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8 09:42:5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根据我院近几年的总结,发现了以下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问题。
常见的安全问题
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问题:①用药安全问题:加错药、发错药、叫错药名、算错药物剂量、给错用药途径、输错液体、不检查药液质量等。②与护士技术有关的安全问题:专业知识缺乏、技术操作不熟练、护理经验不足,当紧急情况时,工作忙而无序,延误患者的治疗,工作作风粗疏、态度不严谨,协作能力不强、延误患者的治疗、抢救等。③与护士责任心有关的安全问题: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按操作流程办事、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护理工作不到位、交接班不认真、巡回病房不及时、对住院患者所住病房不详细、危重患者外出检查无陪护、搬运患者不当、危重、烦躁患者发生坠床等意外伤害。④与护士语言、行为有关的安全问题:服务意识差、语言生硬、沟通不到位、行为不当、慎独精神差、自我约束能力差。
医院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①制度不健全,监控不严,各种制度未严格落实。②“三基、三严”落实不到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未定期考核。③护士人力配置不够,工作量大,有的超负荷工作,致身心疲惫,产生厌倦心理,未按常规完成护理工作。④专业仪器设备不健全,如:监护仪、吸痰器、除颤器等缺乏,不熟悉设备的保养、维修、使用,安全教育不到位,没有排除仪器设备故障的能力。⑤住院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备,地面湿滑导致患者跌倒、摔伤,病床无护栏造成患者坠床,热水瓶放置不当引发患者烫伤,电线老化,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同住一室等。
患者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擅自改变输液速度,擅自离开病房,不按医嘱服药等不遵医行为。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护理人员自身因素:①责任心不强,对患者漠不关心,对病情的发展缺乏主动性和预见性。②工作态度不认真,巡视患者不及时,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心中无数,延误患者病情。③对各种抢救技巧、技能掌握不熟练,引起患者不满,产生护患矛盾,引发护患纠纷。④爱岗敬业精神差、技术操作不够熟练、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法律知识欠缺、理论与实践脱节、违反技术操作规程,而引发护理差错。
管理因素:①质量管理因素: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力、上级对下级的监控缺乏力度、对潜在的安全隐患预见性差、未及时主动采取措施或采取的措施不利。②思想教育薄弱,安全意识不强。③业务技能水平低,对业务培训、专业理论、技术操作训练重视不够。
环境因素:①环境污染:常见于消毒隔离不严导致的院内交叉感染等。②设施及布局:常见于医院的基础设施、病区物品配备和布局不当造成意外等。③危险品管理:如氧气、毒麻限剧药品、煤气、高压蒸汽锅炉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物质因素:①物品方面:护理物品质量差或数量不足,也是不安全的因素之一。②药品方面:不能严格核对药品的名称、有效期、质量也会造成不安全。
其他因素:对护理安全有直接影响的主要因素还包括院内感染、输液渗出及坏死等。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
建立和完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护理安全教育。护理安全管理一方面可以激发护士的自主参与性,加强护士和管理者的沟通,营造积极、公正的安全上报氛围。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规范化、系统化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管理者根据流程,准确地解读上报内容,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兼顾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及时反馈,合理处理,从本质上减少和杜绝安全事故,使护理安全问题真正受到大家的重视[1]。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牢固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时刻保持一种“如履薄冰”的工作态度。
加强“五个关键”的控制:对关键科室、关键环节、关键时段、关键患者、关键人员的管理是安全护理的难点。关键科室是指急诊科、手术室、监护室、产房、新生儿病房、危重患者集中的科室等。这些科室危重患者多,风险大,涉及面广。关键环节是指患者的识别、患者的交接、患者的转运、药品的管理、管道护理、压疮护理、药品管理等。对于这些环节建立具体的防范措施,强化护士工作过程管理,规范工作流程,认真对待每一项护理工作,真正做到执行制度合理、公平、公正。关键时段是指节假日、双休日、中午、晚间、夜间、清晨、治疗护理工作高峰时段。这些时段在岗人员相对较少,护士承担的工作量大,易出现问题。加强节假日、夜间护理质量的监控,合理配置人力,实行弹性排班,减轻超负荷工作状态。关键患者是指急危重患者、手术患者、疑难患者、新患者、转科患者、接受各种特殊检查的患者、有纠纷苗头的患者、情绪波动的患者。对此类患者应加强管理,严密观察,主动沟通,认真交接。重点人员是指新上岗人员、进修护士,她们往往不熟悉工作,带教不严,缺乏监督和指导。针对这些重点,制定具体的防范措施,护士长要加强督促和检查,尽量减少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
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工作:护理记录是护士书面沟通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解决医疗纠纷时重要的法律文书,护士应及时准确地做好各项护理记录。护理文书在记录的内容、要求和管理上要适应举证责任倒置的形势,体现护士的证据意识,重视和关注护理记录中与法律相悖的问题,从中发现细节问题,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强化安全意识:医疗护理安全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思想观念。将安全教育与规章制度、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利用好的典型广泛宣扬,分析违章事例敲警钟,运用安全质量实例讲道理。通过安全教育,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安全[2]。
强化优质服务:抓好优质服务是防范护理安全的重要措施。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到护理工作的点滴之中。我院要求护理人员做到:患者住院有人送,入科有宣教,检查有人陪,护理专人做,健康教育全程做,出院有指导。在服务过程中,做到“三有三无”。三有即:服务语言中有――称谓语、问候语、致谢语;三无即:杜绝服务中――无语言、无称谓、无表情。操作前解释到位,以取得患者配合,操作失败有致歉声,并能理解患者的误解。通过工休座谈会和优质服务工作的进行,提高了护理服务的内涵和质量,融洽了护患关系。
措施落实到位:护士长是临床第一线的护理管理者,抓安全要落实“三勤”、“三严”。“三勤”即勤问、勤做、勤讲。护士不懂要勤问,本职工作范围内的事要勤做,护士长对安全措施要勤讲,使安全工作的警钟时刻在护士耳边响起。“三严”即严格、严厉、严谨。要照章办事,不打折扣,不讲价钱,不弄虚作假。杜绝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现象。严防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以提高护理质量。
1.1 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护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及各项操作规程等都是长期临床工作经验的总结。护理人员的各种行为都必须在各种制度的监控之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首先护士长要以身作则,年资高的给年轻同志做表率。对新入科的护理人员,要严格要求,放手不放眼,使各种行为规范化,让护士时刻用制度规范约束自己,主动自觉地把规章制度落实在实际中。强化责任意识,保证基础护理质量,加强护理人员的医德修养,强调各班护士工作职责。在各班交接中应抓好病情、治疗、护理、液体有无外渗、皮肤有无压伤等环节的交接。时刻把医疗安全放在第一位,经常进行防范差错事故教育,经常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列》,使医疗安全警钟长鸣。
1.2 做好细节管理
护理工作点多面广,琐碎复杂。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每一项护理措施、化验检查,无不直接或间接的通过护士的手落实到患者身上,其中任何一个细节的失控和忽视,都会影响整个护理过程的质量,甚至造成医疗事故的发生。护士长不仅要做好宏观调控,把握好大的原则,更要从小处着手,抓细节管理。
