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对对联模板(10篇)

时间:2022-04-23 09:14: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在线对对联,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在线对对联

篇1

一、 光纤CATV网络中噪声来源

对光纤CATV网络载噪比直接产生影响的主要噪声源有:

1、 光发射机DFB激光器的相位噪声,对于激光器而言即使偏置电流不变化,光输出幅度也会呈微小变化,即激光器的相位噪声,是载噪比下降的主因。

2、 由光纤CATV链路中光纤连接器、固定接头点、光纤耦合端面产生反射光及光纤内部缺憾引起的多次反射进入激光照器腔内引起的干涉强度噪声。

3、 光接收机中光电转换散弹噪声,源于激光器发出的电子的离散性、量子性和随机性,在1310 nm光纤CATV网络中,光链路损耗在9~15dB范围时,链路损耗每增加1dB,系统载噪比劣化1 dB。

4、 光接收机输入光功率在0~-3dB时,光接收机内前置放大器的噪声影响较小,光纤CATV网络传输系统的载噪比可达到54 dB。

二、光纤连接器对载噪比指标的影响

我们知道,光发射机中DFB激光器对反射光非常敏感,光发射组件的相对强度噪声(RIN)是决定光纤CATV传输网络系统载噪比的重要原因。光发射机的RIN是DFB激光器固有的强度噪声,由激光腔中光子数的随机起伏而引起。因光纤连接器所引起的反射光会使激光器的相对噪声RIN增加,甚至严重恶化,可使RIN增加,系统的非线性失真加大,载噪比下降,光纤连接器的接入不但会引起反射光,而且熔接点、光分路器、光纤中的不均匀处和光纤耦合器端面不良等因素都会引起反射光。

光纤连接技术可分为固定死接头和活动连接器。在敷放光缆时,需用光缆熔接的方式将光缆连接起来,光缆链路的续接中通常使用直熔的固定死接头;但在光缆与光发射机、光分路器、光接收机、配线架(OFD)的连接中需使用活动连接器。

光纤活动连接器由插针体和套筒组成,插针体的中心有一个可以穿入光纤内径的精密的125~126um小孔,光纤穿入后用胶塑封死,端面研磨抛光,当两个插针体同时插入套筒中,光纤就连通了。装有套筒的器件称为适配器或法兰盘,套筒保证两个对接的针体精确地同心,插针体穿光纤的小孔有很高的尺寸精度和同心度,这样才能保证光纤连接良好,根据不同的场合需选择不同的法兰盘。

光纤连接器主要性能要求是插入损耗要小,一般要求小于0.5dB,后向反射损耗要大,一般要求大于40 dB,在要求比较严格的地方,后向反射损耗要求大于60 dB。

在有线电视网络中,要求大于60 dB。此外,还要求活动连接器重复插拔1000次后损耗小于0.2 dB。

光纤连接器按光纤结构可分为单芯连接器和带状多芯连接器;单芯连接器又可分为单模和多模光缆之分。按连接器的结构和形状,可分为FC、SC、ST等。

在有线电视系统中,因只使单模光缆,故常采用FC/APC连接器。FC型为圆形螺纹结构,接头插入法兰盘后,插头中的卡锁落入法兰盘的槽中,再用螺纹拧紧,接触的光端面不产生位移动,FC型连接器的光纤是通过插入套筒的微孔来密接的。APC型端面为8°斜面,两个活动接头连接时,光纤的接触面加大,连续更加紧密,反射损耗达60 dB。FC/APC活动连接器的插入损耗为了0.5dB,一般为0.3dB。

在光纤CATV传输网络中,串接的光纤连接器过多,不但增加了插入损耗,且如使用不当,易造成连接器端面接触不良或未能精确同心,以及活动端面不干净,都会造成反射增大而使载噪比下降。直熔方式产生光反射很小,连接状态稳定,熔接损耗小于0.05dB。因此除必须使用活动连接器的场合,尽量采用直熔方式。

两根光纤的活动连接是靠套筒为主体的法兰盘完成的,故采用光纤连接器,插头应配置相应的法兰盘才能完好地两要么光纤连接起来,使用时要将其结构以及插针体端面的处理情况一起结合考虑。倘若插针体的端面不一致,如FC法兰盘只适用于两个FC/PC或两个FC/APC、两个FC/UPC插头的连接,使用不当会造成系统载指标的下降。如用FC法兰盘将FC/PC插头与FC/APC插头相连接,将会使插入损耗增加几倍。

二、 减小光纤连接器对载噪比影响的对策

在实际的运维中,光纤CATV传输网络中活动连接器的检查维护和清洁,提高传输信号的质量至关重要。因油渍或空气中的水蒸气残留物、灰尘等污染致使光纤连接器接触不良,从而使链路损耗加大,使系统载噪比下降。

在光纤插针体端面上的微小灰尘会划伤光纤端面,部分或完全阻止光传输,产生强烈的光反射,造成光传输系统的不稳定。接头部分的灰尘会使接头在法兰盘中对接错位,显著降低光信号的强度。

1、 当光纤连接器损耗明显偏大时,需进行清洁或更换,应采用无水酒精进行清洁处理。

2、 不能弯折、用力拉拔光纤尾纤,过度的弯折或拉拔会对光纤造成损伤,增加损耗。

3、 可选择用无水酒精药棉或镜头纸作为清洁。

篇2

中图分类号 S3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091-01

无为县是全省粮食“三大行动”先进县,全县辖23个乡镇,总人口142.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98.03万人(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72.70万人);全县国土面积2 433 km2,常用耕地85 867 hm2,临时性耕地24 000 hm2。到2012年,全县粮食作物面积73 330 hm2,其中稻麦连作面积达20 000 hm2以上,粮食在无为县农业生产中主导地位凸显。

