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5 15:25:0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生态设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公园性质定位
休闲娱乐:能满足城市军民文化娱乐和儿童游乐的需求。
观光游憩:以景观、景点为主体,建设形成优美的环境,成为城市居民游览、观光的好去处。
科普教育:通过植物、设施等对城市居民进行科普教育和生态教育。
生态防护:通过大范围的绿地建设,使公园范围内形成质量良好的城市绿地,成为城市的生态屏障,极大地发挥生态防护功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二、设计构思
以城市生态景观学理论为指导,以城市居民的需求为依据,结合城市文化,贯彻“自然、生态、健良、现代、发展”的主题,合理布局,艺术造影,创建生态化、景观化、现代化和人文化的城市公园。
生态化理念――营造城市森林。城市森林建设已经成为城市绿地的新潮流。在公园设计中,在公园的南北两侧形成大面积的生态林带,开成具有较高生态防护功能的城市森林,将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护城市生平衡,提高城市形象具有有积极的意义。
景观化理念――景观多样性。公园的设计以植物景观为主,要把据需要,营造了适当规模的水体景观、建筑小品等景观,各种景观空间相互渗透交融,和谐共存,形成了移步换景、景观多样的园林环境。
现代化理念――紧贴时代气息。公园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所处的环境背景与时代特征,空间布局简洁明快,景观计计新颖独物,使公园建设与城市环境相融合,与时代特征同步。
人文化理念――文化展示平台。公园设计应充分挖掘地域人文资源,寓丰富地域文化内涵于公园景观设计之中,使公园成为城市文化展示的平台,弘扬城市文化,彰显城市特色。
三、总体布局
1.功能分区
根据公园自然资源特点、周边环境特点,结合城市居民需求,设将公园分成八个功能区,如下:
(1)管理区
位于公园东入口附近,是公园的管理中心,占地1.5亩,其中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包括办公室、职工宿舍、仓库、车库等。
(2)水上游乐区
位于公园中部。中国园林素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之说,利用公园中部地势相对低洼的区域,设计一处人工湖,水面面积15000平方米,开展划船、垂钓等水上游乐活动。水上游乐区设计有游船码头、垂钓区、亲水平台、曲桥等景观,结合丰富的水生植物,形成碧波荡漾、垂柳依依的水体生境景观。
(3)儿童游乐区
位于公园东部,靠近东入口。由集散广场、大型疏林草地组成,是儿童进入公园很容易可以找到的一个区域。儿童娱乐设施有:电瓶车、跳床、过山车、滑梯、攀岩、旱冰场、淘气堡、转马、海盗船等娱乐设施。
(4)森林休闲游憩区
位于公园西北部,靠近沙澡,是公园内地势最处低的区域,也是一处相对安静的场所。充分利用现有树林,设计有游览步道、休息设施和集散广场,形成一处供中老年人森林游憩、休闲娱乐的场所。
(5)植物观赏区
位于公园西北部,靠近西入口。利用现有的大沙丘,栽植各种园林观赏植物,形成一处植物种类丰富的植物观赏区,游人不仅可以在此观赏值物,也可以登高远望,近可俯视全国,将公园全貌尽收眼底,远可眺望开发区,饱揽城市美景。
(6)文化广场区
位于公园东南部,以景观大道与东大门相接,是游客进行文化娱乐的区域。该区主景为一下沉式喷泉广场,布局精美,风格同代。喷泉为旱喷泉,以增加游人的容纳量,同时,文化广场可以成为露天演艺场所,满足城市居民节日聚会、文化演出的需要。
(7)健身运动区
位于公园中部,南接文化广场区,是一处供群众室处健身的场所。该区设计为林荫广场,林下布设健身器材,为城市居民提供晨练、健身运动的场所,体现公园建设的“健康主题”。
(8)滑沙娱乐区
位于公园西北部,利用现有大沙丘,形成一处滑沙娱乐场所,体现地域自然资源特色,丰富城市居民的户外运动项目。
2.景观空间组织与设计
景观设计根据各功能区对景观环境的需求,在整体协调统一的原则下,突出不同空间的景观特色,营造了各具特色景观空间,使公园成为一个生态自然、景观多样、和谐发展的城市绿地系统。公园的主干道作为连接各个景观空间的“主动脉”,将各个景观空间有序的连接起来,成为景观空间相互交流沟通的纽带,完成了公园环境空间的构筑。
四、公园中设计的主题性景观主要有
(1)花林稚乐。在儿童游乐区配置大量的乔木和花灌木,乔木主要有国槐、樟子松、云杉、栾树、山查、山桃、山杏等,花灌木主要有榆叶梅、丁香、连翘、丰花月季等,形成花木扶疏、百花争艳的植物景观,乔木绿荫如盖,满足儿童游乐区的遮荫的需要,花灌木色彩明快,与儿童游乐区的欢乐气氛相协调。
(2)音乐喷泉。在文化广场区设计一外音乐旱喷泉,成为游人活动的中心地带。喷泉启动时,水花随着悠扬的音乐此起彼伏,游人在喷泉中穿梭戏水,景观优美,风格现代。
(3)槐林票香。在文化广场西部僻静区域,设计一处刺槐林,夏初槐花盛开之时,槐得四溢,清香扑鼻,为整个公园速写为清新的花香。
(4)柳岸春晓。在人工湖东岸,栽植大量的垂柳,初春柳芽先发,翠柳依依,婀娜多姿,倒影碧波,“映池同一色,逐吹散如丝。”盎然春意,扑面而来。
(5)云阁揽胜。在人工湖东南部的小沙丘上,一座揽翠阁,为仿古四角亭,檐牙高啄,环境幽雅。揽翠阁是人工湖南部观赏水景的一个制高点,与湖对面的吟秋阁隔水而望,形成对景。
(6)海棠船坞。在人工湖东南岸设计一处游船码头,植物配置以海棠为主,故名海棠船坞。船坞上设计一个为游客遮阳的张拉膜,体态轻盈,不仅满足了遮荫需要,而且增加了船坞的景观性。
(7)碧水银滩。利用原来的沙丘,在人工湖西岸设计一处沙滩。沙滩在湖畔平坦宽阔,金沙细软,为游客提从日光浴所场所。
(8)菏池听雨。在人工湖南部近岸处种植荷花,夏季荷叶田田,红花映日,形成“映日荷 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观。雨天,依栏而立,静听雨打荷叶的声音,别有一番意境。
(9)石瀑飞流。在公园西部设计一处假山瀑布,与西大门遥遥相对,使游人一进入公园就可以看见瀑布,听见水声。假山瀑布体量较大,气势壮观,水花飞溅,水场如雷。
(10)琴林听音。在连接西大门和瀑布之间的景观大道南侧设计一处林下休息空间,平坦草坪上道路纵横,仿佛琴弦一样的在梳林草地间延伸。静坐林中,附近瀑布的声音和风吹树动的声音悦耳动听,似有琴弦轻吟。
(11)曲廊清爽。在公园西部的大沙丘顶部建设一处亭廊组合的景观建筑,该处为公园的最高点,是馆员内一处绝佳的观景点。登台而望,视野开阔,天高气爽,顿生豪迈。
(12)霜林流丹。在大沙丘上大量配制黄栌、五角枫、火炬树等秋色叶树种和针叶树种,深秋,层林尽染,霜叶流丹,形成“小枫一夜偷天酒,却情孤松掩醉容”的西山红叶景观。
(13)曲桥飞渡。在人工湖北部设计一跨湖曲桥,桥曲线流畅,风格现代,桥上敷设淡绿色玻璃,人行桥上,如履清波。桥上设计有三座景观亭,桥亭倒影,形成一幅美丽的景观。
(14)沙坡飞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在大沙丘北部设计一处滑沙场,为游客提供滑沙场所,体验从沙坡上飞驰而下的刺激感觉。
(15)柳浪闻莺。在公园西北部的低洼地带大量栽植垂柳,形成柳浪闻莺的景观。林中设步道、草亭和集散广场,形成一处环境幽雅的柳林休闲吧。
(16)桃溪浣芳。在公园北部设计一条溪流,连接人工湖和沙河,作为人工湖溢水、换水的排水沟。溪流曲折潆洄,两侧大量配置以山桃为主的树木,春季桃花天天,灿若红霞,花树倒影,飘花流香;形成桃溪胜景。
(17)柳池闲钓。在人工湖北部设计一处垂钓空间,岸边栽植垂柳作为遮荫树,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垂钓服务。
五、植物景观设计
根据气候、植被特点和景观的需求,该地的植物群落以落叶树种为主,和常绿针叶树种形成混交林,结合树种的生态学习性,乔、灌、地被合理搭配,形成大乔木层、小乔木和花灌木层、地被植物层三个层次结构,即满足了景观的层次感,丰富观赏效果,又能满足植物对阳光强度的不同要求。同时,在植物造景中,注重树种的多样性,形成具有多样性的植物景观。
大型乔木,形成植物群落和景观的上层界面,是绿地系统的骨架。以保证绿地夏季的浓荫、冬季充足的阳光和四季景观的持续性。
小乔木和花灌木,形成植物群落和景观的下层界面,是绿地系统的肌肤。以鲜艳的花(叶)色,优美的造型,成为植物景观的主要界面空间。
地被植物,是绿地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植物群落和景观的铺垫,弥补了乔、灌无法覆盖的地面,对景观具有烘托、渲染作用。
通过丰富的植物造景,公园内植物景观五彩缤纷,季相变化明显,春夏有开花植物,秋季有秋色叶植物,冬季有常绿树种,达到了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景观效果。
6.水景设计
公园水景设计的基本布局是一湖、一瀑、一泉、一溪。
一湖。即人工湖――翠湖。水面面积15000平方米,水深0.8~1.5米。
一瀑。即西入口附近的假山瀑布,假山高5米,宽15米,瀑布下设计水池。
一泉。即位于公园中部的音乐喷泉,喷泉广场直径45米。
一溪。即连接人工湖和沙河的桃溪,溪流曲折潆洄,利用高差,形成多个跌水,丰富了公园的水体景观。
为了节约水资源,通过管道等将这些水景连接起来,实现循环使用。同时,人工湖的水可以作为灌溉用水,满足绿地对水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David Weaver .生态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2]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
一