2 人员因素
2.1 加强人员素质培训
2.1.1 培训是多方面的,例如:工作态度方面,要培养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要有敬业精神、奉献精神,要使每位护士热爱护理工作。人文素质方面,要使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充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学会运用语言技巧,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同时还应注意护理细节问题,要充分认识到细节处理不佳是引起护理纠纷的重要因素。
2.1.2 急救技能培训
不断强化护士急救知识,培训提高护士急救技能。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急救程序、心肺复苏、急救药物知识、急救仪器使用培训等。尤其是本科室可能遇到的急症,护士必须熟练操作急救仪器,熟练应用抢救程序。
2.1.3 紧急情况和意外事故的应急能力培训
通过考试、考核、提问、情景模拟等形式,对患者猝死、自杀、坠床/摔伤、外出不归、突然发生病情变化、输液/输血反应、误吸等紧急情况,以及停水、停电、火灾等意外事故的应急程序进行培训,使护士人人达标。
2.2 重视关键时间、关键人员 关键时间是指交接班时间、午班、夜班、休息日、节假日、抢救和工作繁忙时等易发生护理差错的时间。关键人员是指危重患者、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还有责任心差的护士、聘任护士、进修实习护士,在这些人员身上往往存在不安全因素。护士长要加强跟踪检查,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以保证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
2.3 合理配备人力资源 护理工作繁忙、人员配备短缺或高年资护士与低年资护士搭配不合理等原因都能引起护理差错、事故。不能运用“能者多劳”的原则,要合理的排班,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休息,保证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也防止了各类差错事故的发生。
3 技术因素
护理工作本身是一项独立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要不断更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护理管理者应有计划地培训,制定学习计划及学习目标,进行理论与实际的考核,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和专科技术水平。同时要求护士进行心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习,提高综合知识水平,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4 环境因素
病区基础设施、环境布局、物品配备等要从安全角度考虑,设置必要的警示标志、宣传告知、安全辅助用具和应急装置,坏的设施及时维修,以防意外事件发生。做好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管理,防止发生医院交叉感染。
5 质量因素
5.1 把好环节质量关 成立以护士长为首的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每周按质量标准不定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护士长深入病房,跟班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处理。每月召开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分析会,针对护理缺陷、差错,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
5.2 做好护理病历质量控制 护理病历是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依据之一。护士长要高度重视护理病历的质量管理,强化培训护士规范书写护理记录,确保病例中的各项护理记录经得起检查和作为法律依据。护士长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护理记录,对急、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要做到每日检查与监控。对患者的不遵医行为要求护士客观、真实地记录,避免由于护理病历记录不完善引起医疗纠纷。加强护士站病历保管环节的管理,防止病历丢失。
1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框架
在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领导下,护理部设置护理质量与安全委员会,由专门部门、专职人员负责相关工作,通过护理信息系统中的“四大平台”(风险管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护理质量监管、护理事件报告)与移动护理系统、灭菌物品追溯管理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理各临床科室存在的质量问题与潜在风险,由护理部品质追踪组专家还原现场、找出根本原因,制定针对性策略。护理质量与安全委员会协调总护士长与护士长完成质量持续改进工作,对于跨专业的质量问题进行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并追踪改善措施落实情况。每季度对护理质量与安全效果进行评价后,召开护理质量、安全与风险总结分析会议,并将结果反馈给病区。
2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2.1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内容
目前我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指标(15项)和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242项),用于反映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结构、过程、结果等情况。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内容包括指标名称、目标人群、计算公式、改善标准及备注五个方面内容。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给药错误、身份识别错误、高危药物外渗、院内压疮、管道滑脱(PICC、CVC、胃管/胃肠减压、气管插管、尿管、造瘘管、胸管、脑室引流管、负压球、造瘘管、透析管等)、跌倒、坠床、输液反应、输血反应、深静脉血栓、走失、自杀、烫伤、窒息、护士发生锐器伤等。全院各专科根据各自专科特点和专科护理工作的内容确定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2.2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信息系统的研发
依据产生的数据来观察、监督医院护理活动,使之准确地反映护理质量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该系统程序采用C#语言、B/S模式程序实现方式、以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为实现平台,与医院运行的HIS数据库对接,实现数据共享与传送。护理质控指标系统设置包括指标配置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及统计模块。①指标配置:此模块旨在建立并持续维护指标库,收录全院各专科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名称、计算方法、控制目标等,便于临床科室配置指标时进行选用;然后根据各专科需求将指标匹配至各病区,体现专科特异性。②临床数据采集:数据来源主要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在电子护理病历与PDA上根据护理记录和操作时间节点自动生成,另一方面病区护士长根据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或病区质控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填报。③统计生成各类图表,便于进一步数据挖掘,进行汇总、整理、甄别各种数据,形成质量指标的数据生成,对超限异常指标变化进行系统提示、生成各种图表(如管制图、指针图等),为病区的质控整合多种数据报表。
2.3护理质量评价指标阈值设置
护理指标阈值起到连接指标与质量的关键作用。关于阈值的设定由两方面构成:①国家卫生计生委、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相关文献中使用的数据,如压疮发生率指标阈值以低于美国压疮患病率6.1%(2007年)和中国压疮治疗网压疮发生率0.53%为基准[1];②专业机构网络及医院内部数据,一般设定在均值±3标准差位置,即使用上限值(+3SD)、下限值(-3SD)作为控制线;③对于严重影响病人生命或财产安全的事件,正向要求100%达标,负向要求0%发生,如手术安全核查落实率要求达100%,管道滑脱发生率要求0%。根据Nelson(1984)管制图的区域检定法则,指标数据超过±3SD即显示过程质量已发生非机会性原因,应着手进行干预,采取改善行动。我院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阈值设置为±2SD位置,即我院超限的护理质量数据实际意义为高风险趋势的质量状态,在事件发生质变之前及时发现异常,引起示警,对质量控制要求更为严格。
