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7 21:47:5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处级干部培训个人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根据中国气象局党组的部署,从2010年开始逐步开展处级领导干部的轮训工作。处级领导干部是气象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承担着繁重的管理任务,是中国气象局方针政策的重要宣贯者和执行者,同时又是基层方针政策的决策者。加强对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对于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战略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气象部门处级领导干部轮训采取的是分类别培训的方式,即根据处级领导干部所处的岗位类别进行分类别培训。截至2011年12月底,气象部门已经举办的处级干部培训班包括气象台长培训班,公共气象服务管理研讨班(即减灾处长培训班),科技与预报处长培训班,政策法规处长培训班,全国省级气象台副台长培训班(共2期)。在此以气象台长培训班(包括气象台长和全国省级气象台副台长培训班)为例,围绕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课程设计、培训方式选择、培训管理与评估这四个维度,对气象部门的处级领导干部培训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一、研究的对象
气象台长培训班培训时间为3周,16个学习日。气象台长培训班培训对象为现任省级气象台台长,共有学员35名,实际的培训学员中包括国家气象中心相关处室4名处长,干部学院1名教师。全国省级气象台副台长培训班培训对象为省级气象台、副省级市及计划单列市气象台副台长,两期培训班共有学员67名,其中包括国家气象中心副处长1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学员1名。以下为气象台长培训班学员的基本情况。
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看出,气象台长培训班的学员年龄以中青年居多,50岁以下占到96%;学历层次较高,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硕士以上占33%;专业素质较高,副高职称达到58%,正高达到22%;专业背景单一,绝大多数都是气象学专业或其他与大气科学相关的专业毕业。
二、气象部门处级领导干部培训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培训需求分析
科学有效地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是教育培训取得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保证。
培训需求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战略需求、组织需求和个人发展需求。
“战略需求”主要是让学员及时理解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与方针政策,气象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中国气象局发展的思路和要求;“组织需求”即学员作为单位的中层干部,负责某一方面的具体工作,因此应当具备相应的岗位要求的素质和能力;“个人发展需求”主要帮助学员破解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并亟待解决的主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它是学员自身知识更新、能力提升的需求。对于气象部门处级领导干部而言,就是要进一步提升领导素质和管理能力。
在台长培训班的培训需求分析中,将“战略需求”细化为使培训学员全面了解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建设和发展气象现代化体系重大决策部署,准确把握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科学内涵和发展方向;将“组织需求”定位为让学员了解掌握现代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发展的前沿动态和先进技术,提高推进现代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发展的基本素质;“个人需求”则体现在学习组织管理相关知识和方法,提升综合素质。
综上分析,气象部门的处级领导干部培训应当定位为以提升综合素质为目标,自我导向为特点,多样化、整合已有知识、分享已有经验的学习。具体而言,就是要“以综合性为特点,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在培训中,既要反映党和国家、中国气象局对领导干部的最新要求,又要反映领导干部自身的学习需求。
(二)培训课程设计
设计培训课程时,要科学地选择研究主题,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并且要考虑到多种教学方式的组合运用。对于气象部门的处级领导干部而言,培训的内容应当涉及到三个方面:气象事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岗位要求的素质与能力,领导干部的技能与素养。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根据培训的目标和培训对象的特征,三者之间的比例可根据需求做出一定的调整。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在气象台长培训班课程中设置了三个核心模块,即“气象事业科学发展”、“天气预报业务与管理”、“管理创新与领导能力建设”,此外针对培训对象的特点,设置了业务案例与经验交流、学员论坛、现场教学等内容。
各单元学时安排如下:
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中,“气象事业科学发展”模块设置了“加快转变气象事业发展方式建设气象现代化体系,推动气象事业科学发展”、“天气预报面临的挑战”,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等讲座,强调了对气象事业宏观发展的认识;“天气预报业务与管理”模块则是从现代天气预报技术、天气预报业务管理、集约化的预报业务系统等方面提升学员作为气象台台长在业务技术把握方面应当具备的能力;在“管理创新与领导能力建设”模块则安排了“系统思维与创新管理”、“突发事件与媒体应对”、“领导干部压力管理”以及财务管理、法制建设、气象应急管理等方面的课程,帮助处级领导干部提升领导艺术和管理能力,培养战略思维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从教学实施情况来看,培训内容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观视野,又有对实际工作的切实指导,既有深刻精辟的思想见解,又有前沿实用的理论和信息。学员普遍认为培训效果好,对教学设计表示肯定。
