企业管理者最大程度的了解风险投资并利用风险投资,从而逐步建设本地化的人才队伍。

(5)实施科技品牌培育计划

武汉市应当培育一批具有国内外行业竞争优势的科技品牌企业,通过树立系列科技产品品牌形象以带动本地区整体产业发展。作为先导发展的科技品牌企业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较完善的企业创新机制、相应的科研投入、一定的经济规模、良好成长性、良好的信用和较强的融资能力等。推动科技品牌企业面向国际市场进行自主创新,在企业内部完善现代管理制度,从而带动区域内的相关企业共同形成富有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产业链和产业群。

(6)定期组织科技创新项目展会

定期举办科技创新项目展会,有助于解决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项目与创业投资机构、私募股权机构、商业银行等单位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展会能让更多的优秀科技创新项目有机会与中外私募股权、风险投资机构、金融机构代表进行投融资方面的对话与交流,从而建立起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四、结论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和纳米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先导力量,以美国硅谷为聚集地的高新技术企业成功发展推动了地区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关系到武汉市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也是武汉城市圈实现“两型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武汉产业发展特点全面构建科技投融资平台将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发动机。结合武汉市的科技优势与产业发展特点,依托科技投融资平台创新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将对推动武汉市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注释:

①《武汉市统计年鉴(2009年版)》。

②《武汉市关于全力推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决定》,武汉市政府,2009年12月。

③《湖北省统计年鉴(2009年版)》。

④《2008武汉市民营科技工作年报》,武汉市民管办,2009-7-14。

⑤《2008武汉市创新基金工作年报》,武汉市创新基金管理中心,2009-7-14。

⑥《武汉市统计年鉴(2009年版)》。

⑦《武汉市科技局2008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武汉市科学技术局办公室,2009-04-10。

⑧《2008武汉市民营科技工作年报》,武汉市民管办,2009-7-14。

⑨《中国风险投资机构名录》,《2009中国风险投资年鉴(附录)》。

⑩《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研究》,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促进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的财政政策探析》,吴宇军等,《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

《2008武汉市民营科技工作年报》,武汉市民管办,2009-7-14。

《创业投资中政府引导基金的SWOT分析》,姜博,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创业》。

《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投资对接问题探讨》,张安洁,《财税金融》。

《论民间投资与国有投资的协调发展》,卢建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09中国风险投资年鉴(统计篇)》。

参考文献

[1]锁永军,高燕.安徽发展风险投资的SWOT模型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8(5).

[2]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研究[R].2009(5).

[3]陈建安,李燕萍,吴绍棠.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2).

[4]张安洁.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投资对接问题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09(10).

篇3

通过竞争上岗,产生了新的领导班子,深化人事体制改革,积极调整领导班子内部分工和内部组织结构,以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方式实现了人员的定岗定位和选拔新的中层干部,推出了《晨会制度》,提高办事效率;

2.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制度,推进管理工作规范化

通过机构改革,建立奖惩机制、制约机制、保障机制。对原有的《例会制度》、《学习制度》、《廉政建设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年度考核考评制度》、《考勤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进行了完善,修改了《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实行部门目标责任管理,根据州局统一安排完成《湖北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内部岗位设置方案》编制上报;

3.强化绩效考核,完善廉政监督机制,促进管理工作透明化

建立了绩效考核体系,以绩效考核推进各项制度、规定的落实。成立了绩效考核小组,制定了《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和《绩效考核细则》;进一步增强纪律监督有效性,制定了《恩施州质检所党风廉政建设及纪检监察工作实施方案》、《首问负责制》,编制了《客户满意度调查表》,建立纪检监督月报表制度,使纪检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

二、强化质检工作,提高服务水平,提升年度目标,确保质检工作完善化

1.强化服务意识,延伸服务范围,促进业务增长

长期以来我所充分利用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强化服务意识,延伸服务环节。以“服务经济、奉献社会、成就事业”为立所之本。从2007年起,我们实施“政府大客户”概念,将各级政府、各行政执法机关、职能部门等纳入服务范畴,2008年,通过开展打造“三心”质检机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2014年突破困境,狠抓业务管理,实行业务大厅节假日值班制度,实现“全天候”业务受理。连续三年实现业务增长。

2.狠抓年度定检,实现逐年突破,提升年度目标。(关键是这一部分不知道如何精简)

