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上半学期个人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3-12 13:18:1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四上半学期个人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大四上半学期个人总结

篇1

 

当前我国高校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考核主要采取撰写毕业论文的方式。本科生毕业论文经历选题、开题到撰写完成交由指导教师审查、通过答辩等各个环节,据此认定被考核的学生是否符合法学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要求。由于毕业论文能够训练学生收集资料、调查研究、案例分析、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能够在检验大学生专业素质、学习能力、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毕业论文一直是大学教育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察法学专业学生对法学理论掌握情况、能否运用法学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

 

但是,当前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考核以论文为主要方式,而且多为理论性研究论文,学生的论文存在无问题意识、无创新观点等问题,教材表述式和资料堆砌式的论文较多;毕业论文拼凑、应对甚至抄袭的情况严重。这些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法学专业本科生的评价标准,也影响着法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及其社会评价,甚至有人提出取消法学本科教育。

 

二、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考核方式的多样化

 

法学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要求相对较高。笔者认为,改善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的办法就是设定更为多元的考核方式,给予学生足够的选择空间,使其能够按照兴趣和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考核方式。结合我国法学教育的现实,可以从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探索。

 

个人考核与团体考核为标准,可以将毕业考核分为“独立完成型”和“团体协作型”。

 

第一,“独立完成型”可采取调研报告、专题研究、案例分析、法律文书写作等方式。

 

调研报告方式较适用于具有交叉学科背景,如法社会学、法经济学类的选题。同时也适用于法理学中人权保护情况、宪法实施问题等须要进行社会调查、联系实际情况说理的选题。与毕业论文方式相比,调研报告重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结论,更注重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调查的方法、手段,以及通过一手资料对实际情况的进行总结和分析。表面上看,理论难度比不上论文,但是它能较好地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和分析能力。

 

专题研究方式较适用于对特定法学领域中的具体问题的研究。如消费者反悔权问题、证券交易合适性原则等等。专题研究要求对具体问题的产生、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方法、域外借鉴等作详细研究,由一点向纵深挖掘。与毕业论文方式相比,更具有针对性、务实性,更能突出学生对问题细节的考量。

 

案例分析方式即以现实生活中影响较大、较为典型案例作为分析样本,通过对此案例的分析说明法理、论证制度、提出建议,进行法律分析,较适用于刑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专业的选题。作为毕业考核方式的案例分析不应局限于法条的解释和适用,而是应结合具体情况,提出既有案例对法律适用的疑问和挑战,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法律文书写作是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可以选择的一种较具特色、也较符合“职业教育”目标的考核方式。法学专业的技能教育“既是一种职业操作技艺培养,也是引导学生像法官、律师等法律职业者那样思考的逻辑训练”。法律文书写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法律文书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各种法律文书,所以留给学生选择空间也较大。学校也可以根据不同法律文书的难易程度和考察重点,对作为毕业考核方式的法律文书写作进行一定质与量的限制,如限定在公诉书、判决书、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书中选择。

 

第二,“团体协作型” 可采取模拟法庭、法律援助专项项目等方式。

 

近年来,模拟法庭已作为法学专业必备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在各法学院校普及开来。“模拟法庭的建设与运行使其充当实训基地建设的主力军应为理所当然”,时也可为考核方式多元化提供必要支持。以模拟法庭作为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考核方式,可由教师指导学生挑选典型案例,由即将毕业学生自愿结成小组,准备相关材料、分饰法庭或仲裁庭的各方主体。在“考试”过程中可通过考察学生们的起诉书、判决书、辩护意见以及模拟法庭程序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说理是否准确、法条运用是否得当,证据与使用是否正确等判断参加学生是否符合合格标准。这种考核方式不仅能够考察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也是对学生通过专业训练习得法律实务能力的一种检阅。

 

篇2

一鸣惊人彭海涛

彭海涛的成功不能用“幸运”而应用“必然”来形容,因为他的成功只是时间的问题。彭海涛1984年生于四川成都,小学三年级开始接触任天堂红白机,曾获得过盛大最早的休闲游戏《疯狂坦克》的成都赛区冠军。2001年6月在四川大学计算机专业就读时,彭海涛开始设计休闲小游戏,并且获得业界不少好评。2002年,18岁的彭海涛告诉父亲,陈天桥运营《传奇》创造了财富神话,他可以做出更好的网络游戏。同年9月彭海涛退学离开大学校园,在父亲100万元的支持下,招募了三名国内顶级技术精英,专心做游戏开发,并成功制作出了highway速全3D实时网络游戏引擎。此时的彭海涛距离成功已经只有一步之遥了。