1 存在的问题

1.1 主导品种缺位

一是缺乏适应性强的粳稻品种。无为县常年粳稻生产面积2.35万~3.00万hm2,占水稻面积的50%以上,但粳稻品种严重缺乏,生产用种多为江苏、浙江品种,品种适应性能力较弱,特别是粳糯稻品种,缺少糯性好、生育期适中的合法品种,易感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二是粳稻杂种优势利用率低。全县籼稻基本上实现了杂交化,但粳稻仍以常规稻为主,杂交粳稻面积在1 000 hm2以下,不足粳稻面积的3%,粳稻的杂种优势在生产中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三是抗赤霉病小麦品种缺乏。据无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调查,2012年,全县午收小麦品种超过40个,但几乎没有抗赤霉病的品种,在5月赤霉病大流行时,病害损失超过3成,损失惨重。

1.2 生产技术粗放

在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用工成本不断上长的情况下,农民在粮食生产上往往会追求轻简省工,管理越来越粗放[1-2]。一是盲目扩大直播稻。目前无为县直播稻面积约1.30万hm2,占全县水稻面积的26%。直播稻生产不仅存在病虫害防治难、杂草杂稻滋生以及容易倒伏的问题,而且导致稻麦连作茬口紧张,尤其是迟熟晚稻如太湖糯等长生育期品种,直播后收获期推迟到11月底收获,影响小麦适期播种,迟播小麦收获期又会略有推迟,近几年,最迟小麦收获期延期到6月中旬,又对接茬直播稻产生影响,造成稻麦播期均滞后的恶性循环,影响有效的光热资源利用,导致稻麦产量下降。二是广泛使用浅旋耕。无为县规模种植大户稻田种麦基本上以免耕直播机开沟覆盖模式和浅旋耕模式为主,麦田种稻几乎全为浅旋耕,长期稻麦连作后,土壤耕层越来越浅,据无为县农技推广中心调查,目前无为县稻区耕层一般在5~10 cm,影响作物根系下扎,制约了稻麦产量提升。

1.3 稻麦连作配套技术不全

一是秸秆利用率低。无为县秸秆还田面积约1万hm2,小麦秸秆在腐熟的过程中会大量消耗土壤中的氧,并可能形成H2S等有害物质,影响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特别是影响水稻返青分蘖,造成栽后暂时僵苗;水稻秸秆还田在浅旋耕情况下又会影响小麦播种,所以有些农户在小麦、水稻收获后干脆将秸秆付之一炬,秸秆利用率低。二是肥料利用率低。当前农村种粮劳动力不足,农户不愿意大量施用有机肥,加上秸秆还田量不足,化肥用量越施越大且利用率越来越低,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且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三是机插秧秧苗素质低。目前,水稻机插中的塑料软盘育秧,播种密度过大,秧苗素质差,栽后返青慢,影响机插秧技术快速推广。

2 对策

建议无为县将围绕以下4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加强技术协作。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协作,主动与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大学、农业技术主管部门对接,邀请省内知名粮食生产领域专家到无为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同时安排技术人员外出考察学习,提高无为县农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强化粮食生产技术支撑。二是优化品种结构[3]。进一步加大水稻和小麦优新品种试验示范步伐,积极从省内外科研院所、育种单位引进有苗头的品种,开展试验和示范,筛选适应性强、丰产、优质的稻麦新品种,重点引进一些生育期适中、米质优良的粳糯稻新品种和抗赤霉病的小麦优新品种,优化品种结构,通过调整品种结构,提高粮食产量,并缓解稻麦连作茬口紧张的矛盾。三是优化生产技术。推广迟茬水稻套种小麦技术,并进一步探索稻套麦杂草防除难题;优化小麦秸秆还田后的稻田水管技术,调控土壤氧化还原状况,解决秸秆还田后有机质分解耗氧影响水稻分蘖的难题[4]。四是发展机械化生产。围绕水稻机插秧、工厂化育秧、小麦机条播、机械深耕等技术,开展和试验示范和技术宣传,引导大户、农民合作社发展粮食生产机械化,同时开展技术攻关,压缩直播稻面,解决目前机插软盘育秧秧苗素质较低以及浅旋耕作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3 参考文献

[1] 吴华,张礼康,刘雪基.稻麦双免双套连作方法及其对耕地质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7(1):27-28.

篇3

小P老师认为最先开始衰老的问题是肌肤松弛下垂,因此“对抗肌肤松弛,加强紧致”显得更为重要,于是他将玫琳凯全新幻时佳系列与自创的护肤手法相结合,现场分享了“V脸按摩4要诀”的神奇效果。这款全新升级的幻时佳紧颜精华露表现令人惊喜,尤其在搭配了独到的“V”脸按摩手法,帮助排水、代谢囤积废物、加强消除浮肿,使得我们的“V脸计划”事半功倍地得以实现!再加上“精华液叠加法则”,能够在短时间内为肌肤注入饱满能量,享受奢华的米其林三星级美肌飨宴,帮助调理黯沉、细纹、毛孔粗大、干荒等各式肌肤老化情形。小P老师还在现场提醒大家,眼部护理的同步实施也将有效提升紧实度的改变,玫琳凯幻时佳紧颜眼霜全眼提拉,重塑紧眸大眼,打造立体“V脸”。

扇形美睫,电力十足

篇4

竞技运动训练的思想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各级优秀运动队的重头工作,思想队伍的建设与队员竞训作风的培养是竞技体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然而,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将整个团队思想协调一致,把握时展的脉搏,深入队伍实际,根据队员的思想变化,细致切实地针对思想矛盾,指导实践工作,将训练团队的职责细化明确,强调专业精修,深度挖掘团队协作,从而提高训练实效。

在做好队伍基础建设之后应当注重与科研人员、其他训练团队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学习。一些实践经验相对丰富的一线教练员由于对理论和间接经验的轻视,限制了自身对训练领域深层次问题的探索,以及把大量感性的具体经验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的能力;而体育科研队伍则因为客观实际的一些限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面存在不足,也就造成了两者的脱节;再者,平时大部分教练员都全身心地投入和关注于自己的专项训练,无意识地降低了自身对不同项目特征和内在规律的深入学习理解。作为新思想、新环境下的教练员,应当在不断加强对本项目特征学习强化的基础之上,与先进科研保持同步,及时更新科学训练理论知识储备,吸收其他训练团队和项目的成功之处,力争在自身专业领域有所突破。