3运用质量评价指标进行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监测贯穿于护理全过程,包括结构、过程、结果的全面质量监测。既有对护理质量过程监控,也有对护理质量结果的总结与分析,能够动态了解护理质量全过程状态,并且通过数据趋势变化可以预测护理安全风险的发生;特别是以护理信息系统为载体,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化。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信息系统对异常情况会及时报警,如未按时提交数据、数据填报错误、异常事件未记录、指标超限等,管理者只需重点关注报警内容,即可了解全院105个病区的护理质量情况,并且可以根据报警内容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做到护理质量管理有的放矢。详见图1。
3.1从质量评价指标异动发现护理
质量与安全风险信息系统将各病区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算每个月的指标值,并根据指标值描绘一段时间内的护理质量趋势图。凡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中的不安全事件,系统会要求按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上报护理部,按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与改进。病区护士长、专科护士长、总护士长、护理部质控人员根据各自的查看权限,通过查看相应病区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趋势图,了解专科护理质量的波动情况。对于异常指标波动(超限指标或连续多次临界指标),采用多种质量分析工具(如柏拉图、鱼骨图、根本原因分析法等),积极寻找引起护理质量指标数据变化的原因以及潜在安全隐患或风险的关建环节,确定改善方向与重点。如儿科门诊急诊分诊正确率一般都维持在93.4%!100%,均值为97.8%,在某月份突然降至93.35%,数据低于下控制线,通过信息系统报警引起护理管理者及时关注这一变化,从而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进行了解和分析。
3.2实施护理质量改善
要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数据在阈值控制范围内,需要对超限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数据超限,一般从系统问题(如流程、排班方式、人员搭配等)、工作行为问题(如认真评估患者、按工作规范作业等)、人员素质问题(如知识不足、流程不熟等)方面入手,待确定原因后进行针对性解决。近年来普遍使用PDCA思维方式进行质量持续改善,在此基础上质量改进方法及工具广泛应用,如品管圈、专案改善等。
3.3质量追踪与反馈
按照超限指标的事件类型、严重程度或影响大小,护理部会安排不同专家、以不同的频次进行改进工作的现场查看与指导,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落实与执行。护理质量与安全委员会每季度对全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进行汇总,按照PDCA循环不断总结,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和针对性改进。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年对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监测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并结合医院护理工作的实际及发展情况对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进行调整与修订。
3.4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效果评价
对于改进有效的护理质量,会通过质量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的数据监测结果显示出来。因此,根据数据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护理质量的改善情况。护理质量与安全委员会对护理质量管理有提升效果的部分进行规范化,要求持续运行;对于监测结果没有改善的指标再重新进行原因分析,重拟改进措施、执行,直至指标结果达到预期目标。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是对护理服务全过程进行监督、评价、判断,从而实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并以此衡量临床护理工作目标完成的程度。测量具备科学性、持续性和可获得性,不会因评价者的评价技能或警惕性不同而发生偏倚[2]。护理指标数据本身并不能确切地指出问题的所在,也不能暴露所有的问题,需要我们对指标数据应用各种质量管理工具进行分析,找出引起质量指标偏差的问题症结,从而进行质量持续改进。指标阈值起到连接指标与质量的关键作用。如果指标的阈值为100%或0%,就意味着即使极小的偏离也应进行彻底的调查[3]。另外,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管制图中数据趋势的理解和判读很重要,需要进行深入地学习和培训。
参考文献
[1]汤磊雯,叶志弘,潘红英.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9):801-803.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质量;患者;安全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于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重视。妇产科由于孕产妇具有病情变化快,风险大,个性化服务需求多,技术标准要求高等特点,已经成为医疗护理纠纷的高发区[1]。因此,在妇产科护理中如何提高护理质量,加强患者的安全管理,成为了广受关注的问题。本文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50例妇产科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安全管理模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妇产科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年龄为22-32岁,平均年龄为(26.55±2.55)。观察组年龄为22-30岁,对照组年龄为24-32岁。两组在基本资料方面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和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优质的护理服务和安全管理模式:提升护理人员护理理念:护理人员在护理中注意护理细节,给每一位患者优质的护理服务避免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责任心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护理中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在完成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优质的、人性化的护理,增强护患关系。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护理中要以提高护理质量为目标有效的进行护理,建立相应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约束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将妇产科护理服务更加专业化、制度化。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优质护理和患者安全管理中的重点内容,每一位患者的情况不同,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消除清理负担。让患者保持积极、开朗的态度接受护理和治疗。减少患者的心理障碍在安全管理中有重要的意义,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提高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安全管理中对于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只有掌握了专业知识,提高了护理能力才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因此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与时俱进,以患者为护理的中心,让护理人员学会不断地提升自己,端正自己,保证护理的安全与质量。