2003年9月彭海涛注册成立了锦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在两年后成功地推出了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3D网游《传说Online》。2005年7月,彭海涛以2000lg元的价格将《传说Online》的全国总经销权出售给北京晶合时代软件技术有限公司。11月,《传说Online》成为获得国家文化部批准的“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首推的第一款本土游戏。2006年初,在《传说》正式运营收费之后,彭海涛携锦天全体研发人员开始了第二款免费游戏《风云》的开发。同年12月,《风云》正式推出,短短半年时间,注册用户就达了600万,活跃用户150万,迅速进入国内最好的3D角色扮演类游戏行列。此时的彭海涛已经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创业者了,2007年7月5日盛大以亿元的价格收购锦天科技,“彭海涛”这个名字便一夜间响遍了大江南北。

时势造就英雄,机遇看重人才

我们再来看李想和戴志康,他们俩其实很早就进入互联网行业了,他们两个人的成功用时机成熟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其实早在1997年的时候出于对计算机的爱好,李想就用自己的零花钱建立了一个计算机硬件网站,到了1999年有厂家主动找李想要求在他的网站上做广告,那一年他凭借着自己的力量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赚取了10万元。2002年,李想怀揣着自己赚来的10万元来到北京招兵买马,开始“正式的商业运作”。自此,PCPOP的广告销售每年以10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5年,李想又从IT产品向汽车业扩张,建立了汽车之家网。其实细心的网友都会发现,中国好多大的网站都是九几年那会儿创办的,像搜狐、新浪、百度等,所以李想的成功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结果。

戴志康本人酷爱计算机,1996年他连续发表了15篇文章,每篇都针对一个计算机问题,几千块钱稿费是他第一份收人。对计算机的精通也许是他成功的一个重要筹码,2001年戴志康凭借着自己的技术研发出了Discuz!软件,一种专门建设论坛的工具。前期他只是把这个软件挂在网上,让大家免费试用。2002年的一天,一个香港人主动找他购买软件,这更加坚定了戴志康的创业信心。结果从此以后,Discuz!进入高速轨道,销售平均每个月增加30%。2003年收入几万,2004年几十万,2005年几百万……也是在同一年,Discuz!成为社区软件领域的老大。

与李想和戴志康的成功不同,高燃和茅侃侃的成功充满了传奇色彩。高燃2003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后从事了半年的财经记者工作。精明能干的高燃在当年还被报社评为最佳年轻记者,也是这份记者工作为他积累了大量的人脉。200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某公司的老总,并谈起了自己创业的想法,结果对方非常认可他的想法并给了高燃100万元的启动资金。高燃用这100万元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后来他和同学创办的公司合并便有了今天的Mysee。茅侃侃同样有着这样的创业经历,2004年底,茅侃侃巧遇一国企老板,将MaJoy项目跟其交流:把网络游戏搬到线下,模仿其后台数据运行,但用实景、由玩家实际扮演。茅侃侃以智力入股该老板的公司,双方正式运营MaJoy。

白手起家,80小子的创业道理

李想、高燃、茅侃侃、戴志康以及彭海涛的成功给很多年轻人带来了梦想,但是每个人的机遇阅历和人脉都不相同,因此也不可能简单地复制或者模仿某个成功者就可以成功。特别是那些没有风险投资、没有大量资金支持、没有特殊技术优势的年轻创业者,他们是否也能开拓出自己的成功之路呢?下面这位网友的创业心得或许能带给你一些启发。

本人80年生,1998年进入大学,对编程比较感兴趣,20∞年通过信息产业部的高级程序员考试。大四上半学期开始,进入一家由Intel投资的专门做无线局域网的公司做基于L1nux的底层数据交换开发。后进入华为,到深圳工作。2003年5月回杭州开始创业,从零开始了自己的创业道路。2004年,拆分公司业务,在杭州市成立专门面向网络协议开发的网络技术公司和在富阳市成立专门面向区域电子政务开发的软件公司。2005年受富阳政府任命成为富阳市信息技术服务中心法人代表及主任,专门针对区域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自此,公司面向市场的区域和产品线开始完善。