随着现代竞技运动的迅猛发展,科学化的有效管理成为了竞训团队日常工作的重要议程。结合日常训练的积累,笔者认为科学管理应当包括:

(1)强调队员的竞训目标和思想教育及队员人生价值的实现相结合,充分调动队员的内在积极性,实现个人和集体的双赢。

(2)制度管理和情感教育相结合,奖惩分明;加强与队员情感的沟通,切实解决运动员的实际困难,以对待亲人的态度对待队员,努力解决退役队员的安置问题。

(3)让教练员的敬业精神、管理水平、人格魅力成为运动队成功管理的关键,强化教练员在运动队中的核心领导作用。教练员作为运动队的领导,他的性格和气质决定整个团队的性格和气质,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决定整个队伍的发展前景和路径,他的协调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和手段决定整个运动队的人际关系和氛围,他的敬业精神决定整个运动队的奉献精神和利他主义。

(4)要将运动队的管理建立在民主化、人性化的基础之上,提高各个方面的对运动队的支持和关怀。运动队伍的成功管理仅凭教练员个人的努力是无法办到的。

(5)强化队员在运动队中的主体作用,尖子队员、老队员既要区别对待,又要与其他队员一视同仁,充分发挥他们在运动队管理中的表率作用,协助教练员做好运动队的管理工作。队员是运动队的主体,是影响运动队发展的中坚力量。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的个性特征、价值观和满意度决定了他们对所处的运动队是否认同和接受,决定了运动队管理是否能够得到顺畅的贯彻和实施。

(6)运用更有效的激励手段。运动队民主管理实现的关键是让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使运动员由“要我去练”变成“我要去练”,实现这一转变的最佳方法就是对运动员进行激励。在实施激励的过程中,要认清运动员的个体差异,设置共同目标,做到及时、恰当和公平。

(7)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发展优秀运动员入党,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8)建立运动队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集体和建立合理的团队结构,从团队方面改善人际关系。同时,从教练员、运动员、领队等团队成员个人素质的提升方面改善人际关系。

综上所述,科学化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管理层投入心血,扎实细致地不断努力,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深层次挖掘已有训练理论的实践应用,建立适合我国实际的科研、训练结合之路。

在科学训练理论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应当一味地求新求变,还应当在已有的训练理论中深刻地发掘潜力,强调实践应用,以期获得更好的实践效果。“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即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坚持大运动量训练。这个原则是我国体育界根据中国人民练兵的光荣传统,结合运动训练的特点和我国运动训练实践经验,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这个原则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过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新的历史时期,“三从一大”的含义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以“人本”为基础,突出对运动员人文关怀的基础上“从实战出发,从难,从严,科学的进行大负荷训练”。

(1)“从难”――把握项目的制胜规律。

从难就是平时训练的“难度”应该是比赛的难度和标准,李富容同志认为就是以比赛为标准结合实战的“难”。当然在体育中,不同的运动项目,由于项目特点不同,技战术要求、比赛进行等方面都有所区别。

(2)“从严”――科学管理与教育引导相结合。

从严就是要严格训练管理,严格遵守运动队纪律,严格执行教练员的训练安排,严格贯彻教练员的技战术思想。严格管理出战斗力是我国许多优秀运动队伍的成功经验。运动训练的全过程是对人的身心进行全面教育的过程,管理工作有教育的内容,是实施教育的有效措施和手段。教育工作通过各种管理措施来完成,管理和教育有机地结合是当前运动训练竞赛工作的一大显著特征。

(3)“从实战出发”――赛练结合、以赛促练。

运动训练必须以能否和怎样达到世界体育竞技水平作为思考问题的发端,精心设计、合理组织、统筹安排、严密行事。训练只有从比赛需要出发才能练得准、目的明确、针对性强。从比赛需要出发,不仅仅要求以比赛为最高行为准则,指导和规范运动训练的一切工作,还要求把比赛本身作为基本的训练内容和有效的训练方式。

(4)“科学的大负荷训练”――大而不盲目。

篇5

随着我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劳动力日益减少,造成农户劳动力趋于紧张,这在“三夏”大忙季节显得尤为突出,为适应这一状况和受苏南种植直播稻的影响,05年我县少部分农户零星种植直播稻,06年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种植面积达2万亩,07年种植面积达6.8万亩,08年开始,直播稻在我县迅速发展,面积不断扩大,08年面积达25万亩,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31.3%,成为我县水稻主在种植方式之一,09年来,由于政府引导,水稻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的实施,水稻抛秧、机插秧面积不断增加,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直播稻种植面积,但直播稻在我县年种植面积均仍维持在20万亩以上,占我县水稻面积25%,个别乡镇直播稻种植面积达到70%以上。

1.2 直播稻在我县呈现盲目扩张的势头的原因。直播稻在我县呈现盲目扩张的势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的手工栽插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不能适应目前农村劳动力紧张的现状;(2)我县机插秧服务组织还不健全,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无论是从插秧机的拥有量还是从插秧机手的服务水平上看都有一定的差距;(3)虽然群众知道直播稻的增产潜力小,但由于水稻的种植效益比较低下,通过增产未达到增收的目的,对群众吸引力下降;(4)我县从06年近以来,秋季9~10月份气温正常,抽穗结实期没有出现长时间的低温过程,导致群众误以为在我县采取直播方式是安全的;(5)由于手工栽插时栽插密度小,基本苗过小和肥料运筹不合理,造成成穗数过少,水稻单产水平低的状况,而直播稻由于播种量大,成穗数高,部分农户的单产水平确实比基本苗不足的手栽稻高,这就给群众造成错觉认为直播稻比手栽稻单产水平高。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生产风险大

2.1.1产量潜力小。直播稻比常规手栽稻播种迟30天左右,生育期缩短10~15天,温光资源利用率不高,产量潜力小,稻―麦轮作一年两熟是我县的主体结构,直播稻盲目发展不但水稻本身季节偏紧,而且加剧了前后茬口衔接的矛盾,既不利于水稻单产潜力发挥,也不利于小麦适期早播获得高产。