由此,气象部门处级领导干部培训培训课程设计可以做以下构想:
“4+X”课程结构体系:
其中,核心教学内容之间的比例应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业务类岗位的处级领导干部培训,如气象台长培训班,岗位业务素质要求部分所占的比例可以达到30%~40%,而管理类岗位处级领导干部培训,如政策法规处长培训班,对管理科学类的课程需求较大,应当适当增加其比重;X类课程为根据培训班实际情况开设的选修类专题课程,以学员需求为导向,体现与时俱进要求的专题课程,如时政热点问题的辅导等。
(三)培训方式选择
根据现代成人培训的基本思想,领导干部的学习已经实现了多层次的转变,即学习渠道从片面传授间接经验向注重体验直接经验的转变,课堂角色从以教师为主导向以学员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转变,学习效果从增强理论素养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实际工作能力与技能的转变。这些转变的发生直接推动了领导干部培训教学方式的选择已经从单一的讲授式向多元化转变。据统计,现代领导干部最喜欢的三种教学方式分别是研讨式、案例式和情景模拟式教学。
在气象台长培训班的教学安排中,力求从中高层领导干部的学习心理和教学规律出发,合理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主要的做法包括:
1.将互动研讨引入到专题讲座中,最大限度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对老师提出要求,每次讲座的后期,留出半个小时的时间展开研讨,老师就讲述的内容与学员面对面讨论。这种教学方式将静态、被动教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过程,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升华了教学的效果。
2.以学员经验分享为中心,注重交流
安排了“预报业务案例与经验介绍”(8学时),“学员论坛——如何当好气象台台长”(4学时),让学员结合自己业务工作的创新以及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总结,进行充分交流。实践证明,学员们对这种教学方式高度认同,反响热烈。
3.加强研讨,相互启发
在整个培训班期间,根据不同的教学单元,安排小组主题研讨达5次。每次研讨采取先分组研讨,再集中汇报的形式。学员们反映,这种小组研讨的方式撞击思想火花,交流经验体会,是学习效果的升华。这一点,在小组的研讨综述里充分体现,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4.开展体验式教学,促进知与行的结合
在气象台长的培训中,均安排了体验式教学,包括现场观摩中央气象台的相关业务系统平台,参观航天企业等。
体验式教学通过走出小课堂走进“大课堂”,拉近了教学和实际工作的距离,有助于学员从实践层面加深对党和国家及中国气象局相关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感悟。
5.搭建交流的平台,注重和职能部门沟通
在气象台长培训班中,组织了多次主题交流座谈会,将局领导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请到培训班中和学员们面对面交流,就大家关注的预报业务管理,预报员队伍建设,科研和业务建设等问题进行探讨。这种交流方式对于端正学员的思想认识,加深对方针政策的理解非常有效。
由此得出结论,气象部门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应当是以专题教学为主,同时综合运用多种培训方式。尤其是在发掘学员的资源,鼓励学员广泛参与教学活动,共同分享经验方面更是需要下大功夫。教师要更多地进行教学控制、组织和引导,使学员的经验被激发出来,互相启发,形成规律,并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四)培训管理与评估
培训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成功实施既有赖于教学计划和管理的无缝衔接,又有赖于教师、学员以及相关人员的通力合作。这里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培训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问题,包括教学计划的确认,师资的聘请,有关教学活动的协调、改进等;二是发挥学员在教学管理中的自我管理作用,包括组建班委会,开展班级活动,组织研讨,编写学习简报等。让学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教师、学院一同经历成长与创造,实现自我的发展。
培训评估对提升培训管理水平和培训质量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前瞻性作用。目前在气象台长培训班中采取的评估方式为两种:一是由培训部门通过召开教学座谈会,非正式访谈等方式了解学员反馈;另一种是由教务部门发放教学评估表,对培训班的设计安排、课程等进行详细评估。通过评估反馈的意见,不断改进培训工作。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3)01-0057-05
目前,在我国的干部培训中,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的专题报告以其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便于组织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干部培训的教学中占有最大的比重。但是,成人学习的特点以及干部日益增长的培训需求,要求我们必须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2006年1月中央颁布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第25条中提出:“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应当根据干部的特点,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再现或者模拟真实社会中工作以及生活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和环境,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员接近真实的情景并与其中的人物和事件发生互动,亲身体验某些角色的地位、处境以及工作要领和技巧,在短时间内加深理解教学内容、迅速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西方国家已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广泛应用于培训公务员,收效显著。