――单旭艇

1.创业前的准备工作

对于自我创业,我大概是在大三的时候,确定了这样的目标,但是怎么开始创业呢?我当时头脑里的概念是:如果我能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再加上一些管理经验,应该就可以开始了。因为毕竟人总是在不断学习中成长的,如果真的要有一流的技术加多年的管理,估计头发都花白,可以指导我儿子创业了。所以,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时间段,就是三年,用其中的一半时间,获取我认定足够的技术积累。另一半时间,探索小规模团队的管理和企业管理。然而,这样的一个模式在我后期的创业中被证明是完全没有用处的。

既然认定了这样的一个道路,那么进怎么样的公司,才能实现目标就变的很实际了。通过一番考虑,我觉得先进一个规模不大的公司,熟悉技术,然后进一个规模大点的公司,学习管理。这样决定的根据也是因为小公司毕竟技术骨干少,新人比较容易接触到核心技术,而大公司管理比较规范点,核心技术接触不到,但是管理上可以多学习。

从2002年12月开始,我进入杭州高新区的一家专门做802.11网关的小公司工作并确实按照我设想的实现了目标。次年明,我已经是公司的三个核心人员之一。既然完成了第一个既定目标,那么我就按 照计划,准备寻找新的目标。当时选择华为的理由很简单:第一,公司比较大,而且是民营的,和我准备创业的公司比较相像;第二,华为是国内企业,对如何管理国内技术人员比较有心得。但是后来发现这个选择未必正确,主要是华为的企业文化,对于我这个以技术背景进入公司的人来说,要接触到管理,简直是异想天开。所以在自学加“偷窃”了部分华为管理资料后,我匆匆离开了深圳,准备在杭州开始创业。当然也带着我积蓄的一部分资金。

2.创业团队的组成

就我自己而言,创业的公司,除了家人帮帮忙,凑齐了股东人数外,是没有合作者的。也不是不想找,只是处于当时的环境,实在没有合适的人选。我所提及的团队组成,主要是后期与其他人合作新组公司时合作者的选择以及公司创始时,创始员工的招入。

先讲讲公司初期员工的招人吧。合适的员工,可以成为企业最核心的价值,这句话我真的非常认同。创业最初的四个员工,到现在还留着二个他们成长为公司最主要的技术骨干,同时对企业拥有很高的认同感和忠诚度。从我们自己的经历中不难发现,IT从业者对学历或者其他技能的要求并不太高,兴趣是压倒一切的。那些没有兴趣而拿着计算机方面高学历的人,往往是着眼这个行业的高收入而来,这样的人对企业绝对是个毒瘤。考虑到公司初期规模较小,同时资金储备等问题,我一般都只招应届生。

重点的关键是如何选择合作伙伴,我选择的合作伙伴,基本以失败告终。合作伙伴S,自己是联通的省级商,他对于我掌握的网络技术非常感兴趣,所以出资和我合伙开了个公司。当时约定公司基本运作由双方公司员工完成,但是这个公司除了对杭州市外部分项目进行了招投标外,没有什么大的动静,基本是处于未运作状态。其实理由很简单,这个公司只是双方合作的一个子公司,没有实际的人员和项目注入。当我们各自公司都在为自己业务繁忙的时候,都希望对方能花更大的精力投入新公司。这里,我们可以总结,如果有新的台作公司成立,必须是基于双方按比例实际投入的情况下产生。规定每个公司的责任和收益。特别是,不能和原有公司的任何业务或者人员重叠。

所以对合作者的考察,不仅仅是金钱或者实力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对方有没有决心和能力,和你一起把这个事情做好。

3.公司初始项目的确定

在那个房地产火热,建筑工地一片通红的年代,我们很快根据市场,开发了个建筑工程管理软件,对建筑资料等进行分档管理。同时,附带设计了从企业信息化到硬件服务的综合信息服务。于是在信心满满的情况下,开始了漫漫而又残酷的市场征程。

在这里,我真的有些东西想说下,小企业做产品,真的是:慢市场一步死路一条,快市场一步死路一条,和市场同步只能看着别人抢市场。我们只能在夹缝中,寻求那些大企业无法顾及到的小份额。