2.1.2杂稻发生重。直播田块由于耕翻少,连年种植会出现大量“杂稻”,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给稻作生产带来恶性循环。近年来,经过几年的直播稻的种植,大多数地方都有稆稻发生,并有逐年加重现象。田间杂株稻有的占30%~40%。其主要原因是:麦后直播稻大多采用浅旋播种,给稆稻提供了更适宜的出苗和生长环境。如果当年又不采取拔除措施,落入田间的杂稻(易落粒)数量会呈百倍的增加,严重影响下年的水稻正常生长,还会引发稻农和种子经营部门的纠纷。

2.1.3安全齐穗风险大。近年我县直播稻生育期不断推迟,抽穗扬花期大多数在9月1日~15日,生育期的推迟,特别容易在抽穗期受到低温危害,抽穗扬花期一旦低温(日平均气温≤200℃)提前来临,就会造成水稻不能正常抽穗、开花、授粉结实,形成空瘪粒。而在灌浆期一旦遇到低温(日平均气温≤15℃)灌浆就比较困难,甚至停止灌浆,造成水稻灌浆不足,极易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2.1.4倒伏风险大。直播稻根系分布浅,秧苗分蘖早,起始蘖位低,速度快,蘖势猛,容易造成田间群体过大,在灌浆中后期遇到不利的天气,很容易发生根倒和茎倒。

2.2 种植比较效益低下。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青壮农民工工资持续走高,月平均工资一般都在2000~3000元以上,而据涟水县2011~2015年五年对300户农户种稻收益调查,水稻生产成本移栽稻为520元 /亩,抛秧为540元 / 亩,机插秧为560元 /亩,平均产量580 kg /亩, 按2.6元/kg计算,产值为1508元/亩,盈利在928~968元/hm2之间,而直播稻种植成本平均为530元/亩,平均产量为520 kg / 亩,按2.6元/kg计算,产值为1350元/ 亩,盈利为820元/ 亩,这其中还未扣除农民付出的人工成本,加之我县农民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人均水稻面积在1~3亩,户均水稻面积3~15亩,户均种植水稻盈利2460~14520元,远不及打工收益,种植水稻效益较低,一定程度影响了农民收益和积极性。

2.3 农民种稻的积极性提高,但后劲不足。随着粮食直补、良种补贴、购机补贴、农村税费改革、粮食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农民种稻的积极性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农民种稻积极性后劲不足。原因:一是务农种田不如打工;二是化肥、农药、燃油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粮食涨价收入被抵消。三是种粮劳动者的数量减少,素质下降。由于农村大量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壮劳力外出打工,导致“老人”农业、“妇女”农业现象普遍,种粮农民的素质下降,新技术推广应用受到影响,主要是凭经验种田,看别人种田,单产不高,给水稻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3 主要对策

3.1 加强对直播稻局限性危害性的宣传。由于直播稻面积越来越大,存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将直接影响到我县粮食的安全和农民自身的利益。各级政府部门、农技推广机构和农业科技工作者都应高度重视。直播稻是农民迫不得已的选择,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因此,对直播稻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简单地否定,或强制干涉。要加强正面宣传,向广大稻农反复宣传直播稻的局限性和风险性,要引导农民服从自然规律,迅速从盲目扩种直播稻的误区里走出来。

3.2 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机插服务组织培育。改变育秧方式,选择抛秧、机插秧等科学的轻型栽培方式。有条件的大力推广机插秧, 加强对各类农机服务组织扶持和引导,不断研究新时期水稻机插服务市场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培育市场,引导机插秧发展模式的创新,积极推进插秧机服务向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引导机手通过机械联合、技术联合、服务联合等多种形式,做大做强机插秧服务产业。逐步建立和完善机插专业服务组织。

3.3 加强科学引导和技术指导。由于经济规律和大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水稻栽种方法难以恢复到原有的手工栽插水平。机插秧是解放农民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油价攀升等导致成本增高,比较效益差,虽有政府补贴,农民仍觉得不合算,发展速度并不快,在短期内很难成为水稻种植的主流方式。水稻种植方式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自利,行政部门不能采取行政命令强行禁控种植直播稻。因此,要加强科学引导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解决当前水稻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以期获得最好的收成,确保粮食生产的安全。

篇6

中图分类号 F49;F3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333-02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农业是行动计划的核心领域之一。“互联网+农业”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创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这意味着互联网与传统农业要进行深度融合。

1 “互联网+”与“互联网+农业”概述

“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即将商品交易由线下迁移到互联网上,实现“在线化”,并保证在线数据可以随时被调用。在线化使得数据的流动性增强。增强数据流通,有利于数据价值的充分发挥,而在线数据正是可以促进数据以最低的成本流动与交换。“互联网+农业”即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生产与质量控制水平,使得农业的产、供、销等多个环节加强联系,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品质、效益等。因此,互联网与传统农业的结合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能量,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促进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繁荣,同时也改变了农户、企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者的生产生活方式。

2 “互联网+农业”的优势

2.1 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直接服务“三农”

在信息经济背景下,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充分共享,直接交易大大降低了零售成本,交易效率得到提升。农村电子商务有助于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和领域,使其成为高效率的农业信息服务站,直接扎根于农村服务于“三农”,从而提高“三农”服务质量,将使农民直接受益。

2.2 增进农户、消费者互联互动,实现双赢模式

“互联网+农业”使农民直接面对消费者成为可能,改变了农民在流通体系中的角色和地位,增进了农户、消费者之间的互联互动。关于种子是否健康、施肥是否适量、采摘是否科学等问题,消费者通过互联网与农户沟通,质量靠得住的农产品能够得到更快、更广的传播推广,用户安心又放心,农户省时又省力,实现了互利共赢。

2.3 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促进农业服务体系发展

“互联网+农业”于农企而言是重大发展机遇。互联网的存在让农企根据销售情况组织生产,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产品销售风险。互联网的开放、快速传播特性,则将倒逼着农企更加注重品牌、特色,挖掘文化内涵,树立起农业“百年老店”的形象。“互联网+农业”同时有利于现代化农业服务体系的发展,例如淘宝特色中国项目,面向全国开展地方馆的建设工作,发展原产地农产品直销模式,不仅推动了各地农产品品牌的树立,也推动建立了一批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商,强化了包括分销、质检、包装、冷链、物流等在内的农产品服务体系的完善[1-3]。