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考察标准为整体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调查,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为例,患者通过填写满意度测评量表来评估临床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评分≥90分;一般满意:80-89分;不满意:<80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x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上述数据进行汇总并作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对整体护理的满意程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妇产科是较为特殊的科室,服务对象是孕产妇,体质均较为特殊,给护理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要提高护理的质量,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才能给患者全面的、优质的、安全的护理[2]。提高患者的安全管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好每一项护理工作,确保护理工作顺利的进行。本次研究中通过优质的整体护理和安全的管理模式在最大限度上降低了护理风险,减少了护理缺陷和护患矛盾情况的发生率,护理缺陷的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36.00%,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8.00%,证实该方法的有效性。综上所述,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安全管理模式具有显著的效果,保障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46
不安全因素
病人安全方面:病人安全的议题从1999年开始受到世界各发达国家的重视。病人安全的议题已是未来医疗体系的政策趋势,由医疗费用的控制,转向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环境的改善与提升。
医院感染:医院感染随着医院的产生而存在,随着医院的发展而变迁,特别是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的诊断、治疗仪器和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病原类型的变异和变化,医院感染越来越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安全和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
护理缺陷,护理隐患: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医疗设备运行及护理服务实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有人员、设备、服务都存在着风险,如:手术过程中突然停电、呼叫系统突然故障而延误病人抢救;地面湿滑而致病人跌倒;有因为病人自身原因造成压疮或因护理人员对病人的评估不详细,未及时采取护理措施造成的压疮;如果病人能明白自身的病情并与护理人员充分合作,护理过程中实际效益将会大大增加。若病人有冒险行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采取不合作的态度(自杀、自残等),老年人及婴幼儿因视、听、触觉等感知能差,病人在护理活动中,不遵医护行为,如病人擅自将输液速度调快等,都会增加护理的不全因素。
护士渎职与侵权:由于护士疏忽大意,责任心不强,不认真履行职责,不执行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违反操作规程,擅离职守,观察病情不仔细,各种处置不及时都给病人健康带来伤害或造成严重后果,缺乏法律知识、自我维权意识不强、护士未经执业注册便单独从事护理工作,在为病人输液换液体时输错液体发生药物反应、输血反应、药物液体渗漏引起周围皮肤组织坏死等。
护理人员安全方面:①生物污染: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经常接触病人的体液、血液,通过锐利器刺伤;呼吸道吸入及皮肤黏膜损伤;无保护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等污染物,长时间停留在污浊的环境中等途径获得感染。②空气污染:手术室使用麻醉剂,可呈气态弥散于空气中吸入,紫外线空气消毒分解出的臭氧是强氧化剂和一些挥发性消毒剂对黏膜有刺激性作用。③细菌毒素药物通过皮肤或呼吸进入人体导致损害。④光污染:如激光不仅对眼睛、皮肤有损害,还会引起反射性烧伤、错误照射等其他并发症。⑤噪音污染:医疗仪器发出的报警声、电流震动等噪音可引起护理人员头痛、听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而容易造成操作失误。⑥X线照射:长期接触X线防护不当,大量照射可对人体造成多种损害。⑦电灼伤、化学药品烧伤。⑧医疗垃圾污染。⑨护理人员身心损害:通过对护士工作压力源的研究显示,一方面因护理工作责任大、技术操作多、工作不规律、工作负荷重,为病人提供护理的时间不够,服务对象的刁难、病人病情危重等;另一方面还存在病人对护士的利用、暴力事件以及性骚扰现象,缺乏组织及同行支持等使护士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产生心身耗竭综合征。
应对护理对策
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管理者必须重视安全管理,通过对全体护理人员(含实习生、进修生、护工和陪护)进行全程的安全教育,使广大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安全。
健全和落实护理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护理服务具有专业技术性强和个体差异性大及疾病复杂性等特点。因此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的重点在于发现体制上的缺陷和漏洞制定和施行确保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的标准和规范,而不在于谴责个人或追究当事人的过失和责任。强化普及性预防观念,普及性预防是针对经血液、传播疾病所制定的对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是假定所有人的血液、体液都有潜在的传染性而在对其处理时要采取防护措施。加强侵入性操作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个人防护,防止职业暴露中的危险。完善有关医院工作制度,发挥各级护理管理人员的职能作用,严格把好质量关,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网络,由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科室护士长和护理安全小组网络协管护士四级组成,明确职责,加强监控,有利于减少护理差错、事故,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从而防止护患纠纷,提高病人满意度。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巡视制度、交接班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落实健康教育和告知制度,定期组织人员座谈严格执行护士持证上岗制度,坚持护理查房和护士继续专业教育及培训制度,落实急救器材药品管理制度,加强医疗废物和一次性医用品的管理。②严格落实岗位职责。③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流程。④加强原始资料管理。⑤加强护理安全制度管理。做到三不放过(问题没有查清不放过;当事人和群众没有接受教训不放过;没有采取整改防范措施不放过)。做到三有三无,即有措施、有制度、有人管和无差错、无事故、无纠纷。
1 增强法制观念,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认真学习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如:《消毒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2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团结协作
人员配备是决定PICU救治能力的关键因素,人员应比较固定,护患比例适度应为1:2.5,实行动态排班。
PICU的护士应具备一定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有高度的责任心、热爱儿科护理工作,有较高的慎独修养,较强的实践技能,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有力,具有良好的自我情绪调控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患儿服务。
3 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加强新技术,新业务的学习,认真学习新生儿温箱,辐射台,人工呼吸机,监护机的使用方法,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各项化验检查的正常值及变化的意义,同时还要学习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等,提高护患沟通能力,