国内的一些干部培训机构也已经开始对情景模拟教学法开展了实践探索。实践证明。在干部培训中,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开展培训,能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性作用,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促进学员之间的合作交流与学习,是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情景模拟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教学原则和教学设计以及实施的各个环节上都可以从情境学习理论中找到最为直接的理论依据。事实上,情境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具体和应用就是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开展教学。情境学习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其代表人物是美国人类学家莱夫(I.Lave)和温格(E.Wenger)。情境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习不能脱离具体的情境而产生,情境是整个学习中的重要而有意义的组成部分,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实践,与他人、环境等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形成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社会化水平的过程。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参与性和主动性,是针对认知取向的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学校教育脱离日常生活实际而提出的,以改善儿童的学校教育为目的。事实上,成人的学习动机更多来自于希望解决真实的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上成人已经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学习目的性和主动性,情境学习理论更适合应用于成人的学习。成人教育理论家梅里安和林德曼曾指出:成人教育的方法要走情境路线而不是走学科路线。以情境学习理论为指导的情景模拟教学强调以学员为中心,在课堂上再现工作生活的真实情境,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重点提升学员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非常适合成人的教学法,对于克服成人培训中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具有非常有效地促进作用。
在学习内容方面,情境学习理论认为,认知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脱离具体的实践环境,一方面认知能力难以真正形成,另一方面即使形成,也毫无用武之地。就学习者个体而言,学习的根本标志就是越来越容易地、有成效地参与团体重要的实践活动。也就是说,学习是一个不断增长其实践能力、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无论学什么都是以形成个体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并在实践活动中对所在团体作出自己的贡献为根本目的。为此,情境学习理论更强调知识的情境性、动态性、互动性、工具性、分散性和共享性。
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开展的干部教育培训,与情境学习理论所主张的学习内容相一致,重在提高学员实际工作能力。获得经验和提高能力是教学的核心内容。与以课堂讲授为方法,旨在使学员获得事实、数据等信息和掌握原理、规律等知识的教学有着根本的不同。为此,情景模拟教学法在高度仿真的教学情境中设置来源于工作生活实际的真实的问题,让学员运用理论知识和经验去解决这些问题,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获得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即完成能力向真实情境的迁移,打造课堂与现实生活的“直通车”。
关于学习方式。情境学习理论提出了“实践共同体”的概念。“实践共同体”的成员有共同愿景、学习愿望、乐于分享经验、追求共同的事业,能够在目标明确、意义清晰的基础上,通过协商来确定其需要进行的共同学习或共同实践。在情景模拟教学中,团队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布置任务并提出任务要求,在学习小组内部,每个成员的经验和想法得到充分的分享和尊重。由不同思维的互相碰撞而产生新的见解、思想、甚至有意外的发现,所有成员都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这些学习小组的实质就是情境学习理论中的实践共同体。相对于未成年人,成人更适合开展更多的团队合作学习。因为成人拥有更丰富多样的经验,这些经验贴近现实生活、贴近职业需求;既是开展学习的基础,又是其深入学习的资源;既是其理解知识的前提,又是其应用知识的基础;既是其分享经验的条件,又是其知识创新的源泉。
当然,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做中学”理论等也从某一方面对情景模拟教学法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员为中心、满足学员的实际需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学习主体与他人和环境建构来的:“做中学”理论强调在活动中获得知识。
二、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教学流程
在干部培训实践中,我们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在高校中层干部学员中成功组织实施了“高校突发事件新闻会模拟演练”课程,受到学员的热烈欢迎和好评。下面就以该课程为例,讨论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干部培训中的教学流程。
1.开设媒体应对相关知识专题报告