新石器时代,原始陶器的出现,体现了人类利用自然物进行产品设计活动的开始。具有使用功能的盆、罐、瓶等不同用途的器皿使用了不同的天然原料制作,人们不仅模仿自然物象,而且学会运用自然的原理,根据自然物不同的属性和材质,依据自然规律设计产品,并开始设计兼具功能与审美特征的产品。人类最初使用的工具――木棒和石斧,无疑是天然木棒和天然石块;骨针的使用,无疑是鱼刺的模仿……所有这些工具的创造、生活方式的选择都不能说是人类凭空想象出来的,只能说是对自然中存在的物质与某种构成方式的直接模拟,是人类初级创造阶段,也可以说是利用自然进行产品设计的起源和雏形,虽然是比较粗糙的、原始的,但却是我们今天得以发展的基础。
不同的人文环境和社会形态等因素形成了设计风格的多样化,即使如此,它们也都是以人类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反映在设计中的。如中国瓷器名窑――汝窑珍品,莲花式温碗(见图1),就是以莲花为题材,造型为十瓣莲花形,像一朵未盛开的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堪称完美之作。
从第二次工业革命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科技水平和生产力开始加速发展,但当时的产品只注重其强大的功能,却忽视对环境的破坏和对材料的浪费。二十一世纪的科技、经济水平空前强大,社会生活更是有了质的变化,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从能用到好用,又到了今天对自然形式的探索追求,都在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回顾产品设计的历史,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对产品设计而言,自然不仅是源泉与基础,更决定着设计的发展和演变。
自然界是最伟大的造型师,生物学提供了“形态学”的概念,由此在设计领域有了“生态设计”的概念。以前,很多产品都是抽象几何形态,但是,如将自然生命形态融入产品造型设计之中,原来的几何线条将逐渐演变为柔和圆润、厚重饱满的有生命的线条,产品被赋予了“动”的神态,使“动”魅力在产品装中得到酣畅淋漓的表现。而且,生态设计有利于突出产品的个性,“个性化”讲求的就是别出心裁。为了追求特殊性,人们纷纷追求不一样的产品。人们希望产品传递的不是冰冷的理性之美,而是热烈温情的感性之美。所以,设计师在产品造型上更多地运用生态设计手法,赋予产品以生命的张力。大量充满理想色彩和实验个性的自然形态使产品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脱颖而出,不受羁绊、张扬个性的美,令人无法抗拒。而且,生物机体的形态结构为维护自身、抵抗变异形成了力量的扩张感,使人感受到一种自我意识的生命和活力,唤起我们珍爱生活的潜在意识,在这种美好和谐的氛围下,人与自然融合、亲近,能够消除对立的心理不安,能够使人感到幸福与满足。所以,从动态、个性、互动等方面,生态设计都能够提升产品设计的魅力。
大自然总是给人以启迪,这些自然界的设计,有的机能完备;有的结构精巧用材合理,符合自然的经济原则;有的形成合乎以最少的材料构成最大合理空间的要求。我们在赞叹之余,也希望从自然中获取灵感,用生态设计的方式方法设计出更好的产品。
二
大自然赋予了人类最强有力的信息,大部分的设计都可从中获得灵感。设计师生态设计运用到产品设计中,就使产品具有了生命。产品一旦有了生命,也就有了生气,有了生机,就有了思想,有了意蕴。设计师把物质蕴涵着的某些特性,通过自然的手法加以揭示,让受众或者消费者看见有生命的作品,进而看见有意蕴的作品,然后引起心灵上的共鸣。自然形态的造型与时代、思想意识、服务对象、审美趣味和艺术形式有密切的关系,有简洁、大方、自然、人性化的艺术美感,主要依赖设计者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自然有时确实能提供一些典范和灵感,遵循自然、崇尚自然的方法或法则,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产品的功能及其本身在整个社会情境下所代表的深刻寓意,更加注重使用者期望,以及心理面、社会面、情绪面、沟通面的需求。显然,让设计回归自然,赋予设计形态以生命的象征是人类在精神需求上所达到的共识。自然界中无数有机生命(动物与植物)有丰富的形体结构,多维的变化层面,巧妙的色彩装饰和图形组织,等等,各种奇异的形态有助于设计师丰富造型设计的形式语言,所以对自然形态的挖掘是创新设计取之不尽的智能源泉,吸引着人们去想象和模仿。
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了后工业化时期。在工业文明继续发展的同时,全球自然生态环境恶化,极大影响着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在此背景下生态设计运动的兴起,成为产品设计的一次伟大变革。生态设计的意识,最早体现在建筑设计中,而后逐渐波及设计的其它领域。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时已充分考虑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在楼房的前后留出空间,饰以草坪、花草、树木等;在产品设计中,人们在产品材料的选择上已考虑到材料的再生循环利用,采用可以循环利用的新型材料进行加工而成。
设计从对自然稚拙的模仿,发展为技法纯熟的逼真再现,再到重新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设计的兴起,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大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层面也随之大大拓展,今天的设计师进一步从新角度观察研究,除了自然物的外形之外,更从其构造机能和形态的关系来寻求更多的启示。如花形钟表的设计(见图2)。设计师没有直接模仿花的自然形态,但却能让人联想起呈现流线型的柔美绽放的花朵。设计师借鉴花朵的造型与功能,巧妙地运用于钟表的设计,使产品设计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体现出现代生态设计的理念。这些仿生造型,使创作具有夸张的造型和充满激情的幻想,其作品因而也就具有了生命。因此从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原生状况中寻找设计的灵感,追求清新、淳朴,注重返朴归真和探讨个性的自律,使得一些极寻常的自然之物,开始散发出一种幻觉的光芒。融合人体工程学之设计理念,又符合自然规律及人性要求的生态设计,浑然成趣,造型独特,成为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物,既富于自然美感,又具有很强的装饰美感;既有原生态的稚拙,又极具意象美,让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改善精神面貌和个性气质,达到动态的互动效果。
三
以自然为本的生态设计的提出,是人类对人与自然、设计与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入的结果。生态设计充分考虑到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与自然环境、微生物、生物、气候共同构成了一个互动的生态平衡网,只有生态的平衡,才有人类的进步,才能创造出更灿烂的人类文明。它应该成为当代产品设计的主流。对自然的追求与探索,无论社会发展到任何时候,都会不断地为人类的艺术活动注入新的活力,激发人类创作出更加符合人们审美需求,并在使用过程中获得健康身心理念的更优秀的产品。同时,设计灵感来源并不仅仅是大自然万物外在结构的表现形式,更要从其内部结构,如骨骼结构、肌理结构、基因结构、生理结构等去寻找灵感。
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对产品设计的要求不同于过去,不只是注意功能的完善,还追求清新、淳朴、返朴归真的个性设计。从大自然的生存哲学即和谐与艺术的角度进行更深意义和层次上的生态设计,才是这个时代的设计师们应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潘鲁生.艺术设计原理.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186-01
室内生态设计已经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提出来,生态建筑已成为当前建筑学研究的热点。室内设计中的生态问题是生态建筑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但至今尚未引起我国建筑界和室内设计业界的足够重视。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生活的发展,室内装饰设计已深入到备种类型的建筑中,室内设计所使用的材制也已涉及到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纺织、木材、陶瓷、塑料、玻璃等多种行业。事实上,室内设计。施工和使用中引发出的种种环境和社会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引导,将有可能发展成破坏生态和环境的:“病疾”,增大环境治理的难度。从目前国内的总体状况看。所反映出的问题可以归纳如下。
第一,普遍存在追求“最终效果”,在某些室内设计中过分使用相对不可再生资源如钢、木、岩石等。不仅在大型公共建筑室内装饰中大量使用,甚至在某些所谓的豪宅中也用。大量耗用不可再生的珍贵装修材料,对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第二,现代室内装饰中大量使用了人工合成的化学材料,其中相当一部分化学材料,含有对人体育害的物质。这些物质在使用中还会长时间散发出来。不仅有刺激性气味污染室内空气,而且必定影响人的健康。