4 建立差错事故和缺陷登记制度
对于护理部和质控组查房情况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并检查实施效果。
5 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制定消毒隔离制度,院内感染控制制度,护理操作规范及流程。进入PICU前要进行消毒隔离、洗手方法,无菌操作的培训,发现问题及时讨论解决
6 仪器设备的管理
实行分管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护士长的二级质量监控,加强专项质控和安全管理,促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二、工作目标
1、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合格分70分)≥100%
2、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合格分90分)≥95%
3、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合格率≥95%
4、优质护理质量考核合格率(合格分90分)≥95%
6、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7、消毒隔离合格率100%
8、健康教育覆盖率100%
9、健康教育有效率≥90%
10、医疗废物处理合格率100%
11、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一消毒执行率100%
12、注射室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合格率(合格分90分)100%
13、手卫生依从性≧90%
14、核心制度执行率100%
15、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0%
16、护理差错发生率<0.5%
17、导医导诊出勤率100%
三、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管理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护理质量评审标准》及《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平安医院建设》等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质量标准,提高门诊服务水平。
1、加强导医导诊、分诊护士服务能力的培训,体现我院良好精神风貌。上岗着装整洁、规范,佩戴胸卡,医务人员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热情,尊重患者,体现良好医德医风。合理配置门诊大厅人员,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
2、保持环境整洁,营造温馨就诊环境。做好就诊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候诊区、诊室、卫生间等环境管理,保持安静、整洁、安全、舒适。达到公共场所无吸烟要求。
3、设置醒目标识。路标、楼层、科室、安全标识指引醒目易于辩认。
4、提供便民设施。完善自助预约、挂号、查询等服务,为患者提供饮水、应急电话、轮椅、纸、笔等便民设施;完善无障碍设施。
5、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要求。门诊全覆盖:导医、分诊、注射室等部门,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根据所负责门诊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对患者实施身心整体护理。注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和培训,提高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6、分诊护士做好分诊工作。执行“一室一医一患”诊查制度,在门诊诊室、治疗室、检查室设置私密性保护设施。保护患者隐私。
7、加强社工和志愿者服务。配合医院完善社工和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建设。积极开展社工和志愿者服务,优先为老幼残孕患者提供引路导诊、维持秩序、心理疏导、健康指导、康复陪伴等服务。充分发挥社工在医患沟通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8、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规范门诊投诉管理。提供有效途径方便患者投诉。由门诊主任、护士长负责患者投诉处理和反馈,对于患者反应强烈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反馈,对于患者集中反应的问题有督促整改、持续改进。
9、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培训,认真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加强皮肤科治疗室、门诊外科检查室、门诊注射室几个重点部门院感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及技术操作规范,预防院感及差错事故的发生。
10、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教常见病多发病及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慢性病和各类传染病防控知识。
1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为危险、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放射源等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加大应急处置能力和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广泛开展安全教育,以提高门诊病人的人身安全防范意识。告知报警及投诉电话。门诊的应急处置主要是突发火灾、地震、停水、停电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首先做好应急的培训,做到一旦发生应急事件能正确处理,把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按全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好全年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不断完善门诊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及各项应急预案。
12、加强各级护理人员的三基培训及急救能力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及危急重症的抢救配合能力。
13、认真落实两级质控职能职责。科室质控小组每周质量自查,护士长每月检查一次,护理部每月进行全面护理质量检查。每次检查有记录、反馈和改进措施,并对重点问题跟踪检查,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4、严格按医疗文书书写要求,完善各种文书及表格登记。
二、加强护理安全质量检查,落实护理安全制度。
三、加强节日期间护理安全监控。
四、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及能力。
五、加强重点环节的监控工作,主要做好病人的环节监控,时间的环节监控和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
六、做好新护士上岗前的培训。
七、加强不良事件的监控,提高护理人员不良事件的防范意识。
八、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减少安全隐患。
相应措施:
一、制定《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并下发到各个科室。
二、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1.护理安全组定期和不定期按标准检查护理安全工作。
2.每半年召开护理安全质量会议1次,反馈问题,讨论此间发生的不良事件,制定改进措施。
3.对科室反复出现的安全问题及隐患,护理安全小组跟踪督查改进效果。
三、加强节日期间护理安全监控:
1.继续执行护士长夜查房和节前安全检查和节中巡查。
2.节假日前科室进行安全质量检查,召开护士例会及工休座谈会,强调节日期间的安全及注意事项。
3.节假日期间科室合理排班,严禁无证人员单独上班。
四、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及能力:
与医务科联合进行护理急救演练。
五、制定《重点护理环节管理要求》,并加强监控:
1.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对新调入、新毕业、实习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或家庭发生不幸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交待、重点跟班,重点查房。
2.病人的环节监控:新入院、新转入、危重、大手术后病人、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要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