从一个产品的诞生到全面推广,需要经历漫长的用户接受和认知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往往又是由一两个行业内大企业的使用来带动的。所以很多小企业,一开始就妄想做一些非常独特的产品,被市场长期认可,这几乎是不现实的。要知道中国的市场,是人脉的市场。除非是具有变革性的重大突破,其他的产品,对一般企业来说可有可无,或者说可用可不用的。那么期间所要经历的漫长市场公关和拉锯,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根本不是小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所能承受的。所以我们当初设计的建筑工程管理软件除了在一些小工地被免费试用外,几乎没有市场可言。而我们设计的企业综合服务,除了给企业提供长期硬件维护有点人气外,也几乎是没有任何市场可言。

不过小公司有小公司的优势,就是对市场的把握很敏感。在对一些企业进行深入定位后,我修改了运营方针:放弃貌似美丽的软件,建筑工程管理软件从此被我放在办公桌上;把企业综合服务精简为只给企业提供硬件维护和软件安装等的“电脑保姆服务”,我们提出这个概念比杭州提出类似服务的概念早了整一年。很多朋友一定会质疑我这里的决定,因为放弃了软件,就好像是放弃了自己的本职一样,至少我连坚持都没坚持―下就毅然放弃。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企业自我造血能力的重要性。做企业,不能指望有风险投资像天使一样地进入,而初创企业最容易遇到的困难就是资金问题。

正是因为电脑保姆的推广,让我们慢慢有机会和一些有需求的企业开始了接触,也为给我们带来第一桶金的“富阳企业网”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4.关于年轻团队的执行力问题

很多人都在说,想创业但是没有好项目。在这里,我真的想提醒―下那些认为有好项目就能开始创业之路的朋友,其实,执行力比好的项目更重要,特别是对一个新生的公司。其实这个公式很简单:

好的执行力+好的项目=前程似锦

烂的执行力+烂的项目=回家种田

烂的执行力+好的项目=浪费精力

好的执行力+烂的项目=基本温饱

对于一个新生公司来说,首要考虑的是生存,而后才是发展,没有生存就不可能有发展。所以通过以上公式,就是为什么我认为一个公司的执行力比好项目更 重要的原因。

5.该如何给员工定工资?

员工的工资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每次发工资的时候都恨不得不发,毕竟钱是从自己口袋掏出去的。但是也怕少了让那些核心员工感觉不满意,从而萌生去意。

我一般招人,都是从应届毕业生里面挑选,这样做无非也就是因为公司的资金压力,不可能选择太强的人加盟。当然这和考虑到公司从事项目开发,对软件技术的要求不是非常高也有关系。应届毕业生,如果是还没有毕业的,前几年一般都是给500或者600的实习工资。这两年,由于毕业生大增,其实完全不提供任何收入,而仅仅给予一个实习的岗位。

对于核心员工的收入,是根据公司整体收入水平和当地相同行业的收入水平综合来决定的。收入只要能让员工感觉不亏待就可以了。如果有员工对收入不是很满意,而且是非核心员工,可以坚决地开掉,以达到杀鸡做猴的效果。如果是公司核心员工提出,那么就要看了,因为涨工资是个很敏感的话题,是给一个核心员工单独涨呢?还是所有人一起涨(小公司要做到工资保密几乎不可能,这点就不用奢望了)?只涨一个,其他人不满意;一起涨了,可能提出要求的那个不满意,而且你的脸估计就要拉长了。所以,做老板的最好是能观察员工的心态,毕竟对工资的不满不是一天两天产生的,在爆发前能解决是最好的。等爆发了再处理,难度就大了。

我一般的处理模式是,随便找个借口给予有牢骚的员工月底一个奖励。奖励的好处就是能让他得到满足,而且下个月不会再发牢骚。同时,毕竟涨工资是每个月都涨的,而奖励只要发一次就好了。其实对员工的关心,可以从微小的细节人手,什么员工生日发个蛋糕,请大家一起唱唱KTV,经常组织员工游玩,每个小节发点消费卡。这样做的效果往往都非常的好。

篇3

1 引言

完美主义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实践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是一种对人们的行为影响深远的心理特征。吸引了许多的心理学家对其进行研究。一系列研究发现,完美主义同抑郁、社交焦虑与社交恐怖、人格障碍、强迫症、进食障碍、身心障碍等心理问题都有显著的相关,并且是一些心理问题症状形成的重要风险因子。在心理基本健康的人群中,完美主义与人格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也非常显著和复杂。国内外学者对完美主义心理的研究大多采用定量方法,从群体的角度探索完美主义与其它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可惜的是,这种研究方法在产生量化的、普遍的和概括的结论的同时,忽略了完美主义及完美主义者的个体差异,对完美主义心理的表现特征、形成过程及发展机制缺乏细致、丰富的了解,因而对心理咨询工作的启发有限。