第三,由于室内装饰的:“时效性”,室内装饰处在不断地更新过程中被拆除的建筑装饰材料,由于不能再生循环利用而被丢弃成为建筑垃圾,成为环境的污染源。
第四,把室内设计仅仅看成是装饰材料的运用,看成是室内空间中被装饰部位的形式。比例、色彩、符号的重组、构成,忽视室内设计的技术内涵。如室内设计中自然光的运用,设计与自然通风的结合,绿色景观在室内设计中的创造,生态建筑材料在室内设计中使用,等等。
现代室内设计是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组成内容。现代室内设计广泛运用各种建筑材料、各种设计手法,在创造悦目。舒适的室内人工环境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在人类建筑史上是一次巨大的进步。但是这一进步是以地球资源与能源的高消耗为代价的,它反映出工业时代“战胜自然”“人天对立”的思想。在20世纪现代室内设计充分发展的同时,它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与日俱增。
最近几年,我国室内装饰投资在工程总投资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现代室内设计所带来的资源和能源的高消耗及对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发的生态问题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它昭示了现代室内设计的不可持续性占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室内生态设计被提到日程上,并且将会逐渐发展成室内设计的主流,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
对现代人活动行为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是在备种备样的室内环境中度过,室内环境对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室内生态设计的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在为人类创造舒适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保持地球生态环境的平衡。室内生态设计有别于以往形形的各种设计思潮,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提倡适度消费在商品经济中,通过室内装饰而创造的人工环境是一种消费,而且是人类居住消费中的重要内容。2、注重生态美学生态美学是美学的一个新发展,在传统审美内容中增加了生态因素。3、倡导节约和循环利用室内生态设计强调在室内环境的建造。
室内生态设计是一个正在研究探索中的新课题。把生态思想引人室内设计,扩展室内设计内涵,将把室内设计推向更高的层次和境界,这也必然会推动建筑业对地球资源的使用从消费型向可循环使用型的转化。生态环保技术和工艺的发展,为实现室内生态设计的基本思想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
把室内生态设计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提出来,其目的是为了引起我国建筑界和室内设计业界的重视,促使其更好更快的发展。室内生态设计作为生态建筑的重要内容,在国外已经得到一部分建筑师的重视,在日益发展的国内希望也能有所进展。
生态引人室内设计,向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考点,开辟了一个新的创造领域。显然,室内生态设计包含了建筑。结构、设备。自控。工艺美术、园林绿化等许多专业的内容。它需要建筑师、室内设计师不断更新知识,熟悉和驾驭新技术。室内生态设计毕竟是一个新课题,它的领域、技术体系和美学思想等都需要研究探讨。上述之题,有很多来自文献知识所了解,室内设计带来的东西或许不仅仅是只在室内,能够把生态引入室内设计,不仅是环境的需要,也是人们回归自然,发展得以持续的不可规避的一条道路;文中的一些偏见或者谬误之处,在此抱歉,文者本人也是希望把生态发展和室内设计结合的生态室内设计之道广而泛之,让这一课题得到更多相关同仁的关注。
参考文献:
目前比较流行的阳台定义是指:有恒定性上盖,周遍有敞或有围护结构、平台面并与房屋结构连接的具有活动空间的附属设施。人们普遍将它用于日常晾晒,乘凉以及简单的家庭娱乐空间,比如:下棋,儿童玩耍等。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清晨都有一个习惯,就是起床都在阳台上简单的调节一下身体状态,深呼吸、远眺或者简单的晨练。可以说对于居住者而言,阳台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是家庭生活中无法割舍的地方。不仅如此,现在的人们更要求阳台具有生态景观的功能,在更大程度上来满足人们的要求,景观阳台也是在这样的要求下诞生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1. 阳台对建筑物理环境的影响
我国地域广阔,居住环境也复杂多样,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也迥然各异,这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出符合当地自然生态条件的阳台。下面就简单地从阳台的功能分类上谈谈各种阳台的实际功用。
1.1保温式生态阳台。我国冬季寒冷地区多采用此类设计,保留原有的隔离门窗及墙面结构,阳台用玻璃封装起来,在内隔墙上要设置可调节的开窗,在阳台内可以添置保暖结构,由内隔墙通风到室内。冬季阳光可以通过玻璃照射到室内起到自然调节温度的作用。到了夜晚关闭通风口,在内隔窗口上挂上深色的窗帘会使保温效果更好。
1.2夏季通风隔热型阳台。到了夏季,日照时间和强度都大大上升,我们最好在封装玻璃上留足通风空间,最好可以灵活开闭。外墙上端和内墙底部各留一窗口,在白天日照强烈时,同时开启,可以形成对流,使得室内空气流通良好,外墙的玻璃可以阻挡部分太阳照射,再配备上浅色的隔墙窗帘又可以反射一部分太阳光,室内可以处于一个相对凉爽的状态。如果处于夏季日照特别强烈,照射时间很长的亚热带地区,建议再安装一个遮阳设备,设备材质最好是竹制品,这样既成本底又美观大方,贴近自然。经过上述处理后,室内可以形成自然的凉爽条件,即使再使用电器设备也大大降低了使用强度,达到了生态环保,又节能的目的。
1.3湿度调节型阳台设计。对于湿度较大地区的阳台设计还必须考虑到除湿这一问题,而封撞玻璃阳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首先玻璃是很好的抵御湿气的材质,可以和外界潮湿环境基本隔离,同时可以将固体类的防湿剂放置在阳台,利用阳台的通风调节可以有效地降低空气湿度。如果在内隔墙上安装上防湿窗效果则更佳。
1.4绿化型阳台。森林里的空气总是那么清新,大家都知道植物对气候的良好调节作用,我们不可能在室内建造一片树林,但是我们可以适当的种植一些绿色植物用来调节局部微气候。植物可以吸收我们排出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使得室内空气更加清新,起到调节作用,而植物的蒸腾作用使得室内温度比外部要低,在夏季蒸腾作用更加明显。而垂直路线的植物种植可以在夏季形成遮阳的自然屏障,阳台可以成为乘凉的好去处。具体的植物种植方案要根据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的房屋结构来具体定制。
2. 阳台绿化景观的设计
2.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回归自然的情结越来越强烈,但是能够亲近自然的机会却越来越少,这样产生了对居住环境具有生态功能的强烈要求,而当前一般是以生态型景观阳台来实现。而阳台绿化景观的设置方法是多样的,以下我们简单谈谈国内外的阳台绿化景观流行趋势。
2.2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经常发现,欧美收入水平较高的人们居住的环境一般都尽量靠近自然,要么是丛林中,要么是湖畔边,充分体现了他们回归自然的心态,而他们的阳台设计则极具个性化,一般的年轻人都是种植自己喜欢的花木,成为点缀房屋的重要装饰;而部分中老年人则更喜欢放置一些盆栽,甚至部分人享受起了农夫生活,在阳台种植一些食用瓜果,更具特色。总之无论他们才同何种方法,目的就是统一的,让自己的生活更贴近自然。
2.3而国内的阳台绿化则基本没有什么规律可以言,除开一本分老年人经常打点自己的植物,大部分的年轻人选择的是购买植物盆栽,放置在阳台上,仅仅是享受一片绿色,对于绿化方式则不太研究。这里我们介绍几种基本的布置形式:
(1)嵌入式,利用墙壁的特殊设计,可以在里面填充一定的营养土,然后将植物栽种在里面,让植物和墙壁充分糅合在一起,绿化效果是非常突出的,而且自然贴切,值得注意的是,此类绿化方式不适合种植根系非常发达的植物,以免后期难以处理。
(2)顶部垂挂式,将植物悬挂在阳台顶板上的一种绿化方式,适合一些藤曼植物,或者垂直向下生长的植物,比如吊兰等等,这样的种植效果相当于给阳台添置了一个绿色的窗帘,在夏季效果尤其突出,在遮阳方面很有效。
(3)阶梯式,在阳台搭建一个小楼梯,将花盆摆放在上面。不一样的植物摆放也不一样,尽量把层次性突出来。这个方式优势在于节省空间。
(4)自然式,首先在阳台外栽种比较大的藤蔓类植物,使其自然向下生长。在其枝干下还可以种植一些喜阴植物,比如兰花,金叶草等等,可以让阳台看起来象一个小的生态系统。这样的设计优势在于绿化面积较大,而且空间呈立体分布,结构严谨。
2.4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楼宇阳台绿化在五层以下实施。绿化设计方案必须有排水、滤水等结构层,需要做好防水层,以确保排水系统的顺畅,避免积水渗透进居室。阳台绿化还要注意防治病虫害,避免孳生蚊蝇,不得使用有异味的肥料,不宜在高层阳台上种植蔬菜。