研究表明,高校中青年干部在工作、生活中长期接触媒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媒介素养和能力。但是,他们的媒介素养主要是依靠对个人经验、感性认识的反思和总结自发形成,在处理高校突发事件中如何充分利用媒介、引导舆论方向等方面还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方法的指导。因此,在模拟演练之前,有必要组织学员就媒体应对等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学习,使学员初步掌握媒体应对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为此,我们专门聘请专家以“应对新闻媒体”为题作了专题报告,报告内容主要涉及对突发事件中的媒体应对,尤其是有针对性地对新闻会的准备、召开以及记者提问的策略和如何回答记者的提问等问题作了详细透彻的讲解,列举了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报告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学员接下来准备实战演练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准备。
3.准确把握教师的角色定位
模拟演练教学是在模仿真实的情境中,以学员为中心,使学员在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在模拟演练中,教师由台前走到了幕后和场外,教师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在传统的以专题报告为方法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更像是一位讲解员,主要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和信息。而在模拟演练教学中,教师承担着课程设计、教学组织、课堂引导以及总结点评等多项工作,扮演着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等多重角色。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首先要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其次,教师要确定各个教学流程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首先要帮助学员了解模拟演练教学的目标、要求、内容以及教学流程。再次,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具体案例,根据学员的年龄、性别、工作岗位等特点,组织学员分组、安排学员扮演媒体记者、学校副书记、保卫处长、学工部长等不同的角色,并对每个角色的“表演”提出具体要求,使学员及时投入角色准备,进入学习状态。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首先要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学员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个氛围应该是大家注意力高度集中、情绪紧张、迭起。最后,演练虽然是以学员为中心,学员是主角,但是教师要时刻监控着课堂进程,及时调整、控制课堂节奏,遇有突况准确做出判断、妥善干预处理,保证正常的演练秩序。作为教学活动的促进者,教师发挥着如同催化剂一样的作用。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发挥着加速化学反应发生的作用。在演练课堂上,教师像催化剂一样,通过表扬、鼓舞、激励以及挑战等多种方式,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和参与热情,促使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促使学员更深入地学习和思考,取得更好的演练效果。
4.尽力提高演练的“真实性”
模拟演练是在课堂上再现真实的现实生活。努力将学员的工作场景移位到课堂上来,让学员在仿真的情境中得到锻炼和提升。所以,模拟演练的课堂一定要尽可能的逼真,只有真实,学员在演练中获得的学习经验才能更容易地迁移到工作中去。
首先,教学案例的选择要源于现实生活,密切贴近实际。高校突发事件新闻会模拟演练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具备丰富工作经验的高校处级干部,教学案例的选择要符合这个实际。在教学中,我们选取的案例都是真实发生在高校中的具有典型性的突发事件,其中,有的案例是学员所在高校真实发生的。如学生失踪、食物中毒、虚假办学引发等。我们把这些案例经过修改完善,使其有激烈的矛盾冲突,符合演练的教学要求。
其次,教学场景的布置要逼真。新闻会模拟演练的课堂要尽量按照真实的新闻会召开的场景进行布置,进行必要的硬件准备。比如,要制作新闻会的背板、为台上发言人制作台签、台下设记者席、为记者制作胸卡、准备录像设备和移动麦克等设备。一个逼真的场景使学员进入课堂以后仿佛身临其境,加上真实的案例,使学员感觉置身于真实的会现场,有助于学员做好心理准备、快速进入角色。
5.演练前的精细策划和充分准备
以学员为中心的模拟演练,不同于专题报告的教学形式,教师只要把课备好,课上讲给学员听就可以了。模拟演练教学需要课前大量而精细的策划和准备工作。
这次培训主要内容是:一是总书记“七一讲话”;二是晋煤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武华太在矿处级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三是企业集团化管理及风险管控;四是企业管理创新;五是团队执行力;六是党性修养或反腐倡廉警示教育。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对于我们这些奔跑在企业基建时期的工作者来说,这样的课程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它既可以提点、强化我们工作中的职业精神,职业修养,同时也可以培养我们工作中的管理能力,职业技能。而这次的培训,正是这样一种难得机会,让我可以有机会提升自我,认识自己的优点,价值,从而奉献企业,奉献到工作中去,我相信这是每一位工作者内心所向往呼唤的。
这六大内容,都非常深刻的阐述了各自的精神和要点,而教授那精彩的演讲,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也让我对这六大方面大有了新的认识。具体来说,我认为企业管理创新与团队执行力建设这两个方面更加具有学习的必要性,是企业发展培养人才的关键理论课程。具备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职业化素质的人才,团队执行力建设相当完善,我想应该已经具备了为企业,为社会谋福利,创奇迹的能力,这也是企业最需要,最要求的。
企业管理创新检测的就是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所谓学习力就是一个人、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学习力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始终,是企业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如何提高企业管理创新能力,必须做到:
一、提高认识,完善激励,激活员工学习动力