采用质的研究方法研究完美主义心理是近年来此领域的1个新的方向,比较有代表性的是Speirs-Neumetster对资质优异(gifted)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成就动机的研究,訾非对中国研究生人群的完美主义心理研究,訾非对完美主义与基督教信仰的研究等。这些研究集中于完美主义心理较为普遍的资质优异人群,对于这些研究对象的完美主义心理进行了近距离的了解、观察和总结,为心理咨询及资优教育领域提供了有益启示。有一类与完美主义这个概念关系密切的人群,即学习心理学的大学生,长期以来并没有成为研究关注的对象。学习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倾向有什么特点?学习心理学对这种倾向有没有影响?本研究以1所中国重点大学的心理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质的研究方法,探究心理学专业的完美主义者的典型特征以及学习心理学对这种特征的影响。

2 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某重点大学心理系四年级本科生。该系全部57名本科四年级学生(男生20人,女生37人)分别填写《中文佛洛斯特多维完美主义心理问卷》(FMPS),根据问卷总分选取男生分数最高和最低的两位、女生分数最高和最低的4位,共12名学生作为访谈对象,他们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如附表所示(在统计问卷结果时参考此前訾非对中国研究生的研究,计算问卷总分时忽略FMPS的条理组织度这个维度)。

访谈的第一个问题是受访者的自我判断,即受访者认为自己是完美主义者还是非完美主义者,并且在此之前没有告知受访者所填问卷的性质及得分。只有1位问卷高得分者(良)认为自己不是完美主义者。其他受访者的自我意象和问卷显示结果相同。在对受访者进行访谈时,尤其是心理学对于完美主义的影响时,研究者避免任何有导向性的提问方式,使受访者自主自由地表达。

3 结果

3.1 完美主义的典型特征 通过对访谈记录文本的分析,发现完美主义者对自己完美主义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的自我认知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如下。

3.1.1 给自己设定很高的目标,对自己要求严苛具体表现为许多方面的事情都想做,而且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例如,在FMPS量表上得分较高的良指出;“我从小到大就是这样,什么东西都想做到最好,什么事情想争第一。我觉得这也没什么不好的,除了有时候觉得压力的确有些大以外,对自己要求高确实也使我取得了一些成绩。”

3.1.2 要求自己的事情按自己的想象发展,否则就感到不完美在FMPS量表上得分最高的岩说:“在做一件事时,如果事情的发展和我预想中的不一样,做到中途我就不想做下去了。甚至想放弃。事情做完之后和预期的不一样的话,还会觉得很失败,不完美,是一种遗憾。”雷也表示如果事情不按照他的想象和要求的方向发展的话,他就很不舒服。

3.1.3 对要做的事情在脑子里反复演练或者在做事时反复检查岩做某件事之前,一定要在脑子里过一遍程序。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到。预想一些可能会产生的突发状况,想好各种应对措施。雷也陈述了类似的特点: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我会在脑子想怎样做这件事情的整个程序,要把它演练好几遍。直到我觉得准备好了,可以着手去做了。我还会琢磨事情的细节。要处理好细节部分。细节很重要,我觉得细节做得好不好是反映一个事情做没做好的重要指标。另外,我还会自己在脑子想出几套紧急预案,万一事情出了点差错,我还有后备的方案。不至于太过慌乱甚至失败。这充分反映了完美主义者惧怕失败的想法。雁做事情的时候会反复地检查、重复地确认,以此来减少出错几率,表现出类似强迫型神经症的症状。

3.1.4 对整洁和秩序的需要 山喜欢收拾她的书桌,她说她喜欢看到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样子。看不下去桌子上杂乱的状态。彭则表示自己需要经常洗衣服,尤其是从拥挤的公共场合回到家时,她说:我不喜欢夏天去挤公共汽车。闻到别人身上的汗味我会很难受。别人还会蹭到我身上。回家后我就得立刻洗衣服,哪怕不脏,只是有点味儿,我也不能忍受。我洗衣服洗得很勤。而且其实洗的时候衣服都还不是特别脏。脱下来的衣服我会立刻就洗。不会留到明天。而且我洗衣服时一定要把衣服洗得很干净,比如洗白袜子时,我会用好多肥皂使劲搓,直到洗到和刚买时一样白。