3. 生态型阳台的设计要领
(1)阳台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的家庭用于日常小活动,简单的锻炼,观赏乘凉及休憩之用等等。同时阳台也是房屋的外延部分,是与外界接触的平台,也是房屋装饰必须注重的部分,是高质量的居家生活离不开拥有一个漂亮的阳台,这里我们要简单谈谈生态型阳台设计中几个值得重视的细节问题。
(2)因为阳台的面积一般都不大,适当的绿化设置后还要留足活动休息的空间,这样一来,合理的空间安排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先,我们要给自己的阳台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是主要用来干什么的?如果是观赏绿化之用,我们就可以把绿化范围适当扩大,活动空间相对缩减一下。如果是日常活动、休憩之用,则我们绿化装饰的部分要么减少,要么采用立体的装饰,将空间充分利用起来。我们的设计原则要紧紧围绕阳台的主要功能来开展,符合阳台的设计主题,切忌乱摆放,乱堆砌。
(3)阳台的设计风格和材质使用上要以居住者口味和体现和谐为主。首先应该遵照居住者的特别要求设计,例如有的居住者不喜欢泥土,但又要求绿化,我们可以提供无土栽培来实现,这样的做法在国外已经非常普遍,在国内也积极开展中。有的居住者对花粉过敏,但也很喜欢贴近自然,我们则可以种植一些常青植物来满足要求。对于使用的材质和色调,我们要体现和谐。总不能大热天我们用一个大红色顶棚来遮阳,给人非常不舒服的感觉。要注意冷暖色彩的使用。一般有景观的阳台设计不适宜采用过于艳丽的颜色,最好使用自然界常见的颜色。例如:假如有水景,水中有鹅卵石,那么周围最好用木质的围栏用来中和石头的冷色调,体现画面的和谐统一。而整个阳台的色彩和材料使用要和整体建筑相适应,绿化植物中,我们要选择在传统上都比较受人喜欢的植物,比如竹、兰等,当然一切要以实际情况为准。总之,一个好的阳台设计方案需要从个方面去考究,运用多种专业知识来实现。
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木本植物为骨干的生物群,由乔木、灌木、草本、低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综合而成的微观人工植物群落,又包括植物的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涵盖了宏观城市系统,发挥了吸碳吐氧、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杀菌保健、吸收有害气体、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发挥绿地水循环、防震避灾等生态功能。
二、园林规划设计
(一)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
不论是厂区绿化、校园环境、公园绿化,还是街道绿化,其主要功能均不同。
(二)提高园林绿化的艺术品味
高品味的园林绿化是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不仅有点线面的合理运用,还要有四季特色的变化,它是巧夺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现,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三)应有历史文化内涵
将自然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是人造景点应注意的,能否画龙点睛,使历史人文景观与周围环境或其他方面协调,并符合人们的审美情操及心理要求,要经充分论证才有说服力,被人们所接受,景点宜恰到好处,忌贪多、太杂。
(四)对短中长期各项绿化指标进行认真计算
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
(五)树种选择的论证
实践证明,以什么树作主体,配置什么树都有讲究。我们见过用小叶黄杨作马尼拉草坪镶边最后全被吃掉,小叶女贞绿化草甲壳虫大暴发难以根除,红花酢浆草与樟树相互加重红蜘蛛的危害,一种树比另一种生长快最后另一种树被挤占,外来树种完全取代乡土树种等配置不当的现象。不同植物在一起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能力、阴阳性,观花、果、叶的树如何映树,病虫害的交叉性,同种树的连片与分隔的统一,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耐湿耐旱性等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乡土树种生命力、适应性强,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大暴发,常绿与落叶树分隔能有效地阻止病虫害的蔓延,林下植草比单一林地或草地更能有效利用光能及保持水土。
(六)科学估算园林绿化的建设成本及管理费用
不同设计方案的园林绿化,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不尽相同,很多本是比较好的规划设计,由于建设成本和建成后维护管理费用超过单位经济实力,只有低水平维护,最后观赏效果不理想,很多应有的功能丧失,有的草坪被杂草挤占,绿化带太多难以很好修剪,蛀茎害虫易危害难以防治等,很多中小城市的运动场也按高标准建植草坪,不管是建坪费用还是将来维护费用都跟不上,最后仍达不到高水平运动场地的要求。我们近几年的经验是既发展一部分高档次、管理要求高的绿化景点,也积极探索大众化、低成本、低维护费的绿化方法,并不断推广,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时对植物根据性状的合理选用,论证其管理费用高低,有利于绿化单位更好地达到绿化效果。
三、园林设计的可更改性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生态设计的概念内涵
21世纪的今天,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绿色设计理念已经渗透到了各种建筑中。住宅设计中的生态问题是生态建筑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时下“生态设计”正受我国起建筑界的热捧,冠以“生态”美名的各种工程如生态湖、生态小区、生态广场、生态大厦、生态别墅等在全国随处可见。究竟什么才能称之为生态设计呢?生态设计是按照自然环境存在的原则,并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能承载一切生命迹象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80年代初,西方设计界兴起了“绿色设计”潮流和对“生态设计”的研究,突出生态意识和以环境为本的理念,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创造健康的居住环境。绿色设计意味着设计可以节约原材料、使用的材料可以回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废弃、不会造成对水资源和自然生物的破坏,以及具有人类健康的安全性能等等。绿色设计具有安全性、节能性、生态性、社会性等基本特征,而生态设计是生态学思想在设计领域的具体应用,其理论基础是产业生态学中的工业代谢理论和生命周期评价,二者在内涵上有重大关联,生态文明要求形成“人-自然”的整体价值观和生态经济价值观。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服从“人-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即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协调发展,要同时能满足人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生态需求。
现代住宅生态设计原则
现代住宅生态设计的思想中心就是尊重人性,和谐构建一个自然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进行住宅设计时,要保护自然环境不受到破坏。现代住宅绿色设计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美观实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
建筑的实用性是使用者最关注的特性,美观实用性的设计原则是住宅绿色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在住宅设计中,除了物理环境要求之外,还要考虑经济、美观。和谐是生命之间、生命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融为一体的美的特征。绿色设计所体现的师人与建筑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统一的理念,是人们进行住宅设计创造活动的指导原则。
2.2设计的人性化和经济性原则
传统设计强调设计师的个人创造,认为设计是一个纯粹的、高雅的艺术过程。而生态设计则强调人人皆为设计师。因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对其生活和末来作决策,而这些都将直接影响自己及其他人共同的未来。从每天上班出行的交通方式到选择家具、装修材料、水的使用、食物的选购、垃圾的处理甚至于包装袋的使用,都是一个生态设计过程。此外,生态设计包涵着资源节约的经济原则。新时期的规划和设计应当从传统的粗放型转向高效的集约型创作道路。使用和更新过程中,对常规能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和回收利用,对可再生资源也要尽量低消耗使用。在生态设计中实行资源的循环利用,这是现代建筑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也是住宅生态设计的基本特征。