学习的动力源于学习目标的确立,思想意识的提高使员工获得了不仅要个人学而且要团队学的全员动力,而内部激励机制完善更催发了个人学习内动力。一是薪酬激励。要完善岗位聘用制度,对有学历而无学习与创新能力的不聘,对无学历而勤奋学习,不断有创新成绩的给予破格聘用。二是奖惩激励。制定新产品开发奖励办法、小改小革奖励评选制度、设立“金点子”奖等,对在管理创新、科技攻关、产品创新等方面做出成绩的给予及时的奖励。极大地鼓舞了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目标激励。制定各种培训目标,明确学习的步骤与计划并量化考核。在员工中开展一对一帮教、集中培训、传统性技术比武等活动。对各部门的综合技术水平和个人技术等级目标要纳入公司目标责任考核中,并与集体和个人的能力工资挂钩,进一步激发员工学习的热情。
二、确立愿景、建立组织、强化员工学习毅力
学习型企业的创建要扎扎实实深入持久,必须保持员工的学习毅力,也就是坚持学习、学有成效。为此,公司应组织创建学习型企业领导小组,提供组织保障、落实监督措施、规定目标跟踪具体办法;确立学习愿景规划,并层层制定贯彻执行办法;建立奖惩约束机制,确保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如我们首先确立学习型企业创建目标,围绕整体目标,层层开展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再结合企业的实际,设计出专门的培训计划记录表,对学习内容、目标要求、学习进度、时间、学习型式等做出详细的安排,并做出对学习效果验证的具体要求,报企管部对各种学习措施的落实效果进行考核。
三、扩充载体,学以致用,提高员工学习能力
我们在设计载体,开展活动中,着重围绕干部员工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重点解决怎样学更有效的问题。为此,我们应根据企业中现有人员的素质状况,从实际出发,建立了适合不同层次需要和不同工作需要的各种载体,在组织形式上采用外送培养、内部培训、联合培训、定期讲座等办法,在活动形式上采用集中培训、调研、学习、经验交流、岗位目标学习等。利用比较学习,开展多次的内、外部学习交流活动,取长补短,促进先进经验的推广与利用。
执行力是一个企业或员工对上级或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下达的工作任务贯彻落实或完成的程度。几年来,领导力与执行力一直是公司老生常谈的问题,随着公司经营体制不断理顺,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团队执行力建设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员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领导力与执行力的强弱。特别是针对煤矿管理这一行业,我们面临的员工群体文化素质低、技术水平落后、综合素质差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作为矿技术负责人,如何做好领导与执行是势在必行的工作。通过这一年的基层管理,我个人认为,应该从多角度去引导,去教育下属员工,多表扬、少批评,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培训,一味教条地贯彻公司的工作标准与流程,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采取多种方法,使培训工作能起到实质性的效果,从而增加其执行力。
二、转变员工工作态度
基层人员工作态度不够积极,是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多拿钱,少干活是多数人的想法,也是造成管理处工作滞后的原因之一,所以要想管理处的工作能上一个新台阶,提高执行力,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态度问题。态度是内心的一种潜在意识,是个人能力、意愿、想法等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外在表现,积极的工作态度始终是员工脱颖而出的重要砝码。
三、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管理和科学的激励机制
每一项制度的建立,都是经过充分的讨论研究的。对一经公布实施的管理制度,就要坚决贯彻执行。制度落实是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制度建设成败的关键。制度落实,首先,领导要身体力行,以身作责,率先垂范,做制度的模范遵守者,执行者;其次要加强对员工的思想、首先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其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再次要强化监督机制,加强检查督促,增强员工执行制度的外在动力。企业在提高执行力的情况下,要特别注重员工的激励机制,做到奖惩分明。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员工及时进行奖励,对工作滞后的员工进行处罚,要一视同仁。
四、对员工实施人性化管理
事实上,增加员工的执行力,仅靠制度的强化和监督制约是不够的,特别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员工外出打工已不再是处在单纯的为了生存的阶段。任何人到一个企业,总是期望能展示自己的才华,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能力得到领导的认可。因此,领导者在单位中实
中层的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如何提高中层管理者执行力的思考
什么是执行力?按照著名管理学者余世维教授的说法: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完成工作的能力,个人执行力的强弱不是取决于单一的素质,而是多种素质、能力结合的表现。
六月底我参加了公司组织的中层干部管理培训,通过汪晓林老师“关于中层管理和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课程理解和再学习,收获很大,本次培训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了做一名称职中层管理者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也感触到提升中层管理者执行力对我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我认为中层管理者要提高执行力,在工作中至少需具备两种能力:准确领会公司高层领导理念的能力和管理好本部门工作上的实施能力。那么,到底该如何提高这两方面的能力呢?参考本次培训课程以及个人的工作经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提高执行力:
第一、明确领导意图是前提。正确领会领导布置工作的意图和初衷,是做好一个高层信息传达者的首要任务。
不能正确理解领导的意思,将会出现企业决策方案在执行的过程当中,方向的小小偏差、会在不断的执行中,误差变大,最终导致整体工作的偏差,越到后期离原定的目标越远,甚至是背离了领导的意图和目的,产生工作的失误有可能给公司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可以说明确领导的要求,才能制定工作目标和行动计划、逐项落实、跟踪反馈,这就要做到:
1、平时做到与领导和睦相处;
2、自觉做好助手和下级;
3、学会与不同类型的上级相处;
4、不断充实和学习,能够站到更高的角度,替领导换位思考;
5、通过汇报,确认领导的要求,要把明确后的领导要求,准确的输送给执行人。随情况的变化不断校准要求,如有偏差,尽快改正,保持工作方向的明确,走在正确的路上,完成各项任务。
第二,表率作用是榜样。作为一个中层干部,不能只靠说别人,也要靠自己做,打铁先要自身硬,必须身先士卒、百折不挠的树立起自己的榜样形象。仍要继续严格要求自己,遵章守纪,不放松个人管理,不迟到早退、认真布置任务、爱护并节约公司财产、积极响应集团公司的活动、配合其他部门等诸多事务上都做好作用。成为手下的员工心悦诚服的榜样,中层管理者的管理才更有说服力和执行力。
第三,主动积极是作风。中层管理者不能事事等领导交待,也不能凡事都亲力亲为。首先要积极主动的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的铺垫和准备,把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各种预案工作做到前头,从提升本部门的基础工作开始,将部门打造成随时接受新任务和快速处理工作的强力队伍。通过不断的审视自己部门该做的事儿,明晰责权、出台考核、奖勤罚懒,引导员工变得积极主动,才会打造一个主动积极的部门,执行力也就有了保证。
第四,工作到位是准则。中层管理者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把握好工作的程度,做到不急不缓、多做不多说。要想作到位,必须做到:
1、头脑到位——多思考如何做好工作的方式方法,管理部属;
2、嘴巴到位——在管理中就是要上下沟通,既要及时汇报,又要随时督促;
3、眼睛到位——细致观察环境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4、耳朵到位——广泛听取领导以及下属员工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5、腿脚到位——经常深入现场,保持第一手资料的搜集。 工作到位与否是衡量执行力的标尺,把握住这个尺度,要靠勤奋的磨练自身素质,最优的利用资源,交办的工作到位了,领导满意,员工用心,中层管理者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游刃有余。
第五, 不讲借口是态度。在领导面前不讲借口,恪守职责,不给执行力留缺口。“借口”的实质就是推卸责任。在担当责任与寻找借口之间,体现了一个中层管理者的敬业和担当,服从和诚信的工作的态度。问题面前首先想到的是借口,那就根本谈不上执行力。不但培养自身的担当心态,还要从明确部门内的各项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入手,不推诿,不扯皮,让下达的任务可以第一时间找到对应的责任人开始,快速掌控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督导和传达。
第六,团队合作是保证。中层管理者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经过遴选后的团队成员,要给予充分的锻炼,成员虽然不能要求赴汤蹈火,但也是要在各个方面要求成员独当一面的。所以要多进行团队活动,在互动中多多接触每个员工,了解每个员工,以便在团队内培养成一个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帮助,相互尊重、相互激励、相互交流,发现优点的团队合作氛围。为发挥团队的才智和力量,做好基础工作。团队外,才有各部门之间应各司其职,补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分工合作,扬长补短,形成公司合力的可能。只有通过团队合作对中层领导者能力的放大效应,执行力的提高才能落到部门工作的各个角落。
第七,公平公正是原则。公平公正是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原动力之一。作为中层干部要公平公正对待下属的工作业绩、表现,正确的做事。工作中要对事不对人,要一视同仁。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大局出发,公道正派、是非分明、一身正气,能坚持原则、坚持正义、牢记使命,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放心工作的决心和担当的勇气,能树立正气,保证执行力不偏离。
xx年毕业那年,我踏上了自己热爱的幼教岗位,工作的第一年,我被分在中班任教,没过几天,班上一位孩子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上课时总会控制不住地发出很多怪声音,通常,出现这种情况,我会用眼神或动作提醒他,因为我觉得,他所做的这一切的初衷只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罢了,我愿意去进一步了解他,当他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甚至被否定时,我没有,我似乎看出了他行为背后更深层的一面,他需要关爱,他需要同伴,我愿意尊重他,走近他,倾听他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于是,我便这么一直用心做着,等着他慢慢向我敞开心扉,果不其然,他开始有了变化,通过一个学期的引导,他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慢慢地,同伴们也接受了他,而他也学会了更多与人相处之道,看到他的成长,我倍感欣慰。
是的,教育就是这么一回事,尤其是对于我们年幼的孩子,他们的心灵更需要我们的呵护和理解。培训后的今天,回想起当初那件事,我真的倍感欣慰,因为我把孩子当人看,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人。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大力普及的今天,请每一位在幼教一线的教师,真正用心关注我们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做一位合格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让我们未来的主人翁都能拥有健全的人格、爱的能力、创造的勇气、积极的同伴关系、智慧和灵性以及审美体验。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 留守儿童似乎成了我们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整体表现内向,易怒,不愿意和人交流成为所有老师对这些孩子的评价,在问题不断的凸显出来时,我一个年轻的老师也感到力不从心,暑期我参加了xx大学教育学院举办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疏导的培训。
这次培训组织方做了精心的安排,首先是数位专家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授课方法让我们充分了解目前留守儿童的现状。生动鲜活的典型案例分析,让我真正的了解了这些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