3.时间的环节监控: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易疲劳时间、夜班交班时均要加强监督和管理。护理部组织护士长进行不定时查房。
4.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输液、输血、各种过敏试验,手术前准备等。虽然是日常工作,但应作为护理管理中监控的重点。
5.毒麻药品及抢救药品监控:用物班班交接,抢救仪器保持功能状态,保持抢救物品良好率达100%。毒麻药品使用后按要求认真填写毒麻药品使用登记本。
6.做好分级护理的巡视记录。
六、做好新护士上岗前的培训:
1.护理部做好新入院护士的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一周。(按护理部新护士岗前培训计划执行)
2.科室护士长做好新入科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
七、加强不良事件的监控:
1.鼓励科室积极上报不良事件。
2.对住院患者严格执行身份识别制度。
3.对有高危风险的住院患者科室进行风险评估、悬挂警示标识并进行监控,护理部不定时督查。
4.护理安全组对科室上报的风险事件进行监控,督查护理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5.做好转科患者、病房与ICU、急诊与病房、产房与病房、手术室与病房的病人交接管理。
八、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
关键词 品管圈;急诊科;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1.042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的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集团[1]。在自我启发和相互启发的原则下,运用各种统计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全员参加的方式不断的进行护理质量的管理,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共有护理人员19名,对如何创新护理管理,提高大家工作积极性,凝聚团队力量,降低护理风险,避免护理差错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共有护理人员19名,男1名,女18名。年龄21~44岁。学历 :本科1名,大专14名,中专4名。职称:主管护师5名,护师7名,护士7名。
2方法
2.1创建品管圈护士长担任圈长,由副护士长担任副圈
作者单位:545002柳州市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医院急诊科
钟蕊忆:女,大专,主管护师,护士长
长,另选小组长3名,通过大家投票方式产生,也是护理带班小组长。
2.2调查分析现状急诊科是医院诊治急危重症病人的场所,是抢救病人生命的第一线。我院急诊科除急诊功能外还兼门诊注射室、输液室、观察室、外伤处置等功能,但存在护理人员少、护龄短、技术不过硬、应急处理能力差、病人多、病种复杂、节奏快、压力大、法律意识淡薄等现象。
2.3制定计划制定QCC小组制度与职责,把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类,制定详细的护理缺陷检查表,每天及时记录、现场反馈与整改;制定详细的奖励及考核制度,让大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体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4措施的执行
2.4.1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小组设立护理带班小组长,负责本班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服务态度、投诉及纠纷等工作的监督和第一时间作出处理,协助解决护理业务疑难问题,遇突发重大事件及时逐级汇报并协助处理,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
2.4.2设置一级护理质量检查记录本对工作中存在的护理缺陷进行记录、反馈并提出整改措施,每处不符合要求均记录1次。每月进行护理质量汇总、分析、评价和整改反馈。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存在问题具体如下:
2.4.2.1日常工作细节输液治疗单上的生理盐水要用红笔画圆圈,100 ml的葡萄糖要画红杠提醒,输液查对牌的整理,废纸篓、输液塑料袋的整理等。
2.4.2.2三查七对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做好病人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医嘱、处置单的查对。
2.4.2.3各班职责履行情况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每一项的护理、治疗、操作、处置、出诊、抢救、医院感染、床单元的整洁等均责任到人。
2.4.2.4“120”工作根据院前急救护士的岗位要求,每班负责对随车急救物品的检查、更换、补充、平车单元的干净与整洁、出诊记录的规范书写、急救技能的抽查演练等。
2.4.2.5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制度的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带的使用率是否达100%,无菌物品的合格率、医疗垃圾的分类、储存等。
2.4.2.6服务态度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科室,具有其特殊的工作性质:病人多、病种复杂、流动性大,护理人员多为被动服务,有求才应,机械服务,工作不积极主动,对病人缺乏爱心和同情心。为了改变服务模式,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应加大检查和考核力度,奖惩分明,让大家用心去服务好每一位病人。
2.4.2.7带教工作每年的实习同学将近100名,轮转护士和新分护士都要求规范的管理和培训制度,认真做好师带徒工作,手把手教,放眼不放手。
2.5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的管理和完善的制度可以让制度管人,制度约束人,避免人管人的尴尬局面,急诊科每一个检查签名及履行职责的护理工作均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并附有详细的考核奖励说明,不符合者均纳入护理质量考核。小组长对日常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关键环节进行控制,每月进行护理质量汇总、分析、评价及考核奖励。
3结果
护理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增强,2010年1月至今,无1例护理事故发生, 2012年仅有1例护理投诉,只是因为病人等候输液的时间过长(15 min),护理部和二级质控检查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在不断上升,2012病人满意度为99%。开展 QCC活动以后,每个班均有带班的岗位要求,每班负责对随车急救物品的检查、更换、补充、平车单元的干净、整洁、出诊记录的规范书写、急救技能的抽查演练等。
4讨论
4.1开展QCC活动有利于保证护理安全防范护理差错和事故,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2]。急诊病人通常具有死亡率高、病情较为复杂的特点,这就对急诊护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够有效提高急诊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急诊护理人员熟练的抢救技能和敏捷、快速的应急反应能力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急诊的各项规章制度不仅能够促进急诊抢救的规范化运行,而且能够大大降低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各项纠纷的发生率,大幅度地提高整体的治疗和护理效果[3,4]。
4.2开展QCC活动有利于持续改进护理质量QCC活动中,人人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大家互相监督,有效规避各种护理风险,把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对于存在的护理缺陷,及时进行总结和分析,让大家从中得到一些经验教训,不断的改进活动方式,细化检查指标。
4.3开展QCC活动有利于提高团队凝聚力通过QCC活动,不同层面的满足护士爱与归属的需要,强化大家的团队责任感,培养团队的进取精神、协作精神,构建和谐的医护、护护、护患关系,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通过开展QCC活动,加强了急诊护理质量的管理,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最重要的是激发了大家参与护理质量的管理和加强护理管理制度执行力,是提高护理人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5],QCC理念在急诊护理和安全管理中值得倡导。
参考文献
[1]林荣瑞主编.品质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157.