基本技术措施
首先,生态设计在设计之初,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比如做好勘察研究等相关工作。要深刻了解建筑物的特点、位置、地形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要针对性地设计融入自然因素,构建自然环境。
第二,设计师要有意识的选用生态环保型装修材料。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生态环保型装修材料正在逐步实现清洁生产和产品生态化,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及周围环境都不产生危害,从室内更新出的旧材料又比较客易自然降解及转换,并且可以作为再生资源加以利用,生产新产品。这是所有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装修材料首先要考虑选择无毒气散发、无刺激性、无放射性、低二氧化炭排放的材料。
第三,要树立集约化的思想。集约化可以体现在住宅设计的各个方面,比如对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如自然采光、通风、降湿、太阳能的利用、天然能源的利用等,比如对对高效空间的追求等等。在合理利用室内空间环境的同时,充分开展室内空间的研究,使被围合的空间与室外环境形成一个有机协调的发展的立体网络。住宅设计中,认真研究人的行为心理特征和行为时差相适应的空间系统,并精巧安排各工种空间关系将大大有助于空间效益的提高。室内生态设计旨在追求人与自然、建筑三者之间的和谐共存,设计师要注重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态的生活环境。同时做到科学合理的使用自然资源,并促进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为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生态设计在住宅设计中的应用举例
开发一个成功的绿色的住宅区,就是一个营造新的小型生态圈的过程。基线是指建筑基础和建筑环境的交接带,即宅间绿地,几米到几十米不等。基线因紧靠建筑,被宅间道路分割,与外交流甚少,是非常好的潜在生态边缘,应发挥活跃的能流、物流生态群落的边缘效应,切忌以生硬的水泥地围衬。通过地形理,植地被、灌木、藤本,以自然、流线型种植,软化建筑生硬边角引入到建筑内部空间。
立面在空间中是最突出,也是视觉最敏感的部分,它是空间的分隔者和背景。对于组织空间景观要素最为重要。空间的开放、围合都是通过立面来控制的。在居住环境中,建筑立面所占比重最大,对这些立面的处理,要采用“佳则收之、俗则屏之”。对不同的景物,应采用屏障、放开等手法组织景观。立面材可以是植物,也可以是景墙、格栅等。植物群立面群落的垂直结构,要综合考虑其生态性、功能性和观赏性,对西向的建筑群可采用爬山虎、五叶地锦、鸡血藤等攀援植物,取得生态、景观双层效益。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U412.36 文献标识码:A
当前,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在社会各领域和行业中,生态设计理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生态公路设计理念也不断发展成熟。
一、生态公路设计理论分析
生态公路就是在设计过程中,公路建设要与生态学理论相结合,同时要遵守自然发展的生态规律,符合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根据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情况,考虑到公路设计、施工和使用以及管理等过程,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统一,保证公路建设和运行能够可持续发展;同时利用各种工程、生物、农艺以及管理措施,不断降低公路建设的破坏程度,对于已经造成损失的进行恢复,实现生态环境系统和公路经济系统有机结合;在进行生态公路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选线,保证公路路线能够适于观景,通过有效绿化和美化措施改善公路沿途景观,在很大程度不仅带来美观,而且维护了自然生态相互之间的平衡;另外,在进行生态公路设计过程中,要保证车辆运行安全,高效便利,保证能够为货、客、能源以及信息等的流动提供必要保障条件,要尽量减少出现的经济损耗和对公路沿线的污染等。
二、生态公路的规划设计
(一)生态公路设计的原则
在进行生态公路设计过程中,为了实现更好的效益,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尊重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则
尊重自然就要分析研究自然发展运行的规律,从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减少人工改造的环境,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进行公路周围环境保护的投资成本;要根据公路沿途的环境特点建设具有不同特点的景观类型,避免因为施工建设造成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这就要公路设计人员要保证公路景观能够和自然景观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不能盲目的破坏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树木花草植被等,同时还要尽量避免大型建筑物和起伏较大的地点,同时要避免出现大挖大填的情况。
第二,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在进行生态公路设计过程中,可持续发展内容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发展,要保障公路建设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二是强调持续,保证不可再生资源能够不断增值和利用,对公路沿途的生态资源、人文和资源景观进行保护和永续利用,从时间上和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保证公路沿线景观资源持续稳定,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第三,要不断树立新观念
在进行公路建设过程中,公路科学技术不断迅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不仅给生态公路设计提供了动力,还给设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的给公路的生态设计带来生机和活力。
(二)生态公路设计的主要内容
为了保证公路施工建设的质量,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服务,在设计过程中,要尊重自然,实现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公路的生态设计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中央隔带的生态设计。中央分隔带位于公路的中间位置,通常情况下是行车接触最多的地方,在公路运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分割两个方向的交通,诱导车辆正常行驶路线,有效保障公路运行安全;对公路重要分隔带进行绿化设计,能够有效实现车辆运行的安全和舒适性,还能够有效协调周围环境和景观;同时在净化空气、降低污染和噪音等方面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中央分隔带在设计过程中要尽量满足公路整体景观的需要,要具体结合高速公路两边的边坡、平台等区域;要保证中央分隔带树木的种类、颜色以及质地能够与周围的绿化植物实现协调一致,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在种植植物方面,要采用多种植株组合的方式,进行不同种类间的交替栽植等;在进行公路的生态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统一变化、节奏韵律以及调和对比等美学理论科学合理的搭配植物,植物修剪的形状要与中央隔离带设计的形状要保持一致。另外,在进行植物种植过程中,要适当变化适当的风格,保证使车辆司机和乘客保持一定不断的新鲜感,避免出现单调和疲劳的情况。
其次,公路路旁景观设计。公路两侧绿化景观具有线路长、种植植物量大、动态观赏以及视觉停留时间短的特点。如果在较为空旷的笔直路段,在缺少参照物的条件下,很容易使驾驶产生一定程度的视觉错觉,就会感觉车速不是很快,就会有可能超速酿成严重交通事故,出现比较大的人员伤亡。因此,在公路沿途的适当范围内要栽种和设置不同种类的树木,这样就可以有效增强速度感觉,具体可以汇总草坪、花卉、灌木以及树丛等,每隔一段距离进行交换配置。尤其在公路外侧车道和匝道的入口内侧,要进行通透种植相应的绿化带,避免遮挡司机或者驾驶员的视线。对于高速公路,封闭网内要栽种一些带刺的灌木,这样就可以形成天然的生物围栏,同时还可以作为第二道天然平道,形成具有很强替代作用的封闭生物。