3.1.5 在意别人的想法,惧怕否定试图以自己的努力来满足别人和社会的要求。雁喜欢把事情做得完美、没有缺点,不想让别人指出缺点。她希望别人都说她做得好。

而在非完美主义者组中,6位受访者中有两位(冉和嘉)倾向于把自己和完美主义者进行比较。觉得自己不符合完美主义的特征,没有完美主义者的苛刻、挑剔,于是认定自己不是完美主义者。问卷结果也显示了他们在FMPS上的得分较低,属于非完美主义者。还有3位非完美主义者(文、晶、方)认为如果把成就分为“上中下”三阶的话,自己要保持在“中”和“上”之间,不追求最好,但是不能比别人差。她们不会给自己定下特别高的目标,让自己很辛苦。她们认为差不多就好。但是不能太差。这样的想法让她们在发觉自己低于“中”的水平时立刻努力迎头赶上。当处于自己可以接受的区间的时候就

尽力做事情,做到自己满意就好。骅则认为,人是不可能十全十美的,应该顺其自然,自己能做到哪里是哪里,尽力了就好。另外,冉指出,在工作、个人发展方面,还是比较完美主义一些。而在生活方面、人际关系等方面,就随便一些,觉得自己不像完美主义者那么挑剔。

对两组受访者的访谈结果进行对照发现,完美主义和非完美主义的想法相差很大,尤其在给自己设定的标准方面。非完美主义者并不是没有标准或标准很低,部分受访者是以中等为最低标准,即“我不追求最好,但是也不能比别人差。”另外,完美主义和非完美主义之间的界线也不是绝对的。完美主义者对有些事情并不特别追求完美,非完美主义者也不是对所有的事都随随便便。

3.2 学习心理学对完美主义心理的影响 在问卷测试中被归为完美主义的6位同学中有3位(雁、彭和良)认为自己的完美主义心理倾向在学习心理学后没有太大变化,只是自知力提高了。例如,彭指出:现在。我比以前更自知了,更能容忍缺点,在对自己苛刻时提醒一下自己不要太较真儿,对自己好一些。比如洗白袜子时,以前是非搓到白得不行为止,现在就不会那么认真。对好多事情现在看得淡一些了。其中有些是主动去改变的,觉得以前的那种方式实在是没有必要。有些是被动改变的,完美主义的目标有时候确实是过高,不得不放弃。可见,彭的完美主义是发生了一些变化的。但是,她觉得自己的这些变化比较小,没有达到她心目中定义的“完美主义发生了变化”。彭在这里又落入了自己的完美主义套路。完美主义使她认为,只有大变化才能称得上“完美主义发生了变化”。并且,这个“大变化”里“多大才是大”的标准也是通过完美主义的眼睛才能决定的。山和雷则认为学习心理学的确消弱了自己的完美主义倾向。山在大三以前都认为完美主义是不好的,压抑自己的完美主义。她到大四的时候发现,其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情结是控制,对一个东西丧失了控制感就会使她非常难过。后来,经过不断地学习、自我分析和成长,山明白许多事情是自己控制不了的。以前的确是要求过高,现在变得比较有现实感了,也接纳了自己的完美主义。与山不同的是,在心理学的影响下,雷觉得自己更完美主义了。因为他发现了更多的可以要求自己完美的领域。例如心理学知识方面,心理咨询技能方面、心理修行中的一些观想、自省方面等等。

岩认为自己的完美主义也有所消弱,但引起变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生活中,是经过现实的打击而改变的。岩在大学四年经历了很多事情。她觉得自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影响到了她的完美主义心理上了大学以后,经历了好多事,尤其是大四上半学期的保研的事,我发现世界和自己想象中的太不一样了。自己努力了好久,得到的可能还不如没有努力过的人多。而且有些东西是自己怎么努力也得不到的。我意识到世界不是自己能控制的,想得太多,做得太多也没什么用,有时候得到的结果还不如什么也不做。我变得越来越现实了,磨掉了锐气,甚至一部分的自信。以前是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做,现在是顺着现实的情势去做。在一次团体心理辅导中,老师说。“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绝望也得活下去,人要有现实感。”我对这句话印象极其深刻。还有一件事也对我影响很大。我觉得我是嘉的好朋友。可是嘉却不告诉我他和女朋友分手的消息。我从别人那里听到这个消息后很生气,就去质问嘉为什么告诉我。嘉说:“你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你的眼中我们是完美的一对,可我们现在分手了。我不想伤害你。”