[2]李华,赵锦仲,陈文玉,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病人骨质疏松防治知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4,19(9):60-61.
[3]马真琴,苗凤花,马晓英.急诊护理质量控制中的缺陷和对策[J].医学信息,2010,23(11):212.
[4]闫君艳,路晶.浅谈急诊分层次护理质控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1):132-133.
现代医疗服务以成员及专业间密切无缝合作为基础,保障病人安全及疗效。病人在医院所接受的治疗过程很难由同一位医务人员独立完成,而病人的病情变化和医疗需要却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需要医疗团队成员在不同专业、不同班次、不同情境中,以相近相似的态度及行为应用个体知识结构及专业技能,完成病人医疗服务。因此医疗服务也被认为是知识最密集、合作程度最高的系统。在医疗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团队成员间相近的知识结构及专业技能与相似的意识态度影响着团队合作绩效,现代管理心理学对“共享心智模型”深入研究与应用,促进了医疗团队合作,保障病人安全就医,激励个人与团队之间文化共享,护理团队作这个特殊的医疗专业群体,共享心智模型是行之有效的现代管理模型。
1共享心智模型与护理团队的联系
构建一个高效的护理团队,一直是我们护理管理的最高目标,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及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护理队伍在人们健康需求增高的形势下在快速增长,在社会转型期及就医患者增长之间,出现了影响护士队伍稳定性的诸多问题,使得构建培训一支优秀的护士团队存在难题。直接原因在于病人、医师、护士人力配置不合理,间接原因是低年资及低能力的护士占比例较大,病人安全以及管理安全均存在风险。护理工作因特殊的服务性质,需要执业者既要接受专业教育,也需要一定的临床经验,如何培养青年运用共享心智模型提升知识结构及达成合作共享的知识理念,需要各级护理管理者掌握更先进的管理模式。
心智模型是人们借以描述系统目标和形式,解释系统功能、观察系统状态以及预测未来状态的心理机制。心智模型的主要作用是人们能够形成推论或作出预测,理解所发生现象,并采取行动或控制措施。共享心智模型是指为团队成员共同拥有的知识结构,它使得团队成员能对团队作业形成正确的解释和预期,从而协调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团队作业和其他成员的需求[1]。将共享心智模型应用到护理团队建设,必将对训练高效护理团队具有重要意义。
在信息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每位护理团队成员都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他们都在用自己独特的心智模式对待社会环境及岗位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理解,在出现问题及缺欠时常常会想这不全是我的责任。如何使得护理人员能对护理工作工作形成正确的解释和预期,从而协调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病人需要,适应医疗需要,适应科室其他护士的需求,实现病人安全,提升疗效的目标,需要在信息共享、交互式记忆、团队协作模式、认知一致性等进行管理与训练。
共享心智模型团队包括明确的角色及职责、清晰的价值观和共同愿景、资源优化、管理优化、较强的团队领导、定期反馈的纪律、集体的强大信念、合作协调机制等。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每位病人具体护理工作都存在着很大的变异性,即使是最具知识和技能的专家,缺少同事的支持时,也无法发挥最大潜能。共享心智模型建设护理团队,就是要在沟通合作与共享信息的前提下,将每位护士发挥最好状态,从而是使护理团队成为最优秀团队。
2知识结构与态度信念
在护理实践中,护士成员知识结构的一致性或共享还不能组成一个高效团队,态度或信念相似也很重要,共享的心智模型包括知识结构和相似的态度或信念结构,共享心智模式本质上是团队成员心智模型的叠加、相似或共享[2],在护理团队的建设中,共同的理想信念是团队稳定的基础,因其具有不稳定性而需要我们各级管理者不断构筑合作共享的合作文化。
临床病人护理工作复杂多变,存在个性化及不确定性,每位护士需要具有良好的医学教育背景,并需要终生不断地继续教育,要掌握各种基础护理技能和专科护理技能,每项护理工作的设计与实施不但影响到病人的安全及疗效,也影响到其他队友及班次工作,每项护理及操作质量都与其他成员的护理效果有着直接关系。每位护士都必须理解本班次病人护理的特点及要求,掌握完成任务的流程、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需要的信息和办法,认识到工作环境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安全与疗效。明确自己在这位病人护理中所承担的角色及作用,以及如何与其他护士互相配合及协作。还要了解队友的知识、技能、能力及个人特质。因为队友的心智模式及能力都与护理的连续质量相关,每位成员对队友期望也影响到自己的行为,在队友护士需要的时候能及时给予支持与协助。