在公路的高陡路堤边坡,很容易给人不安全的感觉,在设计过程中,要对树丛进行遮蔽式的种植,从而起到遮挡或者防止撞击的效果;另一方面,在一些公路沿途很容易出现影响司机视线和注意力的失误,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绿化手段进行一定的修饰,起到阻隔和遮挡视线的作用,保证车辆在运行过程安全。
最后,边坡生态恢复设计分析
在进行公路边坡生态恢复过程中,为了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和强度,传统的防护处理措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多样性和和谐程度,造成绿化程度不够明显。随着时间的不断向前推移,混凝土和岩石就会出现老化或者风化的现象,钢筋也不断受到腐蚀,人工的护坡效果就会失去原来的效果。植被防护在材料和强度上与污工相比有很大不同,但具有相似的功能。在进行植物防护初期,会比较虚弱,随着植物的不断生长,强度也会相应的不断增加,就会逐渐起到稳定边坡的作用,同时还会减少对腐蚀影响。植被防护还会能够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与此同时,对于高陡边坡的设计就不太适宜采用植物防护措施。因为在实际的生长和壮大过程中,植物就很难依附于边坡坡面,随着时间的延长,局限性就会越明显。因此,在公路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中,边坡的景观恢复可以采用污工防护和植物防护相互结合的方法,这样就可以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同时,又可以促进植物的快速恢复,起到保证生态环境的作用。
因此,在实际的公路生态过程中,要根据公路实际特点,充分利用生态学的原理,发挥植物的优势作用,保持水土、保护边坡、净化空气、降噪防尘等,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交通安全的有效结合,要把边坡植被恢复作为公路建设施工工程的重要方面,科学合理的利用生态技术,从而有效优化公路的边坡的生态环境。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公路设计理念在公路安全运行和保护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公路设计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采用先进的生态设计理念,实现公路建设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过程中,不断提高公路设计的水平,实现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玮.公路建设的生态影响与生态公路建设[J]. 科技与企业. 2013(06)
[2] 李嘉靖.基于环保理念的生态公路设计研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09)
[3] 李文君.低碳生态理念在公路建设管理中的实践与思考[J]. 交通科技. 2013(S1)
一、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生态建筑设计的概念
生态建筑又被称为“绿色建筑”,是运用生态学原理,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合理设计,对于建筑的结构和布局合理安排,将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在生态建筑设计中所运用的生态学思想,同样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出发,在设计中实现人与建筑的和谐,使建筑与环境成为综合体,为人提供舒适的环境空间。在建筑设计中,将生态学理论知识渗入其中,赋予建筑物以生命的气息,实现建筑系统的生态循环。生态建筑设计是运用科学手段实现建筑设计回归自然,使建筑内外环境中的各项因素合理组合,做到高效有序地循环利用,获得低消耗、少污染的建筑生态环境,以使人们能够健康、舒适地生活。
(二)生态建筑设计的特点
1. 生态建筑设计可以使生态环境优化
生态建筑设计促进了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性,是基于自然环境,将生态学融入到建筑学当中,以促进建筑与生态的和谐。通常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自然气候环境,在设计中要做到自然采光,并保证室内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北方气候环境下,建筑设计要做到室内冬暖夏凉。建筑结构设计要与地形环境特点相吻合,建筑材料就地取材,选择节能环保材料,不仅会使建筑成本降低,而且还要尊重自然,在楼房设计及和室内设计要根据环境需要进行设计,使建筑与环境有效融合。生态建筑设计体现在对建筑资源的高效利用,以获得生态节能的效果[1]。生态建筑设计并不是对传统的建筑设计的抛弃,而是基于传统建筑设计手法中融入生态元素,以实现传统与生态创新手法的有效融合。在自然环境下适当塑造人工环境,对于生态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 生态建筑可以使生态环境循环得到促进作用
生态建筑是对于再生资源充分利用,以降低资源消耗,获得良好的节能效果。在建筑设计中,要选择环保材料,并使用可循环利用且性能优良的材料,采用生态技术以满足低碳要求。建筑材料要无毒无害,对于具有一定化学物质排放量的材料,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以确保能够提供健康宜人的生活环境[2]。建筑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时代的标志,进入生态经济发展时代,将生态理念渗入到建筑设计中,可以降低环境污染,还能够促进良性循环,使自然环境并不会因建筑而遭到破坏,而是将当地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并突出植被特点,使自然环境与建筑设计融为一体,形成生态文化。建筑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系统化设计,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还要注重人工生态环境绿化方式,使被建筑施工中所破坏的生态环境重新恢复,提升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度。
二、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趋势
(一)建筑设计生态化要回归原生态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类生存的居所。随着社会文明程度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不仅仅是生活的居所,而是赋予了更多的精神文化。随着生态理念注入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中,这种生态精神被注入到人与场所之间,促进了两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筑的生态精神得以形成。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就是要使建筑原生态方向发展,促进建筑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相互协调,使双方建立直接的关联。建筑师人们定居的场所,这就要求环境要符合人类生存需要,即具有可获取的物资材料和水源[3]。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中,对于建筑的结构设计要以自然采光为主,确保室内具有良好的通风环境,有利于人体健康。建筑的原生态回归,就是从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出发,对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以了解,在建筑设计中将这些因素考虑其中。在现代的生态建筑设计中,基于回归原生态的需要,建筑师要从生态循环的角度对建筑以设计,注重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尽量汲取原初建筑的设计风格,从中挖掘出合理元素,运用于现代的建筑设计中,形成生态化的建筑风格[4]。
(二)采用生态技术使建筑环境得以优化
建筑施工中,由于工期长、自然消耗量大,必然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在建筑设计中,将生态理念注入其中,就是要引入生态技术,将建筑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价值系统进行设计,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注重建筑能源的循环和自我控制,实现环境资源和能源的优化,并以循环方式逐渐展开。这就需要建筑设计中,要提高各项资源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尽量使用清洁能源,做到能源有效节约[5]。在所选择的建筑自然能源上,除了依赖于自然环境条件 ,诸如通过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做到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外,还要使用功能性较强的建筑材料,对建筑进行遮阳、保温、隔热处理,尽量选择永恒性能源,因地制宜地选择太阳能、地热能等等,以确保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率低,实现建筑资源的高效循环再利用。