非完美主义者组中,冉和文认为自己在初中和高中已完成转变(由完美主义变成非完美主义),所以大学四年期间学习心理学对他们这方面心理没有什么影响。有两位受访者(骅和晶)表示学习心理学以后自己变得更加不完美主义了。方认为自己在完美主义方面也有变化,但主要是在人际关系方面。嘉则认为自己在学习心理学以后开始追求完美了。

骅指出,自己以前比现在要追求完美一点儿。后来通过读书,上大学,读心理系,变得不那么追求完美了。骅说:“读书使我开阔了眼界,懂得道理更多了。学习心理学以后使我知道了我的完美主义是怎么形成的。小时候我的潜意识里的认识是。不完美就得不到爱。现在我通过尝试,明白了自己就算不完美也是能得到爱的。我对人际关系、对别人有信心了。我主动去找自己内心真正想要得东西,我的结论是――爱,我去爱别人,也得到别人的爱。因此也没有那么必要和迫切的需求去追求完美了,现在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晶在大一时经历了一段比较消沉的时期。她认为别人都很优秀。自己却那么不出众,于是产生了自卑和焦虑的情绪,并且一度心境低落。后来却发现,原来在别人眼中她也是个优秀的人,大家都是觉得别人比自己好。从此晶不再看轻自己。她发现人和人是不同的,人的价值可以表现在许多不同的方面。成绩的好坏只是一个方面而已。她指出,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悦纳”的思想对其影响很大,教会她接纳全部的自己。

方认为自己的变化是在完美主义的人际指向方面:我虽然不是完美主义者,但是在有些事上也对自己有要求的。当我对自己有什么要求的时候,也希望别人像我一样。别人达不到我的要求时我就会抱怨。学习心理学后我用精神分析的防御机制的理论分析自己的行为模式。我觉得自己是在投射,觉得自己能达到的别人也应该能达到。别人达不到的话,我就采用抱怨的方式释放自己的能量,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习人格心理学、关于自我成长的理论时,以及练习意象对话治疗技术的过程中,我更加自知了。我意识到自己是可以改变的,就开始自然而然的改变了。现在我对别人更加得宽容了,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只要求自己,而不会去强求别人。消除了自己的一些消极情结和情绪,也改善了我的人际关系。

另一方面,非完美主义的嘉觉得大学4年就要结束时,倒感觉有些趋向完美主义了。在这4年的学习中,嘉开始对道家、禅宗、佛教里的一些思想特别感兴趣,想要追求智慧、开悟、更高的境界。在学习意象对话心理学时,进行了很多自我分析,人格方面有了一定的变化和自我成长。他觉得在追求自我成长、自己整个人的人格发生变化时,比以前更加追求完美了。不过嘉的这种追求是不同于完美主义的,而是想获得更完善成熟的人格,在精神方面想得到更高的境界,是属于“积极的完美主义”,而非完美主义的通常含意一“消极完美主义”。

4 讨论

訾非的研究显示,完美主义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人格特征,比较不容易发生改变。本研究的结果部分支持这个结论,几个被归于完美主义者的受访者都指出,即使学习心理学,完美主义倾向只是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消弱。例如,山认为自己的完美主义情况虽然比大三之前好一些了,但是在有些情境中还是会回到以前的状态。

也有几个受访者认为学习心理学对完美主义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方用精神分析的手段修正对别人要求比较高的完美主义指向,改善了自己的心理状态和人际关系。骅也用心理动力学里面的方法分析自己的童年和潜意识,找出自己的完

美主义形成的原因。他认识到即使不完美,父母也是会接受他的。意识到这些时,完美主义的想法自然就减轻了。访谈发现,每个人早期生活经历不同,影响他成为完美主义者的原因也是不同的。每个人的完美主义表现也纷繁多样。4年大学本科学习中受访者接触了各种流派的心理学知识,各种宗教、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论和方式,各取所需,来进行内心的探索和成长。受访者比较一致地认为,在心理学学习中大家可以经常的审视和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行为模式以及需要改变的地方,然后就可以去改变。因此,从心理学学习中的收获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