3 “互联网+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互联网普及率较低,农村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为制约农村电商的巨大障碍。同时,由于各地缺乏专业化农业电商服务平台,信息的搜集与无法及时到位,从而使得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出现滞后。

3.2 生鲜农产品物流成本高

冷链物流是生鲜农产品应用互联网发展的限制因素。传统销售模式中农产品运输一般采用集中运输的方式,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生产者直面消费者,流通环节减少,但却增加了物流成本。目前,国内农产品电商数量约4 000家,存在“千网一面”、成本高、标准不一等问题,盈利的较少,大多处于亏损状态。

3.3 缺乏互联网专业人才

对于生产者来说,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互联网+农业”发展的短板。当前我国从事农业信息工作的人员在知识结构方面无法满足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综合素质也较低。一是缺少专业的农业信息技术人员,不具备较高的开发能力;二是由于信息分析人员的缺乏,导致大量信息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应用开发;三是基层信息服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亟须培养一批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现代信息产业经营技术,掌握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农业信息化复合型人才,为农产品经销商提供准确、有效的农产品信息。

3.4 标准化生产程度低

“互联网+农业”不仅是将农产品利用网络销售,其关键还在于保证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生产是不可避免的难题。农业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管,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当地优质、特色农产品网上交易。

4 农业信息化发展亟须建设的几大平台

4.1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原产地农产品直销,以互联网为交易平台,从原产地直接定点发货,改善了传统流通模式的诸多缺点,也加强了消费者与生产者的沟通,提高信息对称性。同时,实现区域特色农产品宣传、农产品生产企业宣传及在线交易三大功能。紧密结合区域特色农业产业,挖掘农产品文化内涵,加大特色农产品的培育,提高网上营销竞争力。并面向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和普通消费者等提供操作平台与应用接口,拓宽示范区农产品的营销途径,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4-5]。

4.2 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平台

积极应用现代化的农产品安全可溯源系统,在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农产品电商能完成食品供应、流通、消费等诸多环节的信息采集、记录与交换。对消费者而言,商品信息更为透明,从而有利于作出正确的购买决定,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实现农产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检验、监管、销售等质量安全监管与控制等关键环节的无缝连接,同时记录各个环节的相关数据,通过数据通信网络上传至数据中心存储。实现对农产品质量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对农产品质量的跟踪管理、对监管对象实时管理、对信息库维护管理,以及客户端同步、统计汇总以及后督察管理等功能。面向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普通民众提供操作平台与应用接口。

4.3 农业物联网平台

互联网的信息集成、远程控制、数据快速处理分析等技术优势在农业中得到充分发挥,集感知、传输、控制、作业为一体的智能农业物联网平台也日益广泛地运用于农业生产之中,自动化、标准化、智能化和集约化的精细农业得到深度发展。在一些现代化的种养殖基地中,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就能为远处的农作物调节温度、浇水施肥;管理人员只要打开电脑就能控制牲畜的饲喂、挤奶、粪便收集处理等工作。实施“互联网+”促进智能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精准智能管理,能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面向广大合作社、种植大户、设施农业企业等用户提供操作平台与应用接口,提供种养植基地监控视频,实现农业主管部门对监管服务对象的实时动态管理,并提供远程技术服务。

4.4 农技服务平台

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现代农技推广服务平台,开展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各类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在线培训教育,实现对各类培训人员的实时、动态业务管理;全面提升农技人员尤其是基层农技人员的信息化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组织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开展农业生产现场信息的实时采集、农业科教资源信息的动态监测、农业生产现场的技术指导。面向农业专家、新型职业农民、种粮大户、基层农技人员等提供操作平台与应用接口,引导生产经营者从信息平台获取知识和专家支持,支持专家通过信息平台为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

4.5 农业管理政务平台

建设农作物苗情墒情监测、农作物病虫灾情监测、重大动物疫情预警监测、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农资生产(经营)单位管理、农产品生产基地管理和农业投入品管理等政务管理系统。农业主管部门根据各种实时环境数据和视频、图像信息,对农作物的种养植生产过程、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抗灾减灾等工作进行诊断、会商、指挥和调度。面向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农民提供操作平台与应用接口。通过整合各类农业信息资源,实现农业数据的数字化传输、储存与处理,搭建精准、及时、全程顾问式的信息管理服务综合平台,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管理服务水平。

4.6 农业大数据中心

基于各类涉农业务系统数据,建立地区农业大数据库,对现有农业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梳理、规整、入库。整合农业业务管理部门相关数据到大数据库,搭建数据分析模型,对入库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生成趋势图型及表格等统计结果。在前台方面实现,按用户权限不同,查询不同类型的数据统计信息;同时在后台方面利用数据集成与交换平台,实现几大核心业务应用系统信息数据的实时更新,从而达到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和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功能。

5 农业信息化建设对策

5.1 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政府职能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各级网络平台、网络延伸正在逐步解决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应加强基层农业信息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区域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政府应增强在农业信息化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加强组织与监管,完善监控平台建设,使广大农民群众增强对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视,发展农业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活力。

5.2 加大农业信息化建设扶持力度,建立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支持与政策保障力度。鼓励各行各业加强对农业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领域的投入,有效吸纳社会资金,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同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及时制订农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各项标准,完善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5.3 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升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

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的主要目标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信息资源开发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和基础,应深度挖掘各方面农业信息资源,并不断优化农业信息采集方式。同时拓宽采集渠道,农民生产生活、农业经营管理、农村建设发展等多个领域都可作为农业信息搜集的主要方面。根据农业科研、生产和营销需求,重点建设和完善农业基础数据库。

5.4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建立农业信息化人才专业队伍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和扩大农户对信息的需求。因此,政府应作为主导力量,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等加强合作,增强信息服务水平。同时,在涉农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示范园区中扩大信息推广队伍规模,使他们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6 结语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然而,农业问题错综复杂,如何利用“互联网+”串起农业现代化的链条,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渗透到农产品生产销售、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农业政务管理等各环节,亟需政府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制定一套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施方案,以“互联网+农业”为驱动,努力打造“信息支撑、管理协同,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升级版,推动“互联网+农业”高效发展。

7 参考文献

[1] 杨宝祝.我国农业信息技术与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07(9):4-8.

