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1 14:08: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环艺专业实习个人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等职业教育实际上是就业前教育,按照企业对员工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习惯的标准要求,培养出初步能够适应在企业发展的毕业生。校企合作是随着市场发展,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选择的结果,校企合作的办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培养模式,找到一条既适应企业用人需求又符合学校培养目标的道路。环境艺术专业实践性强,对技能要求高,因此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仅仅依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在进入社会前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成为了我校环艺专业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
1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我国的高职院校是改革开放的成果,至今大多有十余年的历史,和本科院校的培养理论型人才的目标不同,高职院校是为各行各业输送一批批应用型人才。正因为此,高职院校大多采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书期间接触行业知识,毕业能直接进入企业工作。但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一些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却渐现困境,很难找到愿意合作的企业,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法律机制不健全。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教育的责、权、利仅仅局限于意见和建议,并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企业害怕承担风险很难照章办事。(2)院校教学局限性。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制定是新生入学之前,三年的学习过程必然和企业的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同时长期“闭门造车”,缺乏对企业岗位需求的了解,使人才培养目标脱离实际。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理论部分居重,教师缺乏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经验,缺少职业化培养的思路和措施。(3)企业参与度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与院校追求学生获取实践经验之间存在矛盾,企业认为校企合作不会带来更多经济价值,而很多中小企业人力、财力有限,无法接收过多的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同时现在学生大多娇生惯养,不容易受企业的约束,管理相对较难,企业投入的人力、财力得不到预期的回报。
2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的基本模式
目前,全国有几百多所高校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高职院校占了很大比重。一般而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致分为室内设计和园林景观设计两个方向,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涉及到设计、材料、工艺、工程概预算等多门学科。学生毕业后多从事本专业的设计实践工作,主要就业单位有室内装饰设计公司、景观设计公司等。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环艺专业校企合作基本采取了以下几种模式:(1)输送学生进企业。学生就业的设计公司规模大小不一,从几百人到几个人不等。因此针对不同的企业规模,一般采取的方式也不一样,大致有以下几种:1)集中培养式。这种培养模式适合大中型设计公司,集中学生去企业培训,了解企业文化和岗位需求,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和强度。在集中培训后,企业按照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自身需求,将学生分配到相关岗位进行实习,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2)分散培养模式。绝大多数设计公司的规模较小,接受学生实习数量有限,同时小设计公司相对大企业往往日常事务繁琐,设计师要肩负设计师、业务员、监理等多种职业技能,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专业能力、客户沟通、现场施工、业务拓展等,对学生都是极大的锻炼和挑战。(2)校办产业模式。学校利用校办产业实现“校企合作”。有实力的学校可以根据环艺专业特点,兴办设计公司或者监理公司,可以先从校内办公楼或教职员工家庭装修着手,并积极开展校外任务。(3)企业办学模式。即由设计企业自主办学或合并已有的学校来管理的校企合作模式,以前很多中职院校大都是这种模式。因此企业在办学时能在组织制度上加以完善和创新,必然有新的飞跃。
3 本校校企合作特点
本校的环境艺术专业分为两个方向:室内设计和景观园林设计,在这两个专业方向中,采取了不同的校企合作的方式,分别为以下几种:(1)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课堂里学到的都是基础理论知识,因此在校外建立了很多实训基地,如中山植物园、雨花台烈士陵园、南京花苑环境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江苏众达装饰有限公司等,方便老师带领学生去实训基地了解更多的实践知识。(2)建立实习单位制度。学校和南京花苑环境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江苏众达装饰有限公司等建立起良好的实习单位合作协议,从大三起让学生去公司实习,并将所参与的实际项目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从2010年起,学生完成的《白下区老年公寓整体设计》、《南京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设计》、《南京市秦淮区儿童育苗接种中心》等三件设计作品连续三年被评为2010、2011、2012年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团队奖。(3)引进校外人员进课堂。光从大三让学生进单位远远不够,我们学校从大二专业基础课开始就引进校外设计公司总监、经理进课堂,担任我们的外聘老师,专职老师和外聘老师的比例甚至高达1∶1。这些外聘老师结合自身在公司里的实际课题跟学生讲解沟通,取得了非常良好的课堂效应,学生爱听并能学到更多实用理论。(4)将校内老师送出去。学校里的老师如果仅仅只会教书那就是闭门造车,学校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实行了挂职锻炼这一要求,让老师利用寒暑假去单位兼职锻炼,并鼓励老师业余时间接项目、做课题,从实践中得真知,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老师的要求。
4 总结
当前我校校企合作的模式刚刚开启不久,很多方面还需要继续深化改革,需要建立起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的“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加上政府和企业的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才能更好的在校企合作的道路上越走越好。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校企合作之路,努力壮大校企合作队伍,为我校环境艺术专业长期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小建.劳动社会保障部部长在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工作视频会上的讲话.200739.
[2] 刘建湘,文益民.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10(10).