接着通过小组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让我们切身的体验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如何组织活动让孩子们的心理得到成长。我积极结合本校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很多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的见解。
在这次培训中,我有很大的收获,感受颇深。
一、留守儿童不一定都是问题孩子
这次培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专家所说的一句话:留守儿童不一定就是问题孩子,对于他们要做到关心而不是过度的关注。
以前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我是学校专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所以平时会十分关注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平时有时间就会找这些孩子聊天,时不时会说你们留守儿童会感觉孤单,有时候会不想和人交流,这些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话,其实无意间就使这些孩子心理上有了负担,他们似乎感觉到作为留守儿童他们就应该有这些问题没问题就不正常了,这次培训后我明白自己之前做的是错误的,不仅没有帮助他们反倒让很多孩子产生了心理问题。
回校后我开始转变自己的思维,多组织学生群里活动,让留守儿童不感觉到他们的特殊,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没有特殊待遇,一个月进行下来我发现这些孩子脸上多了很多笑容,让我很欣慰。
二、多与这些孩子家长沟通。
在专家们的讲授中,让我明白,孩子身上很多问题都是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导致的,所以回校后我认真总结关于平时教育过程中对于孩子身上存在问题应该如何调节的心得。
三、讲授人际沟通课程。
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的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人际交流困难,之所以有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和人沟通,时间长了自然就和同学之间有距离,我通过活动课的方式让学生合作讨论,让他们和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合作的关系,然后教授他们一些如何和人相处的方法,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也从心里感觉开心。
四、帮助其他教师转变教育理念。
通过可贵而精彩的培训学习,已经使我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提升。明白了留守儿童的关爱不仅仅只表现在生活学习上的关爱,更重要的是走进他们的心灵,在平时和其他教师聊天沟通中,我刻意的把这些学习到的教育理念传达给他们,希望在我自己提高的同时,其他老师也可以提高,让我们学校的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提升。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范文3 本学期,我校以《苏州市中小学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为指导,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了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以“专业”为核心,加强专业心理教师队伍的建设。
合格的心理教师是经过专业培训的,除了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外,更多的是实践上的操作方式与方法。我校有两名取得资格证书的心理辅导员,她们认真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并在学校中积极做好各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注重辅导的方式与方法,讲究心理辅导的实效,努力把专业做“精”。
(2)以“班级”为主阵地,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班主任是学生心理三级监护体系中的第一级。因此,我校非常重视班主任的队伍建设。首先是转变班主任的观念,在注重学生学习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认真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其次是经常鼓励班主任利用空余时间,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加强心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第三,学校开展由心理健康教师通过讲座、沙龙、论坛等形式,对全体班主任老师进行培训,以点带面,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本学期,我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柏晶晶执教了《放飞烦恼传递快乐》团体辅导课,让我校的班主任老师受益匪浅。
(3)以“全员育人”为导向,加强其他教师队伍的建设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专业心理教师一个人的事,也不是班主任老师一个人的事,而是全校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学校在加强专业心理教师、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同时,也要对学校其他教师进行培训。我校通过组织教师观摩学习、上网理论学习、阅览室阅览学习等方式,加强教师心理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了教师的心理辅导意识和辅导能力。
(4)以“德育导师”为契机,充分发挥德育导师效应
结合德育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的管理
1、以点带面,保障“阳光屋”的有效开放
我校的心理咨询室——“阳光屋”,已被评为苏州市的合格心理咨询室,本学期继续每天开放一小时,由心理咨询室的值班老师负责学生的咨询辅导工作,并做好相关的咨询记录。对问题较严重者,我们进行了个案跟踪辅导,认真做好个案研究记录,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具实效性、规范性、科学性。本学期“阳光屋”的辅导老师对97位个案进行了科学耐心地辅导,其中有12位学生进行了跟踪辅导,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阳光屋”已经成为了孩子们的一个“心灵驿站”。