[2] 齐莉.物联网农业智能测控系统的特点、优势及其在温室大棚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0):615-618.

篇7

中图分类号:J63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088-01

打击器乐是世界上传统的器乐形式,据考察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最早是一门伴奏器乐,经过历史的不断发展,它的作用和功能更加多样化,可以和许多器乐共同合作,因此变得更加具有艺术活力,因此很快就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现在对于打击器乐的研究和认识较之以往程度不同,这种认识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的。在现代,打击器乐既是一门教学学科,也是一门灵活的充满生活元素的艺术。打击器乐类型很多,在和乐队融合当中,富有多变性,本文对这种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打击乐和打击乐的分类

打击乐这种器乐是通过打、击的演奏方法,让器乐本身产生声乐,最终形成的一种艺术效果。在我国,打击乐主要有大锣、小锣、鼓板、铙钹、木鱼等,这些都是民间打击乐的主要代表,尤其在传统戏曲当中多有使用。有金属材质的,也有木质的。外国的打击乐有木琴、钢片琴、定音鼓、三角铁等,大多为交响乐队使用。

打击乐对于音高没有固定的规定。有的打击乐可以产生音高,有的打击乐没有固定音高。一方面是由于材质所限,一方面是由于乐队功能不同。总的来说,打击乐的根本功能就是起到节奏的作用。

二、打击乐与乐队的内在联系之“起、承、转、合”

打击乐可以作槎雷嗥骼质褂茫但是更多的是和乐队进行配合使用。本文探讨的是打击乐与乐队的内在联系,本文认为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起承转合上面。

起,就是起势,标志乐曲的开始,乐队演奏的开始,观众由此知道演奏的头在哪里。我国传统京剧非常讲究这个起。承,就是连接,对上下曲段进行有效衔接,比如定音鼓就是如此。转,就是旋律的过渡和调式的变化。在我国京剧当中,经常可以听到铙的转的作用。合,就是高度融合、结尾收场的意思。一般合的作用相对较弱,但是也不可或缺,尤其在传统戏曲里面,合的作用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龙凤呈祥》这出戏,大锣小锣的收场,非常热闹,衬托了戏的主题。

三、打击乐与乐队的内在联系之“大、小、干、湿”

打击乐在乐队当中发挥的作用,是按照不同表现主题而定的。例如在武戏当中,大的联系就比较明显。通常使用梆子、锣、板鼓、镲和堂鼓等打击乐,让人在打斗的场面中激动、兴奋、刺激;小的联系,就是指文戏的特点。比如《空城计》,通常使用木鱼、小堂鼓等打击乐,气氛比较平和,文质彬彬,让人产生一种柔和的感受;干,是指音色清亮,通常用马林巴演奏的,用大军镲、小军鼓、大军鼓合奏演奏部分;在《孟姜女哭长城》中,跟着黄梅戏的曲调运用打击乐能让人进入到剧情之中,这就是湿的联系。铃鼓、堂鼓相互运用,让人产生情绪复杂的感受,打击器乐的节奏也变化多样。

四、乐队打击乐的现代应用价值

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多元文化逐渐成为了社会的主流,各种高科技术的发展层出不穷。这些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文化价值展现带来了许多不同的元素,它颠覆了传统的文化价值判断方式,尤其对打击器乐来说,更是如此。我国许多民间音乐作品当中也经常见到打击器乐的演奏,与其他类型作品相比,一些作品里的打击器乐演奏更有特点,表现形式更加独特。打击器乐类型很多,造型也十分丰富,通过手指、手掌、其他工具发出声音。打击器乐的音乐演奏艺术特点很鲜明,内容情感表达也很丰富,常常被作为民间器乐的代表。打击器乐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传统音乐当中占据一席之地,与它特殊的民族性分不开。民族器乐扎根于民间,汲取民间的养料,因此它具有丰富的民族特性,可以说是民族的一颗活化石。尤其是现代,经过许多人的推崇,打击器乐既可以独奏,又可以结合其他民族器乐进行合奏,这种艺术特点更加明确,弹奏出来的内容具有很大的观赏价值和艺术特征。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打击器乐的未来发展途径已经成了热烈讨论的话题,也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我国现代生活环境变化多端,艺术人口急剧增长,对于打击器乐艺术未来发展途径而言,这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因此本文这种研究无疑是具有好处的,对我们的民族文化艺术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孟庆雅.行进打击乐在行进乐队中的特点及作用[D].中央音乐学院,2014.

[2]刘丹.浅谈打击乐在乐队中的重要性[J].神州,2013,(12):219.

篇8

一、引言

供应链融资是在整个产业供应链的范围内进行综合授信的一种交易方式,是贸易融资同供应链整合相结合的一种融资方式创新。供应链融资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极大的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与风险,实现了整个供应链条的不断增值。对于解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起到了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供应链融资也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如何规避这些风险已成为当前业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论述,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供应链融资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二、供应链融资概念

供应链融资指的是金融机构通过对整条供应链的管理水平以及主要企业的信用水平进行严格的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主要企业以及链条上多个参与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以及多种金融产品的一种融资方式。供应链融资的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供应链中参与企业的融资困难,使整条供应链摆脱融资困境,降低参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主要企业以及相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融资的服务对象往往是那些在资金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的中小企业,它通常都是围绕一家“核心企业”来开展的,是通过现货质押以及未来货权质押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的,使由物资采购、产品生产到市场营销、产品购买的整个链条作为一个整体,为这一链条上的所有参与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一种形式,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供应链价值的不断提升。

三、供应链融资存在的风险

供应链融资对于整个供应链条中的企业具有极为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对于贷款的金融机构来说,供应链融资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需要引起金融机构足够的重视与关注。具体来说,供应链融资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交易合同真实性风险