[3] 邱璐轶.高职校企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探索,2011(04).
[4] 黄德辉.不管学生素质多差,教师职责是想方设法把学生教好[J].职业技术教育,2011(27).
二、嵌入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嵌入式教学是指在一般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有机整合起来的教学形式。针对本课题,其具体内涵如下:1.以培养复合型设计类人才为出发点,在环境设计与平面设计两个专业相关的课程内容、实践实训环节、师资方面的资源和活动中相互渗透,实现资源共享、学科优势互补共赢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方式。2.对平面类课程自身来说,首先,在理论学习中嵌入实践内容,深化理论基础的同时指导设计能力;其次,在专业实践中嵌入理论学习,以理论指导实践,增强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出高质量的、一专多能的综合类人才。
三、“嵌入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平面设计类课程嵌入式教学模式以培养环艺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适时导入课程、适宜嵌入教学内容为主体,以引入相关实践项目及“以赛促学,以奖促学”模式为支撑,以结课作业批判汇看制度为保障,通过深层融合,使学生得到设计思维的拓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模式主要框架图如图所示。环艺专业平面设计类课程“嵌入式”教学模式(一)嵌入式理论教学内容。通过“打通、增加、分解、嵌入”等调整方式,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与环境设计其他课程内容的关联性,将平面类课程及内容合理地分段嵌入环境设计相关教学中。1.课程开设时间上的适时导入。平面类课程合理地导入环境设计各个阶段的教学中,如可在大一阶段开设平面构成、图形图像处理等专业基础课,使学生掌握构成原理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相关技能;大二阶段开设版式设计,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设计表达及图面编排技巧,为后续景观作品塑造良好的展示效果奠定一定的基础;大三阶段嵌入CI设计、广告创意,与景观设计专业课相互穿插衔接。2.教学内容上的适宜嵌入。如在图形图像处理课中安排一定的课时教学景观平面分析图、节点效果图的处理技巧;CI设计课中将视觉传达的整体思维方式、开展程序融入其中,引导学生从企业文化理念、行为规范、视觉系统三大角度对空间加以转化,在传统的CI系统平面化设计上探索空间之于企业文化的多元传达。通过这两方面的合理嵌入,逐步形成专业针对性强、层次分明、彼此渗透的课程内容。从追求单门课程内容的严密、完整转为追求课程群体系的完善、系统,做到前后有序安排,循序渐进式教学。(二)嵌入式实践教学方式。1.建立实训平台、引入相关的实践项目以教师的各类横、纵向项目为纽带,真题真做,使学生参与项目的每一个环节,从立项、方案设计、调整修改、评定方案到制作、实施、使用和维护、评价与发挥社会效益,实现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项目的对接和转化。2.建立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的多种教学形式根据艺术教学的特点,把平面类课程教学中的相关实践环节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发挥艺术教育的推广作用,如每年举办的两次教学成果展,一次毕业设计展,相关课程、实习结课汇报展。学生在作品中把校园视觉形象塑造、主题文化活动宣传,校园空间、教学空间的美化紧密结合起来,装点了不同的空间环境,增强了教学成果的展示效果,在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促进了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3.建立“以赛促学,以奖促学”模式积极举办学科竞赛,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绩、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机会的同时,创造条件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学科竞赛、申报各级专利,激发学生创作、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三)嵌入式教学评价制度———批判式汇看形式。在加强具体教学环节的同时,还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评讲制度来有效衡量教学效果。在专业教学部分或全部完成时,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对学习成果进行汇报,并现场互动答疑交流。同时教研室组织相关教师集体汇看,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进行讨论、总结及评析。教师通过总结问题、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可以不断改进,从而形成富有活力的教学氛围。
四、结语
高校环境设计的教学应突破学科平行的藩篱,平面设计类课程也应突破单一的视觉表象化教学思路,从课程内容、实训课题设置、作业评讲阶段等多方面,严谨有序地渗透到环境艺术的教学之中。二者的结合既是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一次有益探索,也是平面类教学思路得以突破的良好契机。希望该教学探讨能够以点带面,总结多学科融贯的教学改革新思路、新方法,对当前相关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孙静 李志国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彭华涛,张光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嵌入式教学模式实践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3).