2、以班为面,开展富有实效的班级团体辅导
本学期,我校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心理档案,做好一年级新生的心理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各班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每月做一次集体辅导,对班级中出现的共性心理进行辅导,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并做好记录,使心理健康工作更具有实效性,真正地服务于学生。
柏晶晶老师执教了《放飞烦恼传递快乐》五年级团体辅导课。孩子们畅所欲言,倾诉自己生活和学习上的烦恼。通过互动交流、范例引领、小试牛刀、大显身手等环节,孩子们集思广益,依靠集体的智慧来解决烦恼。最后大家发现,生活中总有烦恼,但只要换个角度,就能坦然面对。
李晓静老师执教的《学会欣赏》一课,层次鲜明,块面清晰,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告诉学生,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周遭,生活将更美好。
3、家校合力,形成富有高效的管理体系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家庭教育。因此,教师应和家长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并利用家校路路通等方式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本学期,我校举行了“关注孩子心灵成长”四年级的家长学校活动。活动邀请了团中央《知心姐姐》杂志社心理健康教育全国巡回报告团成员李亚青老师来校讲座。李亚青老师首先分析了目前家庭教育的盲区——忽视孩子心灵成长;而后讲解了孩子心灵成长的五大营养——肯定、自由、宽容、情感、梦想,最后说明了健康美好的心灵是家长留给孩子的最大财富。讲座活动中,李亚青老师亲切的话语,鲜活的实例,科学的指导,给家长们带来了家庭教育的启示,也解开了现实教育中的一些困惑。通过活动,家长们关注到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家庭教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三、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宣传工作。
通过黑板报、橱窗、红领巾电视台等途径,努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本学期,红领巾电视台“成长快乐”节目开辟了《健康快车》这一版块,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饮食健康,还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2.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和体育活动。
我校每天坚持大课间活动(分室内和室外两套活动),学校提供充足的活动器材,并根据实际情况,让各年级四个班之间定期交换器材进行活动,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放飞心情,同时也缓解了学习压力。
3.加强了良好行为规范的培养。
本学期,我校结合每月雏鹰争章活动进行 “一小之星”的评选活动,评选内容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雏鹰争章》,评选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月底进行考核,并推荐出每月的一小之星。九月是“礼仪之星”,十月是“红色之星”,十一月是“安全之星”,十二月是“友爱之星”。每月产生24位一小之星,在月底的升旗仪式上进行隆重的表彰,颁发荣誉证书。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励学生,树立榜样,也促使了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4.开展了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本学期,我校邀请了太仓市人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郑吉主任来为全校同学作主题为“爱护小眼睛”的健康教育讲座。邀请了当地医院口腔科施医生来校作“健康牙齿,伴你一生”口腔保健常识的讲座。11月9日上午,我校组织全体师生举行了主题为“消防安全记心中”的逃生演练活动,增强了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12月6日下午,我校组织五年级全体学生参加了主题为“知我沙溪,爱我家乡”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孩子们走近家乡,了解家乡,更好地激发了他们爱家乡的情怀。12月22日,我校组织学生观看了“励志青春放飞梦想”太仓名人校园巡回展。
总之,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这条路上,还需要我们地一步步摸索,多学习,多实践,多思考。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范文4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许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状。例如荷兰画家凡高生前是一个画坛无名小卒,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孤独中生活,是一个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为礼物送给自己钟爱的女人,最后不能忍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开枪自杀;苏联著名诗人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变,易激动,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于他的恋人急着要去上班,没有听从他的意愿留下来陪他谈话而开枪自杀;美国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郁症,由于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压也是开枪自杀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充分说明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