金融机构在供应链融资管理过程中,作为放贷者,对于整个供应链交易以及参与企业的信用状况应当进行科学的评估。所以,交易合同是否真实就显得尤为重要,交易合同的真实性是保证整个供应链条交易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金融机构放贷给供应链企业是在交易合同真实可靠的基础上开展的,如果合同的真实性难以保证,那么金融机构就会面临极大的风险。

(二)信用风险

供应链融资得以实现的重要影响因素就在于整个供应链条中参与企业之间的稳定的、密切的合作关系,而这种合作关系的重要维系因素就在于该链条参与企业的信用水平,特别是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倘若参与企业的信用水平不可靠的话,那么供应链融资的成功实现也是缺乏有效支撑的。

(三)法律风险

供应链融资在我国起步较晚,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涉及到金融机构以及相关企业等整个供应链条的参与者,而且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产品是灵活多样的并且随着业务的发展还将不断推陈出新,同其他传统金融产品相比较而言具有较低的规范化约束水平。在供应链融资过程的多个环节都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新型的、没有出现过的法律问题,但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却很难及时跟上融资形式的变化,也就难以覆盖所有的供应链融资法律问题,由此所带来的供应链融资法律风险也就难以避免。

(四)业务操作风险

供应链融资业务是一个具有较高专业化程度的综合体系,从资格审查到程序审批,再到贷后资金管理等都同传统信贷业务具有较大的差异。除此之外,供应链融资业务的管理对从业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对整个融资供应链的业务有整体性把握,而且还应当熟知其中的业态特点、风险控制点以及市场竞争环境等。但是,我国目前金融机构对供应链融资的管理往往还是停留在传统业务的管理模式上,因此,供应链融资的业务操作风险无疑就会增加。

四、供应链融资风险的防范对策

针对上述部分关于供应链融资风险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应当意识到,加强对供应链融资风险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基于这一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防范对策,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一)严格选择交易对象

在整条供应链的管理体系中,不同行业间的管理方式是不同的。在一些具有较强垄断性的行业,供应链条中的上下游企业通常都是依靠市场情况来进行采购以及销售等决策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交易对象具有较强的随机性,整个供应链条中的企业构成具有较弱的稳定性,对于这种供应链体系通常不适合采取供应链融资的模式来应对资金问题。所以说,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开展,首先应当设置科学的资格审查标准,对整个链条中的企业都应当设置严格的准入机制,整个供应链体系的交易应当具备一定的稳定性,这样才有助于供应链融资过程中的信用管理。

(二)设计合理的信用管理机制

金融机构应当设计合理的信用管理机制,对整个链条中的各项交易进行监督管理,保证交易产品的总价值高于金融机构授信所要求的最低额。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强同其他机构之间的协作来共同防范供应链融资中的风险,例如,可以同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如果资金难以及时收回,可以采用风险补偿基金先垫付的方式,再进行其他追偿措施的实施。

(三)加强协调沟通

为了保证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成功,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同供应链参与企业的沟通与协调,依照各企业的实际建立信用管理档案。除此之外,金融机构还应当对供应链参与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使整个供应链条中的各个企业之间都能够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协作、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供应链条的持续健康发展,也才能保证供应链融资目标的早日实现。

(四)加强贷款后资金监管

供应链融资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供应链条中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资金流与物流的结合。基于供应链融资的这一特征,我们按照交易的不同环节做好产品流转以及资金流去向的监督工作,对于控制供应链融资业务的风险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保证产品流转与资金流转相一致的基础上,加强对现金流转的控制也就控制了还款来源,有效实现了资金的自偿性,从而也就为企业资金流的持续供应提供了有效保障。

五、结束语

通过上述几个部分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可以看到,供应链融资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模式,确实给广大中小企业带来了资金方面的极大便利,但是供应链融资存在的各项风险也是我们应当重视并予以积极防范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涉及到不同的参与主体以及不同经济行为,基于这一事实,供应链融资相关机构与部门还应当充分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信息服务网,从而早日实现我国供应链融资模型以及发展趋势的科学合理分析,从而有助于早日使广大企业顺利地实现供应链融资,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为我国企业,特别是广大企业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资金动力。

参考文献

[1]杨晏忠.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J].金融论坛, 2007,(10).

[2]何涛,翟丽.基于供应链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J].物流科技,2007,(05).

[3]王灵彬.基于信息共享机制的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研究[J].特区经济,2006,(10).

篇9

(二)监督不到位、信息来源不准确,反映不及时的漏洞和缺陷。特邀审计监督员制度是审计机关把在社会上具有较高声誉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知名人士聘请为特邀审计监督员,对审计工作进行监督。这个制度其优点在于能够用社会力量来监督审计机关执行审计纪律情况,具有一定积极性,但也有以下不足:一是就其信息来源看:信息主要来源于社会各界人士对审计工作总体的评价,这种信息是一种间接的反映审计组执行廉政情况,没有更具体、更直接、更客观地反映审计组执行廉政纪律情况。二是其本身知识水平、监督意识、责任心也有不适应现代审计工作反腐倡廉形势和需求的地方。因为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对《廉政准则》和审计廉政纪律规定,只知道大概的概念,具体规定不太清楚,即使在社会上听到审计组在执行廉政纪律中有不良情况反映,也是半路盗听,情况拿不准,出现了不好向审计部门反映的现象。有的特邀监督员还认为监督审计组执行廉政纪律是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管的事,自己是民主人士,对执法部门的事,也不好多说,存在监督意识不强的问题。

(三)监督主体不明确、责任未落实,监督流于形式的缺陷。审前公告制度就是审计机关在印发审计通知书时,将“审计纪律八项规定及四项补充规定”一并发送被审计单位。审计进行时,由分管领导携审计组向被审计单位宣讲审计工作廉政纪律,公布审计监督举报电话,并在被审计单位醒目位置张贴审计公示。这种制度其优点是让被审计单位知道审计工作纪律、审计人员廉洁自律规定并对审计人员执行廉政纪律进行监督,但没有明确由谁来监督,没有监督好由谁来承担责任的问题,出现了“职责与任务不对等,权力与责任不对应”的现状,进而表现出说是大家都来监督,实际上都没人管的状况。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多数单位《审计组执行廉政纪律情况反馈单》是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负责填写的,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中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多与财务人员有一定的关系,由财务人员填写廉政情况反馈单,存在着更大的弊端。