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从而为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提供给了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所以艺术类学生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很多高职院校在艺术类教育教学上也是具有相当的规模和齐全的艺术类教学体系,但在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中却存在诸多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实践操作,因此导致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脱离了实际社会需求的现象。可见,如何有效实现“工学结合”在艺术教育中的运用是当前高职院校亟需解决的一大课题。
一、明确专业及培养目标
1、结合市场需求进行教学培养
在社会竞争中组要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并且还需要依照社会不同职业的岗位需求来决定专业的设置。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有企业人员和学校工作人员进行小组研究,并对行业、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查,对人才需求进行科学的预测,还有对当前的岗位需求、发展前景进行有效的分析,在经过反复论证后才可以真正确定符合市场发展的专业及教学中人才的培养目标。
2、结合区域经济进行特色专业的设置
我国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特有的资源、环境、经济和文化的特色,因此,高职院校在艺术教育上应该有效立足于当地的区域经济,进行特色专业的设置。例如,高职院校可以设置工艺品、皮具、钟表、玩具等各具特色的专业。有效的专业设置不仅可以很好地适应经济的发展要求,而且更能通过结构的优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与此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并提高学生自身的就业率,促进了学生的个人发展。
3、明确培养目标的定位
从整体上来看,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应该具备缴款的知识面、适度的理论知识、较强的技术运用能力以及较高的素质等等。而教学的培养目标又严重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性质和层次,而作为高职院校应该着力培养应用型的技术性人才。因此在艺术职业的教育教学中,高职院校一定要对培养目标有准确的定位。
二、建设工作过程为主的课程教育体系
1、建立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通过企业领导、行业专家以及技术人员的通力合作,多岗位工作进行深入分析,再有效结合岗位自身所需要的审美、创意、人才的发展要求,对职业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能力、知识和素质的整合与分析。
有效构建工作过程的有效课程体系,参照现实生活中的职业工作过程,再结合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和教育规律来进行课程学习的结构排序,保证学生可以在每个模块的学习中锻炼自身的职业能力。重点突出审美与创意能力、制作以及变现与设计的技能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培养,强化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从而充分展现出技能与实用性并存的职业特点。
2、注重课程的设计项目开发
当确定了专业性的课程体系后,需要通过课程的开发小组对核心课程进行适当的开发。而开发的整个工作过程需要以工作过程为向导,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结合职业教育的有效理论指导并有效借助于工程项目这一载体。
进行课程开发的小组需要对核心课程的任务、实施的过程和工作中应该具备的素质、能力、知识以及工作环境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调查。严格依照职业教育的理论指导,以工程项目作为载体,进而有效结构学科内容,有效构建课程的学习情景。而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以实际应用的专业技能为主,再加以适当的理论指导,实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的完美结合。另外,在课程的排序上一定要有效结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注重学习情景这一表现形式,进行小型学习项目的设置,这样就可以真正实现以项目为学习载体的工作过程。
3、加强课程教学中的行动导向作用
在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教学中要有效实施以行动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以行动导向教学主要是将艺术的职业情境中学生的行动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旨在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并以方法、专业、社会等方面的能力整合进行标准性的评价,精心设计教学的环境、方法、过程以及媒体,从而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但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结合专业学生、专业和课程内容的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进而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思考和参与教学实践,最终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力量是学校教学的坚实后盾,而双型师资的队伍建设是“工学结合”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条件。第一,通过企业合作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生产培训、岗位实习、毕业指导、课程教学,从而有效提高工程管理人员、企业设计人员在理论知识和教学水平上的提升。另外,还可以适当聘请企业的资深设计师进行学校的课堂教学,再与企业进行相关项目的开发和研究,这样可以促进兼职教师与专业教师的进一步学习和教学融合。第二,有效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精深专业技能和具有行业创新精神的专业领军人物。从而有效开展国内外的教育学术交流,对骨干教师定期进行教育培训,积极倡导教师积极参加各项设计大赛和科研项目的研究,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教学的科研教改与社会行业的同步发展趋势。第三,构建并不断完善双师型的培养机制,这种师资队伍的培养机制能够有效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与内涵。所以在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教学中要充分鼓励艺术专业教师有效开设工作室或公司,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对外承接的设计项目,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在自己行业中的专业影响力,并且还可以起到对社会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适当安排教师到相关的行业企业或科研机构进行实践性的锻炼,这样可以很好地丰富学生自身在现实生活中的工作经验,有效获得职业性的等级资格证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对社会的融入能力和技术的应用。
四、加强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
有效建立培训、教学、技术研发以及职业技术鉴定为一体的教学实训基地,进一步创建高职院校在生产性教学上的实训基地,有效拓展学校在社会化服务的规模与功能,适当地引入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实现教学与实践的双赢。有效与该行业的企业进行沟通交流,有效与企业建立高职院校的校内外实际培训的实习基地,并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构,同时制定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对实训教学制定相应的评价考核标准,最后对生产性教学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可见,只有企业与高职院校对教学计划进行实训基地的拓展,不断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积极开展并拓宽高职院校之外的实习基地。因此,企业与高职院校在专业性教学计划上的制定与完善,可以让实习培训的指导老师由专项技术人员担任,共同完成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工作各个方面的管理,真正保证高职艺术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岗位的综合技能培训任务,实现个人的长远发展。
五、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而言,“工学结合”是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因此这种教学模式一定要切实贯穿于艺术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但“工学结合”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施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适合高职院校艺术教育教学发展的“工学结合”方案,从而培养出更多的艺术类的专业性技能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倩倩,程琪.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高职教育实训教学环节的实践与探讨[J].大家.2010(19)
[2]项海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学刊.2010(11)
[3]周丽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论高职环艺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