在年度定检任务方面,2007年应完成定检任务869批次,载止11月12日已完成抽样537批次,有停产证明的215批次,定检计划完成率达到86.5%。2008年对831批次产品进行定期监督检查配合州局食品科对79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现场核查,完成发证检验125批次。受理各类检验业务4581批次,首次接受省专项监督抽查任务,完成211批次;州定期监督检验620批次,委托检验(测试)3750批次,其中生产许可证发证检验125批次,“两路”及重点工程检验业务达1846批次。实现业务收入49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2014年完成495家企业853批次定检计划任务(其中191批次停产),至12月7日,已完成400家企业662批次,计划完成率100%。其中食品定检计划全年应该完成309家企业504批次(其中89批次停产),已完成260家企业415批次,计划完成率100%。圆满完成省级专项监督抽查任务370批次,涉及宜昌、神龙架、仙桃、随州、襄樊、十堰8个区域31个县市,行程3万多公里,根据州局安排,派出190人次对95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现场核查,完成发证检验152批次;全年已完成食品生产企业带*号项目出厂委托检验357批次;派出11人次对9家工业企业进行了生产许可证现场核查。州级专项监督检查。完成淀粉产品专项检查5批次;配合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完成食品添加剂检验215批次。财务工作方面强化预算管理,到11月底,实现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8.2%,全年消化债务91万元,能力建设投入51.5万元。

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期间,我所加强领导、统一组织,加班加点,完成相关检验任务19批次,两次接受省局安排的全省专项监督抽查任务,均以最快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最准确的结果完成,并已顺利通过了三季度省专项监督抽查工作质量检查,获得了省局上下的一致好评。

三、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质检设施,加强人才培养,确保质检工作专业化

1.以硬件建设为基础,构建现代化的信息服务平台

重点抓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州质量计量检测中心大楼建设、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门户网站建设、“青之”检验管理系统的专业版升级。通过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本所自筹资金等方式,07年增加检测设备18台套,增加新检测项目38项,其中离子色谱仪的购进属省内同级质检机构首例,09年,先后投入170多万元添置了进口原子吸收仪、气相色谱仪等各种先进仪器设备,新开辟了建筑外窗、石材、人造板、农机具、茶叶掺假(白糖)试验等检验检测能力。

2007年5月正式开通本所门户网站,有效搭建了质检工作信息平台,完成了“青之”检验管理系统由标准版到专业版的软件升级,建立了“服务平台、技术服务、在线申请、电子报告查询”等板块,为企业及社会各界提供了最便捷的业务沟通渠道。在全省质检机构率先实现电子报告查询,为那生产企业提供了检验报告网上免费查询服务。

2.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打造高素质的质检队伍

为了提高质检队伍的整体素质,我所坚持学习制度,经常组织全体职工进行了政治、业务学习,重点学习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食品安全法》、《农产品安全法》等一系列质检专业知识和法律,培训电脑知识及青之软件操作、政务礼仪等政治业务知识;对新进人员上岗及原有换岗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业务学习,2014年,承办省首届“统一”杯食品检验工职业技能大赛(荆州赛区),并选派3名选手赴省参加决赛。我所通过培训增加国家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员1人、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员4人、内审员2人;职称水平整体提高。

3.以技术检验能力建设为重点,提升质检的资质水准

为了进一步提升质检技术水平,2006年12月农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筹建成立,2007年,对中心806项产品、171个参数资质的初次认定以及本所279项产品、225个参数资质的扩项认定获得正式授权。2014年8月,通过了“双认”资质复评审和扩项评审,具备1573项产品1299个参数的法定检验检测资质,新增产品308项参数883个,分别增加19.8%和68%。

根据现有硬件设施及人员情况,组织开展了国家级能力验证、省级能力验证活动、所内组织密码自查、实验室比对等活动,其中参加国家认监委组织的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能力验证一次通过,并获得国家认监委颁发的《能力验证合格实验室证书》,填补了我州食品质量安全检测项目中的一项空白。

四、提高服务质量、拓展业务范围,发挥技术优势,实现服务优质化

1.服务地方经济,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

在扩大服务范围的同时,积极加强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将服务经济落到实处。在我州食品生产企业申办食品生产许可证的过程中,从厂房布局、设备安装、工艺要求、标准的制定、实验室的建立、检验人员培训、申报材料的准备等进行一条龙服务。为申证企业进行了技术指导。帮助食品有限公司科学设计工艺流程,为企业节约资金25万元。帮扶咸丰县帮健辣子鸡有限责任公司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后,成功进驻州城超市。对我州获证水泥生产企业15家把住产品质量关。

2.积极拓宽业务范畴,积极开展委托验货服务。

与沪蓉西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对州烟草、州国税局等单位部分政府采购物资开展验货业务;川气东送、水布垭送电线路等重点工程,委托本所进行材料检验的工程项目部已达68个;与工商部门以多种方式展开协作,与湖南省龙山县工商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畜牧部门开展合作,配合畜牧部门对全州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加强监管等等。

五、加强外联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创新服务方式,实现质检工作全面化

作为州级质检技术机构,本着诚信、双赢的原则,积极探索与县市局职责分明、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与全州工商系统、湖南龙山工商局建立了友好的业务合作关系,还经常与重庆黔江、彭水质量技术监督局紧密配合,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2008年工商委托业务比上年增长了48.2%。与工商、卫生、畜牧等部门通力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承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抽样工作,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开业核准及年审的委托送检,生产许可证年审带*号项目委托检验的把关。

六、创建文明单位,树立部门形象,提升思想层次,实现人员素养进步化

1.创文明单位,提升干部职工的精神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