二、完善审计机关廉政制度的建议

篇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逐步完备的电子商务平台给保险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作为一种以网络信息平台为载体的新型商业模式,互联网保险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客户提供保险产品和服务,实现部分业务或全部流程的网络化,为保险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互联网成为保险业发展的加速器。

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对传统保险业是一个极大地挑战,因为互联网保险所具有的全天随时随地服务的天然优势不仅真正实现了人人平等享有网络优质服务的理念,让人们自由、平等、便捷地享受金融服务,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免去保险营销人员等中介环节,缩短保险业务整体流程的时间,提高营销、服务、售后的效率。所以,保险业如何在网络化、信息化的背景下,融入互联网金融的潮流,成为近年来保险行业和学术界重点关注的课题。

一、我国互联网保险存在的问题

1.互联网保险相关法律法规缺失

虽然近年来,国家开始关注互联网保险,并且也出台了一些相关规章制度,但总体来说,互联网保险相关法律法规依然缺失,目前能对互联网保险营运进行约束与规范的主要法律依据依然是1995年颁布的《保险法》,然而,这部法律所调整的行为主要是传统的保险业务,而互联网保险业务却有着无形的经济保障合同的特性,这使得目前的互联网保险活动并不能真正得到法律法规的调整和规范,如在互联网保险业务中关于电子保单的法律效力、时效等问题仍无具体法律做出明确的司法解释,不利于互联网保险业务的规范健康发展。

2.互联网保险业务中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道德风险

互联网保险是借助信息网络技术进行营销和管理,保险公司和消费者之间不能通过面对面沟通,保险公司不能通过直接接触和观察去了解投保人的风险情况,投保人也缺少了保险营销人员这一了解产品及公司信息的渠道,信息的不对称必然容易产生道德风险。

当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信息共享的个人信用体系,保险公司在不充分了解消费者信用状况的情况下,仅通过网络平台的筛选和辨别,无法真正识别客户所提交资料的真伪。一般来说,投保人在提交审查材料时会提交有利于自己的资料和信息,剔除隐瞒不利于自己顺利投保或有可能增加保费金额的信息,以便实现以更优惠的价格来获得更大的保险权益,这使得保险公司的风险大增。虽然目前的技术水平下,保险公司对于客户风险级别的评估不能十分准确,但部分互联网保险公司为了拓展业务,依然会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对客户进行承保,某些轻率承保的行为必然会给互联网保险业务增加一定的风险,当然最终也会损害消费者权益。

3.互联网保险产品缺乏创新,导致结构单一、同质化现象突出

我国互联网保险的业务模式多是在传统销售渠道基础上增加了一项互联网业务渠道而已,并没有真正改变现有的核心运营模式,更没有设计出个性化、创新的、适合互联网销售的保险产品品种。从目前的实践来看,我国互联网保险产品多同质化,各大实行互联网营销的保险公司的业务基本都集中于交通工具意外险、旅游意外险、简单的寿险、理财类保险等方面,缺乏契合互联网用户消费需求和习惯的个性化产品,缺乏新意的产品自然就没有竞争力。从互联网保险未来的发展来看肯定是弊大于利。

4互联网信息安全技术不成熟,信息安全隐患大

虽然互联网保险机构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保护客户的信息安全,但由于保险公司拥有大量完备的个人和企业信息,因此常被不法分子觊觎。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特征,加之各保险公司对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投入力度各异,致使我国的互联网保险在网络技术安全和信息隐私方面非常薄弱,互联网保险业务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风险,为某些商业机构利用不正当手段篡改或窃取网络保险数据资料提供了可乘之机,使得互联网保险客户的信息资料安全遭受严重的威胁。除此之外,随着互联网保险业务对大数据信息的依赖,互联网信息的商业价值也越来越高,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保险公司内部的少数职员窃取客户的个人资料并泄露出去的情况,做出有损商业道德的事情。而目前我国针对互联网保险的网络信息安全由于缺失有效的监管手段和监管法规,导致互联网保险在开展业务过程中网络风险和市场风险频发。要想促进我国互联网保险能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积极健康发展,有必要加强互联网信息安全建设,保障互联网保险发展中的信息安全。

二、进一步发展我国互联网保U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以下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促进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1.建立健全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其健康运营

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互联网保险新模式,其将互联网线上保险和传统的线下保险业务相结合,在运作中必然需要监管和法律法规的到位,才能有效解决保险业运作过程中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和索赔欺诈问题。因此,一方面,加快完善互联网保险发展业务的法律法规。由于互联网保险的迅猛发展,传统保险业的相关法律与具有网络虚拟性的互联网保险并不十分匹配,要想更好的提供给互联网保险业发展的法制环境,必须尽快完备同时适用传统保险业务和互联网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加强网络平台、信息安全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实现互联网保险平台上电子合同、投保、支付、理赔等有法可依,实现互联网保险监管和营运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完善保险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降低互联网保险道德风险

保险产品的价格水平与其风险级别相关,而保险行业的盈利水平也基于风险评估。客户的征信记录和风险测评结果对保险公司针对保户制定价格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完善保险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而精确的征信信息、权威评级机构的风险测评对于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开展和运行尤为重要。一方面,积极引导市场对信用产品的需求,培育信用市场主体。利用政府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风险评估机构和征信评定机构,并为其保驾护航,引导其良性发展。同时,政府应鼓励和要求媒体对征信系统进行有效宣传,在整个社会中营造良好信用环境,让诚信深入人心,内化为人们日常行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失信惩罚措施,搭建系统的、可共享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与医疗机构、社保机构、交通部门、银行、电子商务等的合作,实现征信信息共享,把信用信息充分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同时要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失信成本,提高人们的征信意识。而互联网保险公司则可以借助信息公众平台获取权威数据资料,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风险。

3.重视互联网保险产品创新,丰富产品体系,优化产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