在日常护理工作及护理管理中,各级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随着职业成长及经验积累,以及护士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不断成长及成熟成为一个自然而连续的过程。而一个护理团队达成相似的态度及信念,保持行动的一致性与高度负责的团队意识确是很难的工作,为了实现职业目标而同心努力的信念,是当今社会比较缺乏的价值观,需要各级护理管理者在带领团队时给予培养,让护士看到努力的方向以及付出获得的回报,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团队认可的。
3管理者心智特点主导共享模式
影响共享心智模式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组织因素、团队因素、个体因素。(1)创建全院合作氛围。护士团队的心智模式受到医院整体文化氛围的影响,护理工作涉及到医师、医技、各级管理人员及辅助服务人员合作,一位病人治疗成功是团队合作的结晶,护理管理要倡导团队成功文化,鼓励个人努力适应团队发展的集体文化取向,并努力创建全院、全科尊重护士、爱护护士的和谐氛围。(2)薪酬及激励体系。护士岗位管理激励岗位多劳多得、重劳多得、难劳多得,在设计薪酬机制时要充分考虑到护士工作团队合作特点,不宜将工作量细化到输液量、采集标本量等,避免为了具体操作项目斤斤计较。(3)创建成功团队。科室病人比较稳定、重病人少时,容易管理,重病人多,难度高的手术多时,对个体护士的要求高,出现护理缺欠机会也会多,护士间互相依赖的程度也高,就更需要共享型心智模式。越是工作量大、病人护理难度大的科室,更需要高效管理,建立共享心智模型。(4)管理者高素质带领团队。共享心智模型是团队成员个人心智的叠加形成,团队成员的同质性强度决定了团队特质,护理团队存在着个性冲突、竞争压力、对个人能力及角色的固定信念,处理的偏见和资源不足。管理者对冲突处理要建立人及问题分开处理的原则,要面对问题严格、而面对当事人宽容。强调利益而不是立场,强调期望和结果,创建互惠互利,集思广益,取得双赢的方案。
护理管理人员是护士团队殊地位的人,其行为对团队有很大影响,对共享心智模式的影响也最大。医学是不完美的科学,也是很容易出差错的专业,能否及时地发现隐患,从失败与错误中吸取教训,每位护士的态度非常重要。护理部主任及护士长的示范和行为示范会促进形成一致的态度,从而促进团队学习热情。只有具有较强的团队领导力、保证定期反馈的纪律、建立集体信任和信心的强大信念及建立合作和协调机制,才能从管理层面构建全院、全科共享心智模型。
共享心智管理模型的护理团队可最大限度的调动发挥每位护士在团队中的价值,管理者要关心护士,关心他们完成任务的质量,还要关心他们的疲劳,护士工作很辛苦,而疲劳可影响患者安全,影响到护士的记忆、工作的速度和情绪,标准化测试表明,每晚睡眠不足5 h的成人将出现短期记忆、保持和专注障碍,夜班护士严重生物钟颠倒,护理部及护士长要从系统上充分考虑考虑防止疲劳相关的护理差错。指导护士监测自身保健的工作情况,并不断改善工作时间从而在工作时处于最佳状态。
4交叉培训塑造共享团队
医疗职业因其需要终生学习而成为一个学术意识及培训氛围最浓的职业之一,培训包括专业能力培训、综合能力培训、以及职业态度信念培训。通过培训对护理成员施加影响、是塑造期望行为的最主要手段,也是影响共享心智模式的最主要因素。每位护士都具有自己的专业教育背景及临床经验,但个性化的经验及思维方式如果过强可能会影响同质性,所以在护理培训中交叉培训让成员理解病人护理过程中队友之间的任务和职责如何相互作用。
护理交叉培训包括:(1)护士间同案例个人经验及教训分享。(2)医师与护士间业务交流。(3)本院其他科室经验教训分享。(4)外院及国际经验教训分享。(5)医疗、护理学科新业务新技术学习等交叉培训促进护理人员知识视野扩展,理解合作与信息分享对保证安全提升能力的价值,促进合作愿望及积极性,共享心智模式有利于新成员在高负荷情景下,压力大、沟通受限时应用。在信息媒体高速运转的新时代,团队良好运行需要依赖团队成员对问题情境的一致认识或相似认识,共享心智模式就会大大发挥作用[2]。
5医护沟通共享心智模型
沟通表达和闭环沟通能保证团队信息共享模型建立,否则团队合作与患者安全将受到损害。医护团队齐心合力干预病人,能提高疗效,保证安全。医护共享沟通需要主治医师与值班护士做到随叫随到,每位医护人员都能够发现问题有问题及时请示上级。将医师、护士和工作人员之间等级制度缩小。
共享心智模式重在信念及沟通,使团队达成近似的思维及行为,在出现任何缺欠时,避免将差错归咎于个人,因为错误往往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对于个人进行责备只能使其他因素遗留在原地,结果错误会再次发生。通过标准化操作来改善结果会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以积极征求并考虑其他成员信息的团队共享模型,在保障病人安全,使护士快乐成长和让管理更加有效,为建设文明进步的护理文化做出积极贡献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颖.知识异质性、共享心智模式与研发团队知识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