(三)建筑设计要注重建筑生态节能措施
建筑设计中,要做好节水、节热,并设计好照明设计。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设计相应的供水方式,避免供水中存在二次污染。生态建筑的设计中,对于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分开,设计雨水收集系统,以用于环境绿化以及环卫浇筑使用。此外,生态建筑还要使用节水器和节水水龙头。建筑供热面积相对较大,要获得节热效果,就要对废热合理利用。建筑房屋的采暖对于外部的 环境温度极为敏感[6]。根据房屋区划的不同进行供暖设计,可以使废热反复利用。建筑的空调系统根据不同的功能区间进行合理安置,以最大程度地节约能源。
三、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了,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而发起的低碳生活理念,使建筑设计中融入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思想。生态建筑不仅实现了设计技术上创新,而且还实现了意识形态与时代的同步。生态建筑在设计中不仅对于建筑的实用性能极为注重,更是从环境保护意识出发,注重建筑的功能性设计。从环保意识的角度出发,提高建筑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建筑设计生态化成为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张春梅. 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探讨 [J]. 中国房地产业,2013(04):238-239.
[2]刘建华,郑明欣,郑舒华. 论生态建筑设计方法初探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0):23-24.
[3]孔B宏. 论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3):261-262.
前言
科技的快速发展有效的带动了经济的飞跃式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在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下,社会发展过程中对自然资源无限制的分配成本,以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经济的繁荣。面对越来越恶劣的自然环境,人们越来越重视到自然生态的重要性,生态理念不断增强。特别是在建筑领域,人们越来越推崇生态建筑,因此需要做好生态建筑设计工作,推动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发展进程。
1 生态建筑的设计关键点
生态建筑并不是简单的绿化,其是将建筑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从建筑设计、建设、使用方至废弃的整个过程中都做到无害化处理,实现建筑内部物质资源、能源的有序循环,使建筑呈现出高效低耗及生态平衡的状态。在生态建设设计是其目的是实现生态建筑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都充分的体现出了生态理念,无论是设计、施工过程还是建材选择等,都充分的遵循生态理念,使建筑更利于人们生活工作,对周围环境无害。
2 生态建筑设计技术
2.1 太阳能技术
在生态建筑设计上,可以利用窗户上的集热板来建立一个太阳能系统,其主要由玻璃盒子、风扇空气导管和蓄热装置共同组成,利用玻璃盒子中的集热板来转换太阳能,以风扇作为驱动系统来对空气进行加热,利用空气导管将热量向建筑结构的内部进行输送,从而对热量进行存储。另外,也可以利用空气的集热板构建一个太阳能系统,即将空气的集热板中产生的热能向空气传热系统中传递,在对供热系统进行补充的同时,也能够在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量。
2.2 新材料利用
在生态建设设计方面,需要充分的利用新型材料,如各种新型玻璃材料、太阳能光电材料等。这些新型材料都是生态建设设计中的首选材料,不仅能够有效的满足建筑结构的能源需求,而且还能够实现循环使用,与生态设计理念具有较好的相符性。另外,水循环、地热资源等也在生态建筑设计中应用较为广泛,有提高建筑节能环保性能的同时,也有效的实现了生态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
最早人们对生态建筑的认识更多停留在对气候和生物反应的关注方面,当前生态建筑设计中人们开始利用替代能源,对生态技术和生态材料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人们对生态建筑设计的认识也更一步深入。特别是在国外一些地区,生态建筑发展较好。近年来我国也加大了ι态建筑技术和设计方面的研究,这对生态建筑的设计和生态建筑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生态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融合度不断提升,而且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生态建筑设计也会沿着这个方向不断发展。从建筑设计生态化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在生态建设设计方面,需要进一步促进建筑与自然之间的有效融合,构建良好的循环体系,将建筑与环境都纳入其中,提高两者之间的相通性,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尽量减少建筑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充分的利用高科技技术,实现能量之间的良性循环。同时将自然引入到建筑中来,充分的利用生态技术来加快实现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在建筑内部有效的应用各种自然景观,打造绿色、环保、节能的建筑。
3.1 节约建筑原材料
在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过程中,更重视建筑设计过程中的节约和可持续发展。当前建筑设计时存在建筑材料严重浪费的问题,这在造成建筑成本增加的同时,也与生态化设计理念不相符。因此在生态化设计过程中,要实现对建筑材料的合理利用,有效的减少或是避免原材料浪费现象。这其中还需要充分的利用新型建筑材料来取代原来的建筑材料,这主要是由于新材料不仅能够有效的减轻建筑自身的重量,而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利于扩大建筑的内部空间,更好的体现出生态建筑的理念,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的居住环境。特别是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一些新型原材料不断涌现出来,这些新型材料具有较好的节能、环保性,不仅能够更好的将建筑物的设计风格体现出来,而且根据建筑物自身的特点来合理运用各种新型的材料,还能够有效的实现建筑的生态性。
3.2 充分利用新能源
在当前建筑设计中,各种新兴能源的利用能够有效的降低建筑成本,并对自然环境起到了改善作用。特别是当前城市建筑能耗较大,通过利用各种新兴能源,能够有效的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当前在建筑设计中,应用最广泛的新能源当属于太阳能和地热资源。太阳能成本低、无污染而且含量十分丰富,这也使其在建筑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地热资源在一些城市采暖系统中应用较为广泛,有效的减少了煤炭供暖的污染问题。但地热资源在应用过程中受到地区的限制,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对地热丰富的地区要充分的利用该资源,以此来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
3.3 生态建筑设计环保化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居住环境的质量与品质,尤其是对生态绿色住宅的重视,促进了我国居住建筑设计在新时期必将向着生态环保方向发展。建筑设计者应坚持“以人为本”准则,坚持“经济、安全、美观”等建筑结构设计原则,创新设计方案,运用更多的生态环保材料和环保技,适当增加更多的自然景观,使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具环保性、健康性。不仅利于提高建筑物的环保型、舒适性,也能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高品质要求,因此,绿色环保的风格必将成为新时期我国建筑设计发展新趋势。
在21世纪,生态化的建筑设计代表了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全世界范围内都应大力研究各种生态建筑技术和设计方法,倡导低碳生活,全面推动全球人们生活的品质的改善。尤其,我国正处于构建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重要事情,更应重视生态化建筑设计探索,努力提高生态化建筑设计水平,全面推动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4 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建筑设计也加快了生态化和可持续化的发展步伐。这就需要设计师在要实际设计工作中,秉承生态理念,将建筑与自然实现有效的融合,构建建筑与生态环境平衡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打造高效低耗的生态建筑,为人们提供更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建筑物是满足人们生活起居的一种人工环境,建筑师可以通过这种人居环境来达到节能和低耗的要求。在设计的时候,要在总体布局、功能配置、空间组合方面进行优化,从而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一、什么是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起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同时它也被称为自然建筑、绿色建筑,或者可持续建筑。当时,美国的著名建筑师帕欧罗·索列瑞采用了生态学的原理,并且结合了建筑学的特点,将生态保护和建筑设计结合在一起,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概念。
帕欧罗·索列瑞要求在设计生态建筑的时候,根据当地的环境,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协调建筑和其他领域的关系,使人、自然、建筑形成一个好的循环系统。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几大功能:节能、节地、节水、减少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等。
二、建筑方案和建筑材料
(一)建筑方案方面
首先,要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必须要考虑建筑物和四周环境的协调性。一部分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方案的时候,可能会过多的考虑建筑物的个性。但是在表现建筑物个性、特色的时候,也必须要考虑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而且必须和当地的人文环境、社会大环境相一致。
其次,必须要处理好经济和美学性质之间的协调关系,在尽可能减少成本和投资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满足投资者的使用需要。另外,因为建筑设计人员岁追求的建筑美感,可能会耗费一部分投资,增加成本。但是如果一味的要求降低成本,追求经济性,那么就可能造成建筑方案丧失美学性质,使用者或者投资者也不能满意。
最后,要在设计方案当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如今,我国经济发展的非常快,但是能源的消耗也非常多。为了减少能源的消耗,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充分的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一个优秀的生态建筑作品,不但有建筑师的功劳,更有相关专业人士的功能。因为在采光、照明、通风、采暖、制冷等各个方面,都涉及到能量消耗,而建筑设计师需要和相关的专业人士协调、合作。
(二)建筑材料方面
在运用建筑材料的时候,既要发挥出材料的最佳性能,又要起到环保和节能的作用。第一种是玻璃马赛克,它是采用熔融法以及烧结法所制造出来的,它的原料是石英砂、石灰石以及白云石、纯碱、乳化剂等等。经过高温熔化以及链板延压法而形成。它的特点是色调柔和、朴实典雅、物理化学性能很好、坚硬耐磨等等。此外,它与水泥黏结性能好,目前广泛的应用在建筑物内外墙的装饰当中。
第二种是泡沫玻璃,泡沫玻璃又被称为是多孔玻璃,它的原材料是发泡剂、玻璃,经过高温焙烧之后,可以形成这种泡沫玻璃材料。泡沫玻璃根据物化性能的不同,可以分为隔热、吸音、抗辐射等等。隔热的泡沫玻璃有密闭气孔,能够降低导热系数和吸水率。除此之外,生产泡沫玻璃所剩下来的粉粒以及碎片还可以被回收,作为粒状填充料,成为生产混凝土以及屋面板的材料。
第三种是陶土面砖,这种陶土面砖是天然手工生产的,它的颜色是暗红色的,如果利用它来作为建筑材料,不但能够提高表现力,还能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三、建筑设计中的节约原则
(一)节约原材料
原材料包括了很多比如结构材料、水暖电材料、通讯材料、装修材料等等。要实现生态建筑的设计,必须对原材料进行设计。随着现代材料技术的大力发展,过去的砖石结构已经不能再适应需要了。过去的厚砖胖柱,以及轻钢结构、拉索结构,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使用的空间。可以使用大空间膜结构,这种结构是预应力空门整体结构,它将结构和建筑围栏部分结合在一起,这样就充分的发挥出了材料的承载能力,并且使得外观非常美丽。同时,它还具有灵活性、节能性的特点。
(二)节约能源
在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能源的节能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设计人员必须选择耗能少的建材。建筑能耗的节约潜能非常大,这需要依靠可再生能源才能实现。建筑设计人员必须通过一些科学的处理方式,从而实现自然通风、采光、遮阳、隔热的功能。此外还要实现高效的太阳能利用,以减少设备的能耗。同时,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节能方法。
最典型的节能建筑是太阳能建筑,如今大多都采用的是被动式的。在日本,已经出现了很多的太阳能住宅,这些住宅利用坡屋顶来蓄热。因为光电板的成本很高,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建设的成本,所以采用比较少。从前几年开始,我国的一些建筑物就开始使用了光导管,试图将阳光导入房间内,增加房间的照明度,同时也间接的减少了电能源的消耗。
除此之外,资源的再利用也是节能的一种方法,但是它非常的复杂,而且涉及到很多其他领域的知识。同时,它也包括了很多内容,比如对旧建筑的再利用,以及建筑拆除后的材料再利用。
(三)建筑的再利用
建筑的再利用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很多国家都开始提倡和使用这种方法。很多优秀的建筑设计师都在对此进行研究,所以也出现了许多的优秀作品。比如,西方一些国家没有对建筑物进行大拆大改,而且很少拆除掉旧的建筑物,尽量的对建筑物进行利用。我国却对建筑物进行大拆大改,这不符合环保原则和经济原则。据统计,在工业生产的过程当中,被利用的资源不超过5%,其他的都被废弃了。同时,这也是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根本因素。因此,必须大力的提倡和修建生态建筑。
四、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的趋势
如今,社会经济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人们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生态环境被破坏,生态资源被大量的浪费。在浪费的资源当中,大部分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比如石油、土壤、煤、矿石资源、水资源等等。在社会发展和能源消耗的矛盾之中,想要维持两者的平衡,就必须实施生态建设,这样才能保证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持久性。通过提倡使用生态建筑,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同时也能够节能、减耗。
同时,生态建筑也是未来建筑的主要发展方向,因为随着房地产行业的竞争加剧,建筑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足,走技术路线成为了最可靠的出路。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不但要求功能齐全,更要求提高健康度、舒适度。所以,建筑高科技带来的光明前景已经日益的显现,在建筑物内部使用高科技,不但能够提高室内的舒适度,还能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另外,这种生态建筑物也降低了建筑成本,也因此在21世纪,将会有很多建筑企业大力的开发和设计生态建筑,同时这也会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黎巍 荆兢.试论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J].建材发展导向,2013,11(17):44-45.
[2]张娇洋 崔志刚.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高层建筑设计要点探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3(30):520-520.
[3]董长铮 张剑锋.基于生态理念影响下的建筑空间与技术设计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2013(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